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7:07:51

信用

信用范文篇1

关于什么是政府信用,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的定义。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相比,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不同。但政府信用的主体是政府,因此,就其主体本身而言,政府信用就是指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公共权力机构或公共权力的者信守规则、遵守诺言、实践践约。同时,就政府的客体或对象来说,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1]政府信用体现的是政府的德性,是政府的“言”与政府的“行”的有机统一,是政府的“自利性”屈从于“公共性”的必然要求,是政府的“主观”言行与社会的“客观”评价的和谐一致。

政府信用具有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示范意识,这些意识反映了政府信用具有公共性、规则性、责任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公共性。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者,必须为公众着想、为公众服务,必须体现公正、维护公平、服务公开,必须立足于公共领域基础之上反应公意、“公而忘私”。政府信用体现在公共事务管理当中就要求抛开政府官员的自利动机,一心一意为公众服务,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公共利益,因此,政府信用体现的就是一种公共意识。

——规则性。政府作为公共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他首先必须身体力行,遵守规则和道德规则,恪守规则的愿望和意志,因为规则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一视同仁。政府信用要求公共行为规则制定明确,特别是合乎规则的行为与违背规则的行为之间的界限必须明确,同时也必须明确外在的道德制裁机制,使得诚信之德产生约束力,因此,政府信用意识就是一种规则意识。

——责任性。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构,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善于维护责任,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是懦弱的政府、是无所作为的政府。政府信用要求有能力、有责任为公众谋求福祉,兑现承诺,敢于对公共决策失误负责,因此,政府信用意识就是一种责任意识。

——示范性。政府作为社会公众观念与行为的指导者,作为国家管理的实体存在,其言行对于全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符号意义,“上梁不正下梁歪”,政府守信程度影响公众的守信程度,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主要量标,因此,政府信用意识就是一种示范意识。

政府信用强调处理好与公众、企业、市场、社会等若干公共关系,建立良佳的行政生态或生态,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同时,政府的公信力也体现于这些公共关系当中,并由这些公共关系反映出来。

——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政府是公众的代言人、公众利益的分配者和维护者,公众是政府政策的动员者和实践者,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舟水”关系、“鱼水”关系还是“油水”关系、“水火”关系将说明政府的合法性程度[2](P82),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和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提供状况将反映政府的信用水平和公众的满意程度。由此可知,政府及其官员是公众的“勤务员”,政府信用状况影响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企业是两个独立的平等主体,他们在领域的分工体现为间接生产领域和直接生产领域、垄断型领域和非垄断型领域、公共型领域和非公共型领域的分工,政府表现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主体地位,企业表现为微观经济领域的主体地位,政府为企业安排经济运行制度和引导企业方向,企业为政府提供有利的财政支持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由此可知,政府是企业的“引航员”,政府的信用水平影响企业的信用程度,企业的信用状况反映政府的信用质量。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配置生产要素和分配经济利益的基本运行机制,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或公共服务的提供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市场,同时,政府既可以抑制或代替市场的功能,也可以扩张或补充市场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对于市场起着宏观调控的功用,如果说市场是要道,那么政府就是红绿灯。由此可知,政府是市场的“掌舵者”,政府的信用程度决定市场的信用水平。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其他要素的关系诸如政府与社区、政府与媒介、政府与国际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无不体现信用关系在他们之间的作用,比如政府信用影响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政府信用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反映和测度的,政府信用影响国际形象……由此可知,政府是社会的“中流柱”,政府的信用效应能够创造社会信用环境。

综上所述,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源头,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的水平决定着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程度,政府信用是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社会信用的灵魂和核心。政府信用是政治文明的要求和反映,是政府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主要维度。

无可否认,由于政府在生活当中居于强势和支配地位,政府的强权、强势、信息优势不可避免地存在,因而政府的主观随意性而然地出现,偏好行政、随意行政、政府不可治理性随之产生,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也就伴生了。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谓之为政府的“信用失范”(creditanomie)。我们认为,政府信用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国家的践踏。某些政府官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致使社会当中弥漫着一种十分浓重的不信任法律倾向。虽然法律制定当中存在着前瞻性不足、操作性不强、规范性不够等弊端,但是立法机制比较健全、立法形式较为完备,主要的是当前的执法基础相当脆弱,因而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后果,政府的法律信用大打折扣,司法公正遭到质疑;

——公共政策的扭曲。在公共政策的执行当中存在大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博弈现象,诸如“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软拖硬抗、据不服从”——象征性执行、“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等[3](P298-299)。于是,在执行过程中公共政策低信任度运行,需要高昂的交易成本去维系,执行责任的不明确性和隐匿性,使得公共政策归于失效或失败,公众对于公共政策缺乏信任度;

——政府职能的滥用。一些政府机构不恰当地介入经济活动,搞不清哪些是政府部门的“有所为”,哪些是政府部门的“有所不为”,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在管。在一些地方老百姓的心目中,政府部门的职能就是“开开会、收收税、调调胃、搓搓背”。政府机构膨胀、冗员充斥,“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形象受损严重,乃至政府信用荡然无存;

——官员权力的异化。由于某些政府官员自利动机的存在,使得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寻租(rentseeking)活动,不断进行着创租(rentcreation)和抽租(rentextraction)。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交易的筹码,进行权钱交易,“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也难办事”的不正常现象随处可见。除了权钱交易之外,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学交易等也大量存在。同时,掺水数字、“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虚假官宦作风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形象。

从类型学和发生学的视角来看,政府信用的失范可以划分为客观型信用失范和主观型信用失范。客观型信用失范又可划分为能力变故型信用失范和条件变故型信用失范。能力变故型信用失范主要由于政府所遇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导致政府履约能力的完全丧失;条件变故型信用失范则是由于包括政府客体如公众的素养与能力未能兑现而导致政府失约。主观型信用失范也可以划分为随意型信用失范和故意型信用失范。随意型信用失范表现为政府的随意性行政行为,包括政府行政的不作为、行政裁量权的放大、政府官员的草率行为,不考虑自身的能力和受限条件,轻率许诺,最后因许诺的责任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践约;故意型信用失范则是政府无视法律权威、契约规则和自身信誉,利用手中权力和信息不对称性故意践踏规约、恶意损人、欺上瞒下等。实际上,在政治生活中政府信用的失范主要表现为主观型信用失范,上述几种信用失范表现和本文所讨论的话题也主要针对这种随意型信用失范和故意型信用失范。

那么,政府信用失范现象存在的根源是什么呢?或者说,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政府信用的失范呢?敝人认为,政府的强势性、官员的自利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地方利益的可保护性、道德资源的短缺性、制度供给的不足性等方面原因是导致政府信用失范的主要根源。

——政府的强势性。政府始终居于社会的支配地位,享有各个方面的优先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方面,也享有国家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制导权,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显得极其脆弱,因而有些地方政府随意行政、出尔反尔、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就不足为怪了。政府政策的随机性越大,变化越大,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就越低。如果政府都可以说话不算数、言行不一致,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中。

——官员的自利性。按照公共选择的观点,政府官员是理性的自利者,也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出于“经济人”的本性,政府官员的获利通过“创租”和“抽租”的方式实现。“创租”就是创设人为的稀缺性而诱使私人或向他们“进贡”;“抽租”就是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或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而迫使他们割让一部分既得利益给予政府官员。官员创租和抽租的存在,促进了寻租活动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政府信用大为降低乃至沦为政府失败。

——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在质量、性能等方面享有充分的信息优势,而公众作为消费者处于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状态。由于公众本身所拥有的知识、信息相当有限,加之虚假失真信息泛滥,这样就会怀疑政府所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真实性。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领域,比如保险、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等,存在严重的信息鸿沟(informationgaps)和知识差距(knowledgegaps)。这种不对称最终导致信用危机的出现,致使社会交易成本增高和交易链的中断。

——地方利益的可保护性。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间存在着某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都可能因为在利益总量当中争取更大的份额而产生利益冲突。一些地方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对国家政策产生对抗性反应,甚至制定了与中央政策相悖的“土政策”。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后果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拉锯,公共政策文本及其执行的不一致性在公众心目当中形成了政府信用滥用的映象。事实证明,地方保护不但危害了地方经济的,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

——道德资源的短缺性。诚信应该是公共伦理的道德底线,是每个公民的道德守则,特别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传统的“农本商末”、“无奸不商”、“无商不奸”、“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等非理性教条仍然残留于一些人头脑当中,对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的信用危机亦隐性地存留着。同时,由于诚信的缺席和某些政府官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存在问题,禁不起各种诱惑,不能做到荣辱不惊、富贵不淫,因而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政府的信用形象受到损害。

——制度供给的不足性。当下的制度建设存在两大“软肋”:一是制度短缺即制度供给不足;二是制度执行失范。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完善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完备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公正的信用评估体系、有效的信用监督惩戒机制等等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如果守信者和失信者享受“同等待遇”,那就会出现如古典经济学所言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thediemmaofcollectiveaction)[4]将会使公众“人人自危”、信用环境恶化,政府信用失范也在所难免。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和支柱,政府应该是遵守公共伦理的典范和表率。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如果政府部门和官员政策多变、信口开河、言行不一、政府采购合同随意变更,将加速信用体系的崩溃,加大信用制度建设的难度。[5](P241)所以,有人说“中国最大的信用危机是政府信用危机”不无道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也认为,政府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信用危机危害极大。他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不恰当地介入经济活动,自己给自己担保,最后说不管就不管;政府项目批了,但资金迟迟不按合同约定投入,而是钓银行或者外来投资者的钱;一些政府招商引资时热情周到,开出许多优惠条件,但等投资者资金到位后,却不兑现承诺甚至搞起吃、拿、卡、要的不光彩行为;政府政策没有连续性,说变就变,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新官不理旧事”,今天张三当政搞张三的,明天李四当政又搞自己的一套,老百姓戏称,看看政府门前的牡丹变月季,就知道领导人换了,实行的总是否定再否定,一届政府一朝政策,常常是重打锣鼓再开张,政府的形象,对整个社会信用问题的负面影响极大。[6]在一个政府信用失范的社会,不可能建立起诚信的市场经济,不可能实现政府的有效职能,不可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不可能建构政府文明和政治文明。

当下,的政府信用文明建设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市场的挑战。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面对市场政府要转变职能,对付信用危机必须尽快加大建立信用制度的力度和改革步伐;二是加入WTO的挑战。WTO的原则和透明条款要求政府服务化、绩效化、法治化,所建立的政府信用系统必须与国际接轨;三是信息的挑战。化、信息化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政务,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式”服务(“政务超市”),政府信用信息化、透明化、规范化。面对三大挑战及其要求,政府信用建设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而在政府主导型的体制形态下,政府的自律——道德建设和他律——制度建设显然需要依靠政府的行为自主性——政府自觉。

政府自觉是指政府有目的、有计划的行政意识、行政活动或行政作为,是政府认识并掌握行政、了解并熟悉公众现实和实践、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意识状态和行为过程。“政府自觉”概念的提出缘于公共管者乔耀章教授根据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的概念而引申。费孝通先生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一文中明确提出“文化自觉”概念。费老认为“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他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7]乔耀章先生在《政府创新与政府自觉》一文中引申了“政府自觉”概念。乔先生认为,政府创新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国情发展规律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的大小及其作用力的方向,取决于政府创新是自发还是自觉的及其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程度。所谓“自觉”是指人们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时的一种活动,这是人们有计划的有远大目的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们一般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8]

政府创新需要政府自觉,同样,政府信用建设也需要政府自觉。以上可知,政府信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市场经济、WTO、信息时代的挑战,政府信用建设需要使可能的“政府自觉”成为现实的“政府自觉”,需要在道德和制度两个方面采取政府推动型建设。

——加强政府信用道德建设,培养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政府要把“恪守信用”、“诚信为本”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把讲信用作为公共伦理的底线。要使公民做到诚实守信,政府首先要做到诚信。政府行政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风,也不可能出现良好的政府行为。政府信用道德要求强调服务的理念、绩效的理念、伦理的自主性、公共精神、责任意识,要求行政机关和政府官员处理好权力与权位的关系,要求在思想、言论、行动、决策上对公众高度负责,忠实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行政伦理,不要被“自利性”淹没了“公共性”,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和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从而建构“道德型政府”。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新公共管理(NPM)要求公共管理的方向是从“政府主导型”转变为“社会主导型”,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注定会渐显极限,“多中心治道”(polycentricgovernance)的社会自治型模式会走向前台,为此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两大趋势[9]不可避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加入WTO后的需要,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精简机构和人员、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推行电子政务、建立行政听证制度、实现行政程序公开等等。政府自身并非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着重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行为的直接介入,政府的角色须转变为市场经济和社会公众的“裁判员”和“服务员”,从而建构“服务型政府”。

——强调依法行政,实施政府行为法定化。从法治的角度看,政府行为过程也是政府管彻、落实国家、法规的过程。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必须实施政府行为法定化、改进行政执法作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实现依法行政。深圳市政府决定用3-5年时间完成政府机构和行政行为的“九个法定化”工作,包括政府机构组织、职能、编制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行政审批法定化、行政收费法定化、行政处罚法定化、政府招标法定化、政府投资行为法定化、行政执法责任法定化、政府内部管理法定化等。[10]这样把权力、利益、责任、监督等各方面协调统一起来,明确权力与利益的边界,可以有效制止行政的随意性,也可以有效地克服政府权力部门化、政府权力地方化、地方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等不良现象,从而建构“法治型政府”。

——推行电子政务,开展政务公开和阳光行政。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必须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要公开政府的行政和行政程序。行政内容的公开包括政府的职权范围、资格条件、办事标准、办事规范、危机处理、救济措施及其途径;行政程序的公开就是建立政府立法、执法的公开运行机制,消除“暗箱操作”,实现“阳光行政”。只要不是涉及国家机密,国家法令、公共政策、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结果都应通过传播媒介或者汇编文件及时告示或。要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公共服务,就必须推行电子政务,比如,美国把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用信息服务作为重点,并提出,要按民众的方便来组织政府信息的提供,以帮助公民“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11]通过电子政务和建立“政务超市”,有效地节约了公众的时间成本、费用成本和其他一些无法预料的成本,提高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增强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建构“廉洁型政府”和“绩效型政府”。

——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完善政府信用管理体系。政府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而且要对全社会的信用建设承担责任,要塑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管彻信用原则的法律法规(如《社会信用法》、《公正信用报告法》等),规范、个人的行为,引导市场主体诚信交易、守法经营、有序竞争;其次,引导、推进建立信用的记录、评价、公开制度,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使诚信者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使失信者无机可乘;再次,政府要建立监督机制和惩戒机制,对失信者要追究其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使受害人得到补偿,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政府有必要大力扶植和监督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引导他们加强行业自律,同时也要推动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就必须优化“信用生态”;要塑造信用生态或信用环境,就必须需要借助制度,需要建构“制度型政府”。

[]

[1]王和平.论政府信用建设[J].学,2003,1:73.

[2]参见陈潭.依法治省与依法行政[A].见胡凯.依法治省若干研究[C].北京:文联出版社,2000.

[3]参见陈振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参见陈潭.集体行动的困境:阐释与实证――非合作博弈下的公共管理危机及其克服[D].待刊论文,2003.

[5]转引自李新庚.中国信用制度建设干部培训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6]转引自胡梅娟.治理信用“污染”有何良策[J].新华文摘,2002,2:174.

[7]费孝通.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N].光明日报,2000-11-07.

[8]乔耀章、芮国强.政府创新与政府自觉[J].新华文摘,2003,2:16.

[9]参见张康之.论“新公共管理”[J].新华文摘,2000,10:7.

信用范文篇2

我们杂志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上海一所名牌大学,一场演讲即将开始。主讲人是一位已在大洋彼岸卓有建树的老学长。当他准时进入阶梯教室时,听讲MBA的青年中只有八个人准时到场,其他人一如既往姗姗来迟,以至超过预定时间二十分钟后主持人才得以宣布演讲开始。演讲非常精彩,掌声不时响起。行将结束时,老学长向主持人和全场听众要求:请允许他再延长两分钟。此时,他把准时进场的八位听讲者请上台,然后出示了自己的机票,他讲了两件事。其一,由于开讲时间的推迟,他已经延误了航班,不得不推迟了返程的时间,并且取消了在那边的两个约会;其二,有同学递条子要求讲一讲读MBA如何“入门”。他说:“MBA和其他所有现代学科的‘门’就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请向这八位同学学习,更加信守‘时间合约’,努力使自己今后的每一次约会都能够准时进行,你就进入了现代工商管理之‘门’!”

老学长最后的演讲,在MBA学子中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诚信之重,重于九鼎,重于千金,重于五岳。古今中外,多少有为之士为了一个许诺,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铭记在党旗下曾许下的誓言,这也是对“诚信”二字最基本也最深刻的理解。

那么,何为诚信呢?“诚信”的基本内容是诚实、信用、信任,即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同时信任他人。中国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世代相传的一种优良传统。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论语》一书中提到“信”的地方有15处之多。他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假如不守信用,那就不晓得他今后还会有什么作为。他还说“民无信不立”,把诚信提到关乎国家兴亡、社会兴衰的地位上。

但如今,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诚信传统的国度,正面临着严峻的诚信危机。市场上,假冒伪劣猖獗。财务方面,虚帐假帐、拖欠赖逃盛行。“三角债问题”困绕着全国金融,银行贷款无法回收,只好求助于保险,甚至不敢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商家通过财务欺诈,发现不讲信用可以带来“利润”,但这种短期行为最终害人害己,给国家、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在发达国家,虽然他们的信用体系比我们完善得多,但是仍然难以逃避诚信危机。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丑闻使今年美国经济损失达370—420亿美元。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之一,尚且发生几百亿美元的资产流失。那么中国,用仅仅数十年的时间,发展一个没有先例可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缺失诚信,若发生如此巨大的资产流失,我们能承受吗?

鉴于此,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历以宁、吴敬琏等强烈呼吁,全中国应该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打造“信用中国”。

信用范文篇3

我们杂志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上海一所名牌大学,一场演讲即将开始。主讲人是一位已在大洋彼岸卓有建树的老学长。当他准时进入阶梯教室时,听讲MBA的青年中只有八个人准时到场,其他人一如既往姗姗来迟,以至超过预定时间二十分钟后主持人才得以宣布演讲开始。演讲非常精彩,掌声不时响起。行将结束时,老学长向主持人和全场听众要求:请允许他再延长两分钟。此时,他把准时进场的八位听讲者请上台,然后出示了自己的机票,他讲了两件事。其一,由于开讲时间的推迟,他已经延误了航班,不得不推迟了返程的时间,并且取消了在那边的两个约会;其二,有同学递条子要求讲一讲读MBA如何“入门”。他说:“MBA和其他所有现代学科的‘门’就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请向这八位同学学习,更加信守‘时间合约’,努力使自己今后的每一次约会都能够准时进行,你就进入了现代工商管理之‘门’!”

老学长最后的演讲,在MBA学子中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诚信之重,重于九鼎,重于千金,重于五岳。古今中外,多少有为之士为了一个许诺,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铭记在党旗下曾许下的誓言,这也是对“诚信”二字最基本也最深刻的理解。

那么,何为诚信呢?“诚信”的基本内容是诚实、信用、信任,即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同时信任他人。中国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世代相传的一种优良传统。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论语》一书中提到“信”的地方有15处之多。他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假如不守信用,那就不晓得他今后还会有什么作为。他还说“民无信不立”,把诚信提到关乎国家兴亡、社会兴衰的地位上。

但如今,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诚信传统的国度,正面临着严峻的诚信危机。市场上,假冒伪劣猖獗。财务方面,虚帐假帐、拖欠赖逃盛行。“三角债问题”困绕着全国金融,银行贷款无法回收,只好求助于保险,甚至不敢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商家通过财务欺诈,发现不讲信用可以带来“利润”,但这种短期行为最终害人害己,给国家、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在发达国家,虽然他们的信用体系比我们完善得多,但是仍然难以逃避诚信危机。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丑闻使今年美国经济损失达370—420亿美元。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之一,尚且发生几百亿美元的资产流失。那么中国,用仅仅数十年的时间,发展一个没有先例可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缺失诚信,若发生如此巨大的资产流失,我们能承受吗?

鉴于此,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历以宁、吴敬琏等强烈呼吁,全中国应该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打造“信用中国”。

信用范文篇4

个人信用是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人为取得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使用权)做出的偿还承诺和偿还行为。它不再仅仅是靠过去所依据的劳动合同来提供劳动力和获取报酬,也不再仅仅通过银行的存、取款来达到消费的目的,而是利用起个人信用来达到消费和经营的目的。

个人消费信用制度作为开展消费信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个人保险保障情况、个人信用记载、个人其他资产构成以及个人债务情况等六个部分。

1.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此项内容主要是方便银行对借款人真实身份、社会关系和社会经历等基本情况的一般把握。

2.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银行所发放的任何一笔贷款,都基于对借款人运用第一还款来源的预期,就个人而言,现金收入即为第一还款来源。

3.个人保险保障情况。由于个人消费贷款的期限较长,不可控的因素较多,银行和贷款人都在寻求第三方保障。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由保险公司偿还贷款,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消费信贷的安全性。

4.个人信用记载。通过借款人历次借款活动的连续纪录,以观察其是否有良好的还款意愿,是否有恶意拖欠或赖帐等恶劣倾向。

5.个人其他资产的构成。银行掌握个人的全部资产,既可在贷款时选择合适的抵押品,又可对借款人的偿还有一个全面的判断。

6.个人债务情况。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时,还应适当考虑借款人的负债情况。如果借款人负债比例过高,无法通过正常途径保证贷款的安全性,那么银行就不应发放贷款。

二、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

1.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源

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当面对证或上门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2.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经验,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与消费贷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同情弱者”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实践中常常发生“欠债有理”的现象,一些法律法规中似乎也有“维护债务人权益”的倾向。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4.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随着国内金融业务的广泛交叉,借款人可以多头贷款。但同时一些借款人利用商业银行之间信贷信息交流不畅的缺陷,重复抵押贷款、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信贷风险增大。

5.利率尚未市场化,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

消费贷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客户分散且数量大、客户风险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客户群应采取不同的利率定价,以实现贷款风险收益的最大化。但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尚处于管制阶段,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差别定价的贷款策略,增加对高风险客户贷款的风险贴水,从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

6.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大量收入无保证的下岗职工发放金额高达数万元的消费贷款,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消费信用保证保险是解决消费信贷问题的重要途径

消费信用保证保险是指个体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按揭贷款,申请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借款人不能按约定还款,由保险公司负责银行的损失,可见信用保证保险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转效率,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信用保证保险。如何加快发展信用保证保险,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1.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信用保证保险发展的环境

第一,要倡导信用文化,强化社会信用意识。通过各种宣传、教育以及正反面典型的示范,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理念,使讲信用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第二,加快信用法治建设。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并完善有关信用管理和信用保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权利人的利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对违约失信者或其高层管理人员要追究责任。同时,更要严格执法,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等非正常因素的干扰,严厉打击违约失信行为,大大提高违约失信行为的成本。

第三,发展信用服务中介行业。主要是发展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和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解决信用信息的征集、分析和共享问题,使保险人能够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降低使用信息的成本,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便利。

信用范文篇5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及其各级部门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信守规则,实现其对公众的承诺的诚意、能力及实现状况,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能力和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1]。政府信用是政府的自利性屈从于公共性的必然要求,是政府的主观言行与社会的客观评价的和谐一致。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着导向作用。政府讲信用,则可以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反之,政府无信,社会主体也会加以效仿,客观上使违约失信行为在整个社会中得到蔓延。结果不仅仅导致政府形象的损坏,而且还导致全社会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失信是产生全社会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守信不仅意味着政府必须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财政支持,而且意味着政府必须对社会的法律秩序和制度环境的权威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使人们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及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期,更重要的是政府作为实施各种行政行为的主体,其自身行为必须格守信用,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

二、政府信用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中国社会正遭遇着信用危机的严重困扰。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因为信用缺失造成企业间的经济损失为5855亿人民币。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的合同交易中,正常履约率只有60%。据国家审计署披露,有67%的国有企业做假账。其他相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偷税漏税、骗税现象屡禁不止,假文凭、假证书、假公证泛滥成灾。有舆论认为,信用危机是腐败之后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原因。而政府对这样的信用危机及信用缺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在总体上的信用行为是良好的,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的信用度在国际社会及国内社会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我们也更加意识到,政府信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各种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法律的践踏。有一些政府官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致使社会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法律的倾向。虽然在某些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前瞻性不足、操作性不强、规划性不够等弊端,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执法基础相对较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直接后果就是政府的法律信用打了折扣,司法公正遭到人们的质疑。

第二,政府政策的非连续性。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由于政府制定政策时没有太多的责任约束和利益约束,结果是决策的失误和政策的滥用。例如早期企业生产的资金需要的资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贷款而是行政拨款,后来拨改贷时企业的自有资金一下子变成了负债,破产还债使得有的企业明白了债务是可以逃避的,债转股使得另外一些企业明白了还有别的出路可以逃避债务。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动,最终使得市场主体的最后一点信用防线也荡然无存[3]。

第三,政府工作人员失职。一些掌握重要经济资源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不断进行着寻租,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学交易等。同时还存在着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却为了一己之私,行政不作为,导致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股市黑幕触目惊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政府没有完全履行好经济管理职能,结果在更深层次上损害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第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市场经济要求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但是行政壁垒、地区封锁、强制交易、歧视性待遇等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却人为地割裂市场、限制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秩序。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制造虚假政绩,强迫银企合作,迫使银行给无市场前景的企业项目贷款,换取所谓的GDP增长。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开出很多优惠条件,而一旦项目投入就出尔反尔,甚至吃、拿、卡、要。凡此种种,都严重损害了政府的信用,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政府信用的构建设想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政府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信用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实施依法行政,树立政府信用观。将政府的行政行为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而且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同时在政府工作人员中树立必须履行法定的职责与义务的观念,没有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法定职责的,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上的责任。对于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需要政府作出及时、准确的处理或给予满意的回应,不得无故拖延。

第二,保持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调节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给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这就需要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如果政府政策变化无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与信任度就会降低。同时,行政机关也不得无端撤销或变更已经生效的各种行政决定,如果由于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撤回或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对相对人给予必要的补偿。

第三,推行政务公开,建立信用政府。政务公开要求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并有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以外,必须向公众公开。在很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政务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需要让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情况。如上海市政府在政府上网和信息公开方面作了很多尝试,2001年1月创办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之电子版,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而印刷版在上海市的各主要邮政所、书报亭、书店同步免费发放[4]。

信用范文篇6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全省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第二条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是指农村信用社为确保信贷业务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按照统一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体系标准,对法人客户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并据此就其偿债能力和还款意愿作出的综合评价和信用等级确定。

第三条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对象是与农村信用社有信用业务关系的法人客户。

第四条省联社及其授权部门,负责法人客户信用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评级办法的制定及监督检查。大中型企业、省直及以上法人客户和AA级(含)以上法人客户的信用等级统一由省联社审定。

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负责辖内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具体实施,对评级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审查,撰写评级报告、指标统计及A级(含)以下法人客户信用等级的审定。

第五条法人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要遵循“统一标准、严格程序、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二章信用等级设置及评定标准

第六条法人客户信用等级分为AAA级、AA级、A级、B级和C级五个等级。根据法人客户偿债能力、财务效益和资金营运、信用履约等有关定量和非定量评议指标,按标准计分并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分计算表附后)。

AAA级法人客户:得分为90分(含)以上,且资产负债率、到期信用和利息偿还率均为满分。其中有一项未得满分的,信用等级最高只能评为AA级。

AA级法人客户:得分为80分(含)—90分(不含),且到期信用和利息偿还率为满分,资产负债率得分不低于8分。其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信用等级最高只能评为A级。

A级法人客户:得分为70分(含)—80分(不含),且到期信用偿还率得分不低于5分和利息偿还率为满分,资产负债率得分不低于5分。其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信用等级最高只能评为B级。

B级法人客户:得分为60分(含)—70分(不含)。且利息偿还率为满分,资产负债率得分不低于3分。其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信用等级最高只能评为C级。

C级企业客户:得分在50分(含)—60分(不含)。

AAA级和AA级法人客户为优良客户,A级和B级法人客户为一般客户,C级及以下法人客户为限制或淘汰客户。

第七条得分在50分以下,资产负债率高于或等于100%的法人客户,不予评定信用等级。

法人客户出现如下现状的,可不予评定信用等级:

1.企业或主要管理人员出现逃废债务、被人民银行或银监部门列入黑名单,或被银行同业协会公布为不守信誉的企业;

2.生产设备、技术或产品属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发展的企业;

3.关、停、资不抵债企业;

4.经营期未满两个会计年度,或难以提供两个完整会计年度报表的企业;

5.生产经营不正常、管理混乱,连续三年亏损的淘汰企业。

第八条对初次申请建立信用关系的法人客户,到期信用和利息偿还率可不计分,总分按80分计算,最后换算为百分制。

第九条对企业集团内的成员法人单位,要参照企业集团的信用等级定级。

成员法人单位的信用等级高于企业集团的,按企业集团的信用等级定级;成员法人单位的信用等级低于企业集团的,按成员法人单位的信用等级定级。

第三章评定程序

第十条信用等级评定程序为准备、调研、初评、审查、定级和授证六个步骤:

1.准备。制定评级工作方案,确定评级对象和评级人员,搜集、审核基础数据、资料。

2.调研。了解企业业务开展情况、竞争情况、财务状况、长短期经营展望等。

3.初评。客户部门组织评级人员深入企业调查,收集企业客户基本情况、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相关资料,核实经有权审计部门年审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评级指标和标准进行测评,写出初评报告,交信贷管理部门审查。

4.审查。信贷管理部门对初评材料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定性分析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送贷款审查委员会审议定级。

5.定级。贷款审查委员会按照规定的权限,对报送的法人客户评级材料进行审议和审定,形成审议意见报有权审批人批准。

6.授证。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后,由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发文,并向法人客户颁发信用等级证书。对AA级以上的法人客户信用等级,在征得法人客户同意后由省联社统一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年审,每年进行一次,于一季度完成。未经年审或年审未通过的,取消原评定的法人客户信用等级。

第十二条新建立信用关系的法人客户,根据需要可随时评定信用等级。

第十三条对同业竞争的优良法人客户,确需简化手续和程序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的,可实行特事特办,从快向省联社报备咨询。

第四章特别规定

第十四条计算信用等级的指标要按法人客户近三年的数据加权取值。

经营期在三年以上的,近三年数据权重由远而近分别为0.1、0.3、0.6。

经营期为二年的,近二年数据权重由远而近分别为0.4、0.6。

经营期限为一年以内的新建法人客户,近一年数据权重为1。

第十五条对法人客户以虚假资料骗取较高信用等级的,一经发现,应立即取消其信用等级,并实施相应的信贷制裁。

第十六条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后,客户部门要建立法人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实行动态监控。对资信水平明显下降的企业客户,要分析原因并及时将意见反馈到信贷管理部门,必要时可按评定程序调低信用等级。需要调高信用等级的,由法人客户提出申请,农村信用社应按照评定程序及时给予信用定级。信用等级的变化情况应报上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对在农村信用社未评级的法人客户,其他商业银行已评定信用等级未满一年的,农村信用社可予认定相应的企业信用等级。

第十八条对事业法人或其他类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可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信用范文篇7

【关键词】信用档案/信用调查/制度

creditarchives/creditinvestigation/system

【正文】

文章编号:1005-9652(2003)06-0030-02中图分类号:G275文献标识码:B

近些年,无论是公众媒体还是档案专业报刊,对信用档案的话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从探讨的结果来看,信用档案的涉及面相当广泛,涉及银行、保险、大学、社区、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等诸多领域。但从信用档案的实践结果来看,只有社区信用档案和大学生助学贷款信用档案进入了初步的尝试阶段。笔者认为,大学生助学贷款信用档案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正是建设全社会诚信监督体系的一个突破口。

根据几个月前上海《新民晚报》报道,今年8月底,上海近50所高校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署相关文件,正式启动国内首家大学生信用档案体系。据悉,资信公司将通过与各家商业银行协作,跟踪申请助学贷款的上海大学生还贷情况,并为他们出具个人信用报告。这份报告与上海市民的个人信用报告性质相同,是个人信用记录和评价的最直接的材料,它发挥的作用将持续数十年,伴随信用主人之一生。一旦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大学生今后在办理贷款、保险等事宜时,将会品尝到失信后自行带来的苦果。

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非义务教育政策,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高校产业化方向的迈进,大学收费制度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和个人自立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得不寻找一些应对之策,除勤工俭学外,大学生贷款上学,毕业后还贷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是一种最常规的方式。但随之而来的贷款偿还问题,却让银行和高校大伤脑筋。资料显示,在我国,由政府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已经实行4年,实际已发放金额超过5亿元,不良还贷率约20%。广东各高校在5至10年内的助学贷款平均归还率不到80%。由于多数银行在助学贷款合同的“违约责任”中,没有切实可行的追究办法,因此,一旦还贷不及时或恶意不还,银行方面也难有任何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办法。银行把款贷给学生,能够依靠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大学生的基本公民道德,靠学生的道德修养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借贷行为。而道德约束仅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约束,大学生能否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能否将自己所享受的利益和应尽的道德义务严格地捆绑在一起,银行方面完全无法掌控,所以银行向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不良还贷率高达20%,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也迫使金融机构去寻求解除和减缓风险的有效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怎么办?他们只好采用更为谨慎和稳妥的办法来应对。比如: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更加小心翼翼,审核程序越来越严,越审越细,审核等各方面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为控制和回避风险而故意提高贷款门槛,在可贷可不贷的情况下,选择不贷,在贷款金额可多可少的情况下,选择少贷,这就给后来的大学生贷款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53.4万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金额33.37亿元。其中,17万名学生已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仅占申请人数的31%;贷款合同金额12.62亿元,仅占申请金额的37%。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申请者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申请者如愿以偿。

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用提高门槛和削减贷款比例的办法来降低风险系数,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或者只是一种权宜之策。这种“龟缩”政策从道理上和实际效果上都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用前期学生的不良行为来惩罚后期学生的合理要求,这是一种错位的惩罚,惩罚对象在不经意间得到了转移,不是一个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转嫁”了矛盾。每个人的不良行为应由自己来承担,而不是由另外的人来代其受过。国家向贫困学生发放贴息贷款,其政策意图是很明显的,也是善意的,就是要尽可能地保证每个优秀学子上得起学,能够接受应有的教育,这也是贫困学生的应有权利。但银行由于承担了过高的风险,有意提高放贷门槛,使得三分之二的申请者无法享受国家的助学政策,对这部分学生有失公道。二是银行谨慎放贷只是一种消极的抵御策略,而不是一种积极的应对之策。银行发放助学贷款金额严重不足,意味着银行得到国家的贴息也将大幅度下降,银行也将付出损失利益的代价。金融机构属于商业机构,它们的行为是商业行为,既然银行不能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说明它们实施的消极政策,存在着某种严重的缺陷。

高校作为第三方,它的角色是非常尴尬的。一方面希望每个有困难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得到银行的无息贷款,保证学生的学业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希望国家的贴息政策不被某些学生恶意侵害,银行的商业利益不被恶意侵害,高校的信用声望不被恶意侵害。为了使大学生能按时偿还贷款,校方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学校给予按时偿还者以优惠条件,适当减免其所偿还债务。有的学校则把学生的毕业证扣留,以偿还贷款作为返还条件,从而逼迫学生还贷。前不久,湖南还宣布将在媒体上公布逾期不还贷款学生的名单。可以说,能够想到的办法,能够使用的招数,学校基本上都想到了,并想方设法进行了尝试,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因为这些缺乏法律支持的所谓“办法”和“招数”,很容易把高校拖进没完没了的官司。

在回避风险与利益趋大的两难境地里,有没有一条更安全、更效益的路供银行去选择呢?答案是:有。这就是上海市正式启动的大学生信用档案体系。

资信公司是一种中介机构,银行可以通过资信公司,全面掌握客户的资信情况,并以此降低放贷风险。由于多数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又不拥有足够的物资抵押条件,所以银行发放大学生助学贷款,惟一可以担保的就是学生的个人信用。既然贷款时是以信用做担保,偿还不了就应当拿信用开刀,让学生为失信付出代价。上海市的这一做法,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银行与学生签署的信贷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契约,大学生在享受这份契约带给自己的物质利益时,同时也必须承担这份契约带给自己的信用责任。在契约精神约束下,利益和责任是对等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一方只享受契约的利益,抛弃契约的责任,那么他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惩处,这是合乎契约精神和社会良知的。

个人信用档案是个人信用调查的真实记录,而个人信用调查有赖于个人信用报告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推行。个人信用报告制度的推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信用卡资料和个人住房贷款资料为突破口,首先实现银行内部个人信用档案的共享。我国各商业银行推行信用卡制度和住房贷款制度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其中已经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个人信用档案。这部分档案对银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个人信用资源,银行内部应当实现信用档案资源共享。第二阶段,建立金融系统联网的个人信息库,形成银行间的信用档案交流机制,实现跨系统信息共享。在对待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态度上,各银行之间应打破相互间的壁垒政策,形成信息交流机制,因为银行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同时更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商业企业,各银行间相互交流信用档案信息,有利于银行降低放贷风险,更有利于各自降低信息收集的成本,这对银行业提高各自的商业利益是大有好处的。第三阶段,国家成立专门的信用报告机构,联合银行、证券、保险、法院、公安、税务、审计等部门,实现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信息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上海资信公司尽管不是以国家信用报告机构的形式出现的,但它作为一个专门的信用报告中介机构,其启动个人信用追踪、记录和报告体系,意义非常重大。特别是打破了银行、保险等涉及个人信用的各行业之间各自为战之局面,对推进我国信用档案机制的快速建立和推广,将起着巨大的影响。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本质上是一种诚信社会,也是一种契约社会。每个公民都应当以遵守契约作为自己的一条道德底线,同时完善的诚信监督体系也是迫使公民遵守契约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在这一方面,外国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依托逐步发达的电子网络,美国的个人信用系统目前已十分完备。同样以大学生助学贷款为例,学生毕业后,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他们的行踪和收入,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正因为如此,尽管美国大学生贷款率高达70%,不良还贷率却远远低于我国。

信用范文篇8

第一、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个人的基本情况:

竞聘人王,虽然大家都认识我但我还是要郑重的介绍一下自己。1979年12月生,大专文化,1998年参加信用社工作至今,先后在XX信用社、原信用社、联社营业部从事过出纳、信贷工作,现任营业部信贷员。此期间我曾于2001年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农村金融职工大学经济法专业脱产学习两年,于去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讲到这里我还要再次感谢联社对我培养和关怀,同时向同志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社作出贡献。

第二、竞聘的理由。

道德品质高尚。虽然我还不是共产党员,1政治思想过硬。但我时刻能以共产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校期间就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锻炼了自己,增长了见识。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决站在社会丑恶现象的对立面。

肯钻研创新。从基层一步步走来,2业务素质好。熟悉信用社的每一个角落,从事过出纳、信贷工作,虽然我没有从事过会计,但我中专学习的正是会计专业,有一定的会计基础,这6年里我耐心加虚心、理论与系统对信用社各工种的技能和性质进行的学习和研究,不断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方法,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信合人”

学的法律专业,3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大学期间。一直在对关于信用社日常用到法律进行学习和研究,诸如《民事诉讼法》担保法》合同法》等,把自己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内行,也将尽自己的努力使营业部在更规范环境下经营的同时也用法律来保护我权益。

敢于承担责任。6年来我没有与同志闹过矛盾,4为人处事得当。相反取得了很多同志的信任和支持,这主要源于我做事有章法,吃的苦,受的起委屈,稳重中不乏机智,胸怀坦荡,和同事门和睦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那我工作打算和措施是第三、如果组织委以我重任。

努力协助主任完成各项工作,1搞好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团结。出谋划策,分担解忧。处处以大局为重,以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职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最高的利益。

加大营销力度,2完善贷款营销观念。确保贷款质量。要培养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营销观念,使同志们认识到营销贷款对信用社的生死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而大力提高营销贷款的服务水平。还要严把贷款发放这一关,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明确各个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落实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制。同时做到走出去”广泛和社会接触,熟悉市场、适应市场,不断推出信贷新项目,满足贷户需要,培植黄金客户,服务社会,充分体现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

没有存款何来贷款,3做好组织资金工作。存款是社的生命之源。为了努力膨胀存款总量,一是要配合主任通过实施各种办法,不断扩大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坚决支持电子化等其他提高效率和方便客户的建设;二是完善存款考核机制,重点放在自办业务和降低存款成本上,达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的目的切实改变目前资金紧张的难题;三是积极搞好旺季资金回笼工作,尽量减少资金外流,占稳农村市场。

逐步化解历史包袱。灵活多样清收,4带头搞好盘活。建立不良贷款台帐,做到一户一策,认真负责的管好抵贷资产;不辞辛苦,将工作的重点反映在盘活的第一线,努力将不良贷款比率降到最低。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5落实内控制度。使所有职工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奖惩分明。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考核机制,来体现按劳分配的实质,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用范文篇9

一、指标完成情况

①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xxx万元

,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低成本资金较年初增加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

②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

③表内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x%;

票据置换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x%;

重点监控类贷款较年初下降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x%;

抵债资产处置变现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x。

④实现各项贷款利息收入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x%。

⑤营业费用列支xxx万元,为市办下达计划xxx万元的xxx%。

⑥实现账面利润xxx万元,实现经营利润xxx万元,完成市办任务xxx万元的xxx%。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资金组织

1、把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核算质量作为落脚点。通过印发联系卡、着装挂牌上岗、首问负责制、过错追究、全程服务等制度,为客户提供文明、高效、快捷的服务。十一月下旬,按照省银行业协会关于在全省开展“xxx省银行业优质文明服务推进月”活动的要求,全县上下积极起来,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势广泛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文明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把优化网点布局、合理配制资源作为基础。借助统一法人的契机,本着“优化资源,合理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对营业网点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五家分社升格为信用社,撤并、迁址、重组了三个储蓄所,使营业网点布局、业务开展范围更加合理。

3、把拓展代收代付业务、争取财政款项作为手段。在县级财政统筹工资基础上,全力争取其他项目代办业务,先后开办了代收农电费、代付政策性补贴款、京四高速公路补偿款、代付粮食补贴等业务。到06年末,全辖代办业务余额已达4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00万元。

(二)贷款营销

1、把服务“三农”作为稳固信贷市场的基础。在巩固信用乡(镇)、村、户评定,发展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行之有效的贷款业务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县实施“争创信用安全片(区)活动”,以点带面、以片带区,全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实施“信贷阳光工程”,将贷款条件、程序、利率等内容公开,接受全县群众的监督。在创新服务手段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农民资金需求情况,为农民送信息,发挥信贷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县政府的整村推进工程,实施信贷资金支持,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42786万元,帮助农民完成春耕生产,落实种植有机杂粮、甜菜、烤烟、西瓜、土豆、裸地蔬菜等经济作物45.5万亩,支持农民饲养猪、牛、羊、鸡等各类畜禽33万头(只),使xxx葵花籽交易市场、xxx小杂粮、xxx烤烟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化流通小区和生产基地逐步壮大。全县有6万户农户得到了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为9.4万户农户建立了信贷档案、发放贷款证9.7万本,分别占农户总数47%、68%、70%。

2、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拓展信贷市场的增长点。一是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水平,包括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方案、产品营销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对第一还款来源充足、企业发展前景良好、能够提供足够抵押的企业贷款需求加快申报、审批程序。三是通过与xxx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合作,破解中小企业担保手段不足问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xxx矿业、xxx科力矿业、xxx金正陶瓷、xxx宝华糖业、xxx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绩优中小企业与我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06年共扶持中小企业160家,累计投放贷款1.1亿元。当年新增到期贷款全部收回,无一笔形成不良。

(三)不良贷款清收

今年以来,我们将不良贷款清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人员对全县不良贷款进行了逐户、逐笔调查,从金额、时间、对象、债务关系等方面彻底摸清了不良贷款底数,针对不良贷款的不同性质、形成原因,分别制定不同清收措施。建立了全县不良贷款清收旬报制度,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全辖清收进度。在不良贷款的清收上,作到了四个结合:

1、目标考核与阶段攻坚相结合。年初,联社制定了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将清收任务细化,分解到社、落实到人,层层制定清收计划,签订责任状,实行按月、季、年三个时间梯段进行考核,使得清收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同时从7月1日开始,在全辖组织开展了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主任及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中层科长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领导小组,各基层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组织,在

全辖迅速掀起了清收不良贷款高潮,攻坚战活动期间,累计回收不良贷款1000余万元。

2、奖励清收与责任清收相结合。为发挥绩效奖励作用,挖掘全体员工的潜能,提高全辖员工的清收积极性,从加大处罚责任人和奖励清收有功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不良贷款问责制度和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制度。根据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和不良贷款的责任,逐户确定了奖励比例直接奖励有关清收人员或处罚相关责任人。截至12月末,全辖通过奖励手段清收1301笔、550万元,通过责任清收175万元,收回内部职工借款及担保借款112.5万元。

3、政信协作与政策清收相结合。由于全辖不良贷款中政府关联类贷款占据了50%比例,因此今年加大了依靠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10月9日,协调、组织了由县政府召开的全县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动员会议,印发了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施方案,县政府调整了深化xxx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社定期与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召开联系会议,营造了清收不良贷款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2006年,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与协商,落实了股份制企业xxx松林集团贷款债权300万元;用优良资产置换乡村两级集体债务114.7万元;清收公职人员贷款及担保贷款124.2万元。

4、领导包户与依法清收相结合。为加大清收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力度,确定了领导包片、包不良贷款大户、机关干部包社等工作方式。全辖筛选出14户金额大、清收难度大不良贷款,分别由班子7位成员负责联系清收,共计落实债务300万元,清收90万元。同时各信用社对未丧失诉讼时效的不良贷款分类排队,逐笔催收,对经催收仍无还款诚意,拒不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的赖债户、钉子户一律坚决予以起诉。目前共起诉案件246件,标的额1012万元,清收不良贷款433万元。

截至2006年12月末,全辖贷款不良比率为18.88%(含重点关注类),较年初下降7.2个百分点,较2002年不良贷款比例降幅为56.09%。

(四)风险控制

1、严把贷款质量关。结合xxx联社实际制订了《x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若干规定》、《客户信贷档案文件编目》,从严控制大额贷款、非农贷款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严把贷款出口关,严格贷款“三查”制度。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问责制”,落实管理责任。

2、加强信贷审批权限的管理。制定了《x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权限管理办法》,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贷款决策控制制度。在贷款审批权限上,实行按贷款风险度和贷款金额双向控制的分级审批制度。贷款等级管理的权限根据基层信用社信贷资产规模、质量、结构,管理水平等,授予不同的审批权限。

3、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摸清信贷资产风险状况。根据省联社文件精神及时制定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展培训,成立贷款五级分类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全辖共完成17.6万笔企业贷款以及自然人贷款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对5月、9月、11月、12月末四个时点的贷款进行了全面的五级分类工作,使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程度得到了全面反映,贷款的风险预警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力度。xxx年,联社同各信用社签订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状》、《枪支管理责任状》、《消防管理责任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状》,各社与所辖各部门及各岗位工作人员逐一签订安全保卫责任状及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责任状。使安全保卫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名职工身上。同时强化安防硬件建设,全年共投入资金156万元对监控设备、防抢、防盗设施进行更新。进一步加强安防培训与演练及安保检查,全年培训职工260余人,实施4次常规检查、4次节假日突击检查及八次夜查,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实现了用制度量化安保工作,确保了全辖各项业务的安全运行。

5、突出抓好案件专项治理和防治商业贿赂活动。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我们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全方位自查和一次“回头看”检查。选择重点,对太平庄信用社进行了全面解剖。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干部交流及近亲属回避工作。全年共交流干部17人,对16对32名有亲属关系的职工回避调动。全面开展岗位轮换,重点实行内勤轮岗、外勤换片工作。全年共轮岗451人次。

通过自查、解剖、群众举报以及案件专项治理活动,2006年,共处理各类责任人31人,使得全辖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趋于稳定。

6、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全年共梳理、补充完善、制定各类制度及办法295项。出台领导包片、包不良贷款大户,机关员工包社经营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二是狠抓制度执行。通过专业部室、审计、监察三位一体的复式检查加大对制度执行力度。全年共开展各类稽核项目15项(次),组织和实施专项稽核4次、常规稽核6次。参与稽核项目人员达121人(次),发现各类问题58条,提出相应整改意见42条,经济处罚26人次,罚金2.7万元,收回违规贷款175万元。

(五)人事教育党建工作

按照《党章》规定和市办党委的文件要求,联社党委于5月23日召开了中共x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了党委换届工作。同时为了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经过精心培养,2006年全辖有14名入党积极分子成为预备党员,有6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现党员总人数已达26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4.6%。

为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年初制定了2006年职工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了负债、信贷、风险、1104工程填报、通讯报道等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职工400多人次,培训面达到90%。全辖有30余人正在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学历再教育。全年共计招收录用大学生11名,接受大学生志愿者12名。

为全面、真实、客观反映现有基层信用社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合理利用人才,对2005年基层信用社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了全面考核,共考核信用社班子34个,班子成员103人,职工363人,对每个信用社班子成员都做出了客观公正评价,为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合理搭配信用社班子、调整班子成员结构提供了可靠依据。结合实际,制定了《xxx县农村信用社后备干部管理管理暂行办法》和《xxx县农村信用社职工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按照“有德才、靠得住、风气正、敢负责、作风硬、讲团结、守法纪、肯实干、有作为”的标准加强中层干部建设。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确定了23名后备干部,有12名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为优秀人才营造了一个脱颖而出的良好发展环境。

(六)改革工作

按照省社把专项票据兑付工作作为经营工作的第一要务的指导精神,年初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全辖各项经营活动紧紧围绕票据兑付工作来开展。通过加强五个工作力度,切实夯实票据兑付准备工作基础。

1、加大对票据兑付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力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的票据兑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独立的改革办公室。从各部(室)抽调5名文字功底较强、熟悉改革、精通业务的精干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协调和指导票据兑付考核的各项工作。

2、加大对票据兑付工作的考核力度。制定了专项票据兑付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与各社(部)签订了专项票据兑付责任状,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各自职责,实行对主要负责人一票否决制度,将兑付考核工作任务分解到机关各部室、各基层信用社,实行指标量化考核,作到激励有效,约束严明。

3、加强对各项硬性考核指标监控力度。部分季监测指标调整为月监测指标,对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例降幅等关键指标进行扣减项精细测算。为鲜明的显示专项票据考核指标进展情况,设计制作了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各项指标进度图板,并悬挂上墙。

4、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联系与沟通力度。不定期的请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对专项票据兑付准备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和检查,准确把握专项票据兑付考核标准和要求。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改革工作进展状况及相关情况,赢得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10月9日县政府主持召开了盘活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大会并调整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同时,05年亏损社股金分红补贴已经获得省级财政补贴171万元,市级财政补贴9.3万元,县级财政补贴50万元。

5、加强实施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力度。1月6日召开了x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9名理事,5名监事,分别组成了理事会、监事会,并聘任了经营班子,建立和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10月20日,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x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开业。

(七)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优质服务和新闻舆论的宣传不断促进社会形象的提升。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辖49个营业网点全部设立客户意见反馈意见箱和贷款条件公示板,实行客户满意调查制和信贷阳光工程,印制10万张信贷员名信卡和7万份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社会进行公开发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支持。2006年,我们出版了两期xxx农村信用合作期刊,在国家、省、市、县新闻媒体上发表通讯、文章百余篇。为xxx乡赵家店村捐赠资金2万元,协助该村修筑一条3公里长村级公路。为患肾病的xxx信用社职工捐款2.9万余元。荣获了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形象和凝聚力得到不断提升。

信用范文篇10

一、评定作用和意义

创建信用村工作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农村合作金融部门和乡村组织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创建信用村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克服“惧贷”思想,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开展,使农民及时、方便、有效地获得贷款;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观念和工作作风,支持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优化农村道德、文化和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抑制农村高利借贷、规范农村金融秩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二、评定对象

信用村评定对象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社区内行政村。

三、评定原则

(一)贯彻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的原则。

四、评定条件

信用村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村委会关心、支持信用社工作,积极帮助信用社组织资金,协助贷款发放、收回工作;

(二)村委会的基本账户开在所辖信用社,资金通过信用社发生往来,不拖欠信用社债务;

(三)村所辖贷款户诚实守信,无赖债逃债行为(含为他人担保的贷款能承担担保义务);

(四)当年新增农户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95%以上;

(五)不良贷款比率低于10%;

(六)贷款利息收回率达到95%以上;

(七)入股信用社社员户数占本村总户数的50%以上;

(八)贷款户数占本村总户数的30%以上。

五、信用村评定程序

(一)成立信用村评定小组和评定委员会。评定小组由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信用社主任、信贷员等成员组成;评定委员会由县、区联社及其直接监管的人民银行有关人员组成;

(二)村委会向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提出书面申请;

(三)评定小组按照信用村评定条件,对申请村进行评定;

(四)信用社将评定材料上报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由人民银行和县、区联社统一发给“信用村”牌匾和证书,并在新闻媒体公布;

(五)“信用村”每年评定一次,评定后指标达不到要求即取消资格,不再享受“信用村”优惠待遇。

六、信用村的优惠政策

经评定为信用村的农户贷款可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资金优先安排。信用社每年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用于“信用村”的农户贷款;

(二)农户贷款利率在信用社现行同类执行利率的基础上优惠5%;

(三)放宽授信额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可高于同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的30%;

(四)进村上门放贷。农忙期间信用社安排人员和时间,进村上门集中放贷;

(五)对专业户、多种经营户贷款需求,信用社优先安排调查;借款金额较大而又无法提供抵质押担保的,可采取农民联保的方式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