预警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2:23:16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范文篇1

“预”是预先、事前或预防的意思,“警”是警兆,警告人们必须密切关注可能会发生危险或紧急的情况或事件,“机制”则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将它们融为一个整体——预警机制,就是一个根据对现实资料、数据,以及由此初步展示的事物的可能走向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望能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预先告知某种危险或紧急情况的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它将可能产生的破坏力和破坏力的强度、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等,提醒人们事先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规避风险或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复杂的工作系统。它是一个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本文所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是从出口企业内部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运作、贸易活动等动态过程相伴随,它反映的是进出口贸易各组成部分的相互法律关系,以及依照法律规则运行的企业管理的过程和方式,体现的是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动态关系和运行规则。

二、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特点

1.整体性

反倾销预警机制涉及社会组织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各方面法律关系相互作用的体现。就参与对象来讲,它涉及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以及驻外机构、海关、税务、进出口检验检疫、统计信息、法律服务等多个部门。广东顺德家电商会秘书长赖晓明认为,反倾销应该成为行业的共同行动,而不是单个企业孤独作战,这充分体现了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整体性特点。

2.过程性

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反倾销预警机制应该体现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例如指导企业规范生产行为,有序地进行出口,有效地控制出口规模和速度,灵活的价格战略等。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反倾销预警机制应渗透在各个方面。从反倾销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来看,包括了应诉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筛选与加工、公告与,应诉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管理与操作,以及应诉后的分析和总结。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反倾销预警机制应该涉及其始终。

3.主体性

业内人士认为,在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作用的同时,企业应是反倾销预警机制的主体。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市场变化比政府、行业协会敏感;另外,无论政府如何指导、行业协会如何组织,最终反倾销官司仍要由企业来打。而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开拓国外市场缺乏长远眼光,反倾销应诉意识淡泊,严重削弱了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效果。

4.复杂性

进出口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法规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复杂多样性。进出口贸易受到社会特点、时代背景、文化发展,以及交易对象的自身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这些企业或行业外界的影响,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影响到企业或行业内部,以及其他企业或行业,甚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国际贸易过程本身也是复杂多变的,随着时间地点等条件因素的变化,交易对象的各种法律关系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5.功效性

对于事物机制的认识,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深化过程,反倾销预警机制体现了企业或行业内在的法律运行方式,受相关法律运行规律的制约,具有内隐的特点。另一方面,反倾销预警机制又有着外显的作用和功能。一个完备成熟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不但可以对目标国提出的反倾销投诉的可能性进行预测,避免被反倾销;还可利用此平台让国内企业更清晰地了解海外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策略。

三、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

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先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构建一个完整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这是有必要的,但这毕竟只是治标行为,有事后诸葛之嫌,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只局限于此,就会出现前方短兵相接,后院又起事端的疲于应付的尴尬局面,这种按住葫芦起来瓢的“消防员”式的应对方式只能是权宜之策。面对国外反倾销的滚滚大潮,构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预警机制,把预防反倾销起诉的工作前置,将预防工作重点前移,可以有效地遏制和减少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发生。

其次,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反倾销带来的损失。几年前,阿根廷曾拟对我国出口的铁链、印度尼西亚曾拟对我国出口的摩托车提起反倾销调查。我国驻阿根廷和印尼大使馆分别得到消息后,抢在立案前与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交涉,并成功地阻止了两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可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成功应诉反倾销的重要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反倾销预警机制提供保障。

再次,可为出口企业的科学决策夯实基础。建立反倾销的预警机制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国际市场信息,通过资料分析可以确定当前应以怎样的价格出口,出口多少才合适,出口额的增长率保持在哪个水平最相宜等,为出口企业的科学决策夯实基础。

2.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保证

企业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主体,而政府无疑是主体后面强大的后盾,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反倾销事件中,政府部门的职能应从单纯的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

首先是完善高效的宏观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宏观管理机构,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应加强宏观调控,做好全局性、前瞻性的政策设计工作,加大对外交涉力度,为我国企业出口争取公平合理的国际环境。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一方面要积极与其他国家沟通与交流,让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承认,使其他国家无法采用第三国替代商品的价格对我国产品发动反倾销。

其次是健全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备的法律法规可以威慑他国的反倾销行为。一国的反倾销法律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他国产品倾销之害,也可以阻止他国对本国任意提起反倾销指控。反倾销法律具有预防或减少国外提起反倾销指控的作用,可以减少乃至杜绝我国出口企业的倾销行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章等措施规定出口底价,禁止低价出口,惩罚低价竞销者,同时可以通过采取增加配额等优惠措施来鼓励优质优价产品的出口。

3.构建反倾销信息库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平台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就必须构建反倾销信息库,为反倾销预警机制提供决策的依据。由于角色的不同,构建信息库的职能也就不同。例如政府部门应与驻外使领馆、商务机构或律师事务所通力合作,跟踪该国反倾销动向,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应对反倾销的信息中心,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为国内各行业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提供信息服务。行业协会可以对进出口情况进行监控,特别是对进出口价格进行监控,协调企业利益,避免恶意竞争。海关有效掌握并控制着进出口货物的情况,包括货物的品质、数量、价格、包装等。驻进口国大使馆经济参赞的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对某一进口国的进口数量会不会有被提起反倾销的可能。出口企业的信息库则包括企业的财务资料、用工资料、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状况的资料等。还可以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建立起产品预警信息资料库和海外市场准入信息数据库,及早了解商业信息,及时向国内发回最新的预警信息。有关人士提醒,国外进口商的信息不可忽视。一方面,进口商与我国出口企业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二者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信息;另一方面,进口商熟悉本国市场状况,消息灵通。充分利用国外进口商的信息,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反倾销预警机制的作用。4.重组行业协会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基础

我国的行业协会的产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改革与发展明显滞后于企业,并受政府多方制约。存在性质、地位、职能不明确,法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与关系不顺,行政化倾向较重,结构不合理,自身建设不到位等等,严重影响了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其在反倾销中作用的及时发挥也受到了影响,急需加强行业协会自身的建设与重组。在目前阶段,重组行业协会迫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性质地位的重组。在反倾销涉案中,我国企业面临的对手往往是一些力量庞大的行业组织或政府反倾销机构,这些对手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国际经济活动的政治影响力方面,都不是我国某一个企业所能匹敌的。因此,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地位和职权,可以使其更为有效地在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和应诉中担负起重要的角色,不仅代表企业提出反倾销申诉,还为所属企业的反倾销应诉提供专业服务。其次是人员结构的重组。行业协会不仅需要相关企业的代表,更需要专业人员的加盟,包括数据分析人员、资深法律人士、决策咨询人才等。最后是机构职能的重组。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利益的代言人,应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做好监督协调工作,应当在政府与企业间发挥桥梁作用,成为企业沟通国内外的纽带,一方面对企业的出口规模和速度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应对反倾销调查的准备。

5.多方联动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重点

预警机制范文篇2

孙孔文受贿所得人民币247000元、美元1000元、港币3万元及一部松下摄像机及其巨额财产中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人民币1948827.42元、美元51560.06元、港币46107.42元和违法所得103000元人民币予以追缴。阴晴雨雪是自然界的规律所致,本不能由人掌控。但通过气象台的气象预报,人们可以提前获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从而未雨绸缪,从容安排工作和生活。那么,一段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党风廉政情况能否被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来呢?

如何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浙江省委书记认为:制度是关键。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花大力气构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浙江特色、有较强操作性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

在浙江,富有创新意识的纪检监察干部们正在进行着一项实验。据浙江省纪委常委、秘书长唐一军介绍,该省日前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使反腐倡廉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而廉政预警机制就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试图通过建立这一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与反腐倡廉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料,并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动态剖析腐败行为的类型、形式、手法和发生环节,及时准确地预测出一段时间内党风民情的动向,从而为廉政教育、制度防范、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提供完整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人们把这个机制称作党风廉情的“气象预报”。

廉情收集:社会舆情的“气象站”

在杭州,提起“96666”,老百姓都耳熟能详。这是去年起杭州市启用的机关作风和效能投诉电话,开通以来受理群众有关党政机关服务态度不好、效率不高、作风不廉等问题的投诉共8211件,平均每天受理投诉35件。在宁波,96178廉政投诉中心以“96178”投诉专线电话和“178”投诉专用信箱为基本受理形式,受理群众对党风廉政、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投诉,并承诺在10—15个工作日内办结。

这些热线电话,以及信访部门、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廉政预情联系站,作为反映民情的触角灵敏、信息畅通的渠道,犹如气象台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立的“气象站”,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及时收集和传递百姓对党风民风的评价,收集群众举报的信息和传递社会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帮助“气象台”及时掌握社会舆情的动向。

廉情分析:党纪政纪的“天气图”

公车私用一直是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各地针对这一现象,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行了不少的实践和探索。记者在杭州市纪委采访的时候,看到了该市纪委研究室编发的厚厚两期《廉政预情参阅》,都是介绍这方面的内容,不仅列出了江西、江苏等地的改革方案,还针对当前改革中存在的弊病、难点进行分析总结。

杭州市纪委常委、秘书长陈章永告诉记者,在廉政预警机制中,廉情分析就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好比在气象学中,制作、分析“天气图”可以了解到天气变化的过程、规律,推测出天气的变化趋势。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廉政预情外联处,他们的职责是系统地收集、整理和评价外省市的制度创新经验,因地制宜在本地推广;及时了解外地党风、政风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备有预案,掌握先机。他透露,该市西湖区的公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参阅各地车改的基础上,全市的公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正在顺利进行之中。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查处案件越来越显得单薄。**年9月,**市建立了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由协作配合若干制度、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宣传教育工作制度三部分组成。在协作配合若干制度中,工作职责的第一条明确规定:市纪委、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和监察局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条件,科学预测职务违纪违法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提出对策建议,提高防治的预警能力。**市纪委常委方建立介绍,他们在查处该市二轻集团经济串案、原普陀区政协工作委员会主任方忠信贪污受贿等案后,都注意研究查案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问题,探索发案规律,力图系统解决某一领域的腐败问题。

廉情反馈:党风政纪的“风速表”

预警机制范文篇3

关键词: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1引言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上,一旦企业无法有效规避且预防此类风险因素,则此类因素将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是破产。如果能够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展开科学的分析,实施有效的财务预警,则必然能及时地发现异常情况,从而解决上市公司财务可能存在的问题,保障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2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近2000家,占据整个上市公司数量的70%左右,由此可见制造业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的所占比值。以往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大都依靠廉价的成本优势来将所生产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由此取得相应的成效。加入WTO以来,国内的制造业开始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但是由于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因此这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而言不仅是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经济环境、政策等都开始产生极端的变化,以往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难以适用当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危机预测形势。在此背景下构建一套真正适合时展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因为制造业上市公司本身的特性,在实际的预警机制构建当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以待解决。

3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虽然上市公司监管较为严格和规范,但是大多数都未真正建立相应的财务危机预警制度。其中有部分上市公司尽管独立建立有相应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但是内部对于该危机预警机制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在实际管理当中,并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因此也就难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准确预警。3.2预警系统结果不准确。通常财务危机预警都必须严密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建立,要科学合理化分析当前现有的财务数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取到真实可靠的预警信息。但是其中部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大都只是单纯的生搬硬套相应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来进行计算,因而很容易致使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3.3预警时效性差。财务危机预警必须具备相应的时效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发展计划进行实时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防范相应财务危机问题的产生。然而,在实际当中一些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财务危机预警工作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体现出相对较差的时效性特点。所以,时效性差的问题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3.4缺乏对非财务信息的关注。主要体现为一些利益即得者为了能够充分保障自身利益而选择主动选择大力精准的财务信息,最终将由此致使信息获取的单一化。企业财务信息以外的非财务信息也应当强化关注,如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对安全环保的治理,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的相关指标也应强化关注,因为此类信息也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发展,甚至关乎企业的存续命脉,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都很容易忽略外界非财务信息,从而影响危机预警的准确性。

4完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议

4.1强化财务危机预警宣传。公司内部管理及财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性,要保障危机预警制度的正常运行。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宣传,可采取定期及不定期的会议商讨,面向管理层详细介绍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及其中存在的优劣势等。而且需要借助互动的形式促使管理层人员对企业财务危机的明确认识,举据此真正意识到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性。还需强化对财务人员宣传,具体具备讲座和培训班的形式,由此提高其对财务危机的认识。4.2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技术人才的引进非常重要,是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必须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因为借助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将一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到财务危机预警当中,极大地简化了人工劳动力。4.3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转变。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猛,极大地改善了以往财务人员手工记账的方式,促使财务信息共享和披露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要求企业更加应当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转变,促使公司内真正构建出专用的网络,实现各个部门的互为连接,切实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性。4.4加强非财务信息的关注。通常因为某些公司对于财务危机的概念存在认知上的误解,大多都是单纯的关注相应的财务信息,从而忽视了非财务信息所造成的影响,这种非财务信息具体包含其他相关领域的政策变动、与公司相关的社会负面新闻曝出以及公司内部的高层人员变动等等。此类非财务信的出现都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连带效应,如果关注度不够,最终将致使财务危机预警失败。所以,就要求不管是财务信息还是非财务信息都应当强化关注,特别是对可能造成日常经营危机的非财务信息。而整个过程就需要专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人员做出高专业水平的判断。

5结语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很有必要,但针对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多个方面加以解决,像宣传、人才引进、信息化转变及信息方向的关注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出适合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咏梅,穆文娟.基于生存分析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J].财会月刊,2015(18).

预警机制范文篇4

关键词: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企业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充满着诸如经济动荡、科技进步、潜在威胁、消费者偏好改变及市场权力重构等诸多风险,致使企业在创立、维护和发展阶段极易出现危机。若处理得当,企业危机得以消除,企业便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若处理不好,危机管理失去应用的效用,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不仅会把以前企业培育和维系经营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丧失跆尽、前功尽弃,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则会危及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针对危机管理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和严密,同时更要发挥应对危机管理的早期预警机制的效用,从源头出发有效规避和减缓危机与风险带来的波记性和损害程度。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危机与早期预警机制及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学术界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关于企业危机与危机管理的研究

(一)企业危机

从市场学以及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危机的具体内涵,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都给予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当前国际中对于危机内涵的确定最具有公众权威性的说法为:危机具体指的是一种实际发生的情境状态,在这种受到压迫的形势中,作为决策主体的企业来说,其发展的根本目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变动和影响,从而延长了做出决策的反应时间以及做出决策的正确程度和有效性。危机的具体特征包括了四大方面:急切需要作出反应快速的战略决策;企业内部处于严重缺乏专业性强、训练有素的人才员工;企业生产以及日常经营所需要的物料资源紧缺;处理当前危机事务的时间非常有限[1]。

(二)企业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指的是企业发生危机的状态下产生出来的相对应的解决机制。危机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了企业为了避免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或者资源流失等而做出来的一系列决策和决定,以此在这种紧迫和严峻的形势下做出来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危机解决方案和策略,即形成了危机管理。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了危机的有效规避、危机的有效控制、危机的有效解决以及危机解决之后的不断复原和学习与适应的动态过程[2]。

(三)危机早期预警机制

危机早期预警机制是指在发生危机的早期状态下,企业为了有效避免和减缓危机造成的损害,而制定出来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短期性质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危机管理措施和战略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危机早期预警机制。

二、危机管理早期预警机制的制定路径

四川圣达集团有限公司在出现危机的状况下,基于整体市场环境的应急机制需要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首先,针对危机管理的早期预警机制方面来说,主要是针对四川圣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的经营环境、品牌培育、后期创建、相应维护和管理监控等方面,从而来发挥早期预警机制的重要引导性作用。早期预警机制主要包含了采点信息系统、中央处理和相应的危机管理等环节。其次,在危机发生之前以及危机产生初期的过程中,四川圣达集团有限公司应该牢牢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预警机制,发挥互联网高度的波及作用,从而达到对四川圣达集团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性的搜集,比如国际流通的煤炭价格、煤炭企业竞争对手、煤炭产品的替代者等威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四川圣达集团对互联网的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处理以及认真研究,进而对自身内部存在的危机实现良好预测和早期预警的目的,对于危机发生的相关征兆进行有效捕捉[3]。最后,将关于潜在的危机进行实际解决方案的制定,也就是说通过早期预警机制进而潜在的危机给与提前识别并进行提前消除。早期预警机制中具有较为具体的相关预警指标,预警指标也是管理者实际发现品牌危机的重要依据,该预警指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一般是由具体的四大内容构成,即资产变化指标、外部环境变化指标、内部环境变化指标、管理指标。在四大指标的基础上发挥早期预警的引导性和关联性作用,带领四川圣达集团规避和防范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企业危机管理中发挥早期预警机制的策略

因为危机的发生没有相应的规律性,所以无法进行预测。例如“三鹿牌”奶粉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这种有毒性化学物质之后,人们的谴责、道德的批判以及法律的不允,都使得“三鹿牌”奶粉在市场和消费者的心中毁于一旦。市场不再允许“三鹿牌奶粉”生产和流通,消费者不再相信和购买“三鹿牌”奶粉。所以说三聚氰胺奶粉的事件,不仅使得三鹿企业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更使三鹿企业彻底毁灭。对于危机早期预警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有效的预防并减少危机的出现,为化解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预见,就不能进行预警。所以,四川圣达集团想要确保不出现危机,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完善的事前预警机制体系。下面针对四川圣达集团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事前早期预警机制的主要策略为以下几点:

(一)发挥危机早期预警管理的诊断性作用

四川圣达集团内部创建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由权威人士组成的危机处理小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排除潜在的威胁因素。这样一旦发生了危机,就能够及时的加以解决,从而减少因危机为四川圣达集团带来的经济及形象方面的损失。

(二)发挥危机早期预警管理的动态性作用

引进先进的、灵敏度较高的信息监测系统,实时的收集市场风险相关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处理,找出四川圣达集团内部潜在风险与威胁因素,预测出危机的发生情况,尽早发现危机先兆,并在处理潜在威胁时制定有效的管理及解决制度,从根本上推迟危机的出现或者缓解危机的波及程度。

(三)发挥危机早期预警管理的全面性作用

通过从四川圣达集团管理层人员制定完善和全面的危机早期预警管理机制,实现早期预警管理的高度覆盖性,从而对后续的危机应对机制奠定良好基础,得到全过程的控制和检测作用。

(四)发挥危机早期预警管理的规范性作用

这种规范性是体现在对相关危机预警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制定,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的战略制定环节、生产管理环节、市场营销环节以及财务整合环节等一系列步骤都实行规范决策,促进危机预警管理机制的健康实施,保障高度系统化的方针落实。

四、结论

综上所述,危机对于四川圣达集团的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波记性和损害性,通过以上论述,能够深入的了解到在我国经济良好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背景下,四川圣达集团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需要将自身危机应对以及危机效应的管理予以高度关注,从危机初始就利用早期预警机制进行有效防范和治理,促使企业危机得以良好避免。这样才能够在健康和安全的环境下促使四川圣达集团实现良好发展,保障四川圣达集团永立于经济市场的不败之巅。

作者:胡薇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继娇,杨乃定.基于集成管理理论的企业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4,05:81-85.

预警机制范文篇5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诸多的缺陷和弊端,公立医院同样也不例外。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方面表现的问题尤为明显,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又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深入分析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策略,对于促进公立医院财务工作水平提升,防范财务管理风险,适应时展趋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降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受传统财务工作机制影响,当前还有部分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采用较为传统的形式,管理机制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这对公立医院未来的经营和发展都是不利的[1]。受此影响,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管理形式落后,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无法达到为公立医院节约经营成本,规避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目标。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对于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理顺公立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关系,降低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都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为公立医院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二)对于提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对于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来说,要想使其得到更好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和制定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公立医院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适合未来经营的长远规划,适时调整经济管理方向,规范财务预警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公立医院更好更快发展,实现经营业绩的全面提升,都具有战略性意义。在此过程中,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对于规范公立医院财务行为,提升经济管理质量都具有明显作用。只有公立医院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完善了,才能使发展不偏离预定的轨道,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三)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促进公立医院更好发展。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业绩考核是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衡量公立医院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完善的公立医院业绩考核制度可以更好的评价每个员工的工作成绩,为以后的晋升和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也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有效手段[2]。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对于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缺乏足够重视。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工作总量较大,很多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体系性[3]。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注重医院自身业务建设,对于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缺乏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这一工作对于医院发展和财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就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发生失误,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潜在的风险,影响了公立医院的整体发展。(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从当前的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情况来看,要想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有效避免工作中的财务风险,健全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前还有部分公立医院缺乏健全的财务预警体系。由于公立医院财务预警管理的起步普遍比较晚,因此在经营结构和治理模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很多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预警管理还都依靠财务部门来执行,各个部门之间在沟通协调方面也存在一定阻碍,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没有进行通力配合,财务部门编写的预警机制只是简单的由其他部门确认,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种形式化的财务管理形式也是影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三)缺乏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财务危机防控体系缺失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主体上,也存在着单一的问题,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主导,缺乏专门的评估和风险防控预警机构[4]。在工作实践中,管理人员由于思想认识上的缺失,在人力资源配备上明显存在不足。此外,财务危机预警工作完全由财务会计兼职,也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容易留下财务风险隐患。从目前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工作实际来看,虽然工作要求比较高,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但是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成为制约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升,不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无法适应当前工作的需求,影响了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的整体进程。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及时健全和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为了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应该在充分重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的基础之上,结合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实际,及时健全和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因此,公立医院在财务工作中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管理工作机制,从而为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5]。除此之外,在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公立医院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特点,紧紧围绕战略方向,编制出适合未来发展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并尽量体现出公立医院自身的实际发展特色。另外,还应该注重结合财务核算体系,这样能够使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通过监督机制的完善,对财务预警管理体系进行严格控制,全程监督,有效降低公立医院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提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二)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运用效率。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在人工操作模式下,不仅容易出现漏洞,也容易出现财务安全隐患。对此,要积极引入现代财务工作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水平。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寻求合适的信息化工具,并根据财务预警实践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满足当代公立医院的财务预警工作需求[6]。除此之外,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明确工作责任对于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要强化落实责任,明确内部人员具体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发挥责任机制的约束和指引作用,提升综合管理效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对于提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公立医院更好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公立医院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方式,提升公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邢芳,丁亚群.浅议公立医院财务分析预警机制的建立[J].当代经济,2015(8):88-89.

[2]洪孔荣.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21):8-9.

[3]韦俊松.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与预警构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76-77.

[4]岳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策略[J].中国经贸,2016(19):232.

[5]夏晋杰.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学习,2017(8):249-250.

预警机制范文篇6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一、国外发达国家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特征

(一)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和危机事件的法治原则。如,美国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斯坦福法》为核心的社会安全综合法制体系。这些法律相互补充,统筹兼顾,有效地引导美国政府建立法制化的危机应对体系。并且,完备的社会安全法制体系可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防止政府人员以权谋私,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如,日本1978年颁布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该法对地震的预防、应对措施、相关责任部门等都有详细规定。如该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首相即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必须立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通过该法案的制订,使日本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权责,提高他们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大大减小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破坏。

(二)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队伍专门化与专业化。国外发达国家的公共危机组织机构一般都较为完备,设置了专门的政府危机管理机构。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该机构负责日常的公共危机预警工作,它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人商业部门和社区志愿者之间起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危机预警中的重要决策、协调、指挥和执行机构。这样的公共危机组织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可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反应与决策,保证了常态下危机预警的顺利进行。除政府拥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外,还能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危机处理效率。如,日本建立了专门化与专业化的公共危机预警机构,其工作人员多数拥有在公共危机预警领域中某一方面的技术或专长,在城市公共危机预警中发挥其专业优势,指导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完备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如,日本为防备将来发生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由官房厅长官负责建立了内阁安全保障室,形成了日本政府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内阁官房厅不仅建立了安全保障室,还设立外政审议室、情报调查室。在这一体系中,以内阁首相为最高指挥官,由内阁官房(负责各省厅间的协调,相当于办公厅)来负责总体协调、联络工作,通过安全保障会议、阁僚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等各省厅、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形成以官房长官为领导的高效率、立体式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根据危机种类的不同,启动的危机预警部门也不尽相同。再如,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危机管理体系,组成具有针对性的中枢指挥系统。该体系以整体治理能力为基础,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全面的危机预警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包容在里面。谁收集危机信息,谁预警消息,谁制定应对计划以及众议院、参议院对总统如何授权,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等,都有章可循。在美国危机管理体制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协调作用的核心机构主要有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及一些辅助性研究机构。

(四)先进的公共危机预警设备,健全的公共危机预警网络。发达国家大多在公共危机预警设备上都配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政府能对危机做出迅捷、快速的反应,提高处置公共危机预警的效率。另外,信息传递更不易受干扰,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管理者对公共危机信息判断的正确率。为提高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使公共危机预警工作高效进行,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对预警设备的配置非常重视。以日本公共危机预警部门的信息化设备为例,许多大城市配备了不易受干扰、最先进的情报通讯设备,设有互联网、地图数据终端、气象信息终端等设备,能召开电视会议、传送图像、地图信息等数据。还设置被称为中央防灾无线网的情报通信网络。在美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信息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如志愿者组织、私人机构、国际资源等)充分共享、指挥协调有效的危机预警网络。以公共卫生方面的预警网络为例,在平时的传染病预防上,美国设有负责预报和监测传染病的“传染病监测网络”、保证及时了解各地传染病发生情况的“与州和地方公共卫生部门伙伴关系网”及了解国际传染病爆发和蔓延情况的全球移动检疫网络。

(五)重视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民众危机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对民众进行经常性的国民公共危机意识教育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还注重广泛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和设施,来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国外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扎实,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并可看到各种形式的防灾和减灾自护的宣传,每年的消防日有众多的人参加消防训练和演习。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将美国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址进行统计,并印发给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类组织和公众;电视节目设有专门的教育系列片,宣传一些基本的危机常识和自救技能等;互联网上设有专门的网站,用于登录危机预警、应急知识等;电台中设有专门的紧急信号,用于危机警报讯号,并随时通知灾害情况,等等。这些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力实施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有利于降低危机的破坏程度。

二、启示

(一)完善我国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国家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为危机预警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利于防止政府人员以权谋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应符合两个标准:其一是法律体系的内涵。它囊括国家安全、新闻舆论等宏观领域的危机立法以及具体管理环节的微观领域的实施细则。其二是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宪法、部门法、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条文不得相互矛盾和冲突,发生问题能及时纠错和补救。因此,需根据我国危机管理法律建设的实践,对宪法进行修改,确立紧急状态及其宣告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国紧急状态法,对国家实行紧急状态的条件和程序、紧急状态时权力的行使、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组织在紧急状态期间享有的权利及其受到不法侵害时的救济途径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此外,针对危机发生的地域、种类、行业的不向,还需根据紧急状态法的一般法律原则出台一些补充性、技术性规范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个以《紧急状态法》为基础、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应急法规为补充的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体系。有了这样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就会走上法治轨道。

(二)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与公众的沟通,全面调动多方面的参与热情,形成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多元化、立体化与网络化。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决定危机发生前,很可能不是一个部门可单独预测的,需要来自不同部门、机构的联合与协调努力。所以,我国应建立以多元化、立体化和网络化为主的预警机制来发挥作用。通过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保证各部门间的联系顺畅,保证各部门协同作战,建立起纵向垂直协调管理和横向相互交流、信息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共享,从而覆盖全国的危机预警网络。危机预警网络可大大提升我国政府危机预警能力,包括危机信息的收集、危机的监测和预控等工作。

预警机制范文篇7

关键词: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角色定位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了万亿美元的大关。可随之而来的,还伴随着贸易对象国对我国频繁使用反倾销诉讼和保障条款,以及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等。面对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建立相应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我国贸易预警机制运行状况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环节,原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制定了建立反倾销机制的总体方案并启动了重点行业进出口监测系统,于2003年初还下发了关于在省级经贸委和已经授权的行业协会开展产业损害预警调查的指导性意见,对监测主体和对象主体、监测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调查原则和程序都作了一系列的说明。目前已取得三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实施了对共计456类、2733个税号重点敏感商品进出口异常的预警监测,初步完成了产业损害预警模型、海关数据分析等软件的编制和应用工作;二是建立了汽车、化肥和钢铁三个重点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三是基本形成了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的应用平台,逐步完善了预警数据报送平台、预警信息机制与平台和预警数据挖掘分析平台的建设。2003年已在天津、上海、山东、河北、河南、新疆、甘肃、广东、深圳、浙江等10个城市初步建立起各自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虽然我国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也仅仅是具有了一定的雏形,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严重制约了外贸预警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表面上看,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全、预警滞后、覆盖面窄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认为是整个预警机制中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外贸摩擦预警机制中有三个主体: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只有三个主体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预警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目前,这三个主体在分工合作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主导位置不明确。在已建立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中,有的地区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有的地区是以行业协会为主导。这就导致各个预警检测系统各自为政,缺乏宏观层面的协调统一的组织保障,横向沟通协调能力减弱。

2.政府管理过细。政府中已有很多部门参与到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建设中,而且目前很多地区的政府还专门设置了相关的部门,组织专家来分析数据、信息,编制预警报告。这种政府管理过细的做法使政府部门投入了过多的人力物力,造成了一定的财政压力。

3.行业协会功能发挥不够。目前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大部分行业协会仅仅是负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企业的一些培训上。和国外行业协会相比,还有很多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4.企业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我国外贸体制经过变革后,许多企业都拥有了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生产多少和定价多少都由自己决定。很多企业只从自身短期利益出发,对预警报告不予理睬,盲目生产和自相竞争,缺少自律,因而频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诉讼。

二、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的角色定位

针对目前我国贸易预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改变现在预警机制中各个角色的定位,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中心协调,企业广泛参与”的模式(见图):即政府在预警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提供各种信息,通过制定外贸法规、政策从宏观层面上控制整个外贸预警机制;而行业协会作为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具体处理机制建设中的具体工作,成为机制的联系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企业就是积极的参与者。

和现行的模式相比,这个新模式在肯定政府的主导作用后,强调和突出了行业协会的中心作用。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完善十分必要的。三方主体各自具体的角色定位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如下:

1.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都应该担负起收集信息的责任:政府各部门主要是收集宏观方面的信息资料,例如本国各行业生产销售出口的总数据以及出口国的经济、政治情报和产业政策信息;行业协会主要是收集国外同行业各类产品的市场状况和企业生产销售信息,以及本国该行业企业的生产销售状况;企业则是通过自己在海外的据点收集外贸信息,并负责提供本企业生产销售的数据。

2.数据收集后,应在作为信息处理中心的行业协会进行集中处理,并通过预警模型制定出行业损害预警指数。

3.在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损害预警指数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组织的专家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拟定出有关国内外市场、贸易政策、企业的预警报告。并将预警报告分送到政府各级部门、或通过网络平台传达到行业协会和各个企业。

4.政府外贸主管部门根据预警报告制定出每个时期的外贸法规,以及外贸政策,从宏观上做好法律预警。

三、角色定位的原因分析

1.政府为主导地位的原因分析。政府在预警机制中的职能主要是各级部门对各类出口产品信息进行监控,并根据预警报告制定外贸法规、政策,使用出口许可证或配额招标制等手段从宏观上控制商品的出口。

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建设中,有众多的政府部门参与,例如经贸委、商业部门、海关、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标准化部门、技术监督局、物价局等。一方面,他们是产品生产、销售、出口的数据收集、统计部门,也就是预警机制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政策、法规的制定方,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干预出口企业的行为。所以,在三个主体中,政府担当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但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政府过多的参与预警机制的具体运行,政府部门没有必要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作为信息处理中心。原因有三:第一,政府毕竟属于行政部门,过多地参与具体的微观工作,和WTO所倡导的公平贸易原则就会有违背的地方;第二,政府适当地放权,可以提高行业协会的工作积极性,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第三,政府的支出属于财政拨款,把微观的、具体的职能交出去,可以节省不少开支。

2.行业协会为中心协调的原因分析。鉴于政府不过多地参与预警机制的具体运行,那么具体运行的工作就可以交给行业协会来完成,把行业协会放到一个具体运作的部门的位置上。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特殊中介组织,属于民间组织,不受WTO规则的直接管辖,可以直接或间接以会员企业的代表身份与国外同行业进行信息沟通;而且行业协会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共同组织,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如果条件成熟,完全可以成为预警机制的联系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行业协会在这方面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行业协会由本行业的主导企业组成,能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企业内部的产品数量和价格等各方面的资料和实际经营状况。行业协会最贴近企业,最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所得到的信息也是真实的、全面的和动态的,由此建立起来的预警体制和预警等级也会是合理准确的。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以对等的身份和国外的同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固定联系,经常沟通和通报行业信息,及时得到贸易对象国的该行业各类产品的市场状况和企业的生产销售信息,为建立我国的预警机制提供外方的可靠信息。

(2)专业方面的优势。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行业的共同组织,在专业上具有其它部门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

①人才优势。行业协会中的人员大多精通本行业的专业知识,随着预警机制的逐步建立深化,现在又凝聚了一批熟悉外贸规则、国际法规的专业人士。拥有的人才比较全面,可以为会员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这是其它很难做到的。

②检测、发证的优势。行业协会拥有的专业人员、专业设备就决定了可以由其进行本行业的检测、发证,完善技术体系和认证体系。一方面可以督促所属企业积极进行比较准化建设,通过国际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认证,经常性地检查和检测企业的内部管理,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各种外部条件申请认证;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本行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以及特定时期的特殊进行动态监控,并把其作为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通知到相关企业和行业。

③培训优势。行业协会因为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本行业的企业提供有关世贸组织规则、国家外贸法规、应对非关税壁垒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和指导工作,提高行业内企业对国际市场准入规则、非关税壁垒的认识,使出口预警机制建立在可传导基础上,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提高企业预警后的应对能力。

(3)市场化运作的优势。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建设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政府可以配套部分资金解决基金启动的问题,但预警机制运转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如果都依靠政府,则财政压力过大。这部分资金完全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运作来解决。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采取会员制,定期由会员交纳会员基金;而且行业协会所提供的预警和应对服务也可以依照服务的性质收取一定费用。

3.企业广泛参与的原因分析。企业既是预警机制最基础的参加者,也是预警机制的直接受益人。一方面企业给预警机制带来许多微观的信息,丰富完善了预警机制的内容;另一方面企业也从预警信息中直接获益,避免本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避免或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的机率。因此,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应该参与到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外贸出口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行业协会[J].国际贸易问题,2005,26~28

[2]胡家强邵桂兰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在反倾销预警机制中的职能[J].南方经济,2005,66~67

预警机制范文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必要性;预警机制;企业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由于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较之以往明显增多。因此,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强弱。为了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不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而给企业埋下安全隐患。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应对各类财务风险问题。2.有助于保证企业财务安全。财务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若企业的财务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轻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通过财务信息收集、评价等,随时监测企业财务危机,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财务危机,减少决策失误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3.有益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社会发展下,我国企业不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规模方面,都较之前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的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愈加明显。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1)监测与传输机制企业要想有效预测、防范各类财务风险问题,就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监测、传输,让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全面收集、整理各类财务信息,进而才能发现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财务信息监测与传输机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评估与分析机制它主要负责评估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并且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以往的财务活动状况以及财务信息,判断其是否符合规范。对于不符合财务活动的部分,进一步分析,并下达具有针对性的指令,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3)报警与处理机制它直接公布出最终得出的有关财务信息方面的分析、诊断结果,从而让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预警信号,掌握最终结果。与此同时,财务人员还要根据预警信号,迅速地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处理,减少损失,确保资金安全。(4)组织机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非只有一个部门组成,而是需要多个部门人员的配合、协调。因此,要想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得以良好运行下去,就需要各个部门的人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时与其他人员展开密切合作。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机制,在面对财务风险时,组织中的每个人才能互相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财务风险。2.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策略。(1)有效识别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虽然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但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还是可以通过加强分析来预测。因此,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总结日常各类财务活动,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借助以往的经验以及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准确捕捉各种财务风险信号,探究其原因,从而准确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还能通过分析各类财务报表和信息,比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会计资料等,预测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并对其展开分析,找出原因,不断对比、分析各个指标,预测这些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提早做准备提供一定的时间。(2)合理设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必须要设置合适的预警指标。一方面,企业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各类数据,其中包括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以及市场数据(比如同行业的数据),只有做到“知己知彼”,企业才能“百战不殆”。另一方面,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预警指标的体系问题,确保其预警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现金状况、投资状况、经营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才能全面、综合地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3)正确选择风险预警机制人员为了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发挥良好的作用,就需要正确选择相关组成人员。它不仅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而且还要包含企业决策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比如审计部、企划部等)的专业人员。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人员的地位和职责,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对于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组成人员之间展开讨论,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3.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注意事项。在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发挥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有的作用。(1)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良好的企业内控制度是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得以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具体来讲,企业在完善内控制度时,应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地位、职责,确保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比如部门之间及其上下级之间的财务预警资料的传递程序、相互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等等。如此一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为企业财务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2)注意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选择合适的组成人员后,企业注意做好相关教育和培训问题,提升预警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各个职能部门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较高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从而可以有效挖掘财务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比如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则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准确判断信息的真伪,进而提供准确的财务风险预警信息。(3)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的协调企业由不同的部门组成,各部门需要良好的分工。明确职责,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相互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让企业形成良好的凝聚力,确保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以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发挥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作用,帮助企业避免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损失,同时确保财务安全,让企业取得良好发展,各个部门的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保证企业财务安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效识别财务风险,合理设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正确选择风险预警机制人员,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此来监测、防范、应对各种财务风险,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立新,李嘉欢.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与路径探究[J].财会月刊,2018(15):38-43.

[2]周丽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8(19):55-57.

预警机制范文篇9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财务风险

1财务危机概述

财务危机又被译为财务困境,其极端状态是企业破产。但究竟什么是财务危机,不同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也采用了不同的标准。总体而言,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多集中在破产清算或无偿付能力等方面。尽管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较为容易达成一致,但财务危机的定量界定有着更多的操作和研究意义。如何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标准

总的说来,预警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按照公司财务危机相关理论设计,指标体系应能对大原因做出合理的科学描述。

全面性原则。为保证综合评价结构客观准确,在初步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选取可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即要全面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同时也应考虑指标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联性。

有效性原则。要选择那些能够对预测公司财务危机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财务指标,当公司危机因素产生时,该指标能够灵敏、迅速地反映出来。

成本——效益原则。在指标体系及指标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重要性原则。这里的重要性原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二是当搜集某项指标的成本费用很大时,如果该项指标很重要,即它在指标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则仍应进行该项指标的搜集评价工作。

可操作性原则。这里的可操作性是指指标项目的易懂性和指标项目的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

3动态财务预警系统

根据企业财务预警标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的具体思路:

拟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为财务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这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起点。第二部分是财务预警组织结构,主要从公司资金循环的各个方面入手,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这部分是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根据预警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定性预警主要是针对能够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表外因素,定量预警主要是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预警系统分筹资、投资、日常现金运用三个方面,在方法上主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这种具有学习适应能力的方法,以达到实时预警的目的。第四部分是风险处理机制,对预测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核心和关键。整个体系架构由下图所示:

4动态预警系统的构成

4.1实时信息系统的建设

动态预警系统要求上市公司能充分利用实时信息,运用网络财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软件,从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最敏锐、最及时、最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实时的信息成为整合整个公司经营过程的驱动力量,增强公司的决策、控制和预警的能力。

4.2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结构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警机制的神经中枢,是构建财务失败预警机制的准备和基础。为使财务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有针对性的完善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业务的控制。

4.3投资活动预警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由缺乏周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投资决策失误现象普遍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在投资活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下表所示:①市场调查不充分,项目决策失误②对内外部环境变化预计不足③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④在项目经营和管理期间,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的项目运营信息,缺乏合理的监控体系和指标计算⑤资本结构不合理

4.4日常风险监测系统

日常监测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未来营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息税前收益影响的不确定性。建立日常风险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关注月度的核心指标,密切注视其动态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另一方面,当企业有警情出现时,可以从各方面指标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来帮助分析警源所在。

5缺陷与定位

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财务预警的关键是预警指标的选取,它直接关系到预警的效果;其次,预警指标是否真实不是预警系统所能解决的问题,企业财务预警建立在预警指标真实性的基础上,至于预警指标是否真实,则不是财务预警所能解决的问题。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预警指标,因“会计戏法”的影响,其真实性会大打折扣,而使建立在传统预警指标基础上的财务预警模型,无法真正起到预警的作用。而现金流量能提供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且不易被操纵,所以选取现金流量作为预警指标,解决了传统财务预警不能解决的预警指标真实性问题。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构建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即通过分析现金流量在企业活动中的数量和效益,分别对经营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投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筹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和现金流量综合财务预警进行研究,选取各自的预警指标,并分行业设置有警与无警的临界值,构建适合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实用性有有效性。

参考文献

预警机制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预警机制;经营危机;指标警示法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1.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在企业的不同发展中,企业经营者对财务管理有着不同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前企业经营者对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指通过查阅企业对外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等报表数据,进行相对常规的比率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评价,为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专业解读意见。而广义的财务报表分析则范围更广,从财务报表数据中的细微差异作为切入点,通过获取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如对财务帐薄、合同、单据等表外信息进行查阅,甚至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化、多维度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到更加精准的财务分析理论,找出企业的潜在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并提出改进措施,都属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范畴。2.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项目质量分析法等,其中前四种分析方法属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如趋势分析法中主要包括绝对数分析法、环比分析法、定基分析法等,按财务数据的变动趋势,也可以分为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是以系统化的比值分析为主体,侧重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做出分析与评价。项目质量分析法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主要指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各项目规模、结构和状态进行分析,解读,在还原企业所发生的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基础上,结合各项目自身特征和管理要求,对异常项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所处的具体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对各个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3.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一项好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企业起到参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以及现金流量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达到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做出整体判断;另一方面,通过判断,寻找问题和解决思路,可以为企业进一步经营发展提供财务战略支持,以达到改进企业经营状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基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预警机制

1.预警机制建立的七步法。企业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需求,除了获得对企业各项指标的评价、判断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希望通过分析,获得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价值,尤其在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方面进行预警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更看重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立的帮助。如果将财务报表分析比作医院做体检的各项检查,建立预警机制就相当于通过各项体检报告给到我们身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警告。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预警机制建立,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预警机制建立包含以下七部分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程度分析、提出预警、应对策略和持续反馈,我们可以称之为预警机制建立的七步法。一是发现问题。指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切入点,通过结构指标、趋势指标、比率指标等报表项目的计算,与历史同期、企业预算、同行企业或国家行业指标等进行比较,发现数据异常关系,从而发现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指在发现问题后进行的进一步分析,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发现问题阶段,往往仅依靠企业对外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等报表数据,而在分析问题阶段,更需要查询财务报表以外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料,甚至包括询问、实地勘察等动作,将问题分析细致。三是查找原因。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导致问题发生的动机。如企业财务报表显示费用超支,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某项经营费用的超支,也可能是企业收入下降导致的费用占比上升,还可能是企业为了减少企业所得税纳税而增加的调整费用。不同的原因可能会造成同一个问题,但背后需要预警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四是程度分析。指对发现的问题和找到的原因进行危害程度的分析,判断哪些问题是轻度风险,哪些问题是中度风险,哪些问题是严重风险。尤其当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不止一项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程度分析,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的轻重缓急进行判断,有助于在应对解决风险问题时合理配置资源,从而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这一目标。五是提出预警。指在程度分析后,对达到一定程度的风险进行预警提出动作。使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可以及时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持意义。六是应对策略。指在向企业提出预警后,与企业相关责任方一起商议,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实现降低风险,优化经营的目的。七是持续反馈。指通过类似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和预警进行持续的跟踪反馈,直至解除相应问题的风险。企业通过完整的“七步法”程序,将财务报表分析中取得的分析结果,运用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上面,让财务报表分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2.运用指标警示法应对经营危机的研究。预警机制分析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指标警示法、预警模型法、综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现在我们以指标警示法为例,通过参与的一个企业案例对如何运用指标警示法来应对经营危机进行分析。参照前面所述的“七步法”工作,首先,通过选择有效的财务预警指标,进行指标分析来发现问题。如我们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危机进行预警分析,在实际工作案例中,我们选取该企业的营收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两项指标,通过两项指标的组合进行综合分析。经过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发现该公司的营收增长率为正数,但应收账款增长率为营收增长率的两倍,我们发现这一财务异常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我们查阅了该公司的财务明细账、银行流水、销售合同、发票、出库单、发货单等财务、非财务资料,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财务明细账与银行流水、发票、出库单、发货单等资料核对一致,初步排除财务造假可能。我们同时发现,该企业超过70%的销售合同今年重新签订过,又增加了30%的新客户,出于销售业绩导向,超过一半的客户回款帐期被延长了30天。我们认为客户的回款账期延长,是应收账款增长率高于营收增长率的原因,而以营收为核心的销售业绩导向,是该风险发生的动机。通过程度分析,我们认为如果该指标持续发展下去,将对企业资金流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从而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向企业提出了危机预警,并得到企业治理层的高度重视。在应对策略方面,我们建议企业重新修改销售合同模板,收回允许客户回款账期延长的销售政策,对销售部门的业绩导向也从单纯销售业绩导向,转变为收入、回款、经营利润的综合考核指标,与销售部门一起探讨在不延长、甚至缩短客户回款账期的前提下,如何提升销售业绩的可行性。通过与企业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并通过持续反馈,到第二年,该企业的营收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两项指标得到明显好转,实现了营收增长率大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健康发展趋势。

三、预警机制建立过程中的不足与对策

1.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在预警机制建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存在的不足,导致预警失效。存在的不足之一就是其滞后性,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往往是事后分析,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难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整体质量做出及时评价,从而对预警机制的建立造成困难。而另一个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于财务报表分析中常用的基本财务比率指标往往过于绝对化,如果不分析蕴藏在财务报表数据背后的经济实质,财务分析结论就会导致报表阅读者以偏概全,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如前面提到的,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如果发现费用增长幅度过高,背后可能的原因不止一项,甚至有可能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原因,导致了同一个基本财务比率指标的波动。因此在预警机制建立的实际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指标,而忽略或轻视分析,很可能在预警过程中导致完全不同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加深经营危机。2.建立应对对策,预防经营危机。在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预警机制过程中,除了“七步法”流程外,如何建立应对,更好的预防经营危机,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两点:首先,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本身,选取更适合企业现状的财务报表指标或财务报表指标组合,使数据更具有针对性。其次,作为预警机制的基础,需要在企业建立高效的财务报表体系,尽可能降低财务报表指标天然的滞后性不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从财务报表分析出发,建立对企业有效的预警机制,将有利于预防或降低经营危机,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云霄.浅谈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118~119.

[2]徐雅蕾.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15):149~150.

[3]央吉.大数据与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研究[J].财会学习,2018,(28):23+25.

[4]石少娜.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5):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