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50:13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范文篇1

关键词:组织再造电子商务组织结构虚拟企业

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不能够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顾客要求。因此,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模式的诞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软硬环境,新的组织模式将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信息技术促进着组织创新的进行,而组织又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改造与创新,去适应电子商务的经营环境,在这种良性的双向互动中企业的发展被推向新的高度。

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

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的中心已向服务竞争转移,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应树立新的企业营销观念,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信息技术为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使企业的各子系统活动都紧紧围绕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与企业的目标来协调与规范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使内部组织的有效市场化成为可能,它打破了官僚主义的官本位,破除了传统组织信息沟通不畅的弊端,使结构更加精简、扁平,但这种组织结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扁平化,而是根据企业再造的思想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整合。

企业内部组织的整合创新

在进行企业再造的过程中,企业的各子系统如生产、营销、研发、财务、后勤服务等业务部门的功能将重新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因此而改变。

传统组织基本上是按照管理职能的专业分工而进行部门化设计和职能部门设置。进入信息时代,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能智能化地实现大部分的组织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因此组织内部的分工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职能分工型的组织结构向任务分工型的组织结构转变。企业组织将是由价值链上的若干“任务系统”集成的组织系统,即每一任务系统功能是实现市场价值的一部分。企业的主要任务系统包括:营销系统、开发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

从组织结构看,组织按业务流程进行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多层次、官本位式的等级组织模式,大部分中层管理机构将被分解到各业务系统,彻底地改变了组织的活动流程。通过建立起包括从市场研究、开发与设计、供应、生产到销售等业务流程的面向用户的快速反应组织系统,满足了激烈竞争下的市场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一)加强企业营销组织建设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面向国际化的大市场进行营销管理。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中间商将逐步向物流机构转变,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营销系统的职能已由大力构建营销网络,转变为重点加强网络营销。通过建立网络营销机构,利用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可以在Intranet(企业内部网)上迅速进行市场信息交换、跟踪定单。市场营销人员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可以访问公司负责维护的最新客户资料库。另外通过与客户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企业能够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并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顾客在与企业双向互动的沟通中得到了最大的程度满意,而企业也可根据市场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规划。

(二)创新企业的研发系统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不仅为研发系统提供了市场信息、需求信息,而且提供国内外科技方面与新产品方面的资讯,进而为确定研发方向、科研规划、新产品上市计划提供帮助。研发系统的组织可建立以核心能力与科研人员为基础的网络化科研队伍,实施国际化的研发战略和技术开发战略联盟。企业的研发系统通过内部网络与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紧密关联,使营销、开发、生产成为一体化的流程组织,避免了传统组织难以协调与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转变企业生产运作方式

在生产系统方面,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将由原来的存货生产方式转变为订货生产方式。通过因特网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自己所需产品的设计,厂家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自己现有的商品,使用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一般意义的电子商务与ERP等的紧密结合构成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它的内端使生产计划、控制等生产管理活动全都在企业内部网上实现,管理人员可通过采集各环节的数据对生产能力及生产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理。

此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财务部门和新兴的信息中心将从企业的一般职能部门晋升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核算功能逐步由电子会计取代,而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将更多地在决策层从事企业投资、融资等分析与资本运作活动。信息管理负责人则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不但对外界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整合后提供给CEO作决策参考,而且使决策信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各环节员工,并进行双向沟通,使信息这一战略资源发挥其应有作用。企业组织的外部创新

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组织形式和概念的出现。超越了传统企业的边界,使企业在利用品牌、网络和资本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取得超常的发展。

虚拟企业是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为实现某种市场机会,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组织。当市场机会不存在时,虚拟企业则自行解体。虚拟公司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接;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成员企业具有核心能力;随市场机遇而存在;无严格的公司边界。这种企业形式充分整合了面向Intranet的全球资源,达到了及时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但又未改变原成员企业的产权结构。

战略联盟是指多个具有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利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形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控的网络组织。与虚拟企业相比,它更强调一种行业的战略性,着眼于长期的合作与发展,并非某个短期的市场机会;他们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对抗性竞争,达到动态博弃的协同合作的双赢结果。这样使得每个联盟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发展,共享各自的资源,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柔性化组织结构模式将是21世纪企业组织的主流。柔性化组织模式则是一个超越组织边界的概念,它是围绕核心企业,融合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化组织的基本组织方式,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以适应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的经营环境,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企业组织创新中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要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对员工实现观念重建。将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信念、精神等通过各种方法移植于员工的脑海中,培养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增加对组织创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在总体系统思想指导下进行流程重组,这也是组织再造的核心过程。最后完成组织重建,以达到对组织单元、组织结构、员工角色转换的组织创新的最终目的。

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组织创新需要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企业应建立用于帮助在新型组织中承担新任务的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系统,如基于Intranet的MIS、DSS和EIS;用于支持组织单元决策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如专家系统(ES);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管理软件;组织之间以及组织间的通信与协调机制等。

企业文化创新。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企业文化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整体改革的前奏和量化积累。就企业本身而言,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是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审美理念的集合反映。因此,企业实施组织创新之际,应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打破原有的保护带,建立与新的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保护带,使得组织的历史文化不会成为企业组织创新的阻碍,而成为企业组织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企业组织范文篇2

一、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

**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先发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起步较早,19**年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党支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市委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组建到哪里”的原则,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到2006年8月,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3410个,覆盖1.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量”扩大了,但“质”还有待不断提高,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据20**年**市委组织部对50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企业主和职工的问卷调查,认为党组织作用发挥“一般”的占59%,认为“差”的占9%,认为“好”或“较好”的仅占32%。

如何解决有效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问题,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水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市委认为,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但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因此,关键是要激活内因,使加强党建工作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让“要企业抓”变为“企业要抓”。为此,就要寻求企业党组织、企业主和企业职工各方共同的价值基础,形成一个让企业各方认同的党建工作目标。**市委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促进企业和谐为目的,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以强化组织功能为重点,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水平。

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一是企业发展充满活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力不断提升,企业在与外界交互作用中实现良性循环,呈现出自我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二是企业内部和谐。企业中不同层次人员分工协作,和谐相处,获得尽可能大的公平感和相应的满足感。生产资料和资源配置合理,单位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科学合理,组织运作协调高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各项和谐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以人为本理念、团队协作精神深入人心。

三是企业与外部和谐共处。企业内部和谐创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竞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符合企业主和企业职工的利益。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实现了党组织、企业主和职工三者价值取向上的一致。

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各方对企业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上不统一的问题,使企业抓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显著增强。同时,按照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要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使地方党务机关跳出了“就党建抓党建”的框框。从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的同志工作目标更清晰了,方向更明确了,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二、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难点。建设“活力和谐企业”,既为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拓展了空间,又对其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活力和谐企业”的建设中,**市科学设置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好”谋划活动。企业是经济组织,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重点。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企业决策管理层建立“共谋发展机制”,共同研究企业发展大计,共同推动企业不断创造最佳效益。例如,他们探索建立“党组织与董事会理论学习联合会议”制度,党组织班子定期与董事会成员共同学习,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党组织班子与董事会成员双向例会”制度,经常性地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对策,努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围绕“人才队伍培养好”设计活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就要注重培养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此,**市制定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开展“人才结对”活动,建立优秀人才与党员、职工联系制度,不断壮大党员人才队伍;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组织党员、职工技术攻关,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劳动竞赛”、评选技术标兵等活动,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企业文化氛围好”组织活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把企业文化作为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发扬企业优良传统,培育企业精神,形成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企业真正成为全体员工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以“文明企业”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以企业文化阵地为依托,定期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围绕“安全生产管理好”安排活动。安全生产是“活力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协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例如,牵头组织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安全形势教育日”制度,协助内部职能机构定期检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督促抓好整改,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围绕“职工利益维护好”开展活动。广大职工是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主力军。**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倡导“关爱职工就是关爱企业”的观念,积极实施“关爱职工行动”,着力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关心职工。通过开展“谈心接待日”活动和设立意见箱等,及时了解职工的呼声和愿望,畅通职工意见反馈渠道,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建立“党员调解小分队”和“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定期走访职工,了解掌握职工内部的分歧和矛盾,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企业职工互助基金,采取“企业出、职工捐”的途径筹措资金,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围绕“社会责任履行好”筹划活动。**市提出,作为“活力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才能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他们大力实施“反哺社会工程”,积极动员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开展“千企千村结对共建”活动,发动非公有制企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企村互利”的长效机制;动员企业主参与“慈善募捐”等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建设,赢得了企业主和职工的拥护与支持。许多企业主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了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后,对党组织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由疑虑到逐渐理解和积极支持配合。目前,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得到了企业主的大力支持,有的企业主还积极帮助企业党组织解决缺少活动经费、活动场地等困难。广大企业主纷纷表示:党建工作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实践证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无用论”、“负担论”是站不住的。

三、**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的启示

**市围绕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目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他们的创新实践,给我们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是必须从企业自身运作规律出发来思考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企业中党的工作不能脱离企业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党组织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确定自己的位置,进而开展工作,才能为企业所需要、所欢迎。**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就是因为他们不是“就党建抓党建”,而是从企业发展规律来思考企业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党组织的活动既应当符合党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有利于促进企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各方利益的实现。

企业组织范文篇3

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上有新作为。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引导和组织保证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承担的神圣职责。党组织必须旗帜鲜明地向企业主和广大职工宣传、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让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深入人心;多渠道参与或影响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把党的政策和党组织的主张、意图渗透到企业的决策、监督、执行过程中;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义利观和法制观,自觉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兴衰、共同富裕、企业道德结合起来,做到爱党爱国、诚信守法、敬业奉献。

在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有新突破。非公有制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社会阶层成员,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直接面对广大职工群众和社会新阶层。党组织只有善于发挥政治优势,密切与职工的联系,才能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只有善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好个方面的合法权益,才能争取更多的拥护与支持;只有善于领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载体,加强与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和联系,才能不断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上有新境界。非公有制企业处于各种信仰、思潮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交汇点”,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党组织要坚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搞好把关定向,用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占领职工群众的思想阵地;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在凝聚职工思想、打造团队精神、培养职工的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在搞好维权保障、化解各类矛盾、构建和谐企业上有新举措。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普遍居于弱势地位,利益受侵害现象时有发生。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善于发挥在维权保障中的作用,依法维护职工利益。善于担当协调人的角色,积极化解企业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协调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形成企业、员工、社会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在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上有新进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自身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要认真做好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壮大党的力量。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少数地方党委和主管部门不能正确看待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发挥党组织作用的辩证关系,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二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特别是一些非党员业主,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热情,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时间、人力、财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成本支出;部分新建企业的私营企业主,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生存和竞争压力大,对待党建工作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三是部分党员雇佣思想严重,党性意识淡化,一门心思打工赚钱,没有把个人目标同党的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有的甚至不愿把党员身份亮出来。

第二,法律规定不具体。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及党组织的定位还不够明确,有的则没有作出规定。《党章》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党组织定位为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而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从职责作用方面要求的。这一现状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与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思想,与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相称。

第三,工作机制不完善。从外部环境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从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看,保证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通过何种途径、运用什么手段、在哪些具体工作中发挥作用等关键内容缺少制度规定。如在许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不在管理层中兼任职务的党组织负责人存在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灵、参与决策和监督引导不力。从企业党组织自身看,少数企业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的工作制度没有真正健全完善,落实不够好。

第四,素质能力不适应。据统计,目前党务工作人员的年龄三分之二在40岁以上,学历60%在高中以下,三分之一没有党务工作经验。出现这种现象,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优秀人才选不进、留不住。二是党务干部和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择面比较窄。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不多,选择政治强、业务熟、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难度比较大。三是教育培训、岗位交流等措施不够。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党务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党务工作人员与生产经营和技术岗位人员之间缺乏经常性的轮岗交流。加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成份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第五,保障措施不落实。主要是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时间、场所等缺少保证。特别在困难企业和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重视的企业,活动经费就难以保障。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也不好安排,特别对于一些“三班倒”的党员和从事营销工作、长期在外地出差的党员来说,集中组织活动更加困难。个别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活动场所难以提供。

三、对策与建议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主要发挥引导监督、团结凝聚、组织协调、维护权益的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务之急,做到“六个更加”:

更加重视完善党组织职能,为发挥作用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必须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高度,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法制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最近,全国人大对《公司法》作了修订,其中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这一规定内容较前充实,要求进一步明确,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也要看到,非公有制企业的范围非常宽泛,《公司法》并不能全部涵盖。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有关法律法规尽早作出修订,充实党建工作内容,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法律环境。

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健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事实证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健全的,党组织发挥作用就好;反之,效果就差。一要建立明晰的党组织职责分工制度。明确规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的职责任务、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和要求,保证企业党组织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适宜的决策权。二要建立规范的党组织班子配备制度。在企业党组织班子配备上,企业主是党员且素质条件具备的,一般应担任党组织书记;企业主不适宜担任或企业主不是党员的,党组织书记一般由管理层人员或工会主席担任;企业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并设立党委的企业,原则上配备副书记。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相互介入、和谐互动,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三是建立合理的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制度。做到只要建立了党组织,原则上就要设立党的工作机构,安排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规模小、党员少、不宜设立党务工作机构的企业,要明确专人负责党建工作。四是建立完备的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党员权利保障、党政工作信息沟通、党建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

更加重视素质能力建设,提高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水平。必须把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执行政策的能力,找准落实政策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发挥政策效应,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服务发展的能力。采取办班培训、外出学习、实践锻炼等措施,提高党务工作人员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岗位技能和党的知识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工作本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在企业内部,党组织负责人积极协调企业主、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在企业外部,党组织负责人要发挥自身优势,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合作共事能力。党组织负责人要提高合作意识,善于采取主动谈心、经常沟通、遇事协商等方式,处理好与企业主的关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主的信任,使之提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支持、配合开展党建工作。五是党建创新能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把握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规律、途径,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大力提高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使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更加重视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创新,打造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在活动方式上,要坚持“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坚持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以业余为主。一是围绕服务企业发展设计活动。定期组织职工代表与企业领导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广泛开展“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二是围绕企业的急、难、险、重任务组织活动。把企业的中心工作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心,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研究创新、带头建功立业”。三是围绕建设和谐企业安排活动。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立党组织和党员联系职工、定期走访制度,开展送温暖等活动,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协调处理好劳资关系,维护各方利益,积极开展建设“平安企业”活动。四是围绕塑造企业形象筹划活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从物质、精神等各个层面去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把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团队精神融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增强企业凝聚力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五是围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开展活动。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培养教育,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注重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探索实行“党员奉献积分制”等办法,鼓励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学习教育、岗位立功、奉献社会。

企业组织范文篇4

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

企业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以改善和提高组织效能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组织变革的最大诱因。运用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可分析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按照这一原理,环境对系统有两种输入:资源和压力;系统对环境有两种输出:功能和污染。

环境的输入直接塑造企业组织,这种输入的变化直接引发企业组织变革。对企业组织而言,环境对其资源输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和自然资源;环境对其压力输入主要来自要素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中资源丰富,或者是资本充裕,或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那么企业就应当选择资源密集型的,或是资本密集型的,或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组织模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就需要相应地变革组织模式。同时,环境的压力也影响着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如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那么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比竞争者具有更高的要素利用效率。如果在产品(服务)市场上竞争激烈,那么企业必须具备能够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组织结构。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讲,企业的输出同样对环境有塑造作用。当企业的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时,环境的变化进而会对企业产生新的输入,从而引发企业组织变革。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增加所有者权益以及向国家上缴税收。如果企业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那么就能够增强竞争优势,减轻竞争压力。如果企业是政府的税收大户,那么就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如果企业能够持续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就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本。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进而减轻组织外部压力,促进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相反,企业的污染输出则会恶化自身的经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我们已有足够的认识。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污染。企业不尊重员工,甚至侵害员工的安全和利益,那么将没有人到该企业工作,可以说企业污染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环境。企业投资决策不合理,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会失信于广大的投资者。企业将很难再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说企业恶化了自身的融资环境。恶化了的环境会对企业产生新的压力,从而要求变革企业组织。

概括起来,环境对企业的资源输入决定企业组织形式;环境对企业的压力输入制约着企业组织的选择;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企业的污染输出会恶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企业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

对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企业进行了变革,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将比较两种典型的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初态组织模式向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转变。

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态,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达到目的态,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国内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全员下岗、竞争上岗”的实践既是其中之一。为了克服组织保守,一些企业在组织实践中采取全员下岗,继而再竞争上岗的变革方式。这种方式有些极端,但其中体现了深刻的系统思维。稳定性对于企业组织至关重要,但是当企业由于领导超前意识差、员工安于现状而陷于超稳定结构时,企业组织将趋于僵化、保守,会影响企业组织的发展。此时,小扰动不足以打破初态的稳定性,也就很难达到目的态。“不过正不足以矫枉”,只有通过全员下岗,粉碎长期形成的关系网和利益格局,摆脱原有的吸引子,才能彻底打破初态的稳定性。进一步再通过竞争上岗,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关心,只要竞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就有助于形成新的吸引子,把企业组织引向新的稳定态。此类变革如能成功,其成果具有彻底性。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建立新的吸引子,如新的经营目标、新的市场定位、新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如果打破原有组织的稳定性之后,不能尽快建立新的吸引子,那么组织将限于混乱甚至毁灭。而且应当意识到变革只是手段,提高组织效能才是目的。如果为了变革而变革,那么会影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

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局部的修补和调整来实现。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原有产品仅包括四种类型的直升机。每一种直升机有专门的用途。从技术上来看,没有任何两架飞机是完全相同的,即产品间的差异化程度大,标准化程度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该公司决定变革组织模式。其具体措施是对个部门进行调整组合。首先,由原来各种机型的设计人员共同设计一种基本机型,使之能够与各种附件(如:枪、炸弹发射器、电子控制装置等等)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然后将各分厂拥有批量生产经验的员工集中起来从事基本机型的生产。原来从事各类机型特殊部件生产的员工,根据新的设计仍旧进行各种附件的专业化生产。这样,通过内部调整,既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也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方式的变革对组织产生的震动较小,而且可以经常性地、局部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目的态。这种变革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导致企业组织长期不能摆脱旧机制的束缚。

比较企业组织变革的两种典型模式,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加以综合利用。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有必要采取激进式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激进式变革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企业组织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组织的毁灭;因而在两次激进式变革之间,在更长的时间里,组织应当进行渐进式变革。

企业组织变革的评价

首先应当明确组织变革对于企业的意义。企业输入各类资源,输出产品和服务。各类资源的简单加总,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各类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方式结合在一起,便具备了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可以说,这种功能是各种资源在企业中整体涌现出来的。而这种涌现性正是通过企业组织来实现的。现代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于企业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对企业组织贡献的直接评价却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客观评价的困难,因而在实践中对于组织变革存在着模糊认识,要么是缺乏组织变革的积极性,要么是盲目地进行组织变革。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客观的组织评价模型。这里将尝试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建立企业组织变革的理论评价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KI-&,&(0,1)。其中:Q为企业的产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这里假定技术木变,A为组织贡献系数:A=Q/L&KI-&。在一个企业内,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一定的劳动力和资本,在企业现有组织模式下生产出一定的产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组织贡献系数可以体现企业组织的功能。企业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目标是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大于初始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以此为依据,可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对组织变革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

企业组织范文篇5

一、广泛调查摸底,把改制企业党员找回“家”

一是大规模调查摸底,依托社区找党员。针对改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身份不易确认的实际情况,我们以街办社区党组织为依托,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摸底。全区400余名街办社区干部走街串巷、进门入户,采取查名册党员数量与实有党员数量相结合、查党员来源与党员去向相结合、党员自报与组织查实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到辖区2000多个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及居民小区进行摸底,走访7万余户10万余名居民,填写《改制企业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1000余份,街办社区两级建立了改制企业党员信息库和基本情况登记台帐,对改制企业党员明确专人联系,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

二是大范围广泛造势,动员党员找组织。针对一些改制企业党员存在的思想顾虑,我们坚持正面引导,在大会动员、媒体宣传、典型带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引导和动员党员主动找组织。区委组织部在《*党建网》刊载《致流动党员一封信》及党员“安家工程”的有关文件资料,及时向广大改制企业党员传递党建知识和信息。区直各部门在深入联系点社区的工作中,派出熟悉党建和经济工作的党员干部,帮助社区党组织做企业单位及广大职工的工作,增强非公企业和职工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各街办社区党组织走街串巷,重点向辖区非公企业、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及社区党员送发《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和《党员权利义务告知书》,引导党员找党组织。

三是多方面规范要求,妥善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根据改制企业党员的就业形式和居住情况,我们尽量简化手续,及时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对持有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和党员证明信,工作和居住在社区内的改制企业党员,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街办社区;对改制企业党员所在单位建立了党组织的,由街办社区负责将组织关系转入单位党组织;对所在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由单位所在地或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接纳组织关系;居住地经常变动的,根据党员提供的信息和组织证明,安排就近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

二、理顺组织关系,帮助改制企业党员建好“家”

一是顺应形势,调整组织关系理顺一批。针对改制企业的不同情况,我们采取“转一批、撤一批”的方式,调整改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理顺了223名改制企业党员党组织关系。对改制企业党组织健全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别转入企业所在地党委管理。先后将组织健全的市强鲁异型材料公司党支部、市联合运输贸易有限公司党支部、市上锋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等9个企业党支部及101名党员成建制移交所在地街办党委管理;对改制后企业注册地未在我区的市铸兴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市神箭传动轴有限公司党支部等8个企业党支部的58名党员,分别转入企业注册地和党员居住地社区管理;撤销不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市巨兴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市海泽商贸有限公司党支部、利成(十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党支部等7个企业党支部,将64名党员转入住所地社区党组织和新单位党组织。

二是结合实际,创新组织形式安置一批。我们根据改制企业党员分布情况及再就业状况,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探索在门院楼栋、专业市场建立党的组织。先后建立了二堰街办献珍路2号楼党支部、十堰市朝阳中路23号楼党支部等2个楼栋党支部;成立了澳门街装饰材料市场、虹桥建材市场、十堰工业品贸易中心等3个专业市场党支部;提升社区党组织设置规格,成立了二堰街办源园社区党总支、五堰街办南街社区党总支、东岳社区党总支、柳林新村社区党总支等4个社区党总支。共计承接市粮食局神辉运输公司、十堰宾馆等改制企业党员59名。

三是新建非公经济组织接纳一批。适应*区“三大功能区”(工业园区、商贸服务区、生态旅游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改制企业党员就业情况,我们加大了在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先后在普林工业园等工业基地建立了十堰市文商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在十堰市佳裕工贸有限公司、十堰市丰融超市有限公司、十堰市阳光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商贸服务企业建立了党的组织;在十堰市博爱医院等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了党的组织。今年以来,全区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4个,管理党员160名,接纳改制企业党员118名。

三、解决突出问题,为改制企业党员安好“家”

一是化解社区难题,让社区党组织有能力为改制企业党员搞服务。为使影响社区工作的有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社区党组织更好地为改制企业党员做好服务,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召开社区问题专题整改会,下发了《关于集中解决社区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意见》。实行了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和社区干部培训“零收费”制度,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将列入财政预算的15万元社区建设经费增加到40万元,继续坚持城维费、社保工作经费、低保工作经费等经费直达社区制度;加大了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二堰街办和武当路街办制定了社区办公用房规划,积极协助社区解决办公用房问题。截止目前,全区社区平均办公面积30平方米,基本消灭了“三无社区”;实行了社区主职干部工资补贴制度,将社区主职干部工资按每人每月800元的补贴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一大批影响社区党建工作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企业组织范文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企业党组织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现场推进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县企业党组织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研究部署把我县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推向深入的任务和措施,着力提升企业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刚才我们参观了曲塘镇、*镇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现场,分别听取了*镇党委、南莫镇党委和双弘公司党支部等单位的经验介绍。他们的做法各具特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就全县扎实推进企业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按照市委组织部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去年底我县在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在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的意见》(海组[20*]84号)文件。文件下发后,各基层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一是建立组织,落实争创措施。各镇建立了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非公企业调研,结合规模以上企业建支工作,研究分析企业党员思想状况、精神面貌,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计划,落实争创措施。老坝港、李堡、城东、南莫等镇由分管副书记带队到生产一线调研,帮助企业设计切实可行的先锋岗位。大公、角斜、孙庄、雅周、墩头等镇把招商引资任务要求有机融入到企业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之中,细化分解到相关党员岗位上;*、曲塘、胡集、西场、白甸等镇把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与推进“共产党员承诺制”相结合,制定争创细则,明确承诺要求,公开岗位职责;供电公司党委则把党员先锋岗的创建要求细化为每个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的行为标准,真正做到了争有方向,创有目标,评有标准。二是扎实开展争创活动,强化作用发挥。全县各企业党组织以争创“先锋岗”活动为契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引导激励他们发挥作用。南莫镇佳可制衣公司为充分调动党员参创先锋岗的积极性,9名党员优先于普通工人被委以重任,分别担任重要部门和岗位的负责人,把争创活动置于企业职工群众关注之下。全县三百多家企业参加了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涌现了生产一线岗、经营管理岗、市场营销岗、科技创新岗等十个系列六十多种党员先锋岗位,吸引了四千多名企业党员参加,叫响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争创口号。今天,曲塘镇的双弘公司和*镇的瑞安特公司又为进一步推动这项活动提供了现场,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可以说,通过各基层党委和企业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全县的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推动了企业发展。“争先创优”活动在企业营造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了企业主的投资积极性和党员职工工作热情,激励他们最大限度为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贡献聪明才智,推动了企业发展。二是促进了企业和谐。争创先锋岗活动,坚持以党员为本,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党建中的主体作用,注重维护党员权益;另一方面,广大党员以厂为家,“厂兴我兴、厂荣我荣”的意识不断增强,与过去相比,关心业主的党员多了,党员展现的机会多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更大了。为企业营造了平等友爱、团结协助、和谐融洽的发展环境。三是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在争创先锋岗位活动中,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争作奉献,党员身份更加清晰,党员活力得到激发,先进性形象进一步展示,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党外群众。活动中,全县有近千名党外群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企业党组织新增入党积极分子600多人,扩大了党在非公企业的阶级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全县面上的活动开展不够平衡,个别基层党委推进力度还不大;有些企业党组织把争创活动的层面局限于管理层党员,影响了普通工人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有些企业党组织在活动中存在“一阵风”、“一窝蜂”现象,缺乏有针对性的岗位设置内容和长效跟踪督查措施,活动效果不明显;有些企业党组织对党员尽责要求较多,但关心服务不够,影响了活动的推进力度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

当前,全县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工业超千亿,提前进百强”的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员队伍素质强、发挥作用大,大局就能稳定,人心就能凝聚,发展就有保证。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员先锋岗”是企业党组织组织和推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是企业党员积极作为,保持先进性的有效载体,这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途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求企业党组织把握好企业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落实,同时还要求企业党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增强党在企业和职工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政治核心作用的实质是政治领导作用,毋庸讳言,近年来,由于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由于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占有一席地位,企业党组织有一种被弱化或者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方面有少数企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认识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党组织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挫伤了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的积极性。企业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就更谈不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对新时期企业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缺少研究,党组织活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与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有效结合,形成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新的“两张皮”现象,党组织未能真正发挥提高党员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既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又能有效地克服企业党员的“雇佣”思想,调动企业主和党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争创“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在技术攻关、节约生产成本、安全生产等方面示范带头作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同时,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全面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第一个文件《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实践锻炼,通过‘党员先锋岗’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党员先锋岗”是以党员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造一流工作成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岗位称号。这个岗位对于企业党员作用充分发挥、才智全面彰显具有展示力、证明力和影响力,也是调动和激发企业党员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载体。对于保持企业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非公经济领域构建民主、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争创“党员先锋岗”是提高企业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迫切要求。企业党组织要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本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目前,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模范、凝聚、参与、引导”四个方面。模范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引导企业党员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作用,就是要求企业党组织以“增强凝聚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参与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集思广益,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建言献策;引导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好非公有制企业领导人和其他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此,很有必要通过深入推进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进一步体现企业党组织发挥“模范、凝聚、参与、引导”作用的内在要求,把党的主张变为党员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促进党员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先进性。同时,通过搭建争创“先锋岗”这个舞台,党组织全方位、零距离考察了解党员,让普通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也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对组织的信赖感和归宿感。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四)争创“党员先锋岗”是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举措。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促进社会和谐,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企业党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浓缩了企业党建的使命和要求。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活”起来,让党员“动”起来,从而发现人才,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做优做强,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就目前我县而言,非公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如果不加强或放松对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党对非公经济组织的领导就会削弱。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转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处于各种信仰、思潮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交汇点”,以党的思想、党的活动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占领职工文化思想,对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起引领、导航作用,从而有利于完善、协调各方利益矛盾,保证企业和谐稳定,长足发展。因此争创“党员先锋岗”不仅是适应党员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之需,更是促进社会和谐之举。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三、高点定位,明确要求,不断深化“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

深入推进企业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根本,以发挥党员作用,加快企业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企业党员达到“牢记宗旨形象好,业务拔尖素质好,勤奋工作业绩好、团结群众基础好”的“四好”要求,把“党员先锋岗”建成加速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导航标,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力的“孵化器”。

(一)组织力度再加大,确保活动全覆盖。开展先锋岗争创活动,发挥企业党员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点上开花”,更要在“面上结果”。过去,一些基层党委开展先锋岗争创活动满足于抓一两个企业、育一两个盆景,一些企业党组织把参与争创先锋岗活动的对象局限于管理层党员。上述两种现象都会导致活动对普通党员的触动和影响不大,对整个企业党员队伍素质提升成效不明显,不能在职工群众中形成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深入推动先锋岗争创活动,要动员和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全部参与,力争全覆盖。把争创先锋岗活动和规模以上企业建支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企业党组织建到哪里,争创先锋岗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能力特长分别提出不同的争创内容和争创要求,让每个企业党员都找到争创的合适岗位,确保党员人人有岗、个个有为。要注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经受考验,接受锻炼,把具备条件、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二)岗位设置再优化,提高活动科学性。深入开展争创先锋岗活动要以是否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服务企业群众的需要为前提,以企业党员的工作岗位为基础,做到因需设岗,因人设岗,确保争创岗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岗位内容应区分共性和个性。共性内容要求企业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民主管理等要求,让每个党员为企业献计献策,提供合理化建议。个性内容要围绕党员各自岗位职责,因人而异。一般可在生产一线党员中设立“生产经营岗”;在科研一线党员中设立“技术创新岗”;在营销一线党员中设立“市场营销岗”;在职代会党员代表中设立“民主管理岗”;在党务工作者中设立“思想政治岗”等等。

(三)管理考核再严格,保证活动高质量。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争创先锋岗活动的跟踪了解、管理考核,督促和鞭策企业党员在其岗、谋其责,上好岗、尽好责。先锋岗位争创前,要与认领争创责任的党员签定责任状,明确职责要求和考核标准,真正把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争创过程中,要跟踪了解,坚持定期召开争创活动汇报会,听取党员在争创先锋岗活动中的情况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要统一设置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档案,如实纪录每位党员的争创考核情况。要坚持争创活动的阶段性评比公示,每季度或半年总结评比公示一次争创活动情况,推动整体工作进度、提高活动质量。

(四)创新水平再提高,赋予活动生命力。推进争创“先锋岗”活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增活力。要重点探索争创活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搞好有机结合,实现互相促进。一是与企业发展党员、培养积极分子工作相结合。通过争创先锋岗活动体现党员先进性,激发职工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通过让申请人、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争创活动中接受实践锻炼,以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的形式,检验他们加入党组织的成熟程度。二是与对企业党员实施分类管理相结合。根据争创先锋岗的岗位要求,改进企业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党小组)设在生产线上,设在车间班组上,从而加强对党员的分类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把争创先锋岗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弘扬先进,鞭策落后。四是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依托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争创先锋岗活动,使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把争创活动与推行“共产党员承诺制”相结合,结合党员承诺明确争创要求,把争创的目标变为党员承诺的内容,把承诺的内容化为党员自觉的行动。

四、强化领导,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党员先锋岗”争创机制

各基层党委要把深入推进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对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活动扎实推进,成为一项“长期性、制度性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县企业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争创活动发挥党员作用,通过争创效果证明党员能力,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业主、职工群众中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真正实现“有为才有位”,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和谐协调,同频共振。

(一)明确要求,加强领导,完善责任机制。各基层党组织要把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作为推进“强基工程”的重要抓手,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规划,纳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纳入企业争先创优考核评比,与其他各项党建活动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企业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及行业特点,认真制定争创计划,完善争创机制,落实争创责任,做到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培育典型,示范引导,完善辐射机制。要大力培育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先锋岗、示范岗,以典型推动面上工作,逐步形成一批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品牌先锋岗。利用新闻媒体和党建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委组织部每两年表彰一批争创“党员先锋岗”先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岗”标兵。

(三)整合资源,加强教育,完善培训机制。要重视对争创先锋岗党员的教育培训,为党员素质的提高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制度保障。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岗前培训、岗位轮训,促进他们学习新技术、新本领,接受新观念,不断提高先锋岗位的争创水平。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功能,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请争创能力较强的党员介绍经验、交流做法,也可以组织同一个争创岗位的党员之间结对互学,互帮互促,提高履岗水平。对于在争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职工党员,可以选派出去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委以重任。

(四)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完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党组织对党员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真情关爱,真诚服务,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在党员争创先进、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保障党员权利,在经济、政治上关心他们,争创成绩显著的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并在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予以照顾、倾斜。党组织要积极为党员争创先锋岗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要通过党组织实实在在的关爱激励,强化企业党员先锋意识、角色意识,不断激发党员争创活力。

企业组织范文篇7

(一)现状分析

相比于一般企业组织,煤炭企业组织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具有更加臃肿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被称之为“直线职能制”,这种组织结构模式已经使用了很久,因此,其缺点和毛病正逐渐凸现出来。“直线职能制”的煤炭企业组织结构,其缺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在该类组织中,组织层级宽度较小,分层较多,一层一层地管理,势必需要很多庞杂的管理机构;第二,由于组织层级过多,导致信息传输时间长,这样一来的话,导致煤炭企业组织很难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和变化。

(二)必要性分析

公司或企业的存在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这是权变理论的精髓所在。从权变理论出发看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正是在逐渐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路途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盛行,我国公司企业实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已经成为我国进行结构调整的重点所在。

二、推动煤炭企业组织模式转型的对策分析

我国先行的煤炭企业组织模式根深蒂固,需要加大力度才能进行变革,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进行观念更新

随着21世纪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汹涌,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多行业纷纷进行了转型,想要在迅速变化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这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旧的观念自然要被历史所淘汰,观念的更新会令企业经营者重新思考和确立企业的目标,经营目标的转换也反映了经营者立场的改变。在新时代观念的主导下,煤炭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立应该体现责任主导的原则,并不能仅仅是为了分共完成任务而进行不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

(二)重视改革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大公司大战略的实施,自然就需要涉及到煤炭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在重组过程中,相关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应当受到重视。有学者研究表示,影响煤炭企业重组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与重组过程中是否对涉及到的企业员工进行了妥善处理,只有尽心保证这些人员的利益,才能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减少威胁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适当的人力资源重组可以使重组后的员工树立大家普遍认同的企业目标,从而提高新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整合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在煤炭企业的兼并过程中,新旧人员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或者是人际关系矛盾,如果人力资源的合并得当,那么便会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通过人力资源的恰当组合还可以帮助重塑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认同感。

(三)加大投资,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煤炭企业应该通过对技术的投入来更新陈旧设备,可以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利用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实验手段等进行科技创新,借此来加强煤炭企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为组织模式的变革技工有力帮助。

(四)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中

互联网思维讲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平台化运行、运用极致思维、跨越行业的界限、力求简约等原则,在煤炭企业进行组织模式的变革时,可以将互联网的这些思维运用到其中。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以往以“生产至上”的观念,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用户思维”,不仅关注顾客,更加要关注员工的状况,将危害企业生存的可能性减到最小。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互联网是的彼此之间的链接越来越紧密,它所推崇的“跨界思维”就是要求经营者树立大眼光大世界,将看问题的角度多样化。组织的变革是煤炭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关系到企业今后是否能够走的更远。在此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发挥领导魄力,立足于自身企业特点,采取适当的变革措施,帮助减少变革阻力和抵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将变革过程中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伤害减到最小。

作者:韩革欣 单位:澳门城市大学

企业组织范文篇8

**年3—4月,我们在溧阳市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金峰水泥有限公司试行公推直选该公司党委委员、书记、副书记工作,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之后,我们又于**年8月在扬子水泥有限公司推行公推直选方式来选举产生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推广了公推直选的成效。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党内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探索;是选优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实践。

一、程序做法

(一)基本程序

公推直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程序主要有: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决定、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征求本人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对候选人初步人选公示、民主推荐候选人预备人选、组织考察并公示、竞职演讲和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上级党委批复等。

(二)主要做法

1、把好思想认识关,努力营造公推直选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市委组织部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溧阳市试行公推直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实施方案》。二是作为负责这项工作组织实施的所在镇党委,成立了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作出了《公推直选决定》,并制定了《公推直选工作实施细则》,了《公告》,公开了基本程序和资格条件。三是试点企业党委召开了公推直选动员大会,进行了积极细致的思想发动,动员符合条件的公司党员同志积极报名参加这次党委委员、书记、副书记的竞选。四是市各新闻媒体也对这次公推直选工作的主要环节都进行了及时、充分、客观的报道。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做好公推直选工作的重要意义,为顺利推进公推直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试点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公推直选工作的总体要求,营造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2、把好组织实施关,精心安排公推直选工作的每个环节。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根据《公推直选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本次公推直选工作的详细计划,对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作出了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切实加强对公推直选工作的重要程序和关键环节的指导和把关,并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检查,确保各个环节达到预先设计的工作目标要求,努力做到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一是认真做好报名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候选人初步人选的确定工作。对于参加推荐报名的所有人员,我们逐个进行了资格审查,征求了本人意见,听取了企业主的看法,并对产生的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了公示。二是扎实做好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工作。组织召开了由企业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参加的民主推荐大会,从候选人初步人选中民主推荐出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三是组织好竞职演讲和直接选举工作。组织召开选举大会,先由所有候选人逐个登台发表了竞职演讲,再由参加大会的全体正式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党委委员,随后,全体正式党员再从党委委员中分别无记名投票直接差额选举出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四是按章做好选举结果的上报和批复工作。对试点单位党委上报的选举出的党委委员、书记、副书记的任职请示,试点单位所在镇党委随即进行了研究并下文批复。

3、把好全程监督关,严格遵循公推直选工作的标准程序。公推直选的目的,就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要求,将“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文化水平较高、熟悉党务并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推选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因此,在公推直选工作中,一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党员、群众公认和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照章办事、按章选举的原则,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二是对公推直选工作中的基本程序、民主推荐办法、候选人建议人选产生过程以及其他应该公开的有关事项均在企业的宣传点、告示栏等进行了公布,提高了公推直选工作的透明度。三是试点企业所在镇纪委对公推直选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了全程监督,确保公推直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主要特点

1、创新了党建活动的工作思路,体现了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的主观能动性。党建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创新,是党建工作充满生机活力和不断提升整体水平的重要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转换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地求发展,开拓创新求突破,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需要,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们在非公有制企业试行公推直选的方式来推荐选举党组织书记,也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思路上的一次探索和创新,通过树立扩大党内民主的观念,把广大党员和群众作为这次公推直选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充分地尊重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把“党员群众信得过、党建工作有能力”的优秀党员推选到企业党委领导班子中来,从而达到选优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目的。

2、创新了提名人选的推荐方式,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反映民意的相对广泛性。以往选举党委班子,领导成员候选人均由上届或上级党委推荐,虽然也经过几上几下听意见,但弹性仍然较大,这次改成了由党员公开民主推荐,更进一步体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真实意图。一是体现在对民主推荐工作的思路定位上。从一开始制定实施方案到提名人选的民主推荐产生,我们都把整体工作思路定位在如何更广泛地走群众路线、体现民心民意上。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具体操作中,市委组织部和企业所在镇党委在加强工作指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依靠试点企业的广大党员和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党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调动和保护了广大党员和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党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体现在实施民主推荐环节的各个细节上。在民主推荐提名人选的各个环节,如制定实施意见、形成公推直选决定、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征求本人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对候选人初步人选公示、民主推荐候选人预备人选、公布名单和组织考察等,都把组织程序与党员群众意愿的表达很好地结合起来,保证公推直选工作的规范、公正、民主、有序地进行。三是体现在推荐结果的民意上。对于提名人选的产生,我们坚持用无记名投票直接差额推荐的办法进行,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从推荐的结果上看也充分体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真实意图。

3、创新了书记产生的选举方法,体现了扩大党内民主、尊重“四权”的公正客观性。过去党委书记、副书记由新产生的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这次由党员大会在选举产生党委委员的前提下,直接由党员从党委委员中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出党委书记、副书记。一是树立了扩大党内民主的观念。把广大党员和群众作为公推直选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这对于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推进非公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尊重和维护了党员的四权。让党员来评判和选择自己心目中称职的党组织领导成员,把扩大党内民主、尊重和维护党员四权落实到具体的直选中去,这无疑是更充分地尊重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更充分地反映了党员和党组织的真实意愿。三是拓宽了发扬党内民主的渠道。我们在体现民主的每一个环节上,积极探索充分发扬民主的渠道和办法,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公布,为广大党员和群众表达自己的意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四是确保了领导班子的选优配强。我们在直选前的整个公推直选工作中,通过广泛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做好推荐报名工作,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注重加强对民主过程参与者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公正推荐、客观评价参与竞选者,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真正把“党员群众信得过、党建工作有能力”的优秀党员推选到公司党委领导班子中来。

三、体会思考

之一:党建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是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活力、提升党建整体水平的前提。

党的**大报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有的同志习惯于用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来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工作内容单一,活动形式单调,没有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致党建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发展的观念,增强责任忧患意识,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党建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路子,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开展政治思想、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工作机制。我们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企制宜,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必须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二是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三是必须与企业的人文精神相结合。

之二: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党内民主,是切实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党内外民主,把党内可以公开的有关事务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在这次公推直选工作中,我们将公开报名、民主推荐、竞职演讲和直接选举等多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扬党内外民主,实行全过程有效监督,努力营造党委、组织部门和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公开运作、客观评价、公正推选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选拔体系。这次公推直选工作,是我们在拓宽民主渠道方面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试点工作结束后,试点企业又同步出台了党委议事规则、党委定期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党员民主评议党委委员等相关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党员有听取和审议公司党委对重大事项所作的决策和决定、党委委员工作述职和民主评议党委委员等权利。这一系列工作制度的建立,将为进一步巩固公推直选工作成果,完善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约束机制,扩大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之三:实行民主推荐、坚持公平竞选,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真正达到选优配强的关键。

通过公推直选工作,把民主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引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选举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了群众路线,扩大了党内民主,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更多地交给了党员群众,让党员来评判和选择自己的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提高了广大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公推直选也让候选人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和完善。因此实行公推直选,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要求,将“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文化水平较高、熟悉党务并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德才兼备和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推选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一是要根据公推直选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公推直选的职位和该岗位所应具备的条件。二是要制定切合工作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公推直选的基本程序。三是要通过适当的载体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如公开推荐报名、竞职演讲等。四是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照章办事、按章选举。通过具体操作,我们感到:1、民主推荐环节还应吸收更多的党员、群众参加。2、要进一步优化公推直选实施方案,如党委委员选举产生后,可以增加书记、副书记的民主推荐环节,将书记、副书记的直选差额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企业组织范文篇9

一、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能力的概念整合了过去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所重视的K.S.A.O,而能对卓越绩效有较高的预测力和解释力。Boyatzis在其著作《称职的经理》一书中写到工作胜任力是“一个人的动机、特质、技术、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知识方面的潜在特征”,并进一步指出组织中的所有个体应具有“一系列特有技能、知识和能力;一系列实现职能与职位的任务与目标”,员工胜任力要与职责相匹配。spencer认为“胜任力”就是一项潜在的个人特质,这些特质与效标参照组的工作表现,具有高度的因果关系。潜在的特质是指胜任力在人格中扮演深层次且持久的角色,而且能预测一个人在复杂的工作情境及担当重任时的行为表现;因果关系的意思是指,胜任力导致绩效或可用来预测绩效及行为表现;效标参照是指利用特定的效标来衡量绩效才能,是可以实际预测一个人工作绩效好坏的标准。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组织生涯管理的模型

1.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职匹配模式

生涯成功的基础是人职的有效匹配,传统的人职匹配理论往往先验性地假设人职之间存在一种最佳的匹配模式,个人的职业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就是要找到与个性特征最相符合的职业和环境。然而当今的环境下,员工和个人之间都处于变化之中,传统的人—职匹配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动态的环境中导致成功的关键特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取得职位成功的特质又是什么?如何保持人职的动态平衡。胜任力理论的出现及组织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为解决现代组织的人—职匹配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胜任力清晰地描述了职位成功所需要具备的特质,并且确定这种关键特质不以任何主观判断、理论假设和过去的经验为基础,而是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这样就能保证对于匹配所带来的高绩效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职匹配可以通过图1来加以表示。

2.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组织生涯管理模型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组织生涯管理要求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涯发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员工胜任力和组织胜任力模型匹配。我们可以通过图2来表示这一过程。通过该图我们可以看出,组织对于人力资源的计划及个人对于职业选择与职业计划受到社会和文化、组织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共同影响。在各自的计划和目标确定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制定策略,分析并确定组织和个人的核心能力。从组织的角度,核心能力包括态度和价值观、全员核心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领导力等。将这些不同的能力组合起来,对应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就形成了相应的胜任力模型。个人则需要对于自身的能力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动机、个性等有清晰的了解并根据组织具体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确定自身的定位和目标。该图中间部分描述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组织生涯管理的实施过程。包括生涯规划管理和生涯规划的实施管理即生涯发展管理。与传统的生涯管理过程不同,开展能力评价、进行工作调配、提供绩效评估和反馈提供发展性培训等仍然是组织生涯管理的主要任务,但是它们都是建立在胜任力的基础之上。胜任力既是组织生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过程性目标,如果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组织生涯管理过程运行合理,组织和个人双方将彼此受益。组织方面是生产率、创造力和长期效益的提高;个人方面是工作满意、就业能力提高、最佳的个人发展,工作和家庭的最佳整合等。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组织生涯管理的策略思考

1.帮助员工进行职业选择和设定生涯目标

组织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目的是帮助员工真正了解自己,并且在进一步详细衡量内在与外在环境的优势、限制的基础上,为员工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在协助员工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组织应该根据公司的核心能力战略和员工的胜任力特征,帮助员工在组织中选择合适的职业和岗位,做好对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引导、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对于员工来说,在职业生涯的规划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组织的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并能够随时和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取得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组织和个人畅通无阻和富有成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结果。由于认识或者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设想与其本人真正适应的发展道路可能出现偏差,这就需要人力资源开发者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员工的态度、价值观、特质、知识、技能等情况,初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组织发展需要,并帮助员工修正职业发展设想。

2.开展能力评估和岗位调配

组织开展能力评估与岗位调配的目的是识别员工能力特征,根据员工能力特征和组织岗位要求,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最佳匹配。它是一项牵涉诸多活动——面试、测量、选拔、配置、监测等的综合事务体系,在大型组织中必须持续进行。我们把这个体系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组织必须要采用一种评估和测量的有效工具。这样的工具为数不少,但无论选哪一种,都必须符合两项严格标准:它必须具备测量的效度,也就是说,它必须测量它意图测量的内容,并且使用客观评分。有人对于各种测量工具进行过研究,发现评价中心技术和关键事件访谈两种测评技术具有较高的效度。当然在确定是否使用某种方法之前,组织还必须考虑到费用和时间的成本问题。

其次,要在全公司推广胜任力模型中的各类胜任特征语言。也就是说让所有的人对于能够带来高绩效的胜任力特征概念和内涵的理解都是一致并且是正确的。这一步非常重要。首先,从战略层面上来说,胜任力告诉组织和员工的是该如何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的理解如果不一致,对于结果的影响可想而知。

第三,组织需要对照公司胜任力模型的标准来衡量决定人选的调配。胜任力模型是组织愿景和核心能力战略基础上的对于组织工作要求的标准,它的逻辑是只有和公司胜任力模型相匹配的员工才能在岗位上创造期望的绩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调配与传统的基于工作分析的员工调配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为员工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因为一但组织准确获取了员工胜任力特征,那么组织就可以根据该胜任特征在更大的范围内给予员工更多的职业选择空间。

3.提供发展性培训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可以通过图2来表示。

培训模型首先是检查员工生涯目标达成状况。通过检查目标的达成状况找出生涯目标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识别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胜任力不足导致的还是由于其它因素导致的。接着还需要分析这些问题原因哪些是通过培训发展可以改进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然后是培训需求评估。组织一方面需要清楚公司不同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个性、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等);另一方面,需要评价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特点、知识水平等有哪些不足以满足未来岗位要求。由于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胜任特征模型是不同的,因此,对于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胜任特征培训的内容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不仅要注重员工陈述性知识的培训,同时也注重结构性、程序性知识的培训。

写出培训的教育目标和选择培训方法之后,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培训者为目标参与者提供实际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组织必须时刻关注培训的目标和效果的反馈。最后是进行总结评估。长期以来,评估一直是培训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组织和个人都希望在培训中得到有益的回报。如果培训是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因为这一程序的每一步都与目标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胜任力特征有关。有多种评估培训效果的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要求学员产出工作产品或模拟服务,然后根据培训实施前确定的目标测量这些结果;另一方法是评估每个学员培训前后所展示出来的胜任力特征的区别,并且这些特征是其所在职务的关键工作产出或结果所必需的。

4.提供绩效评估与反馈

企业组织范文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企业党组织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现场推进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县企业党组织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研究部署把我县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推向深入的任务和措施,着力提升企业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刚才我们参观了曲塘镇、*镇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现场,分别听取了*镇党委、南莫镇党委和双弘公司党支部等单位的经验介绍。他们的做法各具特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就全县扎实推进企业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按照市委组织部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去年底我县在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在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的意见》(文件。文件下发后,各基层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一是建立组织,落实争创措施。各镇建立了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非公企业调研,结合规模以上企业建支工作,研究分析企业党员思想状况、精神面貌,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计划,落实争创措施。老坝港、李堡、城东、南莫等镇由分管副书记带队到生产一线调研,帮助企业设计切实可行的先锋岗位。大公、角斜、孙庄、雅周、墩头等镇把招商引资任务要求有机融入到企业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之中,细化分解到相关党员岗位上;*、曲塘、胡集、西场、白甸等镇把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与推进“共产党员承诺制”相结合,制定争创细则,明确承诺要求,公开岗位职责;供电公司党委则把党员先锋岗的创建要求细化为每个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的行为标准,真正做到了争有方向,创有目标,评有标准。二是扎实开展争创活动,强化作用发挥。全县各企业党组织以争创“先锋岗”活动为契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引导激励他们发挥作用。南莫镇佳可制衣公司为充分调动党员参创先锋岗的积极性,9名党员优先于普通工人被委以重任,分别担任重要部门和岗位的负责人,把争创活动置于企业职工群众关注之下。全县三百多家企业参加了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涌现了生产一线岗、经营管理岗、市场营销岗、科技创新岗等十个系列六十多种党员先锋岗位,吸引了四千多名企业党员参加,叫响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争创口号。今天,曲塘镇的双弘公司和*镇的瑞安特公司又为进一步推动这项活动提供了现场,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可以说,通过各基层党委和企业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全县的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推动了企业发展。“争先创优”活动在企业营造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了企业主的投资积极性和党员职工工作热情,激励他们最大限度为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贡献聪明才智,推动了企业发展。二是促进了企业和谐。争创先锋岗活动,坚持以党员为本,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党建中的主体作用,注重维护党员权益;另一方面,广大党员以厂为家,“厂兴我兴、厂荣我荣”的意识不断增强,与过去相比,关心业主的党员多了,党员展现的机会多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更大了。为企业营造了平等友爱、团结协助、和谐融洽的发展环境。三是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在争创先锋岗位活动中,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争作奉献,党员身份更加清晰,党员活力得到激发,先进性形象进一步展示,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党外群众。活动中,全县有近千名党外群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企业党组织新增入党积极分子600多人,扩大了党在非公企业的阶级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全县面上的活动开展不够平衡,个别基层党委推进力度还不大;有些企业党组织把争创活动的层面局限于管理层党员,影响了普通工人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有些企业党组织在活动中存在“一阵风”、“一窝蜂”现象,缺乏有针对性的岗位设置内容和长效跟踪督查措施,活动效果不明显;有些企业党组织对党员尽责要求较多,但关心服务不够,影响了活动的推进力度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

当前,全县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工业超千亿,提前进百强”的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员队伍素质强、发挥作用大,大局就能稳定,人心就能凝聚,发展就有保证。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员先锋岗”是企业党组织组织和推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是企业党员积极作为,保持先进性的有效载体,这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途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求企业党组织把握好企业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落实,同时还要求企业党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增强党在企业和职工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政治核心作用的实质是政治领导作用,毋庸讳言,近年来,由于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由于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占有一席地位,企业党组织有一种被弱化或者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方面有少数企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认识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党组织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挫伤了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的积极性。企业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就更谈不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对新时期企业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缺少研究,党组织活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与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有效结合,形成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新的“两张皮”现象,党组织未能真正发挥提高党员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既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又能有效地克服企业党员的“雇佣”思想,调动企业主和党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争创“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在技术攻关、节约生产成本、安全生产等方面示范带头作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同时,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全面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第一个文件《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实践锻炼,通过‘党员先锋岗’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党员先锋岗”是以党员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造一流工作成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岗位称号。这个岗位对于企业党员作用充分发挥、才智全面彰显具有展示力、证明力和影响力,也是调动和激发企业党员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载体。对于保持企业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非公经济领域构建民主、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争创“党员先锋岗”是提高企业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迫切要求。企业党组织要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本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目前,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模范、凝聚、参与、引导”四个方面。模范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引导企业党员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作用,就是要求企业党组织以“增强凝聚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参与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集思广益,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建言献策;引导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好非公有制企业领导人和其他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此,很有必要通过深入推进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进一步体现企业党组织发挥“模范、凝聚、参与、引导”作用的内在要求,把党的主张变为党员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促进党员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先进性。同时,通过搭建争创“先锋岗”这个舞台,党组织全方位、零距离考察了解党员,让普通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也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对组织的信赖感和归宿感。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四)争创“党员先锋岗”是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举措。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促进社会和谐,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是企业党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浓缩了企业党建的使命和要求。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活”起来,让党员“动”起来,从而发现人才,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做优做强,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就目前我县而言,非公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如果不加强或放松对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党对非公经济组织的领导就会削弱。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转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处于各种信仰、思潮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交汇点”,以党的思想、党的活动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占领职工文化思想,对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起引领、导航作用,从而有利于完善、协调各方利益矛盾,保证企业和谐稳定,长足发展。因此争创“党员先锋岗”不仅是适应党员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之需,更是促进社会和谐之举。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三、高点定位,明确要求,不断深化“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

深入推进企业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根本,以发挥党员作用,加快企业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企业党员达到“牢记宗旨形象好,业务拔尖素质好,勤奋工作业绩好、团结群众基础好”的“四好”要求,把“党员先锋岗”建成加速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导航标,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力的“孵化器”。

(一)组织力度再加大,确保活动全覆盖。开展先锋岗争创活动,发挥企业党员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点上开花”,更要在“面上结果”。过去,一些基层党委开展先锋岗争创活动满足于抓一两个企业、育一两个盆景,一些企业党组织把参与争创先锋岗活动的对象局限于管理层党员。上述两种现象都会导致活动对普通党员的触动和影响不大,对整个企业党员队伍素质提升成效不明显,不能在职工群众中形成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深入推动先锋岗争创活动,要动员和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全部参与,力争全覆盖。把争创先锋岗活动和规模以上企业建支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企业党组织建到哪里,争创先锋岗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能力特长分别提出不同的争创内容和争创要求,让每个企业党员都找到争创的合适岗位,确保党员人人有岗、个个有为。要注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经受考验,接受锻炼,把具备条件、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二)岗位设置再优化,提高活动科学性。深入开展争创先锋岗活动要以是否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服务企业群众的需要为前提,以企业党员的工作岗位为基础,做到因需设岗,因人设岗,确保争创岗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岗位内容应区分共性和个性。共性内容要求企业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民主管理等要求,让每个党员为企业献计献策,提供合理化建议。个性内容要围绕党员各自岗位职责,因人而异。一般可在生产一线党员中设立“生产经营岗”;在科研一线党员中设立“技术创新岗”;在营销一线党员中设立“市场营销岗”;在职代会党员代表中设立“民主管理岗”;在党务工作者中设立“思想政治岗”等等。

(三)管理考核再严格,保证活动高质量。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争创先锋岗活动的跟踪了解、管理考核,督促和鞭策企业党员在其岗、谋其责,上好岗、尽好责。先锋岗位争创前,要与认领争创责任的党员签定责任状,明确职责要求和考核标准,真正把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争创过程中,要跟踪了解,坚持定期召开争创活动汇报会,听取党员在争创先锋岗活动中的情况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要统一设置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档案,如实纪录每位党员的争创考核情况。要坚持争创活动的阶段性评比公示,每季度或半年总结评比公示一次争创活动情况,推动整体工作进度、提高活动质量。

(四)创新水平再提高,赋予活动生命力。推进争创“先锋岗”活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增活力。要重点探索争创活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搞好有机结合,实现互相促进。一是与企业发展党员、培养积极分子工作相结合。通过争创先锋岗活动体现党员先进性,激发职工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通过让申请人、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争创活动中接受实践锻炼,以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的形式,检验他们加入党组织的成熟程度。二是与对企业党员实施分类管理相结合。根据争创先锋岗的岗位要求,改进企业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党小组)设在生产线上,设在车间班组上,从而加强对党员的分类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把争创先锋岗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弘扬先进,鞭策落后。四是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依托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争创先锋岗活动,使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把争创活动与推行“共产党员承诺制”相结合,结合党员承诺明确争创要求,把争创的目标变为党员承诺的内容,把承诺的内容化为党员自觉的行动。

四、强化领导,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党员先锋岗”争创机制

各基层党委要把深入推进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对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活动扎实推进,成为一项“长期性、制度性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县企业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争创活动发挥党员作用,通过争创效果证明党员能力,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业主、职工群众中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真正实现“有为才有位”,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和谐协调,同频共振。

(一)明确要求,加强领导,完善责任机制。各基层党组织要把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作为推进“强基工程”的重要抓手,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规划,纳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纳入企业争先创优考核评比,与其他各项党建活动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企业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及行业特点,认真制定争创计划,完善争创机制,落实争创责任,做到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培育典型,示范引导,完善辐射机制。要大力培育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先锋岗、示范岗,以典型推动面上工作,逐步形成一批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品牌先锋岗。利用新闻媒体和党建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委组织部每两年表彰一批争创“党员先锋岗”先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岗”标兵。

(三)整合资源,加强教育,完善培训机制。要重视对争创先锋岗党员的教育培训,为党员素质的提高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制度保障。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岗前培训、岗位轮训,促进他们学习新技术、新本领,接受新观念,不断提高先锋岗位的争创水平。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功能,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请争创能力较强的党员介绍经验、交流做法,也可以组织同一个争创岗位的党员之间结对互学,互帮互促,提高履岗水平。对于在争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职工党员,可以选派出去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委以重任。

(四)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完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党员争创“先锋岗”活动,党组织对党员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真情关爱,真诚服务,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在党员争创先进、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保障党员权利,在经济、政治上关心他们,争创成绩显著的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并在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予以照顾、倾斜。党组织要积极为党员争创先锋岗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要通过党组织实实在在的关爱激励,强化企业党员先锋意识、角色意识,不断激发党员争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