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1:41:20

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效果

手术室抢救患者并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内容繁多、节奏很快,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以上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促使护患纠纷发生。长期以来,免疫制剂与抗生素得到广泛的应用,手术室也称为了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医院感染发生后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可能会造成手术的失败。在护理工作中,迫切需要加强对细节护理的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对我院近期行手术治疗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究了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为对照组,其余为观察组。对照组80例,女43例,男3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9.8±11.0)岁,行阑尾手术20例,胃部手术18例,胆道手术14,肝脏手术12例,妇科手术10例、其他手术6例;对照组女41例,男39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39.3±10.1)岁,行阑尾手术22例,胃部手术18例,胆道手术15,肝脏手术10例,妇科手术10例,其他手术5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一,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艘舒适细节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A.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消毒管理、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等。制定出详细的方案与实施措施。建立并完善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消毒管理制度、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医疗废物的收集与管理制度等。针对相关制度中的缺陷,应及时进行补充或改进。B.量化考评制度,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消毒灭菌等制度,应当严格贯彻执行,在操作前后均做好登记工作。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器械等细菌,均要每周至少进行1次检测。C.严格手术器械管理,设置器械卡,并配备相关说明书。对于没给腔镜器械的用途、保养方法、维护以及注意事项等,均做好拍照编号,并进行标注和说明。每日交接班时应检查并清点器械的缺损情况和数量,做好手术器械的定期清理与保养工作。使用超声机清洗手术器械10min以上,并用纱布擦干后妥善保存。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并对比数据资料。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多存在病情危重、病势迅速等特点,在手术治疗中,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手术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目前,手术室感染已经成为了医院感染的重点控制区域。手术室感染发生以后,会导致患者的术后康复不理想,患者可能与全身感染、败血症等,导致医院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了手术室细节管理,结果该组医院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比对照组低。说明应用手术室细节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军 曹国贞 王红 单位: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熊建萍.手术室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感染的价值[J].全科护理,2013,11(23):2167-2168.

[2]李庆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158-160.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风险意识管理;手术室;效果;患者

在医院诸多科室中,手术室是重要科室之一,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场所,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性大,再加上手术室患者病情具有复杂性,术中情况多变,这均大大增加了手术室的风险性[1]。可以说,手术室是护理风险系数极大的科室之一。为了保证患者于手术室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就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笔者主要针对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展开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观察组,住院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了风险意识管理,其中男107例,女95例,年龄19岁~75岁;另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对照组,住院期间手术护理管理中未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其中男100例,女102例,年龄19岁~7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照组202例患者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室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和手术室护理管理。在观察组202例患者于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已经进一步加强了风险意识管理,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1)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参加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和学习,通过实际案例向护理人员强调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了解自身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求其按照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自身做起,加强风险管理。(2)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以制度进一步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违反或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导致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与此同时,对于因违反或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护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采取惩罚措施,以示警戒,督促其及其他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风险意识。(3)定期检查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情况,对于存在的差错、隐患等的根源进行分析,若分析结果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就要及时对制度或者工作流程进行修改,或者增加必要的设施;若分析是个人问题造成的,要及时查找责任人,限期整改,通报全科,让大家引以为戒,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4)要求护理人员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时刻保有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的警戒心,在术前、术中、术后严格做好各项护理工作:①在术前,要对手术时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认真的准备和检查,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深入病房,加强询问,对患者的病史、基础疾病以及过敏史等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掌握,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接患者时,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通知单、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核对。②在术中,安全舒适摆放患者的手术体位,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采用娴熟的技能协助术者完成手术操作,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药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地观察,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后,及时汇报给术者,并配合术者进行对症处理。在进行输血操作时,要在对患者血型和需要的血量进行严格核对后,再进行输血,输血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术中要执行口头医嘱时,大声重复一次。术者完成手术操作后,关闭患者体腔前,护理人员对术中使用的器械用物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且未遗留在患者体腔后,再关闭体腔。③在术后,按照规定将切下的组织及时放置在标本袋里,将标签贴好,及时将送检的标本送检,对手术室进行清理,对医疗垃圾进行整理并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避免污染事件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严密观察等。

1.3效果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以自制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率(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风险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c2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有诸多风险,既有不确定性的不安全风险,也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风险,如果未重视护理管理,则会导致一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2-3]。有研究提示,一些差错伤害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得以避免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以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发现、处理和控制,将护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将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的损失程度降至最低[4-5]。本院近几年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尤其是加强风险意识管理,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派业务突出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从术前至术后严格做好各项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识别,并督促责任人及时改进,实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时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护理人员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护理风险,在平时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就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地做好各项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此外,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6],要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有预见性,对各种手术室护理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7]。通过高度重视手术室护理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风险发生率得到降低。本次研究结果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证实: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好地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8],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应用。

作者:毕水红 单位: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杨扬.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443-444.

[2]李桂凤.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126-127.

[3]刘勤荣,张忠兰.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10):111-112.

[4]王东艳.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58-159.

[5]邓庆秋.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78-179.

[6]卢鸯鸯,王佩佩.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作用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86-88.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体位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体位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4]徐宏坤,周红霞,李华.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22(23):8-10.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现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管理属于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所需的护理人员较多,且工作时间十分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广阔的专业知识,这时仅仅依赖护士长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1]。该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发现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成效显著,可在手术室管理中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手术室护理人员16名,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1.2±1.8)岁。实验组共有手术护理人员16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0.8±1.1)岁。再分别于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室中选取出55例手术案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对象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护理部门每个季度所需要进行的交叉检查内容,将手术室的的质量管理分为6个质量控制小组,分别为教学组、压疮组、消毒组、管理质量监测组、护理文书检查组、五常法组。每个质量控制小组设置质量检控员2名,监控员的选择经过科室领导层的详细考察,选取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担任[2]。并在科室内形成以科护士长、护士长到质量控制员、专科组长的四级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控制[3]。科护士长以及护士长主要负责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整体把握,各质量控制员主要负责所属质量小组的护理质量问题,并对所在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做好反馈工作。依据其中检查出来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由专科组长负责对各手术室开展的手术与专科组进行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配合。②各质量小组的主要控制内容。五常法组主要负责对手术室内部区域划分是否科学合理进行检查,并检查手术室内的环境是否整体、是否做到无菌,符合手术开展的要求。对手术室内的各类标签是否完整、标识是否清晰以及会议记录、药品管理情况等进行检查。教学组:负责对手术室开展的和列培训计划、以及培训落实情况、业务学习情况等进行核查,对护理人员的三基操作落实情况等进行考察。压疮组:对压疮进行评估检查,预防压疮的发生,并对压疮情况进行预防登记,检查患者的手术体位安置是否科学合理[4]。消毒隔离组:对手术室中无菌物品的放置进行检查,还需要对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室内氧气湿化瓶以及相关吸痰装置的放置、内镜处理情况、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管理等情况。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手术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岗位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术中护理工作记录单以及手术安全核查单、医嘱签名单等进行检查。③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护士长依据手术室中质量控制员以及专科组长的反馈,并结合手术室中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每一小组的质量评价标准。经过手术室的全体人员讨论后修订。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及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病房病历等相关情况是否符合标准。④明确质量控制员的工作职责。质量控制员根据质量控制的标准,定期定时对质量进行检查。另外护理文书的质量检查员对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对护理记录的质量进行检查[5]。质量检查控制员对检查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并在每周都将质量检查的结果汇总出来报告至护士长。相关人员就汇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⑤定期开展培训。对于手术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告知其参与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高。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可在科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需要严格掌握相关的质量方案,之后再由护理组长对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进行讲解。向每位成员发放质量控制标准表,对于其中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标注,并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积极开展组间讨论。讨论结束后可组织专人对其进行调整修改。每个质量小组的成员都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职责。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成员的护理质量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护理操作质量、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开展质量、心理护理开展质量以及护理科研质量等等。每个季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做好统计记录,防止出现较大误差。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0.25±1.23)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2.35±1.87)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1.21±0.98)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1.24±1.97)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2.54±1.11)分。实验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7.24±0.74)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5.85±1.24)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8.21±0.54)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5.37±1.38)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7.44±1.72)分.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进,这种管理模式是在现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提出的,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程度激发,进而促使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相较于之前得到显著增强。由于质量控制小组的分类不同,其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基础护理小组知识对手术室中的区域划分、手术室环境等进行检查。压疮控制组则是对患者的压疮进行评估、治疗,并商讨如何做好患者的压疮预防工作。消毒隔离小组主要是对无菌物品的放置以及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患者手术时的体位摆放是否合适进行检查等。通过将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由单一的护士长控制改为四级管理模式,就可对管理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晰,形成层层负责的体制,使得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得到全方位、系统化的控制。另外,在手术室中设置不同的质量控制小组有利于使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并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增强[6]。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后,科室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护理部门的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有效提高。护士可直接参与到手术室的管理之中,不仅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手术室护理工作骨干,还可以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积极发挥个人的才能,使得科室的凝聚力、专业发展活力都得到显著增强。将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对质量控制的标准以及内容集体制定,可使得各项工作的重要性都得到明确。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以管理者经验为主的现象,有效提升管理的水平。另外,在手术室中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可将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得以量化,并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科学评分,以此作为每位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这种方式也体现了医院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以及客观性,更令人信服,有利于在科室内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作者:时征 单位:济宁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王素云.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9):94-95.

[2]张宁.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6-108.

[3]李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110-111.

[4]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67-168.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手术室;成本;控制;管理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医疗体制也在不断地变化改革,中国医疗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低耗高效成为每个医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医院手术室成本的管理来说,医院护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理解一般只停留在减少医疗成本支出的认识上,而忽略了整体上的成本管理。因此,对医院手术室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本院手术室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新标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合理有计划地对其手术室的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医院手术室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人力成本、固定成本、耗材及药品成本等。

1.2人力成本

医院手术室的人力成本其实就是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人员。现本院手术室里有20名护理工作人员,其中2名轮转护士。

1.3固定成本

医院手术室的固定成本其实就是手术设备成本和其他器械成本,手术设备成本包括:手术经常使用的8台电刀、10台心电监护仪、麻醉机8台,1台精密仪器——腹镜仪、1台电切镜、1台鼻内镜、还有10台手术器械台、10台手推车、10台价格高昂的手术床、10台手术专用无影灯等。其他器械成本包括:高价精密的腔镜器械、普通外科的专用器械、骨科的专用器械、泌尿科的专用器械、妇产科的专用器械、眼耳鼻喉科的专用器械等。其中医院手术室的折旧也要算在医院成本中。

1.4耗材成本

医院手术室的耗材包括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和办公用品,其中低值耗材有医院专用一次性注射器、医院专用输液器、医院专用引流袋、医院专用留置针、医院专用手术缝线(可吸收线)、医院专用手术刀片、医院专用手术器械等。高值耗材包括:手术专用人工晶体、手术专用修补材料、手术专用骨科内固定材料、手术专用脑膜修补材料、手术专用各类吻合器等。其办公用品包括,医院专供笔、医院专供纸张、医院专供本等及医院专供清洁用品等。1.5手术室的药品医院手术室中常用的药品有很多种类,其中静脉药品和外用消毒药品特别常见,外用消毒药例如比较常见的医用碘酒、医用酒精、医用碘伏和医用泡腾片等。

2成本管理的方法

2.1更新观念

首先,护士长要更新其管理观念。手术室护士长是科室的核心人物,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需要护士长的协调与配合管理,护士长要教育科室全体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成本观念。只有手术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注意成本,节约成本,其科室的成本才会降低,医院的整体成本才会降低。其次,护士长可以建立科室医护人员规章制度,进行分期的科室成本培训和考核。只有护士长抓紧科室的费用管理,医院逃费、漏费情况才会减少。最后,护士长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奖惩规则,充分发挥手术室每位护理人员的价值,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自觉地加入到手术室成本管理中来。

2.2资产及设备的管理

医院手术室要对其固定资产和科室设备进行专门的建档和保存。手术室每个月都要让手术室资产负责人对手术室设备和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对一些器械的损耗要及时表明损耗时间,损耗原因,对科室新购入的设备要及时标明购买时间,购入产地和购入成本。如果手术室要大批量的购入高昂的设备器械时,要提前让科室的每位医护人员都了解设备的价格和重要性,使科室全体人员都爱护新购入设备。科室护士长要对价格高昂的设备拟定出完整正确的使用说明,要有计划地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了解其性能及保养方法,使每位护理人员都熟练操作科室设备。另外,科室护士长还要不定期的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设备使用考核。护士长每年年底与有关部门彻底清查科内物资1次。科室要建立贵重设备仪器保养和维修制度,对各种仪器设备按其不同性能妥善保养维修,这样可以增加科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科室成本支出。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的医疗器械设备及其他物品,应按医院规定进行相关处理。

2.3加强对耗材的管理

医院对耗材的管理包括对医用低值耗材的管理和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对医用低值耗材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六点进行分析:第一,对低值耗材进行定期的组织分类,将低值耗材按照性能进行划分,每一类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规格划分成不同种类,定位放置,标识清楚;第二,经常整顿低值耗材,负责管理低值耗材的护士要每天对低值耗材进行检查,整理和归纳,及时记录对低值耗材的使用情况;第三,管理低值耗材的护士要每天检查各种低值耗材的损耗情况,要及时记录低值耗材的丢失情况,过期情况和损坏情况等;第四,护士长要对低值耗材每天进行了解,随时根据低值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及计划;第五,制定低值耗材的基数管理,根据手术量固定术间的耗材基数。第六,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共同控制及管理低值耗材。对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也可以从以下五点进行分析:第一,对医院高值耗材的购入医院可以实行统一招标,在源头上把控高值耗材的质量安全问题,医院各科室都进行零库存管理。第二,科室设置专人专班负责高值耗材,并加锁管理,做好高值耗材安全管理。使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都参与高值耗材的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高值耗材进行盘点数量,每月清点核对收入及支出。第三,高值耗材大部分都会在手术室中使用,因此科室每个护士都会涉及高值耗材的使用,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高值耗材的使用部位及使用方法,转变对高值耗材使用的观念,树立科室团队意识,爱护高值耗材,节约科室成本。第四,建立科室高值耗材使用登记制度,对每位使用高值耗材的医护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后可领取。第五,建立科室高值耗材收费制度,对于使用高值耗材导致损坏的医护人员,要进行合理的收费。

3结果

医院应该控制其成本,节约医院开支。

4讨论

由此可见,医院要控制其成本,节约医院开支。手术室成本是医院成本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手术室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不仅可以对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还可以有效节约医院成本,提高医院和科室的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手术室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护理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视护理质量。也不能一味地重视医疗技术成本,忽视医院预防成本和科室护理成本等,护士长要重视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使科室每位护理人员都发挥其最大的护理能力,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谌芳,赵红,王萍.手术室护理成本控制与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5,48(19):113-114.

[2] 张颖.手术室成本的控制与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0(20):56-57.

[3] 安书花,狄春燕,刘朝霞.手术室护理成本的控制与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04):151-152.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18~80岁,平均(50.3±30.9)岁;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19~81岁,平均(50.1±30.8)岁。所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器械管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具体如下。1.2.1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建立精细化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都是有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人员组成,并且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对器械进行合理的回收发放,保养等,并定期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护,消毒灯;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仔细清点,对每个器械都做好记录,交接的时候保证器械的完整性,在外包装上做好标识,进行风险控制,使用的时候必须要做好登记,落实到个人身上,增强责任意识。1.2.2人员管理对手术室的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开展讲座,让每个人多了解到器械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对器械的结构和性能有所了解,并注意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增强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让其了解到器械管理的重要性。并和手术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器械相关的知识,对器械熟练掌握,同时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1.2.3细节管理因为腔镜器械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在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合理放置,以免碰撞或者是滑落;在每个器械的旁边标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把器械进行编码管理,如果一旦损坏的时候可以进行编码登记,并登记使用人员,时间等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方便查询;在使用之前之后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认真核对,告知手术医生要妥善使用保管,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增加器械的使用时间,对于器械的小部件,要单独保存,以免掉落。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器械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1.4判断标准调查表的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4]。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的为91.2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2.2两组器械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器械使用情况比对照组的要好,器械完整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是现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管理模式,以往该方法主要是用于企业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具体情况管理的同时进行精细化的探讨和管理,更进一步达到目标的期望值,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主要的中心为精、细、准、严[5]。精则是指每个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精细化,同时提高正确性;细则是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认真仔细;准则是指管理的时候准确;严则是指管理的时候必须严按照相关的规范化流程进行。最近几年来,开始把精细化管理应用到临床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制度对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把手术室的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管理,不断提高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水平[6]。现在医院矛盾越来越严重,患者对于医院的服务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医院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综合水平,才能让患者满意,取得患者的信任,充分开展治疗工作。而手术室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场所,必须要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保证手术室器械的完整性,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的为91.25%%,观察组的器械使用情况比对照组的要好,器械完整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精细化管理对于腔镜器械的管理有很多的优势存在,例如可以减少操作失误或者是操作错误的情况出现,从而有利于减少器械的耗损程度;把各个环节相联系,可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落实到个人身上,可以让其主动对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让患者可以按时手术,减少手术时间;其次,器械的完整性可以让操作的手术医生增加治疗的信心,从而让家属感到满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减少器械的耗损。现在腹腔镜在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对手术器械的要求相求较高,对操作者也是要求必须熟练掌握[7]。因此,对于器械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可以减少器械的耗损或者是丢失,确保患者可以顺利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焦亚娟,林华,毕小娟等.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1):185-186.

[2]孙静,孙艳军,曹葆强等.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精细化管理[J].武警医学,2016,27(10):1059-1061.

[3]何英.浅议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精细化管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854,855.

[4]钱蕊.手术室腔镜设备的管理[J].现代养生B,2014,(11):296.

[5]齐丽秀.探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与腔镜器械清洗保养方法[J].健康前沿,2016,23(1):88.

[6]胡小翼.操作流程图在腔镜器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6,(13):244,247.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手术室夜班护理管理情况为对照组,手术室夜班护士56名,年龄20~48岁,均为女性;学历:大专29名,本科27名。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实施授权法后医院手术室夜班护理管理情况为观察组,共有护士59名,年龄19~39岁,均为女性;学历:大专30名,本科29名。被授权任夜班护理组组长的19名,均为护师以上,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技能操作熟练,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年龄30~49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夜班护理管理法。观察组采取授权法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设计调查表。医院应该根据被授权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相应的授权方法,并且设计管理效果测评表。通常情况下,调查表应该包括被授权者的管理效果、管理方法、管理能力等三部分内容,要求被授权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调查表的问题,然后根据对问题陈述观点的认同度将结果分为0~4五个等级。4为非常同意,0为不同意。调查表满分为120分,按照分数权重分为授权效果(96分)、授权方法(24分)。在授权效果中又分为管理效果(32分)、管理方法(24分)、管理能力(40分)。②选定调查方法。在调查之前,需要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研究的目的,并且征求被调查者的同意,才能将调查表发放下去。发放调查表后半小时收回,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相关人员需要对被授权者的管理效果即授权方法进行测评,得到相关数据。③护理管理。结合最后的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计划,并且给护理人员分配相应的护理管理任务,要求护理人员积极落实下去,保证手术室夜班护理质量。1.3观察指标。本研究以实施授权法前后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0~6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医院自制的评分量表,内容包括护理操作、安全意识、理论知识、急救抢救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均为100分[2]。1.4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护理操作、安全意识、理论知识、急救抢救评分等计量资料用标准差(χ±s)表示,行t检验;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操作评分、安全意识评分、理论知识评分、急救抢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3]。手术室的夜班护理管理,采用常规管理已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促进医院的发展,引入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十分必要。授权法是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将其用于手术夜班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升夜班护理管理质量。(1)适当授权能够提升手术室夜班护理工作效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医院护理中,选择合适的护理管理方式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最大化地利用医疗资源的关键。授权法管理能够根据被授权者的管理能力、知识水平等,给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工作[4]。通过系统化的分配和授权,护理人员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夜班护理的患者通常病情重,就诊者集中,授权法能够有效分散决策人员的压力,排除工作干扰,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2)运用授权法能够锻炼和培养骨干。授权能让被授权者产生责任感,在责任感的驱使下,被授权者对自身的要求会更严格。同时,参与管理后,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因此,手术室夜间护理管理中运用授权法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骨干人才,分担护理管理工作。(3)授权管理能够提升手术室夜班的护理管理效果。给下属授权后,被授权者工作积极性会大大提升,自身潜力也能被大大激发出来。有了工作目标,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整体素质会随之提升。授权法还能满足下属自我实现的需求,让护理人员拥有共同理想,为建设医院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医院未来的发展,提升医院手术室夜班护理质量。本研究将授权法用于手术室夜班护理管理,经过1年多的实践,结果显示,采用授权法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操作、安全意识、理论知识、急救抢救等评分明显提高。该结果与刘红菊等人[5]采用授权管理能够提高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缓解职业倦怠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夜班护理管理中采用授权法能够保证手术室夜班护理的质量,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龙晓翠,李茜.探讨以岗位为基础的积分制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2):2055-2058.

[2]丁玲芳,陈俊国,贾亚平.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402-1404.

[3]刘花艳,赵小平,刘利敏,等.JCI标准在急诊患儿安全接诊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9):670-672.

[4]陈冬梅,翟玉翠,张青松,等.运用线性规划和指派模型优化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6):752-756.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患者的重要职责。为了保证医院手术室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其中保证护理质量关键在于质量控制[1]。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该次研究中,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3年5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人员10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该院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以下几点。1.2.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长,选择组员后,明确手术室护理组员的具体职责,建立5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共5名成员,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与,并从中挑选1名组长。护士长负责全面进行质量控制,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各组质控小组负责对所属小组进行护理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5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了解该组质量控制内容、标准以及质控所考核内容,且定期汇报质控工作内容,组织所有人员每月1次质控管理模式会议。1.2.2各组质控内容。①教学组,其内容为制定并严格落实实习护理人员以及新护理人员的教学实习计划,并有计划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再教育,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而且应认真检查记录以及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情况。②五常法组,其主要内容为检查手术室环境、区域划分是否合理,药品摆放是否整齐、标签是否清晰、手术记录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是否完整,准备充足的应急物品,了解一些麻醉药品的供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③护理文书组,检查填写的护理表格是否准确、详细、真实以及护理人员是否有严格按照规范书写。④管理质量检查组,参与医院的管理检测工作,负责监督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具体落实情况。⑤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物品的具体摆放情况,规划好一次性物品的用量,并提供足量的无菌物品。1.2.3质控员工的工作职责。根据质控标准各科室的质控成员每周要对护理质量进行随时抽查、监督。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注意检查无菌药品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文书组质控人员要抽查病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控人员实施检查记录情况,并将质控结果定时汇报给护士长以及组长,分析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之后每月要质控人员积极参与汇报,讨论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以及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鼓励所有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积极鼓励工作表现优异者。1.2.4质量控制措施。护士长组织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并制定符合各科室的评价标准,制定后给每位成员发放质控宣传手册,提高成员对质控内容的了解掌握,同时发现问题并标注,小组讨论后整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总结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小组各质控组平均得分

观察组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个医院的存在之根本为护理质量,这也是医院的核心内容。手术室护理质量主要由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所决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多,且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不能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控制[2-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医院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是将单一的护士长管理,改变为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实施四级管理,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形成全过程无缝隙、全方位的有效控制管理[4-5]。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等特点,其指定的质控标准内容更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更为合理。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管理者为主指定标准进行检查、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情况,实现人人参与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质控成员定期对护士汇报工作,为每位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以及讨论的机会,便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公正评价评分,体现质控管理公平客观。该次调查表明,实施质控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完善护理实施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将质控护理理念贯彻落实,让护理人员学到更多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理念。同时该质控模式下形成规范、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实施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整体性提高。

作者:李家秀 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姜晓惠,李景维,齐先超.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4(6):578-579.

[2]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0):167-168.

[3]罗颖.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58.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9

1.1手术室工作人员我院共有层流净化手术室十间,其百级一间,千级两间,万级七间。通过组织手术室全体护士和麻醉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明确层流净化手术室工作原理和环境要求,熟悉各级手术间手术适用情况。同时在新手术室使用前,对手术医生也进行了层流净化手术间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的培训,使手术医生也掌握了入室要求和室间基本的操作规范。

1.2工友的管理层流净化手术室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我院根据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工友,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保证不同区域的清洁用物合理区分,避免了交叉感染。

1.3入室要求对进入洁净区域的人员要严格着装,穿着严格消毒过的专用衣裤和鞋,建立严格的入室人员登记制度,并限制手术间参观人数,每间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多于4人[3]。

2严格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各项操作

2.1设置严格的工作流程(1)洁净手术室内的人、物流是影响室内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设置严格工作流程,明确区分洁污流线是洁净手术室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1]。(2)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专班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连台手术工作流程、污染手术术毕处理流程、工友工作流程等。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序可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工作质量。

2.2手术环境的调节与维持方面(1)由夜班护士于每日择期病人入室前30min开放空调机组,设定室温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2]。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需要随时调节室温。在术间做各项护理操作时注意动作、语言的轻柔准确,维持室间噪音<50dB。(2)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突出生物洁净室特点的原则下,以控制有尘埃粒子为重要目标,所以强调空气洁净度是必要保障条件[4],严格禁止在手术间抖动衣物布类,防止微粒在室间飞扬。

2.3手术间物品的放置我们根据手术间分类定各专科常规手术间,再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和要求常规备物,各手术间均制定出物品放置标准示意图,专科手术间内物品相对固定。要求全体护士明确各室间物品放置的规范和细节要求,每天术毕由室间规范组组长负责检查监督室间整理情况,保证了室间物品放置的整洁、规范并利于手术配合。

2.4保持手术间相对密闭状态,保证空间空气的洁净度(1)层流净化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原理是由压缩机将过滤的无菌空气由天花板送入并将污染的空气由四周推出,因此室间的空气必须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空气的流入[4]。(2)加强护士对手术护理配合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的培训学习,术前能明确所配合手术的步骤和手术要求,努力做到备物充足,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注意维持维持室间的密闭状态和净化效果。

3预防交叉感染

3.1洁污分流我院手术室三通道布局,医务人员与患者、无菌物品与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出入室间路线严格区分开。对于感染手术采用器械就地消毒后再出室,敷料就地打包注明污染种类的方法,保证了洁污分流防止了交叉感染。自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共配合完成各类手术万余例,无菌手术感染率<0.3%。

3.2清洁消毒制度手术间采用一用一清洁制度,每日术毕由清洁人员用清水及时擦拭室间物品,污染手术用0.2%速效净擦拭。同时实行固定的手术间回风口每周擦洗消毒制度,以减少叶片上的积尘以利于净化效果。

3.3每月定期空气及室内物品细菌培养以检测净化质量。我院自起用净化手术室以来各项培养合格率均达国家规范要求。

4节电措施

层流净化手术室耗电量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维护手术环境符合要求的同时,通过细菌监测总结出术前30min开放空调机组,术毕即关闭机组的方法既达到手术环境的要求,又有效地节省了医院的电力开支,维护了我院的经济利益。

5小结

通过近几年来的运行总结出:(1)对层流净化手术室人流、物流的严格管理,保证了手术间净化效果。(2)规范了人员行为和操作要求,设定了工作流程,维持了手术环境的需求,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对环境的管理保证了洁污分流,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满足了各类手术环境需要,利于各类手术的连续高效运行。(4)通过节电措施的施行有效地节约了能源,维护了医院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19.

3张峥.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5.

4陆爱红,王克云,崔红,等.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58(9):85-86.

【关键词】管理

手术室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器械;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效果

手术室医疗器械是手术操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其器械性可决定手术成败,故手术室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现,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1]。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器械管理模式顺应发展以适应手术新技术。2008年开启了网络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逐渐投入器械管理中,并获得显著管理效果[2]。计算机追溯系统是当前管理医疗器械比较完整、灵活的器械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无线网络化办公,并促进了医院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规范化[3]。本研究于2020年1月对手术室医疗器械实行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旨在进一步探讨计算机追溯系统的实际管理效果,以供参考。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手术室应用的4000件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019年2月~12月行常规管理,涉及2300件医疗器械,选取手术患者400例;2020年1月~10月行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涉及1700件医疗器械,选取手术患者400例。手术室内共有120名护士,40间手术室,每天手术量120台左右,每天接收手术器械约110件手术器械。现器械室内有1名主管护师,专门负责手术室的医疗器械管理;3名助理护士,专门负责手术室器械的发放与回收;4名器械清洗员,专门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及配包;3名灭菌员,专门负责器械消毒工作。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前后管理人员、医疗器械等一般资料均无变动,可进行对比分析。1.2方法2019年2月~12月涉及的2300件医疗器械行常规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器械储备、器械申领、清洗与消毒、包装与检查、监测与灭菌以及器械领取。2020年1月~10月行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具体如下:(1)实施方案的确定;安装追溯软件的工程师对消毒供应中心对接,确然追溯软件实行的可行性后,确认安装;(2)基础资料维护和固定篮筐牌的制作: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整理所有手术室手术器械的基础资料,包括器械名称、型号、种类、数量等,手术器械分种类整理并制作器械图谱及清单。每件器械都制作器械篮筐名称、条形码,并录入追溯系统内,打印器械篮筐码并粘贴至篮筐牌上,后将篮筐牌固定于对应器械篮筐上,确认器械、对应器械包名及篮筐码无误;(3)硬件安装和软件调试: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电脑(兼容机)、扫描枪(无线扫描枪)及打印机(标签打印机),所有手术室器械的信息均录入系统中,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权限设定,进入系统前需输入姓名与密码;(4)系统模块设定:设定回收模块、清洗消毒模块、配包模块、灭菌模块及发放模块。回收模块主动记录回收时间、回收包、回收人员等相关回收信息。1.3观察指标比较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前后的手术器械管理清洗合格率、损失率、功能完好率、术后感染率、满意率。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均以%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追溯系统实施前后的手术器械管理效果追溯系统实施后的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损失率则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比较追溯系统实施前后的术后感染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率追溯系统实施后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实施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则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属于治疗外科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诸多手术器械,故手术器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4]。因此,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保证手术器械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消毒供应中心属于医院重要部门之一,是管理医院医疗器械的主要部门,其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医院器械的整体消毒质量、质量合格率[5]。常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人工操作、记录,及稍有不慎,极易出现手术器械错误、登记错误等问题。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年代,大量医疗设备被应用至临床,人工管理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6]。为了适应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模式被推广应用至医疗器械管理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全部手术器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记录在系统内,方便随时查阅设备使用情况,大大提高了手术器械的管理效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追溯系统后,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大大提高,显著高于实施前;其损失率也明显低于实施前;且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实施前。此结果提示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手术器械的效果显著,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计算机追溯系统的优点在于管理制度严格,设置应用权限,不同层级的操作者需登录自己的用户名进入系统,进行手术器械相关信息查阅,避免信息泄露、丢失或记录出错;手术器械相关器械记录全面,各岗位的操作者可快速查阅所需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操作流程;不仅可以追溯手术器械的基本信息与操作流程,还能追溯手术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保养、包装、灭菌合格、存放、发放等各个环节,确保手术器械相关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若某个环节出现纰漏,系统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数字资料,以供参考改进,促进手术器械管理和临床使用规范化,为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8]。

参考文献

[1]陈亚勤,陈月琴,黄晓霞.计算机追溯系统用于手术室医疗器械的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9-30.

[2]曹丽霞,杜秋蓉,蒋颖,等."五位一体"模式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改进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5):84-86.

[3]费海航."五位一体"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效果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0,24(3):113-116.

[4]管恩玲,陈淑萍,何敏芝.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20,55(5):114-116.

[5]陈啸.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控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8):132-133.

[6]蒲连静,边秀艳.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对供应室医疗器械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20,24(4):77-79.

[7]钱文静,王维,钱蒨健.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8):12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