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3:30:23

信用保险

信用保险范文篇1

自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发展较快,承保金额不断增多,2005年,全年承保金额为21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占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7%。公司成立4年多来,累计为2000多家企业支持出口额近430亿美元,支付赔款2亿多美元,带动银行为企业融资超过200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

1.投保率偏低

日本目前的承保贸易额大约相当于贸易总额的25%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大约在20%上下,世界平均水平是12%左右。而我国仅达到5%,低于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国内投保过信用险的企业仅占全国出口企业的2.7%,作为出口信用保险重点支持的参与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投保率也只有10.8%,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的中小企业则更少。

2.保费偏高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平均费率近1%,对东欧、南美、非洲等急需投保的国家和地区,平均投保率高达2%。偏高的保险费率对我国许多处于亏损或保本经营状况的外贸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保险赔付率过高

2001年保险赔付率达到144%;2002年、2003年出口信用保险的赔付率为128%、75%,净赔付率分别为97.3%、80.9%,远高于保险业所公认的70%的临界点(见表1)。

一般认为管理费A与赔款支出I之和除以保费收入P,其数值小于1时,公司盈利空间较大。但从已有的数据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02年(AI)/P的值为1.233,I/P的值为1.153;2003年(AI)/P的值为1.363,I/P的值为0.997;2004年保险业务仍是亏损,靠其他方面收入才略有赢利。但总的来说,保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二、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出口信用保险的正外部性分析

亚当·斯密指出,当个人追求自己福利的时候,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导致其他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看不见的手”定理要依赖于一个隐含的假定——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于社会上其余个人的经济福利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这种假定往往不能够成立,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经常与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无法对等,生产太多或者生产不足总是存在,帕累托最优难以达到。庇古认为厂商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的不一致现象,就是生产的外部性。如果边际私人净产值大于边际社会净产值,则出现边际社会成本,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如果边际社会净产值大于边际私人净产值,则出现边际社会收益,称之为“外部经济”。

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不但投保人能获得投保利益,而且由于能促进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因此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它的正外部性体现在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所得的投保利益小于其为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利益总量;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者保险公司而言,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所得的私人利益小于其供给成本。出口信用保险出现丁购买和供给双重的正外部性。正是这种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正外部性,在竞争性市场中容易导致出口信用保险“需求不足,供给有限”。

图1中假定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的条件下,外贸产品供给曲线是曲线S0,需求曲线为D,此时消费者剩余是P1AP0。投保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后,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作用而使外贸产品的供给增加和价格降低,从而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旋转至S1,出口产品的价格由P0降至P2,消费者剩余为P1BP2,比原来增加P0ABP2。价格降低使生产者的剩余由P0AO变为P2BO。对全社会而言,社会福利即社会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的增量为△ABO的面积,而△ABO的面积是大于0的,这说明投保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后产生收益外溢,提高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2.制约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因素探微

出口信用保险具有双重正外部性,表现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所产生的一部分利益由当事人直接享有,如保障投保人出口信用安全,保险人得到保费收益;但另一部分利益则由投保人以外的国内外社会成员享有,如出口信用保险使出口增加,带动经济增长,国内公众享有就业增加、收入增加的好处;国外公众享有产品价格低廉带来的好处。成本则由投保人、保险人全部承担。因此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利益外溢使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正外部性的产生。正是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购买者和供给者成本——利益失衡,从而缩小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供给和需求规模,使其小于社会最佳规模,造成市场失灵。

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供给由保险公司决定。在图2中用边际私人成本MPC(边际社会成本MSC)来表示其供给曲线,用边际私人收益MPR(边际社会收益MSR)来表示需求曲线。很明显,保险公司可以调整其边际成本,使MPC=MSC。此时与边际私人收益MPR相交于平衡点A,均衡规模为Q1。当MPR上升至边际社会收益MSR时,平衡点为B,最佳规模为Q2。很明显Q1<Q2,P1<P2。这样出现了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同理,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需求由投保人通过买还是不买,买多还是买少来使投保人的边际私人收益MPR与边际社会收益MSR趋于一致来确定。此时与供给曲线MPC相交于平衡点A,均衡规模为Q1,与供给曲线MSC相交于点B,最佳规模为Q2(见图3)。很明显Q1<Q2,P1>P2。这样出现了产品需求不足的现象。

上述分析的立脚点是交易双方,现从保险产品的角度对其供求进行分析。在图4中,市场则分别按照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收益,确定出口信用保险的平衡规模Q1。当社会对投保人进行补贴,使需求曲线MPR移至MSR,对保险人进行补贴,使供给MPC移至MSC时,按照供给曲线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的原则,确定出口信用保险的最佳的市场均衡量Q1。很明显,平衡规模Q1小于社会最佳规模Q4。

三、发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建议

1.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模式

模式选择应该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能跨越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一个特别部门,直接专门负责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并由政府承担全部风险,政府介入程度最深;加拿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EDC)的初始资本由加拿大政府提供,此后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并通过贷款利息及保险费获得收入;德国出口信用保险实行的是政府委托私营机构经营的模式,政府制定政策,私人机构办理具体业务,国家承担最终风险;日本采用的是政府经营的模式;美国采用的是进出口银行兼营的模式。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实行的是政府成立全资公司间接办理出口信用保险的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的模式是选择加拿大和印度模式的结合版,财政出资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财政提供担保。

2.实行对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主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制度

在全球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出口信用保险愈来愈多地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逐渐为出口商所熟悉、接受和利用。但是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出口信用保险经营遇到诸如投保率偏低、赔付率偏高、保险业务出现亏损等情形,建议政府进行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待在内的经济扶持。财政补贴方法有两类:一是保费补贴。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商品出口的地区和种类,从财政资金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以激发出口商投保的热情;二是业务费用补贴。国外的做法是向承办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经营主体提供一定数量的业务费用补贴。在税收优待方面主要是对经营农业保险的机构除了免征营业税外,并给予其他税收优惠待遇,在一段时期内适当减免经营保险机构的所得税和其他税种,同时对出口商中用于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部分从应缴纳的所得税中扣除。对保险双方进行双向扶持很重要,但重点应扶持保险公司。因为补贴投保人,会增加保险需求,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相应会提高保险产品的价格(图4中P2>P1),不利于保险公司应对外资保险的挑战;而向保险公司提供支持,则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会使保险产品的价格降低(图4中P3<P1),有利于保险公司应对挑战。

3.加强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中,应该在坚持对政策性较强的中长期信用保险业务国有国营的同时,积极探讨短期贸易出口保险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加强出口信用保险立法建设,允许私营部门参与出口信用保险的商业化运营,或在机制上给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自觉主动参与出口信用保险商业运营的空间和发展动力。在部分商业化模式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和促进外贸增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唐若昕.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为外贸出口服务[J],保险研究,2002,(4).

[2]周建军,中小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模式“走出去”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05,(9).

[3]赵苑达,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赔付率过高的原因与对策[J],经济问题,2004,(3).

[4]亢梅玲,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

[5]汪国红,现阶段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策略初探[J],特区经济,2005,(9).

信用保险范文篇2

信用保险政策助力实现出口转型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8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占到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总额的53.1%;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4.3亿美元,同比增长319.9%,占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总额的23.9%。出口信用保险积极支持我国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地处云南曲靖市的博浩生物公司是云南省众多受惠于国家信用保险政策的出口企业缩影。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从万寿菊中提取的叶黄素,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尽管每年都会吸引一些国外企业来考察,但是从未涉足过海外市场的博浩生物却因为害怕风险不敢轻易接单。2008年,在云南省商务厅的引荐下,博浩生物与中国信保云南分公司签订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国门,实现了出口“零突破”。利用中国信保的买方资信调查和风险保障服务,博浩生物迅速打开了海外销售渠道,2008年当年出口额就达到287万美元,而2009年该公司业务突飞猛进,突破1568万美元,同比了增长446%,2010年上半年,该公司的出口金额达到685万美元,同比增长202%,海外稳定的大客户从最早的1家发展到5家,当前,出口额排曲靖市农产品出口第一名。

2009年以来,云南省抓住国家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作为应对金融危机重要政策的机遇,引导鼓励省内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开拓海外市场,努力促进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云南出口最大的两类商品,占云南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35%上升到63%。

在云南省寻求出口产品结构转型的同时,我国汽配行业正在思考如何重新布局海外市场,以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严重挑战。2008年以来,我国的轮胎、轮毂等汽车零部件出口频繁遭遇来自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仅在汽配产品出口最大目的地美国,特别保障措施带给我国轮胎生产企业的损失就可能超过10亿美元。面对汽配行业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信保一方面积极扩大承保规模,帮助出口企业稳固传统市场份额:另一方而,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出口企业甄别优质买家,引导企业大胆开辟新的市场。从中国信保的汽配行业承保数据来看,2010年1~6月,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汽配企业实现对美国出口额约5.4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约70%;同时,汽配出口企业对美国地区业务的投保金额占全球保额的比重已从2009年6月末的近50%下降至2010年6月末的29%。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信用保险支持下,汽配出口企业在新兴市场的份额明显增加,今年1~6月,汽配企业仅对阿联酋一国的出口金额就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75%,达到1.6亿美元,汽配企业对新兴市场业务的投保金额占全球保额的比重已从2009年6月末的40%增至2010年6月末的63%。

出口信用保险影响力逐步扩大

出口信用保险是保障企业收汇安全的重要金融工具。一些在中国采购规模大、但又不守信用、经常拖欠的进口商,对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经办机构——中国信保,经常感到又恨又怕。因为,一旦他们拖欠了一家中国供货商的货款,中国信保就会向其他中国供货商发出预警,提示企业暂停出口。然而今年以来,一些大型进口商却主动找到中国信保,要求中国信保为他们的中国供应商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最近,在加拿大汉盛集团的要求下,6家家具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汉盛集团从中国进口家具多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该公司的销售额一度突破1亿美元。但是,自2009年3月其主要融资机构因金融危机影响破产之后,汉盛集团的融资受到很大限制,经营业绩也出现下滑。为缓解自身的融资压力、降低采购成本,汉盛集团将总部从加拿大搬迁到香港,并要求中国大陆供应商在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对其开展信用销售。作为这6家家具出口企业的下游客户,汉盛集团将因为他们的投保,获得宽裕的信用期限。

据业内专家分析,在信用保险支持下开展信用交易,是进口和出口两方双赢的选择。出口商在收汇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敢于为进口商提供优惠的贸易条件,从而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进口商也因此获得降低贸易成本和融资成本的机会。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水平居高不下,我国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选择出口信用保险作为避险工具。今年1~6月,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企业用户数量比2009年全年增长12.5%。中国信保对买方信用风险的判断、是否批复出口商申请的买方信用限额,已成为很多出口商决定是否签单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看好中国市场的进口商希望通过向中国信保证明自身的资信和经营能力,进而扩大在中国的信用采购规模。从进口商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在支持我国出口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保险服务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随着出口企业保险投保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出口企业对信用保险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信保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

一是加强银保合作,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上半年,银保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获得银行贸易融资约142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末,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下,中国信保累计为55家企业提供了保险服务,涉及向3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以出口信用保险为后盾,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参与项目融资,成为促进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信保在去年推出的两款银行保单产品,也逐步获得国内银行认可,1~6月,中国信保总共承保了11家银行的福费廷和保理业务,保险金额达6000万美元,有效保障了银行资金安全,为满足企业“走出去”融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用保险范文篇3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需要出口信用保险

(一)出口产品遭遇严峻贸易环境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波及到世界各国,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缓慢,失业率不断上升。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各国纷纷开启贸易保护战。世贸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是连续4年成为受到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1年以来,美国已针对我国产品发起了10余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的产品包括铜版纸、化学试剂、复合木地板、油井管、轮胎、光伏等。仅以油井管为例,美国以其存在补贴以及倾销为由就征收了高达99%的惩罚性关税,涉及27亿美元。不仅美国对中国频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欧盟、巴西、印度、秘鲁、印尼、墨西哥、土耳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针对我国实行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陷入严峻的贸易困境。后金融危机时代下,面对萎缩的海外市场需求以及其他国家设置的层层贸易壁垒,作为WTO允许的国家直接支持贸易的方式,出口信用保险更应充分发挥其合法保护伞的优势,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拓宽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发展的空间。

(二)出口产品面临风险不断增大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各国的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进口需求下降,同时国际贸易的信用风险明显加大。

1.商业风险

受中东北非战乱、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恶意逃债和违反合约的现象日益增多,加上银行纷纷实行紧缩信贷政策,部分进口商无法从银行贷款,无力偿还债款,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此外,国外银行的信用评级纷纷被降低,而作为国际结算中最常用的信用证(L/C)正是基于银行信用的交付方式,使得目前国际结算风险徒增,加大了我国企业面临的商业风险。

2.政治风险

在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战争动乱、恐怖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国家对外的偿付能力、主权担保有效性、汇率政策稳定性皆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兴市场主体受到战争动乱的影响尤为严重。外汇管制风险增大,国家主权风险不断加大,使得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面对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不断增大的大环境,我国出口企业尤其需要出口信用保险为其保驾护航,降低应收账款的损失可能,支持出口企业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从而提高我国出口贸易总额。

(三)国内企业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信贷紧缩,国内企业融资日益艰难,资金短缺现象制约着出口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导致许多企业向民间放贷组织贷款情况的出现。为了解决国内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的融资活动。出口信用保险主要以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帮助。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在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银行给予企业一定的融资支持,当进口商出现不能按约定付款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依据协议将赔付款支付给银行,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了融资,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风险。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重点解决出口企业在获得出口票据条件下,银行给予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提供融资的融资业务,包括以信用证(L/C)、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为交易方式的跟单汇票的收汇风险,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促进了银行对出口企业的融资。

二、典型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运作模式———以英、法为例

(一)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成立信用保险最早的国家,在1919年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官方支持的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出口信用保证局(ExportsCreditGuaranteeDepartment,ECGD)。此后,作为私营保险机构的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局和贸易保险信用公司纷纷建立。目前,ECGD和私营出口信用保险商共同构成了英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主要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出口消费品和原材料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由私营出口信用保险商经营。ECGD主要补充私营保险市场的不足,不参与私营保险机构能够开展、承保的业务领域,主要为英国政府实施的对外援助和扶持的项目提供信用支持,促进英国大型资本项目的出口。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ECGD的收支计入国家的财政预算中,并由英国工贸部(DepartmentofTrade&In-dustry,DTI)对所承保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项目进行审查,并以其电子信息系统为共享平台,支持ECGD的业务发展。英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的信息网络覆盖面广泛,与其他国家的保险机构和政府联系紧密,形成一个企业资信联盟网络,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企业信息的获取量,能够获得对方充分的信息资源,利于出口企业的风险分析和决策。

(二)法国

法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法国科法斯信用保险集团(COFACE)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风险管理机构,最初由法国政府于1946年组建并以国营形式存在,之后,在1994年实行了全面的私有化改革。目前,COFACE在法国各区都设有分支机构,还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网络,并建立了国外企业资信调查和追账机构。法国的出口保险体系以完善的服务获得出口商的青睐,所以法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在世界上处于前列。法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涵盖了出口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针对特殊行业或有特殊的风险产品进行服务,保障范围非常广泛;COFACE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息服务商的资源,为法国出口商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起到重要作用。在法国,出口信用保险同样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年初时,COFACE向政府报告当年预算,政府进行审批。当出现巨额赔付事件时,COFACE向政府直接申请资金,并不需要通过议会的审议。

三、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开展较晚,从1989年开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才开始承接短期业务。中国进出口银行从1994年开始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保障范围小,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财政部出资40亿元,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出口信用部的相关业务合并,建成我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自此,中国信保的业务品种不断扩大,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租赁保险等。主要提供的服务有融资、资信评估服务、应收账款管理服务、担保业务等。自成立以来,中国信保各业务共实现承保金额4879.5亿美元,累积赔款22.3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但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偏低

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指标是指出口信用保险额占全国同期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可以反映出一国出口保险的发展深度。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在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0.85%增长到2011年的13.31%,实现了年均35.7%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从2008年到2011年之间,在国家信用保险政策的推动下,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与世界平均水平20%以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出口信用保险结构失衡

从保险产品的服务对象角度分析,截至2011年10月,我国出口贸易总额达15497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成为出口的主要推动力,共占出口贸易额90%以上,机电产品出口额最多,占总出口贸易额的60%左右。反观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结构,承保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和纺织品最多。依照2010年中国信保公布的统计数据,这三类产品占全年承保总额分别为44.9%、21.9%、11.2%,而农产品所占比例仅为2.5%。出口信用保险并没有完全匹配我国产品的出口需求,承保结构有待改善。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比例角度分析,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占有绝对比例,在2010年,其占总承保金额的78.6%,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仅占到4.9%的比例。那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以及海外工程承保项目,具有投入金额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中长期信用保险正满足它们的需求。但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比例可以看出,中长期信用保险占比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优化外贸结构的积极影响。

(三)内部运作机制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只有中国信保一家政策性保险公司在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由于其绝对的垄断地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也存在着垄断行业固有的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属于政策性保险公司,有财政预算作为支持,中国信保没有提高经营效率、扩大规模、丰富保险产品的内在动力,使得一些地区出现承保流程过慢,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其次,从表二可以看出,中国信保的赔付率波动很大。一方面在于中国信保内部精算定价以及风险评估环节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政策走向对中国信保承保规模的影响程度较大。同时,中国信保推出的保险产品仍较为单一,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出口新兴市场的需求,并没有推出针对特殊行业、特殊地区所设计的产品,仍不能完全匹配出口商的保险需求。最后,中国信保虽已建立起资信评估体系,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信息资源较多集中于大型企业,而我国出口贸易的中流砥柱———中小型企业需要的往往是海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资源。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建议

(一)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商业化经营

从英法两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初级阶段,采取国营方式可以有效推动本国的贸易发展,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单纯的国营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出口商的需求,各国的普遍做法是逐渐实行国有与私营相结合的方式。中国信保作为我国唯一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成立十年来,在保障我国出口贸易的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保险渗透率、管理技术、精算定价等指标上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信保与发达国家的信用保险机构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应该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的环境下,积极探讨商业性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契合点。鉴于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周期长、金额巨大、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特点,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保其风险,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改善当前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局面,所以仍应由中国信保继续承保。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周期短、风险分散,商业保险有能力承担风险,所以应当逐步允许有能力的保险公司进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从而能够有效分散风险、降低费率、开发更多险种,进而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程度。

(二)改善经营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实际出口贸易份额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中国信保应当在对各类出口产品企业的需求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下,探求出口企业的内在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对出口信用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满足出口企业需求的产品,从而达到出口信用与出口贸易份额相匹配的目标。此外,我国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占比过低,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是使本国贸易结构优化最有效的杠杆工具,体现一国对贸易长期支持的力度,因此,我国政府应当更加重视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结构。

信用保险范文篇4

中国信保作为支持我国外交、外经贸事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自组建以来,始终自觉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想问题、办事情,业务经营规模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政策性功能体系不断完善,在促进我国外交、外经贸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当前我国外交、外经贸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和促进我国贸易转型升级、建设贸易强国、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战略、扩大国际市场、开发国际矿产资源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我们认为要更好地承担起促进国家外交、外经贸事业发展的政策使命,就必须树立牢固的国家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多地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紧紧围绕我国外交、外经贸战线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把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同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起来,同国家经济安全利益大局联系起来,不断拓宽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和政治视野,通过积极参与我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及多边组织经济外交实践,全面支持我国资本跨国流动,深度参与我国境外资源开发,积极创建境外能源开发国际融资平台等举措,在大力促进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公司地位,实现公司快速稳健发展。

二、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也是应对未来市场开放下的竞争,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信保成立三年多来,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不能满足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要求。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外交、外经贸事业。为此,我们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要进一步调动全公司的积极性,加强市场调研,找准创新工作重点,努力研发新产品、新业务模式,培育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快对所立项目研发的速度,建立快速反馈机制,提高对政府关注问题的研发适应能力。要在产品和服务上实实在在做好创新工作,提供更多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为出口企业提供包括风险保障、政策支持、贸易融资等在内的更加完善和充实的产品与服务。总之,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推动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为国家、客户服务的宗旨

良好的服务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信保成立以来,主动开拓业务,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公司先后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出口信用保险,全面加强与各地方政府及外经贸主管部门的协作沟通,加强与银行、行业协会、商会的合作,使公司的业务渠道逐步完善,业务覆盖面有效延伸,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知度取得突破性的拓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好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使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员工都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整体对外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增强外经贸企业的保险意识,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和作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建设具有中国信保特色的富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团队意识是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追求的目标。出口信用保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这不仅要求每一个业务环节具备精细化流转,每一名业务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且需要各流程之间的整体性,各业务技术的协调性与协同性,需要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团队优势。公司通过各种业务和信用工具的组合,能够使信用险最大限度地放大功能,也是支持企业调整结构、做大做强的最有力手段。这种组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团队工作的模式是信用险最有效的工作模式,也决定了信用险必须建设团队型的企业文化。为此,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团队意识,在公司内部大力塑造“学习、开放、和谐、奉献”的团队精神,着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度团队协作精神的队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在团队中的作用,为公司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五、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更好地贯彻“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方向

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作是国家给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确定的基本经营方针。政策性是国家赋予中国信用保险的基本职能,其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外交、外贸、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我国货物、技术和服务,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政策性业务必须导入市场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寻求自己的定位。依靠政策支持、推动扩大出口是目的,而商业化经营则是手段,离开商业化经营这个手段将很难实现政策性目标。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方向,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政策性的职能。履行好政策性职能,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要积极配合国家贸易结构调整、资源开发战略,找准体现政策性功能与发展业务的结合点。导入市场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在业务运作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信用保险产品结构和短期险费率结构调整,探索开展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以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开发以买家风险为主要参数,综合考虑国别风险等因素的费率机制;将展业作为核心技术,深入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探索可有效推动公司跨越性发展目标实现的营销新路;主动贴近市场,进一步优化各项险种的业务流程,提高承保技术,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和手段,以优质的服务开发市场、培育市场、巩固市场,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保险商业化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支持出口的杠杆作用。

六、牢固树立诚信意识,着力推动公司诚信建设

信用保险范文篇5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及其贷款困境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占60%,实现利税的40%和出口额的60%,中小企业安排就业占75%,提供新增就业机会占80%以上。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层次少,经营灵活,比较适宜创造性劳动及创业。作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摇篮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行业和部门的创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开拓性的作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型转变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凸现出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我国己逐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了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公平的外部环境。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资金短缺是普遍存在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资金不足致使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获取条件有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固定资产难以更新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解决资金问题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作用与意义

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的方式保证债务人债务的履行及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其基本职能是通过保险的方式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状。因而,开发贷款信用保险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贷款信用保险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等级不高的问题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中小企业的资格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要求极其严格,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等级低也阻碍了中小企业潜在资金需求向有效资金需求的转化,使其资金需求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融资规模难以扩大。贷款信用保险则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二)贷款信用保险可以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

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使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资产质量及贷款安全,这也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规模缩小。通过由中小企业投保贷款信用保险,使银行贷款多了一个风险承担者,相对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和管理成本,使银行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贷款信用保险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贷款信用保险的作用在于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贷款信用保险中,债权人对债务人能否履约缺乏足够信息,但对保险公司的履约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作为一个以信用为其服务内容之一的机构,以其对债务人履约能力的深入调查和了解为基础来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信用保险,从而通过提升申请贷款企业的资信改善了贷款交易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保险公司由此承担了被保险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但保险公司可通过专业的资信调查来获得被保险企业的信息,使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企业间的信息基本对称,同时通过大数定律来分散个别企业的违约风险。因此,保险公司经营贷款信用保险使当事人三方中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企业间及银行与贷款企业间信息对称,从而使市场交易效率得以很大提高。银行扩大了贷款规模,实现了规模扩张和收益增加,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资金筹集难度降低,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也从贷款信用保险中获得了发展。

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本质及其信息经济学基础

(一)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本质

我国现行保险实务中的信用保险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一方当事人为避免另一方当事人的信用风险,作为权利人要求保险人将另一方当事人作为被保证人并承担由于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而使权利人遭受商业利益损失的风险。可见,这种信用保险实际上是立足于债权人的立场,在保障债权人的授信损失,而非立足于债务人的立场,真正保障债务人的信用损失,维持债务人的资信评级。而且从这种信用保险的保险标的、保险利益归属主体、损失填补的对象分析,该保险完全针对债权人的授信损失而非债务人的信用利益。因此,现行保险实务中的信用保险实际上是一种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授信保险,而不是保障债务人信用利益的信用保险。

本文所讲的贷款信用保险是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于债务人的保险,目的在于维持债务人信用评级及债务人将来的付款承诺的信用不发生损失。其定义为,当特定事故发生,致使债务人有信用评级降低等信用减损的可能性时,由保险人负担保险给付,以维持债务人的信用不减损并维持债务人原有信用评级不致下降。

(二)贷款信用保险的信息经济学基础

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当经济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出现信用不足时,客观上需要信用增级以减少和避免信用风险,确保信用补偿,或在信用不能清偿时仍能取得补偿,以使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使信用保证和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要。中小企业与贷款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贷款信用保险得以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能否履约缺乏足够信息,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出现后,银行与企业间交易的成功取决于贷款信用保险实现的两个条件,即银行与保险公司间的信息对称及保险公司与企业间的信息对称。只要保险公司的资信及经济实力足够强,银行便可认可保险公司的履约能力,而保险公司通过专业的资信调查与评估后认可中小企业的履约能力,由此可以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间的信息对称,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和评估也与企业间实现了信息对称,于是保险公司成为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桥梁,使银行与企业间的信贷交易得以顺利进行。贷款信用保险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完善市场信号甑别机制,修正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增进市场信用,促进交易的完成。

银行与贷款信用保险公司之间信息的对称,即银行对贷款信用保险公司信用的认可是中小企业借贷行为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只有资信度高、运作规范、确有履约能力的保险公司方可经营贷款信用保险。同时,贷款信用保险公司可通过建立专项贷款信用保险风险基金并存入银行。在这种方式中,银行通过对基金存款的实际控制确认了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资质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银行与贷款信用保险公司间的信息对称。

四、借鉴国际经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困境问题

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困境,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从直接融资方式看,我国引入了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操作方式,但实践下来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吸收资金,以充实自己的力量,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股权交易则成为其必然选择。然而,目前风险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规模小、方向偏;证券交易市场有指标分配和上市额度限制;专用的“二板市场”和相关的各类技术交易市场尚未建立;企业持股人还不能进行股权柜台交易等等,都使得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流通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完善。此外,“风险投资基金”只青睐高新技术产业,而对广大非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不感兴趣。

从促进间接融资角度,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前几年已成立了一些半官方性质的担保公司,2001年下半年又缔结了一个“中国担保业联盟”。我国已基本上建立了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核心的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结合的实践模式,通过募集各类担保资金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信用担保制度对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上发挥的作用。如多数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对于众多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况且多数担保资金担保期限短,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则多为长期资金需求。同时,由于我国许多担保机构保值增值能力较差,而且在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协作中,担保机构往往处于谈判中的劣势,承担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这些必然影响担保机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各地担保机构规定,贷款企业必须向担保机构提供同等数额的抵押品,这种对反担保财产的规定也使许多中小企业还是难以获得贷款。

信用保险范文篇6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融资担保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特点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国际通行做法,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具有风险保障、出口促进、政策导向等重要作用。出口信用保险自产生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至15%都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各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按照承保政策性业务的主体性质不同,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划分为政府直接办理、政府全资公司经营、政府控股公司经营、政府委托私营机构经营和进出口银行兼营五种模式。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均由政府作为后盾,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最终的责任都由政府承担,也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区别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最重要的特征。

(二)不以盈利为目的

出口信用保险是为贯彻政府促进出口和对外投资政策的金融形式,这种政策导向(Policy—Oriented)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以盈利或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且政策性金融业务常常与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业务相矛盾,也就是说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是非盈利的或低盈利的。

(三)确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

出口信用保险的本质决定了它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特定的服务领域。首先,它主要支持的企业或项目一般在国际上的竞争都比较激烈,属于国家重点发展和扶持的行业,或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次,投资额较大、投资周期长的大型设备输出,资本性项目输出以及海外投资等中长期项目出口也是出口信用保险重点开展业务的领域。

(四)特殊的融资原则

除了担保融资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银行合作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而是引入了“信用贷款”的新概念。它以出口应收账款的权益作为贷款的基础,通过对出口商应收账款的全面分析,在出口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融资银行的前提下,银行针对出口企业的真实出口业绩和确定的国外应收账款提供信用贷款。这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使出口企业摆脱了因为抵押、担保能力不足,无法获得银行融资的尴尬局面,为其扩大出口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独立的法律依据

在世界各国的金融法规体系中,从央行到商业银行,从保险到证券都有针对行业的立法,但是这些法律一般都不适用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以作为其行为的基本规范,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宗旨、经营目标、业务领域和业务方式等作出规定。如日本的《贸易和投资保险法》、韩国的《出口保险法》、英国的《出口和投资担保法》等。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独立的立法,只是在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五十三条加入如下内容:“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及其他促进对外贸易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这是第一次在人大通过的法律中提到出口信用保险。

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重点扶持行业出口情况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由于本文讨论的范围限制,因此将就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按照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划分,从1980年到2005年,前者占比分别从50.3%降至6.44%,后者从49.7%升至93.56%,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在逐渐得到优化改善。按照农产品、机电、高新产品重点扶持行业划分,2005年出口占比分别为2.60%、56%和28.60%。

数据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在得到优化改善,成功地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下面将对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三种国家重点扶持行业的出口情况分别展开讨论。

(一)农产品出口

长期以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是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已经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由于竞争力弱势而受到的冲击已开始显露,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壁垒、反倾销、“特保”条款是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如因农产品技术标准不能达到出口国官方或行业协会最低标准,特别是最近日本政府出台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影响较大。2.出口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出口缺乏后劲,容易引起发达国家采取反倾销等保护主义措施。3.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国际竞争力,抵抗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不强,农产品行业组织发展滞后。4.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顺,出口支持政策与服务滞后。

(二)机电产品出口

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4267.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56%,拉动外贸增长17.4个百分点。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机电产品出口为全国外贸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在机电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机电出口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仍然较低,低价竞争依然很激烈。2.随着机电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不平衡等问题的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发生。2005年全年我国机电产品共受到¨项国际上发起的反倾销、特保调查和保障措施等摩擦,涉案金额3.2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出口企业利益。例如欧盟环保指令(即《关于废弃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及《关于限制在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分别于2005年8月生效和2006年7月1日生效。两项指令涉及十大类机电产品及其20万种规格。3.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少,知识产权观念薄弱。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依靠引进、仿制,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现在已开始遭遇到国外企业越来越多地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的阻击,成为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一大障碍。4.人民币升值对机电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出口自主品牌占比较大的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因出口时间跨度长、资金占有量大和收汇周期长而受到很大影响,大量未收汇资金受到损失。

(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在“科技兴贸”战略的推动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拉动全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进一步优化了外贸出口结构,贸易规模和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开始迈入“科技兴贸”向“科技强贸”转变的关键时期。

目前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有:1.世界经济发展存在风险。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日本等较易出现经济波动的国家,因而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存在一定风险。2.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首先,近年来国际市场涌现出了印度、马来西亚等一批新的竞争对手,它们以其特有的优势承接了国际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端环节的转移,加剧了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其次,高新技术产品国际贸易竞争的重点正从价格、单一产品出口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如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多样化、复合型贸易方式转化。3.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多集中于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偏低。人民币升值将造成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相应提高。此外,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外商投资影响极大,人民币升值将会直接影响外商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势头。4.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增强。由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大力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抬头,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形成了很大障碍。

三、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重点行业出口中的政策性作用

针对重点行业出口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从各个方面为国内企业的出口创造便利条件。

(一)丰富的资信渠道为出口商提供信息以及风险预警

一是商业渠道。中国信保对海外买家的资信情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商业渠道:资信报告渠道、美国海运进口数据、船舶数据库、香港法院信息资料库、全球银行信息库、全欧企业数据库、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其中资信报告渠道有27家,覆盖13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2万余家主要银行及金融机构的经营数据分析;各买家公司业务介绍、通讯方式、行业分类码、雇员人数,详细股东及附属机构信息;公司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比值、上市公司股票信息等。二是政府渠道。作为一家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同我国驻海外使领馆、商务部等相关政府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在商业渠道无法或不能全面获取买家资信情况时,这将成为中国信保获取信息的重要补充渠道。全面的征信渠道保证了中国信保对海外买家资信的准确把握,定期更新的数据保证了国内出口商及时了解买家动态,在签订合同或执行合同过程中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交易方式,确保风险及时化解.同时,针对进口国的各种技术、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政策进行实时监控,为出口企业做好防御措施起到了预警作用。

(二)根据不同行业出口特点制定特殊的承保政策

农产品方面: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由于竞争力弱势而受到的冲击已开始显露。针对农产品出口中遇到的种种问题,2004年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健全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在意见的指导下,2005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支持了500余家农产品生产企业14.4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并且为其提供了约36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担保,农产品赔付率超过90%。2006年初,商务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把风险保障范围从原来的报关出运后覆盖到出运前,取消中小企业的投保门槛,完善保单项下的融资功能等。

机电产品方面:建立机电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降低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费率,对国家风险分类和国家限额进行调整。建立全面的国家风险预警网,及时向企业提供风险信息。

近年来,中国信保同中国重点家电企业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家电企业出口提供海外应收账款债权保障、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以及融资便利等全方位服务,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从而更有效地整合其产品、制造、客户等内外资源;并与现代金融工具结合,在获得融资便利的同时有效规避人民币升值给企业造成的汇率风险,形成“产品力”与“资本力”相融合的特殊优势,在国际化发展中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方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2004年7月出台的商技发[2004]368号中将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3年版)的产品以及信息通信、生物医药、软件、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业务重点,予以全面支持。在承保程序方面,对列入《目录》产品的承保给予“绿色通道”支持,对符合承保条件的客户,争取5个工作日内制作完成保单;在限额审批方面,同等条件下,限额优先保证列入《目录》产品的投保。在理赔速度方面,对符合理赔条件的案件,在收到索赔单证后,3个月内完成理赔工作。

(三)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在现行的银行信贷体制下,中小出口企业往往因不具备银行融资所需的抵押和担保条件,难以从银行获得所需融资,常因周转资金不足限制其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信保自成立以来,已与30多家银行开展合作,推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业务”,为出口企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贸易融资途径。由于保单融资使得企业提前从银行获取大部分应收账款,因此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损失,成为出口企业解决外汇压力的方式之一。

除了保单融资方式外,中国信保通过传统的担保融资包括打包放款担保、出口押汇保险、卖方信贷担保、项目融资担保等产品为大型项目出口、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等海外项目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信用保险范文篇7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大开放战略,要求加快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动荡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冲击。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形势,加快完善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体制的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体制在发达国家建立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政府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最早出现在1919年的英国,当时英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人向澳大利亚出口,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出口信用担保署”(简称ECGD)为出口商提供商品债权保险和融资担保。德国政府于1926年制定了出口信用保险计划,并委托一家私营保险机构HERMES公司承担这项任务。法国在1946年成立了国有外贸信贷保险公司(简称COFACE)专门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法国COFACE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60多个国家建立了信息联盟和信用联盟,对国家风险和企业风险进行及时分析和有效控制,防范风险,并在风险发生后能及时采取有利的债务保全和追索措施。我国香港政府出资2000万港币资本金,于1966年12月23日成立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2002年受保出口额266.81亿港币,支持率达到26%.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体系的建设使它们的企业在政府支持下,以雄厚实力和高度保障进入新兴市场。它对出口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保障,以降低或转移贸易、外汇、结算中的风险,使出口商的利益得到保障;为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或项目融资服务,通过买方信贷担保,项目融资担保和固定利率融资,以及保函保险等手段,为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随着出口信用保险手段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1999年以英、德、法等国家为代表的OECD国家达成了出口信贷与信用保险“君子协定”。它要求各成员国的信贷条件不得高于“君子协定”,防止出现损害有关成员国利益的不平等竞争。这个协定为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出口提供了基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了自己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二、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始于1989年,起步较晚。13年来,累计承保的出口贸易额达180亿美元,承保率由1990年的0.5%发展到2000年的1.5%.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支持着我国外经贸的发展。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组建国有独资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1年12月18日在北京挂牌成立。作为国内唯一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的专业公司,财政部将风险基金规模扩大到40亿元人民币。

我国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虽已有十余年的历程,但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只占全年出口总额的1%左右,规模远远低于世界平均12%的水平。这两个数字反映的是:我国出口企业国际贸易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一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成立前在体制上存在的固有缺陷。自1989年以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办以短期信用险业务为主,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承办大型成套机电设备的中长期信用保险业务的“两家办”阶段,对建立真正适合中国经济的出口信用保险一直处于探索、完善过程。长期以来,没有独立的承办机构、风险资本金严重不足、缺乏法律保障,这些固有的缺陷也致使出口信用保险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发挥作用。

二是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一直以来受机构、人员的局限性影响,基本上不宣传,操作手段延用了商业保险的方法,缺乏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性、风险性、政策性体现,保险范围也主要集中在部分出口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对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以及出口地位日益升高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则尚未涉及这一险种,有些甚至对出口信用保险还一无所知。

三是长期以来,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识存在各种偏差。把出口信用保险中的“保险”同各种传统的商业性保险业务混为一谈,而对其支持扩大出口的作用认识不足。从政府的角度看,一直以来对此重视不够,没有将其与外贸体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出口信贷体制改革有机融合,导致其发展水平滞后于外贸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全面实施;从企业的角度看,把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当作纯粹意义上的保险,片面强调保费支出和赔付比率,没有把风险保障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没有与开拓国际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思维定式仍然停留在旧的商品交易体制下,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意识和手段落后。

近年来,出口信用保险逐渐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所认识,它对提高我国出口企业抵御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各种风险,保障企业广泛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增强企业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作用日益显现。

首先,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我国支持出口的传统政策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必须借鉴政策性出口信用等国际通行的做法完善我国的出口促进政策。

其次,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很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欧盟经济急剧下滑,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第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目标。

第四,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各国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产业保护压力,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三、浙江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的基本情况

浙江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开展较早。自1991年至今,我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已开展了11年,投保企业由最初的7家增加到27家,承保笔数由1273笔增加到10526笔,承保额由最初的5176.53万美元增加到2.72亿美元,投保范围也由省级外贸企业逐步扩大到了嘉兴、湖州、台州、温州等地的出口企业。

11年来,浙江省的出口信用保险在国际贸易风险保障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2001年末的数据看,我省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比例仅为1.63%(全国为1%左右),而且近几年来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我省对外贸易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在不断发展,而出口信用保险相对发展缓慢,没有在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方面与之同步发展。全世界的国际贸易总量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如日本、法国、韩国的这一比例已高达39%、21%和13%(1997年资料)。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

近年来,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趋势变化很快,认识开展非信用证结算业务已成为国际贸易激烈竞争的一种潮流。据有关数据显示,我省2002年1-7月信用证结算方式累计为5099万美元,与上年同期33.76亿美元相比,同比减少33.25亿美元;托收结算方式累计为848万美元,与上年同期9.3亿美元同比减少9.2亿美元;自寄单据结算方式累计为1.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74.87亿美元相比减少73.44亿美元;而汇款结算方式累计达142.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4.04亿美元同比增加138.88亿美元。

四、浙江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实践和发展

随着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广泛宣传和国家鼓励政策的到位,出口信用保险日益被浙江的企业所接受。从投保出口信用险的企业实践体会中能看到:

首先,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企业采取灵活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为了简化结算手续,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费用,国际上越来越多地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如D/P、D/A、O/A等,相应地国际贸易风险加大。有些出口企业因为不敢采取非信用证方式而丧失了不少贸易机会,甚至还丢掉了老客户。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如我省嘉兴一家外贸公司在广交会上结认了一位以色列客户,双方达成了贸易意向,但是客户的付款条件是后T/T方式。由于收汇风险大,如果没有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公司只能选择放弃。为此,公司及时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既规避了收汇风险又发展了新客户,一年来与该客户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300万美元,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企业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风险,帮助企业调查客户资信,为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提供保障。投保出口信用险后,保险机构要帮助出口企业对国外买家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了解国外买家的支付能力,评价出口业务的风险程度后,帮助企业选择有利的贸易方式和条件。企业在取得了收汇风险的可靠保证后,可以大胆采用灵活的付款条件来达成贸易合同,向一些风险较大的新兴市场出口,提高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如我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绿茶传统销售区是高风险的北非、西非地区,自1995年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大胆采用放帐结算方式,发展了新的客户,增加了许多新的贸易机会。随之该公司投保额从1995年的935万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898万美元,出口额也由8500万美元稳步增加到16570万美元。

第三,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出口企业获得融资便利。出口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中制约出口规模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不足。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出口企业将保单权益转让给银行,及时获得资金贷款。同时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融资银行对出口信贷项目的选择。在直接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的同时也间接地保障了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如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二轻集体企业。企业与一国外客户做自营出口电机业务,每年定单在200万美元左右,但付款条件全部采用D/A180天,这样的结算方式造成企业在途资金占用在100万美元以上,给资金相当紧缺的企业带来了难题,如果企业不接受客户的条件,就会失去一年200万美元的业务。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后,将出口信用保险的受益人转给银行,由银行以保险公司的每批次受理单为企业提供80%的压汇贷款,使企业既防范了收汇风险,又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

信用保险范文篇8

1.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市场,2005年至2012年,对以上国家的出口总额都占中国年出口总额的55%以上。我国出口目的国过于集中,对一些老牌贸易国家的出口依赖度较大,加之产品迅速且过度出口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引起贸易摩擦;并且,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我国的贸易增长也极易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状况、进口国政策以及其他国际环境的影响,一旦这些老牌进口国对我们的产品实行贸易壁垒限制政策,例如进口关税上调,或者提高产品准入门槛,我国的出口将会受到重创。

2.外贸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美国经济虽然保持复苏势头,但企业利润主要来自资本市场,量化宽松后遗症没有完全消除。欧元区大规模失业、债台高筑、银行危机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日本及一些新兴经济体货币急剧贬值“,金砖国家”风光不再,开始沦为“脆弱五国”。总体来看,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

3.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出口市场流失。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有很大影响,如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产品销售利润下降;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减少等。人民币的升值会削弱产品的价格优势并引起物价的上涨,劳动力及原材料的成本也会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必然增加,成本增加出口价格比会有所提高,如此产品就会降低出口的竞争力。近两年国外的进口商已开始转战越南采购。商务部消息,越南林产品协会副主席阮宗权称,2012年越南林产品出口为46.7亿美元;今年1月份出口4.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3%。许多原从中国进口林产品的欧美企业现转到越南,在越南寻求林产品出口商。越南软件与通信技术服务企业协会秘书长范进攻称,2012年越南软件与通信技术服务企业出口快速增长,今年前景继续看好,预计增长达20-30%。近来有许多日本企业到协会咨询,寻求长期和稳定的软件服务合作伙伴。

二、合理规避我国出口贸易风险及促进出口贸易增长

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还依然存在,我们的外贸出口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市场萎缩状况。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合理规避外贸活动中的风险从而有效地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无疑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核心。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出口依存度偏高问题严重。政府应加大对中国产品出口的扶持,出台相应政策,如税收、财政、贷款等方式支持出口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以逐步实现比较优势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2.建立多元化市场

我国出口贸易未来应采取“增加内需”和“扩大出口”两手抓的策略,谋求“突围”。一方面出口企业要调整产品营销略,继续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除了继续保持和发展我国传统市场,如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外,还应该建立和扩大在新兴市场的营销渠道,如俄罗斯市场、印度市场、越南市场等;如,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贸发展,加入WTO使我国企业大规模、大范围地参与全球化竞争,资本性货物出口的步伐逐渐加快。与一般产品输出相比,资本输出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更大,对风险保障措施的要求也更严格。我国政府参照WTO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大对外经贸政策性支持力度的重大举措。通过国际通行的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为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和出口融资保障,支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生存和发展。

三、出口信用保险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指出口商在中国信保投保长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出口贸易融资,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中国信保根据相关规定,将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出口商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企业出口存在对方不付款的风险,而出口信用保险就可以让企业规避这一风险,给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出口和融资环境。办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的企业,需要向银行提交相关材料,《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可能损失通知书》就是其中之一必须文件。

1.为企业接单提供强有力保障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均陷入衰退,对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出口贸易连续下降。很多出口企业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北京公司由于有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影响,在对外贸企业严峻考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进出口总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节节提升,从1997年的6205万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17876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外贸企业的排名也向前连跳了好几级。他们总结出的秘诀就是“出口信用保险为开拓国际市场减少了收汇风险,也给了公司竞争的信心。”国际市场收汇风险过大,国际市场中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倒闭,使得信用风险明显上升,特别是收汇业务影响巨大,而安徽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该1990年该公司出口额仅为几百万美元,但由于他们在外贸出口业务上一开始就借力出口信用保险,顺利闯过了两次电机出口到美国的收汇风险,获得了出口信用保险提供的欠款赔付,大约为120多万美元。由于借助了信用出口保险的帮助,公司很快发展成为安徽省第一大出口公司,并重组进了五矿和安徽省进出口公司,2001年公司出口额达到15631万美元。

2.稳定外需作用

金融危机导致货币贬值,使得一些国家的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不利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销售,导致我国产品在行业中所占出口比例下降,削弱了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出口信保利用其海外渠道优势,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寻找海外用户,并且为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付款方式,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稳定出口市场。

3.促进出口作用

信用保险范文篇9

一、信用保险业的作用

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引起的主要问题有:银行呆帐坏帐问题,企业三角债问题,消费信贷市场不发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国际贸易信用风险问题等。就消费信贷而言,以房地产市场为例1995年,1996年及1997年全国普通商品房空置率分别达到87.8%,87.5%和87.4%。而我国中等水平住宅与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之比在大多数城市超过6,其中上海达10.6,北京达10,3,广州达10.2。而低收入水平和高房价正是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条件。可是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银行和客户之间相互不信任及过高的交易成本成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障碍。而发展信用保险业一方面可以弥补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加风险承担的主体,从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促进市场发展。信用保险是保障被保企业应收帐款免受不正常损失之保险。对银行而言,保险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与其共同承担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款项。银行风险的降低可以使投保人贷款的可得性提高。从整体而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信用风险促进了市场效率的提高。

第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降低信用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如消费信贷市场与信用保险业的结合,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的介入可以更加有效的克服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并化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三,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出口和消费,降低银行呆帐坏帐比例,对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等。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贯穿了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对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体系的发展,以及社会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存款实名制,但是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包括存款实名制在内的所有信用制度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仅仅建立了存款实名制并不能有效化解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

二、目前我国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程度高低是一国信用制度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务主要包括出口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保险等。

1.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善,出口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国家政治风险及汇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商选择灵活的贸易支付方式,降低信用风险,提高出口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球国际贸易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日本、法国、德国则分别达到39%、21%和13%。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仅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首先是整体发展水平低,险种单一,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重视不够,业务规模与出口规模相比很不对称。

第二,因出口信用保险较强的外部性和高风险性,一般而言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性支持。目前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支持不够,造成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偏高,费率的厘定不合理,限制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及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三,由于目前出口贸易尚缺乏企业资信调查系统,造成出口企业对客户信息了解不够,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配合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故意欺诈行为。

第四,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目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快出口信用保险业的立法工作,使出口信用保险做到有法可依是规范和促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消费信贷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商业银行增长较快的贷款之一。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汽车和助学消费信贷等方面,其中住房消费贷款占绝对重要地位。2000年上半年,个人消费信贷达2500亿元,而个人住房贷款达2130亿元左右。消费信贷市场的顺利发展必须有保险业的积极参与,化解信用风险。以美国为例,1991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中各类抵押债务占GNP的68%左右。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之所以如此发达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因为,首先美国建立了政府机构担保与私营保险相结合的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政府抵押担保机构有联邦住房管理局(FHA)和退伍军人管理局(VA)。私营保险机构与政府抵押担保各占住房抵押保险市场的一半左右。据《1997—1998年度美国抵押保险公司协会统计汇编》,私营保险的市场份额1993年占53.1%,1994年为48.2%,1995年为61.3%,1996年为54.7%。其次,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担保比例高,经营方式灵活。联邦住房管理局(FHA)针对低收入家庭提供100%的贷款担保,贷款人首付5%的房款就可以得到30年期的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且美国有综合性的多品种房地产保险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一起在美国房地产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而言,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市场,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保险的良性运转机制。住房制度改革滞后,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启动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导致一方面是商品房闲置,另一方面是居民的住房面积严重不足。其次,保险机构没有在信贷市场上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条件苛刻,交易成本高,贷款期限短,不能有效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与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国家相比,我国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相配套的房地产保险品种较少。房屋产权保险,抵押保险,委托保险等险种市场目前还是空白。

3.其他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由于我国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出口信用保险,住房及汽车消费贷款保险之外的信用保险业仍是有待开发的领域。但是由于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如出口、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三、促进我国信用保险业发展的途径

信用保险的发展有赖于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本身又会促进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在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不仅是缺乏个人信用的商业保险及个人信用评估和管理体系,而且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而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贯穿于社会交易行为之中,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的统一整体:

一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主要由企业资信调查报告和企业资信数据库构成。以美国为例,美国的Dun&BradstreetCorp拥有近5700万家企业的信用档案,每一企业都有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ID身份号码。这样客户就可以通过电脑实时检索企业的信用信息。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也应参照美国的作法,象个人存款实名制一样,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也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彻底杜绝如多头开户等行为。这样就节约了企业信用评估和管理成本。对政府监管当局来说,也节约了监管成本。

二是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环境和信用秩序十分混乱,个人信用观念淡薄,这种信用危机严重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与个人信贷结合起来,采取个人信用调查与消费者自主申请相结合的形成,完善个人信用评估方法,逐渐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会强化个人信用意识,规范信用秩序。

三是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及相应的立法。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应加强立法工作,为信用制度的建立制定法律规范。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规模企业信息的披露和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政府作为拥有暴力潜能的第三方建立一定的惩罚机制,增加违约成本,对维护信用制度的良性运转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除保密法以外,对企业资信数据的开放度缺乏法律界定和规范,不利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四是发达的社会信用管理行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搜寻成本。而相应的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搜寻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2.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及出口信贷担保制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具有高风险性和很强的外部性,纯商业性的保险机构无法独立承担风险,而其本身对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出口信用保险一般作为政策性保险,由政府给以一定的支持,以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和保险费率,促进出口。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国家专项基金数额过少,费率过高,导致投保成本高,投保比例过低。

3.尽快建立完善的抵押贷款保险体制。

就住房抵押贷款而言,建立针对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抵押贷款政府担保制度和商业化的保险制度,一方面可以改善全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启动房地产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81年的投入产出研究,我国在住宅上每增加1亿元投资,可带动其他23个相关产业增加1.479亿元投入,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60多个。当前住房抵押贷款及其他消费贷款保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及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经验。

4.加快社会信用管理和信用保险的立法工作。

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保险等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简略,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其他如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汽车信贷保险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民法》,《商法》的相应规定和保险法一样,过于简略,且缺乏实施细则。

信用保险范文篇10

一、信用保险业的作用

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引起的主要问题有:银行呆帐坏帐问题,企业三角债问题,消费信贷市场不发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国际贸易信用风险问题等。就消费信贷而言,以房地产市场为例1995年,1996年及1997年全国普通商品房空置率分别达到87.8%,87.5%和87.4%。而我国中等水平住宅与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之比在大多数城市超过6,其中上海达10.6,北京达10,3,广州达10.2。而低收入水平和高房价正是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条件。可是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银行和客户之间相互不信任及过高的交易成本成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障碍。而发展信用保险业一方面可以弥补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加风险承担的主体,从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促进市场发展。信用保险是保障被保企业应收帐款免受不正常损失之保险。对银行而言,保险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与其共同承担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款项。银行风险的降低可以使投保人贷款的可得性提高。从整体而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信用风险促进了市场效率的提高。

第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降低信用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如消费信贷市场与信用保险业的结合,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的介入可以更加有效的克服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并化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三,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出口和消费,降低银行呆帐坏帐比例,对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等。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贯穿了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对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体系的发展,以及社会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存款实名制,但是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包括存款实名制在内的所有信用制度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仅仅建立了存款实名制并不能有效化解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

二、目前我国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程度高低是一国信用制度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务主要包括出口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保险等。

1.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善,出口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国家政治风险及汇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商选择灵活的贸易支付方式,降低信用风险,提高出口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球国际贸易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日本、法国、德国则分别达到39%、21%和13%。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仅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首先是整体发展水平低,险种单一,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重视不够,业务规模与出口规模相比很不对称。

第二,因出口信用保险较强的外部性和高风险性,一般而言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性支持。目前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支持不够,造成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偏高,费率的厘定不合理,限制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及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三,由于目前出口贸易尚缺乏企业资信调查系统,造成出口企业对客户信息了解不够,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配合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故意欺诈行为。

第四,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目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快出口信用保险业的立法工作,使出口信用保险做到有法可依是规范和促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消费信贷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商业银行增长较快的贷款之一。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汽车和助学消费信贷等方面,其中住房消费贷款占绝对重要地位。2000年上半年,个人消费信贷达2500亿元,而个人住房贷款达2130亿元左右。消费信贷市场的顺利发展必须有保险业的积极参与,化解信用风险。以美国为例,1991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中各类抵押债务占GNP的68%左右。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之所以如此发达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因为,首先美国建立了政府机构担保与私营保险相结合的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政府抵押担保机构有联邦住房管理局(FHA)和退伍军人管理局(VA)。私营保险机构与政府抵押担保各占住房抵押保险市场的一半左右。据《1997—1998年度美国抵押保险公司协会统计汇编》,私营保险的市场份额1993年占53.1%,1994年为48.2%,1995年为61.3%,1996年为54.7%。其次,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担保比例高,经营方式灵活。联邦住房管理局(FHA)针对低收入家庭提供100%的贷款担保,贷款人首付5%的房款就可以得到30年期的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且美国有综合性的多品种房地产保险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一起在美国房地产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而言,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市场,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保险的良性运转机制。住房制度改革滞后,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启动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导致一方面是商品房闲置,另一方面是居民的住房面积严重不足。其次,保险机构没有在信贷市场上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条件苛刻,交易成本高,贷款期限短,不能有效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与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国家相比,我国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相配套的房地产保险品种较少。房屋产权保险,抵押保险,委托保险等险种市场目前还是空白。

3.其他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由于我国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出口信用保险,住房及汽车消费贷款保险之外的信用保险业仍是有待开发的领域。但是由于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如出口、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三、促进我国信用保险业发展的途径

信用保险的发展有赖于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本身又会促进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在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不仅是缺乏个人信用的商业保险及个人信用评估和管理体系,而且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而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贯穿于社会交易行为之中,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的统一整体:

一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主要由企业资信调查报告和企业资信数据库构成。以美国为例,美国的Dun&BradstreetCorp拥有近5700万家企业的信用档案,每一企业都有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ID身份号码。这样客户就可以通过电脑实时检索企业的信用信息。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也应参照美国的作法,象个人存款实名制一样,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也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彻底杜绝如多头开户等行为。这样就节约了企业信用评估和管理成本。对政府监管当局来说,也节约了监管成本。

二是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环境和信用秩序十分混乱,个人信用观念淡薄,这种信用危机严重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与个人信贷结合起来,采取个人信用调查与消费者自主申请相结合的形成,完善个人信用评估方法,逐渐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会强化个人信用意识,规范信用秩序。

三是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及相应的立法。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应加强立法工作,为信用制度的建立制定法律规范。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规模企业信息的披露和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政府作为拥有暴力潜能的第三方建立一定的惩罚机制,增加违约成本,对维护信用制度的良性运转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除保密法以外,对企业资信数据的开放度缺乏法律界定和规范,不利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四是发达的社会信用管理行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搜寻成本。而相应的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搜寻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2.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及出口信贷担保制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具有高风险性和很强的外部性,纯商业性的保险机构无法独立承担风险,而其本身对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出口信用保险一般作为政策性保险,由政府给以一定的支持,以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和保险费率,促进出口。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国家专项基金数额过少,费率过高,导致投保成本高,投保比例过低。

3.尽快建立完善的抵押贷款保险体制。

就住房抵押贷款而言,建立针对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抵押贷款政府担保制度和商业化的保险制度,一方面可以改善全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启动房地产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81年的投入产出研究,我国在住宅上每增加1亿元投资,可带动其他23个相关产业增加1.479亿元投入,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60多个。当前住房抵押贷款及其他消费贷款保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及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经验。

4.加快社会信用管理和信用保险的立法工作。

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保险等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简略,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其他如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汽车信贷保险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民法》,《商法》的相应规定和保险法一样,过于简略,且缺乏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