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家庭十篇

时间:2023-03-24 00:02:22

模范家庭

模范家庭篇1

优秀家庭模范事迹材料一xx市**镇xx村xx夫妇,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用生活和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坚强阵地和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当地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以下是他们的事迹材料:

一、大胆创业,勤劳致富

年轻的xx和她的丈夫冯xx在上世纪90年代都曾是**市大型国企美雅公司的生产工人,但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回乡发展农业的契机,积极与丈夫沟通商量,两人先后辞去在当时红红火火的美雅公司的工作,回乡承包山坑田开挖鱼塘,开始走农业养殖的道路。创业道路艰辛,经历过养殖初期经验不足、资金技术不足,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场等挫折后,**夫妻一度想打退堂鼓,但通过认真分析现状,夫妻俩坚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科学养殖的技术,由于**肯下苦功钻研,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边学边实践、边总结,随着养殖经验的不断积累,养殖场的发展始见成效,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凭着**夫妻积极进取的态度,经历多番磨难后,她家的养殖场从最初的30多亩山坑田,发展至目前达130多亩,建设猪舍达4000多平方米,发展林地种植面积100多亩;另一方面,通过总结探索逐步创出了塘中养鱼、塘基养猪和周边种林的立体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猪场生猪存栏量达1500头,年肉猪上市达3000多头,整个农场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家养殖致富后,不忘帮助乡人发展生产,她鼓励和扶持该村的妇女走养殖致富的道路,带动和扶持村中的妇女们投入养殖业,现全村以妇女为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利用低洼山坑田开挖鱼塘700多亩,成为了**镇有名的养殖致富村。由于**的事迹较为突出,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双学双比”活动先进个人,2019年度被评为江门市“巾帼科技兴农带头人”、广东省“双学双比”活动优秀女能手,后又被评委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

二、夫妻和睦,尊老爱幼

**夫妻不仅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两人更是互敬互爱互商互谅,共同分担家务,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凡事一起商量,互相配合,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为人妻、为人母和为人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工作和学习而有丝毫的怠慢。逢年过节或公公婆婆、父母的生日,她记在心里,放在心上,她总会寄上一些现金和礼物,让老人感到儿子、女儿总在关心他们,生活上宽裕,精神上幸福。去年,她的母亲心脏重病住院做手术,她放下工作,全心全意守在母亲床前照料一个多月,直至母亲康复出院。

三、以德育人,母慈子孝

夫妻双方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孩子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强,是好孩子;在外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爱清洁,是个好公民;在学校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兴趣广泛,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好伙伴,是学校的好学生。如今,一双儿子健康成长,大儿子已顺利考上了大学学习会计学,小儿子也成为了一名中学生,除了拼搏学业,两个儿子总是想着要减轻父母的负担,一放假就会回到家中农场帮忙,一家人共同奋斗,齐头并进。

四、参政议政,出谋献策

**在2019至2019年期间连续两届担任**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其丈夫也在2019年—2019年间担任**镇两届政协委员。在此期间,夫妻俩认真收集民意,通过整理和思考,就怎样发展当地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代表们的认可,并争取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贡献。2019年9月,在镇妇联的倡议下,**带头成立了该镇首个女性协会“**镇种养殖女能手协会”,通过打造女性组织团体阵地,搭建交流平台,举办一些技术培训班等,促进了本地种养女能手和养殖户们的沟通交流和技术共享,推动本地农民妇女增收致富。

五、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劳动中,清晰的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光靠苦干是不够的,更需要巧干,必须用科学指导生产。因此,她积极参与市、镇妇联举办的“绿证班”、“一专多能”短训班和养殖知识学习及农技方面的培训课程,为了学习种养殖管理技术,她还订阅了多种农技报刊杂志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农技知识。此外,她还在妇联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2019年到2019年期间,两次赴京参加中国农博会,在农博会上她认识了来自各地的种养女能手,相互交流养殖经验和心得。**认为通过参加这类型的农博会,不仅能增长见识、学到新技能,还大大增强了继续把事业壮大发展的信心。

六、热心公益,倡导文明

在公益事上,**一家更是不遗余力,每年**及其家人都积极参加我镇举办的“一元爱心日”等捐款活动,坚持为弱势群体尽一份力,在当地村民中受到极佳的评价,起到模范的作用。**家庭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科学理财,理性消费,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她还自觉改进养殖场内的循环净化系统,加强绿化,引领临近同行和村民美化生活环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文明,收获幸福。**夫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美满的家庭和事业也成为了xx镇优秀文明家庭的代表。

如此优秀的家庭,……不用羡慕,立即行动起来,建筑美好家庭吧。

优秀家庭模范事迹材料二**同志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结婚20年以来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在家中能挑重担,任劳任怨;并且敬业爱岗事业有成,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独生儿子聪明可爱,是一个和睦的四口之家,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

一、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敬职敬责

**同志是**电业局的一名职工,中共党员,先后在高压运行管理所担任过办公室主任、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工会办主任。她一贯坚持党的各项原则,严格遵纪守法,忠诚社会主义事业,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她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优良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她先后多次被评为**电业局双文明先进个人、**电业局优秀党员、电力芙蓉明星、**省电力公司工会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评为“**省电力文明家庭”等。**同志的爱人**在**省**水电站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耕耘了二十五年,他工作扎实认真,勤勤恳恳,为人平易近人,孝敬父母,在生活中有很多小点子,是个善良快乐的一家之主。他们克服两地分居的困难,从未因为夫妻两地而影响工作和小孩的培养和孝顺父母。

二、以德育人,重视子女教育

在生活中,**深刻地认识到,父母亲对子女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无论是老一辈还是父母亲,都要把对下一代的爱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把对子女的爱的感情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其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与爱人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为此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送去好的教育机构学习锻炼自己,不断加深母女之情,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健康快乐长大成人。2019年,她的儿子光荣考入了三峡大学。

三、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爱人和眭相处,互相尊重体贴。他们敬老爱幼,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的父亲三年前不幸去世,婆婆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为了照顾母亲,她将婆婆接到自己家中,尽心尽力赡养婆婆。在家庭经济关系中他们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在这个家庭里,他们作为子女尊重长辈,长辈关心爱护子女,共同建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她与爱人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儿子正在成长期,为了使儿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夫妇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 生活俭朴。**与爱人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严于律己。为了以言行影响儿子,为儿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总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为标准,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行"。他们从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敬老尊长。自从婆婆同**一家人共同生活以来。夫妻两人对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她意见,使她觉得受尊重,在家里有地位,因而心情开朗。

模范家庭篇2

然而,怎么做才算是讲文明呢?这是困惑许多人的一个问题。

第一: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我每天都能把我的脸、脖子、手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按时经常洗、梳整洁;指甲经常剪;还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总之就是每天都能把自己从头到尾弄的干净、整洁。

第二:讲文明的话。我们每天都要跟人交流,因此每天需要说很多很多的话。于是乎讲文明的话就变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不会有人喜欢听脏话,因为脏话会给别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因此我讲话时都是讲文明用语,像见到了长辈我会说:您好、请进,不小心犯错我会说:对不起、抱歉,得到别人帮助我会说:谢谢,听到到别人说谢谢我会说:不客气,和人告別我会说:再见,总之我决不讲脏话。

第三:规范行为。我做到了举止优雅,也就是说做到“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我对人从不使用暴力,因为这是一种极其野蛮的行为。我在公共场合从不大声喧哗,不然会显得很没有素质……

模范家庭篇3

关键词 家庭农场;措施;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河南周口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78-01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历经了30多年光辉历程,在过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模式面临同大市场、大机械、现代化农业的不适应,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越来越多,如何提高种粮的效益已成为亟须首要解决的问题。随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重点培养“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为生产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3]。

1 周口市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3 375家,其中从事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2 433家,在农业部门认定备案的833家,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2.27万hm2,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 6.67 hm2左右,经营规模比较适中,流转耕地面积占1.96万hm2,流转期限多为5年左右。

2 周口市家庭农场发展举措

2.1 深入宣传,认真培训

加大对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着重宣传《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号)文件精神,宣传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措施、家庭农场的申请登记注册、备案管理程序和家庭农场的经济价值等,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市场主体积极向管理水平更高、经营规模更大、生产手段更新的家庭农场转变[4]。

2.2 出台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

结合周口市实际,市农业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周口市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周政〔2014〕41号)等,鼓励土地流转向家庭农场流转,市财政从2014年起每年拨付200万元,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扶持。郸城县也出台了《郸城县人民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郸政〔2014〕25号)文件,规范有序地推进了家庭农场建设。

2.3 示范带动,规范发展

对有登记家庭农场意愿的农户,农业部门及时派出人员帮其完善。通过培育典型示范、现场指导,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周口市家庭农场[5]。目前,已有14家家庭农场拥有产品注册商标,17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2014年全市开展市级、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工作,全市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 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27家。

3 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

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多为农村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相对来说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由于他们的观念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3.2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

家庭农场总体效益较低,年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18%,10万~50万元的占75%,50万元以上的H占7%。全市家庭农场农产品大部分是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生猪等,属于初级产品,粗放式经营,只有很少一部分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比如商水县顺平家庭农场加工粉条、粉皮,包装后注册有商标,大部分家庭农场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3.3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由于缺乏政府资金方面的扶持,加之农民在贷款方面力度较小,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二是家庭农场作为弱势的市场主体,其发展不仅需要财政、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需要仓储、晒场、农机具库等附属设施用地,而目前这方面的扶持政策与农民合作社相比还不太成熟,专一对家庭农场的资金扶持政策不多、项目少,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

3.4 经营者素质不高

周口市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地形地貌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地块,加之流转期过短,受让的业主不愿也不敢投入过大[6]。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多年龄过大、文化层次低,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4 发展对策

4.1 完善制度保障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7]。拓宽农村贷款担保、农业保险范围。

4.2 提升科技水平

一是加大家庭农场主的技术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4.3 创新经营模式

引导家庭农场规范运行,推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模式,形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更高的农场;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加强农副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8-9]。

4.4 完善扶持政策

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10]。加强技术服务,定期下乡开展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涉农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家庭农场提供市场销售等信息。

5 参考文献

[1] 邓宗兵.家庭农场要破“四道题”[N].光明日报,2013-03-26(16).

[2] 李永伟,吴修波,于善增,等.积极发展家庭农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210.

[3] 李双鹏,陈永富.家庭农场发展中若干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6):715-720.

[4] 何传新.泰安市家庭农场发展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16):8-11.

[5] 张赞,王彦玲.周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研究初探[J].河南农业,2014(3):16-17.

[6] 李成昕.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8):287.

[7] 楚国良.新形势下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22-23.

[8] 郑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4):285-288.

模范家庭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学习、推荐、宣传身边的道德典型,在全社区掀起学习好人好事和争当先进典型的热潮,大力营造追求高尚道德品行的浓厚氛围,为推进和谐幸福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二、参选范围

所有县县城社区居民,包括在县城居住、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的外地市民及社会组织。凡一贯模范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感人事迹、群众赞誉、社会公认度高的个人、家庭或社会组织如居民满意商家、志愿者协会、“六和”家庭、“十佳”文明家庭等均可参选。

三、评选条件

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的基本标准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

四、评选类别及标准

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团体或组织三大类。具体评选类别及标准如下;

个人部分共五类,分别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五类,具体标准如下:

1.助人为乐模范:坚持多年为社区,为他人做好事;长期坚持主动无私帮助无血缘关系的老幼病弱、鳏寡孤独以及其他困难群众;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扶残助残、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赢得社会和群众高度赞誉。

2.见义勇为模范: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公民其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挺身而出,设法进行保护和援救;勇于同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义务协助公安机关追捕犯罪嫌疑人或提供重要线索,为公安机关侦破特大案件作出贡献;在抢险救灾中作出重大贡献或产生重大影响。

3.诚实守信模范: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从事生产活动坚持质量至上,从事经营活动坚持信守契约,从事服务工作坚持优质高效,享有高度信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遵守自己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即使遇到困难,仍坚持信守诺言;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实心做事,不用谎言恶意欺骗他人。

4.敬业奉献模范: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提高服务质量、劳动效率等方面贡献突出;干一行、爱一行,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恪守职业规范,办事公道、服务优质,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5.孝老爱亲模范: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长期悉心照料体弱病残老人;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在家人亲属病痛、残疾等困难情况下,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事迹感人,群众赞扬。

家庭部分共五类,分别为:爱国守法模范、平等和谐模范、遵德守礼模范、家风淳朴模范、绿色节俭模范五类,具体标准如下:

1.爱国守法模范:家庭成员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自觉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市民守则、居民文明公约,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2.平等和谐模范: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沟通顺畅,感情深厚、亲情陪伴。父母与子女之间长幼有序、孝老爱亲、传承孝道。夫妻之间忠诚恩爱、包容接纳、责任共担。亲属之间、邻里之间友善和睦、共同分享、守望相助。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生活温馨乐观、彼此扶助、相濡以沫,特殊困难不离不弃、舍已为家、尽心尽责。家庭成员民族团结意识强,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3.遵德守礼模范:家庭成员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养成。乐观豁达、待人宽容,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维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在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旅游出行等各个方面崇德尚礼、知行统一。奉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家风淳朴模范:弘扬家和万事兴、忠厚传家久、百善孝为先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注重为人处世、修身劝学、理家育子、和亲睦邻、厚养薄葬之道。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培养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建立体现传统美德、符合生活实际的新时代家规,提醒引导、感染熏陶、规范约束家庭成员的言行。注重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成员积极参与读家书、谈家教、倡家健、秀家宝等各类家庭文化体育活动。

5.绿色节俭模范:家庭环境干净整洁。家庭成员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强,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注重资源再利用。勤劳节俭、厉行节约,注重节约水、电、纸张等各类资源能源,杜绝浪费。积极宣传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坚持绿色出行,采用绿色家装,使用绿色产品。做到文明餐饮,传播健康理念。生活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婚丧嫁娶操办从俭、不铺张奢华。

社会团体或组织部分共三类,分别为:诚信商家模范、爱心企业模范、热心公益模范三类,具体标准如下:

1.诚信商家模范:以正品、诚信、务实为宗旨,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态度、热情的服务赢得广大消费者好评;产品质量过硬,无假冒伪劣产品,在同类店铺中销量靠前;门店环境干净整洁,员工精神面貌良好,服务热情周到。

2.爱心企业模范:坚持“诚信为本、合法经营、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就业机会均等和薪酬公平,安置社会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企业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慈善意识强,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向贫困学生、敬老院、疫情所在地等捐款捐物,企业内部慈善氛围浓厚。

3.热心公益模范:高度重视慈善捐助公益活动,在各项公益活动中,认真做好单位内部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广大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多次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开展慈善捐助公益活动的认识;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在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上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五、实施步骤

评选活动坚持群众主体原则,实行群众评议、居委会推荐、社区审定,使评选过程成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1、宣传发动(2020年10月23日—11月10日)。由社区党工委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和评选标准范围;各社区召开由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小组长、楼院长、居民代表组成的动员大会,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进行部署;充分运用报刊简报、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和手段,广泛宣传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目的要求、标准条件和方法步骤,发动广大社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浓舆论氛围。

2、推荐评选(2020年11月11日—12月10日)。各社区居民小组、楼院根据初步掌握、摸清的情况,按照评选标准推荐本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候选人,并将候选人基本情况汇总到本社区评选活动小组,经评选小组审核、讨论后,确定初步候选人,并在社区宣传栏向社会公示候选人名单(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后,各社区评选小组邀请部分居民代表、老党员、退休干部、社区志愿者组成评审会(确保评选活动的组织性和公开、公平、公正性),在参会者听证、讨论和评议后,最终优中择优,将本社区最具代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三大类(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团体)的典型各推荐1-2个(以前当选的各种典型也可再参与本次评选活动)上报社区评审委员会,并同时填写好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评选推荐表一同上交。

3、审查评定(2020年12月11日—12月31日)。社区评审委员会在各居委会推荐的基础上,根据候选人的事迹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最终由社区党工委班子会确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名单。

4、表彰奖励(2021年1月1日—1月31日)。召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当选人座谈会,发放荣誉证书和奖品,并将当选人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宣传专栏向社会展出(各居委会把每个推荐候选人的典型事迹写成600字左右材料报社区党工委备案),让全县市民向“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学习。对有重大贡献和影响力的典型人物进行重点采访,并向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明办推荐。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社区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要将评选活动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抓实抓细。要切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干部职工和群众参与评选活动的积极性。要认真挖掘具有时代特点和引领作用的人和事,做到好的模范大家评,好的风尚大家传。同时各社区要抽调骨干力量负责本社区评选活动的宣传、组织、推荐和申报等工作,对填报人的报名表、事迹材料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先进人物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典型性。

模范家庭篇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家庭图书馆 社会合作

1家庭图书馆及其价值

1.1家庭图书馆

家庭图书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权威定义。本文所指的是以纸质书刊为收集范围、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公开利用的家庭图书馆。从广义图书馆范围来说,以知识传播和人文素养提升为目的的数字资源网络传播也可视为现代技术环境下新型图书馆形式。那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大众娱乐和实用技能信息推送的网络电视不应纳入图书馆范围。由此可见,家庭图书馆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家庭场所存在;二是主要以一定数量纸质书刊资料为基础;三是产生一定的公益传播价值。因此,家庭图书馆不同于传统的以个人收藏和限家人或亲友传阅的家庭书房,公益性是区别二者的重要因素。

1.2家庭图书馆建设的现实价值

(1)家庭图书馆是促进全名阅读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个体全面发展需求,家庭阅读日渐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据统计,我过95%以上的家庭藏书量都超过20本,半数家庭达到60本以上,73%以上的家庭为孩子开辟了专门的书架,依托家庭建设起来的私人图书馆,其影响人、熏陶人、培养人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家庭阅读可有效促成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成人心智成熟,同时通过家庭图书馆的辐射作用,会间接带动邻里、亲朋甚至陌生人的阅读兴趣,提高周围人群的阅读量,对整个社会的阅读进步无裨益。

(2)家庭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有效补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实数”,乡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分布密度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程度。我国幅员广阔、社会发展不均衡,乡村社区图书馆建设一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并以流动图书馆或设置自助借书机的形式来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均等供给,但就实际情况看,存在协作机制不完善、运行成本较高的局限。

2我国家庭图书馆建设现状

2.1我国家庭图书馆建设

我国民间具有藏书的传统,目前多地纷纷鼓励家庭藏书,引导正确用书,并积极推进家庭图书馆建设、现实资源共享,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例如重庆渝北区图书馆于2013年起依托公共图书馆资源率先在全市推广建设“图书馆+家庭”阅读服务体系的家庭图书馆,目前已成功建设了100家家庭图书馆。渝北区图书馆选择满足基本条件并热心读书荐书的家庭,为每个家庭提供30-50册流动图书并定期轮换,通过家庭带动亲友和社区居民享受阅读的兴趣。区图书馆每年至少组织各家庭召开两次以上的读书交流、讲座或者联x,开展星级家庭图书馆评选,对难以履行公益服务的家庭图书馆取消资格。家庭图书馆目前已成为渝北区独有的读书活动品牌。

2.2我国家庭图书馆建设特点

(1)兴办主题上的政府主导于家庭资源相结合。家庭图书馆的建设一般由当地政府或公共图书馆发起实施。政府主导提高了家庭图书馆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家庭自愿则保证了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资源配置上民间资源与公共资源相结合。家庭图书馆建设主要利用家庭自主拥有的场地设备和文献资源,并通过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来补充资源,有些在达到一定条件后公共资源则作为奖励归家庭所有。

(3)管理方法上自由灵活与规范评价相结合。在政府或公共图书馆与家庭图书馆达成建设意愿后,双方已协议的形式规范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家庭图书馆在达到约定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家庭参与积极性。

3家庭图书馆的完善

3.1选择适宜合作对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家庭图书馆的家庭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合作的平稳性和运作效能的高地,其选择和评价是一个复杂过程,必须建立在完整,全面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图书馆一般可以根据家庭所属位置范围、书刊场地资源、家庭成员的合作意愿、兴趣和社区影响力等方面综合选择合作对象,优先考虑资产和影响力兼备,同时对公益文化事业具有浓厚兴趣爱好的家庭。

3.2强化统一规范管理,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家庭图书馆的社会效果的提升需要规范的管理手段和专业的服务水准作保障。政府应在政策法律上提供制度保障,在经费投入上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家庭图书馆建设的稳定性。公共图书馆则在家庭图书馆建设标准、建设规范方面给予

3.3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服务方式

在目前网络基本普及,居民阅读习惯日趋数字化的大环境下,家庭图书馆也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信息利用,丰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公共图书馆可为家庭图书馆建立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家庭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同时家庭图书馆之间也方便交流沟通,更好地营造全民读书的氛围。

4家庭图书馆的发展

4.1强化合作共识,保障家庭权益

共同愿景是政府和家庭共同合作推进家庭图书馆的发展,权益保护是家庭图书馆发展的保障。政府与家庭本着协商、平等尊重的原则,弥合合作差异,准确达成合作共识、从现实实践看政府希望隐入更多的社会资金缓解公共图书馆供给资金压力,而社会力量更多以冠名赞助、捐赠、建立专项基金等分散和短期形式参与。

4.2坚持依法合作,支持多元投入

民间力量与政府合作建设家庭图书馆有其脆弱性的一面,即合作办馆的项目会因方法不当等原因出现“短期存活”现象。这就要求在合作办馆中嵌入法律制约因素,理性规范各自的合作行为。

4.3突出服务特色,加大激励力度

家庭图书馆因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其受益范围也是有限的。家庭藏书往往反映家庭成员的职业爱好,相对稳定的读者群的凝聚力也往往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家庭图书馆应努力彰显资源共同服务的特色化,朝着专业化和精英化方向发展。

模范家庭篇6

关键字:家庭农场,集约化,扶持政策,农业增效。

中图分类号:F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央一号文件家庭农场新模式的提出

2013年1月31日,中央1号文件正式公布,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号文件)的文件中,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家庭农场”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件精神旨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地方建立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二、家庭农场政策提出的背景:

1、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务农人员大量减少,以至于出现了“耕地无人耕”的困难局面。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学习农业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农作物及其种植业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少,很多土地达不到最佳利用效果。部分耕地产出率低甚至闲置荒芜。

2、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是发展的基础。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要发展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力。

3、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过低。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经营方面分散,农民所经营的土地不足以保证最基本的经济收入。探索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以解决当前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促进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推广家庭农场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庭农场是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虽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是新型生产模式,缺少经营经验,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要推广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首先要增强广大农民对家庭农场的信心,了解在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切实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首先,家庭农场目前还缺少成熟的扶持政策,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目前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资投入、规模化和机械化运营均需要大量资金。同时,农民的科学种植知识、经营决策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必然会出现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受没有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限制,很难形成生产规模,难以达到机械化生产程度,使农业生产不能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效益。由此打击到家庭农场主的积极性和信心。

其次,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目前农村土地的现状是零碎分散,破碎程度较高。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形成集中连片的田块,方便机械化耕作及其管理,并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但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再次,农村土地基础条件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由于大多数农村土地生态环境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提高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就要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专业分工水平。政府不仅应有资金政策扶持,还需要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给予支持。

三、积极制订相关政策,推动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国内农户小规模种植早已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所需,因此推广家庭农场,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土地整理,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加紧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各地在制定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时,不可一刀切地在全国使用统一标准,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这项工作对明晰农用地产权、捍卫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规范化土地流转的先决条件。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等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

2、加强土地整理,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农田整治,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林网等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村成片”的社会主义农村新貌。依据村镇体系规划和新农村布局建设,合理开发利用空闲地,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新农村格局。

3、积极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落实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明确家庭农场可以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对家庭农场可给予更多的扶持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4、对大规模流转土地的主体,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防止非农户经营主体假借家庭农场之名大规模租赁农地,注册登记后套取项目资金。做好土地流转的法律与政策宣传工作,使农户能正确看待土地流转,尊重契约精神。对自愿流转出的土地,在流转期内,不得将土地收回。从而稳定流转规模,使家庭农场主能够放心投入、生产与经营。

四、家庭农场的优点和意义

1、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农机作业,示范推广了农业高新科技,节约了生产成本。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将提高,农机行业受益明显,解决农村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解放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其他社会工作中。

同时,家庭农场得到政府扶持资金,集约化发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示范效应,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2、家庭农场按有机农业标准化技术生产,应用安全放心农资,生产出的农产品有机环保,不愁销路,种出的农产品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3、家庭农场使闲置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组织形式,使举家迁往城镇的农户或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或经营能手;种植大户或经营能手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运行机制是种植大户或经营能手利用自身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优势,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这种新型生产模式正适应了现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集中连片的大规模生产形式即解决的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问题,又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模范家庭篇7

论文关键词 家庭农场 个体工商户 登记形式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家庭农场”确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各省各地方纷纷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进一步明确家庭农场的登记要求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家庭农场一般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登记。”根据我们对全国各个地方100个家庭农场的调研,结果显示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家庭农场有55个,占55%;个人独资企业的有38个,占38%;合伙企业的有2个,占2%;有限责任公司的有3个,占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1个,占1%。限于篇幅问题,本文仅以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大部分家庭农场为例,做重点研究与分析。

一、个体工商户概述

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且经工商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我国的现行法律对个体工商户的界定主要出现在四个法律文件中,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个体工商户条例》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其中《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第1款和《民法通则》的第26条都对个体工商户做出了相似的定义。

个体工商户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是工商业,《个体工商户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2)“个体工商户是经过核准登记的特殊的公民主体。” (3)“个体工商户以户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

二、个体工商户与家庭农场的比较

根据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家庭农场是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成下列三点:经营范围是以农为主业;主体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集约生产为手段、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

1.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是以农业为主。这是家庭农场与个体工商户的最大的区别。《个体工商户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也就是说,从立法角度来看,个体工商户在定义之初就是针对工商业的。其经营范围是工商业。相应的,个体工商户的各种规定也就都是从从事工商业的经营者出发的。当然个别的家庭农场由于规模比较大、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在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之外还会涉及一部分的农产品的初级加工。

针对这少部分家庭农场附加从事的农场品初级加工经营是否属于工商业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部分农场品初级加工经营应当被包括在工商业的范围之内。广义农业包括农业(种植业或狭义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 而家庭农场所附加从事的农场品的初级加工经营是属于手工业的,手工业是属于工商业的范围之内的。

尽管的确家庭农场是有从事部分工商业的经营活动的,但这绝不是使家庭农场成为工商业组成部分的理由。因为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中只有一小部分、而且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农场,才会涉及到手工业。在其余的大部分家庭农场中,种植业和养殖业还是主业,不会到涉及工商业的经营。由此可见,那一小部分家庭农场在所有的家庭农场中只能算是个性,家庭农场的共性还应该是经营范围以农业为主。这与《个体工商户条例》所规定的经营范围是不相符的。

2.家庭农场的主体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家庭农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家庭为基本核算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这里的“家庭成员”应该从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不仅仅包括传统户籍意义上的核心家庭成员,还应该包括任何有血缘关系或姻缘关系的大家庭成员。具有亲属关系和实际参与家庭农场的经营是成为家庭农场中的“家庭成员”的必要条件,这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家庭农场意义上的“家庭成员”可能和大家普通认识上的核心家庭成员不同。比如:核心家庭成员由于不参与家庭农场的经营,就不能被认定为是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家庭成员”的确定可以避免一部分纠纷的发生,比如家庭农场的所有权纠纷(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家庭农场的法律责任承担纠纷、家庭农场的财产分割纠纷及继承纠纷等。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认为,家庭农场登记的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该是界定清楚家庭农场的真正的“家庭成员”。

但是根据《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只需要备案,而不是登记。备案的效力是否可以和登记的效力相一致?笔者认为,备案的效力显然还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申请人申请登记、工作人员核准之后,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才可以真正地确定下来。当然,在这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应该告知申请人,什么是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以及确定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的意义。

3.家庭农场以集约生产为手段,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家庭农场不同于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需要农业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来达到经营的适度规模。而“农业集约化经营需要耕作的勤奋、细心和专注,这点只有家庭农业经营才能做到,而且促使土地耕作集约化的各种先进要素,如良种、化肥、农药等,就其性质而言,具有高度的可分性,因而家庭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是相容的。”?“在农村,不管是土地还是其他资源都存在一个集中的趋势。”?只有集中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也只有集中才能获得规模效益。正是由于对集中以及规模化经营的要求,我们建议家庭农场的基本生产资料不可分。

然而根据现行的个体工商户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家庭农场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可以分割的。如果发生家庭农场中的成员退出家庭农场经营的情况,那么退出家庭农场经营的成员可以带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财产。这里的财产在家庭农场中一般也包括基本生产资料。这显然与家庭农场需要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需要背道而驰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体工商户与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之间有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

三、对于家庭农场登记的建议

正是因为家庭农场与个体工商户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应该赋予“家庭农场”以独立的法律地位。具体到登记实践中,笔者认为根据农业部《指导意见》中的自愿登记原则,家庭农场的登记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家庭农场的登记范围应当为农业。这里的农业应该从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除了传统的以种植、养殖为主或者种养结合的农业,还包括兼营与农业相关的研发、加工、销售以及部分的农场休闲观光服务。

模范家庭篇8

关键词: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确认农户始终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关注的热点。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标志性新生事物,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推动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符合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家庭农场已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中各种经营模式的纽带,它解决了农村“劳力荒”的现状,加速了土地流转步伐。通过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科技水平,建立管理机制,达到高效率快速提升现代农业的目的。它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最理想、实用性最强的经营组织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首先由于农业生产随意性较强,而且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便于监督,我国以往长期的小农经营模式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家庭农场既克服了传统农业的滞后思想,又凝聚了推进土地流转、生产经营、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由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通常都有统一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的集中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家庭农场的产生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此外,由于非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产品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也迫切需要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在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前提下,家庭农场积极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因此发展家庭农场是农村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1、家庭农场管理问题

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识不强、盲目扩张规模、重复购置机械、不搞成本核算等弊病。一些农场由于实践经验丰富,但受学识水平、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地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

2、融资成本高昂

家庭农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与农业龙头企业、土地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弱势明显。在选择范围相对宽泛下,银行金融服务并不会向家庭农场倾斜,特别是当前家庭农场基本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并没有明确相关扶持政策,获得对应的金融服务相当困难。

3、土地流转不规范

由于之前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目前家庭农场承包土地较为分散零碎,地块形态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因而国家需加大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采取置换等方式将土地调整连片,为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4、扶持政策有待加强,风险补偿不足

我国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但也积聚了生产风险,加之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恶劣的自然灾害时,其造成的破坏性将是毁灭性的。目前,对家庭农场缺乏专门扶持政策。我国每位农民的种粮补贴仅为200多元。同时,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窄、补贴少,急需政策性保险的助力。

三、推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农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科技与管理水平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业主管部门只有对家庭农场人员长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加广大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的信心和决心。第一,对农民教育培训系统进行扶持,政府应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例如,对大中专院校学历教育的涉农专业实行补贴,支持并鼓励举办农民培训班,让接受系统的农业基本知识教育。第二,培养一批接受系统的农业知识的综合性技术人员,这些综合性技术人员是家庭农场主的技术指导力量。第三,大力推行大中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农村设立项目科研示范区,对农民直接面对面的知识疏导。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科技与管理水平

2、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对农业方面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家庭农场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并对其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国家的资金补助真正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使家庭农场持续有效运转。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家庭农场,采取激励方式,使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3、建立严格的、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土地的流转过程,同时对流转双方的权益进行保护。同时还要求,在流转期内自愿流转出的土地,不得进行土地收回。以此稳定土地的流转规模,使农场主依法经营,让家庭农场顺利发展。

4、推广家庭农场新型模式

当前,家庭农场应从普通家庭农场向复合家庭农场转变。复合型家庭农场主要包括种养结合、立体种养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营等,实行经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达到高效率节能、经济、环保作用。

参考文献

模范家庭篇9

关键词:鄂州市;畜牧业标准化创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87-03

近年来,在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鄂州市积极开展以“四级联创”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工作,按照“五化”(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养殖设施化、粪便处理无害化)要求,全面打造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培植中介服务组织,促进了畜牧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截止2013年6月,鄂州市共推广标准化“150”模式猪舍1 180栋、“153”模式鸡舍287栋,创建部级示范场3个、省级示范场8个、市级示范场40个、县(区)级示范场50个,培植种养结合型家庭牧场197家,改造千头以上养猪场40家、万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60家,畜禽的标准化水平有了明显改观,畜牧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多次获得湖北省标准化生产示范市称号,为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大力开展四级联创活动。2011年以来,在全面开展四级联创活动,从宣传、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畜禽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支持。为了使畜禽养殖户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鄂州市参照省、部级示范场创建标准制定了鄂州市市级示范场创建标准,重点建设1个部级示范场、5个省级示范场、23个市级示范场。2013年,鄂州市又实施“三创”活动(创市级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合作社),计划建设20个市级示范场、20个优秀家庭牧场、10个规范化养殖合作社。2013年初,鄂州市就起草下发了《关于开展三创活动强力推进畜牧强市建设的通知》,及时制定了“三创”活动检查验收标准,组织各区(开发区)、乡镇、街办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工作。

(2)大力发展生态家庭牧场。近年来,鄂州市按照生态牧业、循环牧业的发展思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了家庭牧场建设,把家庭牧场建设作为推动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鄂州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 000万元,重点在沼气工程、排污改造、贷款贴息等方面,支持、鼓励家庭牧场建设。鄂州市畜牧兽医局要求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要抓好一个示范家庭牧场建设,把家庭牧场建设同站长的年度考核和晋升晋级结合起来,并在华容区蒲团至庙岭的樊寺线建立了8家标准化家庭牧场,配套建立沼气池1 500 m3,配套种植田地33.3 hm2、鱼塘20.0 hm2,形成家庭牧场精品展示区。2012年以来,鄂州市畜牧兽医局多次组织各区、开发区、乡镇、街办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到蒲团召开现场会,推动了全市家庭牧场建设的深入开展。2012年,鄂州市新增家庭牧场84家,新增配套种养面积达1 800 hm2,增养生猪7.8万头,家禽100万只,家庭牧场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3)大力推广高效养殖模式。2012年,鄂州市按照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的要求,继续推广生猪“150”、蛋鸡“153”、肉牛“165”标准化养殖模式及其配套技术,把标准化畜禽舍建设作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共推广标准化畜禽舍351栋,其中,“150”模式猪舍145栋、“153”模式鸡舍83栋、“165”模式牛舍34栋。根据“150”、“153”模式应用情况,我局及时对“150”模式猪舍、“153”模式鸡舍的图纸进行了适当修改,并将改进型的“150”模式猪舍、“153”模式鸡舍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很好效果。改造后的猪舍温度调节更科学、空气质量更优良、污水排放更便捷、饲养数量更合理。在搞好标准化畜禽舍建设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畜牧业、种植业、水产业种养配套比例,大力推广“猪-沼-菜(果)”、“猪-沼-鱼”、“鸭-鱼”混养、“林-草-鸡”等高效立体养殖模式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面积达5333.3 km2。

(4)大力推进技术升级换代。一是推行生猪“二段式”养殖、土鸡“无障碍”养殖,积极培植畜牧科技致富带头人,引导畜禽养殖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先后建立母猪专业养殖合作社(母猪专业养殖场)、专业化育雏公司等中介服务实体32个,培养专业养殖能手87名,为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提供优质仔猪10.2万头、青年蛋鸡(土鸡)130万只。二是推介“定位栏+大栏”的养殖工艺、猪场自动喂料系统、玻璃钢隔热板等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养殖效果。三是积极推广畜禽粪污治理技术,着力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对于中小型畜禽养殖场,鄂州市大力发展沼气工程,通过吸污车及时将粪污返田(鱼池);对于大型畜禽养殖场,以大型沼气罐、有机肥厂、“三厌二耗”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先后建设500 m3的大型沼气罐3个、万吨级的有机肥场2个,并在大中养猪场、鄂州市兴奎养猪场、临江新港养猪场等13个规模化养猪场进行环境治污工程试点,取得明显实效。

2 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宣传。2011年1月15日,鄂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颁发了《关于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8月12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鄂州办发[2011]23号文,颁发了《关于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建设标准化示范场、家庭农场作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标准化示范场、家庭农场建设的激励政策。为了把标准化创建工作推向高潮,鄂州日报社、鄂州电视台、鄂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开展“记者夜宿农家”活动,对标准化创建工作中涌现的新典型、新做法、新思路进行深度报道。先后在报纸、电视、广播上报道家庭牧场26次,真正实现了报纸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同时,鄂州市还将示范场和家庭牧场奖励资金和畜牧项目建设情况在鄂州日报上进行公示,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开展标准化创建的工作热情。

(2)加大示范引导。一方面,鄂州市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捆绑、政策引导等措施,按照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加大对樊湖沿线(樊口至梁子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和改造,并将该地区作为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教学基地,增加电脑、投影仪、课桌等教学设备,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养、种、管相配套的高效生态牧业示范区。另一方面,我市在华容区蒲团乡樊寺线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完善配套功能,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扶持标准化家庭牧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验收补贴的工作思路,先后培植了61个家庭牧场,形成了百里长港“两型”牧业示范区、樊寺线10公里家庭牧场精品展示区。

(3)加大技术支持。一是实行创建工作预审制。对于各区、乡镇、街办申报拟建设的示范场和家庭牧场,鄂州市畜牧兽医局组织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规划指导,对场址选择、栏舍建设、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止盲目上马和低水平建设。二是组建技术工作组。鄂州市组织经验丰富的畜牧兽医专家成立标准化创建技术服务组,按照“五化”的要求,对示范场和家庭牧场建设规划、生产管理、疫病防控和环境整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三是适时推广关键技术。针对示范场和家庭牧场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鄂州市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建设标准,并将畜禽场建设、程序化免疫、药物保健、模式配套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技术编制成册,及时发放到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养殖户手中。

(4)加大资金扶持。一是实行项目捆绑。为了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培育一批建设水平高的畜禽示范场,鄂州市将菜篮子工程项目、标准化改扩建项目、畜禽板块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市)等项目资金重点加大示范场建设的投入,先后改造、建设示范场和家庭牧场87个,总资金投入达1 600万元。二是加强资金奖励。2012年初,鄂州市实施示范场创建,制定了详细的验收方案,及时下发到各区、乡镇、街办。2012年底,鄂州市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市、区两级财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示范场进行检查验收,奖励资金近200万元。2013年,鄂州市实施“三创”活动(创市级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创建20个优秀家庭牧场,计划拿出200万元资金进行奖励。三是实行良种配送。为了解决生猪养殖户种猪不优的问题,2012年,鄂州市拿出专项资金63万元,购买良种公、母猪129头,及时发放到各家庭牧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四是拓宽融资渠道。2011年市政府注入资金3 000万元,成立了鄂州市农业投资公司,通过担保、入股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家庭牧场建设领域。

3 畜禽标准化创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1)粪污治理难度很大。在标准化创建工作中,粪污处理无害化是最大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排污工程投入大,维护成本高,效益不显著等方面,养殖户治污的迫切性、主动性不强,部分畜禽养殖场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鄂州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畜牧业难以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抵押贷款门槛很高。尽管市政府在信贷方面做出了较多努力,但因大部分农村家庭牧场不具备贷款抵押和担保条件,无法申请办理较多额度的信用贷款。绝大多数新建的养殖场缺少足够的资金,不得不降低建设档次,在设备购置、粪污治理方面减少投入,给养殖场后期发展埋下隐患。

(3)土地流转平台不畅。土地是畜禽养殖标准化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鄂州市每个乡镇都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一方面农民对这一新鲜事物的认识不高,严重阻碍了土地的集中和流转,另一方面由于较短的时间内土地流转存在诸多困难,致使很多畜禽养殖场难以按照标准化的要求选址和布局,低水平建设情况时有发生。

4 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1)把粪污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鄂州市是湖北省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建设都市农业,加强粪污治理工作刻不容缓。一是要加大改扩建养殖场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应当重点支持生产方式和区位条件较好的老场的技术改造工作,在生猪标准化改扩建等项目中,粪污治理工程应占总投资的70%以上,并将“达标排放”作为项目验收的关键指标,实行的一票否决。二是加大新建养殖场排污工程补贴力度。现在新建猪场较多,但养殖业主把投入的重点放在栏舍建设和养殖设备方面,对排污的重视不够,建议建立对新建猪场排污工程的补贴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新建畜禽养殖场排污问题。三是加大小养殖场治污模式的推广力度。近年来,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通过推广“150”、“153”等模式,新建、改建了一大批畜禽养殖场,畜禽生长环境大为改善,但畜禽养殖场排污工作依然滞后。建议湖北省畜牧兽医局从资金投入、排污效果、运行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象推广“150”、“153”模式一样,总结一套中小型猪场的治污模式,便于广大畜禽养殖场学习借鉴。

模范家庭篇10

一、全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工商部门充分发挥注册登记职能,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引导、培育、登记和服务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注册登记家庭农场81家(其中个体工商户55户、个体独资企业26户),注册资本(金)9716万元。从经营范围看,从事种植业的71家,从事种养结合的8家,从事餐饮垂钓等其它经营的2家。

二、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登记注册情况较为平稳。2xxx年初,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广大农村种养殖户高度关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有关情况,特别是一些种养殖大户苦于过去不能登记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合法身份,得到消息后纷纷向工商部门咨询有关情况,申请登记家庭农场的积极性比较高。自去年3月29日,全市首家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家庭农场81户,呈现出平稳发展的势头。

(二)家庭农场以种植业、种养结合为主。从已登记的81户家庭农场情况看,虽然大多数仍以初级的种养殖为主,但也出现了相对综合、富有特色、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市场主体。全市首个家庭农场-威海神山家庭农场,占地300亩,主营果树、蔬菜和农作物种植、初加工和销售等,该农场概算投资13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集葡萄园、葡萄长廊、葡萄大棚、育苗温室、地下原汁库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农场。

(三)组织形式多为个体工商户。目前,全市家庭农场组织形式主要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方式以家庭经营为主,目前81户家庭农场中个体工商户55户、占家庭农场总数的67.9%,个体独资企业26户,占家庭农场综述的32.1%。虽然《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行办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家庭农场可以申请登记为合伙企业、公司等组织形式,但由于家庭农场以家庭或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经营者,很多人大多愿意以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的方式发展家庭农场。

(四)家庭农场资金实力普遍偏弱。从全市家庭农场的注册资本(金)情况看,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上(含100万)的有28家,其中注册资金最高的家庭农场是文登区侯家镇福库家庭农场,注册资本1000万元。而注册资本(金)低于100万元的有53个,其中注册资金最少的仅为1万元。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家庭农场资金实力仍普遍偏弱。

三、家庭农场登记和发展中存在问题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登记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社会各界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81户,但据去年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市承包规模超过50亩的租地大户就有1000多户,基本都具备了申请家庭农场资格。但由于很多种养殖大户对家庭农场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市场意识,容易满足现状,对通过家庭农场实现由农民向现代农业生产主体的认识不足,缺乏注册成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二)家庭农场发展缺乏专业性人才、相关专业培训滞后。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精壮劳动力纷纷进入城市工作,全市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为40、50岁农民。虽然近年来农业等部门通过开展三下乡、广泛开展农业劳动技术的专业性培训,但是受农民科学文化基础差、年龄偏大、结构老化等因素制约,培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家庭农场普遍反映,很难招聘到合适的农业生产工人。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由于家庭农场属于新生事物,有关部门培训具体种养殖技术多,而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营销、管理、融资、商标品牌、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滞后。

(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难,产权不清晰导致家庭农场缺乏发展壮大的基础。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短期行为。虽然我市已经规范了集体土地流转程序、流转合同文本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土地流转不规范、稳定性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期限普遍偏短,以三至五年居多,甚至是一年一租,且不签订合同,导致土地流转存在很多短期行为。由于土地租期过短,农村租地大户不敢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农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大笔投入,直接影响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农民惜租、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家庭农场难以形成规模,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稀缺性不断显现,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农民不愿也不敢轻易放弃土地使用权,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加大惠农补贴力度,部分农民工返乡,导致土地流转困难,农村流转的土地以山地、坡地居多,土地较为贫瘠,集中连片难,基础条件较差,前期整理投入高,规模效益较差,难以形成较为可观的规模,无法发挥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村集体流转土地成本高。近年来,受物价和高收益农业项目刺激,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也不断增加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对单纯从事粮食等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经营户,影响更大。同时由于个别农户诚信观念淡薄,出现中途撕毁合同导致农地纠纷等情况,也影响了家庭农场主长期投资创业的信心。

(四)家庭农场融资难,导致农业投入不足。融资难是影响家庭农场规模扩张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回报见效慢,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而作为家庭农场登记的主体--农民,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很少有可抵押的资产,加之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金融机构缺乏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融资动力,部分已经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的长期投入严重不足,甚至影响了农场土地整理、农业机械的购置等,制约了家庭农场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以文登区乙丁旺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属于种养结合型农场,土地规模较大,拥有果树150亩、鱼塘150亩,负责人于瑞永本人拥有丰富的种养殖经验和广泛的销售渠道,预期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其本人也十分想扩建农业基础设施、扩充规生产模,但苦于资金不足,虽然多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由于缺乏抵押物等原因而未能如愿,严重制约了该农场的发展壮大。

(五)各级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20xxx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已经出台了关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但是目前,全市广大家庭农场仍难享受到具体扶持政策。例如:目前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都是直接发放给有承包土地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享受不到或者只能享受很少部分,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又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广大种植业户最为关系的问题之一,果树、粮食种植大户普遍反映,灌溉是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发展的命脉,如没有政府资金投入,根本没有能力自筹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同时,欢乐谷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户反映在所在乡镇没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指导力量,缺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支持。

四、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落实山东省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2xxx年8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对家庭农场发展在财政、经营用地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家庭农场所需的农产品加工场地等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由当地政府优先保障。各部门要落实好省政府意见精神,进一步细化对家庭农场扶持细则,在财政补贴方面,要将奖励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争取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向家庭农场方向倾斜,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优先对家庭农场提供农业保险,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搞好农业保险服务,提高出险后的理赔额,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家庭农场主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宣传引导。家庭农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应适当引导、积极扶持、循序渐进。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稳妥地发展这一新生事物。农业、工商等部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行政指导和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积极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抓好示范引导,从培养典型入手,大力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围绕特色产业以及优势主导产业,扶持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发挥好其示范效应,改变农业生产低效现状,进一步提升农业收益,为全市农业生产发展注入活力。

(三)强化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今后工作中,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沟通,按照构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协调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研究全市家庭农场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做好家庭农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督查考核等工作。再一方面,是要优先对家庭农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四)搞好技术指导,提供配套服务。一是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技术指导服务对象,对农作物种子技术、植保技术、栽培技术、畜禽良种、动物防疫进行了巡回指导和现场培训,向家庭农场推广新型栽培技术以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技能。二是要提供社会化服务。各级农业、工商部门要为家庭农场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创建、商标注册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