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8:32:53

统计系统

统计系统范文篇1

求真务实、服务社会是统计人的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统计人的价值!

甘于清贫、无私奉献是统计人的情操!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统计就在前方》。

作为统计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感到荣幸,荣幸我能加入到这个大家庭,因为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是一个奋斗的集体,原创:这是一个充满爱的集体!

窗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苍茫大地即将批上油油绿装。今天,我们统计人在一起群策群力,不正昭示着统计事业蒸蒸日上,阔步迈入了新的春天吗?

在我看来,构建和谐统计就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忠诚统计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职业道德规范;要营造团结、互助、友爱、民主的环境,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价值,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舞台。

具体实施要体现八个字:关心、提高、激励、凝聚。

第一:关心

所谓关心,就是应当解决统计人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给每个职工以集体的温暖,为大家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种温暖。办公设备更新换代,人员调配更加合理,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大家可以回想,在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度假村我们泛舟嬉戏,怡然垂钓,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民风朴实的来恩基地我们唇枪舌剑、对答如流,数据知识试比高;在工作繁重、身体劳累的时候,来一次全身检查,告诉大家!兄弟姐妹们,该注意身体了!

一件件小事,串起了局领导对大家的关爱和体恤,也串出了统计人对和谐的不懈努力!

第二:提高

所谓提高,就是要建立一个提高统计人思想、政治、文化各方面素质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同志曾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理论、学历史、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这些重要讲话,对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意义重大。一年多来,我局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统计知识竞赛,专业知识系列讲座,送一本好书等活动,无一不是倡学的好思路、无一不是劝学的好方法。建立这个氛围,需要领导关心,方式多样,长抓不懈,更需要大家踏踏实实,学以致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针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定计划、紧落实、保长效,正如古人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三: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励统计人创新,激励统计人敬业,激励统计人认真地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这种激励,要有物质的激励,也要有精神的激励。这种激励,要赏罚并举,更要公平公正。这种激励,要长久坚持,更要与时俱进。统计工作者一年365天,天天和数字打交道,数字的世界是枯燥的、数字的世界是平凡的、数字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无私的统计人需要赢得尊重和鼓励。

第四:凝聚

所谓凝聚就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影响。我们要努力要形成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环境,要把最有利于统计人利益的实现、最有利于统计人利益的维护、最有利于统计人利益的发展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凝聚统计人,首先要建立共同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要打造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就是要构建和谐统计。其次要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集体,要求我们的领导要自信,有远见,信念坚定,不循规蹈矩。作为领导者,要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断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凝聚一个团队,这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著名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通过使职工承担的工作内容更有挑战性,原创:来满足他们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要;通过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机会,来满足他们希望不断提高自身价值、不断成长的需要;通过公平合理的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来满足他们希望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的安排,来满足他们希望与人交往、沟通的需要。

统计系统范文篇2

二、(一)在设计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时,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儿点:

l。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对此“体系”应予以适当反映。

2.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休系”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社会社会生活的实践来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

3。社会是由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民族、社区等组成的,“体系”应反映我国主要社会结构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以之作为“体系的分类基础和各组成部分横向联系的纽带。

4。根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体系”要把反映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放在重要位置。

5。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有适当的反映。

(二)鉴于社会生活现象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复合体,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要把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主要统计指标有机地组成一个完整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广泛性。“体系”框架包括的范围要力求全面,能广泛地反映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既有客观指标,又有主观指标;既有实物量指标;又有价值量指标;既有绝对数指标,又要有相对数指标。

2。科学性。每项指标的名称,要有科学依据。大中小项目的排列顺序也要讲究科学性,一般应根据条件一结果,原因一结果,投入一活动一产出等顺序来排列,以便观察分析。

3.连续性。对一些重要指标,要列出分年度的资料,或者列出重要年份的资料,便于系统地研究社会间题,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

4.概括性。反映一个社会现象的统计指标往往有多个,这就要求设计指标体系时,应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选择其中反映社会现象本质的概括性较强的统计指标。

5.一致性。为便于从各个侧面研究社会间题,同一指标的名称、概念、范围、分类和计算方法等要尽可能保持前后一致。

6.适用性。在设计“体系”和选择指标时,要根据社会需要,特别是考虑政府的需要。

7.标准化。为便于国际国内比较,所有统计指标,应尽可能采用目前国际上和国内通用的名称、概念、范围、分类和计算方法,以进一步达到统计指标标准化。

8.可行性。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在设计“体系”时,应考虑大部分指标能从现有各种调查统计资料的草础上,经过加工整理即可取得。

(三)在设计“体系”框架问题上,在我国曾有过各种主张,例如:(l)将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按生存指标、享受指标和发展指标来划分;(2)按社会条件、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来划分;(3)按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主体、社会物质生活、政治与社会管理、精神文化生活来划分。上述儿种分类方法的共同优点是反映问题比较集中,内部联系较为紧密,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共同的缺点是在具体设计指标时,各组成部分的界限难以划分,涉及的范围较窄,搜集某些资料的难度较大。1983年国家统计局试行的方案,采用了目前国外通行的按行政规划部门划分的方法,将“体系”框架分为13大类。这种分类方法适合我国现行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涉及范围广泛,各组成部分界限清楚,资料来源有保证,便于搜集加工整理。因此,在修订中,我们仍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而且根据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和统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补充和修改,把整个“体系”框架划分为15大类。这15大类的基本内容为:

1.自然环境,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料、气候条件、城市面积、行政区划和自然灾害情况等。

2.经济条件,经济是基础,它决定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商业和财政收支情况等。

3.人口与家庭,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家庭是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人口规模、人口构成、人口自然变动、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等。

4.劳动,这是人们获得物质文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包括劳动资源利用、社会劳动者构成、人才流动、劳动条件和工人工时利用情况等。

5.居民收入与消费,居民收入是居民维持其家庭生活的重要源泉,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包括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居民储蓄、物价指数、消费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较、劳动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较等。

6,住房与生活服务,居民住房与生活服务设施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包括居住情况、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设置情况,交通通讯设施和其他公用事业发展情况等。

7.环境保护,这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包括环境系统人员与设施配备情况,各地区三废污染处理情况、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情况、排污费征收、使用和污染赔款情况、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情况等。

8.社会保障,这是解除居民因生、老、病、残、死等原因而带来的困难的贡要保障。包括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情况和人均社会保障费用等。

9.教育,这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包括各级各类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学校数、校舍面积、专任教师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学生巩固率、升学率以及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等。

]0.卫生,这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延长人民寿命的重要事业。包括医疗条件、医疗防治活动、营养与健康情况等。

11.文化,这是记载人类历史、鼓舞群众斗志、丰富人民生活的重要事业。包括居民文化生活条件、文化活动情况和文化生产成果等。

12.体育。包括体育活动条件、体育活动情况和体育活动成果等。

13。社会活动参与,这是反映社会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组织和活动情况、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群众团体组织和活动情况等。

14.社会秩序与安全,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全的队伍建设情况、司法工作情况、社会治安情况、青少年违法犯罪处理情况、劳动教养情况和社会收容遣送情况等。15.生活时间分配,从人们一天的生活时间分配中可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情况。包括人们在一天24小时内用于工作、上下班、睡眠、吃饭、购买商品、家务劳动、业余学习和参加文体活动、社交活动的时间等。为了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看法、意见和要求等,以便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依据,我们设一计了一个社会生活问卷调查,即主观指标调杳,作为附录1附在15大类之后。为一j’进行国际对比,以便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找出差距,明确改革方向,我们还设训‘了一套国际对比指标,作为附录2附在15大类之后。三、修订后的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简称新“体系”)同原有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简称原“体系”)比较,主要有以下儿点变化:

(一)新“体系”的大类从原有的13大类增加到15大类,大类的名称也作了一些调整。为使名称更加简炼,把原“体系”中的《劳动保险与社会福利》改为《社会保障》,把《教育与培训》改为《教育》,把《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参与情况》改为《社会活动参与》。原“体系”把卫生与环境保护合在一起,文化与体育合在一起,它们之间虽然存在一定联系,但毕竟各自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为便于研究社会问题,我们把它们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大类,分别单列出来。原“体系”把科学研究列为一大类,考虑到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已经单独制订,为避免重复,新“体系”已将科研一类删去,为便于研究社会问题,增加了《经济条件》大类。

(二)新“体系”和原“体系”大类排列顺序,大体是按社会条件、社会结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顺序排列的,但新“体系”排列顺序更为合理。原“体系”把环境保护与卫生合在一起,排在《科学研究》后面不尽合理,环境保护的目的在于改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可《住房与生活服务》的关系较为密切,在新“体系”中把它排在《住房与生活服务》后面。《生活时间分配》是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质,所以以新“体系”,把它排在最后。属于社会生活问卷调查,,了国际对比指标,尚属初创阶段,原“休系”没有这两项内容,资料来源缺乏保证,同时内容尚不稳它,所以在折“体系”r},暂作为两个附录,挨将来资料积累多了,指标比较稳定了,就可将其并入15大类之‘蓄,。

(三)新“体系”与原“体系”在指标数量方面有增有减,增减相抵,净增200多项。增加的指标,主要是经济指标、主观指标、反映特殊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的指标以及为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和研究人口、教育、环境、居民收入和社会治安等重大社会间题的需要而增加的指标等。减少的指标,主要是科学研究指标以及其他一些难于搜集而意义又不太大的指标,如原“体系”中按年龄分组的职工平均工资指标等。总之,经过修订,社会统计指标的内容更全面更适用了。

四、为了搞好统计优质服务,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编制出来后,应及时利用“体系”的资料,结合其他有关资料,积极开展综合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近几年来,各级综合统部部门搜集和占有了大量的社会统计资料后,但统计分析工作没有跟上,统计资料利用程度不高,因而影响了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社会统计分析工作是当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何把社会统计分析开展起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选题。有些同志感到选题难,不知分析什么问题,其实需要研究的社会问题很多。从大的方面讲,有两大类:一是面向全社会的间题。如人口、婚姻与家庭、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消费超前、住房分配、市政建设、营养健康、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间题;二是针对特殊群体的间题。如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等。由于我们的力量有限,首先需要侧重满足国家政府制定政策的需要可围绕当前党政领导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间题或者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间题来选题。分析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如逐渐归纳出一些属于经常性分析的间题,可按计划进行,组织力量密切注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分析。

统计系统范文篇3

根据《国家统计局巡查工作办法》和《省统计工作巡查办法》、《市统计工作巡查办法》精神,决定于今年11月8日至11日对各街道统计工作进行全面巡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巡查的目的

开展统计巡查,主要是全面了解统计工作开展情况,加强统计系统上下联系与沟通,保障统计系统政令畅通,确保全区主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通过巡查,促进各街道统计机构正确认识和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维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进一步推动统计系统队伍建设,为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巡查,查找和切实解决影响制约“三个提高”的主要问题,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奋力推进“三个提高”和“四大工程”建设,还要注意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听取基层对区统计局的意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制订改进措施。

二、巡查的对象

全区8个街道

三、巡查的内容

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和情况(责任科室:各专业科室)

1、统计数据质量情况。各街道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统计数据源头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行政干预统计数据的情况。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统计资料的、使用及保密情况。统计资料的、使用是否符合统计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或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及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情况。

(二)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行和管理情况(责任科室:各专业科室)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统计标准的执行情况;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情况;统计报表管理方面的情况。

(三)统计法制工作情况(责任科室:综合科)

年重大统计违法案件的发生情况。普法工作的开展情况。统计法制队伍建设情况等。

(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情况(责任科室:综合科)

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通知》、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的情况。街道统计的设置和统计人员的编制情况、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机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统计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等,是否制定了具体的落实计划和措施。

(五)统计队伍建设情况(责任科室:综合科)

统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开展情况等。

(六)统计手段现代化建设情况(责任科室:计算机室)

主要包括硬件配备、软件开发情况,统计网络连接、网站建设、企业网上直报、基层数据信息管理处理系统推广应用情况等。

(七)“四大工程”、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的准备情况,包括组织领导、职责划分、硬件准备、名录库维护等情况。(责任科室:各专业科室)

(八)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情况(责任科室:普查办)

名录库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情况,名录库应用情况及数据安全、保密情况,“三上”企业管理模式、各部门配合情况,名录库维护人员配备情况,网络配备情况,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和操作流程、原始报表,名录库季报上报率。

四、巡查的组织实施及方法

区统计局拟成立两个巡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八个街道进行巡查,巡查组成员由有关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组成。

本次巡查工作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如听取全面工作汇报或专题汇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或个别谈话,检查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到社区、企业实地检查,查阅、复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

五、工作要求

(一)各街道要高度重视巡查工作,认真开展自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订改进的措施。

(二)区统计局全部巡查完毕并经局党组认真研究后,统一向街道反馈正式巡查意见,巡查组在街道巡查期间只反馈初步意见。

(三)巡查工作期间,各相关科室要向巡查组提供有关数据资料。

统计系统范文篇4

一、切实履行部门统计职责,强化部门统计工作

部门统计是国家统计的两大支柱之一,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实施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长期以来,部门统计为部门管理、行业管理提供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大量资料,为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宏观调空逐步加强,部门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根据《统计法》的原则规定,部门统计的主要职责:一是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贯彻并检查监督统计法规的实施;二是制订本部门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组织指导本部门及管辖系统内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和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三是按照规定向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提供本部门的基本统计资料,包括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必要的统计、财务、业务资料;四是管理本部门制发的的统计调查表和统计资料,对本部门执行政策和计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等。部门统计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切实担负起责任来,认真强化人员、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夯实基础,主动做好与政府统计部门的配合、沟通、衔接和协调工作,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部门统计作用。今年是全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年,各级、各部门都在抓统计基础建设,目前,市工商局率先在全系统开展的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必将进一步强化巩固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提升部门统计工作水平,在市直各部门中起到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监测和指导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计工作纳入了国家宏观调空体系,并对统计职能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广大统计人员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我们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为发展服务,在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统计工作要履行四大职能:第一是反映发展的职能。统计部门是反映客观实际的部门,因此,反映功能是统计工作的第一功能。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展现状是一个客观实际,统计部门就要反映这个客观实际。反映的好,反映的及时,反映的准确,就是统计工作做的好;反映的不及时、不准确,就是统计工作做得不好。现在我们滨州正处在大发展、快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这么一个历史时期,统计工作的任务,就是一定要把这一发展反映出来,反映的不充分、反映的不及时,就是统计工作的失职;第二是宣传发展的职能。这个职能就是通过统计产品,如统计报表、统计年鉴、年报、月报,包括新闻会等形式,来宣传发展,通过宣传发展来鼓舞人心、振奋斗志;第三是评价发展职能。《统计法》规定统计部门具有三大职能,就是信息、咨询、监督,这三大职能,特别是其中的监督职能就赋予了统计部门一个评价功能。打个比方说,组织部门为什么大家很尊重它、很重视它,因为组织部门评价干部。统计部门为什么越来越重要,因为统计部门评价发展。一个地方发展的怎么样、一任领导干的怎样,你这个地方到底是不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通过统计部门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评价。现在,各地都在将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的状况如何,他们自己也迫切的需要知道,但是这个评价不能让他们自己评价,也不能简单的由上级领导来评价,而是由统计部门来进行评价,这样比较客观也比较公正,因为统计部门掌握着大量的经济社会数据。最近,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制定印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在县级以上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届中考核、年度考核及班子成员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工作中全面实施。这是党中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保证。《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共有9章47条,其中“要求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实绩分析,具体包括上级统计部门综合提供的本地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长、人均财政收入及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资源消耗及安全生产、基础教育、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城乡文化生活、人口与计划生育、耕地及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科技投入与创新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尤其引人注意。无疑《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赋予了统计工作极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统计工作已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第四是促进发展的职能。我们反映也罢、宣传也罢、评价也罢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由此可见,市场经济越发展,统计工作就越重要,越需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时代赋予统计工作的职责,使统计部门真正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

三、爱岗敬业,统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统计工作归根结底要由统计人员来完成,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决定着统计工作质量,借此机会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一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最近国家统计局邱晓华局长指出,要不出假数首先是不进假数。要求我们基层统计人员要严把数据进口关,切实搞准源头数据。大家工作在统计工作的第一线,是预防虚假数据进入统计流程的第一道防线,虚假数据一旦突破这道防线,就很难被发现,因此,同志们所处的位置非常关键,责任非常大,所以大家一定要树立统计责任意识,把好关口,坚守好我们的第一道防线。第二,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统计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快成为统计战线的行家里手。第三,要加强学习,精通业务。作为一名合格的统计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统计专业知识,还要懂得会计、经济等相关专业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并要学以致用。只有加强学习,精通业务,才能在统计工作中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业绩。第四,要懂法守法,依法统计。是否懂法守法是衡量一名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统计法》、地方统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专业的法律知识,按照《统计法》的基本要求,在统计数据上求真务实,依法独立调查、依法独立统计、依法独立上报,敢于同统计违法行为作斗争。

统计系统范文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认真开展全市统计系统“三严三实”专题调研活动,XX市统计局分七个小组对全市22个区镇处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了乡镇、村以及企业统计人员座谈会,听取了各地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情况、数据质量自查整改情况的汇报并就统计系统存在“不严不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实地查看企业和乡镇的基层基础工作以及联网直报情况,深入了解基层统计工作的困难。

二、统计系统“不严不实”的表现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统计系统存在制度不严、管理不严、纪律不严以及作风不实、调查不实、数据不实等“不严不实”的情况。

“制度不严、管理不严、纪律不严”的表现:统计系统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体系,制订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但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有了制度、职责,还没有完全按照职责落实、制度执行,造成管理有漏洞,工作有失误,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作风不实、调查不实、数据不实”的表现: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依法报数的意识不强,工作存在随意性,存在虚报、瞒报统计数据和指令报数、代填代报的行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落实不到位,少数企业没有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部分企业没有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建立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数据可查性差。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分析的少,日常统计分析也仅仅是就数说数,没有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

三、统计系统践行“三严三实”的建议

“严以修身是根本,严以用权是核心,严以律己是规范”。统计人现在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严明统计工作纪律,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搞好信息咨询服务,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严”与“实”是统计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统计事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坚持“三严三实”,就是要树立“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的统计理念,真正体现统计工作者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能给“三严三实”赋于新的思想内涵。

“三严”:即一是统计执法要严,要求以国家统计局相关文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基础建设的指导和检查,加大统计巡查和执法力度,对存在违法行为或有包庇纵容的人和事,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责任。二是数据审核必严。要求专业人员对“企业一套表”和普查调查数据在平台审核的基础上,加大人工审核力度,重点审核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比例关系和增减变化趋势,准确界定各种统计报表和普查调查表的属性指标和数量指标,严格审核每一家企业、每一个法人单位、每一个个体户的入库数据,认真核对比照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确保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普查和调查的数据质量。三是数据采集必严。明确入库企业检查和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普查组织机构和质量监控体系,做好企业“一套表”和普查调查数据处理软件程序的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库信息共享的可信性和利用率。

统计系统范文篇6

做一名平凡的统计人

我是×××,来自人事教育处。我于××××年××月进入统计系统工作,正式成为了统计战线的一名新兵。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里,统计调查就是简单的加加减减,缺乏创造和激情,是一项琐碎而平凡的工作。的确,数字是乏味的,也是枯燥的。但是,统计数字却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因为统计用一串串数字描述着社会经济现象,揭示着历史演变的规律,勾勒着时展的脉络。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统计数据,我们认知了大千世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在共和国社会经济各行各业中,都能找到统计的踪迹。统计内容如此丰富多彩,统计体系如此之博大精深,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它深深地吸引着全国成千上万统计人为之拼搏,为之奋斗。不信你看,在我的周围,你能看到——统计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你能看到——统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更能看到,调查员在城市街头巷尾、农村田间地里、企业车间走访调研的情形······

统计是一种责任。统计人用真实、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为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用自己的智慧学识,创建一个个统计模型,监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为党政领导建言献策;以优质的统计服务,帮助企业捕捉市场信息,寻找商机。在总理及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我们读到了用统计语言记载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们憧憬着用统计语言展示的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一张张普通的统计报表中,我们每天用统计语言讲述着企业生产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统计人以其独特的方式,推进了社会经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为创造社会财富和提高生产力默默地添砖加瓦。因此,我深感作为统计人的责任重大,统计人肩负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统计保障的光荣使命,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是需要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保证。

正是这种责任使统计人服务意识不断强化。统计质量是统计信誉之根本,更是统计人生命价值之所在。统计信誉需要统计人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去维护,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正是由于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成为了我们统计人新时期的工作口号,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在工作中努力通过创新促进统计事业的不断进步,多环节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参考。当然,也就达到了统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的最终目的。做到这点,首先,统计人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民的公仆的身份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牢固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的理念,树立公务员的责任心、爱民情、效能感、亲和力,从人民需要出发,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其次,必须坚持“依法统计”的服务准则,以统计法的准绳,严查统计违法行为,树立统计威信,保证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第三,要创造以需要为导向的统计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政府、人民以及企业的需要。最后,我们必须负起统计责任,目前统计数据成为各级政府决策及绩效考核、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这时统计数据的对错就必然影响决策和结果,因此,每个统计人就必须把责任二字牢记于心。

统计系统范文篇7

一、调查队综合调查机构设置、主要职能

调查队自建队以来就高度重视综合调查工作。队领导多次强调,要把综合调查作为全队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把综合调查工作打造成调查队一张亮丽的品牌。在队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综合科现有科长1名,科以下2人。主要职能包括:

1、综合协调、管理本队政务;承担文秘、机要、保密、档案、综合治理等工作。

2、负责公布有关统计调查资料,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编辑发行调查资料;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统计调查资料的共享与使用;评估审核重要统计数据;组织搜集重大信息;组织开展统计科研工作。

3、组织实施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调查;组织实施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社会福利业、体育和娱乐业、其他服务业等有关服务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

4、组织开展主要畜禽监测工作。

5、协助队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6、完成总队人事处布置的各项任务。

7、完成总队布置的各项专项调查任务。

8、完成上级业务领导和本队领导布置的临时性任务。

二、分析研究开展情况

我们加强了分析研究的管理规范,制定了完整的分析管理工作流程。所有分析撰写完毕后均由所在科长审核,队分管领导审签,然后按统一格式编号、印发。年我队共撰写统计分析26篇。大量分析被国家局、总队网采用或市领导批示,其中国家网采用3篇,总队网、省局网采用21篇,市领导批示2篇,市委市府信息科采用7篇。分析《旅游业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研究》在总队分析研究课题中中标。

三、信息管理

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统计信息职能,鼓励统计信息的撰写,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统计信息的采用率,我们制定了多项措施,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确保重要信息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一名队领导具体抓重要信息和分析研究工作,并成立了统计信息考核小组。领导小组由队领导、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各科室全年的信息报送和被采用情况进行考核、奖励,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注重学习,提高认识。我们多次召开队务会议,认真学习宋志申总队长对山东调查队系统分析研究和重要信息工作提出的三点要求,学队下发的两个考核办法,教育全队干部不断提高对搞好重要信息和分析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搞好重要信息和分析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量化目标考核,确保责任到位。各科室全年人均撰写各类信息不得低于12条,各科室每月不得少于2条。考核时间为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年月日至本年的月日,本年月1日至月日。每半年通报一次各科室撰写统计信息的情况,年终进行一次性考评,考评的结果列入综合考评内容。凡没有完成信息报送任务的科室,年终不得评为先进科室;凡经确认被采用的信息,在年终综合考评中按采用等次给予加分并进行奖励。

(四)强化信息上报规范。凡上报总队的信息,上报市委、市府信息科的信息,必须经队分管领导审签,并在正文后标注签发人、撰稿人、撰写日期和联系电话,由专人负责统一上报。发往报刊、电台等其他媒体的信息,须经队分管领导审阅签发。

新措施的实施,激发了全队人员撰写信息的积极性。在过去的一年中,全队共上报重要信息600余篇,总队网采用196篇。

四、调查资料编纂情况

统计年鉴的编印、综合月报的发放、制度的印发、统计信息的等均以局队两家的名义提供。调查资料的编纂、发行对扩大调查队知名度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明年工作思路

随着综合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其相应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们深感能力和人员不足。明年,我们将坚持“以调查质量立队,以优质服务强队”为工作思路,以调查研究为主战略,多研究、多出信息,多出亮点,扎实做好综合调查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一方面深入开展业务自学活动,提高业务技能。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学习国家宏观政策,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虚心向兄弟地市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推进我队综合调查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统计系统范文篇8

党的十六大将“社会更加和谐”确立为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正式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黑龙江省自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总书记对黑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建设和谐龙江的奋斗目标。因此,认真研究构建和谐龙江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和谐社会要求的诸多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对于正确测度和谐龙江建设的实际进程,从而科学地规划和推进和谐龙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作出了一些探索,这些研究从涵盖的范围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就全国范围的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所做的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在准确理解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包括6个层面25个理论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但其中部分指标缺乏可操作性,不能进行测算。另一类是各地区的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诸如和谐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南京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和谐广东统计描述和评价方法、浙江台州和谐社会考核指标体系以及湖北省政府、福建统计局对当地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的研究,可以说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这些区域性的指标体系都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而黑龙江省具有其区别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特殊省情,显然既不能直接采用国家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也不能用其他省区的和谐社会评价体系来评价和谐龙江的建设进程,因此,必须构建和谐龙江的统计指标体系。

二、影响黑龙江省建设和谐社会的因素

(一)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建设和谐龙江的基础建设和谐龙江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选择能够让老百姓富起来的项目。既要建设那些能够富县、富市、富省、富财政的项目,也要建设能够富城、富村、富民、富百姓的项目;既要建设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也要建设能够惠及民众的小项目;既要建设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项目,也要建设能够充分吸纳劳动力、就地加工型的项目。二是积极开发黑西北地区,促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相对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共富。三是实现粮食大省向食品工业大省的转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近些年粮食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基本还是粮食的初加工、粗加工,应把粮食大省转变为食品工业大省。这样,黑龙江省农村的富裕进程就会大大加快,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

(二)解决民生问题、保证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龙江的核心构建和谐龙江,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通过开展专项利民行动,加大领导力度,强化财政资金扶持,有效地解决了扩大就业、助学、帮困、解难、助残等民生问题。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来看,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强调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水、路、能、教、医、保问题人手。而就全省而言,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路,就是交通瓶颈制约问题。目前,黑龙江省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14.77公里,全国排名第26位,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0.46公里,全国排名第24位;有铺装路面占23.01%,全国排名第28位;高速公路不足1000公里,全国排名第20位;不通公路的乡镇全国共有70个,黑龙江省占13个,全国排名最后;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只有16.3%,全国50.3%,全国排名还是最后。尽快改善黑龙江省交通状况,是构建和谐龙江的必然要求。二是保,就是社会保障能力低的问题。目前,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还没有实现完全覆盖,一些困难企业及职工参保缴费比较困难,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民工尚未纳人,统筹层次低。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不高,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保障能力比较脆弱。这些都是影响龙江和谐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龙江必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三是医,就是就医看病难问题。由于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完善、“医药不分”和“以药养医”等原因造成看病贵、就医难,特别是农村卫生条件较差,乡镇卫生院中有近一半急需重建和新建,有90%的卫生院满足不了疫情和疾病防治需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虽然社会治安问题、安全生产问题、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等,在一些地方也很突出,也要解决,但都是局部性的,而上述三个问题,不仅突出而且面大,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全局性、全省性的,也是建设和谐龙江的过程中最需急迫解决的问题。

(三)良好的生态是构建和谐龙江的一大独特优势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良好,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大河流等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古朴、自然、壮美的原始风貌。这样的生态省份,在我国是不多有的,这是黑龙江省的一大亮点,也是和谐龙江的最大特色。但在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中,黑龙江省也有过并且现在仍然存在着破坏环境、侵害生态、人为地与大自然不和谐的问题。一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无序和浪费以及对地面环境的破坏。如煤炭,据国土部门统计,全省仅年产3万吨(包括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就多达805个,占煤矿总数1585个的51%。二是水系污染。伴随着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人江、河、湖水体,其中,未经处理或未经有效处理的高达80%一90%。三是湿地减少和功能萎缩。黑龙江省虽现有湿地面积434万公顷,占全国的16%,但由于开发建设破坏比较严重,仅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43万公顷下降到巧6万公顷。不少湿地水位下降、水量减少,一些生物、微生物物种灭绝,存在着严重的湿地干化、碱化,生物链断链的危险。四是在耕地保护方面,主要不在于面积的减少,而在于地质的退化。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流失面积占1.7亿亩耕地的55%,黑土地的黑土层已由开垦之初的50、80厘米减少到20、30厘米,如不治理,再过四五十年,将流失殆尽。在未来的发展中,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是建设和谐龙江的重要构成内容。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龙江的根本构建和谐龙江,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倡导与人为善是建设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黑龙江悠久的历史与多民族的聚居形成了黑土地上浑厚的文化底蕴,既有农耕民族诚实厚重,又有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大度的胸怀,“有血性而不野蛮,性刚烈而不乱来,粗犷而不失细腻,豪爽而不缺柔肠”,这都是龙江人的文化特点。这些优秀品质孕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但是,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邻里不相往来”、“不诚信”、“窝里斗”等一些不和谐的文化现象。在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龙江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社会矛盾进人多发期,提倡与人为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龙江兴,人和事业兴。

三、和谐龙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和谐龙江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和谐龙江统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选择必须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导,要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内涵,充分考虑影响龙江和谐的因素。指标应根据研究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将指标分类,这样才会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晰,便于使用。并且设置的层次结构,选取的各项指标要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而且数据来源权威可靠,处理方法规范科学。

2.代表性原则。在众多可以用来监测的统计指标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和谐龙江指标体系既要宏观,又要客观,更加直观、有代表性。整个指标体系可以用指数来反映,分类指标也可以用指数或者用特征指标来反映。整个指标体系构成的指标不宜过多,既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要求出发,又要从黑龙江近年来改革发展实际取得的成绩方面去总结,更要从未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去思考、去深化发展。

3.独立性原则。反映和谐龙江进展情况的指标有很多,这些指标间彼此可能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挑选一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所选取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所选择的指标间的独立性要强。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综合得分时的多重共线性所带来的计算误差。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但由于指标体系所涉及的面广,现象复杂,在综合评价时必然存在一些无法直接定量测评的主观评价指标,对于这些指标可以先用定性指标描述,在综合评价时通过评分法,将其转变为可用数值表达的指标。

5.可操作性原则。符合上述原则的指标最终还必须是在实际中可操作的指标。也就是说在统计上能够搜集得到所选指标的资料,能够根据某一标准进行度量和分析测定。具体来说就是可以利用现有的统计信息资源,经过适当的计算获得数据,或者通过一定的实验设计、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同时选用的计算公式要简单,指标要少而精,应用时要方便、简洁。

(二)和谐龙江统计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根据和谐龙江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借鉴国内部分学者关于国家及其他省市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结合影响黑龙江省建设和谐社会的因素,我们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稳定、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50项指标,构成一个既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又能体现黑龙江省情特色的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该指标体系大体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作为评价和谐龙江建设进程的考评标准。

1.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劲充足,充满活力,并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我们认为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具体指标包括以地区人均GDP、地区GDP增长率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化水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速公路里程来体现发展能力;以R&D经费占GDP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反映创新能力。

2.生活质量指标。不断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个人、家庭和政府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和谐进步与国家繁荣富强不竭的动力源泉。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生活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两个方面加以反映。体现居民生活条件的指标包括人均收人水平、每万人口医生数、人均住房面积、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体现生活水平的指标包括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

3.社会稳定指标。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稳定和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衡量社会稳定的标准应该是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体现社会公平的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人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就业公平度、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农村学龄儿童人学率等;社会保障指标包括城镇失业率、贫困发生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等;社会治安指标包括治安案件发生率、刑事案件立案率、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和每ro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等指标。

4.精神文化指标。精神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由文化建设、道德规范、诚信友爱构成。反映文化建设可以采用万人文化娱乐场所拥有量、生活消费中文化娱乐消费所占比重、高中教育毛人学率、高等教育毛人学率指标;反映道德规范的指标是道德规范健全程度;反映诚信友爱的指标包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消费者投诉率、爱心捐款占GDP比重、公民对社会诚信满意度。

5.生态环境指标。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城乡居民生活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该类指标设计体现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三方面。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包括万元GDP综合能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与工业产值比;环境治理包括环保投人占GDP比重、“三废”排放达标率、“三废”处理率等;生态保护包括受保护地区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土地退化率、湿地保持率等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在一起,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地衡量和谐社会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状况。

四、和谐龙江综合指标指数的计算与综合评价

(一)和谐龙江综合指标指数的许算计算和谐龙江综合指数的方法虽有多种,但我们倾向于采用量化值加权函数法对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因为只要科学地解决指标权重问题和指标的无量纲处理问题,采用量化值加权函数法更能使评价过程一目了然,且更能发挥指标的导向作用。采用量化值加权函数法进行评价,需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要科学确定出各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二是要科学地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处理,计算各个指标实际数值的“量化值”。

1.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谐龙江的各个统计评价指标,其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为了准确评价和谐龙江的建设进程,必须给予各个评价指标适当的权重,而确定权重有多种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我们认为,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来的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采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是聘请有关熟悉此方面情况的专家,根据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逐层对各个要素之间,采用九标度法通过专家定性的经验判断分析,确定因素间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的比值,建立比较判别矩阵,通过矩阵运算和一致性检验,即可得到比较令人信服的各个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对应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即层次单排序。当计算出各指标的单排序权值后,按照层次结构自上而下逐层与所对应的上层因素权值进行加权,计算出各要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值,即层次总排序,进而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

统计系统范文篇9

一、设计小康指标的原则

建立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临界值,要能够切实反映小康社会基本特征。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反映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要以反映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主体,综合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不能只追求数量和发展速度。

2.要坚持统一性原则。全面小康社会,是由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总体水平提出来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13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社会。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体现全面原则,即在全国范围内小康的衡量标准应是统一的。另外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相差很大,应用同一个衡量标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

3.坚持发展进步的原则。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小康社会进程是一个动态进程,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眼光和态度来确定指标体系及临界值,从而合理把握中国小康社会的进程。

4.坚持科学与可行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小康指标体系的科学和系统;但又必须考虑现实数据资料是否能满足需要,所以,应以中国现行的统计指标和相关的国际组织的统计指标为基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指标体系。

二、小康指标体系的构成

我国现行的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是1993年6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包括了三个方面共11项指标。目前这个指标体系已不能对全面小康社会进行准确评价,因此,应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我们经初步研究,认为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由四个方面16项指标构成。

1.经济水平。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第三产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2.生活水平。①人均可支配收入;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③收入的地区差异系数;④最低收入人口的恩格尔系数;⑤最低收入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⑥成套住房居住率;⑦森林覆盖率;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人口素质。①人均预期寿命;②平均受教育年限。4.社会发展。①信息化指数;②社会保障指数;③空气污染指数;④形式案件立案数。对部分指标的说明:

一是第三产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但现阶段就业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缓解就业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第三产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因此这一指标不仅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结构,而且又能反映人民生活的质量。

二是收入分配比较公平,不出现两极分化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我国居民收入的差异主要来自城乡差距和不同区域之间差距。因此,可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和地区人均收入差异系数来衡量收入的差别。

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都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性。因此,应重点考虑最低收入人口的营养结构。四是成套住房居住率。由于我国住房条件差异很大,居住面积不能准确地反映居民居住条件好坏。因此用成套住房居住率指标更能准确反映住房质量。五是信息化指数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六是空气污染指数用于描述空气质量,从而反映人们居住环境状况。

三、小康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1.对单指标数量界限的确定,不仅要按一般性的确定原则和方法,而且要分析指标数量自身的特点,合理地找出其临界值。确定单指标数量界限时,一要以考察对象的最近一个时期为重点分析区间,以便能确切把握指标变动的特性;二要先定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的临界值。例如,GDP是小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对考察对象的评价或分析结果影响很大。对GDP的确定可根据十六大提出的要在20年内翻两番这个量化标准和影响因素的发展规律作综合研究。对其它单指标的确定,可在人均GDP水平的基础上,参照其它国家和地区水平及我国的具体情况确定。

统计系统范文篇10

二、本制度适用范围:

(一)各省(区、市)统计局及其所属各级统计局和事业单位;

(二)各省(区、市)城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及其所属市、县调查队;

(三)直属统计院校;

(四)国家统计局内各事业、行政单位(审计署负责审计的除外)。

国家统计局审计室及其各省(区、市)统计局审计人员和直属院校审计人员对上述有关单位的行政管理费、事业费、基本建设和其他各项专用资金等预算内、外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实行定期审计。

三、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机构和财会人员是否履行法定职责和执行国家会计制度。

(二)有无编造假决算,挤占挪用各项专项资金,将预算内资金转预算外,私设“小金库”。

(三)有无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倒买倒卖,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

(四)有无用公款请客送礼,游山玩水等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

(五)有无偷税漏税,逃汇套汇,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隐瞒截留应上交国家财政资金。

(六)有无擅自购买专控商品,乱拉资金搞计划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擅自调拨,转让和变卖公有财产物资。

(七)有无超过编制,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和滥发钱物等。

(八)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财会制度是否明确具体,严密有效。

(九)在各项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上,是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省(区、市)统计局直属统计院校的审计人员应当围绕统计部门和院校的中心工作和廉政建设的要求,结合各单位的情况,确定定期审计的重点。

四、国家统计局审计室必要时抽审各省(区、市)统计局和直属统计院校的财务收支,并有重点地抽审基层单位的财务收支。各省(区、市)统计局和直属统计院校的审计人员负责对本单位及其所属的单位实行定期审计。

五、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通知书》,明确规定审计的方式(送审或就地审计)、范围、间隔期限(月、季、半年、一年)和有关要求等。被审计单位应依照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的规定,定期报送会计账册,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审计终结后,应做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对执行财经制度、廉洁奉公和勤俭节约的单位,应予以表扬;对违反财经法纪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处理;情节严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人员,移交检察机关等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各省(区、市)统计局和直属统计院校的审计人员要将本级和所属单位的定期审计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主管领导人写出年度审计报告,并报国家统计局审计室。

七、对于不按规定报审、拒审以及拒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单位,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可依法封存账册、资产,暂停拨款,并可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直至建议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八、各省(区、市)统计局和直属统计院校的审计人员可根据本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