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07:26

农村中学

农村中学范文篇1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德育模式;探索;问题;对策

古往今来,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效率低的情况。对此,本文展开具体的讨论,并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目前农村中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在课堂上自行讲述知识———无论是概念还是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价值。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所以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讲解,不能把学生作为德育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具体需求。(2)忽视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德育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就像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道德的判断也有不同的标准。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德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渐进性,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螺旋式上升和发展。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准确掌握德育概念、拥有科学的德育观念、理解德育过程的渐进性。急功近利,会使德育效果适得其反。(3)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为了讲解更多的知识点,很多教师不关注学生是否有全盘接受的能力和心态,将德育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学生们。这常常导致德育目标无法实现,甚至起到消极的作用,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方向。(4)忽视德育的实践性和整体性。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包括学校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比较少,而道德教育在一些师生眼里并非主要课程,所以非常容易被忽略,这导致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虽然理解道德教育的意义,却无法采取具体的行动来辅助表现,即出现两种不同的道德选择态度,致使德育工作的目标无法实现。(5)德育课程内容陈旧。德育课程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在教育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其德育课程大多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这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抵制。另外,农村学校的德育教学方式仍然只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传授德育知识,不具备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会逐渐降低。

二、对新时期农村德育模式的有效探索

(1)加强德育基础性课程建设。在农村中学,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道德教育的内容穿插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点之中。在思想品德课程建设上,教育者应该加强建设农村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即在原有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适当地多安排一些德育培训和辅导,并且多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2)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意义,从而有力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也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或者丰富课堂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3)构建多层次德育方式。德育是一个宏大的教育工程,也是一个系统的网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构建出合适的教学网络,让每个学生都将其作为自己基本的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涉及道德教育,所以,各科课程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处处有德育的观念。另外,学校及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4)改革德育课程内容。德育课程包括三种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科课程和隐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应加强各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提供道德分析判断以及选择的空间,然后利用已有条件安排活动课程,尽量让学生体会自己在社会复杂关系中的道德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结束语

农村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强德育基础性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构建多层次德育方式、改革德育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蒋红斌,宋双.农村中学德育低效的教师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湘阴县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1(07).

[2]孙青.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农村中学范文篇2

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红色抗战文化是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此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更具教育意义。淄河中学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鞍山抗战遗址,将“弘扬马鞍山抗战精神,做英雄传人”作为学校德育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前辈不畏强敌的革命斗志和英勇献身的无私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马鞍山抗战纪念馆举行缅怀革命先烈的仪式。并将入团宣誓和励志演讲等团队活动形式融入到仪式中。学生通过参观展室、听取讲解、敬献花圈、活动感受征文等形式接受教育。因临近村庄有很多村民参加八路军、游击队等革命队伍,有学生的祖辈就牺牲在马鞍山战斗中,因此也使仪式更贴近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学校还聘请了当地驻军参与学校国防教育。通过军训、参观军营等活动,优化了行为习惯,增强了纪律意识,加深了爱国情感。

二、挖掘人文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淄河地区民风淳朴,人文历史厚重,地处古齐鲁两国交界处,其辖域内存有大量古齐长城等遗迹,民间流传有“孟姜女哭长城”、“孙膑梦泉”等传说。淄河地区是被专家认证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起源地,而孟姜女哭长城传说被列入部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些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人文资源,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天然宝库,有丰厚的群众基础。淄河中学深入挖掘整理这些资源,编写校本教材《魅力淄河》,建立校园地域文化系列文化长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开展“孟姜女小调传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耳闻目染,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体现温良恭俭、忠孝节勇等传统美德的当地民间传说及孙廷铨、赵执信等文化名人游历淄河的文章诗句都成为潜移默化熏陶学生情感的教育内容。学校还聘请了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专家巩曰国教授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三、巧用孝老文化资源,进行孝老美德教育

农村中学范文篇3

目前农村中学中大多保持传统的德育观:在德育目的上,重社会不重人;在德育过程中,重明理而忽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重视认知而忽视活动、体验、陶冶、感悟。以此观念开展的德育成为了限制人、约束人的工具。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德育观念,承认学生的独立人格地位,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限制性转向发展性,解放和发展人的德行潜能;摒弃那种德育知识化的取向,关注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及其身心健康;反对把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割裂开来的倾向,把德育贯穿于一切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中。有教育学者说过:“德育要从天上落到地上,德育要走进学生心中。德育要倡导‘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要低重心、零距离’。”农村中学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更要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生形成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人格倾向等开展工作,结合农村中学生的具体实践,树立生活德育观、生态德育观等观念。

二、改变、充实德育的内容

当前的德育内容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更多的是从理论上制定出一套合乎规律和逻辑的德育理论。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要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单纯的道德规范教育容易使学生言行不一致。在确定德育内容时,应该以农村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点,使所学能够指导所用,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丰富德育的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德育工作者应该深入调研。深入了解农村中学生对德育的真正需求,找到什么才是农村中学生需要的德育指导,什么样的德育才会受到农村中学生的喜爱。第二,挖掘、整合可利用的德育资源。在保质保量、开齐开足《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等课程的同时,学校要加大德育科研的力度,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有机统一到课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凸现德育的实效性。此外,还应善于发掘地方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底蕴,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看待农村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发挥农村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辨别传承历史的文化精华和封建糟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农村家长对网络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无法像城市家长一样对孩子上网给予指导和监督。因此,德育教师加强网络德育建设、利用网络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三,打通德育与生活、社会、文化、艺术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通道。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活德育、社会德育、文化德育、艺术德育以及心理德育等,丰富德育内容。

三、改进德育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受教育者的内心要求。”确实,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淡化了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的感觉,凸现教育的民主性,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德育工作亦是如此。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德育活动的效果。在德育活动过程中,怎样以更生动鲜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是增进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农村中学生的成长经历,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年龄特征都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也更渴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教育,而不是在简单的训斥中被动接受教育。学校可利用周边或空闲地段开辟种植园,引导他们随着植物的成长一同成长,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互帮互助、积极乐观的道德品质。立足于农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以“体验”、“欣赏”、“感悟”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活动。因此,在德育方法上要从灌输与约束为主转变为以疏导为主,疏、堵结合,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构建完整的德育网络

农村中学范文篇4

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阻力剖析

1.农村中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内容难以落到实处。阳光体育的真正落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与管理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热闹的阳光体育启动仪式过后,好多学校又回归常态,“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内容———“每天锻炼1小时”难以落到实处。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一切为了升学率”让一些学校的老师和家长认为“锻炼身体就是耽误学习时间”。因此,有的学校就压缩了学生的休息和运动时间,尤其是九年级和高三毕业年级,将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缩水或直接取消。2.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制约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另一阻力就是场地、器材的限制,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与器材严重不足。像庄浪县水洛中学的操场总共80米×80米,在场地边角设置了为数不多的活动器械,更谈不上有场馆建设,根本满足不了近3000学生的体育活动。和水洛中学一样场地器材的短缺的农村学校数不胜数,所以改善农村中学场地器材的短缺硬件设施应引起足够重视。3.“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少经费支持。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之初,便有些学校信誓旦旦地表示投入资金,完善学生健身的场地设施,全力以赴促进活动的开展。可是,并不见农村学校投入多少人、财、物来强化落实该活动的开展,甚至有的学校以场地不足、考虑学生的安全为由,在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上慢了半拍。在学校场地器材、体育课的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影响下,阳光体育的实施只是应急,成为遮人眼睛、挡人嘴巴的“形式主义”。只有保证经费供给,阳光体育才可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操作模式

1.加强领导,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学校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离不开校领导的指导和关心。学校应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遵循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四个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有效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首先,应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充分利用升旗、知识竞赛、班会、宣传板报、征文、标语等形式,使师生深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另外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应实行管理责任制,为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领导要负责组织、指挥活动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体育老师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的锻炼,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参加阳光体育的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把体育课教学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基本要求,体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将发展学生健康放在第一的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其次安排具有趣味性、民族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在农村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运用大量的体育运动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活动都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有效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3.科学合理运用大课间活动。搞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可以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有场地、有指导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长,内容和形式更丰富,它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完善。以班级为单位,项目以个人兴趣爱好为主,增加徒手趣味类的活动,组织学生举行年级、班级或小组间的比赛,这些方法都可以让枯燥乏味的课间体育活动变成兴趣盎然的阳光体育活动。

农村中学范文篇5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发挥学校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端正办学思想。我们要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加强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德育摆到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领导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学校应将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确定总体目标,提出具体措施。每个教研组和教师都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制定各自的具体计划,确保其科学合理地落实到工作中。

二、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积极建立校园文化阵地、图书阅览阵地、广播宣传阵地、少先队活动阵地和课堂教育阵地,营造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育人氛围,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同时,我们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电视)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班主任是德育各环节的连接点,应大力营造教室内的德育育人氛围,让每一面墙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条名人名言、每一篇美文佳作都有教育内涵;主持并设计班务栏内学生的德育量化评价表,坚持对每个学生每周都进行民主评议;支持学校定期组织的“文明教室”评比活动,使整个教室充满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进而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体验人生,接受道德滋养,不断提升、超越自己,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学校活动要创新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活动载体

首先,激发德育工作活力,切实保障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落实。如上好思想品德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中的优质德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注重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将德育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精心组织好每周的升降国旗活动、“一二九”演讲纪念活动,“六一”儿童节,庆“国庆”书画展,庆元旦文艺汇演,行为规范训练主题班会等等。学校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与感受,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实践育人,取得“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工作效果。再次,大胆创新活动载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传统文化经典;开展一项特色教育;落实好一个制度,即德育导师制;开展家庭教育进村社活动;构建一个机制,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警机制;开展一次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教育论坛或小论文心得交流活动。二是以新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感恩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组织学生围绕感恩主题,为教师、为母校写感恩卡,开展“我给老师鞠躬”“我给校长道声谢”活动。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将正面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会道德观点、行为准则融化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使之内化为学生实现人格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构筑健康人生的需求,完善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感受校园生活的安全、幸福和快乐,为农村中学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并开拓有效的途径。

四、积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促进三者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因此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我们应该采取会议调查、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弄清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和影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各种社会不良因素。我们还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联络小组和教师家访制度。学校应以班为单位编好《家长通讯录》,随时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学校还应适时给家长送上一封《告家长书》,指导家长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这样就能探索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出家庭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学校还应积极努力取得地方政府、乡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请他们协助学校做好周围商店店主的思想工作,不要销售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商品。学校还应及时与派出所等联手,取缔校园周边的游戏厅、网吧、酒吧、娱乐室、舞厅等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这样,家庭、社会、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就能建设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拓宽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途径,切实保证学校有—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农村中学范文篇6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

1.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提高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新教材每一框内容设计的活动和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农村学生有着更多的生活实践体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处理教材及教学素材。2.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扩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4.加强师德修养,发挥教师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作用。中学生思想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这个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犹如迷雾中一盏明亮的灯塔,点亮和指引着学生的思想航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也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德育过程中,既需要知识性的教育,也需要心与心的沟通,更需要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着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养成教育协同化、社会化

农村中学范文篇7

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软硬件不足的问题。从硬件方面来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专职体育教师队伍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素质上来看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软件方面来看农村中学中对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轻视现象。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观念的落后。当前农村中学中传统的应试观念仍然对广大师生具有重要影响。在体育教学方面无论是从重视程度,还是从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来看,体育教学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首先广大学生乃至于校领导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当前在农村中学教学中提升升学率、分数第一是主要的教学任务。在升学考试的指挥下学生普遍对体育认识不足。即便是那些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由于考试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从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角度来看由于体育教学不涉及到学校的整体考核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体育当作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体育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往往把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当作主要教学目标,而没有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体育对于全民族的作用。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较少,运动会本身也逐渐流于形式。这样一种现象是很难适应教学要求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学生都存在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象,体育课少、教师上课不认真、学生自娱自乐、课外体育活动少、运动会流于形式。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不尽合理。“由于体育不是考试科目,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由老弱病残者担任”[1],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又不熟悉体育教学规律,因而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学中名义上有武术、足球、篮球等多种项目,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项目往往都流于形式。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是安排一些老弱病残教师来担任,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武术、足球、篮球等教学内容只为应付检查。体育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定,农村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待遇,例如服装、运动鞋等。可是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师普遍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物质待遇不合理,工作条件又差,这些非常容易导致体育教师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2问题的成因

上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接下来就来探讨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其中既有教师专业素质不过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又有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具体而言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造成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就农村中学而言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主导位置。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必然会导致体育课程不受重视。体育课程本身受到排挤乃至于名存实亡。当前的农村中学中虽然安排了两节体育课,但是体育课程本身却无法得到根本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指令性教学,教学目的太过抽象。当前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指令性教学,指令性教学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以及农村中学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虽然规定了教学基本目的,但是规定太过抽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教学指导意义,抽象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导致教师难以把握体育教学重点,这最终会影响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农村基础条件薄弱。“由于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比较大,我国教师待遇地区差别也很突”[2]出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学过程中基础设施薄弱的现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太差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器材也十分匮乏。农村中学的体育器材大多是乒乓球和篮球,其余器材非常缺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导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受过体育教学,而有的同学没有经过专门的体育教育。学生素质的差异给体育教学增加了难度。这也是导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3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解决。转变观念,要跳出体育看体育。体育教学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农村中学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必须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不应再以应试教育的老方法来衡量学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要真正使得农村体育教学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在今后工作中要改变广大师生那种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在今后教学中学校应该从两个方面来逐步改善体育教学现状。一方面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个性化。体育教师应该实现特色、个性化教学。要围绕着学生自身特点,敢于突破教材,实现创造性教学。例如在篮球训练中,可以针对学生喜欢看比赛的心理来讲解篮球的发展史。体育教学的关键是要深刻把握体育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过程。体育教学是一个专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过程,注重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制订出专业的体育教学计划大纲,根据教学计划来进行专业的教学。体育课程的安排应该每周要不少于两节,可以鼓励年轻教师来进行体育教学,这对于提升体育课程的获利,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是有利的。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必然措施。当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不理想,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所谓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培训。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或者是业余时间来函授办班,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移动媒体等新技术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体育教师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应该大胆创新。公正评价,科学管理。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在今后教学中要大胆革新教学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过去的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过程的评价,从注重单一指标的评价转向注重多元指标的评价。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合理评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对于教师的评价则要从多方面来予以考察。所谓科学管理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措施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在今后管理中要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制度,要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通过提升物质待遇,精神奖励等多种措施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的主动性的提升是提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结语

农村中学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对策思考

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教学常规管理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琐碎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的抱怨——“管多了”。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得不管,如何管得到位,管出成效?身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务管理者,笔者谈几点思考。

一、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教师多,关注学生少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主要就是查“六认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组织课外活动。这几个方面都包含教与学两个维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几乎都偏重于关注教师。其实,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在学生,闻名全国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管理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他们认为优化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分析习惯、科学态度。的确,知识的缺漏随时可以补足,但兴趣的缺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影响人的一辈子。由于山东杜郎口中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才有了以后的辉煌。一次,听我校一个物理老师的公开课,给初三学生上复习课。他从历年各地的中考题中,归类总结出解测电阻题的10种方法。一番深入细致的讲解后,要学生记住并会运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得认真,记得详细,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繁琐不堪的方法。一个学生在书上写了5个字“我讨厌欧姆”。这节课如果仅从老师的角度去看,备课充分,上课认真。如果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分析习惯、科学态度方面来看,则又是不成功的。

(二)纸面检查多,深入课堂少

教学常规检查,一般就是收教案,查作业,交考试分析,这些东西直观可感,易于定量考察。于是,教案多少个,批改作业多少次,检测分析几次,成了每次必须登记的内容。然而,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课堂,往往被忽略。

(三)行政要求多,专业引领少

教学常规检查,结果的反馈多是行政层面的要求,专业引领少。听过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龚雄飞的讲座,他在凤鸣山中学任校长时推进教学改革,作为一名教学专家,他每天深入课堂,和老师一起解决学本式教学中的问题,由于他的倡导、引领,于是,该校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反观很多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领导开会讲理念,提要求,结果是讲者昭昭,听者昏昏。有识之士提出中国的大学去行政化的问题。其实,我们的中小学去行政化也很必要。

(四)按部就班多,鼓励创新少

教学常规管理多在求同,讲规范,对那些勤于思考,探究奥秘,坚持巧干的老师往往持否定的态度。四川省眉山市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李志军,早年坚持践行尝试教学法,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他不留作业,不批改作业,不亲自转化差生,纵然他的教学效果不错,最终也被请出附小,发配偏远小学任教,后因附小换了校长,他才得以重回。魏书生现在是全国知名的教育改革家,其实在改革之初,很多人是不理解的,所在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他在乱整,但县教研室主任很支持他,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教育改革家。

(五)抱怨指责多,理解建设少

提到教学常规检查,很多老师都有怨气,不胜其烦。于是,抱怨指责多。管理者认为这方法还是不能废除,有些时候还是行之有效的。如何实现理解,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学校的管理者,思想僵化,深入基层的作风不够;于是,用行政化的方法管理老师,管理教学。其次,各学校的情况多样,很多农村学校年轻教师多,各学科缺乏起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给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最后,一些学校管理民主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

三、解决的办法

农村中学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中学;教学创新教育

我国农村教育虽然处于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但是整体来说,其改革进度还是比较慢,并且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会引进新技术,导致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缺乏保障。我国正处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校都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并且进行数学创新模式的教学,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的资源匮乏,教师缺乏教学远见,数学创新教育在农村中学校还是难以发展起来,因此,对互联网视域下的农村中学校数学创新教育进行探析对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有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中学校数学教育现状

1.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当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几乎都会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育的开展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农村中学校,很多教师都是不具备专业能力并且其整体素质比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不懂得更新教育理念,使得农村中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虽然互联网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的传播范围还是比较小,很多农村中学校都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数学教学器材和技术,也就难以开展数学创新教育。2.数学教育资源应用能力较低。农村中学校的地域环境一般都比较艰苦,虽然近年来我国提倡对农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并且国家和政府都出资建设新农村,但是实际上,农村教育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很多农村中学校不具备专业的教师,高龄化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很多农村教师没有接触过信息化教学设备,更不要说对其有多少了解。这种教学状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而不能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部分农村中学校虽然有政府的扶持,引进了信息化技术开展数学教学,但是数学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还是比较低。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等新事物缺乏热情,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导致数学创新教育难以开展。3.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农村中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其在课堂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当前农村中学校的一种教育通病。在当代教育中,学生是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培养,这也是数学创新教育的要求。然而很多农村中学校还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味地按照古板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开发,不利于创新性数学教学的开展。

二、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加强农村中学校数学创新教育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在互联网视域下开展农村中学校的数学创新教育,首先就需要农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只有具备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农村中学校教师要了解当代教育模式,并且熟悉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对其进行运用和讲解,这样才能进行教学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村中学校,很多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引导,这对教师就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充分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2.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学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在农村中学校建设数学教育资源项目,需要以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学教育资源为基础,因此,学校就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互联网视域下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学校要对教师和学生说明数学教育资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优势,让他们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感受其便捷和高效,从而提升其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能力,促进当代教育的“互联网+”模式的发展。3.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作为当代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教育创新模式中的学习状况会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农村中学校数学创新教育的应用,教师就应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互联网+”模式在农村中学校的渗透提供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给农村中学校的教学提供新的机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适应创新性数学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农村中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但是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其教学模式还是可以进行改变和延伸的,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数学教育创新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了解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并且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数学创新教育的开展。

作者:卢亮 单位: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桥头学校

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范文篇10

关键词:环保教育;农村中学;化学教学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将环保教育工作做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将会危及我们的正常生活,人类将会走向灭亡的边缘。因此,环保教育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大部分都忽略了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密不可分,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提高中学生环保意识,是中学化学教师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是每一个国民应有的责任,我们教师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将环境保护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可以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新天地。

1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社会意义。环境污染已给生态平衡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系数和超级大的影响力度。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水体污染、沙漠化,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性的危害;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以及酸雨的形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大气污染造成一种环境效应,这种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滞后性,一旦出现了这种效应就表示环境污染达到了相当严重的污染程度,就会极度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需要等等一系列正常生活。想要解决这些污染问题,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大力宣传与研究,而化学教师也有责任在课堂上对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危害性和各种环境保护的方法,可以一一列举出中学化学各章各节进行环保教育内容,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环保教育工作,进一步把环保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到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和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1.2结合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教育意义。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充分结合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可以通过以前学习过硫元素来巩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硫会置人于死地。因此在做关于二氧化硫的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学中要大量的涉及化学实验教学的标准规范,采取化学相关措施减少化学污染。空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最终形成酸雨,俗称就是空中死神。酸雨的破坏性极强,可以腐蚀建筑物、农作物、导致土壤酸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可以降低酶的活性,酸雨也可以减少土壤中许多微生物的繁殖,许多土壤中的放线菌、细菌、固氮菌会受到酸雨的影响。在农村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非常有必要。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一起努力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做一个具有环保意识的好公民。教师在传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必须给学生指出化学污染物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把环境保护的话题无形的渗透到整个化学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参与到环境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对环保教育问题自我意识不足。现如今,环保问题已成为世界热门话题,但农村中学的大部分老师以及学生都感觉这个话题离我们很远,只要把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提上去就行了,忽略了环境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教师缺乏自我意识。农村中学里,许多教师的工作压力大、课程多、时间紧,对于农村的孩子高考压力也大,面临环保问题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低碳生活”这个词也被人们所熟知,但并非所有人都理解它的真正内涵,低碳是指那些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得到非常低的排放[1],二氧化碳是化学课程中常见的气体之一,然而很多老师和学生却忽略了它对环境的影响。很多老师只是随便说一下没有特别重视环境方面的问题。教师考试出题形式特别单一化与简单化,甚至有些地区考试中不涉及有关对学生环保知识的评价与考察,即使有些学校在教学中开展相关的个别知识点的环保教育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走过场[2]。2.2农村中学环保教育资源短缺。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不方便、网络信息不够全面,造成环保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候教师需要查找资料去指导学生有关环保教育问题。但由于资源有限,找不到更多的有力素材,教师只能表面提一提环境保护问题,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预期目的。部分农村中里,图书室资源也有限,教师找不到教学价值较高的教学素材,环保问题的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环保教育的内容被“大打折扣”。2.3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条件局限。化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直观的掌握化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明白环保问题的相关化学本质,但农村中学不像城镇,相比之下,农村中学里许多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相当缺乏,没有自己动手做过化学实验,自主探究科学本质。化学实验必备的设备、器材、药品等需要一定量的经济基础。农村中学经济有限的,即便有些能够保证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也常常因为实验药品,器材的不及时更新或维修,教师没共有实验器材等,导致实验课程中断,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3]。学生学习的时候知识掌握了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自己亲身探究科学的本质,对化学与生活的本质联系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对策

3.1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宣传,可以通过录像与讲座形式,也可以通过黑板字、画报、期刊等进行宣传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宣传让老师及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老师和学生从思想上更新自己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对于环保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开设一些实验课程让学生了解到大气污染,水污染的严重性,比如,可以提取污染的河水做定性分析实验,以及对本地区水质的分析,增强学生对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的感悟认识与探讨,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直接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都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3.2化学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并且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4]。并且,实验是化学的学科特征,进行环保教育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是初三,那个时候第一次进实验室感觉好惊讶,会发现桌面上的化学物品不可以随便用手接触,看见很多实验器材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规定它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这个时候作为老师要联系环保知识讲解为什么有文字规定它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让学生知道,实验污水,废气怎样排出去,实验结束后为什么一些废弃的物品应当放到废物桶不能随意乱丢;有毒气体的制取为什么要在通风橱里面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为什么要点燃等等[5]。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管理,进而让学生领悟实验室中的各环节与环境保护的重大联系。3.3开展环保实验技能大赛。在农村中学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实验教学,一般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强烈,但对环保问题更是漠不关心,这时候学校和教师应该主动开展环保实验技能大赛,这样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把环保问题完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在环保实验技能大赛中,可以设置一定的奖项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确实参与到整个竞赛中来,丰富自己的实验体验,也能更深层次的领悟到环境保护的内涵。3.4通过讲故事渗透环保教育。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讲故事为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这种方式效果最为突出,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都是以兴趣为主,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会更高效。可以给学生讲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这个马斯河谷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有许多工业区,比如说有金属厂、炼油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然而在12月1日至12月5日,河谷上空出现了强烈的烟雾,大量的聚集在近地大气层无法扩散,一周之内有60多人丧命,其中有肺结核、心脏病等还有许多的畜生也相继死。发生类事件还有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当时全城14000人有6000人呕吐、腹泻、头疼。据统计有17人丧命。这些事件值得我们反思,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人民的生活环境急剧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不经意间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环保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积极参与环保工作,才可以更好的感染每个学生,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更好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为环境保护工作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朱仁崎.我国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1:150-154.

[2]陈平,巴琳.对农村中学化学环保意识教育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7,(13):117.

[3]苏华墀,肖潜.提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J].江西化工,2016(03):162-163.

[4]曾兵芳,聂小燕,陆宇平.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及思考[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8):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