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7:41:47

乡村银行

乡村银行范文篇1

一、尤努斯及其“乡村银行”的主要概况和经营特点

孟加拉国是近代全球人口最多的极贫国家,1.4亿人居住在地势低洼、由恒河及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上。由于地势偏低以及暴风雨的经常袭击,水灾和饥荒成了孟加拉国人民长期贫穷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出生于孟加拉国并在乡村度过童年时光的经济学博士,尤努斯十分关注该国乡村农民的脱贫致富。1974年,在大学任教的他下乡协助救灾,看到许多农村妇女因缺乏资本,依靠借高利贷从事小本经营但都所赚无几时,便自掏腰包借给她们27美元。这就是他后来创办乡村银行的缘起。1976年,他创建的孟加拉国农村银行,正式投入运营。迄今为止,他的“乡村银行”现已设立了1227个分行,为社会贫困人口提供了40多亿美元贷款,从而使58%的人脱离了贫困线。因此,人们把尤努斯创建的“乡村银行”又叫“穷人银行”。尤努斯的“乡村银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定位比较明确。尤努斯“乡村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低端客户,特别是小额贷款只发放给当地贫困人群,贷款者96%以上为农村妇女。贷款金额不大,单笔贷款数额通常在50美元到100美元之间,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地妇女对“微型商业”等小型创业资本的需要。[2]

2.经营运作富有特色。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打破了借贷必须担保和抵押的传统,贷款无需抵押,而是利用乡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村民小组为基础,通过营造相互制约和帮助的组织,在村民之间建立互担风险、互助监督的机制,既保证了穷人的信用,又保证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经营网点星罗棋布。尤努斯的“乡村银行”从27美元的贷款艰难起步,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1227个分行,遍布46620个村庄,聘有12546个员工的银行网络。[3]庞大的机构和人员,反映了其管理有相当的独特之处。

4.保持了自身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贷款回收率较高,贷款还款率高达98.85%,在帮助穷人脱贫致富的同时,又实现了自身的盈利。

5.实现了西方金融理念与本国实践有机结合。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尤努斯并没有照搬教课书的金科玉律,而是把西方的金融与科技以一种转化的方式用到自己的国家,颠覆了“不向穷人借钱”的法典,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二、尤努斯“乡村银行”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带来的启示

在原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与尤努斯创建的“乡村银行”相似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十年发展历程中,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均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未来十年,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发展,是继续立足原有的市场定位,做大做强目标客户,还是寻找新的客户群体,开辟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尤努斯及其创建的“乡村银行”的成功运作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中小企业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是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尤努斯“乡村银行”的广大服务客户中,96%以上是农村妇女。服务对象群体的高度集中化,这既符合尤努斯创建乡村银行的初衷,也是其“乡村银行”30年来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在未来十年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仍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并把围绕市场定位开展各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作为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其植根于民间的“草根”性,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相当的人缘、地缘优势。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与“立足地方,服务中小企业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发展定位是相匹配的。三是监管部门积极推行的经济资本的监管理念,是城市商业银行立足自身定位的外在需要。四是城市商业银行避免同质竞争,迅速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因此,尤努斯“乡村银行”30年来对服务定位的牢牢坚持,并取得成功,坚定了城市商业银行按照自身市场定位发展的信心。

2.建立适合自身的风险防范的运作机制,城市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贷款是大有可为的。目前,国内银行业对小额贷款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但运作效果不甚理想,大多都属于财政补贴性的政府运作模式。[4]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政府指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的主办行,在发放此类小额贷款过程中,往往发现政府相关部门对相关手续审查流于形式,对贷款的实际流向把握不严,绝大部分贷款不是用于创业投资,而是作为失业人员生活消费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此类贷款实行的是财政贴息并担保,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创新的动力机制。因此,导致此类贷款本息回收率低,从而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的积极性

尤努斯和他的乡村银行以保持9年的盈利记录的实践从一个侧面证明:一是银监会提出的推进中小企业贷款的“六项机制”是能落到实处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银行管理成本较高、不愿在偏远乡镇设置网点及“嫌贫爱富”的习惯思维定势,加强贷款营销,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坚持特色经营仍是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最有效的手段。尽管中小企业贷款实际收益水平比较低,机会成本比较高,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先进的信贷模式,加强在贷款条件和方式、利率定价、担保机制、风险管理以及贷款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特点的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从做业务向做客户转变,推进中小企业贷款仍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尤努斯和他的“乡村银行”在小额信贷领域的成功实践,对城市商业银行推进中小企业贷款的创新具有标杆意义。

3.反思“二八”法则,为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中小的发展战略开辟一片“蓝海”。据统计,我国收入最高的10%人口,拥有41%的财富。[5]基于上述统计数据,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常常为降低管理成本,无论是在存款方面,还是在贷款方面部喜欢把大部分精力用到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高收入人群身上。这就是银行业开展业务往往所遵循的“二八”法则,即全国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员手中,这部分人成为银行业重点服务的对象。但近年来,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和银行各种风险因素的增加,各家商业银行不再全面坚守“二八”法则,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以广大中小客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分散风险,减少对经济资本占用,提高盈利的新增长点。从尤努斯“乡村银行”30年的服务过程可以看出,在其累计发放的几十亿美元贷款中,客户单笔贷款却不超过100美元,贷款对象绝大部分又是贫困的农村妇女。但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在服务大量低收入的客户过程中,通过改进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不仅没有蚀本,反而还有所获利。尤努斯“乡村银行”的成功实践,为城市商业银行正确认识“二八”法则,服务广大中小客户提供了经典案例。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告别垒大户,结缘中小企业,实施“蓝海”战略,应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乡村银行范文篇2

关键词:农商银行;乡村振兴;对策

解决好我国的三农问题和振兴乡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商银行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结合国家制定的乡村振兴计划,积极探索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服务模式,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帮扶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让更多农民富起来,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农商银行推动乡村振兴的现状

(一)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农商银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数亿元贷款,新增农业贷款客户数十万户,法人贷款客户数量显著增长,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了充足的资金,使得很多农户和企业获得更多流动资金,更好地推动了农业发展。(二)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提供精准化服务。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推出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具特色的金融服务。已经全面推出超级网银服务,可以实现跨行资金清算。可以精准识别客户资料和信息,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价,实现更好的金融风险控制,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贷款申请审核,已经在很多银行网点推行快速贷款业务。

二、农商银行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农业经济积累不足,高素质人员缺乏,主要依靠种植养殖获取经济收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还存在着滞销现象,没能建立良好的经济循环体系,这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想扩大种养殖规模的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十分困难,如果经营不良将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除此之外,银行存款成本不断变大,不少服务农业的银行不良贷款数量众多,涉农贷款亏损严重,使得很多银行的有关涉农贷款无法得到审批。(二)信贷服务成本高。由于农户没有更多有效抵押物,农业贷款服务成本变高,一些规模不大但风险高的农业金融服务不具备较强吸引力。一些银行信贷机制过于保守,信贷审批周期长,无法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不能起到振兴乡村经济的作用。(三)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困难。由于农村没有营造出良好的诚信服务环境,一些不良农户贷款后逃到外地打工,存在着一些躲避债务的问题,农业贷款风险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补偿机制。农户有效资料收集还存在着一定困难,随着农业区域人口老龄化,一些农户数据变得更加分散,无法获取到农户的准确信息。

三、农商银行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要建立起全方位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需要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并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乡村振兴的帮扶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二)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建立起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农商银行应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发挥农村服务网点多的优势,不断延伸服务渠道。加大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力度,做好金融产品宣传活动,提高为农户服务的效率。还应该加强与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担保机构的合作,建立起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努力有效转移农商银行信贷风险。(三)完善农村征信体系。需要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诚信金融服务体系,银行要先做出诚信承诺和兑现,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还需要建立起客户失信惩戒体系,依法对逃避债务的农户和企业进行惩戒,对守信企业提高借贷额度。同时,还要做好社会信用监督,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定期公开失信人员。

四、结语

乡村银行范文篇3

营销界人士从来对渠道这个词都是敬畏有加。抓住了渠道就等于抓住了营销的咽喉,这也就是为什么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并购永乐以及“美苏”大战等可以在电器制造商中引起不安的原因。

在银行渠道建设和维护上,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也值得我们品评一二。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尤努斯已经在孟加拉46620个村庄中建立了1277个格莱珉分行。这样的一个渠道网络覆盖了几乎整个孟加拉有这信贷需求的人群。只要有需求,穷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服务,这样就保证了渠道覆盖的完整性。

同时我们注意到格莱珉银行的还贷率是98%,比有抵押担保借款人的情况还要好。我们不可能把这样的一个高还贷率仅归结为当地人的良好道德和诚信,其实更深层次的研究之后,发现优秀的渠道建设维护和控制在帮助降低还贷风险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努斯创立了“支持小组模式”。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支持小组。贷款支持小组舒缓了单个成员不稳定的行为方式,使每一个贷款人在这一过程中更为可靠,各支持小组形成更大的联盟即“中心”,每周按时在约定的地点与银行的工作人员开会。这样一种模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加强了银行和贷款者之间的沟通,各方面信息也可以得到有效及时的反馈。最重要的是使每一个贷款者都成为了这个巨大的营销网络的结点,使银行和贷款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打造出一个牢固的渠道。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随着商品从功能到品质越来越同质化,更出色服务就成了脱颖而出的营销利器。随着银行业的竞争日趋加剧,商业银行们在创造个性化服务上着实下足了功夫。除去装修华丽气派的银行大堂不说,就是现在采用的排队机系统使客户无需长时间的排队而是可以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等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乡村银行范文篇4

当前村镇银行(villagebank)的设立和发展已成为国内金融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从近几年我国发达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与融资状况看,资金需求的快速膨胀与资金供给的持续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配置的结果是导致对农村经济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农村领域的资金供给表现为持续不足。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理论中,解释了单靠市场机制即“利率刺激”并不会导致信贷资金过度供给问题,因而保持区域信贷的足额供给不能依赖单一的融资机构。结合西方新凯恩斯学派的逆向选择论和道德风险论,大致可将我国农村经济融资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描述出来。图1中,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就单一贷款者和特定领域而言,在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提高利率会引起预期收益下降,贷款者提供的资金将随之减少,导致资金供给曲线S向下弯曲。在利率为R0时贷款者预期收益达到最大值,尽管此时的信贷需求D1大于供给S1,但贷款者不会再提高利率而降低收益,即产生正常的信贷配给问题,D1与S1之间的差额显示着信贷配给的程度。因而可以推出,要保持某一区域信贷总量的有效供给,寻求数量较多的资金供给者是一条短期即可见效的路径。关于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供求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金融资金的投入和支持,而农村现有的金融制度加剧了农村资金的饥渴(吴念鲁,2006);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国内金融发展的一个软肋和空白点,但是农村金融市场所蕴藏的能量却不可低估(秦池江,2007)。鉴于县域资金供需矛盾已经聚集多年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掣肘因素,决策高层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县域增设新机构如村镇银行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实际上村镇银行在国外金融领域已非新生宠儿,世界上诞生最早的村镇银行是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②,1977年孟加拉国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出资成立了格莱珉银行,其经营模式主要是采取无抵押无担保方式贷款给穷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格莱珉银行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277个分行、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乡村银行网络,帮助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数百万人成功脱贫,真正成为“穷人的银行”。2006年10月尤努斯教授来北京参加“中国-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奏响了中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序曲。村镇银行的出现,打破了农村金融市场多年的沉寂,引起了诸多关注和争论。

二、威海县域案例:鲶鱼效应与机制缺欠互现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辖区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特征。2010年威海市首家村镇银行在下辖的乳山市成立,至目前共组建3家村镇银行,荣成、文登和乳山三个县级市各有1家。截至2011年末,威海辖区村镇银行各项存款达4.92亿元,各项贷款达2.3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达1.54亿元,占比达65.81%。威海辖区的3家村镇银行各有特色,荣成的汇丰村镇银行是由外资银行发起成立的,文登的建信村镇银行是由国有银行发起成立的,乳山的天骄村镇银行是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母行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威海辖区的村镇银行具有典型代表性,对其经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也具有典型意义。

(一)鲶鱼效应

从威海辖区来看,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发起条件宽松,政策规定在县域设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即可。以威海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设立村镇银行在注资上是极为容易的;其次是法人机构优势,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经营上拥有完全的决策权,这决定了在贷款审批和发放等方面具有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还有一点是村镇银行产权明晰,没有历史债务和遗留包袱,在经营发展上可以轻装上阵,而其他金融机构因种种原因导致不良贷款多、信贷风险大、经营活力差。由于以上经营优势的存在,村镇银行设立后在较短时间内就显现出对县域金融的强势冲击,收到一系列连锁式成效,形成了预想中的“鲶鱼效应”。

1.县域贷款利率不同程度下降。近些年来威海辖区农村基本处于资金供需失衡、金融缺乏竞争、贷款利率高企的状态,村镇银行为满足快速拓展业务的需要,利率定价机制灵活,实施较低利率策略,抑制了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迫使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利率调整措施,引致了县域贷款利率整体出现下降的良好局面。村镇银行营业初的贷款利率比其他金融机构平均低10%左右,目前县域农行的涉农贷款利率比前两年下降约5%,农村信用社的下降约10%。

2.涉农贷款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信贷审批具有管理链条短、贷款投放快等明显优势,在信贷审批中重在审查客户的现金流、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而不注重抵押担保,能够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涉农贷款投放较快。在村镇银行的带动下,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也加大了涉农贷款的审批力度来抢占市场,涉农贷款投放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威海的县域涉农贷款新增40.16亿元,同比增长9.58%,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幅,比未成立村镇银行时的2009年涉农贷款增幅高4.38个百分点。

3.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极大改善。村镇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贷款的快捷性,打破了农村信用社多年垄断农村市场的格局,引起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高度重视,在改进信贷审批流程的同时,纷纷加大农村金融服务设施投入。如在乡镇增设ATM、在农户家中配置电话POS等,依托较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具来稳定客户和占据市场,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威海辖区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以下增设ATM441台,同比增长14.25%,增设电话POS9593部,同比增长35.28%,发放惠农卡24万张。

(二)机制缺欠目前村镇银行这一模式的作用并未得到完全发挥,其生存发展还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的关注。

1.国有银行难以主动成为发起行。从现行金融监管机制分析,国有银行在资本刚性约束下,更多地希望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而村镇银行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盈利较低,并且在经济发达地区国有银行在县域均设有分支机构,因而国有银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不积极。而对于异地扩张需求强烈的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而言,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其跨区域经营的最佳路径,因为要到异地设立自身分支机构的门槛很高,审批流程漫长,难获监管部门批准。从威海3家村镇银行来看,只有文登的村镇银行是国有银行发起设立的,并且设立时间最晚,是在国内村镇银行出现五年之久才开始设立的。

2.村镇银行尚未被完全接纳。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村镇银行不能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不能以自主身份进行全国统一的划汇结算;没有联行行号,村镇银行不能开具票据、银行汇兑、发银行卡,电话银行、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新型业务也无法开办,只能依赖存贷款业务来生存,造成业务经营模式单一、缺乏盈利增长点的局面。据调查,威海辖区最早于2010年设立的天骄村镇银行至目前也未能成功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只能依托其母行鄂尔多斯农商行进行结算,交易存在时滞。

3.村镇银行未将村镇作为主战场。从当前金融运行机制分析,村镇银行的设立虽对农村金融形成了有益补充,但仍未完全冲到支持“三农”发展的村镇第一线,基本上是以县市及周边企业作为主要的信贷服务对象,以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为主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机构单一,如果将服务重点确定在乡镇和农村,不仅经营成本高昂,而且也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对称优势,这就导致了村镇银行“冠名村镇、身处县城”、“借助服务三农经济而生、依赖支持县域企业而存”的事实。据调查,威海的3家村镇银行所放贷款中,真正投放到农村领域的仅占48.72%,投放到县域企业的占51.28%。

4.财税政策扶持机制明显不配套。从国家财税扶持机制分析,目前财税部门对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是比照其他商业银行标准来执行,而同是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在征税方面享受到更大的政策优惠,并且财政对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还进行贴息,相比之下村镇银行在享受国家财税扶持政策方面明显不配套,这些都极不利于其生存和发展。从威海辖区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比较看,前者营业税率为3%,村镇银行开业两年后为5%,前者所得税免征或减半,村镇银行要全额上缴,一年几项合计可影响利润150万元左右。

三、发展模式研究:经营风险分析与市场策略设计

(一)经营风险分析

1.存款资金筹措的艰难性。村镇银行是新生机构,并且组建股东中有私营企业参与,城乡居民对其认可度和接受度不高,部分企业和居民甚至视其为杂牌银行,质疑其经营实力和信用程度,根本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加上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汇总和结算等业务无法正常及时办理,即使主动出去营销吸揽存款,多数企业和居民也不愿意在村镇银行存款和办理业务,吸收存款艰难、放贷缺乏资金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据统计,2011年威海县域存款增加87.69亿元,而村镇银行存款增加2.04亿元,市场份额明显弱于其他金融机构。

2.双重经营目标的冲突性。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企业和农户,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某些政策性业务的职能,但村镇银行又是市场经济下的独立企业法人,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经营目标,当其面对服务对象是弱势的农民和质差的农村企业时,政策性和商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易导致村镇银行在经营中争取利润最大化而背离扶持“三农”的宗旨,服务对象选择以盈利性较高的县市大中企业为主、逐步舍弃以农民和农村企业为主的初衷。2010年威海辖区村镇银行发放农村领域贷款占比65.93%,县市大中企业贷款占比34.07%;2011年这两项占比分别变化为48.72%和51.28%,大中企业贷款明显占主流。

3.金融创新能力的弱质性。村镇银行组建人员中除少数高管人员外,其他业务人员大多数是新毕业学生和社会关系人,基本没从事过金融工作,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从业经验,业务发展中拘泥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业务、理财产品均未开办,也不注重开发信贷新产品,金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强。加上村镇银行实行主发起人制度,容易导致对发起人的过度依赖,产生激励不充分、创新意识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镇银行自身的创新主动性。威海辖区村镇银行共有107人,其中未从事过金融工作的72人,占67.29%。开业以来没有开发出一种信贷新产品,而同期其他金融机构开发信贷新产品多达7种。

4.区域同业竞争的残酷性。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机构设立比较齐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甚至外资银行都有分支机构,并且每年都在增设新的机构,而县域的资源相对有限,越来越多的机构来争夺相对有限的资源,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在以市场营销为主要手段的业务发展阶段,竞争优胜者依赖的主要是人才和网点优势,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除在人才素质方面不具有竞争性之外,机构网点的单一性也严重削弱其竞争力。据统计,2011年末威海县市级金融机构35家,拥有业务网点346家,从业人员3243人,而村镇银行只有3家,从业人员107人,占比分别为0.87%和3.29%。

(二)市场策略设计

1.竞争地域定位。村镇银行是国家专设县域以下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来弥补农村金融支持薄弱的缺陷,只有把业务竞争地域确定在乡镇及农村,才符合国家的发展意图,才能更多地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并且目前乡镇及农村是国有及股份银行不愿触及的地域,金融竞争相对弱化一些,有利于村镇银行立足和发展。另外,村镇银行在开业发展初期,局面尚未打开时,可以通过人脉关系在县城发展一些中小企业来支撑局面,但因其竞争激烈和维系成本较高,不宜作为长期的竞争地域选择策略,长远发展还应以乡镇及农村作为主阵地。

2.服务群体定位。村镇银行是首次正式设立的“草根银行”,服务群体自然应该选择广大的农村企业和农民,这些客户群体有着强烈的信贷需求但却达不到国有金融的信贷投放要求,这便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巨大信贷需求市场。孟加拉和印尼等国的小额信贷实践表明,大多数贫困的农户不仅有强烈的信贷需求,而且也有很强的信用意识,只要合理地设计出符合农户等弱势群体特点的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就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农村企业和农民的信贷需求特点,与村镇银行的业务规模和资金来源特点相吻合,容易建立互利共赢、共存共荣的关系。

3.信贷产品定位。村镇银行面向的是规模较小的农村企业和分散的农民,信贷需求也以数额小、多样化、时效快等为主特征,村镇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自主决策和经营灵活的优势,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当地企业和农民的信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以快捷的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要开展大量的农村市场调查,充分掌握信贷服务对象的各种特点,创新开发的信贷产品应最大可能地考虑小企业和农户的需求,甚至做到“一企一策、一户一策”,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使之成为村镇银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三)发展模式研究

1.相关理论分析。研究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美国WendeilSmith的市场细分基本理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示。市场细分基本理论表明,在非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产品供给者采取全面进入各个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的成本是极高的,反而降低了效率;要实现竞争中的效率最大化,各产品供给者应尽量选择不相交叉的细分市场进入,并发挥整体互补优势。以市场细分理论来简单描述我国农村经济的信贷市场,如图2,M1代表农户群体,M2代表小规模企业,M3代表龙头企业,在资金实力上表现为M1<M2<M3,K1、K2、K3分别代表三类主体在不同生产模式下的需求细分市场,在信贷需求上表现为K1<K2<K3。当前的农村信贷市场占有情况大略是:农村信用社实施了全面进入的信贷策略,包括从M1K1到M3K3的所有细分市场,但囿于其资金的有限性和管理的高成本,经营效率并不高;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只选择了极少一部分龙头企业进行支持,如只选择M3K3这一子市场,而对其他子市场进行了大面积退出,撇下了广阔的农村市场空间。在此市场细分基础上,村镇银行在业务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的市场进入策略可以考虑为:从竞争程度来考虑,应不选择M3K3这一市场,即那些规模很大、优质高效的龙头企业,因其进入的竞争和维系成本极高;从资金实力来考虑,也不易过多选择M3K1到M3K2这两个子市场,即那些规模较大、需求较多的龙头企业,因其较大的信贷需求难以连续满足,但对资金实力较强的村镇银行可适量进入这一市场;余下的M1K1到M2K3等子市场就是重点选择进入的市场,基本上是需求迫切而分散、缺乏竞争和谈判的金融卖方市场,比较适合成长初期的村镇银行。在经过几年发展、实力壮大之后,村镇银行可再实施更高层次的市场选择策略和经营发展模式。

2.市场细分实例。首先研究对农业经济资金需求市场进行细分。威海辖区农业经济组织模式中,相关的需求主体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种养农户、产业链大户和龙头企业(如上文市场细分中标注的M1K、M2K、M3K),结合其不同的组织模式和生产特点,又将形成若干细分类型且各具特征。种养农户,基本上是以单户家庭作为独立的组织单位,直接从事经济类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初加工,以获取行为的经济收益为目的,自有资产很少,投资收益不太稳定,资金需求一般在5—20万元,使用周期多在一年左右。产业链大户,以农户合作或独立发展而形成的小规模私营企业,一般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一定的加工生产规模,多属订单农业生产的中介组织,自有资产一般不多,因有契约关系而具稳定的投资收益,资金需求一般在20—500万元,使用周期多在一年以上。龙头企业以及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处于农副产品供应链的最末端,以产品的最终经营者身份从市场中获取超值利润,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投资收益比较稳定,资金需求一般在500—3000万元,使用周期多数为两年以上。

3.具体操作模式。这里仅从信贷角度来研究在农业经济市场细分下,村镇银行如何选择子市场进入且不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冲突,并对现行贷款模式进行配套改善,力求在最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主体需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问题。

(1)种养农户的信贷扶持问题。农户的单户资金需求量较小、群体广而分散,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基本能够满足所需。尝试实践龙头企业为产业链条上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也极具现实意义。农户这一细分市场M1K可全面进入。一是小额信用贷款。对从事小规模种植养殖业、产品初加工和个体运输等农户初始发展的少量资金需求(5万以内),适合以信用贷款方式注入资金进行扶持,信用额度以当地农户人均年纯收入的5倍为限。对经营发展中资信优良、效益稳定、达到“信用镇、村、户”评定标准的农户的资金需求(10万以内),也要及时投放信用贷款进行支持,信用额度以农户前三年度平均收益额为限。二是农户联保贷款。对发展成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20万以内),数额一般超出了信用贷款的额度,适合办理农户多户联保贷款,以寻求多家经营规模大致相当的农户来分散信贷或有风险,数额以各联保农户的户均年收益为限。三是龙头企业担保贷款。对那些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契约、处于农业产业化生产链中的农户的资金需求,可协调以龙头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投放信贷资金,替代龙头企业契约合作中为农户铺垫资金的方式,数额以龙头企业前三年平均利润额为限。

(2)产业链大户的信贷支持问题。大户基本上拥有一定量资产,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有些具有明显的“急短快”特征,可发放资产抵押贷款来满足大户需求。对抵押不足的资金需求,可尝试龙头企业担保贷款、探索乡镇级担保贷款和协议贷款等途径解决。大户这一细分市场M2K也可全面进入。一是资产抵押贷款。对拥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资产实力的大户在扩张发展中产生的资金需求(500万以内),适合办理资产抵押贷款方式进行支持,注重贷款审批发放的时效性,可采取资产一次性足额抵押下的额度授信机制,为其融资创造宽松条件。二是龙头企业担保贷款。对处于农业产业化生产链条中的大户,按契约进行季节性收购而形成的资金需求(100万以内),可尝试先以资产抵押、不足部分以龙头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发放贷款,担保数额以龙头企业的净资产为限。三是乡镇担保贷款。对符合本乡镇农业项目发展规划、但融资中资产抵押不足的生产大户,由乡镇政府提供担保帮其获得贷款,乡镇政府拿出年财政收入的2%存放村镇银行,作为担保贷款的风险补偿金,贷款数额以风险补偿金的5倍为限。(3)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问题。龙头企业经营中资金需求金额大、次数多,呈现批量式需求特征,村镇银行应根据资金情况进行适量介入,即M3K这一细分市场要选择性进入,并以抵押贷款方式进行支持,更多要依靠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强大的资金实力来支持。

四、外部政策扶持:一种配套机制上的再安排

在研究健全村镇银行内生机制的同时,要有效弥补其面临的机制缺欠问题,还需要进行一些外部政策的再安排,以完善真正激励村镇银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配套机制。

(一)畅通村镇银行结算渠道各级人民银行要从重点扶持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推出村镇银行结算管理相关制度,加大对其进行业务规范和指导力度,进一步明确业务审核标准,有效促进其硬件设施建设和软环境改善,尽快达到条件并顺利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以自主身份进行全国统一的划汇结算,取得联行行号并全面开办票据、汇兑、理财、咨询等业务,有效增加盈利来源。

(二)实施减税及补贴优惠各级财税部门不能将村镇银行等同一般商业银行看待,而应视同农村信用社一样,给予村镇银行所得税减半征收和营业税实行3%税率、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收入免征营业税等税收政策优惠,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及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乡村银行范文篇5

关键词:普惠金融;商业银行;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是在2003年由联合国提出的一个金融概念,旨在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低收入人群,为他们开发并提供可负担金融服务,以确保他们在有金融需求的时候,可以随时买到便宜、合适的产品,如此既能解决低收入的需求问题,也可以拓宽金融行业的服务对象,进而助推金融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营利为目标,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立足于“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成果,是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旨在解决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发展问题。

一、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为个体农户提供农业贷款,帮助他们实现机械化种植。售卖农产品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在“谷贵饿农,谷贱伤农”的经济怪圈的影响下,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人均可支配财产较少。加之乡村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这就意味着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大型机械化设备,种植劳作依然以人工为主,不仅增加了种植作物的成本,而且降低了种植效率,不利于改善农民的现状。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为广大农民群体提供了大量的低利息农业贷款,进而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更快实现机械化种植,提升种植效率以及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贷款,有助于扩大种植范围,通过增加种植面积的方式实现产量的增加,进而增加收入。

(二)有利于加快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加快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一方面,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有助于帮助乡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乡村道路体系不健全是限制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乡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财政可支配资金较少,乡村“修路”计划得不到有效落实。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为广大的乡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帮助乡镇政府加强道路建设。除此以外,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还可以帮助乡村地区加强网线铺设、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有助于强化乡村地区的环境治理。由于部分村民素质较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处倾倒生活垃圾,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商业银行的助力下,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切实强化环境治理。

(三)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服务范围

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商业银行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并针对不同需求的城市居民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如助学贷款、留学贷款、车贷、房贷等。随着大量商业银行的崛起以及金融产品的饱和,城市居民这块“蛋糕”已经难以满足各商业银行发展的需求,此时,在政府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众多商业银行将重点服务对象转移到乡村群体,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蛋糕”面积,拓宽了其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在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阶段,商业银行虽然设计了较为完善的银行金融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并不完全适合乡村居民,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乡民的真实需要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丰富金融产品类型。

二、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产品的使用不足

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存在对金融产品使用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金融产品在乡村地区的覆盖群体规模有限。现阶段,虽然商业银行针对乡村地区开发了相应的金融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多以乡镇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并没有将服务范围扩大至每个村民,不利于强化村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例如,对河南省确山县金融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7%的人对乡村金融产品有所了解,难以充分发挥此类产品的重要作用。其次,没有强化对理财等产品的渗透。理财是实现资本升值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当前部分乡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较少接触金融产品,加之商业银行在乡村地区对理财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大,使得很多乡民不知道理财产品的作用,认为其是一种“骗钱手段”,难以充分发挥理财产品的作用。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

首先,难以针对乡民的真实需求开发对应的金融产品。现阶段,面向乡村的金融产品以提供存取款服务以及小额信贷服务为主,但是对于广大农民群体来说,需求更为强烈的是农业保险服务产品,以减少损失,但是开发此类产品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这类保险服务较少。其次,商业银行现有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农户个性化资金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个体农户对资金的使用不仅停留在购买农产品种子、化肥等方面,而且增加了诸如购房、买车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个体农户在具体资金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提供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农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金融产品的保险支持不足

一方面,商业银行为个体农户提供贷款服务时不注重强化贷款保证保险服务。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开发的金融产品以农业投资为主,即向个体农户发放贷款,以帮助他们实现“扩大规模再生产”的目标。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环境,加大银行农业投资风险,商业银行没有完善贷款保证保险服务,可能给自身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19年7月初至9月底,河南省确山县内各商业银行共计对县内居民贷款975万元,这些贷款多数没有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另一方面,乡民缺乏对保险服务的基本认知。当今时代,依然有一些乡民认为钱在自己手里是最安全可靠的,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购买各类保险服务,不利于商业银行保险服务的开展。

(四)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首先,难以收集有效的金融风险信息。收集金融风险信息是维护金融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涉及的金融领域较多,而且不同风险的防控权职归属不同的监管部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较少,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导致一些商业银行难以及时掌握各类风险信息,往往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才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对金融风险信息的掌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金融检测手段落后。现阶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商业银行在金融检测时,通常由员工在线下收集相关信息,并手动填写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如果某些调查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就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三、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对金融产品的使用

首先,扩大金融产品在乡村地区的覆盖群体规模。商业银行在针对乡村地区设计金融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产品的服务对象延伸至每一个乡民,以发挥其普遍服务的作用。为此,商业银行在设计金融产品前,应对乡村地区进行基本考察,掌握阻碍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并据此设计出具有实际服务价值的金融产品。其次,注重向当地乡民渗透理财产品的重要性。乡村理财产品难以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乡民对金融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误解,没有认识到理财产品的重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发传单、利用大喇叭讲解等方式强化理财知识宣传,还可以在乡村举办理财知识讲堂,对乡民进行集中的金融“扫盲”。

(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针对乡民的真实需求开发对应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需要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准确掌握乡民对金融产品的真实需求,或者掌握他们平时在哪方面花钱较多,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以确保面向乡村的金融产品真正发挥作用。例如,现阶段乡民普遍希望拥有农产品保险服务,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乡民的这一需求,积极开发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保险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面向乡村地区开发金融产品时,要注重满足乡民的个性化需求。虽然要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满足所有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不切实际,但是商业银行可以在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多数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三)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能够发挥商业银行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首先,银行强化自身贷款保证保险服务。银行强化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不仅不会影响对乡民的各类贷款,而且可以维护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更有效地发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商业银行在面向乡村发展金融业务时,要注重通过设立各种担保机制完善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一旦出现借款人难以及时还款的现象,就通过收回担保保证资金安全。其次,强化对保险服务的宣传。一些乡民之所以不愿意购买保险产品,是因为不清楚保险服务的重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强化对各类保险产品的宣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将保险产品的详细介绍发至手机银行首页等方式增加曝光率,提升乡民接触并了解保险产品的概率。

(四)健全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首先,积极拓宽金融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完善网络系统等方式与总行保持联系,及时从总行获取关于市场变动的最新信息。同时,应当强化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间的联系,鼓励各部门通过合作、共享信息等方式获得较为全面的金融风险信息。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升薪资待遇等方式强化对专业风险信息监控人员的引进,以提升金融风险信息的获取效率。其次,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金融检测手段。与纯人工检测方式相比,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应当提升信息化水平,在金融检测的过程中强化对各类新兴技术的使用。

四、结语

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落实了普惠金融理念,不仅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而且有助于完善金融机构的产品类型以及服务模式,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存在对金融产品的使用不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金融产品的保险支持不足、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积极推进对金融产品的使用、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健全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等方式能够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以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的助力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今果,谢汪送.常熟农商行普惠金融助推“和美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0(22):56-61.

[2]唐勇.商业银行下沉服务重心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集体经济,2020(24):23-24.

[3]李阳,于滨铜.“区块链+农村金融”何以赋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功能、机制与效应[J].社会科学,2020(7):63-73.

[4]秦睿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GX分行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0.

[5]孙亚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6]李娟.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确山县乡村振兴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20.

[7]周青,张天官.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6):117-123.

乡村银行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唐县汇泽村镇银行由内蒙古鄂尔多斯银行发起设立,总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鄂尔多斯银行投入法人资本金1500万元,持股30%;9个自然人共同筹资3500万元,持股70%,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股份制银行。该行于2011年5月10日试运营,同年10月30日正式开业。从近半年来业务经营和发展情况看,汇泽村镇银行呈现如下特点:

(一)决策链条短,贷款发放灵活,较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据调查,汇泽村镇银行办理贷款最快只需几个小时,最慢不超过4天。在贷款期限上,汇泽村镇银行设有多个一年以内期限档次,真正成为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救急资金。

(二)信贷业务发展较快,支农支小效果明显。截至2011年10月底,汇泽村镇银行已发放贷款3545.4万元,其中小企业贷款260万元,个人消费贷款2785.4万元,保证贷款500万元。贷款对象全部为中小企业和个人。

(三)贷款以存单质押形式为主,资金运用偏向中长期。到2011年10月底,共发放存单质押贷款3045.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85.9%;中长期贷款3285.4万元,占92.7%。

(四)利率执行符合国家规定,银行自身效益尚未体现。据调查,汇泽村镇银行存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度上浮,最高为12%,最低为5.99%,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属于最低的。截至2011年10月底,全行各项利息收入为71万元,支出为131.5万元,扣除各种手续费支出及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亏损38.9万元。

(五)成功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已基本实现异地支付、结算无障碍操作。目前汇泽村镇银行已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可直接办理资金汇划,同其他银行一样享受人民银行现代支付体系带来的资金汇划便捷,对提高村镇银行的同业竞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信贷规模控制,贷款余额难以有效放大,融资力度与自身经营效益均无法实现最大化。按宏观调控与新机构风险控制要求,汇泽村镇银行到2011年底的贷款规模为2600万元,但截至2011年10月份,汇泽村镇银行各项存款8635.3万元,存贷比最高只有30.1%,资金有效运用率很低。

(二)社会公信度不高,吸储难度大。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县城,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普遍对其感到很陌生,有些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关门“黄了”,对村镇银行一直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相比之下更愿意将钱存到自己熟知的大型金融机构。再次,村镇银行由于刚刚起步,营业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现代化金融手段相对落后,存贷款利率与各大银行整齐划一,无明显优势,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三)商业化的经营取向与政策性要求存在矛盾,村镇银行设立与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设立在农村地区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是,村镇银行在经营上的定位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按基本的商业逻辑进行经营。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终的追求目标,当面对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的农民、弱质经济的农业和农村时,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现在争取最大化盈利的过程中背离支持“三农”的初衷,服务对象以盈利性较高的城市中小企业贷款为主而非以农户贷款为主的局面。同时因设立初期的财务难以支撑各项工资福利、房租水电等经营成本,这些都会使村镇银行日后在盈利与支农的平衡中发生偏离。因此,如何做到既让村镇银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又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就成为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绕不开的难题。

(四)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金融创新。与现有的金融机构比,村镇银行无论是贷款、中间业务还是银行卡业务均过于单一,产品同质化,缺少特色;同时村镇银行不能加入银联,不能发卡,难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结算方式单一,不能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五)贷款集中度高,小额分散经营意识不强,经营风险较高。从汇泽村镇银行运行情况来看,单笔贷款的最大金额为500万元,已达资本金的10%;最大10户贷款总额为221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62.5%。贷款集中度过高,一旦发生呆坏账,会对村镇银行带来较大冲击。

(六)资金运用议价能力低,利率执行过于单一。村镇银行成立伊始,既想以低廉的资金使用价格吸引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又想实现收益覆盖风险,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对较大型的优质客户缺乏吸引力,只能是靠低利率吸引客户,资金单边定价现象突出,村镇银行基本无议价能力;对农户贷款,议价能力虽较强,但考虑到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村镇银行贷款的款积极性不高。

(七)懂业务、熟悉农村金融市场、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人才短缺。由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欠佳,村镇银行工资福利待遇不高,交通不如城市顺畅,金融资源也不如城市丰富,很多高素质人才会选择在远离农村的城市发展,这直接导致村镇银行人力资源的欠缺。虽然汇泽村镇银行新招聘的员工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从业经验不足,特别是还不拥有固定的客户群,这为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开办业务带来一定不便。

(八)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贷款潜在风险高。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之风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九)优惠扶持政策难落实,削弱了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经营管理和监督权力分散在银监会、人民银行和省级以上政府多个部门手中,国家优惠和支持鼓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环节多、过程长、操作难等问题,很难完整、顺畅地落实到村镇银行的经营过程中。

三、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开展业务。村镇银行资金规模小、现代化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辐射范围窄、单笔贷款规模不适宜过大;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贴近基层。这些先天条件决定了其适宜在中小客户群中寻找发展空间,不切实际地追逐大客户只能使村镇银行失去固有的优势。定位中低端市场,寻找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小额分散经营方式赢得利润最大化,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公信度。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三是村镇银行职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并通过村镇银行得到信贷支持。四是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

(三)放宽贷款规模控制,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建议对开业前三年的村镇银行不受规模控制———即使控制也应是宽松的政策,重点解决“三农”资金供需矛盾、新银行业务拓展问题、资本金保本增值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逐步开展业务创新,设计出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一是丰富贷款产品。要不断探索研究“三农”金融产品需求,以客户为中心,量身定做特色产品,进行产品创新、细分,以推出符合农村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二是创新经营方式。村镇银行可以尝试与当地政府部门、农村互助会、担保中介机构等部门合作,本着“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原则,引入资质良好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降低信贷风险。

(五)推行商业化利率,提高村镇银行资金的议价能力。只有保证村镇银行贷款利率能够抵补风险和成本,使村镇银行对弱势群体贷款有利可图,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欠发达农村地区。建议放宽对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控制,按市场供需情况、风险覆盖能力自主定价。

(六)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要求、标准适当放低些,以便村镇银行顺利渡过适应期。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运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冲击。

(七)以“本土化”为重点,建设符合村镇银行发展需要的干部职工队伍。村镇银行高管人员以及重要岗位人员的选配要坚持“本土化”原则,着重将有基层工作经历、熟悉当地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镇银行任高管人员,以防“水土不服”。员工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还应该熟悉农村市场,建议在招收专业人才的同时可以适当放一些名额,用于招收熟悉农村市场的个人,以“农民信贷员”的身份出现,这样有利于扩大在农村中的影响力,让农民对“村镇银行”这四个字更加熟识,方便后期业务的开展。

乡村银行范文篇7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优势

1.特殊的属性定位。一是政策属性。由国家单一出资设立,具有“一半银行、一半政府”的政策属性。二是“三农”定位。坚守“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服务“三农”是立行之本。三是经营性质。实行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四是业务引领。通过开拓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的信贷支持模式,趟出成熟的扶持路径,引导商业银行介入,形成金融合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2.明显的政策优势。一是业务范围广。农发行聚焦“三农”领域,形成了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服务农业现代化、全力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服务扶贫攻坚的全领域发展格局。二是贷款价格低。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原则,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上稍微上浮并低于商业银行同类产品;扶贫类项目还可以使用PSL专项资金,利率比贷款基准利率还要低;免收财务顾问、咨询费、评估费等服务性收费,基本上是资金价格最低的银行。三是资金来源足。资金主要来源人民银行再贷款、发行国债,不吸收民众储蓄存款,只“灌溉”而不“抽水”。四是贷款期限长。一般项目贷款期限在10年左右,长的可达15年以上。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根据农发行的信贷支农政策,结合辽宁农业农村发展状况,辽宁农发行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应重点在以下方面发力。1.全力支持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粮食信贷主办行作用。一是全力支持粮油收储。坚持把支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保证收购资金“多收粮、收好粮”,保证粮食“储得好、调得出、用得上”;针对收购市场化改革,主动顺应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对粮食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及时调整信贷策略,确立主产区“保份额”、产销平衡区“保覆盖”、港口区“保发展”的信贷分类指导意见。二是探索支持“粮食产销一体化”。以农业种植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承贷主体,定向发放用于种植、生产粮食所需贷款,解决企业在租地、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服务等种植生产环节的资金短板。三是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粮食结构调整。合理利用信贷杠杆,促进粮企主动消化老库存,减少玉米等非优势大宗农产品收购的信贷规模,推动增加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对优质果菜肉蛋等副食品生产的信贷支持,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供给。四是探索支持粮食贸易供应链金融。推进建立以港口企业为核心企业的粮食产业化联盟,以核心企业及港上企业为承贷主体发放粮食贸易贷款,并向上下游延伸信贷链条,支持粮食贸易发展,畅通粮食物流。2.全力支持农业农村补齐短板,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主力行作用。围绕乡村发展短板,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现代水平;大力支持农村路网建设,促进城乡互联互通,打通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聚焦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宜居,以“美丽乡村”和旅游景区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支持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业态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大力支持特色小城镇和特色村镇建设等;积极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新园“三园”建设,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链条升值。3.全力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充好发挥推进农业现代化主导行作用。一是支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都市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农发行可支持旅游民宿设施项目建设,结合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温泉、海岛、山水等推进区域内的吃住玩行等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民宿小镇、特色观光屿岛、旅游线路等。二是支持农村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对于各地优质的独具特色的农林牧副渔产品,由于地域、季节及物流等因素影响,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节人民的生活需要。2019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对此,农发行可提供农产品仓储、批发经营、物流配送等场所、设施及相关配套建设资金,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货源集散地。三是探索支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发行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增强信贷产品的适配能力,满足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新型经营主体,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金融需求。四是探索支持农村产权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农村产权经营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留足了时间和空间。农发行可因地制宜支持土地流转、大田托管、土地共营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银担(保)合作、联合增信等方式,为“土地流转+补充耕地”、设施农业、规模经营、观光农业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助推农村产权改革,激发农村市场活力。4.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先锋行作用。一是突出产业扶贫。围绕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突出支持特色林果、种养殖业、农业产业化、旅游观光业等为重点,打造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产业品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二是强化专项扶贫。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采取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支持农业科技扶贫、电商扶贫、网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贫困村提升工程、致富带头人扶贫等专项行动,切实提升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农发行服务辽宁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乡村银行范文篇8

关键词:格菜珉;乡村银行;营销;模式

1敏锐地把握市场的需求

敏锐地把握市场的需求是成功营销的前提。从某种程度上说,洞察到一个有效需求就等于营销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商品房来说,无论多大规模广告狂轰滥炸,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也无法制造出像经济适用房那样刚推出便引起成千上万购房者连夜排队排号的壮观景象。究其原因就是它抓住了有效的市场需求。格菜珉农村银行的创办者尤努斯小额信贷理念的诞生,就是有效的市场需求创造成功营销的最好诠释。

1974年蔓延孟加位的致使成千上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尤努斯发现竟没有一种适合穷人的信贷。一方面,传统的银行家只是将眼光盯住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家,而不屑于与那些小额贷款需求者打交道,在他们看来,小额贷款需求者的贷款数额小,耗费的贷款成本与未来预期收益不成比例,只能使银行亏损。了解到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满足穷人的贷款需要,尤努斯就开始着手建立他的银行帝国。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场,在任何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低收入者都占社会人群的大多数,这个群体需要某些手段来帮助他们脱贫。现状却是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站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角度来说,格茉珉银行的建立正当其时。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尤努斯的想法。市场像火山爆发一样,短短的30年,格菜珉银行竟然已经为600多万人提供了信贷服务。

2金融服务差异化策略

营销的对象是产品,要想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成本拓展最大的市场,一个好的,换句话说,一种与众不同的产品至关重要。对于银行业来说这个差异化法则同样适用,唯一的不同就是银行推销的是一种服务。

为了区别于其他传统的银行服务,同时使穷人真正地获得贷款,尤努斯首创了无抵押贷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完全同传统的银行运作区别开来。无抵押无疑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没有哪个银行愿意越此雷池一步。因此,无抵押就成了格菜珉银行吸引眼球的最大亮点。

在人们把目光聚集在无抵押这个全新理念时,其实人们还忽视了尤努斯的另一个成功的差异化策略——小额信贷。也许是考虑到对无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也许是为充分地满足穷人的需求——因为穷人们借钱不是要办企业开公司,无须也不可能成千万元的贷款。总之,尤努斯开创了小额信贷的先河。毕竟在这之前或在其他的银行,穷人是绝对找不到可以贷几十美元甚至几美元的贷款金融机构,正如上面所说,这样的小额贷款所耗费的贷款成本与未来预期收益不成比例,还不够给传统的大银行“找麻烦”的。因此,小额信贷无疑只是一个了不起的差异化策略。3完善的渠道策略

营销界人士从来对渠道这个词都是敬畏有加。抓住了渠道就等于抓住了营销的咽喉,这也就是为什么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并购永乐以及“美苏”大战等可以在电器制造商中引起不安的原因。

在银行渠道建设和维护上,尤努斯的格菜珉银行也值得我们学习。通过30多年的努力,尤努斯已经在孟加拉46620个村庄中建立了1277个格菜珉分行。这样的一个渠道网络覆盖了几乎整个孟加拉有信贷需求的人群。只要有需求,穷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服务,这样就保证了渠道覆盖的完整性。

同时我们注意到格菜珉银行的还贷率是98%,比有抵押担保借款人的情况还要好。我们不能把这样的一个高还贷率仅归结为当地人的良好道德和诚信,其实更深层次的研究之后,发现优秀的渠道建设维护和控制,在帮助降低还贷风险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努斯创立了“支持小组模式”。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支持小组。

4贴心的服务,使格菜珉乡村银行锦上添花

随着商品从功能到品质越来越同质化,更出色服务就成了脱疑而出的营销利器。随着银行业的竞争日趋加剧,商业银行们在创造个性化服务上着实下足了功夫。除去装修华丽气派的银行大堂不说,就是现在采用的排队机系统使客户无需长时间的排队而是可以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等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乡村银行范文篇9

1发展村镇银行的意义

1.1填补农村地区金融空白农村金融市场大致存在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性银行、和民间金融。政策性银行是农发行,它主要是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在农户和企业带框业务上范围窄、受限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及邮政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逐渐从农村撤离;合作性银行主要是农信社,但它受到体制、产权、管理等一些问题的束缚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即使改制成为农商行后,由于其整体的经营绩效不良,加之大量的资金外流,能够为农村提供的资金十分有限;民间金融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其发展一直受到政策压制,无法也不可能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出路。金融机构的改革,就是要引进新型的金融主体,而村镇银行就是创新型的金融机构,其服务农户和企业的发展思路,较好的匹配了农户与企业的需求,其本地设立、服务本地的原则避免资金外流的问题,从而有效填补农村金融空白区。

1.2为民间资金提供了良性的发展渠道在我国长期的金融抑制条件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从金融领域内获取高额利润,大量的民间资金以“灰色”身份参与着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难以走上正规发展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村镇银行的设立,其“可以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作为发起人或出资人”的规定明确指出了民间资金可以进入银行业,这给民间资金打开了大门,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条正规化发展的渠道。同时村镇银行的发展可以替代部分民间借贷市场份额,如果村镇银行利率调整浮度适当放宽,其替代份额将会更大,这将有效化解一部分民间不良借贷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1.3为本土中小企业提供资金需求村镇银行的设立,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村镇银行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优势: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贷款审核效率高的优势,金融产品更加机动灵活的优势。这能够较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如我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针对每一个客户设计个性化的授信方案,采取“一户一策”的信贷政策,做到“量体裁衣”。目前,广东省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农民和企业的贷款需求大都无法得到满足。农村金融发展慢的问题,在商业银行撤并、农村信用社改制等变革后,农村金融市场不断萎缩的大背景下变得十分突出。从横向对比来看,2010年广东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9家(其中村镇银行9家),远不及浙江省34家(其中村镇银行29家)、江苏省31家(其中村镇银行31家)。2011年广东省村镇银行数量达到16家,但远不及以上两省2010年的水平。

2发展村镇银行的对策

2009年7月29日,银监会编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未来三年再设立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广东省2009年至2011年,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只增加了14家,远低于各省市的平均水平。进一步促进广东省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2.1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一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之初,主发起银行的选择、考察、确定等环节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减少不当干预;二是在财税方面给予村镇银行一定优惠,具体优惠应有地方发改、工商、地税、国税、财政局等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联合制定,必要时由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或是优先给与财政性存款等;三是切实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由监管部门将村镇银行的支农情况和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引导村镇银行业务向农业、中小企业倾斜。

2.2监管部门要差别对待,坚持适度灵活原则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责任,股东们都倾向于在盈利空间大、资金回报高的地区和行业开展业务,这就造成村镇银行在三农、中小企业贷款上原始动力不足,因为利润与成本,以及所要承担的风险不成比例。所以在监管村镇银行时,在一些指标上要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如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存贷利率等方面可获得更大灵活性。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贷款利率的波动来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这一商业原则,增大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可及性。

乡村银行范文篇10

关键词:村落旅游乡村旅游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2019年初,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五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村落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广西因其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村落旅游资源,值得大力开发。目前,全区上下都意识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并且已经付诸了行动。对广西金融业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各金融机构应当重新审视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在价值,积极转变服务态度,大力支持广西村落旅游产业发展。

1广西村落旅游资源概况

1.1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丰富。广西历史十分悠久,早在8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生息。公元前秦王朝征服了百越之后,就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开始对广西进行王朝统治。广西还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目前广西辖内有壮、汉、瑶等12个世居民族和谐共处,并且广西还是全国瑶族、壮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此外,广西山川秀美,动植物种类众多,有些村的古树参天,不仅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悠久的历史、数量众多的世居少数民族和独特的自然生态,使得广西拥有丰富的村落旅游资源。据统计,广西现存的重点传统村落大约有622个,其中得以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280个(见表1)。1.2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匀。由表1可知,我区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最多的是桂林市,共计138家入选,占到全区总数的49.29%。其次是贺州、柳州、玉林,分别有42个、28个和22个村入选,而入选最少的是防城港市和梧州,只有2个村入选,除此之外的崇左、北海、百色、河池等市入选数也都不到5个。由此可见,我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出十分不平衡的状态。1.3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受重视。首先,广西住建厅采取多重举措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如组织编制了《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完成了《广西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筹措了保护发展资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次,各市(县)政府也加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立法工作。如2013年广西恭城县政府就出台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古村落保护规定》,后于2018年9月获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成为广西首部传统村落保护法规;随后玉林市也于2018年10月出台了古村落保护条例,柳州市于2019年4月出台了同样的条例。最后,各地纷纷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的创新,如试点专家团队包村打造、乡村规划师驻地建设的做法,探索了“腾屋新建”机制,贺州、南宁等地还试行了古民居挂牌保护的做法,以灵川县江头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尝试并完成数字博物馆建馆工作等。

2金融支持广西村落旅游发展的现状

2.1村落旅游资金供给主体。据调查,当前向村落旅游项目提供资金帮助的主体包括旅游项目经营者、商业银行、个人、村集体、政府、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对于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重点村而言,除了有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给予大量支持外,还有民间资本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民间资本的注入主要是以成立旅游公司为目的。对于非重点旅游村而言,开发与经营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项目经营者自身的积累和借款,政府财政支持较少,而借款又主要是依赖于商业银行和民间借贷,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2.2支持村落旅游发展的金融服务。各类主体向村落旅游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贷款服务、支付结算服务和保险服务,种类较少。就贷款而言,银行审批的条件依然非常严格,大多要求落实有效担保,且贷款期限短,额度小,与村落旅游业的金融需求不太匹配。就结算服务而言,金融机构主要以支付宝、微信和POS机刷卡形式来支持旅游中的支付结算需要,鲜有直接在村庄设立营业网点和ATM机的做法,其主要原因是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的成本—收益指标难以达到银行的要求。就保险而言,保险公司一般是重点关注村里的旅游企业,鼓励它们购买景点游客安全责任险,而对游客而言,保险公司一般是被动地等待游客事先主动购买相关的保险,鲜有保险公司在村子里主动向游客兜售保险产品。

3金融支持广西村落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政策性银行对村落旅游发展的支持缺位。发展村落旅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和通信设施建设、村落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景点设施的升级与改造等,还要投入较多资金用于宣传推广,因此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风险较大,一般的商业性金融不太愿意介入,而更适合由贷款周期长、利率优惠的政策性金融予以支持。但从广西目前的发展实践来看,政策性金融对这一领域的支持非常有限。3.2商业性金融支持村落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因村落旅游项目贷款回收期长、管理成本高、风险大,银行对此类贷款的热情不高、支持的力度不强。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民申请贷款难,所需资金缺口大。二是涉农信贷产品单一,更无专门针对村落旅游的信贷产品。三是涉农金融服务硬件建设没跟上,村民办理最基本的存、取、汇款业务不得不专门跑到乡镇的银行去办理。四是银行涉农金融产品在额度、期限、利率、担保等方面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需求不匹配,贷款审批过程过于繁杂等。3.3金融服务于村落旅游尚没有发挥出对项目建设的引导功能。银行在贷款时,一般只看项目本身的风险、收益和担保等条件,只要满足银行贷款的要求,就能获得贷款。至于项目本身有没有特色、建成后会不会与周边村同类项目形成恶性竞争,银行是概不理会的。银行在贷款政策上的“一视同仁”,反而会失去利用贷款配额和差别利率引导产业发展的功能,导致不少村落旅游在设施建设上千篇一律,不利于村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3.4村落旅游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一是村民的信用意识还不强,失信行为时有发生,整体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二是村民的金融知识比较薄弱,对金融产品的功能、特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金融机构在农村拓展市场;三是受限于自身财富积累不足,村民和村办企业能够提供给银行的合格担保物比较少,影响了银行为其提供贷款支持的意愿;四是村落旅游经营行为不规范。在有些村,“农家乐”、特产销售等服务时有欺客现象发生,不同服务主体之间还会产生恶性竞争,不仅搅乱了旅游市场,影响了村落游的口碑,还会影响金融资源向该领域的聚集,直接关系到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3.5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首先,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引入社会资本的认识不统一、不明确,更缺乏配套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支持,导致民间资本不敢大规模地进入这一领域。其次,从融资机制来看,村落旅游项目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少之又少,而间接融资又以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这种单一的投融资结构,难以动员全社会的闲散资金为村落旅游产业发展服务。

4金融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4.1优化村落旅游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持续吸引金融业的支持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加强对旅游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二是促进金融机构与乡村旅游业的联系与对接,减少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支持工作。三是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支持村落旅游发展。比如政府可以引导各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避免恶性竞争;给予乡村旅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税收减免优惠,降低他们的财务负担;对乡村旅游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增强项目获得贷款的能力。四是政府要鼓励保险机构加大进入村落旅游保险市场的力度,为村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既能降低旅游经营者的风险,又能分散银行信贷风险,有利于增强银行向村落旅游项目提供贷款的意愿。4.2加强金融创新力度,解决金融支持村落旅游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一是要加强金融产品上的创新,特别是贷款品种上的创新。各银行要开发出一些专门针对村落旅游的信贷产品,如“魅力乡村贷”“农家乐小额贷”等。二是融资担保方式上的创新。毕竟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村民和村办企业的担保能力有限,银行要考虑新的担保形式,如考虑以农村“两权”做担保,或者允许村民联保,或者走“政银保”相结合的路子。三是金融服务上的创新。商业银行要想方设法简化金融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根本上增强对村落旅游的服务能力。4.3健全村落旅游的投融资体系,增强村落旅游的投融资能力。一是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资金可用于公共设施上面,如乡村道路的改造与升级、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古村落的修缮与保护等,政府都可以安排财政资金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充分调动政策性银行的积极性。在业务上能够为村落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有农村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但以农村发展银行为重点。三是积极考虑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这首先要整合村落旅游开发主体,把分散经营的“农家乐”、酒店、乡村运输、景点整合成规范的旅游公司,然后再以公司的名义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投资银行对此应有所作为。四是由政府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向乡村旅游产业聚集。4.4充分发挥金融的引导功能,助推村落旅游特色化发展。当前,村落旅游势头虽好,但各地在开发村落旅游时,存在互相模仿、缺乏特色的现象,最终后果必将是村落旅游后续发展缺乏吸引力。对此,金融可以发挥调节作用。首先,银行可以对项目进行选择,对那些缺乏特色的项目银行可以拒绝发放贷款,而对那些特色鲜明的项目,银行可以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其次,银行可以运用差别化的利率来进行引导。有特色、有创新的项目可以给予优惠利率,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帮助其更好地发展。而对简单复制其他村的项目,在地理位置上又邻近从而构成直接竞争的村落,银行如果不得不发放贷款的话,那就在利率上打击它,即收取较高的利率以增大其融资成本,从而间接地阻止其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晓,郭旭.“旅游+”背景下金融支持温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7(5).

[2]黄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探析[J].市场论坛,2015(12).

[3]王婉芬,倪闻彤.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问题研究[J].江南论坛,2019(4).

[4]刘宇,陈国庆.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度假旅游,2018(1).

[5]张银玲.北部湾经济区古村落旅游发展探析——以钦州市大芦村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8(1).

[6]李恒,全华.互联网旅游金融及其未来趋势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