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9:21:35

体育专业

体育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当代大学生业余兴趣爱好之一,也是大学生拓展素质、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也有很多相对复杂的原因,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要致力解决的。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班抽取10人,一共抽取120非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而对影响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使大学生体育意识得到提升,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促进终身体育锻炼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动力。本研究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1.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年级、性别由表1明显可知,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调查人数中,有63%的男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女生仅仅占到37%,男生性格相对开朗敢于为树造健硕的体格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女生性格较男生内敛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容易受到影响。从湖南文理学院实际情况来看,女生总人数比重大于男生,然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男生比重却要大于女生,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不仅如此,文理学院每年新生男女比永远是女生居多,而参与课余锻炼的女生却不多,这意味着文理学院校园比较安静,也反映出学校举行的社团活动不多。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但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差异性,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无法满足体育社团开展的需要,导致不得不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工作,而缺乏体育教师独有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将直接导致教师无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社团体育活动,同时也加重了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负担。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年级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大一年级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2%,大二占33%,大三、大四分别为13%、3%。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占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刚从中学升学至大学需要一个空间环境适应的过程,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少,进入大学后学习可自由自配时间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力强。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所占调查人数总比例有大幅度下降,调查了解到主要是由于进入大学后两年面临就业,校外实践和学习任务加重导致锻炼时间减少。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长度和时间段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强度容易受到课务的影响,性别差异也存在很大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女生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的占31%,而男生则占到36%,说明性别不同,在锻炼强度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在锻炼时间选则上,从表4可以得知,32%男生选择喜欢在下午锻炼,而24%女生则选择有晚上锻炼的嗜好。由于男女之间的性格差异,以及对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在课外锻炼时间段的选择上存在不同,属于正常情况。3.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从表5可以看出,25%的男生每周参加课外锻炼在1-3次之间,能够达到3次以上的仅为11%,没有固定周期的高达16%。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固定周期的高达19%,一周5-7次的也占有15%。由于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随意性突出、锻炼强度不足的状况,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使湖南文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强度得到明显提升,身体机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4.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表6 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N=从表6可以看出27%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男生选择球类运动作为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其次是占到13%的田径类项目。女生有32%喜欢选择体操舞蹈类锻炼项目,比例居次的是田径类锻炼项目。从表中也可以得知除了传统项目得到青睐之外,时下流行的新颖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追捧。

二、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1.体育场地、设施的影响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一部分,体育设施的完善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从表7可以看出,有45%的学生认为我校体育设施存在不够用的现象。湖南文理学院作为湖南北部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达到20000多人。然而,体育设施场地无论从人均还是总体上都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体育场地的总量不足,文理学院承载着学生项目服务的场地仅有足球、篮球、和少量排球场地,而室内的体育馆又不对外开放,不仅如此,操场还是传统的300米跑道;二是开展体育项目的场地不足,从场地情况可以看出,现在文理学院供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锻炼的项目仅有足篮排三项,女生不爱好激烈对抗运动,羽毛球场地却又没有,这大大阻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三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够,学校场地空间受限以及校领导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许多学校缺乏完善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严重阻碍了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这也是影响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2.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表8 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学期体育消费水平(N=从表8我们可以看出,有62%的学生还处在很低的体育消费阶段,100-200元消费水平的占调查比例31%,能够接近全国500元/年的体育消费水平的比例也很低,只占7%。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大多数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兼职,空闲时间越多,参与兼职的学生也就越多,而大一、大二的学生则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上,根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进行锻炼,生活消费水平不高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原因之一,体育消费水平也制约着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3.锻炼后情感状况的影响爱因斯坦认为:“对一切来讲,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其参与活动、事物成败的关键。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许多学校在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设项目单一,内容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难免产生对体育项目的厌烦情绪,因此失去对该项目的兴趣,影响社团活动的效果。从表9我们可以看出,有68%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后感觉非常轻松愉悦,很乐意接受这种锻炼后的情感收获;而占到21%的学生锻炼后感觉心旷神怡,能接受这种情感收获;感觉锻炼后无力疲惫持反感态度的也占到了8%的比例;感觉痛苦极度反感的学生占有3%。从心理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角度出发,课外体育锻炼后心理情感体验也是影响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刚从中学升学至大学,需要一个空间环境转换的过程,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少。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面临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实践等增多导致锻炼时间减少。(2)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在锻炼强度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在锻炼时间选则上也存在很大差异。(3)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性较高,但是存在的共性是锻炼随意性突出,锻炼强度低。(4)有45%的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认为我校体育设施存在不够,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5)大学生已经初步树立了体育消费的观念,超过一半的学生还处在较低的体育消费水平段。2.建议(1)积极倡导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应该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形成一个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低年级学生呼唤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良性模式。一方面,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增减体育社团活动项目,建立符合学校实际且有特色的体育社团;另一方面,建议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办特色教学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还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再一方面,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投入。(2)注重女同学性格培养工作,引导选择合理的锻炼时间段。(3)体育教师努力营造课内体育课的氛围,适量加大课内体育锻炼的强度,加强体育锻炼强度功能的宣传工作。(4)采用开源截流的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完善与补充,注重新颖体育项目的推广,特别是一些对体育场地设施要求较低的项目如(轮滑等),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文理学院体育社团活动的重视,并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养。(5)倡导学生参加课余时间兼职增加收入的同时,可以开展体育消费相关的宣传讲座等。(6)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疏导,学生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充分强化,朝健康积极状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征宇.自尊、自信、自我有效感与体育运动[J].体育学刊,2000,13(1):104-106.

[2]许磊.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08.

[3]姚德一.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因素探析[J].科技信息,2011,(09)14-23.

[4]陈炳辉.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9(22):54-57.

体育专业范文篇2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据悉,贵校正招聘一名体育教师,我希望申请这一职位。

XXXX年XX月,我将从XX师范大学毕业,并获得体育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大学的专业教育,使我获得许多体育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体育学科中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坚信,自己能胜任一名全面而优秀的体育教师。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作为师范大学生的我,时刻牢记这一校训,为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我不断磨练自己,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自觉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000年9月初,我们进行了为期四十天的教育实习,通过实地教学,使我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己创新了一种教学方法,受到许多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知识就是力量,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大学所学的东西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以满腔热情、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奋斗着。虽然,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教学新手,但我相信,有你们的栽培和熏陶,我也会和你们一样,做得比别人更好,我能用我出色的表现证明我的能力,证明您明智的选择。

如果您对我的申请感兴趣,在您方便之时与我联系,我正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体育专业范文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建议

“校企合作”是有效衔接高等教育与市场、行业需求,促进“产”与“教”共同发展的高效途径。“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行业和高等教育一体,两者有效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培育适应现今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办学使教育与就业衔接起来,形成了“产、学、研”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创造能力,使学校“输出”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就业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如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参与人才培育过程,将就业岗位需求、新时代职业标准、行业要求带入学校课堂,促使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无缝对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成效。

1学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开展现状的主要成效

1.1利用“校企资源”各自优势,实施资源共享。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给合作方提供了宣传的场所、廉价的劳动力及盈利的机会。合作方提供了教学设备、场所、教练员,满足了社会体育专业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及校企双方在合作发展中的受益。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负责人、学带头人等深入行业进行调研,获悉社会发展、行业所需人才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职业教育”专门性、针对性,根据现实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及时完善培养目标,保证专业实践技能的熟练性,提高培养质量的高效性。1.2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促进提升自我及就业。该校自2016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以来,先后与三家健身房进行了校企合作,学生在健身房实践教学及实习,使其零距离的接触到了工作岗位,熟悉了职业标准、行业的运行情况、人才需求等,清楚自己的现实处境,促进学生返校后反思、改进、提升自我。同时,“校企合作”可以使健身房发现人才,既减轻了健身房的用人问题,也促进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2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合作方参与专业建设的作用为“零”每个企业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内部运行、人才需求等情况,在高校培育学生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合作单位不熟悉课程体系、教学环境、教学任务等,指导不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再就是校企双方在合作中虽有交流合作的目标及意义,但实际合作并没有达到共识,致使合作方在专业建设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几乎是“零”。2.2学生成为合作方的廉价劳动力。由于企业视为利益至上,并且山西省多数健身房的教练员及员工几乎都不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健身房是谋取盈利单位,我们的学生见习、实习去了健身房后,他们不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不对学生进行上岗培训,让学生直接投入工作,对学生亲身实践缺乏有效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专业知识、技能得不到提升,只是企业创造效益的工具,致使合作意义已经与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初衷相差甚远。2.3学生生源质量导致产教效果不理想。学生不喜欢学习,文化底蕴缺失,运动能力也差,不熟悉社会体育专业是什么,觉得新颖才报考了此专业。他们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缺乏进取心,只责怪别人不要求自己。认识不到见习、实习、实训的重要性,不好好利用“校企合作”机会提升自我。2.4合作实施的内涵丢失。学校在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中,“校企合作”的内涵落实片面化,合作的结果“不如人意”,没有像预计那样达到“产与教”的融合、真正的互惠互利,即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力,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在校企合作的“产与教”融合过程中,学校努力为学生争取较多的实训及实习锻炼机会,想通过企业的技能型人员指导培养学生;然而企业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合作,是想在学生身上获取利益,合作的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合作的实施方案达不成一致,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3分析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3.1合作认识不到位。学校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的影响,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学生课堂教学的问题,没有把它视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重要条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此专业的核心课程没有合适教师和场所,把合作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场所和教师的提供方面,对建立持续固定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深入挖掘“产与教”融合的价值、意义。3.2“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查阅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发现,大多数高校是靠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以保证“产教融合”的实现。但我国制定的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文件,却没有具体可操作实施的法规和细则,国家和政府仅颁布了许多有关职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的文件。因为“校企合作”是一种主体多元、价值需求多向、关系交叉复杂的合作,所以两方在实际合作实施过程中,对“责、权、利”区分的界限比较模糊。3.3学校与合作方的目的、价值取向矛盾。学校与合作方实属两个差异的主体,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送出优秀学生。合作方以盈利为目的,比较注重以最低的投资、较短的时间获取高回报。双方的目的和价值取向的矛盾,使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分歧,“校企合作”内涵难以达成一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理念角度的模糊、方法取向的随意、运行方式的凌乱、管理层面的片面。

4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建议

体育专业范文篇4

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跳高。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了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在五年级学生调查中,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二、实习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通过教学实践,为此,我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己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知道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我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省会吗?你们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去参加比赛吧,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们的,我相信你们有信心夺取最后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有趣。一位学生说:“老师,象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最能影响学生的是简明扼要的讲解,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教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教。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在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自豪、我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通过体会去考虑。a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b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的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第二个练习,我设计几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不过去时你该怎么办?多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生回答我们要帮助他,教师马上提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然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3、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更胜于言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最多。我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酷暑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太阳;寒风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风口……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化为浓浓的师生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判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体育专业范文篇5

实习时间:200*年9月5日至200*年10月28日

实习人数:27

实习学校分布:无锡外国语学校(3人)、无锡河埒中学(3人)、无锡五爱小学(3人)、镇江第一中学(1人)、无锡商业学校(1人)、无锡城市建设学校(2人)、无锡师范附属小学(1人)、无锡东林中学初中部(3人)、无锡东林中学高中部(3人)、无锡影视学院(2人)、无锡广播电大(1人)、苏州东山实验小学(2人)、苏州农业技术学校(1人)、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1人)

实习指导小组:陈海波、衡延笃、徐志毅、吴平等

实习指导带队老师:体育专业术科教研室:庄容、于建兰

一、基本情况

(一)见习阶段

1.成立系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对参加实习的班级作实习前的思想动员,明确要求.

2.制定修改《江南大学体育系教育实习计划》、《江南大学体育系教育实习纲要》等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于6、7月间进行基本功练习、教育实习教案规范练习等。

(二)准备阶段

1.由系专业教学秘书联系有关实习学校,布置实习生的分组工作以及具体安排。

2.教育实习主要面向中小学,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结合所学的教学技能写出初步的教案,制作一些课件,进行预讲,分成组在本系师生面前试讲,并由教师组织讨论.

3.让实习生了解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控制的基本常识,练好普通话、板书和专业技能等“基本功”。

4.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让实习生明确实习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5.按《教育实习具体日程安排》进行

(三)实习阶段

1.到校第一周。请实习学校的领导、教研室组长和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提出要求。实习生跟班听课学习,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各自的教案、熟悉教案、各自试讲,并在试教前将教案交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带队指导教师批阅,获得同意后,实习生在小组中作第二次试讲,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顺利上好课。

2.课堂教学(到校后第2--7周)

课堂教学:实习生完成上课节数(次),每节课都做到“课前试讲、课后评议”,及时总结,共同提高。

班主任工作:协助原班主任管理好所在班的日常工作,如早读、自修、读报、编黑板报、文体及班会活动、家访等。

课外体育工作:协助实习学校做好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和运动会的组织开展工作等。

3.实习指导小组管理工作

在实习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小组到各实习学校看课,做好看课记录,课后及时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总结阶段(第8周)

1.实习生做好总结:检查自己在实习中的态度和表现、成绩及问题所在,提出努力的方向;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实习小组进行评议,整理出小组的书面总结和实习生的鉴定。

2.实习学校的领导、教研室组长和任课教师对这次实习做总结.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提供合理建议。

3.回校系实习指导小组作总结报告;确定实习成绩.

二、主要收获

1.我系实习指导小组各成员认真负责和积极指导实习工作。一方面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控制课堂气氛;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活跃。

3.本期教育实习27名实习学生中实习成绩被评定为“优秀”的人,占%;“良好”的人,占%;及格率为

4.优秀学员具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意识。据我们实际考察和各实习点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他们的独特性,一方面他们能使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他们能站在知识的前沿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5.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比较重视,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能虚心请教、能按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教案,精心试讲,认真记听课笔记,大胆评议。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这一切赢得了实习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为我们体育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这次教育实习,我们有以下的经验的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前提。

为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领导,我系成立了教育实习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管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期间,加强了监督、检查,抽调人员赴各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情况,掌握动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保证了教育实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3.指导教师认真负责、选择合理是教育实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指导教师是实习活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对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纪律考勤、成绩评定等都负有直接责任。一个实习小组教育实习搞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我系选派了工作认真,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对实习学生敢于严格要求和管理,受到实习学生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

这届教育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较差,专业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过关,有的学生对教材体系、教材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不能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结构及教法特点,不能按教育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五、今后的设想

鉴于存在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大改革的力度,认真总结教育实习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弥补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以利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我们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规格不相一致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中等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的要求。

2.逐步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教育实习具有连贯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体育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课程;现状分析;措施

不可否认,体育课程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将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但是,碍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理念、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当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从而阻碍了体育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基于教学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需要重点发展体育教育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构建特色体育教育课程,丰富课题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之与时俱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学内容也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期能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同步。基于此种环境背景,我国应当大力开展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从而塑造出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体育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长期发展下去,难以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

1.1指导理念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仍然将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即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这门课程,但如此一来,虽然能够让高校的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进行体能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但是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体育专业的课程特点非但没能完整体现出来,还会因课堂教学内容千篇一律,让学生逐渐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引导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将无法为专业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教学能力普遍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1.2课程内容匮乏,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还是更多偏向于体能锻炼,与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学基本毫无差异,从而导致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对于体操类、游戏类等相关教育活动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影响了今后的体育教学质量。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部分高校已经将体育课程从最初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还是相当匮乏,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够从课程教学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1.3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原则上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不但需要学生能够清楚地知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关键的在于学生还需要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去。但是,当下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只是一味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既不重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造成当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系统连贯的专业学习,将难以在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中立足。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措施

为了改善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现状,使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始为体育教育学生构建特色体育课程,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

2.1改变教学指导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指导理念也在随之变化,结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但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能锻炼,提高体育基本能力,增强体育专业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组织能力,从而使得高校体育人才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其中,体育基本能力主要泛指学生对球类运动、体育教育基本动作等方面的技能。除此之外,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定期举行一些带有趣味性的体育教学,如此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而体育创新能力主要是针对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在高校特色体育课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教学组织技能,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2有效安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国体育教育发展至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一直都被列为“公共必修课”,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而发展,原有的课程教学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的时代需求。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将原来的“公共必修课”转化为“专业必修课”,如此不但可以让各大高校重视和大力发展特色体育课程,还可以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对特色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当下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将高校体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划分为三块,分别为单项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和体育基本理论模块。高校对特色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规划,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印象,还能够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促进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

2.3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学需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推动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游戏”教育,突破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教学需求,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传统印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各项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3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应该要重点发展和构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特色体育课程,通过改变错误的教学理念、科学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增长和提升,以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体育教育人才,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前进。

参考文献

[1]彭佳贤,李春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64-65.

[2]张孙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建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9):43-45.

体育专业范文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篮球专业;体能训练

一、前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是体育专业出身,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训练方法的掌握能力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今后的发展。因此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最为基础的课程之一——篮球,我们一定要采用正确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尤其是体能训练。

二、国内体育教育篮球专业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重技术轻体能训练

国内的篮球训练大都比较注重对运动员战术方面的训练,即便是篮球俱乐部当中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配备了专业的体能训练师。同时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时间也比较短,专业的体育院校也未安排与体能训练有关的内容和课程。

2、用技战术训练来代替体能训练

一些教练员在篮球课中存在这样的误区,他们认为对学生进行技战术训练就能够完全代替体能训练。这种理念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让篮球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等各方面素质都得不到有效提升。

3、训练方法单一

不少教练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大多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手法单一,比如力量练习就只是单纯的杠铃操作,没有创新,这样不仅让运动员很容易出现损伤,而且很容易打击运动员训练积极性。

三、提高体育教育篮球专业体能训练方法

1、准备阶段

伸展运动与热身运动是篮球体能训练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这两项内容又可以具体细分。首先,伸展运动有三种类型:动作比较缓慢的全身性运动,即静力性伸展运动;运动强度和活动幅度都比较大的活动,即动力性伸展运动;在同伴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的一些关节活动为被动伸展运动。在篮球的专项体能训练的准备阶段当中,热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次完整的热身运动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包括慢跑、体操活动来让身体达到发热状态的一般性热身运动;对肌肉群进行拉伸的全身性伸展运动;动力性伸展的多项移动训练。

2、力量训练方法

我们在进行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当中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最大力量训练方法,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肌肉的收缩力,通过该部分训练内容来提升运动员神经系统对于肌肉工作的指挥能力;遵循速度力量训练方法原则,通过适当的不负重与负重练习来实现最大力量与速度之间最佳的协调点;遵循力量耐力训练方法原则,主要是通过对肌肉的有氧供能进行训练,以此提高运动员的呼吸系统能力。

3、弹跳力训练方法

对于一名篮球运动员来说,其弹跳的高度及远度是要看其腿部蹬伸的爆发力如何,因此在体能训练当中须对运动员的伸踝、伸髋和伸膝能力进行训练。一般我们通过助跑起跳摸高以及原地起跳进行摸高的方式来训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此外,要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肌肉收缩水平还可以通过负重深蹲训练来实现。合理的跳深训练能够有效训练运动员整个腿部肌肉的拉长;为了提升运动员的腿部肌肉收缩速度则可以通过短距离的冲刺跑训练来达到目的;而比较快速的跳跃训练则能够改善运动员的爆发力与弹跳力。

4、速度训练方法

速度是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所不可缺少的,包括短距离跑的速度、移动速度以及启动速度。在专项体能训练当中可以通过“递进负荷”,也就是一步一步慢慢的增大运动员训练的内容和强度来进行速度训练。此外,查看一名篮球运动员的灵敏度如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看运动员的速度,所以训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摆脱防守、变速跑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度。

5、耐力训练方法

一场完整的篮球比赛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运动员能否完成整个比赛,耐力很关键。专项体能训练当中要训练篮球运动员的耐力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长跑,长跑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如重复训练、持续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切不可在短时间内将长跑距离进行大幅度的增加。

6、体能训练后的身体恢复

当篮球运动员在经过大量的专项训练之后,其机体非常疲劳,肌肉紧张,这个时候必须对其进行身体和肌肉恢复,让运动员的身体得以放松,这样才能保持运动员的体能,才能使其体能训练效果有质的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措施有许多种,比如在训练结束之后开展一些小负荷的运动,最常见的就是慢跑、散步等,以消除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疲劳。除了慢跑、散步的恢复方法,科学合理的进食和营养搭配,良好的作息制度等都是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后的恢复手段,这些措施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运动员消除疲劳,加强营养,恢复身体机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在篮球专业的体能训练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度不够,训练方法不合理等。而一名篮球运动员能否在比赛当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真正的水平与其体能素质有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就需要重视体能方面的训练,及时发现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通过对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等各方面的体能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及灵敏度,最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作者:王振中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萱.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6(13):345.

[2]赵国武.阳光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J].菏泽学院学报,2016(2):135-138.

体育专业范文篇8

1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基本情况

1.1体育艺术类课程愈加细化

体育艺术类课程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运动技能类的主干课程,在自1994年国家教委设置社会体育专业以来,首先是健美操课程作为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时代的发展和人民健身的需求,出现很多新兴的课程如体育舞蹈、瑜伽、搏击操、普拉提、有氧舞蹈等,但是课程的不断细化,还是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因此了解我省体育院系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省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教改的重点。从以上调查发现,目前体育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还未达成广泛的共识,从表1可以看出,湖南省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艺术类课程门类最多的是湖南工业大学,已开设了8门课程。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大部分体育院系把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的作为主干课程,其他的课程各有不同,根据社会流行的健身项目和群众受欢迎的项目进行选择,如健身秧歌、瑜伽等项目。健美操课程的重视程度比其他课程要高,健美操的普及率达到100℅,而艺术体操由于场地、器械、师资的原因,开设的院系比较少,由于艺术体操的社会化程度较低,推广比较难,在我省高校发展状况不好。体育舞蹈课程也是各院系新兴课程,课程主要以拉丁舞,社交舞蹈为主。体育院系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目前社会上开设了各种拉丁舞培训班,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并成为家长为培养小孩的艺术素养的一个好的选择;社交舞蹈的课程的开设率也是100℅,社交舞蹈作为一项集时尚、娱乐为一体的健身项目,受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喜爱,在高校作为必修课课程开设,符合社会需求。

1.2课程目标与学生就业更加贴近

20世纪80年代健身产业悄然传入中国,从有氧健身操的流行,连锁健身俱乐部的出现,涌现出许多大型的健身俱乐部[1],通过调查了解湖南省各健身俱乐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优秀的销售和教学团队,尤其是私人教练、各热门健身项目的授课教练等的需求很大,而各院系都认识到社会的需求,从专业培养目标到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都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应使学生掌握1-2项大众普及、流行时尚的运动项目,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如一名学生想成为俱乐部健身教练,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健身课程领操,除了在实践课掌握的教学、创编、私教课程教学之外,健身咨询的讲解、客户的沟通技巧、销售知识、健身设施管理和基本财务知识,都是一个健身教练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2]。因此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应该更加重视与实践的结合,并与相关课程或其他学科课程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系统、科学的掌握体育艺术类课程知识与技能,并能掌握体育艺术类课程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健身价值。理论教学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把健身俱乐部,以及社区企业群众健身中存在现象和问题放到课堂中共同探讨和解决,能更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1.3体育艺术类课程内容体系更加完善

我省社会体育体育艺术类课程中的形体训练和体操课程主要是在大一设为基础课程设置,同时为提高专业技能做准备,大部分体育院系在体操课程中教学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器械体操的数量,加大了基本体操和轻器械体操教学,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开始设置健美操、体育舞蹈普修和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不再以竞技为中心,而是为大众健身指导为主,减少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和套路的学习,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要掌握健身俱乐部主要课程,如有氧类课程大众健身操、踏板操、拉丁操、搏击操、动感单车、瑜伽、舍宾、普拉提、有氧舞蹈等时尚健身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都需要有一定的健美操和形体基础,以及音乐编辑基础和动作的编排能力;体育舞蹈则主要以拉丁舞和社交舞蹈为重点,突出以社区健身指导以及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创编等工作能力及具有参加体育舞蹈竞赛、演出的能力。此外,通过对专家的访问,社体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需要增设的内容是啦啦操、街舞和爵士舞蹈等内容。

1.4体育艺术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教材的选用没有专业上的区分在对专家进行访谈时了解到全国出版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教材中没有区分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用书,我省体育院系高校这两个专业选择的教材基本相同,从而在教材上难以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也无法满足本专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需要。如健美操教学,各体育院系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概述、创编、裁判和竞赛组织等内容,对大众健身的咨询指导和组织与管理内容也有所重视,但重视程度还不够[3]。

1.4.2体育艺术类课程目标定位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湖南省大部分体育院系明确规定出课程的培养目标,但在实践教学中有些高校则是沿用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和体育舞蹈课程或是体操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使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没有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有的体育院系教学目标重竞技轻普及、过多地注重体育艺术类课程专项的教学,而且学生的技术水平主要是以达到运动员等级标准来衡量,为了完成等级任务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造成其教学状况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4]。

1.4.3主干课程不明显,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相脱节由于受学校教学场馆、设备等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尚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相关的岗位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器械类、健身舞蹈和健美运动的内容相对较少,有的院系根本没有涉及到这些内容,知识覆盖面不够广,影响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湖南省体育艺术类课程设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课程设置方面

2.1.1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社会需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社会和市场要求而变化,注重满足学生需要,兼顾科学发展,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多种体育人才的需求[5]。培养方向应侧重于培养三个方面的人才,分别是:具有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运动技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俱乐部的指导员以及能在相关体育机关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人才。

2.1.2要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体育艺术类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日后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准则,现有的课程体系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毕业时不能掌握立足的专业技能,课程中团队协作精神等人际交往课程比例太少。在竞争激烈的商界,健身教练也需具备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知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健身教练从广义角度也属于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的范畴[6]。社会体育专业核心专业方向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体育健身技能指导,社会体育专业完全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体育经营管理和体育健身指导人才,而体育艺术类课程也同样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2.2教学方面

2.2.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全社会大众群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一套操或一套舞蹈动作,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广场、健身房,创编并指导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具有针对性的健身操。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增加体育艺术类项目运动常见损伤及预防,健身房的课程介绍,大众健身的咨询指导知识和科学锻炼以及健美操、体育舞蹈音乐方面的知识内容等,使理论内容更具有实用性,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

2.2.2加强实践,俱乐部和学校共同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除必须参加的专业实践、实习外,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实践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岗位需求和学生个人特点选择1-2项(或主、副项)技能项目加以提高,形成本人的专长。还应随着市场变化开设新兴健身项目的选修课,如水中健身、瑜伽、动感单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办学困难,增强办学活力。通过与健身俱乐部等单位联办教学实践基地的形式,解决高校自身场地、设备不足等问题[7],如新兴健身项目介绍等课程,可利用教学实践基地授课,且这途径是完全可行的。2.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要想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技术要精深,能满足学生全方面技术学习的需要,并且要经常学习国际、国内最新、最流行的健身项目,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要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教学观摩和各种教学竞赛活动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目前湖南省体育艺术类课程设置主要以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三大块组成,艺术体操课在社会体育专业开设较少,从课程设置与学生的需求相比较,有一些出入,这主要是在课程内容上设置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一些时尚健身课程、器械健身课程和健身理论的教学缺乏,使学生毕业后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理念理解上还有待于继续学习和提高。

2)各院系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教材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没有区别,使教学无法统一,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进行一些修改,有的甚至和体育教育专业一样,使社会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明显。3)各院系对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在方向上有较好的认识,在课程内容的淡化竞技内容,重视大众健身知识和技能教学,并根据各院系的师资特点和地区具体情况增设一些时尚、流行受大众喜爱的健身项目进行教学,也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3.2建议

1)体育艺术类课程如瑜伽、动感单车、社交舞蹈、普拉提以及健身舞蹈的教学缺乏指导性教材和资料,需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新时期教育理论进行编写。

2)体育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广场、健身房,创编并指导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具有针对性的健身操。在课程内容上课增设置一些如啦啦操、街舞、爵士等内容的教学,提高和完善学生技术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全方位的需求。

体育专业范文篇9

关键词:体育舞蹈形体培训教学

1、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源于英国,在欧美盛行,是一种融合了体育与美的新型娱乐健身项目,涉及音乐、生理学、美学、心理学、服装学等多个领域,又名社交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与美的追求也不断增强,于是,体育舞蹈凭借自身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可。从1986年引入我国,到1991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再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体育舞蹈逐步渗透进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在高校的课程运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进展。高校设置体育舞蹈专业,将体育舞蹈在科学研究与教学运用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当然,由于我国引入体育舞蹈的时间不及西方,故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与世界体育舞蹈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兼具流行与古典、艺术与美学于一体的健康娱乐项目,其功能性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是基于这样的特点,体育舞蹈在当初引入国内时就没能系统科学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不仅如此,由于是交叉学科,很多高校的任课老师都并非专业的体育舞蹈老师,故在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系统一致的进行教学;此外,高校对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其在该课程上课时的安排。以上种种原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根据当下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情况进行争对性的改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对形体教学的研究,即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应多下功夫,找出当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高校的数据,分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二,对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汇总,找到课程的受用者的认可度和兴趣,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当然,体育舞蹈课程的改进与革新都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多样化和设置科学合理化的原则。只有科学有效的训练,才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实现产出最大化。

2、我国当下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形体训练课程现状分析

2.1、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同所有的舞蹈一样源自古代的原始舞,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总的来说,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原始舞———公众舞———民间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资料显示,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也有像体育舞蹈一类的民族舞,像布朗族的圆圈舞,瑶族的踏摇舞等等。但真正的体育舞蹈是在20世纪20年代于上海引进的,从我国第一所交际舞学习社创立,体育舞蹈才开始在我国受众中普及开来。而形体课程在我国多是以芭蕾舞和古典舞为基础的,这两种舞蹈对体育舞蹈以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规范、审美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李士民在《对舞蹈基本功训练借鉴芭蕾教材科学性的再认识》一文中说明了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运用,通过对芭蕾教材的科学性学习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的运用。而对具体形体的研究则在《形体艺术训练》《形体美训练教程》等著作中得到了具体的说明,这对于体育舞蹈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每本教材的难易程度不同,且多数学校的教材并不统一,故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十分必要。

2.2、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形体训练的课程现状调查

(1)形体训练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就形体训练课的教学目标来说,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身体的协调力、展现力和柔韧度上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锻炼学生突破自我,解放天性,以最自然的形体美完成体育舞蹈的艺术表达。该课程在思想和动作上都为学生提供重要的技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针对性的培养符合学生天性的各项技能。就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柔韧度训练、协调性训练、力量训练、旋转训练和跳跃训练这五个方面。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在形体训练的课程设置上具有内容广泛,目标明确的特点。由于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形体训练课程是以古典舞和芭蕾舞为基础,故在训练的动作类型上也是以这两种舞蹈为参考,具体的训练内容和强度则根据舞种和舞者本身的情况进行针对学习。

(2)形体训练课的课时安排。调查可知,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形体训练课的对象是相关专业或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故其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将课程大致设置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课程的内容和课时的设置也存在差异。同时,但为了提高效率,很多高校的形体课程几乎是纯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几乎为零。

(3)形体训练课的教材使用状况。学习教材是体育舞蹈教学中重要的参考对象,其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与学习,对于学生今后在体育舞蹈方面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就当来而言,各高校对形体训练课的教程选用都不同,因此,教材的选用大多具有随意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传授者与受教者对体育舞蹈的把握。教授体育舞蹈的老师大多会选用一本相对自己熟悉的教材来教,这种夹带着自我理解的授课多少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没有规范的教材可以参考,难以形成规范科学的训练习惯,二来由于教材大多具有片面性,故教学中难以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这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和体育舞蹈事业本身的整体发展。就我国目前个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教材来看,其形体训练课只是参考了北京舞蹈学院的相关教材,老师并没有统一编写一套“因地适宜”的教程。这样只是借鉴参考别人的教材而忽略学生自身特点,没有明显针对性的训练应得到关注。

(4)形体训练课的师资力量。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舞蹈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涉及的领域包括芭蕾舞、民族舞、古典舞等等,授课的老师基本满足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条件。

(5)形体训练课的学生素质情况。我姑目前就读于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有舞蹈基础的想要提高自身舞蹈技能的学生,因此如果能有一套科学的授课方法,其舞蹈技能的提高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然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舞蹈功底或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想真正学好体育舞蹈,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磨练。

(6)形体训练课的教学配置情况。调查显示,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在形体训练课程方面的教学设施基本满足8间练功房,一间多媒体室,4台多媒体设备和部分乐器的配置。8间练功房中应有6间用于学生上课使用,其他为备用教室,当有活动排练或节目时使用。

2.3、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关于形体训练对专项技能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对学生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古典舞和芭蕾舞这两项的教学上,当然,如果高校能将训练课具体化,即某类舞蹈有哪些基本舞蹈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应完成至什么状态,要怎么训练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等问题细化,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就古典舞来说,该舞种的形体训练对每个动作和身法的要求比较细致,对表演者从头到脚,身体的每个部位如何移动放置都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就能科学的知道舞者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效果。古典舞对舞者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力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坚持长期的训练才能保证身体的活动状态,进而更好的将技术与艺术融进自己的身体,自然而具美感的呈现在大众面前。而就芭蕾而言,其作为体育舞蹈的入门教程,其基础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芭蕾舞是一类历史较为久远的舞种,科学性、系统性强,训练价值很高,它不仅能训练舞者的形体,还对舞者整个人的形象气质有所提升,故很多舞者把芭蕾作为培养自身优美大气的舞蹈气质的舞种,也就可以理解了。芭蕾作为一门需要用身体韵律进行连贯动作表演以抒发自身情感的舞蹈,对舞者整个舞蹈生涯十分重要,只有经过长期训练,再加上舞者本身对舞蹈的理解参透才能适当的表达出舞蹈本身的魅力和舞者个人高雅的气质。这两类舞蹈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区别也是较为明显的。如何根据舞者自身的特点,针对性的教学十分关键。然而,调查显示,多数学校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上多事将二者归为一类,鲜有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训练。因此,在形体训练的课程上,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特点有区别的结合进行教学,使其真正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与方法,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综上所述,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下,科学有效的引入各类新兴教学方式,如在以身授课的基础上,加以视频教授或参观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自身的舞蹈修养。与此同时,高校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选择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小班教学,一对一等都是可以参考的教学方式。

3、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本文说明了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存在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不言而喻的,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只有不断探索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体育舞蹈的发展。本文基于全国32个地区的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调查,提出为更有效引导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除了要在基本的芭蕾舞和古典舞方面进行专项的深科学的入的技能训练,还应在其他方面加强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和自身舞蹈素养的提升。高校若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再加上相关的环境因素训练出一批有特色有素质的学生,这对于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功不可没。

作者:郭晓芳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冯百跃.舞蹈训练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徐雄杰,朱信龙.国际体育舞蹈教程[M].合肥沖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3]曹锦荣,林洋,王叔香.芭蕾舞[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4]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础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体育专业范文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策略

一、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所面临的五大问题

(一)专业建设制度变迁或造成路径依赖阻碍

一般而言,专业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一是专业设置;二是专业质量评估与调整;三则是专业淘汰与退出。西方发达国家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建设制度体系,在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方面始终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大学享有高度自主权利———在开办何种专业、是否需要进行专业调整等问题上主要倾听并采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即可,并通过权威专业认证机构来进行评判,全程并无政府参与。相比较而言,我国长期施行的专业建设制度不仅需由政府全力负责备案和审批,且就其内容来看,其也存在着“重‘准入’而轻‘产出’”的严重问题,并未建立与后两个环节相配套的建设制度,导致国内高校普遍缺乏政策指引与外部激励,甚至在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相脱节的情况下,仍然难以凝聚改革动力。为一改前情,各高校相继建立并推行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建设状态稳固,且还打破了专业建设一劳永逸的状态,对“准入”性认证与“产出”性认证兼有顾及,坚持以“产出”为导向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根据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持续进行调整改进。因此,发生在我国的这种专业建设制度变迁或可能危及原有制度下的既得利益群体,并进一步产生基于制度惯性而成的路径依赖阻碍。

(二)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认证参与积极性不足

作为专业认证工作的主体,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身所具有的参与积极性对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着决定性意义。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仍处于被动状态,参与专业认证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内部驱动力不足。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由于担心认证结果会产生负面效应、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建设经费不足等原因,仍将其工作重心放在对学科进行整体规划和完成学校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上,而在借由专业认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却并不具备足够的内部动机。(2)外部推动力异化。自愿认证原则导致了部分高校认证目的的异化,其不过将参与认证当作为自身博取资源的机会。与此同时,“组织化动员”的认证材料准备导致了专业参与方式的异化。所谓“组织化动员”,其实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不仅耗时长,且还容易引发参与人员的反抗心理。

(三)高度宏观的认证标准无法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特色

当前的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主要以二级或三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参考,而从二、三级标准的认证指标来看,其多具有宏观特性而缺乏学科针对性。以“支持条件”一级指标下的第3条二级指标为例,其只是笼统要求要确保纸质图书等各类教学资源的充足,而体育教育专业所需资源并非纸质图书,而是场地器材。标准不具体育教育专业针对性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1)高校难以实现专业认证分类管理,而只能笼统地提出一些要求,很难突出自身师范类专业建设工作特色;(2)标准不具体育教育学科针对性,导致其现实指导意义的失落;(3)《认证指南(试行)》同样缺乏学科针对性,认证过程大都依赖专家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完成,导致“外行人非专业性评判”现象的发生。

(四)认证机构缺乏学科专业性与独立性

认证机构是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主体,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教育评估机构两个部分。然而,这两类机构一般来说都只能完成综合性较强的评估认证,并不具备学科专业性。此外,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主要是由各个省份的教育评估机构负责,这类机构并不具备充足的体育教育专业评估人员,而只能处理宏观层面的教育评估工作。与此同时,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我国的师范类认证机构大多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仍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不仅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教育部业务单位,且各省份教育评估机构也由省教育厅管辖,无一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此外,机构所聘认证专家大多也并非长期扎根于体育教育学领域的学科专家,而这也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独立性。

(五)统一的认证要求难以兼容各方面特色

本着建立健全体育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培养质量的基本目标,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提出了统一的认证要求,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未能够兼及各地不同类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之个性与特色。在地域宽广的我国,不止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程度有异,且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专业特色也各有不同。比如,中学教育二、三级认证标准就分别针对参与者的师资学位提出了占比不得低于60%和80%的要求。可与此同时,不发达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师资的一个现状却是:学历相对较低,然而却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建设。再如,按照中学教育三级认证要求,任课教师至少每5年就有1年的中学教育服务经历。从国内当前现状来看,能满足如此要求的高校除了北京体育大学这样的顶尖级体育专业院校,就只有部分在教师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了。然而,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研究型大学中的师资队伍虽然有着较强的研究能力,但普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二、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五条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不同利益者诉求

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利益者诉求,应在积极发挥政府优势,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强制性变迁的同时开展诱致性制度变迁。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1)由政府自上而下地建立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明确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具体要求,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制定显性量化监督指标,与此同时,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打造各层面协同工作机制;(2)各级行政部门自下而上地进行响应与配合,积极推进宣传舆论制度建设工作,通过召开新闻会或推动新媒体融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3)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认证办法(暂行)》,厘清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其他标准间的关系,确保其二者不相冲突。

(二)充分发挥评估机构认证结果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由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质量相对较低,该专业多次被列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在坚持循环性机构评估制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评估机构所出认证结论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1)针对认证结论为“通过”的专业,高校应在教师招聘、招生数量以及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全力打造国家或省级一流专业;(2)针对认证结论为“有条件通过”的专业,高校需认真分析其当前短板,并对标认证标准进行重点投入;(3)针对认证结论为“不通过”的专业,高校应建立整改机制,通过减少招生或压缩投入等方式实施改进。

(三)以专业认证要求为依据实行全方位改革

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高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体育专业全方位改革:(1)结合自身定位有针对性地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并以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为基础,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学生毕业要求;(2)以课程设置为突破口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精心梳理各类型课程群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在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和满足学生毕业要求两方面的支撑作用;(3)以学生为中心改进专业培养规划,在推动教学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转变的同时,还要注重挖掘高校自身特色;(4)结合外部评价完善专业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各体育教育专业应注重提高自我评估自觉性与主动性,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四)成立第三方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机构

以往具备评估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皆为由政府控制的官方组织,并不具备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但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评估机构专业性发展并迎合国际专业认证机构发展趋势,应当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为鉴,成立中国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具体来说,该协会包括四大平行机构:(1)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相关的学术咨询工作;(2)认证专家遴选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遴选认证专家;(3)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主要负责审定认证结论;(4)秘书处,为实际操作部门,主要负责处理各项具体认证业务。

(五)构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模式

在确立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方面,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在满足国家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共性要求的同时,突出体育教育专业资深的特点。(1)加入一些与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相关的监测指标,如体育专业实验室、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材等;(2)在保持一、二级指标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对二级指标中的各项具体描述进行适当调整;(3)以体育教育专业本身特点为依据对作为具体工作执行指南的专业认证操作方案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天祥.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1,17(10):50-53.

[2]陈怡雯,孙铭珠,尹志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策略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6):30-31,38.

[3]何毅,董国永,凌晨,等.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体育教师资格证认证的优势、问题及策略[J].体育学刊,2019,26(6):113-118.

[4]冯晖,王奇.试析教育评估专业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5,3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