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系统十篇

时间:2023-03-23 07:31:46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篇1

基础研究及系统框架建构

古代的预警是对自然的预测,为了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人类将预警作为科学来研究是发生在二战中雷达预警系统的应用.随着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预警的思想和方法迅速地向其他领域和学科延伸.在各种预警系统中,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较为前沿,数据与方法研究也较为科学.而后,经济预警方法被广泛用在水利、地质、气象、灾害、生态、医学、交通、电力甚至业等各个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和各领域的实践,预警的概念和逻辑过程也趋于科学和全面[3-8].①预警概念: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分析与评价研究对象各个时期的特征,包括对预警对象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及对其质量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分析与评价,对其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确定研究对象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与速度,预报不正常状况的时空范围和危险程度,并根据异常变化的具体情况提出警戒信息和相应的防范对策;②预警逻辑:实质是“果—因—果”分析方法的具体化,是一类典型的反馈控制方法.建立一般预警系统逻辑流程为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五个步骤.本文提取风险预警系统的方法逻辑,根据现状调研内容,参考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预警系统的建立模式[9],通过调研警情,寻找警源,分析选择能够灵敏准确影响警情变化的要素并建立指标体系,在指标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考虑专家意见和居民意见确定警兆指标(警限与警区),然后对警度做出判定,最后提出应对不同警情的各种措施,以此形成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系统框架.

外部空间的警情、警源调研

课题组在对四川李庄和迤沙拉村,贵州赤水大同古镇,云南扎实村,重庆中山镇、石蟆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开发强度、文化背景等,并综合调研数据的丰富性,选择李庄镇外部空间作为构建预警系统的案例.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长江南岸边,地理区位较好,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内有省级保护单位2处,市级保护单位2处,清代为主的历史街巷11条,有着丰富的自然遗产和历史遗产,外部空间预警要素丰富,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而且2005年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李庄古镇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了古镇的保护措施.在已有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保护预警系统的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李庄古镇是部级历史文化村镇,使其拥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能够执行预警系统中得监测反馈功能.外部空间是历史文化村镇组成的一部分.外部空间分为自然空间和建成空间两个层面.所谓自然空间,在历史文化村镇里主要指的是村镇周边的自然山水格局、村落意向景观等;而所谓建成空间,主要是指村镇中广场、街道、水系以及村落边缘等.通过表1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把警情范围定在空间格局、构成要素和空间容量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影响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整体保存度的变化因素.综上,课题组认为李庄古镇外部空间的破坏警源主要为: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保护改造中新旧建筑的拆除及建造;古镇居民外迁和老龄化现象不断增加;古镇居民与政府人员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古镇部分景点因资金问题维护困难;旅游人群对保护对象的破坏等.

警兆分析研究

警兆是警情爆发的一种先导现象,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本系统中,分析警兆的关键首先是提炼影响警情变化的要素,建立要素的指标体系,确定警限,确定警兆的变化范围,最后根据预警对象的现状划分警级.本研究借用国际上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预警管理模式,并参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将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警度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和重警四个等级.依据对李庄古镇外部空间现状警情和警源的分析,综合其特殊性,保护与发展并举,结合课题之前对保护预警要素的研究[2],并考虑要素数据来源的限制,确定预警要素体系,如下:课题组根据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表格,分为统计分析表格和问卷调查表格.统计分析表格用于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要素实际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表格主要用于对居民、游客(包括当地的管理者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专家、学者,内容是了解被调查对象对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和发展的态度,保护预警指标相对重要性和有关警限数值.课题组首先对指标具体数据统计,运用系统化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李庄镇定量要素的警限与警级(表3),然后对专家和政府人员进行问卷咨询,得出定性要素的警限与警级。

建立评价模型,预报警度

警度的预报是根据多个警兆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到的综合预警指数和警级标准,对警情进行判断,并预报警情的程度.课题组将网络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合并,建立了F-ANP模型,然后通过专家问卷确定了评判矩阵,使用三角模糊数学对权重矩阵进行处理和计算,确定预警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对预警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李庄镇外部空间警度为轻警.

排除警患

从预警的结果看,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情况一般,没有出现严重的警情,这与李庄镇在2005年进行了保护规划并进行了抢救性整治有关.杂乱的街巷得到整理,大量的危旧房屋得到抢修,一些严重影响古镇整体风貌的新建建筑进行了整改,使得李庄镇外部空间要素的破坏基本得到控制,其保护方法趋于合理;李庄镇保护规划划定了不同级别的保护范围,旧镇保护与新镇发展并行不悖,交通系统、道路系统得到梳理,土地使用规划制定执行,绿地绿化得到整治,李庄镇外部空间格局基本趋于稳定;李庄镇旅游开发刚刚起步,加之当地经济发展较好,使得李庄镇外部空间容量远未达到其极限,旅游过饱和带来的环境质量恶化、过度商业化等负面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综上所知,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形势较为理想,与本文所构建预警系统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研究关于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反映出李庄镇外部空间在保护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在保证保护规划合理执行、人均收入普遍增长、旅游开发适度、古镇保护与维修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外部空间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李庄镇的保护整修短促,虽然古镇中较为严重和急迫的风貌破坏现象得到杜绝,而深入开展扩大整修却缺乏人力物力,以至于李庄镇外部空间中仍然保留和出现了一部分与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因素.例如新镇与古镇交界处新建项目导致村镇外部边沿空间传统风貌遭到破坏;通信塔、电杆、水塔等构筑物出现在古镇历史街巷中,对古镇整体空间形象造成严重破坏;大量现代建筑材料对历史街巷界面质感的侵蚀;一些保护修复技术的不当,造成非物质文化信息遗失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李庄的保护工作,以后还将持续地对外部空间环境产生着负面作用,这就需要:坚定执行李庄镇的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古镇的旅游规模;协调发展,保证当地居民收入;建立由政府主导、居民协助的动态监测系统.#p#分页标题#e#

预警系统篇2

市场经济体系下,风险与企业的发展相伴相生,而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当局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并化解危机,财务预警已是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全面介绍了财务预警概念、财务预警系统基本原理、财务预警系统外延等基本问题,以期为企业建立卓有成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系统服务。

【关键词】

财务预警系统;基本原理;外延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带给我国企业无数机遇的同时,需要应对的风险也是空前的。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是现代企业不能逃避的重要任务。一旦由于财务风险而使得经营出现问题甚至陷入破产境地。众所周知,任何危机都有发生、发展的逐步深入过程,在这中间倘若能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帮助管理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财务风险。但财务预警分析不当或者不全面往往给决策错误埋下伏笔,甚至葬送一个运行正常,财务健康的公司,从而给债权人和投资者带去极大的损失。因此选定正确的预警模型、变量指标、分析方法,提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在对危机征兆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做出预警判断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投资风险,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其次,可以及时减小风险的发生可能性,提前做好追偿准备,降低债权人的损失量;最后,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营运中的问题所在并加以整改,避免公司被重组兼并甚至破产清算的命运,缓解公司管理者的巨大压力。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定义

财务预警系统以数据化管理方式,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危机警情予以警示,为企业调整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作为一个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总成整体,它是着眼于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

(二)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要求我们在具体设计财务预警系统时,有效把握财务运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显性或潜在的风险,特别是要保证系统所包括的指标体系、财务模型、程序和方法等的科学有效。

(2)系统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财务预警系统时,必须破除企业割裂开来看待的误区,以整体的眼光具体分析企业财务运行中的每个或多个方面的问题。按照业务流程的总体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子系统;以财务管理流程为标准,可分为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子系统。可见,我们对预警系统监测指标的先进性具有较高要求,对监测对象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也不能降低标准。

(3)动态性原则。财务预警系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动态跟踪,这也是基于企业经营活动本身的动态过程性。因此,要实现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反映企业的动态趋势的基本要求,财务预警系统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制约。此外,财务预警系统的先进性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这就要依托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风险的变化,不断修正预警模型、补充预警内容。

(4)实用性原则。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实施预警系统所生的效益,必须使之始终大于其消耗的成本,不然,即便预警系统再完美再精确,应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预警系统要直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潜在危机,方便使用者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框架设计要简便易行。此外,预警系统的各项指标要清晰明了,发出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以提高其可操作性。

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框架建构

(一)建立企业预警系统

依托于企业信息化,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能够对经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加以实时监控,以此来帮助企业规避危机。一般的,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但事实上,单纯依靠然财务预警系统本身去及时、有效地预警企业的潜在危险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开拓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就显得必要和重要,即通常所说的企业预警系统的建设,具体指企业运用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信息反馈网络,加强财务监督和控制,从而确保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运作体系。它是由各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企业理财的有效的方法系统。

(二)企业预警系统框架设计

在具体设计预警系统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实证法,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将预测模型中的指标进行分解至最底层,进而跟踪最底层的指标,并借助预警模型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该方法的主要进路。它的明显不足是相对复杂,需要在每一个会计年度重新建构预警模型,后分解预警模型中选定的财务指标,完成企业预警系统的构建;二是历史经验法,该法根据企业过去的经验总结,设定每个预警子系统的财务指标,后根据前三年平均值的数据判断今年的财务指标优劣,并根据权重系数来判别预警子系统和预警系统的预警信号。其主要优点在于适用性较强,但因为缺乏经济理论的指引,加上实证性数据不足,它选取的指标以及设定的权重主观随意性很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法的预警精度。

(三)企业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

财务预警的及时性是其本身具备的最重要价值之一,一旦丧失这一特点,它的有用性和适用性就会受到侵蚀。但必须承认,只

要财务指标都来自企业年报,那么企业财务预警工作就只能每年进行一次,这对预警系统的及时性提出了挑战。因此,实施对企业预警系统日常监控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企业财务危机的根源,日常监控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对前者的监控主要包括:核心财务指标的监控、财务支付风险的监控以及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控;对后者的监控有:战略风险监控、管理风险监控、内控风险监控和市场风险监控。在具体的财务指标选取上,现金流量指标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现金流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与否,而它与企业的盈利水平并无必然关联。

(四)建立财务失败预警机制

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运行情况的连续有效监测,预防企业财务恶化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是企业财务失败预警机制的核心所在。作为企业财务诊断的一种工具,这种预警的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问题,使债权人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规避企业财务危机而引发的信贷风险。企业财务失败预警机制构建应以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以良好的监控环境和健康的企业文化为前提基础,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严密的制约机制为基本框架,以严格的风险监控和高效的事后核查为重要手段,以科学的组织机构和精良的从业队伍为根本保障。

(五)提高财务预警分析技术

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效果。公司要规范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程序,明确财务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加强会计专业人员的工作要求,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预警分析人员;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预警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岗位的设定,人员的选拔,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一套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参考文献:

[1]李世英,邵平.运用财务指标预警应注意的五个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2012(5)

[2]关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时代金融,2011(9)

预警系统篇3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①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②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③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财务预审系统的建立方式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建立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思路:

1.单一模式思路。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可设立以下比率: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跟踪考察时,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达到经营者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请经营者注意。企业的风险是各项目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但单一模式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2.综合模式思路。综合模式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风险。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Z一判别函数值;Xl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一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公析、预测企业风险。一般认为7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优;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综合模式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模式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但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等诸多差异,使得Z值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三、这立财务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财务预谱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预警系统篇4

关键词:光纤通信;土壤振动;安全预警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通信光缆面临被外界破坏的威胁越来越多。通信光缆被破坏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目前只能是在光缆被破坏后进行检测及采取补救措施。而光纤通信安全预警系统是利用独有的破坏事件专家数据库和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可能危害通信光缆安全的动土事件进行预警,实现对通信光缆进行长距离无逢实时监测。

一、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工作原理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对外界信息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功能的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将“传”和“感”合为一体的传感器。在这类传感器中,光纤不仅起传光的作用,而且还利用光纤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其光学特性(如光强、相位、偏振态等)的变化来实现传和感的功能。

1.1光纤传感原理

光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因此在传感领域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光是一种电磁波,沿某一方向(如x方向)传播的光波,可以用平面波的波动方程表示:

(1)

式中:空间频率 k=2π/λ,λ为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长;

A——电场E的振幅矢量;

ω——光波的振动频率;

φ——光相位;

t——光的传播时间。

可见,只要使光的强度、偏振态(矢量A的方向)、频率和相位等参量之一随被测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或受被测量调制,那么,通过对光的强度调制、偏振调制、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等进行解调,即可获得所需要的被测量的信息。

1.2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调制原理

光纤中光波的相位由光纤波导的物理长度、折射率及其分布和波导的横向几何尺寸所决定,当光纤受到纵向(轴向)的振动作用时,光纤的长度(应变效应)、纤芯的直径(泊松效应)、纤芯折射率(光弹效应)都将变化,这些变化将导致光纤中光波相位的变化。光波通过长度为L的光纤后,出射光波的相位延迟为:

(2)

式中,β为光波在光纤中的传播系数。

当光纤长度或传播速度变化时,引起光波相位变化为:

(3)

其中n为纤芯的折射率,r为纤芯的半径。

Δφ1为光纤长度变化引起的相位延迟(应变效应);Δφ2为折射率变化(光弹效应)引起的相位延迟,与光纤的横向应变ε1、ε2(对于各向同性材料,ε1=ε2)以及光纤的纵向应变ε3有关;ε3为纤芯的直径变化(泊松效应)引起的相位延迟。一般来说,Δφ3相对于前两项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1.3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解调原理

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检测区域内,外界因数如:振动、位移、压力等的作用,使其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光纤送入光检测器LA、RA,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而获得被测参数。

当光纤受到振动信号发生作用时,由于两条测试光纤在光缆中排列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应变,故两束相干光波会分别产生不同的相位变化。两束相干光波干涉后的光强为:

(4)

式中Δs(t)为两束干涉光波相位调制量之差;Δφ为二者初始相位之差;I1、I2为二者光场振幅的平方。

设I0为输入到两条测试光纤中的总光强,α为两相干光波的混合效率,则有:

(5)

如果仅考虑交流光强,式(5)可简化为:

(6)

通过光电检测器将光强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光电流的交流量为:

(7)

式中K为光电转换系数。当 Δφ=π/2时,光电流和检测相位变化斜率最大,因而检测灵敏度最高。其检测响应曲线如下图:

检测响应曲线图

Δs(t)是一个变量,检测信号是两束相干光波相位调制差Δs(t)的函数,通过实时检测干涉光信号的变化,可以检测出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沿线的振动信号。

二、光纤通信安全预警系统的结构

光纤通信安全预警系统由预警单元FU、预警管理中端FST和区域监控中心DMC和光纤传感系统组成,其FU、FST、DMC的逻辑等级关系如图所示。

光纤通信安全预警系统的结构

2.1预警单元FU

预警单元FU:是通信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的基础设备单元,由光源模块、光电模块、处理模块、监控模块、管理模块、数传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主要模块组成,安装在通信管道场站、阀室等设施的控制室内,完成传感信号的分析、事件的识别以及将处理数据上传到FST等工作。

2.2预警管理终端FST

预警管理终端FST:是FU的上级管理终端,由FST服务器、操作维护终端、监听终端等主要部分组成,同时可配备短信模块、车载导航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监控大屏幕等辅助管理设备。FST安装在场站内,需要工作人员值守。FST可分析处理FU上传的信号及数据,并进行分类、存储、上传到DMC等工作。当警情发生时,FST会产生声、光现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3区域监控中心

区域监控中心DMC:是预警系统的管理中心,由DMC服务器、操作维护终端及相关的软件组成,DMC安装在场站或者运行维护中心内,需要工作人员值守。DMC可以同步显示FST的报警信息,也可以实时查询、监听各个FST及FU的工作情况。

2.4光纤传感系统

光纤传感系统:即分布式传感器,实时感应土壤的震动信号并传输至FU,每个FU对应一个光纤传感系统。通信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的光纤传感系统由近端适配器LA、远端适配器RA与其间的三根光纤共同组成,三根光纤中有两根是传感光纤,一根是回传光纤,当光纤产生震动时,振动信号会通过正反两个方面传向预警单元,根据信号的时延差可以计算出定位信息,感应光缆周围的土壤发生震动情况。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三、光纤通信安全预警系统的应用功能

通信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在外界破坏事件发生之前正确的识别出事件的性质,准确地定位出事件件发生的地点,并产生多种形式的告警信息,从而帮助运行维护人员更有效的阻止破坏通信光缆事件的发生。具体功能如下:

1)告警:系统可根据破坏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多个级别告警;

2)声、光报警:当警情发生时,系统设备可产生现场声、光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注意;

3)事件识别:系统可根据采集信号的频率特点,识别出破坏事件的性质,如人为光缆挖掘、机械破坏等;

4)短信告警:警情发生时,系统可以自动发送短信息给相关负责人;

5)人工辅助监听:系统自带人工辅助监听功能,可利用人耳进一步监听线路周边的震动情况;

6)联网管理:系统有两级网络管理终端,便于统一管理,可是现超长距离监控;

7)多种组网:系统可以利用自身光通信模块单独组网运行,也可以利用已有通信网络组网运行。

四、结束语

光纤通信安全预警系统是利用同沟敷设的通信光缆中的光纤作为分布式传感器,长距离连续实时监测沿线的土壤振动情况,包括在通信光缆管道附近挖掘、施工、人为破坏油气管道、打孔盗油等,来分析判断可能威胁通信管道光缆安全的破坏事件,并能及时报警,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定位,确定事件的性质,通过GIS显示事件发生地的具置和性质,实现安全预警、监控、防止和减少破坏沿线设施事故发生的功能。

参考文献:

预警系统篇5

关键字: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网络地理信息

贵州省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其危害位居全国前列,其以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为主,潜在地危害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地处山地、地质构造复杂、降雨不均和交通不便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研究、预防和救助等都较为困难。

为了加快构建有效的防灾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全面实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以贵州省国土资源广域网络(一张网)有线网络为基础,建设省、市、县三级网络,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还可上连国土资源部和贵州省应急办。

(2)扩展国土资源广域网(一张网),依托3G和卫星传输网络从有线扩展到无线网络,在贵州省广域网络上建设乡、县、市、省四级应急响应系统。

(3)作为“一张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一张图”技术规范整合、集成已有基础GIS数据与地灾专题数据,建设地质灾害数据中心,为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持。地质灾害数据中心需要提供快速数据入口,当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快速将现场数据入库(特别是无人机数据快速入库)。

(4)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包含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自动化分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信息查询系统、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外网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等。以地质灾害数据中心为基础,结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输入的地质灾害相关监控数据、从气象水文部门获得的气象水文数据、从灾害点自动监控获得数据等,按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分析生成较为准确的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灾情,通过外网站公布和短信系统向有关人群发送。

(1)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自动化分析系统,建立以贵州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平台为中心、市(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单位为支撑、乡、村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单位为基础的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系统接收来自县乡国土资源部门的输入数据、从气象水利部门采集的气象水利数据、自动监控点的传入数据,结合数据中心和“一张图”的支持,经过统一分析和处理,实现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的有机结合,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的精确度和实用性,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

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自动化分析是将地质灾害预报、评估、分析技术与先进的GIS技术相结合,以“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为基础,实现灾害预报预警及灾情评估自动化、智能化。

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就是研究在某一降雨强度作用于某一地质环境单元时该地质环境单元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具体方法就是将预报条件下评价单元降雨特征(用降雨诱发指数表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以地质灾害敏感性指数表征)进行叠加分析确定预警等级,从而建立群发型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见下图:

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自动化分析系统是将根据上述概念模型提出的数学模型转换成计算机模型,综合地质环境背景信息、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和历史降雨量信息等,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分布范围,从而做出较为准确的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灾情。

(2)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省、市、县、乡四级部门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需求,实现网上存储传输、共享利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规划、监测、气象预报预警、应急处置、搬迁治理等工作的信息资料,自动生成相关图件,提供地质灾害查询、、自动统计功能等。

(3)、地质灾害信息查询系统,利用PDA或智能手机便于管理、携带等特点,随时随地查询地灾灾情、雨量雨情、预警预报、台风路径、卫星云图等数据,为领导管理决策服务。

通过GPRS/CDMA/3G等无线通信技术,省级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可利用PDA或手机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时获取雨情、气象云图、灾害灾情等信息,从而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指挥。

系统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内容,服务端(外网数据中心)提供采集、处理雨量雨情、预警预报、灾害情况、台风路径、卫星云图、气象雷达云图、通讯录、天气预报等数据,并提供访问服务功能;PDA或手机设备上开发相应的客户端程序,访问调用服务端的数据,并进行显示浏览。

(4)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地质灾害背景数据及专业数据库的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和访问,为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外网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提供应用支撑。系统提供各类数据检索、查询、符号化、数据浏览、空间分析等功能;支持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基础地质的数据浏览、专题图、应用分析等功能;提供对地质灾害专题数据的查询统计、灾害信息提取、灾害卡片输出、灾害危害性专题图等功能。

(5)外网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用于向公众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在现有的国土资源厅上公共服务网站添加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专栏,外网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通过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专栏向公众监测预警产品。

预警系统篇6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财务危机,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甚至是给企业造成致命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稳步发展。针对于此种情况,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应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才能了解当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问题分析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

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较晚,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间比较短,进而在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问题。例如,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常常出现系统故障,无法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测,导致财务危机突然爆发,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又如,由于技术上的局限,使得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出现监测不准确问题,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财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在正常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财务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而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应用者,其应用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应用效率,也决定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就现阶段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很多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很多财务人员无法适应财务工作的发展及改革,导致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而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使用水平,对企业的财务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3.很多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不相容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实施的,然而,就现阶段一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上来看,一些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孤立,运行效率不高,而且由于时效性较差、准确性不高等原因,也将无法及时的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对企业的财务安全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较为单一

由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进而导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非常的单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主要是包括对系统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的监测,分析财务数据的异常,针对于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报警。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上来看,其主要是发现风险和预警风险,但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却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可见,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上看,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真正的将财务危机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

鉴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影响到企业财务质量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进而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财务工作服务。首先,企业应该聘任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维护人员,要求维护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漏洞及故障,通过及时的处理,能够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功能的发挥。其次,及时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行更新,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硬件和软件都是市场上最先进的,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

在企业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颇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对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应该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了解财务人员的整体情况,针对于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其次,将现今最为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导财务人员有效的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培训中,要做到事无巨细,将财务人员在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促进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应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了解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并且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确保财务人员能够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3.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

企业在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具体应该将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来源,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实施针对性的预警,进而实现良好的财务危机预警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4.增加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预警系统篇7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

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1.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主要包括:①系统暂存信息数据库;②预警警界线数据指标库;③数据处理公式数据库。建立该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有效的运行。

2.指标模块。指标模块是实现预警的首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建立 科学 的预警指标体系正常值,建立预警界限。指标模块的作用是为了使预警指标信息系统化、条理化和可运用化。预警体系科学性的首要标志就是所选择的预警指标系统能否科学地反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变化特征。

预警指标主要由系统性风险指标和非系统性风险指标两部分组成。客户系统性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 经济 方面的行业信贷风险、区域信贷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在客户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贷记录等方面。因此,结合上述风险构成因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宏观经济 发展 指标体系、客户所处行业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所处区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客户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指标模块就是通过确定数据库中各指标正常值的范围和指标体系的权重, 计算 出警界限系数,再将预警警界线系数输入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中保存。

3.判断模块。判断模块主要功能是将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库中的客户信息调入,对照系统运行参数数据库中的数据处理公式所确定的正常值(预警警界线),计算风险指数。判断模块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预警警报。

报警装置是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部件。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在目标客户的信贷风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能够通过指标体系的风险指数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信贷人员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信贷决策提供重要的 参考 信息。

4.预测模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不但可以对银行当前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发出预警信号,而且能够根据 历史 信息,预测银行信贷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客户信贷风险的未来状况做出评价并进行预警。由于用于市场预测的灰色理论具有需要的数据模型少和利用微分方程描述动态特性的优势,且由理论建立的灰色动态预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因此在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中引入灰色理论进行预测,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五、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

一旦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子系统的判断模块决定发出警报时,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就会发出相关的警示信号。

商业银行信贷警示子系统的预警分为两部分构成,即商业银行信贷整体风险和单个客户风险所构成;相对应的商业银行贷款警示子系统为两类预警,即a类预警信号和b类预警信号。

a类预警信号反映的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情况,共分为5个风险等级,由绿、蓝、紫、黄、红5种颜色的字母“a”标示。当预警信号为绿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稳健,达到银监会风险监管的各项要求,控制风险能力较强;当预警信号为蓝色时,表明银行经营基本稳健,达到银监会风险监管的主要要求,在个别方面未达到风险监管要求;当预警信号为紫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状况正常,基本达到风险监管的主要要求,但存在一些缺陷;当预警信号为黄色时表明银行存在较大的风险,较多方面未达到风险监管要求,存在问题较多;当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银行经营状况很差,经营有严重缺陷和问题,控制、化解风险能力基本丧失。

b类预警信号反映的是贷款客户存在的风险情况,共分为5个风险等级,由绿、蓝、紫、黄、红5种颜色的字母“b”标示。当预警信号为绿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稳定,有十分强的偿债能力;当预警信号为蓝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基本稳定,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当预警信号为紫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较前期有小幅缩减,但收入基本稳定,具备偿债能力,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债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当预警信号为黄色时,表明客户的收入大幅缩减,并长期不能改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当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客户收入缩减严重,并出现负收入,基本失去偿债能力。

六、中心协调控制子系统

正如一个乐队需要一个指挥一样,作为一个完整的运行整体,仅有各个子系统的独立运行是不行的,它们必须相互合作、协调运行。而中心协调控制子系统正是充当了指挥的角色。

中心协调控制子系统设置的功能是将各个系统的资源合理的调动起来,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并及时更新;检验预警信息系统、指标模块和判断模块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对其定期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同时,在其它子系统完成各自任务时,它能够及时保存数据信息,并对其加密,避免资源外泄。但最重要的还是它能够同银行的联网系统建立对接关系,避免系统之间产生冲突。

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预警,其最终目的在于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偏重于信贷风险的事后控制,即等到风险已经发生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但此刻不良贷款已经形成并造成一定的损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贷款前的银行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分析预测,在银行贷款过程中既考虑银行单个客户的非系统性风险又兼顾了宏观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的风险。使商业银行贷款形成以事前控制为主的,并与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相结合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 文献 :

[1]曾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

[2]胡群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研究[d].江苏大学,2005.

预警系统篇8

所谓的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针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财务目标,客观及时地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详细查询支出的明细,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实行即时评估的管理过程。该系统能够敏感地发现企业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浪费、滞留的问题,还能及时捕捉对企业生产、收益有影响的管理失误信号和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等,起到警报作用,这样能够促使企业做大程度地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财务预警系统的特征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财务风险的潜伏期。这个时期的财务危机问题并不突出,只是体现出一般企业的通病:盲目投资、不善营销、管理制度失效、缺失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等;二是财务风险的发展期。这个阶段企业出现明显的财务问题,体现在过度依赖外部资金、利息加紧,负债压力增大,追收账款不力,造成拖欠款项等。三是财务风险的恶化期。主要外部表现为资金周转调控失灵、融资不力、市场份额减退、拖欠款严重、信誉大幅度下跌等。最后是财务风险的终结阶段。主要有企业资不抵债,周转资金短缺,完全丧失债偿能力,被迫实行债务重组。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现代企业之所以迫切需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切合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当于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警报器,当企业财务出现危机信号、波动信号或者已经得出现了危机,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发出警报信号,令企业有足够时间寻找问题的根源,并且制定科学的决策,促使 企业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一般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下面几个功能。

一、收集功能。通常财务预警系统是通过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实际上,财务预警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是收集信息。主要收集关于企业经营、经济活动的各项财务信息,通过系统的分析比较,可判断是否预警。

二、监控功能。监控就是系统对企业的生产营销过程进行追踪,然后将追踪到的情况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找出差距,通过核算,做出正确预测。

三、诊断功能。系统通过自动追踪、监控,将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技术以及诊断技术,能够判断出企业营运中存在问题及其危险程度,起到诊断的功能。

四、预报功能。即系统监控到对企业营运不利的财务决策失误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收益损失等信号,起到一个提醒经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预报作用。

五、治疗功能。在上述功能的帮助下,找到财务危机的病根后,企业者及时并且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有效地矫正了企业经营中的偏差,起到预防进一步恶化的作用,也起到治疗“旧伤”的作用。

六、免疫功能。该系统在成功进行财务预警的基础上,将这些经历转变为再次预警的经验,通过不断完善财务机制的过程,企业的财务行为趋于规范性,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同类错误,提升了企业的免疫力。

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现状

我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面临来自国际性的竞争形势更加剧烈、复杂,尤其是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财务危机。由此开始重视财务预警系统的建构,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种财务风险,最大程度减少利益损失。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经营管理的水平都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更弱,大多采用传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并未正式行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也在国外财务预警管理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之下,我国一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应用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就Z模型是最有影响力也是应用最普遍的预警模型,通过实践,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国内各类企业纷纷效仿应用,但是相对来说,财务预警系统还是一个较年轻的研究领域,其技术还欠成熟,大部分企业未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上国家监管部门也未就企业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做出相应的规定,令企业缺乏建构并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加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的对策

一、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财务预警模型,并使其具有动态发展功能。财务预警系统本身是一个颇具个性化的系统工具,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设定。在建构该系统的过程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及成功模型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但是一味的照搬,可能并不适用于企业,因此在建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之前,要对企业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预警模型。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定期对其有效性和精确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要马上修正,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具备动态发展的功能。

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财务预警系统安全、正常地运行,需要以信息系统的为基础,因此实施财务预警系统进行风险防范,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系统的数据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说,财务预警系统实际上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的过程,通过信息处理做出一个分析、预测等报告,经营者通过报告实施风险防范与化解活动。而另一个方面,财务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息,只有及时反馈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相关子系统中去,才能发挥风险警示和控制的功能。所以,要真正令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起到作用,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三、提高预警模型的实用性。要令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真正能够为企业服务,就要切实将财务预警模型建立成为工具化的通用语言,并将其变成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营造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机会,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实用性。

四、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监管。财务预警系统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系统由数据以及软硬件系统组构成,要保证其正常运行的状态,在日常中务必坚持对其进行系统维护,内容包括:令预警系统与处理信息的系统之间的接口有效连接,能够进行共享;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及时更新财务数据;加强系统病毒的预防,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完整。

预警系统篇9

一、跨国并购风险预警系统内涵与构成

(一)跨国并购风险预警系统内涵 就跨国并购活动而言,所谓预警的“警”是指跨国并购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风险的不正常情况,亦称警情。例如,东道国突然遭遇海啸并波及中国的并购项目。所谓预警,就是对那些跨国并购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风险的不正常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测度,并据此对不正常情况或风险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预报,并提出防范或消除措施的经济活动。警情的防范或消除就是排警,所以,预警的目的是为了排警,它是排警的基础前提。企业一般通过构建有效的并购风险预警系统对警情进行防范或消除。因为有效的并购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做到:

(1)及时预知并购所面临的风险,提醒并购方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通过预警指标的分析寻找导致并购运作状况恶化的根源,并有的放矢地阻止并购运作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减少各种风险给并购造成的损失;

(3)通过系统详实地记录风险发生原因、解决措施,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目前并购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为未来的并购风险管理提供经验教训。

(二)跨国并购风险预警系统构成 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复杂环境,认为有效的并购风险预警系统至少如图1所示。有效的并购风险预警系统是预警目标、基础要素和预警流程的有机融合,是以并购风险预警的流程、基础要素为纽带,将企业并购中的各种风险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最有效地预报并排解企业的并购风险,进而达到并购风险管理的目的,实现并购战略目标。

预警目标是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预警流程的实务操作;基础要素是风险预警系统赖以有效执行的组织保障、信息系统、预警策略和文化环境等;在企业明确了预警目标,形成了风险预警的文化氛围,构建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切实可行的组织体系,并制定系统优化的风险预警策略后,就可以设计预警流程。

二、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目标与基础要素

(一)明确跨国并购中的风险预警目标 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应该和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而企业跨国并购目标的实现又离不开对企业并购风险的有效管理,为此需要设置相应的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目标。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目标是企业并购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达到并购风险最小化或并购风险价值最大化。同时,该目标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自身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风险预警是企业实现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所以,跨国并购风险预警的目的就是要使所并购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及并购战略目标。

(二)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基础要素 具体如下:

(1)培养跨国并购中的风险预警文化。风险预警文化要求实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形成统一规范的风险预警语言,通过相关目标、政策、制度使项目成员明确跨国并购中风险预警的态度、目标及应对原则等等,使所有成员都增强利用系统的方法去管理各自风险预警活动的意识和技能。一旦发生危机,使所有成员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2)建立跨国并购中的风险预警组织。有效的风险预警活动必须通过合适的组织进行实施,所以跨国并购中应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构。该机构在预警活动中起着组织和决策的中枢作用,它不但是建立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而且可以使跨国并购的风险预警工作产生预期的效果。跨国并购风险预警组织应独立于企业的组织体系,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跨国并购项目的运作,它只对企业高管负责,并要求高管的支持和参与。同时,由于跨国并购风险预警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政策性,还应该建立长效、系统、规范的预警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体系,使其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中坚作用。

(3)制定跨国并购中的风险预警策略。跨国并购的风险预警机制要求利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去解决并购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所以,不仅要研究分析各风险要素,而且要分析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利用跨国并购中的风险预警系统方法,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分类、排序。风险总会在不同阶段和领域表现出一些征兆,应从各种渠道尽可能地收集风险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列清单,预先予以警示,并从跨国并购整体角度出发制定系统优化的风险预警策略。

(4)构建跨国并购中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支持是风险预警系统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风险预警机制要能够有效预知跨国并购中发生的各种危机,预先防范风险的发生,必须建立并购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传递导致或可能导致各种风险因素的信息,抓住每一个风险征兆,并辨析风险种类。该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信息收集系统;风险分析系统;风险报告生成系统。它应该涵盖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同时该系统要不断刷新、升级,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操作流程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项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找出跨国并购业务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以及风险事项发生的原因。风险识别过程包含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两个阶段。风险辨识是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各种识别工具和方法来发现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即找出各种风险及其存在领域;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建立风险的详细清单,将引起风险的因素分解成简单的、容易识别的基本单元而加以分析,主要是分析引起风险事项的各种原因和可能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清单必须全面客观,特别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

我国学者就跨国并购风险的分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虽然他们因分析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分类,但并购的复杂性使并购过程充满风险,这些风险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根据近几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风险,将其主要归纳为战略风险、国家风险、财务风险和整合风险,并从风险识别层次将其具体细分,如表1所示。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明确了并购方面临或者将会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但要做好风险预警工作,还要通过风险评估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风险性质和风险程度的分析判断,为其后的报警和排警奠定基础。该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和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易操作化。不同类型的企业,预警指标体系是不同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重点预警指标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以便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预警状况。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预警管理理论的关键核心之一,也是预警管理的难点。

根据表1风险识别的结果,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如表2所示。预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一般由专家打分后计算得出。由于不同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面对的情况不同,所以,对风险的权重计算在此不能精确的给定,只能根据行业的一般情形由专家设计,且只体现一、二级指标。其结果如表2所示。

(三)报警 报警阶段也需要专家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此,企业可以采用风险评估指数法将风险按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影响等级, 并结合风险概率范围确定风险级别。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级别对照表一般如表3和表4所示。这是专家评估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报警系统解决“是否报警”和“如何报警”的问题。

对于“是否报警”的问题,需要设置预警准则,预警准则是判别和评价并购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和原则,它用来决定在不同情况下,是否应该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会发生误警或漏警。误警可能是发出了某一风险出现的警报,该风险因素最终没出现,或该风险因素最终出现了,但其风险程度与预报的程度不是一个等级或者风险出现的时间与预报所提出的时间不一致。漏警是预警系统未曾发生警报的风险因素却最终发生了。

对于“如何报警”的问题,需要设置警度,警度是指警情的级别程度。企业在评估并购风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表2和表4及预警准则将警度设计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五级预警方式,并分别用绿灯、蓝灯、黄灯、橙灯、红灯表示。这五种灯分别表示企业的并购处于顺境、恶化、严重恶化、危机和失败状态。或者将警度设计为轻警、中警、重警三级预警方式,并分别用绿灯、黄灯、红灯表示。五级预警方式如表5所示。

对于Ⅰ级和Ⅱ级风险,分别用红色和橙色预警,采用“警示”的方式,要求接受预警信息的机构和人员立即采取有力行动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避免并购失败;对于Ⅲ风险进行黄色预警,采用“预警”的方式,要求接受预警信息的机构和人员立即采取有力行动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避免加重并购风险;对于Ⅳ级和Ⅴ级风险,分别用蓝色和绿色预警,采用“提示”的方式,说明风险程度处于可接受状态,可以在正常的并购活动中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

(四)排警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预警信号的目的,就是要在警情扩大或爆发之前,采取排警对策。排警是并购风险预警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根据风险预警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信号显示,分别不同风险类别采取的解决和消化并购风险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的总称。 排警一般包括应急计划、补救办法和改进方案等。其中应急计划主要是指针对并购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破坏, 应采取何种手段去规避, 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 补救方法主要是针对风险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改进跨国并购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风险再度发生。排警是风险预警机制的目的和归宿。

对已采取措施进行排警的风险信息,进行跟踪、监控,并将结果作为一类信息反馈至风险信息采集系统,进入又一轮循环,直至该信息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如:Ⅳ级风险或Ⅴ级风险)。通过对措施的结果进行反馈,以进一步调整有关措施,更有效地预防特定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阎平、彭立林:《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杨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风险识别与评估》,《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7年第4期。

[3]杨博:《浅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国家风险管理选择》,《经济师》2007年第9期。

[4]刘永胜、杜红平:《跨国并购中的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8期。

[5]刘天:《浅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年第5期。

[6]黄冠胜、林伟、王力舟、徐战菊:《风险预警系统的一般理论研究》,《中国标准化》2006年第3期。

[7]曹庆贵:《企业风险管理与监控预警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预警系统篇10

论文摘要:在介绍突发事件分类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传送时间、预警区域、预警对象、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分析预警系统应解决的问题,给出了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短信预警系统的结构,分析了相关模块的功能。

1 引言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自然 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期。根据

4 短信预警系统结构

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害严重性、应对紧迫性等特征,如地震和海啸从出现至到达只需几秒或至多几分钟。所以要求预警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给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用户。突发公共事件短信预警系统是指,当某主管部门发现有需要该部门及时的灾害预警信息时,能以最快的速度主动将预警信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给涉及区域内的用户。根据通知的目的和紧急性,预警通知分为首要信息和辅助信息两种。首要信息用于快速向用户通告即将发生的事件,例如即将发生地震,所以要求有很高的时效性。辅助信息是首要信息的附加信息,是一些具有指导或指引性的语句,指导人们在危险状态该怎么做或到哪里获得帮助等。

短信预警系统由信息收集系统、预警中心、通信传输系统、接收终端四部分组成。www.lw881.com

4.1信息收集系统

预警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专门专业的 网络 管理系统也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预警信息的汇报。例如,通过地震台网可以向预警中心上报地震信息、通过气象台网可以将暴雨、冰雹、龙卷等恶劣天气涉及的区域及发生的时间传递给预警中心。通过信息收集人员也可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给预警中心。

4.2预警中心

预警中心由信息处理模块、数据库服务器及信息处理及发送模块组成。

信息处理模块负责将从信息收集系统接收的预警信息进行信息整理、加工,使之适合作为可发送的预警信息,并存储到数据库中。虽然一条手机短信的最大长度有70个汉字,但作为预警短信要求短而精。特别是首要信息,要用尽可能少的字清楚的表达预警信息,不能让用户看后产生异议。

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存储预警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所有的信息。为了便于短信信息和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中建立若干个有关联的数据表,包括用户信息表、待发信息表、发送成功信息表、发送失败信息表等。

信息管理和发送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负责对信息发送前的进一步确认并确定预警信息的优先级别、类别。信息发送模块使用申请的特服号码实现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功能。具体应包括发送对象选择,应能识别并确认在灾害发生区域的所有的手机用户。实现这部分功能应与通信系统中原地位置寄存器和访问位置寄存器的信息建立连接,以获取当前区域的手机用户信息。

4.3通信系统

通信传输系统采用移动通信的sms短信平台。预警系统应跨接多种网关(cmpp、sgip、smgp、cngp、smpp),以符合不同短信平台接口协议,满足不同运营商的接口要求,保证用户系统在连接不同网关时的稳定性。实现从预警系统到运营商短信平台的互连互通。在接口中应能识别预警信息,以使预警信息具有较高的优先级,优先在信道中传输。

4.4接收终端

接收终端具有基本移动通信服务的手机。其负责接收从预警中心经通信系统发送来的预警信息。

5 结束语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5.47286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而且该比例仍在快速增加。其中,2007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浙江五省(市)的电话普及率都超过了100部/百人,其中北京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由此看来,利用手机短信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既及时又可达到较高的覆盖面,建设突发公共事件短信预警系统势在必行。

参考 文献 :

[1]李芳.移动通信网的公共预警系统研究[j].北京:通信技术,2008(11):211-213.

[2]马科.陈和平等.基于移动平台的火灾短信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 计算 机工程与设计.2008(5):2387-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