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1:28:07

实践科学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1

科学发展的新实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推动鹿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出了“夯实基础、突出中心、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工作思路,并一以贯之地狠抓落实,全市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河北省十强之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河北省宜居城市金奖等荣誉。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6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80.2%、156.2%和54.9%。

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按照“调优一个产业、新兴三大产业”的思路,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服务、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一是着力调优新型建材业。去年以来,全市共拆除水泥机立窑49座,3条日产4000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推动了建材业优化升级。二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13所的技术优势,建设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的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目前,一期投资5.4亿元的8个项目已投产见效,信息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三是全面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围绕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制定了西部山前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建成了抱犊寨、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一批旅游景区,启动了龙山国际旅游等一批居住、旅游、服务项目,初步形成了纵贯南北的旅游景观带。四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建成了三鹿乳业、三鹿乐时等4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投资6.8亿元的三鹿高档乳品、珠江啤酒扩建、中京酒业等项目正在建设。目前,全市在建重点项目达59项,前期谋划筹备项目72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项,涉及主导产业33项。

2.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省会西花园”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做美做靓主城区。重点实施了北斗路拆迁改造、海山公园建设、太平河综合治理等一批市政工程,投资15亿元的中心区改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城市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容貌发生较大变化。二是高标准建设西部山前生态新区。按照“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博览、高档社区”的功能定位,完成了管委会筹建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以来,全市共投资16亿元用于公路建设,特别是去年新建和改建了京赞线等6条道路,使我市直接连通省会的道路达到10条,基本形成了连接省会、沟通城乡、贯穿景区的路网框架。四是狠抓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重点加大以降低水泥粉尘排放量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2007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天数达281天,比2002年增加216天。五是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去年以来,累计拆除违章、危陋建筑95.6万平方米。2007年,全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29.3%,比200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发展日益协调。一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制定了《鹿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二是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积极扶持和引导村民开展净化、硬化、绿化、改水改厕和文化阵地建设,广大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47%的村达到省级或石家庄市级示范型标准。三是以上庄等5个全国或全省试点小城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镇区吸引力、聚集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我市城镇化率达33.2%。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6%。

4.社会事业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免除了农村和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投资1.6亿元建成了一中新校区,改建、扩建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率先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7.12%,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建了市疾控中心,完成了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实施了创建农村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工作,开展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城乡“两个低保”,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济、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了城镇居民养老、工伤、医保覆盖面,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制定了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共安排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的财政资金2.0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2%。

5.和谐鹿泉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人大民主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有效形式,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民主议政日等活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信访稳定形势稳中趋好。坚持市级领导每月18日集中研究解决信访案件等制度,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大调解、“50+1”民调员机制的作用,解决了一批重点案件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信访工作基本步入规范化轨道。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四是政务环境不断改善。推行了“全程一站式”和“一口对外、封闭管理、限期办结”的管理模式,开展了行政效能监察、阳光投诉、行风评议等活动,行政审批效率和工作透明度明显提高。

6.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认真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实施了“三考一推”干部选任机制及干部公开选拔等制度和措施,各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建立实施了“三推六制四提高”工作机制,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办法》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奖励制度,农村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市农村“两委”班子群众满意度达93.8%。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廉评廉考廉等制度和措施,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络,广大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进一步增强。

新起点上的新问题

尽管近年来鹿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新愿望、新期待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很重。一是产业发展不够协调。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4%、63.2%、26.4%,其中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7%。二是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现有的工业园区功能定位有局部重复现象,项目摆放盲目、布局分散,难以形成具有较强聚集度、关联度的产业集群。三是产业升级步伐不快。2007年,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服务、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37%。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现有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集群层次较低;一些项目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容积率不高。如何引导鹿泉由资源依赖转向开放创新之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仍然较重。一是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2005年,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2.78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8倍。二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环境整体质量还不高,森林绿化覆盖率偏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生态建设不够平衡,市区北部山场植被破坏严重,农村仍是薄弱环节。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环境,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3.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与建设宜居宜看宜游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城市规划的起点和标准不够高,执行不够到位,致使城市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二是精品建筑较少,城市品位不高,对城市文化底蕴保护和挖掘不够,缺乏从细节上对城市进行精雕细琢,与现代化、人性化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城市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致使集贸市场和部分小街小巷环境状况较差。四是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新农村建设水平偏低,城乡发展不够协调。一是对“三农”的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民增收不快。二是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不够到位,村庄建设仍在低水平徘徊,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阵地建设相对滞后,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5.改善民生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经济与社会发展还有不协调的地方。一是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还不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保率较低。二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不快。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技术力量不足;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产生问题的根源

深刻剖析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固然有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更深层次的是市委班子在全面理解、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上还有一定差距。

1.无论发展经济还是改善民生中的差距,无论指导工作还是思想作风中的不足,所有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在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存在忙于事务性工作、突击阶段性工作而有所放松的现象,缺乏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存在急用先学的实用主义倾向,缺乏站位全局进行系统学习、深入研究、理性思考;存在一知半解的肤浅问题、片面性问题,缺乏全面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的问题,缺乏带着问题学、有针对性地学。正是由于对科学发展观学得不深不透,导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时不够自觉,思想认识水平不够高,全神贯注地抓科学发展的意识和氛围还不浓,系统地谋划、部署和落实科学发展还不到位,在全面抓、深入抓、具体抓上仍有一定差距。

2.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一方面,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差距。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思维习惯,用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差距,用世界眼光、国际取向、沿海意识指导和推动发展有不足;满足于现状的“老八成”思想仍然存在,跳出鹿泉看鹿泉、站在全国看鹿泉不够,“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还没有根除;联系实际创造性理解和执行上级政策有差距,主动争取上级支持不足;大胆探索和创新不够,工作中还有凭感觉思考、凭经验办事的现象,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的理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另一方面,抓干部思想解放的制度和措施不够到位。虽然能够对解放思想经常抓、长期抓,但真正从深层次问题上解难题相对较少;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办法和措施较少。

3.许多问题的产生,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领导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够适应,在于树立统筹意识不牢、运用统筹方法不够、落实统筹措施不到位。无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管经济结构中的矛盾,还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从思想上树立统筹意识不牢,在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够,在于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的处理不到位,在于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

4.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出在发展方式上,出在基层和干部身上,但从深层次上反映出市委在工作指导上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上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面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虽然我们有从制度机制上进行改革的意识,也在企业改制、机构改革等方面付诸了许多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改革的决心仍然不大,魄力仍然不足,对触及制度机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缺乏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和勇气,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新理念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不深刻,对如何发挥制度建设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机制研究不及时。如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强调追求GDP较多,对事关民生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安全稳定等内容考虑不够,使用权重不足,致使干部考核机制对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应认真研究解决。

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检查,市委一班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今后要紧紧围绕建设“科技新区、生态鹿泉”的总体目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发展,努力引领鹿泉走好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把“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标尺,在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上实现新突破。把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作为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人生修养、自觉追求,切实增强科学决策、领导科学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六种本领”,努力将市委班子锻造成科学发展的先锋、团结务实的楷模、民主决策的表率。积极探索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教育新途径,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信仰者、实践者、推动者。今后市委班子要在以下七个方面树立新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努力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树立好字优先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宜居宜看宜游的“省会西花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创新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机制;树立科学执政的理念,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提升经济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对全市按照主城区、西部山前生态新区、信息产业区、生态涵养区、西北部新型建材区、休闲旅游度假区、仓储物流区七大功能区的划分,进行统筹规划和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主业突出、协调有序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培强做优四大主导产业,尽快建成现代化新型建材基地、信息产业带、现代物流园区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以上。

——倾力打造“省会西花园”,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实施节能工程、落实减排措施、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下最大决心,坚决淘汰水泥、造纸、铸造等行业的落后产能,2008年关闭全部42家滑石粉企业,2009年6月底前拆除所有剩余26座水泥机立窑。从实施西部山前生态新区和主城区“双核”战略出发,着力抓好投资50亿元的环境治理、生态绿化和旧村改造等“七大工程”,加大西部矿山治理和生态恢复力度,力争经过3年努力,初步将鹿泉建成山水相依、城林相融、宜居宜看、生态良好的魅力新城。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80%以上村庄达到“五个好”示范创建标准,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达300天以上。

——着力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全民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积极优化社会救助机制,救助范围逐步扩大,救助标准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科学发展文化创建活动,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把靠土地吃饭的农民转化为敢闯市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市民。下大力转变工作作风,落实服务承诺,对市委承诺今年要办的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和健康教育室、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检查等20件实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紧解决;对今后一个时期要办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联村集中供水等8件实事,明确目标,分解责任,限期解决。

——积极创新科学发展机制,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成果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建立加强市委班子自身建设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开门寻策问计,共谋科学发展”主题活动,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二是建立完善党建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公共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各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使干部考核真正发挥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导向作用;四是建立完善加快经济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提高发展质量;五是建立完善民生财政增长机制,确保每年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速不低于全市财政收入增速;六是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不断保护和恢复生态,建设宜居宜看宜游新鹿泉。

链接古邑新城鹿泉市

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倚太行山,东环省会石家庄市。全市面积603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我县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中召开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这次民主生活会集中安排在**年8月进行,具体召开时间自定。

县级党员领导参加所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县委各常委除参加所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外,还要参加县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时间待定。

二、学习内容

深入、系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同志《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全局意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三、方法步骤

1、民主生活会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积极做好资料收集,系统学习规定的文件、领导讲话等内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查找突出问题,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材料,充分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2、民主生活会上,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和每个成员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情况,对照检查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监督。

3、民主生活会后,要切实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针对党员、群众反映和民主生活会上查找出来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干部、群众通报,接受监督,确保这次民主生活会取得实效。

四、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民主生活会做出具体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各基层党委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间确定后,提前三天报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2、要强化指导,确保实效。县纪检委、县委组织部和县级包联领导届时参加指导各基层党委的民主生活会,对运用民主测评等方法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进行探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核查,确保民主生活会取得实效。县直机关工委要派人参加指导好下属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3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干部擅长于文字游戏,拿出一套方案来,美其名曰科学发展,但却是新瓶装旧酒,涉及到实际内容的还是传统的老一套。这就谈不上什么体制机制创新,反而试图维护旧有工作格局和旧有利益格局。还有的干部干脆抄袭了事,罔顾本地具体情况,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的方案东拼西凑,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些政治正确的内容,其实是空喊口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已。这些情况都是深入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障碍,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空话套话盛行,把科学发展观束之高阁,只见其表,不见其里。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又是当下必须完成的使命。没有体制机制的改革,就难以让科学发展观落地;科学发展观如果不落地,即便举行再多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工作局面。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存在一批不适应科学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一方面造成了现实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又拖缓了迈向科学发展的步伐。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必须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新进展,要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否则,错过时机,等到尾大不掉的时候再改革,就会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甚至积重难返。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项综合改革。既涉及到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也涉及到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用人导向和政绩考核体系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选好、抓好一个突破口,以突破口为引领,稳健有效地攻占旧体制和旧机制的堡垒,从而更好更快地构建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个突破口可以是人事改革,也可以是财政改革,关键是看各地的具体情况,必须有的放矢,不能搞一刀切。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4

一是强化自身,把握重点,政策理解到位。从提升自身素质入手,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着重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文件精神、领导重要讲话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读本等相关资料进行深学习、再领会,准确把握活动的目标要求、工作原则和方法步骤,对各个环节的工作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为做好指导检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活动指导到位。在县委动员会后,该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及时与各参学单位党组(支部)对接,了解掌握各参学单位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做好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审核各参学单位的实施方案,发现问题补漏纠偏,对一些重点工作早部署、早安排,增强了指导检查工作的主动性。同时,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原则,针对参学单位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做到活动环节不减、质量标准不降,活动规范有序,环环相扣。

三是联系上下,促进交流,沟通协调到位。该组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达贯彻县委统一部署、要求,及时总结、反馈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有力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了实效: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调研,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影响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针对查找的问题,深入思考,研究解决对策,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二是广大党员的作风进一步转变。各参学单位党组织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学习和讨论,查问题、找不足,改进了工作作风。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解决实际问题,为广大党员做出了表率。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风气得到进一步发扬,有效解决了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实现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各参学单位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确定了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实践载体”。同时,坚持把推动工作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有效防止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两张皮”。(县委第七指导检查组)

县委第八指导检查组认真抓好检查指导工作

县委第八指导检查组负责县发改委、宗教局、地震局、招标监督管理局、疾控中心和巢湖幼师、县医院等7个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检查工作。

一是围绕“高、实、好”抓好动员会。3月28日,该组召开碰头会,学习传达上级精神、研究工作举措、分配工作任务,并立即与所指导的七个单位取得联系。为保证所指导参学单位动员会不互相重叠、不走过场,该组利用双休日时间分赴各参学单位进行动员指导,传达了县委各项要求,并指导各参学单位动员会要做到“高”、“实”、“好”,同时在思想认识、工作举措和活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强调。截至31日,该组所指导的参学单位,按时召开了动员会,成立了领导组和办公室,制定了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建立了信息联络员,公布了联系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做好“规定动作”。该组深入各参学单位督促检查,促进了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了好的成效: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增强信心应对危机促发展上形成高度统一;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重大意义历史使命的认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指导单位发展上水平的认识;重视对“两本书”和第一批实践活动经验的学习贯彻,重视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重视领导带头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单位实际相结合,领导带头学习调研与党员广泛参与相结合,搞好与下属单位的分类指导相结合,学习调研与促进单位发展两不误相结合。截至目前,所指导参学单位已全部完成前期准备、启动、学习培训、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讨论、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等规定动作。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5

一、及早谋划,充分准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

为了及时掌握全镇党员现状,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镇党政办利用党员信息库,结合党员流动情况对全镇党组织和党员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排摸。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15个,党员538名。党员中农村党员203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126名,社区党员209名;

35岁以下党员152人,36岁至59岁党员257人,60岁以上党员129人;大学专科以上党员147人,高中及中专党员188人,初中及以下党员203人;流出党员34名,流入党员1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29名。通过准确掌握党组织现状、党员数量、行业分布、年龄文化结构、党员流动等情况,做到了党员底数清、情况明,保证了参学单位和对象的“全覆盖”。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县委动员会召开后,我镇党委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全镇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又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下设1个秘书宣传组和7个由包村领导、分管领导任组长、中心主任、部门负责人为指导员的督导组,全面负责15个党支部的学习实践活动。

二是科学确定活动主题。在前期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根据县委会议精神,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确定我镇学习实践活动主题为“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发挥城区优势,服务城市建设,突出民生工程,打造特色品牌,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心突出、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三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制定了《××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精心设计了各个阶段活动载体,并根据机关、村、社区、派出所、学校、新经济组织、卫生院等活动单位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指导方案》和《活动日程安排表》,保证各支部的学习实践活动在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健康有序开展。

四是认真召开动员会议。9月18日组织召开了由各支部书记、镇、社区全体党员干部、村和社区支委委员共100多人参加了动员会议。传达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了学习实践活动,全镇学习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五是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电视、公开栏、板报、悬挂横幅、展板等多种形式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活动主题,着力营造学习实践活动浓厚氛围。目前,全镇起草下发有关科学发展观指导文件10份,编发简报2期,悬挂宣传标语8条,板报宣传3期。

三、创新载体,加强学习,夯实实践活动基础

学习调研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基础性环节。我镇以“六学六结合”、“六个一”、

“六访六问六促进”活动为载体,确保学习调研有效果、出成绩。

一是开展六学六结合”活动。即领导干部带头学,与科学谋划相结合;专题报告辅导学,与解决难点相结合;丰富内容深入学,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贴近实际灵活学,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围绕“三保”专题学,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观摩交流借鉴学,与特色创新相结合。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建国六十周年领导讲话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典型案例作为重要内容。以签到制确保学习时全员参与,以领导带学制确保每周一、三、五学习时间严格落实,以考核制确保学习计划全面执行。要求党员做到“三有”(有学习资料、有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各参学支部做到“七有”(有领导小组、实施方案、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学习专栏、宣传横幅、有支部书记作辅导报告),通过明确学习任务,营造学习氛围,来提高学习效果。目前,先期开展的镇机关、派出所、卫生院、教育支部党员干部每人都撰写学习笔记3000字以上。

二是认真落实“六个一”活动。即通过开展“镇党委班子成员作一次辅导报告、党支部书记作一次动员讲话、请先进典型介绍一次经验、看一场介绍科学发展经验和做法的教育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交流、开展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途径。目前,先期开展活动的支部正在扎实有序的落实之中。

三是深入开展“六访六问六促进”活动。即通过开展“一访创业能手,问致富经验,促进全民创业;二访五老队伍,问发展良策,促进科学谋划;三访上访户意见户,问热点难点,促进社会稳定;四访特困户重灾户,问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和谐;五访服务对象,问期望需求,促进服务效能;六访党员干部,问困难不足,促进关爱关怀”。学习调研同步进行,以学习促调研深入开展,以调研查找学习不足。统一配发了《民情调查记录本》,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帮助村、社区理清发展思路,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影响和制约村、社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将践行科学发展观融入于日常工作之中,切实提高为老百姓谋好利、办好事的工作能力。

四、统筹兼顾,注重实践,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促进两不误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6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在省委试点指导检查组和安庆市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委紧密联系实际,狠抓工作落实,认真组织6个党(工)委、81个单位共4339名党员,有序开展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初步达到了学习培训有提高、调查研究有深度、思想认识有升华的预期目标。

一是精心谋划方案,组织准备充分。全省动员大会结束后,市委立即召开专题常委会,传达大会精神,研读大会文件,精心谋划方案,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市委还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下设由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解决问题暨制度建设组构成的办公室。同时抽调30名工作人员,成立10个指导检查组,组长由资深正科级干部担任。继10月8日全市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参学单位均在10月15日前召开动员会,对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学习培训扎实。在学习内容上,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和《实施方案》安排,以必读的学习资料和中央、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各参学单位对规定内容完成了20学时以上的共学,参学对象提交了学习心得,其中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参学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学习心得已汇编成集。在学习形式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举办培训会先行学,理论中心组集中学,联系点党课引领学,专场报告会辅导学,理论宣讲团互动学,征文演讲竞赛学,网络交流开放学,知识测试强化学等。通过学习,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一方面,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觉得科学发展观既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又并非高不可攀,它是与我们日常工作、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另一方面,学习还让我们懂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要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注重析标探本。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各参学单位负责人带着137项调研课题,率领542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查找存在问题,探寻解决对策。调研中,推行“一看二听三问四理五析六解”的“六步调研法”,对调研方法形式予以规范,力求找准问题、抓住要害。共召开座谈会172次,发放调查问卷6300余份,访问群众3500余人,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为基层和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已办的实事达217件。经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调研报告137份,调研报告中提出的不少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都得到了转化和落实。同时,通过调研,共梳理需要解决的个性问题492个,为下一步扎实整改、推进工作找到了着力点。

四是认真开展讨论,联系实际紧密。全市分为市级层面、参学单位、广大市民三个层次,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作风实际,建立八项载体,广开言论渠道,精心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避免讨论空泛、坐而论道、无的放矢,各单位选准切入点,坚持做到八个结合。即坚持与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理念相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与发掘桐城精神、提供精神动力相结合,与单位工作职能、查解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强化民本意识、办好民生工程相结合,与深化市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相结合,与认清经济形势、推动平稳发展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桐城相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与党员群众互动交流、真诚沟通,查问题,找差距,理思路,求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振奋了全市干群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干事创业精神。

五是实行分类指导,实践特色鲜明。为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市委着力强化对参学单位的指导检查。各指导检查组及时传达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实际指导检查当中,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党员群众等方式,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与被指导检查单位一起设计载体,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各参学单位坚持边学边行,边查边改,始终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市龙眠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龙眠河整治拆迁工作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并于11月10日在市民广场公开办理拆迁事务。市目标管理委员会针对年度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规范的问题,于11月6日、7日连发3份文件,对量化计分方法作出重大调整,适当提高社会发展指标考评权重,形成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指标评价导向。市司法局针对基层群众法律知识缺乏的现状,在农民群众和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3000多人听取了普法讲座,深受教育。针对老百姓对低保、农村饮用水、新农合等26项民生工程的热切关注,市民生办公室加大督查力度,加快相关资金到位进度。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舆论氛围浓厚。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电视、报纸、电讯、互联网“四位一体”的宣传体系。搞好新闻宣传。在桐城政府网、新闻网、先锋网和桐城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台、《桐城报道》及《活动简报》等媒介第一时间学习动态和新闻资讯。《人民网》、《新华网》、《安徽先锋网》、《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安庆日报》等各级传媒也及时报道了我市典型做法。搞好户外宣传。为各参学单位设计了模式统一的宣传牌,在开发区设立大型广告牌,在人群密集地带设立大型宣传橱窗;在重点单位、交通要道张挂宣传横幅。搞好短信宣传。将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进行梳理浓缩,广泛发送宣传短信。搞好网络宣传。在互联网开设“桐城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站”,一批参学单位也在网站上开设“学习实践活动”专栏。

七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全程参与。市委聘请了由“两代表一委员”和下岗职工、贫困户等组成的60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一些参学单位也聘请了以服务对象为主的群众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在每个环节的启动之前、实施当中、操作之后,都发放调查问卷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共发放问卷表8000余份,收集不同类型的意见、建议392条。开展在线访谈。在桐城新闻网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安排市领导及市直单位负责人与网民在线交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分管市长、市直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十强企业老总相继作客桐城新闻网,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历次访谈网民现场点击量超过万人次。

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中央、省委的要求比,与试点单位承担的责任、任务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到位。有的参学单位领导存在认识偏差,对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抓得不力、抓得不紧,未能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二是开展不够平衡。市直单位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三是调研不够深入。有的单位调研活动,联系实际不深,问题找得不准,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第二阶段工作扎实推进

这次大会后,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就正式转入第二阶段,即分析检查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落实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既关系到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也关系到下一阶段整改落实、完善机制等任务的完成,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必须在不折不扣落实《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

第一,高质量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实现崛起,建设美好桐城”主题,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要落实好“三个步骤”:一要精心准备。要采取印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先期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要保持“原汁原味”,如实向领导班子及成员反馈。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同时结合前期调查研究,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二要搞好三个对照。一是对照分工工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和主要问题,结合工作职能,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二是对照检查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体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障碍,找准工作的对接点和切入点,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任务;三是对照检查思想、工作和作风,查找本单位及个人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和薄弱环节,研究加强队伍建设的举措和办法。三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和差距,以实事求是、虚心求教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自觉改进和提高。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只分析领导集体而不自我分析;二是只查摆存在现象而不剖析问题症结。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同时,各单位支部也要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紧紧围绕单位职能,组织好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二,高质量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前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一要找准突出问题。要在总结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要围绕发展不快、发展不优等方面查摆问题,而且要围绕不愿改革、不会改革等方面查摆问题;不仅要查摆对内对外开放上存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查摆问题;不仅要围绕观念形态查摆问题,而且要围绕工作作风查摆问题,包括:在学风方面是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在思想作风方面是否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否清正、廉洁、干事,带头作用发挥如何;在工作作风方面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在履行工作职能方面,是否依法行使职权,执法环境是否公平、公正,对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等等。二要深刻剖析原因。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查明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原因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对一个问题,要看它是因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正造成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完善、审批办事程序不合理造成的,或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的。既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也要分析主观原因。在主观原因剖析上,又要分清是出自公心而造成事与愿违,还是源于私心而引起工作失误。总体来说,都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不追究个人领导责任,不纠缠历史旧账。三要科学制定对策。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谋划提出符合单位实际的科学发展思路、主要工作目标和重大工作举措,提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要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力求立意深刻、思路清晰、办法可行、措施实在。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单位党组(党委)扩大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的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力争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分析检查报告,使其成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三,高质量组织好群众评议。各单位要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归口或业务联系单位、服务对象、群众等方面的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参评人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是要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二是要评议领导班子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三是要评议领导班子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实不实;四是要评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使分析检查报告深入反映实际情况、真实体现群众意愿、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努力形成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

三、突出实践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更富成效

中央和省委一再强调,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无论是在哪个阶段,我们都要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始终。当前而言,应对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特色、最重要的实践载体。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上来,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就要精心做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

为此,各参学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扩大内需的决策以及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查找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据,作为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政策措施的重要遵循,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实绩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第一,要围绕保发展,在破解即期发展难题上落实新的举措。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要大力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主动应对挑战。要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十四项措施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十八项措施为重点,着力化解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切实保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骨干企业的重点行业,抓好要素供给、促进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牵住农业产业化这个“牛鼻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突破。

第二,要围绕保民生,在解决群众热盼问题上实现新的进展。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改善民生,既要立足于市委、市政府已有民生政策的完善、落实,又要着眼于广大群众其他要求和期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找准抓住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切实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方面,要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乐观、农民工回流等新情况,在拓展就业渠道,组织就业培训,帮扶创业发展等方面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一方面,根据时令已经入冬的实际,各单位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适时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众解决好生活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第三,要围绕保稳定,在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上取得新的成效。当前,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情况,尤其年末岁首更是安全事故多发、易发季节,维护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进一步排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为切入点,一方面,要切实畅通群众意见表达渠道,高度负责地对待群众利益诉求,积极主动把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围绕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共性问题,着力探寻治本之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第四,要围绕保决策落实,在改进工作作风上取得新的进步。过硬的工作作风是落实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一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形势复杂多变,问题层出不穷,机遇稍纵即逝,一定要快速高效,争分夺秒,绝不能拖拖沓沓,慢慢吞吞,否则追悔莫及。二要大兴密切合作之风。应对危机,合作决定成效,部门之间一定要积极协商,主动配合,一定要刹住推诿扯皮、各自为政之风。三要大兴盯住不放之风。复杂的局面,紧要之时刻,出手之策,尤要抓住不松,盯住不放,不落到实处决不罢休。四要大兴科学严谨之风。形势越紧,任务越重,要求越高,越要注意讲究科学态度,讲究严谨精神,防止盲目作为,违背规律,引发矛盾。五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只有摸准实情才能找准问题,只有勇说实话才能做好决策,只有多出实招才能抓好落实。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既定任务落到实处

做好当前和今后每个阶段工作,最重要的保证措施就是切实加强领导,狠抓检查督促,坚持步步跟进,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实现领导责任到位、既定任务到位、工作效果到位。

第一,领导责任要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党组(党委)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认识统一、组织严密、措施得当、工作高效。要结合实际搞好分析检查阶段的思想动员,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头聚焦提炼问题、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带头接受群众评议、带头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带头解决突出问题、带头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第二,督促检查要进一步强化。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到各自的联系点开展指导检查,参加联系单位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审阅联系单位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指导好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切实履行职责,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通过深入调研,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政策性和敏感性的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

第三,宣传引导要进一步强化。搞好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发挥典型的推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继续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把握好宣传角度,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典型培育力度,突出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宣传,突出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突出对本单位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抓学习、促发展、抓作风、求实效的先进事迹及实际成果的宣传。用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变化和进步,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以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典型经验,增强舆论宣传的感召力、感染力和信服力。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7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对此非常重视,进行了试点,召开了动员大会,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贯彻行动迅速,10月6日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举行,省委书记*作了题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动员报告,代省长郭庚茂作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对全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共分三批,第一批为省党政机关,我厅是第一批开展活动的单位。为了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省委向省直各部门派出了省委指导检查组。以宋国华为组长、高道春为副组长的省委第11指导检查组一行4人,已来我厅并参加今天的大会,宋国华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根据省委要求,结合我厅实际,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的自觉性、紧迫性和主动性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全面完成*部署的各项战略任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0月9日,厅党组召开会议传达省委精神,研究部署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厅党组要求全厅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这个主题,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快“两大跨越”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1、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升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面对国内外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忠心拥护,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近年来,我厅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全厅机关及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得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还需要长期的反复学习和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在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教育的改革发展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提升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在全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运用我们党坚持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经验,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开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教育厅作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能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人心,科学发展的导向愈加鲜明、措施愈加有力、成效愈加明显。同时也要看到,机关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不够宽广,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有的干部不注重学习提高,热衷于一般应酬;有的本位主义思想较重,缺乏大局意识;有的干部工作不够扎实,作风浮漂,办事拖拉不讲效率,遇到难题推诿扯皮。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高;有的干部法制意识薄弱,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全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促进干部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办事,努力提高指导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负起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重任。

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千秋大业。经过连续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省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国庆节前夕,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深入到我省一些学校视察工作,对我省的教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并明确表示:将我省纳入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将河南大学列为省部共建的高等学校。可以这样讲,河南教育事业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全国已经奠定了教育大省的地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育投入跟不上教育的快速发展,生均经费仍然偏低;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仍需大力推进,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在推进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还没能很好地解决。全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把思想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创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确立新的发展追求,构筑新的发展优势,推进全省教育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十分必要,十分紧迫。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把学习实践活动摆到重要位置,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信心,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于这项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确保取得实效

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根据省委要求,结合我厅实际,厅党组研究制定了《省教育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全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方法步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处室及各直属单位和学校都必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1、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和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这一主题,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2、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教育厅及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教育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解放思想上要有新飞跃。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河南教育在全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已有的优势而停滞,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努力做到“十破十立”,即破片面发展思想,立科学发展观念;破应试教育思想,立素质教育观念;破狭隘办学思想,立多元化办学观念;破“人治”思想,立依法治教观念;破计划经济管理教育思想,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观念;破因循守旧思想,立敢为人先观念;破“等靠要”思想,立“拼抢闯”观念;破奢侈浮华思想,立节俭务实观念;破官本位思想,立清正为民观念,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二是在提升能力上要有新进步。要按照省委要求,着力解决当前我厅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战略思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学习,积极实践,着力提高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着力提高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着重找差距、理思路、定措施、办实事,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党员群众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提高执行科学决策的能力,自觉改正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行为,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三是在解决问题上要有新成效。要针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在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加快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争创河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思考解决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深入思考如何做强我省教育,构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在机制、体制上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问题;二要深入思考如何实现我省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类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问题;三要深入思考如何解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四是要深入思考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问题;五要深入思考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六要深入思考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加快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问题;七是要深入思考如何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做贡献问题;八要深入思考如何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有效解决困难群众接受教育的问题,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围绕以上八个方面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调研组,学习活动结束时写出调研报告,作为厅党组作决策、定政策、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解决影响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在创新机制上要有新突破。要以科学发展的要求审视体制机制,查找影响科学发展、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哪些,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要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增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紧迫感,以更大决心、更大胆略推动教育事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机制、体制。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正确认识我省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我省教育事业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当前影响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牢牢把握有利于我省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新兴机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努力争取河南教育事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长较快的发展。五是在促进科学发展上要有新气象。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八个转化”。即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的坚强意志,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衡量工作的标杆,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利器,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指南,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路、措施,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提高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为。坚持做到“四个到位”,即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作为第一原则,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主体的要求落实到位,把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位,推动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把安全稳定的要求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打造平安校园。

3、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以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自上而下展开,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必须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党员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增强自我提高能力,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厅领导班子和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自觉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始终突出实践特色。要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相结合,与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与开展“两转两提”、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与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推动全厅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与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三是牢固坚持群众路线。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议,同时注意教育引导群众。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四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结合起来,在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全厅学习实践活动自10月上旬开始到明年2月基本完成,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贯穿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一是学习调研阶段。时间安排:2008年10月上旬—12月上旬。主要任务是坚持以深化“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为载体,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一阶段重点是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三个环节。学习培训:在学习内容上,主要是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进行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中心组集中学习、作专题辅导报告、上党课5次左右,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要围绕“五个关键问题”,积极创新学习载体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深入调研: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和群众,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实际案例分析,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交流调研成果。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八个方面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由各位厅领导结合分工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调研。各有关处室要积极参加,主动思考,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在厅里组织集中调研的基础上,机关各处室也要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并提交调研报告。各直属单位和学校要紧紧围绕本单位、本学校的工作实际开展好调研,通过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谋划未来,切实推动本单位、本学校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开展讨论:在学习调研过程中,要围绕科学发展,深化“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着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事关教育系统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及本单位、本学校的改革发展问题形成共识。

二是分析检查阶段。时间安排:2008年12月上旬—2009年1月上旬。主要任务是坚持以“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为载体,认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查摆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民主评议,多方进行科学论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这一阶段重点是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认真汇总梳理,分别向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反馈。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四对照、四查找”: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先进地区的新经验,认真查找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发展阶段的新变化,认真查找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查找为民务实、清正廉洁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形成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本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领导班子要召开检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要撰写参加专题民生生活会的发言材料。所有党员都要参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

三是整改落实阶段。时间安排:2009年1月上旬—2009年2月底。主要任务是坚持以“新进展、新步伐、新篇章”为载体,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这一阶段重点是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学校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要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时限,并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要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影响科学发展的大事、制约科学发展的难事、阻碍科学发展的急事、关系民生的实事。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整改落实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统一认识、深入调研、分析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广大党员要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央和省委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充满期待。我们要高度重视,全面动员,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明确要求,由厅党组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我是第一责任人。为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厅里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办公室,在厅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李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厅机关相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及成员,同时从机关处室和事业单位抽调部分同志参加办公室工作,各有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要以大局为重,积极支持配合。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党支部(总支)负责本处室(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活动,发挥表率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领导班子和所在党支部的活动,做到“十带头”:带头学习、带头辅导、带头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破解难题、带头整改、带头到联系点指导、带头撰写报告、带头落实,带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今天会后,各直属单位和学校要根据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和今天的会议精神,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厅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办公室要加强与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加强我厅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举措、工作进展及实际成效的舆论宣传工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鼓励探索创新。学习实践活动要做到学习突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实践突出改革创新、重在落实。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把握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学习内容、活动载体、方式方法、评价形式等方面积极创新,做到“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形式,确保党员全员参与、全程参加。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注意发挥专家的作用。学习实践活动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铺张浪费、搞文山会海,杜绝形式主义。

三是坚持注重实效。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机关处室和事业单位及学校的工作性质和基本职能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根据省委及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格按照方法步骤进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把学习贯穿于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始终,把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始终,确保不走过场。同时,要从本处室、本单位、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

四是促进作风转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厅机关人员的工作作风有一个大的转变。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理论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更加突出,自觉地摆正自己与广大群众、广大师生和基层单位的位置;工作更加深入,作风更加扎实,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更强,综合性、协调性的工作更加顺畅;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照章办事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使全厅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8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地区试验,探出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试验区的创建与发展

*年,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在这个贫困的内陆山区省份,他不辞辛劳,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如果不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成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问题。针对贵州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贵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地区。

*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直到*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只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迫使陡坡开荒,林、灌、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导致大片土地石漠化,从根本上将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针对*地区严峻的现实,同志提出了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赞同,*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在“*试验区”创建过程中,为了争取对试验区的智力援助,*年4月,同志代表贵州省委在京邀请了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同志召开会议,介绍了拟建立*试验区的设想,期望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小组的支持。试验区成立之后,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和各派中央17年来始终将*地区作为智力支边的重点地区,并于1989年9月20日成立了由钱伟长任组长、常进时等任副组长的北京专家顾问组。此后,各派、专家顾问组与试验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并肩战斗,亲密合作,共同走过了不平凡的17年。

与当时全国启动的改革试验特区、开发区不同,*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同志非常重视以创新的思路开展试验区工作,*年6月8日,他强调指出:“牢牢把握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就要针对全区有300万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这一现实,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策措施,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的目标。要针对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一半以上的现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并逐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如果这两大目标都能如期实现,那就表明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果没有实现,那就说明试验区的任务没有完成。”1这一明确的发展思路及决策,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为*试验区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试验区成立17年来,*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区近700万各族人民在历届地委、行署的具体领导下,在八大派中央和中央统战部的共同帮扶下,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主题,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的实际,充分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抓住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坚持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中,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开始走出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逐步实现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贫困状况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人口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成就显著;人民生活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全区生产总值从*年的23.4亿元上升到196.03亿元,粮食产量从*年的103.8万吨上升到238.22万吨,农民纯收入从226元上升到1665元,贫困人口减少到56万人,5个部级贫困县已相继越过温饱线;人口自增长率下降到9.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92%。根据*地区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地区已经成为贵州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二、*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

*试验区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证明了同志的构想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改革动力与发展思路的统一、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从其后的发展实践看,*地区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具有跨区域、跨时代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第一,在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上,*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导致了发展观的重大变化,这是20世纪发展观演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发展观的争论,在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所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遭到了普遍批评。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同的心声。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结合在一起,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结合在一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试验区与当时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具有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目标。

与当时全国已经启动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不同,*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以及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起来,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展开的综合性社会发展试验。开发扶贫,就是启动市场经济机制、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变“救济型”、“输血式”的扶贫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贫;生态建设,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实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植物措施为主、并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以形成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人口控制,就是把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通盘考虑,在一定时期内,着重以人口数量控制为核心,以人口素质提高为宗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动力,使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以及围绕三大主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质上是把发展看作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目标,通过开发扶贫探索经济建设、生态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整合,通过生态建设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人口控制促进人自身的全面进步,根本目的是要在追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全面、协调发展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社会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奠定物质基础,对这一点,试验区的干部群众具有广泛的共识。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的本身也不能真正实现,这是被*地区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所证明的。像*这样人口过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经济发展尤其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增长、国民素质、文化教育等相协调,在人、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可以说是*试验区17年改革试验的一条根本经验。

二是把生态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直接遏制*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试验区在成立之初就把生态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把能否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并逐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作为评判试验区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求各级干部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树立从长计议的战略观点。”217年来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扎根*,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超前的、早熟的、具有后发优势观念的广泛共识。生态建设这一现代名词,已经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每年冬季,声势浩大的水土保持工程农民都自觉自愿参加。“3356工程”、“长防工程”、“长治工程”等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各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等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在生态方面所取得的业绩,为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在一个贫困地区如此重视生态建设,并制定完整的方案大范围实施,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

三是全面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解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片面的发展观之所以在实践中造成严重的危害,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的原则。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试验区既注重按经济规律办事,也注重按自然规律办事。例如,针对本地山地面积大、立体气候明显,土壤类型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逐步形成“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种地植树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覆盖地膜铺毯子,山下搞乡镇企业、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纸币经营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的农业开发路子;再如,坡改梯工程、退耕还林与进行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以巩固和保障生态建设的成果和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地解决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矛盾的范例。在实践中,凡是按照经济规律,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讲究经济效益,使之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就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在发展的动力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是*试验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改革试验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伟大艰巨的事业,必须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试验区从成立之初,就着力营造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积极因素的社会氛围,努力建立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积极因素的体制和机制,以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主体。

一是充分发挥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注重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指导和领导改革试验过程中,同志着重强调:深化改革,最根本靠谁?还是靠广大群众,他们是改革的主人。能否代表群众利益,为群众所接受?制定的方案,要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群众,这样,制订的方案才是可靠的、可行的;他同时强调,在试验区工作逐步展开后,能否有效地解决人才短缺的矛盾,将从根本上制约试验区工作的进程,加强智力开发,注重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企业家,同志明确指出,“他们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一定要正确对待他们,充分肯定他们在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中的开拓精神”,3要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周围群众,以形成有利于改革探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良好社会环境。这些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改革试验要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对*试验区的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17年来,*试验区坚持富民为本,紧紧依靠群众,创造了许多适应试验区区情、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工作方法和发展路子,有力地推动了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五子登科”的农业开发模式,以集团承包的形式推进改革试验工作,建立试验小区与开发小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无不源于广大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试验区改革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推进试验区建设。

*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试验区的发展凝聚了各派的智慧,显示了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暨支援*试验区顾问组17年如一日,深入*地区,指导制订试验方案,协调解决改革试验中的重大问题。17年来,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共为*引进资金3.4亿元,联系项目80多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直接投入各种资金7000余万元,培训干部8600多人次,帮助输出富余劳动力1.1万人,兴办各种社会事业(仅各类学校就达30多所),直接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试验区的各项工作。

*试验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的优势,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各派内汇集了大批专家学者,人才济济,要充分发挥各派的智力优势,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大的舞台。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基层层面的开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体制机制,把各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新的动力。17年来,*试验区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党合作共同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程序积累了经验,推进了在基层层面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践,对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的优势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第三,在发展目的上,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贫困群众。

发展问题虽然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始终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每个时展成果的分配最终都要到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不同阶级、不同政党在为什么发展这个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上,都会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作出回答。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执政为民执政观的本质要求。

早在试验区建立之初,同志就明确指出,*试验区必须坚持以改变贫困面貌,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并把能否如期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的目标作为衡量试验成败的首要标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全区居住着汉、彝、苗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的比例高,少数民族乡占全区重点贫困乡比重大,是*地区贫困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一特点,17年来,*试验区坚持以开发扶贫工作统揽全局,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在扶贫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解决群众温饱、优先投入见效快覆盖面广、优先投放贫困少数民族村组户、优先投入技术物资配套、优先投放能带动种养业发展的项目;同时,把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切实把扶贫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全区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年的312.2万人减少到*年的56万人,试验区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促进了*地区社会安定和谐与民族团结。

当前,加快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越来越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扭转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的贫穷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试验区扶贫工作的经验启示我们,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的目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自觉地把完成发展任务同实现发展目的统一起来。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不是为了GDP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发展。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应当成为我们考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检验我们发展的最高标准。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务实创新抓质量,转型升级创一流”为主题,组织全校党员特别是校院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党员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点难题,着力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能力,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省情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努力达到“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目标。

(一)围绕学校办学目标,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当前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总结过去,审视现在,谋划未来,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确定新老校区功能定位。

(二)围绕党的教育方针,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强化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围绕区域发展需求,彰显特色,强化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重点是保持师范专业在省属高校中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引领服务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度;巩固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关注民生,务实作风,进一步巩固“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当前重点是想方设法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改进校风、学风、教风和干部工作作风,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置机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五)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努力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当前重点是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管理考核制度、资源配置机制;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提高行政效率;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制度。

三、主要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用解放思想推动学校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引导广大党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形成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共识。

(二)突出实践特色。在抓好理论武装的同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我校“**”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明等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吸收师生员工全程参与,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真诚接受评议和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让师生员工亲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实效。

(四)正面教育为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贯穿活动全过程。学校和中层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自觉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坚持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对象范围

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包括全体党员,重点是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党员教授。

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原则上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党员领导干部除集中学习外,还要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学习实践活动。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组织好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欢迎非党员领导干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欢迎他们对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活动安排

我校学习实践活动从20**年3月开始,到20**年8月基本完成。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

(一)学习调研阶段(3月中旬—5月中旬)。重点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2个环节。

1、开展学习培训。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传达省委动员大会和中央、省领导有关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负责整个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学校对工作骨干进行培训,成立领导宣讲团、老同志宣讲团、专家宣讲团、学生宣讲团,深入到师生中进行辅导宣讲。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也要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再动员发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明确具体要求。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有关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文件精神。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党员领导干部要在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进行精读。根据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等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综合运用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校、院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

2、深入调查研究。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党员领导干部和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着重围绕“务实创新抓质量,转型升级创一流”这个主题,紧密结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结合各自工作,确定重点调研课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查找校、院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形成书面调研报告,适时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

3、解放思想讨论。以学习调研为基础,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认真总结学校80多年来建设发展成就,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实施质量工程、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引导他们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学校怎样科学发展和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做什么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讨论中要坚持领导带头,坚持实事求是。

(二)分析检查阶段(5月中旬—7月上旬)。重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2个环节。

1、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召开检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召开前,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分工充分征求师生员工意见,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沟通思想,认真撰写发言材料。民主生活会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不纠缠个人责任。同时,组织党员认真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认识,明确努力方向。校领导参加联系单位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2.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充分反映学校和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简要总结取得的实际成效,重点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党组织主要领导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加强集体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初步形成后,分别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充实完善分析报告。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要成为指导学校和本单位今后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3、组织对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等参加评议,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改进措施实不实等方面进行评议。根据评议情况对分析报告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结果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三)整改落实(7月上旬—8月上旬)。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2个环节。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主要依据,针对前一阶段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整改项目,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采取适当方式在校内公布,做出公开承诺。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根据整改落实方案,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办几件师生普遍期待的实事,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一些有影响的实事。学校将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切实抓好花津校区教师公寓建设、银湖南路教师公寓产权证办理、货币化住房补贴兑现、危旧房改造、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后勤保障等。

3、完善体制机制。解决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具备条件的,立即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向师生说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把解决突出问题和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章制度体系。学校将从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稳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入手,探索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长效机制,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校、院党委要分别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组织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测评的内容主要是对本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度。合理确定参评人员的规模、范围,使之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规模适中,力求测评工作简便易行,测评结果真实可靠。测评采取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分层面进行。校、院党委将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能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全校学习实践活动在上一阶段任务完成后,经省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同意方可转入下一阶段。每个阶段启动时都要召开动员大会,搞好思想发动。

六、组织领导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校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和校党委的部署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习实践活动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学校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常委会其他成员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协调。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各级党组织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全体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检查工作,帮助查找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学习实践活动的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校指导检查组要经常深入基层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安排外出活动。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指派专人担任联络员,负责及时向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报送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等相关材料。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职员工、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根据学校整体实施方案分别制定常委领导班子、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学习实践活动方案,提出不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展一次学习辅导、参加一次调研活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提交一份调研报告;广大党员要完成“四个一”任务,即聆听一次专题报告、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参加一次主题研讨会、参与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和中层领导干部一定要集中精力,严格要求,重在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广大党员重在积极参与,重在自我教育、重在提高认识。

学生党员的活动方案,以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承载教育内容,统筹考虑学生实习、毕业、放假、社会实践等因素,努力达到“树立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投身发展实践”的活动目标。离退休党员学习实践活动以自学为主,其活动方案要结合离退休党员的身体和其他因素妥善安排、灵活掌握。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按照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流出地党组织协助的原则进行。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专题网页、校报专栏、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平台,及时反映学校及各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及重大意义;深入研讨科学发展观,力争推出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编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及时反映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

(四)注重特色,务求实效。创新是增强学习实践活动活力、提升学习实践活动水平的根本要求。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组织活动,在贯彻上级要求的前提下,发挥主动性,增强创造性,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方式方法和实践载体,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保质量,自选动作有创新、求特色”。要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和本单位的工作实践出发,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

实践科学发展范文篇10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多党合作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毕节地区试验,探出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毕节试验区的创建与发展

1985年,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在这个贫困的内陆山区省份,他不辞辛劳,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如果不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成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问题。针对贵州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贵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毕节地区。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直到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只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毕节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迫使陡坡开荒,林、灌、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导致大片土地石漠化,从根本上将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针对毕节地区严峻的现实,同志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赞同,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在“毕节试验区”创建过程中,为了争取对试验区的智力援助,1988年4月,同志代表贵州省委在京邀请了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同志召开会议,介绍了拟建立毕节试验区的设想,期望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小组的支持。试验区成立之后,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和各派中央17年来始终将毕节地区作为智力支边的重点地区,并于1989年9月20日成立了由钱伟长任组长、常进时等任副组长的北京专家顾问组。此后,各派、专家顾问组与试验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并肩战斗,亲密合作,共同走过了不平凡的17年。

与当时全国启动的改革试验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同志非常重视以创新的思路开展试验区工作,1988年6月8日,他强调指出:“牢牢把握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就要针对全区有300万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这一现实,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策措施,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的目标。要针对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一半以上的现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并逐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如果这两大目标都能如期实现,那就表明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果没有实现,那就说明试验区的任务没有完成。”1这一明确的发展思路及决策,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为毕节试验区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试验区成立17年来,毕节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区近700万各族人民在历届地委、行署的具体领导下,在八大派中央和中央统战部的共同帮扶下,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主题,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的实际,充分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抓住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坚持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中,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开始走出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逐步实现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贫困状况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人口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成就显著;人民生活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23.4亿元上升到196.03亿元,粮食产量从1988年的103.8万吨上升到238.22万吨,农民纯收入从226元上升到1665元,贫困人口减少到56万人,5个部级贫困县已相继越过温饱线;人口自增长率下降到9.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92%。根据毕节地区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毕节地区已经成为贵州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二、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

毕节试验区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证明了同志的构想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改革动力与发展思路的统一、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从其后的发展实践看,毕节地区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具有跨区域、跨时代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第一,在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上,毕节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导致了发展观的重大变化,这是20世纪发展观演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发展观的争论,在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所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遭到了普遍批评。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同的心声。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结合在一起,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结合在一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毕节试验区与当时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具有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目标。

与当时全国已经启动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以及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起来,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展开的综合性社会发展试验。开发扶贫,就是启动市场经济机制、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变“救济型”、“输血式”的扶贫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贫;生态建设,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实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植物措施为主、并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以形成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人口控制,就是把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通盘考虑,在一定时期内,着重以人口数量控制为核心,以人口素质提高为宗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动力,使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以及围绕三大主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质上是把发展看作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目标,通过开发扶贫探索经济建设、生态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整合,通过生态建设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人口控制促进人自身的全面进步,根本目的是要在追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全面、协调发展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社会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奠定物质基础,对这一点,试验区的干部群众具有广泛的共识。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的本身也不能真正实现,这是被毕节地区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所证明的。像毕节这样人口过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经济发展尤其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增长、国民素质、文化教育等相协调,在人、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可以说是毕节试验区17年改革试验的一条根本经验。

二是把生态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直接遏制毕节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试验区在成立之初就把生态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把能否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并逐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作为评判试验区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求各级干部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树立从长计议的战略观点。”217年来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扎根毕节,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超前的、早熟的、具有后发优势观念的广泛共识。生态建设这一现代名词,已经被毕节广大农民所接受,每年冬季,声势浩大的水土保持工程农民都自觉自愿参加。“3356工程”、“长防工程”、“长治工程”等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各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等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毕节在生态方面所取得的业绩,为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在一个贫困地区如此重视生态建设,并制定完整的方案大范围实施,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

三是全面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解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片面的发展观之所以在实践中造成严重的危害,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的原则。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毕节试验区既注重按经济规律办事,也注重按自然规律办事。例如,针对本地山地面积大、立体气候明显,土壤类型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逐步形成“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种地植树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覆盖地膜铺毯子,山下搞乡镇企业、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纸币经营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的农业开发路子;再如,坡改梯工程、退耕还林与进行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以巩固和保障生态建设的成果和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地解决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矛盾的范例。在实践中,凡是按照经济规律,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讲究经济效益,使之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就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在发展的动力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是毕节试验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改革试验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伟大艰巨的事业,必须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毕节试验区从成立之初,就着力营造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积极因素的社会氛围,努力建立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积极因素的体制和机制,以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主体。

一是充分发挥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注重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指导和领导改革试验过程中,同志着重强调:深化改革,最根本靠谁?还是靠广大群众,他们是改革的主人。能否代表群众利益,为群众所接受?制定的方案,要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群众,这样,制订的方案才是可靠的、可行的;他同时强调,在试验区工作逐步展开后,能否有效地解决人才短缺的矛盾,将从根本上制约试验区工作的进程,加强智力开发,注重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企业家,同志明确指出,“他们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一定要正确对待他们,充分肯定他们在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中的开拓精神”,3要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周围群众,以形成有利于改革探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良好社会环境。这些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改革试验要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对毕节试验区的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17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富民为本,紧紧依靠群众,创造了许多适应试验区区情、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工作方法和发展路子,有力地推动了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五子登科”的农业开发模式,以集团承包的形式推进改革试验工作,建立试验小区与开发小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无不源于广大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试验区改革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推进试验区建设。

毕节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凝聚了各派的智慧,显示了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暨支援毕节试验区顾问组17年如一日,深入毕节地区,指导制订试验方案,协调解决改革试验中的重大问题。17年来,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共为毕节引进资金3.4亿元,联系项目80多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直接投入各种资金7000余万元,培训干部8600多人次,帮助输出富余劳动力1.1万人,兴办各种社会事业(仅各类学校就达30多所),直接推动了毕节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试验区的各项工作。

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的优势,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各派内汇集了大批专家学者,人才济济,要充分发挥各派的智力优势,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大的舞台。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基层层面的开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体制机制,把各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新的动力。17年来,毕节试验区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党合作共同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程序积累了经验,推进了在基层层面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践,对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的优势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第三,在发展目的上,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贫困群众。

发展问题虽然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始终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每个时展成果的分配最终都要到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不同阶级、不同政党在为什么发展这个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上,都会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作出回答。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执政为民执政观的本质要求。

早在试验区建立之初,同志就明确指出,毕节试验区必须坚持以改变贫困面貌,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并把能否如期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的目标作为衡量试验成败的首要标准。毕节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全区居住着汉、彝、苗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的比例高,少数民族乡占全区重点贫困乡比重大,是毕节地区贫困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一特点,17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以开发扶贫工作统揽全局,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在扶贫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解决群众温饱、优先投入见效快覆盖面广、优先投放贫困少数民族村组户、优先投入技术物资配套、优先投放能带动种养业发展的项目;同时,把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切实把扶贫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全区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88年的312.2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56万人,试验区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促进了毕节地区社会安定和谐与民族团结。

当前,加快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越来越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扭转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的贫穷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毕节试验区扶贫工作的经验启示我们,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的目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自觉地把完成发展任务同实现发展目的统一起来。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不是为了GDP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发展。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应当成为我们考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检验我们发展的最高标准。

17年来,毕节试验区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留给我们多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实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即使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贫困地区,只要勇于面对现实,创新发展思路,善于吸取人类对发展问题认识的科学成果,坚持对人口、资源、环境实行综合治理,也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毕节试验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动运用和体现,也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是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长期探索实践的产物,毕节试验区是这种探索实践的典型范例。17年来,毕节试验区所走的是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之路,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所指引的道路。在新的改革试验中,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让这项“具有国际意义的小试验、大方向”工作结出更加丰硕之果。

注释:

1、:《在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198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