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0:44:20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1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区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组织协调不够有力,责任感不强,主动性不够,没有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摆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和提高,努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牢固树立“率先崛起,走在前列”意识,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不懈努力,取得初步成效。但按照总书记对浙江“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根据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指示精神,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率先崛起,走在前列”意识,结合**市“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推进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前列意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强市的建设步伐。

(一)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最近吕省长在省委党校作专题报告时强调,“加快推进浙江发展模式转型,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而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优化社会结构,努力改善民生,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取向,不仅是指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率先崛起,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全面率先崛起。从中央、省市的一系列精神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加快发展,但更要科学发展、注重和谐,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而卫生事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与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来看,卫生事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抓手。就工作实践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最贴近群众、最关系群众利益,与社区居民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与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卫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保护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健康权益出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需要。

(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目前,我们的卫生工作存在着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大轻小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宏观上讲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微观上讲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这种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我市卫生事业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以新的服务模式为带动、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战略性调整。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绝不能把社区卫生服务简单看作乡镇卫生院换块牌子或大医院的附属物,而要把它作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把它作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性任务来抓。

(三)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年年对此有反映,12345热线也经常接到与此有关的投诉电话。卫生部门在全市农村做过调查:农民因病无钱就诊的比例达7%,需住院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达2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0%左右。可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城乡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今年5月,吕省长在丽水衢州调研时强调,“农村卫生工作比教育工作情况更复杂、任务更繁重”,“要把解决农村公共卫生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出路就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希望也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定期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才能够在社区内完全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才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二、突出重点、创新破难,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就必须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破难。

(一)网络上抓覆盖。健全网络,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调整卫生资源的分布,转移卫生服务的重心,避免盲目建站、随意设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引导卫生资源的配置,使卫生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更趋合理。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存量资源,合理调整,防止医疗机构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过度扩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依托各大医院建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标准,合理布点,对已建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重新进行认定;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已经制定的工作目标,要力度不减、进度不缓,从而逐步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网络体系。

(二)管理上抓规范。规范管理,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府出钱买服务”的理念,研究出台相关补助政策,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全市构筑起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要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和评审标准,严格审批。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考核评价,建立奖励和淘汰制度。要依法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管理、功能要进行回顾性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社区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业务上抓培训。队伍建设,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地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建立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开展全方位、分层次的专业培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健全城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定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制度,探索和建立流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合理流向社区。要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在职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与定向引进人才相结合等措施,提高全市社区卫生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服务上抓完善。服务质量,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底线。各地各部门要将社会效益和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将工作着力点放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上,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健康普查、跟踪服务、医疗保健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积极倡导和推行多样化和人性化服务。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无墙医院”,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卫生服务,达到“小病就近及时治、大病就医不耽误、无病防病保健康、有病早治少花钱”,使社区卫生服务深入百姓家庭,让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贴心、暖心、称心。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认真落实社区卫生各项工作

在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我们就要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在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提前完成任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凝心聚力、协调方面,才能顺利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实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调研一次,专题研究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政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经常深入社区一线专题调研和检查工作,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卫生、计划、财政、民政、建设、交通、物价、人事、教育、计生、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药品监督等部门要互相配合,构筑起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的经费支撑体系和严格的检查考核体系,形成“政府搭台、卫生唱戏、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2

一、现状和环境

中心城区自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到年底,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时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机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一两年又“缩回”原单位,卫生服务力量削弱,病人就诊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一是“小病买点药,大病上医院”,不信任社区。一些群众认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可靠,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放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位置,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也就难怪“患者稀少门前冷”。

二是“房屋破旧,设备不全”,被人瞧不起。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单位医院机构“转型”的,这些机构与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相比是“火柴靠在电杆上——差距太大”。它们有的是租破旧房子,有的是临时装修一两间店面,由于开张经费不足,也未添置医疗新设备和更多药品,致使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以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虽然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但还比不上一个乡镇卫生院。

三是“服务单一,功能不全”,称不上服务中心。目前,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完全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全面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服务,80%的都仅是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只有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严格地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群众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一方面,医疗机构过剩。中心城区人口不足30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医疗网点星罗棋布。社区服务站可以说是处在夹缝中生存,更难谈发展了。另一方面,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婆婆”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反映,当前到社区服务站去检查的部门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负责人说,“我们买的一台设备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一个部门来检查,仅检测和招待费花了上千元,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电费是按照企业的价格收取,真是不堪重负”。

五是服务模式没有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活力。一些公办的社区医疗服务点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有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等病人上门”、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他们都是‘铁饭碗’的医生、护士,我没有用人、分配的自主权。”

六是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协调。平时我们讲“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实际无论大病小病,社区居民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可能上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每天门诊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来看小毛病的,但他们就是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的问题,过去市卫生主管部门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研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二、建议和对策

个人认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发展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非常重视,总书记、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曾召开专门会议并下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支持”。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像重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树立超前意识,提前做好工作,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要搞好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逐步推进,全面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群众,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其服务项目都是要在社区完成的。过去,我们社区大部分只搞了基本医疗,少数搞了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基本未开展,“六项功能”没有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指导意见》提出,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只有这样,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才能都顺利开展。二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采取“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形象。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力度,使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群众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自己床边的大夫”。三是明确服务重点和职责,协调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3

今天的全区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创新机制,实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会议的召开对于加大社区卫生建设力度,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推进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观看了社区卫生服务专题片,金英副区长讲了我区社区卫生工作新的目标和任务,建委、学府街、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单位都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这些都表明我区的社区卫生工作成效是显著的、特色是突出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区总体规划之中,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坚持社区卫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构造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我们的工作形成了特色,打造了品牌,在全市全国产生一定影响,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广大社区卫生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在基层、在一线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重大贡献。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为进一步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生活的需求,实现社区卫生又好又快发展,我想就下一步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自觉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和质量,对社区生活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卫生服务与群众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做好社区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说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说说,“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所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关注民生、维护民利的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和贴近群众、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特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群体。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更好地为这些社会群体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党和政府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关心,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使广大居民分享改革成果。特别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人的健康为中心,直接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利于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服务,真正落实到社区、家庭和每一位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第三,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经。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广大居民最关切、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卫生服务走进社区、贴近居民,逐步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对困难人群实行“三免三减”,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卫生功能、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建立巩固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此,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必须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服务标准,把社区卫生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机制

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建,共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要牢牢抓住社区卫生的重点环节,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都要下力量抓好,不断促进社区卫生的发展。主要体现三个着力:

第一,着力抓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落实。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区服务综合体系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各部门都要制定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发展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稳步推进各项规划落实中提升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第二,着力完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经费和基础性投入足额到位,逐步增加在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经费。我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由5万元/万服务人口提高到10万元/万服务人口,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本级补助标准,加大资金投入,拓展相应服务项目,每年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专项经费,不断提高*整体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力争在财政投入上要做到“老帐逐年还,新帐不再欠”。

第三,着力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要保证预留社区卫生规划用地;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业务用房的配置和无偿使用,确保搭建好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二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三要加大卫生资源调整力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四要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双重网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五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落实疾病预防、慢性非传染病、重点传染病、卫生监督、公共卫生应急等各项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六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七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八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三、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协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质,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各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第一,要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履行社会管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各自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严格考评,以评促改。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区卫生局作为我区社区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确定发展思路,转变观念、完善职能、在注重加强行业发展的同时,从经济社会全局和卫生工作全局考虑社区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作为政府的参谋与助手作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研究制订本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

第二,要加强部门协作。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建立职责落实机制、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发展社区卫生的统筹协调。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协调推进,认真落实好各项配套政策,全面推进我区社区卫生工作,使这项造福于广大群众的事业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社区卫生工作中来。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力度,搞好深层次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支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民政局按照有关精神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5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解决群众关心的就医问题、构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卫生强市战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浙政发〔20**〕35号)及有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和建设卫生强市的战略部署,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的基础性平台,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服务创新,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增进居民整体健康素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投入方式,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预防为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使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型城市化进程、新渔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以“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目标,争取到2008年,初步建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建立筹资渠道畅通、政策保障合理、人员全员聘任、考核监督有力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二、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覆盖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和渔农村新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同时完善渔农民流动医院和巡回医疗服务机制,作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为悬水小岛群众提供服务。

原则上政府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按3-10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建制乡镇应由政府举办1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对站实行一体化管理。20**年内,在全市建成15?20分钟的社区卫生服务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由乡镇卫生院(分院)转型改造设置。也可由市、县(区)级医院调整部分资源举办,但必须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对于新城区、开发区或新建小区,政府应逐步加以补充完善。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条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条件和标准,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条件。对按规划已设置但用房未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分别不小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要求,由县(区)政府提出建设和改造方案,在20**年底前予以解决,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过渡到2010年,逐步达到标准。对现租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产权属于乡镇(街道)的一律免收租金,产权不属乡镇(街道),租金由县(区)、乡镇(街道)共同分担。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由卫生、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到2010年,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100%。市政府对定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给予一定补助。

三、加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也可根据居民健康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可根据需要按规划设置适量以护理、康复为主的床位。

(二)深化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士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到2010年,平均每千城乡居民拥有0.75名以上的社区责任医生,其中城市每万居民拥有3名以上全科医师。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重点落实公共卫生任务。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争取到2010年前完成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积极定向培养社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强化公立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大力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应用培训,落实相应经费,加强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培训。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服务满规定期限的制度,鼓励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期限可与卫生支农时间合并计算。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离退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培养一支恪尽职守、用心服务、无私奉献、德技双馨,深受老百姓欢迎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队伍。

(四)构建城乡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利用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建立完整、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及时将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性病、健康随访服务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诊疗情况等资料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使健康档案能真实反映居民连续动态的健康状况,责任医生针对健康档案提示的健康问题实行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

加快构建社区基本健康信息平台,提高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保健部门的协作,提高管理效率。市、县(区)财政要积极投入资金,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一套连接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性防治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代化城乡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可以满足政府加强监管、机构方便操作和市民预约查询的城乡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促进“六位一体”模式的深层次转变。

(五)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将中医的药物和非药物疗法适宜技术广泛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四、创新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部分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逐步将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公立医院要落实相应的职能科室和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就诊资料及时转回社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

(二)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按精简高效的要求,核定落实相应的事业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实行多种选拔任用方法,择优选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全面实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预算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支出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按规定核定安排。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支持社区卫生服务。

(三)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监管机制。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行业监管和质量控制。完善社区医药价格管理,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确保医药安全,降低药品价格。

五、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措施

(一)制定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市辖区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新的医院,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各县(区)政府要组织规划、卫生等部门编制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在城镇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对除上缴中央外的有关规费应予以减免。城镇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后,按成本价销售给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必需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得挪作他用。

(二)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将城市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以县(区)财政为主,在保持和逐步提高原有各类经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落实人员培训补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基本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的补助,确保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营。全市按城镇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5元(常住6个月以上流动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筹集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专项用于对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并随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对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和经费支持。

各县(区)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不同地域条件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给予补助。

(三)稳定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队伍。制定和落实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在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适当倾斜和照顾,适当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统一纳入社会保险制度,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保障。符合住房补贴发放条件的,可以按当地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逐步发放。

(四)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充分利用。发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医疗救助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互促进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家庭病床相关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网络结算系统和维持经费予以减免或优惠。拉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的相关费用,降低起付标准,个人负担水平应分别较二、三级医疗机构低15%、20%以上。探索完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相适应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引导群众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五)建立和落实全社会参与的机制。各级政府要制定具体措施,对开展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考核和表彰乡镇(街道)、社区的条件,把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评选文明家庭等条件。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宣传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典型,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风尚,共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六、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和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牵头、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发展城乡社区卫生工作领导组织,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检查和指导。

县(区)政府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由政府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统筹协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县(区)、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年度计划,建立社区卫生工作考核制度。发挥乡镇(街道)、社区的作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做好社区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组织,明确和落实责任,确定一名中层干部为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员,在社区干部中明确一名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蚌政[2007]3号)的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2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

(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3名社区护士的要求,全县今后5年将培训全科医师36人,社区护士36人,社区公卫医师及管理人员38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完成2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的建设或修缮工作。2008年重点建设:

1、站下、黄桥北路、大营路、谷阳、孟庄、西圩六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城关镇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新设东菜市和老街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基础设备建设。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在中央财政自2007年起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省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市、县财政分别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2元、3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

(二)经费使用原则。中央财政补助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执行,主要用于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拨付。

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开展相关试点以及考核奖励等补助。根据各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每年任务完成及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情况确定经费补助数额;按照各县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的机构数量兑现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定额补助;对有条件开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首诊制、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统购统配零差率销售试点的地区给予专项补助。

市、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的基本医疗费用减免,以及以奖代补等。

(三)经费管理。根据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编制2007—2011年分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房屋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实施计划,报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审核批准。每年年初,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局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和一定标准安排补助经费,通过追加预算指标下达到县财政部门。省级补助资金分两期下拨,批复下达后拨付60%,剩余40%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拨付。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中央实施方案执行。市级补助资金在年终按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口实绩核拨。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财政部门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用房,并加大投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总责,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依据规划,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按照县政府民生工程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县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新建机构主要由一级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转型、二级医院转型或延伸到社区主办,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主办。

(三)采取措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列入社会基本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由市、县政府筹措解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的业务用房,政府通过购买、分期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五年内逐步实现政府无偿提供;对暂时无法由政府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其房屋租金政府要予以补偿。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协作。凡经评审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个人负担的比例、起付标准等,要比等级医院适当降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中编办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将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3—5年内财政对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逐渐过渡为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7

大家好!

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来自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担任的职务是行政管理科科长。我演讲的题目我在社区卫生那点事。

卫生服务站以做到让居民满意、政府满意、团队满意为奋斗目标,立足做好事、做实事、做居民所想之事,全体医务人员树立积小事成大事的观念,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把居民需求放在中心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精神,坚持探索创新、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考核督导、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推动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社区卫生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领航者。

回顾卫生站的发展史,也是为居民服务的历程。2002年,从HIS系统到RIS到LIS乃至到现在电子病历的推行和实施,建立电子叫号系统及一站式收费服务;2005年,“三医联动”工作在卫生作为试点,到2010年全面推行了“四医联动”工作,以保障贫困人群基本医疗;2006年,区作为首批社区改革试点,转变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全科医师走出医院,走进社区,为居民的健康充当守门人;2008年,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区在社区启动,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02年至今,卫生通过一点一滴的累积,一心一意的服务,终于成就了一件光荣的大事,那就是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便捷廉价优质的服务,真正做好了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如今社区卫生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可,居民百姓对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信任度不断提高,社区卫生站真正成为居民心中“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重病的亲人、康复的助手。”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8

1.定义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集防预、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是以维护和促进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提供综合服务的基层卫生服务。

2.基本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社区卫生服务的所有功能都是依靠这一实体实现的。总体来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包含六项基本内容: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咨询和计划指导。其中,以医疗服务功能为主。这“六位一体”的内容,赋予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多重角色。(1)预防:要想保障健康,预防是关键。(2)治疗:医疗服务功能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中之重,治疗功能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展开的突破口和切入点。(3)康复:俗语有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4)保健:主要是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三个主体。(5)健康咨询:开展面向群体和个人的健康教育,指导社区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居民提供一些有关健康的指导。此外,对无偿献血、生殖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禁毒等进行宣传和教育。(6)计划指导:在夫妻双方知情选择的前提下,指导双方避孕、节育以及提供避孕药具和相关咨询。

3.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1)全面性:社区卫生服务所承担的内容从预防到治疗再到恢复,贯穿着整个疾病周期。在疾病的预防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对一些常见病、突发病、传染病等做大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为人们的健康把好关;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全科医生,为病人提供全科的治疗,为病人提供初级的医疗服务;在疾病的恢复上,家庭病床、居民健康档案等独具特色的服务内容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2)连续性: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人生命的各个阶段,从摇篮到坟墓,从出生到死亡,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几乎人的一生都处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关怀之下。其次,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人生病的各个阶段,从预防到治疗,从治疗到康复,从康复再到预防。可以说,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各个不同时期都有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份功劳。

(3)人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就是全科医生能够全方面的充分了解自己的病人。全科医生只有了解自己的病人,了解这些固定患者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其个性,才可以真正为他们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同大医院相对照,医生和患者之间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社区卫生组织形式有待完善目前政府提出的发展社区卫生组织的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目前多数社区卫生组织是公立机构,多是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镇(中心)卫生院通过重组、改造和功能转换而来,还有一部分是隶属于企事业单位,通过功能转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很少。现有的对非国有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政策是空白,制约了社会资本的投入,而非国有营利性社区卫生组织又不宜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因而在目前政策框架下,民间力量难以参加进来。

(2)社区卫生组织的功能定位值得进一步探讨社区卫生组织的定位是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健康教育、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这种定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机构提供两种不同属性的产品——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有偿的医疗服务。因此,在一个需要核算成本的机构当中,“在经济利益导向下,‘有偿服务’挤压‘无偿服务’。预防保健工作受到影响和削弱”。此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并未形成。目前,双向转诊实际上变成了“单向转诊”,即社区医院把病人转向大型医院,但大型医院没有把病人转回社区医院。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社区医院的硬件、软件等原因,导致大型医院和病人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第二,没有监督机制和统一标准,疾病的转诊难以控制和把握,为追求各自利益导致了争抢病人的现象。第三,社区卫生组织与大医院的服务雷同,很多项目是替代性的,不是互补性的,因而很难得到患者的认同。

(3)筹资机制与功能定位的匹配不强目前,我国社区卫生组织供方筹资主要有:地方财政投入或社会力量投入;有偿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差价收入。服务需方的筹资主要有: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部分;个人付费。目前规定社区卫生组织的发展是“坚持以地方为主”,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因为财政投入不足,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实际上社区卫生组织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难以开展。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低,报销范围窄,还有一些与社区卫生组织的服务不兼容。商业保险更是难以兼容,在一些保险条款中明确规定必须是县级以上的医院提供服务才能赔付。总体来看,筹资渠道有限,经费不足,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组织服务项目匹配性不强。

(4)社区卫生人员管理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从宏观上对社区卫生人员的管理处于制度创建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数量调控。2007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达7.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万人),每个中心平均3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人员8.0万人,每站平均4人。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短缺,主要任务是如何增加数量而不是控制数量。2)质量管理。目前缺乏社区卫生人员的准入标准,亟须建立一套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3)激励与约束不够。社区卫生人员的待遇相对于综合医院,特别是与大医院医生相比是较低的,择业的吸引力相对弱,同时检查、评估、再教育等方面的约束也不足,激励和约束均不到位,一方面与整个卫生医疗行业现状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对社区卫生人员重视不够相关。

三、完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治理机制的建议

(1)科学定位社区卫生组织功能第一,社区卫生组织不能与医院使命定位重叠,而要体现互补性。社区卫生组织不是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体,也不像基层的“小医院”主要做医疗兼做预防,而应该以卫生预防为主。第二,社区卫生组织应重在管理,也就是连续动态的管理,服务对象“发病时”要管,“不发病时”也要管,初诊对象“转出去管”,“转回来或者出院后”还要管。第三,以社区卫生组织为依托,构建家庭医生制度。

(2)兴办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第一,社区卫生组织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兴办,要有社会资本参与。应该在政策上允许非公有非营利性社区医疗机构的存在(其他医疗机构也应如此),鼓励民间设立公益性社区卫生组织,给予这类组织与公立非营利性组织享受同样的财政税收政策。第二,社区卫生组织应该依照当地居民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鼓励发展一些有特色的服务组织,如提供康复、精神卫生、老年人医疗、妇幼保健等特色服务的社区卫生组织。

(3)多渠道筹资,提高医疗保障同社区卫生服务的匹配性第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社区卫生组织的支持力度。第二,改进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同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匹配性。改变单一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探索多种付费方式,鼓励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开发新的险种产品,将社区卫生组织作为定点服务机构,与其服务内容和项目相匹配。第三,有组织地开展捐赠活动。政府主管部门应将宣传、引导、组织对社区卫生组织进行捐赠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进行,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社会各界对分散的社区卫生组织进行捐赠,以弥补单个组织筹资能力不足以及和大的医疗机构在吸引社会捐赠方面的优势。

(4)建立社区医生科学管理体系第一,建立一整套技术标准。发展社区卫生组织有赖于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而构建专业化队伍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的专业技术门类、教育学科、职称体系,使这类医生按其自身的规律来确定技术标准、培养模式、职称评定标准等。第二,建立对社区医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做到激励与约束相匹配,待遇和贡献相适应。同时,还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社区医生考核制度、学历标准以及在职学习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9

月8日早上,苇湾社区悬挂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条幅格外醒目,宣传栏前站满了居民,身着统一服装的社区“片医”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发放宣传材料,有的为居民测量血压,还有的为居民解疑答惑,宣传健康知识……。望着这繁忙的场面,望着这些既普通而又熟悉的身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知不觉想起了去年深秋那个夜晚。

记得那个晚上,天空飘着沥沥细雨,父亲出差、母亲上夜班,家里只有我和年迈的奶奶,而奶奶平时身体就时好时坏。午夜时分,一阵呻吟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只见奶奶脸色蜡黄,痛苦地蜷曲在床边,我慌乱的一边询问奶奶哪里不舒服,一边给父亲打电话。父亲的电话无法接通,赶紧给母亲打:“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望着奶奶那痛苦的表情,听着窗外那越来越大的雨声,我心如火焚,手足无措。突然,我看到了桌上的“社区卫生片医联系卡”,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急忙拿起电话,按照服务卡上的电话打过去,“您好,这里是社区卫生服务站,请问需要帮助吗?”听筒那边传来了和蔼可亲的声音。我哽咽着把事情说清楚,只听那边温柔的说:“姑娘,不要怕,我们马上赶过去”!过了5分钟,风雨中传来了敲门声,我把门打开,“病人在哪?”一个身背急救箱的来人急忙问道。看着她们被雨淋湿的衣裳,望着她们焦急的面孔,听着她们急促的喘息,我热泪盈眶,欲话无语。经过他们及时处理,奶奶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直到奶奶说没事了,她们才千叮咛、万嘱咐的走出家门,时间也不知不觉过了凌晨。

几天后,父亲和我去致谢。走进宽敞明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窗明几净,地洁物整,笑容可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句句暖人的标语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的路上,我问父亲:“去年奶奶的病在大医院也是住了好长时间才治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条件远不及大医院,怎么这么快就看好了呢?”父亲说:“他们为奶奶建了居民健康档案,奶奶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他们早就熟悉了,不用再做许多检查,节省不少时间”!

从此,社区卫生服务溶入了我的生活,我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了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片医”走门入户的身影,每当听到社区卫生的健康讲座,每当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大众的“温暖”,我的心都不由自主的激动不已,不仅发自内心的说一声:“社区卫生服务真好!”

社区卫生服务范文篇10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政发〔〕51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方向,改革城市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统筹利用城区卫生资源,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注重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到年,在全市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并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居民比例达到90%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30%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到70%以上;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科学规划,健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街道社区主办,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参与,社会各方支持”的发展方向,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覆盖3-10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服务范围覆盖不到的地区,按0.5-1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也可领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其自身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具有一定学历与职称层次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备。原则上按每万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师,2-3名护士,其它人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主要从卫生单位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严格执行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年前基本实现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单纯的医疗型机构发展。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团队式服务为主要服务模式,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诊疗及护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学技术指导,开展残障、智障、疾病恢复期康复治疗。

(四)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以市政府管理为主,市卫生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培训管理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督办、评估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由中心派出的社区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实行一体化管理,非中心派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业务上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管理。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遵循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办法,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履行职责、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情况作为其收入确定的基本依据,适当拉开工资水平,但不得与其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的分工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建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社区常见病双向转诊标准,确定转诊流程,完善转诊制度,明确转诊责任,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逐步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服务的承担者和一般慢性病症的管理者。

(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设置中医或民族医诊室,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三、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政策

(一)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省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该经费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基本设备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市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安排预算。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补助。市财政、发展改革、卫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政府补助的社区卫生服务资金在分配、核拨,使用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管,实行跟踪问效。

(二)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范围。

(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管理办法、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市卫生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实行动态管理,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同时要结合实际,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和参合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住院起付线和个人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和参合人员到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

四、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接照分工各有关部门职责如下:

市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以及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等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行业监管;

人事与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会同卫生部门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和聘用办法,制订引进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规划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审批新建居民区时,综合协调,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积极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城市医疗救助办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财政补助标准,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等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及监管办法,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发展经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之列,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协同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支持扶持,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绩效因素,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核拨政府补助资金提供可靠的依据。市财政、卫生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其收支行为,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收支管理,提供价格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