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2:36:52

统计人

统计人范文篇1

“好人”不干

笔者不才,好歹拿了两个本科、一个硕研,没有一个是统计专业。上大二时,见新生中有一班工业统计专业,不禁做“无知者无畏”状:“统计也有专业?”谁料想,毕业分配,唯一一个市统计局的名额便落到“服从分配”的笔者头上。曾有一老兄闻讯莞尔一笑:“你就等着头发白吧。”18年后,预言不幸而中--人虽刚过不惑,却已华发早生、双鬓染霜。

人生在世,无论做人做事,总有好赖之分,尽管两者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数量界限,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开始干统计这个行当,在下便听说过“好人不干”的说法。不愿干的是哪些“好人”呢?积近20年的观察,起码已略知一二。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

因为做统计工作要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以,统计人到任何其它的岗位上,都往往被视为一条好汉。即使是一个统计师或主任科员,也有可能担纲主持、组织全行业或全地区的大型调查,这就锻炼了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笔者所在的政府大楼内,几十个委办局,每天走得最晚的、经常挑灯夜战的,一定是统计部门。“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工作需要。但这确实锻炼了统计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长期置身“清水衙门”,大多数人两袖清风,这又造就了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年年讲报表,经常写报告,无疑还培养了统计人的文才和口才。如此,统计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累不能受,什么样的工作干不了呢?

统计人范文篇2

一、“好人”不干

笔者不才,好歹拿了两个本科、一个硕研,没有一个是统计专业。上大二时,见新生中有一班工业统计专业,不禁做“无知者无畏”状:“统计也有专业?”谁料想,毕业分配,唯一一个市统计局的名额便落到“服从分配”的笔者头上。曾有一老兄闻讯莞尔一笑:“你就等着头发白吧。”18年后,预言不幸而中--人虽刚过不惑,却已华发早生、双鬓染霜。

人生在世,无论做人做事,总有好赖之分,尽管两者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数量界限,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开始干统计这个行当,在下便听说过“好人不干”的说法。不愿干的是哪些“好人”呢?积近20年的观察,起码已略知一二。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二、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三、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公务员之家

统计人范文篇3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

因为做统计工作要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以,统计人到任何其它的岗位上,都往往被视为一条好汉。即使是一个统计师或主任科员,也有可能担纲主持、组织全行业或全地区的大型调查,这就锻炼了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笔者所在的政府大楼内,几十个委办局,每天走得最晚的、经常挑灯夜战的,一定是统计部门。“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工作需要。但这确实锻炼了统计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长期置身“清水衙门”,大多数人两袖清风,这又造就了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年年讲报表,经常写报告,无疑还培养了统计人的文才和口才。如此,统计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累不能受,什么样的工作干不了呢?

统计人范文篇4

人生在世,无论做人做事,总有好赖之分,尽管两者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数量界限,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开始干统计这个行当,在下便听说过“好人不干”的说法。不愿干的是哪些“好人”呢?积近20年的观察,起码已略知一二。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

因为做统计工作要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以,统计人到任何其它的岗位上,都往往被视为一条好汉。即使是一个统计师或主任科员,也有可能担纲主持、组织全行业或全地区的大型调查,这就锻炼了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笔者所在的政府大楼内,几十个委办局,每天走得最晚的、经常挑灯夜战的,一定是统计部门。“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工作需要。但这确实锻炼了统计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长期置身“清水衙门”,大多数人两袖清风,这又造就了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年年讲报表,经常写报告,无疑还培养了统计人的文才和口才。如此,统计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累不能受,什么样的工作干不了呢?

统计人范文篇5

人生在世,无论做人做事,总有好赖之分,尽管两者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数量界限,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开始干统计这个行当,在下便听说过“好人不干”的说法。不愿干的是哪些“好人”呢?积近20年的观察,起码已略知一二。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

因为做统计工作要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以,统计人到任何其它的岗位上,都往往被视为一条好汉。即使是一个统计师或主任科员,也有可能担纲主持、组织全行业或全地区的大型调查,这就锻炼了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笔者所在的政府大楼内,几十个委办局,每天走得最晚的、经常挑灯夜战的,一定是统计部门。“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工作需要。但这确实锻炼了统计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长期置身“清水衙门”,大多数人两袖清风,这又造就了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年年讲报表,经常写报告,无疑还培养了统计人的文才和口才。如此,统计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累不能受,什么样的工作干不了呢?

统计人范文篇6

“好人”不干

笔者不才,好歹拿了两个本科、一个硕研,没有一个是统计专业。上大二时,见新生中有一班工业统计专业,不禁做“无知者无畏”状:“统计也有专业?”谁料想,毕业分配,唯一一个市统计局的名额便落到“服从分配”的笔者头上。曾有一老兄闻讯莞尔一笑:“你就等着头发白吧。”18年后,预言不幸而中--人虽刚过不惑,却已华发早生、双鬓染霜。

人生在世,无论做人做事,总有好赖之分,尽管两者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数量界限,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开始干统计这个行当,在下便听说过“好人不干”的说法。不愿干的是哪些“好人”呢?积近20年的观察,起码已略知一二。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

因为做统计工作要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以,统计人到任何其它的岗位上,都往往被视为一条好汉。即使是一个统计师或主任科员,也有可能担纲主持、组织全行业或全地区的大型调查,这就锻炼了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笔者所在的政府大楼内,几十个委办局,每天走得最晚的、经常挑灯夜战的,一定是统计部门。“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工作需要。但这确实锻炼了统计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长期置身“清水衙门”,大多数人两袖清风,这又造就了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年年讲报表,经常写报告,无疑还培养了统计人的文才和口才。如此,统计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累不能受,什么样的工作干不了呢?

统计人范文篇7

【关键词】景岳新方八阵熟地当归甘草人参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其用药特色前人已论述很多,但是从药物应用频次的角度着手分析,还很少见。鉴于此,笔者借助计算机统计技术,对景岳《新方八阵》的常用药物作如下分析。

综观景岳《新方八阵》,共载新方186首,分为八个阵。其中内服方161首,外用方25首。因外服方中有的方如“百草煎”无法知道其确切的药物组成;有的方如“鹅掌风四方”则是方中附方,制用时又添加辅药辅料。因此笔者对新方用药的频次统计以内服方为对象。对于所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则是以《中华本草》中对药物的功效分类为依据的。

《新方八阵》161首内服方共用到药物158种,总的用药频次为1042次,其中补益药453次、利水渗湿药92次、理气药91次、温里药88次、清热药83次、解表药53次、化痰止咳平喘药34次、活血化瘀药29次。应用频次更低的依次是收涩药、化湿药、安神药、驱虫药、消食药、凉血止血药、解毒杀虫药、平肝息风药、泻下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和开窍药。在景岳新方用到的药物中,没有1味是现代临床常用的祛风湿类药,通常用的平肝息风药,景岳也仅用过牡蛎和僵蚕,且都只用了1次。活血化瘀药景岳用的频次也很低,最高的牛膝也仅有13次,其次川芎7次,红花、丹参各2次,桃仁、三棱、莪术各1次。景岳的这种用药习惯,除了受其学术思想影响外,可能与他临证经常遇到的病种也有一定关系。

在用到的158种药物中,补益药应用频次最高,占总用药频次的43.5%。其中,补气补阳药和补阴补血药频次大致相当,为242∶211,说明其组方用药是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认识。而补气补阳药的频次略高于补阴补血药,则恰好体现了他生理上重视阳气,治疗上强调温补的学术特点。

新方八阵涉及的158种药物,应用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甘草(87次)、当归(57次)和熟地(49次)。人参应用频次也较高,计33次,而且被景岳称为“治世之良相”[1]1152~1153。分析如下。

甘草

新方八阵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甘草,计有87首。因阵有16方,补阵和热阵各18方,散阵13方,和阵10方,寒阵7方,固阵5方,惟攻阵没有用甘草。

景岳认为甘草味甘气平,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生者性凉,炙者性温,可升可降,善于解毒。因此,景岳用甘草主要用其补中益气、补阴疗虚、清热解毒和调和诸药几方面。

甘草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景岳常用炙甘草与人参、白术等配伍,加强补气之功,与山药、五味子等配伍益气固脱。有特点的是景岳还常用甘草与熟地、当归等配伍,治疗阴虚,这是对甘草补益作用的发挥,也是景岳阴阳互济思想的体现。甘草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景岳常用它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解毒消痈。此外,景岳认为甘草与下药配伍则缓其速,因此在八阵之中唯独攻阵诸方不用甘草。

当归

新方八阵中有57首内服方用到当归,应用频次甚至高于熟地。八阵之中只有攻阵没用当归,在其余七阵中,因阵用当归有25方,补阵14方,热阵和散阵各7方,寒阵2方,和阵和固阵各1方。

景岳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能补血,气轻而辛,又能行血”[1],“为血中之气药”[1]1546。景岳用当归主要取其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和养营解表。在活血中又可分为活血调经和活血止痛两个分支。当归“佐之以补则补”[1]1546,“佐之以攻则通”[1],是其特性。营虚而表不解者,常配以柴胡、葛根解表。血滞致痢者,则恃当归为行血泻痢之要药。

景岳用当归也有禁忌,认为其气辛而能动血,故阴中火盛者慎用,当归性滑善行大便,故大便溏泻不固者也应避忌。

对当归各个部分的功效差异,景岳认为,当归头擅止血上行,当归身擅养血中守,当归尾擅破血下流,全当归活血而不走。但综观八阵之方,惟两首方写了当归的用药部位,六味回阳饮配当归身养血固脱,连翘归尾煎配归尾破血以消毒火。

熟地

景岳擅长用熟地,人称“张熟地”(《会稽县志》)。新方八阵共有49首内服方用到熟地,应用频次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只有攻阵没有用到。其中补阵应用的频次最高,有22方,其次为因阵11方,热阵7方,寒阵4方,散阵和固阵各2方,和阵1方。

熟地属补血药。景岳认为“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于多血之脏为最重要”[1]1541~1542。除了补血作用外,景岳认为其还有补阴的作用。熟地“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1]1541~1542。

景岳主要将熟地用于补血和滋肾补阴两个方面。补血常与当归配伍;若血虚而兼气虚者,常与人参配伍;滋肾补阴常与枸杞、山茱萸等配伍。

分析熟地在七个阵中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景岳用熟地最多的还是取其滋肾补阴之功。他说:“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1]而景岳用熟地最玄妙之处在于,用熟地配伍散剂(如柴胡)则发汗,即求汗于血也,用熟地配伍温剂(如附子)则回阳,即生气于精也。

一般医家多畏熟地滞腻,不敢多用,或者用时每兼渗利。而景岳认为,补阴之法不宜渗,因此他所创制的左归丸等补阴之剂,均不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品。景岳不惧熟地之滞腻,在散阵、寒阵之中也常大胆应用,而且认为“熟地非多,难以奏效”[1],有时汤剂用量多则二三两,都每每收到良效,这也是其应用熟地不同于常人之处。

另外,景岳用熟地不主张炮制,他认为“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1],如果用姜汁、砂仁或酒掺杂其中,恰是散乱熟地静重之性,可谓画蛇添足。

人参

新方八阵中有5个阵33首方用到了人参,热阵12方,补阵10方,因阵6方,固阵3方,散阵2方。

景岳认为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1]1535,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1]1535,“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1]1535。这里说人参能补血,为一般医家所罕言。人参补气包括补气回阳、补中健脾、补气解表、托里排毒和补气固肾五个方面。

凡气虚所致的元阳虚脱等证,景岳常与附子配伍;脾胃气虚所致的食少便溏等证,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因气虚所致外感邪气不解者,常与柴胡、葛根等配伍;气虚所致的久泄滑脱,常与五味子配伍。血虚之证,常用人参与熟地、当归等配伍,取其补气生精血之意。

景岳认为,阴虚用人参一定要辨清阴阳虚实。阴虚而火不盛者,宜用人参为君;阴虚而火稍盛者,适当佐用人参;阴虚而火大盛者,则需禁用人参。其对人参应用上的发挥,在临证颇有参考价值。

统计人范文篇8

从事统计工作以来,在县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统计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生疏的工作,我由不懂到懂,由肤浅到深入,由难到易,可以说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从工作中我所得到和领悟的也很多。这可以说对我以后的人生旅途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也算我人生的一次不小的转折点和跨越。所以自已也更珍惜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我想无论开始从事何种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磨练。做统计几年来在工作中不断的磨练了我的意志,同时增加了我对困难的征服欲,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想无论我做什么都会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去认真完成我的工作。几年中工作总结如下:

统计这份工作要求我。(首先)要敬业。要用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即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二是)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一丝不苟。统计对我来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的要求很严格,它要求我必须认真、细致。平时认真登记统计台帐,确保基础数据的正确性,要做到所上报的数据要准确无误,做到表账相符。只有无误的数据才便于以后的查账,便于以后数据的衔接。所以,平时必须要认真,仔细无差错。(三是)责任心。工作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责任.我们有义务尽心尽责的去完成,去负责.所以工作的好坏,也取决于你对工作的责任心.(四是)工作的高效率。对我来说提高工作的效率就是要多学习,从学习中汲取好的可以提高效率的知识,再就是,将问题细化,在短时间内决定,对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设定具体时间安排工作,给自已制定严格的最后期限(五是)保密性。我所从事的统计具有很大的保密性,保密性就是对数据的保密。这也是《统计法》规定的。我从事了几项工作虽然很辛劳可是对我来说也是个学习的机会。从中我体验了工作的性质,学到了很多我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和知识。

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假如有百分之百的喜欢,也许不是太可能,但是想做到百分百的喜欢,就在于我们怎样以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份工作,也就是说,既然我已经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应该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并体现自我的价值观,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并不是太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他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他们天天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可想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好的回报的。在这几年的工作中,难免也出现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也曾为工作的压力狭益过、郁闷过、焦虑过。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在逐步繁重与细化,工作压力大也是必然。因为在这个物竞天择的自然中强者生弱者亡的法则是不变的,假如自我消极、抱怨永远会成为弱者。不良情绪有时也曾影响过我的工作效率,只是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找平衡切入点才是真的有效。我想只要超越自身的狭益、焦虑等消极心态,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就可以了。我发现快乐的工作法宝就是以宽恕与感激的心态看待我们天天的工作,不用收入多少来等量工作。

从中我也熟悉到。工作时,首先要以宽恕平和的心态看待工作中碰到的困难,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目标,并进行必要的心态调整,努力培养乐观大度的良好性格,对待工薪应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得态度,提高自己的抗干挠能力,有效转移注重力,使个人的心态在工作中得到转移、释放、调整,消除紧张与疲惫。时刻保持求知向上的心,爱上工作,使工作变成生活的最大乐趣。这几年自已也是以抱着感激的心情迎接工作的考验,我时常在想因为这份工作,体现了自我的价值;因为这份工作,我磨练了我的意志。当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会反思省悟,当你把工作做好了,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足,你就会快乐。

总之,我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统计局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争取把统计工作做的更细致、更好。

统计人范文篇9

在工作中,我认真贯彻统计法,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依法开展教育统计工作。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市统计局召开的有关统计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市统计部门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努力,几年来,我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统计任务,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对基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培训;为我市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受到了领导、基层和同志们的好评。

xx市辖x县x区,中小学校xxx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xx多万人,统计工作范围大,对象多。而我局仅我一人从事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要求高。为做好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我克服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做好教育统计工作,完善的制度是保障。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教育部《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主持起草了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方面的有关意见。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局及县市区的讨论,我局下发了《xx市教育统计工作意见》(试行),编印了《统计工作手册》,使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二、健全教育统计工作网络

为做好我市的教育统计工作,在我的建议下,全市建立了一支精干的教育统计队伍。各县市区均明确了分管负责同志,并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我加强对基层学校、县市区教育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下去查看工作开展情况,组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5年来我下基层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统计人员的集中学习培训。通过制度和网络建设,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工作成绩非常显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三、开展教育统计专题调查

“十五”时期,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渠道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三是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推动素质教育步履艰难等。针对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统计工作,我组织全市教育统计人员有开展调研,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统计的方法和措施,保障了教育统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确保教育统计数据准确

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者的中心任务。我和全市教育统计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学校是教育统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分析全市教育事业的基础。因此,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每一个数据准确可靠非常重要,我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和把关非常严格,经常为了弄清、弄准一个数据而反复在基层学校研究。在数据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我又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数据的体现和变化当中,查找分析全市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每年我都要撰写全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报告。

五、加强教育统计资料管理

在我的倡导和要求下,市教育局和基层县市区及学校,都建立了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统计数据按要求整理,装订整齐,保管规范。我认真学习钻研计算机知识,建立了全市教育统计数据库。自己能够熟练操作电脑,设计表格,完成年度统计报表,进行计算机数据分析。

六、提供教育统计咨询服务

统计人范文篇10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和谐社会下人力资源管理与综合效益的分析,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以论证人力资源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未来发展。并通过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统计,为今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提供依据。

关键词:和谐社会;医院;人力资源统计

在和谐社会下,医院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从根本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同样,优秀的医学人才就是医疗技术的根基,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关系着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几乎所有医院的领导者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医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过在当前,尽管我国医院人力资源队伍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企事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医院系统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人力资源总量过剩;医院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地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城乡差距较大;医院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及统计研究,以推动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

1、新时期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

1.1人才竞争加剧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要想持续经营、不断发展,就要有优秀的专业医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后盾。加入WTO后,我国医院对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与客观存在的人才短缺,使医院间人才流动成为必然,如何吸引人、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成为医院重要的管理工作。

1.2人才身份改变

传统的人才是医院的财产,为医院所独有,人事管理是身份管理。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资源管理,人才将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市场人”,成为社会共享的资源,这样有利于对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化人才结构,也有利于疏通医院的人才流动渠道。

1.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变

在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将打破以往福利全包与铁饭碗的模式,人事制度将成为人才使用的必然趋势,用人单位与职工按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人事管理将由统一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单位和职工双方的选择自由度增大。

2、人力资源统计的内涵

2.1人力资源统计的含义

统计是指对现在与未来环境的分析。人力资源统计是指在评估和预言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状况的假设。人力资源统计可分为人力资源需求统计和人力资源供给统计。其中需求统计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未来所需职工数量和种类的估算;供给统计是确定是否能够保证职工具有必要能力以及职工来自和何处的过程。

2.2人力资源统计的方法

人力资源有许多种统计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经验统计法、现状规划法、专家讨论法等。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力资源统计类型。

2.2.1经验统计法

经验统计法是人力资源统计中最简单的方法,它适合于较稳定的小型企业。经验统计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推测未来的人员需求。不同的管理者的统计可能有所偏差。可以通过多人综合统计或查阅历史记录等方法提高统计的准确度。要注意的是,经验统计法只适合于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发展状况没有发生方向性变化的情况,对于新的职务,或者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大的变化的职务,不适合使用经验统计法。

2.2.2现状规划法

现状规划法假定当前的职务设置和职工配置是恰当的,并且没有职务空缺,所以不存在职工总数的扩充。职工的需求完全取决于人员的退休、离职等情况的发生。所以,人力资源统计就相当于对对人员退休、离职等情况的统计。人员的退休是可以准确统计的,但是离职是无法准确统计的。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和比例分析,可以更为准确地统计离职的人数,现状规划法适合于中、短期的人力资源统计。

2.2.3专家讨论法

现代社会更新非常迅速,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统计方法很难准确预计未来的技术人员的需求。我们知道,相关领域的专家由于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所以能更加容易对该领域的技术人员状况做出统计。为了增加统计的可信度,可以采取二次讨论法。在第一次讨论中,各专家独立拿出自己对技术发展的统计方案,管理人员将这些方案进行整理,编写成企业的技术发展方案。第二次讨论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技术发展方案来进行人力资源统计。

3、和谐社会下医院人力资源统计的发展方向

3.1观念更新

首先要从观念上和体制上为人才创造一个更为宽松、更加充满活力的环境,要营造这样一种环境。首先需要管理者在观念上的更新,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次,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念,拓宽视野,放眼全球,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各类人才聚集到医疗卫生事业中来;第三要开放用人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和使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3.2管理人员专业化

众所周知,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1)功能性能力:是指对职工能力评估和人力资源效率的评估以及由此评估而进行的薪酬系统的设计等;(2)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内的政治和权力、组织财务的整体评估、组织工作设计、发展战略和策略联盟;(3)组织能力:包括提升职工效率的策略、组织文化的构建、多元的价值观;(4)个人能力:包括个人的影响力、感召力、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领导风格等。人事部门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日常性事务的协调和处理上,那就无法研究和统计、分析、制定计划来解决组织的人力资源问题,这样的人事部门自然是无威信可言的。人力资源的从业人员只有对单位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为各业务职能部门提供有益的帮助。

3.3职能转变

和谐时代的到来,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职能,从传统的行政支持者转变为经营管理合作者。为组织发展寻找合适的人才,为保持组织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用的人才,并采取切实措施留住人才,发展人才,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传统的人事行政工作应逐步形成简化的工作流程,或直接交给专业化机构运作,而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统计、分析、沟通各部门人员,根据组织的长期、短期发展目标和组织文化的需要,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措施,保证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积极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源战略成为组织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4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和谐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实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从制度上破除以职位级别衡量人的价值的旧传统,建立以知识和贡献衡量人的价值的新制度。比如要鼓励和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建立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机制;培养和发挥团队精神,营造组织与职工共同成长的氛围,引导职工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规划职工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生涯,激励职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掌握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使职工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总之,在现今和谐社会,医院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个医院都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才能创造医院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宛小燕,曾诚,王星月,等.浅谈卫生人力资源的预测方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4):250-251.

[2]侯绍明.目标规划法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劳动,2006,(2):57-58.

[3]冯虹,陶秋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

[4]沈远平,陈玉兵.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