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0:29:32

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范文篇1

1、社区里弄小巷、倒闭企业宿舍卫生保洁由利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清扫保洁,社区每月考核三次,并报街道存档。

2、社区里弄小巷“牛皮癣”由城建监察大队组织人员清理,倒闭企业宿舍由社区组织人员不定期进行清理。单位自建房的卫生由单位自行管理。

3、社区倒闭企业宿舍的楼道堆积物由城监监察大队协助,社区组织人员进行清理。

4、社区组织党员义务卫生监督队和老年义务卫生监督队对里弄小巷、倒闭企业宿舍等地段进行巡逻,对出现的卫生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5、社区工作人员实行卫生分块包干,监督责任落实;每天检查卫生状况,并填好检查表报社区负责人,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

6、对无保洁地段,发现卫生问题,社区组织人员进行协调处理。

社区卫生范文篇2

一、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背景

(一)**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我市从**年起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市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自**年起,我市逐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到**年底全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到97个,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为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社区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在职卫生人力资源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尤其是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3.80%)。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缺陷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对这些转岗到社区从事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是摆在我市卫生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做法和体会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及培训起步较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面对大量的培训需求,如何在较短时期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能为社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面临的首要新课题。为此,我市在对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基础上,根据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现状,实事求是地确立了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基本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积极探索

我市及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对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科教处;并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社区全科医学培训及科技交流”工作组;各区(县级市)也相应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1、开展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培训(1996-1999年)

2、举办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和社区护士骨干培训班(2000-2001年)

此外,为积极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我市在国内率先开办了2期中医师全科医学培训班。

(二)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年,我市被正式作为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分别组织制定和实施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穗卫基[**]2号)和《**市**-2010年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我市各区(县级市)在**-**年期间重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力争到**年底前对已经转岗并已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从**年起对即将转岗或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培训合格取得《**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后才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县以下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师进行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到**年底完成农村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的全科医学轮训工作。从2008年起逐步转入以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高等医学院校非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均需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到2010年建立起符合我市市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培训制度。这些规划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开展,截至**年12月31日,已有5940人完成和正在参加培训,超额完成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规定的岗位培训任务。

(三)充分利用**地区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抓好全科医学教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建设

为推进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了《**市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基本要求》,在各单位申报及组织专家审定的基础上确定了首批三种类型的**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基地:一是以具备医学或护理类专业本科或专科教学条件的医药院校为主体,以培训全科医学理论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5个,二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为主体,以培训临床实践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基地”23个,三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培训社区卫生实践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13个。

同时利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医学院、**省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学校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市和各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建立了由215位专家组成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并对所有入选的师资进行了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由于组建了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师资队伍,逐步规范了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保证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

(四)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

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涉及面广,而且我市13个区(县级市)的经济水平、医学教育与卫生资源差异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培训大纲、统一培训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完善”以及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分片实施”的工作思路,对全市的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积极依靠政府支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并形成了两种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即一是全程委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二是在区(县级市)卫生学校或医院设立教学点共同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采取在培训学员集中的区(县级市)设立教学点,由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和教学点共同管理。教学点所在的区卫生局协调安排培训名额,教学点所在卫生学校或医院负责安排教学场地和学员管理,我市批准设立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学、选派师资和考核验收。这种模式学员就学方便,区(县级市)卫生局主管人员可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

(五)加大投入,建立试题库与教案库

我们率先在全国建立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试题库与教案库,强化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规范,确实提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质量。

(六)积极探索开展全科医学学历教育

**医学院通过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全日制本科和成人业余本科学历教育,在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促进了我市全科医学培训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为我市下一阶段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师资问题。由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开始较晚,无法快速组建一支合格的全科医师师资队伍,目前只能依靠专科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培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仍然是当前全科医师培训的当务之急。

2、目前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还比较低。为了保证全科医师的高质量和高素质,可考虑采取“分流培训”,将学历层次低的人员转岗培训为社区所需要的医疗卫生辅助人员。

3、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的管理与评估,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将培训效果和效益的评价同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需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1、制定并完善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全科医师资格注册制度,并将全科医师的培训、管理与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师选择全科医师职业。

2、联合**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如**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并引导医学毕业生选择全科医师职业,进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

社区卫生范文篇3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督导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08〕40号)要求,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0个督导小组,于2008年5月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察看、座谈等形式对全市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各镇街政府比较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做到了“三个到位”。

1.认识到位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布置,尤其是今年3月市政府召开社区卫生工作座谈会以来,各镇街政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2.组织到位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了镇街社卫办。各镇街医院也相应成立了协调小组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移交。

3.政策到位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镇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年度发展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措施落实,势头良好

1.深入动员,加大宣传力度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迅速召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传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对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布置。各镇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莞城、塘厦等镇街在各社区、主要路段悬挂宣传标语;石碣镇定期派出专家深入社区、工厂企业进行宣传教育;麻涌、长安等镇编发社区卫生工作简报,及时通报社区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2.合理规划,加强网络建设

目前,全市大部分镇街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选点工作。截至2008年6月3日,经市卫生局确认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达274个,占全市总规划布点的73.3%。设置形式主要有:一是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如樟木头镇采取整体转型模式,所要建设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由樟木头医院门诊部转型完成。截至2008年6月3日,全市有127个镇街医院门诊部、12个村(社区)卫生站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是将现有的建筑物改建、重新装修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如道滘镇由各村(社区)无偿提供物业,重新装修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投入使用。三是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中堂、麻涌等镇,由村(社区)提供土地,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在完成选址的确认工作后,各镇街按照“五个统一”的标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筑面积、内部布局设计基本符合有关要求。部分镇街高起点、高标准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如中堂镇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是由村(社区)免费提供1-2亩土地,统一选址、设计和新建。

3.落实政策,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各镇街都在2008年镇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如东城、万江、南城等3个街道在2008年镇级财政预算中分别安排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3000万元、1000万元、1242万元。各镇街政府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筹建工作在投入上有保障。

4.制定计划,解决人才问题

目前,各镇街都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求,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发展计划。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等工作均在有序进行中。各镇街医院积极动员、大力支持目前在门诊工作的部分医务人员转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进展比较慢

目前,部分镇街政府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然认识不足,个别镇街甚至处于观望等待状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缓慢,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落实;部分镇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较多,需要办理的征地、规划、招标等手续较多,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速度;部分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由村(社区)提供或租用已有建筑,由于房屋报批手续不齐,难以完成竣工验收等工作,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速度。

(二)发展不平衡

各镇街政府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程度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的不一致,直接导致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度不一致,部分镇街已经启动业务用房内部装修,但部分镇街还没有完成选址布点工作。

(三)人才缺口大

按照各镇街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发展计划,到2008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以公共卫生医师为例,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公共卫生医师888人,但目前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公共卫生医师仅542人,而且部分公共卫生医师因待遇、晋升、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领导责任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2008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也是我市刚刚启动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各镇街政府务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镇街政府承担发展本镇街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政府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进一步加大推进的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的速度。2008年6月20日前,各镇街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筹建人的任职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镇街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安排专人负责,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广大群众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主动接受和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镇街领导要亲自进行思想动员和宣传教育,鼓励村(社区)大力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从现在起到2008年底,东莞广播电视台和各镇街文广中心要制作并安排播放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公益广告;各镇街要在各村(社区)、主要路段、公共场所悬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宣传标语,编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简报、宣传单张和宣传小册子。

(三)统筹安排,确保目标实现

各镇街政府要严格按照《东莞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东府办〔2007〕106号),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大力推进,确保全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总目标如期实现。一要尽快完成选址工作。2008年6月20日前,各镇街必须完成选址确认工作。二是加快业务用房的建设和改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报建、招投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镇街要重点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优先考虑转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装修和改建。三要确保经费到位。各镇街要确保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市级财政补助专款专用,确保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镇级财政补助按时足额到位。四要加快设置申请工作。2008年7月1日前,各镇街必须完成规划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申请设置工作,向市卫生局提交申请材料。

(四)积极引进,加强队伍建设

各镇街政府要通过“四个一批”方法积极引进人才,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要结合实际面向社会招聘、录用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动员、鼓励镇街医院医务人员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要采取逐步入编的方法用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在保证基本医疗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建立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需要的人才结构。2008年7月30日前,各镇街要将已录用人员基本情况上报市社卫办。2008年6月底至7月中旬,市社卫办要组织开展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管理培训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前培训。

社区卫生范文篇4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区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组织协调不够有力,责任感不强,主动性不够,没有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摆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和提高,努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牢固树立“率先崛起,走在前列”意识,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不懈努力,取得初步成效。但按照总书记对浙江“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根据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指示精神,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率先崛起,走在前列”意识,结合**市“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推进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前列意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强市的建设步伐。

(一)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最近吕省长在省委党校作专题报告时强调,“加快推进浙江发展模式转型,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而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优化社会结构,努力改善民生,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取向,不仅是指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率先崛起,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全面率先崛起。从中央、省市的一系列精神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加快发展,但更要科学发展、注重和谐,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而卫生事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与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来看,卫生事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抓手。就工作实践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最贴近群众、最关系群众利益,与社区居民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与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卫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保护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健康权益出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需要。

(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目前,我们的卫生工作存在着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大轻小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宏观上讲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微观上讲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这种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我市卫生事业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以新的服务模式为带动、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战略性调整。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绝不能把社区卫生服务简单看作乡镇卫生院换块牌子或大医院的附属物,而要把它作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把它作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性任务来抓。

(三)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年年对此有反映,12345热线也经常接到与此有关的投诉电话。卫生部门在全市农村做过调查:农民因病无钱就诊的比例达7%,需住院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达2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0%左右。可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城乡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今年5月,吕省长在丽水衢州调研时强调,“农村卫生工作比教育工作情况更复杂、任务更繁重”,“要把解决农村公共卫生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出路就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希望也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定期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才能够在社区内完全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才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二、突出重点、创新破难,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就必须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破难。

(一)网络上抓覆盖。健全网络,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调整卫生资源的分布,转移卫生服务的重心,避免盲目建站、随意设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引导卫生资源的配置,使卫生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更趋合理。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存量资源,合理调整,防止医疗机构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过度扩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依托各大医院建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标准,合理布点,对已建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重新进行认定;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已经制定的工作目标,要力度不减、进度不缓,从而逐步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网络体系。

(二)管理上抓规范。规范管理,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府出钱买服务”的理念,研究出台相关补助政策,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全市构筑起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要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和评审标准,严格审批。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考核评价,建立奖励和淘汰制度。要依法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管理、功能要进行回顾性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社区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业务上抓培训。队伍建设,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地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建立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开展全方位、分层次的专业培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健全城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定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制度,探索和建立流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合理流向社区。要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在职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与定向引进人才相结合等措施,提高全市社区卫生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服务上抓完善。服务质量,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底线。各地各部门要将社会效益和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将工作着力点放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上,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健康普查、跟踪服务、医疗保健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积极倡导和推行多样化和人性化服务。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无墙医院”,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卫生服务,达到“小病就近及时治、大病就医不耽误、无病防病保健康、有病早治少花钱”,使社区卫生服务深入百姓家庭,让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贴心、暖心、称心。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认真落实社区卫生各项工作

在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我们就要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在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提前完成任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凝心聚力、协调方面,才能顺利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实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调研一次,专题研究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政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经常深入社区一线专题调研和检查工作,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卫生、计划、财政、民政、建设、交通、物价、人事、教育、计生、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药品监督等部门要互相配合,构筑起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的经费支撑体系和严格的检查考核体系,形成“政府搭台、卫生唱戏、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

社区卫生范文篇5

一、现状和环境

中心城区自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到年底,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时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机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一两年又“缩回”原单位,卫生服务力量削弱,病人就诊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一是“小病买点药,大病上医院”,不信任社区。一些群众认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可靠,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放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位置,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也就难怪“患者稀少门前冷”。

二是“房屋破旧,设备不全”,被人瞧不起。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单位医院机构“转型”的,这些机构与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相比是“火柴靠在电杆上——差距太大”。它们有的是租破旧房子,有的是临时装修一两间店面,由于开张经费不足,也未添置医疗新设备和更多药品,致使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以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虽然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但还比不上一个乡镇卫生院。

三是“服务单一,功能不全”,称不上服务中心。目前,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完全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全面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服务,80%的都仅是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只有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严格地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群众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一方面,医疗机构过剩。中心城区人口不足30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医疗网点星罗棋布。社区服务站可以说是处在夹缝中生存,更难谈发展了。另一方面,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婆婆”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反映,当前到社区服务站去检查的部门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负责人说,“我们买的一台设备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一个部门来检查,仅检测和招待费花了上千元,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电费是按照企业的价格收取,真是不堪重负”。

五是服务模式没有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活力。一些公办的社区医疗服务点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有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等病人上门”、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他们都是‘铁饭碗’的医生、护士,我没有用人、分配的自主权。”

六是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协调。平时我们讲“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实际无论大病小病,社区居民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可能上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每天门诊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来看小毛病的,但他们就是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的问题,过去市卫生主管部门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研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二、建议和对策

个人认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发展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非常重视,总书记、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曾召开专门会议并下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支持”。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像重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树立超前意识,提前做好工作,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要搞好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逐步推进,全面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群众,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其服务项目都是要在社区完成的。过去,我们社区大部分只搞了基本医疗,少数搞了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基本未开展,“六项功能”没有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指导意见》提出,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只有这样,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才能都顺利开展。二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采取“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形象。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力度,使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群众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自己床边的大夫”。三是明确服务重点和职责,协调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社区卫生范文篇6

大家好!

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来自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担任的职务是行政管理科科长。我演讲的题目我在社区卫生那点事。

卫生服务站以做到让居民满意、政府满意、团队满意为奋斗目标,立足做好事、做实事、做居民所想之事,全体医务人员树立积小事成大事的观念,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把居民需求放在中心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精神,坚持探索创新、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考核督导、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推动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社区卫生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领航者。

回顾卫生站的发展史,也是为居民服务的历程。2002年,从HIS系统到RIS到LIS乃至到现在电子病历的推行和实施,建立电子叫号系统及一站式收费服务;2005年,“三医联动”工作在卫生作为试点,到2010年全面推行了“四医联动”工作,以保障贫困人群基本医疗;2006年,区作为首批社区改革试点,转变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全科医师走出医院,走进社区,为居民的健康充当守门人;2008年,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区在社区启动,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02年至今,卫生通过一点一滴的累积,一心一意的服务,终于成就了一件光荣的大事,那就是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便捷廉价优质的服务,真正做好了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如今社区卫生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可,居民百姓对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信任度不断提高,社区卫生站真正成为居民心中“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重病的亲人、康复的助手。”

社区卫生范文篇7

今天的全区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创新机制,实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会议的召开对于加大社区卫生建设力度,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推进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观看了社区卫生服务专题片,金英副区长讲了我区社区卫生工作新的目标和任务,建委、学府街、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单位都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这些都表明我区的社区卫生工作成效是显著的、特色是突出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区总体规划之中,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坚持社区卫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构造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我们的工作形成了特色,打造了品牌,在全市全国产生一定影响,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广大社区卫生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在基层、在一线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重大贡献。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为进一步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生活的需求,实现社区卫生又好又快发展,我想就下一步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自觉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和质量,对社区生活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卫生服务与群众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做好社区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说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说说,“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所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关注民生、维护民利的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和贴近群众、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特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群体。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更好地为这些社会群体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党和政府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关心,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使广大居民分享改革成果。特别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人的健康为中心,直接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利于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服务,真正落实到社区、家庭和每一位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第三,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经。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广大居民最关切、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卫生服务走进社区、贴近居民,逐步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对困难人群实行“三免三减”,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卫生功能、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建立巩固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此,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必须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服务标准,把社区卫生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机制

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建,共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要牢牢抓住社区卫生的重点环节,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都要下力量抓好,不断促进社区卫生的发展。主要体现三个着力:

第一,着力抓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落实。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区服务综合体系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各部门都要制定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发展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稳步推进各项规划落实中提升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第二,着力完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经费和基础性投入足额到位,逐步增加在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经费。我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由5万元/万服务人口提高到10万元/万服务人口,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本级补助标准,加大资金投入,拓展相应服务项目,每年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专项经费,不断提高*整体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力争在财政投入上要做到“老帐逐年还,新帐不再欠”。

第三,着力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要保证预留社区卫生规划用地;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业务用房的配置和无偿使用,确保搭建好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二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三要加大卫生资源调整力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四要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双重网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五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落实疾病预防、慢性非传染病、重点传染病、卫生监督、公共卫生应急等各项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六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七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八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三、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协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质,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各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第一,要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履行社会管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各自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严格考评,以评促改。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区卫生局作为我区社区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确定发展思路,转变观念、完善职能、在注重加强行业发展的同时,从经济社会全局和卫生工作全局考虑社区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作为政府的参谋与助手作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研究制订本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

第二,要加强部门协作。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建立职责落实机制、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发展社区卫生的统筹协调。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协调推进,认真落实好各项配套政策,全面推进我区社区卫生工作,使这项造福于广大群众的事业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社区卫生工作中来。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力度,搞好深层次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支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社区卫生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民政局按照有关精神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社区卫生范文篇9

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是完善城镇公共卫生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新党发〔20**〕13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州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现就开展州直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性质和职能

(一)明确发展目标。在州直伊宁市、奎屯市市区及八县县城所在镇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覆盖所有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二)坚持公益性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履行公共卫生、医疗救助等社会职能,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国家规定的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确定服务职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政府指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二是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公平、效率和可及性的;四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和民族医并重,防治结合的;五是社区卫生服务以县市为主进行管理和建设的。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举办程序和方式

(一)做好设置规划。各县市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考虑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根据需要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政府举办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模式,可由政府举办,也可依靠社会力量举办。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优化城镇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各县市可将政府举办的部分医院和地处城镇内的卫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按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行转型或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严格准入程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设置规划,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等手续。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审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符合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提出申请,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提出意见,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审批,报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提出申请,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委会提出意见,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审批(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招标过程中要充分征求居委会、街办或镇政府和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

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各县市应高度重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确保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加快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步伐。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和设置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配强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

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伊宁市要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完善已成立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奎屯市要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完善已建立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他八县要在县城所在镇尽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于一级医院转型改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进行规范;对二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独立设置的要独立设置,中心的收费价格要和原医院区别开来,不能高于一级医院的收费标准。

2.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除了承担公关卫生和健康教育等职责外,还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康复工作,须保证必要的医疗设备。各县市要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医发〔20**〕240号)规定的设备目录,配齐中心和服务站的医疗设备。

3.配齐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要按照自治区编织机构委员会《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新机编办〔2007〕270号)精神予以配备。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3000名服务人口配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各1名。要整合社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将在街办(居委会)从事社区防疫、妇幼工作的专干统一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街办(居委会)的计划生育专干也要逐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二)发挥好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大力督促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围绕以下重点工作,明确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扎实、有效的开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职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区卫生便捷价廉的服务。

1.普及社区健康教育和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对辖区居民进行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防病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身体普查,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运用档案资料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服务。

2.抓好社区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承担辖区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计划免疫和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的预防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重大传染病和疾病的宣传教育,普及居民防病知识。

3.落实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指导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提供计划生育咨询和技术服务,发放免费避孕药具。

4.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为辖区居民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慢性病维持治疗;开展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社区,方便群众就医。

5.开展社区家庭访视和康复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提供疾病恢复期康复、残疾康复指导及服务。

(三)支持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

1.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举办的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新机编办〔2007〕270号文件要求,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保证全额工资及时到位。

2.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用房。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由所在县市政府负责保障。今后在城镇新建和改建的居民区中,按标准(不少于150平方米)预留小区医疗卫生用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3.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员进修、培养。卫技人员晋升中级以上职称的必须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半年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启动社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

4.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县级以上医院要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规范转诊流程。对社区卫生机构转来的患者及时接诊,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机构继续治疗。

5.做好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支付范围,在支付比例上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

6.加强药品管理降低药品价格。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管理,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药品质量,提高基本用药目录内的药占比,降低价格。

(四)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管理。社区卫生承担着“六位一体”的职能,加强对社区卫生机构管理,协调和处理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单位的关系,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关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模式,实行以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为主,街道办事处协同配合的管理模式。县市卫生局要全面负责社区卫生的业务工作、人员培训、督导检查和考核等。各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负有重要责任,应积极协调辖区内各方力量,支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明确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的业务指导。县市计划生育、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等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业务指导的职能。各部门要结合各自业务,定期安排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评估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接受业务部门的指导,努力完成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工作任务。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各县市要参照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服务站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中心要在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下,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业务考核、收费价格、药品配送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保结算、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等都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审核、把关。

五、加强城镇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

各县市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把发展社区卫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民生的一件大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措施到位,确保州直社区卫生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成立领导机构。州人民政府成立城镇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卫生局。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检查督导日常工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保证社区卫生的经费投入。从今年起,州直各县市财政要按城镇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安排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逐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财政补助标准。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将采取购买的方式给予补偿。

(三)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自治区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的落实。牵头研究并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的意见。

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医疗救助制度与社区卫生工作的衔接。

财政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的落实及财务收支的管理。

社区卫生范文篇10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政发〔〕51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方向,改革城市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统筹利用城区卫生资源,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注重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到年,在全市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并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居民比例达到90%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30%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到70%以上;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科学规划,健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街道社区主办,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参与,社会各方支持”的发展方向,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覆盖3-10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服务范围覆盖不到的地区,按0.5-1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也可领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其自身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具有一定学历与职称层次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备。原则上按每万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师,2-3名护士,其它人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主要从卫生单位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严格执行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年前基本实现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单纯的医疗型机构发展。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团队式服务为主要服务模式,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诊疗及护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学技术指导,开展残障、智障、疾病恢复期康复治疗。

(四)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以市政府管理为主,市卫生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培训管理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督办、评估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由中心派出的社区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实行一体化管理,非中心派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业务上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管理。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遵循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办法,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履行职责、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情况作为其收入确定的基本依据,适当拉开工资水平,但不得与其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的分工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建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社区常见病双向转诊标准,确定转诊流程,完善转诊制度,明确转诊责任,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逐步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服务的承担者和一般慢性病症的管理者。

(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设置中医或民族医诊室,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三、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政策

(一)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省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该经费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基本设备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市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安排预算。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补助。市财政、发展改革、卫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政府补助的社区卫生服务资金在分配、核拨,使用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管,实行跟踪问效。

(二)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范围。

(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管理办法、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市卫生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实行动态管理,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同时要结合实际,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和参合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住院起付线和个人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和参合人员到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

四、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接照分工各有关部门职责如下:

市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以及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等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行业监管;

人事与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会同卫生部门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和聘用办法,制订引进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规划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审批新建居民区时,综合协调,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积极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城市医疗救助办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财政补助标准,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等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及监管办法,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发展经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之列,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协同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支持扶持,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绩效因素,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核拨政府补助资金提供可靠的依据。市财政、卫生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其收支行为,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收支管理,提供价格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