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试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3:07:10

申论试题

申论试题范文篇1

近来的申论试题,除拓展命题的宽度外,还明显地拓展命题的深度。申论试题不仅在每类题型中加大深度,而且着重在文章写作一题中加大深度和难度。例如,国家2014年的申论试题第四题:“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要求报考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该题较之以前的命题明显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从总书记“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写作文章的主题,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对重要现实问题的敏锐觉察、深入思考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把握。该题这样设定,实际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敏锐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或“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在这里,无论是“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还是“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都要“见解”要“深刻”。而“见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论主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展开阐述重视粮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据,从而体现文章的深度。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近年的申论试题深度在不断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难度,而是不断拓展命题的深度,2014年的大纲通过对几种能力的要求看,已对考试的命题趋势加以透露,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对给定资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对问题理解的要求,内容更为深刻;再次,对问题分析的要求,视角更为多元;再其次,对解决方案的要求,措施更为切实周密;最后,对文字表达的要求,更为朴素干练。

申论试题范文篇2

近来的申论试题,除拓展命题的宽度外,还明显地拓展命题的深度。申论试题不仅在每类题型中加大深度,而且着重在文章写作一题中加大深度和难度。例如,国家2014年的申论试题第四题:“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要求报考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该题较之以前的命题明显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从总书记“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写作文章的主题,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对重要现实问题的敏锐觉察、深入思考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把握。该题这样设定,实际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敏锐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或“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在这里,无论是“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还是“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都要“见解”要“深刻”。而“见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论主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展开阐述重视粮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据,从而体现文章的深度。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近年的申论试题深度在不断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难度,而是不断拓展命题的深度,2014年的大纲通过对几种能力的要求看,已对考试的命题趋势加以透露,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对给定资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对问题理解的要求,内容更为深刻;再次,对问题分析的要求,视角更为多元;再其次,对解决方案的要求,措施更为切实周密;最后,对文字表达的要求,更为朴素干练。

申论试题范文篇3

近来的申论试题,除拓展命题的宽度外,还明显地拓展命题的深度。申论试题不仅在每类题型中加大深度,而且着重在文章写作一题中加大深度和难度。例如,国家2014年的申论试题第四题:“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要求报考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该题较之以前的命题明显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从总书记“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写作文章的主题,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对重要现实问题的敏锐觉察、深入思考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把握。该题这样设定,实际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敏锐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或“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在这里,无论是“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还是“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都要“见解”要“深刻”。而“见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论主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展开阐述重视粮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据,从而体现文章的深度。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近年的申论试题深度在不断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难度,而是不断拓展命题的深度,2014年的大纲通过对几种能力的要求看,已对考试的命题趋势加以透露,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对给定资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对问题理解的要求,内容更为深刻;再次,对问题分析的要求,视角更为多元;再其次,对解决方案的要求,措施更为切实周密;最后,对文字表达的要求,更为朴素干练。

申论试题范文篇4

近来的申论试题,除拓展命题的宽度外,还明显地拓展命题的深度。申论试题不仅在每类题型中加大深度,而且着重在文章写作一题中加大深度和难度。例如,国家2014年的申论试题第四题:“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要求报考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该题较之以前的命题明显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从总书记“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写作文章的主题,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对重要现实问题的敏锐觉察、深入思考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把握。该题这样设定,实际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敏锐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或“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在这里,无论是“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还是“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都要“见解”要“深刻”。而“见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论主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展开阐述重视粮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据,从而体现文章的深度。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近年的申论试题深度在不断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难度,而是不断拓展命题的深度,2014年的大纲通过对几种能力的要求看,已对考试的命题趋势加以透露,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对给定资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对问题理解的要求,内容更为深刻;再次,对问题分析的要求,视角更为多元;再其次,对解决方案的要求,措施更为切实周密;最后,对文字表达的要求,更为朴素干练。

申论试题范文篇5

近来的申论试题,除拓展命题的宽度外,还明显地拓展命题的深度。申论试题不仅在每类题型中加大深度,而且着重在文章写作一题中加大深度和难度。例如,国家2014年的申论试题第四题:“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要求报考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该题较之以前的命题明显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从总书记“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写作文章的主题,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对重要现实问题的敏锐觉察、深入思考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把握。该题这样设定,实际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敏锐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或“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在这里,无论是“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还是“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都要“见解”要“深刻”。而“见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论主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展开阐述重视粮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据,从而体现文章的深度。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近年的申论试题深度在不断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难度,而是不断拓展命题的深度,2014年的大纲通过对几种能力的要求看,已对考试的命题趋势加以透露,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对给定资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对问题理解的要求,内容更为深刻;再次,对问题分析的要求,视角更为多元;再其次,对解决方案的要求,措施更为切实周密;最后,对文字表达的要求,更为朴素干练。

申论试题范文篇6

申论考试中的阅读资料非常之重要,是完成申论作答的基础,给定资料是作答的基本依据,所有的题型、所有的答案都要从资料中引申得出,这是申论考试试题最本质的特点。因此,只要吃透材料、理清规律,就一定能得出所有的答案。基本围绕同一主题,是指这些文字材料或图表大体上都在阐述同一个问题,围绕一个中心,遵守一个边界,单条材料彼此之间具有或大或小的关联性。之所以说是“基本”、“大体上”,是因为,材料并不都能说明问题、表达中心思想,有的材料独立看有一定意义,放在全部材料的整体中却无关宏旨,与材料整体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给定资料的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游离于中心之外,像是开市民会议从路边随意拉来的平头、中等个,有点相关性就都给堆在一起;但是材料与整体主题之间、材料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一定存在,所有材料大致不会逸出整体主题的边界。

申论考试中所给出资料可以归为三大类

一、理论性资料:理论性资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形式可以是知识、定理、规律,可以是原则、方法、概念、论断,也可以是言论、思想观点,其表现为论述性的语句。在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中具体表现为:

(1)引述经典——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引述定律——价值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商品之间等价交换。

(3)引述文章言论——光明日报载文:“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着颠倒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既要坚持强大的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有机制和体制层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4)引述谈话言论——D部长: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

(5)引述法律条文——《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6)介绍名词、定义——幸福感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7)介绍施政方针、政策——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飞跃。

二、事实性资料:事实性资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实的陈述和实践的总结,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经验、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数据、图表、文件、谈话,语言形式为叙述性的语句。表现为:

(1)列举事例——a、哈尔滨一男子驾驶跑车在居民区撞死一老人后,公然恐吓围观群众后逃逸,警方和死者家属在寻找目击者过程中,知情人皆不愿出面作证。b、根据军嫂的特殊情况,温化县启动法律援助机制,使案件得到了迅速处理。

(2)列举数字——2014年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17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0.2%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2.8%;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在82.2%以上。

(3)列举问题的表现——a、2014年7月26日前后,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宣布统一调整方便面价格,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b、中央电视台又曝出新闻,所谓“抗菌认证”标志是由无认证资格的中国抗菌协会导演的假货。

(4)介绍经验——浙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经济形式,率先对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等,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5)介绍典型做法和措施——a、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均有单独的证人保护法。b、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8月实行证人保护制度,这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尚属首创。c、温岭市泽国镇近年来一直在试行重大公共事务群众参与决策的“民主恳谈”制度,采取随机抽选的方式产生民意代表。

(6)介绍当事人的谈话或反应——a、温岭市领导谈了“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b、杏岭村村民吴惠光眼含热泪地说:“多亏了合作医疗,我才看得起病,多年没动过的腿现在能走了。”c、建德市李家镇曙光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免费体检,物理检查、胸透、心电图、B超……。

三、理论与事实混合型资料:在一条材料中理论与事实内容并存,同时或先后出现,用事实阐述理论,从事实推出理论。

(1)从理论到事实——a、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上为理论]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以上为事实]b、不以牺牲环境换政绩,既要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环境生态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以上为理论]浙江省自2014年10月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811”行动是浙江省以八大水系和11个重点监管区为重点的一项全省性的环境污染整治工程。[以上为事实]

(2)从事实到理论——a、召开了九次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开展了首届全国见义勇为十大英雄的评选活动,起草了《全国见义勇为者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基金会共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人物2100余人,发放奖励抚恤金2050余万元。[以上为事实]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基金会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起到了促进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风气好转做出了贡献。[以上为理论]b、2014-2014年各年度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1%以内,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11.6万人,帮助163.5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以上为事实]中国要提高福利水平,建设福利社会,并不是重走计划经济时期福利体制的老路,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新的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福利体制的创新。[以上为理论]

(3)从理论到事实再到理论——自由贸易区是比多边<考试&大收集^整理>贸易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自由贸易区是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一种例外,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多边承诺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上为理论]近年来,自由贸易区在全球大量涌现,迄今有197个,其中82%是近12年缔结的。[以上为事实]……自由贸易区的大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我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竞相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形势下,如果置身局外或落于人后,我国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可能处于不利境地。[以上为理论]

(4)从事实到理论再到事实——上世纪后20年,浙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但近年来,一般的加工能力过剩,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加工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以上为事实]种种情况决定了科技和创新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以上为理论]2014年,浙江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05亿元,比2014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7%。[以上为事实]。

每一则资料都有它或多或少、或有或无的价值,这是根据它的自身属性,相对于申论问题的作答而言。材料价值的判断主要取决于资料自身性质与作答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作答某题需要的材料,可判断为有价值;不能满足任何题目作答需要的,应判断为无价值;对有价值的资料,根据其对作答的作用大小,而判定其价值大小,作答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判断给定资料是否具有价值、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依据资料的分类,衡量给定资料的价值、功能、作用,可将其分为依据性资料、参考性资料、干扰性资料三种。依据性和参考性资料都是对作答有价值的资料,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答案、答题思路和线索;干扰性资料是对作答没有价值和起反面作用、干扰答题思路的资料。依据性资料是作答时必须依据的资料,是作答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价值和地位高于参考性资料,特别是对概括、归纳等再现资料内容的题型,具有答案唯一来源的作用;参考性资料对于作答有一定的价值,经提炼后可以斟酌情况参照使用,不是非用不可,同时对于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类题型有较大的价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干扰性资料在直观上与有价值的资料有表面的某种相似性,实质则与问题本身和作答要求均无关系,不能反映问题,也不提供作答思路和线索,而是分散作答者注意力、把作答思路引向歧途,混淆视听、增加作答的难度。

申论考试中的资料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出台的文件,通过网络或报刊杂志所反映的社会热点主要是揭露问题,分析原因,多是采用描述性的写法,传递给观众的多是直接的、感性的感受,主要是对问题的现象给予关注,至于应该怎样解决,怎样从那方面治理,则成为政府部门所要考虑的问题,党政机关出台的文件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且多是针对社会热点提出的解决措施,所以申论的素材必然会有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出台的法定文件,如2014年第二部分就引用了2014年10月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土地管理的决定》这篇公文。

申论试题范文篇7

一、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做大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二、清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为之作答的,不得分。

三、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是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

政府运行以“运动”为重要特征,但这种运动并不是民间社会力量自动生成的“社会运动”,而是政府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营造的“政府运动”。从政府运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如早期的“大办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晚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务经济”等等;也有社会领域的,如“普九达标”、“计划生育达标”;还有政治领域的,如“政务公开”、大规模的政治学习活动等等。从政府运动的层次来看,有全国性运动,也有地方性运动,还有基层性运动。省里有省里的运动,县里有县里的运动,乡镇也可以有自己的运动,比如省里有“创建文明村”,县里可以有“百村振兴”。这些上下名称不同、大小规模各异的运动,在实质内容上,有的基本一致,有的则各具神韵,也有一些其实是各唱其调。从这些政府运动的发生过程来看,基本上都是领导要求部署启动,检查考核评比开路,宣传发动的时候轰轰烈烈,检查验收浩浩荡荡。在这个过程中,各级都会涌现出若干典型,早期的典型可能是自己出现的,后来的典型,特别是领导亲自抓的典型,则基本上都是各级政府倾人力物力营造出来的。运动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表面上皆大欢喜,总结起来成果累累,非常成功,上级领导抓得对,下级领导做得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或者是形式主义成风,用“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或者是强迫命令造成种种后遗症,如现在的巨量乡村债务有相当部分就是这些运动的“丰硕成果”。

2

碎片化现象似乎是与运动化相冲突的现象,但这恰恰是地方政府运行过程的重要特征。准确地说,应该是形式上的运动化,实质上的碎片化。就其具体表现来说,主要有:第一是“价值”的碎片化,下级对于上级的服从往往只是象征性的。对于上级的部署精神,下级往往从思想上就不认同,只是表现出表面上的认同或者顺从。第二是“体制”的碎片化,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根据各自需要执行上级部署。所以我们看到,基层的领导讲话,上级怎么讲,下级怎么讲,但是讲话完了往往烟消云散;许多政策文件,上级怎么写,下级也怎么写,如法炮制,层层转发,转发完了往往一了百了。但是,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各有诉求,各有表达手段。因此出现众多的“文件打架”,执行文件的人员打架。这样,看上去一呼百应的政府体制其实是蕴涵着内在的割裂。

“碎片化权威”(fragmentedauthority)是美国政治学家李侃如(KennethLieberthal)和奥森伯格(Oksenberg)在《中国的政府决策》(PolicyMakinginChina)中提出的,主要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有关决策过程的考察,特别是能源部门的政策过程。他们认为,造成碎片化权威政治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治的人治化色彩过浓而制度化不足,而改革过程中的决策权下放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碎片化的分层结构特征的国家,在离心的官僚机构中形成一个谈判的政策过程。这样的政策过程是相互间不衔接的、渐进的。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原因:一是意识形态的淡化。作为能够促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共享价值观,不再能够使得官员们保持对上级的忠诚和服从。不同的部门开始形成各自的部门价值和部门文化。二是政治结构的改变。部门天然就有分工,改革中的分权造成了权威和资源的分散分布。尤其是财政分权和允许部门自行创收来弥补财政不足的政策,使得各部门都取得了经济决策权,地方有强烈的冲动去谋取地方的利益,部门有动机去谋取单位自身的利益,即预算外收入。官僚机构具备了追求自身政策偏好、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动机和资源,对上级政策的忠诚也有所下降。三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分析。这个层次的分析涉及到官僚机构内部的联盟、政策参与者的价值观、权威和资源的结构性分布以及奖励机制。第四,对信息的控制是造成碎片化权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信息在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流动,信息失真也是重要原因,下级的领导可以选择性地向上级提供资讯。

3

在过去的20年中,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以加强村民委员会对集体财产掌握。如1990年代末期鼓励所有的行政村发展集体企业以增加集体收入。这项举措尽管失败了,给许多行政村带了大量的债务负担,但是甚至这些债务都强化了行政村作为集体经济代表的地位。

作为一级组织,行政村也曾经有向农民征税的权力,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三提五统”,以及各种其他的杂费,“三提五统”仅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包括了乡村两级收入,大部分由乡政府使用,但是公积金和公益金被留在行政村用来维持村庄的集体支出。村委会有义务向村民提供公共产品,如修桥补路、赡养孤寡老人等等。当然在执行这些职能的时候,不同行政村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有些行政村会做得比较好一些,他们的集体收入多一些,提供的公共产品也会相应多一些;也有的行政村除了能够维持村干部的工资,很少再有其他的职能。行政村之间的这种区别来自于行政村的资源动员能力,也来自于村干部的目标趋向。在税费改革以后,“三提五统”停止征收也就意味着行政村没有了征税的权力,行政村也不再直接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是行政村作为集体资产代表的角色并没有发生变化。

行政村越来越成为村庄公共资源的直接控制者的同时,他们在政治上的合法性也通过村民选举被进一步加强。从19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了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关于民主选举的研究有很多,对选举的程序、对选举的民主性和选举与各种农村事务的关系都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选举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却被忽视了,也就是在选举过程中,行政村获得了其组织运行的合法性。

到目前为止,如同村委会一样的直接选举还不曾普遍地发生在其组织或政府,在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似乎只有村委会的选举一花独秀,尽管有许多学者试图将其推广到其他政府机构,如乡级政府,但现在仍然困难重重。在村委会之下的村民小组尽管也多是经过选举产生,但是这种选举远没有村委会选举的那样正式,有许多制度规定。直接选举向村民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己选举的组织,农民有权力选择或罢免这个组织。但是在赋予农民以选举和罢免权力的同时,也同时赋予了村委会作为村庄管理者角色的合法性。

在许多研究者看来,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是中国农村民主进程的开始,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可以发现,作为村庄的管理机构,行政村一级组织已经存在很久了,包括时期的生产大队,甚至时间更早的保甲长。这级组织一直处于政府任命和农民认可之间的中间地带,因为任何行政村的管理机构如果不能得到农民的承认,他们就无法处理农村日常社会中的众多事务。但是这级机构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并且代表政府对农村进行管理。因此不管是政府任命,或者村庄自然推举产生,它必须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授权,同时得到政府和村庄的认可。在实现村委会的直接选举以后,这种事实并没有改变,所改变的只是在授权的形式上,也就是说从公开的话语上,村民委员会直接来自村民的授权,村民的直接选举赋予了村委会的合法性,在这个基础上,村委会成为村庄的代表,他们获得了管理村庄事务和处理村庄公共财产的合法权力。

在基层政府帮助行政村扩张其管理权力的同时,村庄居住格局的也发生了改变。在农村改革之前,特别时期,人口的流动被禁止,农民的居住还基本停留在原有的格局中,也就是聚族而居,或者各个自然村相对独立,但是改革以后,农民开始大量建造新的房屋。在多数村庄,特别是土地资源紧缺的平原地区,宅基地审批权被掌握在行政村手中。在农民建设新房的同时,许多地方也同时开始了村庄规划,受到土地资源和村庄规划的限制,新的房屋往往会选择新的建筑点,这种新的居住点或者是由规划决定的,或者受到土地开发和交通、水源的影响,比如,农民可能会向交通沿线和村庄中心聚积。村民离开了他们原有的亲属和邻里,与新的村民比邻而居。原有因为居住而形成的各自独立的格局被打破了,整个行政村的村民相互混合在一起。这种混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团体,包括自然村或家族的影响,而加强了行政村的影响。

在中国农村改革以后,作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一级组织,行政村在两个方面扩张了自己的权力,从经济上,他们成为农村集体资产的合法代表,从政治上,他们成为村庄的合法管理者,是经过农民自我选举产生的。所有这些似乎都在向人们显示,村庄已经为中国的村民自治提供了基础,村委会则是这种自治的代表。在这种格局的影响下,村民的居住格局也在变化,在行政村的范围内,村民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地域分割,逐渐混合起来。这一切似乎都显示,行政村成为一个社区,而村委会则成为农民的自治组织。

4

我们知道,传统村庄中起主要作用的联络纽带是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在行政村都不存在。在平原地区规模较大的村庄,尽管农民可能居住在一起,但这并不能构成具有悠久传统的地缘关系,因为村庄已经足够大,村民之间的联络非常困难,村民之间并不熟悉,也缺少各种非正式的关系。当然在山区,同属一个行政村的自然村之间更少相互交往,如果存在着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自然村,村民之间的认同就更少了。贺雪峰曾将现在的行政村称为半熟人社会,也就是说村庄内部的成员之间并不熟悉,他们可能仅仅是认识,或者根本不认识,他们属于一个行政村,具有共同的村民身份是由外部社会所决定的,而非他们之间的天然联系,如果借用涂尔干的说法,这是机械团结,而不是有机团结。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大多数行政村庄的半熟人格局并不是近年来形成的,从最初行政村就是建立在半熟人社会基础上的。在政府政权向基层延伸的时候,为了管理的方便,将数个农民自然居住点放到一个管理单位之内。我所调查的温村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政府为了管理的方便,将一个本来联系在一起的村庄切成两半,分别与周围的两个自然村互相结合成为两个行政村。在山区,尽管有了村委会的名称,有了村民选举,但是农民还习惯将行政村称为办事处,因为行政村在建立之初是作为一个办事处,也就是乡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而设立的。它们带有明显的政府职能,由办事处所管辖的各个自然村是基于行政管理方便而划定的,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自然或历史的关系。村庄居民的社会交往和生产互助也主要发生自然村内,而非各个自然村之间。

自然村本来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空间,一个自然村内成员彼此相互熟悉,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但是随着行政村权力的增强,各个自然村被行政力量捆绑在一起成为行政村以后,自然村对其成员的影响则在减弱,比如自然村已经没有完整的组织,村民小组组长往往只能上传下达,而没有独立的权力。

如果说行政村并没有很明显的、在长期历史的作用下产生的社区认同,仅仅是被外来的行政力量集中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成为一个有着共同财产的单位,行政村在某种角度上就成为各种力量相互竞争和冲突的场所。

这种冲突首先来自于资源的分配。当行政村掌握了村庄资源,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资源进入农村的主要通道以后,行政村就承担了资源分配的角色,比如如何组织村庄的集体收入以及如何分配。村庄可以决定将村庄的耕地、林地或荒坡承包出去,也可以制定如何承包的制度。在村庄掌握了很多资源,特别是这些资源可以转变成现金收入的时候,比如有大量的土地被卖掉以后,村庄在社区资源分配中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国家的资源,包括救济、扶贫、信贷等等资源进入农村的时候,也需要村委会的介入进行分配。当资源在行政村的层面进行分配的时候,各种群体争夺资源分配的角逐也就在这个层面上开始了,村民小组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如同任何地方一样,在一个村庄中也包括了一些强势人群,他们经常更多地使用村庄的资源或经营资源,他们从承包或拍卖中往往得到更多的利益。在许多行政村内还存在多个自然村,特别是山区,自然村之间甚至相隔很远,他们日常生活还相对独立,因此自然村之间也存在着资源之间的竞争。在贫困的山区,这种竞争很多时候表现竞争政府的投入,如政府的水利、农业、扶贫等等方面的投入资金和实物。

在某种程度上,行政村也是矛盾冲突的焦点。国家政策是通过行政村组织实施的,如粮食和税收的争购和征收,农业生产计划的落实。尽管在农村改革以后,国家不再对农民的种植制定计划,但是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或发展政绩,还往往会给农民下达种植计划,这些种植计划都需要经过村委会来落实。当然,向农户征收税费也是村委会的工作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农民之间一旦产生矛盾,处于其中的村委会自然成为矛盾的焦点。多数村委会对此采取了退避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尽可能减少自己的风险。比如,在遇到比较棘手问题的时候,村委会往往采取不直接出面的方式逃避矛盾。原来农村计划生育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计划生育最初的出发点是通过惩罚措施减少人口出生,当然这个政策到了后来逐渐演变成地方政府罚款增加收入的工具。地方政府对超生的农民有了越来越多的罚款,由此形成了越来越激烈的矛盾,而村干部往往绕开这些矛盾最为激烈的地方,他们往往不会直接参与对超生农民的处罚。然而试图使自己处于一个超然的地位并不能使行政村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中解脱出去,行政村往往摆脱不了上面和下面同时对其施加压力的格局,不论是关于税收或计划生育。

行政村成为矛盾的焦点也在于行政村被赋予了村庄全部事务管理的职能,因此对村庄公共事务的任何不满都可能集中到对行政村干部的不满上,如果村民对行政村的公共产品不满,比如道路维护和整修不好的话,他们会指责村干部没有尽到责任。1980-1990年代,行政村的干部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的工作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象地方政府一样。村庄的经济发展比较快会被认为是他们领导的好,如果不好则会受到指责,对于他们来说,受到指责的可能远远大于受到赞扬的可能,经济发展缓慢被认为是他们的无所作为的结果。如果用农民的话说,行政村的干部是负全面责任的,因此也就承担全部的指责和不满。

在过去的20年中,个体农户的能力被强化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变,比如,生产条件的改善随处可见,农民收入提高以后,农户的农用机械增加了,许多小型农具都是农户自己拥有,而不是集体拥有,这增加了每一个农户的生产能力,也减少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助,过去农民可能需要集体行动来从事农业生产,现在不需要了,大部分农户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了。

由于传统的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已经越来越不能给农民提供足够的收入,农民越来越多的开始从事非农产业,包括外出打工。当他们不再依赖农业的时候也就逐渐开始不再依靠村庄内部的资源,而是要不断地增加村庄之外的社会资源。尽管他们的亲戚朋友可能对他们的非农就业还有很大帮助,比如许多人外出打工还是依靠他们的亲属网络实现的,但是这些网络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关系重新建立的,与传统的村庄中的团结互助有很大不同。这些关系不再是纯粹的地缘或血缘关系,它们甚至不是建立在村庄基础上的,而是基于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农村中原有的关系只是为这种关系提供一些保障或基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村民对村庄的依赖。在许多村庄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日子过得比较好的农民恰恰是那些率先开始在村庄之外经营关系,有着众多村外社会网络的人。

人际关系的疏远在很大程度上还表现为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因为村庄作为一个整体在趋于消失,村民之间的关系更为松动,因此社区内社会规范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弱,道德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同时也因为村民之间互助减弱,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因此社会治安情况越来越成为问题。而农民对付社会治安问题也往往求助于自己的家庭,而不是社会力量。在许多边远山区,甚至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养狗越来越多,因为养狗几乎成为他们最为重要的自我保护工具。当然养狗一方面说明村庄内村民之间关系松散,他们对各种犯罪行为缺少有效的集体行动;另外也说明农村缺少公共产品,政府在维护公共产品方面存在着缺陷。

村庄中的成员越来越趋于独立,对村庄的依赖减弱。行政村本身缺少必要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行政村的成员甚至彼此并不熟悉,在这种背景下,行政村只是一个管理单位,不可能成为村在这相互密切关系的社区。

5

经营集体资产是村干部经营权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他们作为村庄集体经济的代表,是集体资产的实际控制者。经营集体资产可以增值、变现和分割,从而使村干部从中获得利益。使村庄集体资产增值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村干部可以控制村庄集体经济的增量部分。有发展企业基础的村庄都可以通过扩大企业来实现集体经济的增值,只要条件允许,村庄很热衷于发展集体企业,因为集体企业的发展可以增加村庄干部所控制的资源。如果说集体的土地可以平均分配到各个农户,企业则不同,企业需要干部的领导,在领导企业过程中,干部也获得了权力。当然村庄集体资产增值还可以通过争取政府或外界的投入来实现。所以在一些村庄中出现了一些跑项目的村干部,他们知道如何从国家的口袋中将钱掏出来,变成集体资源。但是企业增值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能够从国家争取到投资也并非很容易,多数村庄干部无法做到,他们便采取另外的方法,也就是将村庄集体资产变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利益,扩张权力。如出卖土地。土地是村庄集体的,但是一旦将村庄土地变卖,换回补偿款,那么就可以由村庄干部来支配。很少有村干部将所有土地补偿款全额发给失地的农民,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保留对土地补偿款的支配权。变现村庄资源方式有很多,如将村庄的资源集中出租获取租金,甚至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村庄干部也希望通过出租山林获得微薄的租金收入。在缺少集体资产可以经营和变现的时候,村干部还可以通过将资源分割获得收入,他们通常是将集体的资产拍卖给个人经营。广义地说,这也是一种变现。只是这种变现更多地表现为在明晰产权的名义下对集体财产的分割。

在不同的行政村,集体资产的存量是不同的,有些村庄的集体资产存量很低,在这样的村庄中,村干部更多地是直接经营权力,而不是经营资源。他们的权力首先来自于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在国家权力深入农村的过程中,村干部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权力,因为农民的许多活动必须要得到村干部的认可。农民盖房需要宅基地审批,农民结婚需要村干部出具证明。在一个制度越来越趋于严密的社会中,只有村干部才能给农民出据各种所需要的证明。这是国家管理权力在农村延伸的结果,而掌握这些权力,无疑可以使村干部在使用权力过程中,一方面强化自己的权力地位,通过权力增加权力。另一方干部也可能在使用权力过程中扩张自己的利益。村干部是否使用这种权力以权谋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村干部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身份。

对于行政村干部来说,国家的权力还不仅仅如此,许多其他部门也会依附这种权利,典型如司法和金融部门。在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唯一向农民提供贷款的正规机构,但是多数农村信用社在向农民提供贷款的时候需要村级组织的证明或担保。尽管没有任何规定要村干部承担这种责任,但是金融机构更相信做为一级组织的村干部。司法部门可能比金融部门更依赖村干部,他们调查、办案往往都要通过村干部的合作。由于这种依附关系的存在,村干部的权力被大大扩张了。如果说村干部的正式权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如要求村务公开、民主选举等等,滥用权力的机会被降低,但是这些依附于行政权力的权力却缺少明确的制度规定,如村委会愿意为哪些村民提供贷款支持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没有任何一套制度规定村干部必须为什么样的农户提供担保。

尽管从制度规定上来看,村级组织并不是政府的基层机构,他们没有固定的工资,他们是由村民民主选举的,要接受村民的监督。他们生活在村庄中,一旦他们被停职,他们还会回到农民中,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但是这并不能说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因为国家赋予了他们权力,而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既来自于经济上的,更来自于权力本身。在许多边远山区,村干部是村庄中率先安装电话的人,因为他们有许多公务要处理。从这个角度看,村干部已经很象政府的公务员了。

6

乡镇政府对村庄管理主要是通过乡村干部来实现的,因此他们对行政村的干部也投入了很大的关注。一位乡的党委书记说到,对村民选举行政村干部,乡政府不可能不去干涉,因为如果不干涉,不知道会选出什么样的人,尽管多数情况会是好的,但是也会有极少数村庄会选出一些坏人来,因为这些村干部是为了政府在工作。这隐隐约约透露出一个意思,行政村干部更多地是属于政府系列,农民选举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去选举那些能为政府做事的人。因此乡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对村民选举施加影响,当然这也包括对在职村干部的保护。

农村的税费改革对村干部的角色定位会产生很大影响。过去村干部的工资主要来自于乡农民征收的税费,税费中的一部分被用于村庄内部,主要是村干部的工资补贴。村主要干部的补贴在当地往往是比较好的,一般的地方可以达到数千元,超过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数倍。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只支付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原来的许多税费被取消,并且中央政府要求不断降低农业税,为了保障村干部能够继续为基层政府工作,许多地区不得不将村干部的补贴也纳入到政府预算支出中。这可以被解释为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基层干部的福利,但更重要的也意味着,村干部逐渐地离开村民,他们尽管是由村民选举的,受到村民的监督,但他们真正的领导是基层政府,因为他们的补贴是来自于政府。

伴随着税费改革,许多地方开始调整行政区划,主要是通过并乡来扩大乡镇的管辖范围,其目的在于减少乡镇干部以减少行政费用支出。在一些地方,这种措施也被扩展到了行政村一级,行政村被撤并,这种撤并更凸现出来行政村只是作为行政管理单位。

在中国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农村,公共产品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提供,社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在税费改革以后,村庄通过自我积累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更小,相应地,村干部在动员当地资源方面的能力也就更弱,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会越来越多地依靠政府的资源,他们会更象行政干部。

在这双重作用下,行政村组织越来越象是农村社会之外的一个机构,外界赋予了这个组织运行的制度,他们按照这个制度运行各种政务,并在运行中扩充自己的利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行政村既不能成为农民社区合作组织,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村民自治组织,它们介于政府于农民之间,一方面垄断社区的资源,另外一方面又成为国家资源进入农村的主要渠道,利用这个位置,他们借助农民力量,同时也借助政府的力量,成为农民与国家之间的第三方。

当我们透过村民选举、集体经济等表面现象来考察行政村,以及村委会角色的时候发现,村庄已经越来越远离农民社会,成为国家的一个管理单位,而支配这个单位的村委会越来越行政化,成为远离农民社会的组织。它们具有独立的利益诉求,并在行使其权力的过程中扩张自己的利益。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请你概括我国乡村治理的体制症结。(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2请你分析碎片化现象,字数150左右(10)

三、请你根据材料3到6解释中国乡村建构的必要性。字数400左右。(15分)

四、根据资料,请你草拟一份关于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字数300字。(15分)四、以“乡村治理急需走出官僚化误区”为题,请你写一篇文章。(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概括乡村治理的体制症结500字

乡村治理通过多方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还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存在体制上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政府运动和碎片化现象。

政府运动以“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但这种运动不是民间社会力量自动生成的,而是政府通过行政力量营造的“政府运动”。这些运动从全国到地方,从政治领域到经济领域,名称不同,规模各异。但结果都是表面上皆大欢喜,硕果累累。实质上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效果,有些强迫命令甚至造成很多后遗症,比如现在的巨量乡村债务。

碎片化是与运动化相冲突的现象。表现在价值的碎片化,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是象征性的,表面的认同,其二是体制的碎片化,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根据各自需要执行上级部署,但体制内存在割裂。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意识形态的淡化,使官员不能保证对上级的忠诚和服从。二是政治结构的改变,使各部门都具有了经济决策权,可以获得预算外收入。三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分析。,对信息的控制是造成碎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失真,下级领导可以选择性的向上级提供资讯。

总之,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体制上的症结,亟待我们加以解决,使得乡村治理健康顺利发展。

根据给定材料2分析碎片化现象

碎片化现象体现在政府的运行过程当中首先是价值碎片化,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只是象征性的,对于上级部署精神没有思想上的认同。其次是体制的碎片化,,不同部门之间根据自己需要执行上级部署。对于领导讲话政策文件,不同部门各有诉求,各有表达手段。政府体制蕴含内在的割裂。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意识形态的淡化,二是政治结构的改变,三是政策制定和过程中的问题。

根据材料3到6解释中国乡村建构的必要性400字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以加强村民委员会对集体财产的掌握,长期以来,行政村一直扮演者集体资产代表的角色。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一级组织,行政村在两个方面扩张着自己的权力,经济上,他们成为农村集体资产的合法代表,政治上,他们成为村庄的合法管理者,是经过农民自我选举产生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显示,行政村成为一个社区,村委会成为农民的自治组织,事实并非如此。

传统村起主要作用的联络纽带是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但这些关系在行政村都不存在。村民之间不熟悉,村民之间的联系没有以前紧密了,村庄中成员越来越独立,共属一个行政村,具有共同的村民身份是由外部社会决定的,而并非他们之间的天然联系。使行政村只是机械团结而不是有机团结。

行政村成为各种力量相互竞争和冲突的场所。资源分配不均造成强弱势人群发生矛盾冲突。国家的政策没有得到切实落实,也是村委会成为矛盾的焦点。行政村摆脱不了上下同时对其施加压力的格局。行政村被赋予了村庄事务管理的职能,对村庄公共职务的不满集中到行政干部身上。

最后,行政村的干部虽然是村民民主选举,接受村民监督,但因为国家赋予了他们权力,而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就形成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既来自于经济上的更来自于权力本身。尤其是税费改革后他们更像行政干部。村委会越来越行政化,成为远离农民社会的组织,它们具有独立的利益诉求,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扩张自己的利益。

看似合理的行政村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迹象,中国乡村建构建设势在必行。

根据材料草拟一份关于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300字

针对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如下:

1针对在乡村治理中的体制化症结对症下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各项机制,各项制度在制定的同时要抓落实,将工作做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

2对政府部门加强思想教育,理顺上下级关系,严格执行上级部署,贯彻上级思想,政策制定的同时执行到位。保证政策过程的衔接渐进。

3对行政村的政治经济职能加以界定,限制其行政权力。做为农民自己的组织,要有农民的话语权。

4对行政村干部的职权加以限定,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村民对其监督,对不良行为可以举报。

5要将行政村建立成属于农民的社会组织,削弱组织的行政化色彩,村委会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真正为农民服务。

“乡村治理急需走出官僚化误区”1000-1200

在国家权力深入农村的过程中,村干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权力,农民的许多活动都要经过村干部的认可,比如农民盖房需要宅基地审批,农民结婚需要村干部出具证明。只有村干部才能出具农民需要的各种证明。对于村干部来说,国家的权力不仅如此,许多其他部门也会依附这种权力。村干部在使用权力的过程中一方面强化自己的权力地位,通过权力增加权力,另一方面在使用权力过程中扩张自己的利益。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历史上的原因。

体制上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政府运动和碎片化现象。

政府通过行政力量营造的“政府运动”。这些运动从全国到地方,从政治领域到经济领域,名称不同,规模各异。但结果都是表面上皆大欢喜,硕果累累。实质上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效果,有些强迫命令甚至造成很多后遗症。碎片化是与运动化相冲突的现象。表现在价值的碎片化,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是象征性的,表面的认同,其二是体制的碎片化,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根据各自需要执行上级部署,但体制内存在割裂。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以加强村民委员会对集体财产的掌握,长期以来,行政村一直扮演着集体资产代表的角色。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一级组织,行政村在两个方面扩张着自己的权力,经济上,他们成为农村集体资产的合法代表,政治上,他们成为村庄的合法管理者,是经过农民自我选举产生的。

行政村成为各种力量相互竞争和冲突的场所。资源分配不均造成强弱势人群发生矛盾冲突。国家的政策没有得到切实落实,也是村委会成为矛盾的焦点。行政村摆脱不了上下同时对其施加压力的格局。行政村被赋予了村庄事务管理的职能,对村庄公共职务的不满集中到行政干部身上。

申论试题范文篇8

材料:

有关在近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八省区助学贷款不落实、走过场提出严厉批评,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张保庆谈及此事表示自己既愤怒,又忧虑,又无奈,很复杂。

随着大学收费制度的改革,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教育部的数字,到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为保证这些困难学生有学上,国家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助学贷款政策。但到2014年6月底,实行五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实际发放仅52亿元,全国只有约80万学生享受了贷款,这与有关部门最初的预计相去甚远。

针对各方反映,2014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原有政策做出了调整。但据教育部统计,实行新机制的2014至2014学年里,全国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虽较之前有很大进步,但距离一年100亿元的基本理想目标仍有相当差距。

日前,中央电视台就助学贷款、高校收费、教育现状等问题,专访了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

■我不认为困难到拿不出几千万来助学贷款

学生贷款应该是件非常好的事,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这项工作推进得不是那么顺利,所以您点名批评了八个地方,这样是不是得罪了好多人?

张保庆: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人给我打电话,说我批评得不对。

记者:您去年亲自去的几个地方里面,有四个地方的名字被您点了,所以看起来你们说话是不是有点不管用?

张保庆:它牵扯到许多部门,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记者:您刚才说了,牵扯到很多部门,但给人感觉是你们第一板子就打到地方政府身上,你是不是感觉他们责任重大?

张保庆:对,既然是很复杂的工程,就必须靠政府出来统筹和领导。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地方领导和党委重视的结果。

记者:是不是咱们也平心而论,客观地站在当地政府角度上想想,比如说其中好几个都是西部地区,如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他们可能财政上也有困难,所以没办法很好地落实这一块。

张保庆:对新疆,对内蒙古,对宁夏,这些地方的情况我比较了解,是有点困难。但我不认为就困难到拿不出几千万来干这个事,何况对于这些地方,中央财政都有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另外我们财政部也商量好了,他们只要干起来,对他们有困难的地方,将来我们还要给予补贴的,我们要一个省一个省地看他们到底有多大困难!

记者:好听的先讲到前面了,现在没办法了,给了些狠招。这回是拉上了财政部,财政部总体的意思就是不给钱了,我们看教育部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调减一些招生计划,不给设博士、硕士点了,然后暂停一些费用了。你觉得这些措施够狠吗?

张保庆:这应该说是我们两家在现有职责范围内所能采取的最大措施。

记者:你觉得这些措施会不会管用?

张保庆:我希望在不管用的情况下能把工作搞好,但对那些不自觉的地方,我想还是管点用的。

记者:万一在某些地方即使有了这些措施,但还是不管用的话,怎么办?

张保庆:那我们就跟财政部组成联合调查组,我们要一个省一个省跟他们商量,到底有多大困难,如果这个省,这个地方真说出了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会帮他们解决的。

记者:在你们督察组下去前,我们先请了几位记者先下去跑了跑,我们听他们说说这些地方政府到底有什么困难。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我们的记者回访了几个省市,包括黑龙江、宁夏、甘肃、海南,我们以宁夏为例讲一下,应该是9月1日宁夏大学向自治区教育厅递交了一份汇报,就是叫关于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恳请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银行,加快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力度。其它的就是黑龙江,还有甘肃,还有海南,我们当天反馈的这些省市大体是一样的。

■我不同意贷款贷不下去是因为学生违约造成的

记者:大体一样是什么意思?

张保庆:银行不干!

刘万永:我们记者有这么一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学校和银行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规定共同担负的责任,但在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出学校一头热,银行一头冷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张保庆:我同意中青报这个判断。当前有没有风险呢?有,所以我们在政策设计上,特别是去年调整了政策后,我们充分考虑到风险,所以才有建立了风险补偿金,我们中央定的是15%,就是按照实际贷款额的15%提取风险补偿金,从我们知道的情况来看,如果提到15%作为金融界来讲就没有太大的风险了。第二,我们为减少风险,这些年来一直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就是因为学生违约,贷款不还而造成贷款贷不下去。这个现象判断不准确说明这个校长挺官僚

记者:我们确实采访了几个北京地区的高校校长,他们跟我们反映了一个情况,说学生还款的情况还真的不太理想。

张保庆:不理想与不太理想是两个方面,不理想可能存在,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三个理由,第一,因为我们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真正开始是2014年,最多是今年开始还款,按当时的还款期限到2014年才能看出这个还款的情况。去年调整政策是十年一个周期,以后要再过十年才能下这个判断。

现在有没有点问题呢?有!

比方说现在确实有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按原来的政策设计是从毕业后那天起就开始还款,这个现在看来做不到,我认为,他们认为还款不理想的恰恰是这部分同学,而这部分同学是在新政策调整里边是允许他们找到工作才开始还款的。这个现象校长的判断也不准确,不管哪个学校的校长,说明这个校长挺官僚的,他没有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是个很不严肃的说法,真正的说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到2014年看,如果2014年或2014年这个周期完了后,如果出现了大面积违约,那时我们可以判断,这才能说是。

希望银行好好思考一下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记者:如果那时得出这么一个判断的话,银行不就惨了?

张保庆:银行也不惨,国家政策风险补偿金不是补着吗。退一万步讲,这个原因造成的坏账,国家还有大政策,可以注销,有什么?

记者:您这样说下来,我如果是个大学生,我认为,不还款也没有关系。

张保庆:我是讲这个道理,但我不希望学生不去守约。我就不相信,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将来是我们国家最不守信的一个团体。

记者:咱们再回到银行,现在既然体现出这么大的矛盾,那我们也替银行考虑一下,其中好多都是商业银行,他们有权决定是不是贷款,但现在你们好像一定要他们贷款。

张保庆:我说也不是所有的银行,因为把人家银行都带进来也不对,据我所知现在大部分银行态度还是好的,比如中国银行,搞得很漂亮。我说的是少数银行,咱们先划清这个界限,不是全部的银行。第二,银行提的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现在既然是商业银行,人家有人家的游戏规则,这是对的。但现在有一个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是一个政策性的贷款,又要叫商业银行来操作。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之间是一定矛盾的,但我也再说一句话,这个矛盾不是不可克服的。当然我也不强求银行同意我的判断,但我希望银行界好好思考一下我刚才讲的这些有没有道理。

■关于高校收费是贵了我承认

记者:2014年居民的年均纯收入城镇9000多块钱,农村接近3000块钱,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我们差不多算平均水平四万块钱,那就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农民家庭就要13.6年纯收入,我们还没按最贫困的家庭,如果按他们算恐怕得20多年的纯收入才行。您个人觉得是不是贵了?

张保庆:是贵了,我承认。第一,现在这个学费是贵了,因此2014年以后,每年都是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提出一个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发各地执行,从2014年起就一再强调要稳定收费标准,绝不允许再提高标准,这是第一条。第二个,就是现在正在做的,必须要把家庭困难的学生问题解决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些家庭富裕点,多收入点,如果收点学费之后,如果搞点二次分配,再给贫困学生多支持一点,这也是个办法。所以特别要把贫困学生做好,只要做好了就弥补了前面那个缺陷,但可惜做得不理想。现在有些学校不择手段地巧立收费项目。

是高的,我们大家说坦率的话,不是北大清华算的高,倒是那些越是一般的高校,或差点的高校收费高,这倒是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记者:为什么?

张保庆:第一,培养成本根本没那么高,日常运行成本也没那么高,他凭什么收那么高呢?现在有些学校,有些学校领导,有些学校的经办人员在不择手段地巧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大家反映比较厉害的大概有四百多所

记者:这样的地方多不多?

张保庆:不少,据我了解可能有几百所高校。

记者:占全国高校的什么比例?

张保庆:可能占20%吧。现在全国将近2400多所普通高校,大家反映比较厉害,乱收费的,大概有四百多所。

记者:你们不管吗?

张保庆:每年都查,凡查出严重违规的,有些校长是要撤职的。此外,所有的收费全部没收。还要说明一点,有些收费是打擦边球的。

■关于教育投入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投入不足

记者:现在从全国来讲,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足不足,不足的话差多少?

张保庆:不足。现在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投入不足,或者换句话说,政府的投入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在教育界的很多事情都是由此引起的。

记者:您在教育部工作已20多年了,从教育部自身来讲,为什么教育部每年面对这些老问题,然后还解决不了?为什么?

张保庆:要说这26年的体会,我在别的场合讲过,第一是教育太重要了,重要到确实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我这不是危言耸听。第二,把教育搞好太难了,难就难在我刚才说的,我再补充一条,还难在什么地方?我们讲人治也好,讲法治也好,法还是靠人来制定的,执行法还是要由人执行的,而且中国目前很多情况还有人治的痕迹很重,因此领导者的决心,领导者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的成败。所以回到原来的题目,教育太难了。但还得说一句增强信心的话,前途是光明的。

一、根据上述题材概括大意。150-200字

申论试题范文篇9

公路的头号杀手是汽车超载超限,全国70%的道路安全事故和超载超限有关。我国每年因车辆超限超载造成的损失超过300亿元,公路的寿命将缩短50%~60%,超载超限已成为严重影响影响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及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多次进行治超的基础上,去年6月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有20多万人员上路执法,拉开了查超的帷幕。

材料一:

以前对车辆超载,往往是交了罚款就可继续上路,起不到治理的作用。但是,2014年12月1日开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5个省(市)区却对超载车动了真格。某日凌晨5省(市)区在华北地区联手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来到京石高速河北涿州路段,想看看河北省零点行动的情况。

记者:“我现在是在京石高速河北涿州路段,这条高速公路是河北和北京之间的交通运输要道,我身后这个收费站正好位于河北省和北京的交界地带,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收费站车辆将进入北京市,在这个地方可看到河北省的交警路政执法部门正在对过往的车辆进行超载超限的检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短短时间内有不少大型货车被要求停在路边接受检查。

交警值勤人员:“刚才我问了一下,他自己承认拉了37吨,事实上都不止,现在可以说,超了200%还多。”

记者:“那它的核定载重是多少吨?”

交警值勤人员:“10吨左右。”

记者:“10吨左右?”

交警值勤人员:“对。”而这辆车的司机声称,他这样做也是不得已。

记者:“按规定拉不行吗?”

货车司机:“按规定拉不挣钱。”

记者:“拉12吨就不挣钱了?”

货车司机:“它就赔钱了。”

记者:“为什么?”

货车司机:“现在油费和各种费用都高,你不多拉点货不挣钱。”不超载真的不能赚钱吗?

记者随机采访了些过路的货车司机,得到的基本是同样的答复。

货车司机:“不超保本都不行。就是挣超载的钱。运费不涨油价涨不超载哪能挣钱啊!”

记者:“不超载赚不到钱?”

货车司机:“刚能够费用,你来一程能够费用,你回程也运货,也是刚够费用回去,就是没有利润了。”超载运输虽然能赚到钱,但在安全性方面却要冒一定的风险,这一点大部分货车司机也都清楚。

货车司机:“就两吨的车,核定2吨车到11吨,有了情况,它能站住吗?根本站不住,再一个它的轴也容易压断。”

据河北省交通部门统计,2014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当中,有21%的事故是由于超载行驶引发,对于司机来说,冒险超载能使他们赚到钱,而对于京石高速路的经营者来说,大量的货车超载危险行驶让他们一直在赔钱。河北翼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桂旺:“可能司机得到一些微小的利润,但是他不知道我们养护起来,花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养护一公里,需要上百万的成本,每年的损失,我们在养护当中直接的修复费是6000多万元。”高速公路公司自己做了一个统计,在京广高速公路上跑的货车有80.4%超载。考试大提供超载程度一般3到4倍,原本设计15年的使用年限,现在不到3年,修复路面几乎花去了4个亿了,而这条路总投资还不到20亿元。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超载车的车轮到底有多重?河北全省13条主要的高速公路已经有9条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还有18座高速路桥梁成为了危桥,必须马上大修,更为惊人的是,河北每年因为超载超限,总损失高达40亿元,这次整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那些超载车辆一律卸掉超载货物之后,才能上路,但我们也在今天的治理行动中发现了一些没想到的麻烦。超载和超限是两个概念,公安部门治理的是超载,它的认定指标是车辆行驶证上标明正载重量。而公路路政部门的标准又不同,两个执法部门,两种执法标准,不仅让我们需要在这里花点时间,才能解释清楚,更让车主们无所适从,记者在110国道北京张山营的一个检查点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孙师傅的货车是这次张山营整治超载车被拦下的第一辆,他对自己的载货重量非常有信心,所以即使被拦过磅,也满不在乎。

记者:“你的核定重量是多少。”货车司机:“39吨。”

记者:“现在装了多少?”

孙师傅:“36~37吨,不超。”

但是当经过电子磅的时候,他的车却显示超载了,而且超得还不少,超28吨,孙师傅急了。

孙师傅:“卸28吨,卸28吨我就空车了。”

记者:“这车会卸载吗?”

张山营整治小组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也决定不了。”虽说单子上写明了卸货的重量,但是在场的工作人员却迟迟没有开始卸货,原来,按照路政部门对货车超限的技术规定,孙师傅的货车只能拉11吨,要卸货28吨,但是按照公安部门对超载的规定,孙师傅的货车可以拉39吨的货物,也就是说,孙师傅不需要卸货,记者还注意到,在这次联合整治超载超限行动中,负责测量磅秤的是路政部门,真正卸货的则是公安部门的交通部门。

张山营整治小组工作人员:“它各执各的法呀,那是公路法,那是交通安全法。”虽然无论是超载还是超限的货车都算是违章,但是很多司机却不以为然。

货车司机:“不合乎道理,我们拿了60吨的养路费,你让我们拉10吨、20吨,那现实吗?”运输司机、交通部门、路政部门相持不下,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等待,终于等来了结果,经过反复核定孙师傅的货车需要卸货7吨。工作人员:“没超载、超限了。”

记者:“是按照公路局的规定吗?”工作人员:“对、对。”如果真是按照路政部门最初核定的超限标准,孙师傅的货车应该卸载28吨,这7吨是怎么来的无从考证。与孙师傅的情况类似的还有后面几辆货车,但是因为卸载数量不大,因此司机们都同意卸货了。

货车司机:“师傅,拿个铲子比划,看看我们超载没有。”

记者:“你们会不会卸多呢?”卸货人员:“大概不会,我们也不知道多少,应该是卸不多。”记者注意到,在卸货地点没有磅秤等称重设备,卸多卸少主要靠目测,孙师傅卸了7吨,工作人员也表示认可:卸货之后按照规定还要看新核定总重量,货车来到了复检的地方。记者在复查部门的窗外等了10多分钟,工作人员却始终没有出示货车的总重量和卸载情况。他们一直在房间里讨论,并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疑问。透过窗户,记者看到了电脑上的货重数据。工作人员:“卸了23吨。”

孙师傅:“卸了23吨,不可能。”

孙师傅一口否定自己卸过那么多货,卸载7吨为什么变成了23吨。一位工作人员正好走过来,记者上前询问。

记者:“现在卸载了多少吨?”

工作人员:“我不知道。”

记者:“我们看到有23吨。”

工作人员:“不可能吧?”

记者:“现在有结果了吗?”

工作人员:“他们还在算呢。”

记者:“还要算吗?”

在卸场外面的张山营路口还有很多货车在排队候检。货车开走了,却给记者留下很多疑问,关于过磅秤的标准,关于超载和超限的理解,现在公安、路政和相关部门正在连夜开会,我们正在等待他们的新答案。联合整治出现这样的局面,出乎意料,看来,有关部门在执法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协调。超载超限治理难。考试大提供除有执法方面的因素,最根本的还在于利益驱动:在采访中,车主告诉我们,只有多拉快路,才能有利可图,也正因为这样,跨省联合行动的一个重点,就是不要让超载车辆上路。“检查严、我们就停,检查松、我们就走。”一位超载司机与记者闲聊。“公路上的车流量与检查站的松严有一定的关系,治超刚开始的几天,好多司机都停下来了。过几天,感觉检查站查松了,就又上路了。”一位司机对记者说:“过两天,不少司机发现检查站查松了,就会把车开出来,特别是有些大胆的司机,更想乘着运价较高的时机,多超一些,多赚些钱。”当然,这种车流量的升降,与治理的目的格格不入,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少有司机把“大吨小标”车恢复吨位。这里有司机不懂治超政策原因,也有恢复之后要多交过桥过路费的因素。一位张姓司机更是找到记者说:“现在到处都设了检查站,吓得我都不敢开车出门了,可政府部门总要给我们想个合法经营的办法吧,要不我的买车钱,岂不是打了水漂?”记者告诉他,可以恢复吨位时,他才恍然大悟。但是恢复吨位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有位司机说:“不出台新的通行费收费标准,5吨的车恢复到10吨后,过桥过路费要多交,也不划算。”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一些相关政策没有配套,加大了治超难度。在晋煤外运的源头山西省,面对这次大规模治理,还有没有超载车辆上路呢?11月30日,记者来到了山西省大同市面上平旺乡的庄村,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在接到华北5省市联合治理超载的通知书后,全村所有的运煤车都基本上停止了长途运输。

记者:“禁令下来之后,你们还跑运输吗?”

货车司机:“不跑了。”

记者:“那以后怎么办。”

货车司机:“现在不跑了,现有你看,车在家里放着。”

记者了解到,庄村现有个体运煤车大约400辆左右,从事煤炭运输、销售是这些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现在限制超载的通知下达后,赋闲在家的村民并没有将原先车上用来超载而加宽如高的马槽等围栏拆掉,而是选择了修车保养,等待观望。

记者:“怎么得先缓一缓?”

货车司机:“买原煤跌价,那边卖煤涨价,这就还能跑。”一位村民随后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吨原煤出厂时价格是85元,然后每吨原煤要交45元煤检费,5元出井费,这样一吨煤出厂价就达到了135元。如果运到河北宣化,卖价为每吨220元。这样,每吨可获得利润85元,像他这样的东风153型的货车,12吨标准可得毛利润共1020元,而这一路上来回过路费就得交470元,消耗柴油费800元,仅此两项就亏损了250元,再加上每月220多元的养路费,每月3000元雇佣两个司机的工次,还有每月六七千元的车辆租赁费,以及一些汽车维修、交警罚款等不确定费用,按照目前煤运的市场价格,按核定的吨位运输是必亏无疑的。但同时,记者从陕西和湖北的收费站了解到,对于同样一辆汽车,不管你超载不超载,路上的过路费基本上是按单车核定的标准征收的。

河北收费站工作人员:“按吨位收费,他们山西是按车轴收费,我们河北是按吨位收费,定吨位,就是出厂那个核定的吨位,出厂的时候标的那个吨位。”

记者:“那他超载呢?”

河北收费站工作人员:“超载,不归我们收费站管。”

因此,一些车主也向记者承认,在运输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超载越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为了追逐暴利,有的车主超载数倍也就成为必然,但同时也有一些车主坦言,超载也带来了交警的管制、罚款,而罚款越多、超载也就越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货车司机:“罚款,外面罚款多,有时罚款就得1200~1300元钱。”对于这些司机来说,超载带给他们的是利润,而带给国家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110国道内蒙段在开通不久后,由于不堪超载车的重负,路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毁损,一些桥梁也只能靠底下的沙包来支撑,成了危桥。而据交通部专家介绍,载重10吨位的货车超载一倍,公路的破坏力就相当于正常载重的16倍,超载2倍,对公路的破坏力增加80倍,1条设计使用15年的公路,如果行使车辆超载1倍,其使用年限就缩短91%,也就是说,只能使用1年半,而据交通部初步测算,每年超载车辆给公路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亿元。

材料二:全国统一治超行动如火如荼,记者曾与一位姓柴的车主要聊起治超。他家共有两辆大货车,司机6名,下面是这位车主向记者道出的心里话。

问:现在司机都说不超载不赚钱,你认为呢?

答:我不同意,自从“治超”以来,我每月的实际收入要比以前增加8000多元。

问:你以前每月收入多少?

答:没“治超”前,我的两辆货车每月从济南向某地拉货每次拉160吨,运费每吨45元,来回一趟3天时间,运费才7200元,一个月是7.2万元。正常情况下扣除司机工资1.2万元,燃料费6000元,应交国家的税费1.5万元,换轮胎费用1.2万元(平均每月毁坏轮胎8条,每条1500元)。另外,因超限超载的罚款一般都在四五千元,所以每月收入也2万元左右。问:那现在呢?

答:“治超”以后,现在两辆车每次拉货60吨,运费每吨70元,来回只要两天,每趟运费收入是4200元,一个月就是6.3万元,虽然总收入减少9000元,但纯收入却比以前增加了,由于不“超”,平均每月毁坏轮胎1.5条,也就是2014多元,仅此一项,每月就省1万元,再扣除司机工资、税费、油料等正常情况下的费用,每月纯收入在2.8万元左右。

问:你现在有什么后顾之忧吗?

答:有,我不超限超载了,可社会上的超限超载车还大量存在,如治理不严,老实人就吃亏了,因此,我希望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执法,使超限超载现象彻底消失。

材料三:自去年全国统一治理“超载越限”行动以来,货运成本大幅度上升,由此引发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北京市东郊区蔬菜批发市场。运菜货车接二连三进出,嘈杂声充满了整个市场,卸下的蔬菜一堆连着一堆,接下来就是过秤时人声嚷嚷,计价还价。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对去年7月初北京15个批发市场的统计结果显示,50余种蔬菜的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13%。去年7月1日,交通部、公安部联合发电通知,要求确保蔬菜水果运输畅通,对运输农产品的车辆不得滞留,卸载和罚款。北京治超办表示,他们都遵循全国统一的“绿色通道”原则,对于运输肉、蛋、蔬、奶制品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车辆,即使出现超载情况,也只是进行说服教育后尽早放行。对此交通部“治超办”吴春耕副处长认为,“菜价上涨”体现在“治超”方面,可能是当地关于治理超载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将“绿色通道”这个信息透露给他们。这个说法得到多数长途司机的认同,蔬菜水果这类鲜活产品,不超载不赚钱,超载一旦造成滞留和卸载,则给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很多长途司机不敢上路。来自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数据表明,“治超”后,全国平均货运价格出现回归性上涨,总体维持在每吨公里0.6元左右,较之前平均上涨约20%,最高则达到100%以上。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治超”的进一步展开,运价还将继续上涨。中外运集团下属的久凌储运公司副总经理马志说:“‘治超’后的货拉不出去,但价格非常昂贵了,过去从上海到广州,运费是7000~8000元,现在是1.6万元,仍然找不到车。”据了解,近年来货运业的经营成本,一直处于逐渐攀升状态,尤其是近5年来,油价上涨,通行费用、过路过桥费用等,在道路运输业成本的构成比重逐年上升。道路通行费用,在许多道路运输企业已占到总成本的25%~30%,但道路运输的价格这几年却一直下降。交通部“治超办”吴春耕副处长表示,由于相关政策不健全,有些地方的收费偏高,执法中存在乱罚款行为,也增加运输成本;超载严重与运价较低,造成运输成本和价格不对称不无关系。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认为,超载对运输企业的经营和整个市场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货运业价格和价值长期背离,超载不能从根源上得到治理。如此一来,运价的上调办在情理之中,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说,目前公路货运动价低于10年来的最低水平,是一种畸形的运价,不超载后的运价出现合理回升,将能给运输户带来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公路运输的发展。

材料四:当路面管理效果甚微时,很自然就有人提出从源头上治理的措施,然而湖南一个朋友给我们讲的故事让人对这种源头治理也不敢乐观。2014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超载行动,当地取得了很大成果然。而到10月份,当地一个主要领导将交通、交警部门的负责人叫到办公室,明确指出,停止反超载行动,否则当地的煤销不出去,老百姓和政府口袋都瘪了,这个年没办法过了;邻省没了煤,发不了电,这个年没办法过了。

在现实中,一些物流营运发达的地方往往是生产物资产销地,多年来以严重超载获取超额利润,已经形成支撑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如果反超载力度加大,就会造成经济利润的短期失衡。因此反超载往往会遭到一些地方领导的干预。在随交管执法检查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机动车制造业,公路建设和运政管理、农机管理等部门,都与道路交通密切相关。按现有规定,道路路政归交通部门管,道路交通违章和治安管理者为公安机关,两个“婆婆”的体制,经常造成交通和公安部门对超载等问题各唱各的调,互不配合,而在目前的体制下,这些部门靠道路交通“吃饭”却对道路交通安全不负多大责任,致使某些行政为行为不是以保障交通安全而是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次采访中,笔者印象特别深的就是许多正规厂家为了便于销售,干起了大吨小标的营生,不按技术标准而是根据市场需求随意标载重量。这些正规厂家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企业信誉好,他们参与进来,不仅使超载向规模化、规格化发展,而且使肇事者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合法化的感觉,更加堂而皇之,因此对社会的危害也就特别严重。据知情人士介绍:超载车辆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14年以来骤增。这种车辆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正规的载货汽车生产厂家在汽车出厂时做了不少“大吨小标”的手脚,有的把轮胎上面的弓子板加厚加宽,有的把车厢做得宽大一些,给超载留足了余地,使得一些核载30吨到50吨的重型车实际可拉100吨的货。二是车主为了多拉货,花钱请汽车修理厂家和个体修理户将小吨位货车的马槽加高、加宽,改装成超载车。

在呼和浩特市城郊兴营一带,记者暗访了两家个体汽车修理厂。第一家的年轻老板听说我们要改装车辆,立刻熟练地介绍改装办法,可以加装两个辅轮和一个后桥,然后将马槽加长或加宽,还可以用大梁内套一个小梁的办法加固大梁。旁边一位正在修车的运煤司机说,一辆原装20吨的“解放143”卡车,花三五千元加装辅轮和后桥后至少增加载货10吨,这点改装费,从乌海往河北拉上一车焦炭赚回来了。他还指点说:“现在交警、路政管得紧,有时要把氧焊机割超高的马槽,你们见到货车聚堆的地方千万不要前行,可以绕便道走或等天黑后再走,也可给检测站、装卸场的人花点钱看能不能放行,如直接花钱不行,就找托儿,一般花150元至200元就能过。”在另一家规模较大的汽车维修厂,姓李的老板告诉记者,不仅改装没问题,还能代办正常手续。

材料五:超限超载问题的形成,是由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引起的,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或保住已有的利益,车主们便以超载来获取利润:形成了“压价-超限超载-运力过剩-再超限超载”的恶性循环。而超限超载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核心问题是利益驱动。超限超载现象背后是一根长期结成的利益链条,其所衍生的,是公路货运行业的畸形发展。对此,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有关专家提出:各政府在“治超”的过程中,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路桥费减免等配套措施,坚持纠正路上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对缓冲当前的局面会起到很大作用。有资料说,美国建立了严格的防范超载车破坏道路的法规,并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超载车辆进行测量;超载严重的司机,将被判处半年以上的徒刑。在成本高昂也有效的监管措施和严厉的处罚下,超载必然减少。虽然反超限超载触动的是方方面面的利益,触动的是现有的管理体制,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各有关部门工作始终以人为本,加强道路管理。我们一定能创造一个人、车、路协调发展的交通环境。

问题一:

请你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回答超限超载屡禁不止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其屡治不愈的原因。(本题40分)

问题二:

认真阅读材料,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用800字左右的篇幅来阐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效解决汽车超限超载问题。(本题60分)

下面是一位考生对于问题一的答案:

超限超载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核心问题是利益的驱动。为了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益。车主们不惜放弃安全,以身试法。但这并不是惟一的原因,超载之所以能够得以生存,还有其适宜的土壤和条件,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一些主管道路交通的部门却对道路交通安全不负多大责任,致使某些行政行为不是以保障交通安全而是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物流营运发达的地方往往是生产物资产销地,多年来以严重超载获取超额利润,超载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反超载力度加大,当地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必将锐减,导致各产业部门经营失衡,消费水平大幅下滑,进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反超载往往会遭到一些地方领导的干预;另外,机动车制造业的一些正规载货汽车生产厂家在汽车出厂时不按技术标准,而是根据市场需求随意标注载重量;汽车修理厂家和个体修理户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也会迎合车主需求,违法改装小吨位货车为超载车。实施方案》,有20多万人员上路执法,拉开了查超的帷幕。

材料一:

以前对车辆超载,往往是交了罚款就可继续上路,起不到治理的作用。但是,2014年12月1日开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5个省(市)区却对超载车动了真格。某日凌晨5省(市)区在华北地区联手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来到京石高速河北涿州路段,想看看河北省零点行动的情况。

记者:“我现在是在京石高速河北涿州路段,这条高速公路是河北和北京之间的交通运输要道,我身后这个收费站正好位于河北省和北京的交界地带,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收费站车辆将进入北京市,在这个地方可看到河北省的交警路政执法部门正在对过往的车辆进行超载超限的检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短短时间内有不少大型货车被要求停在路边接受检查。

交警值勤人员:“刚才我问了一下,他自己承认拉了37吨,事实上都不止,现在可以说,超了200%还多。”

记者:“那它的核定载重是多少吨?”

交警值勤人员:“10吨左右。”

记者:“10吨左右?”

交警值勤人员:“对。”而这辆车的司机声称,他这样做也是不得已。

记者:“按规定拉不行吗?”

货车司机:“按规定拉不挣钱。”

记者:“拉12吨就不挣钱了?”

货车司机:“它就赔钱了。”

记者:“为什么?”

货车司机:“现在油费和各种费用都高,你不多拉点货不挣钱。”不超载真的不能赚钱吗?

记者随机采访了些过路的货车司机,得到的基本是同样的答复。

货车司机:“不超保本都不行。就是挣超载的钱。运费不涨油价涨不超载哪能挣钱啊!”

记者:“不超载赚不到钱?”

货车司机:“刚能够费用,你来一程能够费用,你回程也运货,也是刚够费用回去,就是没有利润了。”超载运输虽然能赚到钱,但在安全性方面却要冒一定的风险,这一点大部分货车司机也都清楚。

货车司机:“就两吨的车,核定2吨车到11吨,有了情况,它能站住吗?根本站不住,再一个它的轴也容易压断。”

据河北省交通部门统计,2014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当中,有21%的事故是由于超载行驶引发,对于司机来说,冒险超载能使他们赚到钱,而对于京石高速路的经营者来说,大量的货车超载危险行驶让他们一直在赔钱。河北翼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桂旺:“可能司机得到一些微小的利润,但是他不知道我们养护起来,花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养护一公里,需要上百万的成本,每年的损失,我们在养护当中直接的修复费是6000多万元。”高速公路公司自己做了一个统计,在京广高速公路上跑的货车有80.4%超载。超载程度一般3到4倍,原本设计15年的使用年限,现在不到3年,修复路面几乎花去了4个亿了,而这条路总投资还不到20亿元。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超载车的车轮到底有多重?河北全省13条主要的高速公路已经有9条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还有18座高速路桥梁成为了危桥,必须马上大修,更为惊人的是,河北每年因为超载超限,总损失高达40亿元,这次整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那些超载车辆一律卸掉超载货物之后,才能上路,但我们也在今天的治理行动中发现了一些没想到的麻烦。超载和超限是两个概念,公安部门治理的是超载,它的认定指标是车辆行驶证上标明正载重量。而公路路政部门的标准又不同,两个执法部门,两种执法标准,不仅让我们需要在这里花点时间,才能解释清楚,更让车主们无所适从,记者在110国道北京张山营的一个检查点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孙师傅的货车是这次张山营整治超载车被拦下的第一辆,他对自己的载货重量非常有信心,所以即使被拦过磅,也满不在乎。

记者:“你的核定重量是多少。”货车司机:“39吨。”

记者:“现在装了多少?”

孙师傅:“36~37吨,不超。”

但是当经过电子磅的时候,他的车却显示超载了,而且超得还不少,超28吨,孙师傅急了。

孙师傅:“卸28吨,卸28吨我就空车了。”

记者:“这车会卸载吗?”

张山营整治小组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也决定不了。”虽说单子上写明了卸货的重量,但是在场的工作人员却迟迟没有开始卸货,原来,按照路政部门对货车超限的技术规定,孙师傅的货车只能拉11吨,要卸货28吨,但是按照公安部门对超载的规定,孙师傅的货车可以拉39吨的货物,也就是说,孙师傅不需要卸货,记者还注意到,在这次联合整治超载超限行动中,负责测量磅秤的是路政部门,真正卸货的则是公安部门的交通部门。

张山营整治小组工作人员:“它各执各的法呀,那是公路法,那是交通安全法。”虽然无论是超载还是超限的货车都算是违章,但是很多司机却不以为然。

货车司机:“不合乎道理,我们拿了60吨的养路费,你让我们拉10吨、20吨,那现实吗?”运输司机、交通部门、路政部门相持不下,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等待,终于等来了结果,经过反复核定孙师傅的货车需要卸货7吨。工作人员:“没超载、超限了。”

记者:“是按照公路局的规定吗?”工作人员:“对、对。”如果真是按照路政部门最初核定的超限标准,孙师傅的货车应该卸载28吨,这7吨是怎么来的无从考证。与孙师傅的情况类似的还有后面几辆货车,但是因为卸载数量不大,因此司机们都同意卸货了。

货车司机:“师傅,拿个铲子比划,看看我们超载没有。”

记者:“你们会不会卸多呢?”卸货人员:“大概不会,我们也不知道多少,应该是卸不多。”记者注意到,在卸货地点没有磅秤等称重设备,卸多卸少主要靠目测,孙师傅卸了7吨,工作人员也表示认可:卸货之后按照规定还要看新核定总重量,货车来到了复检的地方。记者在复查部门的窗外等了10多分钟,工作人员却始终没有出示货车的总重量和卸载情况。他们一直在房间里讨论,并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疑问。透过窗户,记者看到了电脑上的货重数据。工作人员:“卸了23吨。”

孙师傅:“卸了23吨,不可能。”

孙师傅一口否定自己卸过那么多货,卸载7吨为什么变成了23吨。一位工作人员正好走过来,记者上前询问。

记者:“现在卸载了多少吨?”

工作人员:“我不知道。”

记者:“我们看到有23吨。”

工作人员:“不可能吧?”

记者:“现在有结果了吗?”

工作人员:“他们还在算呢。”

记者:“还要算吗?”

在卸场外面的张山营路口还有很多货车在排队候检。货车开走了,却给记者留下很多疑问,关于过磅秤的标准,关于超载和超限的理解,现在公安、路政和相关部门正在连夜开会,我们正在等待他们的新答案。联合整治出现这样的局面,出乎意料,看来,有关部门在执法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协调。超载超限治理难。除有执法方面的因素,最根本的还在于利益驱动:在采访中,车主告诉我们,只有多拉快路,才能有利可图,也正因为这样,跨省联合行动的一个重点,就是不要让超载车辆上路。“检查严、我们就停,检查松、我们就走。”一位超载司机与记者闲聊。“公路上的车流量与检查站的松严有一定的关系,治超刚开始的几天,好多司机都停下来了。过几天,感觉检查站查松了,就又上路了。”一位司机对记者说:“过两天,不少司机发现检查站查松了,就会把车开出来,特别是有些大胆的司机,更想乘着运价较高的时机,多超一些,多赚些钱。”当然,这种车流量的升降,与治理的目的格格不入,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少有司机把“大吨小标”车恢复吨位。这里有司机不懂治超政策原因,也有恢复之后要多交过桥过路费的因素。一位张姓司机更是找到记者说:“现在到处都设了检查站,吓得我都不敢开车出门了,可政府部门总要给我们想个合法经营的办法吧,要不我的买车钱,岂不是打了水漂?”记者告诉他,可以恢复吨位时,他才恍然大悟。但是恢复吨位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有位司机说:“不出台新的通行费收费标准,5吨的车恢复到10吨后,过桥过路费要多交,也不划算。”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一些相关政策没有配套,加大了治超难度。在晋煤外运的源头山西省,面对这次大规模治理,还有没有超载车辆上路呢?11月30日,记者来到了山西省大同市面上平旺乡的庄村,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在接到华北5省市联合治理超载的通知书后,全村所有的运煤车都基本上停止了长途运输。

记者:“禁令下来之后,你们还跑运输吗?”

货车司机:“不跑了。”

记者:“那以后怎么办。”

货车司机:“现在不跑了,现有你看,车在家里放着。”

记者了解到,庄村现有个体运煤车大约400辆左右,从事煤炭运输、销售是这些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现在限制超载的通知下达后,赋闲在家的村民并没有将原先车上用来超载而加宽如高的马槽等围栏拆掉,而是选择了修车保养,等待观望。

记者:“怎么得先缓一缓?”

货车司机:“买原煤跌价,那边卖煤涨价,这就还能跑。”一位村民随后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吨原煤出厂时价格是85元,然后每吨原煤要交45元煤检费,5元出井费,这样一吨煤出厂价就达到了135元。如果运到河北宣化,卖价为每吨220元。这样,每吨可获得利润85元,像他这样的东风153型的货车,12吨标准可得毛利润共1020元,而这一路上来回过路费就得交470元,消耗柴油费800元,仅此两项就亏损了250元,再加上每月220多元的养路费,每月3000元雇佣两个司机的工次,还有每月六七千元的车辆租赁费,以及一些汽车维修、交警罚款等不确定费用,按照目前煤运的市场价格,按核定的吨位运输是必亏无疑的。但同时,记者从陕西和湖北的收费站了解到,对于同样一辆汽车,不管你超载不超载,路上的过路费基本上是按单车核定的标准征收的。

河北收费站工作人员:“按吨位收费,他们山西是按车轴收费,我们河北是按吨位收费,定吨位,就是出厂那个核定的吨位,出厂的时候标的那个吨位。”

记者:“那他超载呢?”

河北收费站工作人员:“超载,不归我们收费站管。”

因此,一些车主也向记者承认,在运输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超载越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为了追逐暴利,有的车主超载数倍也就成为必然,但同时也有一些车主坦言,超载也带来了交警的管制、罚款,而罚款越多、超载也就越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货车司机:“罚款,外面罚款多,有时罚款就得1200~1300元钱。”对于这些司机来说,超载带给他们的是利润,而带给国家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110国道内蒙段在开通不久后,由于不堪超载车的重负,路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毁损,一些桥梁也只能靠底下的沙包来支撑,成了危桥。而据交通部专家介绍,载重10吨位的货车超载一倍,公路的破坏力就相当于正常载重的16倍,超载2倍,对公路的破坏力增加80倍,1条设计使用15年的公路,如果行使车辆超载1倍,其使用年限就缩短91%,也就是说,只能使用1年半,而据交通部初步测算,每年超载车辆给公路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亿元。

材料二:全国统一治超行动如火如荼,记者曾与一位姓柴的车主要聊起治超。他家共有两辆大货车,司机6名,下面是这位车主向记者道出的心里话。

问:现在司机都说不超载不赚钱,你认为呢?

答:我不同意,自从“治超”以来,我每月的实际收入要比以前增加8000多元。

问:你以前每月收入多少?

答:没“治超”前,我的两辆货车每月从济南向某地拉货每次拉160吨,运费每吨45元,来回一趟3天时间,运费才7200元,一个月是7.2万元。正常情况下扣除司机工资1.2万元,燃料费6000元,应交国家的税费1.5万元,换轮胎费用1.2万元(平均每月毁坏轮胎8条,每条1500元)。另外,因超限超载的罚款一般都在四五千元,所以每月收入也2万元左右。问:那现在呢?

答:“治超”以后,现在两辆车每次拉货60吨,运费每吨70元,来回只要两天,每趟运费收入是4200元,一个月就是6.3万元,虽然总收入减少9000元,但纯收入却比以前增加了,由于不“超”,平均每月毁坏轮胎1.5条,也就是2014多元,仅此一项,每月就省1万元,再扣除司机工资、税费、油料等正常情况下的费用,每月纯收入在2.8万元左右。

问:你现在有什么后顾之忧吗?

答:有,我不超限超载了,可社会上的超限超载车还大量存在,如治理不严,老实人就吃亏了,因此,我希望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执法,使超限超载现象彻底消失。

材料三:自去年全国统一治理“超载越限”行动以来,货运成本大幅度上升,由此引发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北京市东郊区蔬菜批发市场。运菜货车接二连三进出,嘈杂声充满了整个市场,卸下的蔬菜一堆连着一堆,接下来就是过秤时人声嚷嚷,计价还价。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对去年7月初北京15个批发市场的统计结果显示,50余种蔬菜的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13%。去年7月1日,交通部、公安部联合发电通知,要求确保蔬菜水果运输畅通,对运输农产品的车辆不得滞留,卸载和罚款。北京治超办表示,他们都遵循全国统一的“绿色通道”原则,对于运输肉、蛋、蔬、奶制品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车辆,即使出现超载情况,也只是进行说服教育后尽早放行。对此交通部“治超办”吴春耕副处长认为,“菜价上涨”体现在“治超”方面,可能是当地关于治理超载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将“绿色通道”这个信息透露给他们。这个说法得到多数长途司机的认同,蔬菜水果这类鲜活产品,不超载不赚钱,超载一旦造成滞留和卸载,则给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很多长途司机不敢上路。来自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数据表明,“治超”后,全国平均货运价格出现回归性上涨,总体维持在每吨公里0.6元左右,较之前平均上涨约20%,最高则达到100%以上。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治超”的进一步展开,运价还将继续上涨。中外运集团下属的久凌储运公司副总经理马志说:“‘治超’后的货拉不出去,但价格非常昂贵了,过去从上海到广州,运费是7000~8000元,现在是1.6万元,仍然找不到车。”据了解,近年来货运业的经营成本,一直处于逐渐攀升状态,尤其是近5年来,油价上涨,通行费用、过路过桥费用等,在道路运输业成本的构成比重逐年上升。道路通行费用,在许多道路运输企业已占到总成本的25%~30%,但道路运输的价格这几年却一直下降。交通部“治超办”吴春耕副处长表示,由于相关政策不健全,有些地方的收费偏高,执法中存在乱罚款行为,也增加运输成本;超载严重与运价较低,造成运输成本和价格不对称不无关系。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认为,超载对运输企业的经营和整个市场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货运业价格和价值长期背离,超载不能从根源上得到治理。如此一来,运价的上调办在情理之中,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说,目前公路货运动价低于10年来的最低水平,是一种畸形的运价,不超载后的运价出现合理回升,将能给运输户带来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公路运输的发展。

材料四:当路面管理效果甚微时,很自然就有人提出从源头上治理的措施,然而湖南一个朋友给我们讲的故事让人对这种源头治理也不敢乐观。2014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超载行动,当地取得了很大成果然。而到10月份,当地一个主要领导将交通、交警部门的负责人叫到办公室,明确指出,停止反超载行动,否则当地的煤销不出去,老百姓和政府口袋都瘪了,这个年没办法过了;邻省没了煤,发不了电,这个年没办法过了。

在现实中,一些物流营运发达的地方往往是生产物资产销地,多年来以严重超载获取超额利润,已经形成支撑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如果反超载力度加大,就会造成经济利润的短期失衡。因此反超载往往会遭到一些地方领导的干预。在随交管执法检查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机动车制造业,公路建设和运政管理、农机管理等部门,都与道路交通密切相关。按现有规定,道路路政归交通部门管,道路交通违章和治安管理者为公安机关,两个“婆婆”的体制,经常造成交通和公安部门对超载等问题各唱各的调,互不配合,而在目前的体制下,这些部门靠道路交通“吃饭”却对道路交通安全不负多大责任,致使某些行政为行为不是以保障交通安全而是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次采访中,笔者印象特别深的就是许多正规厂家为了便于销售,干起了大吨小标的营生,不按技术标准而是根据市场需求随意标载重量。这些正规厂家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企业信誉好,他们参与进来,不仅使超载向规模化、规格化发展,而且使肇事者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合法化的感觉,更加堂而皇之,因此对社会的危害也就特别严重。据知情人士介绍:超载车辆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14年以来骤增。这种车辆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正规的载货汽车生产厂家在汽车出厂时做了不少“大吨小标”的手脚,有的把轮胎上面的弓子板加厚加宽,有的把车厢做得宽大一些,给超载留足了余地,使得一些核载30吨到50吨的重型车实际可拉100吨的货。二是车主为了多拉货,花钱请汽车修理厂家和个体修理户将小吨位货车的马槽加高、加宽,改装成超载车。

在呼和浩特市城郊兴营一带,记者暗访了两家个体汽车修理厂。第一家的年轻老板听说我们要改装车辆,立刻熟练地介绍改装办法,可以加装两个辅轮和一个后桥,然后将马槽加长或加宽,还可以用大梁内套一个小梁的办法加固大梁。旁边一位正在修车的运煤司机说,一辆原装20吨的“解放143”卡车,花三五千元加装辅轮和后桥后至少增加载货10吨,这点改装费,从乌海往河北拉上一车焦炭赚回来了。他还指点说:“现在交警、路政管得紧,有时要把氧焊机割超高的马槽,你们见到货车聚堆的地方千万不要前行,可以绕便道走或等天黑后再走,也可给检测站、装卸场的人花点钱看能不能放行,如直接花钱不行,就找托儿,一般花150元至200元就能过。”在另一家规模较大的汽车维修厂,姓李的老板告诉记者,不仅改装没问题,还能代办正常手续。

材料五:超限超载问题的形成,是由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引起的,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或保住已有的利益,车主们便以超载来获取利润:形成了“压价-超限超载-运力过剩-再超限超载”的恶性循环。而超限超载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核心问题是利益驱动。超限超载现象背后是一根长期结成的利益链条,其所衍生的,是公路货运行业的畸形发展。对此,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有关专家提出:各政府在“治超”的过程中,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路桥费减免等配套措施,坚持纠正路上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对缓冲当前的局面会起到很大作用。有资料说,美国建立了严格的防范超载车破坏道路的法规,并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超载车辆进行测量;超载严重的司机,将被判处半年以上的徒刑。在成本高昂也有效的监管措施和严厉的处罚下,超载必然减少。虽然反超限超载触动的是方方面面的利益,触动的是现有的管理体制,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各有关部门工作始终以人为本,加强道路管理。我们一定能创造一个人、车、路协调发展的交通环境。

问题一:

请你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回答超限超载屡禁不止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其屡治不愈的原因。(本题40分)

问题二:

认真阅读材料,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用800字左右的篇幅来阐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效解决汽车超限超载问题。(本题60分)

申论试题范文篇10

申论在九年来的发展变化中,已固定下来一些基本构成要素,锤炼出一套特定的格式。打开申论试题密封袋,首先看到的是试卷封面的注意事项,包括分数、时间限制、答题位置、限定书写工具及使用方式等,其中,答题时间一项,是申论作答的基本运行条件之一,目前各级各地申论考试答题时间一般为150分钟(个别地方采用120分钟),即两个半小时;其后是试卷的主体部分,包括试题、答题卡、答题稿纸等。

申论考试中的阅读资料非常之重要,是完成申论作答的基础,给定资料是作答的基本依据,所有的题型、所有的答案都要从资料中引申得出,这是申论考试试题最本质的特点。因此,只要吃透材料、理清规律,就一定能得出所有的答案。基本围绕同一主题,是指这些文字材料或图表大体上都在阐述同一个问题,围绕一个中心,遵守一个边界,单条材料彼此之间具有或大或小的关联性。之所以说是“基本”、“大体上”,是因为,材料并不都能说明问题、表达中心思想,有的材料独立看有一定意义,放在全部材料的整体中却无关宏旨,与材料整体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给定资料的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游离于中心之外,像是开市民会议从路边随意拉来的平头、中等个,有点相关性就都给堆在一起;但是材料与整体主题之间、材料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一定存在,所有材料大致不会逸出整体主题的边界。

申论考试中所给出资料可以归为三大类

一、理论性资料:理论性资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形式可以是知识、定理、规律,可以是原则、方法、概念、论断,也可以是言论、思想观点,其表现为论述性的语句。在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中具体表现为:

(1)引述经典——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引述定律——价值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商品之间等价交换。

(3)引述文章言论——光明日报载文:“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着颠倒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既要坚持强大的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有机制和体制层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4)引述谈话言论——D部长: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

(5)引述法律条文——《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6)介绍名词、定义——幸福感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7)介绍施政方针、政策——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飞跃。

二、事实性资料:事实性资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实的陈述和实践的总结,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经验、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数据、图表、文件、谈话,语言形式为叙述性的语句。表现为:

(1)列举事例——a、哈尔滨一男子驾驶跑车在居民区撞死一老人后,公然恐吓围观群众后逃逸,警方和死者家属在寻找目击者过程中,知情人皆不愿出面作证。b、根据军嫂的特殊情况,温化县启动法律援助机制,使案件得到了迅速处理。

(2)列举数字——2014年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17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0.2%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2.8%;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在82.2%以上。

(3)列举问题的表现——a、2014年7月26日前后,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宣布统一调整方便面价格,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b、中央电视台又曝出新闻,所谓“抗菌认证”标志是由无认证资格的中国抗菌协会导演的假货。

(4)介绍经验——浙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经济形式,率先对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等,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5)介绍典型做法和措施——a、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均有单独的证人保护法。b、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8月实行证人保护制度,这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尚属首创。c、温岭市泽国镇近年来一直在试行重大公共事务群众参与决策的“民主恳谈”制度,采取随机抽选的方式产生民意代表。

(6)介绍当事人的谈话或反应——a、温岭市领导谈了“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b、杏岭村村民吴惠光眼含热泪地说:“多亏了合作医疗,我才看得起病,多年没动过的腿现在能走了。”c、建德市李家镇曙光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免费体检,物理检查、胸透、心电图、B超……。

三、理论与事实混合型资料:在一条材料中理论与事实内容并存,同时或先后出现,用事实阐述理论,从事实推出理论。

(1)从理论到事实——a、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上为理论]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以上为事实]b、不以牺牲环境换政绩,既要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环境生态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以上为理论]浙江省自2014年10月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811”行动是浙江省以八大水系和11个重点监管区为重点的一项全省性的环境污染整治工程。[以上为事实]

(2)从事实到理论——a、召开了九次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开展了首届全国见义勇为十大英雄的评选活动,起草了《全国见义勇为者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基金会共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人物2100余人,发放奖励抚恤金2050余万元。[以上为事实]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基金会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起到了促进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风气好转做出了贡献。[以上为理论]b、2014-2014年各年度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1%以内,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11.6万人,帮助163.5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以上为事实]中国要提高福利水平,建设福利社会,并不是重走计划经济时期福利体制的老路,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新的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福利体制的创新。[以上为理论]

(3)从理论到事实再到理论——自由贸易区是比多边贸易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自由贸易区是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一种例外,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多边承诺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上为理论]近年来,自由贸易区在全球大量涌现,迄今有197个,其中82%是近12年缔结的。[以上为事实]……自由贸易区的大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我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竞相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形势下,如果置身局外或落于人后,我国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可能处于不利境地。[以上为理论]

(4)从事实到理论再到事实——上世纪后20年,浙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但近年来,一般的加工能力过剩,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加工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以上为事实]种种情况决定了科技和创新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以上为理论]2014年,浙江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05亿元,比2014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7%。[以上为事实]。

每一则资料都有它或多或少、或有或无的价值,这是根据它的自身属性,相对于申论问题的作答而言。材料价值的判断主要取决于资料自身性质与作答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作答某题需要的材料,可判断为有价值;不能满足任何题目作答需要的,应判断为无价值;对有价值的资料,根据其对作答的作用大小,而判定其价值大小,作答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判断给定资料是否具有价值、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依据资料的分类,衡量给定资料的价值、功能、作用,可将其分为依据性资料、参考性资料、干扰性资料三种。依据性和参考性资料都是对作答有价值的资料,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答案、答题思路和线索;干扰性资料是对作答没有价值和起反面作用、干扰答题思路的资料。依据性资料是作答时必须依据的资料,是作答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价值和地位高于参考性资料,特别是对概括、归纳等再现资料内容的题型,具有答案唯一来源的作用;参考性资料对于作答有一定的价值,经提炼后可以斟酌情况参照使用,不是非用不可,同时对于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类题型有较大的价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干扰性资料在直观上与有价值的资料有表面的某种相似性,实质则与问题本身和作答要求均无关系,不能反映问题,也不提供作答思路和线索,而是分散作答者注意力、把作答思路引向歧途,混淆视听、增加作答的难度。

申论考试中的资料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出台的文件,通过网络或报刊杂志所反映的社会热点主要是揭露问题,分析原因,多是采用描述性的写法,传递给观众的多是直接的、感性的感受,主要是对问题的现象给予关注,至于应该怎样解决,怎样从那方面治理,则成为政府部门所要考虑的问题,党政机关出台的文件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且多是针对社会热点提出的解决措施,所以申论的素材必然会有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出台的法定文件,如2014年第二部分就引用了2014年10月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土地管理的决定》这篇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