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1:05:03

农村中学生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1

关键词: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素质

人类已经走进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

新版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是人类交流交际过程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工具。然而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口语素质比较低——答非所问、不知该怎样表达、会话时表现得口笨语塞、语无伦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片面追求分数所致,并没有认识到说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初级中学教育正是素质教育发展阶段,提高学生口语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村中学学生口语素质,全社会都在关注。现代社会呼唤大量“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新型人才出现。我们应该把口语素质训练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位置。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素质呢?

一、要掌握中学生口语表达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在心理方面,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增强,开始更多注意自己的形象,说话羞怯感,怕讲不好丢面子。在个性上,开始变得沉稳、内向,遇事不急于表态,说话要看对象。在思维和语言上,中学生思维能力在急速增长,但外部语言组合能力赶不上思维表达的需要,说话较罗嗦。在社会交往上,同不相识的人接触讲话,神情难免紧张。言谈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问题看法难免片面。结合中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使中学生口语准确流畅,生动得体。

二、多从学生兴趣和自身需要出发,调动起他们的“内驱力”

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教师要以学生为友,热情引导,创造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与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心态开放,大胆自信,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若是“乐知者”,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农村中学学生生活范围小,当变换一个环境时,对一切都新鲜,感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新生到校之际,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趣可乐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第一次说话课,我让同学们自我介绍。由于同学们彼此不熟,都渴望了解别人,同时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于是,个个争相介绍,但大多数同学在作自我介绍时,几乎千篇一律地向报户口一样只介绍姓名、年龄、性别、住哪儿,其他便不知该说什么了。于是,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点拨:作自我介绍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通过点拨,学生在作自我介绍时就能克服以往的毛病,能抓住重点了。其次,开展丰富多采的说话活动。我在每一节课前,都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的口语训练”,让学生讲见闻与经历,环境介绍、事物介绍、一事一议等口语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练习说,然后由大家简评,老师指导。这样学生通过多次的自己说话和听别人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不但开阔思路,还增强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强化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说话技巧。

农村中学条件较差,很多音像器材没有。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录音机的使用,它利于教学信息的记录、储存、呈现和调节。如在口语训练中就可以播放一位同学的录音朗读,再播放优秀的课文朗读带让其做对比训练。记得我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先录下同学们的朗读录音,后再播放优秀的朗读带,学生通过对比训练,纠正了朗读中的不准确、不正确的地方,然后跟着录音机重复朗读,引导他们向优秀的朗读者学习,学习优秀者的断句、节奏、表情、轻重音处理的技巧。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口语的劲头也更大了。为了帮助学生纠正字音不准,语调不清,语句不通等毛病,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进行口语表达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学训练,通过复述、解说、描写、评议等,将思维转换为言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条理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可以让学生复述一篇课文、一个故事,注意进行详细复述、概要复述、扩展复述、变角度复述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说一个定理、一种现象,描述一位人物,评议一个事件活动等,要注意语言的简约性、严实性、形象性、谐趣性。

四、切入社会热点,拓展口语训练。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2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环境科学素质

一、影响农村学生体育锻炼主要的因素

(一)农村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因素

农村学校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学校的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比城镇学校弱。农村学校学生和城镇学校学生相比思想比较单纯,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慢。但农村中学的学生的显著优点就是他们朴实、天真,吃苦能力强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和城镇中学的学生一样,农村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对周围的事物他们开始变得比较敏感,他们的心理虽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因素,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农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中学和城镇相比,学生具有特殊的身体状况方面因素

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学生缺乏应有的身体素质训练,与城里经常锻炼的学生相比,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肺活量值相对偏低,不够成熟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根本不适合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果进行较大幅度的体育运动后,学生很长时间内常常会感到身体乏力,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影响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下降,因此,大部分学生就会放弃体育锻炼,这样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表现在平时的体育课上,他们的耐力不足、速度和力量跟不上、协调能力较差且动作迟缓等。为了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现状,勤指导、多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的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因素

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中学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整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极少,课堂形式呆板、单一,基本没有创新教育模式。在这样长期的体育教学模式环境下,农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减弱,直到消失。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女生来说,由于体育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和身体方面的情况,而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的意愿按部就班地来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这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强度和难度比较大的体育训练项目时,女生会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而放弃体育训练,进而影响女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盲目地追求成绩,使学生大幅度地重复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除此之外,在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农村体育教师的随意性强,没有完整的体育训练体系,加之农村中学的体育器材缺乏,有时会受场地、安全性的影响,大多数的体育训练项目和体育课程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体育训练项目和课程的编排上不能按照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来进行选择,而是随便选择几项简单的训练项目,这也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兴趣和爱好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不断改进提高农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策略

(一)体育教师要想法设法创建愉快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参与意识,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推新出陈,要用创新观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思想单一,好奇心强,喜欢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渴望通过现代科技来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水平,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尤其要和中考紧密结合,利用中考这一指挥棒,来说服农村学生。因为,在初三中考时,要进行体育考试,体育总分为五十分,体育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情况。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女生的身体状况,一旦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就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训练项目来进行,比如说跳绳、乒乓球、仰卧起坐、座位伸前屈等。这些简单的训练项目对于女生来说难度要求不大,她们在锻炼的过程中耗费的体力不多,同时在这些体育训练中也能够达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也满足了农村女学生的生理特殊需求,培养和树立了她们坚强意志和锻炼毅力。同时,农村体育教师还应该有不断创新的意识,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中考的要求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来随时随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化,课堂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精彩化。通过这样丰富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到心情愉快,这样就能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因此,农村体育教师要有创新进取意识,想方设法创造愉快宽松的体育课堂氛围,分层式地进行体育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农村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3

关键词: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素质

人类已经走进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

新版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是人类交流交际过程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工具。然而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口语素质比较低——答非所问、不知该怎样表达、会话时表现得口笨语塞、语无伦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片面追求分数所致,并没有认识到说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初级中学教育正是素质教育发展阶段,提高学生口语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村中学学生口语素质,全社会都在关注。现代社会呼唤大量“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新型人才出现。我们应该把口语素质训练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位置。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素质呢?

一、要掌握中学生口语表达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在心理方面,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增强,开始更多注意自己的形象,说话羞怯感,怕讲不好丢面子。在个性上,开始变得沉稳、内向,遇事不急于表态,说话要看对象。在思维和语言上,中学生思维能力在急速增长,但外部语言组合能力赶不上思维表达的需要,说话较罗嗦。在社会交往上,同不相识的人接触讲话,神情难免紧张。言谈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问题看法难免片面。结合中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使中学生口语准确流畅,生动得体。

二、多从学生兴趣和自身需要出发,调动起他们的“内驱力”

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教师要以学生为友,热情引导,创造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与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心态开放,大胆自信,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若是“乐知者”,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农村中学学生生活范围小,当变换一个环境时,对一切都新鲜,感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新生到校之际,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趣可乐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第一次说话课,我让同学们自我介绍。由于同学们彼此不熟,都渴望了解别人,同时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于是,个个争相介绍,但大多数同学在作自我介绍时,几乎千篇一律地向报户口一样只介绍姓名、年龄、性别、住哪儿,其他便不知该说什么了。于是,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点拨:作自我介绍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通过点拨,学生在作自我介绍时就能克服以往的毛病,能抓住重点了。其次,开展丰富多采的说话活动。我在每一节课前,都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的口语训练”,让学生讲见闻与经历,环境介绍、事物介绍、一事一议等口语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练习说,然后由大家简评,老师指导。这样学生通过多次的自己说话和听别人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不但开阔思路,还增强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强化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说话技巧

农村中学条件较差,很多音像器材没有。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录音机的使用,它利于教学信息的记录、储存、呈现和调节。如在口语训练中就可以播放一位同学的录音朗读,再播放优秀的课文朗读带让其做对比训练。记得我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先录下同学们的朗读录音,后再播放优秀的朗读带,学生通过对比训练,纠正了朗读中的不准确、不正确的地方,然后跟着录音机重复朗读,引导他们向优秀的朗读者学习,学习优秀者的断句、节奏、表情、轻重音处理的技巧。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口语的劲头也更大了。为了帮助学生纠正字音不准,语调不清,语句不通等毛病,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进行口语表达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学训练,通过复述、解说、描写、评议等,将思维转换为言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条理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可以让学生复述一篇课文、一个故事,注意进行详细复述、概要复述、扩展复述、变角度复述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说一个定理、一种现象,描述一位人物,评议一个事件活动等,要注意语言的简约性、严实性、形象性、谐趣性。

四、切入社会热点,拓展口语训练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4

关键词:口语教师学校学生师生关系

在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加之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站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任何人都无法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英语;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英语;人类的生存需要英语;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就需要英语。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家不仅需要很多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有文化、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熟悉业务的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这一切都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语言,所谓掌握就是指学生能够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要使用英语交流时能应用自如、能说会道并非朝夕之事。实践中,很多人往往感到掌握英语很难,“哑巴英语”大有人在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状况的低下更令人担忧,他们既不能开口说,又无法听懂英语,更不要谈用英语进行口语会话或者交际。语言学家佛伦奇(French)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口头语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交际语言教学流派也认为,语言即交际。坎德林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活动,活动中学习者处于协商过程当中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与他人分享和优化知识,去学习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内容。由此可见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摆在我们中学英语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如何既完成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他们提高口语水平呢?

一、农村中学英语口语的现状

(一):教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行教育的现代化。对基础教育来说,近期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而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在国内土生土长的,所讲的英语既不地道又不加之知识标准,没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者对话;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摆脱有意识的、分析性的学习语言结构的倾向,而朝着交际情景发展,教师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教师是指导者,是咨询者,是顾问。这些都无法使他们能够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顾问和组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又无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严重,只能机械地将教学模式定为“刺激————反应”或“读单词——讲规则——教语法”的句型操练,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这些几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虑,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的共同弱点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读”、“用汉语教英语”的传统模式机械地进行教学。学生的种种片面认识和部分教师的简单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难度很大。

(二):学校

目前,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基础、学校管理水平、经济待遇等各方面都可谓天差地别。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经费虽有投入但无异于杯水车薪,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破旧、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学校日常办公经费用仅靠收取学生杂费维持举步维艰,教职工福利待遇经济收入和城市中学或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之大令人汗颜。前几年农村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随意克扣极大地影响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农村英语教师大量流失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想方设法调入城市中学或改行,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资源的青黄不接。农村中学平均每班有50多学生,且来自程度不齐的各村完小,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很多小学由于没有英语教师,英语课无法开设,即使有开设,师资和教学质量也无从保障。进入中学后,差异更大。

(三):学生和社会

1.家庭因素

农村中学生不同于城市的中学生,在经济、文化、意识、学习动机、自信心、知识面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接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英盲,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的文化气氛不好。许多年轻的父母整日沉溺在麻将或牌桌上,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父母为了生存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难得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成了留守一族,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祖父母或亲戚家中;这些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谈不上给孩子进行英语口语会话的空间和环境,还有很多农村家庭还没有脱离贫困线,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这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在家形孤影单,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任自己随大流。近年城市大部分家长给孩子请家教,但在农村中学就算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又有几个给孩子请家教呢?不可否认在农村缺有学习好的孩子,不参加辅导照样能学得轻松、学得好,原因是这些孩子学习自觉性强。但这是从小养成的喜欢看书,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农村中学的“尖子生”尤其突出,引人注意,但这毕竟少之又少。

2.个人与社会因素

纵观现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和八十年代中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八十年代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考上大学”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和选择,虽然走出农村的只是百万农村中学生中极少的一部分,但95%以上的农村中学生都朝着这一梦想刻苦学习,全力拼争。经过九十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大为改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高等学校的扩招,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的日益增长的受高等教育权力与高校招生的矛盾,加上一大批民办高校的兴起,使70%以上的学生上大学不再成为难事,这种现象反映在现在的中学生身上,升学压力减小了,学习动机、目的不明了,加上农村部分目光短浅,认为学好英语没有多大用处,让孩子早早出门打工,这对同龄的上学孩子不无影响。进入新世纪后,各种中等学校借助各种媒体展开声势浩大的招生竞争,以及高中生手持录取通知书,困守“苹果园”现象都使中学生本已模糊的学习目的,更加缺乏指向性格。再分析学生本身因素,除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机不清外,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意志不坚定,性格孤僻,不和老师、同学交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树立乐教、勤教,敬业奉献的思想

这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教育界专家认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1、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账未了新账又添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直接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因素。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

(二)、树立教学新理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

1、改变教师传统地位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一切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成功地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如耐心、幽默、亲和力等,而且要明确他与学生各自在课堂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学生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现代教学专家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因为教师需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应是学生,学生应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其次,要作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激发者、促进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组织能力。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应博文强识,具有发达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正常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所教学生的能力,对所教学科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不正确、不恰当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句法结构都是学生“理解”的障碍。例如,教师不自觉的“吞音”、“加音”或用其它的音来代替正确的发音,或者不恰当地使用重音、节奏、语调、句法之间的连接,以及运用不正确的句法结构,甚至不断地重复、更正自己和重新组织语句,都会干扰学生的理解、模仿和接受。例如:whatdo…中的[t]音刻意地丢掉,就造成了丢音的错误而至口齿不清。受中国声调的影响,sorry说成骚锐,goodevening变成鼓的衣屋宁,myname成了买内(二声)。由于本身的口音不地道、标准,因此教学生“吞音、不发音、失去爆破”等机械规则后,学生弄巧成拙,随意丢音,造成口齿不清。

2、端正英语教、学的思想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有声的,声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必须首先从听说开始。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成败。但是,英语又是升学考试中的一门主科。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好英语,积极应试则成了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努力目标。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强调书面的练习而轻视口语的训练。所以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也不足为奇。因此,教师应努力走出为应试而学习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思想,自觉地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和学生一起讨论英语尤其是口语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学好英语并不是因为对考试重要,而且因为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3、融洽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困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宽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积极地采取情感教学原则,在包容口语错误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负荷,让学生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说英语,逐渐由“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说”的自觉状态。

(三)加大语言输入量和实践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说是传达交流信息的手段。克拉森的语言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信息,即接受“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教学手段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英语教学的趋势,又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通过口语学习英语,是学习地道英语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可靠保证。学会了口语,有利于学习朗读,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1、利用视听材料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教师在给予学生最优化的“输入”之后,要积极鼓励“输出”。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向学生输入视听材料,让学生记下重点,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整理笔记,把听到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然后再发给学生书面材料,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修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综合训练。

2、口头报告

学生经过准备在课堂上作报告也是一个方法。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选材或是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话题,如值日报告等,然后由学生进行评价表现。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让学生以自由发言、“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3、角色扮演

在教室创设模拟情景,不仅灵活地将各种语言技能综合起来,而且能在整个活动中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朗读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为A,一半为B,练习完一遍后交换角色,A变成B,B变成A,再练习一遍,要求学生边说边看对方,注意面部表情和动作。或指定两位学生朗读或表演对话(OpenPairs),示范小组表演后,其余的学生也进行两两对话(ClosePairs)。

4、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并精心设计导入语(问题导入式、实际导入式、情感导入式、背景契领式等)和课堂用语。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谜语、游戏、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此外,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以及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的正确态度都能减少、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5

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农村中学生的穿着打扮不伦不类,男生穿着打扮女性化,留长发、染发、带耳坠、戒指、手链等。女生穿着打扮成人化,涂指甲,做头发,戴耳环,涂脂抹粉等,这些都不符合他们的年龄段和身份。在生活中,我们还能够发现他们在公众场所追逐打闹,出言恶俗,无序插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这些举止行为完全不符合文明中学生的要求。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他们衣着的颜色款式与肤色、性格、身份、年龄等格格不入。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等一定要符合自身特点。

二、造成农村中学生审美观念错误的根源

(一)家庭原因。一些农村中学生是留守儿童,通常与他们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们未能受到良好的美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学校教育。在农村中学,美育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中学生未能形成较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修养;学校教育侧重于学生智育的发展,而轻视学生德育和美育的培养;有些班主任未能对中学生进行足够的思想品格和审美观的教育。

(三)媒介。农村中学生盲目模仿电视、漫画书、网络上的歌星、影星、模特等人物的穿着打扮,这些行为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审美取向,而家长和教师又疏于对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以上三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农村中学生的审美观,同时中学生又处在易于接受和模仿的年龄阶段,所以这些都很容易使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三、中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审美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到人的内心深处。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美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审美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个体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中学生,只有成为健康健全人格的人,才能受到的他人和社会的欢迎和尊重。而审美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如果一个中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那么他的心智就会更加成熟,审美能力就会更加突出,他就能够在别人不能够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并且进行美的创造。

(二)审美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个体的智力发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太过于重视智力教育,从而忽视了审美教育,忽视了审美教育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学生个体的智力发展。其实,美育和智育都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只是其功用不同而已。智育侧重于知识方面的教育,美育侧重于思想品格、理想意志方面的熏陶。智育与美育从根本上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的知识和情感融为一体。美育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启迪人的智慧,而且还能够丰富人的情感。因此,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进行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审美教育,并以此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而审美教育恰恰正是借助于这些美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爱美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他们竭尽全力去寻找他们心中最美的事物。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是促进中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三)审美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个体道德的完善。审美教育是一种美感教育,而人们恰恰正是在感受这种唯美境界之中实现了自我思想品格的完善和升华。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自我意识,使人认识自身的价值、情感、地位,是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培育。别林斯基说:“美与道德是姐妹”。这就指出了美与道德的关系,美育与德育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对中学生的德育得到深化,可以使中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从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中学生对高尚美的追求,自觉摒弃低俗之美。例如在穿着打扮的教育方面,班主任往往只是简单地依据中学生守则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这几乎是大多数班主任常使用的德育手段。而如果加入美育这一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的和谐不仅是一个人外在美和内心美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高尚人格修养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从内心深处去追求美。否则,如果你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不够和谐,可能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让对方在和你交流沟通之前给你贴上一个印象标签,产生距离感。因此说,审美教育对中学生个体道德的完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农村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一)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具体有效地指导。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这就更需要教师帮助中学生塑造美好的形象。首先,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教师还要对中学生讲解有关个人形象的知识,告诉中学生个人形象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包含个人的外在形象,如身材相貌、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方面,还包含个人的内在形象,如理想情操、思想品格、学识修养等。因此,中学生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审美修养。

(二)通过家长会等各种方法向家长宣传中学生审美的重要性。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公众视野中的一名淑女或者绅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学生尚处在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行为意识较为单纯,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因此,父母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品性修养等都会成为中学生模仿的对象。作为学生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孩子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以及正确的审美观。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关注孩子的衣着打扮是否符合他的职业、年龄、性别等要求,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宣传,家长才能更加关注自己的审美,才能做好孩子效仿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孩子的审美教育。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6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环境;科学素质

一、影响农村学生体育锻炼主要的因素

(一)农村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因素

农村学校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学校的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比城镇学校弱。农村学校学生和城镇学校学生相比思想比较单纯,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慢。但农村中学的学生的显著优点就是他们朴实、天真,吃苦能力强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和城镇中学的学生一样,农村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对周围的事物他们开始变得比较敏感,他们的心理虽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因素,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农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中学和城镇相比,学生具有特殊的身体状况方面因素

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学生缺乏应有的身体素质训练,与城里经常锻炼的学生相比,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肺活量值相对偏低,不够成熟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根本不适合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果进行较大幅度的体育运动后,学生很长时间内常常会感到身体乏力,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影响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下降,因此,大部分学生就会放弃体育锻炼,这样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表现在平时的体育课上,他们的耐力不足、速度和力量跟不上、协调能力较差且动作迟缓等。为了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现状,勤指导、多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的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缺

乏自主性和创新性因素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中学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整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极少,课堂形式呆板、单一,基本没有创新教育模式。在这样长期的体育教学模式环境下,农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减弱,直到消失。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女生来说,由于体育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和身体方面的情况,而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的意愿按部就班地来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这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强度和难度比较大的体育训练项目时,女生会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而放弃体育训练,进而影响女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盲目地追求成绩,使学生大幅度地重复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除此之外,在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农村体育教师的随意性强,没有完整的体育训练体系,加之农村中学的体育器材缺乏,有时会受场地、安全性的影响,大多数的体育训练项目和体育课程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体育训练项目和课程的编排上不能按照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来进行选择,而是随便选择几项简单的训练项目,这也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兴趣和爱好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不断改进提高农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策略

(一)体育教师要想法设法创建愉快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参与意识,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推新出陈,要用创新观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思想单一,好奇心强,喜欢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渴望通过现代科技来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水平,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尤其要和中考紧密结合,利用中考这一指挥棒,来说服农村学生。因为,在初三中考时,要进行体育考试,体育总分为五十分,体育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情况。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女生的身体状况,一旦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就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训练项目来进行,比如说跳绳、乒乓球、仰卧起坐、座位伸前屈等。这些简单的训练项目对于女生来说难度要求不大,她们在锻炼的过程中耗费的体力不多,同时在这些体育训练中也能够达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也满足了农村女学生的生理特殊需求,培养和树立了她们坚强意志和锻炼毅力。同时,农村体育教师还应该有不断创新的意识,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中考的要求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来随时随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化,课堂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精彩化。通过这样丰富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到心情愉快,这样就能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因此,农村体育教师要有创新进取意识,想方设法创造愉快宽松的体育课堂氛围,分层式地进行体育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农村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和陈旧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一样,农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表现都比较差,久而久之,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最终会影响农村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农村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方面,农村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以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及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体育教师还要时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以及女生的特殊身体状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参与度。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7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效果比较明显。

一、优化语文教学环境。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三、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

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公务员之家

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免费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对相应指导。当然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高考改革在我国教育行业得到了积极的推广[1]。而高考改革后影响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转变命题方法。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提升英语命题的质量,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知识学习能力。(二)英语考试机会。从2020年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生都具有两次英语考试机会,取较高的英语成绩作为最终的成绩。(三)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新高考改革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将实际生活和考试内容完美结合,并将传统的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四)全国试卷的比率在增大。新高考背景下使用全国统一试卷的省份增加,并要求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要采用统一的英语高考试卷。(五)区间式呈现学生成绩。新高考要求以区间或者范围式的方法呈现学生的成绩,避免学生过度重视成绩而出现分分计较或不良竞争的情况。(六)建立多元化的英语能力测试系统。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建立多元化、标准化的英语能力测试系统,并逐渐完善、调整这一系统内容,最终实现高考与英语能力测试系统的良好对接[2]。

二、新高考改革下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

(一)建立情境式教学模式。中学英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环境氛围入手,营造出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教学环境,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以及英语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实际教学中,以符合学生学习模式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对高考[3]。比如,在讲解部编版英语必修三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回想春节时自己会吃什么、干什么,回想春节习俗。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英语知识,不仅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还能做到高质量地学习英语。出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在教学主题下播放英语音频或视频文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所听所看,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应当掌握的词汇、语法等。例如,依据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节日与庆祝的主题,教师选择和播放某个影视片段中的对话,或涉及while等时间状语从句的相关语法对话音频,让学生感知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特色,能从情境中体验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由此提升英语学习效果。此外,如果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知识讲授的内容,以及学生英语表达的机会,使学生逐渐构建英语习惯与思维表达模式。(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记忆力较好,但比较容易情绪化,自我掌控能力较弱,这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特征。鉴于中学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中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英语教材的内容,并让学生将英语知识与实际相连,以更加细致、系统、深刻地掌握英语知识[3]。除此之外,中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选择性,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经常漠视或者不愿学习。所以,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余时间也能主动探索英语内容。因为,只有当学生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后,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例如,在讲解Unit4SpaceExplorationReadingandThinking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可以做一个预热,先让学生从不同的话题切入,如梦想、航空科技的发展程度等,畅所欲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做相应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梦想已经不限于国内,学会英语后可以去到任何一个地方。而拥有英语技能的人,也能全方位地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兴趣式话题导入,教师已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结合文章,给学生讲解神舟五号的内容,让学生猜猜“是谁第一个登上太空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中,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模式,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三)深入挖掘教材,结合热点内容。英语学科内的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中学生未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模式,所以教师需要对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处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4]。因此,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教师需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象化,使其具有一定的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将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概念,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英语教师还需结合时事热点展开教学,有效延伸英语教学课堂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讲解部编版高三年级Unit5TheValueofMoneyReading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相关新闻,让学生针对金钱的概念进行思考,并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英语单词以及内容。教师让学生积极讨论关于金钱的观念,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还构建了高质量的中学学生英语学习模式[5]。(四)通过导入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部分中学生很难熟练地掌握某些英语单词的时态,这是教师需要明确的一大教学难点。因此,在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对学生展开系统的英语时态复习时,教师可以通过预习环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先自主学习单词的时态。对中学生来说,想要掌握英语单词的时态,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就是预习。所以,英语教师通过预习教学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设置时态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注意指出谓语的结构以及用法,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6]。针对部分表现比较优异的学生,为激励和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将该部分学生的预习方式和预习内容进行展示,并以范文的形式进行讲解。这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和肯定,让其充分发散自身的学习思维,也是对普通学生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通过学习优秀事例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掌握更多的关于时态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将英语知识和英语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系统,也有助于形成系统的英语学习思维,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7]。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抓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调动整体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升中学生的积极性,将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转变为一种无形的引力,并将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最终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此外,中学英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英语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使学生最终发展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灵芝.农村英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改革思路[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2):141-143.

[2]程迎新,郑婕.基于新课标的高考英语试题效度分析———以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为例[J].海外英语,2019(3):67-68.

[3]侯树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28):118-119.

[4]马艳玲.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探讨[J].英语广场,2019(2):153-154.

[5]关丹丹,乔辉,陈康,等.全国高考英语试题的城乡项目功能差异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9(1):64-69.

[6]何晶.高考改革导向下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04-105.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9

1.创造安全可靠的校园环境

(1)学校选址要稳妥,建筑要结实,尽量远离闹市、公路。(2)安全制度要健全,宣传要到位;从校纪校规到班级公约警示招牌,都要把安全教育渗透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3)安全设施要完善,防范要得当;门卫要完备,预警要及时,防火、防盗、实验、消毒、体育等设施要齐备。(4)落实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追究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高效的安全领导机构,层层严格管理,人人尽职负责,谁出事谁担当,追究到底,绝不姑息。

2.创设良好和谐的安全育人环境

让学生牢记“学校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安全健康教育不能只靠单纯的口头说教,而要通过预案演练,创设多种情境,促使学生在具体行动中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安全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了安全健康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才能表现出最佳的安全行为效果。

3.开展安全咨询交流活动

农村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十分严重,游泳死亡、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打架斗殴、房屋倒塌、自然灾害等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事故有校外因素,也有校内因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不一而足。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展安全咨询活动,尤其要建立安全心理咨询室,开设安全心理课,充分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进行讨论答辩。这样,学生通过交流咨询,可以释放安全压力,倾吐安全困惑,解决安全矛盾。

二、老师要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表率和榜样

做老师重在为人师表。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让学生预防的,老师首先要预防;让学生禁止的,老师首先要禁止。譬如:杜绝学生乘坐超载车、无照车、劣况车、农用车等危险性大的车,老师自己首先应该禁坐,哪怕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在安全教育中,特别是对那些好打架、自控能力差,令师长头疼的学生,老师更要关注他们,因为这些学生心理有一些问题,更需要关爱的阳光和雨露。因而,我们老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之以父母之慈,佐之以朋友之谊,公平、公正、辩证地善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安全健康发展为主的原则,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和表率示范感染他们,一点一滴地引导他们,并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树立自信,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蜕变为一个个健康发展、有作为的学生。

三、充分发挥家庭安全健康教育功能

安全健康教育,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宣传交流引导,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密切合作,指导家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把学校安全和家庭安全、学习安全和生活安全、理论的说教和现实的体验、系统的常识和零碎的指点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安全健康教育是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长久幸福的需要。所以,家庭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老师紧密联系、默契配合,克服自身的弱点、缺点和局限性、狭隘性,从长远着想,从孩子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好监护者和教育者,做好引路者和塑造者。四、努力调动社会安全健康教育功能

1.要聘请交通、消防等部门德高望重的专家领导

定期到学校进行安全健康讲座让他们用切身的体验和翔实的案例,启迪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

2.要努力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严厉打击那些影响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不法分子

农村中学生范文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阶段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对中学生加强思想指导。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政策,以确保农村学生教育的稳定发展。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高度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教育活动,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参与。

1农村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农村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家庭观念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1教学方式的革新

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措施,实施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和“三通两平台”等重要工程。2018年又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为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走向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以吉林省榆树市的武龙中学为例,其通过开展“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活动来摆脱发展困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相对于传统的农村中学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少的问题,而且极大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1]

1.2思政师资力量的增强

为应对农村学校思想政治教师资源短缺和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我国了一系列促进教师流动的政策,以鼓励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例如,早于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实施县(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到如今我国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且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自2006年开始我国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支教为我国乡村教育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其中不乏优秀的思政专业毕业生担任农村中学思政教师。这些优秀毕业生经过国家的多年培养,思想觉悟有了质的提升,他们深谙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将深厚的思政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村中学生。

1.3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

农村发展与村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随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移风易俗行动的开展[3],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极大的革新,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督促孩子的学习。

2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潜在的挑战。

2.1从学校层面出发

首先,尽管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应试教育理念在目前的农村中学中仍有很大的遗留。一些农村中学仍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认为思政课为“副科”,分值占比小,课时量可以适当削减。对思政课的课时安排也具有从属性,一般安排在下午,在学生容易犯困且学习效率不高的时段安排思政课程教学,而其他学习效率高的时段则留给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科”,甚至出现思想政治课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的现象。其次,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一般而言,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缺乏对学生品行和素质的考查,使学生忽视了对自身价值观、基本技能、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要求,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4]最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弊端。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仅限于校内,很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2从家庭层面出发

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村人民的思想境界。他们愿意供养孩子上学,也日益关注孩子的教育,但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家长片面地要求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而疏于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其次,父母自身文化程度、思想政治素养偏低,往往容易给孩子带来不正确的示范效应。最后,农村人员外出务工仍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常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5]农村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的中学生一般由隔代亲属照看。隔代亲属一般年龄偏大甚至年事已高,难有精力对学生进行细心照顾、严格管教,还与学生存在着“代沟”,造成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思想道德的滑坡。

2.3从社会环境层面出发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5]。首先,随着农村的开放,多种价值观念渗透到农村地区,其中不乏一些消极观念如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农村社会传播。这些观念严重冲击农村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念,势必影响农村中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容易滋生攀比、虚荣等不良观念。其次,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农村地区不少网吧和电子游戏室仍然违反规定对学生开放。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仍然是腐蚀农村中学生心灵的根源之一。[6]最后,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网吧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农村中学生成为网吧的常客。

3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思政素养需要做到“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3.1从学校层面出发

首先,农村中学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高度重视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不仅传授思政理论知识,还负责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农村中学的领导班子要切实转变唯升学、唯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积极学习贯彻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农村中学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评估的目的并非是要对学生排名次和划分等级,而是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能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查标准,还应强调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指标,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进行综合的考量。最后,学校以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检验青少年学生的思政状况,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将思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农村中学应积极开展一些以校园文体活动和校外志愿者活动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农村中学生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到思政课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道德素养。

3.2从家庭层面出发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农村家长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如“重智育、轻德育”等,深刻影响其子女的价值观。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倾向于创新型人才。为此,农村家长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践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鼓励孩子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孩子成为品格高尚的人。针对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不应采取棍棒式的教育,以免导致本就内心敏感的孩子养成反叛或懦弱的个性。应为孩子树立榜样,拥有进取意识,履行教育义务,用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道德风范感染孩子。必须尊重孩子的想法,正视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培养孩子自我规划、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其次,农村家长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闲暇时间,适当阅读报纸和书籍,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7]再次,学生家长须积极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有责任与学校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家长不仅应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还要经常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针对孩子的思想道德问题,家长若自己解决不了,应向教师及时反映,寻找稳妥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力结合。最后,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家是爱的港湾,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品行。父母亲情的缺失,极易造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养成敏感、多疑的性格,为此父母应尽量增加回乡探望的次数,或在工作之余与孩子电话联系,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关怀。

3.3从社会层面出发

首先,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的作用,致力于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宣传报道工作。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新闻媒体、社会媒介应展示反映社会主流价值、中学生热切期盼的作品。有关部门应多组织开展一些积极向上、愉悦身心的文娱活动,引导中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整治校园周边环境。(1)重点整治校园周边商业的经营秩序。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取缔学校200米范围内的网吧、游戏厅和其他娱乐场所,禁止这些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开放,并对进入其中娱乐的青少年进行教育。(2)整顿校园周围的商店和书店。严格查没各种毒害青年学生的不良书刊,禁止售卖含有淫秽、暴力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3)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乡镇派出所应当与农村中学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逻防控,特别是在重点时段和路段加强巡逻,严防发生打架斗殴、勒索敲诈等治安问题。最后,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乡镇派出所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把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纳入对民警的日常考核中,落实责任,明确奖惩。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积极进行定期回访,反馈治安信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结语

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同推进。应从整体层面出发,真正实现农村中学生全面、积极、健康的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晁晴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陕北农村“互联网+教育”扶贫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

[2]王哲.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性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4]李晓荣.新时代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9):73-7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1).

[6]万锦花.农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与分析[J].广东教育,201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