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7:51:29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范文篇1

语文学习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的语文学习体验中,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段时间里不被轻易改变。。因此,研究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态度,对于语文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态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内部状态,常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影响着一个人对某事、某物或某人作出的选择。

就是对学生持久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学习态度既是总体的又是具体到学科的总体的学习态度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或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学习态度。容易观察判断的但对于具体学科的学习态度是复杂的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学习阶段,每门课程都不能有所偏颇,而小学生往往是由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是否学习某门课。可能对某门课很感兴趣,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但对某一门课程可能索然无味,只是应付差事的学习。即使是具体的一个学科,比如语文,学生也可能喜欢阅读而讨厌写作。所以说,具体到学课的学习态度是极其复杂的。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根据本次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我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个案收集。对象为本校三、四、五年级的全体学生。重点跟踪四年级学生。

三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此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到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家庭、个人、学校三个方面。从大的方面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其一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其二,外部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老师。

调查原因分析:

(一)就所在调查学校的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状况不尽人意,本次调查中看出,有50%的学生是不喜欢学习语文的,有60%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厌烦感。暂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样结果,总之看来,语文学习是不受学生青睐的。另外通过比照发现,这次的调查结果和他们语文期中考试分数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由此说明学习态度决定学生的学**平。

(二)小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影响着语文学习的行为。从数据来看,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和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相关联的。喜爱语文的学生在课上,课后都表现出自主认真学习语文的倾向。这个调查结果和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样的。由此说明,学习情感是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最为重要的因素。我想这种结果与我们的语文教师平时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大多局限于口头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等方面是有关的,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情感培养和行为促进只能事倍功半。

(三)小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行为不够积极的最主要症结有以下几点:课堂不够生动,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英语课程的增加占去学习语文的时间。总而言之,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上存在较大问题。这就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四建议

(一)语文教师本身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是最有效的武器,努力整体调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改变。

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控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想没有哪个老师会说自己所教的学科是不重要的,也没有哪个老师会说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学科的。但这些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学科的热爱似乎仅仅局限在嘴上说说,并没有化作实际行动来实现。很多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但是自己往往做不到,仅仅把教师当做谋生的手段,不会用心的进行学习研究。这样的老师,任凭你给学生再怎么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生也不会好好学。因为教师不学习不钻研就演绎不出语文学科的魅力,那学生就更不可能对语文产生兴趣了。因此,上行下效,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态度,那他不仅对所教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会消极影响其学习结果,最终误人子弟。

(二)以语文教材和教学本身的固有魅力为兴趣点,让学生主动学习,努力使学习语文的过程变得愉快轻松。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常常表现为爱憎、褒贬、喜恶等等。情感和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一定的态度必定产生一定的情感,一定的情感也会反作用于态度。学生一旦喜欢,热爱、尊敬语文学科,那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会是好的,积极的。那怎么样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喜爱呢?我想,语文教材和教学本身就具有足够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兴趣。一堂充满激情、引人入胜的语文课会让人难以忘怀,受益匪浅。著名心理学家说过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在课堂生兴奋了,动情了,感染了就会对语文产生喜爱之情,便会主动走进语文的殿堂,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让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感升华中水到渠成的形成稳定的积极地学习态度。

(三)语文的学习一个都不能落下。重点关注学困生,多多鼓励,增强信心。

学习态度范文篇2

一、要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其努力学习的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品德变成一种习惯化了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失败感,因而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院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要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的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贯彻师资培养内容的途径,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师范院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学习态度范文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堂学习态度;校园因素

1研究背景与指标要素“形势与政策”课

作为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学生的实时动态的分析窗口、国家方针政策的解析平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价值正确、思想积极的国家建设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追求该门课程的良好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而良好的学习效果,离不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课堂学习状况直接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持续性、扎实性,进而影响了课程的最终效果[1]。因此,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正确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相应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找到能够培养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良好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的有效路径。诚然,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要素诸多,包括了家庭教育、个人思想、学校教育、同辈影响等[2]。其中,就高校而言,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领域就是学校教育直接嵌入其中的校园因素。

2大学生学习态度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基于已有关于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成果[3-4],将课堂学习态度定位为大学生课堂听课的认真程度。基于已有关于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5-8],将对大学生课堂上学习态度的校园因素操作化为:校园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同辈群体、授课教师四个维度。文章提出假设:校园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同辈群体、授课教师四个维度的因素均会对学生的课堂听课认真程度产生影响。其中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的判断;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水平的感知;同辈群体是指周围同学的学习态度;教师因素主要是请学生对教师哪方面的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做出选择。运用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来源于对苏南地区高校大学生调查回收的364份有效问卷。结果见表1。根据表1结果,校园基础设施对大学生课堂听课的认真程度产生显著影响;校园文化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课堂听课的认真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同辈群体因素对大学生课堂听课的认真程度产生显著影响。调查中还询问了关于老师对自身学习态度是否有影响,回答结果表明,206名(53.8%)同学表示老师对自身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125名(32.6)的同学表示老师对自身的学习态度有一点影响;52名(13.6%)的同学表示老师对自身学习态度没有影响。文章的假设得到证实。

3培养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良好课堂态度的路径

基于以上统计结果,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虽然具有课程特殊性,但同时也具有大学课程的普遍一般性特征,因此本文认为经由对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改进,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态度。于是提出培养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良好课堂态度的路径。3.1改进课堂相关基础设施与课堂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学楼以及内部教室配备的教学设施与环境调节设施。本文在调查中配合了访谈。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目前教室内部的教学必要设施包括桌椅、多媒体等都较好。但配套的网络设备不够理想,有时课堂上老师需要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无法联网实现,导致课程安排会受到影响。另外一方面,还有同学提出,环境调节设施的配套不好,比如教室内部没有空调,夏天风扇响声特别大影响听课状况,冬天又特别冷。可以看出,完善教室的网络配备和环境调节设施,对“形势和政策”课的课堂授课效果是有直接影响的。3.2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本文在调查中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哪些校园文化活动最能端正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结果显示,79名同学(21.7%)选择了学术讲座,158名同学(41.3%)选择了社会实践。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来看,不仅要做讲座,还要注重讲座的内容、形势等结构要素,结合学生的偏好来合理安排。同时,抓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环节是关键。实践环节要与理论课堂紧密结合,同时又能够具有社会现实需求的指向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实际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调动其对课堂内容的丰厚兴趣。3.3引导同辈群体的相互鼓励与监督调查结果显示,150名同学(41.2%)表示舍友会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找到激励寝室内部的“形势与政策”学习热情,讨论积极性,对于普遍提升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课堂学习态度具有积极效用。调查结果还显示,89名同学(24.5%)表明恋人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那么这就需要恰当引导大学生群体中的情侣正视课堂学习的严肃性和课堂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引导大学生情侣对高校阶段人生责任的正确认识,促使情侣之间彼此在学习上相互鼓励。这能够在普遍提升大学生课堂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群体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良好学习态度。3.4提升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授课教师方面,需要同时从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着手。(1)学生们表示老师课堂上对待教学的态度、布置课程任务的态度以及期末考评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对带课程的认真程度。因此,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而言,需要确保教师对待课堂的严谨性,对待考核的认真性。教者对课程的重视,才能够带动学者对课堂的尊重。(2)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被调查者普遍对填鸭式教学表示了不满意。同时,学生们表达了对问题引导式教学和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式的喜爱。就“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如何能够嵌入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内容,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课堂态度的重要路径。(3)对于教师还有一方面的要求那就是要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尊重学生,能够与学生进行良性的沟通,可以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和教育学生,避免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4结论与讨论

学习态度范文篇4

关键词:数学大纲;数学课本评价;数学教与学:数学教育评价

1前言

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15年.数学教育的改革为数学教材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01年开始,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有多种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标准实验教材向全国发行.但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尤其是使用新教材学生的数学成就如何尚没有系统的测试和研究.为了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其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我们对使用不同教材的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小学部分,选择了使用小学新教材(以下简称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初中部分,选择了使用初中新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初中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其目的旨在回顾和了解学生使用不同教材的数学成就和教材的使用情况.在这个报告里,就小学新教材与小学其它教材,初中新教材与初中其它教材以及部分国外(地区)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他们的学习态度以比较的形式对测试做一个总结,其目的是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教材的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

2测试什么为了有利于比较使用新教材的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其他国家相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就,本报告的数学题选择使用(1)小学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

(IEA,2003a)所使用的数学题;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四年级学生问卷(1EA,2003b).(2)初中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1EA,2003c),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3),和自己设计的题目;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ⅢA,2003)的八年级学生问卷.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因为他们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小学生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就评价项目.《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目的是检查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会什么和能做什么(Mullis,Martin,Gonzalez,&Chrostowski,2003),它的题目比较接近中小学大纲的要求;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15岁时的数学应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题目不是数学竞赛题,因此其难度应该属于大纲要求的应知应会的范畴,其测试的目的之一,是想要知道对一个国家整体而言,公共教育的水准究竟有多高,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如何,以及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毫无疑问,这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劳动力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找出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对发展大众教育和改善国家整体教育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报告里,我们的目的是测试使用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的学生和国外(地区)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认知水平上的不同,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选择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进行比较,他们是:(1)小学部分:香港、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美国;(2)初中部分: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法国.需要指出的是:(1)这些国家的数据代表的是整体国家水平或接近国家水平CR范围随机抽样),而数据只代表抽样的范围;(2)在初中部分,‘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的是八年级和15岁的年龄段,而我们选择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原因是八年级的教学大纲有部分内容未涵盖测试内容;(3)自己设计的题目主要涵盖初中概率和几何的内容.在这个测试里,我们想要回答的问题是:

(I)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国外(地区)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认知水平有什么不同?(2)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不同城市、不同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3测试方法

3.1数据的收集考虑收集数据的随机性,并且易于比较,本测试的数据收集选择既有大中城市,又有县城,既有沿海,又有内陆,且好学校与差学校有基本相等比重的方法

3.2测试题目及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本测试小学部分采纳选择后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和问卷,初中部分采纳3个方面的题目:

(1)‘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16)i(2)‘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7);(3)自己设计的题目(题18—20).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的原因是有利于与其他国家作比较;而自己设计的题目则重点测试学生在概率和几何方面的成就.测试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127126l1164234273356一个是数学内容,另一个是数学认知水平.小学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的规律和关系、测量、几何和数据;初中的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几何、测量、概率统计;数学认知水平包含懂得数学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概念,能解决日常问题和数学推理.本测试选择的小学数学有20题共26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上的百分比分别是:

(1)数学内容:数和运算42%,代数的规律和关系15%,测量12%,几何19%,数据12%;(2)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解题步骤7%,懂得数学概念29%,能解决日常问题57%,数学推理7%.本测试选择的初中数学有20题共29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的百分比分别是:

学习态度范文篇5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高校教育;大学生发展

1引言

教育应该成为满足人才需求的根本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与增强学生素质密切相关的是大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这个议题。我国很早就意识到了大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在学习能力培养和态度养成环节等存在很多待改善地方。面对我国高校当前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以及教育上的发展新趋势,推动新时期大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急需考虑的问题。关于大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密歇根大学的Pintrich教授[1]提出:设立标杆,并自我监测、自我调试和自我支配,这些是大学生应该自主做到的,因为自主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过程。Kush[2]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会随着年龄的不断提高,与成绩的关系愈加明显。鲁娟[3]以1640位军医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学习态度与个体的专业兴趣为明显正向作用关系,对专业愈有兴趣和钻研爱好,相应的学习态度愈加认真。唐曦[4]通过量化结合质化的方式,发觉,同辈群体在小团体背景下,同辈的意见领袖对学习态度和氛围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效果。刘惠娟[5]以302位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学习态度与自我效能感为明显正向作用关系,且学习态度能被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预测。

2调查目的

(1)认知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助于老师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2)唤醒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尤其对于荒废了学业的同学)。(3)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和效用受学生不同的态度和能力的直接作用,因而对今后学生在社会上的综合发展和个人竞争力产生影响。通过本次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对比,分析调研结果,使学校更加了解当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并改进教学模式。

3调查设计

3.1调查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采集的是初级资料。结果的取得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回复。在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喜好方面等角度进行详细访问。其中包括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动力、学习的频率和关于大学生如何认真学习的具体建议,两百位被调查大学生给出了建议。3.2调查背景。学习态度和能力是情绪体验和行为的表现。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认知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逃课情况、自主学习现状,以及有关的作用因素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大学生有着高标准、严要求。那么,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又在以怎样的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呢?此外,学生在学习上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之一在于不适当的评价高等教育。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觉得在初中、高中时由于升学压力太大,致使他们产生一种想法,即大学之后要轻松一下,不要在学习上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了,享受青春和人生、出去玩才是最主要的。殊不知最好的自主学习时期正是大学时期,能够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能发展自己的爱好、能规划自己的人生。作为由内而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摇篮,高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顺应新环境的素质及自制能力欠缺亦是学生在学习上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同学高中学习生活极度紧张和高压,时间安排很满,生活和学习压力都很高,然而进入大学之后,自己能够安排和支配时间,业余时间突然增多,很多同学没有计划和目标,对学习得过且过,对时间缺乏规划,无法适应能自主支配时间的生活,不能平衡好生活和学习的关系。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对大学生的一种认知,即目前大学生生活散漫、被动学习、对付了事甚至逃课。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无疑可以帮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及原因,进而为改善现状提供可行性建议。3.3调查过程。该问卷参考了网上看到的问卷并将结合学生实际,共有14道题,调查了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问卷中全部问题大都是封闭式问题,每个问题都为单选题,有的问题只需选择是或者否;有的问题是多选题,还有开放式问题。要求学生选择最接近自己情况的一种答案并写在问题前面。为了确定人们对大学生学习态度这个主题,在小组进行调研之前,小组成员对本次调研所设计的调研问卷中的多数测量题项进行了确定与补充,并对不合适的测量题项进行删减。基本确定了“目的、意义、重要程度、学习氛围、上课状态、课前预习、考试态度、作弊看法”等测量题项和“性别、年级”等两个问询消费者基本信息的基本信息题项。结合随机选取的数名学生的意见和考虑实际,最终确定了理想的初始测量题项以及相对应的测量题项具体描述。调查问卷基本形成。3.4调查程序及安排。第一阶段:计划阶段;第二阶段:问卷阶段;第三阶段:实施阶段;第四阶段:研究分析。3.5调研内容(1)学生的基本资料(性别、年级);(2)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学习目的、意义和气氛等);(3)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状态、是否提前预习、是否占座、考试态度);(4)学生的自我要求(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对作弊看法、课余时间安排)。3.6数据分析方法频数分析。我们在频数计量后可以知道变量的取值跨度,能准确掌握数据的特征。此次分析利用在校大学生200人基本状况的统计数据表,在性别、所在年级、所学的专业等数据中,分析频数以此推断学习态度的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频数进行分析,对在读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有一个量化的了解。

4研究结论及局限

4.1研究结论。在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1)3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不是很重要的,但学习却有又在大学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只有不挂科就行了。他们大多是不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的,对专业知识并不感兴趣,认为顺利毕业就好。(2)70%左右的学生则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制定学习计划是必须的,平时要注重积累,不能光说不做。学习是很有用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选修课程也是可以掌握的。他们对自己专业有很好的认知并且喜欢本专业,学习的目的很明确,为了拿到更多的证书,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结论表明,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是较强的,当今大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完善发展自我的关系都能有较为清晰的价值判断,在行为倾向上外化为热爱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对生活和学习保有阳光奋进的态势。大学生呈现出学习自主性的特点,由于也要重视其他能力的培养,故也呈现出专业性和综合性全面协调进步的特征。该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学习都要靠大学生个体,学习氛围的存在与否也在于个人自身的看法。所以,除了学习专业方面的内容,大学期间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合适的选修或其他方面的途径更好地发展自己。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学习意义了解不充分和学习兴趣不够。提供优异的学习环境,将很大程度的增长学习质量与效果,所以学校可多建设一些自习室。根据因素方差解释法,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主要通过的两大类要素构成的维度一共解释了73.76%,具有一定效度。4.2研究局限。本次对于“大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调查研究”进行的相关抽样调查仅仅局限在一个大学的200位同学,不是全面的,面对的专业、兴趣和方向还有人能力等等是不同的,所以大家在学习方法、态度和目标上不具有一致性。我们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和意见,受制于本校的范围之内,但是期待可以有更深刻的作用效果,为当前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对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我校相关德育工作有很好的引导效果。

5研究对策和建议

5.1用说服法转变学生态度。说服法是教师通过言语说动学生转变不当的学习态度,它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没有站在对立面,那么这时正面积极的想法和佐证有利于为学生产生积极肯定的学习想法和态度。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再列举负面消极的想法和佐证,能够使学生对所谓的正面积极的想法和佐证产生怀疑,无法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能力和态度。5.2提供榜样法促进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运用榜样和标杆人物或例子中表达出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学生,以实现转变学习态度的预期目标,这亦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标杆的示范,能够存在很大的感染力和劝服作用,发挥激励效果。运用榜样改变学习态度,将会产生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标杆人物和例子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鼓舞和改变学习态度的决心,原因就在于它使学生有能动性的心理活动与对应的无意识的高度结合在一起。5.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主动性。学习观的养成和转变并不是朝夕的事情,需要广大教师、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相互配合,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大一新生在学习观的养成上尤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被学生吸纳,可能会形成与之前迥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对自身原有文化和专业储备系统的开始构建,使其更加明晰、具有条理、结构和组织特征明显,从而充分体现自身学习的创造性。在学校方面,学校完善自习室的建设,使学生可以更容易的取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丰富专业知识图书,满足学生想更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想法,举办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比赛,让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召开学生道德素质会,使学生知道作弊及抄袭的错误性。在教师方面,老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生方面,学生要听从学校和教师的安排,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参考文献

[1]PintrichPR.Theroleofgoalorientationinself-regu-latedIearning[M].MBoekaerts,PintrichPR,MZei-dener.Handbookofself-regulation.Aca⁃demicPress,2000:425-501.

[2]KushJ.C,WatkinsM.W.andBrookhartS.M.TheTemporal——Interac⁃tiveInfluenceofReadingAchievementandReadingAttitude[J].Education⁃alResearchandEvaluation:AnInternationalJournalonTheoryandPrac⁃tice,2005,37(6):32.

[3]鲁娟.军医大学生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态度和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85-886.

[4]唐曦.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学习态度范文篇6

关键词:美术教育;主动性;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及否定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的词典解释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地学习。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可以后天通过家庭、通过学校的培养而获得。

一、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原因

1.传统态度的影响传统上,大家都认为美术课是副科,美术课是非高考科目,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一种课。甚至,很多家长认为,高中上美术课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自己的孩子进重点中学就是为了拼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家长、社会上的这些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导致开学第一堂美术课,就有学生做其他课程的作业。在期中、期末考试前这些复习紧张的时段,会有学生旷课,不到美术教室上课。

2.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术课。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这个问题虽然会回答得很精彩,因为多年的培养,让他们早已训练出了完美的答题技巧。事实上,他们对上美术课这件事,觉得没用,或者纯粹是觉得好玩,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多学生一开始对新学校、新教师有强烈的兴趣,带着好奇走入美术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可是,不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被教师扼杀了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理解,毫不顾及学生的喜好,用读书或者讲座的形式上课,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此一点点消失殆尽。

4.知识基础薄弱由于一开始说到社会上的部分人,对美术课看不起,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到高中,都没有经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甚至少部分学生基本就没上过美术课,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用来上其他课了。面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概念、作品、技巧,一片茫然,很难引起共鸣。

二、从学生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情况高中学生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初中学校,进入高中后最好先做份问卷调查。2015年9月的调查问卷显示,50%的学生基本系统完成初中阶段的美术基础教学,这其中2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得到了良好的美术教育,美术素养很高,他们可以独立完成藏书票、泥塑、水墨画等一系列创作,对各种名画也有认识。但还有20%左右的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

2.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基础好的、基础差的学生尽量每组平均分配,这样分组学习、分组讨论时可以相互帮助。避免出现原来一个学校的学生挤在一个小组里,组与组之间水平落差太大,导致没有经过系统美术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从教师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引入“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兴趣为基础,倡导实践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越强烈,其行为也越明显。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老观念,让他们从为老师学习、为家长学习、为分数学习,转变成为自己学习,对于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学,这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的一步。

2.把课堂搬上互联网互联网作为承载知识的海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给学生自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信息资源。我们美术组设立了一个自己的新浪微博,学生和教师互粉,微博内容以转载为主,保持经常更新。有作品介绍、博物馆介绍、画家介绍,还有最新的美术方面的动态,时下流行的水彩画技法,漫画欣赏各种各样的内容。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期间,要特别安排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链接。学生会转载我们的微博,也会把他们认为合适的内容@我们,微博是作为教师给学生推开的一扇窗,通过微博,展示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微博,去思考一些问题,联系一些知识,然后从一个点想起另外一个点,追求发现“知识”。网络是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不管是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是与网上的陌生人,都可以相互交流。线上交流比线下交流更受学生欢迎,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结识不同的朋友,在聊天中见识到很多有趣的东西,丰富阅历。通过组合使用评论、转发、收藏等一系列功能,轻松解决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问题,串联起每位参与者(包括教师),建立蜘蛛网状的交流模式,促进信息的分享、传播和获取,极大地调动参与者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微博中形成讨论组,在其中讨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共享所具有的学习资源,并把这种线上的团队合作延伸到线下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进行开放式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仅在课堂上,并且延伸到互联网上,让学生养成习惯,用互联网及时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并发表出来,等候各方反馈,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或者调整方向。学生用开展研究的过程、在开展过程中的体会、最后得出的分析、结论,以及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交流,也能到学校的网站上或自己的博客中。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人分享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对成果的一种开放性评价。评价来自各方面,既有指导教师的,也有学生自己的和学生相互的,还有家长的。有时也会把学生的想法和作品,放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让大家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碰到挫折,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能让其恢复自信、获得认同感、成就感。

学习态度范文篇7

摘要:步入21世纪,全球化的侵袭,信息化的逼近,社会特征的知识转型,以及学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这些无一不要求我们教学要转变原有形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认识,才能跟上时代,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必须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态度;激发兴趣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诱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性学习、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学习情境就是合作性学习,因为这种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班级范围太大,学生个体往往被淹没,因此就学习交往而言,小组合作比较适合,这里既有集体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动参与,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许多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见解比全班范围内要积极的多,因为相对稳定的组间成员关系比较友好,合作的气氛更让他们喜欢。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间互补优势,各尽所能,从而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被这种学习情境诱发出来。

2.仔细研究教材,激发思维兴趣,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诱发学生兴趣,逐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归一应用题”,如果直接出示例题,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尝试将准备题改编成归一应用题。通过启发比较,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解决验证。最后学生由教师帮助归纳变题思路(变条件、变问题),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进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使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创设买三套衣服(分别知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需多少钱的生活情景,学生在求总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解法其结果一样的情况,接着再让学生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数学事实。然后再在众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新知。这样,学生头脑中的“乘法分配律”就不再是抽象的数与符号构成的,而是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建构和呈现的

例如:教学“归总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总量不变”这一特征,我举了学生做操排队的例子:每排24人,可以排2队;如果每排6人,可以排几队?再改编其中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理解不管每队人数怎样变化,总人数不变。这样,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知识过程中,兴趣盎然地、不自觉的积极主动地掌握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习效果好。

4.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师教学时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学生爱玩、好玩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通过数、摆、画、量、拆、拼等实际操作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促使学生理解、研究知识。

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个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不同的学生都产生了学习兴趣,促使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

5.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兴趣,巩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范文篇8

[关键词]师者解惑论;学习态度解惑;学习内容解惑;学以致用解惑

思修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素质培育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从目前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情和学风看,知与行脱节问题的存在,其原因与不同方面的学习疑惑直接关联。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道”,更要“解惑”,不忽视、不放过,如学习态度解惑、学习内容解惑、学习方法解惑、学以致用解惑。将大学生学习所存在的疑惑和教师的解惑过程作为焦点予以分析,既观照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情和学风问题,亦注重高校任课教师提高职业素养。

一、以学习态度的解惑,形成大学生对思修课的乐学肯学

对待任何事情,人的主观态度都是兴趣、投入、收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大学生对思修课程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乐学肯学的程度和结果。

(一)大学生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疑惑

大学生对待思修课在学习上的疑惑:混同其他课业,并非实实在在地与思想认同和立品修身相对号,导致将这门课程被当作积累学分的课业;觉着这门课程灌输的都是大规范、大道理;以自己的偏见来对待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认为这门课程太理性,甚至个别学生以注重自我感受和舶来的不和谐音符为主。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学习态度上的疑惑很容易出现从众效应,在大学生中蔓延人云亦云的消极学习态度。

(二)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需要教师的解惑

学习态度对大学生思修课的表现和学习效果来说,起到的是先入为主的支配作用,正如“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及其构成要素做出的综合评价及内在的反应倾向”[1],“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的观点。[2]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内容持有的认同倾向,或处于准备的状态,包括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将学习态度具体到大学生对待思修课,可见学习态度不明确不端正集中表现于大学生能否乐学肯学。乐学是具有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目的的学习态度,肯学是具有认真学习、仔细揣摩、联系修身的学习态度。既然大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不足,任课教师就不能视而不见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所表现出的消极学情和消极学风,而是必须以师者的责任和义务注意到大学生疑惑的存在,或预防在先地将导学功课做足,或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分析疑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形成大学生群体间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以学习问题的解惑,形成大学生对思修课学习的晓事明理

任何学习活动都会是从未知走向已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片面走向全面、从低级走向高级、从愚昧走向科学探求的轨迹,其中包括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疑惑和学习问题,也包括了对这些学习疑惑和学习问题的克服与解决过程。

(一)大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存在的疑惑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显得空泛,学习领会思修课教学内容很容易出现疑惑。这些疑惑如:科学体系与具体问题的结合,尽管教师会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方法,但学生听起来仍然会觉得枯燥抽象,不现实、不具体,在某一理论观点上存有疑惑;教学人际关系的概念、类型、原则和方法,学生会觉得理论是空洞教条的,人际关系是复杂多面的,况且人际关系的处理总会因人因事因心情因场景而异,难能得到统一;教学法律知识,学生虽然普遍具备法治观念,但对具体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感到很有难度,法理难懂、法条难记,相关法规与法律的理解过程中出现一个又一个疑惑。

(二)需要教师化解大学生学习内容方面的疑惑

分析大学生对思修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疑惑,并非对教学内容正确与否、乐不乐于接纳、想不想学习,突出表现于师者的教法与学生对理论和现实、知识与修养能否贯通,也即师者传道解惑的不足是重要原因。正如已有研究者做出的分析:目前高校思修课教学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是导致思修课教学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3]作为师者当如何解决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疑惑?这里有三层意思:其一,增强师者执教的责任心。必须强调教师的教法绝不仅仅是教学手段问题,更是责任心问题,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负责是教师必备的责任心。对于思修课教学内容给予大学生解惑来说,教师的责任心决定了教法的选择和应用。其二,增强教法的灵活度。任何教学内容的教法运用都不应该是僵化的、拘于一格的,思修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理论体系严密的特点更决定了教法必须增强灵活性,使得教法能够多种结合、扬长避短、生动新鲜、引人入胜,使得学生的学习疑惑总能够被置放于恰当的教学方法中,在教师的指教下有效化解。其三,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紧密度。思修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停留在大方向、大原则、大事件、大影响的层面,更要“接地气”“连草根”“碰热点”,给予大学生以视野更开阔、实践更具体、体验更真实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感知和认知,这就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挑战。

三、以学以致用的解惑,形成大学生对思修课学习的知行合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古人对读书的思考,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学习思修课,要学到、思考到、明了到、做得到,乐学和肯学是前提,晓事明理是过程,学以致用是目的,大学生学习思修课的效果,说到底是要见诸知行合一的效果。

(一)大学生在学以致用方面存在的疑惑

大学生对思修课理论学以致用,即从理论学习到思品修养,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素质上来,但在学以致用这个结果上也是存有疑惑的。比如:认理不对己的疑惑,理论上清楚、认同,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在结合自己的行为表现上未能做到;似是而非的疑惑,在某种情况下并非明智;一时一事的疑惑,明明知道怎样是正确、怎样是错误的,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反对、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支持,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但具体事务中不能够认真对待,或是存有私弊,就会产生疑惑和动摇;不想做和不去做的疑惑,放松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随性做人做事,或攀比他人,或时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

(二)需要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

大学生思修课学习效果能不能见诸知行合一,与存在的疑惑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担负起达成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其解惑对策包括:其一,将知行合一的引导和解惑结合进行。譬如河北师范大学构建“行知课堂”,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经验。[4]其二,培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亦改造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生态培育,从课堂教学环境到课后生活环境,从校园文化到寝室文化,从思政教师的引导到高校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从实践教学育人到育人平台打造,都要给予学生知行合一的有效引领,让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到处都显示出正能量的引领效应。其三,利用教师“传帮带”模式。“传帮带”模式是国人很熟悉的师父带徒弟的习技模式,将这一模式运用于大学生思修课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既强调和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理论传导,还要做知行合一的传帮带,也即把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摆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中。不可否认,思修课教师知行合一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是一面镜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出表率。

参考文献

[1]王晓英.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2]刘小平.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3]欧阳辉纯.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求知导刊,2016(13):13-15.

学习态度范文篇9

1.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实现体育和游戏的结合。教师要增强体育活动的教学技能,掌握体育运动相关的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体育效率。教师可以在现在的体育活动中进行游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例如,小学体育进行跳绳活动的时候,很多小学生玩了一会就不参加了,躲在一边偷偷地玩耍。教师虽然让学生合理利用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小学生心思灵活,经常会被其他事情吸引。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展一定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让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一组进行比赛。比赛就要设置一定的奖励,教师对于跳绳能力最强的学生,要给予口头奖励和一些物质奖励,例如一个笔记本、一支笔等,这样学生们就会参与到游戏中。

2.将体育教学转化为游戏教学

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教师占据着引导地位,学生处于劣势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体育项目。引入游戏教学之后,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游戏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进行故事教学,将本节体育课设置在一个大背景下,学生们通过完成一个个的任务就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种纯粹游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进行愉快的游戏教学。例如,教师在课堂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一个游戏的背景:“小红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坏人,现在小红被抓走了,我们赶紧要完成任务,追赶上坏人,把小红救回来。”然后,教师就让学生进行一连串的游戏任务,首先是跳绳五十下,然后跳远一次,跳高一次,投篮一个,围着操场跑半圈,最后接到教师抛过来的足球就算是战胜了坏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游戏方法,可以让游戏课堂充满挑战性,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培养了正义感、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3.技能练习中增加游戏元素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分数。有一些教师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单纯地让学生只进行与体育考察相关的体育锻炼。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游戏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尽情地投入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不但要进行教师规定的体育项目,还要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4.保障游戏教学的安全性

小学体育课程丰富,有一些体育项目属于比较剧烈的运动,有一些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教师在引入游戏教学之后,要控制好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保证学生可以享受到安全健康的游戏环境。例如,在投掷性游戏和对抗性游戏中,学生被欢乐的氛围所吸引,就很容易忽视安全问题。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工作,随时随地地提醒学生游戏该注意的事项,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游戏教学。

5.结语

在新课程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学不断发生新的改革。将游戏教学融入体育锻炼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体育锻炼的趣味。教师在进行游戏项目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游戏的项目,尽量让学生享受全方位的游戏效果。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短跑能力、跳绳能力、投篮能力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

作者:张宏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教学实践实施

学生跑、跳能力测试成绩依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表》换算,学生学习兴趣测试依据《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评分,学生学习态度测试依据《小学生学习态度分量表》进行问卷评分。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一)课程前测试情况

按照同样方法,确定两班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均不存在差异,可以进行教学实践。

(二)课程后测试情况

1.跑、跳能力分析结果分析选取学生进步幅度作为独立样本进行检验。表4所示为两班学生跑、跳能力进步幅度。

2.学习兴趣分析按照3.2.1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实验班学生课程前后学习兴趣比较,P=0.000,小于0.01,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较大改变。对照班学生课程前后学习兴趣比较,P=0.365,大于0.05,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化不大。实验班测试数据变化为正值,说明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态度测试结果分析按照3.2.1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实验班学生课程前后学习态度比较,P=0.010,小于0.05,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且数据变化为正值,说明学生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对照班学生课程前后学习态度比较,P=0.000,小于0.01,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显著变化,但数据变化为负值,说明学生学习态度更为消极。说明单纯技术教学易引发厌学情绪,设置有益有趣的游戏能够促使学生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结论

学习态度范文篇10

学习动机的评价是激发和维持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且使活动朝着特定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人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动机指向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直接有关。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激发、导向、维持和调节等重要功能。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与他们聊天,谈生活、饮食营养、运动健康,询问他们愿了解哪些植物和动物?喜欢哪些植物和动物?一问到这些话题,他们就打开了话匣子,向你敞开心扉,就像朋友侃大山一样滔滔不绝。作为教师,听了他们的诉说后,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积极的评价,比如你这个爱好或习惯挺好,将来很可能成为你的事业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物知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习动机的评价包括表现动机、交往动机、荣誉动机、成就动机等。了解到学习动机的来源、指向和程度之后,教师就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端正动机。记得有一次我上完《食物的营养》一课后,刚走出教室,一位女同学跑着追上我,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是否知道吃什么能治疗便秘,我给她介绍了便秘形成的原因是食物中缺少纤维素以及哪些食物中含纤维素较丰富等知识。从那以后,她就更加积极地学习生物,生物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二、学习兴趣的评价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带有情绪色彩的个人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和愉快的体验相联系,对学习行为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①兴趣的广度,即学生对于各类学习活动的参与倾向、范围;②兴趣的持久性,即学生能否长久专注于所喜欢的学习活动;③兴趣的效能,即带着兴趣的参与将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产生正面影响。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生物教师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恰当地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学得更好。我教的初二(二)班有一个同学,他几乎什么都不学,有一次在生物课上,我让他阅读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一自然段,并提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等,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结果他都答对了。我当即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以真诚的肯定和表扬,课后我又在班主任面前表扬了他,班主任老师也鼓励了他,从此他对生物学科产生了兴趣,生物成绩直线上升。

三、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关事物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它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教的初二(一)班有个同学,他的生物成绩一直不好,可他的其它科成绩挺好。我很清楚他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他认为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对报考重点高中没有用处,以致上生物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下也不好好做作业。我与他谈过几次心,他都听不进去,后来发生的几件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事情(一是他食用了未熟透的豆角而引发了食物中毒、二是由于运动不当而导致了骨折、三是由于他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使他改变了对生物的学习态度。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将来要当一名好医生,从此他的生物成绩就慢慢上来了。学习态度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化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呢?首先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量化评价初步地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等级,即能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且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良好等级,即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基本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一般等级,即基本能够做到对生物课的预习,但是不能坚持长久,没有专门的生物笔记,有时只是随便翻翻,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一般;较差等级,即从不预习,或者只是偶尔预习,预习也只是随便翻翻。当然,等级评价为优秀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等级评价为良好的是较好的学生,需要自我加压,主动调整;等级评价为一般的是普通学生,需要同学、家长、老师进行全程的督促和帮助;等级评价为较差的是学习困难生,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监督。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往往只凭感觉给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观判断,而未能对学习态度进行细致的区别。科学的态度评价应注意客观性和清晰性,使评价结论有确切的意义。

四、生物教学情感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波动性

一般来讲,学生的认知能力一旦形成,就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而在生物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却不一样,非常容易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反复无常。尤其是年幼的学生,情感极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方向和强度上变化都很快。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位同学,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但因其生物学基础比较薄弱,之后的一次期中考试仍然没有及格,沮丧的情绪一下子流露出来,我又帮助他把情绪稳定下来,耐心地启发他要继续努力。经过我多次的谈心帮助,使他内心又充满了自信,又看到了希望,后来的生物成绩越来越好。这就提醒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情感动态,及时开展跟踪性的情感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二)要注意多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