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就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6:12:29

社区就业

社区就业范文篇1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今年新目标全市40%社区成充分就业社区

15日下午,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市正着手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争取在今年年底前,让全市40%的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将点名通报,并抄送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工作表现突出,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省、市将通报表彰。

据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副主任赖锡涛介绍,“充分就业社区”是指城市社区中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种就业资源,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使社区内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率达85%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社区内“零就业家庭”至当年12月底为零。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优化,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无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失业人员。

据了解,去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175个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或工作站并挂牌的有110个,占63%,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公益性、福利性服务,进一步密切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与社区单位、居民的关系。各地在积极解决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有址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基础上,选择了15个条件较好的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连南县劳动保障局在自身经费不算充裕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展工作,这此举措为我市推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200年“路经就业服务”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两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做到社区平台工作人员熟悉和深入宣传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按规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基础数据库、资料台帐。为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享受低保人员等特殊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协助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办理岗位、社保、培训等补贴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此外,还坚持动态跟踪管理,对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就业情况定期走访、了解,掌握最新情况对就业困难群体落实挂钩帮扶。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基本确定。

社区就业范文篇2

社区就业是充分利用和调动社区资源和市场开发岗位、安置就业的渠道。它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可以指发生在社区内的所有就业现象。但它又不仅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它还可以依托社区,向社区外延伸;它不限于社区服务业,还包括如家庭手工制造、社区内小型加工甚至养殖等第一产业。

社区就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面宽点多、职业种类杂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衣、食、住、行都在进步,居民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快捷、方便,这都将体现在社区服务和就业上。其本质上存在面宽、点多、职业种类杂的特点,大体包括家政服务、婴幼儿看护教育服务、养老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病人看护和幼童学生接送服务、搬家送餐服务、红白喜事服务、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服务、美容美发服务、家庭小型电器维护修理服务、基本生活需求杂货购买服务、驻区企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以及临时性突击用工服务等。这样的特点正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经营、个体经营和组织起来共同经营。

2、区域性和非竞争(竞争小)的特点。因各地的居住群体、历史习俗、生活水平、消费需求、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区服务和就业岗位的开发渠道也是不同和变化的。社区服务业作为就业的主渠道具有区域之间非竞争的特征,社区服务的辐射范围是有限制的。因此,社区就业呈现区域性和非竞争(竞争小)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社区就业持久的发展潜力和广泛性,也决定了要因地制宜开发就业岗位。

3、灵活就业的特点。社区就业特别是家政服务业具有非固定的工作时间、非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收入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它适合有灵活就业需求的特别是女性劳动者就业的一个领域。它既可以谋取一定的收入,也可以兼顾自己的家庭。

4、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社区就业虽然各网点相对用人少,但整体用人多,呈现用人密集的特点。在社区就业的部分项目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和少量资金投入就可起步,有的需要一定的场地,有的不需要任何设备和资金投入,但除了雇主本身外,都需要少量的用人。因此,它是下岗失业人员最容易进入的领域,是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最容易体现成效的领域。问题是政府和社区如何去指导和扶持就业者,使他们保持平稳的收入。

5、依赖于诚信环境的特点。社区相对来说呈现用人者与从业者相互比较熟悉的环境,就业服务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首先是居民是否愿意你为他服务,如愿意买你的生活品,愿意到你处美容美发等,特别是家政服务,要进入家庭,从业者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某种意义上成为雇佣的基础条件。目前,信任环境已成为制约社区就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不允许其他人插入的陈旧观念,家政服务与家庭生活空间十分接近等因素。因此,要促进社区就业和服务就要创造信任环境。

6、不完全适用市场就业机制的特点。社区不仅是群众自治性基层组织,而且政府又赋予了一定的行政职能,因此社区就业不完全适用市场就业机制。一是社区中有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举办的非市场竞争性的福利性事业、公益性事业;二是社区的一些服务组织,既不是福利性组织,也不是企业,而是多方参与的自治性的非盈利组织实体。所以,社区就业的一部分岗位是安置性而不是市场竞争性的。随着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能给予政府可有效调控的就业市场的现实空间将越来越少。社区就业这种兼市场和非市场机制并存的特点,是政府促进就业,尤其是解决特困群体所需要的。社区就业和社区服务的特点表明,社区就业的优势一是职业类型众多、工种杂,虽网点用人数量较小,但整体用人多;二是居住区域较固定,方便就地就业;三是社区工作人员熟悉社区居民情况,掌握困难群体的实际,便于宣传和组织,可以因人而异地安置就业;四是社区就业是直接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服务的,社区就业是比较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领域。关键是我们如何组织和服务指导,如何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和优势,如何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发展社区经济。

二、社区就业需要政府部门做的工作

(一)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是指公益事业领域的就业岗位,其基本特征一是提供社会公众可以共同享受的公共服务,多数不收费,有的少量收费;二是多是劳动力市场收入较低的初级岗位;三是应该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投资,提供运行经费的为社区环境建设服务的。重点是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社区车辆看管、交通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政府开发和初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安置性的岗位,也正好解决急迫需要就业的困难群体托底安置问题。

虽然公益性岗位增长有限,但公益性岗位是可以开发的,有些对社区有益的阶段性工作也可不受“公益性”范围所限去开发。关键看我们的着眼点是否是对社会有益,是否对公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如:尚义县开发的社区治安协理员,桥西区开发的低保协理员,都受到群众的好评。我们要从长远的社区发展趋向下大力去开发这些岗位,并解决如何开发的问题。

(二)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社区就业的关键是就业岗位开发。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共同配合,多渠道开发。有四种基本的力量需要注重,一是政府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来源于政策、干预、服务三个方面;二是市场的力量,市场的力量来源于各类经济组织在竞争中不断拓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三是社会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来源于社区和各种社团组织等方面,他们都需要在社区体现各自的职能作用,都需要从社区起步;四是劳动者自身的力量,他们自主就业积极性和创业的激情需要全面的调动、激发、引导和规范,政府的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此。在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上,全面的利用各种力量,既充分体现出国家“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社会帮助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的方针,又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如,我市的各级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发挥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搞劳务输出、搞技能培训、搞扶持创业、搞小额贷款扶持,起了很好的作用,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三)发挥社区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社区不单纯都是居民居住地,区域内有许多中小型企业,他们的生产,特别是生活离不开社区,他们的发展和生存都将给社区带来影响。社区要掌握驻区企业的情况,帮助和扶持驻区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搞好企业的后勤服务,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达到能赢和拉动社区就业的目的。像我市桥东区各社区一样,和驻区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企业有什么需求社区及时了解,并能及时帮助解决,企业临时用人社区帮助选派,为下岗失业人员拉线搭桥,既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三、在社区就业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做好社区就业和服务工作,确保社区的健康发展,需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处理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中,政府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需要非常紧密地结合。但体现政府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社区服务实体主要形式却是1、基本完全是政府的场地和资金;2、政府利用社区单位的场地进行经营;3、社会企业挂靠政府。在当前社区服务的发展缺乏信任(信用)环境的情况下,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直接经营社区服务业是有利于社区服务业发展是切合实际的。但从长远规范性要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应该界定清楚。因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的不同,模糊的关系,处理不好会最终损害政府:一是市场的风险,因关系模糊,往往政府要承担最后的责任;二是政府的投入和社会、企业的投入产权界定不清,今后会出现产权纠纷;三是政府的市场投入和非市场投入界定不清,政府投入福利、公益性事业是非市场的投入,有些进入非福利事业的市场投入,将影响政府投入的效果。归结起来是政府扶持的社区就业中应该明朗化,投入和效果统一化,要进行及时的干预、调控,并顺应市场规律。目前就是要通过政策导向或者说政府干预,把社区就业岗位留给下岗失业人员。

社区就业虽然规模小,组织形态不完善,但它总是和经济组织联系在一起的,具有了市场化企业的特征,政府在参与其中时,还是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投在明处,取在明处,权责写在明处,以做到虽扶持,但不参与管理,只具监督之责,不包办代替。

二是处理好社区就业中的劳动关系问题

社区就业从业者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一是签订劳动合同关系问题。根据调查,目前,社区受雇的从业者多数不签劳动合同,不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标准等,对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要求认知度偏低,许多业主认为没有必要,但大多数从业者认为有必要,有部分人遇到麻烦才觉得应该签订。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强求一律签订劳动合同还有些不现实。因为有些社区服务组织是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组成,签订劳动合同不现实;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正常的劳动关系,就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多数的社区服务组织不胜负担。因此,对于社区就业从业者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宣传和提倡为主,暂不强求,分情况推行,对于成规模、正规化、经济收入可观的社区服务实体,就要要求他们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对这类经济组织的监察要加强,多做宣传和提倡,多讲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权益受损的案例,以保障雇主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可寻求灵活的劳动合同签订方式,制定适合社区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雇工的简化协议文本,允许简化的书面协议存在。二是家政服务等类型的特殊劳动关系问题。国家已允许灵活性就业人员按小时工签订多份劳动合同,但目前少有签订者。反映出来的问题既有从业者的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包括受到语言攻击甚至打骂等存在;也有家政服务中出现的事故、财物损失发生纠纷无法处理的问题;还有介绍服务的组织推脱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等等。这里关键是规范化发展问题,它不仅需要高度依赖于信任环境,也需要政府完善法规,加强管理和积极引导,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推动。一是政府和群团组织举办和参与家政服务组织,从技能培训入手,从科学管理入手,树立标准典型,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在营造信誉上起示范作用,形成效应环境;二是通过举办和参与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家政服务类型就业的法规制度,建立必要的劳动服务标准,从而规范从业者、服务对象、组织者三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最后达到以法律固化环境;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力度。在目前劳动保障监察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可以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中选拔一些人员进行培训,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监察职能,辅助社区处理和调解相关的权益纠纷,化解矛盾于基层;四是大力推动社区建立家政服务协会和从业者工会,为业主、从业者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渠道,逐步达到依法经营、依法雇工、依法自我管理,自律各自行为,规范运行。

三是处理好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问题

社会保险是解决人们老年后后顾之忧的主要渠道。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是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再就业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社区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寻求缴费途径,明确缴费雇主和从业者各自负担的标准,解决补缴标准和办法,最终达到自觉缴费,合法收取。需要注意的一是部分社区企业成规模有能力缴费,但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有意的逃避责任。这些就需要依法强制执行,关键是要有个合理的标准;二是部分小规模、微利的社区企业,只能维持基本运行和职工生活保障,无力缴费。应该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中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既能确保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能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能促使企业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三是部分自谋职业的从业者个人收入低,只能维持家庭的生计,无力缴费,或者部分自谋职业的从业者收入忽高忽低,造成时缴时断问题。这些需要我们按困难群体进行划定,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如“4050”人员、享受低保人员、单亲职工、双下岗失业人员、30年以上工作年限等。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一些具体的法规规定和程序,还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较低的缴费标准,确保国家搞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政策的落实。

四是处理好灵活性就业的统计问题

社区就业中灵活性就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季节性用工、临时性用工、摆地摊、家庭承揽手工加工等是属于不充分就业的主要部分,都需要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掌握和统计。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到跟踪到人,才能掌握和统计好。关键的问题是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算就业,一是标准,目前应该参照省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二是如何测算他们的月收入是个难题,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掌握他们的基本收入情况,而且需要不断的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各种经营类型的收入行情,还要能够根据行情进行仔细的测算和评估,才能确定是否算就业。这项工作是社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需要我们时刻注意,才能为社区就业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

社区就业范文篇3

一、社区是扩大就业的基础,是落实就业政策的落脚点

社区建设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是由于社区建设正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其建设和发展的状况是评

价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社区的主要工作包括社区就业、保障、治安、卫生、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就业是最重要的工作,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应该摆在社区建设的首要位置抓紧抓好。

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必须把控制失业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任务,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应该高度关注基层和基础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问题是我们的政策和管理往往越到基层越不落实,越到基层越缺乏效果。从我国目前社区建设情况看,由于受经济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社区和社区就业的情况大不一样,但面临一个共同的压力就是劳动力就业压力,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促进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只有把街道社区作为扩大就业的基础,作为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的重要环节,把享受政策的对象调查摸底清楚了,把政策宣传解释、《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等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才能找到落实政策的落脚点,才能把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身上。通过街道、社区的就业情况来检验政策的落实情况,检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效力。如四川省结合社区建设,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兴办社区经济实体3.3万个,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0万人,社区就业效果十分明显。

二、社区是发展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与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应该看到,社区是城市社会的DNA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具有社会的基本功能。以人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只有落实到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层面,落实到社区居民比较充分的就业上,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政府在推进就业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增长的关系,如果政府工作讲发展就认为是讲增长,而且往往只强调经济指标的上升,而不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就会出现偏差。而社区建设既取决于经济条件,也取决于社会环境。如果我们从发展与增长的关系上来谈社区就业状况,最能体现政府处理二者关系的结合程度。

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必须真正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下大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甚至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来促进就业增长,将为劳动者提供“饭碗”、并为他们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这种选择应该作为德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具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标志。

在实施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过程中,社区就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因为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就业岗位的潜力在社区,个体、私营经济的主体在社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根基在社区。可以说,社区就业是经济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其状况最能够体现出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处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与就业的关系时的协调和适宜程度。

近年来,社区就业逐渐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的增长点。据劳动保障部100个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调查,社区就业岗位占新增就业岗位总量的1/3,大多安排的是下岗失业人员。因此,必须加强社区基础管理工作,继续发挥其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中的综合协调作用。

三、社区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就业资源的潜力点

近年来,单位体制解体之后,我国的劳动保障工作,主要是同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就业和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等事务性工作延伸到社区,并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在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或者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完善了劳动保障工作体系。基层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实践证明,其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社区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信息源。社区能准确地摸清和动态掌握下岗、失业、流动人口、离退休人员和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就业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等等,并且普遍分类建卡造册,建立数据资料库,真正做到了“五清”,即:生活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就业能力清、就业状况清、社会保险清。同时,社区又贴近用人单位和企业,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外部环境。因此,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收集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直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还通过与劳动力市场连网,让下岗失业人员在家门口及时了解到各种培训和就业信息,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对“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

其次,社区是就业岗位资源开发的载体。我国各地结合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积极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和小型加工企业;通过建立市场,规范物业管理,开发家政、餐饮、保洁、保绿、保安、维修、护理、钟点工等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就业再就业。

社区就业范文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区居民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把社区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早在2004年5月,石家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下发了《关于印发创建双百社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市内五区开展创建"100个充分就业社区"和"100个社区就业安置基地"(即双百社区)活动,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今年上半年,省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我市在创建"双百社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完善了《石家庄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方案》,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工作目标更加具体,活动内容更加充实,措施更加得力。在创建活动中,着重抓了三个关键环节工作: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合理地"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社区内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如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双失业、单亲等就业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90%以上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4050"人员实现就业;90%以上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95%以上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等。二是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创建活动的重要保证。为推动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市各级政府把创建活动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区(县)两级政府都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及各县(市)、区街道平台机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市级部门主要负责方案制定、出台标准及评估验收;区(县)级主要细化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和业务指导;街道平台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典型引路推动创建。在创建活动中,我市以先进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这项工作我们从桥东区抓试点开始,桥东区在创建活动中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被列入区委区政府2006年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定期听取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汇报。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列席参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重视。元村社区强化"三个意识",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充分就业社区台帐,坚持"三个到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在社区内实现了充分就业,为全市做出了榜样。今年8月25号我市在该社区召开了"石家庄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现场经验交流会",省厅、市劳动保障部门及部分县(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桥东区政府、桥东区就业局、元村社区分别做了经验介绍。现场会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小额贷款诚信创业网点和社区经济实体参观,使与会人员受到了很大启发和鼓舞,明确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概念和工作思路,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干劲儿,为全市全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抓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多项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工作。

(一)开展"千名下岗失业人员进社区"活动。我们将100个以服务业为主的私营民营企业作为再就业安置基地进入社区,享受再就业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的、无技术专长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就业。例如,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经济效益好、在石家庄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就业潜力大的长安社区老年公寓、青园爱心月嫂服务中心、桥东区东方亦英美容美发学校、转岗嫂子饺子店、新华区幼儿园、三木净菜服务社、裕华区玉洁家政等私营民营企业进入社区后,实行统一挂牌管理,由于这些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技术含量低,使1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在这些基地里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

(二)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经济。依照"服务化、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的原则,全市所有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社区服务总公司,作为街道经济与社区就业的重要结合点,已经成为石家庄社区经济发展和社区就业的重要拉动力量。例如青园街办事处在社区成立的服务总公司,包括幼儿园、家政服务部、安居装饰部、利远网络部、月嫂服务部、新星物业部、保洁部、中介部、医疗部等,刚成立时拥有员工115人,其中80%以上为下岗职工,截止目前,总公司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10名,其中公司直接安置890人,介绍安置620人。被社区居民称之为"群众生活的110"。

(三)与私营民营企业结盟。市政府与座落在社区或社区周边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安置潜力相对较大,且愿意接受政府就业指导的私营民营企业缔结再就业联盟,从"放开、鼓励、引导、规范、服务、保障"六个方面制定政策,减少了在市场准入、办证年检、税费减免等诸多繁杂环节,提供政策、法律、技术、信息援助等方面的服务,要求他们建立空岗报告制度,实施再就业。如长安区就业服务局以区政府名义发出了"致辖区企业的一封公开信",与近200家规模较大的私营民营企业签订《再就业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对再就业困难群体"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的活动,2005年度,这个区的私营民营企业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890名。

(四)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政府投资相继开发了治安巡防、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社区消防、园林绿化、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初级保健、管道维修、家政服务等公益岗位5500个,安置了大批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使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如我市桥东区根据社区居民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形成了开发"三保"(保安、保洁、保绿),发展"三托"(托老、托幼、托病),推行"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公共管理)的社区就业模式。今年以来,仅桥东各社区实现就业的人员达到826人。

(五)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市制定了《石家庄市关于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方案》,按照"真情、高效"的服务标准,广泛开展以"零距离、面对面"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再就业援助活动。以区、街道为单位组织开展"再就业服务社区行",带着岗位,带着政策,带着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爱走进社区。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就业服务与社区居民实现"零距离"对接,职业介绍与求职人员"零距离"接触,公益性岗位为"4050"人员"零距离"提供。市就业服务局局长张增根同志率先垂范,他在新华区入户走访时发现了田同和这家特困零就业家庭,便设法将其安排在和美物业管理公司就业。6月29日桥东区通过开展"迎七一送岗位"就业洽谈会暨特困党员就业援助活动,为"零就业家庭"及特困群体提供岗位2178个,达成就业意向1650人。

(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构建诚信还贷体系,确保社区就业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近三年来,在我们大力宣传和帮扶下,很多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但有些人由于诚信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归还贷款,严重影响了信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我市出台了石家庄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实施意见》,从建立信用社区入手,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加强城信教育活动,从道理上促动。我们利用社区板报、橱窗、再就业回音壁、再就业联系卡、就业服务网站,以及全市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发放诚信教育宣传单1万多张,加强对申领小额贷款人员的诚信教育,让其明白国家的贷款政策,富了自己不能忘了更多需要帮扶的人。二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从工作上推动。建立再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实行"回访本人、回访单位、回访家庭"三回访制度,及时了解贷款人经营状况,对有还款能力的,督促其按时还贷,对诚信度高的网点我们授予"小额贷款诚信创业网点"铜牌,鼓励他们诚信经营,督促他们及时还贷,为贷款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帮助贷款人解决经营难题,从感情上打动。在工作中我们提出了"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努力"的服务理念,对经营确实有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不横加指责,而是主动帮助他们查找症结所在,转变经营思路,改善经营环境,尽快走出困境,以便及时还贷。如桥东区实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以来,共有113名下岗失业人员拿到了小额担保贷款,截止目前,到期还款率达到87%,这与构建诚信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七)启动"小老板培育工程"。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启动了"小老板培育工程",以实现"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通过向学员系统地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方法,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掌握创办企业的运作程序。为了帮助学员解决"选择创业项目"和"规避投资风险"两大难题,通过市专利局、发明协会等不同渠道征集、筛选了可供向学员推荐的创业项目,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负责对学员选定的创业项目进行具体的市场论证和企业策划指导,帮助有创业意识的下岗失业人员当上小老板,实现"一人创业带动群体就业"的倍增效应。截止今年6月份,全市共举办创业培训班211期,培训学员7500多名,成功创业的学员达6000余人,约占参加创业培训人员总数的80%。石家庄胜利服装厂失业女工阎潇,失业后曾摆过地摊、打过零工,但屡闯屡败,参加创业培训后,再次创业,成立了一家月嫂服务中心,自己当上了小老板,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她的企业还使180余名大龄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其业务范围辐射京、津、冀、晋等地。

(八)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引店进社区。今年7月13日召开了河北邱氏科贸有限公司废水利用、灭害系列产品连锁经营店进社区新闻会,预计开发社区岗位500个。同时,与大松电动车有限公司进社区开办"夫妻店"工作已经启动。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全市通过政策支持社区服务型企业吸纳就业3351人,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18295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5500人,还涌现出一批创业明星。目前,全市共创建社区经济实体19891个,安置就业人数79564人。社区就业已成为我市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必将获得丰硕成果。

三、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社区就业范文篇5

一、夯实基础,促进就业。

一是建立就业服务网络。20****年11月和20****年元月,社区先后成立了劳动社保工作站和开妍家政服务中心,形成了社区主任亲自抓、两委成员协助抓、劳动社保工作人员具体抓、小区工作站和驻区单位配合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网络,并落实了专职人员。二是摸清失业人员底子。在工作中,小区工作站和社保工作人员广泛走访了下岗职工家庭,建立了失业人员家庭基本情况、就业愿望、培训愿望和基本技能等台帐。

二、广开门路,扩大就业。

一是社区和物业管理提供岗位。充分利用城市扩张加快和社区管理服务加强的机会,实行社区和物业管理人员从下岗职工中优先招聘。近年来,我们先后从下岗职工中招聘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物业公司卫生清扫员、治安巡逻员等300多名。二是社区单位发掘岗位。我们与驻社区单位主动联系、跟踪服务、发掘空岗信息,及时提供给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中艺服饰和美琪浴城等单位先后招聘下岗失业人员100多名。三是成立社区服务实体发展岗位。20****年元月,我们在翠岗小区成立了开妍家政服务中心,先后提供了500多人次就业机会,安置了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三、开展培训,帮助就业。

一是贴近实际开展培训。根据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技能单一的特点,社区紧贴市场需求状况,讲求培训实用性和有效性,重点在一些用工需求大、培训见效快、适合下岗职工求职和自谋职业项目上开展培训,如计算机维护、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二是搞活方式开展培训。社区以金海职业培训中心为基地,组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采取集中授课、集中辅导、单独授课、分散学习等不同方式开展培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00多人次。三是提高层次开展培训。由培训简单劳动者向培训创业者的转变,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后就业率。失地农民赵长明参加美容美发培训后,创办了贵夫人美容美发中心,下岗职工李金桃参加了计算机应用培训后,开起了复印打字社,下岗职工毛坚囡参加插花培训后,开起了鲜花店。

四、优化服务,引导就业。

社区一方面通过宣传栏、橱窗、横幅等载体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宣传,采取创业人员现身说法的形式,加强下岗失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转变择业观念,走自立自强之路。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就业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为他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和小额贷款出具相关证明,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和现场招聘会,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过去几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我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让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具体思路有:

一、发展社区三产服务业。社区要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零就业家庭”。

社区就业范文篇6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创建"三无"活动凝聚合力

(一)领导重视,积极推动。邯郸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老工业基地,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0年全市开展创建"三无"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市委书记聂辰席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专门听取汇报,市主管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积极推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把该项工作作为落实再就业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狠抓落实,强化督导,确保了该项活动有目标,有措施,见实效。

(二)明确思路,广泛发动。200年,我们提出了"本着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服务,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全市社会稳定和谐做贡献的宗旨,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无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范围,从而带动全市社区就业工作的发展"的创建思路,制定了创建"三无"活动实施办法,层层分解任务目标,广泛宣传发动。200年元月,召开了全市"三无"创建表彰大会,总结交流了200年创建活动工作经验,对43个"三无"单位和30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年中,作为"三无"创建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目前全市2003户"零就业家庭"已有1342户实现再就业。今年年底,全市将召开"三无"创建活动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进一步探讨促进该项活动深入开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构建网络,协调联动。为保证该项活动深入有序开展,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从组织领导、机构完善、队伍建设、服务手段等方面入手,为活动精心构建服务网络。一是市局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市内各区就业局与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室)并明确了相关负责人。二是进一步强化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按照"四统一、六到位"标准,完成了208个劳动保障事务站和18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的达标验收工作,配齐了2300多名工作人员,基本做到了应建尽建,夯实了工作基础。三是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和省厅要求,对全市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了业务轮训,组织880余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2006年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有力提升了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素质。四是投资1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了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及相关高级人力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目前已发放微机设备283套,初步实现全市20个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局、173个乡镇(街道)、市内68个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与市就业服务局的信息联网,基本实现足不出户的网上求职、用工登记、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

二、多措并举,建立创建"三无"活动长效工作机制

(一)调查摸底,为开展创建活动夯实基础。为掌握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自然状况及社区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情况,市内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室)工作人员分组深入到社区楼院和社区单位,逐楼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做到了"六清",即家庭情况清、收入情况清、专业技能清、就业愿望清、就业状况清、单位用工需求清;建立了"六帐",即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台帐、社区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台帐、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登记台帐、社区新增劳动力情况登记台帐、零就业家庭状况台帐、培训求职登记台帐。这"六清"和"六帐",不仅有账本可查,而且全部输入微机,实现动态管理,为"三无"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摸清了底数,夯实了基础。

(二)广泛宣传,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就业。社区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和择业空间,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和社区就业岗位不固定、收入不稳定的特点,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到社区就业。为转变群众就业观念,市就业局与邯郸晚报、市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联手开办了《职场创业》、《职业指导课堂》、《就业广场》、《就业天地》、《就业桥》等栏目,编印了《走向一片蓝天》、《外出务工指南》等书籍。先后举办了劳动就业宣传日、大型评剧《月嫂》巡演、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成果展、创业项目推介会及先进事迹报告会、"民生杯"促进就业再就业书画摄影艺术展等活动,邀请创办社区幼教集团的陈江红等创业典型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自强不息的创业历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各社区广泛开展了"送政策进千家万户"、"社区处处是绿灯"、"你就业我掏钱"等活动,丛台区就业局举办了由劳动保障、企业和社区人员参加的劳动保障知识竞赛,让竞赛现场搬进社区、走进厂房,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的再就业政策,扭转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开始自觉地在社区寻找岗位,到社区服务领域大显身手,促进了社区就业和社区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

(三)强化培训,着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下岗失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缺乏技能,及时接受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他们顺利实现就业至关重要,可是有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如何参加培训缺乏了解,往往不去参加培训。为此,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一方面上门入户讲政策,一方面千方百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便捷适用的培训形式。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需求,各社区组织了包括公共培训机构的免费培训,邀请再就业明星传授一技之长,聘请专家、技师举办专题讲座,统一组织电视讲座学习班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培训班,开设了烹饪、缝纫、美容美发、加工制作、机电维修、电脑、摄影等数十种培训项目。2004年以来,全市通过社区平台共举办各类再就业技能培训班130余期,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万人。

(四)开发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下岗职工自身情况千差万别,社区就业环境和所属单位状况也各不相同,为此,我市因地制宜,实施"十个一批"拓域创岗工程,即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拓展社区门店安置一批;扩大社区服务门类安置一批;社区绿化环保保卫安置一批;社区家政服务安置一批;能工巧匠特项服务安置一批;动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安置一批;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安置一批;劳务输出送走一批;其它灵活就业安置一批。"十个一批"工程的实施,使每个社区都有了工作侧重点,每个下岗职工都能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2004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市场管理协助员、社区保洁保绿员、劳动保障协助员等公益性岗位5000多个,全市新创办社区就业实体758个,发展服务型企业、劳服企业及生产自救基地等经济组织173个,开发家政、物业、物流、商贸、三产等渠道就业岗位1.9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3万人。仅邯山区渚河路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就利用社区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通过发展社区"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配送、医疗),新办社区就业实体和服务网点137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13个。目前,邯山区贸西街道办事处等6个办事处实现无下岗位失业人员办事处目标,永新里等37个社区实现无下岗失业人员社区目标,市内三区80个居民楼已实现无下岗失业人员居民楼目标,后百家村等5个村成为充分就业文明村,全市创建"三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是创建"三无"活动的瓶颈,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市劳动就业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一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积极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个性化就业服务。二是帮助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优先实现就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社区爱心超市进行物质帮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目前,渚河路办事处等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已开办爱心超市80家,对困难人员发放米、面、油、生活必需品等共计价值300多万元。市就业局干部职工也主动捐款万余元,把就业工作者的爱心送到困难下岗失业人员手中。三是在全市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06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06年底,全市实现60%以上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市辖四区实现50个以上楼院、10个以上居委、2个以上街道没有一户"零就业家庭"的任务目标,同时规定"零就业家庭"的下岗失业人员可享受六项援助:①就业援助。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进行一次就业指导,并免费为其职业介绍一次,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走出城市承包"三荒"实现就业,鼓励企业主动吸纳或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②资金援助。凡自主创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凭《再就业优惠证》和营业执照可以从再就业资金中得到1000元的就业补贴并优先得到小额贷款扶持。各类用工单位安置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均可由当地政府从再就业资金中一次性发给用工单位安置下岗职工补贴1000元。③技能援助。凡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各类就业技能培训,"零就业家庭"成员凭《再就业优惠证》或失业证均可以免费参加,并且可以重复培训2-3次。市、县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根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需求组织一些岗位急需的技能培训。④生活援助。市、县两级民政、教育、卫生、工会等部门要把"零就业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和困难救济、社会捐赠的主要对象,给予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援助。⑤热线援助。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开通的劳动就业服务热线,要对"零就业家庭"提供全面的就业咨询服务,及时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对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以来,已有318人得到特别帮扶,18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⑥公益性岗位援助。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加大对大龄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职工和下岗失业军转干部帮扶力度。截至目前,邯郸市出资2100多万元购买城市保洁、保绿、公厕看护、市容协管、劳动保障协管等公益性岗位,使1917名(市本级)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和军转干部实现再就业。

(六)及时认定,定时回访,确保活动效果。创建"三无"工作是一项新工作,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如:一些社区人口流动性强,或者社区单位效益波动,导致有些"三无"单位已形成的良好局面不易保持,认定后不久就出现了反弹;有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跟不上,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培训时间较短,即使有就业岗位也不能适应需求;有些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室)场地不足,经费跟不上,或工作人员缺乏经验,工作力度跟不上,致使创建活动开展缓慢等。由此可以看出,创建"三无"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摸索方法总结经验,及时整改逐步提高,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为此,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专门制定了《邯郸市无下岗失业人员办事处、居委会、楼院认定标准》和《邯郸市无下岗失业人员办事处、居委会、楼院认定程序》,实行严格评估,定期回访,对出现反弹的单位帮助其认真总结原因,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创建"三无"活动稳步健康发展。

三、坚持三结合,推动社区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坚持社区建设与社区就业相结合。社区虽然是个小环境,但社区建设却不容忽视,只有围绕社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找出社区就业的增长点,才能实现社区建设和社区就业的双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在创建"三无"活动中,我市各社区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社区就业资源,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除了做好传统的社区"三保"和家政服务项目外,还创造性地开发出了许多潜在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项目。如:邯山区一些社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开设了社区小饭桌、社区四点钟课堂,让孩子放学后在社区内接受作业辅导、生活照顾、安全监护等服务,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农林路社区开设邻里钟点工服务项目,使一些不便外出的下岗职工就近择业,极大地方便了服务双方。丛台区永新里社区组织有一定医疗技能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组成社区医疗卫生小分队,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体检,方便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复兴区化林办事处等社区优先安排"4050"人员组建社区环卫稽查队,夜间治安巡逻队,交通协管队,既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又保证了小区管理的安全有序。实践证明,凡是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充分的社区,社区建设发展的也相对较快,只有认真研究社区建设和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潜力,才能创造更多的"三无"社区,促进社区就业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坚持社区企事业单位发展与社区就业相结合。在社区建设中,社区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可谓互相依存,互为依托,社区占有地域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企事业单位蕴藏就业空间。我市巧借这一关系创新发展思路,在创建"三无"活动中,主动把就业优惠政策送到社区单位,与这些单位共同谋划开发就业岗位,拓宽企事业单位的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两年来,全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吸纳社区清洁、保安、专业技术等服务人员5000多人,有不少社区还和社区单位签订了长期用工协议。200年以来,市就业服务局和市康诺食品公司携手合作,在全市社区设置"好邻居美食坊"售货亭100余个,安置"4050"人员200多人,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同时带动企业内部吸纳下岗失业人员210名,为企业赢得了一年几十万的利润。康诺公司也因此被市就业局认定为邯郸市再就业生产自救基地,享受再就业资金补贴9.8万元。像"好邻居美食坊"这样与社区单位合作开发就业岗位的项目,做活了社区就业工作,全市各街道社区都根据本辖区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合作计划和具体的运作方式,在全市社区营造了一种社区服务和社区单位相互吸引,互相依赖的良好合作局面。

社区就业范文篇7

一、狠抓“基础性”工作,解决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前提性问题

1、开展就业与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做到三清: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底数清。通过入户调查,全社区登记就业人员2670人,失业人员75人,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上都实现了充分就业;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状况清。在就业与失业实名制调查中,宏伟社区将各类人员的技能状况分类登记,突出就业能力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实现就业提供了一手材料;三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愿望清。每登记一户,都弄清他们就业愿望和求职意向。

做到三清为有针对地开展职业介绍,做好基础性工作,解决了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方向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开发适合辖区特点的就业岗位提出了决策依据。

2、建立了通信联络机制,为及时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洽谈提供了联系保障。

一是将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通讯号码编制成册,自制了求职用工通讯录。

二是实行了定期信息制度。每月的第二个周四为用工信息日,把一个月以来筛选的实用就业信息统一给下岗失业人员,并帮助他们进行洽谈对接。

三是建立了用工信息库。通过三条渠道搜集用工信息,即:通过就业信息网络搜集信息;通过实行的全市空岗报告制度搜集信息;通过与外埠劳动力市场建立联系搜集信息;现在,宏伟社区的就业信息库中,有可选实用就业岗位上千个。

3、实施动态治理,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

在开展好就业与失业实名制调查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各种信息台帐,实行微机化治理;坚持定期走访,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做到下岗失业人员碰到困难时,就马上服务到位,指导到位,对接介绍到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就业服务制度,社区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的贴心人。

二、努力开发就业岗位,解决有人无业就的问题

就业岗位在哪里,宏伟社区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对辖区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到了一批有岗缺人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有相应就业愿望的人员,使74人实现了就业;指导增加了一些有潜力的行当开发了一批,使47人实现了学习性创业就业;帮助一些有一定资金能力的人通过兑铺兑店创业就业一批,有26人当上了小老板。

二是结合辖区实际,呈报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40个,主要是保洁保绿11人,社区治理12人,市场治理6人,治安巡逻11人;

三是在为新办企业服务过程中,为企业介绍下岗失业人员90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解决有业无人就的问题。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偏重于条件好、工资高的倾向性问题,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艰苦创业典型报告会三次,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向艰苦工种要岗位,介绍苦脏累工种就业46人;二是指导一些没有文化、没有资金人员干起一些社区脏差工种,如修下水、淘粪井等;三是协商企业改进劳动条件,提高劳动保护水平,使一批人在家具加工业中实现了稳定就业。

四、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灵活就业,解决好促进就业的政策效能问题

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市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宏伟社区坚持“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原则,一是为本辖区前来求职的失业人员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税费减免政策咨询860多人次。把宣传资源料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的手中,并对政策进行讲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为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免费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30多本,对那些困难的重点援助对象,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三是落实优惠政策,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与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了解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协调和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中存在的问题。有35名下岗职工享受到了税费减免,有15名下岗职工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实现了再就业。

社区就业范文篇8

一、社区就业的特点

社区就业是充分利用和调动社区资源和市场开发岗位、安置就业的渠道。它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可以指发生在社区内的所有就业现象。但它又不仅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它还可以依托社区,向社区外延伸;它不限于社区服务业,还包括如家庭手工制造、社区内小型加工甚至养殖等第一产业。

社区就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面宽点多、职业种类杂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衣、食、住、行都在进步,居民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快捷、方便,这都将体现在社区服务和就业上。其本质上存在面宽、点多、职业种类杂的特点,大体包括家政服务、婴幼儿看护教育服务、养老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病人看护和幼童学生接送服务、搬家送餐服务、红白喜事服务、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服务、美容美发服务、家庭小型电器维护修理服务、基本生活需求杂货购买服务、驻区企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以及临时性突击用工服务等。这样的特点正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经营、个体经营和组织起来共同经营。

2、区域性和非竞争(竞争小)的特点。因各地的居住群体、历史习俗、生活水平、消费需求、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区服务和就业岗位的开发渠道也是不同和变化的。社区服务业作为就业的主渠道具有区域之间非竞争的特征,社区服务的辐射范围是有限制的。因此,社区就业呈现区域性和非竞争(竞争小)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社区就业持久的发展潜力和广泛性,也决定了要因地制宜开发就业岗位。

3、灵活就业的特点。社区就业特别是家政服务业具有非固定的工作时间、非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收入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它适合有灵活就业需求的特别是女性劳动者就业的一个领域。它既可以谋取一定的收入,也可以兼顾自己的家庭。

4、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社区就业虽然各网点相对用人少,但整体用人多,呈现用人密集的特点。在社区就业的部分项目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和少量资金投入就可起步,有的需要一定的场地,有的不需要任何设备和资金投入,但除了雇主本身外,都需要少量的用人。因此,它是下岗失业人员最容易进入的领域,是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最容易体现成效的领域。问题是政府和社区如何去指导和扶持就业者,使他们保持平稳的收入。

5、依赖于诚信环境的特点。社区相对来说呈现用人者与从业者相互比较熟悉的环境,就业服务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首先是居民是否愿意你为他服务,如愿意买你的生活品,愿意到你处美容美发等,特别是家政服务,要进入家庭,从业者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某种意义上成为雇佣的基础条件。目前,信任环境已成为制约社区就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不允许其他人插入的陈旧观念,家政服务与家庭生活空间十分接近等因素。因此,要促进社区就业和服务就要创造信任环境。

6、不完全适用市场就业机制的特点。社区不仅是群众自治性基层组织,而且政府又赋予了一定的行政职能,因此社区就业不完全适用市场就业机制。一是社区中有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举办的非市场竞争性的福利性事业、公益性事业;二是社区的一些服务组织,既不是福利性组织,也不是企业,而是多方参与的自治性的非盈利组织实体。所以,社区就业的一部分岗位是安置性而不是市场竞争性的。随着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能给予政府可有效调控的就业市场的现实空间将越来越少。社区就业这种兼市场和非市场机制并存的特点,是政府促进就业,尤其是解决特困群体所需要的。社区就业和社区服务的特点表明,社区就业的优势一是职业类型众多、工种杂,虽网点用人数量较小,但整体用人多;二是居住区域较固定,方便就地就业;三是社区工作人员熟悉社区居民情况,掌握困难群体的实际,便于宣传和组织,可以因人而异地安置就业;四是社区就业是直接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服务的,社区就业是比较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领域。关键是我们如何组织和服务指导,如何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和优势,如何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发展社区经济。

二、社区就业需要政府部门做的工作

(一)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是指公益事业领域的就业岗位,其基本特征一是提供社会公众可以共同享受的公共服务,多数不收费,有的少量收费;二是多是劳动力市场收入较低的初级岗位;三是应该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投资,提供运行经费的为社区环境建设服务的。重点是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社区车辆看管、交通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政府开发和初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安置性的岗位,也正好解决急迫需要就业的困难群体托底安置问题。

虽然公益性岗位增长有限,但公益性岗位是可以开发的,有些对社区有益的阶段性工作也可不受“公益性”范围所限去开发。关键看我们的着眼点是否是对社会有益,是否对公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如:尚义县开发的社区治安协理员,桥西区开发的低保协理员,都受到群众的好评。我们要从长远的社区发展趋向下大力去开发这些岗位,并解决如何开发的问题。

(二)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社区就业的关键是就业岗位开发。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共同配合,多渠道开发。有四种基本的力量需要注重,一是政府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来源于政策、干预、服务三个方面;二是市场的力量,市场的力量来源于各类经济组织在竞争中不断拓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三是社会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来源于社区和各种社团组织等方面,他们都需要在社区体现各自的职能作用,都需要从社区起步;四是劳动者自身的力量,他们自主就业积极性和创业的激情需要全面的调动、激发、引导和规范,政府的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此。在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上,全面的利用各种力量,既充分体现出国家“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社会帮助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的方针,又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如,我市的各级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发挥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搞劳务输出、搞技能培训、搞扶持创业、搞小额贷款扶持,起了很好的作用,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三)发挥社区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社区不单纯都是居民居住地,区域内有许多中小型企业,他们的生产,特别是生活离不开社区,他们的发展和生存都将给社区带来影响。社区要掌握驻区企业的情况,帮助和扶持驻区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搞好企业的后勤服务,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达到能赢和拉动社区就业的目的。像我市桥东区各社区一样,和驻区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企业有什么需求社区及时了解,并能及时帮助解决,企业临时用人社区帮助选派,为下岗失业人员拉线搭桥,既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三、在社区就业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做好社区就业和服务工作,确保社区的健康发展,需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处理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中,政府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需要非常紧密地结合。但体现政府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社区服务实体主要形式却是1、基本完全是政府的场地和资金;2、政府利用社区单位的场地进行经营;3、社会企业挂靠政府。在当前社区服务的发展缺乏信任(信用)环境的情况下,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直接经营社区服务业是有利于社区服务业发展是切合实际的。但从长远规范性要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应该界定清楚。因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的不同,模糊的关系,处理不好会最终损害政府:一是市场的风险,因关系模糊,往往政府要承担最后的责任;二是政府的投入和社会、企业的投入产权界定不清,今后会出现产权纠纷;三是政府的市场投入和非市场投入界定不清,政府投入福利、公益性事业是非市场的投入,有些进入非福利事业的市场投入,将影响政府投入的效果。归结起来是政府扶持的社区就业中应该明朗化,投入和效果统一化,要进行及时的干预、调控,并顺应市场规律。目前就是要通过政策导向或者说政府干预,把社区就业岗位留给下岗失业人员。

社区就业虽然规模小,组织形态不完善,但它总是和经济组织联系在一起的,具有了市场化企业的特征,政府在参与其中时,还是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投在明处,取在明处,权责写在明处,以做到虽扶持,但不参与管理,只具监督之责,不包办代替。

二是处理好社区就业中的劳动关系问题

社区就业从业者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一是签订劳动合同关系问题。根据调查,目前,社区受雇的从业者多数不签劳动合同,不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标准等,对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要求认知度偏低,许多业主认为没有必要,但大多数从业者认为有必要,有部分人遇到麻烦才觉得应该签订。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强求一律签订劳动合同还有些不现实。因为有些社区服务组织是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组成,签订劳动合同不现实;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正常的劳动关系,就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多数的社区服务组织不胜负担。因此,对于社区就业从业者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宣传和提倡为主,暂不强求,分情况推行,对于成规模、正规化、经济收入可观的社区服务实体,就要要求他们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对这类经济组织的监察要加强,多做宣传和提倡,多讲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权益受损的案例,以保障雇主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可寻求灵活的劳动合同签订方式,制定适合社区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雇工的简化协议文本,允许简化的书面协议存在。二是家政服务等类型的特殊劳动关系问题。国家已允许灵活性就业人员按小时工签订多份劳动合同,但目前少有签订者。反映出来的问题既有从业者的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包括受到语言攻击甚至打骂等存在;也有家政服务中出现的事故、财物损失发生纠纷无法处理的问题;还有介绍服务的组织推脱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等等。这里关键是规范化发展问题,它不仅需要高度依赖于信任环境,也需要政府完善法规,加强管理和积极引导,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推动。一是政府和群团组织举办和参与家政服务组织,从技能培训入手,从科学管理入手,树立标准典型,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在营造信誉上起示范作用,形成效应环境;二是通过举办和参与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家政服务类型就业的法规制度,建立必要的劳动服务标准,从而规范从业者、服务对象、组织者三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最后达到以法律固化环境;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力度。在目前劳动保障监察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可以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中选拔一些人员进行培训,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监察职能,辅助社区处理和调解相关的权益纠纷,化解矛盾于基层;四是大力推动社区建立家政服务协会和从业者工会,为业主、从业者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渠道,逐步达到依法经营、依法雇工、依法自我管理,自律各自行为,规范运行。

三是处理好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问题

社会保险是解决人们老年后后顾之忧的主要渠道。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是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再就业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社区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寻求缴费途径,明确缴费雇主和从业者各自负担的标准,解决补缴标准和办法,最终达到自觉缴费,合法收取。需要注意的一是部分社区企业成规模有能力缴费,但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有意的逃避责任。这些就需要依法强制执行,关键是要有个合理的标准;二是部分小规模、微利的社区企业,只能维持基本运行和职工生活保障,无力缴费。应该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中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既能确保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能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能促使企业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三是部分自谋职业的从业者个人收入低,只能维持家庭的生计,无力缴费,或者部分自谋职业的从业者收入忽高忽低,造成时缴时断问题。这些需要我们按困难群体进行划定,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如“4050”人员、享受低保人员、单亲职工、双下岗失业人员、30年以上工作年限等。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一些具体的法规规定和程序,还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较低的缴费标准,确保国家搞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政策的落实。

四是处理好灵活性就业的统计问题

社区就业中灵活性就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季节性用工、临时性用工、摆地摊、家庭承揽手工加工等是属于不充分就业的主要部分,都需要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掌握和统计。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到跟踪到人,才能掌握和统计好。关键的问题是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算就业,一是标准,目前应该参照省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二是如何测算他们的月收入是个难题,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掌握他们的基本收入情况,而且需要不断的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各种经营类型的收入行情,还要能够根据行情进行仔细的测算和评估,才能确定是否算就业。这项工作是社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需要我们时刻注意,才能为社区就业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

社区就业范文篇9

下岗失业人员中,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就业的3208人,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99%。

近几年,马场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在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帮助下,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改善创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下面我们作一简单汇报:

一、开发管理软件,实施动态管理

为做到对下岗失业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我们实施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制度,在劳动保障协管员上岗初期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调查的基础上,设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台帐、再就业情况台帐、求职及安置情况台帐等"九大类"23种台帐,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每个月将再就业情况分析上报,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一阶段的运行,我们感觉这样工作即繁琐,造成数据统计量大且常出差错又不便于及时了解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情况。为了减轻工作量,做到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情况,我街开发了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数据软件,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愿望、安置情况(每次安置详细记载)、接续保险、再就业培训等30余项内容,14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运用这一程序。劳动保障协管员将入户走访的情况随时录入数据库,随变随改,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减轻了月报表统计量,提高了数据准确性,真正做到了"六清",而且做到及时准确掌握就业情况,跟踪管理,消除管理上的盲点,通过这套软件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能迅速找到每个工作站、每个家庭、每名下岗失业人员的数据情况,人员情况,对我街再就业工作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更有效的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街办事处为劳动保障中心投资20万元,创办了劳动保障专网。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与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网上就业互动,只要下岗失业人员提出问题或需求,我们确保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解答,劳动保障协管员将精心采集来的用工信息及时,便于求职人员尽快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自劳动保障网站开通以来,充分发挥了其便捷、高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二、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

近年来,在市、区劳动局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经过努力,虽然解决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但是在社区仍有一小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因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择业观念等问题仍未就业,怎样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在工作中,我们感到解决沉淀在社区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是搞好社区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围绕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坚持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对托底人员进行妥善安排,采取五种做法:

(一)整合社区资源帮助下岗失业人员

结合旧楼区改造,创建准物业管理小区,我们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延伸再就业渠道,组建了准物业管理办公室,先后在先进里人艺、银丰小区开发了22个楼道保洁工岗位,结合失业人员既能照顾自己家庭,路途又不远的心理需求,我们采取了弹性工作方法,每日上午和下午各工作2小时后,工作间断时可回家休息或干其他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针对性强,深受这部分人员的欢迎。

(二)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在市、区劳动局的支持帮助下,我街成立了福万家再就业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解决"4050"人员就业问题,通过积极运作,已与18个机关事业单位签定了岗位开发协议书,使116名"4050"失业人员在门卫、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上实现稳定就业。

(三)发挥社区就业组织的作用

近两年来,我们以14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依托,将社区有各种技能的121名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开办了家电维修、管道疏通、小饭桌、家政等业务。由于是计时计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深受失业人员的欢迎。特别是社区家政业务,深受服务与被服务人员的欢迎,社区家政有三点益处:一是邻里之间相互了解。二是工作人员即可照顾家庭,又能适时工作。三是及时、方便。

(四)以人为本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

在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有效性这个原则,客观分析"托底"人员的状况和未能就业的原因,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实现灵活就业。针对有工作能力又要在家照料老人、病人和腿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失业人员,我们采取了送技能、送岗位的办法。通过外勤协管员与企业单位、个体户联系外加工业务如:钩编、小商标制作、绒球制作等一切能够进入家庭制作的工作,我们力争全部包揽。外勤协管员负责与厂家、个体户签定协议,按时将所加工的活送到失业人员家庭,加工后再由协管员交到厂家。这样以来,协管员虽然辛苦,但失业人员却感到很满意。其原因:这些人员即能在家里照顾老人、病人又能适当干些工作,还能取得一些经济效益。

(五)加大再就业援助服务

社区就业范文篇10

一、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提出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巩固、扩大、拓展社区就业领域为目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强化就业服务功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

(一)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力争全市每年实现社区就业再就业8000人,不断开创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二)抓紧建立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在社区聘用专门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再就业方面的服务功能,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网络。要通过社区就业工作平台建设,将就业服务、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区组织网络化、社区经济实体化、社区就业保障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三、推进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通力协作。

(一)健全工作机构,为社区就业再就业提供组织保障。城区街道要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十一部委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20号)要求,建立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机构编制商同级编制部门决定。同时,在社区成立劳动保障事务站,聘用1—2名专门人员负责劳动保障工作,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以及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要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尽快形成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为基础的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网络,把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明确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职责和任务。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要认真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核发和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工作,为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有关手续,开发社区公益岗位,组织实施社区就业再就业项目,动员组织未能升学的新成长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负责辖区内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做好各项劳动保障统计调查工作。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要调查和掌握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台帐,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技术专长、求职愿望和生活要求,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三)建立统一完善的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劳动就业信息网络要向街道和社区延伸,2004年6月底前,全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都要实现与市、县、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电话拨号联网;在劳动力市场设立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窗口,开通免费信息查询,定期社区就业和社区服务需求信息,充分发挥劳动就业信息网络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劳动保障事务。要把鼓励、引导、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我创业与扩大社区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形式。要逐步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劳动就业服务整体联动机制,发挥社区特点,开展特色服务,努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五)面向社区建设,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依托社区建设阵地,向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以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等领域开发就业岗位;运用政策扶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适应市场需求,拾遗补缺找岗位;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联办合办创造岗位;要建立一批社区就业联系点,实施一批社区就业项目,开发一批就业岗位,完善下岗失业人员托底帮扶机制,切实推进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

(六)开展职业指导和转业转岗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市场就业的竞争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指导,宣传就业再就业形势以及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支持、鼓励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明确就业再就业的途径、求职方法和技巧,社区就业的目的和意义,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应注意的事项。要通过正面宣传和职业指导不断转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和就业岗位;要组织开展转业转岗培训,制订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适应下岗失业人员需要的培训科目,通过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和技术素质,增强其市场就业的竞争力。

(七)建立特困群体帮扶机制,促进特困群体再就业。对符合市政府办公室连政办发[20****]132号文件规定,经社区、街道审核、确认为特困群体的,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登记造册、定期家访、跟踪服务,并适时地开展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及时提供社区就业援助,使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不挑不拣就业岗位的特困群体通过劳动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提高生活水平,最终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八)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基础管理,制定工作标准,实行业绩考核,逐步提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要结合项目大推进、环境大改善,切实提高效率、推进工作,转变作风、提供服务,帮助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对社区就业再就业实行特殊的鼓励和扶持政策

(一)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我创业提供的小额贷款,按照个人自愿申请、社区推荐、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审查、担保机构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进行。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今年将安排专项资金对其贷款利息给予适当补贴,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劳动保障和人民银行另定。

(二)实行社区就业岗位开发补贴。对街道、社区投入资金,开辟新的社区服务项目和新办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签定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且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安置一人补贴投资主体500元。对安置对象符合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差额购买就业岗位的通知》(连政办发[20****]161号)要求,属于吸纳特困群体和政策性安置人员再就业的,仍可按规定享受政府差额购买就业岗位补贴。上述补贴费用从各级政府的再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