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1:23:31

施工技巧

施工技巧范文篇1

后浇带的特征是: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浇注;后浇带的强度一定要比其联接的构建部分高;对待模板的消耗措施上,后浇带要防止新老混凝土因施工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构建裂缝。

一、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建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一旦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对构建形成向外的挤压力量。一旦超过限度,混凝土构建中就会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能够事先进行裂缝的预留,再在一定的时间(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建整体性的作用。

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因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整体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队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之前要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进行核对和计算,对由于连接成为整体后的结构体的后期沉降引发的内部应力进行计算。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二、如何设置后浇带

(一)注意间距的合理性

在图纸上如果有留设,必须按照图纸的设置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图纸上的构建间距不一定要按照图纸上的来留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矩形建筑物后浇带的艰巨不超过40厘米,而最小的距离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四季平均气温而定,但不小于30厘米。

(二)注意宽度的合理性

施工的过程当中,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但并不是要将结构整体进行切割为若干毫无联系的板块。对于楼板或基础来说,起受力作用的钢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切割断开的,这既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的要求,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要求;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设置确实很大,需要切割受力钢筋,那么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当中要将其焊接联接,这是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形成下垂变形。后浇带的宽度的要求一般超过10m,不少于7m。

(三)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后浇带适宜选择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剪力墙的中部是不设置后浇带的。梁和板的反弯点附近是最好的位置。这里避免了因弯矩和剪力过大而导致的构建自身压力。

(四)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通常后浇带的断面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一致,为了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避免后浇带浇筑后出现直缝。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一)时间选择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二)材料选择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建,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

(三)后浇带前期准备——预设模板

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二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四)浇筑混凝土

首先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施工。第二、水平后浇带的浇筑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浇筑则要将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的时候要避免振捣器的振捣动作将钢丝网破坏。第三、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五)处理垂直施工缝

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后达到初凝时就要用压力水冲洗直至出现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为了避免错过冲洗时间,施工图纸要对时间进行预设,必要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六)后浇带施工温度选择

后浇带砼要选择适合的浇筑温度,以保证新老砼结合良好。最好的温度是10摄氏度,这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结合点。后浇带砼在浇筑完毕后要在两天之后选择适当的时间收关,防止砼出现干裂,最佳的时间是早上或傍晚。

(七)后浇带的保护

后浇带的施工缝必须避免杂质和水长时间滞留。通常在后浇带缝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设置挡水砖或在后浇带内壁上涂抹防水砂浆的措施来完成保护;“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在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四、几种施工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材料质量问题

务必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严格,不跑浆,不允许留直槎。留直槎会使梁的后浇带出的木模缝隙过大导致混凝土漏料,造成砼体密度不够。应该留成斜坡槎。

(二)对于许多因各种客观原因

施工技巧范文篇2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1.路基填料。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并不规定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

2.路基压实。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

3.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4.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1)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若地基土层具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可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2)黄土含水量过小,应均匀加水再行碾压;如含水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3)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c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4)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5)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二、路基路面排水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另外,从保护环境、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也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

1.地面排水。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

2.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园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第二种是分散排水,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

3.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近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三、路基防护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防护。

1.坡面防护。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种草防护。

2.冲刷防护。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支挡防护。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

四、软土地基处理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建设的迅速发展,针对软土地基,在防止路堤失稳定、沉降观测控制、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

1.灰土挤密桩。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

2.轻质路堤。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5%左右。

3.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土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

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土工格栅,以及采用网箱席垫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作用是使地基土和填料向上和向两侧的位移受到限制,减少局部荷载。采用网箱席垫可减少总沉降量40%左右。

五、黄土陷穴处理

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常见的病害。处理时,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开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导洞、竖井和明挖等。

1.灌砂法适用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实整个洞穴。

2.灌浆法适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施工时先将陷穴出口用草袋装土堵塞,再在陷穴顶部每隔4-5m打钻孔作为灌浆孔,待灌好的土浆或水泥浆凝固收缩后,再在各孔作补充灌浆,一般需要重复2-3次。

3.开挖回填夯实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填料一般用就地黄土分层夯实。

4.导洞和竖井适用较大、较深的洞穴,由洞内向外逐步回填夯实,在回填前,应将穴内虚土和杂物彻底清除干净。当接近地面0.5m时,应用老黄土或新黄土加10%的石灰拌匀回填夯实。

施工技巧范文篇3

1)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

2)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

3)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

5)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6)场地要清理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2%的坡度。

7)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0mm,然后再开展作业面。

2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而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②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3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①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②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③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50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1)软土基础的特性。①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一般介于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②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③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处理软弱地基之方法。①排水固结法。作为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软粘土地基稳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系统组成。②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薄时,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③强夯法。将80kN夯锤,起吊到高达6m~30m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④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作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⑤振动水冲法。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中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先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将得以加固。⑥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⑦灌浆法。将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同时这些浆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⑧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n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⑨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⑩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施工技巧范文篇4

【关键词】桥梁;软土地基;处理

不同形式的桥梁工程,其软土地基的软硬程度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受到了土质和工程性质的影响。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对于工程笔不要严格按照于软土的定义施工,对于构造物的荷载对地基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不同程度的沉陷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的验算处理,并参照工程性质的具体标准,实施针对性的处置方式,尤其是做好现场的地质勘查与鉴别,避免工程质量遭到破坏。

一、砂(砾)垫层处理技术

砂(砾)垫层主要常用作软土层厚度小,排水功能良好,砂砾资源优良、工程进度松缓的情况下。通常砂(砾)垫层的厚度在12~24cm,而主要理论根据是提升排水面,主要针对软土地基在构造物荷载作用下加快排水固结凝结过程,以增强软土层的强度,达到稳定性标准。在砂砾垫层施工的材料选择方面,主要是结合洁净中、粗砂,含泥量低于5%,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出5cm以下的天然级配砂砾排水固结效果显著,需在施工过程做好洒水压实工作,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砂砾表层的检查,表层湿润时则可采取施工处理。

二、抛石挤淤处理技术

由于软土层厚度较大,且处于流动状态,这就给排水带来了难度,在修建涵洞地基处理工程中主要结合抛石挤淤法。挤淤施工材料主要包括了难风化的石料,片石尺寸在30cm以上的。抛投过程中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通常为延桥涵中轴线,自中间往两边,促使淤泥往向两旁挤出。在片石挤淤固定的情况下设置一层砂砾反滤层,并做好相应的施工处理工作。抛石挤淤法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动作快捷。在施工时需尽量保证施工地点能够满足材料使用的需要,并结合正确的顺序完成施工,这样能够避免因抛石厚度失衡而造成工程质量降低,若从成本和料源考虑也可运用钢渣代替片石挤淤。

三、粉喷桩加固处理技术

(1)在粉喷桩施工前期需要做好材料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技术资料而言,需具备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设计桩位图等相关资料。

(2)保证施工场地的整洁、无异常物质。遇到场地低洼时需做好回填粘性土;遇到施工场难以达到机械行使的需要时,需要增加砂土或碎石垫层。

(3)粉喷桩使用到的水泥性能应该达到工程设计的标准,并且配备相关的产品合格证,以及施工现场的检验合格才可使用。禁止运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

(4)准备必要的施工准备,并做好组装与维护工作。

(5)粉喷桩的施工工艺制定需要参照配比和施工参数相互符合的,试桩通常为5根,这样能够确找出钻进和搅拌速度,以及喷气压力、喷粉量等等。

四、井点降水处理技术

4.1井点降水处理技术特征

对于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区域,常常会对排水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阻碍,这时就需要积极采取井点降水法,这种方式常常具有很好的性价比。遇到降水深度过大,土质质量差的情况时,需要对井点降水法比集水坑法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评比,尤其是在降水,工期、资金等指标做好对比工作。井点降水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桥涵多,工期短时需要增加井点设备,投资金额也增多。

4.2实例分析

本次研究的某公路工程公路,其第二合同段地质为湿陷性黄土,且地下水位较高,地面到达980~160cm则有地下水。在地质面积里设置了8座小桥涵,而一道3m涵洞因为在设计早期,地质勘查问题使得桥涵基础埋深达到了地面3m以下,因此难以制定软基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将软基处理措施划定为属于换填软弱土,且适当增加片石砼。参照具体工程的施工环境与工期长短,使用了环形布置的单层轻型井点设备,单级离心泵则属于主要的抽水设备,结合基坑地面实施开挖线,长度为1.5m;并设置了适当的集水总管,总长在45m;总管主要是由无缝钢管组成,用直径为10cm;井点管主要由无缝钢管构成,数量共24根,长为6m,直径为4cm,井点管的间距控制在3m,在地面的埋深度在5m;对井点管下端的1.5m面积内,参照梅花形态布置滤孔,直径为1.5cm。包裹着铜丝细滤网,细滤网包裹着塑料纱布粗滤网,用铁丝绑扎粗滤网外部,最后用粗麻环绕起来;离心泵、射流器、循环水箱构成了一个抽水机。公务员之家

井点降水法施工工艺流程包括了:施工准备--安装井点系统--抽水--挖基--基础施工--井点系统去除环节。

施工准备分地表清理、施工放线、设备检查等,而井点设备是检点。安装井点降水设备需把井点沟槽挖出后设置总管,并且结合井点管边冲孔布置井点管,并灌填干净粗砂形成一道滤层;利用弯头把总管、各井点管组合起来再布置抽水设备。水电接通时需进行试抽、检查,以保证设备使用性能的正常。抽水需顺利进行,并对附近的地面变化进行观察,发生变化时需要对抽水量调整。通常出水按先大后小,先浊后清情况进行。遇到施工附近存在建筑物,可布置回灌井点避免沉降。抽水时需要试挖基坑一点,划定水位下降情况。在水位低于施工水位时对抽水马力调整,尽早做好挖基工作。基础施工需尽早完成,并针对性的回填,接着讲井点系统拆掉,对总管和井点管进行清理。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结构看,笔者总结出了若工程施工时期划定的妥当,且周围的施工环境,及施工设备都能够准备好,运用井点降水法对构造物软基挖进行处理常常会起到重要的效果,不仅能够达到工期和效益双赢的局面,还能保证基础施工达到理想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家驷.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施工技巧范文篇5

在我国的桥梁施工建设中,短线法预制梁技术还属于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这种施工工艺在国外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短线法在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原理为:首先将匹配模具在预制场箱梁浇筑前就提前安装,并且提前在预制梁上完成一段浇筑;然后移动完成浇筑的阶段,使其与模具开口处成为匹配阶段,最后将匹配阶段的位置进行调整做到线性与桥梁施工要求相符合。短线法预制阶段的施工就是通过不断重复以上浇筑工序,从而完成整座桥梁的预制工作。短线法预制梁技术与长线法预制梁技术更符合桥梁施工要求的原因是:第一,长线法预制技术是利用相对比较简单的阶段线型,在进行一些水平度较高、波动较小的桥梁施工时这种技术更加适用;第二,较长的生产周期对长线法预制阶段造成了影响,桥梁工程建设一般工期较紧,不适合采用此种施工技术;第三,短线法预制阶段技术在施工时能够灵活移动其内外模板,模板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工期也随之得到缩短。虽然我国国内很少应用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技术,但是由于短线法施工技巧拥有绝对优势,并且与同系列施工方法相比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加之国外运用这种技术施工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故而,在我国国内短线法预制阶段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工艺技巧分析

在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巧涉及了众多因素,施工流程非常复杂,与此同时必须以精湛的施工技术作为基础,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技巧分析时很难做到逐一分析。本文在对其分析时将测量施工、模具使用以及钢筋骨架施工这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并且提取其技术要点做进一步分析。

1)测量施工技术分析。在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与普通施工中的测量工作有所差别,其预制阶段线型就是依靠测量工作控制的,阶段预制的精确程度也与测量施工技术有很大关系,所以测量施工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测量施工时,首先,应当设置准确的观测点,在预制阶段生产线上预制厂会专门在其两端设置出准确的观测点,并且与预制阶段的尺寸进行结合,分别在中心线铝槽和腹板高程中进行观测点设置。此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固定端模不会出现移动情况,可将测量基准面确定为固定端模,这样施工现场就拥有了完整的测量系统。其次,对测量误差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定位和施工过程中正常的误差是允许存在的,但是需要对误差进行控制,例如,高程误差必须小于3mm;中轴线误差必须小于1mm。预制施工过程中拆除模板、吊装钢筋骨架都会出现很大振动,从而造成阶段移动的现象发生,若此时出现的移动距离超出了设计时的要求,就应当重新调整阶段位置;当测量以及数据采集产生误差时,作为测量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多次取样多次测量,从而使数据精度得到提高。

2)模板使用分析。进行预制节施工模板是必不可少的构件,模板不仅能提高浇筑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阶段精度,使混凝土浇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所以模板的使用以及模板的施工技巧必须得到深入的研究。侧模、底模、固定端模、内模以及匹配端模是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过程中必须用到的模板。在安装模板时应当按照先安装底模,其次安装固定端模、侧模、吊装钢筋骨架、内模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其施工技术分别为:第一,端模施工,由于预制阶段在整座桥梁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制作固定端模时应当将剪力键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首先,永久的固定位置不变动的剪力键;其次,需要变动的部分在固定时应当使用方便拆卸的螺丝。施工单位还应当注意在固定端模的底面以及顶面都要进行中心控制点的设置,并且其位置应当与顶面线相互平行。第二,底模施工,在制作底模时其钢板厚度应当控制在10mm左右,要对底模的横向以及纵向分别加设劲肋,这样才能使底模的强度得到增加。在进行底模安装时应当专门配备一部底模台车,安装时要格外注意测量塔的基线必须与底模的中轴线保持一致。第三,侧模施工,螺旋调节系统在进行侧模安装施工时是必不可少的,此系统可以使侧模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此外,在进行侧模安装过程中应当对支架与侧模之间的缝隙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的情况,应当用砂浆将空隙灌满,从而保证预制阶段的精度。第四,内模施工,在进行内模设计、内模生产时应当以阶段内部空间的变化作为基础,在特殊模板与小型标准模板合成时,应当注意具体施工要与内模的施工要求相吻合。要将内模固定在台车滑梁上之后才能进行内模安装,然后通过液压系统进行横向开合,使用葫芦进行纵向牵引,最终使整个内模能够满足最大限度的预制要求。

3)钢筋骨架的施工技术分析。在阶段预制施工过程中,钢筋骨架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钢筋骨架的施工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钢筋,并且对钢筋骨架进行初步加工,在选择高质量钢筋材料时应当按照施工图纸选择出规格合适的材料。其次,在选好合适的钢筋后,预制厂应先拉伸钢筋使其伸直,然后将需要焊接的部分摩擦干净,并且根据施工要求对其进行焊接。最后,预制厂要以设计要求为基础,确定强度、规格、尺寸都符合要求的钢筋骨架,完成后对其焊接情况进行检查。在绑扎钢筋骨架时,模板与骨架之间不能有过多的接触,可以在其间使用混凝土垫块,但是应当控制好垫块与骨架之间的位置。

3结语

施工技巧范文篇6

多年在水利施工一线工作.积累了一些施工的小技巧,如混凝土装配式桥梁施工技巧、预制桥面板梁的施工方法、温度裂缝的控制,以及桥梁伸缩缝的施工方法、防撞栏杆的施工方法等。以下就混凝土装配式桥梁施工技巧作一简单介绍。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第一步就是灌注桩基础(以下简称桩基)施工。灌注桩基础施工是专业性较强的工序.一般由专门进行地基处理的专业队承揽。桩基工序首先是桩基的定位.作为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大地坐标确定桥梁的位置、走向及桩基的准确位置。一座桥所包括的几个桩基的相对位置。最好用小范围自己定的相对坐标.这样能有效保证一座桥内部各桩基的相对位置准确.有效降低坐标及放线仪器内部的系统误差作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其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及结构尺寸准确与否十分重要。桩基准确定位后.就是桩基的成孔工序、钢筋笼吊装工序、混凝土灌注工序等。目前,桩基成孔工序、混凝土灌注工序业已规范,现介绍钢筋笼吊装工序的施工技巧。钢筋笼吊装是比较危险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现在大部分桩基施工吊装钢筋笼都采用吊车.前些年曾用过冲击钻机架子、自制吊装桁架等。不论用什么吊装,总结起来都是要保证以下几点:一是保证钢筋笼制作结实.吊装时不能有危险。二是吊装时必须保证钢筋笼垂直进入井口.不能倾斜,以防插入泥浆护壁甚至破坏桩孔三是在吊装过程中.不能把钢筋笼吊弯.给钢筋笼正常进入孔内增加困难。在吊装过程中.钢筋笼一般都超过lOre以上,如果不超过30m的钢筋笼不用分节吊装。由于钢筋笼垂直焊接不容易保证施工质量。受环境和焊工技术的影响较大.所以要尽量把钢筋笼制作成一节吊装吊装过程的关键是吊车把钢筋笼从横躺在地下的状态.改变成垂直吊起的状态,这个过程中最容易把钢筋笼吊弯,需要特别注意。保证钢筋笼不弯.要利用吊车的大小钩,大钩吊钢筋笼的一头(也就是垂直吊起以后上面的一头),小钩利用1根或2根油丝绳套吊装钢筋笼身2点或4点这样大小钩同时起吊,在钢筋笼离开地面以后再起吊.大钩释放小钩,速度控制合理即。利用这种吊装方法.只要吊车合适就能保证钢筋笼安全吊装同时要注意控制钢筋笼顶高程,钢筋笼中心不要偏离桩基中心。

2.桥梁施工中台帽梁的梁头斜面板制作

在桥梁施工中.还会遇到桥梁和河道不是正交而是成一定角度的情况,台帽梁的梁头斜面模板制作困难。经多家桥梁施工单位和桥梁模板制作厂家共同探讨.一致认为难度很大.有人甚至认为这块模板是扭面。其实这是人的视觉误差.这块模板是一个平面,而且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这块模板的时候,不妨试试以下方法。首先按照设计图纸.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台帽梁的梁底模板(其他脚手架也可以)。制作好梁底模板并固定其位置.这时梁底模板的两端是平行于行车方向的。所谓梁头斜面.就是和梁底两端平行于行车方向的两个边缘相连接的两块起坡模板。这两块模板如果是正叫桥梁。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两块长方形的模板和梁底连接好.找好坡度即可。由于正交行车方向和水流方向是垂直的.因此起坡模板坡度的大小不影响模板两侧边缘.它永远和梁底的边缘在一个平面内如果是斜交行车方向和水流方向成一定角度。会使模板的坡度稍微有所变化.模板的两个边缘就会偏离梁底边缘的平面。即台帽梁两侧的平面。所以做模板首先要确定这块起坡模板的坡度。坡度确定以后,沿着粱底两边缘的两个平面.确定这块起坡模板的两边缘二是在模板的两边缘上面找起坡结束点的高程(这个高程是通过设计图纸计算出来的.一般设计图纸不直接标出)。三是把两边缘上起坡结束点的高程连起来.沿着这条连线把其余的模板去掉。模版完成后.即可按模板加固方法进行加固.但加固过程中一定不要改变这块模板的坡度。

施工技巧范文篇7

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质量控制;工程建设

在整个水利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使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在水利建设的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的使用出现各项安全问题,对防渗等功能造成伤害,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管理,减少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进一步促进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的提升。

1水利建设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保证的是工程的各项进度,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各项工程施工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和施工管理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一般在进行建设中的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因此施工进程的控制可以保证在施工中各项设计的有序进行,减少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保证施工规范。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使用混凝土技术,占据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因此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督,严格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材料管理,将机械操作技术和实施方法进行规范,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保证使用中各项性能的稳定。

2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素分析

2.1水泥

在混凝土结构中水泥是主要构成部分,水泥在整体混凝土结构中呈现出的是粘合作用,通过水泥的粘合作用将一些物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保证各项混凝土的使用符合技术要求。一般在水利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水泥类型包括硅酸盐水泥和中热硅酸盐水泥。为了在施工中进一步保证工程的耐腐蚀性需要在水泥中降低骨料的碱性,减少水泥产热。传统水泥在进行配比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因为产热过多而出现裂隙,现阶段随着技术的改进,低温水泥逐渐的使用到水利工程中去,确保各项规格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意义重大。

2.2骨料

在混凝土结构中除了水泥之外,还包括相应的骨料,主要是砂和碎石。砂和碎石的粗细以及相应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对于骨料的检查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方式和水利工程类型抽样,保证骨料符合技术要求。骨料的具体要求包括:砂料在使用中颗粒均匀,内部保持清洁,不能包含太多杂质,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筛查,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砂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粘度,如果其中杂质过多影响混凝土的粘合度,对于整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砂料结构来讲,需要保证其本身的颗粒均匀、杂质较少。同时需要关注骨料的施工技术,砂料的技术规格和混凝土技术结构之间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也要符合技术细度模数;而碎石也是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骨料,对于碎石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例如碎石的最大直径应该在钢筋的直径标准之内,并且保证碎石的直径是均匀的,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相关空隙,保证整体结构均匀完整。对于碎石的技术施工来讲,需要将碎石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级,在不同工程中进行不同的石料选择,保证施工整体质量的有效性。

2.3外加剂

外加剂也是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物质,对于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和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广泛。通过使用外加剂可以将混凝土凝结时间和凝结速度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硬度,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但是现阶段涉及到混凝土的外加剂的种类较多,质量难以保证,需要对外加剂的技术进行管理,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得外加剂,并且在小范围内进行外加剂的实验,保证各项技术的有效性,并对外加剂的使用量进行控制,保证外加剂的使用符合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防止出现使用过量的情况。

3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

3.1提升施工人员技术能力

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施工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施工中技术人员不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对于整体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采取措施提升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规范,保证施工人员各项管理符合技术要求。在施工之前需要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将施工技巧和施工过程进行详细培训,保证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程序和施工技巧。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3.1.1提升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目前我国的施工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质量的管理也是团队缺失的部分,对质量管理方面意识缺乏,不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工作,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中需要针对施工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尽量保证施工人员在工作中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各个环节紧密相联,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脱节情况,促进施工进程的有效性。施工人员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可以保证在施工中时刻关注质量问题,充分关注工程效益,节省后期故障检查时间,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3.1.2提升施工人员技术能力。水利工程建设对人员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可能造成混凝土出现裂隙等问题,对于整体施工情况影响严重。因此在进行施工中需要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技术不合格情况立即进行修整。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现场调节能力,定期进行规划管理,对工程进行适时的旁站监督和指导。

3.1.3重视施工材料的监管。施工质量的情况和施工材料联系密切,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对水泥、骨料和外加剂质量进行控制,在选购时需要专业人员参与,进行现场检测,保证材料符合质量标准。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原料进行检查。并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实验,保证材料符合工程质量要求,避免后期出现安全问题影响水利工程使用质量。

3.2重视机械设备使用规范

水利工程建设合理选用的机械设备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因此应该在施工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对现场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制定相关规范,在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的同时更要规范化进行操作。在施工中机械故障时常发生,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重视对设备的保养,将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定期保养,并将维修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在发生故障时及时找到原因,节省维修时间。同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重视日常设备的使用,按照相关规范和指挥进行使用,对于不按照规范使用的设备人员进行管理,提升设备使用寿命。

3.3改进施工技术,提升工作环境

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对作业质量进行控制,将技术进行提升,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先进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施工中需要针对先进技术进行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加快施工进程,提升施工质量。但是在进行先进技术引进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不能盲目使用,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将先进技术进行改进,确保工程新技术的使用,提升整体工程质量。施工环境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施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施工作业环境。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本身较为复杂,需要对环境进行深入的考察,将环境问题提上日程,对环境进行监测。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需要时刻监控,将施工中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深入了解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同时需要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监控,发现工程变化及时调整方案,保证施工的科学性。

4对于质量缺陷的应对措施分析

4.1对技术进行科学配比

对于混凝土质量检测可控性较弱,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对于配置比例掌握情况难以把握。而对于专业知识不熟悉的人员,在进行配比过程中不能达到技术要求,即使能够配比成功也不能适应工程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配比过程中需要将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合作,既能保证理论配比的合理性,同时重视现场情况的变化,提升配比质量。

4.2重视对相关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施工中,相关领导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技术专业知识,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达到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领导作为审核的最后环节需要掌握整体知识,对工程进行最后的把关。同时需要重视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专业知识,还需要对施工机械以及相关的规定进行学习,整体控制工程质量。4.3调动人员积极性为了保证工程施工中人员的积极性,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缓解因为长期枯燥的工作带来的排斥心理,避免有人故意造成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毕竟在实际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排查原因,因此需要提前进行预防。

5结语

水利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措施是水利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施工中需要重视施工技术和规范,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管理,重视施工技巧和施工方式,改进现阶段的施工问题。同时需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综合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和技巧,提升整体水利建设的质量。

作者:阎自辉 单位: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机掘坑探工程队

参考文献:

[1]袁明金.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业家,2013,(4).

[2]龚华.提高水利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

施工技巧范文篇8

相对于别的工作,岩土工程施工具有极强的技术性要求。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岩土工程施工水平可以体现出其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水平。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对岩土工程基本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则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当前科学技术为人类改造、整治和运用岩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技术和工具,这使得人类真正具有了改造山河、移山填海的能力。

1.地基处理技术

(1);到今天为止,世界上已有的先进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我国都有掌握与推广应用,尤其是真空预压技术已经是独占鳌头,处于国际工程界数一数二地位;

(2)在对各国成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和运用后,我国也形成了符合国土状况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例如之前提到的针对我国特有的黄土地层的地基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等。自从运用了我国自我开发的这些地基处理技术,不仅在资源上得到了大大的节约、降低了工程成本,还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而且所形成的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更加完美;

(3)在对桩基和复合地基进行研究后,我国开发了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发生了很大进步,为了能够合理的运用各种施工技术,本文指出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阐述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型地基基础形式,这将充分发挥出桩基间的承载作用,通过桩和土来负载整个建筑的重量,减少地面承重过高发生地面下沉的现象发生。

2.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当今随着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的打孔桩技术都得到了全面的运用,不管是先进、落后的技术都能找到应用市场;

(2)自主研发了后压浆桩技术。这个与传统的前压桩式灌浆技术不同,它是对已经成型的桩进行灌浆加固的一种先进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桩的抗压力,降低桩基的下沉量;

(3)岩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预制桩的设置也有很大的技巧,要多关注施工地区的环境优势,必要的时候采用预钻孔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这个办法许多场地宽阔的工程都会采用;

(4)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中,由于为了节省施工预算,基础工程中多采用价廉物美的沉管灌注桩法。

3.边坡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1)当上世纪80年代岩土锚固技术第一次引进我国的时候,就很快得到推广。当时的大多数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中都运用了沿途锚固技术。施工工具、材料等也都是自我提供;

(2)通过运用二次灌浆法,大大的提高了锚杆在软土中的承载力;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随着施工经验积累与工程数据掌握,岩土工程专家们摸索出了如何更好的控制软土基坑周围位移的一些方法;

(3)重新审视基坑的开挖过程。在基坑工程中,运用时空效应原理来对基坑进行开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性突破,其原理为处理别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

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地下施工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

由于人们对拓展新空间越来越重视,这促使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也日益加快。从开发地下空间到开发江湖、海洋,我国通过建造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实现交通的便利,与此同时,相关施工技术也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进而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整个岩土工程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2.原有技术的适用条件不断拓宽各种先进建筑施工工程技术

在我国实践中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原有的一些技术参数也逐渐的被创新后的参数所取代。岩土工程施工人员与检测部门要注重知识技术与机械设备的及时更新,深入施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开发出适应本土施工环境的技术设备,才能是我国岩土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反思和总结对于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

3.绿色施工技术

施工技巧范文篇9

关键词: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的质量,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采取有效的技术,提高房屋结构的质量,提高人们的满意度。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关乎民生,需充分结合房屋建筑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

2混凝土结构概述

在现代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比较常见。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砂石、水为主要材料,同时还有其他辅助材料,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性能更加完善。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有其自身特点:第一,混凝土结构可塑性很强。只需要利用模板就可以塑造出满足建筑施工需求。第二,混凝土结构非常坚固,在经过多次振捣和夯实后,就可以进一步保证结构稳固,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与抗爆性能。第三,混凝土所需材料非常常见,更容易被采购,而且在运输时比较方便。

3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原因

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混凝土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工程质量。要积极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原因,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1)混凝土原材料与配置方法。影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和配置。由于混凝土需要多种材料,在采购这些材料时,有些施工单位会选择比较便宜、质量缺乏保证的材料,这样就很难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由于配置方法不完善,配比不符合要求,同样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2)监督管理因素。在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的监督与管理,选择的管理人员不够专业,采用的监督与管理措施不完善。比如,搭建混凝土模板时,一部分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加之监督力度不足,就会给混凝土结构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施工单位擅自更改操作要求和规范,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很大的问题。(3)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原因。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时,由于相应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给混凝土结构带来很大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充分进行振捣与夯实,加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措施不完善,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各种各样的裂缝。

4混凝土施工常见技术

(1)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考虑到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材料的配比合理,确保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能够得到进一步降低,可以适当掺入一些粉煤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还可以使混凝土结构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2)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要充分重视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常见的浇筑技术有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技术、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顶板混凝土浇筑技术等。要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浇筑技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3)模板拆除。在进行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并保证在拆除模具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根据混凝土浇筑的时间,确定模板拆除的时机,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操作,将不能承重的部分首先予以拆除,再逐一对承重部分进行拆除。(4)混凝土养护。进行混凝土养护时,需要确保浇筑和振捣工作顺利完成。要保证养护工作及时有效,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通常要在12个小时之内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覆盖。当拆除模板后,就要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喷水,保持混凝土结构湿润,喷水工作要持续一个星期左右。要结合不同的时间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浇水法,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符合要求和相关标准。要及时对已经拆除模具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要结合问题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应用强度更高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如果结构的问题并不严重,可以采用比例为1:20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平处理。

5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解决对策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裂缝。如果出现墙体与结构性裂缝,必须要考虑到这一裂缝对结构带来的影响,因此对裂缝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很有必要。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混凝土加固和浇筑时,除了要保证温度合理之外,还要确保施工安全,这样可以对裂缝进行进一步控制。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材料质量过硬,从源头上对裂缝进行预防。一旦出现裂缝,可以采用比较特殊的材料进行修复,并对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同时,还要保证建筑外墙和结构湿润。

6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建议

第一,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我国缺乏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许多施工技术大部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因此相关机构和部门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使这一技术能够符合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第二,加强技术交流。正式开展房屋工程施工之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参与单位需要加大沟通力度,明确施工的重点内容,了解技术要点,明确施工方案,为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就要合理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样就可以保证房屋建筑的功能更加完善。要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积极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加强技术创新,这样就可以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提高人们的居住体验。

参考文献

[1]余碧霞.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20(01):276.

[2]高尚,李韡.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21-122.

[3]张明龙.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9(12):193-194.

施工技巧范文篇10

1.1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问题设计是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前提,很多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存在杆塔选型不合理,线路路径重复或半径过大,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地基强度不足,这会给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建设带来设计和建设的不足,容易造成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功能制约和安全隐患。

1.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技术应用问题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中没有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技术验证,出现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问题的积累,在施工中形成实际的问题与隐患。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没有对技术应用进行强化,出现要求不严、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性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中对地基、防雷等关键部分缺乏技术支持,影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日后运行的安全,给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带来系统性和功能性的影响。

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应该注意的要点

2.1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设计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覆盖面广、路径长度大、关键节点多,因此要做好杆塔的设计与选型,继而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传输安全与电力有效分配。杆塔项目成本平均占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建设费用的40%,从质量、技术和成本的角度都应该做好杆塔的设计与选型。要在普通的地段采用架空型杆塔,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并做到输电线路安全。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转角和跨越部分应该选择角钢铁塔,这样可以提高杆塔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确保线路的强度与安全性。

2.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设计设计电力工程输电路径要突出三个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要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的经济,在确保输电质量与安全的同时进行控制路径的成本。二是最优化原则,要减少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的长度,这样来避免迂回供电和供电线路过长而引起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故障。三是安全性原则,要在设计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中注意安全,减少在危险地段和不安全区域的穿行,避开对周围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实现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整体性安全。

2.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地基设计应该在结合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和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基础上进行杆塔地基的设计,只有科学地选择杆塔,才能够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地基施工如期、保质地进行,在节约整个电力工程成本的同时实现杆塔和线路的稳定。

3加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应用

3.1做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图纸的审核在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图纸进行审核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查看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再审核设计方案、结构选型是否能够满足电力工程的施工需要。在整个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组织和设计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其能够对施工技术的组织、准备、经济、技术等进行严密的计划,并且能够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损耗、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建设投资的效果。

3.2强化对输电线路工程的技术管理对于技术的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始终。输电线路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按照统一的规程、规范进行衡量和要求,以保障整个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规定,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严格进行施工。

3.3做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在输电线路的故障中,雷击跳闸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尤其是山区的输电线路,经常会因为雷击而发生跳闸故障。因此,要加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避免雷击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损害。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