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探讨研究论文

时间:2022-03-16 04:11:00

人民币汇率探讨研究论文

摘要:人民币汇率是最近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有关人民币汇率争论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把争论的观点归纳为三类: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本文还就人民币汇率争论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汇储备

前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一、人民币升值论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认为亚洲生产商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环境下,已经能够影响世界商品的价格水平,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低价输出商品,对世界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着不少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纷纷鼓噪,力促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在欧美,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经济学家毕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顿(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国财长斯诺、欧洲央行总裁德伊森贝赫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等均认为人民币存在着严重低估,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批评了亚洲国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货币升值获取外贸顺差的行为。

主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强烈反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持续低迷,给日本国内的就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进入21世纪美国新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出了衰退期,世界经济走向了萧条,全球笼罩在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认为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续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他们认为中国通过严重低估人民币币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向世界大量输出廉价商品,获取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巨额双顺差,是造成美国失业增加的原因。第三,他们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中国外债压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入。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声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蒙代尔(RobertMundell)、麦金农(RonaldMckinnon)、谢国忠等国际机构和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李扬、张曙光、华民、干杏娣等都认为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升值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反对人民币升值,主张人民币币值稳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币升值信号“失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双顺差的构成中,主要是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贸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拉动。二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人,首先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顺差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此而下降,并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形成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将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最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将导致通货紧缩恶化,甚至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等。三是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灵丹妙药。另外有的学者(如徐明棋)还认为主张人民币升值,是西方国家想搞跨中国经济的阴谋诡计。

三、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的国际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金融体系的尚不健全,监管能力不高,同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认为应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短期内温和升值,并放宽浮动范围。近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张志超、刘遵义、胡六祖、余永定、杨帆、张纪康、许少强等专家学者。

主张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影响不大。余永定(2003)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一般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当低,在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出口加工企业的赢利性和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胡六祖(2003)也认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温和调整不会带来出口很大变化。强永昌和尹翔硕(2003)通过实证分析也认为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张纪康(2003)认为对华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是追逐市场效应和资源要素效应,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吸引外资造成很大影响,他认为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正逢其时。二是温和升值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许少强(2003)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温和升值,让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逐步释放,以免长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积聚,集中释放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余永定(2003)认为:“认为同坚称人民币不升值相比,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大大强化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短期投机资本进一步大量流入,以及我们对这种流入无能为力的观点是缺乏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反之,人民币小幅升值,逐步释放升值压力则应该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三是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使通货紧缩加剧。王任言(2003)通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与通货紧缩没有必然联系。四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四、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几点思考

汇率政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太关注日常汇率的波动(除非是剧烈的震荡,对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国在经济发展中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整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部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从全球来看,各国的顺差值之和只能为零,一国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另一国的逆差,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保持顺差。我国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处在严重的外部不平衡状态。汇率作为一种调节外部不平衡有效的政策工具,对汇率进行调整理所当然的事情。汇率调整,短期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时候,也应当对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辨论采取冷淡态度,或全然漠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将有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不满,为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借口。面对巨额顺差给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动用外汇储备,增加中国战略物质(如石油)的储备,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些措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针对外部不平衡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有效的汇率调整的办法呢?那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呢?笔者认为在开放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邀请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共同研讨人民币升值问题,力争求得一个均衡解,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二)、如何退出盯住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是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采取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退出策略,文献资料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文在此不再累述。笔者认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目标区汇率制度是过渡时期可行的策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建设和深化。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放宽发行外币债券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的期限结构,不断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废除限制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规定,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交易品种,不断完善外汇市场的功能。这样就会建成一个功能完全,且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操作,提高干预的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市场可以充分地反映外汇的供需状况,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形成较接近实际均衡汇率的汇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