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3:39:02

农村水利建设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水利;保障措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当今农村水利建设普遍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补短板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农村水利建设要抓住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机遇,要按照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补齐补强农村水利设施短板和提升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进一步增强农村水利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1]。

1主要问题

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的积极探索,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战略性举措。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逐步出现一些矛盾和难题,主要表现为农村水利有效供给不足和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不高。第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2]。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及水环境水生态等一系列农村水利建设短板需要补齐。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主要由当地政府负责,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受财力制约及对GDP增长的追求,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水利设施短缺。另外,农村水利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的特点。因此,农民自觉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其他社会力量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也非常有限,农村水利供给严重不足。第二,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不高。一是受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有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无法发挥农村水利设施对农业的保障能力。另外,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管护意愿不强,管护队伍不足或缺乏专业的管护技能,造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差,病险工程多,抗灾能力低[3];二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重枢纽、轻配套,重干流、轻支流等问题;三是农村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护,重技术、轻效率等,导致水利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资和效益不匹配。如以往农田水利工程多注重解决防洪和排涝问题而忽视对土壤环境、农作物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2主要任务

现阶段,我们要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切实抓住农村水利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2.1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农村饮水供水有效供给。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涉及农民生存和生活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补齐农村水利建设短板,加快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农村饮水供水有效供给。一要提高农村饮水保证率。通过进一步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城镇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二要提升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要进一步强化水质净化处理,不断规范农村饮水工程消毒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维修养护,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体系,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立水质快速检测机制,保障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2.2以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补短板、扩内需、稳增长的有力措施,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4]。因此,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农业节水,以便为保障国家防洪和饮水供水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一要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集中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二要加大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推动水肥一体化,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肥利用率,增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力度和提升农产品质量;三要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2.3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为着力点,提高农村防洪排涝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水灾多发,损失越来越严重,救灾难度特别是农村地区越来越大。为此,要逐步完善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大江大河干流的防洪减灾体系,但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农村小型水库病险安全隐患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农村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抓紧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高农村防洪和排涝能力。2.4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是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农村水利设施提质增效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加快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强化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任务,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提升农村水利设施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水平[5]。2.5以破解体制机制矛盾为着力点,加快农村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步伐。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和释放体制动力和内在活力。一要抓紧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依照明晰国有、集体、混合所有、个人合法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切实保护合法所有人权益,有效落实农村小型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及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积极性。二要加快农村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资本化运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经费,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补助,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由镇、村负责管理的工程,应在集体收入中安排维修管护经费,保证工程良性运转。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将水产养殖、水土资源开发等方面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养护相结合,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三要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3保障措施

为了抓住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提升农村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3.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岗位、到人头,把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任务,对涉及农村水利的建设项目、改革举措和重要政策等,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3.2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要逐步形成和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部门抓落实、齐抓共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主动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为农村水利发展创造积极条件。3.3加强督导宣传,保障改革进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加强推进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督促与检查,将推进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任务列入水利改革发展考核指标,定期向各地政府通报进展情况,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不仅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报导,广泛深入宣传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政策解读,认真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3.4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成果推广。要加强农村水利技术创新,加快农村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对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是提高农村水利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要加强水利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推广。如加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的研发,在全社会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二要加强科研院所与农业、工业生产的结合,把科技研究与生产推广应用相结合,实行科技为生产服务,并通过试点工作将成功经验向社会推广。三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组织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对农村水利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标准高,管护能力强,提升农村水利工程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益。

作者:郭利君 单位: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2.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

参考文献:

[1]陈雷.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奋力开创节水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J].中国水利,2015,35(1):1-8.

[2]吴雪明,张文方,彭星芸,等.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问题调研报告[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1):160-163.

[3]杨大伟.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4-96.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2

(一)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

通常把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渠道流量1立方米每秒以下的工程界定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种类和功能很多,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小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引水设施,渠道、管道、闸门等输水配水设施,渡槽、隧洞、倒虹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灌水沟、畦、喷灌、滴灌、闸管、“小白龙”等田间灌水设施,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圩堤、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排水闸、排涝泵站、排水沟、地下暗管等排涝降渍设施,乡村自来水厂、水窖等生活供水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

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一是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二是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三是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四是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农村水利设施多地处农田荒野,无人值守;风吹日晒雨淋,易老化损坏;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除生活供水工程外,多数工程季节性使用。农村水利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与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

(二)农村水利的性质

农村水利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除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外,农村水利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

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合作办水利,是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农村水利的宗旨是服务。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有关法律和政策对此有明确规定。

二、明晰所有权,组建用水合作组织

“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是农村水利体制改革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具体来说,不同类型工程,应实行不同管理体制。

(一)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体制

农户自用为主的微型蓄引提工程,政府可酌情在经费上给予补助。这类工程作为农民的家庭私有财产,发给产权证,受法律保护。

农户自有工程自己用不完的水,允许在农户之间,按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充分发挥工程和水资源最佳效益。

(二)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

受益农户较多,特别是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公共工程,应当按水系、渠系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这种体制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不按乡、村行政区划组建,更符合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可以避开乡、村借水费名义搭车收费或截留挪用等问题。第二,明确用水户是建设主体、投入主体、所有者主体、受益主体,形成了以用水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机制灵活。合作办水利,就是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设备的出设备,可以以物换工,以资换工,以工换工,以工换水,每个成员的权利、责任和应尽义务都严格按章程办事。第四,合作组织要按法律规定注册登记,成为有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受法律保护,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合作组织有章程,民主选举负责人,在内部采用民主协商方法决定成员出工、出资分摊以及水费计收等大事。

(三)经营性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按“股份合作制”企业体制运作

以向乡村企业、果园、种植场、养殖场供水为主,兼有村民生活供水任务的农村供水工程,应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办法组建企业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劳动者与所有者相结合,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办法。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产权清晰,所有者的权、责、利十分明确,有较强的内在经营活力。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吸收有钱的“大户”投资入股,并给予合理投资回报。但要防止出现“水霸”垄断乡、村公共供水设施或利用公共水资源牟取暴利的情况。从扶持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出发,地方政府也可酌情对工程建设给予补助,这部分资金形成的股权应为政府所有,政府通过持股参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

三、形式灵活多样加强经营管理

明确了农村水利公共设施归用水户集体所有,作为“业主”的用水合作组织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经营管理,落实工程维护管理和服务责任,千方百计发挥工程效益。

(一)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直接经营管理

这种方式适用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水利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加以提倡。目前全国近80%的工程仍实行所谓的乡村“集体”管理,应当逐步规范为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经营管理。

(二)用水合作组织聘用“能人”经营管理

用水合作组织内部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可以聘用外部的“能人”具体负责经营管理。被聘者为用水合作组织“打工”,领取报酬。用水合作组织对受聘者监督,促使其真正对工程的日常经营管理负起责任,搞好服务。

(三)承包

承包不改变工程所有权属。它通过合同契约,由工程的所有者把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同时对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给予明确,承包者比合作组织聘用的管理负责人有更大的自主权。承包者可以是合作组织内部成员,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组成的小组。

承包方法简便易行,较好地解决了工程维护管理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易被农民接受,已有多年实践经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目前全国约有10%的工程采用这种形式,应当作为农村水利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加以提倡。

(四)租赁

严格地说,它与承包经营管理属于同一类型,因为工程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得更进一步,租赁者在经营管理上有更多的自主权。租赁者可以从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利润中获取报酬,同时也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和风险。因此“租赁”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村水利工程。

(五)“拍卖”经营管理权

“拍卖”农村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存在三种风险:一是购买者不能取得预想利润,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二是购买者掠夺式地开发水资源(机井)或工程设施,工程损坏报废后,还得让广大群众收拾“烂摊子”,重新出资投劳;三是购买者改变工程用途,让防洪抗旱服从个人养殖,受害的也是广大用水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的工程设施。在全国2000万处工程中约有近3%采用“拍卖”方式。

四、履行政府职责,加强宏观调控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3

对于水利建设活动的开展是社会经济得以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农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加大,可是其需求的满足情况不甚理想,针对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加强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这样的发展方式将会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且也能减少自热灾害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自身发展能力的加强。就加强农业水利过程建设的作用来看,首先,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对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农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淡水资源,通过对水利过程的建设,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于淡水资源的利用,促使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其次,对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用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通过对农村居民饮水质量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其健康状况的改善。最后,就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农村生态活动的促进,主要指的是对淡水资源的节约合理使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为建立与发展起节约可持续性社会创造可能。就目前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对于水利过程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口激增、资源浪费明显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其中,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促使用水的高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用水的科学合理,维护社会的稳定,进而保障农业活动的持续开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村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性得以共同提高。同时,在对农业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意识到,我国目前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淡水资源的需求也将更为明显。此外,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污染所带来的淡水资源污染事件也是在不断增加,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用水困境。所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2.农村水利建设活动开展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2.1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由于受到我国的农业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国情与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水平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农业活动的开展难以实现高效化、合理化。灌溉效果受到水利工程的自身不足影响而显得不甚理想。

2.2乡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剧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工业建设也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受其生产技术不足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影响,也就使得农业用水受污染现象的不断产生,使得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受到了破坏,致使农村自身的发展难以维系。

2.3受旱涝灾害的影响较为明显

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影响,其所受到的旱涝灾害影响的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重。同时,由于农业水利建设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不足,使得许多农村地区的自然灾害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剧。

2.4对于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在我国,由于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发展技术的不足使得淡水资源的污染现象日益加急。同时,对于淡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也就使得许多地区的淡水资源难以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一方面破坏了生态环境,一方面也使得社会发展受到影响。

3.对于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式方法总结

3.1加强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积极发挥创新思维,进而充分实现水利工程开展的意义所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需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防灾功效,实现农业生产对于旱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再者,还需注重于对淡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保护,加强对其的使用管理,弘扬节约型社会的建立,进而更好地完成对于淡水资源的利用,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更好地保护,并且也能完成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的正常开展与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积极发挥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3.2注重于规划的先导作用

在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加强对于人本思想的体现,突出强调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基础的水利管理部门在进行水利建设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当地淡水资源具体情况的分析,结合当地的实际资源储备、分布状况,按照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再满足生产用水需求这一使用方式来实现对淡水资源的分配;其次,对于淡水资源的开采也需做到先使用地表水后使用地下水这一原则,使得对于淡水资源的分配工作与开采工作得以有顺序的开展,进而形成一个发展的有机体,进而也能加强基础水利部门对于淡水资源的管理与发展。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还要树立先节约再开源的发展模式,进而提高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与能力。就农业用水的使用来说,也需加强重视,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得以充分保障,严格按照发展要求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用水的分配与调度。

3.3通过建立投入机制实现发展的稳定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4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农村水利工作,对于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全市今年度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村水利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饮水安全、中央财政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大中型灌区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更好的水利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完成小沟以上土方6018万方,其中,省补县乡河道疏浚3740万方,村庄河塘疏浚整治1797万方,加修加固圩堤409公里、343万方;完成小沟级以上建筑物3190座,其中新建和改造泵站536座;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抓好已批复的灌区和中央财政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

三、工作重点

(一)扎实推进农村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工程。为进一步巩固“十一五”农村河道疏浚成果,全面恢复农村河道引排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各地要按照《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和要求,用两年时间把全市尚未疏浚的河道全部疏浚一遍。各地要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同时,要进一步切实做好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意见》的规定,扎实做好河道管护工作,完成50个乡镇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的任务。

(二)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着重解决农村中小学饮水不安全问题和“十一五”工程扫尾工程。同时,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运作,阳光操作,全面建立“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管”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切实解决项目区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多元化投入体系、工程实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发展。

(三)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及专项工程项目建设。今年要着力抓好东台、盐都、亭湖、建湖、、响水6个县(市、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及其他3个县(市、区)专项工程的实施。在项目实施上,要把建设项目向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倾斜。有圩区建设任务的县(市),要把圩区治理作为建设重点,突出圩堤达标和闸站配套建设,着力提高圩区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在资金管理上,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时的资金承诺进行配套,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要设立专账,加强计划执行、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在质量管理上,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有关技术标准、规程,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完善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强化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及时发挥工程效益。

(四)继续完善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我市农村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实施灌区改造,一方面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实现增产增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今年要继续加强灌区改造工作。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灌区的管理创新,有条件的灌区要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模式,发展农民自我管理的用水协会,充分发挥灌区改造的综合效益。

(五)加强高标准农村水利示范县建设。“十二五”期间,要突出加强高标准农村水利示范县建设,农村水利建设要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努力,在继续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圩区治理和排灌体系完善的同时,挑选大型灌区、水利项目实施区、城郊镇郊、农业园区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努力通过农村水利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推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市农村水利面貌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农村发展需求相对照,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比较低下。各地要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农村水利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把农村水利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的重大举措来实施。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与行动,加快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农村水利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实事工程、民生项目,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亲自抓落实、抓推进,保证农村水利建设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中央和省近年来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同时对地方财政配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要继续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认真落实好土地出让金中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水利建设的政策;要继续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用好“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受益范围内的水利建设;深化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补助、奖励等办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兴办农村水利。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级重点农水项目管理要求,将农村饮水安全、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农村河道疏浚等工程所需地方配套资金足额筹集到位,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部门配合,整合有效资源。农村水利需要多方面配合、协调推进。水利部门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切实履行职能,抓好规划制定、项目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农办、财政、发改等部门要为农村水利建设做好政策、资金、计划指导,主动提供服务;农业、林业、农业资源开发、国土等部门要把植树造林、示范区建设、土地整理、产业结构调整等与农村水利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抓实抓好,全面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综合效益。建设、卫生、环保部门要围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做好区域供水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衔接,抓好工程建成前的卫生学评价和建成后的水质监测,抓好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及水质监测,并对排污口进行重点监管。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5

一、统筹兼顾制定水利建设规划

针对我镇地处泽口灌区上游,沟渠淤塞严重,灌水难进,渍水难排的现状,本着“先急后缓、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结合农业特色板块建设,制定了《毛嘴镇水利建设五年规划》,拟定在五年时间内,对全镇20条全长84公里的主要沟渠按轻重缓急分年施工全部清洗疏挖一遍。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做好“三个兼顾”。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兼顾到水产开发。洛江河沿线是我镇主要的水产养殖带,全镇80%的渔池面积都集中于此。近二年,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水产大市的要求,对洛江河沿线的低湖田进行改造,清洗老渔池1000亩,开挖新渔池近1000亩。为了确保水产调整顺利进行,调出效益,我们优先对古垸沟、解放沟、三七沟等洛江河沿线水产带的主要排灌沟渠进行清洗疏挖,保证养殖用水灌得进,排得出。

二是农田水利建设兼顾到林业发展。打造秀美水乡,建设绿色家园,既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林。我们将林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一起制定,同步建设,沟渠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形成“挖一条沟渠,栽一片新绿,管一方水土,美一处风景”的格局。优先安排对林木已经可以砍伐的沟渠或林木砍伐后没有栽植起来的沟渠进行清洗疏挖,落实林业座位,发展林业生产。去冬今春,通过对机耕沟、庆丰一渠、解放沟、共和沟、窑河沟、中排沟、纲要沟、红旗渠、幸福渠等9条主要沟渠进行疏挖,落实林业座位15.9万个。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兼顾到路网改造。近三年来,我镇抢抓国家对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机遇,加大对通村通组公路的投入,硬化道路近10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在后期管护过程中,有些路段的路基培土不到位,有些地段路面不够宽,影响通行,有待加宽加固,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我们重点安排了机耕沟、红卫沟、纲要沟、红旗渠、友谊沟等沟渠的清洗疏挖,对已建成通车的机耕路路肩培土加宽,对即将硬化升级的友谊路加宽加固。

二、创新思路破解水利建设难点

思路一变天地宽。我们通过实施沟渠林权转让换沟渠疏挖,将林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破解了水利建设人员难组织,资金难筹集的难题,实现了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双赢。通过转变观点,创新思路,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了“三个转变”的可喜局面。

一是在建设主体上由“一家”独唱向“多家”合唱转变。以前,绝大多数宜林沟渠缺乏统一管理,没有明确的产权,通常由农户分散经营,有的植树,有的种作物,有的荒芜,收效不高,形象也不好。现在,通过对沟渠河道管理法规的宣传,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将宜林沟渠的经营权收归集体所有,然后由镇农办组织镇水管所、林业站等职能部门以及部分群众代表对沟渠疏挖、林木栽植进行规划和预算,确定“以渠养渠”的模式,然后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目前,我镇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个体私营老板,在外务工人员23人以独资和合股的形式参与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

二是在施工方式上由投工投劳为主向机械施工为主转变。改革开放后,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经商,每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成了农村基层干部最为头痛的事。现在,我们通过转让沟渠林权,利用机械施工后,村组干部再也不用催人上工地,督质量劳神废力,同时,也减轻了群众的劳务负担,让群众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田间管理和其他生产经营。

三是在管养体制上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采取林权转让换沟渠疏挖,投资者在取得林业经营权的同时,也要担负起沟渠的管理责任。为了获得回报,他们必须加强对沟渠的经营和管理,在8-10年这一经营周期内让林木成材。8至10年后,我们可以再通过这种方式或更好的方式对沟渠重新清洗疏挖,保持排灌的畅通。

截止目前,我镇运用这种“以渠养渠”模式,筹集500多万元资金,投入施工机械30多台套对解放沟、古垸沟、庆丰一渠、中排沟、机耕沟、纲要沟、红旗渠、幸福渠等10多条计34.1公里沟渠进行高标准疏挖,既减轻了群众投工投劳的负担,又提高了疏挖标准,群众拥护,成效明显。

三、精细管理确保水利建设质量

为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和质量要求落到实处,我们突出重点抓关键,突出“三个确保”。

一是确保领导到位。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水利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调研,亲自协调解决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督办工作进度,并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各级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专项考核结帐,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2009年度我县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坚持人水和谐的的治水观念,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灌排条件和水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统筹解决农村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问题,创新机制,增加投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目标任务

计划完成中沟以上土方1023.8万方,其中加修圩堤85.8公里,108.6万方,疏浚县乡河道76条,649.8万方,整治村庄河塘159条(处),265.4万方。建设圩区配套建筑物94座,解决三灶、郭墅、陈集、新沟、阜城、施庄6个镇54060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建设重点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解决三灶、郭墅、陈集、新沟、阜城、施庄6个镇54060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苦咸水28698人、污染严重地表水25362人)。规划新建村间管道60.54km、改造延伸配水管道737.02km,总投资2108万元,其中省以上补助1475万元、地方自筹633万元。

(二)河道疏浚工程。围绕县乡河道疏浚二轮规划科学编制年度计划,按照清理淤泥、清理垃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两清一建”要求,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今冬明春,各镇区至少疏浚1条中沟以上河道,确保旱时水源充足,涝时排泄畅通,沟河水质优良。全县计划疏浚大中沟76条,土方649.8万方。所有河道疏浚需达到或超过原设计标准,做到面平、线直、坡光、角尖、弯顺、土实的要求。

(三)村庄河塘工程。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全县计划实施82个村,土方265.4万方。各地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四光二平一顺畅二集中”,即淤泥挖光,垃圾清光,污水换光,障碍拆光;坡面平整,堆面平坦,口线顺畅;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砖瓦柴草集中有序堆放的标准,确保通过村庄河塘的疏浚与整治,使村容村貌和水环境有明显改善,树立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四)圩区治理工程。圩区治理工程继续按照2008年编制的圩区三年规划执行,低洼圩区的治理要求为:堤顶高度超当地最高洪水位1.5米,顶宽4米以上,按照联圩挡洪、隔圩排涝的要求,因地制宜,联圩并圩,扩大联圩面积,缩短防洪阵线,联圩面积不少于3000亩。次高地圩区的治理要求为:堤顶高度超出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米,顶宽3米以上。全县今冬明春计划加修圩堤85.8公里,土方108.6万方。计划投入1803.4万元,兴建圩口配套建筑物94座,其中,兴建圩口闸39座,兴建泵站55座。圩区治理工程奖励补助标准仍按照阜政办发[2007]184号《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圩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执行。

四、时间安排

河道疏浚、村庄河塘、圩堤加修等土方工程,春节前要完成70%以上,整个任务在2009年3月上旬完成,3月底前通过市、县验收。圩口闸站等配套建筑物工程,2009年3月上旬开工建设,灌溉工程5月底前完成,排涝工程6月底前完成,确保各项工程当年发挥效益。

五、保障措施

农村水利一直是我县水利建设的重头戏,各地要围绕年度目标,落实责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确保按时如期完成任务,加强长效管护机制的完善,发挥水利工程的长远效益,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水环境。

(一)深入宣传发动。要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努力营造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宣传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搞好农村水利建设既是改造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又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二是要通过宣传农村水利建设的法规和政策,使人民群众了解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大力宣传农村水利建设的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宣传典型的时代性和示范性,特别是要宣传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典型,宣传增加投入、创新机制的典型,宣传发展特色水利、让农民得实惠的典型。

(二)全面统筹规划。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统筹规划,集中治理。各地要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按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把农村水利建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与土地复垦、植树造林、乡村公路建设和中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要坚持科学规划。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讲究实效,把解决水问题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农村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要突出建设重点。在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推磨转圈、大体平衡的原则下,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努力降低农村水利建设成本。三要保证工程质量。农村水利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优化设计,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严格验收,确保质量。要珍惜民力、节约投资,杜绝任何好大喜功、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工程。

(三)创新投入机制。要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筹资筹劳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的新机制,保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一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县镇财政要确保当年安排本级财政可用财力一定比例用于水利建设,使各级财政对今年的水利投入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二是规范村民一事一议政策。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是今后发展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政策,要在坚持尊重民意的原则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规范程序,完善制度,运用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筹劳筹资投入农村水利建设。今后一段时间,各镇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必须有30%以上用于河渠疏浚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要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和“谁投资、谁经营”的原则,运用激励机制,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四是综合开发水土资源。把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土地复垦、道路建设、植树绿化和其它多种经营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开发水土资源,通过以堆养河、以河养河、以塘养河、一土多用、土地发包、以土换资等途径,多渠道扩大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促进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农村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水利的发展与建设都面临着新问题和新形势。因此,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并且构建出相对应的水利保障体系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水利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需要来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当然农村的水利工程所发挥出的效益包含多个方面,不仅有水产养殖、生活供水、农田灌溉,还有防洪除涝、水土保持等诸多功能。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对其进行思考和认识,力争在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趋势。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意义

1、农业生产的角度

不管是对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提高农业的综合性生产能力,其基础和前提都是农村水利的建设工作。

2、农民的生活角度

水利作为中国的民生之本,建设水利工程可以使得农民的饮水更加安全,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因此水利会给农民群众带来一系列的方便,并且还有利于部分贫困地区可以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防洪安全以及饮水安全给人民带来得一些影响。

3、农村生态的角度

想要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改进生态环境的基本前提就是不断加强农村水利的建设[1]。

二、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入有限

当前对于农田的水利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国家的大部分投入都在大江大河防洪的建设方面。中国长期以来发展农村水利都是以农民“投工投劳”作为主体,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投入的主要来源为义务工和积累工。伴随着后期税费的改革,正式取消农业税与义务工和积累工。面对这种情况,地方的财力和人力就变得更为紧张,对于相应农村的水利建设也就变得更为捉襟见肘。此外,国家大力投资兴办公益水利,水利的这种观念已经在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了,这种单一的水利投资使得全国农村水利出现越来越多的欠账现象[2],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

2、农民不积极参加水利建设

在以往传统的模式中,水利的建设大多是依靠农村的集体经济力量与政府的补助两者共同完成,对于这种大规模农民参加的建设方式也就进而形成了除涝、防洪、灌溉以及洪水等各种工程体系。由于近些年来不断深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农村生产的分散经营方式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集中组织方式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这些使得诸多农村群众走出农村进行外出务工。这种条件下,以往大规模的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工作就不复存在了,进而出现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停滞状况。

3、缺少农村水利设施有效的维护与管理

目前全国一部分农村地区还不能够对水利设施施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由于农民利益的纠纷问题以及大规模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导致了当前诸多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实现一个完整的管理与维护的机制。当前这些水利的设施大多都是在集体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的,这种联产承包的制度,使得出现了一些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与工作建设两者之间严重脱节[3]。工程的建设只是单纯的依靠有关部门负责的管理工作,严重缺乏后期的维护工作,这就导致了农村水利设施经常会出现一些损坏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效益正常发挥。

三、解决农村水利建设问题的对策

1、多元投入,不断拓宽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渠道

依据整体来说,当前农村的水利事业必须以多方位、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比如:鼓励农民投资和用水企业、增加财政的投入、招商引资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投入,以此来为农村水利提供材料与设备以及充足的资金,并且积极的向上级农业部门、财政以及水利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使得一些急需维护更新的水利工程进而“起死回生”,充分的发挥出该工程最大的效益。此外,还要充分的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与兴趣性,鼓励大家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农村的水利建设中来,进而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外商以及社会中的其他力量来投资农村的水利事业,促使水利事业的发展。

2、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

目前农村建设的主要特点就是面广、量多[4]。根据以上特点,应该鼓励广大的农民群众更多参与到农村的水利建设当中。对于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在技术服务、组织协调、民主议事以及政策引导的方式下,全面激发农民对于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兴趣性,进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开发。对政府部门来说,应该从土地征地、信贷、税收以及政策方面入手,支持农村水利的发展与建设。此外,还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现场管理小组去维护并管理水利工程,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全面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出以下管理措施:首先加大宣传。设立专门的宣传小组向广大的农民群众实行教育,在农民群众同意的前提下,切实的采取科学的手段来有序的实施农村的水利建设;其次要加快改革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在发展与建设农村的水利事业中,一定要放开建设权、明细产权,以此形成滚动发展的模式,进而使得农村的水利设施的利、权、责形成统一[5],促进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有实质上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想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其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就是大力开展农村的水利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应该不断加强农村水利设施与建设的民主管理。在舆论方面,还应积极的为水利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此外,还应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体系实行改革和创新,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出真正地符合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管理体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农村的水利事业持续的发展下去,并充分的保障水利设备能够良性运行,在农业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孙伟涛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黄河渠道管理所

参考文献

[1]张跟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3.

[2]刘贤良.浅析我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目前的形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1014-1015.

[3]符会煌.浅析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295-295.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8

一、深化思想认识。要深刻反思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对水利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营造全民兴修水利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考核,狠抓落实。

二、切实加大投入。要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加快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要按照农业法有关“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增加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在尽力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同时,整合部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制定优惠政策,把水利资源变成水利资本,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用民营的办法增加投入,用民主的办法推动农村水利发展。

三、加强规费征管。对防洪保安资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费等规费征收不足的问题,要查找原因,依法加强征收工作,做到足额征收。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真正把收取的涉水规费用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

四、突出建设重点。要积极争取项目经费,筹集配套资金,实行专项治理,在5年内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要加快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特别是对险工险段要尽快开展修建加固工作。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3至5年内解决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要抓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山塘扩容整修、渠系防渗清淤等工作,恢复和提高灌排保障能力。要继续抓好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和退耕还林等工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9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列入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之中,并明确要求,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做到“三个继续高于上年”,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政策支持。对此,我们一定要以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紧扣“百库除险、千渠疏浚、万塘整治”主题,抓住机遇,务实创新,在新的起点实现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跨越。

一、充分发挥“两个作用”,深入持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投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有了跨越式发展;但勿庸讳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农民负担减轻,而另一方面农民投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情也随之低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然,农村水利属于公益事业,如果完全依靠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坚持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现在,中央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是前所未有的,各级地方政府也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投入,但问题是如何按照中央“三个继续高于上年”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新规定,站在农村水利是“保命”和“活命”的认识高度,进一步落实本级财政对农村水利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地方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的内涵和方式,切实提高理解力、操作力和执行力,真正建立起“民办公助”和“一事一议”相结合、互促进的小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使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这“两个作用”都彰显起来。首先,政府“民办公助”必须对农村水利规划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和资金补助办法,彻底消除一些地方“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和激励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次,农民“一事一议”必须发动农民群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运作。所“议”的事项,要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所“议”的程序,要确实充分发挥民主;所办的事情,要真正做到全过程公开,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的组织引导,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撒手不管。只有这样,才能始终把农民这一主体作用引导好、发挥好和维护好。

二、认真吃透“上下两情”,适度超前谋划农村水利建设。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1~5万亩圩堤加固、1~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机电排灌站和水利血防等重点工程建设投资。农村水利建设继1998年之后即将迎来第二个春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前所未有的支持政策。为此,我们一定要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出击,用足用好政策,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第一,要不断加强学习,吃透“上情”。准确把握国家基本政策,尤其是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加强与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项目信息动态。第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全面掌握本地的水利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实际需要。第三,要加强部门配合,做好项目前期规划。有项目规划,没有政策支持不行;有政策支持,没有项目规划也不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利规划前期工作,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上级要求,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急盼的问题和满足本地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做好农村水利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工作。当前,要抓紧安排落实前期工作经费,选择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组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规划和项目储备。一是抓住中央启动第三批水库除险加固的机遇,抓紧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鉴定和规划工作;二是1~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三是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四是丘陵山岗雨水集蓄工程规划;五是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六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储备;七是按照“先建后补”的“民办公助”原则,做好已建项目申报中央和省级小农水财政专项补助项目的储备。

三、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水利改革。从一定角度上讲,抓好农村水利工程就是要抓住两个环节——“建”和“管”。至于怎么建,如何管?说到底,就在于创新机制理事和激发干部干事。应当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水利部门的职能不断拓宽,任务不断增加,原有工作方法和机制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地方和单位普遍感到“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甚至束手无策,叫苦不迭。适应新时期水利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实现水利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两个转变”,解除思想禁锢,破解工作难题,逆向思维寻对策,反弹琵琶抓发展,不断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农村水利建设从“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向“政府扶持和引导、农民自主决策和自主管理”的根本性转变,否则,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利工程建管和水利干部队伍建设这两个事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当前,在进一步落实国有水管体制改革实质性措施的同时,一定要继续迎难而上,改革创新,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抓好两件事:一是抓好以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载体,农民全过程参与管理的民间水管组织建设,着力创新小型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机制,有效解决“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要以实施中央和省级小农水补助项目、泵站更新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利血防等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搞好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发挥农民群众在小型农村水利建设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二是抓好以提高水利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创新水利人才管理和干部激励机制,有效解决“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干部教育,提高思想素质;改革干部管理,优化干部配置;调整利益分配,实行厚优薄劣,营造出“想干事的人干成事,不想干事的人想干事”的氛围。同时,要加强水利行业廉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资金运行监控,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扎扎实实,干干净净地圆满完成党和政府赋予水利部门的历史重任。

农村水利建设范文篇10

1.1人才缺失,量是短板,质是硬伤

据统计,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国农村技术人才总量超5550万人,而农村技能型人才仅为1048万人,占比不足20%。就供水技能型人才而言,全国乡镇水利站具有高级职称的供水员占比仅为3.20%、中级职称的供水员占比为41.20%、初级职称的供水员占比为55.06%。就供水技能型人才学历而言,具有高中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供水员占比为23.4%、专科以上本科以下学历的供水员占比为62.7%、本科以上学历的供水员占比仅为13.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镇水利站供水技能型人才的整体质量不高,其中“质”参差不齐,是乡镇水利建设的硬伤。而在“量”上,按乡镇水利站事业编制规定,水利站技术人员数量不低于总数的2/3,但在实际中却不足1/2,更有甚者部分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连1/3的最低指标都难以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乡镇水利站技术员工作条件较为辛苦,需长期从事户外勘查和勘测,尤其是需要冬季水利外业施工;薪酬水平较低,以山东埕口镇为例,供水员的平均年工资仅为19942元,仅有67.4%的供水员可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从乡镇水利站高薪挖人,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1.2产权不明,责权不清

(1)产权不明,只投资难受益。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是农村水利投资的重要来源,产权理应归政府与企业共同所有。由于一些政府一旦成为股东中一员,即便不是最大股东,仍凭借其背景掌控着农村水利建设上的绝对话语权与决策权,而企业虽是股东中一员却难以享受股东应有的决策权与收益权,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2)责权不清,水利管理混乱。责权边界不明,导致政府及参与投资的企业频频向农村水利工程“伸手”,伸手拦工程、挪经费、拿回扣,将农村水利工程当成一块“不贪白不贪”的肥肉,结果损公肥己,没把农村水利建设搞上去。

2解决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中问题的对策

2.1宽进严出,开源节流

要解决农村水利建设经费短缺问题,必须坚持经费“宽进严出”的原则,“宽进”即扩宽经费的来源,“严出”是指严把经费的各项支出,厉行节俭,开源节流。

(1)规范收费制度,提高经费源头活力。农村水利财政主要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模式,而相关水利设施的收费是农村水利部门主要的收入来源。为解决农村收费难、难收费的问题,应建立明确的水利收费制度,设定奖罚体系,对定期足额缴费的企业及用户给予适当奖励,对拒缴少缴的企业及用户给予限时供水、罚款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此外,还应开通便利的水费缴费通道,如网上缴费、电话缴费、村服务网点缴费等,为农村企业及村民提供缴费便利。

(2)充分利用政策,申请更多财政支持。国家每年都会推出各项政策及专项拨款,用以建设农村水利,但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对相关的政策及拨款知之甚少,导致其与很多优惠政策及专项拨款失之交臂。因此,农村水利部门应及时通过网络、电话、实地探访等渠道,了解上级政府的最新水利建设动态,再根据本地水利建设困境及时向上级政府申请水利建设专项拨款。

(3)招商引资,为水利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结合本地特色,吸引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外资企业为本地水利建设注入资金,提高本地水利建设的资金活力。以上3条是经费“宽进”的重要途径,“宽进”之后必须要保证“严出”才能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在“严出”环节,一是要加大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体制,保障经费支出专款专用,防治被贪腐或挪用;二是要做好会计审计工作,随时调控水利建设的现金流,保障水利建设的资金链不掉链。

2.2四步到位,建设水利人才队伍

人才缺失与人才流失是困扰乡镇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因,如果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来,农村水利就发展不下去。因此,必须加大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四步走原则:第一步,千方百计引进来;第二步,想方设法留得住;第三步,多举并重,下力气培养高质人才;第四步,末位淘汰,出重拳激发人才活力。

(1)千方百计引进来。丰富人才引入渠道,除了常用的公开考试模式,还应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则,将具有较强工作经验但不适应公开考试模式的特色人才,采取举荐、自荐等形式,引入乡镇水利站中工作。此外,还应扩宽人才引入范围,走出乡镇区域限制,去“大中型城市及企业”中挖人才。

(2)想方设法留得住。一是要提高供水员尤其是技能型供水员的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冬季水利外业施工时应配发相应的保暖设备及外业施工补贴。二是完善技能型供水员的晋升通道,按功升职而不是论资排辈。三是依据技能类型合理配置技能型供水员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供水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3)多举并重,下力气培养高质人才。第一是培养经费。可由乡镇水利站自行承担,也可由市、县、乡镇三级政府按比例分担,经费审批与开支环节要保障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是培养教材。教材内容应与供水员的专业技能相匹配,如水利工程抢险技术、防汛技术、水质安全技术等。第三是教材内容上应坚持“因地而异”的原则。拒绝假大空的理论,将受训人员所在乡镇的实际水利工作环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帮助受训人员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提高受训人员的知识转化率。第四是教学方式应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依据受训人的个人素质,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交替、“大锅饭”与“开小灶”相辅相成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4)末位淘汰,出重拳激发人才活力。乡镇水利站只有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力度,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才能提高乡镇水利人才的工作活力。第一是多级考核。对水利人才的绩效考核,应坚持乡镇常规考核、区县定期考核和省市抽样考核的原则,只有走多级考核,才能保障考核的公正性与严格性。第二是多层考核。首先是技术层次上,技术理论水平要过关,技术实践水平要过硬。其次是职业道德层次上,要有为群众能吃苦、愿吃苦和敢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最后是廉政勤政层次,勤政廉政,不贪腐,不早退,对工作的态度积极,对群众的态度认真。将多级考核与多层考核的成绩加权平均,作为乡镇技能型供水员的绩效成绩,成绩靠前者给予适当奖励,末位者淘汰。

2.3明确产权,责权分明

(1)明确产权,谁投资谁受益。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保障农村水利投资的产权清晰,每个股东享有同等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同担风险同享股利。董事会内应建立合理的决策与监督制度,保障投票表决权与否决权对等,禁止任何股东搞“一言堂”,拒绝“一票否决权”,坚持同股同权的原则。

(2)责权分明,谁负责问谁责。明确责权,将施工企业与投资企业分开,不能以“要施工先投资”为借口,要挟企业投资,投资应坚持自愿原则,施工应坚持公开招标、择优录取的原则。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应签订责任保证书,保证工程质量与后续准入资金。政府方面更应明确责权边界,绝不能越界向农村水利工程伸手捞油水;纪检部门应加大实时监督力度,严格遵守“责任倒查机制”及“终身问责机制”,对工程质量及政府的行政作风坚持查责问责原则。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