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电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3:37:18

民营电视

民营电视范文篇1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

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

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

民营电视范文篇2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

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

3.拓宽发行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目前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国内电视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滞后和节目市场规则的不成熟,注定在与电视台交易时的不对等地位,民营机构要想拥有自己的播出机构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近年来数字网络电视(IPTV),收费电视,手机电视等越来受到民营影视公司的重视。到2007底我国网络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对于网络电视内容资源的稀缺和重复利用以及二次开发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民营电视商的优势相当明显,因为他们本来做的就是内容提供,所以在与传统媒体的交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数字收费电视也为民营影视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7月发展至今,根据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2005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0万,比2004年增长了310%,预计到2008年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会达到1640万户。数字收费电视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对节目市场形成了庞大的专业需求量,而目前的内容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为了保证数字频道的内容质量,解决这一内容瓶颈,电视台必须借助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等外来力量。民营影视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应通过加强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衍生产品,谋求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都会以演唱会、明信片、DVD碟片、系列丛书等衍生产品来丰富节目的盈利模式。电视节目的产业链经营,可以开阔民营电视节目的市场空间,多种营利渠道共存,有利于缓解其资本困境,降低资金风险度。

参考文献:

[1]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谢耕耘.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路在何方?.

[3]李哲明.光线传媒:标本还是模[J].传媒,2005,(2).

[4]2007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民营电视范文篇3

【关键词】民营电视节目现状发展趋势

一、民营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

3.拓宽发行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目前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国内电视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滞后和节目市场规则的不成熟,注定在与电视台交易时的不对等地位,民营机构要想拥有自己的播出机构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近年来数字网络电视(IPTV),收费电视,手机电视等越来受到民营影视公司的重视。到2007底我国网络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对于网络电视内容资源的稀缺和重复利用以及二次开发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民营电视商的优势相当明显,因为他们本来做的就是内容提供,所以在与传统媒体的交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数字收费电视也为民营影视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7月发展至今,根据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2005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0万,比2004年增长了310%,预计到2008年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会达到1640万户。数字收费电视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对节目市场形成了庞大的专业需求量,而目前的内容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为了保证数字频道的内容质量,解决这一内容瓶颈,电视台必须借助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等外来力量。民营影视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应通过加强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衍生产品,谋求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都会以演唱会、明信片、DVD碟片、系列丛书等衍生产品来丰富节目的盈利模式。电视节目的产业链经营,可以开阔民营电视节目的市场空间,多种营利渠道共存,有利于缓解其资本困境,降低资金风险度。

参考文献:

[1]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谢耕耘.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路在何方?.

民营电视范文篇4

【关键词】民营电视节目现状发展趋势

一、民营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

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公务员之家

3.拓宽发行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目前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国内电视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滞后和节目市场规则的不成熟,注定在与电视台交易时的不对等地位,民营机构要想拥有自己的播出机构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近年来数字网络电视(IPTV),收费电视,手机电视等越来受到民营影视公司的重视。到2007底我国网络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对于网络电视内容资源的稀缺和重复利用以及二次开发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民营电视商的优势相当明显,因为他们本来做的就是内容提供,所以在与传统媒体的交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数字收费电视也为民营影视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7月发展至今,根据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2005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0万,比2004年增长了310%,预计到2008年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会达到1640万户。数字收费电视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对节目市场形成了庞大的专业需求量,而目前的内容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为了保证数字频道的内容质量,解决这一内容瓶颈,电视台必须借助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等外来力量。民营影视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应通过加强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衍生产品,谋求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都会以演唱会、明信片、DVD碟片、系列丛书等衍生产品来丰富节目的盈利模式。电视节目的产业链经营,可以开阔民营电视节目的市场空间,多种营利渠道共存,有利于缓解其资本困境,降低资金风险度。

参考文献:

[1]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谢耕耘.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路在何方?.

民营电视范文篇5

关键词:民营电视公司市场分析发展策略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

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h

民营电视范文篇6

关键词:民营电视公司市场分析发展策略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i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

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民营电视范文篇7

关键词:民营电视公司市场分析发展策略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i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民营电视范文篇8

【关键词】民营电视节目现状发展趋势

一、民营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

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公务员之家:

3.拓宽发行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目前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国内电视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滞后和节目市场规则的不成熟,注定在与电视台交易时的不对等地位,民营机构要想拥有自己的播出机构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近年来数字网络电视(IPTV),收费电视,手机电视等越来受到民营影视公司的重视。到2007底我国网络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对于网络电视内容资源的稀缺和重复利用以及二次开发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民营电视商的优势相当明显,因为他们本来做的就是内容提供,所以在与传统媒体的交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数字收费电视也为民营影视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7月发展至今,根据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2005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0万,比2004年增长了310%,预计到2008年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会达到1640万户。数字收费电视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对节目市场形成了庞大的专业需求量,而目前的内容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为了保证数字频道的内容质量,解决这一内容瓶颈,电视台必须借助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等外来力量。民营影视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应通过加强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衍生产品,谋求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都会以演唱会、明信片、DVD碟片、系列丛书等衍生产品来丰富节目的盈利模式。电视节目的产业链经营,可以开阔民营电视节目的市场空间,多种营利渠道共存,有利于缓解其资本困境,降低资金风险度。

参考文献:

[1]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谢耕耘.民营节目制作公司.

民营电视范文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乔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列入经济发展的“四大突破”之一,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市各级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截止2001年底,全市工商户发展到162483户,私营企业7829户,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61.8亿元。去年,全市个体私营工业完成产值71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9%。二是民营经济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2001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5.8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上缴税金过百万的民营企业达到145家;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的人员达到167万人。三是民营经济素质有了一定提高,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去年,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达951家,从业人员4.8万人,不少企业开发的产品有较高技术水平。去年,全市已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9家,占全市已获权企业总数的27.9%;民营企业出口额2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市民营经济近几年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与我省一些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是我市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弱。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有1万多家,而我市只有500家,仅占全省的5%,比淄博市少389家;浙江省个体和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在2万元和80万元以上,而我市分别仅为1.25万元和52万元。二是管理方式落后。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南方沿海省市,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我市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管理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三是技术水平偏低,竞争力差。我市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领域属传统产业,大多数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有不少企业使用的是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名牌产品更少。四是民营经济外向度不高,不适应入世的新形势。浙江省温州市有60万人出国经商办厂,形成了温州产品的销售网络。而我市走出国门进行对外贸易以及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的民营企业很少,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占不到全市自营出口创汇总额的8%。五是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民营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效益好的大户主要集中在少数县区,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市民营经济规模的膨胀。

面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和差距,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已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我们发展民营经济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民营经济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市民营经济在发展上出现差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基础条件、地理位置、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应主要在主观上、工作上找原因。主要是“四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解放不到位。部分地方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对党中央关于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工作抓得不紧。部分干部群众对民营经济存有“一国有、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陈旧观念,存有民营经济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冲击国有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必然导致腐败等不合时宜的思想;有的同志对发展民营经济思想上虽能想得通,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放不开手脚,怕担风险,缺乏闯劲;有的领导干部对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存有顾虑,害怕被说成“傍大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仍是小农意识,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没有当大老板、干大事业的气魄和胆识。思想上的不解放,必然导致认识上的不一致,形不成“想民营、议民营、干民营”的浓厚氛围。二是政策制定和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很多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但从落实情况看,差距较大。从这次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民营经济“百村千企万人”调研发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民营企业该下放的权利没有下放,该减费让利的没有落实,有的甚至采取歧视性政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分同志对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民营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有的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主要靠行政命令抓民营经济的做法,存有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民营企业瞎指挥的问题。还有的从部门利益出发,以加强管理、整顿秩序为名,限制民营企业发展,个别的甚至“吃、拿、卡、要”,搞“三乱”,加重企业负担。四是对发展民营经济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从全省情况看,近年来,兄弟市工作力度很大,民营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各市都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竞相加快发展,呈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面对这种形势,还有不少同志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盲目乐观,看不到不进则退的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财政紧张、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就难以切实有效地解决;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就缺乏后劲和活力,“十五”规划目标就难以顺利完成。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观念,打破各种框框,冲破各种束缚,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上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认真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指导原则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做到“六个转变”,即从传统观念向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转变,从家族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从粗放、分散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不规范经营向重质量、重信用、遵纪守法的规范经营转变,从政府由简单放开向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转变,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依照上述指导原则,在今后工作中,要“重点扶持四个群体,着力建设两个载体”。

(一)重点扶持骨干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和竞争力。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结构、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市里将重点扶持年上缴税金过百万元、县区要重点扶持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一是认真进行分类排队,明确扶持重点。各级、各部门要对现有民营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排出一批管理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列入重点扶持对象。要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狭隘思想,树立闯大市场、干大事业的气魄,向市内外、省内外同行业排头兵看齐,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力争在短期内赶上行业排头兵或明显缩小差距。二是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对排出的骨干民营企业,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在产业引导、项目安排、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企业上市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及时协调解决骨干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有利于民营骨干企业快速膨胀的有利环境。三是鼓励民营企业搞活资本运营。要提供条件,支持和鼓励民营骨干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兼并、购买、租赁等方式,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实施低成本扩张。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要向骨干民营企业敞开大门,支持其积极参与。要采取优惠政策,加大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支持经营者购买国有资本,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重点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技术水平。一是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通过购买技术、引进人才、联合开发、技术入股、租赁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建设新项目。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加快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各级经贸、金融、科技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重点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争取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技改和开发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抓住国家将要设立创业板市场的机遇,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下步在创业板上市或在境外上市创造条件。有潜力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的联系,积极争取获得融资支持。三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民营企业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年薪制、股权制等新的留人用人机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切实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

(三)重点扶持外向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度。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市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加快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度。一是抓好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申报工作,壮大全市出口创汇企业队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我国扩大企业进出口权登记范围的有利时机,积极搞好服务,帮助有一定基础的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权,为其扩大出口创造条件。已获权民营企业要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深圳高交会”、“厦门外洽会”、“青交会”等各种商贸投资洽谈活动,广泛接触外商,发展新的客户,积极扩大出口。二是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民营经济实施对外开放的突出重点来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投资少、风险低,非常适合民营企业规模小、机制活、成本低的特点。广大民营企业要抓住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打好基础。三是努力扩大民营企业利用外资规模。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优势,积极参加各种外商投资洽谈活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管理和技术,提高企业素质。各级招商、外经贸部门要加强指导,积极组织民营企业提报项目,参加招商,扩大利用外资。要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各种经贸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重点扶持特色型民营企业群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次在会上作典型发言的三个乡镇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各级要立足实际,选准优势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尽快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辐射力强的特色型龙头企业。在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可以从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起步,由低到高,由小到大,滚动发展,逐步提高。要把发展特色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利用我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路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村、专业乡。要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展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一大批适应“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发展”、“小买卖,大市场”,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民营企业群体。

(五)着力抓好民营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实现民营工业集约化发展。发展园区经济,实施集约发展,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园区建设要抓住重点,防止全面开花。民营工业园区原则上要布局在县城、城郊和少数中心镇,避免出现每个乡镇都想办工业园、结果都办不好的现象。市里将重点抓好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工贸开发区、河东民营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配套功能,使其成为聚集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基地。要做好临沂批发城以商促工的文章。去年,已批准成立了与临沂批发城相配套的临沂工贸开发区,兰山区要抓住机遇,加快规划建设,市直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河东民营工业园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招商引资,尽快形成规模。每个县区要重点规划建设1处民营经济园区,以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办一个园区,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要认真落实发展民营园区的优惠政策。对工业园区要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扎口管理等措施,努力搞好服务,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入园投资。

(六)着力抓好临沂批发市场载体建设,形成批发市场繁荣发展新优势。临沂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个体经营者,这是我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宝贵财富和重要依托。下一步要对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完善设施,把临沂批发城真正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市场。一是要搞好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下一步市场建设,要严格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工贸开发区规划要求,严格管理,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积极适应入世形势,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尽快提高市场的档次和水平。入世后,以传统交易为主的批发市场将面临挑战,必须尽快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对此,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流通批发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推行制、分销制、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经营业态。要利用批发市场现有优势,对批发市场现有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搞好公司制和信息化改造,积极开拓仓储、运输、配载等新型物流产业,使之尽快成为全市乃至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三是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临沂批发城市场主办单位和骨干业户要抓住发展机遇,有计划地到市外甚至国外建立新的营销网点,积极探索到境外投资办市场、带动地产品销售的路子。有关部门要积极筹备,做好在阿联酋迪拜建立“中国商品城”和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建立“中华商贸城”的准备工作,尽快熟悉和掌握当地投资环境及市场情况,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努力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着力抓好政策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也要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公交、供水、供气、供热、道路、桥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各级政府法制、监察等部门要按照上述原则,结合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组织有关部门对现有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凡是对民营经济歧视性的、不合理的政策,都要停止执行。各级金融部门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破除所有制界限,对民营企业贷款一视同仁。要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和“百万农户贷款”工程,支持信誉好、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和农村个体大户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营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保险金,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使民营企业职工与国有企业职工一样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改革和完善民营企业人事管理体制和办法,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方面形成工作规范,让民营企业职工有安全感和荣誉感,稳定人才队伍。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从事民营经济。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政策,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做到凡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认真加以落实,严禁截留、变相截留和不执行政策。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监察,发现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民营电视范文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乔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列入经济发展的“四大突破”之一,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市各级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截止2001年底,全市工商户发展到162483户,私营企业7829户,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61.8亿元。去年,全市个体私营工业完成产值71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9%。二是民营经济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2001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5.8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上缴税金过百万的民营企业达到145家;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的人员达到167万人。三是民营经济素质有了一定提高,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去年,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达951家,从业人员4.8万人,不少企业开发的产品有较高技术水平。去年,全市已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9家,占全市已获权企业总数的27.9%;民营企业出口额2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市民营经济近几年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与我省一些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是我市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弱。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有1万多家,而我市只有500家,仅占全省的5%,比淄博市少389家;浙江省个体和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在2万元和80万元以上,而我市分别仅为1.25万元和52万元。二是管理方式落后。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南方沿海省市,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我市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管理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三是技术水平偏低,竞争力差。我市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领域属传统产业,大多数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有不少企业使用的是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名牌产品更少。四是民营经济外向度不高,不适应入世的新形势。浙江省温州市有60万人出国经商办厂,形成了温州产品的销售网络。而我市走出国门进行对外贸易以及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的民营企业很少,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占不到全市自营出口创汇总额的8%。五是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民营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效益好的大户主要集中在少数县区,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市民营经济规模的膨胀。

面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和差距,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已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我们发展民营经济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民营经济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市民营经济在发展上出现差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基础条件、地理位置、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应主要在主观上、工作上找原因。主要是“四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解放不到位。部分地方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对党中央关于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工作抓得不紧。部分干部群众对民营经济存有“一国有、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陈旧观念,存有民营经济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冲击国有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必然导致腐败等不合时宜的思想;有的同志对发展民营经济思想上虽能想得通,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放不开手脚,怕担风险,缺乏闯劲;有的领导干部对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存有顾虑,害怕被说成“傍大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仍是小农意识,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没有当大老板、干大事业的气魄和胆识。思想上的不解放,必然导致认识上的不一致,形不成“想民营、议民营、干民营”的浓厚氛围。二是政策制定和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很多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但从落实情况看,差距较大。从这次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民营经济“百村千企万人”调研发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民营企业该下放的权利没有下放,该减费让利的没有落实,有的甚至采取歧视性政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分同志对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民营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有的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主要靠行政命令抓民营经济的做法,存有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民营企业瞎指挥的问题。还有的从部门利益出发,以加强管理、整顿秩序为名,限制民营企业发展,个别的甚至“吃、拿、卡、要”,搞“三乱”,加重企业负担。四是对发展民营经济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从全省情况看,近年来,兄弟市工作力度很大,民营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各市都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竞相加快发展,呈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面对这种形势,还有不少同志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盲目乐观,看不到不进则退的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财政紧张、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就难以切实有效地解决;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就缺乏后劲和活力,“十五”规划目标就难以顺利完成。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观念,打破各种框框,冲破各种束缚,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上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认真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指导原则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做到“六个转变”,即从传统观念向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转变,从家族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从粗放、分散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不规范经营向重质量、重信用、遵纪守法的规范经营转变,从政府由简单放开向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转变,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依照上述指导原则,在今后工作中,要“重点扶持四个群体,着力建设两个载体”。

(一)重点扶持骨干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和竞争力。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结构、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市里将重点扶持年上缴税金过百万元、县区要重点扶持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一是认真进行分类排队,明确扶持重点。各级、各部门要对现有民营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排出一批管理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列入重点扶持对象。要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狭隘思想,树立闯大市场、干大事业的气魄,向市内外、省内外同行业排头兵看齐,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力争在短期内赶上行业排头兵或明显缩小差距。二是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对排出的骨干民营企业,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在产业引导、项目安排、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企业上市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及时协调解决骨干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有利于民营骨干企业快速膨胀的有利环境。三是鼓励民营企业搞活资本运营。要提供条件,支持和鼓励民营骨干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兼并、购买、租赁等方式,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实施低成本扩张。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要向骨干民营企业敞开大门,支持其积极参与。要采取优惠政策,加大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支持经营者购买国有资本,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重点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技术水平。一是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通过购买技术、引进人才、联合开发、技术入股、租赁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建设新项目。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加快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各级经贸、金融、科技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重点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争取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技改和开发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抓住国家将要设立创业板市场的机遇,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下步在创业板上市或在境外上市创造条件。有潜力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的联系,积极争取获得融资支持。三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民营企业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年薪制、股权制等新的留人用人机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切实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

(三)重点扶持外向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度。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市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加快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度。一是抓好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申报工作,壮大全市出口创汇企业队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我国扩大企业进出口权登记范围的有利时机,积极搞好服务,帮助有一定基础的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权,为其扩大出口创造条件。已获权民营企业要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深圳高交会”、“厦门外洽会”、“青交会”等各种商贸投资洽谈活动,广泛接触外商,发展新的客户,积极扩大出口。二是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民营经济实施对外开放的突出重点来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投资少、风险低,非常适合民营企业规模小、机制活、成本低的特点。广大民营企业要抓住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打好基础。三是努力扩大民营企业利用外资规模。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优势,积极参加各种外商投资洽谈活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管理和技术,提高企业素质。各级招商、外经贸部门要加强指导,积极组织民营企业提报项目,参加招商,扩大利用外资。要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各种经贸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重点扶持特色型民营企业群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次在会上作典型发言的三个乡镇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各级要立足实际,选准优势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尽快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辐射力强的特色型龙头企业。在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可以从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起步,由低到高,由小到大,滚动发展,逐步提高。要把发展特色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利用我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路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村、专业乡。要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展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一大批适应“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发展”、“小买卖,大市场”,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民营企业群体。

(五)着力抓好民营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实现民营工业集约化发展。发展园区经济,实施集约发展,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园区建设要抓住重点,防止全面开花。民营工业园区原则上要布局在县城、城郊和少数中心镇,避免出现每个乡镇都想办工业园、结果都办不好的现象。市里将重点抓好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工贸开发区、河东民营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配套功能,使其成为聚集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基地。要做好临沂批发城以商促工的文章。去年,已批准成立了与临沂批发城相配套的临沂工贸开发区,兰山区要抓住机遇,加快规划建设,市直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河东民营工业园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招商引资,尽快形成规模。每个县区要重点规划建设1处民营经济园区,以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办一个园区,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要认真落实发展民营园区的优惠政策。对工业园区要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扎口管理等措施,努力搞好服务,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入园投资。

(六)着力抓好临沂批发市场载体建设,形成批发市场繁荣发展新优势。临沂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个体经营者,这是我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宝贵财富和重要依托。下一步要对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完善设施,把临沂批发城真正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市场。一是要搞好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下一步市场建设,要严格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工贸开发区规划要求,严格管理,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积极适应入世形势,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尽快提高市场的档次和水平。入世后,以传统交易为主的批发市场将面临挑战,必须尽快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对此,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流通批发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推行制、分销制、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经营业态。要利用批发市场现有优势,对批发市场现有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搞好公司制和信息化改造,积极开拓仓储、运输、配载等新型物流产业,使之尽快成为全市乃至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三是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临沂批发城市场主办单位和骨干业户要抓住发展机遇,有计划地到市外甚至国外建立新的营销网点,积极探索到境外投资办市场、带动地产品销售的路子。有关部门要积极筹备,做好在阿联酋迪拜建立“中国商品城”和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建立“中华商贸城”的准备工作,尽快熟悉和掌握当地投资环境及市场情况,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努力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着力抓好政策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也要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公交、供水、供气、供热、道路、桥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各级政府法制、监察等部门要按照上述原则,结合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组织有关部门对现有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凡是对民营经济歧视性的、不合理的政策,都要停止执行。各级金融部门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破除所有制界限,对民营企业贷款一视同仁。要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和“百万农户贷款”工程,支持信誉好、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和农村个体大户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营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保险金,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使民营企业职工与国有企业职工一样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改革和完善民营企业人事管理体制和办法,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方面形成工作规范,让民营企业职工有安全感和荣誉感,稳定人才队伍。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从事民营经济。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政策,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做到凡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认真加以落实,严禁截留、变相截留和不执行政策。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监察,发现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