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13:59

写作材料

写作材料范文篇1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一、详尽占有材料

写好公文必须详尽地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事实、数字,这都是公文表达出来的“干货”,当然十分重要。“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清·刘大:《论文偶记》)写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无材无料也做不成东西。以上是从形成与表达两方面说的。

所谓详尽地占有材料,一是要“尽”,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贪多务得”、“竭泽而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详”,就是详细具体。一件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反影响效果;一件工作的动因、背景;一个问题的正反观点、来龙去脉,都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占有,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就公文写作而言,有三条途径:

1.平时积累,就是积学储材。平素注意学习、观察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古人所谓“积学”,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占”,看;“毕”,简册),说的是一个道理。平时学习、观察积累丰富,知识面广,写作时其构思就容易触类旁通、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

2.受领任务后,查阅文件,搜集资料。这样得来的材料,就是间接材料。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最后翻阅手册、年鉴等工具书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情况报道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3.构思之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情况,也要调查了解,不仅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重点情况,尤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证明,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会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如果发现实际调查的情况与撰写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较大,要尊重实际。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领导意图相抵触,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妥善协调。这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

二、严格筛选材料

调查、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写字台上,而是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筛选材料,贵在一个“严”字,重在一个“新”字。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材料的相关性

这是以写作要表现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逐步形成的观点为依据来区别对待不同材料的。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取;无关的材料,舍。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十分有力、紧密相关的材料,要详,要具体、充分;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虽有关系、必不可少,但是关系又比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论者提出“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点详,一般略”;或主张“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测略”。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认识,是颇有见地的。材料的取舍、详略,对于公文构思十分重要。不经过这一步,就很难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这是要求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典型一词,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在公文写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强。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总体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事物总体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所以,筛选典型性强的材料对于构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笔之初就标定出质量的较高起点。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材料的新颖性

这是要求筛选材料时应先注重选用那些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视的新典型、新经验或者需要摄取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新见解,总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别是那种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对于已知的材料,采用新视点来“烛照”,也可能会发现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这也是新颖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宁),从新的角度对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同样是新颖的。应当注意到一个时期领导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点”,也往往是行政领导研究工作的“兴奋点”、“新鲜点”,作为负责公文起草的秘书人员、公务员都要重视选用这些新颖的材料。惟新颖,才引人。构思之初,就要考虑到这种“收视率”。

三、认真核实材料

对于材料的核实工作,贯穿于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占有、筛选、加工等各个环节。这里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虚构的、生编乱造的、未经核实的材料,包括情况、数字、引文等都不能用于公文。新《办法》特别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等一定要准确。一旦发现疑点就要更正或删除,这是件严肃的工作。否则一字之差,后果不堪设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

联系近年来一些公文中出现的差错,更会使我们认识到核实材料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核实工作要由始至终,要全方位,无论反复几遍但都须态度认真,抱着强烈的责任心,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起因、背景、过程与影响,有多种因素与内在联系,这都要核实;一件工作的动因、作法、进程与效果,有其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其远因和近因,这在核实中也必须予以注意。再如,一个统计数字,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计算是否准确、精确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而且还要核实一下真假与误差:它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乎中国的当代的现实,用在某一地区、某一专业或行业是否适合,等等;它的统计口径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涵盖该种类对象特征,是否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否有所遗漏或隐瞒,等等;它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经常采用的“算术平均加权系数”的界定,是否准确合理,在反映差别上是否科学恰当,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够反映现实中的差异和问题,等等。无差异即无信息,信息量当然与信息价值成正比。一个材料无信息、无价值,用它干什么!而且,在数字的运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则是比较复杂的核实工作了,那需要在审核文稿阶段进一步核实。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当前有些上行公文以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中,不仅情况不确实,而且数字也不准确,站在这样不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很难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四、合理加工材料

选定材料经过核实之后,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再用到文稿里去。实际操作中可以对材料进行三个方面的加工:

1.适体剪裁加工

通读材料,删削冗赘,化长为短,变详为略,将交待过多、议论过多的无关的描述、罗嗦的废话去掉。套话、空话,一律删除。

变换体裁角度,将描写、抒情及无必要的议论改写为叙述或说明,在表达方式上变“曲笔”为“直笔”,直述不曲才适合公文体式。

2.合并提高加工

同一问题,散见于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变为概述,或者保留一个“点”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综合成“面”,点面结合。

同类数字,可以相加,抽取合并后变成一个综合数字。

变换角度“提高”原材料可用性。例如,某一活动,在工厂写的材料中是工人资金短缺,向银行贷款后“借鸡下蛋”,搞活全厂;而在银行的材料中是贷款给工厂,“放活水养肥鱼”,提高了使用率,盘活了存款。将这两个材料放在一起,针对同一活动,从行政机关角度去分析,则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

写作材料范文篇2

六朝时代著名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是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开宗明义说的是材料的重要。刘勰的论断是历万古而常新的。从现代信息学的观点看,没有大量的材料的储存,怎能从中检索出所需要的有效的信息来?打个比方吧,要设计某项工程,总得考虑所用的材料,考虑到这些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不然图纸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出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视材料学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组织很大一批力量编纂各种各样的类书,其中有一些就是供文人采摭词藻和典故用的。如清代就编纂了《骈字类编》《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材料性的工具书,每一部往往是煌煌数百卷。

在蒙学教育方面,为了体现知识灌输和积累的目的,所编的读物常常是涵盖了那个时代知识领域各个方面的材料的汇聚:历史地理、岁时节令、礼节风尚、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等等。其著者,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启蒙读物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因为它们语言凝炼而又隽永,运用起来适应性很强。最初接触时往往在童年,熟读成诵,好多片断长久留在记忆深处,使人终身受用。以博洽著称的中国革命领袖,到了晚年仍不能忘情于少年时读过的《增广贤文》,要秘书去搜求来再看看。他的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目,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都出于这本小书。

学会运用材料,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我们传统语文教育相当重视,当代国外母语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国外中学乃至小学的作文教学,都非常注意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去积累资料、运用资料去撰写论文的能力,从小训练学生写卡片,写读书报告。材料的积累、化用和裂变,会散发出比这些材料总量大得不知多少倍的力量,也会为一个人的文章增色添彩。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诗文好用典故,作诗文时常常把一本本书胪列在案上,被人讥为“獭祭鱼”;被人誉为一代闲适之宗的周作人,晚年散文常以联缀古人文章片断来见志,也被同代人讥为“文抄公”,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运用材料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改变目前重视运思训练,忽视积累和运用材料能力的培养状况,需要作许多的努力。

二怎样帮助中学生积累材料呢?

其一,既要使集聚的材料贴近时代,贴近中学生,又要注意适当地扩展范围。

指导学生搜罗写作材料时,要注意“热门话题”,即在写作表述中常涉及的,但也不必仅限于此,还要注意扩展视野,正如鲁迅所说,青年“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①”,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②。因为积累材料不只是为了今天写作和应试的需要,也是为了完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素养。

其二,不要只着眼于材料的类型,还要注意其写法。

材料的汇集,不仅是为了引用、化用,也是为了借鉴。对于同一题材,可以描述,也可以阐述,可以议论,可以是扌离文铺采的刻画,可以是寥寥几笔传神的白描,还可以是直率的人生感喟,富有哲理性的感悟。对同一事物、事件的表现或评述写法的不同,学生能好好体会,就不难把握不同文体的写法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其三,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材料的方法。

中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学会编索引,写读书卡片、笔记,写读书报告,也要对一些重要的材料作必要的记忆。

作为一个有较完善知识结构并且能初步进行研究的人,应该是外贮和内储相统一的。现在中学生大部分不会积聚材料,更谈不上养成积聚材料的习惯,又不肯作必要的记忆,这些是很令人担心的。

三汇聚材料是为了运用,这里着重地谈谈在写作上借鉴和引用的方法。

材料的借鉴方式有三:

(一)师其意。就是从材料的阅读中拓开思路。就内容而言,或是沿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深入下去,提出更为深刻的观点或主题;或是逆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提出相异或相反的观点。就表现形式而言,或是从材料提供的表现方式(包括角度、方式、用词)受到启发,运用了与材料相近的套路;或者另辟蹊径,运用了相异的方法,如材料中用的是烘托,而写作者用了反衬。

(二)袭其神。就是广泛借鉴,超越原作,创造新意、新境。诗词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句是比兴,以春天景色描摹出社会主义中国繁荣昌盛的气象,很有气势。实际上诗人是杂收并化用前人的成句:“年年老向江城寻,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晦日呈诸判官》);“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唐·白居易《杨柳枝词》)。不过韩止于人生感叹,白氏近于工笔描摹;诗人合用两者,另生新境,袭其神,有着融会贯通再创造的意味。写作者不能止于对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要好好涵咏品味把握原作的神气,重新创作。

(三)、沿其形。就是化用原材料的成句,以适应自己表达的需要,也就是套用。套用得合适,和自己构想的部分混然一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两段习作都是写老师的,分别套用了名作中两个片断:

例一:一年多来,我和我的老师朝夕相处,我从她那里学到知识,更受到教育。她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是伟大的,虽然她的名字并不为许多人知道。文章的第二个句子是从鲁迅《藤野先生》中套来的,仅因为表现对象性别不同,把“他”改为“她”。

例二:奇怪,今天我听讲是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连平时最吸引我的蝉声,此刻也失去了“魔力”。文章和都德《最后一课》中写小弗郎士听课的感受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原作中为“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教室里是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两相比较,改动得并不大。

从某种意义上看,借鉴是种模仿。人们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孩子学大人说话,学学就会了。他们自然地熟悉和掌握种种句型,并能根据需要,造出无限多的句子。学习写作也是如此,借鉴不借鉴,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雅俗之分,快慢之分。

最后谈引用。引用材料,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生辉增色,不过要恰当,适度。所谓恰当,就是选用的材料有典型性,能够说明问题。所谓适度,就是截取的材料不多不少,没有多余的话。

引用可以分为两种,一为明引,一为暗引。明引有直接引用原文,有概括引用其意的。直接引用原文的,要交代出处,连字句标点都不应改动。暗引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不能直抄原文。现在不少中学生不会引用,或者引用得不当,不合乎规范,这都要教师认真指导。学会积累和运用材料,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但是作文教学应该予以更多的注意。

注释:

写作材料范文篇3

高尔基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意思。

在这篇稿子的写作中,如何开篇,也曾令我颇费踌躇,后来参加了局里组织的法律志愿者座谈会时,我突然发现全系统选派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年龄都在30岁上下,为了印证我的这一直观印象,我特意向人事部门求证,得到的答案果真如此,我们选派的这名法律志愿者在其中是年龄最大的,而且是一名女性。所以,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在开头连用几个短句,给人一种悬念,既强化她的身份与她的年龄,更是提醒读者她与其他法律志愿者的不同之处,于是,在开头,我这样写道:

“她是一名奥运法律志愿者;

她是一名律师;

她是一名公职律师;

她今年48岁了,头发已有些花白;

……

这些标志让她在这群平均年龄30出头的法律志愿者中有些引人注目,同时,她的这些标志也让她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奥运法律志愿服务中格外受到‘关照’,当然,这些特殊的‘关照’也成就了她一生的回忆与自豪。

她,就是来自北京市×××的公职律师×××。

这个开头制造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既突出了她的身份、她的年龄,而且还埋下了伏笔,这个伏笔就是“特殊关照”,在这里,这个伏笔的处理是有意为之的,既是为了使下文能反复照应这个“关照”,同时,也为了布下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特殊的“关照”究竟是什么?

二、谋篇布局巧构思,一根红线贯始终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成的统一,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这个骨架搭得好不好,决定这篇文章能否立得住,能不能给人浑然一体的总体感觉,文章的骨架搭得好,整篇文章的“血肉”就有支撑,骨架没搭好,“血肉”就会散开,文章的主题也就模糊了。

所以,在构思这篇稿子时,怎样搭好“骨架”也是决定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我反复看这位律师的材料,发现她在材料中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110”值班室,同时,在那次座谈会上,她在发言中谈得最多的也是“110”值班室的辛苦与忙碌,我想,文章的突破口应该就选在这个“110”值班室,因为这次派出的奥运法律志愿者都充实到了基层派出所,绝大部分同志的工作是在内勤、文秘等岗位上,被分到“110”值班室的只有这位公职律师一人。

众所周知,“110”值班室时基层派出所最忙碌的一个岗位,也是对法律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一个岗位,从始至终一直在这个岗位工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工作的出色,于是,我决定将“110”值班室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设计了文章的结构,整篇文章分成三大块,每块内容设计一个小标题,分别是:

“公职律师的身份让她以开始就被留在了‘110’值班室,她笑称:这是对她的特殊‘关照’”。

“一周之后的轮岗,她再次被要求留在了这个繁忙的岗位上,她说,看来,这份‘关照’还在继续”。

“最后一次轮岗的时候,她没在轮岗的人员里面,派出所的民警说,×大姐的这个岗位不用动了”。

这三个小标题一再突出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工作了一个月的这名公职律师的工作一定是相当的出色,看似并列的结构,其实有层层递进的含义在其中。为什么能一再被要求留在这个岗位上呢?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又体现在哪里呢?这就需要在内容上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在搭好“骨架”之后该充实文章的“血肉”了。

三、精挑细选巧选材,细微之处见精神

材料的作用就是使文章血肉丰满,关于如何选材的问题很多文章都已进行过探讨,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在写先进人物事迹时,要格外注意材料的故事性、可读性,同时要注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使人物的形象能够通过材料生动起来,同时也能通过材料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内核。

在这篇稿子中,我一共选择了三个事例,每个事例之后用一段“×律师感言”将事例的意义予以揭示,也是从思想上的进一步深化。以第一个故事为例,讲的是这位公职律师在“110”值班室“遭遇”的第一起“案件”,这起“案件”的缘由是一个母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到派出所要求警察将她的儿子抓起来,这一在常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举动究竟是何原因呢?故事由倒叙入手,通过这位公职律师与母子的一问一答逐渐抽丝剥茧,将事物的原貌呈现给读者。原来,这个孩子与邻居家的9岁男孩一起上网吧玩游戏,邻居家的男孩从家里偷了400元钱,被其父母发现,其父母疑为这个男孩从中挑唆,于是要这名男孩的家长还钱,这个男孩的父母一气之下,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派出所……当然,事情最终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在处理这起案子的过程中,这名公职律师既体现出了耐心与细心,同时也体现出了她作为律师的专业素养,在故事结束后的“×律师感言”中这样写道: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工作。在‘110’值班室每天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让我确实感受到政法工作与百姓的生活联系是如此的密切,也确实体会到了‘执法为民’的真正内涵。”

写作材料范文篇4

对材料的描绘应清楚、精确一般先对材料做概述,然后再具体描绘材料的结构、首要成分或重要特性、设备的功用等。

材料描绘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讨目标(样品或产品、动物、植物、患者)的数量、来历和预备办法。假如选用具商标名的仪器、化学试剂或药品时,还应包含对仪器进行精确的技术阐明,并列出试剂或药品的首要化学和物理性质;有些甚至要求仪器和样品制造商的称号及所在地。

关于试验材料,应选用世界同行所了解的通用名,尽量防止运用只要作者的本国同行才知道的专门称号。但是,假如已知有不同特性的产品,而且相互间有重要不同,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microbiologicalmedia),就需求运用商标和制造商的称号(商标名的首字母应大写,如:Teflon),以示与通用名的区别,并将通用的描绘紧接在商标名之后,如Kleenexfacialtissues.

试验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应精确地标识出(一般按属、种和世系名列出),并阐明其来历和特别性质(年纪、性别、遗传学和生理学状况)、抽样的要求或规范等。

当需求描绘多种微生物的种属或化合物的来历和特性时,可选用列表的方式;不然,在正文、表注或图注中简略描绘即可。

假如研讨目标是人(志愿者或患者),则应特别注意拟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应告知研讨目标的挑选规范,并依据状况统筹一般性的重要计算特征(年纪、性别和身体状况),以及其他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计算信息(如体重、身高、种族等)。

2.对办法的描绘要详略妥当、要点杰出办法即描绘“研讨是怎么展开的?”。

一般按研讨过程的时刻次序描绘办法,其内容包含:试验环境或条件(如温度、电压、辐射、特别的光线等);研讨目标挑选的办法;选用特定材料、设备或办法的理由;试验程序;所运用的计算剖析办法等等。假如没有时刻次序,就按重要性程度描绘试验过程。

在“办法”的描绘中应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可以重复试验,防止混入有关成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必要时,应该完整地描绘挑选某种特定办法的理由。假如办法新颖、且不曾宣布过,应供给一切必需的细节;假如所选用的办法现已揭露报导过,引证相关的文献即可,假如报导该办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可稍加具体地描绘。

对数据计算剖析办法的具体描绘一般标明作者是新近规划或获得该办法,而且作者认为读者需求这种解说;一般的计算办法无需评论或解说;先进或不常见的计算办法需求恰当引证文献。

假如要描绘的内容较多,可按层次运用子标题,并尽可能创立与结论中内容相“对应”的子标题,这种写法可坚持文章内部的共同照应,而且读者也可很快了解某特定办法和与其相关的成果。

投稿前作者可请同行阅览定稿,以了解对办法的描绘是否清楚或有显着的疏漏。

3.阅览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了解具体要求阅览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了解其对“材料与办法”的具体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写作材料范文篇5

一般来说,典型经验材料的结构应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二)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和突出的成果(成效)。背景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历史变革和社会背景,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自然、人文环境),又不能冗长啰嗦。成果(成效)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处,并尽可能与背景相映衬。有时,也可将成果(成效)放在材料的最后一部分来写。

(三)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一级观点)都要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全文一般有三或四个部分,以不超过五个部分为宜)。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既有思想,又有具体做法,既有面上的综合,又有点上的说明,还应有一些必要的数据。

二、典型经验材料的写作要求

总的来说,典型材料要做到吸引人、感动人,可学、可信。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推动工作落实、赢得支持认可的作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事实要真。“真实”是典型经验材料的生命,要求人物要真、事迹要真、做法要真、数据要真。一是不准道听途说。不能偏听偏信,将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二是不准张冠李戴。就是做到“丁是丁,卯是卯”,既不能将发生在“张三”身上的事迹换到“李四”身上,又不能将“甲地政府(部门、企业)”发生的事换成“乙地政府(部门、企业)发生的事”。三是不准人为拔高。就是要“量体裁衣”,不能为追求轰动、示范效应,人为找闪光点、摄亮点。

(二)语言要精。总结典型经验,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一是要多写短话。尽量用简短的语言,用短句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凡是能用较少的话把事情说清楚的,就不要把话拉长。二是要多写管用的话。尽可能不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不要讲空话、套话,硬拉架子做文章。三是多写朴实的话。多用耳熟能详的语言,多用群众的语言,多用生动的语言,让听众(读者)有一种亲切感,身临其境。

(三)结合要好。典型经验材料一定要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一是要领会上情。就是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构思立意、选材布局,例如,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宏观调控等等成为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融会贯通。二是要了解外情。在起草文稿时,一定要超前了解该领域或该行业国内外、省内外的发展水平、工作动态,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不能“孤陋寡闻”,一定要善于推陈出新,但不存斧凿之痕。三是要把握实情。就是对本地区(部门、企业)所要总结的典型,其事迹、数据、做法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胸有成竹。

(四)角度要巧。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起草典型材料一定要匠心独运,独辟蹊径。一是要找准切入点。就是精心选择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事情作为切入点,特别是要把事关全局、事关群众根本利益而又矛盾难处置、工作难推动,却又在一个地区一枝独秀、独占鳌头的工作亮点、特色做法挖深挖透。二是要激活兴奋点。就是要通过新颖的观点、鲜活的语言、个性化的做法,让大家茅塞顿开,为大家释疑解惑。三是要能可圈可点。让读者(听众)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思考,其经验做法有指导性、可操作性,能记得住、用得上。

三、典型经验材料的写法

(一)素材收集上要走好三条路子。一是要带着课题调研。起草典型材料前,要尽可能深入所要推介的部门、企业、人物、工作现场,全面、准确、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要带着主题思考。对所要推介典型的“主题”要深思熟虑,深刻分析“灵魂在哪里?”“典型在何处?”一定要有一个“主心骨”,有一条贯穿全文、脉络清晰的主线。三是要带着问题请教。对一些有疑点的事例、拿不准的数据、专业化的术语,一定要认真来一次回头看,虚心请教,逐一核准。

(二)整体构思上要体现三方面作用。在叙述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处理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体现各方作用、协调各方关系,实现和谐共进。一是要体现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反映具有政府行为的某一全局或单项工作,一定要体现党委政府在其中“把方针、方向”的主导核心作用,这条政治原则不能变。二是要体现部门(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政府的工作归根到底要靠部门去推动去落实,因此,一定要体现相关部门在其中“抓协调、抓落实”的主力军作用,这条主心骨不能散。三是要体现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主体作用。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把总结典型的过程变为“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体现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在其中“探索、支持、落实”的主体作用,这一唯物史观不能变。

(三)选材布局上要包含三块内容。起草典型经验,在选材布局上一定要“点与面”、“历史与现实”、“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一是背景。用概述语言体现典型所处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背景,让领导(读者)体会典型的现实之处。二是做法。一般应包含体制、机制、制度的优化;人、财、物的保障;领导、部门、社会的支持;并辅之以当地创造性的工作、特色化的做法,让领导(读者)体会典型的独特之处。三是成效。总结典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特别是要总结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交织下所取得的成绩、所产生的效应,让领导(读者)体会到典型的宝贵之处。

(四)观点提炼上要唱好三步曲。整个典型材料要有点睛之笔,动人之处。一是粗略勾勒定调。是否体现工作中的“难、准、好、快、特”,要有一个基调,它决定整个典型材料写作的脉络走向。例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汝城县又快又好地落实移民后扶政策”,又如,“立足提质增效倾力培优培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些标题为全文定下了鲜明的基调。二是反复斟酌定性。就是指典型材料的一、二级观点一定要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尽可能对仗整齐、贴近实际、表述准确,既不能“哗众取宠”,又不能“滥竽充数”。三是精益求精定型。对表述的语言、选取的事迹、论述的层次一定要反复类比、筛选,做到优中选优,好中求好,追求完美。

(作者:湖南省汝城县三星镇人民政府镇长)

附:例文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又好又快地落实移民后扶政策(标题)

(开头)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一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县和国家中西部大开发重点县,也是一个水利水电大县,水库移民工作任务繁重,全县现有15座大中型水库的移民9747户20485人,涉及我县23个乡镇207个村685个村民小组。(背景)

2007年11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积极稳妥地贯彻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面对我县大中型水库数量多、涉及面广、老水库建库时间长、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等实际情况(背景),我们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群众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又好又快地落实了这项工作。至2008年5月5日,全面完成了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人口核定登记和扶持方式的确定工作,5月14日,已将第一批后扶直补资金全部发放到移民手中,对实行项目扶持资金已落实到了具体项目,并完成了两个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县的大中型水库后扶政策落实工作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准”,即政策把握准、人口核定准;二是“快”,即政策宣传发动快、扶持资金发放快;三是“稳”,即库区稳、社会大局稳。我县的主要做法是:(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主体一)

一是主要领导认识高。(具体内容略,下同)二是工作队员素质高。三是部门配合热情高。四是工作责任要求高。

二、周密部署,规范运作有序。(主体二)

一是科学决策定好调。二是稳妥实施迈好步。三是攻坚克难扫好障。

三、多管齐下,政策宣传有方。(主体三)

一是创新宣传载体。二是讲究宣传方法。三是注重宣传效果。

写作材料范文篇6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一)详尽占有材料

写好公文必须详尽地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事实、数字,这都是公文表达出来的“干货”,当然十分重要。“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清·刘大:《论文偶记》)写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无材无料也做不成东西。以上是从形成与表达两方面说的。

所谓详尽地占有材料,一是要“尽”,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贪多务得”、“竭泽而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详”,就是详细具体。一件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反影响效果;一件工作的动因、背景;一个问题的正反观点、来龙去脉,都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占有,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就公文写作而言,有三条途径:

1.平时积累,就是积学储材。平素注意学习、观察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古人所谓“积学”,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占”,看;“毕”,简册),说的是一个道理。平时学习、观察积累丰富,知识面广,写作时其构思就容易触类旁通、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

2.受领任务后,查阅文件,搜集资料。这样得来的材料,就是间接材料。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最后翻阅手册、年鉴等工具书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情况报道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3.构思之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情况,也要调查了解,不仅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重点情况,尤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证明,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会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如果发现实际调查的情况与撰写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较大,要尊重实际。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领导意图相抵触,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妥善协调。这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

(二)严格筛选材料

调查、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写字台上,而是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筛选材料,贵在一个“严”字,重在一个“新”字。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材料的相关性

这是以写作要表现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逐步形成的观点为依据来区别对待不同材料的。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取;无关的材料,舍。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十分有力、紧密相关的材料,要详,要具体、充分;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虽有关系、必不可少,但是关系又比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论者提出“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点详,一般略”;或主张“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测略”。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认识,是颇有见地的。材料的取舍、详略,对于公文构思十分重要。不经过这一步,就很难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这是要求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典型一词,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在公文写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强。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总体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事物总体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所以,筛选典型性强的材料对于构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笔之初就标定出质量的较高起点。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材料的新颖性

这是要求筛选材料时应先注重选用那些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视的新典型、新经验或者需要摄取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新见解,总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别是那种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对于已知的材料,采用新视点来“烛照”,也可能会发现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这也是新颖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宁),从新的角度对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同样是新颖的。应当注意到一个时期领导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点”,也往往是行政领导研究工作的“兴奋点”、“新鲜点”,作为负责公文起草的秘书人员、公务员都要重视选用这些新颖的材料。惟新颖,才引人。构思之初,就要考虑到这种“收视率”。

(三)认真核实材料

对于材料的核实工作,贯穿于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占有、筛选、加工等各个环节。这里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虚构的、生编乱造的、未经核实的材料,包括情况、数字、引文等都不能用于公文。新《办法》特别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等一定要准确。一旦发现疑点就要更正或删除,这是件严肃的工作。否则一字之差,后果不堪设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

联系近年来一些公文中出现的差错,更会使我们认识到核实材料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核实工作要由始至终,要全方位,无论反复几遍但都须态度认真,抱着强烈的责任心,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起因、背景、过程与影响,有多种因素与内在联系,这都要核实;一件工作的动因、作法、进程与效果,有其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其远因和近因,这在核实中也必须予以注意。再如,一个统计数字,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计算是否准确、精确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而且还要核实一下真假与误差:它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乎中国的当代的现实,用在某一地区、某一专业或行业是否适合,等等;它的统计口径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涵盖该种类对象特征,是否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否有所遗漏或隐瞒,等等;它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经常采用的“算术平均加权系数”的界定,是否准确合理,在反映差别上是否科学恰当,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够反映现实中的差异和问题,等等。无差异即无信息,信息量当然与信息价值成正比。一个材料无信息、无价值,用它干什么!而且,在数字的运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则是比较复杂的核实工作了,那需要在审核文稿阶段进一步核实。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当前有些上行公文以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中,不仅情况不确实,而且数字也不准确,站在这样不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很难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四)合理加工材料

选定材料经过核实之后,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再用到文稿里去。实际操作中可以对材料进行三个方面的加工:

1.适体剪裁加工

通读材料,删削冗赘,化长为短,变详为略,将交待过多、议论过多的无关的描述、罗嗦的废话去掉。套话、空话,一律删除。

变换体裁角度,将描写、抒情及无必要的议论改写为叙述或说明,在表达方式上变“曲笔”为“直笔”,直述不曲才适合公文体式。

2.合并提高加工

同一问题,散见于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变为概述,或者保留一个“点”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综合成“面”,点面结合。

同类数字,可以相加,抽取合并后变成一个综合数字。

变换角度“提高”原材料可用性。例如,某一活动,在工厂写的材料中是工人资金短缺,向银行贷款后“借鸡下蛋”,搞活全厂;而在银行的材料中是贷款给工厂,“放活水养肥鱼”,提高了使用率,盘活了存款。将这两个材料放在一起,针对同一活动,从行政机关角度去分析,则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

写作材料范文篇7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一)详尽占有材料

写好公文必须详尽地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事实、数字,这都是公文表达出来的“干货”,当然十分重要。“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清·刘大:《论文偶记》)写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无材无料也做不成东西。以上是从形成与表达两方面说的。

所谓详尽地占有材料,一是要“尽”,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贪多务得”、“竭泽而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详”,就是详细具体。一件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反影响效果;一件工作的动因、背景;一个问题的正反观点、来龙去脉,都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占有,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就公文写作而言,有三条途径:

1.平时积累,就是积学储材。平素注意学习、观察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古人所谓“积学”,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占”,看;“毕”,简册),说的是一个道理。平时学习、观察积累丰富,知识面广,写作时其构思就容易触类旁通、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

2.受领任务后,查阅文件,搜集资料。这样得来的材料,就是间接材料。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最后翻阅手册、年鉴等工具书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情况报道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3.构思之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情况,也要调查了解,不仅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重点情况,尤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证明,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会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如果发现实际调查的情况与撰写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较大,要尊重实际。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领导意图相抵触,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妥善协调。这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

(二)严格筛选材料

调查、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写字台上,而是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筛选材料,贵在一个“严”字,重在一个“新”字。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材料的相关性

这是以写作要表现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逐步形成的观点为依据来区别对待不同材料的。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取;无关的材料,舍。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十分有力、紧密相关的材料,要详,要具体、充分;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虽有关系、必不可少,但是关系又比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论者提出“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点详,一般略”;或主张“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测略”。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认识,是颇有见地的。材料的取舍、详略,对于公文构思十分重要。不经过这一步,就很难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这是要求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典型一词,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在公文写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强。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总体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事物总体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所以,筛选典型性强的材料对于构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笔之初就标定出质量的较高起点。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材料的新颖性

这是要求筛选材料时应先注重选用那些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视的新典型、新经验或者需要摄取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新见解,总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别是那种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对于已知的材料,采用新视点来“烛照”,也可能会发现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这也是新颖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宁),从新的角度对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同样是新颖的。应当注意到一个时期领导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点”,也往往是行政领导研究工作的“兴奋点”、“新鲜点”,作为负责公文起草的秘书人员、公务员都要重视选用这些新颖的材料。惟新颖,才引人。构思之初,就要考虑到这种“收视率”。

(三)认真核实材料

对于材料的核实工作,贯穿于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占有、筛选、加工等各个环节。这里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虚构的、生编乱造的、未经核实的材料,包括情况、数字、引文等都不能用于公文。新《办法》特别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等一定要准确。一旦发现疑点就要更正或删除,这是件严肃的工作。否则一字之差,后果不堪设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

联系近年来一些公文中出现的差错,更会使我们认识到核实材料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核实工作要由始至终,要全方位,无论反复几遍但都须态度认真,抱着强烈的责任心,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起因、背景、过程与影响,有多种因素与内在联系,这都要核实;一件工作的动因、作法、进程与效果,有其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其远因和近因,这在核实中也必须予以注意。再如,一个统计数字,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计算是否准确、精确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而且还要核实一下真假与误差:它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乎中国的当代的现实,用在某一地区、某一专业或行业是否适合,等等;它的统计口径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涵盖该种类对象特征,是否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否有所遗漏或隐瞒,等等;它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经常采用的“算术平均加权系数”的界定,是否准确合理,在反映差别上是否科学恰当,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够反映现实中的差异和问题,等等。无差异即无信息,信息量当然与信息价值成正比。一个材料无信息、无价值,用它干什么!而且,在数字的运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则是比较复杂的核实工作了,那需要在审核文稿阶段进一步核实。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当前有些上行公文以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中,不仅情况不确实,而且数字也不准确,站在这样不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很难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四)合理加工材料

选定材料经过核实之后,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再用到文稿里去。实际操作中可以对材料进行三个方面的加工:

1.适体剪裁加工

通读材料,删削冗赘,化长为短,变详为略,将交待过多、议论过多的无关的描述、罗嗦的废话去掉。套话、空话,一律删除。

变换体裁角度,将描写、抒情及无必要的议论改写为叙述或说明,在表达方式上变“曲笔”为“直笔”,直述不曲才适合公文体式。

2.合并提高加工

同一问题,散见于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变为概述,或者保留一个“点”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综合成“面”,点面结合。

同类数字,可以相加,抽取合并后变成一个综合数字。

变换角度“提高”原材料可用性。例如,某一活动,在工厂写的材料中是工人资金短缺,向银行贷款后“借鸡下蛋”,搞活全厂;而在银行的材料中是贷款给工厂,“放活水养肥鱼”,提高了使用率,盘活了存款。将这两个材料放在一起,针对同一活动,从行政机关角度去分析,则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

写作材料范文篇8

自述性。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自己以往思想和工作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回顾,反思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达到正确认识自我的目的。这就要求党性分析材料使用第一人称,采用自述的方式,向党组织报告自己的真实情况。

分析性。党性分析要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的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党员的党性状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剖析,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党性分析材料要求对个人在党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危害、后果,以及克服、纠正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说明。

党性分析材料的格式与结构

党性分析材料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但是,作为一个文种,它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党性分析材料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两种:一是文种式标题,只写《党性分析材料》即可;二是复合式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组合而成,如《深刻解剖思想根源,全面提高自身素质??xxx的党性分析材料》。

二、正文

党性分析材料的正文,由开头、主体两部分组成。

(一)开头

开头部分一般先交代本人入党时间、工作及任职情况,再写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即学习动员阶段通过学习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这部分要求简明扼要。

(二)主体

主体部分是党性分析材料的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查摆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内容。这部分由于内容多、涉及面广,写作时间可分条项。“条”与“项”之间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的合理有序。

1.查摆问题与不足。

这部分按照“比着尺子量不足,照着镜子正衣冠”方法,根据中央和党组织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以对”,特别是同志最近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提出的“六个坚持”等要求,总结自己近年来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党和国家形象、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本单位工作正常开展的突出问题,从党性的高度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群众观点、学习情况、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情况,并从世界观的高度认真剖析思想根源。写作的思路可以归纳为“五查五看”:即查思想,看理想信念强不强,党员意识强不强,执政意识强不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强不强:查宗旨,看群众观念牢不牢,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强不强;查廉政,看自身形象正不正;查作风,看干群关系亲不亲;查纪律,看遵纪守法的模范作用好不好。

2.剖析思想根源。

这部分要根据找出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领导干部还要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以剖析自己不怕严、吸纳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的精神,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逐一进行分析,并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原则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审视,从而做到就事说理,使对问题的剖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3.提出整改措施与思路。

这部分也应对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措施。要在坚持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履行民主决策、群众路线、勤政廉政诸方面有新的、具体的打算,把整改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落款

落款部分写上分析人所在单位、姓名和写作日期。署名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置于文尾。

党性分析材料的写作要求

1、查摆问题要准确。

党性分析是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找准问题是写好党性分析材料的前提。写作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联系群众评议的情况,找准自己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查找党性方面的突出问题上。查找问题时不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免“假、大、空”,敷衍应付。

2、解剖思想要深刻。

搞好自我剖析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严格解剖思想根源便成为写好党性分析材料的重要环节。剖析时,要从思想上去剖析自己,这就需要紧紧抓住在坚持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民主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做到切口小、挖掘深。不仅要摆出问题。更要上升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找原因、挖根源,真正实现增强党性修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写作材料范文篇9

先进事迹演讲稿的题材无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爱一行,干一行。

2、敬业: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职业不但是每个人的谋生之道,也是每个人享受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

3、具有使命感的员工特征:从不懒惰,非常勤奋,提前上班,推后下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

3、职业美德:自信、勤俭、主动、爱

4、其他方面:对工作勤奋,对公司敬业,对老板忠诚,对自己自信

先进事迹另类题材的选择:

a、见义勇为型:不顾危险,挺身而出,全力相救,受伤致残,先驱,奉献生命

b、身残志坚型:通常是体现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本色的写作内容,如小强因为一场意外失去左臂、左腿、右臂、右腿、两个眼睛也瞎了,大脑神经紊乱,视觉失调,内分泌过多,于是恐惧、失落、彷徨、苦闷,也想过自杀,后来,小强得到高人指示,觉悟了,经过顽强的拼搏、克服残障与世俗的偏见,小强狭路闯出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业余自学掌握了48门外语,走十八万五千里路签售三千万本外文散文集,通过互联网发表,受到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有钱了,把病医治好了等。身残志坚型这中先进事迹演讲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努力。注意:表达的时候要恰倒好处,不要过分夸张,写作感情也要充分代入角色,才可以淋漓的表达出来。

c、这点,留在我下一篇《小强演讲稿写作技巧经验谈》中再进行补充。

演讲稿写作中的四化四性

一、首先,要了解先进事迹的对象,有的放矢。

二、其次,先进事迹演讲稿观点要鲜明,演讲时要感情要真挚,发自肺腑,要使用说理抒情无缝结合的演讲技巧。

三、然后,先进事迹介绍中,行文要写得有波澜,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尤其是关于先进事迹的表达应该注意到这个要点。

四、最后,演讲语言运用方面,演讲稿写作中,语言要流畅运用,先进事迹介绍要深刻而风趣。

另外,在演讲语言运用应当记得以下几个要点特性:

写作材料范文篇10

如何开篇,这篇稿子的写作中。也曾令我颇费踌躇,后来参加了局里组织的法律志愿者座谈会时,突然发现全系统选派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年龄都在30岁上下,为了印证我这一直观印象,特意向人事部门求证,得到答案果真如此,选派的这名法律志愿者在其中是年龄最大的而且是一名女性。所以,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开头连用几个短句,给人一种悬念,既强化她身份与她年龄,更是提醒读者她与其他法律志愿者的不同之处,于是开头,这样写道:

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高尔基说:写文章。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意思。

“她是一名奥运法律志愿者;

她是一名律师;

她是一名公职律师;

她今年48岁了,头发已有些花白;

……

这些标志让她在这群平均年龄30出头的法律志愿者中有些引人注目,同时,她的这些标志也让她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奥运法律志愿服务中格外受到‘关照’,当然,这些特殊的‘关照’也成就了她一生的回忆与自豪。

她,就是来自北京市的公职律师。

这个开头制造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既突出了她的身份、她的年龄,而且还埋下了伏笔,这个伏笔就是“特殊关照”,在这里,这个伏笔的处理是有意为之的,既是为了使下文能反复照应这个“关照”,同时,也为了布下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特殊的“关照”究竟是什么?

二、谋篇布局巧构思,一根红线贯始终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成的统一,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这个骨架搭得好不好,决定这篇文章能否立得住,能不能给人浑然一体的总体感觉,文章的骨架搭得好,整篇文章的“血肉”就有支撑,骨架没搭好,“血肉”就会散开,文章的主题也就模糊了。

所以,在构思这篇稿子时,怎样搭好“骨架”也是决定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我反复看这位律师的材料,发现她在材料中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1”值班室,同时,在那次座谈会上,她在发言中谈得最多的也是“”值班室的辛苦与忙碌,我想,文章的突破口应该就选在这个“”值班室,因为这次派出的奥运法律志愿者都充实到了基层派出所,绝大部分同志的工作是在内勤、文秘等岗位上,被分到“”值班室的只有这位公职律师一人。

众所周知,“”值班室时基层派出所最忙碌的一个岗位,也是对法律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一个岗位,从始至终一直在这个岗位工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工作的出色,于是,我决定将“1”值班室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设计了文章的结构,整篇文章分成三大块,每块内容设计一个小标题,分别是:

“公职律师的身份让她以开始就被留在了‘’值班室,她笑称:这是对她的特殊‘关照’”。

“一周之后的轮岗,她再次被要求留在了这个繁忙的岗位上,她说,看来,这份‘关照’还在继续”。

“最后一次轮岗的时候,她没在轮岗的人员里面,派出所的民警说,大姐的这个岗位不用动了”。

这三个小标题一再突出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工作了一个月的这名公职律师的工作一定是相当的出色,看似并列的结构,其实有层层递进的含义在其中。为什么能一再被要求留在这个岗位上呢?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又体现在哪里呢?这就需要在内容上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在搭好“骨架”之后该充实文章的“血肉”了。

三、精挑细选巧选材,细微之处见精神

材料的作用就是使文章血肉丰满,关于如何选材的问题很多文章都已进行过探讨,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在写先进人物事迹时,要格外注意材料的故事性、可读性,同时要注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使人物的形象能够通过材料生动起来,同时也能通过材料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内核。

在这篇稿子中,我一共选择了三个事例,每个事例之后用一段“律师感言”将事例的意义予以揭示,也是从思想上的进一步深化。以第一个故事为例,讲的是这位公职律师在“”值班室“遭遇”的第一起“案件”,这起“案件”的缘由是一个母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到派出所要求警察将她的儿子抓起来,这一在常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举动究竟是何原因呢?故事由倒叙入手,通过这位公职律师与母子的一问一答逐渐抽丝剥茧,将事物的原貌呈现给读者。原来,这个孩子与邻居家的9岁男孩一起上网吧玩游戏,邻居家的男孩从家里偷了400元钱,被其父母发现,其父母疑为这个男孩从中挑唆,于是要这名男孩的家长还钱,这个男孩的父母一气之下,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派出所……当然,事情最终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在处理这起案子的过程中,这名公职律师既体现出了耐心与细心,同时也体现出了她作为律师的专业素养,在故事结束后的“律师感言”中这样写道: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工作。在‘’值班室每天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让我确实感受到政法工作与百姓的生活联系是如此的密切,也确实体会到了‘执法为民’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