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2:52:28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1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必然要求。针对人民币资本账户尚存在管制的现状,本文通过重新界定货币国际化与货币自由兑换的关系,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举凡大国经济,均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持有浓厚兴趣。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影响力日益提高、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这些都使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目前,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尚存在管制的情况下,探寻人民币的国际化策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货币国际化与货币自由兑换关系的再认识

在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中,对“国际货币”的理解是个关键。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和扩大的结果,最初是依赖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自由货币”。但随着经贸发展和政府的经济干预职能的强化,货币就越来越依赖于政府信用和政治权力的支撑,“自由货币”逐渐过渡到“国家货币”。而国际性货币是随着各个经济体合作和依赖关系的加强,由某国货币突破该国国界进入流通范围形成的。

最初的国际货币本是信用货币,凭借其银行券身份可自由兑换成金银而被人们信任。但黄金非货币化后,国际货币因退化成不兑换纸币,其本身价值微乎其微,已经不可能有自由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以及世界货币的职能。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对应于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国际货币也就可以分别使用于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和国际投资三大领域。因此,从货币的需求和货币购买力的角度,国际货币可定义为在世界市场上被普遍接受并使用的,能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三大领域中承担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的货币。

从国际货币的定义出发,所谓货币国际化是指某种货币由国内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从货币国际化的程度上看,有部分国际化和完全国际化之分。部分国际化是指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有限的作用,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或贮藏手段;完全国际化是指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中,既是流通手段、又是支付手段、而且还是贮藏手段。笔者认为只有完全国际化的货币才能称之为国际货币。

而货币的自由兑换是指一国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货币,不受限制地按市场汇率兑换成他国货币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第二阶段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三阶段是政府对并不发生跨国交易的、境内居民的本外币自由兑换也不进行限制,即充分的可兑换阶段。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即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理论工作者把货币自由兑换作为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其实这是由于混淆了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概念形成的误区。根据上文我们对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概念的界定可知,货币自由兑换是国内货币转变成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实现自由兑换的货币才能在国际经济中充分地发挥货币职能。相反,由于货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果,货币的自由化是有层次的,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国内货币向国际货币转变的成长过程,也是有阶段性的,两者有着时空上的伸缩弹性,因而可以在时间空间上同步推进。所以货币自由兑换并非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在货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之前,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策略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资本项目管制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和政治实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符合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的确立,表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国家政治力量的体现,也是一种潜在的国际经济资源。[来

人民币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由于理论误区的存在,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受到极大限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早在1996年底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前几年,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中开始流通。如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是唯一能接受的支付和结算货币,而且还形成非正规汇市行情;有的国家(如越南,缅甸),人民币甚至可以全国通用。香港澳门回归后,人民币俨然已成为当地的合法货币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远快于人民币自由化进程。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严格受限于资本账户的可兑换。从主要国际货币的形成历史看,一国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经济规模以及外贸规模在世界总量中占的比重大;在世界政治中具有较强的地位且能保持长期的稳定;该国货币的价值长期稳定且国际信誉良好;货币和金融市场发达等。结合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不难看出人民币的国际化已初步具有了现实基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强劲,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仅次于美、日和欧盟。商品进出口大幅增长并持续保持顺差,国外对华直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2002年后我国年吸引外资都在500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此外,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资产已突破2万亿人民币。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猛,国家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一。充足的国际储备为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打下了基础。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强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我国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996年12月,我国成为IMF“第八条款”国,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法规,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规范和保障,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欧洲国家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走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平均花费了16-20年的时间,因此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此,从目前到资本项目全面开放之前,我国宜结合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1.继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根本上是该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越不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各种外部风险的影响,其货币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给交易者带来的信心越足。另外,规模大的经济实体在国际交易中的规模往往也大,交易规模的大小与交易成本的高低成反向变动关系,交易规模越大,交易成本越低,给货币使用者带来的收益也越大。因此,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减少人民币开放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选好今后的工作方向,挖掘增长潜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谋求周边贸易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与这些国家的边境贸易额不断扩大,人民币计价的直接投资也开始出现。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发展与这些国家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投资,把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近期的阶段性目标。为此,我们应加强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研究相关策略。具体实施上,我国可有选择地建立自由贸易区、投资自由化等形式的合作机制,鼓励和推动在与我国边境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与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并通过签订正式协议的方式,建立有约束力的规则,使人民币境外流通由民间走向官方,率先在周边接壤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3.积极稳妥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还不具备同时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但这并不妨碍我国有选择、分步骤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具体的策略安排上,我国可以从资本账户的具体子项和具体国别两个维度,选择资本账户的某些子项,适度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同时选择人民币流通范围较广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试点区域,间接地推动与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2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SWOT分析

中央党校的张伯里教授曾提出过“四个5%”作为衡量一个经济体能否称得上世界经济之一“极”的标准:GDP占世界GDP5%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超过25个,也要占5%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以上;本币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额中的份额在5%以上。当前只有美国、欧盟和日本具备这“四个5%”,而中国虽早已实现了前三个“5%”,且都在10%以上,但“人民币占世界外汇储备5%”这最后一项却尚有很大差距。在“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当前时期,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着诸多优势;但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与此同时,从全球来看,目前不少国家已开始不满美元的霸权地位,欧元、日元等货币的竞争力也有所削弱,人民币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因此,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即SWOT分析),显然是一项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一)“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也有助于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海量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之前的一个测算显示,21世纪初投资于亚洲基础设施的资金约需要8万亿美元以上。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算,2016年至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在10.6万亿美元以上。目前看来,相应的资金规模远小于此数,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中国资金的对外投资提供便利,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人民币一旦实现国际化,中资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等风险降低,融资汇兑等成本降低,手续简化,这都将给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中资企业极大的便利。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途区域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还有着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中国资金的积极参与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求。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国际化也需要“一带一路”为之提供动力。首先,中国要增加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就势必会产生巨额的融资、支付、结算;人民币可以借机扩大境外流通量,以期在这些领域积极提高人民币的认可度和使用范围。再者,建设“一带一路”,深化金融合作必不可少,诸如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双方的本币互换、签署金融监管合作的协议、完善跨境风险管控机制等等,这些多边金融合作的开展也将助力人民币地位的提高。此外,在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中,人民币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必将与其他币种进行竞争,指望在一些美元、欧元等货币占据优势的区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困难的,这会造成人民币与其他币种的“短兵相接”。相反,“一带一路”建设会直接拉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这是全球经济的增量,在这其中扩大人民币的影响,阻力会稍小一些。(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互补性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亟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在基建领域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除基建外,中国在航天、深潜、大飞机、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并脱颖而出了华为、大疆无人机、海尔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今,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也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基本可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一些产能将会向国外转移,诸如钢铁、水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普遍滞后,承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转移的高端制造业难度较大,承接从中国转移的制造业倒是力所能及。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6.3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值还在以快于中国与全球进出口总额增速的速度逐年增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也在持续增加。可以预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会愈加密切,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三)中国在一些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密。切的金融机构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的积极倡议之下,2014年10月,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财政部长或授权代表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这是第一个由中国首倡设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中国初始认缴资本目标占总资本金的50%,是最大的股东;随后随着成员的增加,出资比例有所修改,亚洲域内成员和域外成员的认缴股本出资比例为75∶25,并参照GDP比重进行分配;但依此方式中国依然是亚投行最大的股东,具有最大的投票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顾名思义,其业务重点是对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可见其业务与“一带一路”的建设高度契合。2014年又有丝路基金注册成立,其目的就是为“一带一路”地区的经贸合作和互联互通提供融资支持。鉴于它是中方独资的单边金融机构,中国更是掌有绝对的话语权。除此之外,还有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也有望成立。我国国内也有不少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工建中农“四大行”等,它们业务无不与“一带一路”建设息息相关。在这些金融机构,中国不是独资掌控,就是掌握较大的话语权,因此有能力积极使用人民币进行业务往来。这显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有利条件。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一)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存量不足。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有多少存量,并无官方精确数据,但鉴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暂历程和中国未完全放开的资本管制等因素,其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存量不会很高,离岸市场的建设也比较落后。且“一带一路”区域的人民币资金主要集中分布在香港和新加坡,其他区域人民币存量有限。现阶段中国也存在着“特里芬难题”,即如何才能在为全球提供流动性的同时还保持币值的稳定性。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需要保持币值稳定,但是若不增加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存量,则毫无可能在此区域实现路径突破。中国从1994年以来长期保持双顺差,按照目前趋势来看,中国短期内不可能在经常账户下实现逆差,增加“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的存量只有在资本账户下实现逆差一途。事实上,在2017及之前几年,中国资本外流压力非常大,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人民币一度承受着极大的贬值压力,而这还是在中国主动收紧资本管制、审慎的向海外投放资金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想象,假如中国大笔增加对外投资以扩大海外人民币存量,则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国内金融系统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二)“一带一路”外部环境风险大,中国尚无完善的应对机制。首先是沿线国家潜在的经济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大多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欠缺,财政状况不佳,市场化程度低。其次是政治风险,如政局动荡、大国干预;因此,有些与政府合作的项目,会因政党轮替、政权更迭而搁浅或违约。我们对这些风险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无良好的应对办法。客观地讲,中国与沿线国家既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合作、管理和监督机制,自身也没有权威的风险评级机构和覆盖面广的保险业务,应付当地政局变动、冲突、战争之类的事件更是乏力。以“一带一路”正式推向全球的2015年为例,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流量是189.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四成,增幅是对全球投资增幅的两倍,占2015年中国对全球投资流量总额的13%。这组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投资流量的前十名分别是: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印度、土耳其、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其中,对新加坡的投资流量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5%,而紧随其后的俄罗斯仅有16%;此外超过10亿美元的只有印度尼西亚和阿联酋(以上数据源于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可见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流量虽有大幅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少数经济良好、政治稳定的国家。这当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但从中也可看出其他国家的投资环境堪忧。此外,2007至2012年六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流量占对全球投资流量总额的比例约为10%,而2012至2016五年间,这一比例则分别为14.86、11.65%、10.83%、12.51%和8.54%。可见在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该区域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并没有显著上升。此外,在这些国家的投资主要由国有企业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较少,而近些年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份额中已占半壁江山,这直接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的高风险和其不太乐观的盈利前景。(三)人民币大循环回流渠道不畅。虽然比较而言,现阶段增加人民币海外存量的问题更突出,但这些海外人民币如何回流,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狭窄,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情况下,仅有跨境贸易结算、沪港通(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境内机构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获准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等渠道,并且设有额度限制。此外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定阶段贬值预期还有所上升的背景下,回流机制不畅更是降低了海外持有意愿。(四)中国与“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有着直接的利益冲突虽然建设“一带一路”是共赢之举,不过有些国家和中国久有争议,有时矛盾还会激化发生对峙,这显然很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一)加速“一带一路”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与中国自贸区战略衔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一带一路”区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高人民币支付结算的便捷性,从而促进沿线各国之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资源要素流通,加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分工日益深化的今天,即便像中国、美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和市场也不能“自力更生”,中国向来明确表达支持全球化的态度。“一带一路”若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所进展,不仅会加快本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也能有效缓解政治层面的矛盾,稳定局势。中国则可以凭借该区域的整体力量参与大国博弈,增强自身话语权。不过“一带一路”各国的情况是如此悬殊、复杂,推进沿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颇为棘手的工作。当下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把“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对接,以人民币国际化贯串之。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是中国继加入WTO之后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意义非凡。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近期的目标,是积极推动与中国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逐步提升已有自由贸易区的自由化水平。中长期看,要形成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国内,继推出广东、上海、天津和福建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2016年又新增7个自贸区试点(分布在在浙江、辽宁、河南、重庆、湖北、四川和陕西七省市)。2016年11月2日,国务院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对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这四个自贸区试点的工作予以认可,支持把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可以预见,在自贸区试点积累大量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建立贸易便利化机制,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体系。而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显然有助于促进这一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二)倒逼中国国内的金融体制改革。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促使中国金融不断提升自身效率,跟上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步伐;有利于加快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更好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的主导作用。具体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金融机构要帮助中国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这不仅需要金融机构本身服务的升级,也需要中国政府加大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国内各种力量并非铁板一块,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难免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这种情况下,像加入WTO一样,通过外部的条约责任和有形具体的承诺来促进国内的体制改革,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区域较大的经济风险会有力促进中国金融行业服务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能在该区域开辟一片沃土的金融企业,必将在披荆斩棘中获得极强的竞争力。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会进一步深化中国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将在国际上培养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中国金融企业。(三)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以往的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无不处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掌控中。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提升发展中国家群体的话语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借机团结众多发展中国家来增强发展中国家群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事实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均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成立的。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国家会议也是中国团结发展中国家来共同增强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秩序中地位的表现。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在人民币纳入SDR、亚投行等国际性金融机构成立的同时,在“一带一路”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整合发展中国家群体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实力,增加话语权,能够切实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使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更加多元、灵活、稳定。

四、挑战分析(Threats)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3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货币;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影响的扩大、人民币币值的持续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由于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中国决策层和国内外理论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目标上,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目标、途径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仍须细化和深入,有必要进行全局性的系统探讨。本文主要从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的角度来分析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一、国际货币的条件分析

在金本位制时代,由于黄金本身是商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在全球进行流通和自由兑换,并且具有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功能,因此,黄金就是国际货币。当金本位制崩溃后,人类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纸币充当了交易媒介,国际货币的内涵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内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应条件。

(一)政治方面

1该国的政治必须保持长期稳定。一国政治的不稳定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继而会引起货币的不稳定,甚至对国内外居民持有的以该国货币形式表现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构成威胁,该国货币就难以获得承认。因此,一国政治的稳定性是其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

2该国必须在世界政治中具有较强地位。政治地位较强,能较好地保护本国利益免受可能来自伤害,能较好地保障国内外居民以本国货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一般说来,最强的国际货币是由最强的国际政治实力提供的。同时,一国在全球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也可以带动和促进该国经济的进一步国际化以及货币的国际化。

(二)经济方面

1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该国的经济规模足够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足够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就较大,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程度就较高。评价一国的经济能力,不仅要考虑目前的经济实力,还要考虑未来的增长趋势。同时,该国必须与世界各国有广泛的经济联系,在世界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强有力的出口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一国只有和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其他国家才可能将该国货币作为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历史上,英国、美国在各自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之初都经历过贸易和投资扩张的过程。因此,一国若要实现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力,提高总体经济实力并推动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2货币对内对外的价值必须相对稳定。作为国际货币,其目前及未来的价值都必须稳定,只有稳定的货币才能被信任和接受,如果一国的货币价值不稳定,通货膨胀率较高且变化无常,汇率就会处于贬值状态且不确定,这样就会增加使用该货币的成本。通货膨胀还会降低该货币的购买力,降低其作为国际储备和交易媒介的能力。此外,该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所实行的货币政策倾向、是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高超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货币的稳定性,也是一国货币能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3必须拥有具备相当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发达且开放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体系、遍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是一国货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条件。货币的兑换主要是在金融市场和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健全的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组织保证。实现货币国际化尤为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这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交易的需要,又能使管理当局利用直接和间接手段调控外汇供求、稳定汇率及币值。自由且完备的金融市场的条件是有广度,即能容纳各类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有深度,即具备良好的二级市场。

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我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稳定的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我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在过去20年中平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位居世界经济大国的第六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也列世界第三位。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在亚洲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65.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额达8188.72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储蓄率不断提高,从35%提高到40%以上。这种在世界各国中最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了保证,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转(三)健全的金融体系

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机构支持和运作的。因此,一种纸币能否胜任世界货币职能,其发行国还必须有一个先进的银行体系。宏观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业的稳定,进而影响着本币对外汇率和币值的稳定。货币国际化后,由于国际上各类大小程度不一的经济金融危机和动荡时有发生,使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常常面临着外来的冲击。从危机发生国的教训来看,金融危机和动荡带给发生国的负面经济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恢复。为了减弱和及时消化外来的种种冲击,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各种冲击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地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予以吸收。而所有这些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强力措施进行改进。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向世界先进中央银行的目标迈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加速处理,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四)完善的金融市场

实现货币国际化最为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从1989年5月招商银行开办首笔离岸金融业务,至今已有19个年头,虽然历经坎坷,但从全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经济金融环境看,我国目前已具备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2)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能够满足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法律环境需要。(3)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硬件环境已经具备,主要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关的金融技术手段。(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时差条件与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营业时间上能够相互衔接,具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优越的地理条件。因此,只要我国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就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循环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工具,使人民币国际化更具现实意义。

(五)充足的国际储备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分析

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

(一)可能增加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人民币持有额的钳制,国际上持有人民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二)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必须输出本国的货币。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无非是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以直接输出美元的方式向欧洲各国大量输出资本,为美元占据国际货币领域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依靠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通过大量的贸易逆差来继续输出美元,大量贸易逆差形成的对外债务和债务利息使美国背上沉重的负担。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也会大量输出,这就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可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4

1996年12月以来,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对外贸易收支的外汇管制已经放开,今后如何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步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中国已经放松或部分放松管制的资本项目就有20至30项。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还比较缓慢,央行应对资产价格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要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不急于把所有的资本项目都开放,如果对国民经济有好处,有条件,就开放一部分”。中国不谋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要追求物价稳定。首先,应健全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立法,有效地对各种金融风险加强管理,以应对开放条件下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同时要完善金融业监督管理制度,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业务接受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要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健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章制度,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使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参照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完善利率体系,使国内外的利率水平保持一致;第三,要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没有宏观经济的稳定,过早开放资本市场,必将危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预警系统,防范重大金融事件的发生;最后,加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统计和监测,打击洗钱等非法活动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以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它对于我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决策,提高金融管理的效力有重大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中级阶段——实现人民币全面区域化

1.边境贸易和旅游消费带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

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与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并不是孤立发展的,二者可同步进行,但人民币国际化的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深化,也是人民币走向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人民币区域化的最初表现是边境贸易和旅游消费带动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要收益是为周边贸易和人员流动提供便利,减少交易成本。由于人民币的境外流通量相对于我国国内广义货币供给量的比例较小,所以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在该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收益比较明显,成本约束较小。但是,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范围的扩大,人民币必将成为一般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和交易媒介,尤其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将会出现稳定的增加。贸易关系的加强,贸易量的扩大必然导致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和对人民币需求的大幅增加。

为此,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边境贸易法律,以规范边境贸易。首先,应该使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逐步合法化、正规化;其次,积极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签订有关人民币流通的合作协议,在人民币流通比较广泛的国家和地区开办人民币个人消费业务;第三,与周边国家政府协商,允许中资企业到境外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最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基础上,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

2.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不仅要在使用区域范围上要扩大,而且需要在我国建立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备的离岸市场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这是一国货币进行自由兑换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也是一国货币转换成国际清偿力的重要机制。目前,人民币境外流通数量最多的地区首推香港。2003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签署关于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为两地经济融合和个人消费提供更大便利,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将为该市场开辟新的金融产品,并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可为内地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中国未来金融改革的策略,应该以香港作为中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入手点”、“缓冲区”及“过渡区”,利用香港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推动内地金融业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国家将加快QDII投资香港的进程,全国社保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QDII制度正稳步实施,基金管理公司QDII试点也已获得初步经验。截至2007年3月,社保基金会通过“国有股转持”而持有的H股公司股票已达到12家,转持股票的总市值达到353亿港币。

关于在内地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几经争论,笔者认为从经济和金融实力来看,应把上海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这里云集了众多的国内和国外金融机构,上海已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其数量已超过全国的30%。目前,全球资本排名前50位的国际银行中,有25家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中心,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在这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随时准确地把握国际经济动向,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促使人民币最终走向国际化道路。预计到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融资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8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重达到10%左右;上海货币市场年交易额将达到40万亿元,成为全国资金集散中心;上海证券市场市值达到7万亿元,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上海期货交易所建设成为世界排名前10位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易所,成为重要的国际商品定价中心;黄金市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到2010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5万亿元和3.2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左右,保险密度达到4000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逐步实现国际接轨。

3.两岸四地的货币整合,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步骤

中国大陆两岸四地近年来贸易规模不断增大,经济联系断加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目前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则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近年来,两岸四地的经贸往来成倍增长。香港和台湾两地在内地的实际投资额,分别居大陆外来投资的第一和第四位。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贸易约占其总出口贸易的四分之一,在大陆的投资约占其对外总投资的二分之一。香港与台湾的经贸联系历史悠久,关系更为紧密。如果把两岸四地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加,经济总量达16000多亿美元,经济实力可望升至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两岸四地总额达1万多亿美元,占全球的8.3%,排名世界第三;两岸四地的外汇储备总额为3000多亿美元,大大超过日本。由于两岸四地存在着四种货币,带来大量的兑换费用和生产成本,因此,进行两岸四地货币的整合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在拥有共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两岸四地创建一种一体化货币——“中华元”,货币整合的最大目的是强化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当然,“中华元”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解决货币发行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权利义务以及规则制定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两岸四地金融开放程度不同,金融制度、会计制度、法律制度各有差异,监管当局的监管准则、货币政策以及对金融市场的调节和干预力度不一,加上两岸还存在一定的政治障碍,区域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必然任重道远,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在金融作业标准、程序和制度环境进一步趋近时,区域金融一体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区域化推动国际化

从中国自身的利益考虑,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货币,应当推动东亚货币联盟朝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区的方向发展,通过区域化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证明,单一货币的实现会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微观角度看,区内各国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将趋于零,为贸易和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宏观角度看,单一货币的实现会提高目标区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减少经济波动。因此,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货币联盟和单一货币的形成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人民币国际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应积极推进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区的构建,加强东亚各国的货币合作,完善“东盟-中日韩10+3”的运行机制,使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依托。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外投融资活动的拓展。随着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的增加,中国必须要为人民币的持有者提供资产选择。当境外的人民币市场形成(人民币借贷)后,人民币将成为投资资产。出于投资和分散风险的需要,投资者要求调整资产组合。这样必然产生境外人民币投资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需要。因此,为了促进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建设以人民币为主体的国际(亚洲区域)金融市场就格外重要。中国可以尝试允许境外人民币到境内进行直接投资,中国可以和亚洲国家合作筹划建设亚洲的债券市场,甚至可以借助香港这一窗口,尝试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当人民币成为亚洲贸易和金融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后,人民币不仅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储备资产,也将成为政府的干预资产。人民币的国际化达到了高级阶段,出现了质的飞跃。人民币在民间的支付能力和政府间的支付能力都显著增强,中国的政策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人民币成为亚洲储备货币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在亚洲要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中国要在关键时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将自动成为一些国家货币的名义锚。在亚洲金融事务中,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大的号召力,在亚洲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在亚洲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但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增长前景和考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在市场巨大需求的拉动下,积极进行国内制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人民币将最终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刘力臻徐奇渊等: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郭庆平王爱俭: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协调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亚洲金融一体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5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游资监管;博弈论视角分析

一、引言

2016年年初,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国际游资大手笔做空人民币以期获得投机收益。全世界金融市场,由于人民币的波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大地震,例如我国上海股市,出现了两次熔断,全世界各国股市也是一片惨淡。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了全球重要的经济风向指标。投资者喜欢把人民币汇率,同中国经济绑定在一起,直观感觉只要人民币下跌,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出问题,它形成了一种,本能的自发的反应,所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才会引发这么大的震撼。随着2014年后美国停止了量化宽松政策,由于没有新增美元供应,现有的美元就变得稀缺了,国际市场上开始抢美元,美元汇率就会自动升值。伴随着美元价值上升的趋势,又诱发更多的人去抢购美元。这样一个现象引发了很多人——国际上的金融投机客趁机做空人民币来大赚一笔。人民币海外市场即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最大的是香港。独占海外人民币市场的一半以上。人民币存在套利机会,会引发全世界金融投机客去香港,在这个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大做文章。这些国际游资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跨境套利,在香港用一美元换6.7人民币,把这6.7元转到中国国内来,在大陆用6.5元换回一美元,赚取利润2毛钱。当然,我们这里忽略了交易成本。第二种方式,做空人民币,投机者预期汇率还会继续下跌,就向一些银行机构去借人民币,在市场中卖掉后换成美元,准备等这个价位往下跌后再出手用美元换回人民币。在2016年一月中旬,中国政府坚决镇压了国际游资在香港做空人民币行为。不管哪种投机行为,投机客手上必须要有人民币,才能做这个套利或者做空,道理很简单,得不到人民币,这个交易就做不了了,甚至还会赔本。怎么做呢?第一,堵住大陆流向香港的人民币渠道,让投机客找不到人民币。中国政府吊销了几个外资银行做跨境购汇和售汇的这样一个业务的牌照,暂时不能进行跨境间的货币转移。第二,严查虚假贸易,因为大量的合同可以作假,导致人民币可以流进流出。香港就成了没有货币流入的这么一个市场,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抽水,有些中资机构开始,在市场中大量的抛售美元,把人民币收回来,收回来人民币就会导致香港市场上紧缺人民币,找不着了,进入极度短缺状态,然后所有的中资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全部都不再借人民币了或者把利率提的很高,这样话就会导致人民币短缺和严重的人民币荒,利率马上会大幅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诱发整个市场中做空人民币的人,从空头一下变成多头,基本上横扫了香港的所有的这种做空人民币的这些基金。可以说我国政府的汇率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博弈论是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行之有效分析工具,只要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他们之间的收益协调几乎都离不开对博弈过程的分析。就如国际恶性投机客与我国中央政府进行的货币战过程,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可得出了更多有价值的结论和政策指引。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如果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存在大的波动,没有一个稳定的人民币金融市场环境,那么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得不到保证的。本文以下部分将用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此次我国中央政府与国际投机游资进行的汇率保卫战。

二、中国中央政府监管部门同国际游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

本节我们从完全静态博弈模型的视角去分析我国中央政府在2016年1月同香港的做空人民币国际游资所做的货币战争。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假设。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国际投机客与中国中央政府之间的两个参与者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投机客有两种策略:进入市场做空人民币获利;不进入。中国监管部门也有两种策略:采取稳定人民币汇率使之不能获利;放任游资在香港利用各类金融工具进行做空人民币套利。其收益矩阵如下图所示其中,当游资不进入市场,政府放任不管时,各自的效用为P1和N。当中国央行进行放任不采取应对措施时,投机者进入市场可获得收益P,即P=P1+P2,大于正常收益P1,其中P2为额外收益;人民币市场遭受投机客套利打击,经济市场秩序被破坏带来的绩效等损失为T。该损失与进入市场做空人民币的投机客收益正相关。当游资进入市场后人民币贬值获利行为受到央行管控时,其收益为进入市场获利收益P减去被管控的损失C,该损失与进入市场获利收益正相关,即C=cP,(c>0);中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的收益为市场秩序的维护带来的绩效和声誉增加的正常收益N扣除制裁成本A,即N-A。当中央政府管控,游资不进入市场做空时,中央政府的收益为正常收益扣除制裁成本A,即N-aP。游资的收益为正常收益P1。2.该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从收益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中央政府选择放任不采取监管措施时,游资进入市场做空的收益大于不进入市场做空的收益,其最优选择为进入市场做空。当游资选择进入市场做空时,中央政府制裁的最优选择取决于放任的损失(T)与制裁成本(A)的比较:当放任的损失大于管控成本,即T>A时,其最优选择为管控,反之为放任;当中央政府选择管控时,游资的最优选择取决于进入市场做空获利收益P与被管控的损失C的比较:当C>P时,其最优选择为不进入市场做空;反之,当C<P时,其最优选择为进入离岸人民币市场做空人民币。3.本节结论。从上分析可见,处罚力度、管控成本和不制裁的损失,是决定该博弈均衡的三个关键性因素。投机套利者进入市场做空收益与被制裁的损失的比较是确定其博弈均衡的关键。是否进入投机市场,取决于进入市场做空获利的诱惑力与中央政府的政策执行监管力度的比较,当诱惑力大于政府政策公信力时,不管我国政府是否对投机者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打击,投机者都将选择进入市场进行套利活动。只有当我国政府的打击力度大于诱惑力时,游资才可能选择不进行套利活动。

三、中央政府同国际游资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为此,中国政府必须响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应要求,逐步开放本国资本市场。在相继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后,2018年3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正式上市,2018年5月4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也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国际游资利用中国的金融市场,来利用金融工具在人民币汇率市场上兴风作浪,赚取投机收益。总结2016年香港人民币汇率保卫战,我们会得到几点重要的经验,第一,这个事情是发生在香港,离岸人民币最大市场是在香港,香港金管局是全力配合,这件事情才能成功。但是我们提出一个假设,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在海外流动人民币,数量不是现在一两万亿,而是几十万亿规模,主战场不在香港,如果在纽约和伦敦,我国政府还能够取得这种成功的效果吗?开放后的我国政府又该如何面对国际资本市场中投机客的恶意投机?本节进行讨论:我国中央政府同国际投机客之间非对称信息动态模型。1.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结构假设。假定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投机者对中央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态度并不清楚。设想我国政府具有两种政策执行类型:强公信与弱公信力。强公信力的我国政府承诺并坚决严厉打击一切进入市场的针对人民币的投机套利获利行为,以维护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正常秩序。而弱公信力政府虽然也承诺严厉打击做空人民币的投机套利行为,但实际上对大量进入市场做空人民币汇率只是不痛不痒地做一点样子或是没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监管。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对进入市场针对人民币进行套利事件严厉制裁的概率取决于中央政府的类型及其选择严厉打击的概率。游资在进入市场豪赌前并不知道中央政府真实态度,但他可以根据他所掌握的信息形成的先验概率。2.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当游资观察到政府对进入市场豪赌人民币汇率事件的严厉制裁时,该中央政府为强公信力政府的后验概率为:即当投机者观察到政府严厉打击措施实施之后,中央政府为强公信力政府的概率将提高。反之,当国际投机者观察到政府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后,中央政府为强公信力政府的后验概率为:从推导出的公式中不难看出,中央政府为强公信力政府的概率将下降,为弱公信力政府的概率将上升。3.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结论与启示。从以上分析中,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我们可以发现若不及时对做空人民币的行为采取必要措施,严厉打击国际投机者在香港市场套利行为,必然在日后会引来更多投机者进入国际市场做针对人民币的套利交易活动,直至达到极限水平。因此,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环境,需要对每一次已发生的进入市场套利的投机事件给予及时严厉的监管,采取有效的打击措施。

四、结论与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6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全球化;金融;跨境支付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经济受挫,人民币一度大幅贬值,但很快疫情好转,中国迎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而一些欧美国家,疫情仍在肆虐,毫无控制住的迹象,经济持续衰退。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无疑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于2009年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今人民币国际化有了很大的进展。

1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1.1计价货币功能逐步呈现

2018年“上海金”、人民币铁矿石期货、人民币原油期货等相继挂牌交易,显现出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计价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1.2人民币国际支付排名列全球第五

全球使用人民币支付的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加,数量从2017年7月的1989家增长到2019年7月的2214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第5位,市场份额为1.76%。

1.3国外非金融企业熊猫债发行额增长迅猛

国外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在我国发行熊猫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16位发行人累计发行了36支熊猫债,发行规模合计627亿元,较2017年增长191.63%。

1.4外资不断增持中国金融资产

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外资持有境内股票、债券资产的规模合计达39526.29亿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市场份额为4.3%,较20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1.5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中国央行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报告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达2176.7亿美元,占标明币种构成外汇储备总额的1.95%,排名超过加拿大元的1.88%,居第5位,这是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2019年末,中国央行共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金额超过3.7万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覆盖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以及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所在地。

2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

2.1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全球化冲突

人民币的国际化和美元的全球化是相互排斥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与美元的较量,两者的矛盾将日益增加。有美元这个世界通用的货币,美国就可以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如此巨大的利益,美国自然不会放弃自己的美元地位,也不容许他国挑战美元的地位。IMF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为10.9万亿美元,其中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占其中的61.8%,这一比例在2000年为70%,在20世纪70年代为80%以上。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加速下降,而新秀人民币的比例在持续上升,美国自然坐不住了,不能眼睁睁看着人民币蚕食自己的份额。美国不断挑起贸易摩擦,在2020年8月又对中国实施制裁行为,导致中美关系陷入紧张状态。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存在诸多方面,包括高科技、商品买卖等,而这些方面的竞争根本上来说也可被解释为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冲突,美国对中国的阻挠态度导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终存在障碍。

2.2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国际市场基础

人民币尚未得到国际认可,功能无法完全体现。虽然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但是份额只有1.95%,与超过60%份额的美元相比,依然很低。根据央行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国际支付所使用的货币种类,只有1.76%是人民币,而且这些付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据政府间协议或涉及中国企业的交易而发生的,而人民币在没有中国参与的跨国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微不足道。在“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中,人民币交易的份额有所增加,但同时人民币计价功能一直停滞不前,沿线国家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选择美元进行计价。对于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发展来说,计价功能是相当重要的,代表着该国货币在国际上是否被接受,使用人民币计价才是对人民币的地位和价值的真正承认。

2.3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继被纳入多个全球重要指数,外资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配置需求日益增长。跨境证券投资在我国国际收支格局中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在2019年7月已取消,RQFII可以全额投资,沪港通和深港通也取消了年额度限制,只有日额度限制,但是2019年QFII、RQFII以及沪港通、深港通加起来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比重大约为3%,整体上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3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3.1强大的经济规模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货币国际化只有在强大的经济总量的支持下才能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国际形象和声誉不断提高。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额为99.1万亿元,按美元现价计算约为14.36万亿美元,世界GDP总量达到86.6万亿美元,中国已经占世界GDP的约16.59%,仍稳居全球第二名。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坚实的基础。

3.2良好的声誉、稳定的汇率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企业往往是希望和欢迎汇率基本稳定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汇率波动的干扰,从而专注于生产和经营,不需要将精力过多用于判断汇率趋势。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我国一贯的方针。1998—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亚洲大部分国家的货币纷纷大幅贬值,日元还退出了国际舞台,成为区域货币。虽然我国当时也面临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但我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通过实施有效的外汇政策,使得人民币保持坚挺状态,给整个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帮助,大大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信誉度。人民币在国际上逐渐被用作商业清算和金融投资的交易货币,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次贷危机期间,美元大幅贬值,许多国家试图使其外汇储备多样化,以减少外汇风险。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或升值态势,诸多国家便增加人民币在储备货币中的比例,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2020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我国率先将其控制住,经济已经全面恢复,而欧美各国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出现较严重的衰退。我国抗疫成绩举世瞩目,充分显示出我国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强大能力以及经济的强大韧性。一次一次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我国都经受住了,经济没有发生大的波动,且经济很快就能得以恢复,各国对人民币有着充分的信心,这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3先进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已经全面投产

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可以保障人民币的支付与结算,提高人民币的使用效率和频率,促进人民币的广泛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开发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InterbankPaymentSystem,CIPS)支持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CIPS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企业相关业务和个人汇款业务可通过参与CIPS系统的银行进行。CIPS(二期)已经于2018年全面投产,同时银行间的货币市场已经开通夜盘交易,打破了原有的境内外业务“时差”。CIPS(二期)进一步整合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资源,提高了跨境清算效率,在运行时间和结算、业务模式上,CIPS(二期)更加无缝对接国际标准,系统运行时间覆盖了全球各时区的金融市场,使得跨境互联互通的道路更加通畅。

4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

4.1规划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注重长短期目标相结合

由于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中国企业的参与,人民币在跨国贸易和多国合作领域在数量上取得了成功,但要从量变转为质变,依然需要不懈的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制定短期目标时,需要认识到,人民币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以区域化发展为主,以实现人民币计价职能为主要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做不到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先实现区域化,再实现国际化。由于美元在国际上过于强大,人民币并不适宜与美元硬碰硬发生正面冲突。我国革命斗争胜利的法宝是农村包围城市,同样,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可以按这个思路来走,先在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推广人民币,再向发达国家渗透。在制定长期目标时,需要认识到,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扶持措施只能产生短期效果,从长远来看,这不具备可持续性。因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选择是微观主体的一项独立决定,市场的推动才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只有市场主体从内心接受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所以制定长期目标时,必须考虑政府逐渐退出,由主导地位退到辅助地位,制定谨慎的宏观政策,采取面向市场的办法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会越来越依靠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投资等,而且我国企业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是否具有主导权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增强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

4.2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我国需要借助“一带一路”的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与沿线国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合作,打造资金融通的渠道,兼容沿线各国不同的支付标准,寻找更加便捷的全新的支付方式,逐步提升人民币在不同区域的接受度。自加入特别提款权外汇篮子以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广泛的使用,成为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种外汇储备货币,如韩国、俄罗斯等15个周边国家已经将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外汇储备资金。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在俄罗斯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达到14.7%,位于欧元和美元之后。2017年俄罗斯大型骨干企业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期限为2+1年、金额10亿元的首期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券)。2018年红狮控股集团成功发行了国内首单3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建设公司债券,主要用于老挝地区的建设。经济上的合作带来了金融上的合作,金融上的合作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有很大帮助。

4.3加强人民币外汇市场建设

由于全球金融交易市场的交易量远远大于全球投资和贸易的规模,如果不能在金融交易计价清算上得到广泛使用,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就会受到很大制约。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应借鉴伦敦外汇市场的发展经验,建立多层次交易市场,以满足不同交易主体的金融需求,并优化各项交易制度,如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应逐步降低外汇交易中的实需占比,鼓励外汇投资、套利和保值交易;鼓励市场会员选择净额结算并严格执行高标准的国际清算与结算制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交易中的杠杆率。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人民币债券。人民银行应继续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人民币融资债券业务。香港是理想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场”,因为香港在许多金融产品方面都具有领导地位,只需要将这些产品变成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的应用范畴就可以快速扩大。因此,可在香港开展各项人民币业务,设计不同产品,测试市场反应。

4.4发展人民币衍生品市场

继续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除此之外,货币互换业务依然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衍生工具。两国货币互换就是以一定的汇率互换一定数量的对方的货币,可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本币互换可以增加双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之需,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4.5继续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使国内市场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使金融要素能够在我国的各个企业之间流通,使目前的金融环境逐步健全。我国可以加大引进国际上其他的资本或金融机构,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呈现多样化状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语

中国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增强,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信誉。我国可与世界各大组织、联盟共同合作,为解决世界问题奉献力量,以间接方式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就未来发展情况而言,货币的稳定性和国际地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力量。人民币将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货币,但也需要耐心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珺.人民币国际化的数字维度[J].金融博览,2020(09):30-31.

[2]赵艳丽.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货币国际化分析——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例[J].现代商业,2020(25):140-141.

[3]谭小芬,王睿贤.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J].新视野,2020(05):42-48+55.

[4]管涛.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而致远[J].金融博览(财富),2020(08):1.

[5]应坚.“债券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踏上新台阶[J].金融博览,2020(08):50-51.

[6]张雨婷.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J].现代商业,2020(22):88-89.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7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研究

1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金融市场正面临着大幅度改革并在不断完善当中,国内经济实力等各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外汇储备的充足、人民币币值长时间较为稳定等因素都给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跨境人民币结算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2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和作用

2.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首先,从静态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结果和状态,也就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进行使用。其次,从动态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在全球充分发挥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的一个过程。第三,从管理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2.2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会受到该国的贸易规模以及其在全球贸易中所处地位的影响,贸易规模越大则其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频繁,贸易交叉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关系重大。

3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意义

3.1有效避免美元汇率波动过大带来损失。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要动力来源与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该体系的瓦解让全球人们产生了一个新认识,美元“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是存在很大缺陷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我国大力推行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发展形势,我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包括俄罗斯等多个周边国家在内的边境贸易结算都使用的是人民币。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能够有效预防因美元汇率出现较大波动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让人民币实现从国内到国际的作用范围。现如今国际金融危机态势越来越严重并呈现出恶性循环的发展形势,这使得我国许多境内出口企业都希望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同时一些期望能够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获取利益的境外出口商和在国内有一定投资规模及人民币收入的外资企业也对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有较大需求。3.2跨境人民币结算优势显著。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外汇结算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有调查数据表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收入当中委托银行开展衍生品交易费用就达到了2%到3%,此外还有开信用证、结汇等各项费用。总的来说,在对外贸易结算当中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能让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中节约4%到6%的成本,这对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3.3有利于国际化布局的完成。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的增加,跨境人民币结算已经在全球多个区域和周边国家的投资金融等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有效促进了新盈利空间的开辟以及客户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扩大境外业务,促进国际化布局的形成。

4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情况下意味着在国际交易时人民币可以直接出现,进出口贸易的计价与结算也可以用人民币来进行。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也获得了更多国家的认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民币国际化也已初有成效。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收付比例不平衡。从我国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人民币结算就处于支大于收的情况,贸易总额当中人民币结算所占比例非常小。其次,中国企业在跨境贸易结算当中缺乏结算货币的主导权。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主要进行的是加工贸易,生产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而进口的产品多为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类产品,导致企业在和外商谈判时都比较缺乏资本,选择结算货币时处于弱势地位。

5人民币国际化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方向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顺利推进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因此我们急需针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所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有效的解决对策。5.1在对外贸易中加强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与比例。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与比例,比如在对外采购、对外援助和投掷等业务中尽可能使用人民币;针对贸易结算使用人民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等。5.2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水平。针对我国产品竞争力低,在选择结算货币上处于弱势地位这一情况我国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水平,加大研发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优化调整产业机构,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我国产品的中高端转型。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国际货币体制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方面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一方面也给其带来了更大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其对我国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润华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8

货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对于货币的国际化,Cohen(1971)和Kenen(1983)从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并从货币的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的三大职能出发,分析了官方部门和私人部门对国际货币的需要。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贵金属本位制的崩溃和特里芬难题下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汇兑本位制的失败,在目前的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依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到目前为止,美元占到全球储备货币的60%以上,这一点上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存在缺陷。首先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不稳定性,即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必须以某种国际收支逆差的形式外流到全球,这说明特里芬难题仍然不可避免,并且这会损害美元币值的稳定。从我国来看,我国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可能会造成外汇储备的缩水,使我国多年的外贸努力付之东流。其次从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放大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且美国国内政策目标优先与国际货币稳定之间存在冲突,这使得国际收支的不断失衡且缺乏合理的自动调整机制。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货币国际化本质上是市场的选择,市场对某一国家货币需求的扩大促进了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发展。IMF认为理想的国际储备货币应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具有很强的深度和流动性;二是在私人部门的交易中得到广泛使用;三是宏观经济和政局保持稳定。从人民币来看,我国近年来已实现了贸易部门的可兑换,但还没有开放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可兑换,由于我国历史上较保守的金融政策,虽然近几年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但相比于欧元和美元,我国仍有较大开放空间。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即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地用于计价、结算、支付和储备,人民币的国际化,既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局,也能服务实体经济贸易投资和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五位,市场份额为1.76%,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增长,政策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使得货币的大规模输入输出,这难免会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秩序造成冲击。根据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可以看出: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不可能同时存在,同时投机热钱的自由流动也可能会在短期内加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这些都将对我国人民币发展和金融监管带来挑战。余永定(2011)指出,由于人民币双顺差的存在,以人民币贸易结算为内容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导致新增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这与人民币国际化降低汇率风险和外汇储备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随着国外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扩大,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从而降低我国贸易的竞争力,并且可能加剧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甚至出现泡沫。由于二元化的利率体系和汇率体系,内地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可能会存在人民币的套利空间和套利风险。张明等(2012)发现,无论是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快速进展,还是2011年陷入的停滞,都与香港离岸市场和内地在岸市场之间的套利套汇活动密切相关,这加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并使得我国内外政策协调困难。但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仍然显著。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存在经济收益,也是我国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体现。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来看: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我国已成为最大的贸易国,如果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那么进口商和出口商面临的汇率风险将会降低,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和进出口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也有利于减少我国的储备积累,增加我国铸币税收益。我国有大量的美元外汇,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美元的不断贬值对国际大宗商品和我国的外汇储备都造成了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增强,通过减少美元储备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防止外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余永定(2009)等认为,尽管中国在未来并没有收取铸币税的野心,但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中国对美国所付的铸币税。在微观层面来看: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目标的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间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这有利于企业减少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扩展贸易领域、开拓海外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自2009年7月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后,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了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的扩张,从货币职能上实现了从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再到储蓄货币的推进。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我国逐步放开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扩大了与周边国家货币兑换的规模,促进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显著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促进了更多地区与我国建立国际合作。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落实,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便利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快速增长,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货币互换和人民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加强了与亚洲国家(地区)进行货币互换的规模,与多国(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的协议。在金融危机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清迈倡议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中国又与韩国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近年来中国也与中国香港、俄罗斯等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货币互换的推行对双方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进出口贸易困难将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陈宏,2010),且使得人民币尽管在非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逐步被亚洲国家(地区)接受进行结算,并且许多国家(地区)也开始接受人民币在其境内充当支付货币和储蓄货币。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资金融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持,“一带一路”经济上的合作促进了金融的合作,从而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有力提升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林乐芬等,2015),到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6万亿元,我国已与21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这体现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不断深化。这类双、多边货币安排扩大了人民币的使用,减少了中国贸易项目下美元的顺差,减少了交易中对美元资产的使用和依赖。离岸人民币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并且与在岸市场联动性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大约1.2万亿元,其中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不断上升,在各离岸市场中排名第一位,同时2019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3968亿元,同比增长35.4%。人民币国际储备不断增加。根据IMF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达2176.7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额的1.95%,居世界第五位,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开放相辅相成。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快,金融工具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平稳发展,提高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促进了人民币的自由交易和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我国并未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自由可兑换,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面临着较为严格的管制,中国还没有能够供境外人民币顺利投资回流的金融市场。如果人民币的资本项目不可兑换,那么贸易产生的人民币将难以处置,进而减弱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动力,从而不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EswarPrasad(2012)等学者指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是人民币获得储备货币地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且在没有开放的资本账户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太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货币,更不可能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其次,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资本项目增长快而经常项目的使用较低,并且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比重较低。梁智展(2021)指出,我国虽然在2019年7月取消了OFII和RQFII的年额度限制,但其仍存在日额度限制,2019年的QFII、RQFII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的合计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比重大约为3%,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整体上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此外,“逆全球化”的问题也在加剧发展。随着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世界经济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国际经济出现动荡,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影响了美国等关键货币国家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成员的抵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减慢,并且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各国经济发展紧缩现象明显,我国面临资本净流出增加,对人民币的偏好减弱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不充分,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深化程度还远不及欧美国家,并且我国仍缺乏充足多元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因此境外投资者持有量的占比仍然较低。尽管我国在2019年已经取消QFII和ROFII的额度限制,但截至目前QFII、RQFII等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比重只有3%。目前人民币交易成本仍然过高,缺乏一定的国际市场基础,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地位还难以确立,人民币离岸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美元比较起来仍微不足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对于如何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李稻葵(2008)认为应采取一种双轨制、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即发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在境内实现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利用境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张宇燕(2008)认为人民币应选择“亚洲货币合作”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不论具体实施何种政策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都要有规模、流动性与可信度的保证,因此我国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中应坚持市场驱动,逐步消除限制人民币使用的障碍,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推动相关金融改革,构建市场化的现代金融体系。我国的债市开放程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大规模的债券市场,并且增加不同品种的债券供给。要继续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使国内市场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建立更健全的金融环境。WendyDobson(2009)认为,已经开始实施的自由化措施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上持有的增加,但要将人民币实质性地用作价值储备,还需要大力发展中国具有深度和流动性的人民币证券市场。同时,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的汇率。通过更加浮动的人民币汇率,有利于避免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从而克服市场中的扭曲与投机。要引导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只有资本项目的开放和自由才能使人民币真正“走出国门”,被更多海外投资者所使用。由于开放资本项目的风险极大,我国也应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完善金融管理机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2019年,我国就进一步优化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2019年12月,我国首个对外承包工程类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试点在北京正式落地。同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优化合格投资者管理政策框架,取消了QFII/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并且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得人民币汇率水平尽管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依然保持基本稳定。

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9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逐渐走出国门。在中国香港、澳门和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可以局部或者全境通用。人民币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流通和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开放的程度逐步扩大,以及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了良好基础。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减少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所承担的贷款和通胀损失。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加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会影响到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导致地缘政治关系的恶化。因此,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会采取措施阻止或者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人民币的区域化,成为我国周边过家以及亚洲的贸易结算和支付手段。然后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被全世界普遍接受。这两个阶段的实现是依靠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的环境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金融市场在资本项目上的管制仍然是较为严格的。人民币可兑换程度和人民币资本市场开放度,都处于较低的格局。我国现在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制度上的改变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外部和内部的分析都说表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那么,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必定会在各个领域和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益处

(一)有利于我金融市场的深化

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增加,会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规模交易以及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的最终货币,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进了金融市场深化。

(二)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也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缓解金融体系内货币错配状况。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将会有更多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我国金融部门会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可以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非居民提供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资资金手段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出现和壮大将成为必然。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影响

(一)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和频繁波动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民币的需求不仅有境内需求,还有境外需求,并且境外需求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是不断增加的。人民币汇率在人民币的需求和供给中决定。因此,人民币会有持续的升值压力。汇率升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对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我国经济来说有较大影响。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会形成人民币离岸的金融中心,如果境内的汇率市场化不完全,完全市场化的境外人民币汇率跟境内的人民币汇率构成冲击。由此,会造成大规模的套汇活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更加频繁。

(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会增大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越来越多,我国境内的银行无法准确确定非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存量,面临着集中反存和大量提现的压力。能够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也会越来越多,我国境内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会增大经营成本和风险。

(三)加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我国金融体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逐步开放,国家对汇率和资本项目的管制都会慢慢放松,由此带来的国际投机以及各种金融风险的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是相当大的威胁。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应对国际风险方面的建设和经验略显不足,脆弱性的问题就更为明显了。

(四)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削弱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不再只对我国有影响。因此,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是要同时考虑其他国家的经济情况。并且,人民币的供给将会由于人民币的境外存量的不稳定而更加难以确定,这也会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

在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依然受限、人民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程度较低、在国际范围内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几乎没有的情况下,通过边境贸易促使人民币区域化,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切入点。

(二)利用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用

我国香港地区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对亚洲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尤其是当人民币还受到兑换和流通上的管制、人民币自由化没有完全实现时,离岸中心是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关键货币的重要渠道。人民币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更加有效地在周边国家流通,发挥更大的国际货币职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更好发展。

(三)建立人民币需求的监测机制

人民币的境外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大的影响,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金融的不稳定。能够及时掌握人民币需求的趋势,可以减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物价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影响。

(四)调整经济发展的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频繁波动会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求我们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经济的外贸依赖性,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五)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实际上一个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相辅相成的过程。我国金融体系向国际化发展,放宽对汇率和资本项目的管制,完善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和开放度。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现实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64期

[2]马荣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3]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8第4期

[4]余雪琪,罗春艳。论人民币的国际化[J]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3期

[5]邓承武。中越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特点及对当地经济金融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5年第3期

[6]穆西安。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09年第3期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篇10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笔者赴韩国考察发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尤其在去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这一切,都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而且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第二种,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区域性货币。在朝鲜罗津-先峰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集市贸易市场上,当地的摊主们无论是销售中国的商品还是朝鲜的地方产品,大都习惯于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在朝鲜几乎所有的边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经成为人们结算货款、进行商品交易、当作硬通货储备的货币之一。在越南、俄罗斯、朝鲜、缅甸等国家大多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零售业均受理人民币。并且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国货币的比价。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货币的地位也将日益巩固,尽而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第三种,在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资料显示,目前在香港已有100多家货币兑换店和近20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很多宾馆、购物商场、尤其是游人的购物点都报出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币。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成美元,实际上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这个中介兑换成美元。据专家估算,目前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已达7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港币的流通货币,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我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亿元,这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渐进发展的阶段。

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分析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家主席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时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6099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专家普遍认为,今后1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为人民币成为被世界各国和地区可以放心使用的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为人民币树立了较高信誉,深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治理通货膨胀,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成效显著。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则保持了汇价稳定,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为人民币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200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鼓励我国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建立行关系以通过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算。这项规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人民币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境贸易,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法规,将消除周边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1.23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人民币的境外需求。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一些与中国贸易、投资往来频繁、数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比如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结算货币之一。

(五)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内地居民可以使用内地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香港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港元现钞,香港居民也可以使用香港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内地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现钞等等。这些办法和政策对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作了尝试,也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提供了有益经验。

三、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对策选择

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以实际经济、贸易为基础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反映。笔者认为,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设计最佳方案,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一,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必须持续稳定增长并在亚洲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层政府间的交流,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消除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担心和疑虑。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统计监测,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建议在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的边境毗邻地区,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笔者认为,在一些边境地区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有利于双边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出口收汇、出口核销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行为的遏制,进一步规范边境贸易结算,从而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三,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建议选择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与此同时,对人民币兑换、跨境流动、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通过试验区的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

第四,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一是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主动使用人民币。在条件成熟时,中国企业、事业等单位,在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可主动使用人民币。在发展初期可以考虑对愿意使用人民币的外商,在价格等方面酌情给予优惠。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将那些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积极作用、对消极影响可控的资本项目挑选出来,先行试点,逐步扩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五,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除了继续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允许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在一般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政府债券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意味着我国不仅把人民币的使用从边境贸易推广到一般贸易和政府债券的交易,而且还可以改进境外居民只能用外汇才能对我国进行投资的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终究要走向可兑换,还将走向国际化,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人民币必将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丁剑平、戴国强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2004

2.张蕴岭、孙士海亚太地区发展报告[M]

3.人民币国际化渐进潜行[J]-环球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