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2:50: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术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美术专业

美术专业范文篇1

一、明确艺术实践目的

艺术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型艺术专业或艺术设计专业必须经过的学习内容。实践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收集有关创作素材,磨练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创作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要搞好实践教学,针对具体专业和各种年级阶段,应该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首先,艺术实践是专业知识的强化与补充。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是明确的,虽然各自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亲和度和敏锐洞察力上是一致的。无论是美术学还是艺术设计都离不开实践教育,实践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加强与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美术专业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能力和审美判别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得到培养。其次,艺术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从广义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虽也有实践的机会,但这与专门的外出实践活动是有区别的,艺术实践是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机会探索艺术规律,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寻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对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生来说,充分的实践训练是学生感受和体验大自然,寻找生活与艺术的衔接点,培养高尚情操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艺术实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与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是相对有限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表现激情,学生在写生和艺术活动中,表现技巧得到提高的同时,还获得了审美经验的积累,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也为将来学生毕业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拓展艺术实践形式

艺术实践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实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实践的意义在于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知识水平得到提高,理论知识得到检验,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

单一的艺术实践仅仅局限于绘画写生或摄影收集素材,这种走马观花的单一实践模式远远不适应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为了达到实践目的,除增加艺术实践内容外,结合时展需求,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因素,探索新的实践模式,适当拓宽艺术实践面相当重要。无论造型艺术专业还是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多数院校都把艺术实践单纯看作艺术采风活动,既没有制定计划和方案,也没有明确目的和要求,更没有确定实践的形式,艺术实践等同于学生旅游,学生基本没有什么收获。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对艺术实践的片面认识,现在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没能足够重视,出现了既浪费时间也没有学习结果的遗憾现状。

其实,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内容以及实践方式不难做到,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的社会岗位也有各自的岗位要求。美术学专业是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和实用美术人才为主的,设计专业是培养时代建设所需的设计专业人才,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的各类专业是培养拔尖型的美术创作设计人才,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取向和要求,实践的方式也就应该有所区别,倾向于绘画的专业实践的形式,以写生为主无可非议,其他专业的实践方式就值得推敲了。对于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艺术实践应考虑学生就业、知识提高与巩固等因素,单一的实践模式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多种艺术实践模式是时展所需,分专业、分年级、分特长、分阶段考虑艺术实践形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培养实用人才和创新人才十分重要。

三、拟定艺术实践计划

美术专业艺术实践计划是指导和安排学生实践的基本依据。系统性、目的性明确的实践计划,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有目的地进行实践非常重要。“随着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美术和艺术设计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强烈冲击,人们怀疑原有的教学模式滞后,而新的模式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反映在教学上有些混乱。”现在许多美术院校都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但对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把艺术实践搞成了游山玩水的简单形式。学生无论是深入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城市工厂,都只带一个相机,拍点资料就回来了,甚至连写生和速写都没有,就更没有什么调查和研究。科学的实践计划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对美术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结合院校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考虑教学进度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才是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科学的艺术实践计划应该对学生和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艺术实践要实现的目的、时间内容和活动方式都是必须列入计划的内容,计划中既要体现学生作业和作品或草图的基本要求,也要体现实践中应掌握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因素,提出建议和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信号和努力目标。

艺术实践是学生收集创作素材的基本手段,是学生接触创作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我们安排艺术实践去的地方往往是有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且可以入画的地方,这些因素都能激发学生的作画激情,触动学生表现自然的欲望。我们知道学生的激情对学好某种知识是十分有益的,由于学生长期是在画室里作画,外出体验生活的机会少,尤其是城市学生对乡村的建设变化以及民风民俗不太了解,这一切都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因素,正是这种好奇往往会转化成学习的力量。所以,艺术实践计划如何体现关注学生因素,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高等美术教育倡导培养个性化人才,其核心就是激发人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磨练学生意志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创作首先应有情感体验,创作是一种主动追寻、探求、思考的品质,不可能无病呻吟。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艺术感觉的提炼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缺少生活体验的创作,所谓的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于提升学生对艺术理解的深度,对艺术的批判、鉴赏能力,艺术实践是为了夯实学生功底和基础,激发创作灵性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将生活美的元素转化为自己的创作动力,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作者的情感、主题精神运用视觉媒介传达的过程。著名画家罗中立说:“对我而言,艺术创作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呈现,我一直忘不了我们去大巴山写生的经历,我们在那里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他们的生活成为我人生经历中不可遗忘的一部分。他们艰辛的劳动,平凡的生活,原始的情感,质朴的性格,以及对我的心理触动,是任何重大题材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产生,都应该是作者感情的倾注与投入,通过实践体验,陶冶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情操。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最终使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融为一体,得到最终的实现和升华。所以说美术专业艺术实践对于学生一生成长和艺术发展来说很有意义。

四、探索艺术实践的方法

1.带任务开展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教学进行前组织学生召开实践动员会,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低年级以写生为主,中高年级逐步转向观摩作品和进行创作活动,写生一直是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基本形式,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写生地点,派出相应专业指导教师。室外写生是造型基础课程训练的延续,长期以来都是在沿用美术专业院校的模式进行,艺术院校把它看作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针对不同的专业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规定具体的作业量,任务中适当考虑一些文字性的感想、体会、日记、小型座谈会等内容,这样会对学生有较大帮助。

2.结合教学进度配备相应指导教师

艺术实践教学指导安排适合的指导教师十分关键,由于扩招的影响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专业方向区别较大,针对实际情况安排专业对应、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由于现在一部分教师轻视室外写生,无论是色彩还是速写的表现能力都有限,带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就会有较大难度,学生抱怨实践一趟回来,钱花了但没学到东西的情况也较多,所以,对实践教师的选择必须考虑专业过硬、基础扎实并经常从事创作实践活动的教师参加。

3.正确选择和运用实践器材

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少院校的专业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培养,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学生可获得指导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也大不如从前,这样的局面在高校中比较普遍,体现在艺术实践教学中更是无能为力。一些院校为了图方便,学生外出时干脆只带相机,绘画材料和工具等一律不带,这样虽然省事,但难以达到实践的真正目的。摄影器材对于当今作为收集素材的一种辅助工具当然重要,但光靠它帮助完成实践学习内容实在不可能,现在艺术院校美术类专业较多,光凭照片资料进行加工和创作这完全违背了艺术实践的本意,实践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具有特色的乡村或城市,采风写生、了解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变化,探究课堂教学之外的一些艺术存在形式及审美特征,通过写生,调查、记录、走访、收集、创作等形式把感受表达出来,通过这个过程使专业知识得到强化,审美判别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如果只借助相机拍下一些照片,走马观花,实践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4.建立写生实践基地

建立实践基地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化的关键,现在美术专业的学生多,全国相当一部分非艺术院校都在招美术专业学生,有时候一个写生景点突然出现数百学生在同时写生的情况,食宿、交通无法保证。艺术实践应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对于实践经费预算,安排学生步调一致参加艺术实践是很有益的,因为现在所有高校的实践经费基本由学生承担,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给教师制定实践计划也造成困难,许多学生往往由于经费制约,教师制定的实践地点最后只有少数学生有条件参加。实践基地的选择应根据专业不同,考虑风景、民俗、地域及人文历史因素,每个院校分别建立相应的一至五个艺术实践基地,既便于预算经费,也便于教师指导和开展工作,对艺术实践的质量提高也会有所帮助。

5.探索展示实践成果的形式

实践汇报展览:汇报展出是展示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最好形式,经过一段实践锻炼学生收集和画了一定数量的东西,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既是对学生实践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的检验,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好渠道。展览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或班为单位,鼓励个人专题的汇报展出。无论什么形式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好的,学生回到学校后有了一个再创造的体验过程,这对将来打下创作基础有好处。探索展出的形式是搞好实践教学后期工作的内容,原来的展览往往只展出学生写生的一些作业或草图,笔者认为只要能反映学生实践学习、实践生活的一些图片以及收集的原始素材资料,甚至包含文字记述都可以列入展览内容。

美术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教学改革

素描作为工艺美术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会给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工艺美术专业进行教学改变时,可以先从这方面入手,对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现在很多学校对此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一定的教学调整。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所以这方面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作用。这给实际的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阻碍。因此对这方面做进一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校应该在这方面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教学改革工作良好进行[1]。

一、工艺美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拓。在工艺美术专业中开设素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学生思维培养方面。通过素描课程的设置,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收集到相应的教学素材,然后开拓自身的思维,提高自身的想象力。素描学习是工艺美术专业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素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作品中表达自身的想法,体现自身思想情感,所以说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开设素描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二,有利于学生培养设计思维。除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外,在工艺美术专业中设置素描课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跟其他类型的美术相比,工艺美术对于学生的要求将会更加严格,除了要求具备相应的艺术创造力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在素描学习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将客观形象准确表现出来。在这过程中,就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所以,素描课程设置是非常关键的,它对工艺美术的学习是“百利无一害”的。

二、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实践

第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案。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艺美术专业侧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工艺美术专业更加侧重的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因此,如何在短期内让学生正确认识物体的形态,并将物体准确表现出来,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学校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案进行改变,以此来保证教学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学校应该摆脱传统素描教学的方案,即使用石膏物体来对学生进行写生训练。教师应该开展多元化的写生模式,通过多元训练来突破单一的造型。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对长期作业课时进行缩减,将缩减下来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慢写和速写的训练。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素描写生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地对物体进行表现[2]。第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时,要想更好地发挥素描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实际中,素描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学时,也要根据具体的专业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对其进行素描基础知识教学时,就会选择石膏、静物等内容,让学生对这些静物、几何体组合进行写生训练。而工艺美术专业中,因为工艺美术更侧重的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因此在进行素描教学内容选择上,就要着重从观看方式和基本技能方面入手。另外,在对场景写生时,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兼顾环艺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对室内外空间和人的场景进行准确表现。在人物课题素描教学内容上,要区别美术专业,将教学内容集中在速写训练上,但在涉及数码媒体专业时,则要求人物具备相应的场景。另外,在课题训练中,教学内容既要包括自然或人工形态的写生,同时也要囊括任意物象的设计。从这可以看出,选择合适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第三,创新素描教学方法。跟其他艺术专业学生相比,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艺术实践经验上会存在着一定不足,但其思维比较活跃,能够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分析。同时在与其他学科接洽上,如文学、信息技术等也更具优势。因此在对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反向进行教学,即先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素描基本理论教学,在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后,再给学生讲解整体的素描艺术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侧重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教学,期望通过这些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性判断依据。这样在后期技巧和技法学习上就有相应的指导依据。这种先“学”后“术”的教学方式,与从结构素描到明暗素描再到创意素描是相契合的。为了更好地进行素描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教师还需要组织一些其他教学议题,比如素描技法、现成作品等。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的素描艺术视觉深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素描良好教学[3]。第四,保证教学程序合理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艺术的观念,认识到艺术造型的规律,以及其他的表现技法,教师需要对教学的程序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从几何体入手,先让学生进行几何体写生练习,然后进行任务写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避免操之过急的情况出现。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素描时,其学习过程是先从结构素描的表现形式开始,然后过渡到明暗表现,最后才进入创意表达。这就充分表现了素描形式的完整意义,因为结构素描是将明暗作为一种附属因素,然后以形体结构为核心进行作品的创造。这种对物象表现的方式,能够更准确地表现物体,保证这种表现更加贴近事物的本质。在实践中,这种先对学生进行结构素描的教学程序,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理性思维的优势。在建立相应理念后,学生后期的实践学习将会得到更好开展,这其中包括了临摹、写生等实践训练。这样对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五,转变传统教学形式。传统的素描教学侧重的是技法认识,对于纯形式的研究和意象表现则不太重视,这从过去的素描教学过程就可以看出。过去素描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写实能力、结构分析等方面的训练。在现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形式,站在技术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要将单纯的物象客观表现引导到抽象表现上,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目的。在开展课程之前,教师要先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教学计划。这样就能够让素描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素描学习[4]。另外,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还要将一些文化元素融入课题学习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到不同的元素,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在课堂学习中,将这些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调动,而且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素描的整体意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时,转变过去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这种转变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综上所述,在对素描进行教学创新时,教师要站在工艺美术专业需求的角度进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案进行改变,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写生训练;同时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充分保证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还需要对素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先“学”后“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另外,在教学程序方面也要保证其合理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结构素描角度进行学习,然后再过渡到创意表达上;最后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转变。教师要站在技术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易彩波.基于我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引发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232-233.

[2]何广庆.试论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92-93.

[3]刘智勇.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素描教学改革思路设想[J].艺术品鉴,2019(24):329-330.

美术专业范文篇3

一、独白与对话: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思维范式

思维范式是人们在思维活动、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等活动中常用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人际交往等。库恩认为,思维范式是人们在某些问题上所公认的假说、模型、观点等,也是人们对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观的共同认知,思维范式的改变往往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独白和对话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思维范式,这两种思维范式深刻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改革进程。1.独白。从字面意思上讲,独白就是自言自语、独自表白、独自言说等。独白的本质特征就是不与他人进行沟通,将他人视为无言的“他者”和被动接受思想的“容器”。独白是与封闭社会、集权政治、思想闭塞、信息匮乏、文化专制等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具有手段强制、思想控制、价值一元、结论确定、刚性管理等特征。在独白式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改造的对象,只能默默地听从老师的教导,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知识和真理。同时,在独白式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真理的化身和社会的权威,他们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导”学生,并以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驯化,学生在被改造中走向“失语”,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失去了创造的热情、探索的欲望。2.对话。对话是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产生的哲学范畴,也是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常用的概念范畴。从字面意义看,对话是指言者和听者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互动等,也是双方形成共识的过程。巴赫金认为,对话不只是一种话语表达方式,还是人类建构共识、相互协作的过程,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前提。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主体性思维让人类社会陷入了相互冲突的困境,只有以对话的方式增进共识,在“言语沟通”中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消除误会和冲突。显然,对话是与独白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它顺应了信息爆炸、思想开放、文化多元、政治民主的社会发展趋势。

二、以独白为中心: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

在独白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单向度和线性化的教育方式、抽象化和复杂化的理论内容开展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美术专业理论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使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些直接影响了高师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1.单向度的师生关系。在应试教育思维和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美术教师常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师生关系,将学生看成被管理的、需要接受指导的对象,将理论灌输、反复说教、重复练习等作为基本教育方式。在这种单向度、无反馈的教学模式中,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课堂独白”,学生变成了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机器”,这些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美术专业理论课丧失兴趣。此外,在单向度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并没有课堂参与的机会,也很难真正有效参与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从而带来了学生的话语权缺失和主体性丧失,最终将本应和谐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主客体关系。同时,在这种“自我-他者”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观念互动和思想交流,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等。在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和单向度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很难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无法改变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的认识。2.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在独白式的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的思想认识、价值需要、兴趣爱好等,这些导致教师不能从学生实际开展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活动,也导致美术专业理论课堂的教学气氛死气沉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必然会带来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失语困境。比如许多学生对透视原理、人体结构、色彩原理等基本理论都不甚了解,对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艺术分析等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从学生的零基础出发开展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将抽象的美术理论转化为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但是在独白式教学思维影响下,许多教师多以抽象的美术理论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独白式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是一种简单粗放的教学模式,它只是片面重视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以及学生的美术理论课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在独白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多将“灌输-接受”作为基本教学模式,采用自上而下、从外到内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比如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审美性、艺术性等比较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艺术创作规律、艺术的内在本质等,还要求学生领悟美术的审美精神、内在精神等,这些都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是许多教师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开展美术理论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如,高师美术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必然要符合这一教学目标,但是许多教师忽视了美术专业理论课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只是为理论教学而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培养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学能力。

三、由独白转向对话: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思维转向

思维范式变革是理论创新、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以有竞争力的思维范式代替“不可通约”的落后思维范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发展。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独白思维已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并成为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桎梏。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当建构以对话思维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师生对话、内容创新、模式转变等消解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超越单向度师生关系、抽象化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模式等所带来的课程教学困境,推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思维转向。1.对话式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关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新审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观点和见解。比如应当加强美术专业理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通过课堂提问、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习交流机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美术理论方面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促进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参与度。再如还应当拓展师生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美术理论课的师生互动,通过微信、博客、QQ等自媒体平台开展教学反馈,听取学生对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观点和建议,为学生在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问题上提供更多的言说机会。此外,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对话需要”,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需要的有效衔接。比如可以以中小学美术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中小学教师的心态学习美术理论。2.具体化的教学内容。从对话式教学思维看,中外美术史、美术教育学、艺术概论等美术理论并不是脱离经验世界的“抽象理念”,而是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审美规律的提炼和总结,只有将这些抽象的美术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经验知识,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建构对话协作、交流互动的美术理论课学习共同体。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当树立对话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等,将枯燥乏味、艰深难懂的美术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可以对话”的生活语言和经验知识。同时,应当将是否利于教学互动和对话交流作为评价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标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等方面呈现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整合美术理论课教学资源,增进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美术知识、美术理论、美术流派、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等,将枯燥难懂的美术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动漫等,提高学生对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参与。3.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开放化、多元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适应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并成为影响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当以对话式的教学思维开展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建构多元化、互动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可以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建立实践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将学生变成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主体,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教学资料,制作美术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并让学生组织开展美术理论课教学活动。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美术理论课教学。比如在学习艺术欣赏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学习艺术鉴赏,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理论教学的目的。再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术馆、访问民间艺人及艺术家工作室、考察美术文化遗址等,并在参观和考察中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理论教育,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美术理论教学效果。

在以人格依附、思想封闭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社会中,独白是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很好地传播各种思想观念、价值信仰等。但在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知识和信息的数量急剧膨胀,社会成员的注意力被纷繁缭乱的社会信息、思想文化等所吸引,同时社会成员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等也越来越强,并且对独白式的知识传播及教育方式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独白式的教育方式渐渐不适应学校教育需要,并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桎梏。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应当从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等出发,推动教学思维由独白向对话转向,以更好地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教育研究,2002.2

2.王明磊.高师美术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优化刍议.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

3.汪保群.新课改背景下对几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艺术探索,2011.2

4.赵民,商志哲.加强高师美术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合格美术师资.美术教育研究,2011.4

美术专业范文篇4

关键词: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就业率;创新意识

高校在培养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时,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其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优质人才。现代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往往是企业的重点考察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从美术专业学生发展的角度切入,探讨高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美术专业需要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同时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的人才。美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外美术史、造型艺术的发展与历史,并借助美术批评原理来评价美术现象与美术作品。从能力培养方向来看,美术专业的学生还要具有造型能力与扎实牢固的基本功来进行美术创作。在新时期,高校在美术专业教育工作中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要性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有助于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专业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拓展思维。通过实践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人文素养。生活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可将其融入实际创作,获取更多支持创作的素材,并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实现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有助于增强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应展现创新精神与自身特色,实践与创新往往不可分割,如果只注重理论学习,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师既要为学生讲解理论,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创造力,获得创作灵感,并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性。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实践培养不到位,学生没有提前适应社会,在就业阶段就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就业成功率也随之降低。而通过实践训练这一过渡性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的工作环境,掌握处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待真正就业后,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其所在的岗位,并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二、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高校开设的美术专业应同时兼顾应用性与艺术性。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变化,许多高校的美术专业都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新目标[1]。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理念还相对滞后,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忽视了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工作。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美术专业的教师没有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对美术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致使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的美术知识无法转化为自身竞争力。学生任职后往往还要结合工作内容重新学习知识,尤其是美术教育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这类专业的学生,这也是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课程设置中,高校美术专业主要为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实践课,具体包括“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素描速写”“中国画”“色彩基础”“透视与解剖”“视觉传达意识”“计算机美术基础”与“设计基础”等课程。尽管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能够丰富美术专业的知识储备,提高艺术创作水平,但课程内容与日后就业活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存在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2]。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注度比较低,而创新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开设特色化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就业环节获得更大的优势。以当代艺术设计课程为例,许多教师在该课程中采用传统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却没有真正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对该课程的需求,未将技术与艺术有效结合,导致学生对一些全新技术成果缺乏了解,无法将技术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另外,美术专业教师长期采用单一化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在教学环节缺乏自主性,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度降低,这种教学现状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日后的职业发展。

(三)实践教学与就业指导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尽管高校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实践环节,但实践活动的时间被前期理论教学挤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低,学生无法真正地锻炼自身在美术、艺术创作与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的实践空间也相对有限,学生仅凭借少量的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无法深入了解行业与市场,欠缺知识转化意识,致使知识转化能力不足,而且在校期间没能及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入岗位后,对职业的适应性较差。由于高校的引导工作不到位,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比较差,没有把握锻炼机会。同时,高校也并未给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在就业环节存在诸多疑虑与困惑,有的学生甚至难以顺利就业。为应对社会生存与就业压力,学生往往会选择与专业方向相悖的其他职业,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实训条件不完善

高校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的实训基地条件相对较差,基地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实训基地与美术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到位,导致实训基地的实效性不足,未能给学生提供实践发展的有效空间。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过低的因素有很多:首先,经费不足是最为主要的问题,有的高校由于资金不足,没有给美术实训基地配备足够的设备,且现有的设备存在老化的问题,基地环境极差,而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国画修复、陶艺、雕塑与油画等均对实训基地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客观条件上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训课程难以完成;其次,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缺少专门的实训人员,这就导致基地管理效率低,就业效果不佳。因此,高校要加大对美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美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环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并未对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予以关注,往往只从艺术造诣与美术技法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作品与能力[3]。因此,教师要探寻如何将商业运作与艺术市场进行融合,指引学生将好的艺术作品转化为商业产品,使自己的作品既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商业价值,以此来弥补评价环节缺失就业指导作用的缺陷,同时也能更好地借助教学系统来支持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

三、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举措

面对美术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就业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程度,有效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为日后就业做好能力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调整美术专业教学理念

美术教师要根据市场、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更新教学理念,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促进美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美术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可以提出“双师”证书等准入要求,优先录取在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教师,还可以给在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环境,做好专业教学的准备工作。根据企业对美术人才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考核体系,以此真正地衔接教学与就业两项活动。高校在为美术专业学生设置课程时,应考虑教育大众化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教育层次结构。重点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逐步消除学科壁垒,适当淡化美术专业之间的专业界限,引导学生明确拓宽专业知识面的重要性,主动地提升人文素养,借助特色化课程来强化学生的专业应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从培养和提高美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着手,摒弃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志向、兴趣、能力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差距,积极改变自身条件,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确定职业目标。在美术专业人才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既要立足市场,还要顺应美术学科的发展规律,通过专业课程来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研究与分析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美术专业教师应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能力提升课程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更多地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与综合性,正确处理专业中的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艺术技法课程与文化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艺术理论、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专业内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及思想品德。考虑到大部分美术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可以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提高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当前,美术、艺术创作行业中的商业插画绘制、装饰装潢、动漫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职业均对从业者的实操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4]。因此,高校教师要辅助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工作,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倾向美术设计类职业。高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更多实践发展的机会,让学生从校园走入设计院、走入广告公司、走入材料公司,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职业实践环节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消化与利用。在教学环节中,除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外。高校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各种与美术技能与艺术创作相关的活动。通过校园社团,联合外部力量举办海报设计比赛、校园设计比赛等,并设置各种奖项,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同时,高校在安排美术专业学生参与实习时,应为其选择合适的实习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应过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前,应先做好理论学习的准备工作,然后前往相应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学会用知识辅助工作,总结工作中的问题。结束实习后再回学校继续进行学习,以此真正发挥出实习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

(三)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市场供求关系并非一成不变,高校要结合就业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来支持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在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为就业”转变为“为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采用就业教育、择业咨询、帮助和引导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价、模拟求职训练、提供职业信息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都是以通识课程教育为主,将各专业放在一个课堂中,尤其是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就业最佳时段相结合。针对这一现象,应从美术专业大学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实现以就业带动学业。美术专业学生个性鲜明、情感丰富,要根据其个性化特征,正确引导其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确定职业目标。为了使学生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高校可以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就业环节,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支持。比如:开设简历设计比赛,让学生凭借专业优势,设计出专业化、个性化的简历,通过简历让求职企业对其形成良好的印象,从一众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时,应从择业能力、交际能力、协作意识与适应能力等角度来完成培养任务;就业指导不应只局限于课程这一种形式,高校可以为包括美术专业在内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建设专门的就业网站、创新创业公众号等,并向学生推送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并根据就业信息做好正确判断;面对即将就业的毕业生,教师可以专门为其开设就业准备工作,讲解各种美术专业相关职业的求职事项与求职准备,同时通过分析各种求职案例,让学生学会冷静独立地思考,在就业中不畏惧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勇敢主动地参与竞争。

(四)调整美术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美术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专业的独有特点,如果只凭借一场考试或者一个作品来评价学生,很难客观与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5]。因此,教师应调整评价模式,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论及行业的看法,这些观念与想法也应被纳入评价体系中;教师可围绕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追问,以此来判断学生对美术作品与创作行为的认识程度,还可以结合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考察与检测学生时,教师要更多地增加职业化元素,在与学生交互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些商业案例,分析其中的重难点问题及自己选择的设计方案,继而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四、结语

美术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务实;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一、中职美术基础课程发展现状

现阶段中职学校在美术基础课程设置方面,所施行的往往是两种极端的课程设置方式。一种是完全忽略美术基础课程,认为职校教学时间紧张,学生学习设计专业课程的时间还不够,哪有时间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却不知这样的课程设置,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无尽的隐患。另一种课程设置方式虽然设置了美术基础课程,然而照搬艺术专业院校的基础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生来就带有了与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的排斥因子,其结果可想而知。“穷则变,变则通。”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现状不得不令笔者思考如何进行适当的改革,从而使得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更加适宜于中职学校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务实”型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1.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要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之上

职业类学校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市场,也可以说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出路就是市场。经常有些设计公司的老板这样问设计专业的教师:“能不能推荐可以直接上手工作的学生给我。”教师多半会回答:“学生大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这句话的隐语是:“很抱歉,我们的学生大多需要企业的再培训。”设计企业老板对于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其实很“务实”,要求所培养出的学生是能够从事美术工作的实用型的基层美工。而现在中职设计类相关的专业却培养不出这样“务实”的人才。这就为中职学校设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务实”。那么,作为设计类相关专业基础的美术基础课程也就必须建立在“务实”这一基础之上。

2.制定“务实”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美术专业基础课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升大和就业两部分,就业为主,升大为辅。面对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进行教学目标的适度调整。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制定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普遍概念模糊,多个专业教学采取相同的教学目标。以服装和平面设计专业为例,其专业侧重点不同,在此种情况下就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具有不同专业侧重点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3.设置“务实”型美术专业基础课程

笔者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中总结出设计企业所需的毕业生类型主要为以下三种:一是具有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的学生;一是能够依据客户的要求快速绘制效果图的学生;三是“一专多能”型学生。为了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制定课程内容上要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尤其是在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因为设计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类型都离不开美术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培养。目前,中职教育设计类相关专业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素描、色彩、速写三大块组成,有的学校还加入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内容,课程组成板块依然照搬美术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构建“务实”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呢?在教学模块的安排上,笔者认为“务实”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主要模块,还应加入美术鉴赏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在课程安排的比重上,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也应有所不同,以服装和平面设计专业为例,服装由于需要通过绘制效果图展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自然需要加大速写学习的力度,而平面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性就可以适当减少速写的学习,转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学习上来。

4.采用“务实”的教学模式集美集团

①的成功案例使我们看到了设计教育与商业的完美结合,那么,在中职学校的美术基础课程中将商业竞争的模式引入到我们的教学模式之中是否同样可行呢?即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只开设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和文化素养课程,期末时根据平时成绩和选拔考试的模式进行择优选拔进入设计实验班。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使得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如果在设计类相关专业采取与商业竞争模式相类似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实在的贴近市场的需求。

三、“务实”型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诚如本文上述,在中职学校实行务实”型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作为设计类相关专业的基础,唯有从基础上就开始贴近市场,才能走出一条适宜于设计类专业发展的道路,达到中职专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作者:戴冰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杜卫.美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美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美术专业范文篇6

你们好!

我要竞聘的是美术特长班老师,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美术!对于美术有独特的见解,善于创造想象。喜欢画画的我常听到父母同事的夸奖,朋友们也经常请我画,他们在美术课上经常交的是我的作品。中学毕业,因为一些原因,我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去正规学校潜心学习美术。但这些因素从没有熄灭我对美术的挚爱!中专时期,我们学校没有安排美术特长,我才选择了声乐,虽然有一番成绩,但我依然同样深爱美术。艺术是一种审美,音乐和美术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读书期间,我的美术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名列前茅。其中,中学时曾获全年级一等奖。

关于美术我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在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是中国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而西洋画是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其中我对这些绘画素材的用法都有了解。这是我的竟岗优势。

我的工作设想:

1、潜心研究教学方案,通过查阅和欣赏他人作品提高审美观和了解如何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

2、实事求是,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欣赏自然中的美好事物,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获得想像画素材,并学会运用素材,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3、在“趣”中提高幼儿想像画的技能,幼儿对美术感兴趣了,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活动、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选择想像画的内容时,根据各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现有的绘画水平,多选取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因材施教。

4、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诱导,以及相关素材的准备。

美术专业范文篇7

第二条工艺美术专业任职资格评价实行统一大纲、统一评价方式、统一组织的办法。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第三条工艺美术专业任职资格评价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其中初级的评价形式为理论考试和创作实践考核;中级的评价形式为理论考试、创作实践考核和作品评鉴。

第四条凡**户籍(或取得《**市居住证》一年以上),从事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并遵纪守法的在职人员,可申请参加工艺美术专业任职资格评价。

第五条申请参加初级评价的人员,除具备本办法第四条所列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工艺美术专业工作满3年;

(二)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事工艺美术专业工作见习期满。

第六条申请参加中级评价的人员,除具备本办法第四条所列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工艺美术专业工作满6年;

(二)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工艺美术专业工作满4年;

(三)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工艺美术专业工作满2年;

(四)博士研究生毕业;

(五)取得工艺美术初级资格满4年。

第七条在工作中有创意、实际工作成绩优异的工艺美术专业人员,由二名以上同行高级专家推荐,并提供业绩证明,可以不受学历限制,申请参加中级资格评价。

美术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美术专业色彩写生教学方法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美术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扩大,学生色彩基础差且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正不断困扰着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色彩写生是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美术专业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模式陈旧;教师教学随意,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的体系等。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赖心理强,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在制约着色彩写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很少受过色彩写生的专业训练,加上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知识欠缺,观察方法不正确,因此,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美术鉴赏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鉴赏者再认识的对象。要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色彩写生课的重要性,通过美术鉴赏课教学,参观美展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绘画色彩的表现规律。在鉴赏作品时,要尽量选择原作,原作的笔触清晰,肌理层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动,印刷品无法取代。如果为条件所限,也可以选择画幅大、拍摄清晰、印制精美、色彩还原准确的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反复观赏、品味,有的作品细节生动,有的作品整体和谐,有的作品技艺精湛,因此,要通过鉴赏别人的表现手法,汲取画面中的精华部分。通过对作品线条、色彩、形体、构成的琢磨,体验和谐、平衡、对称带给我们的美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鉴赏过程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学生写生时出现的色彩单一、色彩冷暖意识模糊、片面强调固有色的通病,可以着重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上的大胆创新,在画面光与色上的大胆突破,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色彩写生时他们不再只盯着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线、环境和固有色中去寻找色彩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变幻莫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色彩规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阳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面对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时间画一张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印证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火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月光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为暖光,傍晚的阳光就比早晨的阳光要暖;同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学生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画色彩时不再一味从固有色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例如:画绿树不再只用纯绿色去表现,而是用不同的颜料调和成不同冷暖、深浅的绿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线、环境相协调。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写生中学生们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相貌较容易识别,而对混合次数增多产生的色相就难以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加以识别。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特意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用画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写生中,学生们大都能用单纯的颜色,经过调配、组合,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理论学习中得到了化解。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遗嘱》一文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宝贵的艺术精华。没有观察就没有齐白石笔下游动的虾、跳动的蛙、横行的蟹……就没有莫奈笔下变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莲……

人的眼睛都能观察物体,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训练色彩的观察能力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先天条件、接受能力各异,所以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对色彩感受较敏锐,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较弱,又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尽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进步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统一的要求,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让学生明白,在对色彩的辨别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获得较好的色彩辨别力。有的人虽然对色彩的感觉更具有天赋,但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只会局部地辨别色彩,一旦从整体的角度来辨别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别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如何从复杂的色彩中找出其规律性,就必须首先学会整体观察,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造型的优美、色彩的和谐,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关系。有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进行整体比较的错误,结果画出来的色彩基本上是物体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环境色所带来的变化,这是色彩写生时最忌讳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物体的局部应该服从整体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丰富,也不能影响整体的色彩关系。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鉴别,注意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不进行物象间明度的比较,就无法获得黑、白、灰的变化关系;不进行色彩的冷暖比较,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不进行色彩的纯度比较,就无法感知物体的色相特点。四

色彩写生技巧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这门课的教学,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作画步骤图展示给学生,而应该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从构图、落幅,到铺大色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都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见的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画法、刀画法,以及如何用笔、如何用色,也应该进行示范。教师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对写生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示范时,范围要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当写生过程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演示。例如,有的学生画面上常出现脏、灰、粉的毛病,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调色和用笔的示范,并指出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其他画种的知识,加强画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相互观摩,也是直观性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学中要及早发现优秀的作业,指出画面的精彩处,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有典型问题的作业,应提示大家注意,使类似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一张作业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小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或进行作业展示,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加深对重点、难点的体会和理解,是确保色彩写生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单色画练习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单色画是素描的另外一种形式,学好单色画,对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丰富色彩写生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大益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先进行色彩的明度变化练习,以培养学生辨别色彩明度的能力,接着便可进行室内单色静物和室外单色风景的练习,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单色画的基础,在光感的表现、空间层次的处理、色度的变化、水分的掌握、笔触的运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单色画中得到了化解,为画好色彩铺平了道路。

(二)大色块练习

刚开始作画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色彩的感觉也较敏锐,这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笔触准确地表现出物体大的色彩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因长时间作画,感觉迟钝,或过多地表现细节,忽略整体的现象。这种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来,画长期作业时,用它来比较大的色彩关系会很有帮助。

(三)色彩冷暖练习

冷暖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物体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色彩冷暖的训练。在室内作画,物体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阳光下作画,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须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须偏冷。同样的色彩,离我们近的暖、远的冷。

教学中可以依靠画色表的方式进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练习,也可以通过画不同光线下不同距离的物体,来达到练习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的练习

如何使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这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同时,就要考虑量力性。在色彩写生刚进行时,应该先画结构清晰、色相明确的物体,由于它简明易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体验,再画结构复杂、色彩微妙的物体时就不觉得太费力。例如掌握了室内静物后,再去表现室外景物,这也是循序渐进。室内静物稳定不变,较少受时间、气候的影响,作画条件相对舒适,学生可以反复推敲画面,潜心研究物体的色彩关系。而室外景物变幻莫测,受时间、气候的影响较大,作画条件又相对艰苦,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

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写生中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奚传绩.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美术专业范文篇9

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即将踏上漫漫人生征途的标志,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次顶岗实习对我们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怀着一半欣喜一半忐忑的心情来到实习学校——清苑县臧村二中。短短的2个月实习生活(2.26—4.22)转瞬即逝,在这播种的季节里,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当然,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本次实习工作总结如下:

我于2月26号来到臧村二中报到,正式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由于我顶替的老师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课程,因此我被分派到八年级担任四个班的实习美术老师及初三美术特长中考生的辅导工作。在2个月的实习生活中,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仍以一名正式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及辅导中。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中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上,我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课后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地旁听其它老师的课,虚心请教其它老师的经验,以及教法。在听课的时候,尽可能地记录下其教学过程,并在课后对该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建设方案。在经过多次地与别的老师沟通后,我发觉自己在教态、教师语言,语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美术专业范文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其次,进行教师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品味。教师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3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1)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2)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4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