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师十篇

时间:2023-03-27 13:08:32

信用管理师

信用管理师篇1

关键词:职业培训包;信用管理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本文系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天津开放大学学科专业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3XZ1011)和一般课题“协同创新视角下电大与普通高校‘双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14XZ10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探究

收录日期:2014年8月5日

2014年6月1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新时期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新起点。天津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率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天津市启动“职业培训包”开发项目,津政办(2012)61号文件―《关于印发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就全面开发和推行具有天津市特色的“职业培训包”项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中标“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工作。自此,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信用管理师职业岗位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开展职业培训的经验,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有计划地实施开发任务。

一、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框架

“职业培训包”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针对某一职业各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总和,是在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框架下,依据培训包职业标准,培训标准、师资配备标准、设备与环境配备标准,确立模块化、菜单式培训体系,规范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将培训资源“集中打包”,理论实操“捆绑作业”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信用管理师职业开展现状。信用管理师是在企业中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2005年3月31日,“信用管理师”作为国家新职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标志着信用管理行业成为我国专业技术职务行列中的一员,并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自2006年到2008年,共有1,73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成绩合格获得证书的有853人。其中,助理信用管理师277人,信用管理师539人,高级信用管理师37人。2008年11月,因国家职业大典重新修订,信用管理师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工作暂停。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开通了地方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如天津市、湖南省等省市。

信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支新的专业技术队伍从其发展前景看:第一,职业前景很好。从学科角度看,信用管理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技术、商法等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交叉学科。第二,市场需求量大。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纲要2014-2020》的颁布实施,不仅大力推动了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工作,征信行业各分支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信用管理和征信专业技术队伍将在规划期内迅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信用管理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大约有5,000家,已有近50,000家企业开始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或培训信用管理专业人员,预计未来将有上百万人走上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岗位。

(二)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框架。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按职业资格等级打包,其框架构成含标准包、指南包和资源包三部分。(图1)

1、标准包。标准包是针对职业技能培训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的标准性文本和实施培训的依据,也是培训学员接受培训必须遵守的准则。标准包要对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师资队伍、设备与环境、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主要包括培训包职业标准、培训标准、设施环境标准、师资配备标准和考核标准五大部分。

2、指南包。指南包是供给培训学员和培训教师了解、使用“职业培训包”的服务性文本。一是为培训学员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咨询服务窗口。培训包要为培训学员推荐培训菜单,便于培训学员方便快捷的选择培训模块;培训包要为培训学员提供丰富的培训项目,大量的职业信息、就业岗位信息,为培训学员培训、择业、就业搭建服务平台;二是为培训教师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教学和规范管理的技术性和指导性文本。培训包中的培训指南即为培训教师必须执行的培训大纲或培训方案。主要包括职业指南、培训指南和考核指南三大部分。

3、资源包。资源包是“职业培训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包要有丰富的培训资源,供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机构享用。其资源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方便教师直接选用,而且能为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方便,是培训教师上岗组织培训、指导学员训练的得力工具,其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要成为培训学员即时学习和训练的好帮手。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三大部分。

二、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特色

(一)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服从和服务于天津经济建设,充分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聘请信用管理行业领军人员(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林钧跃)组建开发团队,构建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建模式,突出“实战化和职业化”的特色,形成“聚合资源”优势。

(二)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对接。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资源开发不仅满足非学历培训需求,同时将资格证书课程引入到学历教育中。参照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在信用管理专业课程模块中设置了“助理信用管理师”和“信用管理师”两门课程,在拓展课程模块中增加了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述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可以直接参加由天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相应级别的证书考试;如果学生持有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则可替代相应课程学分。

(三)开发体现泛在学习。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努力实现远程教育方法、理论、技术的有效结合,将泛在教育的理念引入到非学历教育中,充分体现处处、时时学习理念。不仅开发适合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还将建立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网站,而网站的学习将采用国际流行的“通关式”学习方法,学员每学完一章内容,要进行围绕本章学习内容的小测验,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章的学习,学员可以多次测试直至通过考试。

三、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实践

(一)广泛调研,科学选取调研对象。为使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能够同时具备科学性、逻辑性和适用性,开发团队选择了四十余家来自不同类型企业和征信机构的调研对象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在天津的适用性、技能要求的天津特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时俱进的新内容等问题。科学选择调研对象要依据企业和消费者信用管理方法的特点,所选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贸易流通类企业和商业企业,既有客户群以工商企业法人为主的企业,也有客户群以自然人性质消费者的企业,从而保证了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二)搭建模块化培训体系。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即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方法上,MES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可称之为“任务模块”。而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的开发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为基本点,通过模块化项目体系的研究实践,打破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框架,走向按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模块项目课程体系。

(三)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资源开发。明确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思路,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开发,以课程超市方式动态构造资源包内容。依靠开发精品资源和特色资源,通过实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培训学习,实现职业能力提升。在前期大量调研工作及与行业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制订开发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终身学习需求,面对广泛而多样的学习主题,科学设置针对性强、周期灵活、可选择性强的课程超市。

总之,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将引领职业培训机构向着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开发成果将会为培训对象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会对新培训模式下的社会培训发挥引领作用。职业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要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中找准定位,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开发新的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津政办[2012]61号文件.关于印发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5.25.

[2]王悦.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北京开放大学特许经营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3.

[3]李茹.“职业培训包”功能分析与基本框架搭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

信用管理师篇2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将其应用于各项工作中适新时展的必然,尤其在教育系统计算机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下,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方式,将大大促进高校的师资建设,并将全面提升其信息化服务水平[1]。

高等院校教务部门是主导教学的重要机构,担负着沟通学校不同部门教师、教师与学生的重要任务,并负责安排、协调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可以说是学校的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相应的,教务部分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便肩负着教师的个人档案与个人信息的信息管理。一般来讲,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归属该部门管理。对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中,在职教师的信息管理是高校,尤其院系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信息可以真实、准确的反映本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基础信息,并可以供教师用以记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改革以及取得的相应成果[2]。因此建立院系级别的教师信息管理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建立一个院系级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可以帮助相关的人员部门把知识和研究动态发展的深入教学和教师培训,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有利于推广优秀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院系级的高等院校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对衡量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架构方式选择

目前来讲,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分为B/S架构与C/S架构两种模式,选择哪种架构不仅对于开发过程很重要,也对应此系统的教务部门具有重要意义[4]。

C/S构架模式又称为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架构模式。服务器通常采用性能较高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小型机等,并采用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客户端则需要安装对应平台的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B/S构架模式又称为Brower/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信息管理客户端上,不需要安装专门软件,只要安装一个通用浏览器(Browser),如InternetExplorer、FireFox、Opera、Safri等即可,同服务器端同C/S构架一样,需要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进行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下面分析一下两种构架的区别。

(1)硬件环境:C/S构架模式一般建立于专用的网络,如局域网之间,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B/S构架模式可以广域网之上建立,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B/S模式有比C/S模式更强的适应范围,甚至不同操作系统类型上,只要具有通用浏览器,就可以正常运行。

(2)对程序的架构:C/S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数据交互流程,对权限多层次校验,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不用过多考虑。

B/S模式下,对服务器端的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服务器需要进行优化。比C/S模式要求稍高一些,但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常见的有MS的.Net系列等,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构件技术的发展,使B/S模式愈加成熟。

(3)对安全的要求:C/S模式一般来讲,面向的用户群相对固定,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结构比较合适,而对于公开信息,或不涉密信息,可以通过B/S架构信息系统来进行或数据交互操作。

B/S模式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建立在广域网之下,对安全的控制能力一般较弱,面向的用户群具有不确定性。

(4)系统的维护: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中,维护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开销非常大的一部分。C/S架构模式程序由于其系统的整体性,因此设计与维护,都需要从整体考虑,维护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都需要较大的开销及人力、物力。B/S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由构件组成,只需对个别构件进行维护与更新,即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与无痛升级,可以将维护开销减到最小。

综合以上因素,选择B/S模式作为本文所述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模式,B/S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

3 第三方开发软件选择

为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本文所述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开发。目前常见的第三方开发软件有魔方网表、狐表、雅奇服务器版等多种,通过对比各软件功能及开发成本,本文选择魔方网表进行开发。魔方网表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

(1)基于Web的B/S架构,使用方便,维护容易;

(2)数据库结构设计,安全稳定高性能;

(3)开放而灵活的设计思路,以灵活自定义的表单容纳数据;

(4)以引用、嵌入建立表间关联;

(5)用回写公式移动数据;

(6)以报表公式汇总信息;

(7)以工作流描述业务流程;

(8)用数据库存储模板和数据;

(9)由魔方网表服务器运行模板;

(10)最终形成CRM,ERP,OA等各种企业管理软件。

4 开发过程

魔方网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见表单,因文中所涉及系统较为复杂,因此采用自定义表单来创建,如图2所示。该软件对字段类型和字段设置有规范的设计,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够建立自然有关系的表单和表单间的逻辑,实现对数据库的动态重构。

图2. 应用第三方软件创见表单

通过设置表单格式,根据所管理信息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字段名称,对应的字段类型,这些操作简单而灵活。设置后可以得到如下美观而规范的表单,如图3所示。

图3. 应用第三方软件生成表单效果

而后,通过引用、嵌入等方式,建立表间关联,即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供用户利用浏览器,通过互联网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查询、增加、删除及修改等操作。

信用管理师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

一、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网络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和知识化不断发展,因此高校的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也呈现出这一趋势,不管是学生的选课还是教师评价都是借助于互联网完成的。然而,由于高校的不同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存在独立现象,所以会导致教师的不同综合信息数据依赖不同的系统保存,这样一来不利于更好的管理信息,在利用上也存在不便利的地方。就算是教师的同一种综合信息也是一种分散保管体系。在高校中,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是两个分散的管理体系,这样一来在处理综合信息时也会形成一定的分散管理体系。通常情况下,一些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授课信息等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是由院(系或科室)级的教学与科研秘书处进行收集和保管的,不过还有一些是有关的教学部门和科研部门等直接收集的,在一段时间以后,院(系或科室)级单位会上交教师的综合信息,对教师的综合信息进行保管。从信息利用的角度来看,高校通常是利用信息进行考核和评职称,通过对多个部门的信息进行综合,作为自身评判的依据。另外,综合信息只对管理级的人士开放,尽管综合信息馆名义上是完全开放的,但是也会在资金或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在评职称或考核过程中,不管是有关的部门还是教师都急于寻找教师综合信息,这些信息有教学方面的也有科研方面的,然而综合信息馆没有能力提供完整的资料。笔者通过调研几所高校发现,大部分学校的综合信息管理模式都存在问题,在利用上很难发挥其实际作用。

二、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以归档教师综合信息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制度,缺乏统一管理的平台。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制度和平台的缺失会导致在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很多高校综合信息馆缺乏综合教师信息这部分,通过多层管理和多级管理来管理高校教师综合信息,没有进行电子文档的一体化管理。

(二)分散多级保管模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由于不同部门的数据管理模式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数据结构上也会有问题,在进行信息移交上会面临着格式因为各部门之间数据管理模式不同,数据结构不一致,移交综合信息馆的过程中有个格式转换问题,格式转换本身就是资源浪费,同时还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三)分散多级的保管模式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高校中,有关人事、教学、科研等部门及其二级管理部门的信息保管主要为本部门的管理活动服务,通常只是对内服务的,所以在处理和收集信息时会有停滞,因此在利用教师综合信息时效率比较低,不利于发挥综合信息馆的实际作用。

(四)分散多级的保管模式不利于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知识资源价值的整体发挥。从现在来看,分散多级保管模式不利于整体构建综合信息资源,在研究方面也比较欠缺,笔者尽管发现了一些和资源整合有关的文章,但是其局限于研究教学综合信息或者是人事综合信息,然而教师的综合信息是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的。在分散保管的体制下,难以挖掘综合信息里的隐性知识,对于信息的处理也是浅层次的,不利于更好的认识人才和评估人才。因此,必须形成统一的教师综合信息体系和平台才会更好地为学校和个人服务。

三、提高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的措施

要想真正解决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必须发挥其在人才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改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采取措施。

(一)实现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和体制化。通过建设合理的综合信息管理模式,建设和之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明确在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中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更好的收集教师综合信息和归档信息。与此同时,要形成专门的综合信息管理部门,一方面保障教师综合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其利用价值,防止信息丢失。

(二)提高综合信息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要想建立高校综合信息制度,保障工作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由于现在高校不断建设,所以和高校教师有关的信息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必须提高综合信息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利用一定的人才为其提供信息管理工作保证,发挥综合信息制度的优势。

(三)提高综合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水平。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所以进行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不能局限于人力信息和纸质信息上,因此必须通过资金投入加大,利用数字化的方法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各个高校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建立数据库管理模式,更好地利用高校教师综合信息。

四、总结

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的现状,探究了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高校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的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安生立.高校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9):22-23.

[2]徐立峰.高校院(系)级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J].山东轻工学院学报,2012(6):152-153.

信用管理师篇4

1信息化应用于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规划中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企业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师逐步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人力资源经济师主管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因此,只有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方向,企业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条件,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动力。企业在未来长远目标的指引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加以进行,在有关的市场发展背景下,获得企业发展的多方面信息,从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利用此信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适应自身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近年来,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职业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基于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了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借助于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得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科学应用,可以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为科学。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使得企业内部所有的人才,从顶层管理人才到基础人员,都可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的统筹与规划下朝着企业的目标前进,因此,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信息技术、平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技术优势,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2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规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平台上,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为人力资源经济师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因此,人力资源经济师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加以具体的分析,突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旧有模式的束缚,用新的路径去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水平,发挥人力资源经济师的专业素质,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越发普遍的应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式逐步改变,符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各个企业逐步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价值。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各个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经济师的综合素养,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总之,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经济师的职业管理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的影响

3.1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模式改变

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了管理模式的转变,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与管理工具、思想、理念的转变,这一系列的改变都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中,基于信息化高效的技术特征,大大提升了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的整体水平,节约了时间、提升了管理效率。信息化作为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技术,能够大大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物力等的投入。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平台内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人力资源经济师可以在该数据平台内直接调用有关的数据,借助于平台内的软件分析功能,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无纸化的状态下进行,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3.2信息化方便人力资源经济师工作沟通和交流

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原有的组织架构,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平台,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突破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企业内部上下级的实时沟通,使得沟通与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工作相比,实现了无障碍沟通,保证了沟通与交流的实际效果。信息化基于数据网络共享平台,使得人力资源经济师可以在该平台内部开展各种管理活动,不需要进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了管理机构的精简,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成本节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3信息化时代环境下行业的人才培训模式发生了改变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管理模式、理念的创新,因此,也必然造成了企业人才结构的创新发展。在技术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企业的战略发展水平。如果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没有进行人才培训模式的调整,在长期的竞争中就会失去竞争力,逐步被市场淘汰。近年来,人才竞争逐步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可以为企业的人才培训等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得企业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与重视培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新形势下,一些企业逐步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训模式,借助于先进的培训理念与培训手段,使得培训工作更具现实意义,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

3.4信息化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与优化,为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企业的结构越发年轻化,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种背景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严峻形势,因此,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4信息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发展的思考

4.1完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差异。人力资源经济师作为企业中的核心要素,更应该深刻掌握这一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符合企业当前与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具体来说,完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1)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性。人力资源经济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预期发展目标等,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与市场的发展需求,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2)创新人力资源考核评价体系。人力资源经济师的日常工作是面对企业所有的人员,因此,需要在企业的发展中制定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遵循统一的考核体系。经济师应该充分对企业现有的岗位性质加以划分,从而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与体系,实现各个考核任务下放到部门与个人的制度,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当考核结束以后,人力资源经济师还需要充分分析考核的结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考核制度的改进与完善等。

4.2构建多元化员工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经济师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还需要逐步构建企业员工与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针对企业现有的人才培训制度,完善其培训模式,针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另外,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宣传,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企业员工逐步具备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共享。人力资源经济师还需要注重对创新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的重点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力量。

4.3注重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的重要影响,引进信息化技术,注重人力资源经济师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使得人力资源经济师可以在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各种问题的解决。信息化创新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经济师的培养上,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保证培训理念的创新,提升人力资源经济师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随着专业化信息技术的提升,企业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人力资源经济师可以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作用,积极参与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企业人力管理的整体水平。

4.4注重培训资金成本投入

基于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的重大影响,企业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培训资金等成本投入,从而实现企业对内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企业多样化的培训管理平台。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基于人力资源经济师不同的职业发展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与培训计划,并科学进行培训资金的划拨,从而使得信息化技术平台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师的实践活动等创造更好的操作平台,为人力资源经济师提供培训模拟与操作,使得人力资源经济师能够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人力资源经济师学习与掌握信息化基础理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信用管理师篇5

关键词:web2.0;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需求日渐增长。更新速度较快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对教师的知识管理造成积极影响,促进了教师对自身知识体系的管理,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竞争力,帮助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Web2.0是基于wiki、RSS、SNS、TAG和Blog等核心技术的新型互联网模式,在教学和知识管理运用方面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而高校教师通过web2.0技术进行知识管理是目前的主要发展趋势。

1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

1.1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定义

教师知识管理工作并非是单纯的集合和复制信息职员,而是基于知识获取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将隐形知识通过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系统化个人的零散知识,进而实现师生及同行之间的交流共享。教师知识管理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或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积累、获取、评价、创新和共享过程的管理,主要涉及到教师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层面,内容较为广泛。从狭义上来说,教师知识管理涉及范围较小,主要指教师应用、获取、共享和转换隐形知识所进行的反思和学习过程。

1.2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内容

①知识获取:可通过传播媒体、网络杂志、专题演讲、教学研习、学术活动和研讨会等方式充实高校教师的知识内容,最大化的从外界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和资料。②知识储存:教师对自身经验或专业知识进行书面化加工,通过管理、存储和索引等方式以供其它教师查询或学习。③知识共享:教师自愿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主动分享,和其它教师共同商讨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教师间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流通。④知识应用:教师在接收获学习相关知识后,在自身研究和专业上应用,通过知识的内隐和外显运用实现自身专业的课堂教学的发展。⑤知识创新: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进修,掌握知识信息的内隐和外显,并在学校或团体间扩散自身知识内容,教师在分享过程中可获取其他人的相关知识,进而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知识的创新。

2 基于Web2.0教师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的知识管理过程,将Web2.0相关技术与教师知识管理有机结合,构建起基于Web2.0背景的教师知识管理体系,其主要包括用户界面层、功能层、应用层与知识存储层,见图1所示。

2.1 用户界面层

用户界面层主要用于用户操作的响应和处理结果的显示,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户对知识管理系统访问的唯一途径。界面层中的浏览器界面可显示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校园服务器中的返回信息,通过IE浏览器实现知识的网络共享,界面中展示了各项功能模块,便于用户使用。该系统用户可为管理员、学生或教师,所有用户都需通过身份验证方可进入系统。

2.2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作用为加工、采集和传播相关知识信息,是系统处理逻辑的核心技术,它以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校园网服务器为基础,在接收浏览器查询信息的同时响应数据库服务器,将查询结果导入至用户浏览器。基于WEB2.0技术的应用层主要包括以下模块:论坛模块、知识模块、专家导航模块、维基模块、用户管理、后台管理和知识储存管理。

2.3 功能层

功能层是知识管理开发的应用工具和平台,不能直接实现知识管理的具体操作,且没有用户界面。功能层在获取用户请求后检索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信息的筛选、挖掘、匹配和推送,将显性知识快速准确的提交给用户。

2.4 存储层

知识库和数据库是组成知识储存层的两大部分。其中知识库是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知识的存储管理及储存层的检索请求,知识库的更新和结构决定了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数据库主要作用为响应服务器请求和管理系统内数据存储,在信息数据库中过滤、分析和寻找相关知识信息,并列出关联信息,一并传送至系统知识库。

[参考文献]

信用管理师篇6

小学教育; 管理策略; 教育反思【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59-01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搞好学校的管理?怎样进行管理?本文拟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商讨。1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理要梳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管理应该思想进步,处事科学。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管理准确无误。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到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在管理中,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比如,管理人员对于教师教学业务内容的检查就不能统一化,不能格式化,应当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不能因为自己的管理方便就轻易去搞所谓的“一刀切”。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

在信息化建设中,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成效。由于客观因素,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历的管理人员很少,现有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受传统观念影响较重,信息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树立现代的信息管理理念。中小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处于低层次阶段,对欣喜地接受、处理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培养一支学习型、高素质,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管理理念,并有一定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首先,应特别注重对现有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观念的培养。通过开展国家信息化政策、信息法规、信息道德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同时,应加强在岗人员信息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组织教学管理人员集中参加一些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等培训,使他们具备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此外,适当引进具有较高网络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结构与知识结构,形成一支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骨干力量,从而带动整体工作,加速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大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管理是服务,教学管理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网络的用户,他们必须懂得如何获取教学管理信息,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应该承认,当前学校中,部分教师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能力也较低,他们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导致信息利用率不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的网络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网络的主动性也是加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又一重要条件。 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还要有系统的规划及全盘的考虑,还要注意与人事、后勤等部门密切配合。教学管理信息化还涉及到工作流程及分工的变化,应主动应用组织再造的理论与方法,使信息化过程得到优化,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4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

信用管理师篇7

关键词:信息论;高校教师;权利保障

教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明确指出:“要依法保障教师享有各项合法权益和待遇。”就实践而言,在高校管理系统中教师的权利保障尚未形成整体的、有序的衔接机制。所以,急需填充相关教师权利保障制度以有效保障教师权益。

一、信息论视角探寻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价值

信息论是信息的本质与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美国的申农(C.E.Shannon)于1948年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并提出通讯系统模型,即:信源-编码-信号+噪音-译码-信宿。[1]信息论包含整体性、有序性等特征。其对探索高校教师管理中的教师权利保障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信息整体性是教师权利保障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信源、编码、信道到译码、信宿的完整过程。教师权利涉及整个系统的各个关键环节,并构成教师权利体系。依据信息论整体性原则分析教师权利体系主要包括:第一,消极地位的自由权。在信息的正向流动过程中,教师(信宿)处于接受高校信息层面处于低量状态,应该具有生存发展权、人身自由权、学术自由权等消极的自由权;第二,积极地位的请求权。在信息逆向流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力量,具有获取报酬权、进修培训权、公正评价权、奖励权等专业人员的请求权;第三,主动地位的参与权。教师在整个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具有民主管理参与权、开设课程权等参与的权力。从整体性上认识教师管理过程中的教师权利体系是教师权利保障的前提基础。

(二)信息有序性是教师权利保障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管理活动是一个依法有序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过程。有序性原则是高校管理与教师认知发展的逐步推进的过程,贯彻这一原则基本要求,首先,确保信息发出的有序性。作为信息的供体,高校在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中扮演信息源的角色,信息的发出是合理的、有序的;其次,保障信息传递的有序性。高校教师管理是一个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高校发出指令,选定信息符号,进行编码,经载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教师(信宿)。最后,确保信息接受的有序性。教师接受信息有序性可分为纵向有序性与横向有序性,纵向有序性是指教师接受信息是通过上下级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完成的。教师接受信息也具有横向性,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信息流动激发,追求自身权利的实现。这种信息传递的有序性是教师权利保障机制构建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师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民主参与权缺乏,降低信息整体质量。教师聘任制推广以来,部分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依然表现为高校行政领导下的支配与服从关系,高校教师参与权缺乏。据一项关于某地区教师参与高校决策内容程度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教师参与高校决策的实际程度不高,教师参与决策的实际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存在非常明显差异。从三个方面分别比较发现:在涉及教师利益方面的决策问题,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17.04%,期望参与程度约为49.71%;在高校发展方面,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13.70%,期望参与程度约为51.56%;在其它方面,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5.62%,期望参与程度约为29.34%。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决定着高校目标不能无视教师的生长需要,一切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的稳定性构成威胁的目标,可能会引起教师间的恶性竞争,遭到教师的抵制。[2]在实际高校管理中教师参与权的缺乏,导致制定不符合教师发展实际的目标及规章制度,造成政策失真,危害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

(二)教师维权用法层次低,抑制教师信息素质。高校管理长期在行政化阴影的笼罩下,教师普法用法培训滞后,高校薪酬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地制定过程并非完全尊重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多样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得不到有效保证。教师教育培训内容鲜有涉及教师法律培训课程,导致教师对高校决策质量丧失信心消极懈怠甚至利用其它非法渠道发泄不满情绪。这些情况必然引起教师之间不满情绪的扩散,近些年这种趋势呈现出日益显性化的特点。例如,2013年某地一所高等院校就曾因高校在进行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时不符合教师的利益诉求。高校试图强行推动最终决议,引发部分教师不满,信息通过教师之间的传递,最终爆发群体维权事件。高校信息反馈失灵,不满情绪的传递由非显性到显性的转变,导致信宿群的集体申诉以“抱团取暖”的方式使自身权利得到必要救济,最终危害高校的日常管理活动。

三、信息论视角下的校内教师权利保障机制构建

(一)确保信息整体质量:保障教师民主参与权。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直接影响高校的决策。鉴于教师在高校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在政策制定、执行及反馈整个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协同参与的作用,是高校提升决策质量、保障教师基本权利及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以获取信息为目标的教师参与。获取信息是参与高校管理的前提,信息量决定了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为了教师更好的参与到决策过程,高校有必要设置专门机构培训教师。其次,以增进信息接受性为目标的教师参与。教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与开展相关试点实验以增加教师对政策的接受度。最后,以分享信息执行权为目标的教师参与。教师分享高校管理政策执行权主要通过教师组织将教师对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上报于高校,以教师组织的形式建议并监督政策执行者对教育政策作出调整。提高教师在日常管理事务中的参与权,以此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提升教师信息素质:开展教师普法用法教育。维纳曾说过:“有效地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信息”。汲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维权的基础。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缺乏起码的维权意识,难以形成具体的维权计划和策略,致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无法进行及时的维护。因此,高校在教师培训的计划中,应明确把法制教育课程列入其中,制定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使法制课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高校对教师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法律意识,是提高教师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其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维权能力。普法教育要做到“三全”,即全面、全程、全方位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法制教育,使之全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三全”是教师维权的前提条件。其二,理顺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与高校之间权利与关系的平等,是合理有效的维权的基础。教师从传统的信息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动的信息执行者与反馈者,需要努力提高普法用法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代法制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信用管理师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务管理;教学模式;应用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深入到中职教育。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务、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务管理变得准确、规范,使教学模式变得形象、生动。以重庆潼南教师进修校为例,对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近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很大,为中职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应注意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搭建数字化校园,培养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引入教务管理系统,规范教务管理

我校使用中职学校教务系统管理,该系统利用互联网络B/S管理系统模式,以网络为平台,为各个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账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

1.学生信息管理

教务人员通过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来管理学生信息,如进行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以系统来规范学生信息,在招生数据录入时避免重复学生录入;规范转学、休学、退学信息,并把转学、休学、退学操作与财务挂钩,使财务人员与学籍管理人员业务在系统中能对接,便于工作的开展。

2.教师信息管理

教务工作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教师信息,包括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学校随时掌握教师的最新信息。建立教师与课程、班级、学生对应关系,便于业务权限分配的管理。

3.财务信息管理

财务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财务信息,包括学生的缴费和欠费等,并与转学、休学、退学对应,做到学生进出与费用进出一一对应。可以查询各班缴费、欠费情况,统计学校各类财务数据。

4.班级与课程管理

教务工作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班级与课程,建立学生、班级、课程的各种关系。

5.成绩信息管理

教务工作人员通过该模块来进行学生成绩的管理,在进行学生成绩的添加时,可用它来为学生设置所在班级的课程表来直接输入成绩。

6.综合信息查询与输出

通过该模块可以查询教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如:学生学号、姓名、所在班级、班主任名字和宿舍等信息,对查询学生信息的各种查询条件,用户可以根据单个的查询条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查询。把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缴费情况、班级与课程等各种复杂数据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务系统平台优势简单地呈现给用户。各种查询结果也可以导出Excel、Txt等各种数据格式,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打印,如打印学生成绩信息、选课记表和班级表等。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填鸭式转向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由记忆型向思索型转变。教学要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和实践创造力的培养;要注意删减陈旧的过细过繁的教学内容,增加介绍新知识、新工艺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好基本功,为学生创造力的形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传授学生全新的知识和信息。

信息技术包括对信息的表达、交流等各种技术,在中职课堂上就表现为教师把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传达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方便地实现。信息技术能创造情境,把抽象环境具体化,能化远为近、大小互换、快慢互变,随时随地将学习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已经建成自己的数字化校园,但很多中职学校还未开展建设。数字化校园不是简单地用电脑管理校园,而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可以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2.教学资源建设不够

在硬件方面未做到学校网络全覆盖,办公场地和教学场地只有有线网络,没有无线网络接入。教师和机房都配有计算机,但计算机普遍存在设备差、网速慢等问题,无法快速下载和浏览资源。多媒体教室比例很小,大部分还是传统教室,教师上课主要还以黑板、粉笔形式讲课。由于学校硬件原因,各门课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受到很大影响。教师普遍认为“现有资源缺乏教学价值,不适合教学需要”,教学资源建设有待提高和完善。

3.教师队伍建设不够

人的因素是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人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核心作用,应该成为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主力军。但是,教师队伍里,各教师教授课程不一样,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也参差不齐,文科课程教师的信息素质就明显低于理科课程的教师。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一般操作维护、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的应用等软件使用技术,一般都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而对于多媒体视音频处理、图片处理、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开发等技术都不熟练。这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方面有较好的思路,但是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质量很难提高。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院校与其他的普通教育院校不同,教学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培养和输送更加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务、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模式更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多样化,大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改进程。在极大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了我国中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信用管理师篇9

一、加强建造师注册管理

1、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或移交项目手续办结前,除本意见第9条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变更注册至另一企业。

2、建造师变更注册、注销注册应当提供与原聘用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变更注册的还应提供与新聘用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业绩信用手册等在岗有效证明材料。

3、聘用企业与注册建造师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无故不办理注销注册或变更注册的,注册建造师可向省建设主管部门申请注销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建设主管部门经向原聘用企业核实,聘用企业在7日内没有提供书面反对意见和相关证明材料的,应予办理注销注册或变更注册。

4、建造师初始注册执业满一年后,方可变更注册,并应提前一个月向受聘企业提出;建造师变更注册后一年内不得再次变更注册。聘用企业经营中止、破产、解散的,聘用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被吊销、撤回资质证书的,聘用企业改制、重组、合并、分立、更名的,不受以上规定限制。

5、建造师注册提供的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凡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注册或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证书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6、各市建设主管部门在建造师变更注册、注销注册时需核查是否影响企业资质,凡不能满足资质条件的,应责令企业于六个月内补足建造师,逾期未能补足的,按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

7、注册建造师应当在其注册证书所注明的专业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活动,具体执业范围按照《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执行。各地在招投标监管、合同备案、现场监督时要严格核查投(中)标项目经理的资格。

8、注册建造师不得同时担任两个及以上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同一工程相邻分段发包或分期施工的;

(2)合同约定的工程验收合格的,或合同约定工程主体验收合格并经建设单位同意和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的;

(3)因非承包方原因致使工程项目停工超过120天(含),经建设单位同意的。

各地在招投标监管、合同备案时要严格审查中标项目经理是否有在建工程。

9、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在施工期间不得随意更换。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更换项目负责人的,应当在更换前先予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1)发包方与注册建造师受聘企业已解除承包合同的;

(2)合同双方同意更换项目负责人的,变更后的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业绩等不应低于原项目负责人;

(3)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如:长期病假、死亡、负刑事责任等)必须更换项目负责人的。

施工单位应当于项目负责人发生变更后5个工作日内,到建设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办理变更备案手续。

三、加强注册建造师信用管理

10、实行建造师业绩信用登记管理制度。凡在我省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应当持注册建造师执业证书申领《注册建造师业绩信用登记管理手册》,该手册主要记载建造师基本情况、承接工程情况、质量安全及市场诚信行为等信用信息。注册建造师及其聘用单位应当按照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地录入相关信用信息。

11、各市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统一的诚信标准和管理办法,依据《注册建造师信用登记管理手册》,建立本地区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包括注册建造师的基本情况、业绩、良好行为、不良行为等内容。

12、实行建造师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各市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统一制定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每两年一次对在本行政区域内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进行信用评价。建筑市场各监管部门按照建造师信用评价结果实行差别化管理,并作为建筑市场监管、资格管理、招标投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信用管理师篇10

关键词:Web;通用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站点自动生成

Abstract: Based on common Web-assisted teaching system using automatic generation technology Web site to help non-professional teachers fast computer generated personalized teaching Web site to complete the use of Internet-aided instruction. Each teacher can registe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can generate its own dynamic teaching Web site, without having to build a Web site have any expertise. System-level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generated in the Web site of teachers can be easily configured Web platform structure and layout,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students set up an online exchange, set up on-line test, and other operations.

Key words: Web; general education system; teaching aids; site automatically

1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尤其是Web技术的普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而言,构建自己的Web教学站点辅助正常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较普遍的事实,但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辅助教学平台,并方便的进行维护和更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毕竟“术业有专攻”。因此,开发一套适合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于Web的通用辅助教学系统就尤其显得重要。

本系统的设计,以通用性为出发点,能使任何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都可以很方便、快速地建立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辅助平台,而不需要掌握任何专业的构建Web站点的知识,仅仅掌握办公软件、Web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即可;同时教师还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模块,很方便的更新及维护自己的教学平台。

2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通用辅助教学系统的主要用户有:教师(主要是非计算机专业类教师)、学生和系统管理员。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简捷、快速的生成具备课件展示、在线考试、习题自测、多人讨论等功能的个人化的教学站点;学生可以登录某教师的教学站点,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或参加在线考试、参与多人讨论等;管理员通过管理和维护通用辅助教学系统,达到保证其稳定运行的目的。

通用辅助教学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1 管理员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包括:“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模板配置”、“系统管理/维护”等子模块。

(1)“教师信息管理”子模块,包括审核教师注册信息,管理和维护教师基本信息。

(2)“站点模板配置”子模块,管理构成辅助教学站点的各种模板,包括:网站版式模板、题库管理模板、在线考试及考评模板、学生信息管理模板。

(3)“系统管理与维护”子模块,使系统管理员方便地管理和维护通用辅助教学系统。

3.2 教师管理模块

教师管理模块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1)“教师注册/登录”子模块,教师向服务器请求注册/登录,并经由“信息认证单元”处理通过后,则由“站点生成单元”从“系统模板库”中提取各种模板信息,从而自动产生该教师的个性化辅助教学站点的基本框架。

信息认证单元:教师根据系统管理员发放的帐户进行注册,信息认证单元将注册信息与教师信息数据库中设定的信息匹配,匹配成功后发送消息给“站点生成单元”,将工作转交给该单元处理。

站点生成单元:该模块完成建立数据库,自动生成网站代码功能。教师注册通过认证后进入该模块的主页,该主页是供教师选择自己网站组成部分的页面,主要是网站的版式选择,要建立的试题库个数及名称,是否设置讨论区等,也可以默认设置(没有试题库)。这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采用.NET技术实现。

系统模板库:包括系统自己提供的十几种网页页面版式和页面关系信息,题库框架(空题库),在线考试管理模块(完整的),学生信息库框架,论坛信息库。教师申请将从这里得到自己网站的雏形,之后,按照页面提示填充必要的信息资料。

(2)“站点版式管理”子模块,通用辅助教学系统提供了多种站点样式模板供用户选择,教师可通过“版式选择单元”来选择自己喜爱的站点版式,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利用“版式编辑单元”定制站点版式风格。

(3)“课程资料管理”子模块,教师既可以利用“在线编辑单元”,在线编辑相关课程的基本信息,也可离线制作CAI课件,然后通过“资料传输单元”将其上传至辅助教学站点的虚拟目录下,其中支持PPT、DOC、PDF、HTML等常用文档的上传。

(4)“在线考试管理”子模块,教师可以利用“题库管理单元”管理试题库,利用“自动抽题单元”,教师可设置题目类型、数目及难度系数等参数,由系统自动随机生成试卷及相应的标准答案。学生答题完毕则“在线评分单元”自动评测出考生成绩。利用“考务管理单元”教师可安排考试时长、考务信息、记录考试过程中违纪情况等。最后通过“成绩分析单元”教师可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5)“学生信息管理”子模块,教师可利用“注册审核单元”审核学生的注册信息,利用“信息管理单元”来管理已注册学生的基本信息。

(6)“讨论区管理”子模块,教师可利用“帖子管理单元”和“账号管理单元”来处理总论坛中自己版面中的帖子及学生账号。

3.3 学生访问模块

学生访问模块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

(1)“学生注册/登录”子模块,学生申请注册,经“信息认证单元”审核其信息后,可登录到教师的辅助教学站点。

(2)然后,通过子模块“课程信息访问”、“题目自测访问”、“在线考试访问”及“讨论区访问”,学生可浏览教师提供的课程基本信息、CAI教学课件等内容,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自测,还可以还可参加教师组织的在线考试,最后可在论坛中同教师或其它同学讨论问题。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通用辅助教学系统是一个高效、实用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为高校教师,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种构建个性化教学辅助平台的快速、简便的方法,从而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学辅助问题提供了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Tom Myers,Alexander Nakhimovsky,Professional Java XML Programming with Servlers and JSP,WroxPress ,2001

2 王国荣 Active.Server.Pages&数据库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3 谢欣,王韬 .一种支持动态网站生成的模型与系统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