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23:58:58

剖宫产范文篇1

〔关键词〕急症剖宫产;择期剖宫产;临床特征;比较

剖宫产手术作为产科中较为常见的手术形式,主要包括急症剖宫产以及择期剖宫产。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产妇的实际状况、相关手术指征等,对剖宫产的手术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使新生儿的窒息率、胎儿病死率得以有效降低[1]。为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症剖宫产产妇与择期剖宫产产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接收的产妇40例,其中急症剖宫产产妇20例作为试验组,年龄23~29岁,平均(26.0±3.0)岁;择期剖宫产产妇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28岁,平均(25.0±3.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实施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手术方式进行剖宫产,给予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后取平卧位,腹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下腹耻上横弧形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形切开腹直肌腹外斜肌鞘膜,钝性分离使其与皮肤切口一致,分离腹直肌,暴露膀胱筋膜,于膀胱顶缘下2cm处剪开膀胱筋膜,暴露膀胱前壁及膀胱左侧窝,暴露膀胱左侧缘及其外侧的黄色脂肪堆,用手指将黄色脂肪堆推向外侧,暴露腹膜反折,剪开宫颈前筋膜,分离腹膜反折与膀胱顶及后壁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暴露子宫下段,横向切开子宫下段,扩大切口至10~12cm,破膜后,吸净羊水,娩出胎儿及胎盘后,清理宫腔。1.3观察指标。观察与记录两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臀位、瘢痕子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剖宫产临床特征比较。试验组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臀位、瘢痕子宫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手术主要指以手术的方式将产妇的腹部以及子宫切开,帮助胎儿顺利分娩。随着产妇分娩所受的影响因素逐渐增多,剖宫产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当前的剖宫产率在产科的分娩产妇中约占50%[2]。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剖宫产相关指征不断开放;手术操作逐渐熟练;医疗水平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相应增强[3]。同时,由于剖宫产可以避免分娩的疼痛,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妇更愿意选择剖宫产。虽然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具有相同的手术操作,但是,急症剖宫产产妇通常会使产妇具有更大的压力,且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也相对更为紧张[4]。如果胎儿的位置难以有效处理,就需要及时结束分娩,这样就会使剖宫产的切口增大,且在手术中也会出现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使产妇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臀位、瘢痕子宫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妇实施急症剖宫产具有更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手术指征,谨慎地进行急症剖宫产,以确保胎儿的安全健康。

综上所述,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比较,急症剖宫产具有较高的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以此避免引起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蔡雅琦.产科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487-1488.

[2]符琳鑫.产科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81-282.

[3]申烨.产科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1):111,113.

剖宫产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2~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344例,年龄22~36岁,平均28.7岁,其中初产妇286例,经产妇58例,其中符合剖宫产指征156例,产妇因素103例,胎儿因素42例,胎儿及产妇因素11例。社会因素162例,其中要求择时生产38例,这类产妇多通过算命来选择时辰,担心经阴道生产后影响性生活质量而行剖宫产13例,不能忍受分娩疼痛36例,担心自己不能顺产,在经阴道分娩时不能顺利生产的产妇直接要求剖宫产75例。受医务人员的影响而选择剖宫产26例。3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观察。

①术前护理:术前心理护理:剖宫产术对人体有一定的创伤,产妇会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介绍主刀医生的情况,介绍产妇配合剖宫产的方法,说话要温柔,态度要和蔼,给产妇一种亲近的感觉,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向产妇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麻醉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这样产妇对手术心中有数,就能够主动配合手术。术前准备:保证产妇静脉通畅,备好吸引器,备好急救药品、气管插管、氧气和呼吸机等。

②手术中护理:产妇进手术室后常规吸氧,监测血压、心率、SpO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预防性输液,留置导尿管。麻醉后将患者恢复仰卧位,手术开始后,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充分给氧,常规面罩给氧,防止和纠正胎儿缺氧。

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擦净口鼻黏液,吸尽口鼻咽喉部分泌物[1]。有宫内窒息的新生儿积极配合医师快速进行抢救,尽快处理好新生儿的脐部带,然后包上棉被,冬天要保证新生儿的温度,避免新生儿硬肿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严密观察新生儿呼吸、皮肤颜色、哭声等。胎儿娩出后及产妇的护理:胎儿娩出经断脐处理后,评分良好者,应与母亲作亲吻式皮肤接触,并做好心理护理,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早吸吮,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新生儿要留观察待手术结束后和产妇一起回病房。

③术后护理:产妇从手术室出来后,要加强对出血的观察,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加强对术后疼痛的护理,告诉产妇术后疼痛是肯定的,力争忍耐,若不能耐受,则需要应用止痛药止痛,大多数产妇术后用1次就可忍住疼痛,止痛药属麻醉药不能用得太多,太多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注意观察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生命体征、排气、大小便情况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介绍产后康复的知识,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2.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妇焦虑发生率、疼痛指标、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剖宫产范文篇3

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异常升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的医院剖宫产率达40%~50%,最高甚至达80%~90%以上[1]。为了降低剖宫产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是一个重要问题,正受到多数人的重视。传统的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2]的观点已被临床医生所否定;本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67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部分选择性阴道试产,现将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67例本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孕妇,年龄24~38岁,平均30岁。孕周37~40周,平均38+4周;距上次剖宫产后妊娠的时间2~5年,平均4年。手术方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39例有阴道试产史;上次剖宫产的主要指征:胎儿宫内窘迫24例,妊娠期高血压病13例,胎位不正15例,前置胎盘8例,过期妊娠8例,胎盘早剥3例,妊娠并发卵巢肿瘤4例,胎儿过大7例,临床无指征15例,引产失败11例。

1.2方法

观察前次剖宫产术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位置,回顾前次剖宫产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本次妊娠有阴道试产禁忌证的不选择阴道试产。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禁忌证:(1)前次剖宫产为宫体切口或切口情况不明;(2)前次剖宫产术后有发热、感染等术后病率;(3)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不足2年;(4)已有2次剖宫产史;(5)本次妊娠仍有明显的产科手术指征;(6)有不适合于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存在;(7)B超提示子宫下段<3mm,自浆膜面膨隆。综合分析,挑选67例孕妇在知情选择下阴道试产,试产过程要求一对一陪伴分娩,胎心监护仪进行全产程监护,积极而慎重应用催产素引产,积极处理第二产程,产后常规探查宫腔。

2结果

67例前次剖宫产后足月妊娠者进行阴道试产,31例成功地完成了阴道分娩;其中顺产20例,产钳6例,胎吸5例,试产失败36例。原因:胎儿宫内窘迫8例,子宫先兆破裂3例,宫缩乏力8例,相对头盆不称6例,无明显剖宫产指征11例。子宫先兆破裂发生在试产过程中,子宫下段局部压痛1例,因膀胱胀、尿不能自解,导尿时发现血尿2例,立即停止试产,改剖宫产术中未见破裂口,母婴均良好。本组无子宫破裂,无产妇及新生儿死亡,无产后大出血,再次剖宫产中的绝育率达86%。

3讨论

3.1阴道试产的条件[3]

(1)骨盆无畸形,无明显狭窄,儿头必须入盆。(2)前次剖宫产的适应证这次不存在,也无新的剖宫产适应证出现。(3)要肯定前次剖宫为子宫下段横切口,这是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安全的保证。(4)前次剖宫产后无发热或感染等异常。(5)软产道不硬韧,无肿瘤阻塞。(6)作随时剖宫产及输血和抢救母婴生命的人员配备。

3.2加强医患双方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认识

由于医患双方对瘢痕子宫妊娠认识不足,致使剖宫产指征明显放宽,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1)临床医生对瘢痕子宫有手术倾向,并且试产过程中一旦发生破裂后果极其严重,故为减少医疗纠纷,对于来诊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交待病情中常侧重于子宫破裂的可能,使产妇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不愿试产。(2)绝育对剖宫产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本次再次剖宫产中,绝育率达86%,有作者提出对有绝育要求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5],因此对要绝育的患者,医患双方都有手术倾向性,从而影响了剖宫产后足月妊娠的阴道分娩率。(3)手术及麻醉效果对剖宫产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无疑使剖宫产率升高,影响了剖宫产后足月妊娠的阴道分娩率。本组有11例无明显剖宫产指征,占16.4%。

3.3加强产程的管理

(1)有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应在预产期前1~2周入院待产:详细了解上次分娩情况,如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新生儿情况,进行仔细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了解骨产道、软产道、胎儿均无异常,严格按照试产标准进行衡量。(2)严密观察产程:必须专人观察,如出现宫缩过强、胎心变化、子宫先兆破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试产,改剖宫产结束产程。本组子宫先兆破裂3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无1例子宫破裂及产妇死亡。(3)缩短第二产程:阴道分娩时为缩短第二产程,适当助产很有必要,可有效避免子宫破裂,但过多的人为干涉,不仅不利于产程,对母婴也造成一定的伤害,本组38.7%阴道助产分娩。(4)催产素的应用:长期以来,瘢痕子宫是催产素使用的一大禁忌证,许多孕妇在试产过程中因出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无法纠正而被迫放弃试产,本组2例使用催产素。大量报道已证明催产素在瘢痕子宫试产中进行催产和引产的安全性[4],且能提高剖宫产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本组试产失败中,有8例宫缩乏力,如能酌情使用催产素,也许能试产成功。(5)产后检查:产后常规行宫腔检查,了解子宫下段瘢痕有无裂开,同时要注意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情况,本组31例阴道分娩后常规检查宫腔无1例裂伤。

3.4合理选择剖宫产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社会因素的介入及剖宫产安全性的提高,使得剖宫产率近年来大幅度升高[6],而剖宫产率的大幅上升使母婴近远期病率上升,而产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不能相应下降,且住院期医疗费用比阴道分娩明显增多,再次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更重要的因素[7]。因此,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医生的共同心声。对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组31例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说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在一定条件下实施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蒋小亚,陈晓云.104例剖产率及指征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19(2):54~55.

2秦惠基译.剖宫产率上升的利弊.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87,3:136.

3郑采微,余作黔.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催产素催引产初探.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4(3):194.

4郑大为,梅秀云.985例剖宫产后再孕的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3(2):167.

剖宫产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减少出血量措施及其可行性。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6例在剖宫产时同时行肌瘤挖除术与96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结果手术时间、产褥病率、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时出血量肌瘤挖除组多于单纯剖宫产组;肌瘤较大,多发性子宫肌瘤与肌瘤较小、单个肌瘤相比出血量增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时肌瘤挖除术是切实可行的。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常见的妊娠合并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上升,术中遇见妇科肌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包括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剖宫产时的正确处理是预防产后出血,减少患者痛苦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02年6月至2007年3月收入本院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96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8.3±3.6)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1例,肌壁间肌瘤58例,黏膜下肌瘤7例,肌瘤最大约8cm×8cm×6cm,肌瘤直径>5cm者34例,多发性肌瘤40例,单个肌瘤56例,肌瘤以前后壁尾多,其次为子宫角,下段最少,另取同样多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年龄(27.1±4.2)岁。两组孕周均大于37周。两组的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比较无差异性(P>0.05)。

1.2手术方式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术,观察组待胎儿娩出后,静滴缩宫素20U,宫体注射20U,可吸收线缝合子宫,瘤体周围注射缩宫素20U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挖除方式相同。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24h内多发性子宫肌瘤出血多于单个肌瘤,多发性子宫肌瘤出血量(423.8±96.3)ml,单个肌瘤平均出血量(331.9±63.8)mlP<0.05。子宫肌瘤直径≥5cm者,术后24h内出血量(392.8±85.7)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时平均出血量(382.5±130.2)ml,对照组术时平均出血量(291.7±90.5)ml。术中出血量肌瘤挖除组多于单一剖宫组(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为(62±15)min,对照组为(56±13)min,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产褥病率、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96例肌瘤全部送病理检查,均为平滑肌瘤。

3讨论

3.1剖宫产术中切除肌瘤的可行性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0.3%~7.3%[1],其流产率高于正常子宫妊娠者,如果能妊娠到足月,分娩方式则由多种因素决定,以前不主张在剖宫产同时肌瘤挖除,原因是:①妊娠期子宫血运丰富,易导致产后出血和感染;②手术难度增大,因妊娠期子宫的膨大和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变形,使肌瘤与周界边界不清。叶红[2]、李雅丽[3]等报道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是可行的。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的挖除主要顾虑是:足月妊娠子宫高度充血,肌瘤增大变软,手术可能无法控制出血[4]。本组病例中肌瘤挖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证实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是切实可行的。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应遵循以下手术原则:①对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应挖除;②对肌壁间肌瘤应尽可能挖除,但不易在子宫上做多个切口;③对于切口附近子宫下段部位肌瘤,应行肌瘤挖除;④于宫角阔韧带部的肌瘤,因基底部宽大血供丰富,应根据医生经验,抢救条件而定。

3.2剖宫产时挖除肌瘤的处理

3.2.1术前准备首先必须有充足的血源,以备急用,其次产妇应做全面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血型等。另外,施术者必须操作娴熟,能承担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术及妊娠子宫全切术。

3.2.2术中、术后处理一般需先做剖宫产,除黏膜下肌瘤经宫腔内切除术外,其余均应先缝合子宫切口,然后挖除子宫肌瘤,术中应用大量缩宫素,以减少子宫出血;在找到肌瘤的界限后予以分离,采取边分离边结扎的方法,电刀在挖除肌瘤时可起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若经缩宫素应用及一般方式处理无效时,可结扎子宫动脉,甚至切除子宫。

3.2.3术后治疗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处理同子宫肌瘤挖除术及剖宫产术后处理,但应注意加强子宫收缩剂及预防感染药物的应用,已做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同子宫切除术后常规处理。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24-1827.

[2]叶红,董金翰.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6):456-458.

剖宫产范文篇5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粘连

新式剖宫产是1988年以色列的star医生对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改进[1],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及独具风格的关腹方法,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好效果,很快在全世界推广。我院自1997年底开展新式剖宫产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近年来,我院剖宫产术较多,再次剖宫产的数量随之增加,为探讨新式剖宫产术远期影响,对我院再次新式剖宫产与同期再次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旨在寻找危害小的剖宫产方式,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轻或者减少手术并发症。

1资料

1.1一般资料对象选择1998~2005年间在我院首次行剖宫产手术,本次亦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152例单胎妊娠孕妇,70例前次行新式剖宫产者为观察组,72例前次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纵切口)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26.83岁;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27.18岁。两组患者在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第一次手术指征上均相近,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采用沿原手术疤痕开腹,修剪皮肤层疤痕,逐层切开腹壁各层,打开腹腔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或子宫体部剖宫产加绝育术。

1.3观察指标开腹入腔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总出血量,用负压瓶吸取测量法及纱布称重法(1g相当于1.05ml);术中观察切口与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比较。术后对术后体温、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进行比较分析。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妊高征、合并阑尾炎、腹壁疝、胎膜早破、术中行其他脏器切除、多次阴道检查和患有遗传性疾病者为排除。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V2。

2结果

2.1两组术中情况比较两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总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术中情况比较(略)

2.2两组术中粘连情况比较两组形成粘连的组织有前鞘、腹肌、腹膜、肠管、膀胱、大网膜,观察组因剥离腹肌范围大,腹肌与前鞘、腹膜、子宫前壁、网膜等粘连严重,使开腹难度增加。观察组腹肌粘连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下腹部粘连情况及子宫愈合情况比较(略)

2.3两组术后情况比较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术后情况比较(略)

3讨论

3.1新式剖宫产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开腹时皮下脂肪采用撕拉方式,钝性分离腹腔,子宫肌层2层缝合,不缝脏、壁层腹膜,关腹时皮肤、皮下脂肪全层2层缝合,整个切口仅缝合3针,整个术式具有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拆线早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产科病情急、变化快,需快速终止妊娠娩出胎儿的特点,得到了医患双方广泛认可[2]。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粘连程度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作了比较,差异显著,对再次剖宫产增加了难度,时间延长,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大,特别是对急诊,如胎儿宫内窘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等,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出胎儿,给手术造成一定困难。

3.2本文结果表明,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术中观察子宫愈合情况,术中总出血量,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腹壁解剖层次较清,粘连程度较轻,观察组腹直肌与前鞘及腹膜的粘连比较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发现观察组开腹时,腹直肌前鞘、腹肌、后鞘及腹膜常紧密粘连,解剖层次分不清,分离困难,常需要锐性分离,有时需切断两侧的腹直肌,导致出血增多、进腹时间延长。观察组开腹进腹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由于粘连严重,分离操作多,术后排气恢复慢,二次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观察组切口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妇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中难度增加,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少及住院天数少,降低了患者的费用,所以可以选择性行新式剖宫产术,术中尽量避免腹肌拉断及损伤,彻底清洗腹腔及切口,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脏、壁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减少粘连,为第二次手术创造条件。

3.3新式剖宫产未缝合脏、壁腹膜,裸露的组织粗糙,便于腹膜爬行前就可能粘合,大网膜常趋于保护创面,导致腹壁与大网膜、宫前壁形成粘连[3]。本文对传统剖宫产组腹壁解剖层次较清,粘连程度轻,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24小时排气恢复快,切口感染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在再次手术开腹难度增加,时间延。因横切口不利于探查腹腔内脏器,术中操作困难。近几年剖宫产率的盲目剧增,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不努力遏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需引起重视[4]。妇产科医生在做手术时要减少腹腔内不必要的干预和操作,减少组织的创伤,保证组织的血供,避免体内异物产生,将手术的创伤减少到最低[5]。笔者认为,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术适应症,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术率,以期改良手术方法,选择术式,缝合腹膜,为下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7,23.

[2]沈红玲,任芬若,李红雨,等.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616.

[3]李佳倪,高素清.新式剖宫产与盆腔粘连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630.

剖宫产范文篇6

1剖宫产产妇的心理分析

1.1恐惧心理由于产妇对剖宫产术知识的欠缺,对手术医生的不了解、不信任,对麻醉医生和麻醉技术的不了解,因此,会担心手术时出现意外,危及自己和胎儿的生命,担心麻醉时对身体造成损伤或者麻醉后麻药的作用长久不退影响哺乳。

1.2焦虑紧张心理临产后宫缩导致身体的疼痛不适,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滞产等产科特殊情况而需急症手术,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担心切口会留瘢痕影响美观等问题思虑过度,因此,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2]。

1.3这两种心理都会对围术期产妇产生不利的生理干扰,不利于手术和麻醉的进行。

1.3.1术前紧张的情绪可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重者会致产前子痫,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增加了产妇和胎儿的危险,甚至会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心理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有时用药物很难控制稳定,此时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满意效果。

1.3.2术中术中极度恐惧和紧张,可使术中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紧张可抑制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的分泌,致术中子宫收缩乏力而大出血危及产妇的生命[3]。

1.3.3术后切口的疼痛会让产妇产生焦虑,从而使血压升高、产后子痫,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以及产后大出血。术后不安的情绪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不利于哺乳。

2心理护理

2.1产妇术前的心理护理产妇来到医院这个特殊陌生环境,最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关心。护理人员不仅要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条件,更需要手术室护士术前亲临床边与她们进行交流、沟通。简单扼要讲解手术的过程、麻醉的方式及程序、手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并告诉产妇,剖宫产术对手术医生来说已是一种很娴熟的技术,消除产妇的心理疑虑。同时也要取得产妇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家属和医生的配合协作能让产妇放心、安心、愉悦地接受手术。

2.2术中的心理护理

2.2.1手术当天,手术室护士应亲自护送产妇至手术室,手术间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手术室环境要干净没有血渍,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护士的行为举止要规范,谈吐要文雅亲切,不要大声谈笑。器械物品轻拿轻放,以免物品的碰撞声惊吓产妇,产生紧张情绪。

2.2.2在为手术产妇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善意地向其解释是了为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不能说是为了防止意外时抢救所需,这会让产妇更加恐惧。和产妇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产妇平卧时会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和晕厥[4]。手术室护士应帮助其向左侧倾斜30度体位,避免或减轻此综合征的发生。

2.2.3剖宫产术受术者都是清醒的,手术室的所有动静受术者都非常关注,会直接影响她们的情绪。术中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巡回护士要耐心地给产妇以安慰和鼓励,牵拉腹膜时会有胃痛或是胸闷的不适感,此时嘱产妇配合深呼吸会缓解不适,从而消除紧张心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胎儿取出后,要告知产妇胎儿的一般情况,处理好脐带后,巡回护士抱起新生儿让产妇与她的孩子有一个亲密肌肤接触,使产妇因此而紧张的心理得到安抚。手术结束后与麻醉师一起护送产妇回病房。

2.3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手术室护士应去病房随访两次,关心寻问产妇伤口愈合情况,乳汁分泌及哺乳情况,告诉产妇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恢复[5]。让产妇感知手术室护士一直都在关心她,产妇会心情愉悦,这种愉快的情绪能平静心情,平稳血压,促进伤口的愈合,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早日康复[6]。

剖宫产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2~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344例,年龄22~36岁,平均28.7岁,其中初产妇286例,经产妇58例,其中符合剖宫产指征156例,产妇因素103例,胎儿因素42例,胎儿及产妇因素11例。社会因素162例,其中要求择时生产38例,这类产妇多通过算命来选择时辰,担心经阴道生产后影响性生活质量而行剖宫产13例,不能忍受分娩疼痛36例,担心自己不能顺产,在经阴道分娩时不能顺利生产的产妇直接要求剖宫产75例。受医务人员的影响而选择剖宫产26例。3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护理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观察。

①术前护理:术前心理护理:剖宫产术对人体有一定的创伤,产妇会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介绍主刀医生的情况,介绍产妇配合剖宫产的方法,说话要温柔,态度要和蔼,给产妇一种亲近的感觉,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向产妇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麻醉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这样产妇对手术心中有数,就能够主动配合手术。术前准备:保证产妇静脉通畅,备好吸引器,备好急救药品、气管插管、氧气和呼吸机等。

②手术中护理:产妇进手术室后常规吸氧,监测血压、心率、SpO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预防性输液,留置导尿管。麻醉后将患者恢复仰卧位,手术开始后,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充分给氧,常规面罩给氧,防止和纠正胎儿缺氧。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擦净口鼻黏液,吸尽口鼻咽喉部分泌物[1]。有宫内窒息的新生儿积极配合医师快速进行抢救,尽快处理好新生儿的脐部带,然后包上棉被,冬天要保证新生儿的温度,避免新生儿硬肿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严密观察新生儿呼吸、皮肤颜色、哭声等。胎儿娩出后及产妇的护理:胎儿娩出经断脐处理后,评分良好者,应与母亲作亲吻式皮肤接触,并做好心理护理,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早吸吮,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新生儿要留观察待手术结束后和产妇一起回病房。

③术后护理:产妇从手术室出来后,要加强对出血的观察,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加强对术后疼痛的护理,告诉产妇术后疼痛是肯定的,力争忍耐,若不能耐受,则需要应用止痛药止痛,大多数产妇术后用1次就可忍住疼痛,止痛药属麻醉药不能用得太多,太多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注意观察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生命体征、排气、大小便情况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介绍产后康复的知识,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2.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妇焦虑发生率、疼痛指标、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剖宫产范文篇8

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抗生素输血条件的完善、麻醉及术后镇痛水平的提高,手术的危险性已明显降低,但取胎头困难需要产钳助产也有所增加。本院近几年将小产钳用于剖宫产术中,有效地减少了取头困难的并发症。现对剖宫产出头困难应用小产钳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单胎头位剖宫产术1302例,使用小产钳病例58例,占4.45%。58例年龄21~40岁,平均28.5岁;孕周35~43周,平均39周;初产妇43例,经产妇15例(其中疤痕子宫6例);择期手术26例,急诊手术32例;中腹壁纵切口22例,横切口36例。使用双叶小产钳52例,使用单叶产钳6例。主要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21例,前置胎盘7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疤痕子宫6例,头盆不称6例,脐带因素5例,羊水过少4例,社会因素3例。取头困难的原因:因前置胎盘、头盆不称、骨盆入口狭小、胎儿较大、脐带过短、脐带绕颈等所致胎头高浮30例(占51.7%),因第二产程延长、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前不均倾位等所致胎头深入固定6例(占10.3%),麻醉效果不佳8例(占13.8%),产妇肥胖5例(占8.6%),分离腹直肌不充分3例(占5.2%),其它包括术者经验不足6例(占10.3%)。

1.2娩出方法

出现娩头困难时,助手按压宫底,尽量使胎头位于切口下缘,术者将右手伸入宫腔,摸清胎头位置,胎头为枕前位或枕后位时可直接上钳,否则应将胎头转为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在子宫壁与胎头之间,左手持产钳左叶放置在胎头左侧,助手固定,将产钳右叶放置在胎头右侧,扣合产钳,如扣合困难需调整产钳位置,不可强行扣合,扣合后先向产妇足侧牵引,再向上方侧翻,胎头即可娩出。如产钳滑脱可重新放置。其它步骤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胎头深嵌骨盆者可用单叶产钳,即先将胎肩上推使胎儿松动,将产钳滑入胎头与宫壁之间,直至产钳滑到胎头下方即可,先将产钳向产妇头端牵引,再将产钳钳柄慢慢转向产妇足端,上撬胎头,使胎头娩出切口。必要时可消毒外阴后助手戴手套,经阴道上推胎头以利术者娩出胎头。常规处理新生儿及胎盘。

2结果

58例中52例一次产钳即成功,6例第一次产钳滑脱,重新放置后成功。滑脱的6例中,2例为极度肥胖,腹壁横切口,1例系麻醉效果欠佳,孕妇扭动,1例为胎儿过小,胎头高浮,2例为巨大儿(1例切口向两侧撕裂形成阔韧带血肿,1例重新放置产钳后胎儿头皮淤血)。采用Apgar评分≤7分作为窒息标准,12例新生儿窒息,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其中重度窒息3例,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3讨论

新式剖宫产中娩头困难占剖宫产术的5.5%[1]。胎头高浮,子宫切口过小,麻醉效果欠佳、胎头深入固定、产妇过度肥胖、术者经验不足、巨大儿等因素均可导制取胎头困难。从本资料的统计分析,造成取头困难的原因中以胎头高浮最多,达51.7%,同时胎头深入骨盆固定比例也较高,占10.3%,这可能与子宫切口选择位置有关。一般子宫切口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横切口水平应根据胎头位置高低而定,一般取胎头最大径线所在水平位置为宜。以往出现取头困难往往采用延长腹壁切口、剪断腹直肌、子宫倒T形切开、延长子宫切口等方法,上述方法常可延长出头时间,且对母儿损伤较大,因此寻找一种适宜技术尤为重要。小产钳具有钳身小、薄,占据面积小的优点,采用小产钳助产对取头困难非常有效。

小产钳在剖宫产术取头困难中应用,能使胎头娩出时间缩短,减少产时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产伤;减少长时间外力按压宫底所致的损伤及羊水栓塞。在实际操作时,产钳要放置正确,动作宜轻柔,以免撕裂子宫切口。当胎头高浮时,小产钳的按置与阴道产钳一样,向产妇足端牵引,胎儿枕骨达切口时向上方侧翻将胎头娩出。由于单叶产钳没有旋转和牵引作用,有时对胎头入盆较深、胎头大者娩出仍较困难,这时可台下助手戴手套,将胎头尽量上推后再上产钳。新生儿窒息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子宫切开后外界空气及术者娩胎儿对胎儿的刺激可引起胎儿呼吸,时间越长吸入羊水越多,大量羊水吸入呼吸道可致新生儿窒息;其次反复取胎儿,操作时间延长可压迫母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减少子宫胎盘血液灌注,导致新生儿窒息;此外胎头反复挤压易发生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使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有报道称取胎头时间大于140s时,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2]。总之剖宫产术中取胎头是关键,发生取胎头困难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损伤,术前对胎头高低、子宫下段情况、麻醉及胎儿大小应有充分估计并准备相应小产钳,一旦发生取头困难时应果断应用产钳,这样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剖宫产范文篇9

1988年Stark首创的剖宫产术受到了妇产科医生的推崇和应用。作者对这一新术式进行多项指标的临床观察,并进行追踪随访,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在本院分娩孕妇共8500例,其中初产妇剖宫产1700例,将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新式剖宫产510例,年龄23~38岁,中位年龄28岁。B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1190例,年龄23~37岁,中位年龄27岁。对两组患者术后追踪随访至2006年4月,观察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时腹腔粘连的情况,其中A组再次剖宫产72例,B组再次剖宫产121例,两组剖宫产指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72例再次剖宫产,其中距第一次剖宫产≤3年剖宫产9例,>3年63例;B组121例再次剖宫产,其中距第一次剖宫产≤3年剖宫产14例,>3年107例。

1.2手术方式

A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取耻骨联合上3横指切口,切开皮肤,裁开筋膜,撕拉式钝性分离脂肪层,在子宫下段浆肌层中央切开2~3cm横切口,左右撕开子宫肌层约10~12cm,胎儿胎盘娩出后,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全层,不缝合腹膜,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B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取下腹正中线纵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长约15cm,裁开筋膜腹膜,子宫下段横向剪开膀胱腹膜反折,并下推,在子宫下段肌层正中横切2~3cm,向两侧撕开10~12cm,胎儿胎盘娩出后,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和膀胱腹膜反折,1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7号丝线间断缝合筋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

1.3观察指标

对二次剖宫产的患者,进行术中术后观察,记录每例手术时间、娩胎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疼痛、产褥病率,术中主要观察开腹时粘连、子宫破裂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第1次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A组各指标均优于B组(P<0.01或P<0.05)。表1两组产妇第1次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略)

2.2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情况比较

见表2。除腹壁切口血肿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比较(略

3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新式剖宫产采用Jool—cohen切口,该切口与下腹皮肤张力一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瘢痕纤细,该切口的位置远离锥状肌,且不缝合腹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时损伤少、术后切口疼痛轻、产妇下床活动早、肛门排气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的优点:腹壁切口瘢痕纤细,再次手术时均按原切口原方式通过腹壁各层,不需切除原瘢痕,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术后切口疼痛轻。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A组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时作者发现腹壁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A组与B组(对照组)比较,切皮至娩胎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褥病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至3个月,B超检查子宫内切口均愈合佳,无晚期产后出血发生。

本资料第一次采用新式剖宫产在再次剖宫手术的病例中,见到子宫与腹膜有粘连8例,其中疏松粘连7例,致密粘连1例;对照组再次手术病例中,子宫与腹膜粘连12例,其中疏松粘连10例,致密粘连2例。腹腔内粘连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温济英等[1]的报道一致。根据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生盆腔粘连的原因是腹腔缺血、局部组织坏死、异物刺激,主要缘于腹膜的牵拉和缺血[2]。新式剖宫产术虽无缝合腹膜造成腹膜异物反应,但钝性分离腹膜却造成腹膜的损伤,由于手术中多种操作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热损伤均可导致组织缺血,从而引起粘连的发生。

第2次剖宫产术中发现不全子宫破裂A组和B组各有1例。两组发生子宫破裂者均为2年以内的剖宫产且术后子宫内切口愈合欠佳者,说明新式剖宫产一层式缝合不影响子宫内切口愈合。

本资料新式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壁切口血肿3例,而B组未发现,可能是由于新式剖宫产术式采用撕拉式进腹,拉断肌肉的营养血管,而术中未发现,导致术后腹壁切口血肿形成。

总之,新式剖宫产术后恢复比传统剖宫产快,第2次手术仍可采用原术式,而且新式剖宫产因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切口张力低,切口美观,术后疼痛比传统剖宫产少,可以不用镇痛泵等优点。但第2次剖宫产术时,如前置胎盘、宫口开全而产程停滞、胎盘早剥等急诊行剖宫产时,由于第1次新式剖宫产下腹横切口瘢痕形成,弹性差,娩胎相对困难,而且术中容易出血,出血多时缝合困难;传统剖宫产术野清晰,子宫容易托出,能达到准确缝合,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因此,作者认为,第2次剖宫产术前估计经原横切口手术有困难时宜改纵切口为好。

【参考文献】

剖宫产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孕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6.3±4.7)岁;妊娠时间38~45周,平均(40.2±1.7)周,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5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指导,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情况及手术的具体流程,使其对手术的优势有所了解,并向其讲述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将术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告知患者,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逐渐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焦虑、恐惧情绪[2]。此外,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及一系列术前检查;②术中护理:在麻醉后告知患者保持安静,并协助其取正确的体位,避免出现脚高头低的现象,对于可能发生的眼结膜水肿及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等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3]。;③术后护理:手术后注意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组与记录,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锻炼,避免出现盆腔粘连等并发症。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患者手术后1~2天内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检查患者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渗液、渗血。此外,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和康复计划,促使患者术后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在护理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体划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层级。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症状,并且手术很成功,未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51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3例,切口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很满意42例(82.35%),满意8例(15.69%),不满意1例(1.96%),护理满意度为98.04%;对照组51例患者中,很满意23例(45.10%),满意10例(19.61%),不满意8例(15.69%),护理满意度为84.3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行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患者而言,不仅会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当前,虽然该项手术的成功率很高,但由于考虑到产妇的生命健康及安全,有必要在手术前后实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整体护理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其在本组研究中的应用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方面进行,其中术前心理干预对于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十分有利,向患者讲述手术及疾病的知识,能提升患者在治疗方面的认知水平。同时,术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手术的成功率;术中护理则能对手术的实时动态进行跟踪,对于发现异常情况可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术后护理可有效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科学的饮食指导能逐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切口的尽快愈合,合理的锻炼计划同样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由此可见,对妇产科行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风险小,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雪娇 单位:内蒙古包头第四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刘婉婉,贾显静,施文.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3: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