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步行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3:50:49

商业步行街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凝结着全县人民心血和汗水,饱含全县人民期盼和厚望的笛扬路商业步行街胜利建成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笛扬路商业步行街开街仪式,用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富有历史意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城建工作者对建国55周年的庆祝之情,同时也向全县人民特别是柯桥市民献上一份国庆节的厚礼。

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是县政府2003年城市建设“18128”重点工程之一。2003年3月,县发计局正式对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批准立项。2003年8月,笛扬路商业步行街内10.8万平方米的旧房拆迁工作全面启动,至今为止搬迁住商户1074户,7家企业。2004年7月,成立笛扬路商业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进入试运行。到今年9月底,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所有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向市民开放。整个工程从启动到竣工运行历时1年零1个月。笛扬路商业步行街南至104国道,北至鉴湖路,全长961米,平均宽度30米,总用地面积2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达2.623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县投入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整个工程由建筑拆迁、辅道建设、立面改造、道路改造、景观亮化、柯东桥建设、绿化小品、停车场及配套工程等8项子工程组成。

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总体布局体现出“三大主题,五大节点。“三大主题”即自南向北分别结合周边环境设置了“纺织文化、地域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主题;“五大节点”即南入口广场、柯东廊桥、中心广场、太阳广场和北入口广场。整条街的建筑风格以古镇段为精华,采用绍兴传统风格坡顶青瓦、古桥流水,向北向南逐渐渗透现代风格,力求与现代城市建筑节拍相协调,使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成为融江南水乡特色与现代商业气息于一体的一条特色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是我们在柯桥城市建设中继瓜渚湖西岸公园、柯亭公园、明珠文化广场等一系列项目之后的又一经典力作,它对于推动柯桥城市建设,激活城市购买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建成,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处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生态等多种功能的一体的场所,已成为柯桥市民生活休闲的首选之地。整条街树灯辉映,风格和谐,廊桥古雅,处处渗透着了人性化设计,体现了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我们步行街的管理人员,要人性化管理,高效能服务,努力把步行街打造成一条城市管理的示范街。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广大市民和全体步行街经营户,积极融入步行街的建设管理,使笛扬路商业步行街真正成为商业黄金一条街、质量品牌一条街、服务诚信一条街。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凝结着全县人民心血和汗水,饱含全县人民期盼和厚望的*路商业步行街胜利建成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路商业步行街开街仪式,用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富有历史意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城建工作者对建国55周年的庆祝之情,同时也向全县人民特别是柯桥市民献上一份国庆节的厚礼。

*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是县政府20*年城市建设“18128”重点工程之一。20*年3月,县发计局正式对*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批准立项。20*年8月,*路商业步行街内10.8万平方米的旧房拆迁工作全面启动,至今为止搬迁住商户1074户,7家企业。20*年7月,成立*路商业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进入试运行。到今年9月底,*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所有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向市民开放。整个工程从启动到竣工运行历时1年零1个月。*路商业步行街南至1*国道,北至鉴湖路,全长961米,平均宽度30米,总用地面积2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达2.623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县投入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整个工程由建筑拆迁、辅道建设、立面改造、道路改造、景观亮化、柯东桥建设、绿化小品、停车场及配套工程等8项子工程组成。

*路商业步行街总体布局体现出“三大主题,五大节点。“三大主题”即自南向北分别结合周边环境设置了“纺织文化、地域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主题;“五大节点”即南入口广场、柯东廊桥、中心广场、太阳广场和北入口广场。整条街的建筑风格以古镇段为精华,采用绍兴传统风格坡顶青瓦、古桥流水,向北向南逐渐渗透现代风格,力求与现代城市建筑节拍相协调,使*路商业步行街成为融江南水乡特色与现代商业气息于一体的一条特色街。

*路商业步行街是我们在柯桥城市建设中继瓜渚湖西岸公园、柯亭公园、明珠文化广场等一系列项目之后的又一经典力作,它对于推动柯桥城市建设,激活城市购买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建成,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处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生态等多种功能的一体的场所,已成为柯桥市民生活休闲的首选之地。整条街树灯辉映,风格和谐,廊桥古雅,处处渗透着了人性化设计,体现了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我们步行街的管理人员,要人性化管理,高效能服务,努力把步行街打造成一条城市管理的示范街。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广大市民和全体步行街经营户,积极融入步行街的建设管理,使*路商业步行街真正成为商业黄金一条街、质量品牌一条街、服务诚信一条街。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3

摘要: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改造是珠海市商业布局中的重头戏。本文试以之为例,简述城市规划、城市商业规划及消费者对商业步行街规划建设的要求、环境分析和原则。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规划

一、海莲花路珠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定位

莲花路是处于珠海市拱北闹市区中心的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由于位于地价最高、商业最繁华地段及珠海与澳门交接处,又是历史上形成的珠海市最早的商业中心,是珠海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可以说是南粤明珠之龙眼所在。因此,莲花路自然就成为珠海城市商业发展的代表以及体现城市改革开放成果、繁荣城市经济的代表。搞好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对于进一步改善珠海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进而提升珠海城市的整体功能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珠海莲花路宜作如下功能定位:突出“精品名店街”的特征,建设成为以精品店、特色店、专业店为主,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其依据如下:

1、珠海市城市建设规划对商业步行街的要求。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商业步行街的改造热潮的影响下,珠海市政府部门也充分认识到商业街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商业街区的多功能性,它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实现珠海“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消费者、旅游者,对于珠海未来的发展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建设资源。因此,珠海现代商业街区的建设可以说得上和珠海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令人欣喜的是珠海市、区两级政府将商业街的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莲花路、香埠路的改造已被列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

从城市建设角度看,改造后的商业街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珠海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的风采。因此,这就为莲花路国际精品名店街的定位打下了一个基础。

2、珠海市商业规划对商业街的要求。珠海市三级商业中心体系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组成。但目前市级商业中心尚不明显,拱北莲花路、吉大景山路、香洲凤凰路都只能称其为区域商业中心。

按照珠海市十五规划的要求以及香洲区在珠海的环境和区位优势,决定了香洲区在珠海的城市建设中担负着主要任务,其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包括金融、保险业等在内的现代化的商贸服务区,一个面向新世纪、新经济的商贸服务区,并在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准上实现大步跨越。而以香洲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档次的商贸服务区,必须进一步完善珠海市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巩固其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中央商务区(CBD)。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莲花路的商业步行街建设,如能将莲花路真正建成体现珠海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风采的现代商业街区,一条高品位、高档次的“黄金街”,必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这对于珠海建立起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和珠澳经贸的发展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每个来珠海的人都来游莲花路,记住莲花路,正如他们记住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苏州观前街一样。

3、珠海市其他商业街区的比较分析。如前所述,珠海市除了莲花路--迎宾南路商业区外,其他著名的还有景山路—水湾路商业区、凤凰路—香埠路商业区、前山商业区、斗门井岸商业区等。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内的分工协作至关重要,而商业品位最高、档次最高的商业街一定要位于市级商业中心。

莲花路、香埠路两大商业街区的改造,是珠海市、区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但两条商业街的定位显然是不应相同的。香埠路位于的老香洲,是珠海行政中心和最大的居住中心,在珠海原有的城市格局中处于区级商业中心位置,历史上的商业经营就具有符合百姓日常生活的经营特点。因此,香埠路定位不应追求太高档次,将其定位于本市居民特别是“工薪家园”商业街区较为合适。而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应该有一条能够体现珠海风貌的高档次的商业街区。综观珠海目前的商业街区,只有处于珠澳交接处的拱北莲花路适合建成一条高档次、高品位的商业街,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文化沉淀,都是其他街区不可替代的。

4、消者费因素。首先从目前莲花路客流量来看,与市内其他商业街相比是最多的,特别是澳门居民和外地游客是市内其他商业街区望尘莫及的。从客流年龄构成看,中青年人的比例相当大,他们可谓是消费的前卫群体、领导群体,往往追求时尚新潮,希望通过特色化的商品显示出个人的特色。因此他们对新商品、特色商品的需求较旺。尤其是一些家庭收入较高、事业上较成功的消费者更希望通过特色化的精品名牌来体现自身的素质与地位。而珠海市目前正缺少这样一个集国内外精品名牌的地方。这也为莲花路的改造定位提供了依据。

二、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环境分析

(一)、珠海莲花路规划的环境劣势

1、商业竞争劣势。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珠海其他商业街区的建设对莲花路改造的冲击。如吉大景山路商业区聚集了珠海著名的商业企业如珠海免税企业集团、珠海百货、珠海国贸等,这些商场品种全、环境好、服务优,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势必分流一部分莲花路客流。此外,与莲花路临近的迎宾南路的万佳百货、中珠大厦、迎宾广场以全新的面貌、先进的设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客户;同时作为连接市内主要街区的必经之路及主要通道吸引了许多经营业主及旅游购物的人流。这样一来如果莲花路特色不鲜明,顾客在逛遍了景山路及万佳百货,采购到了所需物品之后,哪里还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来光顾莲花路呢!商业竞争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大量新兴零售业态的引入对莲花路的冲击。近年来,新兴零售业态的迅猛发展,如各类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储式商店、一站式购物等满足了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分流了不少来莲花路的人群。

2、改造空间狭小。近年来,莲花路上改建了许多大型建筑,使得莲花路无论从空间布局上,还是从商业网点上看,都已非常拥挤饱和。除非大规模的重建,包括临近街、巷的改扩建,否则改造空间非常狭小。

3、周边环境劣势。莲花路周边分布着一些可以直通莲花路的小街小巷,而这些小街小巷大多比较陈旧破败,地面肮脏不堪,尤其是雨天,地面积水严重,行走不便,严重影响了从这里到达莲花路的顾客的心情。而且这些小街小巷与莲花路整体形象不相符合,影响了莲花路整体档次的提升。另外,莲花路周边地区,尤其是拱北口岸广场周边,人流车流异常拥挤,街面混乱,各种小商小贩遍地都是,假冒伪劣掺杂,噪音不断,使人产生烦躁情绪。还有一些、吸毒人员和小偷出没,偷抢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缺乏安全感。作为莲花路,这样嘈杂混乱的氛围也严重影响了莲花路的形象。

4、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惯性。长期以来,尤其在本地市民中,对莲花路评价都不是很高,这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如果莲花路改造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很难使市民接受莲花路,真正喜爱莲花路,主动推介莲花路。

(二)、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环境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莲花路地处珠澳连接处,是珠海中心繁华地带,是珠海商业、贸易、金融、旅游、服务、文化、娱乐网点最为集中地区。东连风姿绰约的情侣南路,西傍华灯闪烁的迎宾南路,南接与澳门隔墙相望的拱北口岸广场,北临交通要道粤海东路,全长约1公里。拱北口岸是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客流高峰日达18万人之多。同时莲花路商业区聚集了边检、海关和拱北医院等国家、省和珠海市的机关事业单位,此外,粤海酒店、银都酒

店、拱北宾馆、步步高大酒店、南洋酒店等高星级涉外酒店也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可以说莲花路具有其他商业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

2、空隙优势。纵观莲花路周边环境,对其改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迎宾南路以及拱北口岸广场。但还应看到莲花路周边商业区的不完善之处,利用好空隙,就能变劣势为优势。比如迎宾南路改造后尤其是临街几乎没有专卖店,这就使某些偏爱品牌、名牌的购物者难以确定目标。而拱北口岸广场的主要商业建筑都在地下,以个体经营为主,整个街区只靠有限的标识来识别,极易使消费者迷失方向,为顾客购物带来不便。万佳百货所带来的人气亦会产生聚集效应。因此,莲花路周边商业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各类消费者,特别是外地旅游者的需要,故而其改造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3、历史优势。莲花路是珠海形成的最早的商业街,一提起莲花路妇孺皆知,在国内外也有一定影响。一些老字号还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莲花亭作为清代遗迹,见证过拱北关口许多历史事件。可以说莲花路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珠海传统文化的沉淀,珠海还没有其他哪个商业区有莲花路这样的文化底蕴,像莲花路这样富有历史延续的意味。

4、大环境优势。珠海市中心商业区的改造及购物环境的改善,将使来珠海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增加,同时吸引更多的珠海和澳门居民在休闲时间到拱北来消费。中心商业区的人流总数在不断上升,商机则相应增加。

三、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指导原则

(一)规模适度原则。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

1、从一般观察角度看,商业街的“有效长度”大多为300米到600米。北京王府井的长度810米,其实,扣除其南端的无效段,也就是600来米。在一些城市中,被称为商业街的道路总长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但商业的繁华也和一首乐曲一样,不可能全曲从头到尾高潮盈漫,而是有最热点、次热点。一般商业街有短暂的非商业区段夹杂其间,其商业兴奋点段落一般在300米至600米。

2、商业街的建筑不宜过高,一般在2层楼高,个别大商场可到4层。一是逛商店谁也不喜欢爬楼,就是有电梯,人们也不喜欢上上下下地来回折腾;二是过高的建筑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逛商店的心境;三是通道狭窄,两边建筑物过高,会产生高楼效应,令顾客无法在街头驻足。

3、商业街的宽度应在20米至30米,不宜过宽。因为人们逛商业街行走规律是走“之”字形折线,即先在一侧走上一段距离,再穿行到另一侧,走一段后又折向另一边。如果街道过宽,会使人们在街两边往来体力耗费过大,抑制观赏、购物的欲望。

4、商业街的营业面积也不应过大。从一般消费者的反映看,一条商业街有20万米的商业营业面积可能是人们体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了。一定要考虑人们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业街变成走马拉松。

(二)因地制宜原则。莲花路改造,必须充分利用好各个地段原有的商业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分段逐块实施。根据不同的地段特点,制定不同的规划政策。鉴于莲花路目前高层建筑过多的现状,不宜再建高层建筑,对现有建筑应进行有选择性的拆除。莲花路改造重点应放在高沙街至友谊街地段,改造时应在不影响主要商业店铺正常营业的前提下一段一段地进行,否则要是进行全封闭式改造,客流量就会消失,当莲花路改造好以后,也许会成为一潭死水。因此,莲花路开发改造要一边开发,一边经营,这样才能保持莲花路的客流和商业的繁荣。

(三)错位经营原则。商业街推行错位经营,能够减轻内部相互竞争的压力,减少内耗,从而增加凝聚力,发挥整体优势,这也是商业街振兴的关键所在。像北京的西单商业街由原来不到10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一下子发展到54万平方米,集中了8家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增加了5.4倍。鉴于市场分割,购买力分流,因此实际上顾客不可能相应增加,这必然引发商业街内部争夺客流的竞争;同时大型商场过于集中,而且多以百货为主,导致重复经营、定位雷同。因此,如何错位经营、特色经营和个性化经营,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存亡,也关系到能否发挥整体优势,共同发展的问题。莲花路的规划改造必须贯彻错位经营的思想,通过业态错位、商品错位、服务错位、形象错位等多角度、多层次的经营错位,来体现莲花路的优势与特色。

(四)以人为本原则。商业街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商业街的改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行为、心理、视觉出发,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空间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注意环境空间的组织和环境设施的安排;以人的视觉、触觉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感受为参照,在功能、样式、质感、色彩等方面,强调精品意识,创造优质的商业购物环境,突出景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如在街道两旁和建筑主体种植树木花草或摆放盆栽,创造轻松、惬意的视觉效果。在功能方面,设置方便小巧的公用电话亭、美观舒适的休闲座椅、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垃圾桶、统一管理、和谐协调的广告设施和标识系统,做到使用方便、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阶设施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的特殊要求,以及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紧急疏散的要求等。同时还应采用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铺装,使空间、建筑、景观的设置布局浑然一体,并运用好导游图、标志牌、时钟、喷泉、雕塑、小品景观、象征物等等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理念。

(五)突出休闲功能的原则。从目前情况看,顾客在莲花路上的逗留时间比较短,80%以上的消费者逗留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逗留时间短的结果是直接影响了莲花路的销售额。如果消费者逗留时间更长,无疑会使商家赢得更多的销售利润。但是据测算,一般消费者连续逛街购物的疲劳时间最多为2小时(可逛1万平方米左右的营业面积的商场),中老年顾客还要低于这个水平,而只有休闲、娱乐、餐饮等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滞留时间。因此,莲花路改造应注重商业街休闲功能的完善与改进。要注重广场和座椅的设计,增加酒吧、咖啡吧、啤酒屋、茶馆、快餐店、影剧院、发廊、美容院、溜冰场、保龄球馆等场所,处处为逛街的顾客提供休息、娱乐方便,必然会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增加商业步行街的活力。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4

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的功能因分类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实用功能。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造景选用多种多样植物,包括高大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它们具有遮荫、滞尘、降温、降噪、增湿、净化空气等作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高大乔木那宽大的伞状树冠,把强烈的太阳辐射和热能予与阻隔,在树阴下,街上行人充分领略到植物对人类的人性体贴。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植物,可以调节、缓解和弥补现代城市建设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审美功能。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既是园林植物与人工艺术创造的结合,又是物境与人文的结合,融合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对城市商业步行街具有自然和谐的、高品位的美化效果,可以柔化现代城市建筑冰冷单调生硬的直线条,给人以自然、宁静、艺术的享受。

(三)调控功能。人类源于自然,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城市建设的高速现代化,使远离自然的人们产生生理和心理失衡。优美的绿色园林景观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还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科学已经验证:绿色植物对人的心理有镇静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轻松,并通过它对人的全身起调节作用。经常处在优美、安静的绿色环境中,能使人皮肤温度降低1~2℃,脉搏1min减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同时人的嗅觉、听觉、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增强。此外,花的颜色和花香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如浅蓝色的鲜花对发高烧的病人具镇静作用;红色的鲜花能增加病人的食欲;绿色的花叶能吸收阳光中紫外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茉莉花的芬香能使人消除疲劳而精神为之一振。“绿视率”的理论认为,如果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25%时,能解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可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

(四)经济功能。优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将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吸引力,更加聚集人气,增加客流量,提高商品销售额,使商家获得更为丰厚的商业利润,从而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商业价值,由此,将吸引更多的地产商、开发商、投资经营户,以致金融、保险、证券、企业总部、外国领事机构等住入,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二、当今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有很多局限,概括起来表现如下:

(一)对步行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重视不够。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往往更注重的是植物的美化功能,而忽略其实用功能。这一理念又往往影响到对植物的种类选择和植物造景设计上,使其设计难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致使现在很多步行街的园林设计,看上去很美,但在夏季,整条街仍处于暴晒之中,未能很好起到绿色植物的遮荫、调节温度、湿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植物布局设计不合理。一是非植物景观与植物景观的比例不合理。目前,一些商业步行街非植物景观设计过多,如水景、小桥、石山、楼台亭阁、硬质艺术小品等,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不堪,然而绿化量却偏少;二是植物布局不合理,多显凌乱,没有主题,体现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搭配和造景设计上。很多植物,尤其是乔木,被低矮灌木围成的栅栏或砖石砌成的护栏大面积圈住,使游人难以亲近到植物,享受树阴的清凉。显然,其设计缺乏真正的人性关怀。商业步行街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其道路本来就狭窄,不宜将植物连片栽种,而圈围太多的游人禁区。其设计应以“点、线”为主,兼以少而小的“面”点缀。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间供游人活动,使人与植物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天人合一”。

(三)植物配置不合理。一些商业步行街的园林绿化设计中,乔木偏少,花草、灌木偏多,绿量不足,其生态调节作用降低。且在乔木的品种选择上,更注重的是新、奇、贵,而缺乏对其实用功能甚至是否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考虑,致使栽种的一些树木要死不活,长势不良,未能体现其在原产地应有的风貌,更难实现其美化和实用功能。如在重庆常见栽种的棕榈树就是如此。时下还流行栽种“光头树”,即花巨资从偏远山区移植古树。为了移栽成活,几乎将其枝叶全部砍光,只留部分主干及次级枝干,形成“光头树”,以移栽古树提高园林设计的品位和档次。这种树多数难成活,即使能成活,也难以恢复其在原生长地的雄姿,更难收到枝叶繁茂、绿树成荫的效果,多半只能当个活树雕欣赏,难起生态调节作用。此外,植物种类单调,季相变化小。步行街不宜种植草坪,也不宜种植过多的灌木花草,因在相同单位面积上,栽种乔木获得的绿量比栽种前两种植物获得的绿量多。乔木的制氧量、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均要比草坪强。因此,在人流集中、空间狭窄的城市商业步行街,适宜多栽乔木,向空中发展,立体绿化,以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绿量。三、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的建议

面对当下中国掀起的商业步行街建设热潮,本人对其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以下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商业步行街植物配置建议。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配置应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和草花为辅,当地树种为主,适当配以外来优良树种,注意不同叶色树种搭配,这样,既能增加绿量,遮荫降温,充分发挥其实用功能,又能丰富植物种类和色彩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树种选择时,应把握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历史人文,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地方文脉。选择易栽种成活,阔叶、绿量大、树冠大、遮荫效果好的树种。如在重庆,最理想的当属黄桷树,其特点为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阔叶,叶片大小适中,疏密适度,树下空气通透而不闷湿,树冠展开,遮荫面积大,枝形和冠形优美。随着年代的积淀,逐渐透出古典韵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那久远的故事,令人生出别样情,显示出与人巨大的亲和力,被重庆市民推选为市树,作为步行街主打树种,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可选当地一些常绿果树作点缀,如红桔、广柑、柚子、柠檬等芸香科植物,既观叶,又观果,春华秋实,最能体现季相变化。还可选择一些香花树种如桂花、白玉兰等进行点缀。每当香花盛开之际,悠悠兰香、甘甜桂香沁人心脾,使游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至于外来珍稀树种,则只宜作适当点缀,以丰富景观。适当配置灌木和草花,以丰富层次感,增加色彩,赋予动感和变化,同时考虑香化。如在重庆,可选择含笑、小枝栀、香水月季、六月雪、小叶女贞、小叶黄扬、芙蓉、杜鹃、郁金香、太阳花、万寿菊、鸡冠花、凤仙花、三色堇、波斯菊、长寿花、报春花、矮牵牛、百合、彩叶草等作变化搭配。

(二)商业步行街植物设计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首先考虑实用功能,其次考虑美化功能。让行人能与植物亲密接触,尤其是高大乔木。在植物造景上,既要区别于交通公路行道树,整齐划一,机械呆板,又应区别于公园的纷繁复杂,因商业步行街人流量大,空间面积有限。在设计上应突出“步行街”的特点。可视街道宽窄,在道路中央纵向种植2~4行冠形优美、遮荫覆盖面积大、常绿的高大阔叶乔木树。使其形成林荫道。可多个树种搭配。其树宜稀植,留出足够生长空间,以充分展示其单株个体美,同时也给行人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围绕每棵树设置一圈精制而美观的木条或花岗岩座椅,使座椅掩映在树阴下,以便游人小憩。在高大乔木沿街方向植株间或街两侧,即靠近街边商店门面处,可间或设计灌木草花台,花台的面积和长度不宜过大过长,应以不妨碍游人行走或进出商店为宜。其花台可用砖石砌成,也可用木料制成精美工艺花台。除常用植物外,花台中心还可栽植含笑,花台四周栽植小枝栀等香化植物作矮篱笆。花台中的艳丽草花,最好采用塑料小钵在花圃培植好后放置于花台中,以便随季更替,不留观赏空档,使街头周年呈现五彩缤纷,喜庆热烈之氛围。与街中乔木相互辉映,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尽显其实用及美化功能。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自然景观加以升华,才能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更适合人类生活与栖居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5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规划

一、海莲花路珠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定位

莲花路是处于珠海市拱北闹市区中心的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由于位于地价最高、商业最繁华地段及珠海与澳门交接处,又是历史上形成的珠海市最早的商业中心,是珠海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可以说是南粤明珠之龙眼所在。因此,莲花路自然就成为珠海城市商业发展的代表以及体现城市改革开放成果、繁荣城市经济的代表。搞好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对于进一步改善珠海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进而提升珠海城市的整体功能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珠海莲花路宜作如下功能定位:突出“精品名店街”的特征,建设成为以精品店、特色店、专业店为主,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其依据如下:

1、珠海市城市建设规划对商业步行街的要求。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商业步行街的改造热潮的影响下,珠海市政府部门也充分认识到商业街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商业街区的多功能性,它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实现珠海“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消费者、旅游者,对于珠海未来的发展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建设资源。因此,珠海现代商业街区的建设可以说得上和珠海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令人欣喜的是珠海市、区两级政府将商业街的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莲花路、香埠路的改造已被列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

从城市建设角度看,改造后的商业街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珠海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的风采。因此,这就为莲花路国际精品名店街的定位打下了一个基础。

2、珠海市商业规划对商业街的要求。珠海市三级商业中心体系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组成。但目前市级商业中心尚不明显,拱北莲花路、吉大景山路、香洲凤凰路都只能称其为区域商业中心。

按照珠海市十五规划的要求以及香洲区在珠海的环境和区位优势,决定了香洲区在珠海的城市建设中担负着主要任务,其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包括金融、保险业等在内的现代化的商贸服务区,一个面向新世纪、新经济的商贸服务区,并在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准上实现大步跨越。而以香洲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档次的商贸服务区,必须进一步完善珠海市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巩固其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中央商务区(CBD)。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莲花路的商业步行街建设,如能将莲花路真正建成体现珠海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风采的现代商业街区,一条高品位、高档次的“黄金街”,必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这对于珠海建立起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和珠澳经贸的发展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每个来珠海的人都来游莲花路,记住莲花路,正如他们记住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苏州观前街一样。

3、珠海市其他商业街区的比较分析。如前所述,珠海市除了莲花路--迎宾南路商业区外,其他著名的还有景山路—水湾路商业区、凤凰路—香埠路商业区、前山商业区、斗门井岸商业区等。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内的分工协作至关重要,而商业品位最高、档次最高的商业街一定要位于市级商业中心。

莲花路、香埠路两大商业街区的改造,是珠海市、区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但两条商业街的定位显然是不应相同的。香埠路位于的老香洲,是珠海行政中心和最大的居住中心,在珠海原有的城市格局中处于区级商业中心位置,历史上的商业经营就具有符合百姓日常生活的经营特点。因此,香埠路定位不应追求太高档次,将其定位于本市居民特别是“工薪家园”商业街区较为合适。而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应该有一条能够体现珠海风貌的高档次的商业街区。综观珠海目前的商业街区,只有处于珠澳交接处的拱北莲花路适合建成一条高档次、高品位的商业街,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文化沉淀,都是其他街区不可替代的。

4、消者费因素。首先从目前莲花路客流量来看,与市内其他商业街相比是最多的,特别是澳门居民和外地游客是市内其他商业街区望尘莫及的。从客流年龄构成看,中青年人的比例相当大,他们可谓是消费的前卫群体、领导群体,往往追求时尚新潮,希望通过特色化的商品显示出个人的特色。因此他们对新商品、特色商品的需求较旺。尤其是一些家庭收入较高、事业上较成功的消费者更希望通过特色化的精品名牌来体现自身的素质与地位。而珠海市目前正缺少这样一个集国内外精品名牌的地方。这也为莲花路的改造定位提供了依据。

二、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环境分析

(一)、珠海莲花路规划的环境劣势

1、商业竞争劣势。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珠海其他商业街区的建设对莲花路改造的冲击。如吉大景山路商业区聚集了珠海著名的商业企业如珠海免税企业集团、珠海百货、珠海国贸等,这些商场品种全、环境好、服务优,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势必分流一部分莲花路客流。此外,与莲花路临近的迎宾南路的万佳百货、中珠大厦、迎宾广场以全新的面貌、先进的设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客户;同时作为连接市内主要街区的必经之路及主要通道吸引了许多经营业主及旅游购物的人流。这样一来如果莲花路特色不鲜明,顾客在逛遍了景山路及万佳百货,采购到了所需物品之后,哪里还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来光顾莲花路呢!商业竞争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大量新兴零售业态的引入对莲花路的冲击。近年来,新兴零售业态的迅猛发展,如各类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储式商店、一站式购物等满足了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分流了不少来莲花路的人群。

2、改造空间狭小。近年来,莲花路上改建了许多大型建筑,使得莲花路无论从空间布局上,还是从商业网点上看,都已非常拥挤饱和。除非大规模的重建,包括临近街、巷的改扩建,否则改造空间非常狭小。

3、周边环境劣势。莲花路周边分布着一些可以直通莲花路的小街小巷,而这些小街小巷大多比较陈旧破败,地面肮脏不堪,尤其是雨天,地面积水严重,行走不便,严重影响了从这里到达莲花路的顾客的心情。而且这些小街小巷与莲花路整体形象不相符合,影响了莲花路整体档次的提升。另外,莲花路周边地区,尤其是拱北口岸广场周边,人流车流异常拥挤,街面混乱,各种小商小贩遍地都是,假冒伪劣掺杂,噪音不断,使人产生烦躁情绪。还有一些、吸毒人员和小偷出没,偷抢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缺乏安全感。作为莲花路,这样嘈杂混乱的氛围也严重影响了莲花路的形象。

4、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惯性。长期以来,尤其在本地市民中,对莲花路评价都不是很高,这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如果莲花路改造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很难使市民接受莲花路,真正喜爱莲花路,主动推介莲花路。

(二)、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环境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莲花路地处珠澳连接处,是珠海中心繁华地带,是珠海商业、贸易、金融、旅游、服务、文化、娱乐网点最为集中地区。东连风姿绰约的情侣南路,西傍华灯闪烁的迎宾南路,南接与澳门隔墙相望的拱北口岸广场,北临交通要道粤海东路,全长约1公里。拱北口岸是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客流高峰日达18万人之多。同时莲花路商业区聚集了边检、海关和拱北医院等国家、省和珠海市的机关事业单位,此外,粤海酒店、银都酒店、拱北宾馆、步步高大酒店、南洋酒店等高星级涉外酒店也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可以说莲花路具有其他商业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

2、空隙优势。纵观莲花路周边环境,对其改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迎宾南路以及拱北口岸广场。但还应看到莲花路周边商业区的不完善之处,利用好空隙,就能变劣势为优势。比如迎宾南路改造后尤其是临街几乎没有专卖店,这就使某些偏爱品牌、名牌的购物者难以确定目标。而拱北口岸广场的主要商业建筑都在地下,以个体经营为主,整个街区只靠有限的标识来识别,极易使消费者迷失方向,为顾客购物带来不便。万佳百货所带来的人气亦会产生聚集效应。因此,莲花路周边商业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各类消费者,特别是外地旅游者的需要,故而其改造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3、历史优势。莲花路是珠海形成的最早的商业街,一提起莲花路妇孺皆知,在国内外也有一定影响。一些老字号还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莲花亭作为清代遗迹,见证过拱北关口许多历史事件。可以说莲花路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珠海传统文化的沉淀,珠海还没有其他哪个商业区有莲花路这样的文化底蕴,像莲花路这样富有历史延续的意味。

4、大环境优势。珠海市中心商业区的改造及购物环境的改善,将使来珠海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增加,同时吸引更多的珠海和澳门居民在休闲时间到拱北来消费。中心商业区的人流总数在不断上升,商机则相应增加。

三、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指导原则

(一)规模适度原则。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

1、从一般观察角度看,商业街的“有效长度”大多为300米到600米。北京王府井的长度810米,其实,扣除其南端的无效段,也就是600来米。在一些城市中,被称为商业街的道路总长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但商业的繁华也和一首乐曲一样,不可能全曲从头到尾高潮盈漫,而是有最热点、次热点。一般商业街有短暂的非商业区段夹杂其间,其商业兴奋点段落一般在300米至600米。

2、商业街的建筑不宜过高,一般在2层楼高,个别大商场可到4层。一是逛商店谁也不喜欢爬楼,就是有电梯,人们也不喜欢上上下下地来回折腾;二是过高的建筑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逛商店的心境;三是通道狭窄,两边建筑物过高,会产生高楼效应,令顾客无法在街头驻足。

3、商业街的宽度应在20米至30米,不宜过宽。因为人们逛商业街行走规律是走“之”字形折线,即先在一侧走上一段距离,再穿行到另一侧,走一段后又折向另一边。如果街道过宽,会使人们在街两边往来体力耗费过大,抑制观赏、购物的欲望。

4、商业街的营业面积也不应过大。从一般消费者的反映看,一条商业街有20万米的商业营业面积可能是人们体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了。一定要考虑人们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业街变成走马拉松。

(二)因地制宜原则。莲花路改造,必须充分利用好各个地段原有的商业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分段逐块实施。根据不同的地段特点,制定不同的规划政策。鉴于莲花路目前高层建筑过多的现状,不宜再建高层建筑,对现有建筑应进行有选择性的拆除。莲花路改造重点应放在高沙街至友谊街地段,改造时应在不影响主要商业店铺正常营业的前提下一段一段地进行,否则要是进行全封闭式改造,客流量就会消失,当莲花路改造好以后,也许会成为一潭死水。因此,莲花路开发改造要一边开发,一边经营,这样才能保持莲花路的客流和商业的繁荣。

(三)错位经营原则。商业街推行错位经营,能够减轻内部相互竞争的压力,减少内耗,从而增加凝聚力,发挥整体优势,这也是商业街振兴的关键所在。像北京的西单商业街由原来不到10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一下子发展到54万平方米,集中了8家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增加了5.4倍。鉴于市场分割,购买力分流,因此实际上顾客不可能相应增加,这必然引发商业街内部争夺客流的竞争;同时大型商场过于集中,而且多以百货为主,导致重复经营、定位雷同。因此,如何错位经营、特色经营和个性化经营,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存亡,也关系到能否发挥整体优势,共同发展的问题。莲花路的规划改造必须贯彻错位经营的思想,通过业态错位、商品错位、服务错位、形象错位等多角度、多层次的经营错位,来体现莲花路的优势与特色。

(四)以人为本原则。商业街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商业街的改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行为、心理、视觉出发,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空间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注意环境空间的组织和环境设施的安排;以人的视觉、触觉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感受为参照,在功能、样式、质感、色彩等方面,强调精品意识,创造优质的商业购物环境,突出景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如在街道两旁和建筑主体种植树木花草或摆放盆栽,创造轻松、惬意的视觉效果。在功能方面,设置方便小巧的公用电话亭、美观舒适的休闲座椅、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垃圾桶、统一管理、和谐协调的广告设施和标识系统,做到使用方便、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阶设施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的特殊要求,以及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紧急疏散的要求等。同时还应采用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铺装,使空间、建筑、景观的设置布局浑然一体,并运用好导游图、标志牌、时钟、喷泉、雕塑、小品景观、象征物等等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理念。

(五)突出休闲功能的原则。从目前情况看,顾客在莲花路上的逗留时间比较短,80%以上的消费者逗留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逗留时间短的结果是直接影响了莲花路的销售额。如果消费者逗留时间更长,无疑会使商家赢得更多的销售利润。但是据测算,一般消费者连续逛街购物的疲劳时间最多为2小时(可逛1万平方米左右的营业面积的商场),中老年顾客还要低于这个水平,而只有休闲、娱乐、餐饮等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滞留时间。因此,莲花路改造应注重商业街休闲功能的完善与改进。要注重广场和座椅的设计,增加酒吧、咖啡吧、啤酒屋、茶馆、快餐店、影剧院、发廊、美容院、溜冰场、保龄球馆等场所,处处为逛街的顾客提供休息、娱乐方便,必然会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增加商业步行街的活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6

关键字: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7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8

1.1步行的概念。步行,在现代概念中不仅是交通方式,更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特点十分明显:灵活性好、可达性强。同时,可以激发城市活力。

1.2步行的发展。步行经历了一个由兴盛到衰落,再由衰落到兴盛的发展过程。人们的出行方式经历了从传统步行到车行再到现代步行的过程。步行交通规划理念从单一人车分流模式,发展到强调步行者优先。人们重新开始关注步行,强调步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1.3步行街道环境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步行街道环境就是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使步行活动正常进行的城市街道空间。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步行街道环境包括人行道、人行天桥、滨河步道、商业步行街和广场等。本文所研究的步行街道环境以商业步行街为主。

2.我国步行街道环境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2.1我国步行街道的现状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业街,如:杭州的河坊街,南京的夫子庙等。这些商业步行街都提供了良好的步行环境,带给人们一定的美感和步行乐趣。但部分问题仍十分突出。

2.2存在的问题

2.2.1街道环境质量较差。街道景观缺乏特色,绿化系统跟不上,夏季行走时没有绿荫遮蔽。街道两旁建筑物缺乏城市特色,可识别性差,缺乏与地方历史文化相呼应的景观设计。

2.2.2街道公共空间的缺乏。随着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现代街道公共空间的缺失,包括步行空间的缺失,绿地的减少,沿街空间通常被停车占用,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3.艺术设计与步行街道环境的关系

什么样的步行街道环境被称为质量好的步行街道环境?如何能增强步行街道活力?

3.1步行街道环境对艺术设计的需要

步行街道环境是从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步行环境应以艺术设计的方法为指导,符合功能性与审美性,满足实用特征与精神特征。

3.2艺术设计对步行街道环境的影响要素

3.2.1铺装。步行街道大多是沿线性空间展开的。街道铺装首先应满足安全性,其次满足视觉上的舒适性。

3.2.2节点。节点是指在步行网络中连接线性空间的开放空间,如公共绿地、广场等。节点的目的性强,功能明确,是公共活动的主要空间。对于步行街道来说,25米是适宜的横向尺度,每隔20至25米布置一个节点可以使街道更具有吸引力。

3.2.3界面。在街道步行环境中,街道两侧及周围的建筑物、行道树、服务设施等构成界面。设计中要考虑总体街道的风格和形式,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3.2.4景观。主要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步行街道中的景观、小品的设置,有助于活跃街道气氛。应注重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发掘出能彰显城市品味及内涵的街道景观。

3.2.5设施。主要有市政设施以及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设施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灯光照明要为所有时段中活动的人群服务。

4.实例分析———以武汉市“汉街”为例

4.1区位

“汉街”位于武汉市东湖和沙湖之间。总长1500米,总面积21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城市商业步行街。4.2步行环境分析其定位为具有文化品位的商业步行街,提供休闲娱乐、观赏、交流、休息等活动的空间。细部设计突出了安全性、舒适性、趣味性。

4.2.1道路。汉街的道路通过铺装材质和尺寸的不同,分为:街道两侧建筑前的道路,以及中间较宽的公共道路。前者采用尺度小且密的仿古清水砖,给人慢走的心理暗示;后者则采用尺度较大的大理石铺地,给人快速行走的心理暗示,防止人流拥堵降低步行环境质量。设计了雨水渗透口,确保了雨天步行的安全和舒适性。

4.2.2设施。街道设施在考虑其方便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应用了美学法则,在色彩上与街道整体色调相统一,比例上符合人体工程学,装饰造型上既具有美感又有很强的识别性。指示牌采用了照明设计,确保了不同光线下人们的轻松阅读。

4.2.3节点。节点设置是烘托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提高步行环境质量的关键。有五个以湖北历史名人命名的广场:“屈原广场”,“昭君广场”,“知音广场”(俞伯牙、钟子期),“药圣广场”(李时珍),“太极广场”(张三丰),每个广场布置了一处名人雕塑。知音广场东侧设置有汉街大戏台,采用仿古木构建筑风格,给市民提供表演及观赏空间。每两个广场间的距离都是步行10分钟内便能轻松到达的,且建有沿河观景平台以及座椅。能减少行走的劳累,增强舒适性,延长步行活动。

4.2.4景观。街道两边留有植被带,通过植物群落的搭配,发挥植物形体、线条等原始美感构成一定意境效果,采用艺术修剪、聚拢、错落种植等手段形成具有变化的自然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中地面与建筑立面直接衔接的僵硬和枯燥感。同时绿色植物还能营造一个健康的步行环境。

4.2.5建筑的界面。汉街的界面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用街道两旁建筑立面围合出步行街道空间;另一种是利用建筑立面和亲水平台的护栏围合出的半开敞空间。建筑以民国风格为主,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其中,丰富了沿街界面层次。街道界面色调为浅灰、砖红。让市民行走时感觉到历史的怀旧感,体验独具特色的街道环境。

5.小结与心得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9

关键词: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

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

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

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商业步行街范文篇10

关键词: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

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

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

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