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6:07:30

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范文篇1

品牌像民间传说一样,是风行于社会的一种文化。我们需要将品牌看作是一种产品文化。借鉴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原则,我们可以将产品理解为文化产物。产品在社会流通中逐渐拥有了他的代表意义或者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代表意义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东西,成了被广泛接受的所谓的产品的“事实”。

从这一点看,产品已经具有了文化的特色。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在塑造品牌文化。寻找、发现、明确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内在情感需求,通过宣传、沟通,点燃其内在的欲望,协助消费者为自己的购买下定决心,这才是品牌推广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消费者在没有被激发出强烈的购买欲望时,不会主动采取购买的行动,而当他有这种欲望的时候,他不仅会购买,还会用逻辑分析为本次购买做出辩护。可口可乐的“酷儿”在上市之初就为消费者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生活在森林里,周围围绕着它的是互相帮助的朋友,这些朋友的帮助使得主人公有着开朗、乐观的性格,尽管它有时候会调皮,这种活灵活现的角色形象在产品上市之初就打动了万千消费者的心,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这便是消费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产品借助角色所传递出的情感信息,尽管果汁就是果汁,这是所有消费者都知道的信息。

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重性,他们在对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过程中既有功能性或者说物质性的需求,也有情感性或者象征性的需求,并且这两类需求常处于交融状态,即物质上需求的满足可以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同样,情感上需求的满足又以物质上需求的满足为基础,甚至有时候可以代替物质上的满足。特别处于生感时代的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除了对产品的实用价值以外,更希望能够在该产品上找到一种身份的认同感。而这些附加值的具体表现,就是品牌赋予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品牌表现出的名称、符号或图案,还包括定位、历史、产品设计、营销理念、企业行为、服务等等。一个出色的品牌,就是一个鲜活的“人”,她有着自己的性格。而这个“人”恰恰可以代表顾客的心理需求。品牌文化由很多人所共享,并且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谈论、产品体验、广告等)来表达。品牌故事、形象以及关联性随着这些网络一起跃动的同时,品牌文化得以保持下来。有力的品牌文化不只提供了针对消费者的竞争优势。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冲撞中,文化传递了观念、态度和方式上的差异性,这势必会获得消费者在这种差异化中体会品牌角色、感悟品牌文化,继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米其林通过轮胎人的形象不仅传递了品牌产品的信息,同样通过米其林先生的努力,塑造了米其林“不卖轮胎,买里程”的品牌内涵,只要有轮胎人出现的地方,就意味着优质、贴心的服务,通过米其林五星餐厅,消费者不仅享受到米其林轮胎的品质,更感受到驾驶过程中的品质,也成为米其林多种类产品的统一形象。这种产品的“附加值”才是成为品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物质资源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文化是土壤,产品是种子,营销好比是在土壤里播种、耕耘,培育出品牌这棵幼苗。可口可乐只是一种特制饮料,和其他汽水饮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它能够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并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因为它与美国的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可口可乐的每一次营销活动无不体现着美国文化,使其品牌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喝起它常常会有一种享受美国文化的感觉。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更加注重的是怎样通过产品来体现自身的差异性。强调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的、张扬个性的品牌角色更迎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适应市场细分的原则下,仔细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围绕着产品特性,传递品牌核心精髓,体现品牌的差异化、个性化,体现与同类产品的区别,更容易被消费者识记。

商业文化范文篇2

1.区域概况。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3。南京市老门东历史街区位于南京夫子庙箍桶巷南侧一带,以箍桶巷为中轴,包含三条营、中营、边营等街巷,构成占地约15万平方米的历史街区。自三国时期出现聚落以来,老门东一直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是江南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明代以后老门东因商贸和手工业集聚,成为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4。现老门东历史街区按照明清传统样式复建,力求再现老城南原貌。2.数据与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现场问卷发放、实地调查访谈等。结合城市社会学、环境行为学,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梳理历史街区商业体系结构的研究成果。实地走访经营者、游客和附近居民,通过对历史街区的商业调查,运用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得出历史街区内部业态特征情况,找出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

二、老门东历史街区商业业态研究

1.老门东历史街区内商户构成。历史街区往往要营造富有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记忆的感觉,老门东也遵循这个理论,在整个街区氛围的烘托上也给人一种高雅,安静的感觉。经过笔者调查老门东历史街的商业业态为:居住体验,精致美食,精品零售,文艺展演,艺术市集,民俗工艺。主街上开设有韩复兴,城南旧影,行走南京等民俗传承商店;德云社等文化娱乐:另有酒店,餐馆等配套。2.老门东历史街区内商家经营情况。街区内店家经营着多种商业,营利能力差异较大,但其存在同质化趋势。相似的民俗文化商店,相似氛围咖啡厅,较小入户空间等。调查发现,历史街区盈利的商家有:花迹酒店,烧饼铺,糖人等。但街区内有一半的经营者表示其存在亏损,各种业态都有,主要集中于酒吧咖啡厅,茶馆和一些茶具工作坊。亏损程度也随距离入口的远近增加而增加,有的商家略微亏损,但还能坚持,有的商家则入不敷出准备撤出。

三、老门东历史街区商业发展问题与应对

1.实体店铺的亏损。实体店铺商业业态多是高成本,高定价。街区内的实体店铺租金在有补贴的情况下为3至6元每平米每天,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是6至15每平米每天,随面积大小和距离入口的距离而定。以幽兰轩酒吧为例,约200平米的营业面积,每个月的租金为5万元,达到了8.4元每天每平米。幽兰轩酒吧的经营者表示其状况不理想,幽兰轩是第一批进来的商家,但生意并未随时间而改善,近两年亏损严重。由于经营成本压力,倘若生意一直这么淡下去,街区不加大宣传,或者无法扩大客源的情况下,酒吧经营者表示要撤离街区。2.流动摊位的亏损。历史文化街区都会有大量的流动摊位存在,所出售的特色商品可以起到聚集人流,成为焦点的作用。流动摊位经营好可形成良性的循环,为街区增加人气收益,提升街区知名度。但老门东历史街区的流动摊位管理松散,经营状况不佳。根据笔者调研所得,大部分流动摊位都在亏损。游客除了在剪纸和糖人摊位前有所停留,其他摊位基本上一带而过,流动摊位的租金偏高,均价为4000元每月,但收益并不稳定,且有淡季和雨天的亏损,若是合伙经营则亏损更加明显。老门东历史街区内对流动摊位的服务对象定位模糊,放任其自流发展。既没有向游客展示南京特色商品和特色文化,也没有向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产品,加深了流动摊位千篇一律之感;二是没有形成热闹的购买氛围,无法形成眼球经济。流动摊位的活力缺乏是街区内商家经营窘境的一个缩影。3.历史街区商业服务定位不清。根据前期宣传定位,老门东位于城南商圈,人声鼎沸,商业辐射强劲,释放经济文化“双核优势”,力促老城南风光再现。老门东历史街区内部的商家也普遍定位为高端雅商业。酒吧和咖啡厅的人均消费超过100,普通的流动摊位,每件商品的定价都超过10元。单价提高可以提升街区的整体消费,但除了游客经济外,很难吸引周边居民的购买。在整理与周边居民的聊天访谈中,周边居民认为,优秀的历史街区需要培育,这个过程可以是5至10年,但如果不能加快施工进度,会导致先进来的商家赔的血本无归。4.老门东历史街区商业发展问题的应对。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老门东历史街区的宣传力度,扩大老门东历史街区知名度。借助具有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例如秦淮灯会,将其融入该项节庆活动之中,引入客流。借助自媒体客户端,融合打造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提出宣传口号,打通宣传通道,进行精准宣传;另一方面,扩大商家经营业态,业态服务于多种消费群体,增加周边居民到老门东历史街区消费的意愿。政府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历史街区内民俗传承的商业经营者补助,使其商品价格可以下调,更接地气。另外,对于地处于南京老城南这个历来人烟密集,商贾繁华的地理位置来说,不仅要白领生意,也要服务大众,吸引周边社区的人进来消费;最后,街区管理部门可以考虑还地于民。在公共活动区域腾出空间区域,给周边居民一块活动场地,使其白天可以休闲游憩,夜间可以跳舞健身,此举既增加了人气,也贴近了周边社区生活,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四、结论与展望

商业文化范文篇3

关键词:昆明红嘴鸥;文化意境;文化塑造

一、研究背景

昆明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的城市,旅游发展一直走在云南省前列。如今,昆明的旅游发展正朝着“观光与休闲并举”“推进新兴、生态等各种旅游方式”的转型。昆明城区山水相济,站在昆明西山上俯瞰滇池和城区,犹如一幅秀美画卷,各种风景名胜星罗棋布,宜人的气候使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也正因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红嘴鸥每年都飞临昆明越冬,再加上昆明市民热情款待,红嘴鸥到昆数量逐年递增,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各处红嘴鸥聚集地喂食、拍照、观鸟,形成了30多年人鸥同乐的和谐风景。根据历史记载,1800年前鸥科鸟类就已在昆明滇池栖息,古人称其为“白乌”(《新纂云南通志》卷“大事记”,1949),但数量不多。[1]直到1985年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天气反常,气温偏低,而云南气温又比往年偏高,就使以滇池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吸引了众多的红嘴鸥等鸥科鸟类。由于大量红嘴鸥聚集滇池,食物来源紧张,部分红嘴鸥就从滇池的盘龙江入湖口逆江而上寻找食物,并首次进入昆明城区水域。[2]此后,红嘴鸥每年到昆后,首先在滇池作短暂停留,而后会进入昆明城区中心的盘龙江、翠湖等水域觅食,尤其喜欢在人群集中的区域等人投喂食物。[3]久而久之,昆明市民也越来越与红嘴鸥密不可分,爱鸥护鸥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海鸥卫士”和感人故事;来昆的游客也被这种“人鸥共戏”的佳境所吸引,并参与其中进行观鸥、喂鸥、摄影及科普等活动。最终,促使红嘴鸥旅游资源呈现出来,形成一道亮丽的生态景观和城市品牌,也成为昆明冬季旅游的新亮点,提高了昆明的知名度。2005年,在昆明庆祝海红嘴鸥入城20周年之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了昆明“中国红嘴鸥之乡”称号。[4]

二、昆明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构成

昆明红嘴鸥观赏旅游资源是由红嘴鸥同人、自然、文化、物质实体等共同组成并相互交融的一种特殊景观,这种景观能够让观赏者透过红嘴鸥体验到昆明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昆明深邃的文化内涵,丰富红嘴鸥旅游的体验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美妙的景观既有形,也有意,而意境就是由实体景观和人的情感所构成,其本质是情与景,能够引起文人雅士或普通观赏者突破物象表面,用心体会、主动寻找,从而实现无限遐想的情感转化。[5]意境美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还是中国文化艺术审美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是红嘴鸥观赏旅游资源一系列景观的精髓和核心,且类型丰富多样,能够完整地实现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所引发的观赏、体验、娱乐、教育、休闲等价值目标,使游客在繁重的工作时间之外得到心灵的净化、身心的调养、情感的宣泄、压力的释放。红嘴鸥旅游文化意境总体是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并涵盖鸟类、山水、气候、乡村、都市、建筑、民俗、历史、宗教等元素,形成了一种相互呼应、和谐统一而又能表达体现不同文化内涵的主题意境,带给游客一种直观的视觉享受和灵动的文化感悟。(一)红嘴鸥与自然生态主题意境。几千年,中国人在世间的处事主导思想就是“适应自然”,一直传承着“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虚静恬淡”等观念,认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相感相通。[6]中国古代审美就一直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如优美的林泉、壮美的山河、荒凉的沙漠等,都是中国人可以亲近、观赏、游玩、居住的审美对象。这种独具一格的自然审美观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和深长的哲理意味,凸显了中国人仁厚的文化与平和的性格。人们对自然生态中生物、山水、气象等美景的欣赏,突出了自然界广阔、蓬勃的生机与纯真、高雅的人性的情意合一。人们从都市走向大自然的过程中,红嘴鸥及其他野生鸟类成了最直接的纽带,人们抛开紧张、繁重的工作,逃离压抑的“石森林”而走进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原野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获取生态环境知识。通过观鸥、观鸟旅游活动的参与,拉近人与鸥鸟之间的感情,使红嘴鸥及其他野生鸟类绚丽多彩的羽色、奇异多样的形态、悦耳动听的鸣叫印入人的心灵。西方有句谚语:“若鸟与书有异,舍书而就鸟”,旅游者前往户外的赏鸥、赏鸟活动,是以生物多样性为视角的文化、美学、哲学、科学等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旅游者通过更新自身观念,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形成敬畏生灵、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思想。此外,旅游者还追求的是一种如鸟般自由、安逸休闲的新兴生活方式,达到“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的意境。当人们在昆明城郊红嘴鸥主要聚集水域滇池边观鸥时,其实已进入了昆明景色最秀丽的环滇池景观带,这条带上任意位置放眼望去,红嘴鸥都能与其他景观形成完美的结合。当人们走到滇池东岸,“心头眼里都有说不尽的诗意”,通过不同的景观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滇池边登堤临水,凭栏四望,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在水天一色、浮云烟霭的山水间翩翩起舞,或是几只或是成群,不时从人们眼前掠过,这些洁白的生灵们所舞动的姿态那么优雅,那么自信。此时此景,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于是人们自然对生命有了顿悟,也有了回首岁月的淡然。透过红嘴鸥遥望远处的西山群峰,似一个美丽少女仰卧在滇池畔,宛如“睡美人”青丝垂海、曲线婀娜,与夕阳绘成一幅瑰丽的画卷,西山森林茂密、清幽秀美、景致极佳,明代诗人杨慎赞美西山为“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第一佳境也。”洪武年间,日裔僧人机先也曾为西山(又称碧鸡山)写下“碧鸡西望水天虚,漠漠秋光画不如;翠碧烟华摇浪处,丹崖树色著霜初”的诗句。在海埂公园驻足,春天园内千株柳树的柳梢上探出芽头,一片嫩绿,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傍晚,放眼眺望滇池又能联想到《滇阳六景》中“滇池有客夜乘舟,渺渺金波接素秋;白月随人相上下,青天在水与沉浮”所描述的滇池月夜之美,夜晚的昆明万籁无声,尘嚣灭尽,滇池显得更加恬静,这绝对是大多数游览者的兴之所至。此外,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温暖宜人气候,迎来了远方的红嘴鸥同“四季无寒暑”“万紫千红花不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景观交融在一起,让观赏者沐浴在冬日高原春城独有而又温暖的阳光中,时刻沉浸在清洁、宁静、安详、平和的休闲生活情景里。综观红嘴鸥与自然生态组合景观,鸟依靠水、水傍着山,阳光普照着森林和大地,人成为了一切景观灵动的音符,一种难以尽述的妙处是红嘴鸥旅游文化的最佳心灵体验。(二)红嘴鸥与人文风貌主题意境。昆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多元文化汇集、特色浓郁的现代城市,在2000多年时空演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积淀、建筑语言的表现、生活气息的延续等都形成了昆明相应的人文环境。红嘴鸥与昆明已牵手整整33年,特有的人文风貌也在这段岁月中演绎成形,红嘴鸥或与昆明的人,或与昆明的街区,或与昆明的河道桥梁,或与昆明的建筑物,或与昆明的公园,或与昆明的历史民俗等人文资源和景观风貌相互辉映,紧紧交织在一起。因此,才有了“人鸥互观”“翠湖嬉鸥”等让人流连忘返的惬意景象。红嘴鸥对于昆明来说,已不再是单纯意义的候鸟,而是这座城市的老朋友,也是城市的标志,城市的每一个元素同样都打开怀抱接纳它们,同样,红嘴鸥也把昆明当作自己生存的家园和安全的港湾。从红嘴鸥与昆明人文风貌意境的载体来看,可分为红嘴鸥亲人意境、红嘴鸥乡村意境、红嘴鸥都市意境、红嘴鸥民俗意境、红嘴鸥历史文化意境等,这些景观反映出人天对话、心物相通、和谐共存及城鸟共享繁华的世间胜境。而红嘴鸥停留在昆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历经了食物短缺、滥捕滥杀、禽流感病毒等事件,出现了在一定时期内红嘴鸥到昆越冬数量的不稳定现象,好在昆明人及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把红嘴鸥留了下来,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海鸥老人”。在昆明冬春季的早晨,太阳温暖地照到身上,许多市民、游客都会挤到河边、桥边、公园池塘边的赏鸥人群中,或者看鸥群飞翔,或者为鸥群拍照,或者给鸥群喂食……兴奋的欢呼声和嬉笑声不绝于耳。但红嘴鸥从来都“人来鸟不惊”,许多人将鸥食平放在手里,红嘴鸥便会飞来灵巧地衔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飞远,勾勒出一幅幅人鸥同乐的美学意境。如果追踪红嘴鸥在滇池周边飞行的轨迹,能窥探到许多昆明特有的乡村田园风光,一缕缕炊烟同红嘴鸥交融在一起,使乡村、田野、树木、小河、屋脊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令人心醉。游客可依托红嘴鸥之旅感受昆明恬静、优雅的乡村文化,体验“小桥流水人家”诗意般的乡村自然之美。可以想象,红嘴鸥从遥远的北方越过千山万水飞越到昆明过冬,一定是一段艰难的旅途,使人不由得赞叹它那坚韧的品质。进入昆明后,它们又不惧险阻,准确地判断出觅食的方位,在城区各处穿梭往来,既让这座现代化都市的建筑、公园、河道桥梁平添了几丝灵动,重新焕发了生机,也隐约让昆明懂得了候鸟迁徙的意义和生命的精神价值,触动着昆明做好每一次腾飞的准备,实现都市的价值,这也让“春融万物、和谐发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昆明精神同红嘴鸥飞翔的精神不约而同地重叠在一起。有水的地方才有灵气,或许是巧合,红嘴鸥在昆明城区及城郊停留、栖息、觅食的主要水域附近,孕育着从有人类开始,各个时期所创造的文明硕果及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瑰宝,使观鸥旅游者很容易就能触碰到昆明的文脉。距今100万年左右,就已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滇池,大约三万年前,滇池边出现了晚期智人“昆明人”,呈贡的大渔乡龙潭山“昆明人”遗址已发掘出很多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滇池之滨的晋宁石寨山出土了公元前7世纪古滇国的数千件青铜器,其艺术及铸造过程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滇王之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昆明的古文化发祥于滇池,游人踏入这个集天地灵气的地方,一定可以探寻到丰富神秘的古滇文明。昆明从唐代南诏时期至元朝就已逐渐出现许多文化景观,如盘龙江上架起云津桥,作为货物集散的码头,使当时的昆明街区市井繁华、人烟辐辏。白族诗人王升在其《滇池赋》中颂扬了碧鸡、金马、玉案、商山、五华、三市、双塔、一桥等景观,称为“元代昆明八景”。明清光绪年间,著名文人宋嘉俊用诗描写了画家张士廉绘制的“昆明八景”山水画,形成了诗传画意、画展诗情的“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灞桥烟柳”“蚩山倒影”等“明清昆明八景”。清代,孙髯翁写下了气势磅礴、旷古未有、意境高远的“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他描述了滇池四周风光如画的景象和一幅耐人玩味的云南历史画卷。滇池西南岸的晋宁,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故里,当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远航西洋,书写了中国与世界友好交往的佳话。可见,昆明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全可以造就出类型多样的文化景观意境。此外,西山的华亭佛寺、太华佛寺、道教三清阁、龙门石窟,以及晋宁盘龙佛寺、官渡妙湛寺金刚塔等多元纷呈的宗教文化;白鱼口白族聚集村庄、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官渡各种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得胜桥、西南联大、陆军讲武堂、聂耳墓等激昂奋进的民主革命和抗战文化,这些文化遗产遗迹层叠在一起,构筑起了昆明红嘴鸥旅游多元性的文化景观意境,使游人能够置身其中,由物及心、由表及里地品味昆明文化的大餐。

三、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商业塑造方式

昆明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的塑造,实际上是一个对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开发建设的过程,把有形的、无形的文化元素通过一定手段烘托出来,使游人对各种文化景观产生心灵上的碰撞。在此,可通过三个步骤实现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从景象到意蕴的完整升华。[7](一)明确意境对象。构成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的元素类型丰富,有物质景观也有非物质景观,有的具体明晰,有的不易感知,这就需要通过详细地调查,识别意境对象,分析各个对象景观意境的价值,描摹出意境对象的基本形态,构建好意境对象的文化环境,使其文化意境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二)提升意境对象。初期发掘的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的元素,还只是一些文化表象或碎片,尚未经过加工、整理,层次不够分明,整体性、系统性不强。此步骤需要深入挖掘各文化意境对象的内涵,发现和确定意境对象的特点,重点做好文学提炼、设施建设、形象提升、景观设计和营销推广等工作,使之形成有层次、有内涵、有特点的系统文化意境品牌。(三)传递意境对象。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的营造,最终还要回到如何让游客更好地消费相应的文化意境元素。这是一个使意境对象形象地进入游客心理的过程,需要找到合适的渠道,赋予各种抽象的文化意境元素或符号旺盛的生命力,并通过直观的生活场景、民风民俗等景象让游客能够充分、完整地感知文化内涵,从而产生文化消费动机,体验文化意境所产生的精神享受,最终获得红嘴鸥观赏旅游文化意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紫江,吴金亮,黄海魁,等.红嘴鸥在昆明越冬20年间的分布及数量变动规律[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山旭.昆明,与红嘴鸥有个约会[J].时代风采,2010,(3):19-21.

[3]吴兆录,郑曼丽,潘帮珍,等.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J].四川动物,2008,(27):351-355.

[4]叶茵,吴兆录.人鸥戏春城[J].生命世界,2007,(11):90-93.

[5]陈淑娟,李常沪.论现代城市广场的休闲文化意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14-122.

[6]李一凡.论西湖意境文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6):13-17.

商业文化范文篇4

(一)忽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以及细节之中,因此,员工是企业文化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反观当前,新时期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全体员工参与的重要性,只是由上层建筑进行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推广,大部分员工只能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书面化、程式化的企业文化。这种情况下,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显然没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必然会增加企业文化培育和推广方面的难度,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缺乏鲜明特色和个性就企业文化的性质和最终用途来看,企业文化是在一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农村商业银行个性化的表现。企业文化并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也不是标准统一的教条和模式。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是移植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的文化理念,使得企业文化缺乏自身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难以形成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1]。

(三)行政管理体制色彩浓厚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大多数由转制成功的农村商业银行,仍然接受上级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因此,企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目前我国整个农村金融系统正面临改革转型期,其行业规范及管理标准都在不断完善中,上级管理机构对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未能通过充分的客观分析和评估,对基层农村商业银行提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指导意见。

(四)长期价值观的培养与短期利益相冲突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部分刚起步的农村商银行较为重视短期利益,它们热衷于抓“见效快”的项目,欠缺对长期发展的规划和相应的连续性,没有按照企业文化本质的基本逻辑和机理进行企业自身文化的建设,没有将企业自身的文化塑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企业文化在建设与塑造流于形式的现状。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价值观的转换,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短期利益与长期的文化建设目标之间发生矛盾,造成企业新价值观念的形成发生了严重的滞后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

鉴于农村商业银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与现存的金融经济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氛围紧密联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框架。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要能反映当地农村金融经济的特色,立足“三农”,服务普罗大从,切实解决农民的借款难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融会了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团队理念、服务理念、风险理念、学习理念、廉洁理念的企业文化体系,进而形成金融服务机构与社会全体成员的和谐,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实现扶持三农、服务社区居民以及扶持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目标。

三、推进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认识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适应形势,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认识,尊重知识和人才,关注员工的个人情感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树立“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理念,并将此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工作,建立以岗位管理为依托的创新人才机制和保障机制,深度挖掘员工的潜能,使其与绩效挂钩,形成权责分明的薪酬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创新,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2]。

(二)培养农村商业银行卓越的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经营信念和纪律道德的体现,往往是通过简洁鲜明的语言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鼓动性。有的农村商业银行注重以企业文化推动经营发展,可以以“务实奉献,日新致远”作为其企业精神,并通过各级领导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培育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塑造农村商业银行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社会公众和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一种信誉评价标准,企业的社会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形象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经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从细微处入手,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恪守信誉,并将其上升到企业精神层面,提升企业的社会美誉度。此外,通过公关和广告宣传工作,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加强与客户、新闻媒介等的联系,推进业务工作的开展,树立农村商业银行良好

的企业形象。

(四)强化内部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制度文化既是企业文化的底线,也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一定的行为规范体现了企业价值的取向,因此,新时期的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和岗位责任制度,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完善金融防范体系,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动区域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落实企业文化的培植与传播,提高自身软实力新时期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融合工作,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规范、凝聚、辐射和激励作用,推陈出新,精炼出符合企业未来需求的企业文化。农村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编辑、制作企业文化画册,凝聚自身的历史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更好地把企业文化进行对外宣传。

四、结束语

商业文化范文篇5

商业道德的履行一定意义上是"利他"精神,也是儒商一贯奉行的精神.在我国,儒商奉行的商业道德是恪守信用、诚信为本,诚实不欺,利以义制、以义取财,仗义疏财等等,意在把诚、信、义、恕、让等伦理道德原则贯彻到从商经营之中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充分体现儒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儒商的消费通常也是"利他"性的,且多见于艺术层面,如建造园林、挽救文化遗产、收藏艺术珍品等方面.儒商文化的内容在今天的企业发展中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西方诸多管理法则--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德国企业的质量第一观念、日本企业的团队意识等与中国儒商的管理理念甚为相似.

现如今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企业文化具有经济性,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其价值在于经济作用和超出功利性的广泛的社会意义,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决定商业道德的水准,商业道德植根于企业文化土壤之上,商业道德水准要靠土壤的养分来支撑.

企业文化对商业道德的支撑作用表现于以下方面:

1企业文化建设对商业道德有导向功能

(1)企业文化依托战略管理而形成,提倡企业履行商业道德,就是要确保企业战略落地且不影响愿景,考虑长远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不同企业的个性化文化就在于愿景的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讲愿景决定企业文化特色.

(2)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价值观,其形成的企业文化就是基于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已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的文化.企业核心领导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准决定其经营行为,上行下效,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下传递,直至基层员工,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汇成了企业文化,体现商业道德.企业文化导向管理层和员工的价值观念,适者生存,商业道德必须与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取向一致,企业组成相关各方的活动都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守本分,提升商业道德水准.否则,在违背商业道德的情况下,不符合企业文化理念,就会受到排斥,迫使从业人员商业道德的价值回归.

2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商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企业文化体现于一个企业如何协调自身发展的内部环境及其所处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在一个文化根基深厚的组织中,人懂得尊重自己,修身修德,自卑而尊人;人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和谐相处;人懂得尊重自然,万物与我皆一体,和谐共处.

(1)企业内部人本意识的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应着力培养本"企业人"的德行,这是商业道德的本,对自身讲道德的企业才有可能及于他人.

以人为本,人无伦外之人,在企业中,至少有三伦: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属于"君臣有义"--上下级关系.管理层对员工要有道义《,孟子离娄篇下》中记载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员工对管理层也要感恩",三穷三富过一生",要忠实于企业,与企业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管理层同级之间和员工之间不乏"长幼有序"和"朋友有信"这两伦关系,和谐是关键.

有德行的"管理层"和员工,就可避免上级欺压下级,下级背叛上级,或者员工不忠实于企业的局面.企业人人和谐,无疑已具备了商业道德水准.

(2)对社会的商业道德.以人为本,包括考虑本企业人之外的消费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还要时时考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本思想是建立在社会责任意识之上的.这是强调企业文化对"人"的自身道德素质方面建设而推进企业人的商业道德自律.严格意义上说,企业文化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并非主观意识的建设,短期内不能感知到.

3企业文化建设以制度为商业道德"他律"的约束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是成文的"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是商业道德"他律"的保障,制度旨在以外力约束商业道德的履行.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有规可循、有章可法,商业道德有企业的认可标准,人际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否则,商业道德缺失的行为会受到制裁,违背商业道德者承担"出局"的风险.

4团队精神促进商业道德水准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是具有一个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全体员工均为文化建设涉及的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能够平衡不少浮躁与失落,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形成的企业文化,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对全体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这也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对商业道德的践行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商业道德水准的进一步提高.

商业文化范文篇6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客观需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精髓。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上需要导入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增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现,而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它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支持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成功企业的背后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人本文化的支撑。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的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主的硬性管理模式,正效应是明显的,但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偏差,使部分职工奉献意识丧失。而企业文化则能从精神与觉悟的高度,通过培育行为规范,使员工个人行为向有益于农村商业银行总目标的方面趋同。企业文化包含着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两大范畴。管理企业主要取决两大因素:权力和文化。权力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力量,靠的是硬性制度约束,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力。而文化则是一种非硬性的规范引导,它往往是一种理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对培养企业员工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潜在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存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相对竞争优势而己,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金融作为服务性行业本身并不创造商品价值,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竞争中出奇制胜?需要所有的信合人冷静思考,审时度势。“人为企业之本,德是兴业之魂”。用一种先进的人本文化来打造、锤炼员工队伍,农村商业银行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有发展后劲。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既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而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人是金融企业的主体。人才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本。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客户的选择更注重对人本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形象的认同。只要农村商业银行真正拥有人才,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拥有服务,拥有市场,拥有客户,拥有效益,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金融企业文化最耀眼的闪光点。掌握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的人,是金融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上存在偏差。少数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由于机构庞杂,冗员过多,需要大刀阔斧地减人增效,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均创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减人和增人矛盾突出,加大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度。

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员工年龄老化,高学历人才少,观念更新不强,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清收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复合型人才与创新人才。组织培训受训面不广,培训的内容缺乏前瞻性和文化性。

3、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分配机制不够活,员工之间收入档次没有真正拉开。费用分配不尽合理,盈利社与亏损社费用分配差距较小。指标考核不尽合理,有些脱离实际。总之,对单位、个人的绩效考评标准不够科学、全面的细化(量化)。考核侧重于结果而忽视过程,侧重于静态而忽视动态,侧重于目标而忽视态度。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和工资、奖金、福利等个人收入未能充分体现“效益优先,业务量优先,贡献优先”的原则,导致社际差别不大、个人收入差别不大。

4、文化氛围不浓重。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有人认为业务工作求实,文化建设务虚,抓业务有经济效益,搞文化建设浪费钱。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企业文化交流网络系统,缺乏相应的群体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先进的典型也未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各类检查、稽核的重点主要放在业务经营、制度执行上,忽视了对文化要素的考核、审计。

三、农村商业银行培育企业文化的方略和途径

金融业的基本宗旨是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在战略选择上,既要抓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又要抓人本制度文化的建设,使之互补互动,相互融合。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业务经营中心。

一是坚持企业文化为业务经营服务的原则。应当把企业文化植根于农村商业银行浓厚的业务经营土壤。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岗位目标实质是以经营指标形成表达的一种观念文化。因此,应把它作为一种意念、符号、信号传达给全体职工,并在职工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岗位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既经营目标数量化、战略指标成果化、发展指标观念化,使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在具体业务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成长和发展。二是坚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升华的原则。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来源于业务经营,又反过来对业务经营起促进作用。要将这一辩证过程引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坚持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一体化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与业务经营的最终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致的,应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体系上,在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应把“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生命”这种理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控制风险,稳健经营,强化管理,自觉约束,规范运作”的行训去渗透影响干部和员工的行为选择。在经营原则上,要坚持“稳健发展,规范服务,严格管理,尊重科学,扎实工作”。在企业精神上,还应特别赋予那种“励精图治,同舟共济,奋力拼搏,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要用文化的思路来解决任务观念和自我加压的矛盾。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观的构筑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1、逐步实施人本战略和人本管理。通过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的最大作用,让农村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员工通过服务在获得社会认可和信任中实现自身价值。

2、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通过设计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把核心价值观植入到每位员工的心田,尊重员工的个人选择,使之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在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员工之间培植一种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大力倡导“热爱农商行、效力农商行”的团队精神的团队文化,让每位员工切身感受到“行兴我兴,行衰我衰”,企业利益逐渐于员工利益趋于一致,企业向心力得到增强。

3、工作效率和员工前途发展逐渐相结合。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建立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以价值观、才能和业绩为标准招聘和选用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实行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向员工提供教育培训、提升职位、岗位交流等均等发展的机会,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机制,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将能干、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留在农村商业银行。

4、积极建立职工之家。以人为本是农村商业银行职工之家建设的中心理念。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关心员工疾苦,为员工做实事,办好事,送温暖,献爱心,用健康的文化引导员工,用真诚的温暖关心员工。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贴近基层员工。

1、用先进的文化思想熏陶员工。坚持用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头脑,使其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精神实质,帮助员工确立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载体,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影响大环境,去占领企业内外的阵地。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不仅有助于帮助职工接受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对培育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也大有裨益。

2、有效激励,严格约束,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竞争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实行公开竞聘制,确立知识人才观,破除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歪风,让每一个员工通过能力的竞争找到合适的位置。彻底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聘任试用制、任期制与限龄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重视管理人才库入库人员的思想引导和调动未入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全系统、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岗位流动制,通过流动发现、培养各类人才,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二要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付酬。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的标准全面客观,定性定量相结合;考核的内容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根据员工对激励的价值观点,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激励方式,把激励赋与更多的内涵,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奖励方式。如:目标激励、文化激励、情感激励。三要建立留人机制。规范员工价值取向,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自我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用事业、感情、制度、待遇拴住人心。对招收的大学生,采用定向、限期锻炼和培养的方法。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力不许可的条件下,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加大关心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要开展文化稽核,对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处罚。

3、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员工。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上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员工中坚持开展外学全国劳模、内学省级模范、身边学本行的先进人物的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使劳模的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勤奋敬业、埋头工作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那种勇挑重担的高尚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在职工中取得移植和发扬。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立体式全方位持久抓。

1、树立“大文化”观念,建立大文化宣传格局。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把创建金融品牌、展示形象的文化宣传摆在议事日程上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立体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不断完善宣传工具,作为宣传企业文化知识、研讨文化建设理论、交流建设经验和信息的阵地。在宣传内容上实行新闻文化、营销文化、视觉标识文化三块并进,在宣传形式上,实行系统文化宣传与地方板块文化宣传相结合、内部文化宣传与社会文化宣传相结合、文字与声相相结合,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整体联动。

商业文化范文篇7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客观需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精髓。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上需要导入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增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现,而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它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支持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成功企业的背后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人本文化的支撑。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的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主的硬性管理模式,正效应是明显的,但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偏差,使部分职工奉献意识丧失。而企业文化则能从精神与觉悟的高度,通过培育行为规范,使员工个人行为向有益于农村商业银行总目标的方面趋同。企业文化包含着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两大范畴。管理企业主要取决两大因素:权力和文化。权力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力量,靠的是硬性制度约束,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力。而文化则是一种非硬性的规范引导,它往往是一种理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对培养企业员工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潜在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存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相对竞争优势而己,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金融作为服务性行业本身并不创造商品价值,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竞争中出奇制胜?需要所有的信合人冷静思考,审时度势。“人为企业之本,德是兴业之魂”。用一种先进的人本文化来打造、锤炼员工队伍,农村商业银行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有发展后劲。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既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而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人是金融企业的主体。人才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本。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客户的选择更注重对人本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形象的认同。只要农村商业银行真正拥有人才,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拥有服务,拥有市场,拥有客户,拥有效益,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金融企业文化最耀眼的闪光点。掌握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的人,是金融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上存在偏差。少数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由于机构庞杂,冗员过多,需要大刀阔斧地减人增效,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均创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减人和增人矛盾突出,加大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度。

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员工年龄老化,高学历人才少,观念更新不强,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清收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复合型人才与创新人才。组织培训受训面不广,培训的内容缺乏前瞻性和文化性。

3、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分配机制不够活,员工之间收入档次没有真正拉开。费用分配不尽合理,盈利社与亏损社费用分配差距较小。指标考核不尽合理,有些脱离实际。总之,对单位、个人的绩效考评标准不够科学、全面的细化(量化)。考核侧重于结果而忽视过程,侧重于静态而忽视动态,侧重于目标而忽视态度。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和工资、奖金、福利等个人收入未能充分体现“效益优先,业务量优先,贡献优先”的原则,导致社际差别不大、个人收入差别不大。

4、文化氛围不浓重。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有人认为业务工作求实,文化建设务虚,抓业务有经济效益,搞文化建设浪费钱。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企业文化交流网络系统,缺乏相应的群体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先进的典型也未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各类检查、稽核的重点主要放在业务经营、制度执行上,忽视了对文化要素的考核、审计。

三、农村商业银行培育企业文化的方略和途径

金融业的基本宗旨是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在战略选择上,既要抓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又要抓人本制度文化的建设,使之互补互动,相互融合。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业务经营中心。

一是坚持企业文化为业务经营服务的原则。应当把企业文化植根于农村商业银行浓厚的业务经营土壤。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岗位目标实质是以经营指标形成表达的一种观念文化。因此,应把它作为一种意念、符号、信号传达给全体职工,并在职工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岗位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既经营目标数量化、战略指标成果化、发展指标观念化,使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在具体业务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成长和发展。二是坚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升华的原则。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来源于业务经营,又反过来对业务经营起促进作用。要将这一辩证过程引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坚持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一体化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与业务经营的最终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致的,应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体系上,在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应把“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生命”这种理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控制风险,稳健经营,强化管理,自觉约束,规范运作”的行训去渗透影响干部和员工的行为选择。在经营原则上,要坚持“稳健发展,规范服务,严格管理,尊重科学,扎实工作”。在企业精神上,还应特别赋予那种“励精图治,同舟共济,奋力拼搏,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要用文化的思路来解决任务观念和自我加压的矛盾。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观的构筑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1、逐步实施人本战略和人本管理。通过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的最大作用,让农村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员工通过服务在获得社会认可和信任中实现自身价值。

2、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通过设计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把核心价值观植入到每位员工的心田,尊重员工的个人选择,使之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在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员工之间培植一种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大力倡导“热爱农商行、效力农商行”的团队精神的团队文化,让每位员工切身感受到“行兴我兴,行衰我衰”,企业利益逐渐于员工利益趋于一致,企业向心力得到增强。

3、工作效率和员工前途发展逐渐相结合。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建立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以价值观、才能和业绩为标准招聘和选用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实行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向员工提供教育培训、提升职位、岗位交流等均等发展的机会,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机制,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将能干、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留在农村商业银行。

4、积极建立职工之家。以人为本是农村商业银行职工之家建设的中心理念。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关心员工疾苦,为员工做实事,办好事,送温暖,献爱心,用健康的文化引导员工,用真诚的温暖关心员工。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贴近基层员工。

1、用先进的文化思想熏陶员工。坚持用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头脑,使其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精神实质,帮助员工确立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载体,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影响大环境,去占领企业内外的阵地。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不仅有助于帮助职工接受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对培育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也大有裨益。

2、有效激励,严格约束,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竞争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实行公开竞聘制,确立知识人才观,破除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歪风,让每一个员工通过能力的竞争找到合适的位置。彻底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聘任试用制、任期制与限龄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重视管理人才库入库人员的思想引导和调动未入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全系统、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岗位流动制,通过流动发现、培养各类人才,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二要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付酬。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的标准全面客观,定性定量相结合;考核的内容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根据员工对激励的价值观点,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激励方式,把激励赋与更多的内涵,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奖励方式。如:目标激励、文化激励、情感激励。三要建立留人机制。规范员工价值取向,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自我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用事业、感情、制度、待遇拴住人心。对招收的大学生,采用定向、限期锻炼和培养的方法。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力不许可的条件下,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加大关心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要开展文化稽核,对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处罚。

3、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员工。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上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员工中坚持开展外学全国劳模、内学省级模范、身边学本行的先进人物的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使劳模的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勤奋敬业、埋头工作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那种勇挑重担的高尚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在职工中取得移植和发扬。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立体式全方位持久抓。

1、树立“大文化”观念,建立大文化宣传格局。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把创建金融品牌、展示形象的文化宣传摆在议事日程上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立体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不断完善宣传工具,作为宣传企业文化知识、研讨文化建设理论、交流建设经验和信息的阵地。在宣传内容上实行新闻文化、营销文化、视觉标识文化三块并进,在宣传形式上,实行系统文化宣传与地方板块文化宣传相结合、内部文化宣传与社会文化宣传相结合、文字与声相相结合,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整体联动。

商业文化范文篇8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涵容了金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商业银行的灵魂。国内外金融业的变革、发展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窥测、深入阐明并有效策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每一位银行家的高度重视。一、企业文化概述(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进入*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二)企业文化的特点⒈柔软性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更具有强制性与自觉性的两重性——柔性与刚性的两重性。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是美国的大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IBM公司逐渐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价值观是:①必须尊重每一个人;②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③追求卓越,即必须追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由于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年销售额逐步从2.5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在近五十年中,公司从未解雇过工人,40万职工也从未发生过罢工,这在西方世界是不多见的。⒊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激励企业广大职工,象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职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⒋延续性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所创立的企业文化会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三)企业文化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在经济崩溃、满目疮痍的困境中奇迹般地崛起,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为超过英国、法国、原西德,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年代初,大批美国学者、专家开始对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考察研究发现,日本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厂房、机器和设备,更注重的是人。一些在大战中成为废墟的企业,只要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在,这个企业就可以很快地建设起来。许多都有自己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一些优秀企业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和精神的作用,追求和创造一种文化精神,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可见,日本企业的崛起,除了经济资源、技术资金、利润指标以及严格的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最流行的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能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在:⒈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从某种角度讲,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思想比金钱更重要。日本本田技研公司总经理本田宗一郎说:“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钱。当代人的格言应当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也说明,单靠物质刺激是不能成功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深知精神因素的重要,并能巧妙地利用精神因素去激励企业员工。⒉追求社会价值是人的高层次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不再为温饱而奔波。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职工,其精神需要和满足是第一位的,物质要求已经不是首要的。职工想得到这样一种满足:工作称心、效率高、受人尊重、被人承认。⒊做好人的工作是企业第一位的工作应该说,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正从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化,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技术开发为中心转化。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企业的产品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向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新技术、新学科、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促使企业产品形成新的格局,即由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产品开发由长周期向短周期发展。由于信息工具的发达、电子计算机的普遍采用,更多的企业采取弹性工作时间,有的工作甚至在家里上班、在家里设计。这些新特点,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⒈企业信誉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⒉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⒊经营思想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⒋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⒌企业精神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⒍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⒎企业规范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⒏企业环境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进行,经营目标就能更好地实现。(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功能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企业文化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和胜败。企业文化作为管理软件,是企业战略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⒈传播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商业银行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它使商业银行成为全体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干部职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我约束,强调自觉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它能排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人为摩擦,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使得银行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实现银行的目标而奋斗。⒉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首创精神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企业就会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银行领导人都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一种环境,使银行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⒊树立良好的商业银行形象,增强在竞争中的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声誉。⒋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两个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是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精神文明建设。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优化方略(一)培育和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原则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参与同业竞争,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需要。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亦即企业文化必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内部环境构成企业的个性。因此,商业银行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历史传统,并概括形成企业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会向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⒊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个人的工作成绩,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动力。能力强的人,工作易于取得成绩。但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动力。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能力与动力的关系。先进性决定动力的大小;群众性是能力的基础。(二)如何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⒈培育银行家精神,建立银行家群体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和较为成熟的银行家,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创造性地实现银行总体战略目标指导下的各自的经营目标。特别是在当前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中,更要特别注重挑选、培养、引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把他们放到业务第一线去锻炼,这对银行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靠银行家创立、倡导和培养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企业化,是银行家个性的充分体现,是其人格向组织人格的转化。银行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者,对各项工作有着决策、指挥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必然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管理特色、经营方式等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商业银行的负责人,银行家个人的理想、道德和信念,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取向。而作为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代表,不论多么高明的银行家,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果这种缺陷反映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就必须刻意培育银行家群体,让银行家群体来管理金融企业,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⒉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员工“主人翁意识”主要包括: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等。这就需要提倡一种精神,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机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分工,对现有有关部门实行职能归位,不能各行其是,追求形式,要注意整体效果。当前,要重点研究“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对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要进行总体和战略上的考虑和规划。同时要考虑银行企业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制定等。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口号、准则、规范、标准、制度等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⒊增强“客户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可以说,银行家的“企业家精神”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都体现在“客户观念”之中;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客户观念”。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树立起“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观念;真正树立起“高效地、最优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寻求新的客户”的观念。离开“客户观念”谈“企业家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就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客户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经营方针中,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服务上,甚至体现在组织结构上。⒋抓住时代特点,体现银行个性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进行。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即企业的特征。如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只反映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突出个性的一面,就会变成空洞、平淡的口号,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个性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产生效果。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要选择具有明显个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应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要求,找出不同的侧重点。⒌抓好五项工作,培育五种精神五项工作包括:一是企业文化的理论工程建设,包括技术、伦理道德、信念等。二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工程建设,重点是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企业文化的制度工程建设,这是降低经营风险,规范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保证。四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工程建设,如职业道德教育等。五是企业文化的行为工程建设,如公关、语言、仪表等,这对商业银行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客户也是至关重要的。五种精神包括:一是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培养员工的群体精神;三是培养员工的竞争精神;四是培养员工的开创精神;五是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

商业文化范文篇9

巧得很,我也在上个月刚刚去过一趟凤凰,且对古城的失望还不止于报道中所指的“虹桥二楼上的卡拉OK歌声高亢地回荡四周”,“高分贝噪音”迟至三更,让四周的游客和居民不得不忍受。更发现沱江两岸的所有建筑都特地安上了红红绿绿的轮廓灯,延伸数公里,艳丽而恶俗,连些微的想象空间也不给你留下。试想当年沈从文要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恐怕也写不出《边城》这样超凡脱俗,字字句句都闪烁着诗意光辉的作品了。

不过,对许多人由此而痛诋商业化,认为要挽救古城就必须祛除商业化的观点,我却不敢苟同。理由无他,就在于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无孔不入的世界,并无任何实现的可能性。

更何况,这种想法其实还反映了现代人的自私心理:只是想让古城原汁原味地保存着,作为自己欣赏和把玩的对象,却完全不考虑古城的居民也是一种主体,也渴望享受现代物质文明。不让他们搞商业,让他们靠什么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呢?

凤凰古城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什么商业化,而在于这里的商业完全是外在于古城的,商业遮蔽了古城,强占了文化。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又是和凤凰的开发模式有关,比如凤凰县政府以8.33亿元的价格,将古城八大景点50年的经营权,打包出售给了一家旅游公司,这样开发的结果,文化当然就成了商人的俎上之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商业文化范文篇10

1.1文化营销的内涵

从文化营销的内涵来看,首先,文化营销的出发点在于分析消费者心目中比产品和服务层次更高的需求,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对其购买行为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其次,文化营销是传播企业文化的系统行为,是企业运用经过策划的文化交流沟通方式向营销对象进行系统传播,从而提升营销对象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接受企业的产品;第三,文化营销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价值观念,营销对象对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比对产品的认同更为重要,文化营销能够通过引起营销对象的价值共振,调动营销对象的消费情感和品牌忠诚度,从而最终接受产品和服务。

1.2文化营销与产品营销的差异

文化营销来源于产品营销,但又与传统的产品营销有不同之处。

2中国商业银行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商业银行,190家农村合作银行,2,265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635家村镇银行以及4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目前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还呈现出营销方式局限在产品营销范围;营销行为仍然以追逐短期、局部利益为目标;现有营销模式难以带来银行产品的创新;营销人员文化营销理念的缺失带来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企业文化理念逐步丰满,但仍有局限等特点。面对当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产品营销已经无法带来更突出的效果,而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就逐渐凸现出来了。

2.1文化营销能够创造银行品牌价值

通过文化营销,银行可以与客户之间建立共同的认知与沟通,传播共通的文化价值,引起客户的共鸣。与单纯的产品营销不同的是,文化营销能够通过挖掘银行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中,从价值和情感上与客户进行深层次上的沟通和认同,使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强大的情感共鸣和内聚力,最终使客户因认可银行的品牌价值而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信赖和依恋。

2.2文化营销能突破营销障碍

文化营销能够凸显银行产品、服务的差异性,让客户更明确的感受到独特的产品、服务,从而增强对细分目标市场的控制力,提高客户让渡价值和满意度。例如浦发银行的“轻松理财”品牌其实是文化营销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即在产品中融合了“轻松理财”的理念,唤起了中青年人群的共鸣,因此能够在银行卡满天飞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迅速占领目标市场,实现对这一细分市场的控制力。

2.3文化营销有利于构筑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营销有利于构筑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更能够提升银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从国际商业银行的经验来看,国外银行较国内商业银行更重视文化营销的作用。例如花旗银行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具有经营竞争力、价值创造力的大银行,这得益于花旗银行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花旗银行的业务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上亿客户,花旗的品牌和文化享誉世界,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3中国商业银行文化营销的策略建议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意识到仅仅依靠细微区别的银行产品难以与同业拉开差距,而此前银行集中关注的服务也面临着提升空间越来越小的问题。因此,文化营销就成为银行的关注的新的营销亮点。

3.1将文化因素揉入产品开发销售全过程

银行的产品应当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起来,将文化因素揉入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中去,这就要求银行从产品设计、开发到产品推广、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注重文化的传播。通过产品文化化、渠道文化化、促销文化化,将银行的各种产品统一到同一个文化中来,让客户在享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与银行企业文化产生共鸣,做到因文化而选择银行,因文化而选择产品。

3.2加强银行内部人员文化营销的教育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企之无文,行而不久。银行首先应将文化营销的理念在内部得到共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首先必须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和定位,并以此为主线,从产品的设计、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到品牌锻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文化营销的整体策略;在产品销售和服务过程中,更注重客户的价值取向,符合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文化风俗和民族情结的积淀;在考核银行营销人员过程中,不仅注重量的目标,还要实现质的考评,在银行员工心目中树立文化营销的理念。

3.3将文化营销与品牌策略统一起来

商业银行要想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必须通过品牌差异化在客户心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使银行品牌根植于客户心中,最终建立客户的高度认同感。因此实现银行品牌差异化、维持品牌形象同一性和稳定性应当是商业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找准目标市场,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点进行发展定位,赋予产品更多的心理、情感、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特点,为细分市场人群树立品牌价值观。

3.4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整合文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