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3:37:47

生本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意识唤醒;合作协商;探究

拓展时下,人们热议的核心素养,终归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亦然。如何落实?窃以为,渗透生本意识不可或缺。须知,教师的精彩可能与学生的成长没有关系,教师的深刻也不能代表学生的优秀。唯有减轻教师的“扶着走”,强化学生的“自己走”,才是对学生较大的呵护和负责,才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应有之义。当前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应该从“以教为本”走向“以生为本”,从“知识素养”走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教学上的深刻嬗变和华丽转身。

一、趋向:生本意识的唤醒

课堂是“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如何“唤醒”?窃以为,一方面在于知识的呈现方式———是纯理论介入,还是通过多媒体声光色的耀眼介入;另一方面在于教师要充分放权———包括看图权、疑问权、追问权……这一切在于教师高度的警觉、敏感和理念转变。当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时,从内心深处唤醒生本意识,真正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时,课堂的中心变成了学生,生本课堂的实现变得触手可及。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水资源》的部分教学片段:播放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多媒体视频,主要出示长江黄河流量曲线图,把“它”当作“病人”的X光片,而把学生当作诊治“病人”的专家分析“病情”:流量曲线表明夏秋多,冬春少。在此基础上追问:时间分配不均会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什么问题……时间上如此,那么,空间的分配上如何呢?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上述教学设计中,并非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水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均衡,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图,自己当“大夫”,自己去实践,从中发现水资源的更多真相和奥秘。正是自己当“大夫”,学生在厘清了水资源之所以不均衡的时间原因;正是对“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的追问,学生厘清了水资源之所以不均衡的空间原因。显然,这样的课堂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对于培育学生“勇于探究、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是很有好处的。

二、互动:合作协商的张扬

既然强调“以生为本”,那么教师高高在上的单项灌输就是要不得的,就是应该予以摈弃的。反之,应以互动式、交流式、协商式的方式推进课堂。的确,唯有学生互动起来,才是成功课堂的标志。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尽情碰撞、彼此欣赏、互为补充、你我接纳,才是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课堂所更加需要的境界。为此,地理教师应该搭建更为人性化的场域:少一些单项灌注,多一些生生互动;少一些孤军深入,多一些合作协商。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因为合作而打开的学习版图愈开阔,孩子们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淬炼与锻造。

三、拓展:符合实际的探究

好的地理课堂应该“既立足于本学科又不局限于本学科,既着眼于当下学习又放眼于未来发展。”[1]的确,仅仅拘囿于教材是不够的,仅仅拘泥于课堂也是不够的,跳脱出来,联系当地实际进行更深层次更有意味的探究,一方面可以快速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之火,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学习完《中国的水资源》之后,教材中让学生结合所学填写“华北地区缺水原因及其环节对策”的方框图。教材作如是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亦步亦趋。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拓展,从“华北地区”转移到“西北地区”,从他处转移到自己家门口。比如,民勤本就是个严重缺水的沙漠地区,那么何不引领孩子们就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民勤的水资源展开探究活动呢?正是本着这样的一个为家乡出谋划策的探究,诸如“修缮红崖山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控制耗水企业”等多元化的答案或措施才“纷纷出笼”。可见,给予学生“一点空间”,他们会还你“十分精彩”。初中地理教师堂,就应该引领孩子们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究,勇于开拓,尽情延伸,打造摇曳生姿的生本课堂。

总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充分挖掘出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趣味点”、“生成点”和“延伸点”,让全部学生动起来,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一点一滴地开掘有利因素,打造生本课堂,培育核心素养。地理教师应该是“生本”课堂的建设者、更新者和坚守者。

参考文献:

生本范文篇2

[关键词]练习本;合理;策略

练习本顾名思义是学生为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而进行相关练习的本子。它相比作业本更随意些,因而往往被人而忽视。但它终究是学生每天与之打交道并不断进行书写的学习用品,因此,无论是班级学生统一的练习本,还是学生自备的练习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必要加以引导。

一、加强学生对练习本使用的管理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数学校都有《小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对于作业布置、作业书写、作业批改都有明确的规定。当然,这里的作业主要指学生的课堂作业以及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说到家庭作业,不免要使用练习本。它同样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批一批,同样教师针对里面的内容进行讲评。练习本同样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质量管理,需要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一起规范对学生练习本的管理。说到这些,我曾见过一个班级的学生练习本同样包上了封皮,与课堂作业一样要求学生在上面工整地书写。教师同样会在其上面进行一番评价,或对或错,因为这小小的评价便可以引起学生对练习本的重视。合理使用练习本,是引导学生对待身边的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是引导学生端正做事的态度问题,更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之一。合理使用练习本,更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加强学生管理的态度。

二、端正学生对使用练习本的态度

一堂数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练习本进行演算一下几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计算是否正确。这时便有几名学生从书包中拿出一个本子,随意在后面撕下一张,然后随意演算起来。待下课后,他们便把那张演算的纸丢弃在垃圾桶中。我趁下课时与同学们交谈起来,得知对于练习本,他们心中只知用上一段时间,感觉用得差不多的时候可以随意换掉的。没必要非得写满,非得用完再扔,至于书写更没有必要去规范。能用纸张的背面进行书写只有迫不得已时才用之。现在的学生很少知道:大量的纸是用木材制造的。造纸的过程中还会排出大量废水,污染河流。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和河流。因此我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处。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那些用旧的本子,背面没有书写的或是他人未用完的本子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练习本。可如今的小学生又有多少能懂这些呢?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的练习本加以引导。北京小学生自己动手用废报纸制作环保练习本、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把别人用过的只要还能书写的纸张装订成本子,也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对于练习的目的,使用练习本的态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端正态度。

三、指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练习本

生本范文篇3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一、概述“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老师往往只是采用讲述教学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是否感兴趣、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否满意、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等问题,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生本”理念重视学生对课堂知识和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的来调节教学方案。秉承“以人文本”的理念,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教学方案的设计。“生本”理念采取的是一种鼓励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热情,使学生们愿意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本”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感受,能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生本”理念中,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进行思考。化学是一门需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的学科,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化学校本作业则是化学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巩固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在化学校本作业的设计中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的体现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和化学成绩,培养学生独自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一)“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传统的化学校本作业的形式单一,往往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生搬硬套,没有达到创新性的要求。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只会跟随校本的内容进行学习,并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化学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化学校本作业之前,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然后再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化学校本作业。可以采用阶梯式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将化学校本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开。课堂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作业,课堂内容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较低的作业。这样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作业,避免了学生对作业难易表达情况不一的现象,加强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巩固。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化学校本作业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给学生留下一道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思考题,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对这道题展开研究。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还能够开拓思维[2]。(二)“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的科学化。在以往的化学校本作业中,存在着作业衔接性不强、作业结构混乱等弊端。学生在写作业时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厌烦的情绪。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并没有获得知识的巩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的科学化。科学的作业结构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业时找到学习方法,学会系统化的对知识展开记忆。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为了能够减少工作量而采用旧的校本作业,并没有对其更新。但是学生的教材在不断的变化,旧的习题不能够符合新课本的要求,仍然沿用旧校本作业的话只会浪费学生的精力,降低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课本的内容对化学校本作业的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其科学性,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三)改进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评价方式。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评价中,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先。通过学生的化学成绩来判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这种评价方法是片面的。在当今的教学工作中,这种评价模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摒弃。学生日常化学作业的优异、修改的详细程度以及在化学校本作业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都可以作为评定学生的标准。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进行思维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改进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评价方式,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3]。

化学作业校本能够检验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化学作业校本设计模式,遵循科学化和多样化的原则,改进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来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娟,王锋.“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1:112-115.

[2]张建青.生本理念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88.

生本范文篇4

一、深刻理解生本德育的内涵

区“生本德育”是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生命的唤醒和提升为目的的德育。“生本德育”强调以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为依托,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生本德育最有效的形态,主要通过教师的放手和搭台,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由重外塑到重内生的转换,由重限制到重发展的转换,由重知识到重生活的转换,由重“知道”到重“体道”的转换,由重思维到重实践的转换,由重接收到重接受的转换,由重他律到重自律的转换。通过完善知性、陶冶德性、提升悟性、唤醒志性,从而达到激扬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

二、进一步加强生本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生本德育的开展要牢牢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它集中表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学校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转变教师观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家长制”作风,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和畏惧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搭建学生发挥才能的主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德育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起发动和参谋作用;“五好”教育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起指导和监控作用。三是把德育工作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如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对学校的卫生打扫、课间纪律、学生的个人卫生等进行检查、量化、考评等,教师起调控、协助作用。四是提倡成功教育。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德育工作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运用激励的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生本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具有层次性。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有梯度有层次的开展,要避免德育工作“原地走”和“齐步走”。如:小学低段:可以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如何做一个小学生”教育为核心,逐步教给集体生活常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班级、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小学中段:可以以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知道国家有法律,学校有纪律,要遵纪守法。小学高段: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浅显的政治法律常识教育,加强动机、情感、意志等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中阶段: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青春期教育和良好意志品格教育,培养学生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二要针对学生道德差异实际确立德育目标。如自制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规范教育,纪律教育;对于集体观念淡薄的学生要重点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等。三要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用生动的影音、鲜活的图片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

(三)生本德育的推行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的原则。一是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职员工,要以高尚的师德示范学生,真诚的情感感化学生,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加强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区倡导的生本德育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个人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思辨,寓德育于生本教学中,让德育在良好教学生态中发荣滋长。三是统筹各学科,特别是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开发有效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四是加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评价育人等,努力形成人人做德育、事事有德育、时时见德育的良好局面。

(四)生本德育工作的开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构筑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来开展德育活动。贴近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如狠抓课堂渗透,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打造德育平台,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学校生活。重视社会实践,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要以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避免违背道德品质成长规律,用成人的功利性的眼光激励和评价学生;就是要贴近学生心灵,拓展自主、自由发展空间,贴近问题学生,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贴近留守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五)生本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一是各校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本校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真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原因,抓住要害,制定切合实际的德育工作方案,引导年级、班级细化、落实。不盲目跟从或照搬照抄,不贪大求多或期望一蹴而就。二是无论是课程渗透,还是活动的设计等,都要适合学生需求和心理特性,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及内心世界,重视学生的需要、学生生命的个性、学生的多样性存在等,要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主动竞争、合作互助、主动探究为主要特征,开展适合学生的各类德育活动,避免德育被知识性的范式所统摄,防止将德育演变成为“道德教育=学生必须做什么”或“道德教育=不许学生做什么”的枯燥模式。三是各中小学校要加强生本德育规律研究,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拔高道德教育的层次,要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润“物”无声,把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要突出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客观真实记录学生行为表现情况,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思想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要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定期开展德育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德育专业能力。

(六)生本德育开展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当前,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剧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通过互联网强烈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生本德育的主要内容。在德育中,要大处谋略,每项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来思考,在实施过程中又要从小微入手,准确把握时代文化,要在“变”字上下功夫,在“乐”字上想办法,在“恒”字上系统抓。德育工作创新性,就是要以德育品牌创建为抓手,立足自身优势,从小微问题入手,确立生本德育重点,加强研究,善于总结,实现德育多元化导向、特色化呈现的科学发展。鼓励学校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一个特色,形成一个亮点,从而推动全校、全区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进一步加强生本德育的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学习与思考。在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中,要着力解决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学什么的问题和怎样学的问题。在学习目的上,努力做到“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习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着眼于学习管用,提高育人能力;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学生思想品德的突出问题”。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读(自读、集体读)、听(听辅导报告)、看(看录像资料)、谈(谈体会)、写(写总结、写理论文章)、讲(主讲专题发言)和研讨会等形式,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个人调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在学习效果上,坚持做到“理论精髓要悟透,实际问题要吃准,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够”。在学习内容上,始终着眼于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德育政策和德育经验等,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研究和实践。在认真实施《市区生本德育实施方案》过程中,各校要以课题引领、研究推进、实践检验为抓手,力争在养成教育、自主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五个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本校的德育品牌。一是可以在德育途径方面进行研究,如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体验育人、生活育人。二是从德育内容上进行研究,如思想品德上如何达到求真向善尚美,法制教育如何入心入脑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上如何珍爱生命等。三是在德育的活动模式上进行研究,如如何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等;四是在德育方法上进行研究,如怎样采取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陶冶教育法等。总之,各校要因校制宜的确立生本德育研究重点,做实做细做透德育研究工作,让研究在实践中验证,让实践丰富研究的内容和水平。

生本范文篇5

1.生本理念的涵义:在小学阶段生本教学理念十分重要,主要是指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的依赖学生,对学生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生本理念的意义:生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美,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导者,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和方法较单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呆板,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知识强加于学生头脑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学习兴趣。信息及时基本知识讲授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讲授给学生一些简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其主要来源是计算机必备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基本上未涵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知识,更达不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简单,教师缺乏引导,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也在逐渐减弱。

2.关注知识讲授,缺乏教学内容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是学生在教师基本操作技巧讲解后,自主实践探究学习的过程。但是,往往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缺乏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指导,造成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操作的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还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欠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这完全违背了生本教学理念的内容。

3.注重作品展示,忽视学生创造过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只讲解知识点,根据进度安排授课内容,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没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整个信息技术课堂都处在教师未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被动接受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了和想象力,结合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从而深入探索新知,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极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特殊,接触较早。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心,结合信息技术学科主要以技术和操作为主,这对学生来说,比起理论知识,更喜欢实践。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操作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往往造成学习效果较差。根据以上描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较呆板和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的事物,有意义的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学习中,将计算机类比为机器人,进而讲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组成和构造,引导学生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机器人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2.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加强的好奇心,喜欢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适合其动手实践的课程内容,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技术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年级课程的实践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画图、键盘指法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可以进行模仿较强的实践课,自主模仿教师。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实践的喜悦,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引导小学生形成动手操作信息技术的习惯。对于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结合学生思维灵活,思想敏捷的特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去主动探索,勇敢实践,鼓励他们在自主实践、探索中去创新。

3.扩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和练习。在信息技术操作练习时,学生往往思维灵活、跳跃,会发生各种教师在教学预想范围内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态度,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实现生成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深入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生本理念的完美展现。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关于画图软件的操作时,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创造丰富多彩的作品;在对word讲解插入图片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师传授的方法和操作,自觉组合图案和新奇图片等。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四、结语

生本范文篇6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中共中央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其核心为以人为本,因此,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体现出人的诸多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大学生尚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能力相对不成熟。在构建诚信教育机制时以大学生为本,综合考量其身心发展特点。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思想家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完整人格”。他认为人本主义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有建设性和责任感、行为合乎规律但又不随意受人控制、有选择的兹有等特征的人。在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时,首先以“人本”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此种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最终能够具备诚信品质,并外化为诚信行为,以此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2.诚信教育机制构建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特点,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现代性。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应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其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将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个人修身”的理念贯穿于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养成良好诚信道德行为之前先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知识和理论。因为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的这些理念注重培养个人的内在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提升,是一种主观修养的理念,同时历史上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也多次证明了这些理念的价值,所以在今天的诚信德育建设中,学校有意识的将这些理念贯穿其中是能够收到一定效果的。在实施这一理念的教育时,学校应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其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原则,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历史再现于学生眼前,通过生动的成功事例来加深其对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这一理念的印象,并转移到自身的道德培养。通过一定的引导,运用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方式将这些理念自然化为学生自身的修养。

3.诚信教育实践运用

“以人为本”方法。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诚信教育的实践工作可以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从具体实施的方法上来说,应借鉴传统道德教育中“内省”、“体悟”、“主静”等方法,通过个体主观的接受来强化“修身”等思想,从而是其道德价值观更加深化。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主线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凸显出来一个明显的特征便是在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反求诸己”,个人在修身的同时,“存心养性”,自我调整,从而达到提高修养的目的。因此,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也是有意义的。通过上述将“个人修身”的理念内化为学生自我修养的思维,进而再将“内省”“体悟”等修养的方法引导给学生,使之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利于其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的养成。

4.建立全方位、系统化

生本范文篇7

(一)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目前本三学生在面临着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就业压力下,对就业形势不是很看好,只有6人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认为就业没有压力;而207人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在就业方面有困难。近七成的学生对踏上社会心存畏惧,不看好就业形势。

(二)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20%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68%的本三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保留态度;还有7%的同学很悲观。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务实的,认识到现状对自己就业的压力,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二、自身准备情况

(一)你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13%的学生看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未来有很明确的规划;41%的学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43%的学生很模糊。这说明大学生在对待职业规划上理解还不够清楚,还不能以职业规划为有效手段,培养自己的务实精神,清楚的完成各阶段的人生目标。

(二)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29.69%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是他们的最大缺陷;20.89%的认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其它素质欠缺也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学生能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择业的要求

(一)你选择行业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行业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人生价值的实现。52%的学生选择了收入较高的朝阳行业,1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对口行业,这说明报酬依然是本三学生择业时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你毕业后的打算是什么?大学生在择业上争相前往的还是那些大公司,原因是因为大公司的运行机制和用人观念有利于毕业生成长且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社会环境较好。愿意去大公司工作的学生占36.6%;选择考研、考公务员的分别占12.70%、11.30%;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9.7%,这说明大学生在毕业后的选择有很多种,而选择直接就业的比选择继续深造的要多。

(三)你能否接受去民营企业就业?73.48%的学生能够接受去民营企业就业。常州本三学生对民营企业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一方面,学生深知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压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定位也比较合理;另一方面,苏锡常地区民营企业是较发达的。

(四)你对就业后的薪酬预期是多少?获得劳动报酬的多少是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23.75%的人选择1501-2000元,47.47%的人选择2001-3000元。从结果看,本三毕业生能够较理智的提出薪酬预期,合理的估算自身的价值,这对大学生走上社会合理就业来说,不会因为期望值过高或过低而丧失就业机会。

四、择业的方法和途径

(一)你认为自己该提高哪些素质更好就业?常州本三学生认识到就业就要寻找好的就业途径。32.83%的人认为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实力是最有效的;18.11%的选择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选择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占16.60%;选择提高沟通、交际能力,端正心态,参加各方面的培训,考取各类证书,了解企业就业信息和面试技巧的所占比重也不低。可见本三学生对就业途径还是有比较深刻认识的。

(二)你认为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会是什么?每个人在面试的中都会因自身的缺点而有所困扰,23.71%的学生认为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是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岗位的了解;18.79%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17.87%的学生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求职技巧欠缺。

五、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来源

(一)对于高校就业指导,你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就业指导越深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越有利的。28.43%的学生最希望获得用人单位的信息;24.58%希望掌握应聘技巧知识;接受求职心理辅导,进行职业规划也等业是本三学生所希望在学校就业指导上获得的信息。学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信息公告、通知的力度,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这一有效信息资源。

(二)如果你选择去某企业就业,你最希望从哪个渠道获得这个企业的招聘信息?信息渠道选择的不同,对企业的了解也可能不同。48.83%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可招聘会、亲友介绍等这些传统的就业渠道,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能获得更多的招聘信息。然而现在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近50%的学生也会选择从学校的就业指导,求职网站,专业媒体等手段获取信息。

六、促进本三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从社会环境看:

1.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政策上的优惠力度,提供更好的实践就业环境。比如,大学生创业可以获得贷款、减轻税负等方面的优惠。

2.地方政府还可以适当的为愿意提供大学生实践安排的单位给予奖励等措施,安排应届毕业生及非应届毕业生到本地的一些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从社会的大环境上给予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3.政府可以联合用人单位和高校,开展人才交流会等,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

(二)从学校教育制度看:

1.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获取社会信息最广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因此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尤为重要。比如,学校可以加强企业和政府的联系,聘请企业中的知名人士或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来开展讲座,讲述近年来用人单位紧缺的人才类型,或在学校专门设立一个开放的就业指导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咨询工作等等。

2.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让每位学生都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计划,成为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才。

3.学校还应加强对专业的要求,力争使更多的专业都成为本校的或本省的特色专业,使每位学生都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三)从学生自我看:

1.当今社会实力决定一切,每个人的幸运都是伴随着能力的进步,因此在校期间应加强专业的学习,达到专业知识过硬的本领。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综合素质。比如,沟通协作能力、英语水平、写作能力等等。

2.为了更好的获得就业信息,可以去学校有关部门咨询,去参加当地的人才交流会,上网查询等。

3.应转变就业观念,期望不要过高,不要怕苦怕累,避免消极等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4.调整就业心态,以务实为本为标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夯实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及培养发展潜力;以增强团队精神,重视职业道德为原则,以利用就业指导,注意应试技巧,自主创业,依靠关系为辅,从现在开始为将来更好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从用人单位方面看:

生本范文篇8

Internet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1.学会学习

与课堂教学环境下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曾只应用于具有良好学习技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但是随着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而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结果,网络教学经常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并难以推广和扩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一些网络课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掌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些学生厌倦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课程能使学生感到有些挑战性,并因此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本的写作和通讯技巧也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需具备的,尤其是在小组交互学习中。如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有障碍,他们就不会习惯用电子邮件,参与讨论等。而且,网络学习能提供大量写作、通讯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积累了大量网络学习经验的学生学习技巧有明显提高。

要在网络学习中成功的学生必须善于学会学习。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变化太快,大多数学科领域有大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经常变化,网络教学的性质也经常变化。学生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2.网上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

人们参与网上讨论和会议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经常参加,另一些人只是阅读别人的信息而很少参与讨论。参与程度是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1)个人的拘谨或开放程度。(2)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3)对所使用网络软件的适应程度。(4)与系统连接的方便程度。(5)他们的多媒体写作与网上交流能力。(6)参与的动机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参与网上讨论。

文化背景也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网络课程班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实际上,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世界参与性。然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社会风格,与其他的文化会有冲突,更不用提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了。学生和教师必须对这些差异很敏感,与他人交往时也要考虑这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程早期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

总之,异步交互方式(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对交往能力的要求比需要即时响应的会议要求低。由于需要时间阅读、起草,异步方式允许学习者一定时间后再答复,这会使拘谨、有限的通讯技巧、不熟悉使用软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异步方式还允许对信息加以思考,这样会使得讨论深思熟虑。

3.参与能力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习模式。尽管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与网络学习有关,但很少是专门为网络学习提出的,只有参与理论是个例外。

参与理论(Kearsley&Shneiderman,1998)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意义任务,以便学习。也就说,他们必须进行设计、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参与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协作性、基于问题、真实性。协作性意味着学生、教师、课程专家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平台、会议进行交互。基于问题意味着学生活动包括完成作业或项目,而不是参加考试、测验。真实性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材料和活动是现实的,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根据参与理论,一个网络班级应该以大家互相认识来开始,通常是要求学生在讨论平台上张贴自己的背景介绍。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讨论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目标。另一个作业可能是要求学会成对地或成组地参与讨论一个基本问题,也可能是要求小组中的成员分析一个案例或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接下来的作业可能是一个大的设计或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剩下时间里研究,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上来。

参与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基于学习理论。它支持倡导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义。参与理论支持诸如情境学习的观点,另外,它还支持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观点。

4.网上礼仪

在网上与他人交往需要一些特别的通讯方式--可被称作网络礼仪,以下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常用"通用规则":

(1)尽量发短消息。人们不喜欢阅读长的电子邮件或讨论板上的信息。如果有很多内容要讲,把它分成几个短消息。

(2)不要用大写字母,尤其在短消息中。大写字母在网络相当于大声喧哗,就象在通常的讨论中大声喧哗一样被视为不礼貌。

只有当你想强调某点的时候再用大写。

(3)当你回电子邮件或会议通知时最好是开头第一句就给出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这样表达信息不仅醒目,而且简明扼要。

(4)当你提到一个网址时,要给出它的URL地址,以便别人可以用到。最好是用可执行方式给出URL地址。

(5)在网上讨论时切忌使用偏激的或粗俗的话语。

正象有些人在个人交往中很得心应手一样,许多人成为网上交往的专家。当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解这些礼仪,还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是透明的,他们能全心专注于交流。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总有些人对网络交互感到不舒服,如何使这些人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5.计算机文化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掌握计算机文化与操作使用以便在学习中有效学习。实际上,这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大学生和成人)来说比对于儿童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因为后者是在技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似乎很容易接受计算机文化。

高中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巧,如字处理、图象编辑、表格处理、连接Internet、使用E_Mail、网上浏览。在大学阶段,学生要求掌握某些专门软件的应用,如数学软件、统计软件等。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一个阶段,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显然,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成功。应当考虑网络教学中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教计算机技巧。许多中学、大学、组织在课程培训中花大量时间来教计算机文化。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学来获得计算机知识的,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对网络文化的理解、适应程度在进行网络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会学习的技巧、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活动、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

二、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素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象一个教练、指导者而不是呈现者、表演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提高了,需要教师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程度降低了。信息可来源于数据库或协作学习,指导者不必要成为知识专家。另外,网络课程给教师协作提供了许多机会,小组教学正成为网络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通用形式。

1.交互和参与

网络教学中指导者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参与活动。这也意味着与学科专家、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进行学习活动。网络课程应当是一些与社会、自然相关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和项目。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在线讨论平台上,这样每个人都可看到、评论各方面的回答、反应。邮件列表的使用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满足累积的讨论。

尽管提供了网络交互和参与的手段,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这种鼓励对于网络学习的新手或有大量作业的学习者尤其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参与成为课程的必需和评分的组成要素。每份作业可通过学生总体参与的程度评分。学生间的交互性可通过同学间的评价、小组作业来提高。在一个不评分的课程或自愿参加的课程中,交互性和参与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如果学习内容有趣和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强烈的动机就能参加。因此,使用有意义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关键的。

另一个对学生交互性和参与性有影响的因素是指导者的参与程度。如果指导者经常在讨论平台消息或通过E_Mail给学生评论,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好的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指导者必须大量参与以使学生也增加参与度。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交互和参与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参与是指参加、在场,不包含任何的反馈。例如,许多学生可能参加一个实时会议,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交互能力。交互是指学生与指导者、与其它学生的对话活动。对话意味着系统对学生的输入或选择有反应,如回答问题和查询结果等。很显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参与,又要有交互。

生本范文篇9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生学习任务紧张,他们学习历史多是为了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这样的出发点本无可厚非,但是在长期的这种紧张和被迫学习的压力下,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下降。因为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展示历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历史有着它独特的一面。跌宕起伏的故事、各色的人物、曲折离奇的案件、形形色色的文化等都是吸引大家眼球的好素材。老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启高中历史的教学。

二、以生为本,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教”重于“学”“,讲”重于“交流”。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死板,老师没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课堂效率比较低下。而在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课堂,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采用问题法来教学,将问题作为指导学习步骤的骨架,引领学生的思路一步步进行思考。

三、以生为本,采用多变的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正如它的内容一样,既要有历史的积淀,又要有开拓创新的进步。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要围绕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而这些就要体现在老师多变的教学方法上。例如针对学生对历史中的历史记忆模糊的特点,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组织历史事件和时

生本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绘本教学;教学策略

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文字与画面呈现出来,其蕴含的生动故事与生活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英文绘本常见的内容是反复句型和押韵的句子,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如何使用英语绘本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现将自己在英语绘本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与大家共享。

一、借助绘本封面信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的文本,实际上就是具有多元化和立体化等特征的画面。文本中蕴含着可激发人想象的内容,小学生受到文本的吸引而走进文本,体会文本的内涵。绘本可发挥类似的效果,使学生的关注点落在绘本上,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点。基于此,英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结合《Bigegg》这一绘本展开教学。课程一开始,笔者盖住绘本封面的标题,让学生观察封面内容,猜测绘本主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来,细心观察绘本封面。这样教学既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状态从平静转向活跃,是培养其思维品质的必备条件,又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封面上,对绘本内容产生好奇。

二、感知绘本画面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本是文字、图画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欣赏文本画面时会经历“感受内容——体会文字——体验情感”的过程。如《Bigegg》这一绘本的主要角色是Hen,Hen非常善良,很爱孩子,却不够聪明。绘本故事围绕Hen与Bigegg来展开:Hen带着Bigegg去找它的母亲,遇到了猫、狗、猪、牛、山羊,却从来不思考这些动物是否会产卵,就问它们Bigegg是不是它们的蛋;后来Hen遇到了狐狸,却需要靠Bigchick来帮助它和自己的孩子逃跑。笔者结合绘本内容,将Hen善良却傻笨的性格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入体会。S1:Thatbigeggisnotmine.Whoseegg?T:WhatwillHendonext?S2:IguessHenwilllookforthebigegg’smother.T:YouandHenareverykind.Solet’scontinuetoreadthestoryandthenthinkaboutwhichanimalshasHenencountered?S3:Henmeetssomeanimalsandshetakesalongwalk.T:WhatanimalsdoesHenmeet?WhatdoesHenask?S3:...从绘本内容可以看出,Hen很善良,没有犹豫就踏上了帮Bigegg寻找母亲的路,但Hen只询问不会产卵的动物,这体现出它傻笨的性格。Hen遇上Fox后,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堂对话。T:WhatdoesHenask?S1:IsitFox’segg?T:Ifyouareafox,whatdoyouusuallyanswer?S2:Yes/No.回答“Yes”的学生认为Fox狡猾,不诚实,而回答“No”的学生单纯地认为Fox不会将不是自己的蛋认下来。但是,在接下来的绘本内容中,Fox却回答了“Yes”,让回答“No”的学生产生疑惑和好奇:“为什么Fox认为这是它的蛋?”教师将这一疑问作为主线,引导学生继续绘本,展开自主思考,并结合已了解的内容和生活经验来猜测答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想象与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可借助绘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结合绘本图片或绘本中提及的词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推测接下来的情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在《Bigegg》绘本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Fox阴险地笑的图片、Hen困惑的表情图片、Bigchick喊着“SQUAWK”的图片,让学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这部分内容属于绘本故事的高潮,教师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想象的内容进行验证,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笔者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绘本向读者传达的情感。T:Thebigchickissobrave.Henis...S1:Surprised.T:Thebigchickissowonderfultoscarefox.“Runaway!Run!”saysHen.(学生跟随教师跑动)在绘本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Hen的善良和傻笨、Bigchick的聪慧和勇敢、Fox的阴险。在学生对绘本主要角色的性格进行理解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故事的人物对话、人物心情以及情节脉络等进行梳理,从思维上整体感知绘本传达的主旨与情感,深化对绘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提问激发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经过引导,难以有效地理解比较深奥的道理。这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理解课文。T:Henissilly.Doyouthinkisitright?IfyoustandinthepositionofHenandencounterabigegg,Canyoudotherightchoice?“如果你是Hen,发现了bigegg,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主要基于换位思考的原则,使学生身处Hen的情境。学生在融入情境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交流,领会道理,促进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遵循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借助绘本展开教学,优化英语教学,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丽雅.提升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课堂实现途径[J].校园英语,2017(19):105-105.

[2]吴铮.巧用小学英语绘本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