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09:57: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民币汇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论文

[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应是浮动汇率制度,但鉴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微观经济主体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选择了较为缓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和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市场化。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不仅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发挥人民币汇率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也增加了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参考一篮子货币;钉住单一美元;钉住一篮子货币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何我国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有何作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理论依据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自由资本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三难选择。①如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前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再选择这种政策组合已不合时宜。要想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20世纪90年生的一系列货币金融危机说明,这种政策组合的危害决非货币政策无效这样一个温和的负面影响,固定汇率制度在开放的资本账户下往往伴随着货币冲击和货币危机,从而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动荡,使经济时时处于不稳定的威胁之中,从长期来看,我国也不宜选择这种政策组合。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自由资本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应当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必然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另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也是大势所趋。据此,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应是浮动汇率制度。

但从国际金融经验来看,汇率急剧变动和不稳定往往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完善。②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欠成熟和完善,人们对金融避险工具的认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还缺乏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可见,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不仅无助于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还将大大增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成本。为此,我国采取了较为缓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查看全文

探析人民币汇率政策

近年来,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汇率政策成为国际舆论高度观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方观点的争论此起彼伏,从未停息。尤其是在近阶段,中国CDP,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都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IMF的估算显示,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此种背景下,各国专家、学者和政要对当前的人民币政策众说纷纭,中国的货币当局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国内国际政策环境。

一、中国人民币政策的历史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从绝对由官方决定汇率过渡到名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其间经历了以下阶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约为19%,然而外汇短缺,外汇收入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其中侨汇约占外汇收人的一半左右。由于当时物价变化,为了使创汇企业和依靠侨汇收入的人民不至于亏损和生活困难,政府以内外物价主要是国内物价为依据,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

从1953年至1972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比较简单。当时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贸关系较重要,人民币还实行了盯住卢布的汇率政策。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主要特点是盯住英镑和卢布的双重汇率制度。

从1973年至1980年: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却保持坚挺。当时国际上,一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前者结束了国际上主要货币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后者部分打开了中国的封闭的国际环境。相应地,人民币汇率也作了改变,改成了盯住一揽子货币。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均衡值改革论文

自2002年以来,和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摩擦似乎都聚焦在人民币的汇率上。人民币汇率经常成为《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新闻。西方7国财长会议也不时呼吁人民币升值,以恢复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随着美国对中国贸易的赤字迅速扩大,美国上下对中国负面的舆论日趋一致。2005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提案: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将对中国出口征收27.5%的附加税或其他惩罚措施。

按照笔者的,人民币币值确实被低估。币值的这种扭曲固然在美国政坛上产生困扰,其实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其实是利大于弊,2005年年初本是调整汇率的好时机。但是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一拖再拖,结果不但在上越来越被动,而且使过热的国内经济迟迟不能“退烧”,通货膨胀加剧,为今后经济的健康留下了隐患。即便在本文发表之际中国当局对人民币汇率实行温和的调整,也已经错过了最适当的时机。中国当局应该尽快采取调整汇率的行动。在众多的汇率调整方案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不过,按照本文的,当前相对最佳的选择是一次性调整后再“盯住”美元。

在本文中,笔者将先估算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值,论证为什么人民币币值低估了,然后分析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利弊,特别是人民币汇率扭曲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困境和损失,最后讨论可供选择的人民币升值方案。

一、人民币到底低估了多少?

要回答人民币是否需要升值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人民币究竟是否低估了,低估了多少。国外对人民币币值有很多说法,戈登斯坦(Goldstein)和拉迪(Lardy)

认为人民币低估了15%到25%,不过他们并未发表具体计算,所提供的也只是粗略的估计。笔者在本文中通过测算人民币汇率与其均衡值偏离的程度来判断其汇率是否低估。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战略抉择论文

一、汇改两年来的重要启示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应对金融开放对汇率制度的冲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消除汇率制度内在不稳定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两年来取得明显的进展,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逐步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总结汇改两年来的历程对于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大启示。

1.在改革的方向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启动汇改时,中国人民银行就明确宣布进行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确定了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这一市场化改革涉及汇率变动的三个方面: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波动的参照体系以及汇率波动的幅度。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市场寻求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就是一句空话;同样,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任何调整汇率水平的决策,无论是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因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而成为主观臆断。因此,汇改两年间,央行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趋势下,把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作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点,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用意就在于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外汇市场自发寻求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

2.在改革的操作上,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这两年间,中国承受了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压力。期间有来自西方国家政府的压力,也有国内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产生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与日俱增。然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改革的操作上,始终坚持着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主动胜方面,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九大方面: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对金融体系状况、金融监管水平、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状况的影响,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汇改关系到行使国家主权问题,必须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控性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可控性的内涵包括风险控制与加强管理。渐进性即循序渐进,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汇改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长远来看,是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以有效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杠杆作用,并且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在改革的路径上,坚持完善汇率机制优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而易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机制”与“水平”两方面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汇率水平问题,也并非单纯是人民币升值问题。机制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础或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完善机制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中国在汇率水平上不断遭受的贬值或升值的压力、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奔命的尴尬状况之中,完善机制问题有利于扭转这种状况,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汇率水平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汇率机制的完善,而不在于汇率水平的简单调整。完善汇率机制优先,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操作内容来看,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动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显而易见,在未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过程中,这些基本原则应当进一步坚持。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探究论文

一、汇改两年来的重要启示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应对金融开放对汇率制度的冲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消除汇率制度内在不稳定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两年来取得明显的进展,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逐步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总结汇改两年来的历程对于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大启示。

1.在改革的方向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启动汇改时,中国人民银行就明确宣布进行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确定了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这一市场化改革涉及汇率变动的三个方面: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波动的参照体系以及汇率波动的幅度。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市场寻求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就是一句空话;同样,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任何调整汇率水平的决策,无论是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因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而成为主观臆断。因此,汇改两年间,央行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趋势下,把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作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点,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用意就在于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外汇市场自发寻求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

2.在改革的操作上,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这两年间,中国承受了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压力。期间有来自西方国家政府的压力,也有国内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产生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与日俱增。然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改革的操作上,始终坚持着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主动胜方面,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九大方面: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对金融体系状况、金融监管水平、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状况的影响,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汇改关系到行使国家主权问题,必须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控性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可控性的内涵包括风险控制与加强管理。渐进性即循序渐进,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汇改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长远来看,是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以有效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杠杆作用,并且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在改革的路径上,坚持完善汇率机制优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而易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机制”与“水平”两方面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汇率水平问题,也并非单纯是人民币升值问题。机制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础或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完善机制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中国在汇率水平上不断遭受的贬值或升值的压力、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奔命的尴尬状况之中,完善机制问题有利于扭转这种状况,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汇率水平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汇率机制的完善,而不在于汇率水平的简单调整。完善汇率机制优先,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操作内容来看,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动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显而易见,在未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过程中,这些基本原则应当进一步坚持。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认

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2005年7月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现了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文章就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探讨研究论文

摘要:人民币汇率是最近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有关人民币汇率争论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把争论的观点归纳为三类: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本文还就人民币汇率争论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汇储备

前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一、人民币升值论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认为亚洲生产商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环境下,已经能够影响世界商品的价格水平,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低价输出商品,对世界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着不少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纷纷鼓噪,力促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在欧美,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经济学家毕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顿(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国财长斯诺、欧洲央行总裁德伊森贝赫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等均认为人民币存在着严重低估,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批评了亚洲国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货币升值获取外贸顺差的行为。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政策分析探讨论文

近年来,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汇率政策成为国际舆论高度观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方观点的争论此起彼伏,从未停息。尤其是在近阶段,中国CDP,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都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IMF的估算显示,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此种背景下,各国专家、学者和政要对当前的人民币政策众说纷纭,中国的货币当局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国内国际政策环境。

一、中国人民币政策的历史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从绝对由官方决定汇率过渡到名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其间经历了以下阶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约为19%,然而外汇短缺,外汇收入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其中侨汇约占外汇收人的一半左右。由于当时物价变化,为了使创汇企业和依靠侨汇收入的人民不至于亏损和生活困难,政府以内外物价主要是国内物价为依据,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

从1953年至1972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比较简单。当时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贸关系较重要,人民币还实行了盯住卢布的汇率政策。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主要特点是盯住英镑和卢布的双重汇率制度。

从1973年至1980年: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却保持坚挺。当时国际上,一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前者结束了国际上主要货币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后者部分打开了中国的封闭的国际环境。相应地,人民币汇率也作了改变,改成了盯住一揽子货币。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政策探讨论文

近年来,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汇率政策成为国际舆论高度观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方观点的争论此起彼伏,从未停息。尤其是在近阶段,中国CDP,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都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IMF的估算显示,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此种背景下,各国专家、学者和政要对当前的人民币政策众说纷纭,中国的货币当局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国内国际政策环境。

一、中国人民币政策的历史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从绝对由官方决定汇率过渡到名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其间经历了以下阶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约为19%,然而外汇短缺,外汇收入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其中侨汇约占外汇收人的一半左右。由于当时物价变化,为了使创汇企业和依靠侨汇收入的人民不至于亏损和生活困难,政府以内外物价主要是国内物价为依据,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

从1953年至1972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比较简单。当时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贸关系较重要,人民币还实行了盯住卢布的汇率政策。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主要特点是盯住英镑和卢布的双重汇率制度。

从1973年至1980年: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却保持坚挺。当时国际上,一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前者结束了国际上主要货币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后者部分打开了中国的封闭的国际环境。相应地,人民币汇率也作了改变,改成了盯住一揽子货币。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升值利弊论文

[摘要]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是我国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2005年7月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现了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就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