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制十篇

时间:2023-03-30 19:28:34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篇1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一、国外发达国家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特征

(一)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和危机事件的法治原则。如,美国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斯坦福法》为核心的社会安全综合法制体系。这些法律相互补充,统筹兼顾,有效地引导美国政府建立法制化的危机应对体系。并且,完备的社会安全法制体系可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防止政府人员,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如,日本1978年颁布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该法对地震的预防、应对措施、相关责任部门等都有详细规定。如该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首相即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必须立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通过该法案的制订,使日本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权责,提高他们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大大减小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破坏。

(二)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队伍专门化与专业化。国外发达国家的公共危机组织机构一般都较为完备,设置了专门的政府危机管理机构。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该机构负责日常的公共危机预警工作,它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人商业部门和社区志愿者之间起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危机预警中的重要决策、协调、指挥和执行机构。这样的公共危机组织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可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反应与决策,保证了常态下危机预警的顺利进行。除政府拥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外,还能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危机处理效率。如,日本建立了专门化与专业化的公共危机预警机构,其工作人员多数拥有在公共危机预警领域中某一方面的技术或专长,在城市公共危机预警中发挥其专业优势,指导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完备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如,日本为防备将来发生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由官房厅长官负责建立了内阁安全保障室,形成了日本政府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内阁官房厅不仅建立了安全保障室,还设立外政审议室、情报调查室。在这一体系中,以内阁首相为最高指挥官,由内阁官房(负责各省厅间的协调,相当于办公厅)来负责总体协调、联络工作,通过安全保障会议、阁僚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等各省厅、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形成以官房长官为领导的高效率、立体式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根据危机种类的不同,启动的危机预警部门也不尽相同。再如,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危机管理体系,组成具有针对性的中枢指挥系统。该体系以整体治理能力为基础,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全面的危机预警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包容在里面。谁收集危机信息,谁预警消息,谁制定应对计划以及众议院、参议院对总统如何授权,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等,都有章可循。在美国危机管理体制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协调作用的核心机构主要有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及一些辅研究机构。

(四)先进的公共危机预警设备,健全的公共危机预警网络。发达国家大多在公共危机预警设备上都配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政府能对危机做出迅捷、快速的反应,提高处置公共危机预警的效率。另外,信息传递更不易受干扰,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管理者对公共危机信息判断的正确率。为提高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使公共危机预警工作高效进行,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对预警设备的配置非常重视。以日本公共危机预警部门的信息化设备为例,许多大城市配备了不易受干扰、最先进的情报通讯设备,设有互联网、地图数据终端、气象信息终端等设备,能召开电视会议、传送图像、地图信息等数据。还设置被称为中央防灾无线网的情报通信网络。在美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信息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如志愿者组织、私人机构、国际资源等)充分共享、指挥协调有效的危机预警网络。以公共卫生方面的预警网络为例,在平时的传染病预防上,美国设有负责预报和监测传染病的“传染病监测网络”、保证及时了解各地传染病发生情况的“与州和地方公共卫生部门伙伴关系网”及了解国际传染病爆发和蔓延情况的全球移动检疫网络。

(五)重视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民众危机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对民众进行经常性的国民公共危机意识教育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还注重广泛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和设施,来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国外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扎实,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并可看到各种形式的防灾和减灾自护的宣传,每年的消防日有众多的人参加消防训练和演习。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将美国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址进行统计,并印发给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类组织和公众;电视节目设有专门的教育系列片,宣传一些基本的危机常识和自救技能等;互联网上设有专门的网站,用于登录危机预警、应急知识等;电台中设有专门的紧急信号,用于危机警报讯号,并随时通知灾害情况,等等。这些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力实施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有利于降低危机的破坏程度。

二、启示

(一)完善我国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国家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为危机预警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利于防止政府人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应符合两个标准:其一是法律体系的内涵。它囊括国家安全、新闻舆论等宏观领域的危机立法以及具体管理环节的微观领域的实施细则。其二是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宪法、部门法、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条文不得相互矛盾和冲突,发生问题能及时纠错和补救。因此,需根据我国危机管理法律建设的实践,对宪法进行修改,确立紧急状态及其宣告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国紧急状态法,对国家实行紧急状态的条件和程序、紧急状态时权力的行使、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组织在紧急状态期间享有的权利及其受到不法侵害时的救济途径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此外,针对危机发生的地域、种类、行业的不向,还需根据紧急状态法的一般法律原则出台一些补充性、技术性规范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个以《紧急状态法》为基础、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应急法规为补充的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体系。有了这样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就会走上法治轨道。

(二)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与公众的沟通,全面调动多方面的参与热情,形成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多元化、立体化与网络化。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决定危机发生前,很可能不是一个部门可单独预测的,需要来自不同部门、机构的联合与协调努力。所以,我国应建立以多元化、立体化和网络化为主的预警机制来发挥作用。通过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保证各部门间的联系顺畅,保证各部门协同作战,建立起纵向垂直协调管理和横向相互交流、信息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共享,从而覆盖全国的危机预警网络。危机预警网络可大大提升我国政府危机预警能力,包括危机信息的收集、危机的监测和预控等工作。

预警机制篇2

关键词:反倾销 预警机制 必要性 构建 运行

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反倾销协议》来规范这种行为从而达到维护世贸组织公平贸易以及公平竞争的准则。但是许多国家出于对国内贸易产业的过度保护以及抑制国际贸易竞争对手,反倾销的性质在一些情况下已经从贸易保护措施成为了一种针对某些国家而实施的贸易壁垒。

一、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反倾销形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产品出口面临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2000年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为44起,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15.1%,而2000年到2009年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直至2009年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达到了107起,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44.6%,由此可见,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大,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反倾销案件上升趋势也日益明显;二是对我国启动反倾销案件的国家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二、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构建目标及内容

(一)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目标

对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健全需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预测潜在的反倾销投诉来避免遭受反倾销调查。通过反倾销预警机制对出口国或者出口地区的市场以及竞争对手做出分析,总结和预测可能出现的反倾销信息,同时对潜在的反倾销调查作出防范;二是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调查来实现出口价格的确定。我国对外贸易遭受反倾销调查主要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反倾销预警机制对国外同类行业的产品价格作出调查,同时分析我国商品出口对外国产业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出口价格的确定建立依据,并能够及时调整;三是通过反倾销预警机制指导和规范我国贸易出口行为,对真实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进行制止以避免遭受反倾销指控与调查。

(二)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内容

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反倾销预警评估体系。通过组织贸易专家、法律专家、经济专家在内的团队来建立评估系统,通过评估系统对所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析,以达到通过计算因素权重来对行业存在倾销现象或者是否存在承受损失的现状的目的;二是建立监测体系。即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商品价格、潜在的反倾销等方面进行检测,从而根据获得的预警信息及时的指导有关企业进行调整;三是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对产业所在受到的损害预警指数进行确定,从而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是否正在遭受倾销或者正在倾销进行判定。

三、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的运行

(一)政府应当在反倾销预警机制中发挥导向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通过对外交涉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为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我国政府应在熟悉《反倾销协定》谈判规则的基础上强化对外交涉手段,通过对有关条款的利用来抵制不正当的反倾销;其次,政府应对国内企业进行保护、规范与引导。对于针对我国的倾销行为,应当通过反倾销预警机制来评判倾销行为的严重性,并在反倾销预警评估系统的意见下选择是否立案与进行裁决。再次,政府应重视对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钢铁、汽车、化肥等行业,同时想在纺织、电子、石化等方面进行扩展,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二)对外贸易企业是运行反倾销预警机制的重要主体

首先,对外贸易企业要重视对企业内部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健全。通过对我国同类行业产品出口情况的调查以确定我国同类商品是否存在出口过快的情况,避免因竞争导致价格降低而遭受反倾销投诉。通过对国外竞争对手的了解来预防反倾销投诉,许多外国企业在经营不佳的情况下,就会运用反倾销投诉来维护自身利益,所以通过对国外竞争对手的了解能够为预警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重视对进口国政治环境与经济总体环境的分析,避免因进口国经济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利用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其次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要坚持国际化经营战略。当前的国际产品销售存在全球化程度、技术层次越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就越少遭遇反倾销投诉。所以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一是要实现资源的国际化,即在通过海外办厂、制定针对海外的投资政策、与海外企业联合创办企业等形式加强自身的全球化程度,二是要通过努力的产品研发与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层次,从而从建立企业自身的品牌,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以质量为优势与国外同类企业展开公平竞争,从而避免遭受反倾销投诉与调查。

参考文献:

预警机制篇3

关键词:警兆识别 预警运用 排警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64-02

财务预警机制就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企业经营者由于掌握的信息很多,使得其具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先决条件,而且承担着受托责任,也使其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动力和压力。同时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选择重点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运行潜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兼有监测、诊断和治疗功能,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一、警兆识别

(一)外部风险

行业之间的竞争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竞争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是另一个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原料价格的上涨。

(二)经营风险

1.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

2.交易记录恶化。

3.管理层人员、董事或财会人员突然或连续变更。如美国安然公司在危机爆发之前的4~5个月就相继出现总裁、财务总监辞职的现象。

(三)投资风险

1.过度大规模扩张。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一旦扩张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2.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长期未作处理。这表明资产呆滞,营运能力下降,账面资产和利润被虚夸,这是财务出现破产风险的征兆。

3.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并且未作处理。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虚列,投资收益被虚夸。

(四)筹资风险

1.资不抵债。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清算偿债或进行重组的威胁,很可能要折价变卖资产或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会计报表上的计价标准可能不再使用。

2.过度依赖短期借款。这时企业极易出现筹资受阻,周转不灵,进而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

3.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企业偿债能力低下,要么是债台高筑,负债压力大。

二、财务预警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可以从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结构两方面进行预警:

(一)财务指标预警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一般来说财务危机征兆的表现有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小于1、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流动比率降到150%以下、存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长期偏低,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国外经验表明,该比率在0.20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后,不足以偿清债务,而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还是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财务弹性分析指标。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财务状况良好。

(2)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所需的资金。

3.获现能力分析指标。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此公司面临财力危机。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二)财务报表预警

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类汇总,最终形成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辅助报表。企业财务报表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通过分析,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通过预警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三、财务排警对策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并对其警情进行测度后,当发现警情或警度已经测定时,为防止警情扩大或爆发,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排警对策。这些对策可归纳为:

(一)经营风险的排警

1.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丧失市场是财务出现风险的开始,因此,扭转财务的不利局面应从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开始。

2.寻找涨价原材料的替代品。寻找供应紧张的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为企业生存带来一线生机。

3.经营多元化。企业有多种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群,即使某种产品亏损,也可以用其他产品的盈利来补偿,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排警

1.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减少投资风险。

2.处置资产。为了偿还债务或将呆滞资产变现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企业会处置资产。

(三)筹资风险的排警

1.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或寻找相应的担保,争取更多的经营资金。

2.售后回租资产。如将办公用房、交通车辆等出售,然后再向买方租用房产和车辆,因为租金远远小于其出售款,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还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债务重组。对于无法展期的债务,若到期无力偿还,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实施债务重组。

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经营者预防危机,也是企业各利益关系关注的焦点。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投资者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的萌芽后,要及时处理现有投资,减少更大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作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相关企业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作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其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

总而言之,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和恶化。

参考文献:

1.艾健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经济,2002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预警机制篇4

[关键词]预测预警;重要性;方式

所谓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就是指检察机关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在采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和评估以后,对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因素进行归纳、论证,从而做出案前预测,对可能发生职务犯罪的单位、部门、行业、岗位以及事项或环节,及时预警信息,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和程序向相关单位预警通报,提出预防建议,督促有关单位落实预防整改,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目的。构建并实施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有利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前瞻性,从而更好的发挥检察机关的作用。目前,由于多种原因,职务犯罪预防预测预警机制还有很多漏洞,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是一种预防工作机制的整合和预防工作方法的创新,是职务犯罪预防的应有之意和预防工作的发展方向,是查找职务犯罪源头的有效途径,是“源头治理”的基础。同时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工作,符合检察预防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一)构建并实施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有助于转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理念。注重靠前预防、案前预防,有利于克服以往案后预防导致的相对滞后的工作理念和依赖于查办案件等弊端,变被动预防为主动出击,拓宽预防工作的思路和模式,丰富预防工作的内涵,有利于强化和突出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职能。

(二)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是应对现阶段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更大难度、更高层次挑战的必然要求。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需要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各项具体制度规范,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对现行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促使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向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项机制的畅通运行和有效实施,有利于查找职务犯罪隐患和总体把握职务犯罪的动态变化,找准预防方向,提出有效对策,因此更能充分体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构建并实施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需要获取与职务犯罪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这有利于对现有的大量有价值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通过对多渠道职务犯罪预防信息资料的分析进而对多个单位、部门、系统和领域进行预测预警,有利于克服现阶段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因各种条件限制而存在的预防资源匮乏现象,有利于扩大预防的范围和社会效果。

二、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方式和途径

(一)建立畅通的职务犯罪信息收集网络。职务犯罪信息网络的建立,这是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首要环节,是实施职务犯罪预测预警的根本依据。一方面,可以通过查办的案件来收集案件本身的信息,如作案手段、作案动机、案发环节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动态类的信息的收集,如收集群众举报、的数量、对象、反映问题的性质等,通过汇总、分类,建立预测预警信息库,以便及时检索涉及职务犯罪方面的信息,研究制定预防措施。

(二)建立职务犯罪预警整改监督和反馈机制。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能否最终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最后的整改及监督环节,这既是对预防措施的最终落实,同时也是对预防效果的检验。具体操作上,可以设立预防专员,巡视相关单位在接到预警通报之后,是否对预警通报的问题及相关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部位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到实处。

预警机制篇5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财务风险

1财务危机概述

财务危机又被译为财务困境,其极端状态是企业破产。但究竟什么是财务危机,不同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也采用了不同的标准。总体而言,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多集中在破产清算或无偿付能力等方面。尽管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较为容易达成一致,但财务危机的定量界定有着更多的操作和研究意义。如何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标准

总的说来,预警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按照公司财务危机相关理论设计,指标体系应能对大原因做出合理的科学描述。

全面性原则。为保证综合评价结构客观准确,在初步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选取可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即要全面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同时也应考虑指标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联性。

有效性原则。要选择那些能够对预测公司财务危机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财务指标,当公司危机因素产生时,该指标能够灵敏、迅速地反映出来。

成本——效益原则。在指标体系及指标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重要性原则。这里的重要性原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二是当搜集某项指标的成本费用很大时,如果该项指标很重要,即它在指标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则仍应进行该项指标的搜集评价工作。

可操作性原则。这里的可操作性是指指标项目的易懂性和指标项目的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

3动态财务预警系统

根据企业财务预警标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的具体思路:

拟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为财务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这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起点。第二部分是财务预警组织结构,主要从公司资金循环的各个方面入手,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这部分是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根据预警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定性预警主要是针对能够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表外因素,定量预警主要是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预警系统分筹资、投资、日常现金运用三个方面,在方法上主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这种具有学习适应能力的方法,以达到实时预警的目的。第四部分是风险处理机制,对预测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核心和关键。整个体系架构由下图所示:

4动态预警系统的构成

4.1实时信息系统的建设

动态预警系统要求上市公司能充分利用实时信息,运用网络财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软件,从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最敏锐、最及时、最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实时的信息成为整合整个公司经营过程的驱动力量,增强公司的决策、控制和预警的能力。

4.2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结构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警机制的神经中枢,是构建财务失败预警机制的准备和基础。为使财务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有针对性的完善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业务的控制。

4.3投资活动预警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由缺乏周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投资决策失误现象普遍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在投资活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下表所示:①市场调查不充分,项目决策失误②对内外部环境变化预计不足③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④在项目经营和管理期间,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的项目运营信息,缺乏合理的监控体系和指标计算⑤资本结构不合理

4.4日常风险监测系统

日常监测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未来营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息税前收益影响的不确定性。建立日常风险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关注月度的核心指标,密切注视其动态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另一方面,当企业有警情出现时,可以从各方面指标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来帮助分析警源所在。

5缺陷与定位

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财务预警的关键是预警指标的选取,它直接关系到预警的效果;其次,预警指标是否真实不是预警系统所能解决的问题,企业财务预警建立在预警指标真实性的基础上,至于预警指标是否真实,则不是财务预警所能解决的问题。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预警指标,因“会计戏法”的影响,其真实性会大打折扣,而使建立在传统预警指标基础上的财务预警模型,无法真正起到预警的作用。而现金流量能提供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且不易纵,所以选取现金流量作为预警指标,解决了传统财务预警不能解决的预警指标真实性问题。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构建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即通过分析现金流量在企业活动中的数量和效益,分别对经营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投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筹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和现金流量综合财务预警进行研究,选取各自的预警指标,并分行业设置有警与无警的临界值,构建适合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实用性有有效性。

参考文献

预警机制篇6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一、国外发达国家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特征

(一)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和危机事件的法治原则。如,美国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斯坦福法》为核心的社会安全综合法制体系。这些法律相互补充,统筹兼顾,有效地引导美国政府建立法制化的危机应对体系。并且,完备的社会安全法制体系可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防止政府人员,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如,日本1978年颁布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该法对地震的预防、应对措施、相关责任部门等都有详细规定。如该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首相即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必须立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通过该法案的制订,使日本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权责,提高他们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大大减小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破坏。

(二)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队伍专门化与专业化。国外发达国家的公共危机组织机构一般都较为完备,设置了专门的政府危机管理机构。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该机构负责日常的公共危机预警工作,它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人商业部门和社区志愿者之间起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危机预警中的重要决策、协调、指挥和执行机构。这样的公共危机组织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可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反应与决策,保证了常态下危机预警的顺利进行。除政府拥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外,还能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危机处理效率。如,日本建立了专门化与专业化的公共危机预警机构,其工作人员多数拥有在公共危机预警领域中某一方面的技术或专长,在城市公共危机预警中发挥其专业优势,指导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完备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如,日本为防备将来发生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由官房厅长官负责建立了内阁安全保障室,形成了日本政府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内阁官房厅不仅建立了安全保障室,还设立外政审议室、情报调查室。在这一体系中,以内阁首相为最高指挥官,由内阁官房(负责各省厅间的协调,相当于办公厅)来负责总体协调、联络工作,通过安全保障会议、阁僚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等各省厅、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形成以官房长官为领导的高效率、立体式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根据危机种类的不同,启动的危机预警部门也不尽相同。再如,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危机管理体系,组成具有针对性的中枢指挥系统。该体系以整体治理能力为基础,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全面的危机预警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包容在里面。谁收集危机信息,谁预警消息,谁制定应对计划以及众议院、参议院对总统如何授权,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等,都有章可循。在美国危机管理体制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协调作用的核心机构主要有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及一些辅研究机构。

(四)先进的公共危机预警设备,健全的公共危机预警网络。发达国家大多在公共危机预警设备上都配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政府能对危机做出迅捷、快速的反应,提高处置公共危机预警的效率。另外,信息传递更不易受干扰,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管理者对公共危机信息判断的正确率。为提高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使公共危机预警工作高效进行,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对预警设备的配置非常重视。以日本公共危机预警部门的信息化设备为例,许多大城市配备了不易受干扰、最先进的情报通讯设备,设有互联网、地图数据终端、气象信息终端等设备,能召开电视会议、传送图像、地图信息等数据。还设置被称为中央防灾无线网的情报通信网络。在美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信息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如志愿者组织、私人机构、国际资源等)充分共享、指挥协调有效的危机预警网络。以公共卫生方面的预警网络为例,在平时的传染病预防上,美国设有负责预报和监测传染病的“传染病监测网络”、保证及时了解各地传染病发生情况的“与州和地方公共卫生部门伙伴关系网”及了解国际传染病爆发和蔓延情况的全球移动检疫网络。

(五)重视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民众危机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对民众进行经常性的国民公共危机意识教育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还注重广泛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和设施,来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国外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扎实,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并可看到各种形式的防灾和减灾自护的宣传,每年的消防日有众多的人参加消防训练和演习。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 局将美国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址进行统计,并印发给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类组织和公众;电视节目设有专门的教育系列片,宣传一些基本的危机常识和自救技能等;互联网上设有专门的网站,用于登录危机预警、应急知识等;电台中设有专门的紧急信号,用于危机警报讯号,并随时通知灾害情况,等等。这些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力实施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有利于降低危机的破坏程度。

二、启示

(一)完善我国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国家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为危机预警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利于防止政府人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应符合两个标准:其一是法律体系的内涵。它囊括国家安全、新闻舆论等宏观领域的危机立法以及具体管理环节的微观领域的实施细则。其二是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宪法、部门法、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条文不得相互矛盾和冲突,发生问题能及时纠错和补救。因此,需根据我国危机管理法律建设的实践,对宪法进行修改,确立紧急状态及其宣告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国紧急状态法,对国家实行紧急状态的条件和程序、紧急状态时权力的行使、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组织在紧急状态期间享有的权利及其受到不法侵害时的救济途径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此外,针对危机发生的地域、种类、行业的不向,还需根据紧急状态法的一般法律原则出台一些补充性、技术性规范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个以《紧急状态法》为基础、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应急法规为补充的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体系。有了这样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就会走上法治轨道。

(二)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与公众的沟通,全面调动多方面的参与热情,形成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多元化、立体化与网络化。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决定危机发生前,很可能不是一个部门可单独预测的,需要来自不同部门、机构的联合与协调努力。所以,我国应建立以多元化、立体化和网络化为主的预警机制来发挥作用。通过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保证各部门间的联系顺畅,保证各部门协同作战,建立起纵向垂直协调管理和横向相互交流、信息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共享,从而覆盖全国的危机预警网络。危机预警网络可大大提升我国政府危机预警能力,包括危机信息的收集、危机的监测和预控等工作。

预警机制篇7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运转机制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场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会给人们造成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与之呈正相关的是,随着高校人数的激增,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载着诸多的压力和冲击,其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建立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预警机制,对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把握心智成长的契机,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

危机是人们在遭遇了超出他们的资源和应付能力的事件或境遇时,个人无法应对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状态。布拉默(brammer)把危机划分为三种形式: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 crisis)、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和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危机被理解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危机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灾难,而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是其成长、复原及进一步分化所必须的资源。对处于危机中的大学生来说,危机在于它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创伤与失衡,而机遇则在于危机解决过程中所导致的积极和建设性的成果。

所谓危机预警是指对心理危机进行早期的预测。通过对预警信息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以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具有预测危机、防范危机的职能,是一种超前的危机管理。

所谓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就是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要预先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及时的保护,防止过激行为和严重侵害事件的发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的目的[1]。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是根据危机管理理论和心理危机的干预理论,找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未雨绸缪,形成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机制,规范心理危机预警组织的职责,使危机预警工作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达到从上到下,由下至上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有效的预警程序。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的分析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或成年初期,是其形成固定心理结构之前最不稳定的时期。强烈的自我意识、动荡的人生目标、激烈的情感冲突、复杂的价值取向使其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加明显和复杂。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既有外部应激源因素,如社会转型带来的兴奋与迷惘,高考教育模式改革带来的压力与冲突,生活事件带来的震惊与恐慌,也有个体易感性因素的作用。大学生要在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保持平衡。但为什么对同质同源的危机,不同的学生主观感受不同,结果、价值也不同呢?这涉及到危机背后的深层心理问题。

1.自我认同危机

艾里克森在描绘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心理与社会的矛盾时,使用了“危机”的概念。这是指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积极地选择有助于加强自我的力量,而消极地选择则导致自我力量的削弱。在艾里克森看来,自我认同危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冲突,个体常会模糊自身存在的状态,一切变得不确定,无法将已获得的认识与对自我的评价协调起来。大学生活动能力强,情感丰富,但思维深度不够,心理适应能力差。在面对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纷繁复杂的选择时,易陷入内心与外界环境的不平衡与不稳定之中,人格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压抑了自我的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2.意义世界的缺失

在意义世界里,人的安身立命和处理各种价值关系的理念,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的精神慰藉与精神归依。“正是人的意义照亮人的存在”[2]。意义世界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将威胁着人的健康心理状态和人的生命质量。在大学生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空虚与混乱、冷漠与消极中都流露出种种消极的倾向;而“郁闷”、“无聊”的言语背后又将迷惘与无意义感传递给世界。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失衡后必将以消极的形式追寻本真的存在[3]。当所珍视的意义缺失产生心灵空寂时,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也将消失殆尽。心理危机便产生了。

3.应对机制的不当

心理应对机制是指个体为了摆脱精神紧张而建立的心理适应机制,它通过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从而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识和情绪反应,借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心,求得内心平衡。班杜拉指出,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会采用各种应付机制,那些在过去某一时候应用过并被证明是有效的应付机制,就会成为人们日常解决压力的一部分资源,从而纳入他们的生活之中。反之,如果没有或缺乏恰当的有效的应付机制,压力或紧张感会持续上涨,危机也会随之产生。通常大学生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机制能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危机,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机制虽暂时能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但是,却为心理危机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危机发生时采取“聚焦式”的思维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消极归因时,都不利于行为的坚持性进展,所表现的是头脑中形成的一片暗区,形成无可奈何的消极、失落心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进一步加大,最终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行为。对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了此一生的的后果;对学校而言,会使声誉受损;对家庭而言,不次于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可以合理地缓解与释放大学生潜在的心理风险,将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建立预警机制,可以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认知和情感的协调机制,增强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用来正确对待、化解心理危机。可使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控制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提高心理危机的拯救率,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架构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不单纯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完整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信息传导流程,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这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社会为辅助,以医疗机构为保证的系统。为此,笔者以林学院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为例,设计制成图表加以说明。图中箭头方向表示信息的传导方向。

预警领导小组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校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学工部人员、心理咨询专家组成。该机构具有较大的权力与权威,平时是松散的组织,根据需要定期集会。职责在于协调各方面工作,一旦有危机征兆发生,能在一定时间内调动人员或资源来应对危机,具有决断能力并承担责任。

心理咨询中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的职责在于负责执行预警领导小组下达的工作任务,指导各学院心理工作的开展,与医疗结构、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浙江林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在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方面形成了自己较为完善的工作格局,除上好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课与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外,每年还举办两次大型心理宣传活动;不定期对辅导员、心协会员、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及对危机信息的准确预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发现、评估、反馈预警信息,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密切与各学院的关系,沟通与交流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将心理危机的预防拓展到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开通网络咨询和三部心理健康热线,随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学院各职能部门、医疗机构及社会组织为预警工作提供人员、信息及资源的保证,协同应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站,由主抓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负责,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状况,经常讨论可能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领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当心理危机事件出现时,制定策略和应急程序并及时上报。

班级是预警系统的根基部分。它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班主任、辅导员了解本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他们所发生的事件掌握及时;班级内部成员信息畅通,易于观察到反常学生的行为;班级心理委员与同学联系密切,是心理预防的宣传员、观察员、联络员,对异常情况能早发现、早报告,避免事态恶化。

总之,该院在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建构中贯彻“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信息顺畅,处置得法、避免扩大”的原则,为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转、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率,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1.领导管理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的工作,如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很难正常开展并落到实处。浙江林学院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院党委工作日程,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局统筹规划中。院党委副书记亲自挂帅,每学期召开专门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部署任务、提出要求。并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现在,学院用于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经费已达到10元/人,并列入学院预算,该院已做到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查建档、添置设备、辅导讲座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专款专用,这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机制

心理建档是指把对学生心理测验的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进行集中保存,将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做到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它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设立起来的档案材料[4]。每年在新生入校时,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发现心理素质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就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辅导和跟踪观察,进行预防和治疗,必要时加以及时干预。通过有效的普查和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形成教育、跟踪咨询和干预一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彰显的是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从这个层面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化为其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为。浙江省高校在十八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即以防治心理障碍、完善心理调节、促进心理发展为指导思想,按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三个发展步骤进行,将心理健康服务、教学和科研作为三位一体的工作内容,以德育、心理学、医学三支队伍结合构建“三级网络模式”。各高校依本校特色与优势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心理危机的预防方面,首先,重在普及。主渠道之一就是将心理健康知识引入课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其次,各高校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能力。一些学校实现了“六个一工程”,即对新生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创办一个校报心理专栏、每学期办一份心理简报、开通一个心理网站、开播一个心理节目、放映一部心理电影。这些实质性的工作着眼于未雨绸缪,使大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增强了自身抗危机的免疫力。

4.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出发点,依靠学生自身主动正视与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5]。这需要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在心理危机发生前对危机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危机临危不惧,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能自我调控、自我鼓励,及时消解消极情绪和心理困惑,提高自知、自觉、自助的能力。

据调查,在我国,人们心理调节的途径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自我调解与知心朋友调解。大学生之间由于鸿沟小、防御性低、共性大而易于互助。每个班级所设的心理委员,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经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具有辨别他人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的能力,能及时发现危机线索,能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与干预,并能将同学中存在的一般性心理困惑情况及时反馈到上一级机构。他们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因此,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完善,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健康心理乃至个性的完善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使大学生在思想、意向、态度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心理交换,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效应。

5.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的整合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不单纯是学校一厢情愿的事。它不仅要建构来自于学生、老师、父母等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而且也要建构来自于学校、社会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编织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安全网”,形成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依托、社会力量为辅助的运行模式。

此外,也要完善学校与社区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获得有力帮助。高校应利用社会的机构、设施为大学生提供环境支持与技术支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才能发挥它的功效,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2]赫尔.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48.

[3]才立琴.“大一新生”意义世界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预警机制篇8

【关键词】 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预警

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胡珍(2003)[1]对大学生恋爱的研究中显示,研究对象中谈过恋爱的有50%的人经历了失恋。部分大学生不能接受失恋事实,特别是被动失恋的一方,会出现悲伤、孤独、绝望等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调整任消极情绪压抑则可能会引发抑郁、报复、自杀等行为。一项关于上海高校学生自杀问题的调查显示,在自杀原因中,恋爱情感占22.0%。[2]因此,有效的预警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适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化解危机并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失恋心理危机

1、心理危机与失恋心理危机

卡普兰(Caplan)认为心理危机就是一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3]是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可以应对的能力范围,从而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失恋心理危机则为个体因失恋而出现的精神或心理失衡状态。

2、失恋心理危机案例

李婉(女,化名)与文石(男,化名)为同专业同年级不同班的大三学生,在组织一次外出实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文石向李婉发起了追求。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经常因为一些琐事闹矛盾,恋爱不足半月,文石提出分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缠,文石不再与其联系。李婉自伤威胁文石复合且不允许他告诉老师。文石害怕她做出极端行为,尽量答应她提出的要求。反复多次的威胁,文石不堪其烦扰纠缠,也害怕她真做出极端的举动,于是向班主任主动汇报了情况。两人的恋爱关系维持时间较短,在确定恋爱关系前没有相互深入的了解,因此,在确定恋爱关系后因矛盾突现,恋爱关系很快宣告中止。失恋是恋爱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失恋有三种类型:主动型、相互型和被动型。[4]在这一案例中,李婉属于被动型失恋,始终不愿接受失恋的事实。被动型失恋容易引发一系列诸如悲伤、失落、难堪、绝望、报复等心理反应。“一般来说,被动失恋发生后,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而逐渐平息。其发展过程是震惊期(数天~半个月左右)―烦燥期(半个月~两个月)―逐渐平息期(2~3个月以后)” [5]文石来寻求班主任帮助时,距离他第一次说分手已经三个月有余。但李婉仍处于失恋的震惊期,属于失恋心理危机。李婉多次伤害自己,知道此情况的有文石和他的同学,李婉的同学。但是没有同学知道这种情况属于失恋心理危机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也没有信息员及时将情况汇报到老师,危机预警警报迟迟未拉响。因此,怎样才能有效的预警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

二、失恋心理危机预警

危机预警, 就是要在危机警情发生之前对危机进行预测预报。对心理危机进行危机干预, 需要提前对危机发展的情形做出预警。

首先应建立五级预警网络,预警网络是预防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的基础。宿舍(寝室长)―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系或年级(学生心理专员、辅导员)―学院(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学校(学生处、心理中心),为更好地解决学生和老师间跨度大的问题,各系或者年级可根据一定学生比例配备一名学生心理专员深入到宿舍班级中,定期分类汇总报告给辅导员,辅导员按情况汇报学院负责人,与心理中心专业老师配合,适时进行有效干预。

其次要确保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预警网络运行顺畅有效。要制订信息沟通制度,及时畅通的学校内外心理危机信息沟通, 事先制定各种类型和程度的心理危机报告层级和通报范围。[6]建立完善预警信息五级网络宿舍,班级,系(年级),学院,学校后,各级要加强平时的沟通了解,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达。预警信息五级网络要可自下而上联系,也要能自上而下沟通。

最后要对大学生进行失恋心理危机知识专题培训,特别是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党员等,充分发挥朋辈力量,全面做好失恋危机预防。大学生失恋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很多学生对失恋的同学不会有太多关注,失恋后的心理失衡被认为是正常现象,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在失恋一段时间后都能正常恢复,一直得不到帮助,失恋造成的心理失衡不能恢复就可能会造成抑郁,自杀等。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大学生了解失恋心理危机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鉴别失恋心理危机的警惕性和敏感性,知道哪些是不正常的失恋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对失恋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能力,能够准确的判断失恋心理危机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汇报和初步干预。在江燕的研究中,[7]73.4%的学生失恋后寻求同学或朋友的帮助。相反,只有4.2%的学生会选择寻求老师帮助。可以看出,大学生失恋后会选择周围的同学和朋友来倾诉和寻求帮助,所以要发挥朋辈的力量。调动学生干部们的积极性,帮助面临失恋危机的同学。建立相应的汇报制度,让在同学们当中的宿舍长、学生干部、党员将警报及时拉响。

总之,有效的预警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建立五级预警系统是基础,保证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是关键,发挥朋辈的力量是保障。全面预防危机,让遇到失恋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重新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树立目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与性教育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1.

[2] 邓毅富,王勇幸.“自杀一大学生的流行症候?”[J].黄金时代,2006(3)38.

[3] Caplan.G(1964).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ychiatry ,New York:Basic Books.

[4] 穆湘兰.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的干预与反思[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4)29-30.

[5] 王璐,赵静,徐艳斐. 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139-141.

预警机制篇9

从国内企业现有的状况来看,财务的风险的出现主要来源于经营的风险。一般企业经营的过程是:先将现金转化资产,再将资产转化为收益;具体说来,企业投资者准备了资本金,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建设厂房、招募工人、购买设备及原辅材料,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支付工人工资,支付设备损耗和管理费用,最终得到产品,然后利用产品到商品的销售过程赚取利润。所以,企业不出现财务风险的前提就是要持续这个良性循环,同样,如果想规避财务风险也要从生存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

财务预警机制是一项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的数据模型,本身并不神秘。在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料、在行业中的境况分析、每季度的财务报表等内容,采取一定的统筹方法分析敏感指标,同时借助统计学和数学的知识,对企业是否要面临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报。一旦得到非正常数据结果,就第一时间向公司相关利益者提出建议。

美国经济学家阿特曼发明的Z-score模型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比较流行的财务风险临界值测试标准。Z-score比较简单的判定方式为所得值越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常临界值应保持在2.765左右。回想2000年和2011年夏新电子因业绩连续不佳而遭遇了“滑铁卢”的事件,会发现该企业在模型中所牵扯到的22个财务比率多数存在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会计工作不规范导致账目不清等;加上企业战略出现失误,最终导致夏新电子股价一路狂跌。在2005年夏新电子公布的财务数据中进行Z-score计算,会发现该值为1.1264,远远低于阿特曼提出的临界值底线。此时已经表明夏新电子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大了。从这个实例上可以看出,财务风险爆发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财务弊端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表现出来,是典型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应该说,企业无法越过财务风险而发展,风险从企业创立之初就已经存在,只是一个规模大小和爆发机率的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降低危机的损害程度。同时想国外企业学习、借鉴,以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环境。

通过对上面内容的了解,我们应该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中得出几点启示:

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防止财务风险出现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内部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扩张、随便进入多元化格局,切忌冲动型投资行为。发展过程中要使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发展规模相适应,把现有的各种资源不断保持在最优配置。事实证明,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脆弱,经营上或资本市场的诱因即可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其次,充分利用传统监管方法。多数企业从建立之初就很注意在监管方面积累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在搞好企业监管、保证资金安全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作为这些好的传统监管方式的有益补充。

第三,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虽然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是危机出现在采取补救仍然是很被动。做好的办法就是在平时多做准备工作,把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四,重视企业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血液,如果资金链绷得太紧,企业就有面临破产的风险,所以企业的现金流不能出现问题。在建立预警机制时可以专门针对现金流进行考察,如果长时间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少,企业必然在某些方面出现偏差。

专业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非一两句话能够解释,但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应该有清醒的判断,是否出现财务风险的信号也不能单靠数字指标来判断。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毫无疑问,破产清算算是公司财务风险的终点;而何时才应该被确定为已经发生了财务风险?笔者认为赶早不赶晚,公司发生亏损的时刻就应该被认定为财务风险已经初见端倪。

著名民营企业家刘永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就像飞机,而财务风险预警就是雷达。换句话说,装了“雷达”的企业才能在航行中保持稳定。面对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市场形势,面对国内市场不断改革的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企业在经营中要面对的问题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随之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倒闭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提醒我们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6.

预警机制篇10

几年来,我局经侦大队在探索“三大机制”的建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结合我们基层预警工作实践,就基层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谈些看法:

一、对本系统内部预警汇报多,对外预警少。当前,基层经侦大队在上级经侦部门的要求下,能够把本辖区的情况向上级经侦部门及时预警。但对地方党委政府、机关、社团组织、经济体预警少,究其原因,主要是预警需求弱和预警主动性不强。前者是相对的,并非真正的不需要经侦部门的预警,相反,应该是很有需求的,只不过是党委政府不可能做到如此之细致的要求,让公安机关的经侦部门如何预警。而社团组织、企业的预警需求对促进经侦部门预警工作未必有多大的力度。经侦部门没有主动去做这些很有必要又有意义的事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工作责任心的问题。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就没去认真考虑如何去做好这些事情。二是警力不够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好的预警工作,其前提是做好调查、分析,洞察事态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做出预警,无意义的、空洞无物的、夸大其词的的预警行为并没好处,还可能损坏自己的形象,更没有社会需求。预警面的大小也决定警力付出的多少,在警力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要做好预警工作确非易事。

二、预警工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形式。预警是靠媒体还是自己编写简报发放,是用统一的格式填写,还是口头通知或通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基层不好操作。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采用口头提醒的方式多,在很多情况下,效果并不好。有些需要当地党委政府配合做的事,并没落实。

三、没有统一的预警工作程序。程序的严肃性是能够提升预警的有效性的,程序的严肃性决定了预警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进入审查监督程序,预警的内容将更有效,方式更正规,预警工作将被社会认为是公安机关的一种正规化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现在经侦部门向地方的预警工做的随意性的缺点。当程序与规范化的格式都统一后,将明显提高公安机关对外的预警效率。

如何做好基层经侦部门的对外预警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公安机关要提高对基层经侦部门预警工作的重视。经侦系统内部应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机制,将基层经侦部门对地方的预警工作纳入各级公安机关的考核,这将改变现在基层预警工作对本系统内部预警汇报多,对外预警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