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2:41:34

相关性范文篇1

1.财务重述的动因。Dechowetal(1996)认为公司的融资需求将使得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增加。BurnsandKedia(2006)研究表明高层管理者所持期权组合对股价敏感的程度与财务报告的错报正相关,而高管薪酬的其他部分与错报没有很明显的相关性。张为国、王霞(2004)研究发现盈余管理方向为正的财务重述盈余管理动机较明显。雷敏、吴文(2006)研究发现,财务重述中的更正事项大部分和利润有关系,他们认为财务重述背后可能隐藏着部分公司通过财务补充和更正公告进行粉饰报表的恶意目的。

2.财务重述公司的特征。KinneyandDaniel(1989)按同行业对发生财务重述和未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的财务特征进行了对比检验发现发生财务重述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成长性相对较差,资产负债率也高于非财务重述公司。Ahmed和Goodwing(2007)通过以澳大利亚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往往较非财务重述公司,成长机会比较高,相同行业中非财务重述的公司规模相对更小。张为国、王霞(2004)以A股1999年到2001年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高估盈余的会计差错盈余管理动机较为明显,同时研究发现高估盈余的错误更容易发生于当期利润低于上期,资产负债率较高,线下项目产生的收益高、亏损的、规模较小的公司。

3.财务报表重述的经济后果。GAO(2002)通过研究表明公司在发生财务重述之后股票价格在三个交易日内下跌大约达10%。KinneyandMcDaniel(1989)、Dechowetal.(1996)、AndersonandYohn(2002)、Scholz(2008)等人也发现财务重述在通常情况下回引起负的市场反应。陈凌云(2005)研究发现市场对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有显著的短期反应。刘现春(2011)研究发现,在(3,3)的窗口期内,财务重述对股票价格存在显著为负的整体影响。

二、财务重述和审计质量的相关文献

1.财务重述与盈余管理。Callen(2003)通过研究表明于盈利公司相比,之前存在亏损历史并将来有可能亏损的公司进行收入重述的可能性高。Dechow(2007)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会在季度末时提前安排交易,揭示了财务重述公司在盈余和现金流方面的双重操纵。上述研究基本上都持有一个相同的观点,即财务重述是公司盈余操纵的一个表面特征。陈晓敏(2011)选取了2005年到2009年年报重述公告的公司为样本,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非财务重述公司进行配对样本研究,发现财务重述公司盈余持续性、会计盈余质量低于非财务重述公司。

2.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Chen,ChenandSiJ(2001)研究揭示了对为迎合管理当局对会计数据的要求而进行盈余操纵的公司,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较高。RandalElde,etal(2008)认为,事务所试图通过对存在高控制风险的审计客户出具非标意见的方式将客户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事务所对存在高控制风险的审计客户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较高。田迎阁(2012)以2008年至2010年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搜集样本中发生的财务报告的更正及补充公告样本数,作为财务重述样本数,研究发现审计师对财务重述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较高,同时他们把财务重述分为错报期和重述期,揭示了财务重述行为表明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显著程度、所涉及的项目类型与错误期、重述期的审计意见存在相关关系。

三、文献述评

相关性范文篇2

关键词:茶;绘画艺术;联系;文化发展

茶文化和绘画艺术都是我国的主要艺术发展形式,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茶文化和绘画艺术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艺术特点,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作用,在提升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对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窥探出茶文化的影子,而茶文化也融合了较多的绘画艺术特色,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茶与绘画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茶画。在当前的时展形势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变得越来越高,只有充分发挥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特点,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者更好的发展和提升,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茶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和艺术形成过程中,茶与艺术似乎都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是一直存在的,绝大多数的画家都十分喜欢品茶,并且对于茶文化也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画家创作的灵感和思路。画家在创作绘画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都是在接近大自然、品味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创作灵感,而品茶就是一种接受和感知大自然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品茶和欣赏茶文化,绘画艺术家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充分感受自然及其馈赠,追求天人合一的高超境界,从而产生一定的绘画艺术创造思路,这也是许多千古流传的绘画艺术的形成过程。通过品茶和欣赏悠久的茶文化,艺术家们可以置身于山水之间,在恬静和高雅的氛围之下进行绘画艺术创作。除此之外,在品茶和欣赏茶文化的过程中,绘画艺术家们可以感受到身心的平和与宁静,在洁身自好、抛开世俗烦恼的情况下,用更加轻松的心态来感知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之下,绘画的思路和灵感也会更加开阔,有利于画家追求更高的文化境界,创作出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绘画艺术作品。而在这些艺术作品之中,茶文化也都有所体现,并且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茶文化与绘画艺术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2茶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的意义

只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注重多种艺术元素的叠加运用,才能充分展现出绘画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与众不同的观赏特性。茶文化是绘画艺术中最为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元素,通过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既可以体现出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也能通过展现茶文化,更加直观地体现绘画艺术的独特性质,丰富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达载体,提升绘画艺术的文化内涵,为绘画艺术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随处可见绘画艺术的缩影,也正是因为如此,茶文化的内涵才变得更加丰富,茶文化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和喜爱。对茶文化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把握,可以有效促进茶与绘画艺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重要民族文化形式,对于彰显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魅力,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茶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的发展历程

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充分体现着人们的修身励志品质,通过弘扬茶文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对于绘画艺术家来说,通过茶文化发展起来的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使其在绘画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并且能够将其较好地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之中,形成绘画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另外,许多绘画艺术家在追求茶文化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超神韵,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产生赏心悦目的愉悦心情,进而形成唯美的意境。在这样的意境之下,艺术家们在创作绘画艺术作品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将茶的高贵意志品质和赏心悦目的意境在绘画艺术之中体现出来。在古代,茶属于富贵人家才能享受的东西,当时接触到茶文化的人也相对较少,因此绘画艺术之中体现出的茶文化也不多,这一时期的茶与绘画艺术还没有有机融合,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并不非常密切[4]。但是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悠久的茶文化,因此感受到了茶文化中蕴含的高贵意志品质,也意识到了茶文化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茶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绘画艺术作品之中的茶文化也得到彰显,这才有了当前集绘画艺术与茶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

4茶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

在绘画艺术发展初期,茶对绘画艺术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却是有限的,一般只表现为简单的点缀作用,有些绘画艺术作品之中甚至没有茶文化的影子。但是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完善,茶文化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在绘画艺术作品之中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融合和应用,逐渐从之前的点缀作用演变为深度融合的艺术表现力。在许多绘画艺术作品之中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了茶文化的影响,这使得绘画艺术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在提升艺术审美特点的同时,加深了欣赏者对于绘画艺术作品的印象。比如说,在我国唐代时期,人们的生活富足,茶文化也得到普及,当时的绘画艺术作品就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了人们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营造出了积极向上的艺术创作氛围,茶与绘画艺术的融合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茶与绘画艺术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绘画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灵感,同时通过绘画艺术的直观体现,更好地彰显了茶文化的艺术价值,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艺术提升,并且不断完善和传承。在茶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代表性作品。例如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这是一幅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的经典艺术作品,在这幅绘画艺术作品之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正在用炉火烹茶,并且用工具搅拌着正在沸腾的茶汤,而另外一个年轻人在小心翼翼地分茶。画中的萧翼正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不敌,情绪低落。此画是根据唐代何延之《兰亭记》的故事所作,通过绘画将人物情绪描述得非常活泼生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典故,这幅绘画作品就表述了萧翼巧言令色,索取王羲之传世佳作《兰亭集序》一事,由此古代绘画作品的丰富内涵可见一斑。在许多古代绘画作品中常常是画中有茶,茶文化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获缺的元素。

5结语

综上所述,茶与绘画艺术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绘画艺术作品之中,茶是非常常用的意象。古人喜欢饮茶,因此茶是生活场景下必备的物品,也是迎客送往中的礼节体现。茶不仅常常入画,也常常成为诗词歌赋中的意象,而且古人常常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茶也常常成为诗歌与绘画串联的纽带。茶与绘画生来就不可分割,有闲情逸致之人饮茶,也是闲情雅致之人作画,在绘画者的心中早早就已经有了茶的烙印。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也要将现代绘画与茶文化有机融合,不断提升人民的艺术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春新,赵青云.刍议绘画艺术与茶之间的关系[J].福建茶叶,2017(10):87.

[2]李波.茶历史文化融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8(5):418.

[3]班宁秋.“茶中有画”与茶画的“绘画美”比较论[J].福建茶叶,2018(4):386.

[4]周琼洁.基于茶画风格的中国画艺术创作与教学法研究[J].福建茶叶,2018(4):184-185.

[5]阔思偲,李长民.山水画创作元素与茶元素融合下的艺术之美[J].福建茶叶,2017(12):308.

[6]闫小荣.茶墨之缘,渊远流长———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解析[J].福建茶叶,2017(11):379-380.

相关性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1问题的提出及讨论的基点

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构成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两大主要质量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FASB)指出,为了对决策有用,相关性与可靠性缺一不可,两者都是重要的。如果不具有相关性,则人们寻求会计信息而为之花费的成本等于白费;反之,没有可靠性,相关性就无从谈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往往无法兼顾,我们时常面临着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要判别相关性与可靠性究竟谁更重要,必须从它们统一时的先后问题和对立时的取舍问题进行探讨。

2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涵及外延

(1)相关性。美国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相关性所下的定义为:“信息导致差别的能力”。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列示相关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相关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③信息对决策有用,必须要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否则相关的信息也变得不相关。现阶段,我国仅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相比之下,可以说会计信息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在我国是残缺不全的,至少可以说是不够完善的。

(2)可靠性。美国FASB认为可靠性是指,信息应稳妥地避免错误和偏见,如实反映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现状。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对可靠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可靠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②信息必须没有偏向。没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须具有中立性。③信息必须没有重要错误。比较而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0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里可靠性的概念过于单薄,似乎只以如实反映或真实性作为可靠性的唯一内涵。

3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在矛盾及解决办法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共同点体现在:首先,它们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信息的相关性强,但不真实可靠,则会使投资者产生错误判断,甚至误导决策;反之,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但相关性差,这样的信息再完整,再可靠,也无多大用处。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相关性与可靠性常常又是矛盾的,体现在:(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它要求如实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相关性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带有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强调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注重及时性。历史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这些对立的因素也就决定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必须做出选择。(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作为相关性的附属特征,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要提高及时性,财会人员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核算工作,代之以大量的主观估计、判断,迅速产生一些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需要,这一作法从本质上说又损害了可靠性。如资产计价中采用历史成本还是现行成本就充分体现了可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一要可靠二要相关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我们必须对这两者都予以高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可能完全协调。对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地大于理论探讨。因此,要根据情况有所取舍。笔者赞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其发表的财务报告原则——若干问题解答中的观点,如果出现矛盾,应当选取“那些具有可靠性中最为相关的项目”(ASB,1999)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也是近年来源源不断的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给予我们的教训。相关性固然重要,但离开可靠性这个前提,会计信息如何能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再尽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至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应当是一种理想而现实的选择。

4从我国会计现状看相关性与可靠性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李爽,2002)以1996年琼民源事件为起点,从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到银广厦造假案再到东方电子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接连被暴光。实际上,不要说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发生了这么多的会计信息舞弊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会计信息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以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表达,那么,是相关性的问题还是可靠性的问题?相信不言自明。所以,从我国目前的会计现状来看,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决。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会计信息要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进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必须具备可靠性。总之,相关性与可靠性均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比较而言,可靠性是基础、是前提,是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

5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措施

第一,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财务欺诈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管理当局从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中获得的预期短期收益将超过其预期成本。具体到我国,曾涉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中饱私囊之后并无人因此入狱,也鲜有人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加大惩罚力度,可增加管理当局财务作假的机会成本。

第二,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转换不确定性,会计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设,也需要限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限定会计处理对象,是为了防止无限制地拓宽财务会计的边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庞杂,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削弱。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程序、方法的存在,制约着单一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却未必能够必然衍生出最终整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其间会计人员的估计、判断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大量存在。因此,事前通过公共契约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等形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这其中,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当前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会计信息成了现代企业的生命,而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朱镕基总理的“不做假账”道出了会计真谛。

参考文献

相关性范文篇4

一、公允价值及其确定方法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在不受任何非正常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假定企业在报告日出售某项资产或解除某项负债所估计的成交价格(estimatedexitprice)。公允价

值被定义为估计成交价格是因为只有在真正成交时才会有交易价格。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交易很频繁,其公允价值就会比较容易估计并且也会比较准确,但这仍然是估计值,其后发生的交易仍有可能改变其价格。有时候,交易价格并不能很好的代表公允价值,例如当交易一方或双方正处于财务困境时达成的价格,或是关联交易的价格。

有些资产或负债没有交易价格可供参考,此时确定公允价值的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采用定价模型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未来现金流量指的是如果将来在与现在的市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置该项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现金流量时应考虑风险。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信息可以获得,应据以对现值进行调整。

二、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根据Fama的结论,在有效的市场中,交易价格可以充分地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所有最新的信息都会被价格迅速地无偏地反映出来。用数字模型来表示是这样的:

其中:

表示证券j在第t+1期的非正常报酬;

表示证券j在第t十1期的实现的报酬;

表示根据预期的证券j在第t十l期的报酬;

表示被证券价格充分反映第t期的信息。

因此,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而公允价值的变化,也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所认可的变化。在完善的市场中,市场定价反映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期望值,是一个统计上具有无偏性的指标,这个价值指标中包含了所有影响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信息。而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者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而市场对其定价所发生的变化只有在资产转让清算或负债偿还时才被反映出来,即被确认为利得或损失。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是格格不入的,更何况,转让清算或偿还并不是导致损失或利得发生的事项。

在预测功能方面,公允价值也有历史成本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根据现金流量模型,公允价值代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即:

其中:

表示证券j在t时刻的价格或公允价值;

CFn表示证券j在n时刻产生的现金流量;

i表示折现利率。

因此,投资者只要知道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估算出市场利率,就可以计算出资产或负债在将来某个时点的期望值。由于公允价值是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所以其决策价值要明显优于历史成本。首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或形成)时间和历史成本都不会影响后续计量,只有报告日的市场条件、债务人的信誉等因素才会影响到公允价值。其次,公允价值也不会受资产或负债持有人及其持有目的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可避免资产或负债计量中的一些武断的标准并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的空间。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却会使相同的金融资产变得不同,使不同的金融资产变得相同,甚至会误导决策。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的无偏定价,所以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计量技术都是一致的,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增强。

三、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在公允价值信息的质量特征方面,最大的挑战来自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但对可靠性的评价会间接影响对相关性的评价,不可靠的信息其相关性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可靠性往往是很抽象的,所以会计中还引入了客观性这个原则。客观性意味着不会因为编制财务报告的个人主观判断而发生偏差,如果多个人重复这项会计处理,其结果应该是一致的。计算结果的分散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客观性的指标。井尻雄主和Jaedicke以此定义了客观性V:

其中:n表示计量结果样本的容量;Xi表示第i个计量结果。

如上图所未的情况,计量A的客观性优于计量B。

如果真实值是x*,则可靠性R可表示为:

或可以通过下式等价表示:

也就是说,可靠性等于客观性加上期望值的偏差项。如下图所示,客观性高的计量结果偏差也会比较大,因此,会计人员往往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

这样,就在理论上确定可靠性的评判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论述了可靠性及其和相关性的关系:“信息要有用,还必须可靠。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信息可能会具有相关性,而在性质或反映上却不可靠,致使确认这种信息有可能使人发生误解。”随着金融学、财务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不仅有了足够可靠的计量模型,而且这些模型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例如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摩根银行把VAR计算的软件放在了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摩根银行还会提供数据库和其他方面的技术支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的可靠性也都获得了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应用也日益广泛。

坚持历史成本原则获得的只是客观性而不是真正的可靠性,会计准则需要权衡客观性和偏差的大小,但对于金融工具而言,较小的偏差应该优于客观性。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估计的结果,肯定不准确,并以此为借口来排斥公允价值,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估计是会计中固有的技术,如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残值、估计产品的完工程度等。关键问题仍在于估计的结果是否足够可靠,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已经被大量经验证据证实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第86段提到: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一部分。这并不会贬低其可靠性。

另一种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怀疑来自公允价值的波动性。有人认为金融工具的价格会忽高忽低,例如12月30日的价格为60万元,12月31日的价格突然飙升到100万元,而1月1日又回落到60万元,如果在年报中报告此项金融工具的价格为100万元,便不可靠。这种论断也是没有理论根据的。因为价格是市场参与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所作的理性预期,由于不断会获得新的信息,预期会不断变化,所以波动性是金融工具价格的基本属性,会计人员既没有资格怀疑价格的合理性,也没有资格在财务报告中使其平滑化(smoothing)。当然,披露这种波动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经验证据的支持

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计量早已成为会计界关注的问题,许多会计学者都结合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对此进行过实证研究,为公允价值的推广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Ahmed等人选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股票交易所(AMEX)和NASDAQ上市的152家银行控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净资产中其他项目的利率敏感性之后,未实现损益的变化对银行的股票报酬的影响为正并且显着。他们还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已实现损益对商业银行股票回报的影响也为正并且显着;但在资本充足率比较低或资产报酬率比较低时,已实现损益对商业银行股票回报的影响显着性比较低。该研究表明投资者更关心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信息。

Barth等人在美国银行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71年到1990年的数据,大约每年都有100个数据,对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的解释能力明显比历史成本强;并且通过计量误差模型的测试,他们发现公允价值的计量误差比历史成本小。研究发现,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的投资者是相关的和可靠的。但当进一步对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损失和利得进行检验时,结果却很难解释。

相关性范文篇5

1自然药学观的概念

1.1基本思想

自然药学观认为,自然界的天地万物平衡存在,万物同源,必然存在着具有维存人类生命的相应自然药物界及其药物体系,即具有独特的药物组成体系与药物属性特性及其存在规律。众所周知,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与天地(自然界)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退。这就是说,人与自然既密不可分又利害攸关。人是自然之一物,存在于自然之中,因此,必须顺应自然,方得自然生命科学之道。

1.2组成与药性

自然药物界组成及其药性(属性与特性)为所有药物体系的集合。药物为具有特定的应答生命体系状态信息、维存生命作用的物质。有关药物组成体系分为单物质药物与多物质药物。单物质药物包括单味药,称为单实体,单有效部位,称为单类体,单有效成分,称为单分体。多物质药物包括多味药,称为合实体,多有效部位,称为合类体,多有效成分,称为合分体。其中单实体、合实体属于实体物质体系药物。单类体、合类体、单分体、合分体属于有效物质体系药物。单物质药物为药物界组成的基本元素,具有独特的组成体系,其药物属性特性表征为应答相应特定生命信息,而具有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能力;其药物物质具有可拆分性,拆分药物应答其相应特定生命信息,而具有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能力;同时具有可组合性,形成关联多物质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关联性,而体现药物效应的互补性或协调性,使其针对人类不同的较为复杂的疾病状态体系,具有更适合的药物属性与特性。

1.3自然药物界的相关性与药物体系

1.3.1自然万物共生相关性

依据自然界整体观,万物相互依存,自然界赋予了应答人类生命信息的自然药物界。依据本相关性,可预知理想完美的自然药物界存在。

1.3.2单物质药物-功能-信息相关性

由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药物界,应具有所组成的实体物质药物元素。每一实体药物元素均具有其应答特定人类生命信息的相应药物功能。依据本相关性,可预知自然药物界的组成实体物质药物元素及其药物体系。由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药物界,应具有所组成的有效物质药物元素。每一有效物质药物元素均具有其应答特定人类生命信息的相应药物功能。依据本相关性,可预知自然药物界的组成有效物质元素。构建自然药物界所赋予的自然实体药物可拆分与可组合的有效物质的药物体系。

1.3.3多物质药物-功能-信息相关性

由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药物界实体物质药物元素具有特定的组合元素药物。每一实体药物元素组合药物均具有其应答特定人类生命信息的相应药物功能。依据本相关性,可预知与构建自然药物界的多自然实体药物的组合药物体系。由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药物界有效物质药物元素具有特定的组合元素药物。每一有效物质药物元素组合体系均具有其应答特定人类生命信息的相应药物功能。依据本相关性,可预知与构建自然药物界的多有效物质药物元素的组合药物体系。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基于上述相关性与自然药物资源所制备产生的药物体系。

1.4药物体系表征

根据自然药物界的相关性,药物体系表征为网络关联体系。主要分为:①单物质药物的组成体系及其功能与生命信息的关联性,构成独立的网络体系,为单(元)网络。②多物质药物的组成体系及其功能与生命信息的关联性,为多个单(元)网络关联构成的网络体系,为子网络。③所有药物的组成体系及其功能与生命信息的关联性,为所有药物网络集合构成的网络体系,为总网络体系。每一网络体系应答各自相应特定生命信息,具有相应的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能力,且存在具有针对相应疾病状态的最适性药物能力的最佳药物体系。总网络体系具有治疗人类所有疾病的能力。其核心为网络体系表征的药物相关性及其关联效应。药物关联效应特性表征分为:①增加组成成分药物效应面,从而,提升药物治疗干预面,增加药物对复杂疾病体系的适应性;②增加组成成分效应面,并出现量(作用强度)的增强,从而,增加药物对复杂疾病体系的适应性与药效力;③增加组成成分效应面,并出现新的药物效应,从质的根本上,增加药物对复杂疾病体系的适应性;④增加组成成分效应面,并出现量(作用强度)的增强,同时出现新的药物效应,从质与量的根本上,增加药物对复杂疾病体系的适应性与药效力。

2自然药学观的意义

2.1科学意义

基于自然药学观,可提高我们认识药物界的水平。我们既要基于迄今药学科学研究成果,去认知已发现的药物界,我们更应注重药物的相关性,去无限构思整体自然药物界,与科学技术发展俱进,去探究、去发现、去丰富、去认识自然药物界,去珍惜药物资源,基于发现规律的积累,去构建理想的完整的药物自由王国。体现自然药物界的已认知与未发现的整体统一。在研究认知药物本质上,既要注重通过科学研究药物组成体系的整体物质网络表征,去整体分析认识药物本质,也要注重药物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去还原分析关联药物的属性特性,去认识关联药物的本质。体现药物本质的整体性与关联性的统一。基于自然药学观的中药网络药学研究,可揭示中药本质,阐明中药科学内涵,提高认识中药必然王国,发现其存在规律。

2.1.1揭示单味中药药物属性特性的本质

基于自然药学观,进行单味中药药物研究中,注重中药药物体系关联性,既确定药物组成及其有效部位/成分相互作用性(DI),并结合整体论与还原论阐明其与药物-性能-(生命)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笔者团队在研究人参与三七中,分析其共性成分人参皂苷类,同时系统研究其他共存的成分,认为只有对其进行关联性研究分析,才能从药物整体性,阐明人参与三七具有不同的性能,发挥不同药效作用的中药属性特性本质[1-5]。同样,在研究中药大黄、虎杖、决明子、何首乌中,运用特征图谱表征其共性成分大黄素型蒽醌类成分[6],同时研究其蒽醌类成分与其他共存成分的关联性,以及与功能的关联性,从药物整体性,阐明其独特的属性特性本质。因此,对于同类中药,应着力研究其是否具有与性能直接相关的共性成分,以及与性能相关的化学相互作用关联性等。对单味中药药物研究中,应研究其药物成分组成体系,及其相互作用性与功能的关联性。如在研究石菖蒲药物中,发现其药物成分苯丙素类与酚类相互作用性与其功能镇静、抗抑郁的关联性,体现还原分析与整体分析认识药物的统一[7-11]。

2.1.2揭示多味中药关联自然药物属性特性的本质

基于自然药学观,注重中药自然协同关联研究,着力中药药物网络体系关联研究,既确定单味中药药物组成及其有效部位/成分相互作用性(DI),同时揭示与其他中药药物网络之间关联性,并注重阐明其与所关联的药物-性能-(生命)信息之间的关联性。

2.1.3揭示中药炮制应用药物属性特性的本质

基于自然药学观,注重中药炮制药物网络体系关联研究,既与原中药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及其部位/成分相互作用性(DI),并注重阐明其与所炮制药物-性能-(生命)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笔者研究团队在地黄研究中,揭示了其药物物质与生地黄/熟地黄药物-性能的关联性[12-14]。

2.1.4揭示多味中药配伍应用复方药物属性特性的本质

基于自然药学观,注重中药应用药物自然协同关联研究,着力中药网络体系关联研究,既确定单味中药药物组成及其有效部位/成分相互作用性(DI),同时揭示中药配伍之间,君、臣、佐、使药之间的DI关联性,并注重阐明与复方药物-性能-(生命)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笔者以“毒损脑络”病机核心为依据,结合临床经验,创建清脑宣窍方(栀子、三七和冰片),笔者研究团队在对其创新药物系统研究中,在阐明栀子、三七、冰片化学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性与其功能的关联性基础上,发现清脑宣窍方药物药代动力学特性表征。即全方药物成分因相互作用性而呈现整体吸收速度加快、生物利用度增加、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延长等,且在病理模型下此特性表征更为凸显,此协同效应特性有利于药物疗效的发挥。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本复方药物协同效应及其DI特性[15-30]。在对其协同效应机制探索中,揭示其机制主要有:三七皂苷药物组分中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和转运均为线性吸收,在大鼠小肠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机制,具有P-糖蛋白(P-gp)底物转运特性及抑制P-gp底物外排作用。在研究正常及缺血性脑中风模型(MCAO)大鼠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P-gp时征表达及清脑宣窍方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时,发现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均可见P-gp阳性染色,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P-gp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清脑宣窍方药物各剂量组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清脑宣窍方药物各剂量组及维拉帕米组对MCAO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表达量明显降低。清脑宣窍方药物对MCAO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0]。可见,系统研究已发现的中药,着力分析药物网络体系,归纳关联规律,揭示药物本质。可指导性地勾勒整体药物界,有线索地预测未发现的新的药物体系及其关联规律,不断有线索地去发现药学界新的药物元素及其关联药物,不断获得新的更适性药物体系及其药物。基于自然药学观的药学发展的思路门径研究,注重发现药物体系相关性。着力药物组成体系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进行药物相关性研究,对于单一成分组成的药物,我们可通过其网络体系相关性分析,还原分析得出药物成分药效团及其关联的活性,体内代谢物及其DI药物效应分析,可获得颇有价值的单分体药物信息及其预测新的药物体系,通过整体效应分析,可揭示出药物的本质。同时,通过其与其他药物进行子网络体系研究分析,亦可获得相当有价值的关联药物信息及其预测新的可有机组合的药物体系,不断地有线索地预测、探究与发现药物界的奥妙。基于自然药学观,抓住药物相关性核心点,我们可揭示各种药物元素组成的药物体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可系统阐明中药、药学科学内涵。从而,可从源头进行理论与药物的创新,极大地推进学科的发展。

2.2应用意义

基于自然药学观的自然药物界及其药物体系,如同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存在及其性质规律等一样属于自然科学规律。认识化学元素的存在,发现其存在规律,可指导寻找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可组合的相关物质,丰富化学物质界,使得能充分科学利用化学资源,制备与应用化学物质。同样,认识自然药物界及其药物体系的存在,可指导顶层设计,构建药物研究体系,有指导性的寻找有关药物元素及其关联的药物,充分科学利用药物资源,构建应用药物自由王国,发现其药物规律及其最适性药物体系与最佳药物效应,指导创造最佳药物,显著提升药物应用水平与药物创新水平。

2.2.1指导中药科学发现与应用

基于自然药学观,结合中医药理论与中药临床用药经验,运用药代-药效动力学与相互作用性关联研究方法学体系(PK-PD-DI),以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学体系,系统研究单味中药、对药、方药的网络体系及其扩展的网络体系,关联分析发现药物最佳网络体系,以指导调控应用。如针对治疗疾病,基于DI机制分析发现药物最佳网络体系,采用炮制、配伍、药物制备等手段进行调控,提升药物成分药代-药效动力学协同效应表征,使药物效应显著加强,且能明确药物的属性与特性及其机制。

相关性范文篇6

关键词:刑事政策;刑法;司法;相关性

目前,我国在司法建设上所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尤其是在刑法方面一直不断的进行着建设,朝着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不断前行。刑事政策和刑法之间的相关性在司法关系上是法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刑事政策在刑法执行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影响作用,因此需要系统的对其二者的相关性进行阐释。

一、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

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了科学预防犯罪、有效惩治犯罪,根据实际的社会情况围绕刑法所制定的政策。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一)如何进行有效的犯罪预防。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是刑事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作为刑事政策的主要内容所存在的。如何进行犯罪的预防和如何对初步规模的犯罪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刑事政策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点。要对没有进行实际进行的犯罪进行有效的遏制,要对已经开始实施的犯罪行为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惩治。(二)要对犯人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尤其是在对其的态度方面在。刑事政策中,这一点所体现的含义在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议,学者对于这个观点持不同的意见。近年来,人道主义在社会各界中被广泛的提到,因此部分学者提出,犯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应进行合理的人道主义安排,但部分学者对此观点抱有怀疑态度。(三)关注犯罪行为中的被害人。刑事政策作为刑法的补充政策,对于刑法中没有体现出来对于犯罪被害人的关注也作为一条内容被列入了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中。在犯罪行为的整个过程中,被害人作为受伤害群体,刑法并没有提出相对应的法律。因此,对于被害人的关注需要依靠于的刑事政策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与规范,同时关注被害人也是人道主义的在刑事政策中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中的相关性的具体体现

学者根据我国社会的现状认为刑事政策能够对刑法体系中的具体适用制度进行补充说明与规定,且对于部分在刑法的司法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条例进行合理的规整,并进行有效的实施。(一)在构成犯罪过程的具体要素上的相关性。刑事政策与刑法在司法体系的相关性从宏观方面进行观察,首先其二者之间相关联的就是在犯罪要素上的相关性。第一,是对于犯罪对象的范围控制。刑法主要是针对犯罪过程进行审判的法律,对于类似于犯罪对象的范围控制方面则需要形势政策进行有效的规定。一般来说,犯罪对象是决定犯罪案件大小的关键因素。犯罪对象范围的扩大或者缩小直接影响着最终刑法对犯罪主体的判决。因此,犯罪对象的范围控制需要刑事政策对刑法进行补充说明。例如在进行贪污腐败的调查中,如果单单将钱财作为规定贪污腐败的单一标准,那么则会造成审判的不公。因此有及时的刑事政策对于其他的犯罪对象进行有效的规定,类似于旅游和购物卡等超过多少金额进行合理量刑。在对于犯罪对象的控制方面,刑事政策要对司法体系中刑法并为进行有效标记的范围进行不断地补充和说明。第二,对于犯罪主体的具体规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在刑法中未作出合理记录的犯罪主体需要刑事政策进行及时的补充。在国家发行的部分条例中有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就是在进行审案的过程中,犯罪过程的犯罪主体既符合这一篇国家下发的规定,又符合另一篇国家下发的规定。因此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情况下,刑事政策就能够对这种极端情况进行何有科学的解释,从而能够让审判结果更加的公平公正。对于犯罪的主体有了细致的划分,更加能够保障过节的司法严密性。第三,在犯罪的审判时就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在责任主义的刑法中对于案件需要进行必要的主观审判,但是在现在的实际情况中,对于部分犯罪主观要素的扩张的情况,针对部分情况下刑法的审判没有一个具体衡量标准,因此需要将刑法政策进行不断的补充说明。在犯罪要素扩张的情况下,需要针对这次情况对形势政策进行积极的补充与解释,使得在刑法中没有进行具体公正的审判情况下,可以通过刑事政策进行有效的成文规定。(二)在阻碍刑罚的具体原因等实例中所体现的刑事政策的作用。刑事政策与刑法在司法中具有相关性,其二者的相关性还体现在刑事政策对于阻碍刑罚等行为中的作用。对于部分出罪的功能性作用需要刑事政策来进行有效的实现。在刑法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人道主义关怀时,需要刑事政策来扮演一个平衡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衡量公道与公理在刑法上的不同体现。在现代社会中,人道主义精神是不断被提起的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精神,但是在部分情况中刑法对于人道主义精神的实际案例无法进行合理的判断,因此需要刑事政策对刑法在司法过程中的过于理性进行科学的衡量,使得司法在执行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兼顾人道主义精神,使得在司法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

三、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具体差别

(一)刑事政策的灵活性与刑法的稳定性。刑法作为我国司法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篇章,其稳定性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并且能够更好地对犯罪主体进行合理的审判。但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整体变化日新月异,相对于原有指定的刑法而言会出现一些犯罪因素的新类型。但由于刑法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刑事政策来进行实时的补充解释与说明,同时刑事政策的灵活性也有利于案件的审判与社会公平公正的维护,因而刑事政策相较于刑法而言能具有灵活性。(二)刑事政策的机动性与刑法的规范性。刑法作为一项全国性与强制性的法律必须要具有规范性与安定性,只有具有了规范性才能使得犯罪案件得到公正合理的审判。但同时由于刑法的规范性导致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无法兼顾人道主义。因此,本着以人为主的理念,刑事政策更加具有机动性,能够使得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刑事政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刑法的规范性导致忽略掉部分案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刑法所具有的性质使得规范性必须体现于日常的案件审理中,但刑事政策作为刑法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帮助刑法实现机动性与灵活性。(三)刑事政策的补充性与刑法的核心性。刑法在司法体系中本就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中,理所当然的将刑法作为核心并进行有效的审理。但是在部分刑法无法合理审判的情况下,就需要形势政策进行有效的补充。因此刑事政策具有较强的补充性。刑事政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刑法中未作说明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充说明,帮助刑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却又不影响刑法维持稳定性与权威性。刑事政策作为刑法的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补充性能够有效的帮助刑法进行社会秩序的整体维护。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刑事政策与刑法又具有多处不同。但刑事政策并不能代替刑法而存在,主要以补充说明作用为主。

[参考文献]

[1]郑俊飞.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视野下的法治实现问题初探[J].才智,2015(23):256.

[2]梁志东.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模式探析[J].前沿,2013(06):63-65.

[3]卢建平.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论纲[J].法治研究,2011(05):24-37.

[4]刘军.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片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237-241.

相关性范文篇7

关键词:法化学专业;相关性;课程

法化学是司法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案件中提取的各种物质性客体进行技术鉴定,为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和为起诉、审判提供证据的一门应用型学科[1]。因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公安机关服务,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忠诚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打牢专业基础,强化实战能力”[2]。课程及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和实施形式,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所在,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3]、培养质量[4]以及学生就业[5]。课程设置中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的种类是否能够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课程顺序设置是否合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6-8]。所开设课程之间相关性研究可以指明哪些课程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程度是多少,有助于调整课程开设种类及开课顺序,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对课程之间相关性进行挖掘和分析的方法较多[9-13],本文运用Pearson系数法对我校15级法化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分析,寻找所开设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为新的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开设种类和课程开设顺序提供理论支持。

一、课程成绩的描述性分析

以我校2015级法化学专业100名学生的成绩为依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采用分组数据,考察了22门主要课程,具体编号如表1。应用SPSS软件对22门课程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描述性分析,结果如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不同课程平均值差异较大,最小值为70.4(X15),最大值为93.38(X4),说明各课程评分标准存在差异,为了消除不同课程之间的评分标准的差异,我们将各门课程的原始成绩减去该门课程的平均值,再除以该门课程成绩的标准差得到标准化成绩,再进行比较。

二、相关性分析

由英国生物统计学家皮尔逊于20世纪提出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统计学考察两个连续型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常用方法,为了探究培养方案所设置课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及相关程度,课程变量之间的差异方向,内容衔接关系、专业权重关系及课程的开设顺序是否会对学生学习和知识的掌握产生影响,发现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为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课程间的相关性,r系数是课程相关性紧密程度的统计指标。当相关系数r>0代表两个变量为正相关,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r的范围在0.3-0.5是弱相关,在0.5-0.8是强相关,>0.8是极强相关。采用SPSS软件导入课程考试成绩进行单因子相关分析,通过计算两两课程间的相关系数来确定课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相关程度,计算的22门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

(一)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表2可以看出,各门课程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都较大,说明每一门课程在评判学生得分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同教师授课产生的差异还是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产生的差异,为了分析学生在4年中成绩的变化情况,我们按照课程学习时间排序对100名学生22门课程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各门课中的得分情况相对稳定,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同教师主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学生22门课程平均成绩如图1柱状图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在第一学期出现成绩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学生在第一学期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换阶段,高中阶段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高中阶段通过题海战术提高成绩的学生导致在大学阶段比较强调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时就会觉得不适应;第二到第四学期成绩下降,第五到第八学期成绩又有所提高,这可能是部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很少复习和预习,在考试前突击背诵记忆,采用背诵的方式应对考试,对于开放式的试题、分析题、逻辑题、计算题都不易答对或答题全面,从而导致得分率很低,在高年级时,学习方法的适应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成绩有所提高。

(二)课程间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22门课程成绩计算得出的课程间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生物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是法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由表3可看出,这5门基础课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的Pearson系数大部分在0.45以上,说明这5门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2.大学物理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相关系数都在0.55以上,最高达到0.66,说明这几门课之间具有强关联度3.毒物与微量物证分析、仪器分析是法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不仅与理科类课程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度,也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逻辑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等法律相关课程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也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相一致,对检验对象的提取、包装、送检、检验等过程必须符合法律程序要求,否则就可能作为非法证据排除,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关联度基本符合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说明课程设置基本合理。4.法医物证学与毒物与微量物证分析之间存在强相关性,这是法医物证学部分内容与毒物与微量物证分析内容相联系,都要讲到物证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现、提取、保管物证,所以在排课时要考虑这两门课之间的顺序。法医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受伤、死亡的原因分析较多,必须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法化学专业,是没有医学基础知识课程的,从表3可以发现,法医学基础课程与大多数课程相关性较低,一方面需要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医学基础知识的相关课程。法化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建议应该多加入实验和实践性的课程,特别是综合性实践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促进作用,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基于上述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课程间Pearson相关系数可以发现课程设置和课程顺序是否合理的有效方法,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结构上应考虑整体性和顺序性,在内容上应考虑关联性和连续性,这也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供了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辛大勇,宋军.刑事科学技术学科构建问题研究[J].公安教育,2015(5):67-70.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75-582.

[3]周飞.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5-27.

[4]罗亚平,郭威.两岸警察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以台湾警察大学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J].公安教育,2017(12):57-60.

[5]财政学类教指委课题组,樊丽时,刘小兵,等.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导向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6,38(1):48-53.

[6]胡成霞.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99(22):106-108.

[7]李英,易彬.高职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20,62(9):169-173.

[8]燕慧.近二十年来教育硕士课程设置问题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6(4):99-102.

[9]姚双良.数据挖掘在高校课程相关性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12):232-234.

[10]高明海,徐天和,路永辉.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课程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643-646.

[11]周永塔.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课程相关性分析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3):76-77.

[12]王晓莉,石刚,杨晴雯,等.基于Pearson系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相关性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1):114-115.

相关性范文篇8

关键词:虚拟仪器;LabVIEW;FFT;信号相关性

相关性研究主要解决信号内部的关联问题、信号与信号之间的相干问题[1]。通信系统中常见的信号是正弦波信号,信道中的噪声是白噪声信号。这两种信号自相关函数的研究对于通信系统十分重要,研究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对于信号编码很有意义。信号的自相关分析对于分析信号的特点及频域特性也十分重要。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软件,图形化编程是它与其他编程方法最大的区别,它的程序更加直观,方便理解与修改[2-3]。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设计系统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操作方便,节省成本。文中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通信信号自相关研究系统,首先产生正弦波、白噪声及正弦波叠加白噪声3种信号,然后分别分析3种波形的自相关函数及其功率谱。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的功能要求

文中设计的信号自相关分析系统的功能如下:1)能够产生正弦波、白噪声及叠加白噪声的正弦波3种信号,且波形的频率、幅值能够由用户进行设置;2)将所产生的波形通过自相关函数输出其自相关波形;3)将自相关波形通过FFT函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并输出功率谱波形图;4)前面板上显示所产生的波形、自相关波形及其功率谱的波形。通过前面板可以调节正弦波及白噪声的幅值、频率。

1.2系统总体结构

信号相关性分析系统首先利用LabVIEW中的波形生成函数产生正弦波、白噪声及叠加白噪声的正弦波3种信号;通过自相关函数分析3种信号的自相关波形,将自相关波形通过FFT函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并输出功率谱波形图。根据波形图显示的结果研究信号的相关性及其频域特征。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的LabVIEW设计

2.1系统的前面板设计

LabVIEW程序由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形成,用户可以通过前面板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显示。类似于仪器的操作面板。系统的前面板如图2所示。前面板上有信号幅值、频率及所产生的波形、自相关函数波形及其功率谱的波形等[4-7]。用户可以通过前面板输入正弦波及白噪声的幅值、频率等信息。波形图显示控件能够显示所产生的波形、自相关函数的波形及功率谱波形。

2.2系统的程序框图设计

程序框图是实现系统功能的核心,实现用户需要的功能,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函数、结构等进行连接并调试运行,程序框图中包含了前面板上控件、函数、结构等[8-11]。LabVIEW中包括数值、数组、布尔、字符串等操作函数,有循环结构、条件结构、顺序结构、公式节点等,方便用户设计程序框图,且设计的程序框图十分直观[12-14]。该系统的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信号相关性分析系统主要由程序框图实现3种波形信号的产生、信号相关性分析及FFT变换等功能。利用正弦波发生器及均匀白噪声发生器可以产生正弦波及白噪声。两种波形相加形成叠加白噪声的正弦波。每一个波形周期内的点数可以通过采样点数来设置,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等都可以通过前面板进行设置。产生的3种信号分别通过自相关函数得到它们的自相关波形,并显示在前面板上的波形图显示控件中。自相关波形通过FFT得到功率谱波形并输出显示。波形的频率、幅值能够由前面板上的控件进行设置。

3系统的LabVIEW仿真

信号相关性系统仿真首先通过波形图控件观察产生的正弦波、白噪声及正弦波叠加白噪声3种信号,并调节波形频率、幅值。将所产生的波形通过自相关函数输出其自相关波形;通过波形图控件观察比较自相关波形。然后将自相关波形通过FFT函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并输出功率谱波形图。前面板上显示所产生的波形、自相关波形及其功率谱的波形。通过前面板可以调节正弦波及白噪声的幅值、频率。分别设置正弦波的幅值、频率、白噪声的幅值进行仿真,结果如图4~6所示。经仿真,通过选择设置正弦波的幅值、频率产生相应的正弦波、白噪声及叠加白噪声的正弦波,并经过自相关函数输出3路信号的自相关波形,在3个波形图控件中分别显示结果。然后通过FFT函数剖析3路信号的功率谱波形。从自相关波形图可以发现,正弦波的自相关函数是周期的,叠加白噪声的正弦波的自相关函数也是周期信号。白噪声的自相干函数为一个冲激函数,说明只有在t=0时刻白噪声是相关的,其余时刻互不相干。因此,白噪声能够用于通信中。

4结论

相关性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女性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1.01±7.64)岁。

1.2方法

为了提高研究对象内部的一致性,在获取研究数据前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提出的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来源于过去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生理与情绪状态等四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专题训练[5-6]。其中,所谓成败经验是指个体对自己实际活动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所谓替代经验即对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活动及其成就水平的观察;这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式。当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在活动中取得的成功,能够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景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反之,则会降低观察者能力的自我判断,并削弱其在类似活动中的努力程度。所谓语言说服,即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而相信自己的效能,是一个接受与加工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进行自我规劝的过程,其效能价值取决于语言说服是否切合实际。而生理与情绪状态是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包括增强身体状况、降低应激水平、减少消极情绪倾向,并纠正对身体状态的错误解释: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焦虑不安则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训练按“传授知识→促进内化→外化练习”的程序进行,平均每间隔4个月进行一个项目的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相关研究数据的采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验[7],获取每一训练结果样本的自我效能感受水平。该量表为单维量表,修订后的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a=0.87,重测信度r=0.83,折半信度r=0.82。共10道题,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心理状态。按4等级记分,1分为完全不正确,2分为少部分正确,3分为大部分正确,4分为完全正确。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为总量表分,分为低(10~20分)、中(21~30分)、高(31~40分)三个等级,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每一自我效能专题训练结束后,即对研究对象进行一个有关护理基础技能项目的水平考试;四个自我效能训练项目对应进行了壁式给氧、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和电动吸痰方面的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对于护理操作技能成绩的评定,由课题组人员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编制的《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同时对某一被试在有关技能的现场表现状态进行评分。而每个被试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确定,则来自5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评分者评分的平均值。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配对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结果

2.1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分值

研究对象在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及生理与情绪状态四项训练结果下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与护理操作技能成绩见表1。从表中可知,在这4项训练中获得的自我效能感或护理操作技能分值,分别在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状态表明本研究在一定范围与程度上排除了共变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为探索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的相关性提供了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条件。

2.2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成绩的相关性

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成绩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见表2。此统计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这两类分值在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生理与情绪状态四项训练结果下的各组合状态下的两两相关系数分布在0.893~0.954之间;而各组合状态下的自我效能感与操作技能成绩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和P<0.001)。由此可知,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这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高度双方向的互相关系。

2.3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回归分析

从表3可知:①在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生心状态四方面训练结果下的自我效能与操作技能在互为自变量、因变量下的复相关系数分布在0.892~0.949之间,表明自我效能与操作技能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高度密切;②用来说明回归方程效果的判定系数分布在0.797~0.901之间,说明回归分析的实际效果很好;③由回归系数(绝对值分布在78.303~126.945之间)和截距(分布在0.501~1.622之间)所构成的回归方程(模型)可反映自我效能与操作技能两变量之间的变化状态。若考察用来判断回归模型的整体显著性的F值可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回归效果是显著的;④根据t统计量的值可知:各种组合状态下的X对Y都有极其显著影响(均显示出P<0.001);⑤综合①、②、③、④可知自我效能与操作技能两变量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是:二者单方向的关系存在回归关系,呈现出互为因果的高度正相关。

3讨论

相关性范文篇10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简称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继发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约为5%~39%[1,2]。按AAD的病情程度不同,包括单纯腹泻、结肠炎或伪膜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简称PMC)指病情严重,在结肠粘膜有伪膜形成的特殊类型,如不及时认识,给予合理治疗,可导致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5%~24%。本病的发生,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抗生素破坏了肠内菌群的自然生态平衡,即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而需氧性菌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其中与PMC发病有关的主要是难辨产气荚膜芽胞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简称CD),它产生的2种毒素,毒素A为肠毒素,毒素B为细胞毒素,2种毒素均可引起肠道粘膜损伤和炎症。其他细菌尚有产气荚膜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杆菌和沙门菌属[3]。凡能对抗细菌的药物,几乎均可引起AAD,以林可霉素(linc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氨苄西林(ampicallin)多见[4]。此外,头孢菌素族、青霉素类等也常见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少发生。但抗结核杆菌、真菌和抗寄生虫的抗菌药尚未见报道。本病发生的危险因子,除与不同的抗生素和应用抗生素时间长短有关外,尚与病人的年龄(<6a或>65a),基础病的严重度,过去有否肠道疾病或AAD,有否免疫抑制,住院时间长短,有否外伤、手术、鼻饲等有关[5]。也有认为大多PMC见于平素较为健康者。本病在女性中发病有增加,口服与肠外应用抗生素均可引起本病。最近报道1例,32a,女性病人,阴道应用林可霉素乳膏3d后发生水泻,在大便内证实有CD[6],确甚少见。

AAD的诊断病人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如出现腹泻,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单纯腹泻病人,症状轻微,结肠无伪膜形成,停用有关抗生素后,腹泻自行好转。PMC病人症状较重,每日有5次或更多次的不成形便,可无肉眼血便或粘液便,这些病人大多有CD感染,腹泻同时伴有腹胀、腹痛,并有发热,有时被误认为原有感染性疾病的恶化。在病变的发展中,可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类似急腹症。如持续用有关抗生素,则症状加重,可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大量清蛋白丢失,甚则死亡。

最近报道的药物相关性出血性肠炎,也论述了抗生素相关性出血性结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hemorrhagiccolitis,简称AAHC),约85%的病人由口服氨苄西林及其衍生物引起[7]。以肉眼血性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局限于右半结肠,每日大便十余次,病程短,可在1~3d后自愈。本病病人大便内未找到CD,故原因还不清,可能为药物的变态反应所致。认为与PMC有所不同的又一型AAD。AAHC的诊断,目前主要靠结肠镜检查,在升结肠和横结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和水肿[6]。

AAD的发病可在抗生素应用4~10d后出现症状,但变异很大,最短的在服药4h即发病。有报道口服氨苄西林致AAHC者,在服用2~7d后发病。特别要警惕的,据报道至少1/3的AAD病人,症状的出现可迟在有关抗生素已停用,甚至停用1~2wk后才发病。

对AAD有确诊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粪便作厌氧菌培养,多数病例可有CD生长。粪便CD的细胞毒素试验,对AAD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如第1次阴性,对可疑病例应复查,有些病例可呈阳性。将病人的粪便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液中,观察细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污泥产气荚膜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最近介绍以免疫法检测粪便CD毒素A的方法,与组织培养检测该菌的细胞毒素(毒素B)试验相比,前者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9%,该法简单而快速,在30min内可见结果[8]。

其他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异常的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多在10~20×109.L-1以上,甚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粪便常规可无特殊改变,仅有白细胞,多数无肉眼血便或粘液便。可有低清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在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内镜第1次检查阴性,如病情无好转,应重复检查可发现典型的伪膜。内镜下PMC病变特征[9]:

1早期病变在正常肠粘膜上可见散在的充血斑,微隆于粘膜。

2典型病变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充血斑呈现点状伪膜,继而相互融合成数毫米至数厘米的圆形、椭圆形伪膜。病变呈散在或较密集分布,散在病灶之间可见正常粘膜是本病的特征之一。但重症病例伪膜可融合成片,甚至呈管型。伪膜呈黄白色、灰色、灰黄色、黄褐色不等,隆起于粘膜,周围绕以红晕是另一特征。伪膜不易脱落,如剥下可见粘膜缺损形成糜烂,常有渗血。

3修复过程伪膜脱落,隐窝内潴留分泌物排除,粘膜展平上皮细胞再生修复呈红色斑样,10d后粘膜恢复正常,无疤痕遗留。

病变处采取活组织作显微镜检查,对诊断PMC有很大帮助。疾病早期伪膜很小,肉眼不一定看到,而活组织显微镜下可显示典型病变。

X线:腹部平片示肠麻痹或轻至中度肠扩张。PMC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因其既无特征,又可使病情加重。

重症PMC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和结肠穿孔,幸较罕见。在临床上尚与真菌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隆病和缺血性结肠炎相鉴别。

AAD的治疗即刻停用可疑抗生素。轻型AAD不一定是CD毒素所致,有认为抗生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停用抗生素后大多数病例很快恢复。不宜应用抗肠蠕动药,如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洛哌丁胺(loperamide),其对PMC不仅无效,且可诱发中毒性结肠扩张。加强支持治疗,纠正低清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由CD毒素所致的伪膜性结肠炎,目前首选甲硝唑(metronidazole)250mg,每日4次口服,共10d。重症病例有频繁呕吐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滴注给药,但疗效不及口服法[10]。次选为口服万古霉素(vancomycin),全身毒性作用不明显者,每次用量125~500mg,每日4次,服用10d,小剂量的疗效优于大剂量,因小剂量对肠道菌群影响小[10]。在治疗过程中作粪便细胞毒素测定,或作CD培养,对预测停药后复发有一定帮助。复发者以万古霉素治疗仍有效。

最近报告双歧三联活菌(Bifidobacteria)、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butyricunm)、地衣芽胞杆菌胶囊(Bacilluslicheniformis)等微生物制剂,对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有促进作用,从而起到调整肠内正常菌群。据报道也有一定治疗作用[11]。有建议口服生物制剂亦有预防作用。目前均不主张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本症。

对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不宜口服药,可作回肠或横结肠造瘘,经瘘口或直肠将万古霉素作肠腔内注射,亦可肠道外给药。

暴发型病例,内科治疗无效,病变主要在结肠,或有显著的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时,可行结肠切除或回肠造瘘术。

[参考文献]

[1]McfarlandLV.Epidemiology,riskfactorsandtreatmentfor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J].Digdis,1998,16:292-307.

[2]时国朝,邓伟吾.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106-108.

[3]HogenauerC,HammerHF,KrajsGJ,ReisingerEC.Mechanismsandmanagementof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J].ClinInfectDis,1998,27:702-710.

[4]GorenekL,DizerU,BesirbelliogluB,EyigunCP,HacibektasogluA,VanThielDH.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lostridiumdifficilein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J].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9,46:343-348.

[5]MefarlardLV.Riskfactorfor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reviewoftheliterature[J].AnnMedInterne(paris),1998,14:261-266.

[6]VikenesK,LundTonnesenS,SchreinerA.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aftershorttermvaginaladministrationofclindamycin[J].AmJGaetroenterol,1999,94:1969-1970.

[7]SakuraiY.Drugassociatedhemorrhagicenteritis[J].NipponRinshol,1998,56:2382-2386.

[8]BentleyAH,PatelNB,SidorczukM,etal.Multicenterevaluationofacommericaltestfortherapiddiagnosisofclostridiumdifficilemediated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J].EurJClinMicrobiolInfectDis,1998,17:788-790.

[9]周殿元.伪膜性肠炎[A].周殿元,周正端,主编.现代临床疾病诊断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