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1:17:03

模范

模范范文篇1

党员队伍始终坚持先进性,改革发展和稳定中。体现了三个代表”要求。但是农村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不到位甚至不能发挥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

文化素质偏低。全区农村党员中,党员平均年龄偏大。55岁以上党员的比例达到38.8%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1.7%依然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青年党员、尤其是高素质青年党员比较少。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区村,忽视对青年的培养,党员队伍后继乏人。有的老党员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地当起了举手党员”一些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是文盲的党员,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这种状况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

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思想准备,党员管理工作不适应新形势。表示在观念不适应。管理粗放,忽视党建中难点问题的研究,创新意识缺乏。其次是从严治党上不适应,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是管理的方式不适应,党员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对新形势下党员思想变化、从业结构、生活方式的研究思考不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单调、重复,影响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济的党员、私营企业务工的党员以及社区内在职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方法。

选拔基层支部的带头人,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单薄。重视经济发展、轻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依然存在这些年。往往更注重于对发展经济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对他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谈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头头是道;一说到党的建设就支支吾吾,让人不知所云。个别基层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外表文章,抓不抓无所谓。面对党员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谈心的少、听之任之的多,个别教育的少、普遍教育的多。党员在一些涉及到村级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不能与支部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对不合格党员处置不力。个别基层党组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正常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流于形式。往往是轻描淡写的自我批评多,诚心诚意的相互批评少。特别是评议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缺乏统一的规范,把纪律奖励等同于组织处理,没有违法乱纪就认为是合格党员。规范过宽,使一些原本不合格的党员得不到处置。不合格党员临时滞留在党内,不但侵害了党的健康肌体,而且对那些合格党员、优秀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认为:

增强基层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一是强化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

把要求党员发挥作用与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结合起来,要把对党员的严格要求与对支部的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把对党员日常管理与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要消除制约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因素,关键在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核心是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必需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先进性意识。要进一步拓宽农村党员的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激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动力,切实保证农村党员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稳定大局中始终走在前列。

丰富管理方式,二是强化党员分类管理。提高党员管理水平

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依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在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别,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对那些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党员,要求他树立爱家乡、爱人民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助手和参谋;对有一技之长的党员,要求他树立勇于奉献的观念,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那些在村内从事一般性生产劳动的职党员,要求他树立全局和长远利益的观念,当好爱岗敬业的典范;对那些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要求他树立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送者,为家乡发展助一臂之力;对本村的老党员,要求他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结合党员志愿者、党员联系户活动等有效形式,给党员设岗定责,为他发明发挥模范作用的有利条件,激发他自觉性和主动性。

完善党员模范作用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加强监督考核。

要不断丰富考核的方式方法,一方面。推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制度,把党员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增强考核监督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规范,加强对农村党员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考核,提高农村党员贯彻党组织决定,主动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要强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无职党员的管理考核,既要维护好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关心集体事业的发展,积极参与村政建设。要努力消除党员管理的空白点”

模范范文篇2

第一条为加强劳动模范、模范集体的评选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榜样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全国总工会《劳动模范工作暂行条例》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属本市辖区内的国务院命名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省人民政府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模范集体,全国总工会命名表彰的“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国家各部(委)授予的劳动模范和享受劳动模范待遇的先进工作者的推荐和管理,以及**市人民政府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模范集体的推荐、评选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前款中的受表彰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以下统称为劳动模范、模范集体。

第三条劳动模范、模范集体的推荐、评选和管理工作由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负责。

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负责劳动模范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市劳动模范协会要充分发挥在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增进劳动模范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提高劳动模范自身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评选

第四条劳动模范、模范集体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二)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

在评选条件时,可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制定出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具体评选条件。

第五条推荐、评选劳动模范、模范集体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走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

(三)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第一线,兼顾各行各业的原则。

第六条推荐、评选劳动模范、模范集体按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一)基层单位推荐。被推荐对象需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农业劳动模范需经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张榜公布;

(二)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对被推荐对象进行审查后报**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

(三)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在对被推荐对象进行考察,提出初审意见,由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审定。审定的劳动模范、模范集体经媒体公示后报市政府审批;

(四)评选推荐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模范集体或者其主要负责人为劳动模范的,应征求纪检(监察)、组织、工商、税务、安监、劳动、环保、审计、计生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推荐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模范集体,按前款规定的程序申报、审定、公示后上报。

省级劳动模范原则上从市级劳动模范中推荐;全国劳动模范原则上从省级劳动模范中推荐。

第七条市级有关部门推荐国家部(委)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模范集体,事先应征求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意见。评选结束后应把有关的评选通知、表彰决定、登记表、事迹材料及时送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命名表彰

第八条**市劳动模范、模范集体由**市人民政府命名表彰。

第九条**市劳动模范、模范集体一般每五年评选一次。提前或推迟需经市政府研究决定。

每次命名表彰市劳动模范一般为一百二十名左右,其中农业劳动模范要占一定比例;模范集体三十个。

第十条对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影响重大、贡献特别突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可随时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命名表彰。

第四章奖励和待遇

第十一条对劳动模范、模范集体要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奖励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确定。

第十二条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和劳动模范所在单位要认真落实劳动模范的荣誉津贴、医疗补助等有关待遇,改善劳动模范的生活、工作、学习条件。

第十三条劳动模范应享受的各项物质生活待遇所需费用,由劳动模范所在单位承担;如有特殊困难,由上级主管单位解决;上级主管单位无法解决的,由所在地同级政府解决。

无固定收入的农业劳动模范和精减退职人员中的劳动模范的有关待遇,由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解决。

第十四条劳动模范享受有关待遇的级别由市总工会负责确定。

第五章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属本市管理的劳动模范按隶属关系实行分级管理。劳动模范的管辖关系发生变化时,原单位与调入单位应及时做好劳动模范关系的转接。

第十六条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和劳动模范、模范集体所在单位要建立劳动模范档案与劳动模范联系制度,劳动模范有困难要给予关心和帮助。要加强对劳动模范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劳动模范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第十七条建立、完善劳动模范特殊情况报告和特殊困难慰问制度。

凡劳动模范出现工作变动、退休、生活困难、下岗失业、重病住院、逝世或违法乱纪受到处分等情况,所在单位工会应及时逐级报告至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八条依法维护劳动模范的合法权益。对歧视、刁难、打击、压制劳动模范的行为,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予制止和批评;情节严重的,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劳动模范、模范集体的评选、奖励、慰问等经费列入预算,由市财政核拨。

第六章荣誉称号的撤销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其模范荣誉称号:

(一)伪造先进事迹,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者;

(二)受到刑事处罚者;

(三)受到开除党籍、留党察看、行政开除、留用察看处分者;

(四)非法离境者或自行定居国外者;

(五)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在群众造成极坏影响,与劳动模范荣誉不相称者。

第二十一条撤销荣誉称号,一般由所在单位写出书面报告,按原评选程序逐级上报,并经原命名机关复核批准。

第二十二条对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应由命名机关收回荣誉证书、奖章、奖状,并自撤销其荣誉称号之日起,停止享受相关待遇。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未尽事宜,上级文件有规定的,按上级文件执行。

模范范文篇3

一、抓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

劳动竞赛是中队工会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是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最佳途径。

今年,中队工会先后组织了一季度劳动竞赛、和以“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双过半”为主题的二季度劳动竞赛,为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涌现出陶文中、李平生、朱江等先进个人。这些先进个人,在中队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既是中流砥柱,又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调动职工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积极性,为成功召开公司六届七次职代会做好会前准备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行使民主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职工当家作主和在企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中队工会历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中队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问题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代会等民主程序予以讨论,在今年年初审议同意了《小车中队20*年经营承包考核细则》的实施,充分体现了职代会依法行使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为进一步发挥工会的监督维护职能,中队工会以坚持队务公开为重点,定期公开经营考核结果,听取职工意见。今年上半年,共召开职工征求意见会议2场次,每月工资、奖金及误餐费的发放都要通过队务公开栏向职工公示后再下发,促进了中队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源头管理,抓好班组建设,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上台阶

班组建设历来是工会工作的重头戏,是工会联系生产的切入点,也是工会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加强公司“双文明”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20*年,中队选拔两名党员担任各班班长,把充分发挥党员和班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当作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队先后制订了班长岗位责任制和奖惩细则,推行了班长安全督察模式,使“两点一线”的安全管理得到了充实和加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得中队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小,使班组建设日趋完善。班长不但自己任务完成的好,而且还带领本小队的其他驾驶员尽可能多地创造单车效益。

在今年的班组建设工作中,中队工会十分注意将安全生产“五个一”活动、“Q/HSE体系”运行同“班建”工作捆绑起来,以之推动“班建”工作从点到面的发展,使之紧紧跟上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前进的步伐。

四、加强工会干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工作能力

为了加强中队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兼职干部、班组长、职工代表、女工委员参政议政、依法管理工会的理论水平,促进工会组织向学习型工会转化,中队工会小组于年初即制订了培训计划,将培训工作融于班组建设、工会组织建设、“五个一”活动之中。并精心挑选了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基层工会工作丛书”,组织工会兼职干部、班组长学习,并明确提出了学习要求。

模范范文篇4

一、当前影响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因素

1、部份机关党员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缺乏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一些机关党员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旧框框里,一时还难以摆脱。在计划经济时代,机关党员的工作方法往往是以行政命令,监督指导为主,常常高高在上,养成了许多机关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对下级单位和企业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守着办公室看报纸,聊天、喝茶,一年四季无所事事。而随着新体制的建立,机关党员的一些行为方式与新体制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机关的职能逐渐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百姓为主,这就是要求我们机关干部尤其是机关党员要从“政府机关”的圣坛上走下来,这里有一个“陈痛”的过程,要放弃过去的思维,过去的工作方法,过去安逸的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因此在新时期下碰到新问题,新情况,就难以避免夹杂着用旧有的习惯思维来解决问题,与社会、企业和老百姓产生新的矛盾,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一现象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机关病”形成新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将严重影响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部份机关党员安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经济建设更是令世人瞩目,已进入小康社会,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令人欢欣鼓舞。但是令人担心的是现在机关党员都是建国后参加工作的,还有一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40岁以下的党员,这批机关党员既没有经历过的困难时期也没有经历过的劫难。因此,对现代化建设中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尤其是机关党员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否则,将严重影响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大部份机关党员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大风大浪地考验,缺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虽然机关党员干部亲眼见证了我国从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从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例历史阶段,思想观念经过了一次次的“洗礼”,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较大的认识,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大多数党员都没有下过“海”,去亲身体验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考验,对市场经济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能说能练真把式”,一个缺乏市场经济实践的人,一旦让他到一个村里或到一个企业里去让他们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自然是“赶鸭子上轿”,勉为其难了。机关党员怕下基层下不了基层,给老百姓造成了一个影响,机关党员干部就是政府部门的“办事员”,没有真本事,拿走了“铁饭碗”,谋生都困难。机关党员缺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影响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4、少数党员过分迷信当前国内环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而缺少“居安思危”的意识。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们只讲个人利益、个人奋斗,而不讲国家利益,社会贡献,那么这样的民族和国家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社会稳定,安居乐业,面对成绩,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极易产生骄傲和自足的情绪。尤其是机关党员干部,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既无下岗之忧更无衣食之患,如果缺少理想和抱负,极易于满足个人的小家庭生活,陷入无所追求的现状。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逸”,虽然我们这一代人碰到了太平盛世,但并不是真的天下太平了,西方的“和平演变”时时向我们敲响警钟,“南北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旦我们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而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有可能被进一步拉大,而不是进一步缩小,据经济学家作的一次统计表明,世界上最富的5个国家和世界上最穷的5个国家收入之比:1960年为30:1;1990年为60:1;1997年为74:1;现在美国的人均收入是31800美元,我们国家只有1000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一事要有忧患意识,要忧党、忧国、忧民。因此,机关党员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否则将影响到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在当前形势下机关党员队伍里出现了鱼珠混杂的现象,有少数党员党性不强,作风不正。陈云同志说:“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机关党员如果党性不强,作风不正在话,其危害更大。确实在机关党员队伍里,有少数党员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如有些机关党员理想信念动摇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甚至腐化堕落;有的理论脱离实际,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有的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说大话空话,应付上级,对付群众;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有的当官做老爷,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有的急功近利,为了“政绩”,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这些状况的存在,极大损害了党群关系,使群众产生了离心离德倾向,俗话说:“一粒老鼠粪坏了一锅粥”,少数党员的所作所为,损害了整个机关党员队伍的形象,也影响了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新形势下发挥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

1、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就在于贯彻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虽然有了较大改变,但总体上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机关党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一是在思想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掌握一些指导当前社会实践的新理论、新概念,坚决贯彻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不要使自己落伍于时代;其次,是要跳出旧的思维框框;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当前的一些问题,面对新生事物先不要一棍子打死,而要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来认识,实践证明,许多新生事物都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是符合时展的需要的,如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乡镇企业的发展,一开始总是受到许多人的非议;再次,要用新的工作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我们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体制变了,政府职能的任务、工作性质,也随之改变了,显然不能再用旧体制的那套工作方法和思路来解决新体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机关党员更应研究当前新体制运转的规律,摸索出符合这种运转规律要求的工作方法,来适应千变万化的时代要求。总之,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在当前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时期,仍能保持国不变色,党不变质,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中保持着一枝独秀,这与我党能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分不开的。

2、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机关党员干部要实践这一宗旨,就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否则讲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机关党员的业务水平和为民服务的本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决策水平。政府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决策,而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担任领导的党员时常面临重大决策,而决策往往事关大局,因此,提高决策水平是许多机关党员面临的一大课题。而要提高决策水平,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走群众路线,脚踏实地地下基层搞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失误,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二是多参加社会实践。机关党员一般文化水平较高,素质较好,掌握的理论在社会各阶层来说也是较多的,但机关党员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轻视社会实践,“万般皆下品,唯有仕途好”的想法根深蒂固,许多人这一生抱定只有从政走仕途这一“独木桥”,很少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才识融入整个社会这个实践的大熔炉,放不下“处优、轻高”的架子。要改变机关党员干部高高在上,“秘”不可测的形象,就应该多了解,多参加社会实践,体察民情、社情,接受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洗礼,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三是要提高办事能力,机关党员干部坐办公室多,走出去少,容易形成“机关病”,要提高办事能力,就要多钻研业务,提高办事速度的办事效率,俗话说:“业精于勤”。勤奋学习,认真办事,才是机关党员干部应有的形象和作风。

3、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提倡无私奉献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机关党员应解决的一个问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否定个人利益,但是,在社会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物质财富还不是十分富裕的情况下,机关党员不应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首先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就需要作出一些个人的牺牲,需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而一个人一旦在政治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面前有所放弃的时候往往是比较痛苦,必须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因此,机关党员要视党的事业为政治生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不为个人的得失而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才能禁得住各种私利的诱惑,做到谈薄名利,无私奉献。

模范范文篇5

教学目的:使学员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和要求,明确党员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时间:1.5小时。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党员的作用。

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先讲清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再结合个人实际谈党员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面对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党究竟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呢?

第一,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由我们党历史方位的变化所决定、所要求的。

提出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许多崭新课题,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什么“两个转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呢?一是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要求党的理念和活动方式必须转变。革命的理念就是要夺取政权,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但今天我们是执政党,代表着人民群众执掌国家政权。要执政,要代表人民群众掌权用权,就不应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而应是和谐、妥善地处理好社会各方面利益和矛盾,为改革发展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二是从领导计划经济转向领导市场经济,要求党要妥善正确地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市场经济越发展,这一现象表现得越明显。执政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善于进行利益协调,也就是进行利益结构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和谐社会,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二,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由我们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决定的。

2003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现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台阶跨越。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因为政策把握得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同时,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站在统揽全局的战略高度,从代表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位置上加以引导和处理,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协调与和谐。

第三,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执政基础,顾名思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基础。因其关涉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这样两个基本问题,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宪法解释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条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国家宪法序言和总纲第一条解读,党的领导、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位一体的政治体系;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基本属性,工农联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的主要基础应是工农联盟,附之以其他社会阶层,这应是党的执政基础。

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不能变,我们必须把广大工人阶级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牢固的工农联盟。我们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我们要增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而要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一个根本的因素是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当前,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正在向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教学提示:这部分主要是从历史背景上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在教学中要强调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二、怎样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指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因而,和谐社会也应就是《决定》所强调的,“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样一个和谐社会呢?

第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决定》指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激发社会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而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要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在全社会努力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发挥社会政策在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中的作用。

第二,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保持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别要关心经济社会地位下降明显的群体,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要继续采取有效扶贫帮困的社会政策,确保作为我们党最广泛最可靠的执政基础的工人、农民享受到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同时,还要认真解决改善就业环境和劳动者权益维护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第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四,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把建立社会预警体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决策。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既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又要千方百计保稳定。在维护稳定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教学提示:这部分主要是讲解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而可以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释)。

三、共产党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必然体现。它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而党对和谐社会的领导最终要体现到广大党员干部身上,因此,共产党员一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谐社会强调的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没有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共产党员必须明白,党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工具,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把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定位于实现人民群众特定历史使命的工具,既是党的优良传统的体现,又是今天我们架构党群关系的价值取向。有了这样的理念,也就有了和谐社会的广泛群众基础。

第二,致力于发展,提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共产党员一定要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因为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根本上还是靠发展,要通过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从而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共产党员要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凝聚和激励群众前进。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从人民群众热切企盼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四,积极地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带头联系群众、服务大众、关怀社会、协调利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确保党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城市中的党员要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更好地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群众、排忧解难的作用,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农村党员要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做好村民之间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等工作,使之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在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党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教学提示:这部分主要是讲解党员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可以联系党员的实际进行阐释)。

课后思考: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共产党员怎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教学参考之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教学参考之二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街道、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形成社区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迫切需要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和街道、社区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教学参考之三

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4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就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调研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致性,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提高执政能力,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曾庆红强调,要充分认识三个文明建设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致性。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好,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载体上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当前,要注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千方百计维护好社会稳定。

教学参考之四

模范范文篇6

一、以做强做大编织工艺为主体,带头发展经济

编织工艺是畲江镇的传统工艺,也是畲江镇的经济支柱。该镇党委借助开展“模范党员”活动的东风,引导党员在做强做大编织工艺方面带头。目前,全镇有428名党员从事编织工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0.2%。全镇25名工艺老板中,有8名是党员。红星村党员、民营企业家赖访新开办的工艺编织厂,组织村民参加编织技术培训,大量招收村民从事编织业,使全村200多户群众走上了奔康致富路,仅编织工艺一项,全村年人均收入就增收3000多元。彰坑村党员张小宁、朱坤泉等党员当上了工艺编织厂的“小老板”(项目承包人)后,积极引导当地群众从事工艺编织业,并免费培训传授工艺编织技术,使5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新化村党员罗甘如积极带领村民发展工艺编织,使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连江村党员陈国良养猪100多头,成为养殖专业户后,不忘周围群众,免费对他们进行养殖技术指导,使当地20多户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2000元。

二、以技术带扶为主,开展扶贫帮困

帮助困难群众,是争当“模范党员”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该镇党员积极行动,结对帮扶周围困难户。据统计,有476名党员帮助950个困难户。在帮扶中,有的帮技术,有的帮劳力,有的帮“点子”,有的帮资金。双溪村村民李海龙有鱼塘几亩,因资金紧缺无钱购鱼苗。党员、养殖鱼苗专业户李爱平得知后,主动找上门,以收成后再付鱼苗款的办法,提供鱼苗给李海龙放养,并传授养鱼技术。去年冬李海龙的鱼塘获得了好收成,纯收入达2万余元。官铺村党员申卓新同志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主动捐资1000元扶助村中100名生活困难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连江村老党员彭运福在春节期间,主动拿出省吃俭用的1000多元,慰问连江20多户困难群众。新化村党员刘妙云热心帮助贫困户郭如林,为他出钱出点子,帮助郭如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使郭如林度过了难关,生活明显改善。红星村党员赖召方同志得知该村民付伟平生活困难,想投资种养又没有本钱,便借给他3000元作生产本钱。

三、以文明环境建设为主线,兴办公益事业

模范范文篇7

第一条为体现人民政府对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重视和关心,弘扬劳模精神,表彰先进,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市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评选表彰设两种荣誉称号:***市劳动模范、***市模范集体。

第三条凡在***市行政区域内不同岗位上对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或模范遵纪守法的个人和集体,均可成为市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评选对象。

第四条评选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面向基层,面向一线;

(二)公开、公平、公正和群众公认;

(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对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

***市人民政府委托市总工会负责做好全市范围内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具体负责市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审批工作。

第六条市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政法、财政、税务、人事、劳动、发改、经贸、农业、工商、教育、卫生、计生、审计、环保、安监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评选管理工作。

第二章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评选

第七条***市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原则上每5年评选一次。

第八条评选劳动模范的程序是:

(一)基层单位民主推荐;

(二)资格审查。法定行政机关依权限对劳动模范推荐人选进行审查;

(三)公布评议。由一定机关以一定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逐级向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推荐;

(五)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审批;

(六)市政府发文公布。

第九条劳动模范名额的确定和分配及各业人员的比例参照各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从业职工人数等因素确定。

第十条评选劳动模范的条件是:

(一)在深化企业改革,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者;

(二)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作出突出贡献者;

(三)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环保等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

(四)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

(五)在重点工程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者;

(六)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者;

(七)在其他方面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者。

第十一条除特殊情况外,各级劳动模范的推荐人选,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荣誉。市劳动模范的推荐人选,其基础荣誉原则上应获得过县(市、区)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第三章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原则,以精神奖励为主。

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举行一定的仪式进行表彰,发给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一定数额的奖金或奖品和以资证明的证书、奖章或奖牌。对于个人奖励载入个人档案。

第十四条评选为市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个人、集体,由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市劳动模范”和“***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由市人民政府同时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第十五条在***市级新闻媒体进行张榜表彰。

第四章劳动模范的待遇

第十六条市人民政府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市级劳动模范的荣誉津贴制度和医疗补助制度。荣誉津贴和医疗补助的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情况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对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一般每两年分别由县级以上总工会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医疗档案。市总工会不定期组织部分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到外地短期疗休养。

第五章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管理

第十八条劳动模范实行分级管理。市总工会主要管理市及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因工作关系调入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县(市、区)级劳动模范。

县(市、区)总工会除管理本辖区内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外,还应管理本县(市、区)人民政府表彰的劳动模范。

日常工作以基层单位管理为主,重大情况变化要及时报告上级工会。

第十九条加强劳动模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听取劳动模范的建议和要求,组织开展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同时,要关心劳动模范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第六章荣誉称号的取消

第二十条市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取消其荣誉称号:

(一)主要先进事迹属伪造的;

(二)因触犯刑律受到刑事处分的;

(三)犯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或留用察看处分的;

(四)品行堕落,在群众和社会中影响极坏的;

(五)非法离境的。

第二十一条取消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应由所在单位写出书面报告,按评选审批程序逐级上报,由原命名机关取消荣誉称号并收回荣誉奖章、证书,从撤销荣誉称号之月起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

第七章附则

模范范文篇8

一、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随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空间发生了变化。过去,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空间大多是固定的,管理方式是集中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复杂化、多样化,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空间出现了分散性、流动性、不定性特点,党组织对党员典型发挥先锋作用也不好组织、不好管理、不好考察。

二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大体上是在固定的圈子中,思想上体现积极进步,生活上体现艰苦朴素,工作上体现苦干实干。现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除了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因人而宜,因自身地位和职务特点而定。农村党员的主要方式是带头致富,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国有企业党员的主要方式是做生产模范,做技术尖兵,做工厂的主人,做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政策的排头,做体谅组织困难、维护稳定大局的先锋;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的主要方式是带头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好业务工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途径上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

三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难度发生了变化。过去,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比较统一和比较固定的思想和舆论基础,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物质基础也是比较平常的。现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会遇到来自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阻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物质基础必须是超常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质要求上必须体现出“四性”。

其一是先进性。新的经济、社会生活的特点表明,党员在发挥示范作用的过程中,不能以“普通”、“平常”的姿态出现,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先进性,在生产力水平上体现先进性,在知识文化上体现先进性,必须鲜明地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反映出时代潮流和精神风貌。

其二是主动性。在新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党员发挥示范作用不能被动地长期处于推一推走一走的状态,而应当充分表现一种具有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的主动精神,以积极的姿态和全新的开拓进取意识来对待应尽的义务,主动寻求释放能量的方式方法,面对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以自强不息的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人特有的强健和勤奋。

其三是灵活性。党员在新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多变性特点,从传统机械的方式方法中解脱出来,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使自身作用随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其四是前瞻性。党员在发挥示范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和随意地打乱仗,应当以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感受时代脉搏,洞悉世纪风云,体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凡事心中有数,并有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做出妥善的计划,这样做才能既体现优质高效,又增强群众信任感。

二、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与思考

根据现阶段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状况,按照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就如何寻找和确定现阶段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应该重点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着重解决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向问题。党组织要根据现阶段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认真总结党员在发挥作用方面的经验教训,向党员明确现阶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本要求和前进方向。当务之急就是及时引导他们按照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各地实际工作目标,积极投入经济和社会生活当中,当排头,做先锋,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完成好新世纪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着重解决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素质问题。按照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对党员典型的思想、理论、道德、文化、科技、民主、法制教育,加大对党员的集中教育培训的投入,搞好党员自我教育的规划和日常监督,加大对党员典型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党员素质考评制度。优化党员典型队伍结构,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注重把思想境界好、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强、年龄较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潜力大的人才及时吸纳到党员典型队伍中来。

第三,着重解决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环境问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有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党组织要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出发,为他们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设置合理的活动载体。要及时给党员下任务、压担子,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挥作用的机会和条件。要针对各类党员的不同特点,有侧重地开展好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政治、业务、廉洁”“三过关”活动;可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双争”(争做产业结构调整先锋、争做‘双带’致富模范)活动、“双树”(树立农村文化新风、农村文化新人形象)活动、“双帮”(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解决生产难题)活动;可以根据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四做”(做科学技术的带头人、经济组织的中介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民主法制的明白人)活动。在活动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在求新、求深、求细、求真上想办法,确实使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上述活动,促使党员典型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四,着重解决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问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离不开党组织的激励和约束。对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模范作用好、表现突出的党员,除了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奖励外,还要在政治上给以优待,特别是在选拔录用干部时要优先考虑。各级组织对这方面的政策和机制应该尽快予以规范,以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示范作用的党员,也应该依据《党章》拿出不履行义务和不发挥模范作用的衡量标准,作出具体的处理规定,敞开党组织“出口”,把他们及时清出党的组织,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因客观原因没有能力履行义务的党员,也要制定相应的去留政策,如愿意留在党组织的,可否考虑设置“名誉党员”称号,做到组织、群众和个人“三满意”。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就党员自身来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群众,新的途径和新方式应该有以下五个方面:

1、运用先进思想教育群众。党员要想在新形势下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加强自身修养,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努力接受一些新的正确的思想、思潮和观念。当前要认真学习好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确实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付之于行动,并以此为武器,通过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潜移默化教育群众,做传播和践行先进思想的榜样。

2、置身时代前列感召群众。党员要发挥好先锋作用,必须以超前的胆识和气魄,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前列,面对各种新思潮、新思想、新观念,明辨是非,不怕风险,敢于打破党规,开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对党组织号召的,广大人民盼望的和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应该积极地去倡导、去经营、去开创;对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相悖的,首先站出来去揭露、去批判、去抵制,这样才能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发挥帮带作用服务群众。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新的排列组合中,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着许多新的事务、新的问题和新的选择。这就需要党员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根据自身岗位和实际能力,使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要做好人民群众的领路人、护航人和服务人,农村、街道党员要做好人民群众的中介人和经纪人,企业党员要在企业脱困、发展的过程中当好企业的主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和贴心人。

模范范文篇9

3月23日上午,市里召开了**市劳动模范评选推荐工作会议,会上就劳模评选推荐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为了搞好市直机关的市劳模候选人的评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市劳模候选人的名额分配

本次评选推荐市劳模,市里分配给市直机关3个推荐名额。其中,“一线职工”1个,“科教及其他人员”2个;企业负责人推荐名额市里不作统一分配。

“一线职工”是指在各类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工作的工人、司机、营业员、服务员、工段长、中型以下企业的车间主任、农民工;

“科教及其他人员”是指企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科研、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的人员及其他人员。

二、评选范围和条件

评选推荐范围:2004年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农民工及其他人员。

评选的基本条件: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勇于奉献,在建设现代化强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

三、评选推荐的原则和要求

1、对已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和国家部委及省、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的个人,不再推荐;原则上从“富民兴潍”和县市区(含市直委、局、公司)表彰过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中推荐。

2、公务员及担任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参加评选。

3、评选推荐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和群众认可的原则,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4、企业负责人的推荐要求:凡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严重职业危害,拖欠职工工资、欠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未建立工会组织、未被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和集体合同制度,欠缴工会经费的企业,其负责人不参加评选。推荐企业负责人的,填报工会经费审查表。

5、推荐人选要经当地县(市区)以上计划生育部门签署意见。

四、评选推荐的程序

1、各基层工会酝酿提出拟推荐人选名单,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2、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对推荐人选进行预审,并提出书面申报意见。

3、市直机关工会与妇女工委对基层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预审后提出推荐意见,再报市直机关工委进行预审,确定向上推荐的人选。

4、市评选表彰办公室初选后,报市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审核。

5、推荐人选确定后,进行公示;是企业负责人的要经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由市评选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

6、“五一”前夕市里进行表彰。

模范范文篇10

我很高兴参加这次全州林业政法系统模范干警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州委向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哲洙书记作了很重要的讲话,我完全赞同。下面,按照邓书记的要求,我就政法队伍建设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要把政法队伍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长抓不懈

**同志最近强调,在全部政法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这个论述可谓切中要害。政法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要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要做到这一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政法队伍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始终抓住不放,抓好政法队伍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巩固民族团结的需要,是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新延边的需要。近年来,我州林业各级政法部门在州委、州政府和林业各级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认真履行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服务林业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模范人民警察、模范检察官、模范法官,树立了林业政法系统的良好形象。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的政法队伍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干警执法思想不够端正,宗旨意识淡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特权思想严重,还有的干警执法行为恶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更有甚者违法乱纪,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林业政法系统存在,在全州政法系统内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各级政法部门必须要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紧紧结合政法机关实际,找准加强队伍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切实把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法队伍。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二、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队伍建设

刚才朱书记也谈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当前最大的课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建设的渊源,也是政法队伍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队伍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又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每句话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必须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如果一个干警真正理解并把握了依法治国的理论,他就会使每项权力的行使都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他就不会去违法乱纪;如果一个干警真正理解并把握了执法为民的理念,他就会把人民当主人、当亲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执法,而不会对老百姓受到伤害漠不关心,草率处理,推诿应付;如果一个干警真正理解并把握了公平正义的理念,他就会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就不会办关系案、人情案;如果一个干警真正理解并把握了服务大局的理念,他就会坚持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他就不会就案办案,不去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如果一个干警真正理解并把握了党的领导的理念,他就会从国家长治久安的利益出发,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就会依靠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去化解矛盾,而不会只记得自己是法官、检察官、警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政法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只有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去指导政法队伍建设的实践,我们的队伍建设才能够路子正、方向明、效果好。

三、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抓好队伍建设,关键在各级政法领导班子。各级领导班子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把政法机关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一是进一步落实政法队伍建设责任制。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抓好落实。要把队伍建设的好坏作为评价领导班子政绩优劣的重要依据。

二是为队伍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各级党委要着力健全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体制,健全政法队伍的管理保障机制,健全政法机关的保障机制。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机关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地为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是要推进政法队伍执法规范化建设。各级政法部门要加强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干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政治、学法律、学科技的自觉性,完善专业结构,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警,提高干警自律能力。加强内部监督,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还要不断加强外部监督,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制度,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保公平。同时要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树立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干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