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4:28:06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范文篇1

浏阳生物药园区原名浏阳工业园,位于319国道浏永高等级公路两旁,距长沙市中心35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18公里,距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25公里,临近浏阳市北大门,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园区1997年开园,1998年确定走医药专业园区之路,系省唯一的医药专业开发区,中国医药

企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园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控制区域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东园、西园、南园,入园企业65家,其中医药生产企业42家,国家重点医药实验室8家,部级新药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9个。目前它是全国面积最大、医药企业最多、科技新药最集中,最具医药专业服务管理水平的生态智能型园区。

在2000年编制的《浏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产业旅游是其五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当时,其产业资源主要是花炮、花卉苗木,而数年后,生物医药园的迅速崛起,生物医药在省内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生物医药资源成为继花炮

资源之后产业旅游的又一补充部分。中外开展工业旅游的历史证明,工业旅游必将成为生物医药园的一张名片,开展工业旅游,对园区的整体形象乃至企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都将会是一次很大的提升,同时对浏阳整体旅游形象也是一次凸现其形象的绝佳手段。工业旅游的开发将使浏阳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使浏阳旅游更好地融入长株潭,服务于长株潭,互补于长株潭。

二、生物医药园区的资源评价与现状分析

(一)人文资源历史价值

生物医药园区设立的原因之一是:医药产业转化水平不高,尤其是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产业转化的平台,使我省即使有排在全国第二位的中药材料,有排有全国第五位的医药

科研力量,但医药经济总量却长期徘徊在全国二十位左右。所以,刚一开始,生物医药园区就被定位为医药专业开发区,为湖南医药搭建产业化平台,准确的定位,使园区发展速度加快,短短数年,其占地面积和企业总量甚至超过了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园的成功运作,现已成为湖南医药科研产业化的加速器,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基地,中国医药企业集群发展示范区,也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唯一进行医药产业促进项目的地方。生物医药园的先进管理模式,高效独特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园区开发建设向定向、特色、多元化的转变,其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明显被誉为湖南园区经济的一匹黑马。这匹黑马让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纷至沓来,数年时间,为园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加上65家企业和园区的管理模式形成多姿多彩的企业管理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园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独特的人文资源。

(二)自然资源价值

园区芳草凄凄,绿树成茵,鲤鱼塘水质清冽,秀丽的捞刀河绕园而过,其空气质量、水源条件、植被情况都达到一级标准,园内建筑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水榭街、山地街透露出欧陆风情;即将建成的水域面积153亩的千鹭湖和曲径通幽的民俗文化街,营造出“崇尚高科技,亲近大自然”的怡人环境。自然风光秀美,环境清新怡人的园区,为打造健康新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三、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功能及设施现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生物医药园的发展环境日益优越,已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园内实现“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做到了雨污分流、管线地埋、厂舍分离、通透式围墙的现代化建园理念的实施,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了园区的城市化进程。水榭街、山地街等商贸步行街和紫星广场、健康广场、入园口广场和幸福泉等别具特色的市政工程的建设,基本上做到了吃、住、玩、购不出园,已成为投资者的“创业乐园、居家乐园、休闲公园”,全新、齐全的基础设施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未来规划

初期阶段(1—3年),在园区开展工业旅游,首先要让企业认识到发展工业旅游不是为了赢利而是借旅游搭建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舞台,通过自身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去影响游客,让其认可并为此去推广宣传,要让企业真正认识到工业旅游是企业整合营销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为游客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如游览线路的安排,最好开辟一个游人专用参观通道,并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安全标志,美化环境的同时,要注意尊重游客的需要,游览线路内要避免出现“闲人免入”、“谢绝入内”等禁止字样,对不适宜游客进入参观的,最好不要安排进线路内。

生物医药范文篇2

浏阳生物药园区原名浏阳工业园,位于国道浏永高等级公路两旁,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距长沙市中心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公里,距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公里,临近浏阳市北大门,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年开园,年确定走医药专业园区之路,系省唯一的医药专业开发区,中国医药

企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园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控制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分东园、西园、南园,入园企业家,其中医药生产企业家,国家重点医药实验室家,部级新药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个。目前它是全国面积最大、医药企业最多、科技新药最集中,最具医药专业服务管理水平的生态智能型园区。

在年编制的《浏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产业旅游是其五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当时,其产业资源主要是花炮、花卉苗木,而数年后,生物医药园的迅速崛起,生物医药在省内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生物医药资源成为继花炮

资源之后产业旅游的又一补充部分。中外开展工业旅游的历史证明,工业旅游必将成为生物医药园的一张名片,开展工业旅游,对园区的整体形象乃至企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都将会是一次很大的提升,同时对浏阳整体旅游形象也是一次凸现其形象的绝佳手段。工业旅游的开发将使浏阳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使浏阳旅游更好地融入长株潭,服务于长株潭,互补于长株潭。

二、生物医药园区的资源评价与现状分析

一人文资源历史价值

生物医药园区设立的原因之一是:医药产业转化水平不高,尤其是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产业转化的平台,使我省即使有排在全国第二位的中药材料,有排有全国第五位的医药

科研力量,但医药经济总量却长期徘徊在全国二十位左右。所以,刚一开始,生物医药园区就被定位为医药专业开发区,为湖南医药搭建产业化平台,准确的定位,使园区发展速度加快,短短数年,其占地面积和企业总量甚至超过了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园的成功运作,现已成为湖南医药科研产业化的加速器,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基地,中国医药企业集群发展示范区,也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唯一进行医药产业促进项目的地方。生物医药园的先进管理模式,高效独特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园区开发建设向定向、特色、多元化的转变,其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明显被誉为湖南园区经济的一匹黑马。这匹黑马让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纷至沓来,数年时间,为园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加上家企业和园区的管理模式形成多姿多彩的企业管理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园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独特的人文资源。

二自然资源价值

园区芳草凄凄,绿树成茵,鲤鱼塘水质清冽,秀丽的捞刀河绕园而过,其空气质量、水源条件、植被情况都达到一级标准,园内建筑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水榭街、山地街透露出欧陆风情;即将建成的水域面积亩的千鹭湖和曲径通幽的民俗文化街,营造出“崇尚高科技,亲近大自然”的怡人环境。自然风光秀美,环境清新怡人的园区,为打造健康新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三、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功能及设施现状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生物医药园的发展环境日益优越,已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园内实现“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做到了雨污分流、管线地埋、厂舍分离、通透式围墙的现代化建园理念的实施,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了园区的城市化进程。水榭街、山地街等商贸步行街和紫星广场、健康广场、入园口广场和幸福泉等别具特色的市政工程的建设,基本上做到了吃、住、玩、购不出园,已成为投资者的“创业乐园、居家乐园、休闲公园”,全新、齐全的基础设施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未来规划

初期阶段—年,在园区开展工业旅游,首先要让企业认识到发展工业旅游不是为了赢利而是借旅游搭建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舞台,通过自身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去影响游客,让其认可并为此去推广宣传,要让企业真正认识到工业旅游是企业整合营销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为游客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如游览线路的安排,最好开辟一个游人专用参观通道,并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安全标志,美化环境的同时,要注意尊重游客的需要,游览线路内要避免出现“闲人免入”、“谢绝入内”等禁止字样,对不适宜游客进入参观的,最好不要安排进线路内。

最后,园区整体介绍及文化内蕴要精心设计,独具特色,树立起“健康新城,关爱人生”的品牌形象。参观线路内的企业应采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在通道内予以精心设计企业的文化,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线,最大限度地向游客传达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理念,得到游客的认可,提升企业知名度。同时可在出口处销售该企业用于保健之类的医药物品,一方面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客的购买情况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利于调整生产、开发的方向,适应市场需求。

后期阶段年之后,在具备了开展工业旅游的经验后,根据产品生产周期规律,应开辟新的项目,深度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保持吸引力,同时,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富裕,有着比较强烈追求健康心理的需求,后期可开发医疗项目,应选择在自然风光秀美的鲤鱼塘区建立医药疗养院,开发医疗保健项目,吸引游客在参观、考察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后,满足其验证产品药效的心理,一方面使其获得保健,另一方面可通过他们对外宣传,提升企业与园区的知名度。

生物医药范文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

生物信息技术的基础是生物技术。所谓生物技术,类似于仿生学,在基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某一种特质的新物质或者新品系。而所谓的生物信息技术,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生物技术的目标,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加工、传输及存储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生物技术注入了新的可能,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更加重要和广泛[1]。

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生物信息技术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来自人们对基因组的研究。众所周知,生物的基因组当中携带着海量的信息。人们通过修改DNA和蛋白质序列,就能实现某些生物特性的转变,因此,生物信息技术成为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金钥匙。但是,基因工程及DNA序列的重构,涉及一定的伦理禁忌。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往往如履薄冰,久而久之,生物信息技术变成了单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上某一片段的功能的对比分析[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相关支撑技术频繁更新迭代的情况下,生物技术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准确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更加合理的处理。这些都使得生物信息技术将不再局限于DNA和蛋白质序列的解码、构筑工作,而是在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目前,在生物医学、生物制药领域,生物信息技术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可视化医学对生物信息的获取,计算机辅助下的生物制药等。就目前来讲,生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技术在当代的延伸和主要发展方向,为生物学开启了新的篇章。基于此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必将发生变革。生物信息技术将在这中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生物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一)应用于临床医学信号的处理

临床医学信号一般指的是携带生命体征、状态和成分的信号。对这类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分析,能够对目标生命体的状态、局部功能、生命体征、和生物成分进行分析。这是生物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当中的一个主要应用。一方面,由于信号中含有当前目标的生命体征和状态信息,因此,通过接受这类信号,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准确地了解到当前目标的真实状态,可以在临床上辅助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确定病灶等);另一方面,由于生物信息技术能够对目标生物成分进行分析,因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与生物信息技术对中药材的成分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它能够将传统的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紧密结合,使得我国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大放异彩,以此作为基础技术的中成药制备工艺和名药方的应用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

(二)基因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信息技术最初就是被应用于基因生物领域,但是受限于伦理方面,始终没能更进一步。实际上,限制生物信息技术在基因生物学领域应用的更加主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滞后性。现阶段,生物信息技术已经能够同时对人体内不同空间、不同位置甚至不同时间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这能够帮助我们在研究各种绝症、罕见遗传病方面取得不小的进展。笔者相信,当信息足够多、信息处理能力足够强之后,我们就能够发现这些病症在基因组当中留下的痕迹,并通过特定的手段修改基因组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不过,目前这项技术仍然处于研究当中,并且还会研究相当长的时间。

(三)应用于生物制药

生物信息技术能够对生物的成分进行分析,这给生物制药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生物制药领域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难以把控药物当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我们通过生物信息技术的检测和控制,利用计算机在生产环节进行适当的辅助,能够精准控制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其他副作用。当收集到足够多的生物成分信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对成分的组合进行模拟,实现新药品的研发。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一种成分被发现之后,我们能够快速地进行相关信息的匹配,并提出几种组合方案进行尝试,这样能够降低新药品研发的成本和周期,并且使得研发的结果更加具有可控性。利用该项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我国传统的重要名方的检验。我们通过模拟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并按照不同剂量进行搭配,其能够产生何种治疗效果以及造成何种副作用将会一目了然。众所周知,中医药发展上千年,其中有很多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但也有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江湖杂方。我们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对这些药方进行检验,能够进一步净化中医药理论体系,帮助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3]。

三、生物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当前,生物信息技术仍然是高精尖技术,仅由少部分企业把持,一般的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都很难接触到相关的技术。这限制了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讲,并不利于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生物医药应用生物信息技术的成本过高,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关的科研成果(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及药物)价格非常昂贵,难以应用于普通百姓。笔者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信息技术也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更多的人治疗和保障身心健康。因此,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得到开放,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红利。其市场发展规律如同电子产品一样,最开始的时候,核心技术被严格把持和控制,导致电子产品的价格昂贵;随着相关技术的研发、迭代和不断开放,电子产品的价格一路下跌,如今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必需品。生物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是如此。其作为未来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笔者相信,随着竞争和迭代,生物信息技术更多的核心技术将面向大众开放,届时相关药品的成本将会逐渐下降、产能将直线提高,不仅能够提升药品市场的整体质量,还能够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一举多得[4]。但是,生物信息技术是对生物的体征、特性、成分等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在这过程中很容易触碰到伦理的底线。例如,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强行修改新生儿的部分基因序列,使其具备某些能力,这对于人类的安全会造成巨大的威胁,也是对人类伦理的挑战[5],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生物信息技术的使用门槛将会降低,上述的情况将会更加不可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核心技术全面开放之后,这可能也会给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其可能导致大量的低质量药品流入市场,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未来我们在逐步开放管制的同时,也要对生物制药领域保持严格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物信息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先导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其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生物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给治疗、诊断和药品的生产、研发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笔者相信,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学领域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人类健康和生命延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平,张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路线图构想[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5.

[2]刘昌孝.创新生物医药研发的再思考[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04):469-475.

[3]金家贵,王建东,张红,杨林.医药生物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5(01):113-116.

[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5(01):57-81.

生物医药范文篇4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融资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

生物医药范文篇5

20l0年上中国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获得的PEzve投资额为13.0365亿美元;20H年上半年获得的PE/vC投资额为33.01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下半年投资额为8.3496亿美元;2012上半年获得的投资额为9.5854亿美元。中关村发展集团以PE、vC等方式不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n年的项目投资额达l亿;九鼎投资以3400万元投资奇力制药,继而对山西普德药业完成总额达1.1亿元的投资,至2012年上半年在生物医药行业已完成40多家企业投资;20l2年5月,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注资投入牙科医疗器械企业一一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华平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包括哈药集团和乐普医疗等;全球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2007年成立的专注于亚洲特别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2012年6月对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进行第二轮增资2000万美元,目前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规模已逾60(川万美元,投资项目涉及医药生产、流通等多个领域;20l2年8月,启明创投投资700万美元的cRO公司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创业板,募资总额5.08亿元,市盈率44.05倍;2012年9月,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联合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及社会资本共同发起成立首支科技领域的生物医药专业性风险投资资金一一江苏科泉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牵手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共同发展。

生物医药行业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如此青睐,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低迷期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抗危机产业出现的相对溢价。目前中国A股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40倍左右,高于A股整体市盈率。创业板是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渠道,2011年18家生物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当年占比达到64%。但生物医药行业的最大变数来自政策,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变动,应注意估值调整的风险,对于以15倍以上甚至接近20倍市盈率投资生物医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应认真考虑将来的退出风险和效益。

生物医药领城风险投资热点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各子行业中,其中以下几大热点尤为引人注目,将成为风险投资未来重点追逐领域:

一是生物制药领域。随着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和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全球生物制药年复合增速高达21.6%,约为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近10倍。我国生物制药与国外差距不大,目前发展迅速,工业产值每四年翻一番,销售利润率高于医药产业其他子行业。随着“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的启动,生物研发加速和医药内需扩大,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和良好的盈利能力。在生物制药领域,疫苗、抗体以及基因工程药物,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风险投资关注的三大热点。针对传染病带来的安全问题,疫苗是国家支持的重点品种,新型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未来发展方向;单克隆抗体是具有高度靶向性的“生物导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具有最高的成长性、市场潜力;以EPO、重组胰岛素、重组干扰素、重组生长激素和凝血因子等品种为主的基因工程药物具有其他药物无法取代的疗效,并且加速向长效蛋白进发,市场空间巨大。

二是医疗器械领域。由于医疗器械领域相对于制药领域的运作周期较短、资金需求量较少、市场利润较高,更符合风险投资运作特点,因而得到风险投资的更多关注。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向高端化、信息化、多功能化等方面转化,家用医疗产品、基层社区医疗产品和进口医疗器械替代产品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资本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理想切入点,尤其是与IT行业关系密切的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技术以及保健器械、微创医械、器官移植和辅助医械等行业。

生物医药范文篇6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生物医药产业;组织教学;课程考核

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革命性的市场投放阶段将在2025年后到来,到21世纪中叶,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时,生物技术将渗透和应用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1]。不久的将来,生物经济创造的价值将l0倍于信息经济。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悄然降临,生物经济相关知识的教育更具有时代意义。2016年,武汉大学创业学院面向全校征集创业课程,“生物医药产业化”作为一门专业类创业课程应运而生。然而因为“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生物医药产业化”目前作为通识类课程开设,每次选课人数在150人左右,大多数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生物医药不相关,这给课程的讲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的教学?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与读者分享。

一、教学内容围绕健康和创业两大主题展开

因为选课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院系,专业各不相同,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兼顾全部,而不能只面向生物专业或医学生。“生物医药产业化”课程系统介绍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轨迹、涵盖范围、行业生态,讨论了生物产业与社会经济及国家发展的关联性,分析了初创企业容易遇到的常见问题。教师通过对一些典型创业案例的分析及代表性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历程的分享,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同学们的创业思路,激发大家的创业激情;通过对一些国内外生物产业重要事件和重点产品的介绍,使学生管中窥豹,大致了解生物产业发展的行业特点和脉络趋势;通过对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和最新成果的介绍,引起学生对具有“无限魅力和应用前景”的生物产业的关注、思考和参与,共同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课程紧扣“健康”和“创业”两大核心,学生不仅能了解最前沿的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更能围观人类顶级智慧是怎样解决真实世界的顶级难题的;学生既能受到健康与疾病的科普教育,更能倾听到一个个医疗健康领域的科学和创业传奇。本课程以全球发展的视野,从宏观到微观,梳理了生物医药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脉络和重点问题,对产业发展历程、产业发展现状、生物技术产品、企业现状与热点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挑战进行分析。本课程既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难点进行了深度剖析,又对肿瘤的免疫治疗、精准医学、干细胞医学、基因编辑、多价疫苗等重点产品领域的研发与市场竞争进行了聚焦讲解。

二、课堂采用“互联网+”的形式组织教学

校园里曾经有人说,通识课就是学生混学分,老师混课时,是“双混”课和“水”课。因为课堂人数多,组织教学时稍不注意,学生就会开小差。面对大学课堂的“迟到”“翘课”“沉默”“睡趴一片”“前排空一大片”等乱象,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技能应对。因此,本课程建立了课程网站微信群,并通过“微助教”“微投票”“问卷星”等互动工具管理课堂,吸引教室“低头族”。手机签到的运用使到课率达到95%。每次备课的时候,教师都会根据课件设置一些题目,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学生通过手机微信答题,全班同学的答题情况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然后老师作点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得到了突破。课堂答题随机点人,屏幕互动,似击鼓传花,把教学气氛推向高潮。讨论环节设置屏幕词云,同学们可以看到自己回答的关键词在屏幕上列出,兴趣盎然。弹幕课堂也是“生物医药产业化”课程的常用方法,PPT与微信弹幕互动,给学生一种非常好的交互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弹幕发送文本或图片,甚至视频,对课堂主题开展深入的讨论,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课后,老师通过微信群和“生物医药产业化”课程网站与教学相关的推文,讨论一些行业问题,课后互动,布置课后作业等。课程网站上设有行业动态、案例分析、创业导师、下载中心等栏目,学生可以下载课件和文献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创业导师栏介绍了即将走进本课堂的创业大咖,给学生以无限的期待和向往。总之,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手段使课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平添了许多趣味性和互动性。课堂上,学生兴奋不已,意犹未尽;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上的资源继续深入学习。此外,微课和慕课的开放,使“生物医药产业化”课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邀请行业专家或创业成功人士走进课堂

人类对于健康的需求正日益增长,医疗费用也随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障体系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将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新的革命,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支柱。无数生物医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如歌如泣,它们前仆后继谱写了一部激励我们创业的传奇和华章。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创始人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是本课程的一大亮点。他们作为创业导师走进课堂,通过生物医药产业化经典案例分析的形式,讲述适合我国国情的、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生物公司的现状和传奇,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对广大学生未来创业起到借鉴和引导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本课程还同时邀请三位创业导师,在课堂上组织创业圆桌论坛。在导师们做完简短介绍和讲述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积极发言,收获满满。

四、课程考核多元化,各项考核均纳入期末总评成绩计算

“生物医药产业化”课程的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15%,课堂互动答题占15%,课后书面作业占10%,期末成绩占60%。课程讲授结束后,从“微助教”系统导出互动答题成绩,学生到课情况也可从中导出,每旷课1次扣3分,扣满15分为止。每次上课时,教师仍需带上纸质版的学生花名册和红笔,随时记载学生在课堂上的特殊情况,以备不时之需。由于通识课程的课时较少,知识点不集中,课程的期末考核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本课程的期末考核不以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是采取以撰写创业计划书为主、以创业案例分析为辅的模式。教师鼓励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写一份创业计划书,可以单人创业,也可以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创业,但是并非每个学生都有较为成型的创业创意或想法,因此,教师也同时会给出创业案例,让学生做案例分析。但一般情况下,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学生会比做案例分析的学生得分高5~10分。

五、选拔和培育优秀创业项目

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奖是这门课程效果的最佳体现。课程组老师和创业导师将从课程期末考核时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选拔和培育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目前正关注的国内赛事有“创青春”“挑战杯”“深创赛”、武汉大学“自强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医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期望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医药产业化”创业课程能开花结果,拿到创新创业奖项。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创客,孵化出源于大学生创业的优秀企业,这正是“生物医药产业化”作为创业通识课程的最终目标。目前,本课程已经培育出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武汉大学校级大创项目1项、武汉大学医学部级大创项目1项,以及2018年全国医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奖1项。可望在未来3年内拿到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资助,获得更多的创业大赛奖项。

六、结语

“生物医药产业化”是一门带着学生层层深入的战略剖析课,本课程的开设是当前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紧扣了时代的脉搏。纵观世界,生物医药是中长期战略新兴产业,一方面它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使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优生优育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许多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另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有重大作用[2]。以前,产业发展要求更多着眼于成本、价格、功能,而目前,产业发展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世界各大医药企业正展开空前激烈的人才竞争。而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共同关注,这正是“生物医药产业化”作为通识课程开设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高凤娟,丁礼祥.崛起的中国生物产业[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01−002.GAOFengjuan,DINGLixiang.TherisingbiologicalindustryinChina[M].Shenyang:Liaoning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10:001−002

生物医药范文篇7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生物医药;关税;原料药

一、引言

2018年4月4日,在中美双边贸易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以所谓“知识产权侵犯”和“政府补贴政策”为由进行了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301调查”,并单边宣布将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强行加征25%的关税,共涉及约34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商品出口,此次贸易战规模全球罕有,美国特朗普政府来势汹汹,两国贸易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本次美国开展加征关税,旨在打压中国正在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在“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中国政府将生物医药视为创新突破战略前沿领域,并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国家优先产业。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延续了中国以往对其他国家优先行业如化工行业和通信行业等的发展模式,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不断推进其技术进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使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随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抢占也必然会导致中美经济摩擦加剧,在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的背景下,中国众多产业均受打压,而生物医药产业却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韧性,中国的生物医药出口并未受到美方对其他重要行业如通信行业同样的以加征关税为方式的打击制裁。在2018年7月6日起美国正式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同最初的即4月份的征税清单对比,其中所有的原料药产品和部分的医疗器械与成品药品被移除出了征税清单。在2018年,根据中国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我国原料药进出口额共计386.69亿美元,同比略增2.19%。其中,出口额达3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3.2%。从中美双方的生物医药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美方对中进口征税清单来看,中美贸易战中美方的制裁打击对我国生物医药出口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有限的。本文就中美制药产业结构对中美贸易战中生物医药产业未受严重制裁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原料药产业使中国处于药品供应链关键位置

(一)中国原料药产业颇具优势。中国是多种关键原料药、专利保护期过期仿制药以及膳食补充剂、生物技术产品和医疗器械等医疗健康相关产品的全球生产源头地,同时也是全球原料药的最主要产出国。同中国其他工业部门一样,中国原料药产业的优势在于其规模庞大,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基础得到有力夯实,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的原料药产能已处于世界前列,同时生产的药品质量也在稳步提高。有赖于中国大规模、低成本的原料药制造产业,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不可割舍的需求,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规模已达世界第一。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国印度,其80%的原料药也依赖于中国。处于药品供应链最源头的大宗原料药,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的抗压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受美国打击的行业,所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敏感度较低,而位于药品供应链下游的药品成品,则对贸易保护政策更为敏感,而这些生产下游药品成品的产业正是集中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二)全球对中国原料药有巨大需求。毫无疑问,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生产与出口国,中国原料药生产与全球医药行业的关系日益紧密。目前,我国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扑热息痛等大宗原料药占据了国际市场主导地位,对于很多关键的药物品种,几乎全部只由中国企业生产。因此,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其药品工业产业链并不完整,依然存在着当中国供应中断时药品短缺的可能性。例如,在2016年,中国齐鲁制药厂房发生爆炸事故,企业废水回收车间回收罐发生泄爆,导致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出口的抗生素哌拉西林停产,一时发生全球供应短缺,这正是因为哌拉西林这一关键药物几乎只由中国生产。不仅如此,在肺炎疫情爆发后,由于中国生产关键性原料药的工厂停工,全球医疗用品供应链都陷入了药品短缺。在当前疫情背景下,世界对中国医药的需求愈发扩大,这也体现了如今中国医药行业在世界药品供应链的关键位置。

(三)原料药产业缓和美国的制裁。我国原料药主要出口亚洲和欧洲,而美洲所占比例相对少于其他地区,根据商务部海关的数据统计结果,在2017年对美国全年原料药市场出口额在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额占比仅为13.47%,这说明中国原料药产品对美出口规模小于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规模,因此即便美国对中国在医药产品方面进行加征关税也并不能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因此中美贸易战中如对我国原料药加征关税也不会对原料药出口造成整体性的影响,反而会增加美国对原料药产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影响美国医药下游产业的发展,并提高了发生药品短缺的风险性。中国的制药行业以低端药品为主,而低端药品并不意味着处于贸易摩擦中的劣势,相反,以低端原料药生产为核心的中国制药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结构,再辅之以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中国的原料药产业已经处于亚洲乃至全球药品供应链的中心位置。正是中国自2008年将药品生产列为高附加值产业,再到“中国制造2025”对制药行业的高度重视,才有了在中美贸易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中国原料药产业。

三、美国依赖从中国进口原料药和成品药物

(一)美国关键药物生产需要中国原料药。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在201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讲话时表示:“我们在芯片方面确实受制于人,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抗生素原料出口国,一旦减少出口,某些发达国家的医疗系统就运转不灵。”由于美国本土药品生产成本高昂,大量制药产业尤其是低端产业被转移至海外。美国80%的原料药来自于海外,美国进口的仿制药中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中国或印度等使用原料药的第三国。就中美两方的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来看,美国制药行业对中国原料药有巨大需求。由于原料药产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因此美国的制药企业往往为了降低环保成本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对美国的原料药出口仍旧保持稳步增长。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带来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意味着一旦供应链中断,美国的制药产业再也不能生产某些关键药物,因为生产这些关键药物所需的原料药都来自中国。例如,在2019年,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国提供了95%的美国进口的布洛芬、91%的美国进口的氢化可的松、70%的美国进口的对乙酰氨基酚、40%~45%的美国进口的青霉素和40%的美国进口的肝素。一旦该供应链被切断,就意味着美国制药产业的生产发展将举步维艰。

(二)中美药品产业链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原料药或者使用中国原料药生产的其他成品药物的有着巨大的依赖,这无疑是增加了当中国供应中断发生时美国卫生机构药品短缺的可能性,由于美国的原料药进口依赖中国的规模集中化的原料药生产厂家,当发生国家卫生安全事件时,仅靠美国本土制药企业的产能并不能满足社会卫生需求,从而导致远远严重于医药市场被抢占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社会危害。此外,这种药品短缺甚至可能会发生在美国军队中所使用的医疗用品中。美国国防部门对军队药物的采购有着严格的标准,美国国防部规定所有采购用于军队医院的药品必须在签署了1979年《贸易协定法》(TAA)的国家生产,而中国并不是该法案的签署国。但尽管如此,虽然中国没有资格直接接受美国政府的合同,但使用中国的原料药进行生产的药物可以获得豁免。美国军队从其他国家采购的成品药品同样可能是由中国生产的原料药进行制造。就算美国直接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原料药,也有可能受中国资本的控制。例如,浙江医药生产的万古霉素已达到全球产量的50%,如果美国通过加征关税打击中国所生产的万古霉素,就只能从万古霉素的第二大生产国国印度进口,而事实上这些印度厂家已被中国收购。在一些情况下,与美国军队签订合同的制药公司甚至可能在中国本土生产产品,这是由于这些公司总部位于TAA签署国,而在中国境内开设工厂进行生产。由此,美国对中国原料药的需求问题已经由民生医疗保障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这也为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中国政府提供了有利的筹码。

四、结论及启示

中国作为全球原料药生产国,在全球的药品供应链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美国对中国药品的依赖在肺炎疫情背景下不断加强,如果中国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切断药品供应或提高某种药品的价格,可能导致美国卫生和军事用途的药品严重短缺。因而,美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对中国原料药和制剂的加征关税全部豁免,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依旧稳步发展。这也力证了中国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国政府应牢牢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引领新时期中国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步伐。中美贸易战给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一是国内企业应致力于巩固目前全球原料药市场的主导地位,应当夯实产业基础,聚焦全球需求,横向扩展业务范围,同时坚持创新创造,纵向拓展产业链,聚焦全球需求,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带动整个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在生产质量、规模上营造领先优势。二是必须抓住美方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征税的根源,明确中国原料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维持现有的生产优势,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更大的规模化生产,加强国际竞争力,占据药品供应链源头地位,同时拓宽国内产业链涵盖面,提升医药产业链的自给能力。三是应开拓发展模式,除上游原料药产业外,也着眼下游产品延伸,打造更为完整的国内产业链,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摆脱单纯生产并大宗出口原料药的初级模式。同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生产的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推动原料药产业的绿色发展,创造更为健康绿色的医药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军生.原料药固本强基当为贸易摩擦“解热药”[N].医药经济报,2019-06-03(007).

[2]范斯聪.疫情加剧美国对中国医药产业限制[J].世界知识,2020(16).

[3]高岩.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迎来上升期[N].中国医药报,2021-03-01(004).

生物医药范文篇8

一、全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1、以抢仿国外快过期专利药物为主。企业研发能力较低,开发的新药跟踪和模仿国外的多,自己创新的少。从表面来看,仿制改变了药物“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的不足,使新药的研制低投入、低风险、高收益、短周期(国外研究一个新药要花费8一10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仿制一个新药仅需要几百万人民币,5-8年的时间)。但事实上,新药开发是医药产业的生命线,新药专利的研制只要1-3年,一旦有了高价值的专利,所有投资的回报都可以在新药获准上市前通过出售该项专利获得。

2、发明专利过少。从对我区生物医药企业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正逐步提升,部分医药企业均拥有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例如老山制药的“蜂王浆冬干粉活性的生物测定方法”、赛尔金生物的“红细胞增殖因子及其生产工艺”,立业制药的“新乐康片’夕,中脉科技的“辐射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微胶囊”,大渊生物的“生物芯片”,天奥公司的“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等专利技术及产品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企业的主导产品。但是总的来说以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相对较少。发明专利数量少,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面对医药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最终出路,而创新必须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才能巩固自身市场,保障规模一效益一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技术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将是加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不应该是权宜之计,而应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与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的融合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新医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新产品的研究过程中,应当根据进展情况,选择适当时机提交专利申请。研制完成后,凡是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应及时提交申请,如化合物专利、用途专利等。对已有的化合物专利,应尽量取得相关的从属专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已有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不仅限于品种创新,已知产品的新用途、新质量指标、新的外观包装均可申请专利保护。仅从外观专利而言,就可以是药品本身的色彩、形状、图案或其组合,也可以是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内包装的色彩、形状、图案或其组合,还可以是外内包装的色彩、形状、图案或其组合。此外,企业还可以对产品外形的构造依据专利法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保护。

生物医药范文篇9

【关键词】微乳液机理应用

1943年Hoar和Schulman用油、水和乳化剂以及醇共同配制得到一透明均一体系并将该体系命名为微乳液以来,微乳液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微乳液真正作为液膜体系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其在石油、环境、水处理、制药、医药、食品、牛奶、饮料、造纸、纺织、电子等领域的广泛用途,使其在近些年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微乳液的形成理论、结构、微乳液膜传质机理和近些年来微乳液膜作为一种分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其在医药生物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微乳液的形成

微乳液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形成的、宏观上是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一般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或水溶液)组成。较为成熟的微乳形成理论有3种,即界面混合膜理论、溶解理论和热力学理论。Schulman提出了界面混合膜理论,即负界面张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微乳液之所以能自发形成与瞬时负界面张力的产生有关,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使油/水界面产生瞬时负界面张力,形成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或水溶液)组成的混合膜,体系自发扩张界面,形成微乳体系。该理论在解释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上是合理的,但这种负界面张力难以测定,所以它在解释微乳的自动乳化现象时缺乏有力的实证,并且事实上一些双链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AOT和离子表面活性剂也能形成微乳而无需加入助表面活性剂,所以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溶解理论以Shinoda和Friberg等为代表,认为微乳的形成是油相和水相增溶于胶束或反胶束中而使胶束逐渐变大并溶胀到一定粒径范围内的结果,但此理论无法解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即可产生增溶作用这一事实,而此时也并不一定形成微乳。

热力学理论以Ruckenstein和Overbeek等为代表,他们从热力学方面对微乳的形成进行了阐述,认为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表面张力的程度和系统的熵变决定了微乳形成的自由能,公式:ΔGf=γΔA-TΔS,其中ΔGf表示微乳形成的自由能,γ表示油水表面的表面张力,ΔA表示微乳化时表面积的变化,ΔS表示系统的熵变,T是热力学温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乳形成时有大量非常小的液滴生成,ΔA是非常大的。Taha等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分子建模、描述符计算及多重线性回归技术提出了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O/W和W/O微乳的模型,使人们对微乳的形成过程和性质有了更深更好的理解。

二、微乳液的结构

微乳液又称膨胀胶束,可以看成是胶束内核增溶非极性或极性物质后所形成的体系。而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当浓度超过其临界胶束浓度后在水或有机溶剂中自发缔合形成的自组织系统(或聚集体),在水中形成的聚集体称为正常胶束(normalmicelle),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聚集体称为反胶束(reversedmicelle)。胶束内部的非极性环境使它可以增溶非极性物质水形成膨胀胶束,又称为水包油型微乳液(O/W);同样,反胶束内部的极性环境使它可以增溶极性物质形成膨胀反胶束,或称为油包水型微乳液(W/O)。目前,胶束和微乳液的区分尚无严格界定,两者在拓扑学结构上极为相似,但还是有区别。对于反胶束和W/O型微乳液来说,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W/O型微乳液的水池内有自由水存在,反胶束则没有。胶束的大小一般在5nm以下,而微乳液的大小则在5nm以上,但不超过40nm。根据表面活性剂分子极性端基电离性质的不同,微乳液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非离子型微乳液(如以OP-7[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和OP-4[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阳离子型微乳液(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组成的微乳液),阴离子型微乳液[如以AOT[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的微乳液,两性离子型微乳液(如以卵磷脂、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图1是胶束、反胶束和微乳液的示意图。

三、微乳液的相行为

从连续相性质来分,微乳液有O/W(水包油)、W/O(油包水)和双连续型。而从相平衡观点来看,微乳液体系可分为WinsorⅠ,Ⅱ,Ⅲ,Ⅳ四个相平衡体系。如图2所示。

3.1WinsorⅠ体系O/W型微乳液与过剩油相共存的两相平衡体系。

3.2WinsorⅡ体系W/O型微乳液与过剩水相共存的两相平衡体系。

3.3WinsorⅢ体系双连续型微乳液(中相微乳液)同时与过剩油相和过剩水相共存的三相平衡体系。

3.4WinsorⅣ体系O/W或W/O型微乳液的均相热力学稳定体系。

四、微乳液膜的传质机理

4.1界面溶化传质机理用于水相萃取的体系是W/O型的反胶束或W/O微乳液,萃取过程在winsorⅡ体系(W/O型微乳液和水相的两相平衡体系)中进行。在传质方面,Plucinski和Nitsch提出了萃取过程的界面溶化传质机理(又称“bud”胶束溶化机理或“蓓蕾”状胶束溶化机理,该机理如图3所示。

其要点是:反胶束移动到油、水两相的液/液界面并发生黏性碰撞使反胶束发生开孔而形成“bud”反胶束(“蓓蕾”状反胶束),被萃溶质随后通过离子交换在“bud”反胶束的凹陷部分发生连续溶化(fusion),负载有溶化物的反胶束扩散进入有机相中。

4.2基于液膜的界面传质机理Tondore等最早将阴离子型微乳液作为液膜使用,研究了亲油化合物,如:芘、蒽在液膜中的传质。之后他们又拓展到W/O型微乳液萃取金属离子Ni2+,Co2+,Cu2+等。对Ni2+,Co2+,Cu2+的萃取分离所用的体系是含萃取剂8-羟基奎啉或改性物Kelex100的SDS-异丁醇(戊醇)-水-十二烷的阴离子型W/O微乳液。Tondre等通过用一个U-型管进行的大量传质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W/O微乳液萃取的两种液膜界面传质机理,一种是通过有机相的传质(transferviatheorganicphase):溶质首先转移到有机相,然后再转移到反胶束或W/O微乳液滴内并通过该聚集体扩散到第2个液/液界面;另一种是直接传质(directtransfer):通过两亲分子膜的开裂-愈合方式使溶质直接从料液相转移到反胶束或W/O微乳液滴,然后该液滴离开第1个界面扩散到第2个界面。这两种界面传质机理可用图4表示(其中S表示溶质,a表示水相,o表示有机相):显然,Tondore等提出的直接传质机理(b)与Plucinski和Nitsch提出“蓓蕾”状胶束溶化机理是相似的。

4.3液膜促进传质机理用非离子型微乳液萃取分离金属离子时常常加入萃取剂(在液膜体系中称为流动载体),萃取机理与传统液膜萃取中的Ⅱ型促进迁移机理相同,萃取过程一般包括金属离子从料液相扩散到料液/微乳液界面,金属离子在该界面与流动载体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油相的络合物并扩散到微乳液/接收内水相界面,络合物在内相解络剂作用下发生解络释放出金属离子等四个步骤,通过被萃物和内相解络剂在膜内外两相的偶合传质,最后可以使被萃物在膜内相富集,其实质是流动载体在液膜内外两个界面之间来回穿梭地传递被迁移的物质。如图5所示。非离子型微乳液萃取研究以Wiencek等为主,他们主要研究了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NP-8[双壬基酚聚氧乙烯(8)醚]代替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加入流动载体制成微乳液,用于从水相中分离富集萃取Hg2+,Cu2+和HAc等,并与普通乳状液膜体系作了对比。结果表明,非离子型微乳液膜比传统粗乳状液膜具有更高的效率。

五、微乳液体系的研究概况

微乳液体系用于蛋白质的分离、浓缩、纯化和金属萃取的文献不多,1982年后才有少量的相关报道,1990年后略有增加。用反胶束、微乳液进行萃取分离研究主要是以德国munchen技术大学的Nitsch和Plucinski,法国Nancy大学C.Tondre教授及其合作者和美国Rutgers大学J.Wiencek教授等人的工作为主,近年来在其他的实验室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如K.Osseo-Asare、Ovejero-EscuderoF.G,AngelinoH,CasamattaG等、C.S.Vijayalakshmi.,A.V.Annapragada,E.Gulari,Tondore等、P.PlucinskiandW.Nitsch、Wiencek等,他们分别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微乳液作为分离介质进行了金属离子的萃取研究。非离子型微乳液萃取研究以Wiencek等为主,他主要研究了非离子型W/O微乳液作为液膜的传质,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NP-8[双壬基酚聚氧乙烯(8)醚]代替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加入流动载体制成微乳液,用于从水相中分离富集萃取Hg2+,Cu2+和HAc等,并与普通乳状液膜体系作了对比。结果表明,非离子型微乳液膜比传统粗乳状液膜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传质机理与传统粗乳状液膜相同。用微乳液膜萃取完成时间短,并在较长时间内检测无H+泄漏。而用普通乳状液,萃取所需时间长。

在国内,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袁承业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创性地进行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和工艺的研究时就发现液液萃取体系中微乳液的形成对萃取有增效作用。韩立新等、朱霞石等、分别用W/O阴离子型和O/W非离子型微乳液萃取痕量金属离子如Cd3+,Cr3+,Fe3+的萃取,然后用浓酸或浓盐水进行反萃,其工作仅限于对痕量金属离子Cd3+,Cr3+的分析。曾平等研究了皂化P204/煤油体系微乳液对V(Ⅳ)萃取。近年来,龚福忠等进行了W/O非离子型微乳液萃取钕的研究,效果良好。

六、微乳液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6.1微乳液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微乳萃取是一项新出现的膜萃取技术,最早用于具有经济价值的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分离。在传统的液膜萃取中,由于液膜本身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较差,不可避免地出现液膜破裂,从而造成已被萃取的溶质返回到料液相,大大降低了萃取效率;另外,萃取完毕后,还需对液膜进行破乳,以分离出萃取的溶质,因此根据液膜的不同,破乳设备也复杂多样。研究发现,反胶团W/O型微乳体系可以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萃取,由于微乳体系中的微环境和生物细胞的环境类似,所萃蛋白质不易变性。另外,反胶团微乳液作为细胞的模拟膜,还可以用来制备生物分子的超微颗粒。

最近研究还发现,在反胶团W/O型微乳体系及低含水介质中的酶体系中应用酶可以增加非极性试剂的溶解度,有利于反应进行,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在微乳体系中,酶催化应用于许多种反应,例如采用脂肪酶、磷脂酶、碱性磷酸脂酶、胰蛋白酶、溶菌酶、肽酶等催化应用于酯、肽、酰基糖的合成、酯交换、各种水解反应及生物碱的变换等。

6.2微乳液在医药中的应用在制药工业中,利用微乳粒径小的特性,将药物包裹在微乳小颗粒中制成液体状的药物,通过注射或者内服,使药物进入人体,微乳液的高稳定性可以使包裹的药物保质期延长,并且易于扩散和吸收,例如微乳液膜包裹的口服胃蛋白酶,由于其粒度小,大大降低了病人的不良反应。另外,微乳作为药物释放体系,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注意。通常O/W型微乳可作为水难溶性药物载体;W/O型微乳可使水溶性药物得以持续释放,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微乳型药物的研究,国外相对较多,且已有产品上市。Sandoz公司生产的环孢霉素A口服微乳胶囊剂Neoral,显著改善了药2时曲线的峰谷水平,生物利用度比普通型药剂Sandimmun提高了20%~30%。陈刚等研究结果表明,肝移植术后口服环孢霉素最好用环孢霉素微乳剂,因肝移植患者术后多置T管引流胆汁,而Neoral具有吸收快、稳定、不受胆汁及食物影响的优点。由于微乳剂具有分散性好,分散相颗粒小等特点,其在超声造影剂(UCA)技术方面能够大大增强超声检测信号,其应用也得到人们的重视,气液相变型超声造影剂利用微乳剂分散性好、分散相颗粒可以达到10~100nm,并具有能被长期保存的特点。将一类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的物质制成微乳剂,当这类微乳剂注入人体后,由于人体温度高于其沸点,就会从非致声的小液滴转变为强致声的微泡。气液相变型超声造影剂是一类新型的超声造影剂,具有稳定、强致声及能够通过外周静脉实现心肌灌注及脉管Doppler增强效应。Echogen○R是以十二氟戊烷(DDFP,沸点为28.5℃)为主要组分制成的微乳液,乳化剂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chogen○R已在人体内进行了心脏病学及放射学临床研究。微乳剂的制备简单、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不复杂,易实现工业化操作。目前的其它方法如声空化法等,受设备等条件的影响,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因此,微乳气液相变性超声造影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超声造影剂。

生物医药范文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生物医药;培养模式

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近几年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生物制药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2]。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如何为我国大健康事业培养复合型的创业人才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研究和学习国内外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课程体系,并通过“生物制药创新创业训练营”的实践活动将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进行修正,最终总结出一套校企深度融合的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一种实用教育[3]。国外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最早始于美国,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如今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创业氛围营造、创新创业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形式、师资团队构建等方面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89年首次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挑战杯”创业大赛,标志着我国高校由此开始自主探索创业教育。之后,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上推动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4]。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规范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课程体系构建、创业观念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程度不够,师资团队不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少等等[5,6]。

二、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研究学习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大阪商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内创业教育的问题,我们进行校企合作的生物医药创业人才高效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的探索,试图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且能持续运作的创业教育模式。(一)生物制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1.建设目标及总体思路从国家和社会对于生物制药创业人才的需求出发,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高校、社会、政府多方的资源,从理论-实习-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深入,建立完整、高效的大学生创业培养链条。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医药行业、市场、经营、管理的知识,将医药人才培养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能力或者潜力的创业者。2.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设计的基础,其设计时需要紧密联系一般的创业过程[7]。创业的整个过程是创业者不断寻找商业机会并对资源进行匹配管理的过程,创业者的个人能力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8]。课程的设定围绕提升创业者专业素质和创业素养,以创业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能力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依据创业过程和所需能力两条主线建立课程设计的模型,科学设计了三个培养阶段并制定不同的目标。第一阶段为成熟企业观摩学习,通过导师带领学生到发展成熟的医药企业参观、交流,使学生对企业创办和运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的创业经验,体会他们的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第一阶段企业参观交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医药创新创业企业参观和创业支持类企业参观。医药企业分别参观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成熟生物制药创新企业和初创型生物制药企业,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异同。创业支持企业参观分为创业孵化基地参观,了解创新企业的孵化流程;高校产业研究园参观,认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企业生产的流程;医药投资企业参观,掌握初创企业投资相关知识。第二阶段为创业基础知识培训,从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出发,以讲座的形式为主,邀请中山大学药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等知识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企业从业经验的教授从生物制药前沿、企业创办、市场营销、法律法规、公司内部管理等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学识和经验与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开办医药领域相关内容的辩论赛,调动同学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一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建与运营一个企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切理论的学习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实践能力是创新精神的根基。第三阶段为初创公司创业实操训练,建立高校在企业的实训和教学基地,学生组队在导师带领下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活动。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同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创业实战打好基础。三个阶段相互联系、交叉进行并逐层深入。每次课程从设计角度以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维度展开,注重调控和评价,不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改程序,不断收集反馈,从而有效控制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成果,形成高效的课程模式。3.管理与评估制度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障活动的顺利完成,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与评估制度。对学生学习成果采取多维度考核的模式,每次活动后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问卷统计、调研学生的感想等多种方式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对于优秀学员设立奖励制度,奖励方法同样采取多维度的考量方式,不仅聚焦于最终的项目汇报,更关注训练营开展过程中学员的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结合出席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等综合评价。(二)培养模式的实践———“生物制药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的实施。为对既定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验证,在全广州范围内开展了“生物制药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训练营招收了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的医药或化学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20人。在为期一年的课程内,为训练营的学员们举办了十多场次的生物医药、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创新创业系列知识讲座。由指导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清远国家高新区、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公司、嘉博制药公司等企业进行见习,了解企业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及所面临的问题。在完成前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见习后,学生们根据兴趣分头组成了三个项目组,分别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进行了中药产品的优化、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定位及生物药品的研发三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训练营充分利用学校、政府、企业联合平台,以知识授课+企业实践+创业实操的链条式培养的方式,对一批具有生物医药行业背景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创业人才培训实践。

三、生物制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高校组织、政府支持、企业配合的多方合作的创业人才模式,形成完整、高效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链条,制定理论-实习-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深入的培养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目标,并辅之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这套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都形成特色并有创新之处。(一)课程体系方面。1.课程设计科学严谨且有针对性课程总共分为基础知识培训、成熟生物制药企业观摩学习、初创企业的创业项目体验三个阶段,从观摩到学习再到实践,步步深入,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不断评估检验,边实践,边研究,边提升。区别于一些高校开展的普适性创新创业教育,所有的课程和活动都紧紧围绕生物制药领域,更适合生物制药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注重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各种问题。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从创业过程及创业能力培养所需知识出发,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到教学中。学生从多个领域掌握专业知识,从实践活动中学习专业理论内容,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3.重视实践实操活动在理论讲授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和实操。常见的创业培训往往都是以粗放的创业知识教学和单一的创业孵化为主,缺少企业层面的参与和学生实战体验。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均是理论结合实践穿插进行,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校内拓展到企业和社会,将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双向的研讨,将说教的思政转变成亲身经历的分享。(二)教学模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外,采用小班制教学、TBL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效果。1.小班制探究式学习模式训练营采取20人的小班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实现把教学重心从识记转移到探究,更加关注过程锻炼而不是结果考核,有利于学生塑造独立的人格,形成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9,10]。小班制探究式教学也方便管理人员不断跟踪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时修正和完善教学内容。另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化表现,在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察,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体验式教学模式训练营的讲座、企业参观交流、创业项目实践等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吸取了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校内拓展到企业和社会,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导师亲身经历的分享,通过再现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对所授内容自我理解并产生共情、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11]。3.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的TBL(团队导向)式学习模式区别于以往的创新创业课程局限于同一学校或同一层次的情况,训练营同学来自广州六所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团队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辩论赛、创业项目等小组活动也采用TBL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构建学习团队,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激发团队合力。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终生学习能力[12]。(三)管理模式的创新。训练营采取学生半自治的管理模式,由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管理小组,负责训练营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推进。活动实施过程中则由学生分工完成准备、实施等事务性的工作。这种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主积极性,也从多方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偏重于评教而不是评学。训练营创新评价机制,兼顾教与学,双向评价。既通过收集反馈等形式评价课堂效果,加以不断完善调整课程方案,使之更好地适应学员;又通过问卷测试、教师点评等方式,发现学员学习中的漏洞,指出该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互动与反馈机制。训练营制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和奖励制度,设定对优秀营员的奖励措施并采取多维度考量的模式。对学生的考核不局限于最后的项目汇报,更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营内工作参与、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表现综合考核。另设突出贡献奖、最具人气奖、最佳展示奖、最佳策划奖等奖项,以这种正向鼓励的方式吸引学生们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程中。

四、生物制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为了评估这种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在训练营活动正式开始前期及后期分别发放前测和后测问卷,问卷题目一样,内容围绕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看法、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观点、自身创新创业素养等。分析前测问卷与后测问卷的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对生物制药创新创业充满兴趣:前测中,在有65%的同学将来的职业规划为医药行业的创业其中,而后测由此规划的同学达到了85%,说明我们的培训激发了部分同学的创业热情。2.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加深:通过前后测问卷对比显示学生在对于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的认知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大学生创业优势中,后测时认为“国家政策支持”是优势的人由35%提高到55%,说明课程很好地普及了关于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创业相关政策支持。在创业最容易遇到的困难中,后测时80%的同学选择“资金不足”选项,较前测上升30%,说明通过企业融资相关课程的讲授,同学们对于资金筹集的困难程度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生物医药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前后测试变化不大,“技术、产品、市场”是同学们公认的关键元素,这说明同学们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认知比较清晰。3.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在征求培养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时,后测中学生对“课程体系”选项的选择人数上升。说明完备的课程和保障体系是学生非常期待的。在调查哪部分课程最受欢迎时,“市场营销以及案例分析”的选项比较多,反映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欠缺并希望学习的。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同活动,受访者认为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创业模拟训练、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请专家讲授理论。反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大家更注重实践而不是理论知识,实操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阶段。4.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明显提高:在关于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问卷中,前测时反映多数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素养,在后测时“我熟悉并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对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十分了解”两个题目总体得分明显提高,证明了课程模式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的效果。在“你认为训练营对你有多大收获”中,学员普遍给训练营打出高分,表示对课程较为满意。5.学生的收获:训练营在开展过程不断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同学们认为通过训练营的活动收获很大,主要是学习到了很多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对创新创业有了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生物医药行业的了解;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拓宽了思维角度,学会了从多角度看问题;从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还有教授,老师那里感受到的企业家精神和情怀,对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训练营学员入营前后的对比调查,证明了该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