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7:58:35

学习思维

学习思维范文篇1

关键词:声乐辩证法;整体与局部;对立统一

近几年来,从不少声乐学习的学术文章中,我从中认识到,一些声乐学习者,之所以能取得好的声乐学习效果,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走向辉煌,是由于其学习中正确的理论思维与声乐学习实践紧密地相结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学习中具有辩证法的哲学思维。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现结合一些声乐教学实际状况,对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

一、把握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在声乐学习中,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整体和局部的问题。声乐大师沈湘说,歌唱需要三个条件:头(头脑)、心(感情)、身(发声器官——歌喉),三者的配合统一才能完成美的歌唱。这三者之间的配合统一,其实质就是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若单纯强调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例如,我们学习声乐过程中老师要求“以情带声”,但是许多人对其理解比较简单、笼统,流于表面,认为有了情就有了声。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故“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声”的基础之上的。为此,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必须坚持进行长期严格、系统、正规的专业声乐技巧的训练,同时要培养自己感受、鉴别美好声音的能力。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往往会停留在声音的纠缠之中,没认识到声音应与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有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这个角度是:“演唱者把歌曲思想、情绪和情感注入到歌声中去,那么歌声就具有了美感。”将歌唱技术与传情达美恰当结合,这才是声乐的真正意义。

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声乐中应注意将发声技术、歌唱心理、音乐美学以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在声乐学习中,我们还应注意把握整体,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自己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在声乐学习中树立整体观念,防止片面性。

二、处理好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对立而统一,并且是在矛盾的运动中发展。声乐也是如此。例如,歌唱中的声音与呼吸是矛盾的问题。“气”和“声”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气催声响,声靠气传,气停声止,无气不发声。若在发声中单纯追求喉咙打开或过分强调呼吸的作用有可能导致声门与呼吸失调,造成声音病变,正确的方法应是注意喉咙的打开与气息的配合,即发音时喉头打着哈欠向下叹息挡气,使气息的压力与喉头相对抗而又保持平衡,才会发出较理想的声音。再如声音高位置的训练,一些同学,为了追求“高位置”而把气息和喉头都上浮起来,发出尖、卡、虚、紧的声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将“高位置”与“低控制”协调起来。这一高一低是一对矛盾,若在提示声音的高位置同时又保持气息下沉的低控制,歌唱状态就会处于平衡,发出理想的声音。其实,在声音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习思维范文篇2

一、要处置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首先要当好表率,作为一名领导者。以身作则,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他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学会容纳、心胸宽广,胸怀大度,处置问题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对事不对人,公正公平,举重若轻,才干得到职工的信任和拥护。但是当职工的个人利益和职工利益发生抵触时,也不能怕得罪人,无原则地迎合一些错误观念。该干的事不敢干,该批评的事不敢批评。既要尊重个人权利,又要考虑到集体的利益。处置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才干带领群众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党的优良激进和作风。历史经验标明,当我能够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时候,事业就发展;当我背叛或放弃实事求是时候,事业就遭受挫折。这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靠实事求是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完全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我党的事业的巨大胜利。实事求是凝聚民心的根本条件,也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前提。因此我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离。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

而且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如果把吹牛拍马、弄虚作假、投机钻营视为时尚或达到个人目的手段,领导干部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就不可能坚持实事求是作为领导干部必需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说假话,不讲空话,自觉同弄虚作假的行为作斗争。加强自身修养,对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经常进行反思,及时改正失误和过错。经常用历史的教训来警省自己,敢说真话、讲实话,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干掌握工作的主动性,把平安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实现平安生产。

三、要学会辩证思维

要辩证地看,任何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相互转化的对待任何事情。防止绝对化、主观性和表面性。辩证思维有一下几方面:

处置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1坚持全局观点。

处置任何事情,考虑任何问题。完成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全局高度。立足全局,服从全局。没有全局观念,局部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只有从全局需要动身,才干不时提高局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处置好久远与当前的关系。2坚持久远观点。

来考虑和确定当前的目标、方向、重点和方式,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从长远出发。才不会迷失方向。对于关系久远发展的大事,必需努力去做、去推动,逐步加以解决。做好当前的工作才干放眼久远。这就是当前和长远的辩证关系。

3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按规矩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办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做人做事,对人对事,都得讲原则。一方面,敢于坚持原则,另一方面,也要讲究灵活性。原则性,必需依法办事,依法处置;灵活性,依法由谁处置和处理到什么水平更有利。原则性不是死框条文;灵活性不是随心随意。原则性与灵活性都不可少,必需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防止思维僵化4学会创新思维。

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已有的经验应进行总结和更好地应用,创新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创新就会僵化守旧。并在实践中不时丰富和完善,加以巩固和升华。因势利导,增强预见性,坚持相对稳定性。稳中有变,变中求稳,这样才干使工作有预见性,才干够把握它实质、趋势和规律,适时提出新的目标和思路。

四、抓工作要重点突出

考虑问题、酝酿和研究任何事情,实际工作中。都应反复掂量、多谋善思,分清共性是什么,主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是周密、细致、完整,而是思维方式不健全、能力弱化的一种表现。防止四面反击、顾此失彼,处置好全面与重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分清原因,对症下药,找准事物的共性、主流和本质,分清形成的表层、深层原因是什么,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既学会弹钢琴,又善于抓重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才干不顾此时彼,把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五、要作风务实、精益求精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总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坚持深入思考,作风务实就是要防止飘浮和粗枝大叶。防止盲目性,处置好动手与动脑、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积累与发挥的关系,形成实践总结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作风。务实就是从实际情况动身,从过程出发,从解决现实问题动身,而不是从形式出发。正视问题才干解决问题。文过饰非,掩盖问题,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大。

把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去,作风务实就是要抓好落实。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因此,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作风务实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抓落实。抓落实的过程,肯定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干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抓落实必需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学习思维范文篇3

学好浙江经验,推进率先发展,最紧迫、最根本的是让思想来一次飞跃。诚如李源潮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学习浙江经验,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和建设,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没有深刻的重新审视,就没有深刻的思想解放。对照浙江,我们最大的差距在思想解放;学习浙江,我们首要的任务也是思想解放。对于镇江而言,我们要实现“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目标,解放思想更具迫切性、现实性。尤其需要我们在这样几个问题上,进一步突破思维瓶颈。

要重新认识富民优先的内涵。浙江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富民优先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以富民优先的思路抓发展,就是要以富民的成果来检验发展的成果。要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成果的享受者,首先要成为率先发展的参与者,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引导到率先发展的第一线。从领导工作的角度,要把以民为本、富民优先的原则,充分体现到抓全局、定决策、办实事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富民工程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去年以来,我们通过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以今年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意见》,不仅向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了市委、市政府富民优先的鲜明工作导向,而且明确了一些突破性的政策举措和工作举措,力求在富民优先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加速提升镇江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水平。

要重新认识民营经济的活力。在浙江,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不是习惯认识上的小打小敲,而成为搏击商海的主导者;不是起步阶段的家族管理,而成为机制创新的先发者。经济学家分析: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有四大奥秘:一是小题大做,温州都是小商品,但是却形成了大产业;二是举轻若重,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却成为重量级经济;三是“无中生有”,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零资源现象”;四是内外并举,是“走出去”的经济。可以讲,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浙江经济的今天,民营经济表现出了特别强的动力机制、特别高的市场化程度、特别明显的富民效应。现在,民营经济在我省已经成为继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之后的第三次经济大潮,新一轮发展机遇已经扑面而来。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我们要切实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要求,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大力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和歧视,彻底改变那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真正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优先的主体工程、龙头工程、一把手工程。

要重新认识全民创业的潜能。浙江的民富水平令人惊叹,全民创业的精神更让人钦佩。全民创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积累了极大的个人财富。在浙江,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那种“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的开拓精神,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那种“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险、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赚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新精神,那种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的奋斗精神,使浙江人办成了不少别人办不成的企业,开创了别人无法开创的事业,培育了外地无法长大的产业,创造了大家难以想象的经济奇迹。这种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就是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动力;这种蕴藏在民间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从来就不能低估,只要党委、政府倾心引导、倾力扶持,创业热潮就能一浪高过一浪。对镇江而言,激励全民创业,一要靠舆论引导,在全市上下确立“创业者光荣、创业者有功”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让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成为镇江精神的内核;二要靠政策推动,民营经济有着不可遏止的内在动力,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党委、政府可以袖手旁观,对于我们镇江这样民营经济发展很不充分的地区而言,必须把民资的内力和政策的外力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三要靠能人带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能人经济。镇江乡镇企业、国有企业中不乏“能人”,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让“能人”走向自主创业的前台,成为带动全民创业的“领头羊”。

要重新认识营造环境的重要。浙江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政府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字:“放”,放手发展,放胆实干。一个“放”字,放出了活力、放出了财富、放出了一片新天地。在浙江,一切遵守法律的投资、创业和创新活动都受到鼓励,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市的劳动都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所有制经济类型都享受公平竞争的待遇,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都得到保护。正是这种自由、宽松、平等的环境,催生了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腾飞。镇江要创造投资创业环境的新优势,必须要在软环境上“放”得更彻底,进一步放宽领域,放低门槛,务实诚信、优质服务,突破关键性制约因素;在硬环境上突出差别竞争、提升品位,充分利用镇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和各类工业园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努力,形成外来投资与本土创业齐上、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进的局面,把镇江打造成为资本活跃集聚、人才竞相涌入、创业氛围浓厚的热土。

学习思维范文篇4

【关键词】学习力;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学习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很多抽象的概念,并且还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解答各种数学问题[1].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加熟练的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可视化”的重视,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学习力与思维可视化分析

1.1学习力分析

针对学习力这个概念,很多数学领域的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学习力是学生心智结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体现,但这种看法十分空洞、抽象,不符合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需求,没有针对性,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基于此,中国教育学会在《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总结: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力具体是指实际学习过程中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强调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这种概念就十分简洁和明了,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数学教师也能更容易理解.

1.2思维可视化分析

顾名思义,思维可视化就是让思考问题的过程直接呈现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合理应用思维导图,通过图示的方式让抽象的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说,合理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教师应结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学习特点,直观呈现出数学知识的结构以及思考问题的过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供便利,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的有力工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进行思考,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维可视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思维可视化与学习力之间的关系

2.1发展中小学生学习力的关键在思维训练

上文内容已经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力进行了阐述,让我们了解到学习力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毅力等,但是,由很多不良因素会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过程产生影响,比如: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等,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们彼此相互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就需要充分重视这几种影响因素,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会对个人情绪产生影响,个人情绪又会影响个人的思维能力,反过来学生的思维方式又会对个人认知产生影响.在这三种因素中,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和数学学科关系最为密切,并且需要进行系统性训练.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要想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力,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2.2思维可视化让思维训练不再隔靴搔痒

虽然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知识背后的思维,但是却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训练方式和方法,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种问题.由于数学思维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容易出现“说不明白也听不明白”的现象.而通过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将那些无法通过口头语言说清的知识通过图示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能十分直观的了解这些数学知识.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缺乏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正确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长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而科学合理的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之后,就可以让传统的教学现状发生很大变化,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3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力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3.1提升学习动力的思维可视化

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第二个方面是对学生的预期;第三个方面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感受;第四个方面就是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产生的成就感.这几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数学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将此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还要重视提高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生成比较直观的图示,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计出一个“小鸟捉虫”的游戏场景,带领学生进入游戏活动中,在大荧幕上将小鸟和虫子的点坐标展示出来,主动引导学生研究“小鸟捉虫”的具体路线,并对路线的坐标位置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出思维可视化特点,让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利用思维的可视化,来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2提升学习能力的思维可视化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提升学习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个是整理数学知识结构的能力,另一个是挖掘数学内在规律的能力[4].初中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之后,就可以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还可以全面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利用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挖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成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工作,运用各种数学概念图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直观的呈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有理数》这节课程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有理数”这一知识概念,数学教师可以将这一概念的图示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中的“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全面掌握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3.3提升学习毅力的思维可视化

数学这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毅力,就很难有效提升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所以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让学生面对困难问题时能够坚持下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毅力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这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抗枯燥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这三种学习能力.通过对当前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有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不会感到乐趣,从而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变当前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采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来达到这种目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做到层层递进,这种有序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3.4提升学习转化力的思维可视化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在学生当中存在着一种不好的学习现象,那就是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解之后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解题的方法,但一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又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导致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转化能力,无法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转化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

3.5提升学习创造力的思维可视化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创造力,能够自主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彻底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学习现状.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创造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因此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创造力.例如在教授“正方形ABCD中,F是CD是延长线上的一点,CE与AF垂直,并相较于E,同时交AD于M,求证∠MFD=45°”这一问题时,使用常规的解法无法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解题过程比较复杂,教师在进行批注时也是相当的费时耗力,对于此,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思维导图入手,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解题.这样的解题方式不仅直观清晰,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结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十分重要,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就需要通过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来达成这一目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加熟练的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并且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也能变得“可视化”,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艾洁.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J].校园英语,2019(23):2.

[2]缪自伟.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0):2.

[3]郭瑞华.数学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研究[J].2021(17):16-16.

[4]张志娟.运用交互式一体机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

[5]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激趣增效的途径[J].曹晓玲.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0)

[6]初中数学教学激趣艺术琐谈[J].洪钰.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7]巧妙激趣事半功倍———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吴金凤.读写算.2018(36)

[8]先激趣,后教学———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教学[J].袁志刚.中学教学参考.2014(29)

学习思维范文篇5

【关键词】

初中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知识时,出于对新学科的兴趣和受到“新鲜热闹”的化学实验的吸引,往往学习热情高涨,成绩良好。但在接触到原子和分子、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等抽象概念后,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出现学习困难----难以清晰准确的把握各种概念,不能综合运用各概念解题,使得新教材第四单元“物质的构成”成为初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重大分化点。因此,分析初中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谋求有效的跨越化学学习思维障碍的解决之道,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化学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分析

学习思维范文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能力;结构要素;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的价值

(一)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过去从小学、中学所学到的知识几乎是一生通用的,而在当前这急剧变化的时代,只有全面地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去获取信息,尽快获得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的能力,才能应付来自时代的挑战。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仅仅依赖学校里教师传授的知识,单靠书本上的一些现成的结论,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获取一堆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必然

传统教学论是一种主知的理论,视教师为主体,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职能。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近几十年来,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除了尝试建立一套理论架构外,都希望将学习理论所发现的变量加以有效的控制,以促进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从过去的以研究教学行为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向研究教学如何通过研究学生的内部认知过程而影响其学业成绩。因而,“学会学习”则成为研究的主题。可以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的理解

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策略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则学习活动的定向和执行环节就不可能实现,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由此,我们认为,构成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策略。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它主要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暗线以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四个领域,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在三条暗线四个领域上有层次有侧重地进行活动设计的。它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使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其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结构要素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这一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处理信息的能力。(3)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4)科学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1.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而创新技能则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学力”。它要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墨守成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2.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项能力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处理信息,以为我所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就包括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对信息进行反思和辨别的能力等等。

3.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有很多是需要学生分组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活动过程的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使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同时,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咨询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独立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的能力。

4.科学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能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品质,养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能力

1.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创造,使其能发现身边事物的问题,把问题提出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努力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这种自主创造的过程。

如在教学《海底动物之“家”》这一课时,我们就给学生画出了很多海底动物。在图中,有的动物做了介绍,有的动物没有介绍。那么这些没有介绍的动物什么动物呢?它们究竟是不是海底动物呢?是怎样生活的呢?学生发现了问题,并提了出来。此时,教师就不能对这些问题作平铺直叙的回答,而应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如提供学生相关资料,让他们查阅,自己回答这些问题。或者让学生上网查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详尽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2.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游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黄色通道告诉我》这一课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就是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用手帕蒙住对方的眼睛,让其独自摸索着走走操场,摸摸校园理的树等等。然后请给自己蒙眼睛的小伙伴牵着自己走走。然后两人再交换。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看着学生在游戏时表现出忽而兴奋,忽而紧张,忽而神奇的小脸,可以知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学中的游戏,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灵活多样,又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情绪体验,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利器”。试想,若在这节课直接给学生讲要如何帮助盲人,那他们的感受是远远不及这种直接体验来得深的。

3.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求知欲(即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一种需要或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最具推动力的因素。在教学《嫁接小尝试》一课后,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要求:“这些水果、鲜花真神奇,我很喜欢它们,我还想学些它们的知识。”这个时候,求知欲在他们身上继续“作怪”,学习的动机在发生变化。在刚开始上这堂课时,学生拥有的是“要我学”这种外在动机,而到课后,它已转变为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我要学”这种内在动机。为了解决学生的“课已上完”和“我还想学”的矛盾,我们就安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现代信息工具的帮助下,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因特网,在多种网页中查找嫁接的有关资料,并试着嫁接一些新品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仅增长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并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

4.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问题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等教育功能。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解决问题是有能力的体现,能发现问题同样也是具有能力的体现。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逻辑过程的多次反复练习,学生会大大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玩中的科学》这一单元时,我们就为学生设计了“不倒翁”为何不倒、有趣的影子游戏和我的发现这样三个活动。其中,在“不倒翁”为何不倒这个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学生玩耍不倒翁,使其自己提出“不倒翁为何不倒呢?”这样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拆开不倒翁,发现它的秘密。同样,在“有趣的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也巧妙地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切入,以问题为“导火线”,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参考文献:

[1]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毕华林.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J].教育研究.2000.7.

学习思维范文篇7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收敛思维

目前。许多中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而造成这些问题和障碍的原因颇多。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有英语和汉语的语法、语义和语境方面的差异的原因。这些问题和障碍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学习不得要领.只会死扳硬套、死记硬背以及张冠李戴等.其结果必然是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汉语式英语”(Chinglish)。因而,有效地避免和解决上述情景.乃是每一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

严峻课题和亟待解决的任务。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毕业论文使其具有长足的创新能力恰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灵丹妙药”。创新思维——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思维过程。而在英语学习中,创新思维是指学生为了学好英语.努力去寻找和把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内在规律。并且在学习的而过程中不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对英语这一学习对象的新的认知的思维过程。而学生成功地运用创新思维的能力就叫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其关键就是在学习方法上求新、求变,以期不断地都达到新的量和质的变化。

怎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刨新能力,科学研究表明.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的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人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的创新能力受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人又能以靠自己的创新能力主动地去改造环境,让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尤其是有利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的方向发展。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由于英语是其第二语言,他们缺乏英语使用环境,所以,在开始英语学习时,学生们往往会对英语有一种天生的隔膜感。因此。一名英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氛围。比如,在班上开设英语演讲板块、举办英语小组讨论会、英语即兴表演、英语故事会以及用英语遣词造句等。在课下还要要求学生不断地加强英语写作训练,包括要求学生做命题作文、自由写作等,普及学以致用的“英语用中学”的理念。

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着力于培养他们的扩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因为,扩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石。

1.扩散思维。扩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

沿着多个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硕士论文扩散思维又称为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扩散思维的关键是“由点及面”。

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如句子翻译、口语发言)式,不受常规思维方式的约束,从一到多,由点及面,表现出思维的开放性,甚至想法多得“像夜空怒放的礼花,如太阳光芒四射”。

例如.教师在讲解词组shoot和shootat用法上的不同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的思维:shotat(动作本身)/shoot(动作结果),由此可也使学生联想到许多这样的词组.比如,listento(表示动作)和hear(表示结果),lookat(动作)和see(结果),等等。而由及物动词shoot和一个介词at连用.可以构成一个动词短语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一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的发散思维:write(写)/writeof(写关于⋯⋯的文章),hear(听到)/hearof(听到关于⋯⋯的消息),learn(学会)/learnof(了解到关于⋯⋯的情况),等等。而又由介词at和of,学生可以联想到一系列相关的词语的用法。

可见,扩散思维是没有尽头的。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各种答案就会像雪崩似的涌现,医学论文同时,扩散思维又像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奇妙的英语世界的美丽景色。

2.收敛思维。收敛思维又称为聚合思维、聚集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综合思维、辐辏思维以及辏合显同思维等。在英语学习中,收敛思维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运用多种方法、知识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该知识点,经过比较和分析后.找出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过程就是运用收敛思维的过程。收敛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即选择出好的切人点和好的方法以便很好的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翻译句子时,应当选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为切人点,首先确定句子的主谓宾语.然后再找出句子的补定状语,随后是判断应当使用的时态和语态,最后才是具体单词的选用和拼写。举个翻译例子,“我喜欢昨天穿红衣服的那个女孩”。分析如下,先确定句子的主谓宾语是“我喜欢女孩”.而“昨天穿红衣服的”是定语,可以使用定语从句来翻译,在时态的使用上.主句应为一般现在时。而定语从句则应使用过去时,于是,该句可以译为“Ilikethatgirlwhoworeredclothesvesterdav.”又如,在讲解代词that的用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迅速第从其脑海中搜索出that的用法并加以汇总。HIJthat的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1)做普通代词,用于替代前面提到的人或物。举例:

“Itissaidthatheisalsoinvolvedintheaccident”.

“Idon’tbelievethat”.(“据说他也与这次事故有关”“我不相信这话”)

(2)作副词使用,意义相当于so。举例:

Ihaveneverseenthathighamountain.(我还没见过这么高的山呢)

(3)作连词使用,意义相当于because。举例:

It’snotthatI’msosmart,It’sjustthatstaywithproblemslonger.(是因为我很聪明,而是因为思考问题的时间更长些)

(4)用作关系代词,用来引导各种关系从旬,包括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旬又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举例:

Isthisthebook(that)youarelookingfor?(定语从句)

Itisnecessary(that)welearnEnglishwel1.(主语从句)

Idon’tthink(that)youaleright.(宾语从句)

Itseems(that)hewon’tcometoday.(表语从句)

Nobodyknowsthefactthathedoesn’thaveafamily.(同位语从句)

可见,收敛思维是“由面及点、由繁及简”“百川归海式”的思维模式。

通过上面的讲述和分析.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斯维尔方向是相对的。其中,发散思维是由点及面,而收敛思维则是由面及点。同时,这两种思维又是相互补充的。实际上,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扩散到收殓,再由收敛到扩散的不断循环、不断升级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本文着重讲述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又快又好”第学习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而又多变的时代,除了创新,我们别无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着重指出,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这就为每一个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艰巨的研究课题和工作任务。在此,笔者想大声疾呼:现在真的到了我们痛下决心,转变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唐殿强主编:《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2.郭达主编:《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二)》,长城出版社2004年版。

学习思维范文篇8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学习思维范文篇9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学习思维范文篇10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务员之家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