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1:56:00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范文篇1

2、精神文明办

3、文化站

4、司法所

5、武装部

6、统计站

7、经济委员会

8、关工委

9、财务室

10、城市卫生综合管理科

11、综合治理办公室

12、民政民族宗教科

13、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14、计划生育办公室

15、民生办

相关部门范文篇2

一、档案馆与相关机构建立共建关系的意义

1、档案馆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共建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任何一项事业,离开了密切合作的群体以及托起这个群体的机构、组织与领导人,都将举步维艰。档案馆业务内容广泛,利用者层次跨度较大,工作人员的知识背景也不尽相同,涉及关系较为复杂。因此,档案馆良好的运行状态的实现是需要多方面的协助与支持的,一旦离开了来自这些部门的协助,势必会对档案馆又快又好的发展产生影响。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项社会事业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趋势日益加剧。建立档案馆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努力拓展职能,有助于档案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克服日益边缘化的颓势,大大提高档案馆的开放程度,为地方发展服务,为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档案馆有效地构建起自身的共建“合作圈”,是为了构建良性的公关状态,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档案馆形象的提升。只有将档案事业充分的融入各种社会关系中去,并充分的利用社会的各种关系服务于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档案事业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2、有利于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档案馆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档案馆利用自身优势,理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共建关系,可以使档案馆做到资源上的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建设,使档案馆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另外加强共建关系,在一些资源上可以达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效果,合理配置有关资源,并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协作观念,使档案馆建设步入一种良性发展。

3、有利于紧急情况的应对

在灾害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对灾害的响应速度以及处理力度往往会对处理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某一个档案馆势单力薄,仅仅凭借其自身的力量,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应对,往往会导致其对灾害的处理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档案馆中的档案产生更大的影响。

加强档案馆与相关机构的共建关系,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相关共建单位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从而有效地提升档案馆对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降低各种灾害事件对档案馆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档案馆构建共建关系应把握的几点原则

1、服务于档案馆建设,利于档案工作原则

档案馆在构建自身的共建关系时应该把有利于档案馆建设,开展好档案工作作为首要原则。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合作圈”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合作单位的职能范围也当然是越广越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档案部门不对自己的合作对象及职能拓展方向有所界定和挑选。只有选准选对合作单位和职能拓展方向,拓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档案馆是非盈利性机构,档案馆的共建协作关系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好合作对象,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自身美誉度为目标,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合作圈”,减轻档案馆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做到服务于人,有利于我,实现双赢。

2、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

所谓的“平等互惠互利”原则是指要兼顾档案馆与其他机构的双方利益,在平等的地位上使双方互惠互利。这种共建协作关系不能单纯追求档案馆单方面的利益,应该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双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在一般情况下,构建档案馆自身的“合作圈”,应该是立足于档案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工作的需要,使合作双方产生利益上的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合作双方之间的合作诚意。若仅对一方有利,则另一方必然在工作过程中有着很大的被动性或承受一定的损失,最终导致合作的破裂。

3、经常性维护与经常性宣传原则

档案馆拥有了自身的合作圈以后,还应该确保自己合作圈内相关成员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可用性。针对各自所具有的责任和应该履行的义务,经常性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合作双方之间共建关系的活动。定期的举办和组织各种活动,保持经常性的业务来往。并做好对各种活动和业务来往的宣传报道,营造一个良好的共建氛围。

三、档案馆应该注重的几种共建关系

档案馆可以拥有的共建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档案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择情开展。

1、档案馆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协作关系

灾害事故的预防及灾后的抢救,经费安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其获得成功的经济基础。投保可以作为提供紧急情况下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但必须在保险项目中明确这一点。保险界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般看重损失,而档案材料所具有的“独一份”特性,完全有必要把应急反应和灾后抢救的费用考虑进去。档案馆应该与保险公司保持经常的业务关系,协助他们了解馆内建筑的改装及馆藏情况的改变。协商在档案馆自身所能负担且在当地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保险项目,例如:珍贵档案的赔偿标准、发生事故后所产生的人工及设备费用、恢复及保存所需雇请专家的费用、外租冷冻和干燥设备、建筑物修理、架子、电气设备及家具等设备的更换等。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受损档案争取更多的修复经费来源,这无疑是扩展了档案的安全空间,给档案多了一层保护。

2、档案馆与自身业务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

档案馆与自身业务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上级领导部门之间的关系、与业务归档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利用者和捐赠者的关系。

协调好档案馆与上级领导部门的关系,可以给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资金上的保证与支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救灾资金的到位;与归档单位的共建关系融洽了档案馆与归档单位的关系,有利于档案收集工作的开展,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利用者和捐赠者的关系,给利用者提供让他们满意的服务,则当灾害发生后,他们就是一支潜在的志愿营救队伍,而捐赠者所捐赠的档案也是档案馆档案的一个重要来源,减少珍贵档案资源的流失。

3、档案馆与灾害预测监控部门的共建关系

各个地区都有一定级别的灾害预测监控部门,如地震局、气象台等。档案馆加强与这些单位的合作可以使档案馆了解各种发生灾害的概率情况,从而确定防治重点。这些灾情预测监控系统是档案馆工作转入非常时期的“触发端”,可以为档案馆的工作赢取宝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救灾工作的主动权,并为档案部门防灾治灾工作提供指导。

4、档案馆与消防部门等紧急服务部门的共建关系

消防部门具有专业的消防知识,加强消防部门与档案馆的共建关系,可以使档案馆得到专业的消防指导,使本单位的消防工作达到专业水平,并可以请消防部门定期对档案馆的消防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档案馆要紧密依靠所在地的消防部门,和他们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接受他们的检查和指导,并成立业余消防组织,并对其队员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掌握灭火设备操作知识和灭火的实际经验,以应付火灾或其他各种紧急情况。

5、档案馆与设备生产厂家以及相关设备拥有机构的共建关系

档案馆与有关设备生产厂家之间建立良好的共建关系,便于了解最新技术的进展。还可以经常性的咨询专家的意见,来确定档案馆现在所使用或将要引进的设备是否适当。对档案馆现在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或进行升级更新,确保档案馆中各种设备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性能状态上。同时也便于设备的维护以及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地修复,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另外,档案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相关设备。因此,在一些突发事件出现以后,可能需要租用一些较为昂贵的设备,如商用/工业用冷冻设备,这些设备用于接收、冷冻和储藏湿的资料。如果档案馆没有专门的冷冻设备,可以考虑试用食品提供机构、肉店以及超市所用的冷冻设备,考虑与这类机构签署协议,以确保在急需情况下冷冻空间的可利用性。

6、档案馆与运输公司的共建关系

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一般不会有较大的运输能力。但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将湿的资料运至冷冻设备处或者将处于危险状态下的资料进行大规模的转移,以档案馆自身的运输能力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就需要档案馆以外的运力的支持。我们可以与运输公司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运输能力,为档案的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并同运输公司协商多功能的服务,例如对于遭受水灾的资料如果距离较远,可以考虑租用运输公司的冷冻设备。公务员之家

7、档案馆与一些技术公司的共建关系

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这种新技术的引入。但是,在得到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档案馆也承受着由这一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如由于病毒、软件以及硬件因素所导致的数据丢失等。这就需要加强档案馆与一些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的协作。与档案馆以外的一些专业修裱公司的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有效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的支持。

8、档案馆与院校教学单位以及科研单位的共建关系

通过不同的形势加强档案馆与院校等教学单位以及科研单位的共建,特别是高校档案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体系。此举是一举多得,一是加强了高校教学质量,学生得到了工作实践的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科研成果有了实践场所,使档案科研工作更能够贴近档案馆的需求,适合档案工作的需要;三是充分利用地方大学的人力资源优势,弥补档案馆人手不够、工作量大的矛盾,促进档案馆工作得到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是档案馆发现人才,补充必要的专业人才的好机会。

9、档案馆与志愿者团队的共建关系

组织一支可以服务于档案馆的志愿者队伍,用于紧急情况的处置,是档案馆应对紧急情况的可靠的应对力量保证和来源。构建志愿者团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人员来源的多元化,如:员工的母校、大学里的学生,档案馆周边单位的人员及群众等;二是人员性质的多元化,档案馆的志愿者团队应该包含各种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如:能对营救和修复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专家、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等;三是加强与志愿者团队的联系与互动,及时的更新志愿者团队人员的联系方式,并及时的补充相关人员,如果需要的话,让他们参与培训和演习,保证志愿者人员的可使用率。

10、档案馆与新闻媒体等宣传机构之间良好的共建关系

新闻媒体等宣传机构是档案馆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档案馆应该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来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在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中间设立“新闻联络官”,保持与媒体的联系,确保信息的畅通。并定期向媒体消息,使群众了解档案馆的工作动态,激起人们对档案的关注以及档案意识的提升。另外,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媒体适当引导大众,以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同情,寻得潜在的捐赠者,获得款项用于修复重建等。

11、档案馆与其他档案馆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共建关系

档案馆与这些机构之间可以实现多方面、多层次上的协作。这样做的话,可以获得如下益处:一是加强资源的互通有无,合理配置资源,分享“危机应对计划”中的信息,分享各馆的人才资源,分享设备的成本(比如多家单位共同出资购买风扇、冷冻设备,共同使用),避免由于有关资源的重复建设而带来的浪费。二是构建灾害情况下的联合应对体系。灾害降临时,多家单位可以互相提供帮助。这样可以集中人力、专家、设备以及馆舍面积,从而有利于修复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跨区域的档案馆联盟,增强档案馆馆际交流与协作,促进落后地区档案馆建设的发展,增强灾害以及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提升档案馆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振耀、田小红:《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新华文摘》2006年第23期。

2、郑宏远等:《档案部门如何经营好自身的社会关系》,《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4期。

3、霍汉平:《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29期。

4、王保国:《从边际关系谈综合档案馆的自身建设》,《山西档案》2002年第4期。

相关部门范文篇3

[论文摘要]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不诚信问题愈演愈烈,企业诚信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制度建设、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建设以及发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诚信一般认为是社会道德意义上的范畴。它强调社会成员在为人处事及进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为准则践约守诺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被赋予了特有的经济内涵。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没有诚信市场机制不可能有效运行诚信缺失必然导致市场的无序l陛从而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还相当严重假冒劣伪产品大量充斥市场;企业偷税、漏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商业欺诈、企业逃废债务现象相当严重;企业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普遍;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十分突出等等。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现实的企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一、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加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诚信和信用建设对建设全国信用体系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是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大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信用素质。

1要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诚信准则是表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它希望员工遵守的诚信规则的正式文件它具体说明企业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为判断企业政策和行动及个人行为的基准。诚信准则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的不可或缺重要条件之一。

2开展企业诚信培训。企业诚信首先表现出来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诚信。企业诚信培训是企业内部诚信建设的基础。在培训中应向员工说明企业诚信是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许多优秀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诚信对员工、企业、社会都带来的好处。企业诚信培训要以企业诚信准则为依据。培训方法可以提出各种选择方案诱导被教育者去选择积极的方法使员工感到态度的转变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的改变。诚信教育方式越生动形象越容易影响被教育者。因此企业诚信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树立‘’诚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谓品格是指在一个人生命过程中建立稳定和特殊的品质使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有同样的反应。而好品格是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为标准做正确做事情的内在动机。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品格产生诚信一诚信产生合作一合作中产生沟通形成团队一团队创造品质和利润。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企业诚信建设根本在于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以加强企业诚信道德建设来规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必须把诚信当作资本来经营牢固树立诚信道德理念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环节严把信用关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

二、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1国外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诚信体系大体有以下三种成熟的模式:第一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征信企业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经营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业务政府促进信用管理相关立法的出台强制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将征信数据以商业化或义务形式贡献出来向社会开放第二中央信贷登记模式。这种模式以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代表。这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征信管理体系。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其特点是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银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第三政府经营模式。指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资组建征信公司,并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管理。中央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强制性地让局部主体把数据贡献出来迅速组建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2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企业诚信必须建立在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没有社会诚信制度的为前提和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针对我国体制转轨的现实,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分别建立个人与企业两套征信系统。我国企业征信制度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当务之急要加快建设企业征信的专门信用制度,包括对信用记录的征集、调查、评估、储存、检索等信用业务活动的组织及信用机构的设置加以规范以确保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要尽快规范税务、工商、海关、司法、银行等与公共信用记录有关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行为必须要求这些部门依法向社会信用机构和公众提供信用信息并制定可操作的信用服务规则和处罚规则。

3.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舆论会给企业的诚信建设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推动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新闻媒体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既宣传正面的执法行为和典型人物树立正气又坚决曝光违法行为震慑企业不诚信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的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企业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诚信相关的立法工作。在现有的有关企业行为法律法规中,存在不完善、不具体、不配套现象导致在打击企业市场违法行为中难以起到应有的成效。例如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现有法律法规存在调整范围偏窄、处罚偏轻,执法手段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不好认定、适用较难,未能赋予监督检查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权力等问题:《专利法》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存在法律冲突致使一些违法者恶意利用外观设计专利援引《专利法》对抗《商标法》所赋予的商标专用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知名企业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使执法中遇到适用法律法规的困难。再者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新的领域的违法行为尚待加强立法予以规范。如电子商务中如何防止欺诈如何处理网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这些问题均须予以立法加强规范。

2.加强诚信执法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把”严格执法一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现实意义对违法犯罪分子决不手软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履行职责实现监管到位、处罚到位对违法犯罪者,要将其责任追究到位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决不姑息迁就要一查到底;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能以罚代法。对执法违法、滥用职权、询私枉法的执法人员要坚决查处特别是对充当违法犯罪分子保护伞、为其充当内线、通风报信者要坚决查处。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企业不诚信等违法行为始终处于法律高压态势使法律形成应有的威慑力,确保企业在市场行为中守法诚信经营。

四、发挥政府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诚信建设,政府的责任最大。政府部门严格有效的执法行为是构成一个社会诚信的重要基础。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制定者和组织者也是信用关系的监督者和协调者政府在诚信秩序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诚信政府应是负贵任的、言而有信的政府。在政策或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论证,认真执行保证其可行性和延续性取信于民不随意变更一旦决策和执行中造成重大失误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2.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构建成服务型的政府。按照执政党的宗旨人民政府必须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公平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阶层的公民的利益。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3.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尊重产权和各产权主体的地位给予企业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依法行政政府还应严于律己、勇于纠错。政府公务员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自觉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进而为企业诚信作到表率作用引领社会和企业自觉以诚信为生存发展之根本。

相关部门范文篇4

论文摘要:贵州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发展,政府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促进职能转变,以增强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府管理创新与职能转变应着力解决好观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的内蓉,从而使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贵州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抢抓发展机遇,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如何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的管理创新,取决于政府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以什么样的行政姿态、做什么样的开发决策来推进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政府管理创新

21世纪的头20年,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家经济发展面

临着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全省范围来看,正处于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全球大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发达国家传统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达省份传统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这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抓住了,我们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贵州经济社会要实现历史性跨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跨越式思维解决发展问题。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最基本的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川我省经济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虽然我省有丰富的各种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尚未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当前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贵州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中,政府面临着诸多压力:

1.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政府面临加快发展的压力。2006年全省GDP总量为2267亿元,仅占全国的1.08%;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5750元,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6%,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9ll6.6l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5%;农民人均收人1985元,仅为全国的55.3%。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成为贵州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

2.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政府面临扶贫攻坚的压力。目前,在全省的88个县(市、区)中还有8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有5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有9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有近1.4万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如果按国际上划定贫困人口比较通用的“比例法”(将收人水平低于人均收人水平二分之一的人群视为贫困人口)来核算,在全省3000万左右农村人口中,有1500万左右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这说明政府在扶贫开发上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还异常艰巨。

3.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政府面临劳动力转移的压力。若以2003年计,全省人口38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0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5.19%。其中滞留在农业内部的劳动力多达1651万人。要使全省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关键是让农村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多,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4.生态脆弱,经济增长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政府面临“保住青山绿水”的压力。贵州大部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脆弱,地表水缺乏,约有1000万农民尚待解决饮水安全,50%以上的城镇存在缺水问题。由于贵州工业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大都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污染严重。贵州工业的单位GDP能耗是全国水平的3倍多,形成了“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经济低效益”的发展怪圈。如何发挥环境和资源新优势,把青山绿水培育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实现持续发展,政府应在保护好建设好“绿色生态贵州”上担当起责任。

政府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主体,必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和内部资源能力(面临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进行科学分析,转变职能,理清思路,创新模式,对未来发展及远景规划做出更为准确的定位,从而使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政府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二、政府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各级政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政府管理还未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管理带有“转型”特征J。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全能政府,社会力量非常薄弱。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虽然得到了成长的机会,但是政府权力依然很大,政府代替市场、干预企业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政府管理未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全相适应,在市场主体培育和助推企业发展上没有较大的作为,未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化。

2.政府管理职能“三位”现象突出J。一是政府“越位”现象突出,表现为政府不应管的事情插手依然较多,参与了不少竞争性项目的投资与运作;二是政府“错位”现象突出,表现为政府与企业的分工不明确,政府干了许多应由企业干的事;三是政府“缺位”现象突出,表现为应由政府完成的事情却没有很好履行职能。政府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3.政府管理方式滞后。地方各级政府的管理方式仍然是以“行政——控制型”管理为主。其工作的重心不是制定和维护规则,不是努力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而是侧重于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微观管理,热衷于直接管钱、管物、管人;习惯于行政命令、靠“红头文件”直接指挥,不善于宏观调控和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方式进行管理。特别在行政审批制度上缺乏创新,项目审批未能按照“集中统一、及时高效、透明公正”的原则办理。行政管理法治化程度低。

4.政府管理思想不到位。受传统思想定势的束缚,政府管理创新的整体思路没有太大的突破,仍然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理念上,习惯于数量管理、指标管理、项目管理而不是规则管理、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不能树立“法制政府”、“有限政府”、“信用政府”和“服务政府”等全新的政府管理理念。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未能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问题,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认识不够清楚,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的越细越好,干的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没有彻底改变,缺乏服务观念、效率观念、成本意识、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政府官员的“官本位”的思想依然存在,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和发展观,追求政绩GDP而不是绿色GDP,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花架子”。没有摆正党的领导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系,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5.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弱。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建设、教育文化、公共卫生、收入分配调节、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投入上严重不足;二是公共服务产品供应不均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三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单一、市场化进程缓慢;四是公共服务的成本偏高、质量偏低。

三、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

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应解决好三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观念层面,解决各级政府职能如何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二是制度层面,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三是技术层面,如何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

1.建立有限政府,提高政府宏观管理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一个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作用的有限政府。“有限”要求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掌舵”方面,而具体的“划桨”则交给市场和社会完成,从而逐渐减少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行政性干预,把职能落实到宏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层面上来,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小统治,大服务”的治理目标。

为了推动贵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政府必须在立足科学分析省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搞好项目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做强我省能源和优势原材料等新兴支柱产业,做强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育以旅游业、生态畜牧业为重点的后续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生态压力。加大教育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进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人力资源的供给、保障和利用能力。搞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统筹,加快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增强就业能力。

2.建立法治政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立法治政府,一要着力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中央政策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减少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通过这项改革,使我省的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和优化。二要推进年检制度改革。通过积极推进年检制度改革,清理年检事项,简化年检程序,改革年检方式,规范年检设置,加强年检收费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府建设,全力打造“阳光政府”。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政务公开的内容,完善政务公开方式,建设统一的政务公开平台;建立考评体系,完善政务公开基础工作。

3.建立诚信政府,提高政府为民办事能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机关改善工作作风,以诚信办事、诚信服务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对政府工作人员加强诚信教育,让他们在群众、企业和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提高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让他们为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政府在决策上,要做到“问计于民”,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建立办事回执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真正把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放在首位。在发展的道路上,要致力于改善民生,多为群众办好事和实事。加强政府诚信文化建设。重在培育勤政为民、廉洁奉公、高效务实的行政文化,在政府官员中倡导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浮夸和一心为民的主流价值观念,让政府官员树立“纳税人”意识,淡化“官本位”思想,不能与民争利,而应为民谋利。

4.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错位”的地方“补位”,在“缺位”的地方“到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贵州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必须加强软环境建设。建立服务型政府,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依法行政的服务准则、顾客导向的服务模式、绩效评估的服务考核、过错追究的服务责任。政府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和人文环境,努力形成一个“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和一个“万众创业,万商云集”的发展局面。

相关部门范文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奋力实施产业兴县发展战略,确保一批招商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和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建立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明确任务目标。2008年,按照“突出重点、分管对口、强化服务、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带领一个牵头部门、组织一批相关单位、服务一个重点项目的责任制度。根据全县招商签约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具体情况,分项目确定年度建设目标,并力争达到或超过预期建设效果。

二、明确工作要求。一是切实加强对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级领导要把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对影响和制约重点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要拿在手上抓。二是服务重点项目的牵头部门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参谋服务的职能作用,要针对所服务重点项目的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尽快实施。三是服务重点项目的相关单位,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相关配合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对招商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强衔接与沟通,快速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尽快落地启动建设。对已经落实建设计划和资金的其他重点项目,要尽早开工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进度。五是所有的重点项目要严格“五制”管理,特别要注重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资金管理。六是加强检查督办。县委督查室、县人民政府督查室和县项目办要将县领导及相关部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情况纳入常年检查督办的范围,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级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督促协调解决,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明确考评重点。根据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的意见》,把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县项目工作绩效考评范围。对招商签约项目和目前尚未落实投资计划的项目,主要考评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和服务重点项目的效果。对已落实投资计划的项目,主要考评投资计划完成情况、预期进度实现情况、综合管理执行情况和服务重点项目的实际效果。对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附件:*县2008年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服务重点项目计划表

中共*县委办公室

相关部门范文篇6

2003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一阶段为2003—2010年的乡村建设初步阶段,其包括乡村基础环境整治(2003—2007年)和乡村人居环境提升(2008—2010年)两个阶段;第二阶段为2011—2015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1];第三阶段为2016—2020年的美丽乡村升级阶段。为促进城乡高质量均衡发展,杭州市持续开展城乡统筹特色镇示范点规划和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示范点规划工作。杭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统筹发展的新阶段。良渚街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北部,其境内的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有8个村庄。这些村庄生态优越、风景优美、文化深厚、村民富庶,它们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成果。为推进城乡统筹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相关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切实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深入调查农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建设情况,明确存量土地利用方式,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和城乡融合之路,从而真正实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

2思考——优势与挑战、理念与思路

2.1现有优势

(1)有区位。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是杭州市的后花园,其对外交通发达,有3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1条轨道交通线经过此地。(2)有文化。此片区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包括良渚古城片区、荀山片区、遥山片区和姚家墩片区。另外,此片区还有水利农耕文化、桥文化以及安溪滚灯、毛竹捏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有资源。此片区具有典型的“山水田村镇”的城乡生态格局,其北面是东明山森林公园。水资源有东苕溪、良渚港、康门水库。此片区农田广袤,耕地资源丰富,村庄秀美。(4)有项目。此片区内文创、旅游、休闲农业等项目落地开花。文创项目包括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梦栖小镇;旅游项目包括东明山森林公园高品质居住度假区、运动健身区等;休闲农业项目包括野芦湾休闲生态农业园、芷兰庄园等。(5)有产业。此片区农业发展底子好,它是杭州市菜篮子基地。村庄发展各有特色,或以苗木、果蔬、养殖为特色,或以休闲农庄为特色,或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为特色。(6)有风景。此片区风光秀美,其北侧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明山森林公园是一道绿色屏障;东苕溪东西向穿越此片区;新港村、港南村等是美丽乡村精品村;水杉大道是具有乡村风情的精品观光线路。

2.2发展挑战

(1)世界遗产光环下的限制因素。良渚遗址申遗成功,给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世界遗产的影响力,摆脱用地、建设、产业的束缚,塑造和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实力,是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2)乡村片区内的业态复杂。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存在居民点分布零散、城乡用地交叉、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等问题。实现美丽乡村发展与城乡统筹的融合,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迈入新阶段的重要保障。(3)刚性控制下的用地矛盾。良渚街道北部乡村此片区受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遗址保护线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在坚持红线意识的前提下,破解用地紧张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之间的矛盾,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

2.3规划理念

(1)以“良渚玉文化”为根。相关部门应以“良渚玉文化”为纽带统筹整个片区的美丽乡村建设。(2)以“玉”为魂。相关部门应以规划设计为引导,将良渚玉文化植根于美丽乡村的土壤中,确保整体空间、建筑形态、景观节点、标识标牌都能够体现良渚玉文化,从而形成怀古的空间场所。(3)以“渚”为脉。良渚的本义是美丽之洲,水系对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带动与激活作用。东苕溪是整个片区的自然脉络,它与乡村共同形成了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这幅画近山远水,诗意浓浓。(4)以“村”为底。相关部门应以乡村的自然肌理为基础,利用各村特色资源,开展具有乡土气息的主题休闲游,从而在展现乡村生活情趣的同时,构建大都市的生态屏障。

2.4规划思路

(1)生态保护优先,保障城乡安全。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的规划核心是保护城乡生态安全,落实限建区的保护性开发措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相关部门应严格确定保护区域的边界以及生态区的建设规模,从而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合理划分其余建设区,并且建立区域生态保护机制。(2)树立精明收缩理念,优化乡村空间格局。笔者基于精明收缩理论,从生产空间、工业空间和农业空间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农村人居资源合理退出和优化重组的建议。乡村生产空间强调活力延续,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集聚机制,营造独特的乡村环境。在乡村工业空间,相关部门应推进乡村的有机更新,实现工业园转型升级、零散工业用地功能置换等目标。在乡村农业空间,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产业协作、互荣共生、完善制度、土地流转等措施,实现内生增长。2.4.3合理利用存量土地,获得乡村发展权解决乡村发展权问题的关键措施是建立完善的土地使用制度。在政策层面,相关部门需要为乡村发展提供支持。另外,为实现内生增长,相关部门还应积极采取闲置土地盘活措施,例如存量空间清算、存量土地置换以及工业用地改造等。

3路径——美丽乡村的统筹发展

3.1六大板块

相关部门应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安排、风貌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分村发展这“六大板块”出发,探索美丽乡村发展与城乡统筹的融合之路。(1)空间布局。相关部门应强化底线思维,落实多规合一政策,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妥善处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另外,相关部门还必须坚守生态保护、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良渚遗址保护等红线,进而得到可利用的空间(见图1)。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存量土地规划、存量土地分析、存量土地利用方式研究、新增宅基地布局以及用地开发动态分析等工作,从而确定规划用地的范围、性质、界线。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形成了“一带一环、两心八点、四大板块”的美丽乡村空间结构。其中:“一带一环”是指一条苕溪风貌展示带和一个特色主题村庄发展环;“两心八点”是指良渚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和安溪集镇特色旅游服务中心两个中心,八个美丽乡村点;“四大板块”是指山林、溪水、历史、田园四大主题板块(见图2)。(2)产业发展。在农业方面,相关部门需要考虑整个片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提高现有农业园质量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发展,从而将此片区打造成为杭州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都市农业旅游区。为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相关部门应建立企业分期淘汰时间表,明确企业退出与准入机制。另外,相关部门还必须统筹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合理预测整个片区的旅游人口和旅游容量,规划特色旅游线路,从而建立层级清晰、设施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3)设施安排。相关部门应完善各村庄的基础设施及市政设施,从而实现主客共享。另外,在良渚遗址申遗后,相关部门还应充分考虑片区的旅游需求,合理预测未来乡村常住人口及旅游人口规模,加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4)风貌协调。首先,相关部门应从整体上把握片区的风貌特色,将片区划分为山林、溪水、历史、田园四大风貌区。其次,相关部门应打造核心景区,建立经典旅游线路,以此来形成一条串联良渚街道的美丽乡村精品游线。再次,相关部门应围绕田园、建筑外立面、围墙、庭院、杆线等方面,制定美丽乡村风貌建设的具体引导措施。最后,相关部门应选择主题植物,包括主题花卉、道路植物、区域植被等。(5)重点项目建设。相关部门需要重点统筹村庄、景区、线路的规划设计,并且从文化提升、政策引导、科学管理等方面出发,建立完善的支撑体系,从而实现乡村统筹发展。(6)分村发展。相关部门应利用山林、溪水、历史、田园四大核心资源,以“良渚玉文化”为魂,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围绕空间布局优化、农居安置、产业项目安排、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精品旅游规划等方面,为各村量身定制方案,从而引领村庄发展(见表1)。

3.2存量土地研究

受多重控制线的影响,良渚街道北部乡村片区的土地供应量较少,以致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相关部门只有采用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的方式,才能解决此片区的用地供需矛盾。基于此,笔者对此片区的土地进行实地踏勘发现,此次规划范围内的可用存量土地主要包括“三改一拆”后的存量土地、集体存量建设用地、“退二进三”再开发存量土地。按照存量土地现状,存量土地又可分为工业存量土地、矿坑存量土地、其他存量土地。存量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在东明山的废弃矿坑,相关部门可以布置旅游配套设施,如培训基地、会所、办公楼等;还可以将东明山的废弃矿坑打造成运动主题公园。对于不具备改造利用条件的地区,相关部门应实行生态复垦。②相关部门需要利用存量土地,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例如文化设施和体育设施等。③相关部门需要将面积较大的存量土地开发为休闲农庄、休闲娱乐广场等。④各村居民点内的闲置存量土地可作为村庄预留宅基地和公共绿地。⑤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内的存量土地,相关部门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复垦还田或恢复生态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统筹视角下,美丽乡村片区规划的前提是立足区域、谋划全局;美丽乡村片区规划的路径是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安排、风貌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分村发展;美丽乡村片区规划的抓手是存量土地研究;美丽乡村片区规划的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参考文献:

相关部门范文篇7

一、围绕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推进5条改革举措

1、进一步取消和承接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结合中央、省、市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经济领域的审批事项。

2、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3、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

4、制定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开展县直部门试点。

5、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省、市、县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并联式”审批。

二、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推进6条改革举措

6、清理和废除地区封锁和打破行业垄断的各种规定。

7、推进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8、研究制定出台全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9、制定出台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改革的意见。

10、整合现有地方金融资产,做实县级金融平台。

11、配合省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

三、围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重点推进2条改革措施

12、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

13、配合省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四、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4条改革举措

14、制定出台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意见。

15、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税收征管改革试点。

16、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制定出台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

17、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的意见。

五、围绕推动城镇化发展创新,重点推进3条改革举措

18、研究制定户籍、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化配套措施。

19、配合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国家支持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积极争取我县列入国家试点范围。

20、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意见。

六、围绕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重点推进13条改革举措

21、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22、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出台并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

23、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4、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5、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26、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改革的实施意见。

27、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

28、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在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29、制定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30、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31、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32、制定出台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33、制定出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意见。

七、围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推进3条改革举措

34、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启动河流、护坡、水库等水域岸线、等自然生态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试点。

35、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试点。

相关部门范文篇8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1、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研究提出《**市重点节能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并落实节能降耗主要目标、重点内容、保障措施、实施主体,以及分年度实施计划、争取国家支持的重点。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市发改委、经委、贸发局会同市建委、国资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2、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市重点抓好10家高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市发改委、经委、贸发局会同国资委及相关行业办)。

3、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落后农业机械(市交通局、财政局、经委、农牧局)。研究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具体措施(市交通局、经委会、建委会同市发改委)。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汽车(市科技局、环保局、经委会同相关部门)、节能农业机械(市农牧局)。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实施,从源头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市发改委、质监局会同市环保局、交通局等)。

4、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深化供热体制改革,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工程应用技术研发、集成和城市级工程示范,启动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市建委、规划局会同相关部门)。

5、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扩大节能产品认证,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市发改委、经委、质监局)。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市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在农村积极发展户用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市农牧局)。

6、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水电、风电基地建设;在**市电网未覆盖地区发展小水电、小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市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及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价格管理等配套规章和实施措施(市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

7、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市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

(二)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1、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认真研究提出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继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市发改委、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

2、推进城市节水工作。积极推进节水产品开发利用,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指导各地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的改革(市建委、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

3、推进农业节水。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市发改委会同市水务局、农牧局)。在干旱地区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市农牧局)。开展农村、集镇生态卫生旱厕试点(市发改委会同市农牧局)。

4、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市建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市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质性缺水(市环保局、水务局)。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1、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市发改委、经委、质监局会同相关行业办)。

2、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市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木材节约代用(市发改委会同市林业局)。

3、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市发改委会同市建委)。

(四)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1、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市国土局会同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

2、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市规划局、国土局、建委)。启动“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市农牧局、国土局、水务局)。

3、研究提出节约用地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提出城市建设节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市国土局、规划局、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1、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要以煤矿瓦斯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市发改委、经委、国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2、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市发改委、经委、建委、环保局、贸发局等相关部门)。

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秸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研究提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补偿政策,开展秸杆和粪便还田的农田保育示范工程。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鼓励并推广农膜回收利用(市经委、农牧局)。

二、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一)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编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编制《**市节水规划》(市发改委会同市水务局、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市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市规划局、农牧局、国土局)。

2、加快明确**市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市发改委、经委、环保局会同相关部门)。

(二)健全节约资源的法规。

1、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根据国家陆续出台实施的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制定**市实施细则(市政府法制办、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

2、加强石油节约、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包装物和废旧轮胎回收等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法制建设,做好相关立法工作(市发改委、经委、建委等相关部门)。

(三)完善资源节约标准。

1、贯彻落实国家《20**-2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市发改委、质监局、经委等相关部门)。

2、贯彻实施国家制定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市经委、发改委、质监局)。

3、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市规划局、建委、质监局会同相关部门)。

4、贯彻执行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市建委、水务局、质监局),完善**市重点用水行业定额标准,加大农业节水实施力度(市水务局、质监局、农牧局会同相关部门)。

5、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考核标准(市国土局、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贯彻实施村镇规划标准(市规划局、国土局)。

(四)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

1、加快**市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能够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

2、落实**市水价改革,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方式。(市发改委、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

3.尽快研究制定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对高耗能行业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实行差别化电价(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

4.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市发改委、国土局会同相关部门)。

5、推动环保产业化发展,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解决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本障碍(市环保局、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对不符合或达不到国家行业准入标准、浪费资源、效益低下的项目,不办理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手续(市发改委、环保局会同相关部门)。

(五)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

1、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政策环境和新机制。各级财政要建立专项基金,安排预算内资金,通过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支持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节能、节材、节水、替代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各类金融机构要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2、贯彻落实国家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资源节约的税收政策(市财政局会同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等),以及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市建委、财政局、发改委)。

3、贯彻实施国家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财税政策(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4、加大公共财政对政府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节能、节水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范围(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

5、贯彻实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市财政局、发改委、经委、贸发局、国税局、地税局等)。

6、在理顺现有收费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矿产资源勘探权、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等)。

(六)推进节约资源科学技术进步。

1、市科技计划要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重大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市科技局、发改委、贸发局、经委会同相关部门)。

2、积级争取国家支持,组织上报一批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包括重大技术示范项目、重大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等(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

3、贯彻实施《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力度(市发改委、科技局会同相关部门)。

(七)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

1、建立**市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市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建委、贸发局、质监局等)。

2、对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市建委)。

3、定期组织各地节能监察(监测)中心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市发改委、经委、质监局、环保局)。

4、针对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和7月1日起施行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组织**市的监督抽查活动(市发改委、经委、质监局)。

5、加强和完善能源、水资源以及节能、节水统计工作(市统计局)。

三、加强对资源节约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财政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委员会、科技局、交通局、水利局、农牧局、贸易发展局、国资委、卫生局、环保局、广播电视局、旅游局、地税局、国税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局、林业局、**市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要根据确定的**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积极做好资源节约工作(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

2、为加强各有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由发展和改革员会委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牵头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

3、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资源节约工作负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建立相应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各区县政府)。

4、各区、各部门在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中,要注重发挥人民团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各区县政府,各部门)。

(二)政府机构要带头节约。

1、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市财政局、发改委)。

2、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进一步健全干部考察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评价标准中(各区县政府,市人事局)。

(三)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活动。

1、要尽快研究制定《创建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在“十一五”期间创建一批节约型区县、节约型政府机构、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发挥示范作用,并探索出一条符合**市情况的资源节约的路子。要及时总结和推广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经验和典型(市发改委、经委会同相关部门)。

2、在冶金、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纸回收利用、绿色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和产业园区及城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通过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提出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出按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规划、建设、改造产业园区和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思路(各区县政府,市发改委、经委、环保局、科技局、国土局、贸发局等相关部门)。

(四)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1、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主题,继续开展“资源节约行”活动。要组织新闻媒体采访,集中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市发改委、环保局、经委会同市广电局等相关部门)。

2、要在企事业单位中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市总工会),在中小学校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市教育局),在宾馆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市贸发局会同相关行业办),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市环保局),在市级机关开展“做节约表率”活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全国质量月开展“降废减损兴质量”活动(市质监局)。

相关部门范文篇9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乡镇建筑工程;工程管理

目前,相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并且有效落实各项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乡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相关部门不仅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乡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还需要尽量避免乡镇建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镇建筑工程管理研究,为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强乡镇建筑工程管理,可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乡镇建筑工程预期目标。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乡镇建设管理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还必须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问题的发生概率。

1乡镇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质量标准有待完善

笔者分析当下乡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发现,乡镇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需要进一步结合乡镇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具体分析,但当下能够明确的是,乡镇建筑工程的投资潜力还可以继续挖掘,乡镇建筑工程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广阔。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落后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乡镇建筑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土地政策依赖性非常强,各项措施都是基于土地政策执行机构与人员来组织的。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建筑工程建设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给乡镇建筑工程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然而,受到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些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有限,它们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因此,在乡镇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质量标准不完善往往会导致施工项目存在较大的风险。

1.2监管体系不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

当下,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与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密切相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也有赖于监管体系的有效落实。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乡镇没有完善监管体系,导致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安全管理工作一旦没有跟上,就会严重影响乡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不仅会间接导致工程管理水平下降,还会引发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传统的建筑工程监管体系只针对城市建筑工程,而很少针对乡镇建筑工程。在乡镇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导致管理效果不佳。②在乡镇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没有重视监管体系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其应用的监管制度既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也不符合乡镇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监管方法不科学,不仅会降低工程质量和乡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还会严重阻碍城镇化建设。③在乡镇地区,违章建筑较多,违规行为频繁发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执法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往往并不通畅,城镇化建设中的统筹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在乡镇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这不仅会导致乡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开展不顺利,还会降低施工质量,增加施工成本。

1.3乡镇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工程管理效果不佳

目前,乡镇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综合能力,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除此以外,在工程招标的过程中,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暗箱操作,使资质较差的施工企业获得了乡镇建筑工程承包权。这些施工企业既缺乏乡镇建筑工程建设经验和建设能力,也没有对承建的乡镇建筑工程质量负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既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也无法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乡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根本不重视材料选择工作,它们往往会选择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以次充好。在乡镇建筑工程施工中,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施工企业随意变更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施工企业没有综合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质量,导致乡镇地区的工程施工质量不断下降,使乡镇建筑行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些问题客观地体现了当下乡镇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局面,它们会直接影响乡镇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效果和乡村建筑工程质量。

2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镇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2.1不断完善乡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相关部门需要根据乡镇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促进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乡镇地区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就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完善乡镇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体系。首先,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来开展乡镇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在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等环节,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检查各项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各项工作的实施效果。例如,相关部门需要检查混凝土、钢结构以及网架结构等施工质量,保证这些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相关细节问题,从而为乡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其次,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乡镇建筑工程施工需求,严格把控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提高质量监督效果,完善监督机制。最后,相关部门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乡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乡镇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监管系统建设,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推动现代化城镇建设,大力促进乡镇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2保证监管体系的有效性,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乡镇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有效管理各项工作,并且严格评估监管体系建设效果。在评估工作完成后,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并且充分发挥乡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为保证监管体系的有效性,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相关部门应根据乡镇建筑工程的需求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调查乡镇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调查结果来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②为掌握乡镇建筑工程管理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开展实地考察工作,并且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来有效管理乡镇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维持乡镇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管理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想要有效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乡镇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管理效果。为了实现乡镇建筑工程建设目标,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建立材料设备质量评估体系,为材料、设备的安全使用及科学管理提供保障;②增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落实管理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③加强合同管理,严厉打击目前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在乡镇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乡镇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制定建设目标,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应结合城镇化建设目标要求,灵活采取各项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乡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洋,于涛.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场施工管理要点之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4).

[2]王培水.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建设工程项目管控机制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相关部门范文篇10

一、综合工作

1、县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审议全县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建设步伐。由各产业工作专班办公室起草编制各产业的五年发展规划,经各产业工作专班审议后,交由县产业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再按程序实施。

2、县政府督查室牵头,跟踪督办落实2007年政府重点工作和州、县十件实事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3、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配合,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迎省检工作。

4、县移民局牵头负责,筹备并召开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以两江蓄水为目标,切实做好移民工作。

5、县信访局牵头负责,筹备并召开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6、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参加全省三峡库区旅游省长办公会筹备工作,参加全省三峡库区旅游省长办公会。

7、县商务局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招商项目的实施工作。

8、县发改局牵头,各部门、各乡镇积极参与配合,做好项目争取工作,筹备6月份全县项目工作会议;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库区水上项目、库区移民项目、麻线坪坪堑调水项目、煤矸石项目、铁矿项目等重点项目,要明确牵头领导,落实工作专班,坚持一抓到底,确保取得实效。

9、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梳理1—4月份县政府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并加强督办检查,突出重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计划完成。

10、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负其责,积极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切实抓好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信访集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二、财税、发改、劳动保障和交通工作

1、县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出台《巴东县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和《巴东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出台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启动国有资产统收统管工作。

2、县财政局牵头,县审计局负责,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继续做好国有资产清理审计工作。

3、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召开5月份财税工作联席会议;相关部门负责,强化税收征管,实现均衡入库,确保时间任务“双过半”。

4、县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启动煤炭“一站式”税费征收工作。

5、县交通局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加快路网工程、通畅工程、通达工程建设步伐,严格程序,强化工程监管,实现进度、质量、安全“三赢”目标;出台《加快交通工作发展的决定》。

6、县政府办公室牵头,筹备并召开县移民交通工作协调会议,落实移民交通复建项目资金计划并启动实施。

三、工业、商贸、金融和安全生产工作

1、县商务局、发改局、工业园筹建处等相关部门牵头,切实搞好工业生产调度,加强工业试点县和财源建设县争取工作,尽快组团考察天门工业园区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

2、县安监局、县人民银行分别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草拟《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

3、县工业园筹建单位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筹备并召开巴东工业园建设专题会,专题研究巴东工业园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修改完善并出台《巴东工业园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启动园区征地拆迁等工作。

4、县发改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调研自来水供水机制及资源整合事宜,拿出具体方案。

5、县质监局牵头负责,筹备并召开质量兴县领导小组会议;围绕“产业兴县”战略,进一步做好质量兴县工作。

6、县供销社、商务局分别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启动供销社及经贸行业企业改制扫尾工作。

7、县安监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全县安全生产检查督办工作,严格整改,完成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四、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1、县教育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各乡镇配合,做好中考、高考筹备工作;优化方案,做好巴一中搬迁的相关工作。

2、县人口计生局牵头负责,完成全县半年人口计生工作考核评估工作,召开全县半年人口计生工作会;做好州人口计生工作半年目标考核迎接工作。

3、县广电局牵头负责,全面启动20户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4、县档案局牵头负责,筹备并召开全县档案工作会议;启动档案移交进馆工作。

5、县卫生局牵头负责,加强调研,针对存在的新情况和问题,做好新农合的有关工作;加快县人民医院搬迁的相关工作。

6、县文体局牵头负责,做好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等工作。

五、农业农村、旅游和对口支援工作

1、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相关部门配合,认真抓好夏粮夏油收购管理等工作;认真做好板块基地建设及苗木管理工作。

2、县农业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完成1200口沼气池建设工作;科学规划,启动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3、县烟办牵头,县烟草公司负责,相关乡镇配合,做好烟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迎接国家烟草局验收;筹备召开烟叶移栽现场会,稳定烟叶移栽面积,促进烟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4、县水利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配合,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抓好农村安全饮水迎接省、州验收工作。

5、县扶贫办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启动2007年度全县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工作。

6、县发改局牵头,相关部门负责,抓好与北京市及省、州直部门的衔接和项目争取工作。一是切实做好北京市对口支援座谈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抓好与北京市签定的6个对口支援协议的落实,尽快制定对口支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切实抓好省直相关部门对口支援巴东洽谈会议的贯彻落实,加大跟踪衔接力度,巩固扩大支援成果;三是主动争取州直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7、县旅游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积极研究争取神农溪创AAAAA工作;尽快召开水布垭旅游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面向市场,注重实效,强化经营管理,加快水布垭旅游开发步伐。

六、移民、国土、城建、房管和环保工作

1、县移民局负责,相关乡镇配合,全面完成三峡库区移民后扶人口的登记和上报工作,做好后扶资金发放的有关准备工作。

2、相关乡镇负责,县移民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三峡库区和水布垭库区的搬迁清库工作。

3、县环保局牵头负责,相关乡镇配合,做好野三关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做好大支坪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地质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水上环保项目争取工作;认真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制定无源洞污染治理方案。

4、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相关乡镇配合,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和重点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做好地灾项目的争取、实施和管理工作。

5、县房管局牵头负责,做好全州房产权属登记和产权交易现场交流会筹备工作;县建设局配合,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的规范管理工作。

6、县建设局牵头,国土等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搞好城区可用土地清理工作,做好城市规划修编征求意见和修订工作,搞好市政建设项目资金及土地清理工作,认真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搞好黄家大沟在建广场命名征求意见工作,搞好长江大桥灯光亮化工作。

七、科技工作

1、县科技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做好科技工作考核迎检工作。

2、县科技局牵头负责,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