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02:31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范文篇1

一、经营土地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变”取得成效

㈠实行“阳光”供地,公开竞价出让土地。

经营城市土地伴随着重大的利益调整,我市坚决取消了所有领导的“批地权”,堵死了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漏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凡经营性项目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竞价出让,凡房地产项目一律以拍卖方式供地,市场之手发挥了土地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防止垄断滋生腐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价出让土地,我们坚持了三个凡是“凡是”:凡是收购储备、确定地价、制定有偿出让方案等重大事项都召开会议“批发”议定:凡是该招投标的土地经营项目,都坚持“四不”原则:不以协议代替招投标,不搞“暗箱操作”,领导不批条子,不批“人情地”;凡是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每次拍卖都在开标前确定标底,杜绝了任何“串标”的机会,保证了拍卖成功。2003年,市政府二院59.9亩以1.003亿元成功拍卖出让,都尉坝、果城路、南门坝等3宗土地355亩拍卖出让1.06亿元,市西山运动场4.96亩土地拍卖出让718万元,引起社会备界广泛关注,掀起**市经营土地新高潮。

㈡转变经营理念,指导土地运营。

进一步明显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是经营土地。把思想认识到经营土地、规范市场、激活机制、创造效益的路子上来。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市场观念,土地经营的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依靠市场发挥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解决;二是树立资源价值观念,形成土地是政府最大资产的认识;三是树立土地资本观念,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人类劳动产品,可以通过法制进行运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思维方式上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单向思维向综合思维转变。彻底打破各种条条框框,土地资源管理从单一的资源管理转变到资源与资产管理并重,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保双赢”。二是从部门经营向全面经营转变。改变以前经营土地是国土部门的事的认识,积极与建设、规划、财政等多个相关部门协调,形成共谋联动的局面。三是从相对封闭形态向公开运作方式转变。改变过去协议出让方式,采取公开招标和挂牌出让,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四是从计划经济手段向市场经济手段转变。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资源转变为市场手段配置土地,实现土地配置最优化和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

㈢改革管理体制,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一方面体现了经营城市政府作为土地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实现土地市场调控和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坚持政府对土地市场的集中统一管理,是经营土地的关键。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依法收回各类开发区、试验区、园区等单位的供地出让权和地价确定权。建立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多项制度,严格执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收购、收回)、统一储备、统一开发整理、统一供应、统一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的七统一”原则,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多头分散供地的问题。市辖区要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将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本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面实现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必须坚持政府对土地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是经营土地的关键,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七统一”。严禁非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理土地职权,实行国土部门省以直管。经营城市和经营城市土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就必须适度集权、整体联动。为此,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土地资产处置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集体研究处理全市土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包括拍卖土地的选择、底价的确定、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收购储备办法等。建立了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五项制度。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让了5个关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依法收取土地出让金的规范性文件,坚决根治多头、分散供地、批地、管理的弊端,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多头分散供地的问题。去年,省委5号文件下达后,我们迅速把市辖三区国土资源部门统一收归市管。三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三区各自为政发展局面。从体制上解决了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问题。

㈣严格执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国土资源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土地和矿产资源职能的行政执法机构,法制观念是第一观念,依法行政是基本要求。在贯彻执行土地和矿产法律法规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办事,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在处理政务、办理事务等工作上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行为合法,决策合法。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能力为重点,加强本部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不断推进执法工作机制创新。既严格依法行政,又把握政策和策略。既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公正执法,又要善于处理各类问题,在严格依法的原则基础上,妥善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和矛盾。在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上,特别是内部监督机制上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决不手软。去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收回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20件(次),其中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反映20件,初核18件,立案12件,移送司法机关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80多万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

㈤加强专项治理工作,全面规范土地、矿产市场秩序。

1、开展全面深入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经营土地,治乱是前提,规范是基础。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部、省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建立统一规范有序土地市场的通知》、《**市人民政府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通告》、《**市国土资源局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从严、抓紧”地完成治理整顿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共查实土地违法、违规行为1523宗,涉及土地面积6026.7亩。查处违法用地962宗,面积4167.35亩,依法追收土地收益金1.028亿元,收回闲置土地199亩,价值4000多万元,清理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共计8个,属省政府批准的有5个,对未经省级政府批准的5个开发区进行了撤销处理,保留3个。我们在处理各种违法违规中,做到了该理清的坚决清理,该查处的坚决查处,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纠正的,坚决纠正,该拍卖的决不协议出让。如:①嘉陵区曾与重庆一家投资商协议出让5.4亩土地,每亩按16万元价格出让,我们通过集体会审知道后,否定了区上的作法,将该宗地进行公开拍卖,结果以每亩地55万元出让,是原协议出让的3.4倍,为政府增加土地收益210.6万元;②阆中市政府为招商引资协议出让给投资商建宾馆,我们知道后,责成做了纠正,严格按照招拍挂进行公开出让,通过挂牌,以每亩11万元进行了出让,获得总价款685万元;③顺庆区舞凤镇跃进水库,面积70多亩的集体土地,该镇政府以“四荒”进行拍卖,而实际是以村社名义与永胜公司签定70年的土地使用权协议,该公司通过欺骗手续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书,用于银行贷款180万元,我们发现后,依法注销国有土地使用证书,收回了集体土地。④**市一家房产公司因于1992年征而未用的100多亩土地被依法收回后,找多人出面说情,该公司多次上访,市委、市政府领导不仅不开口子,而且还为国土部门“扎起”,有力地保证了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了明显成果。并通过国务院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检查验收小组来**检查验收。

2、开展了矿产资源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矿产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以前,**河道砂石处于乱采滥的无序状态,既造成国家收益的严重流失,又产生了阻塞河道、污染环境、影响治安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为此,根据《矿产资源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依法规范河道砂石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秩序健康发展的决定》,开展了在市辖三区专项清理整顿矿产资源工作,对河道砂石管理主体及其职责进行了界定,打击了无证、违章开采的黑恶势力,清理规范矿石矿产资源开采、经营市场。全市实现公开竞价出让砂、石、矿产资源开采权收益3518.9万元,理顺了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秩序,有效地积聚了建设资金。并将我市治理整顿拍卖砂石的工作在全省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去年,既是全市经营土地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的一年,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工作,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推动,开创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取得了成绩。正是由于我们一手抓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去年我局被市委授予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满意单位,派驻纪检组被市纪委评为先进集体。取得了互动“双赢”的效果。

二、影响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主要因素

㈠内部人为因素

国土资源部门既是管理部门也是权利部门,权利意味着责任,权利大、风险大,我们越是取得工作进展,受到肯定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估计过低。应当看到,这些年来国土资源系统人员违法案件持续不断,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国土资源领域已经成为一些人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重点领域,成为权钱交易和腐败案件的易发领域,成为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反映强烈的热点领域。在经营城市土地利用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着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审批化、审批权力个人化、权力异化寻租等问题。去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共计12人。就整个系统讲,既要肯定全市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多数干部是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勤勤垦垦、默默奉献的,又要按照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求真务实,不回避、不护短、正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少数干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极少数干部、职工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二是一些地方工作部门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有些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清。四是一些部门工作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相当普遍。反思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经营城市、经营土地中没有认真落实,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要求不严、管理松弛、规章制度不完善不落实。对权力的运行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一些干部政治责任不强,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不规范和不到位,对工作没有尽职尽责等等,这是导致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土资源领域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十分尖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任务繁重。不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国土资源事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害。不紧紧地把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将难以推进,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反和腐败斗争形势,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乘势而进,坚持实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把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推动经营城市土地和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㈡外部用地单位因素。

一些单位未经批准,违法与农村集体土地经济组织参与的“征地协议”、占地协议,违法圈占、使用集体土地,特别是以租地、入股、联建等方式使集体土地非法入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改变农业耕种性质搞商业、工业性用地的行为;未经批准转让或以联建、联营方式等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违反规定自行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擅自违反规定越权批地等违法行为。一些圈地长期不开发或达不到用地投资比例,闲置、荒芜浪费土地资源以及小规模大圈地等行为如不加以制止和处理,将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破坏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

㈢政府行为的因素。

一些政府在经营城市土地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越位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够一致,思想观念仍显陈旧。主要表现在有的政府仍以计划经济模式思考问题,把城市建设投入和城市运营割裂开来,批地权集中在个别领导手中,土地资源配置仍以人为支配为主。二是土地运营中的各项基本制度没有建立健全。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有的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没有切实建立土地市场运营机制,政府只是管理,没有直接介入到土地运营过程中去,在决策上把关也就不能获取土地运营产生的巨大利益。三是土地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虽然经过专项治理整顿,但有的地方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融及部分人的利益,土地市场特别是土地供给市场“政出多门、地出多口”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公开竞价出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以招商引资、企业改制等种种理由和借口未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就违法违规承诺企业和招商引资用地,采取以公共设施为名将违法用地行为以合法方式取得,个别违反国家产生政策违反规划、超计划、资金分批次报批土地,或以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情况十分普遍,还有借竞价出让之名行,低价出让之实。五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片面强调营利和追求短期发展,眼前利益,盲目扩大出让土地总量,导致地价人为下降,给政府后续留下隐患。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正常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经营土地工作的深入。为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土地经营机制,推进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本转变,实现优质、高效经营。

三、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㈠建立健全运营机制,不断提高土地经营管理水平。

1、创新规划引导机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也是经营土地的前提,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经营土地的规模和效益,进而影响到经营城市的具体效果。经营城市土地一方面要注意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保持两个规划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规划的财富功能,科学规划,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引导,充分展示城市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造就不同地段的增值预期,吸引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形成土地市场的有效需求。

2、强化土地增值机制。

土地的价值地于吸附的物化劳动。在同一块土地上因追加劳动形成的价值即级差地租是城市土地财富产生的主要源泉。因此,变生地为熟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可以获取最大的土地出让价格,实现政府作为城市土地价有者的权益最大化。同时,熟地出让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可以保证出让土地项目按照规划标准进行配套开发,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3、健全土地储备机制。推行土地储备制,规定凡是城市规划区内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及新增用地,一律纳入政府储备,对存量土地采取征用、收购、置换,对有偿收购的土地,采取货币收购。定金收购、预定收购的方式。同时,把“生地”变成“熟地”由政府对城乡结合部和暂时利用效率不高的土地进行初级开发整理和适当的大环境建设,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地价上涨产生的效益,从而使土地资本在市场运作中更显活力。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土地储备是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体现,是“一个池子蓄水”的具体措施。当前,要健全土地储备的储备、融资、加工整理和市场营销四方面功能,充分发挥储备机构的作用,政府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储备资金使用。在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效能最大化。

4、完善土地供应机制。构建“总监控制、适度紧缺”的土地供应机制是经营土地客观需要。在土地一级市场高度垄断、土地二、三级市场规范有序的情况下,土地价格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土地投放量的多少。视市场行情适时、适量投放土地,让土地市场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是提升土地价格,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政府对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有了调控权,可以实现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套模式,推进土地的集体利用,有效调控市场,提高效益。

5、坚持公开竞价出让机制。公开、公平、公正供地,是建立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公开供地不仅可以充分显化土地的资产价值,保证政府供地的公平性,而且可以减少政府领导很多麻烦,有效杜绝“人情地”,保护干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可推进廉政建设。公开供地,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供地。一是必须规范限制划拨出让,出让要做到严格供地对象和用途,价格评估、集体会审决策和结果公开。二是经营性用地必须招拍挂。商业、娱乐、商品住宅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必须拍卖,如同一宗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都必须以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提供。三是要严格执行《划拨土地目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和《协议出让土地规定》等政策规定。四是在招标拍卖挂牌中要防止弄虚作假,主动邀请公证、新闻等社会媒体参与,实行过程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示。

㈡强化管理,规范运作。

1、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矿产资源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产生腐败的问题。一是要从制度上彻底解决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审批化、审批权力个化、权力异化寻租的问题,要制定土地报批制、集体会审制、审批责任制。二是要制定和遵照土地资源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规范性文件和规定,积极探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分工的有效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行政行为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明确国土资源部门代表政府履行管理国土资源的职责职权制度落到实处。

2、局党组规定凡国有土地资产处置、有偿出让土地方案等重大事项都要集体研究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规定,建立管地不管钱、卖地不收钱,管钱不用钱、批钱不管钱等相互监督和制衡机制,建立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划,防止土地资产流失和权力的滥用,对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原则,防止“暗箱操作”,严把“六关”(即:1、城市规划关。2、土地面积关。3、地价关。4、优惠关。5、上报审批关。6、“收支两条钱”关)。凡是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纪检监察人员必须事先介入,并主动邀请新闻单位记者、公证人员等现场监督。

四、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措施

㈠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以正确的权力观教育为重点,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廉洁从政示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警示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同时,把自律和他律、教育和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结合起来,做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防微杜渐。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六不准和部颁布的“五条禁令”等廉洁自律规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以下八项要求:①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②要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③要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④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⑤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⑥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⑦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⑧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并且针对国土系统易于发生腐败的一些问题,还要重点坚持以下工作:(1)坚决纠正、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插手和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权出让,以及在经营性用地和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过程中弄虚作假,为个人和亲友谋私利。(2)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规定,特别是节假日不准收送红包。(3)继续落实不准利用职权,在审批、立项、颁证、评审、验收、检查等公务中,吃拿卡要、权钱交易;不准收取本系统范围内属工作性质的评审费、验收费;不准到下属单位报销应由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不准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在公务时间和公务场所打麻将等规定。(4)认真清理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兼任企业领导职务,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个人商业保险,以及违反规定在中介机构挂名取酬。(5)坚决纠正超标用小汽车和在住房上以权谋私,继续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6)抓好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工作。为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对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履行公务特制定。五条禁令:即(1)禁止为补偿安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项目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或以各种变通的办法为之供地、办证;(2)禁止在土地、矿产等行政审批事项中为项目申请人批条子、打招呼;(3)禁止配偶子女为本人任职单位直接管理的案件和土地、矿产资源等各项具体行政事务提供中介服务;(4)禁止指定或向办事方授意由指定中介机构从事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地质灾害咨询评估和项目设计等相关工作;(5)禁止接受基层单位和管理相对人的现金,有价证券,以付凭证或有碍公务的宴请招待,报销应由本人或亲友承担的费费。以上各条禁止事项,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违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必须严格执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突出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预警和预防。

㈡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2004年,查办案件要以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为准绳,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着力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案件。要切实加大执法执纪监督力度,从严查处国土资源管理中利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案件和进行权钱交易的案件;领导干部插手和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案件;征占土地中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领导干部严重腐化堕落的案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和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要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建立有效的信访处理机制,注意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案件线索。继续加强与检察机关协调、配合,共同预防职务犯罪。重视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通过剖析案件,教育干部职工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同时改进管理、完善制度,从源头上防治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㈢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国土资源系统党风政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去年在全系统开展的行业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收到明显效果,广大干部职工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要巩固和深化。按照“纠建并举”的方针,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讲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坚决制止和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等规定。三是切实解决拖欠、挪用、载留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不落实的问题。四是全面整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非法转让、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等各类违法采矿行为。五是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公布农民建房收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坚决纠正农民建房用地乱收费行为,深入开展农民建房用地收费专项治理。六是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厅推出的十项和十二项行政为民措施;坚决纠正公务活动中乱收乱罚、吃拿卡要、刁难群众,以及执法不严、办事不规范、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2、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州)和省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市府、省厅的安排布置,各县(市、区)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加强监督检查。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三是积极探索经常性工作及时公开,阶段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动态工作创造条件公开,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内容的公开率、合格率和满意率。

3、抓行风建设,树立良好部门形象。国土资源部门的行业作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省委、省政府、省纪委把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作为两个重点评议单位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纠风办《关于2004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通知》。要紧紧抓住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主动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坚持整改和建设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要巩固和发展行风教育整顿成果,着力建设“抓党风、带政风、正行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振奋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狠刹歪风,弘扬正气,整肃作风,真正把国土资源部门建设成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高效、公正执法的部门,成为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正气机关”。

㈣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反腐倡廉,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要继续重点抓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等四项改革。

1、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按照“责任明确、权力制衡、集体会审、运作公开、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要求,全面执行省厅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规范法定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程序”。坚持“窗口办事”制度。

2、针对经营土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完善和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制度。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必须百分之百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商品住宅用地必须百分之百以拍卖方式出让的规定,对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原则上都要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以拍卖为主。要强化土地市场监督,规范土地交易和中介行为,建立全市开放、统一、规范、有序的矿权市场。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完善国土资源产权体系,健全市场运作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国土资源配套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和调节机制。继续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巩固土地治理整顿成果。

3、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监督。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立项、规划、设计、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强化纪律约束。一是加强项目立项审查。严禁在地类、面积和工程量上弄虚作假。二是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肃招投标工作纪律和规则的意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不准规避招标和搞假招标,严禁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准载留、挪用、坐支和扩大支出范围。严格开发整理项目资金专项审计;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和实行竣工验收责任制。

4、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预算资金“收支两条线”规定,积极推进对直属事业单位的集中收付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

5、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关。

土地资源范文篇2

一、经营土地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变”取得成效

㈠实行“阳光”供地,公开竞价出让土地。

经营城市土地伴随着重大的利益调整,我市坚决取消了所有领导的“批地权”,堵死了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漏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凡经营性项目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竞价出让,凡房地产项目一律以拍卖方式供地,市场之手发挥了土地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防止垄断滋生腐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价出让土地,我们坚持了三个凡是“凡是”:凡是收购储备、确定地价、制定有偿出让方案等重大事项都召开会议“批发”议定:凡是该招投标的土地经营项目,都坚持“四不”原则:不以协议代替招投标,不搞“暗箱操作”,领导不批条子,不批“人情地”;凡是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每次拍卖都在开标前确定标底,杜绝了任何“串标”的机会,保证了拍卖成功。2003年,市政府二院59.9亩以1.003亿元成功拍卖出让,都尉坝、果城路、南门坝等3宗土地355亩拍卖出让1.06亿元,市西山运动场4.96亩土地拍卖出让718万元,引起社会备界广泛关注,掀起**市经营土地新高潮。

㈡转变经营理念,指导土地运营。

进一步明显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是经营土地。把思想认识到经营土地、规范市场、激活机制、创造效益的路子上来。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市场观念,土地经营的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依靠市场发挥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解决;二是树立资源价值观念,形成土地是政府最大资产的认识;三是树立土地资本观念,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人类劳动产品,可以通过法制进行运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思维方式上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单向思维向综合思维转变。彻底打破各种条条框框,土地资源管理从单一的资源管理转变到资源与资产管理并重,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保双赢”。二是从部门经营向全面经营转变。改变以前经营土地是国土部门的事的认识,积极与建设、规划、财政等多个相关部门协调,形成共谋联动的局面。三是从相对封闭形态向公开运作方式转变。改变过去协议出让方式,采取公开招标和挂牌出让,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四是从计划经济手段向市场经济手段转变。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资源转变为市场手段配置土地,实现土地配置最优化和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

㈢改革管理体制,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一方面体现了经营城市政府作为土地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实现土地市场调控和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坚持政府对土地市场的集中统一管理,是经营土地的关键。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依法收回各类开发区、试验区、园区等单位的供地出让权和地价确定权。建立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多项制度,严格执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收购、收回)、统一储备、统一开发整理、统一供应、统一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的七统一”原则,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多头分散供地的问题。市辖区要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将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本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面实现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必须坚持政府对土地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是经营土地的关键,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七统一”。严禁非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理土地职权,实行国土部门省以直管。经营城市和经营城市土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就必须适度集权、整体联动。为此,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土地资产处置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集体研究处理全市土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包括拍卖土地的选择、底价的确定、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收购储备办法等。建立了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五项制度。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让了5个关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依法收取土地出让金的规范性文件,坚决根治多头、分散供地、批地、管理的弊端,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多头分散供地的问题。去年,省委5号文件下达后,我们迅速把市辖三区国土资源部门统一收归市管。三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三区各自为政发展局面。从体制上解决了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问题。

㈣严格执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国土资源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土地和矿产资源职能的行政执法机构,法制观念是第一观念,依法行政是基本要求。在贯彻执行土地和矿产法律法规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办事,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在处理政务、办理事务等工作上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行为合法,决策合法。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能力为重点,加强本部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不断推进执法工作机制创新。既严格依法行政,又把握政策和策略。既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公正执法,又要善于处理各类问题,在严格依法的原则基础上,妥善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和矛盾。在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上,特别是内部监督机制上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决不手软。去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收回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20件(次),其中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反映20件,初核18件,立案12件,移送司法机关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80多万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

㈤加强专项治理工作,全面规范土地、矿产市场秩序。

1、开展全面深入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经营土地,治乱是前提,规范是基础。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部、省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建立统一规范有序土地市场的通知》、《**市人民政府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通告》、《**市国土资源局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从严、抓紧”地完成治理整顿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共查实土地违法、违规行为1523宗,涉及土地面积6026.7亩。查处违法用地962宗,面积4167.35亩,依法追收土地收益金1.028亿元,收回闲置土地199亩,价值4000多万元,清理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共计8个,属省政府批准的有5个,对未经省级政府批准的5个开发区进行了撤销处理,保留3个。我们在处理各种违法违规中,做到了该理清的坚决清理,该查处的坚决查处,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纠正的,坚决纠正,该拍卖的决不协议出让。如:①嘉陵区曾与重庆一家投资商协议出让5.4亩土地,每亩按16万元价格出让,我们通过集体会审知道后,否定了区上的作法,将该宗地进行公开拍卖,结果以每亩地55万元出让,是原协议出让的3.4倍,为政府增加土地收益210.6万元;②阆中市政府为招商引资协议出让给投资商建宾馆,我们知道后,责成做了纠正,严格按照招拍挂进行公开出让,通过挂牌,以每亩11万元进行了出让,获得总价款685万元;③顺庆区舞凤镇跃进水库,面积70多亩的集体土地,该镇政府以“四荒”进行拍卖,而实际是以村社名义与永胜公司签定70年的土地使用权协议,该公司通过欺骗手续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书,用于银行贷款180万元,我们发现后,依法注销国有土地使用证书,收回了集体土地。④**市一家房产公司因于1992年征而未用的100多亩土地被依法收回后,找多人出面说情,该公司多次上访,市委、市政府领导不仅不开口子,而且还为国土部门“扎起”,有力地保证了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了明显成果。并通过国务院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检查验收小组来**检查验收。

2、开展了矿产资源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矿产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以前,**河道砂石处于乱采滥的无序状态,既造成国家收益的严重流失,又产生了阻塞河道、污染环境、影响治安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为此,根据《矿产资源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依法规范河道砂石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秩序健康发展的决定》,开展了在市辖三区专项清理整顿矿产资源工作,对河道砂石管理主体及其职责进行了界定,打击了无证、违章开采的黑恶势力,清理规范矿石矿产资源开采、经营市场。全市实现公开竞价出让砂、石、矿产资源开采权收益3518.9万元,理顺了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秩序,有效地积聚了建设资金。并将我市治理整顿拍卖砂石的工作在全省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去年,既是全市经营土地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的一年,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工作,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推动,开创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取得了成绩。正是由于我们一手抓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去年我局被市委授予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满意单位,派驻纪检组被市纪委评为先进集体。取得了互动“双赢”的效果。

二、影响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主要因素

㈠内部人为因素

国土资源部门既是管理部门也是权利部门,权利意味着责任,权利大、风险大,我们越是取得工作进展,受到肯定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估计过低。应当看到,这些年来国土资源系统人员违法案件持续不断,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国土资源领域已经成为一些人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重点领域,成为权钱交易和腐败案件的易发领域,成为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反映强烈的热点领域。在经营城市土地利用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着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审批化、审批权力个人化、权力异化寻租等问题。去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共计12人。就整个系统讲,既要肯定全市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多数干部是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勤勤垦垦、默默奉献的,又要按照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求真务实,不回避、不护短、正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少数干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极少数干部、职工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二是一些地方工作部门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有些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清。四是一些部门工作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相当普遍。反思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经营城市、经营土地中没有认真落实,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要求不严、管理松弛、规章制度不完善不落实。对权力的运行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一些干部政治责任不强,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不规范和不到位,对工作没有尽职尽责等等,这是导致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土资源领域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十分尖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任务繁重。不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国土资源事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害。不紧紧地把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将难以推进,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反和腐败斗争形势,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乘势而进,坚持实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把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推动经营城市土地和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㈡外部用地单位因素。

一些单位未经批准,违法与农村集体土地经济组织参与的“征地协议”、占地协议,违法圈占、使用集体土地,特别是以租地、入股、联建等方式使集体土地非法入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改变农业耕种性质搞商业、工业性用地的行为;未经批准转让或以联建、联营方式等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违反规定自行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擅自违反规定越权批地等违法行为。一些圈地长期不开发或达不到用地投资比例,闲置、荒芜浪费土地资源以及小规模大圈地等行为如不加以制止和处理,将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破坏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

㈢政府行为的因素。

一些政府在经营城市土地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越位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够一致,思想观念仍显陈旧。主要表现在有的政府仍以计划经济模式思考问题,把城市建设投入和城市运营割裂开来,批地权集中在个别领导手中,土地资源配置仍以人为支配为主。二是土地运营中的各项基本制度没有建立健全。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有的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没有切实建立土地市场运营机制,政府只是管理,没有直接介入到土地运营过程中去,在决策上把关也就不能获取土地运营产生的巨大利益。三是土地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虽然经过专项治理整顿,但有的地方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融及部分人的利益,土地市场特别是土地供给市场“政出多门、地出多口”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公开竞价出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以招商引资、企业改制等种种理由和借口未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就违法违规承诺企业和招商引资用地,采取以公共设施为名将违法用地行为以合法方式取得,个别违反国家产生政策违反规划、超计划、资金分批次报批土地,或以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情况十分普遍,还有借竞价出让之名行,低价出让之实。五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片面强调营利和追求短期发展,眼前利益,盲目扩大出让土地总量,导致地价人为下降,给政府后续留下隐患。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正常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经营土地工作的深入。为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土地经营机制,推进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本转变,实现优质、高效经营。

三、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㈠建立健全运营机制,不断提高土地经营管理水平。

1、创新规划引导机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也是经营土地的前提,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经营土地的规模和效益,进而影响到经营城市的具体效果。经营城市土地一方面要注意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保持两个规划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规划的财富功能,科学规划,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引导,充分展示城市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造就不同地段的增值预期,吸引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形成土地市场的有效需求。

2、强化土地增值机制。

土地的价值地于吸附的物化劳动。在同一块土地上因追加劳动形成的价值即级差地租是城市土地财富产生的主要源泉。因此,变生地为熟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可以获取最大的土地出让价格,实现政府作为城市土地价有者的权益最大化。同时,熟地出让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可以保证出让土地项目按照规划标准进行配套开发,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3、健全土地储备机制。推行土地储备制,规定凡是城市规划区内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及新增用地,一律纳入政府储备,对存量土地采取征用、收购、置换,对有偿收购的土地,采取货币收购。定金收购、预定收购的方式。同时,把“生地”变成“熟地”由政府对城乡结合部和暂时利用效率不高的土地进行初级开发整理和适当的大环境建设,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地价上涨产生的效益,从而使土地资本在市场运作中更显活力。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土地储备是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体现,是“一个池子蓄水”的具体措施。当前,要健全土地储备的储备、融资、加工整理和市场营销四方面功能,充分发挥储备机构的作用,政府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储备资金使用。在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效能最大化。

4、完善土地供应机制。构建“总监控制、适度紧缺”的土地供应机制是经营土地客观需要。在土地一级市场高度垄断、土地二、三级市场规范有序的情况下,土地价格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土地投放量的多少。视市场行情适时、适量投放土地,让土地市场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是提升土地价格,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政府对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有了调控权,可以实现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套模式,推进土地的集体利用,有效调控市场,提高效益。

5、坚持公开竞价出让机制。公开、公平、公正供地,是建立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公开供地不仅可以充分显化土地的资产价值,保证政府供地的公平性,而且可以减少政府领导很多麻烦,有效杜绝“人情地”,保护干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可推进廉政建设。公开供地,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供地。一是必须规范限制划拨出让,出让要做到严格供地对象和用途,价格评估、集体会审决策和结果公开。二是经营性用地必须招拍挂。商业、娱乐、商品住宅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必须拍卖,如同一宗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都必须以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提供。三是要严格执行《划拨土地目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和《协议出让土地规定》等政策规定。四是在招标拍卖挂牌中要防止弄虚作假,主动邀请公证、新闻等社会媒体参与,实行过程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示。

㈡强化管理,规范运作。

1、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矿产资源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产生腐败的问题。一是要从制度上彻底解决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审批化、审批权力个化、权力异化寻租的问题,要制定土地报批制、集体会审制、审批责任制。二是要制定和遵照土地资源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规范性文件和规定,积极探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分工的有效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行政行为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明确国土资源部门代表政府履行管理国土资源的职责职权制度落到实处。

2、局党组规定凡国有土地资产处置、有偿出让土地方案等重大事项都要集体研究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规定,建立管地不管钱、卖地不收钱,管钱不用钱、批钱不管钱等相互监督和制衡机制,建立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划,防止土地资产流失和权力的滥用,对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原则,防止“暗箱操作”,严把“六关”(即:1、城市规划关。2、土地面积关。3、地价关。4、优惠关。5、上报审批关。6、“收支两条钱”关)。凡是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纪检监察人员必须事先介入,并主动邀请新闻单位记者、公证人员等现场监督。

四、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措施

㈠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以正确的权力观教育为重点,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廉洁从政示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警示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同时,把自律和他律、教育和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结合起来,做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防微杜渐。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六不准和部颁布的“五条禁令”等廉洁自律规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以下八项要求:①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②要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③要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④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⑤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⑥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⑦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⑧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并且针对国土系统易于发生腐败的一些问题,还要重点坚持以下工作:(1)坚决纠正、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插手和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权出让,以及在经营性用地和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过程中弄虚作假,为个人和亲友谋私利。(2)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规定,特别是节假日不准收送红包。(3)继续落实不准利用职权,在审批、立项、颁证、评审、验收、检查等公务中,吃拿卡要、权钱交易;不准收取本系统范围内属工作性质的评审费、验收费;不准到下属单位报销应由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不准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在公务时间和公务场所打麻将等规定。(4)认真清理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兼任企业领导职务,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个人商业保险,以及违反规定在中介机构挂名取酬。(5)坚决纠正超标用小汽车和在住房上以权谋私,继续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6)抓好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工作。为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对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履行公务特制定。五条禁令:即(1)禁止为补偿安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项目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或以各种变通的办法为之供地、办证;(2)禁止在土地、矿产等行政审批事项中为项目申请人批条子、打招呼;(3)禁止配偶子女为本人任职单位直接管理的案件和土地、矿产资源等各项具体行政事务提供中介服务;(4)禁止指定或向办事方授意由指定中介机构从事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地质灾害咨询评估和项目设计等相关工作;(5)禁止接受基层单位和管理相对人的现金,有价证券,以付凭证或有碍公务的宴请招待,报销应由本人或亲友承担的费费。以上各条禁止事项,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违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必须严格执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突出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预警和预防。

㈡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2004年,查办案件要以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为准绳,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着力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案件。要切实加大执法执纪监督力度,从严查处国土资源管理中利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案件和进行权钱交易的案件;领导干部插手和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案件;征占土地中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领导干部严重腐化堕落的案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和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要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建立有效的信访处理机制,注意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案件线索。继续加强与检察机关协调、配合,共同预防职务犯罪。重视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通过剖析案件,教育干部职工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同时改进管理、完善制度,从源头上防治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㈢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国土资源系统党风政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去年在全系统开展的行业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收到明显效果,广大干部职工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要巩固和深化。按照“纠建并举”的方针,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讲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坚决制止和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等规定。三是切实解决拖欠、挪用、载留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不落实的问题。四是全面整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非法转让、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等各类违法采矿行为。五是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公布农民建房收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坚决纠正农民建房用地乱收费行为,深入开展农民建房用地收费专项治理。六是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厅推出的十项和十二项行政为民措施;坚决纠正公务活动中乱收乱罚、吃拿卡要、刁难群众,以及执法不严、办事不规范、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2、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州)和省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市府、省厅的安排布置,各县(市、区)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加强监督检查。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三是积极探索经常性工作及时公开,阶段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动态工作创造条件公开,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内容的公开率、合格率和满意率。

3、抓行风建设,树立良好部门形象。国土资源部门的行业作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省委、省政府、省纪委把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作为两个重点评议单位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纠风办《关于2004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通知》。要紧紧抓住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主动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坚持整改和建设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要巩固和发展行风教育整顿成果,着力建设“抓党风、带政风、正行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振奋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狠刹歪风,弘扬正气,整肃作风,真正把国土资源部门建设成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高效、公正执法的部门,成为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正气机关”。

㈣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反腐倡廉,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要继续重点抓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等四项改革。

1、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按照“责任明确、权力制衡、集体会审、运作公开、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要求,全面执行省厅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规范法定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程序”。坚持“窗口办事”制度。

2、针对经营土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完善和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制度。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必须百分之百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商品住宅用地必须百分之百以拍卖方式出让的规定,对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原则上都要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以拍卖为主。要强化土地市场监督,规范土地交易和中介行为,建立全市开放、统一、规范、有序的矿权市场。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完善国土资源产权体系,健全市场运作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国土资源配套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和调节机制。继续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巩固土地治理整顿成果。

3、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监督。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立项、规划、设计、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强化纪律约束。一是加强项目立项审查。严禁在地类、面积和工程量上弄虚作假。二是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肃招投标工作纪律和规则的意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不准规避招标和搞假招标,严禁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准载留、挪用、坐支和扩大支出范围。严格开发整理项目资金专项审计;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和实行竣工验收责任制。

4、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预算资金“收支两条线”规定,积极推进对直属事业单位的集中收付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

5、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关。

土地资源范文篇3

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协助党组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强化监督对制约权力、防止公权私用、谋取私利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关口前移,协助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确保权力的规范运作。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领导班子一把手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干部存在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和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顺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特别是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布置、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要坚持民主科学集体决策。要认真实行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廉政谈话和“诫免等制度、推动党内监督工作有序开展。要切实建立起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党风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的强大合力,做到各项工作开展在哪里,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真正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从源头杜绝腐败的发生,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的转产,为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实现小康目标,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新的重大举措,土地是政府最大的存量资产,也是最具活力和增值潜力,政府的重要财源,经营乡村土地资源是通过投资建设和市场化运作,使土地作为资本参与乡村经营以扩大政府的土地收益。去年,市认真实践省委提出的三个转变”经济思想和理念,加大经营乡村的工作力度,坚持把经营土地作为经营乡村的核心和关键,发挥乡村土地第二财政功能,努力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取得了明显效果。年,全市土地出让创历史新高,出让合同价款15.25亿元,土地收益8.6亿元。其中,市本级出让土地收益7.59亿元,以土地融资8.4亿元,土地上所产生的资金收入是当年财政收入的2倍。国土资源收益的增强,使乡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乡村规模迅速扩大,年来,市规划区内开工建设项目近100个,乡村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29平方公里扩展到47.5平方公里,80平方公里的乡村框架已经形成,乡村人口增长到53万人。一大批亮点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乡村形象、档次、品位有了极大提升,乡村的聚集、承载、辐射能力大为增强,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继续发展。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不只使广大干部群众惊喜自豪,深受鼓舞,而且进一步增强了通过经营乡村土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小康建设进程的信心。

一、经营土地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变”取得效果

㈠实行“阳光”供地。

市坚决取消了所有领导的批地权”堵死了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漏洞,经营乡村土地随同着重大的利益调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凡经营性项目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竞价出让,凡房地产项目一律以拍卖方式供地,市场之手发挥了土地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防止垄断滋生腐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价出让土地,坚持了三个凡是凡是凡是收购储藏、确定地价、制定有偿出让方案等重大事项都召开会议“批发”议定:凡是该招投标的土地经营项目,都坚持“四不”原则:不以协议代替招投标,不搞“暗箱操作”领导不批条子,不批“人情地”凡是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每次拍卖都在开标前确定标底,杜绝了任何“串标”机会,保证了拍卖胜利。年,市政府二院59.9亩以1.003亿元胜利拍卖出让,都尉坝、果城路、南门坝等3宗土地355亩拍卖出让1.06亿元,运动场4.96亩土地拍卖出让718万元,引起社会备界广泛关注,掀起市经营土地新高潮。

㈡转变经营理念。

土地经营的进程中遇到问题只有依靠市场发挥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解决;一是树立资源价值观念,进一步明显经营乡村的核心和关键是经营土地。把思想认识到经营土地、规范市场、激活机制、发明效益的路子上来。树立三个观念:二是树立市场观念。形成土地是政府最大资产的认识;三是树立土地资本观念,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人类劳动产品,可以通过法制进行运作,实现效益最大化。思维方式上必需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单向思维向综合思维转变。完全打破各种条条框框,土地资源管理从单一的资源管理转变到资源与资产管理偏重,实现维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保双赢”二是从部门经营向全面经营转变。改变以前经营土地是国土部门的事的认识,积极与建设、规划、财政等多个相关部门协调,形成共谋联动的局面。三是从相对封闭形态向公开运作方式转变。改变过去协议出让方式,采取公开招标和挂牌出让,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四是从计划经济手段向市场经济手段转变。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资源转变为市场手段配置土

㈢改革管理体制。

一方面体现了经营乡村政府作为土地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客观要求,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另一方面是实现土地市场调控和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坚持政府对土地市场的集中统一管理,经营土地的关键。因此,必需进一步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依法收回各类开发区、试验区、园区等单位的供地出让权和地价确定权。建立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多项制度,严格执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收购、收回)统一储藏、统一开发整理、统一供应、统一市场、统一监督管理”七统一”原则,从源头上完全解决多头分散供地的问题。市辖区要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将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本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面实现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必需坚持政府对土地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是经营土地的关键,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七统一”严禁非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理土地职权,实行国土部门省以直管。经营乡村和经营乡村土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就必需适度集权、整体联动。为此,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土地资产处置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集体研究处置全市土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包括拍卖土地的选择、底价的确定、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收购贮藏方法等。建立了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五项制度。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让了5个关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依法收取土地出让金的规范性文件,坚决根治多头、分散供地、批地、管理的弊端,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多头分散供地的问题。去年,省委5号文件下达后,迅速把市辖三区国土资源部门统一收归市管。三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三区各自为政发展局面。从体制上解决了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问题。

㈣严格执法。

法制观念是第一观念,国土资源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土地和矿产资源职能的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行政是基本要求。贯彻执行土地和矿产法律法规中,始终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办事,不时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处置政务、料理事务等工作上做到主体合法,顺序合法,行为合法,决策合法。依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能力为重点,加强本部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不时推进执法工作机制创新。既严格依法行政,又掌握政策和策略。既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公正执法,又要善于处置各类问题,严格依法的原则基础上,妥善协调处置好各种利益和矛盾。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上,特别是内部监督机制上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决不手软。去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收回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20件(次)其中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反映20件,初核18件,立案12件,移送司法机关2件,给予党纪、政纪奖励10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80多万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继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优质服务。

㈤加强专项治理工作。

1开展全面深入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经营土地。规范是基础。严格依照国务院,部、省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工作的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建立统一规范有序土地市场的通知》市人民政府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通告》市国土资源局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从严、抓紧”地完成治理整顿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共查实土地违法、违规行为1523宗,涉及土地面积6026.7亩。查处违法用地962宗,面积4167.35亩,依法追收土地收益金1.028亿元,收回闲置土地199亩,价值4000多万元,清理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共计8个,属省政府批准的有5个,对未经省级政府批准的5个开发区进行了撤销处置,保存3个。处置各种违法违规中,做到该理清的坚决清理,该查处的坚决查处,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纠正的坚决纠正,该拍卖的决不协议出让。如:①曾与一家投资商协议出让5.4亩土地,每亩按16万元价格出让,通过集体会审知道后,否定了区上的作法,将该宗地进行公开拍卖,结果以每亩地55万元出让,原协议出让的3.4倍,为政府增加土地收益210.6万元;②市政府为招商引资协议出让给投资商建宾馆,知道后,责成做了纠正,严格依照招拍挂进行公开出让,通过挂牌,以每亩11万元进行了出让,获得总价款685万元;③跃进水库,面积70多亩的集体土地,该镇政府以“四荒”进行拍卖,而实际是以村社名义与永胜公司签定70年的土地使用权协议,该公司通过欺骗手续操持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书,用于银行贷款180万元,发现后,依法注销国有土地使用证书,收回了集体土地。④市一家房产公司因于年征而未用的100多亩土地被依法收回后,找多人出面说情,该公司多次上访,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只不开口子,而且还为国土部门“扎起”有力地保证了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卓有效果,取得了明显效果。并通过国务院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检查验收小组来检查验收。

2开展了矿产资源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矿产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河道砂石处于乱采滥的无序状态,既造成国家收益的严重流失,又产生了阻塞河道、污染环境、影响治安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为此,根据《矿产资源管理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依法规范河道砂石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秩序健康发展的决定》开展了市辖三区专项清理整顿矿产资源工作,对河道砂石管理主体及其职责进行了界定,打击了无证、违章开采的黑恶势力,清理规范矿石矿产资源开采、经营市场。全市实现公开竞价出让砂、石、矿产资源开采权收益3518.9万元,理顺了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秩序,有效地积聚了建设资金。并将我市治理整顿拍卖砂石的工作在全省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既是全市经营土地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效果的一年,去年。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的一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工作,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推动,开创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取得了成果。正是由于我一手抓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去年我局被市委授予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满意单位,派驻纪检组被市纪委评为先进集体。取得了互动“双赢”效果。

二、影响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主要因素

㈠内部人为因素

权利意味着责任,国土资源部门既是管理部门也是权利部门。权利大、风险大,越是取得工作进展,受到肯定的时候,越要坚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存在问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临时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估计过低。应当看到这些年来国土资源系统人员违法案件持续不断,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国土资源领域已经成为一些人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重点领域,成为权钱交易和腐败案件的易发领域,成为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反映强烈的热点领域。经营乡村土地利用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着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审批化、审批权力个人化、权力异化寻租等问题。去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共计12人。

就整个系统讲,既要肯定全市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多数干部是清正廉洁、徇私执法、勤勤垦垦、默默奉献的又要依照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求真务实,不回避、不护短、正视干部队伍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少数干部中存在严重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极少数干部、职工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二是一些地方工作部门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有些干部思想观念陈腐,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清。四是一些部门工作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相当普遍。反思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经营乡村、经营土地中没有认真落实,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要求不严、管理松弛、规章制度不完善不落实。对权力的运行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一些干部政治责任不强,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不规范和不到位,对工作没有尽职尽责等等,这是导致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必需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土资源领域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十分尖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任务繁重。不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取得显著效果,国土资源事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害。不紧紧地把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将难以推进,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必需正确认识和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反和腐败斗争形势,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乘势而进,坚持实行教育、制度、监督偏重,加大工作力度。不时把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推动经营乡村土地和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㈡外部用地单位因素。

违法与农村集体土地经济组织参与的征地协议”占地协议,一些单位未经批准。违法圈占、使用集体土地,特别是以租地、入股、联建等方式使集体土地非法入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改变农业耕种性质搞商业、工业性用地的行为;未经批准转让或以联建、联营方式等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违反规定自行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擅自违反规定越权批地等违法行为。一些圈地临时不开发或达不到用地投资比例,闲置、荒芜浪费土地资源以及小规模大圈地等行为如不加以制止和处理,将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破坏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

㈢政府行为的因素。

思想观念仍显陈旧。主要表示在有的政府仍以计划经济模式思考问题,一些政府在经营乡村土地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越位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够一致。把乡村建设投入和乡村运营割裂开来,批地权集中在个别领导手中,土地资源配置仍以人为支配为主。二是土地运营中的各项基本制度没有建立健全。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有的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没有切实建立土地市场运营机制,政府只是管理,没有直接介入到土地运营过程中去,决策上把关也就不能获取土地运营发生的巨大利益。三是土地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虽然经过专项治理整顿,但有的地方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融及部分人的利益,土地市场特别是土地供给市场“政出多门、地出多口”现象仍然存在四是公开竞价出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以招商引资、企业改制等种种理由和借口未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就违法违规许诺企业和招商引资用地,采取以公共设施为名将违法用地行为以合法方式取得,个别违反国家发生政策违反规划、超计划、资金分批次报批土地,或以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情况十分普遍,还有借竞价出让之名行,低价出让之实。五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片面强调营利和追求短期发展,眼前利益,盲目扩大出让土地总量,导致地价人为下降,给政府后续留下隐患。

极大的影响了经营土地工作的深入。为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正常发展。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乡村土地经营机制,推进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本转变,实现优质、高效经营。

三、强化管理。

㈠建立健全运营机制。

1创新规划引导机制。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规划水平的高低,不只决定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经营土地的规模和效益,进而影响到经营乡村的具体效果。经营乡村土地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乡村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坚持两个规划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规划的财富功能,科学规划,通过乡村总体规划引导,充分展示乡村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造就不同地段的增值预期,吸引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形成土地市场的有效需求。

2强化土地增值机制。

变生地为熟地,土地的价值地于吸附的物化劳动。同一块土地上因追加劳动形成的价值即级差地租是乡村土地财富发生的主要源泉。因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可以获取最大的土地出让价格,实现政府作为乡村土地价有者的权益最大化。同时,熟地出让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可以保证出让土地项目依照规划规范进行配套开发,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3健全土地贮藏机制。推行土地贮藏制。一律纳入政府储藏,对存量土地采取征用、收购、置换,对有偿收购的土地,采取货币收购。定金收购、预定收购的方式。同时,把“生地”变成“熟地”由政府对城乡结合部和暂时利用效率不高的土地进行初级开发整理和适当的大环境建设,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地价上涨发生的效益,从而使土地资本在市场运作中更显活力。土地贮藏制度是政府依照法定顺序,运用市场机制,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乡村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土地储藏是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体现,一个池子蓄水”具体措施。当前,要健全土地储藏的储藏、融资、加工整理和市场营销四方面功能,充分发挥贮藏机构的作用,政府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贮藏资金使用。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效能最大化。

4完善土地供应机制。构建“总监控制、适度紧缺”土地供应机制是经营土地客观需要。土地一级市场高度垄断、土地二、三级市场规范有序的情况下。让土地市场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是提升土地价格,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政府对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有了调控权,可以实现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套模式,推进土地的集体利用,有效调控市场,提高效益。

5坚持公开竞价出让机制。公开、公平、公正供地。保证政府供地的公平性,而且可以减少政府领导很多麻烦,有效杜绝“人情地”维护干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可推进廉政建设。公开供地,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供地。一是必需规范限制划拨出让,出让要做到严格供地对象和用途,价格评估、集体会审决策和结果公开。二是经营性用地必需招拍挂。商业、娱乐、商品住宅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必需拍卖,如同一宗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都必需以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提供。三是要严格执行《划拨土地目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和《协议出让土地规定》等政策规定。四是招标拍卖挂牌中要防止弄虚作假,主动邀请公证、新闻等社会媒体参与,实行过程公开、顺序公正、结果公示。

。㈡强化管理。

1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矿产资源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生腐败的问题。从制度上完全解决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审批化、审批权力个化、权力异化寻租的问题。积极探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分工的有效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行政行为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明确国土资源部门代表政府履行管理国土资源的职责职权制度落到实处。

2局党组规定凡国有土地资产处置、有偿出让土地方案等重大事项都要集体研究决策。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规定,建立管地不管钱、卖地不收钱,管钱不用钱、批钱不管钱等相互监督和制衡机制,建立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划,防止土地资产流失和权力的滥用,对经营性用地必需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严格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原则,防止“暗箱操作”严把“六关”即:1乡村规划关。2土地面积关。3地价关。4优惠关。5上报审批关。6收支两条钱”关)凡是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纪检监察人员必需事先介入,并主动邀请新闻单位记者、公证人员等现场监督。

四、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措施

㈠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必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以正确的权力观教育为重点,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廉洁从政示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警示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同时,把自律和他律、教育和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结合起来,做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防微杜渐。

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①要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六不准和部颁布的五条禁令”等廉洁自律规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以下八项要求:②要同党中央坚持高度一致。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③要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④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⑤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取私利;⑥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⑦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⑧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

并且针对国土系统易于发生腐败的一些问题,还要重点坚持以下工作:1坚决纠正、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插手和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权出让,以及在经营性用地和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过程中弄虚作假,为个人和亲友谋私利。2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规定,特别是节假日不准收送红包。3继续落实不准利用职权,审批、立项、颁证、评审、验收、检查等公务中,吃拿卡要、权钱交易;不准收取本系统范围内属工作性质的评审费、验收费;不准到下属单位报销应由自己及其配偶、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不准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在公务时间和公务场所打麻将等规定。4认真清理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兼任企业领导职务,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个人商业安全,以及违反规定在中介机构挂名取酬。5坚决纠正超标用小汽车和在住房上以权谋私,继续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6抓好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工作。为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对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履行公务特制定。

五条禁令:即(1禁止为弥补安排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项目料理用地报批手续或以各种变通的方法为之供地、办证;2禁止在土地、矿产等行政审批事项中为项目申请人批条子、打招呼;3禁止配偶子女为自己任职单位直接管理的案件和土地、矿产资源等各项具体行政事务提供中介服务;4禁止指定或向办事方授意由指定中介机构从事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地质灾害咨询评估和项目设计等相关工作;5禁止接受基层单位和管理相对人的现金,有价证券,以付凭证或有碍公务的宴请招待,报销应由自己或亲友承担的费费。以上各条禁止事项,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违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必需严格执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突出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预警和预防。

㈡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查办案件要以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为准绳,年。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着力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案件。要切实加大执法执纪监督力度,从严查处国土资源管理中利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案件和进行权钱交易的案件;领导干部插手和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案件;征占土地中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领导干部严重腐化堕落的案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和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建立有效的信访处置机制,要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注意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案件线索。继续加强与检察机关协调、配合,共同预防职务犯罪。重视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通过剖析案件,教育干部职工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同时改进管理、完善制度,从源头上防治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㈢加强党风政风建设。

广大干部职工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土资源系统党风政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去年在全系统开展的行业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收到明显效果。今年要巩固和深化。依照“纠建并举”方针,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要从讲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坚决制止和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等规定。三是切实解决拖欠、挪用、载留征地弥补和拆迁安排不落实的问题。四是全面整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非法转让、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等各类违法采矿行为。五是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公布农民建房收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坚决纠正农民建房用地乱收费行为,深入开展农民建房用地收费专项治理。六是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厅推出的十项和十二项行政为民措施;坚决纠正公务活动中乱收乱罚、吃拿卡要、刁难群众,以及执法不严、办事不规范、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2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州)和省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市府、省厅的安排安排。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加强监督检查。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三是积极探索经常性工作及时公开,阶段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动态工作发明条件公开,不时提高政务公开内容的公开率、合格率和满意率。

3抓行风建设。省委、省政府、省纪委把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作为两个重点评议单位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厅、纠风办《关于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通知》要紧紧抓住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主动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坚持整改和建设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要巩固和发展行风教育整顿效果,着力建设“抓党风、带政风、正行风”长效机制,进一步振奋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狠刹歪风,弘扬正气,整肃作风,真正把国土资源部门建设成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高效、公正执法的部门,成为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正气机关”

㈣标本兼治。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反腐倡廉。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要继续重点抓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等四项改革。

1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依照“责任明确、权力制衡、集体会审、运作公开、管理规范、优质高效”要求。规范法定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顺序”坚持“窗口办事”制度。

2针对经营土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商品住宅用地必需百分之百以拍卖方式出让的规定,对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原则上都要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以拍卖为主。要强化土地市场监督,规范土地交易和中介行为,建立全市开放、统一、规范、有序的矿权市场。依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维护严格、流转顺畅”要求,完善国土资源产权体系,健全市场运作机制,更大水平地发挥市场在国土资源配套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和调节机制。继续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巩固土地治理整顿效果。

3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监督。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顺序。加强对立项、规划、设计、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强化纪律约束。一是加强项目立项审查。严禁在地类、面积和工程量上弄虚作假。二是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肃招投标工作纪律和规则的意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不准规避招标和搞假招标,严禁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必需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准载留、挪用、坐支和扩大支出范围。严格开发整理项目资金专项审计;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和实行竣工验收责任制。

土地资源范文篇4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较为成熟了,在日常的办公中经常会用到信息存储,工作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了土地,人类将无家可归。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土地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日益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信息化水平还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已经与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了。这就需要我们对此问题进行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不断促进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1提高认识,加快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在不断增多,工作流程也越来越繁琐,这使得土地资源管理的难度系数在增大。另外,有的部门在对于数据信息化的了解上还是存在不足,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没有与时展相一致,这无疑是阻碍了土地资源信息化的发展。面对这样的问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高效化上起到的作用,将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日常化,还要加强土地资源各项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土地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的特点就是任务重、范围广、时间长,所以我们将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进行良好的设计。首先就是要从整体上规划出一个总的思路,明确目标和计划,然后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每一个模块的工作都要做好,特别是细节之处,强调各模块功能的独特性和专业性,模块的数据应发挥出其实际作用,还要强调各模块数据资源的一体化,使系统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数据共享。信息化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做好统筹工作,这样可以减少部门的重复建设,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实行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现阶段的数据信息化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诸如有的土地利用的数据和城镇的地籍信息还是以纸质的形式存放在档案柜中,数据信息库的资源积累不足,有的土地资源的信息只供单位内部使用,资源共享的要求形同虚设。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数据库建设,还要做好数据资源的整合、提炼及分析以及更新工作,以便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支撑监测监管、决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类数据必须集中汇交,做好数据的更新记录。

2以地籍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带动相关业务的信息化进程

地籍管理工作属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土地登记、土地确权与争议调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籍档案管理等,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所以在建设土地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地籍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平台,带动起其他相关业务的信息化进程的方法。地籍管理工作会关系到多方面的内容,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很高,这就使其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现阶段我国多地的地籍信息化建设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农村地籍数据库建设标准化进展滞缓系统的维护费用和数据更新还远远不足,有的地方的地籍信息系统只能简单地提供图形数据及其管理功能无法在系统中完成,而对于较为先进的技术,如遥感、航测、数字化技术却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不够。人力、物力和财力当然是加强地籍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推进城镇“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地籍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包括完善原有的农村地籍调查制度确保其与城镇地籍调查相匹配、积极补充、更新原来的农村地籍数据等。还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运用,遥感、航测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登记地籍调查中的运用,土地登记统一使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图件、属性资料和档案一体化等,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地籍管理的高效化和现代化。

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

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的良好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同时具备精通数据信息技术和熟悉业务的人才还是比较少的,而用于建设的资金也常常出现短缺,这些因素的制约阻碍了土地资源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所以应加大投入的力度。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使国土资源信息化队伍能够得到有效补给。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来提高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化的能力,这也能够促进土地资源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土地信息,我国也在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多个方面,多重角度来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保证土地资源信息建设能够得到良性、有序的发展。

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化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的落实土地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只有这样土地信息化才能够得到持续发展,所以一旦建立了土地资源信息化系统,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将其尽快地使用,达到物尽其用。土地资源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主要有:(1)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在建立了土地资源信息化系统后,通过推行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日常的工作就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来进行传输交流,不但节省了办公资源,还在工作效率上有了显著提高。(2)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为全局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如通过数据库或扫描库直接对用地勘界图、地籍现状图、宗地图、规划图、位置图等进行出头,使数据的准确性和图件编制的高效性得到保证的同时也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另外在规划调整、农用地转用、征用报批等各项事宜上,工作时间大幅度减少,工作效率却得到了提高。

5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在社会发展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它也是信息时代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近年来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的土地资源信息化的研究力度,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张立 单位: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陈实.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6):178.

[2]胡智毅.解析构筑“数字土地”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J].广东科技,2013,22(14):151-152.

[3]解立辉.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11):78.

土地资源范文篇5

1.1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财源,通过土地“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2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7.6%。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平方公里/年。

(2)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修建的8.4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3)土地污染。

2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2.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1)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分配,应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核心是如何处理“吃饭”和“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法应以“供”定“需”,并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处于主导地位。

(2)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合理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以获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达到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和耕地数量压力缓解的双赢,其唯一的途径是土地集约化利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采取“高度”内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严格控制城市空间的“摊大饼式”外延扩展,采用组团式发展。

(3)挖掘城市土地潜力,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

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费,

2.2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总量指标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2)严把用地审批关。

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为今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2.3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1)实行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休耕为主的农地保护措施,保护土地质量。

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休耕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或者休耕,用于更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从长远看,通过农地保护措施,可以维持和稳定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按照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的相关分析,农业有其自身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规律,在这个生产周期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保障生态退耕的顺利进行、有效遏制耕地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必须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生产力,以中低产田上改造为中心,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我国中低产田土比例大,投入增产效益明显,改造中低产田较开垦荒地、土地复垦投入少,用工省、见效快、效益高。因此,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应该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荒地开垦和废弃地复垦要进行经济性研究。

2.4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之一。①农药的使用导致抗药性虫害的出现。一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害虫对农药就会产生抗药性,使得人类施药次数和使用量不得不增加,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②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业生态体系中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多数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益虫,中毒的昆虫被啄食,又害死鸟类,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死亡,而天敌的繁殖能力远不如害虫,结果反而有利于害虫的迅速繁殖,破坏了天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肥的使用也是如此。现代农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为特征,而与此密切相关的肥料更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肥料、种子和水等粮食增产三大可控制要素中,化肥的作用率己达30%-40%。但是肥料在我国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肥料对粮食增长率的作用不断下降,即肥料利用率在我国尚处较低水准。而且,肥料的大量施用还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这是肥料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所以,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在农药和化肥方面应该实施科学施用的原则。一方面,化学肥料的开发、生产和施用等诸多方面都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要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将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刘吉平.我国土地持续利用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3).

[2]陈美球等.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1998,(4).

土地资源范文篇6

一、意义和目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难以逆转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除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外,还要大力发展科技,挖掘土地内涵和外延生产潜力,努力提高农作物单产和总产;严格控制非农业占地,保护好基本农田;开发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尽量保持耕地(或农用土地)占补平衡。开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要进一步摸清全市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综合评价其开发潜力,提出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对策。因此搞好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对最大限度地扩大耕地(或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缓解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的矛盾、经济建设与农业生产用地的矛盾,实现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次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研究的对象,既包括那些适宜开发但尚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和干废坑塘、废弃灌渠、废交通占地、废弃窑坑、坟丘占地等闲散废弃土地,也包括那些土地资源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中低产农田、低产果园、低产林地和低产水面等。各县(市)、区除监测调查各类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形成原因外,还要对乡、村、场或其他经济组织合理开发利用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典型开展调查。各类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划分标准如下:

1、中低产农田:指粮食耕地年亩产低于200公斤为低产田,201~400公斤为中产田。

2、低产果园:指苹果亩产500公斤以下,梨750公斤以下,桃750公斤以下,葡萄1000公斤以下,杂果250公斤以下,红枣(鲜)250公斤以下的果园。

3、低产林地:指中龄林年材积生长量每亩在0.2立方米以下(其中慢生树种在0.1立方米以下),以获取用材为经营目的的人工林;年产量低于当地相同条件下近四年平均年产量1/2的经济林(本项调查未含果园);以及其他一些低质林等。

4、低产水面:本项调查只限内陆水面及海水对虾养殖。海水对虾养殖水面,亩产对虾15公斤以下。在内陆水面中:坑塘,亩产鱼50公斤以下;专用养鱼(虾)池塘,亩产150公斤以下;河沟,亩产25公斤以下;湖泊,水面1000亩以下,亩产低于40公斤;1000~10000亩水面,亩产低于25公斤;1万~10万亩水面,亩产低于15公斤;大于10万亩水面,亩产低于5公斤;水库,小型水库亩产低于30公斤;中型水库低于20公斤;大型水库低于10公斤。

5、荒山荒地资源:指适宜发展农、林、牧(草),但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6、荒滩荒水资源:荒滩指除海岸滩涂以外的河滩、湖滩、库滩等内陆水域滩地;荒水指可以养殖但尚未开发利用的水面,包括湖泊、水库、池塘、河沟等内陆水面。

7、闲散废弃土地资源:指散布在村镇周围、旷野之间的干废坑塘、废弃窑坑、废弃灌渠、废弃交通占地、以及坟丘占地等。

三、调查及汇总方法:

1、调查方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拟以乡、镇(农场)为单位,以村为调查单元,逐地块进行普查。调查的项目及标准参见调查表及标准划分。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经验、做法、基本思路及典型调查采取走访座谈的调查方法。本次监测调查以2008年底为调查基期。

2、汇总分析方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监测调查数据汇总拟以行政村为单元、以乡(镇、场)为单位,采取普通汇总的方法进行统计,即各行政村数据相加为乡(镇、场)数据;各乡(镇、场)数据相加等于全县(市)、区的数据。强调县、乡两级的数据能单独为本级政府决策服务。市、县两级除对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分布、成因等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外,其消长变化情况还要与1991年开展的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市办拟在适当时间对外业调查及数据汇总情况组织核查。

四、主要成果及时间要求

本次监测调查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6月底完成外业调查,9月底前县级调查工作全部完成,并按以下时间和方式向市农业区划办公室报送相关成果。

1、数据汇总成果:各县(市)、区于6月20日前完成以乡(镇、场)为单位的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的微机录入,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调查汇总数据上报市办(电子邮箱:tsnyqhb@)。

2、各县(市)、区于7月底前依据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在1:5万行政区划图上分别绘制完成本县(市)、区“四低”、“四荒”和闲散废弃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一式两份报市。

土地资源范文篇7

第一阶段是不断弱化的市场配置阶段(1949年至1954年)。1954年以前,国家对城市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无论全民所有制单位还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只要使用城市国有土地,都必须向国家交纳租金和有关税费。这一时期,从制度上并未否定城市土地具有价值、可以收益的商品属性。从理论上讲,只要承认土地具有商品属性,必须有偿使用,那么就不能否定土地价格在交易中的作用,因此,这种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质上具有市场配置的含义,尽管当时价格机制的功能十分弱化,市场的作用十分有限且正逐步消亡。所以,这一阶段的土地配置,属于弱化的市场配置。

第二阶段是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或行政配置阶段(1955年-1987年)。1954年以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1954年财政司字15号文件和内务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国营企业、国家机关、部队、学校、团体及公私合营企业使用国有土地时,应一律由政府无偿拨给使用,均不再缴纳租金。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使用国有土地,虽不是无偿划拨,但所交费用甚少,基本上也是无偿无限期使用。自此,城市土地也取消了有偿使用,确立了行政划拨土地制度。国有土地的行政划拨制度具有划拨手段的行政性、使用期限的无限制性、土地获取和使用的无偿性、土地物权的无流动性四个特征。土地划拨后,用地者取得了划拨土地使用权,实现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但这种所有权在经济上未得到任何体现,这种使用权也被禁止独立流转。土地不是商品,也不存在土地市场,因此,国有土地资源的行政划拨制度,其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可以说,在30多年的时间里,土地资源的计划配置通行于我国基本建设项目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区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各种国家建设用地。换言之,举凡国家基于经济、文化、国防建设及举办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而征用集体土地或者使用国有土地的场合,均适用于计划配置制度。这种典型的行政配置方式一直持续到1988年宪法的修改。

第三阶段是准市场配置阶段(1988年-2000年)。所谓准市场配置,是指界于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之间的、价格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这种配置的最基本特征是政府行政定价,具体表现形式是土地有偿使用。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践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2年,广州、抚顺等城市开始对国有土地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场地占用费,特别是1987年,深圳市第一次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第一次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突破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允许转让的法律规定。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次修宪是一次历史性突破,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标志着在我国的根本大法上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进行市场,以多种方式流转。1990年国务院出台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55号令),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国家实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应该说,宪法的修改和几部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在我国的确立奠定了制度基础。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国有土地资源配置,主要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行政划拨供地,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出让供地,但由于大量的建设用地仍然实行划拨供地,因此,在制度格局上,是划拨制度与有偿使用制度并存,且划拨制度的覆盖面大于有偿制度。同时,由于协议出让在很大程度上都由政府定价,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并没有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因此,尽管协议出让制度从根本上有别于行政划拨制度,但并还不是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法则的市场配置制度,而应界定为一种准市场配置。

第四个阶段是准市场配置与市场配置并存阶段(2001年至今)。从资源配置的制度层面分析,2001年以前的国有土地配置制度,主要是以行政划拨和行政定价的非市场配置为主体,而其后的国有土地、特别是国有经营性土地配置,则逐渐步入了以市场形成价格为核心的市场配置轨道。从非市场或准市场配置到市场配置的政策分水岭,就是2001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即国务院15号文件)。15号文件明确提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其他土地供应计划公布后同一地块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都必须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以招标、拍卖方式提供。国务院15号文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国有土地招标拍卖的范围和界限,是经营性国有土地必须实行市场配置的第一个国家政策。自此,经营性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包括后来的挂牌)供地作为一种市场配置方式,登上了国有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舞台。

可以说,从2001年15号文件到2004年的短短三年,以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为基本形式的市场配置制度的初步确立,产生的效应也极为显著。一方面,在国有土地供应总量中,出让的土地面积增长较快,2000年,全国划拨和出让国有土地共129202公顷,其中划拨供地占62.36%,出让占37.64%。2003年,全国划拨和出让国有土地共258860公顷,其中划拨供地比例下降为25.21%,出让比例提高到74.79%。另一方面,在国有土地出让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比例大幅度提高。1999年,在全部出让土地中,招标拍卖出让面积仅占2.38%,协议出让占97.62%。2003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面积提高到27.94%。

目前,在国有土地供应中,划拨与有偿并存;在出让供地中,协议出让仍占相当比重,市场配置制度在全部的国有土地供应中尚未全面确立。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逐步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和推进工业用地的挂牌拍卖挂牌出让。这一决定,既是对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方向的充分肯定,也昭示了中国政府扩大市场配置范围,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决心。可以预见,随着国有土地供应逐步取消减少直至取消计划配置,代之以有偿使用的准市场配置,逐步取消或减少工业用地的准市场配置,代之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市场配置,市场配置土地的范围和数量将进一步扩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市场建设将进一步强化。

土地资源范文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围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严格土地的规划和计划管理,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

二、发展目标

(一)耕地保护目标。2010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不少于37.0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持32.47万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313.03公顷以内。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201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5731.6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086.91公顷以内。其中城市(县城)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1732.6公顷以内,新增城市规模控制在5842.3公顷以内,镇村建设用地缩减控制在3370.28公顷以上。

(三)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目标。进一步培育土地市场,规范交易行为,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率达到100%,国土资源收益五年累计达60亿元以上。

(四)生态环境目标。规划期内完成生态退耕1570公顷,进一步改造荒山,森林覆盖率达48%。

(五)土地资源执法目标。全市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90%,结案率达100%。

三、发展重点

本规划作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重点要保障“十一五”期间全市的建设用地供应,正确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建设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因此,本规划所确定之重点项目主要是指与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重点建设用地项目(交通、能源、水利、独立工矿)、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等。

土地资源范文篇9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五条承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部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二)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对市(地)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五)对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市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四)城镇村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第二十条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第二十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分解情况;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资源范文篇10

关键词: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确保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在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作用下,土地资源才能够实现持续利用,而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中,也会使得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得到相应的转变。可以说,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1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元素

1.1生态圈

所谓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就是由人工掌控的土地经济系统与土地生态系统两者结合构成的。地球是由生态圈所构成的,其生态圈总共分为5个部分,在地球的表面,各个区域的气候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土地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其中子系统主要包括林地、矿地以及园地等。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土地生态系统位于较高层次。从人类出现开始,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资源,人们就开始人为的对土地资源实施利用和干预。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类活动相应的增加,对土地资源形成了过分的利用,导致水土流失状况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生态问题,土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2经济产品

现阶段的土地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殆尽,原有的纯粹土地生态系统已经不复存在,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之间是通过的生产、消费以及分配等方式来构成相应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劳动力劳动的作用下,可以将相关的资源和物质输入到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中,从而实现资源和物产的循环,最终演变成为经济产品,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然而,在土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就使得这些经济产品的生产量也逐渐的减少,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相应的下降。

1.3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将土地生态经济当做是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石。通过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循环往复,不断的实现能量的转换以及价值信息的传递。土地生态系统相对土地经济系统来说,其排在首位,而且有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要想使得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连接,就需要合理的针对土地资源实施开发和保护,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推动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有效结合的最佳动力源泉。所以,要准确和合理的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在保障土地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确保土地资源可以实现更为合理的应用,从而更好的提高土地经济系统的生产率,使得土地生态环境能够得到高效的改进,进而最终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终极目标。

2概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系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预设的目标就是保障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实现正常的运行。所谓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正常运行就是指代的合理的针对土地资源实施有效的配置,使得土地价值得以增长,保持人与土地能够实现良性的循环。一般来说,土地资源的配置的有效性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配置率。土地经济系统中包含很多的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源、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等。这些生产要素均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在明确资产主客体的基础上,实施分配,可以使得土地经济系统的生产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土地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价值增值率作为主要的目标,但是就目前的人地关系来看,两者的关系不断的恶化,人类对土地滥用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人类的开发活动已经严重超出了土地的承受极限,环境质量大大下降。因此,就要合理的对人地关系进行改善。而人地关系的改善和调整应遵守自然法则,并运用社会经济法则及土地制度改革与建设逐步完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标志是土地生态经济结构处于动态发展中且具有协调性和稳定性,生态效率持续稳定上升,物质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以及物能转化率均呈增长趋势,经济效率稳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均呈上扬态势,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平目标与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持续实现和提高。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运行动力,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是指以土地资源及其环境为基础,利用一定技术措施投入相应数量与质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把土地自然生产力转化成土地经济生产力,以获得人们生产和生活日益需要的产品的持续能力。人口干预及外界经济资源的注入可引起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通道、方式与效率的变动。此时土地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结合转换成土地经济生产力,土地经济系统物质和能量在循环转换中亦凝结在土地生态系统中并转换成土地自然生产力,其循环转换过程即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实现过程,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演化经历了原始生产力、传统生产力和现代生产力3个阶段,体现了人完全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相对抗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应。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演化呈梯度推进的特征,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涉及土地自然生产力,土地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等范畴。在土地生态经济循环中相互转换和交织,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层次性较明显,土地自然生产力是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基础,社会生产力制约着土地经济生产力。土地自然生产力与土地经济生产力相交织耦合为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同时土地经济生产力也向土地自然生产力转化,且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反过来影响和决定社会生产力和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维持延续不断的开放循环。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形式也就构成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形式,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上,土地资源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会更加的深入,各种相关研究项目的建立也会越来越多,在合理开展对相关的土地生态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姜楠 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沈芳淼.石门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