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6:34:35

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1

信息化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传统运行形态,也对基层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的要求:(1)来自民众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获得及时、准确的数据来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从而也对统计部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来自统计系统内部的要求。随着社会结构多元化发展,统计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统计报表分组越来越复杂,统计部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日渐增加。统计系统内部迫切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以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3)来自其他部门的要求。统计部门作为官方数据采集机构和最专业的数据处理部门,掌握了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是其他政府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协助单位。各部门均期望统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高价值的信息数据,以满足行业管理的需要。(4)各级领导的要求。统计信息覆盖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信息,是各级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级领导期望统计部门能够产出时效性更强、质量更高的统计产品,以服务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

2统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面对日益繁重的统计任务和各方的信息需求,基层统计部门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信息化革命提升统计能力,增强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基层统计信息化就是在统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应用、服务等统计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集约化,从而推动统计管理更加科学,促进统计行政效能更加高效。基层统计信息化是推动基层统计改革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各部门都在尝试新思路、新方法破解改革难题,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统计工作思路、统计组织架构、统计管理水平向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3基层统计信息化的成果和不足

近年来,在国家统计局推动下,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级统计机构均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标制度、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和联网直报等统计信息化项目。与此同时,基层统计部门的基础设施逐渐成熟,统计网络环境实现全覆盖,网络传输基本实现了实时数据报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性能也得到有效提升。条件较好的基层统计机构还依托现有的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结合地方工作特点,推出以应用为主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统计部门数据收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尽管近几年基层统计信息化成绩斐然,但是在信息化建设全面步入改革深水区之时,仍有许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安全水平不高。随着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政府统计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不断增大。然而,大部分基层统计信息系统并没有到公安机关进行安全等级备案,也没有按照二级安全保护等级进行管理。基层信息安全保护力量薄弱,技术人员保密意识较差。数据资料的收集、存储、保密、应用等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安全漏洞排查也没有定期开展,数据断档、数据泄露、电脑病毒入侵的风险较高。(2)数据汇总处理效率低下。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年龄较大,习惯使用常规的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审核、整理、汇总,对新兴的统计软件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热情不高,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低级错误频发。(3)数据公布和共享力度不够。在数据公布方面,由于各级领导、统计业务人员、其他部门分析人员、公众用户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各有不同,基层统计机构倾向于采用多种方式并行方式满足各方需求:对领导层,采用纸质印刷期刊的方式;对其他部门分析人员,采用公文往来方式;对公众用户,采用政务网公布方式。多种方式并行,造成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在数据共享方面,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都按部门业务分块进行,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缺乏综合部门对信息共享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和开发。从而导致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量加重,统计资料使用效率底下,行政资源浪费,社会成本提高等问题。

4现阶段基层统计信息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4.1改革意识不强。(1)在改革创新方面,部分基层部门更多的依赖于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没有主动、深入的思考改革浪潮下基层统计工作的战略方向,促进统计科学发展的意识有所欠缺。(2)基层统计信息化的建设、维护成本逐年加大,而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却无法有效的进行经济度量,出于经济效率上的考虑,基层统计部门不愿意过多的投入信息化建设。(3)部分基层统计部门重形式轻实效,盲目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纯粹把信息化当作面子工程,并不关心项目对统计工作的实质作用。4.2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抵触心态。(1)基层统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统计人员过少、统计工作任务过重的现象。对于基层统计员而言,信息化建设之初增加了工作量,且建设完工后成效不可预计,因此,不愿参与统计信息化建设。(2)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于他们而言,用旧技术工作尽管效率低下,但也能完成工作,且更能体现工作量。(3)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担心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手工,统计业务人员的重要性将逐步下降,对新技术的“恐慌”促使基层统计员止步不前。4.3复合型人才短缺。基层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严重不足,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只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且在现行体制下,复合型人才缺乏干事业的积极性:一是待遇方面,商业领域比体制内具有更高的弹性,高端复合型人才倾向选择商业领域就业;二是投入方面,复合型知识的学习费时耗力,基层工作人员更倾向选择纯粹的统计业务岗位;三是产出方面,复合型工作研究过程较抽象,不容易为基层领导所理解、接受,研究成果较难体现出对应的工作量。

5对策建议

基层统计信息化工作就是改革传统的统计方法,加强数据仓库、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为此,必须革新传统的统计思维,建立合理的长远规划,有序、稳步的开展和推进统计工作的改革。(1)正视现实,转变观念。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渗透越来越深入,而且具有不可逆性。我们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机遇,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化被动为主动,走在时代改革的前沿,以此加强和改进基层统计工作。基层统计部门必须正确理解政府统计工作信息化的本质。政府统计工作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把现行政府统计工作生产和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再造和优化统计数据收集、管理流程,推进数据的深入挖掘、应用,提高统计能力和工作效率。(2)有序规划,制定长远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发挥效益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第一阶段是信息安全建设。信息安全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其重心主要有几个方面:优化网络安全环境。按照二级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建立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统计信息网络防病毒系统;完善保密制度。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同时选任有安全漏洞扫描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安全漏洞扫描,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加强硬件保护措施,制定硬件设施管办法,设置独立的存放机房,定期排查机房安全隐患,加大防灾、防丢失力度,保障数据安全性;制定数据恢复机制。利用云技术将数据备份存储到信息中心,确保虚拟云与主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同时和信息中心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信息中心不具有数据使用权限。第二阶段是业务管理建设。统计业务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寻找统计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点,才能提高统计工作效率,释放生产活力,让统计员有多余精力进入更高层次的统计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思路是跨越单纯的数据仓库技术应用,推动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互相学习、深度合作,实现数据仓库共同设计、共同研发、共同管理。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把数据审核、数据汇总过程中的报表整理转化为“一键式”汇总,使统计力量从枯燥、繁琐、辛苦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第三阶段是完善数据公布与共享机制。建立统计信息网和统计数据手机APP数据公布平台。基层统计部门应规范各种统计标准,尝试建立一种开放式服务格式,开发面向领导层、统计业务人员层、其他部门分析人员层、公众用户层的分类查询系统。实现数据有序开放、统一管理,用户实名认证、分级管理。推进统计信息化满足政府内部、社会各界的需要,推动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等职能。建立部门资料共享机制。近几年各部门对数据全面开放共享的呼声越来越高,未来实现全面共享将是大势所趋,统计部门作为最专业的数据处理官方机构,应当当仁不让,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基层统计部门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率先探索资料共享机制,研究各部门数据保密条例,厘清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指标差异,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统计部门、工信部门、税务部门等机构之间不涉及保密条例的企业资料共享。第四阶段是加强数据的深度挖掘。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领域运用已领先政府领域,基层统计部门应以课题为支撑,引入商业统计力量,利用各类经济模型方法、数据挖掘方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派遣业务精通的统计人员,全程参与整个课题的制作过程,学习、掌握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并提供业务上的指导意见,促进数据挖掘技术与统计业务深度融合。(3)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长远来看,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成败在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采用课题研究聘请商业统计专家的方式也存在几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外包人员掌握数据的方式存在泄密的风险。二是外包人员不熟悉统计业务,存在技术与业务脱节的风险。三是统计业务人员不掌握关键技术,存在课题质量无法有效衡量的风险。因此,复合型人才需要从统计机构内部培养。基层统计部门应选取有多年统计工作经验且熟悉基本编程理论的统计人员全程介入课题研究。同时,对抽调人员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肯定,调动抽调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复合知识。

总之,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信息化对统计改革创新的关键作用,系统规划,有序推进数据安全、管理、公布、共享、分析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才能推动统计部门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下,继续保持持续、健康、高效的运作,并在政府工作中发挥高价值的参考、决策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建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建设高层论坛,2009.

[2]刘军华.基于IT治理的政府统计质量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12).

[3]王华莹、徐晓音.政府与部门统计信息共享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4]丛雅静、蔡宁.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统计,2014,(6).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2

关键词:统计信息;经济发展;建设

1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现统计监督,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统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提高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而言,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统计,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统计部门作为政府收集社会信息的主要机构,它承担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信息职能,即利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信息,并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管理好,开发好,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信息产品。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2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年来的发展,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计信息网基本通达到全国地市级,统计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各级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也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统计系统内网络传输方式已基本实现了数据报送。统计信息内部网已成为统计部门间信息交换的主渠道,网络化服务正在成为统计部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方式,特别是面向社会建立的统计信息网外网,正逐步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还比较低,只停留在网页更新信息、局域网共享等层面上;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网络通道不够通畅,资源不能高度共享;多重视硬件建设轻视应用软件投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都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3.1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要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简化统计指标,将其与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基本统计数据到统计信息的自动实时加工。第二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第三完善统计计量方法,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引人数理统计的方法,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尽可能使统计计量方法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内外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对比分析。

3.2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不实现信息化的统计分析,就无法领悟到统计数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含义。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是统计分析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3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要实现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第二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网上统计信息的在线处理、查询等,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工作模式。第三推动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丰富统计信息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第四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优化统计资源配置,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3.4统计数据信息化。统计数据信息化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统计服务网络子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开辟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实现统计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4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4.1加强网站建设。统计信息网站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统计业务知识密切结合的产物。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是统计行业自我宣传、服务社会的窗口。统计信息网站应成为数据采集、信息、政务管理的平台,所以统计网站建设的好坏,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统计信息化的成败。网站的建设还应实现基层单位数据直报系统。

4.2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主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工作库、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度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及相关的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

4.3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3

1.统计任务繁重。林业企业是从事营林生产和森工生产的综合性生产单位,经济类型较多,生产结构复杂,林业统计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任务繁重。2.统计指标自成体系。林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林业统计指标的内容和范围比较复杂,营林和森工生产性质不同、关系密切。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等,且自成体系,统计指标也就有自己的特殊性。3.资料收集任务艰难。林业生产的特点是经营面积大,生产周期长,露天作业。林业基层单位组织分散,多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这就导致对森林资源情况、林木生长量、植树造林情况、伐区作业质量等清查困难,统计数据容易失真。4.工作时效性强。林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造林、养护、采伐和调运等任务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林业统计工作必须突出中心任务,搞好进度统计。

二、基层林业统计信息化现状

1.缺乏统计信息化意识由于基层林业统计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有的部门领导对信息化趋势和作用认识不够,认为统计工作就是传统的多跑、多走、多写就可以,认识不到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提升办事效率,形成“重业务、轻信息化”的思想意识,信息化工作得不到重视,信息化人才价值得不到利用。2.基层林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落后国家对林业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也在逐年增多,这些极大地改善了国家部委、省、市级林业统计部门的办公环境和硬件设施。但统计数据的来源地———基层林业企业大多为地处偏远的林场,这些基层林业统计部门的硬件设施多数不符合标准,配备的计算机只是用来处理文字,还有一些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这些因素滞后了林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进程。3.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现阶段县级以上的林业统计部门大部分统计报表平台已经趋于成熟,从填写报表、审核和上报数据、接受数据查询、修正数据等工作都已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但县级以下的基层林业企业统计报表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信息采集和信息填报工作仍然脱离不了原始的人工统计和手工填写方式,这些原始的统计手段直接影响、制约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4.统计数据汇报流程繁琐当前大多数基层林业统计机构的数据采集方式仍以纸质统计报表和统计报盘为主,布置工作时月、季、年报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统计数据的总体汇报流程较繁杂。这容易导致统计数据报送环节出现重复交叠的现象,不仅增加了统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统计负担,还降低了统计信息化工作效率。5.专业人员缺乏精通业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统计人才直接关系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他们的素质决定林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林业统计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有时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基层,这就使林业统计部门在人才聘用方面存在困难,一些学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难以留住,导致基层林业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降低。据调查,基层林业统计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尤其是山区统计人员,基本上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有的还是兼职统计。大多数人对电脑使用并不熟练,应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报表,并向上级林业统计部门实现网络报送还十分困难。传统手工制表、报送纸质版表格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管理,电脑的软、硬件日常维护工作欠缺,杀毒软件不能更新,电脑病毒肆虐,导致统计数据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些都加大了实现基层林业统计信息化的难度。

三、加快林业统计信息化措施

针对目前基层林业统计工作的特点和统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基层林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加大对基层统计信息建设工作的投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对统计信息化的宣传,提高统计信息化意识。缺乏统计信息化意识是制约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之一,提高统计信息化意识,是统计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各级林业企业要在企业各个层次的职工中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到统计信息化工作中。2.加大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进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改善固有的设备与网络条件,以达到林业统计工作信息化要求。在企业资金分配时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使上级主管部门在进行资金统筹安排和调拨中向林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倾斜,同时加强对争取到位资金的监管、使用和分配,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林业统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需要。3.提高基层林业企业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基层林业企业统计部门与各级统计部门之间应配备相应的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设施;实现上一级统计部门与下一级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4.加强统计信息化队伍建设。信息化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培养和提高林业统计人员的素质是林业统计工作发展的根本。首先,林业企业要引进专业的统计人才充实扩大到现有的统计队伍中;其次,加强对林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一些基层林业统计工作人员虽然没有较高的学历,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要为这些人员提供短期、长期或者顶岗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最后,林业企业工资制度要对工作条件艰苦的统计人员有所体现,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作者:刘继颖 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杨志.对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6).

2.俞重林.贵池区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4

1、加强统计信息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化领导机构,理顺工作关系,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领导机构的作用,督促全县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健全统计信息化管理机构

县局明确专人负责机房维护管理、统计信息网络维护管理、应用平台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保证全局微机和网络正常运行。

3、完善统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建立统计信息化建设联络员工作例会制度,了解和交流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求;定期通报各股(室)提供信息及网站维护、信息加载情况。

4、做好计算机硬件升级工作

20*年借助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之机,升级计算机硬件,达到满足普查数据处理的要求,更新部分显示器,以减少录入人员长长期工作的眼疲劳。

5、实现统计系统内网五级互联

加快推进镇级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和质量,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市局要求,在全县推广VPN联网技术,20*年底镇统计站全部联入统计系统内部网络,以利于科学高效地组织开展统计工作。

6、提升统计办公自动化水平

强化腾讯通的应用,20*年县局工作人员全部配备耳麦和摄像头,随时配合省、市局利用腾讯通的语音功能召开网络会议,提高工作效率。

7、加强内、外网站维护管理

明确专人管理县局内、外网站,制定信息网上制度,确保每周更新网上内容,不断拓展网站功能,*富网站信息内容,提高网络信息质量。

8、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统计系统内部五级联网的实现,要进一步完善网站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配备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增加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现内、外网的自动切换,为内部网络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5

这次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两种形式。在××、××分别召开了各县市区统计局长及市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到芷江、隆回两县统计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了解;在××召开了由两办调研室、发改委、两型社会建设办相关负责同志和市局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攸县统计局及所辖的两个乡镇统计站的信息化建设。

一、关于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硬件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近两年,三市统计信息化方面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计算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市局现有台式机44台、笔记本电脑8台和微型服务器5台,1个小型的培训机房,微机配备率达100%;县市区级统计局共有微机168台,干部职工微机配备率为68%,微机都较为先进,可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乡镇统计站的微机配备及配套设备绝大部分已配备到位。××市统计局也加快了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市局微机配备率达100%,县市区微机配备率达到75%,乡镇统计站的微机配备基本安排到位。××市、县、乡三级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其中有联想、方正品牌计算机340多台。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器12台,其中市本级有服务器7台(hpml3701台、hp3502台、ibm1台、方正服务器2台、联想服务器1台),9个县市区配备了服务器5台。20*年,省、市、县、乡四级共投资200多万元(平均每个乡镇15000元,省、市、县、乡分别投入2000元、5000元、5000元、3000元),为全市130个乡镇各购置了一台联想开天6900、一台富士通打印机、一台美的1.5p空调、一台ups电源。

2.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三市统计局的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且逐年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市局建设了新的统计信息网站,具有单独的一级政府网站域名,7个县市区建立了自己的外网平台,还有6个县市区尚未开通统计网站。搭建了乡镇网络平台,洪江市和通道县统计局设立了ftp服务器,基本做到乡镇统计站可以经互联网与县局互联互通;芷江和沅陵县统计局在与乡镇统计站之间建立了统计工作qq群。××市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统计系统网络平台,全市县市区级局域网已成规模,广域网基本覆盖了从市到县市区统计局,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年内将开通市到县的系统内部的专线网络,并挤出资金支持乡镇统计站的网络建设。20*年,××市采用2m数字电路连通了统计内部信息网络。20*年,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设备升级,出台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同时为9个县市区各添置了一台天融信防火墙。

3.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近年来,三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统计工作流程,拓宽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一是报表处理微机化。近年来,按照省局的要求基本统一了软件、统一了环境、统一了管理。目前,县级以上统计报表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包括数据录入、编审、加工、存储、传输、等,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统计数据生产的各个环节。部分企事业单位也使用计算机录入数据,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数据。二是网站建设规范化。××市局有了新的一级政府网站域名,并为县市区统计局提供了免费的空间和二级域名,网站建设更加规范、安全,栏目设置较以往也更加丰富、合理;××市局加大了对统计系统的网站建设的管理力度,优化拓展了市统计内、外信息网站建设。三是各项制度规范化。两市统计部门分别出台了微机管理制度,做到微机管理制度化,网站维护责任化,数据备份经常化,各项措施的实行,保证了统计信息的正常、安全运行。××市已制定基层统计业务平台处理建设方案,力求主要报表数据处理工作向乡镇下移,正着手推动乡镇的名录库和数据库建设并形成乡镇国民经济考核的数据模型,使信息技术应用向基层深入,同时服务于党政领导宏观决策。

(二)对我省统计系统广域网建设的意见

在此次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统计信息化建设很重要,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因而,近几年各级统计部门均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了重视,但由于统计部门经费有限,对信息化的投入不足,总体来说,我省统计信息化特别是基层的统计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目前,我省统计系统的广域网还只建设省到市州一级,各县市统计局还是通过软件vpn的方式连接内网,由于软件vpn方式不太稳定,给县市统计局工作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较大的影响。8月初,国家调查队在我省已把市队到县队的网络全部开通,因而建议省局要统一规划,将市局到县局的网络拉通。至于采用何种方案进行建设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与政府共用网络容易受到牵制,且投入大,因而由省局建设本系统的专网较好。在网络常年维护经费方面,××所有县市局均表示应该能有办法解决,但希望省局最好能与财政部门共同下文,实在不行,至少省局要下文;××大部分县市区统计局表示经费有困难,希望省局能给予一定补贴。××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无论是硬件设备的配置还是在乡镇统计站微机的使用方面已走在全省前列,正在探索如何使统计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特别是乡镇统计站的微机能更好地、长期地发挥作用,急需省局进行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1.出台政策,切实加强对乡镇配备微机的管理与使用。××、××的大部分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也没有专职的统计员,一般是由乡镇秘书兼任。目前大部分乡镇统计站只有农业统计报表的收集与上报,工作任务轻,且由于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计算机基础大都不好,部分乡镇的微机配备后已直接搬到了乡党委书记或乡长的办公室,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县市虽然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培训,但由于人员变动频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建议省局要出台政策,加强对现有的乡镇统计站微机的管理与利用,定期对乡镇微机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发挥真正的作用。

2.加强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此次调研中反映,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统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易引进,原有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由于业务精湛、技术熟练,提拔的提拔,调走的调走,县市统计局计算机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重新培养现有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既受人员素质、经费支持和工作任务的限制,而且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众多的因素使得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因而建议省局以后分期开展网络管理、信息安全、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等相关技术和业务的培训,加大对基层统计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数据分析和决策咨询的水平。

3.争取支持,切实发挥统计信息化的作用。当前,我省各级统计局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培训、网络运行维护等各项支出均未列入政府财政的常年经费预算,仅仅依靠挤占业务经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建议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大力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最好是争取统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由财政单列。同时,省局要加快全省统计数据库建设,优化统计数据处理平台,充分发挥统计数据的效用,拓宽应用领域,切实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二、关于地方调查队管理

(一)地方调查队现状

目前,××地区共有各类地方调查队23支,国家队4支;××地区共有各类地方调查队近20余支,国家队5支;××地区共有各类地方调查队12支。

1.目前地方调查队比较普遍地存在不统一、不规范、不明晰的现象。名称不统一、级别不统一;职能定位不规范、人员编制不规范;与国家队的关系不明晰、与同级统计局的关系也不够明晰。基本上是依附着地方统计局生存。但在解决统计干部待遇、弥补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2.国家队经费相对充足,地方调查队经费难于保障(地方调查队是事业编,不享受地方津贴),存在攀比,人心不稳定。

3.地方队的人事权和经费保障都在相应的地方统计局,业务上接受上级国家队的指导,难于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建议

1.由省局和调查总队协商,当然从根本上要靠国家统计局,理清国家队与地方局的业务范围,并下文予以明确的规定。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6

一、南县统计信息化的现状

县级统计局是政府统计的基层单位,是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公民联系的纽带,是采集统计数据的第一线。因此,县级统计信息化是整个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沿,也是信息建设的关健所在。

1、省、市、县重视统计工作

*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以及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省、市两级政府明确指出要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统计专网建设,实现省、市、县网络线路开通,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要逐步实现联网直报。乡镇微机配备经费按省、市、县分级负责的原则负担。县人民政府对统计工作有关要求也进一步明确。

2、统计基层,基础情况

从县统计局看,县统计局在职人员16人,平均年龄42岁,统计师2人,懂统计与计算机复合型人员不超过一半,现有微机13台,笔记本1台,人平0.8台,针式打印机3台,激光打印机1台,局内全部联接Internet网。

从乡镇看,全县12个乡镇,统计人员暂为经管系统编制,县政府、编委正就统计人员定编定员问题进行研讨中,就乡镇微机配备事情,经费由省、市、县按3千、2千、2千比例已经到位,对乡镇统计站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已进行政府采购中,5月底可以全部配备到基层。

从企业事业部门看,向统计局有报表报送任务的单位317家,其中规模企业41家,商业37家,房地产建筑22家,服务业17家,县部门95%都拥有电脑,八成接入宽带,统计人员基本由财务室或办公室兼,持有统计上岗证不足20%,企业单位统计人员由会计兼,电脑接宽带情况只有90%,但统计上岗证持有约有30%。

从信息化交换信息情况看,县对市基本实行电子化办公,通过市级内网“FTP”进行数据传输,企业部门中除规模工业企业德盛纺织、德兴纺织、汇源麻业、*拓普进行联网直报外,其他均进行电话、传真、报表等纸介进行传输。县统计局对县域经济数据及主要经济指标主要通过统计年鉴、南县经济数据月度卡、南县调研分析向外传送,在20*年底,县统计局建立了南县统计信息网,县局的有关工作及统计数据在网站上向外公布。

二、制约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因素

1、信息化意识不强

有不少的干部与公众对统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部分单位领导对统计信息产生、传递、服务、作用认识模糊,对计算机使用仅停留在文件打印上,认为信息化是高新技术,还不知如何着手来抓信息化,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投入有限

统计部门的本身业务经费就有限,如果从有限经费中挤的话,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设备更新、网络升级、网站更新上都难以跟上社会发展。

3、统计软件更新较快

现在县级在处理统计数据使用SARP系统,有的使用的FOXPOE系统,一套表制度的EPRAS,普查版本的APRAS,再到抽样调查各类新程序,县统计局的统计专业人员使用起来尚需摸索中求发展,更别谈乡镇、部门、事业单位了。在对报表单位布置工作时,月季、年报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统计软件的快速更新使得报表单位也有些应接不暇。

4、统计信息网管理落后

南县统计信息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少、更新慢、数据少、统计分析、调研报告少、版面也不美观,点击率十分低,网站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对外宣传,公布的作用。

5、专业人员缺乏

县统计人员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有5人,特别是懂统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少。懂计算机的人员也只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操作上,而网络技术的方面几乎空白,精通业务与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统计网终化建设成败。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

对于我县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应立足实际,充分挖掘有利条件,实行扬长避短,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

1、要以省、市、县《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通知》文件出台为契机,大力宣传统计信息建设的重要意义

利用好各种宣传工具,特别是南县统计信息网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宣传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让公众了解统计信息化工作,支持统计信息化工作,参与到统计信息化工作来。

2、办好南县统计信息网,构建互动开发的信息平台

统计信息网是统计信息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发挥统计服务功能,展示统计工作成果的阵地和窗品,在丰富网站内容、美化网站版面的情况下,更好的考虑谁在观看我们的网站?用户需要了解哪些统计内容,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开放式服务格局,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服务。发掘和捕捉企业、部门和公众需求,推动统计业务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3、大力度进行统计信息化硬件建设

统计局的电脑设备是最多、最好的,因为计算机就是工作人员的工具,报表录入计算汇总都离不开,只有有了先进设备,先进系统,工作效率才能提上去,才能让统计工作者既“勤奋”又“聪明”地工作。

4、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信息化建设,人是关健,有了设备和系统,还需要操作员,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对在职工作者进行充电,针对网终技术空白,更要找时间找机会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精英统计员,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5、采用分步分块策略推行联网直报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统计;信息化

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通过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由企业内部信息来源、信息子系统、交换系统构成,每一部分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的。企业统计信息化主要由企业内部资源系统以及外部信息系统两个部分组成。企业外部信息系统是指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为企业发展提供外部相关信息;企业内部资源系统主要指企业内部获取的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所有环节。相关人员将企业的内外部信息纳入统计信息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会对信息进行分类,并且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迁移、更换,从而对企业信息统计资源进行深加工。深加工后的统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做出相关经济决策,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基本要求

2.1注重规范化

为了确保企业统计信息处理的有效性,需要高度重视数据信息统计的规范化,以保证企业信息统计工作可以在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下开展。作为企业

需要对各个部门的统计信息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处理满足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要求,既能够优化市场竞争的整体环境,又可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满足企业管理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确保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对企业统计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从而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在满足企业管理要求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相互配合,从而才能真正实现统计信息化。但是,大多数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关领导的支持,导致整个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难以开展。企业要想做好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的时间较长,因此如果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信息化建设,那么便不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资金。一方面,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人才,部分企业认为资金应该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投到可以立竿见影的地方,而不应该投到短期内难以见成效的信息化建设上,因此会忽视引进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运行不能匹配。企业的会计部门、统计部门以及其他一些业务部门使用的电脑存在配置低的问题,不能适应大量的信息传递。一些企业没有安装专业的统计相关软件,不能对统计信息进行有效、快速的处理,从而不利于企业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

3.2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突出是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在进行自身信息化建设时,为了确保企业安全,对于一些涉及商业机密的统计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但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传递、保存与处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统计信息泄露、统计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问题,企业的一些统计信息一旦泄露,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部分企业为了保证信息更加安全,选择不连接外部网络,但这种选择在保障统计信息安全的同时也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利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统计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从而也阻碍着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3资源条件与统计信息化高效运行不匹配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化建设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使用统计软件分析信息数据,更多的是统计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共享。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更优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但部分企业的资源条件并不能与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相匹配。一些企业使用不规范的软件配备,没有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不能对企业统计信息进行快速、系统、全面的分析、处理;一些企业使用较为落后的机型,经常发生设备损坏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部分企业在内部使用不同版本的统计软件,导致一些统计信息数据不能兼并、共享,不利于企业内部信息数据交流。

3.4缺乏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在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大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些企业的统计人员大多是老职工,虽然实际操作经验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先进的统计信息化理念、知识,对于计算机、统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足,不能适应国内外统计信息领域的新变化。部分企业引进了大学生等具备较好理论知识的年轻人才,但是没有对这些人才进行系统培训,缺乏经验导致这些人才依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统计信息化要求。

4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4.1保障信息安全

一方面,企业要树立统计信息安全意识,采取一系列方法保障统计信息安全。企业可以设置一些访问工作权限,避免一些无关人员轻易查询到信息并泄漏,起到保护信息的目的。对于负责统计信息的相关工作人员,企业要定期开展培训,帮助统计人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并与统计人员签订保密协议,让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不敢泄漏企业的统计信息。同时,企业要购买相关的杀毒软件,定期对统计信息系统进行杀毒、升级,避免一些病毒对统计信息系统造成伤害。同时,企业还要对统计信息数据进行合理备份,避免统计信息数据丢失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企业只有增强统计信息安全意识,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办法维护信息安全,才可以有效保障统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统计信息安全,明确泄漏统计信息、盗取统计信息的责任,通过健全法律防止出现不法事件,以保障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安全。

4.2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企业要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统计信息的工作效率。首先,企业要引进一批专业的管理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统计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可以对整个企业的统计信息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合理安排,从而促进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企业应提高统计岗位的准入门槛,引进部分即具备专业的统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让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带动其他统计人员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提高整个统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再次,企业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企业在统计人员入岗后及时开展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统计信息化建设意识、相关统计软件的分析使用、统计信息库的使用、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企业还要注重相关统计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定期开展相关讲座、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让统计人员时刻保持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最后,企业可以对员工实行绩效奖惩,确保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恪尽职守。

4.3构建信息化统计工作平台

企业要想实现统计信息化,就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统计工作平台,通过数据库建设满足企业统计工作要求。首先,企业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统计信息数据库,并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统计工作的业务平台、服务平台以及技术平台,实现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信息化也随之较快发展,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信息化统计工作平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的搜集、传递、处理,提高企业分析数据的能力,让统计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4.4加大资源投入

资源投入可以让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视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定资源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地引进人才、投入资金,还可以划拨一部分资金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统计软件以及计算机设备。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统计信息化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企业要定期检查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加大统计软件的开发力度,切实推动自身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进度。

5结语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通过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处理、传递、共享,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探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邹暾,侯杰华,蒋晓方.大型企业统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烟草学报,2015(1).

[2]李瑞彩.基于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8(13).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8

第二条各科室统计信息化建设由局办公室负责统一规划、建设和维护。

第三条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统一安装防病毒软件并确保及时更新。

第四条定期进行系统软件、硬件检查维护,做好维护记录。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应有防范、补救和排除等措施。

第五条禁止在局域网设备上安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任何软件。

第六条严格执行保密法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有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在网络上进行任何非法活动。

第七条各科室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硬件和操作系统方面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局办公室,并由局办公室与相关软、硬件维护单位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及时排除出现的问题。

第八条信息化培训应将统计内容列入年度专业培训计划,信息化管理员要钻研业务技能,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组织本部门及系统内统计人员开展一次信息化业务技能培训。

第九条涉密计算机禁止上外网,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储存、处理涉密信息。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9

1.网络覆盖提供安全高效传输通道。随着金保工程一期建设,河南省人社系统业务专网取得了很大进展。业务专网贯通了省、市、县三级178个人社部门和659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了业务应用系统数据的传输任务。统计应用系统生成的人社统计报表加密文件和为编制《统计快报》、《统计公报》汇集的外单位宏观经济数据则通过互联网传输,由此形成了业务专网为主、互联网补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框架,为各级各单位应用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生成的统计数据传输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2.业务软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发的统计应用软件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实现了人社系统各项统计业务的集成和操作界面的统一,同时经过一系列优化和升级,系统功能变得更加便捷,各单位在数据审核和汇总方面的效率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升,从而加快了各级业务单位普及使用统计应用软件的进度,形成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数据从基层部门生成到省、部级部门接收的信息化基础架构。人社系统各单位按照自身业务需要建立了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来源。各级各单位在填制报表时,直接从业务系统内提取数据,或对系统内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生成统计数据,不仅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统计人员信息化能力明显提升。据统计,河南省现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业务人员约300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90%左右。通过引进信息化人才,充实统计工作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考评体系鼓励自学等措施,提高了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统计人员采集数据和填制报表普遍采用统一的软件系统操作,传输数据也实现了网络化,并且能够熟练使用QQ、E-mail等信息化工具。全省人社系统初步形成了一支具备较高统计业务水平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二、存在问题

1.业务应用系统缺乏统一标准。人社系统各业务部门很多都按自身业务需要建立了独立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在研发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存在开发技术不同、运行平台不同、数据结构不同等问题,缺乏信息互联互通机制,这些业务系统内产生的统计数据,无法与统计系统无缝对接直接生成统计报表,只能采用手工方式填制统计报表,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2.统计软件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上报统计数据使用的是人社部统一组织开发的SMIS2012单机版软件,由各业务处室单独采集、汇总,纵向传输上级有关部门,但人社厅内部横向无法建立有机联系,不能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给统计数据的查询、分析带来不便。此外,现有软件没有达到完全智能化,只有数据填报、存储、汇总等,分析、预警和直报功能不强。一是导致了很多统计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及时向领导提供科学决策和参考。二是下级部门数据报送途径多样,方式不一,上级部门接收数据不方便。

3.系统安全存在隐患。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信息泄露、信息窃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生产、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统缺乏安全认证,对填报单位身份的识别还无法做到自动化、智能化;二是在传输方式上没有一个可靠的机制,很多情况下未能通过业务专网直报,目前数据多通过E-mail、QQ和U盘等方式报送,可能造成数据错报和泄露;三是系统安全措施等级较低,网络容易被攻击,导致网络或应用系统丧失功能,统计数据被窃取篡改等。

三、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信息化资源。在充分利用现有统计信息化成果和数据基础上,把统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内容,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推广电子统计台账,完善对常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工作的技术支持,有效提高统计信息生产能力和统计保障能力。进一步整合统计软件系统和各业务应用系统,做到统计应用系统与各业务应用系统对接,实现对业务所有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2.统一和规范统计数据管理。建立以“数据集中”为核心的管理体系,通过“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的方式,使统计业务流程更加简化,数据趋于扁平化,管理和监控更加严密,数据利用更加简便,系统维护更加便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减轻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完善数据采集机制,建立如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的多样化数据采集渠道,加强外部协作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建立信息采集、存储和整合利用的信息共享平台,完成数据深加工,使各级人社部门能够安全、高效运用数据。

3.提升统计软件的综合分析功能。按照业务要求深度挖掘数据,利用诸如多维分析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并使用多元化的图形技术来丰富分析结果的表现能力,为决策层和执行层各级人员直观反映业务发展变化和趋势,使数据的意义得以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情况发生变化,上级紧急安排统计任务或分析要求时,统计人员可以快速方便地生成分析报表,迅速分析报告,以便领导能及时了解业务发展现状,为领导辅助决策提供支持。将互联网上各类信息也纳入统计分析范畴,在大数据基础上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利用统计数据做出综合系统的比较分析,深度挖掘数据表象下的本质规律,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在指导科学决策中的作用。

统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篇10

这次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两种形式。在××、××分别召开了各县市区统计局长及市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到芷江、隆回两县统计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了解;在××召开了由两办调研室、发改委、两型社会建设办相关负责同志和市局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攸县统计局及所辖的两个乡镇统计站的信息化建设。

一、关于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硬件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近两年,三市统计信息化方面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计算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市局现有台式机44台、笔记本电脑8台和微型服务器5台,1个小型的培训机房,微机配备率达100%;县市区级统计局共有微机168台,干部职工微机配备率为68%,微机都较为先进,可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乡镇统计站的微机配备及配套设备绝大部分已配备到位。××市统计局也加快了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市局微机配备率达100%,县市区微机配备率达到75%,乡镇统计站的微机配备基本安排到位。××市、县、乡三级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其中有联想、方正品牌计算机340多台。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器12台,其中市本级有服务器7台(hpml3701台、hp3502台、ibm1台、方正服务器2台、联想服务器1台),9个县市区配备了服务器5台。2008年,省、市、县、乡四级共投资200多万元(平均每个乡镇15000元,省、市、县、乡分别投入2000元、5000元、5000元、3000元),为全市130个乡镇各购置了一台联想开天6900、一台富士通打印机、一台美的1.5p空调、一台ups电源。

2.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三市统计局的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且逐年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市局建设了新的统计信息网站,具有单独的一级政府网站域名,7个县市区建立了自己的外网平台,还有6个县市区尚未开通统计网站。搭建了乡镇网络平台,洪江市和通道县统计局设立了ftp服务器,基本做到乡镇统计站可以经互联网与县局互联互通;芷江和沅陵县统计局在与乡镇统计站之间建立了统计工作qq群。××市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统计系统网络平台,全市县市区级局域网已成规模,广域网基本覆盖了从市到县市区统计局,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年内将开通市到县的系统内部的专线网络,并挤出资金支持乡镇统计站的网络建设。2006年,××市采用2m数字电路连通了统计内部信息网络。2008年,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设备升级,出台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同时为9个县市区各添置了一台天融信防火墙。

3.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近年来,三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统计工作流程,拓宽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一是报表处理微机化。近年来,按照省局的要求基本统一了软件、统一了环境、统一了管理。目前,县级以上统计报表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包括数据录入、编审、加工、存储、传输、等,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统计数据生产的各个环节。部分企事业单位也使用计算机录入数据,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数据。二是网站建设规范化。××市局有了新的一级政府网站域名,并为县市区统计局提供了免费的空间和二级域名,网站建设更加规范、安全,栏目设置较以往也更加丰富、合理;××市局加大了对统计系统的网站建设的管理力度,优化拓展了市统计内、外信息网站建设。三是各项制度规范化。两市统计部门分别出台了微机管理制度,做到微机管理制度化,网站维护责任化,数据备份经常化,各项措施的实行,保证了统计信息的正常、安全运行。××市已制定基层统计业务平台处理建设方案,力求主要报表数据处理工作向乡镇下移,正着手推动乡镇的名录库和数据库建设并形成乡镇国民经济考核的数据模型,使信息技术应用向基层深入,同时服务于党政领导宏观决策。

(二)对我省统计系统广域网建设的意见

在此次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统计信息化建设很重要,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因而,近几年各级统计部门均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了重视,但由于统计部门经费有限,对信息化的投入不足,总体来说,我省统计信息化特别是基层的统计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目前,我省统计系统的广域网还只建设省到市州一级,各县市统计局还是通过软件vpn的方式连接内网,由于软件vpn方式不太稳定,给县市统计局工作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较大的影响。8月初,国家调查队在我省已把市队到县队的网络全部开通,因而建议省局要统一规划,将市局到县局的网络拉通。至于采用何种方案进行建设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与政府共用网络容易受到牵制,且投入大,因而由省局建设本系统的专网较好。在网络常年维护经费方面,××所有县市局均表示应该能有办法解决,但希望省局最好能与财政部门共同下文,实在不行,至少省局要下文;××大部分县市区统计局表示经费有困难,希望省局能给予一定补贴。××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无论是硬件设备的配置还是在乡镇统计站微机的使用方面已走在全省前列,正在探索如何使统计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特别是乡镇统计站的微机能更好地、长期地发挥作用,急需省局进行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1.出台政策,切实加强对乡镇配备微机的管理与使用。××、××的大部分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也没有专职的统计员,一般是由乡镇秘书兼任。目前大部分乡镇统计站只有农业统计报表的收集与上报,工作任务轻,且由于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计算机基础大都不好,部分乡镇的微机配备后已直接搬到了乡党委书记或乡长的办公室,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县市虽然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培训,但由于人员变动频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建议省局要出台政策,加强对现有的乡镇统计站微机的管理与利用,定期对乡镇微机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发挥真正的作用。

2.加强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此次调研中反映,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统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易引进,原有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由于业务精湛、技术熟练,提拔的提拔,调走的调走,县市统计局计算机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重新培养现有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既受人员素质、经费支持和工作任务的限制,而且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众多的因素使得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因而建议省局以后分期开展网络管理、信息安全、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等相关技术和业务的培训,加大对基层统计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数据分析和决策咨询的水平。

3.争取支持,切实发挥统计信息化的作用。当前,我省各级统计局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培训、网络运行维护等各项支出均未列入政府财政的常年经费预算,仅仅依靠挤占业务经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建议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大力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最好是争取统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由财政单列。同时,省局要加快全省统计数据库建设,优化统计数据处理平台,充分发挥统计数据的效用,拓宽应用领域,切实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二、关于地方调查队管理

(一)地方调查队现状

目前,××地区共有各类地方调查队23支,国家队4支;××地区共有各类地方调查队近20余支,国家队5支;××地区共有各类地方调查队12支。

1.目前地方调查队比较普遍地存在不统一、不规范、不明晰的现象。名称不统一、级别不统一;职能定位不规范、人员编制不规范;与国家队的关系不明晰、与同级统计局的关系也不够明晰。基本上是依附着地方统计局生存。但在解决统计干部待遇、弥补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2.国家队经费相对充足,地方调查队经费难于保障(地方调查队是事业编,不享受地方津贴),存在攀比,人心不稳定。

3.地方队的人事权和经费保障都在相应的地方统计局,业务上接受上级国家队的指导,难于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建议

1.由省局和调查总队协商,当然从根本上要靠国家统计局,理清国家队与地方局的业务范围,并下文予以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