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2:40:54

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1

今天这个会议是继省、市煤炭工作会议之后,结合我县煤炭工业发展实际,经请示县人民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5年的各项工作,并对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我县煤炭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对2006年的各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安排,落实2006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从业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通力合作、齐力奋进,为实现我县煤炭工业稳步、健康、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简要回顾、客观评价过去一年的工作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奋力拼搏,我们紧紧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这一主题,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加大技术服务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项工作实现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推动了我县煤炭工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企业管理逐步规范有序,煤炭工业发展来势较好。

2005年,我们进一步突出煤炭工业发展这个主题,确定了“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发项目、合理利用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强化安全监管、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狠抓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全年原煤产量18万吨,实现产值2973万元,虽与上年度相比有所减少,但通过进一步深化整治,实施停产整顿,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合理整合资源,有序组织生产,全县煤矿初步进入了“合法办矿、依法治矿、监管有力、服务到位、规范有序、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煤炭工业的发展步伐,我们通过招引资为国有均坪煤矿复产扩能项目引进资金3000万元,计划2006年年底实现排水复产;同时根据我县资源分布情况,对全县煤矿开发进行规划布局上报,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的有三对矿井(麻阳水、陈家湾、白沙);另外,国有铁溪垅煤矿的复产项目已列入今年工作计划。如以上项目顺利启动,预计到2007年原煤产量可突破30万吨,我县的煤炭工业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宣传教育广泛深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觉性,先后组织开展了矿长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安全生产月和百日安全竞赛等活动,并按上级要求认真做好了矿长培训、特殊工种培训以及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等工作,并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学习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专项整治效果明显,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根本好转。

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各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先后于2005年6月至12月,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瓦斯集中整治”和“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在整治过程中,各煤矿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安全设施设备的配备。在这两次专项治理中,各矿均已安装了瓦斯风电闭锁装置,对瓦斯进行监控,一旦超限能自动断电,有效地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县煤矿全部进行停产整顿,认真进行各方面的整改。经过几个月的认真整治,椒板溪等12对矿井已达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要求,并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也办齐了“五证一照”。今年元月份经县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这12对矿井已准予恢复生产,其他3对技改矿井正在进行技改施工,迎接今年6月份的验收。通过这一系统的整治活动,各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根本好转,抗灾防灾能力大大加强,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四)合理配置内部机构,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加大煤矿日常安全监管力度,根据上级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的要求,针对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改变过去生产技术、安全管理一手抓的模式,专门设立安全监管股专抓煤矿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经常性开展安全大检查,狠抓隐患排查和整改,逐矿建立了隐患整改台帐,指派专人跟踪督促、帮助指导整改。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大检查12次,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共计600余条,其中安全专项整治期间排查出的安全隐患320余条,全年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300余份,下达《停产整顿通知书》41份,下达《制止煤矿违法、违规生产行为通知书》23份。安全监管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轨道,市行管办及常德监察分局对我局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切实加强技术服务,矿井技术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切实加强了煤矿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管理,认真做好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延续、年检工作,彻底改变了过去随意改造、乱开井口、一矿多井等现象。特别是在安全专项整治期间,我局生产技术工作管理规范化,从各矿井的技术资料整理到各类证照的申请、办理、审批都是全程跟踪服务。全县12对矿井因设计规范、布局合理、证照齐全、达到安全生产条件而顺利通过复产验收。

(五)依法、依规从严治矿,煤炭生产经营有序规范。

针对煤炭市场供求紧张,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因受利益驱动,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我们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与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加大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对死灰复燃的非法煤矿及时予以关闭,对煤炭经营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加强了煤炭准销证的发放与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非法煤矿生产的煤炭进入市场,为合法、有序、安全、规模办矿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按职能要求认真开展经常性的行政执法工作,规范《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管理,加大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执法力度,全年共查处各类违章、违规、违法生产经营案件6起,对违法和违规组织生产的矿井给予了处罚。加大了依法、依规治矿力度,使我县煤炭生产和经营秩序得到了进一步的好转。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与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息息相关,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的扎实工作和辛勤付出息息相关。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煤炭工业的发展基础仍然不牢固,安全生产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部分从业人员甚至是煤矿老板对安全生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安全措施不落实,隐患排查不经常,隐患整改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2005年共发生安全事故4起,死亡6人,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3人,一般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非生产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严重超标,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成为建设和谐溆浦的不和谐音符。

二、立足当前,把握机遇,认真抓好今年各项工作的落实。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煤炭工业实现新发展、新突破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遵章守法、关爱生命”这个主题,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总体方针,继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和强化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优质生产技术服务,加大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觉性,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努力开创我县煤炭工业稳步、健康、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是: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一)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狠抓安全责任落实。

认真抓好煤矿安全工作,是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从业人员要在思想上切实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落到实处,明确各自的职责,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机制要求,安全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煤矿日常安全监管的职能,进一步强化各煤矿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把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安全责任层层落实,所有煤矿企业必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今年我们决定加大安全风险抵押,各矿必须交纳一万元风险抵押金,对全年未发生事故的,安全工作做得好的矿,风险抵押金如数返回,并作为矿长、安全生产副矿长及其他安全管理人员的奖金。同时年底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验收,管理上存在重大问题的矿要给予重罚,凡发生事故的矿井,全年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并处一万元罚金,确保安全责任真正得以落实。

(二)搞好资源整合,扩大矿井规模。

按照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要求,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矿井在明年底将面临逃淘。我县绝大多数乡镇煤矿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都达不到3万吨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从现在起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着手开展煤矿扩能改造和资源整合工作。根据湘煤行(2006)4号文件规定,下列煤矿原则上进行整合:1、2005年煤矿实际(核定或设计)生产能力小于2万吨/年的;遗留问题保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小于3万吨/年的;2、布局不合理、井田划分不合理、走向长度少于500米的。3、沿煤层倾向属“楼上楼”开采或安全上互相影响的。凡属整合煤矿原则要求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其他生产能力小于3万吨/年的矿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缺煤地区的生产能力小于2万吨/年的矿井,要在2007年12月31日前,通过改造、资源整合等方式使矿井生产能力逐步达到3万吨/年,否则,一律予以关闭。对那些资源枯竭、整改无望、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矿井要坚决予以淘汰。二是要按照煤炭开发利用规划,严格新开办矿井条件。省、市已经明确,凡储量在30万吨以下,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矿一律不予审批。三是选择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矿区,在煤炭资源配置、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和投资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重点支持。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县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原煤产量,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三)突出重点,加大整治,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是抓好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是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有力保障。要把抓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做为重点,继续深化瓦斯集中整治和防治水工作。凡去年已安装瓦斯风电闭锁装置的煤矿要坚持投入使用,绝不能做摆设。各矿要根据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工作面数量的增加也要相对增加瓦斯探头。通过几年的努力与改造,我县煤矿也要逐步建立瓦斯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在防治水方面,各矿必须编制防治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购置探放水设备,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探放水原则,杜绝煤矿水灾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一是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工作班子,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切实把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防止短期行为;二是要落实责任。按照县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督促管理,煤矿企业具体落实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着手抓、具体责任人抓现场的模式狠抓安全责任的落实。矿级领导要深入井下,到现场带班作业,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把问题和隐患及时处理、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强化督导。局安全、生产部门人员要帮助煤矿企业修订和完善措施、方案,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强化现场管理,逐矿建立隐患台帐,并跟踪督促整改,确保及时整改到位。四是要保证资金投入。要严格按照省政府湘政发[2004]4号文件的要求,吨煤提取10元安全费用全部用于瓦斯整治和安全投入,坚决执行省财政厅、省煤炭局湘煤规[2002]92号文件规定的吨煤提取10.5元维简费,返矿部分作为安全专项资金的规定。

(四)认真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安全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各煤矿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矿矿长必须按规定进行培训和复训,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一定保质保量送训,做到持证上岗。其他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先经过四级培训站进行岗前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作业。年内,将举办两期安全知识集中培训班,对新上岗从业人员实行强制性安全知识培训,各煤矿企业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搞好培训工作。

(五)全力推进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确保系统内部基本稳定。

全面实施“科技兴煤、人才兴煤”战略,进一步加快国有煤炭企业发展步伐。一是用3年时间,打造国有均坪煤矿“怀化第一产煤大矿”品牌,努力实现我县煤炭工业的稳步发展。2006年重点抓好矿井的排水复产,年内启动生产;2007年,加大矿井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扩大矿井生产能力;通过3年努力,力争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实现“怀化第一产煤大矿”的奋斗目标。二是全力抓好国有铁溪垅煤矿复产项目的启动。有效借鉴均坪煤矿的做法和经验,面向社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煤炭资源、人力资源、场地、设备和设施,盘活国有资产,恢复煤矿生产,解决职工就业,真正做到稳定一方、发展一方。三是继续抓好锰业总公司生产线的扩能改造和椒板溪煤矿的产量达标。力争2006年全县原煤产量在20万吨以上,金属电解锰产量在10000吨以上。

(六)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切实强化行业监管职能。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2

煤矿安全生产公益广告是以煤矿安全生产为主题而设计的,在中国煤炭开采必须依法开采,证照齐全有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煤矿安全生产公益广告代表企业或社会团体表达对社会的责任,纯粹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属于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要部分,相对其它广告而言,它具有本质区别。

二、煤矿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创意思路

公益广告创意风格各异,有直言相告,启迪心智的;有妙语惊人,针砭时弊的;有措辞警策,发人深思的;还有画龙点睛,让人茅塞顿开的……根据地方政府组织的“大学生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参赛要求,我首先仔细研读赛项细则后,再组织具备创作和制作的5名学生,开始集思广益,经过多番讨论后敲定“煤矿安全生产公益广告——亲情篇”这个主题,广告语为“质量标准化,连着你我他”,影片风格:寓教于乐、警示劝诫、预防事故。然后提出了创意思路。广告影片内容为:片头开场为绵延气魄的中国地图上赫赫立体标注着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辽宁:宁夏:黑龙江:江苏: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河北:新疆:甘肃、云南这些煤矿分布点,配以大气豪迈的音乐,突显中国的地大物博。片中为趣味、生动、悬念的剧情片,以“顶板、瓦斯、气体粉尘、运输、放炮、水灾、火灾、机电”这些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造成的事故为代表。解说配音以国家大型煤矿事故为例。每个小故事贯穿于事故发生过程、原因与三维创作的防范措施的效果参考。通过高度艺术浓缩,巧妙含蓄比喻,坚持紧凑简短、虽短犹精,情真味浓的原则。片尾为家中老小的等待与期盼团圆,配以温馨轻音乐的音乐背景,滚动字幕为主题的广告语。影片适度地夸张,精辟地警策,让公众在轻松娱乐中获得安防常识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影片时长十六分钟,寓意煤矿安全生产顺利高效完成。全程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来呈现,部分场景及细节以二维动画的手法来进行完善与补充。总体风格以卡通感、生活化、通俗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使其不枯燥乏味同时不失警示与劝诫的作业。实施环节,分组操作,分为5个组,共9人。包括拍摄组、音效组、三维组、二维组、平面组。其中拍摄组由2人组成,负责以实景拍摄为主,动画辅助的形式对煤矿进行介绍。主要拍摄煤矿的整体布局,安全的设施和设备,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流程等,音效组有1人:音效组负责音效录制、剪辑处理配。三维组难度最大,由3人组合,负责部门卡通造型与动画创作,整体影片的合成处理。二维组由2人组成,负责影视后期的剪辑与处理。平面组有1人,负责美化处理图形、图像资料,供导入到二维与三维组使用。影片文案精练,同时又富有道理,能引发人的深刻思考!将深刻的思想内涵融入生动感人的视觉形象之中。

三、煤矿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制作过程

大赛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公益广告作品。经过赛项规定的层层环节,按作品的主题、策划、制作、表现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其中,我指导的学生作品《煤矿安全生产公益广告篇》获一等奖。该作品既在主题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贴近百姓生活,把煤矿安全生产理念汇聚成涓涓溪水,细腻浇灌人心,不但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碰撞,更震撼了人的精神灵魂,唤起人们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思考和改变,引起大众共鸣。该作品运用软件简介说明:主要是先采用AdobePremiere对前期拍摄和收集整理的素材进行精准剪辑、音视频效果处理,然后再通过AdobeAfterEffect进行后期合成处理,所有图像图形用AdobePhotoshop和CorelDRAW进行加工处理。其创作与制作过程说明如下:一是确定作品主题,组织参赛学生学习、思考参赛文件精神,让他们大量查阅资料,再集体讨论,各抒己见,选择最优方案。确定了“煤矿安全生产公益广告——亲情篇”这一主题,煤矿安全生产也是近些年来大众与国家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所以作品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来传播煤矿安全生产的理念。二是大量收集素材,分别组织学生在网上、图书城等地方查找不同类型的图像、图形、文字、声音、视频等资料,再分组整理归档。同时安排学生展开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走访和座谈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另外安排学生手绘一些角色与场景作为作品背景使用。三是作品设计制作,先使用AdobePremiere对前期拍摄和收集整理的素材进行精准剪辑、加入合适的转场、运动和特效,完成作品的基本框架。期间发现有些素材加入特效之后效果不理想,再把素材挑选出来进行处理,经过多个来回,反复修改后。接下来的重要环节是使用AdobeAfterEffect将作品定稿,导入挑选好的背景音乐,根据视频对应效果,剪辑制作好音频效果,音视频融为一体,做成完整作品。最后再请大量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社会人员对作品进行评价提议后,再三番五次修改,终于大功告成。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邹海,等.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26(6):43-46.

[3]刘伟韬,等.覆岩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实测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2005,11:55-57.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3

今年以来,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竣。1至9月,全市发生煤矿事故21起,死亡32人,已超过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全年控制目标3人。特别是煤矿较大事故出现反弹,1月7日和7月31日,县先后发生2起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11人。煤矿安全生产的严竣形势,引起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严格监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迅速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确保今年第四季度煤矿安全生产,坚决遏制煤矿事故多发势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指示精神。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学书记、总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人的生命第一”准则,把煤矿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少数煤矿企业突击生产、违法违规生产的现象有所抬头,有的甚至不顾安全生产条件,盲目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造成事故发生;一些地方抓煤矿安全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具体,监管不到位。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断然措施,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二、细化措施,进一步强化煤矿基础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局《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和《煤矿安全规程》,加强煤矿基础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驻矿工作制度、下井带班制度、煤矿包保责任制度、驻矿安全员制度等;切实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把学习规程、执行规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煤矿定员管理,严格控制煤矿下井人数,合理生产组织;全面开展煤矿安全达标创建活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百日安全督查“回头看”活动,再督促、再检查、再整治,确保煤矿重大隐患彻底整治销号。

三、抓住重点,突出整治和解决薄弱环节。要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紧紧抓住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现场管理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系统,消灭无风、微风和串联通风现象,确保通风可靠;充分发挥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做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处置可靠、监控有效;对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和有瓦斯动力现象的矿井全面调查摸底,通过专家论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行一矿一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现场管理;大力开展治“三超”、打“三非”、反“三违”活动,用“铁的手腕”抓监管,下狠心、出重拳;用“铁的面孔”抓管理,抓反复、反复抓;用“铁的标准”促提高,高标准、高门槛。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4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时期,党和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加快了煤矿安全法制建设,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加大了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开展了煤矿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关闭了大量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89亿元支持国有重点煤矿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

经过多方努力,“**”时期,在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九五”时期的平均每年5.19,下降到“**”时期的平均每年3.93;煤矿事故起数由“九五”时期的平均每年4241起,下降到“**”时期的平均每年3703起;事故死亡人数由“九五”时期的平均每年7619人,下降到“**”时期的平均每年6213人。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安全生产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一)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时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统计表明:煤矿事故在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

一是煤矿事故在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严重。“**”时期,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68805起、死亡77158人,其中,煤矿共发生事故18516起、死亡31064人,分别占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26.91%和40.26%。

二是重特大事故多发。“**”时期,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1398起,平均每年发生280起,占全国各类重大事故起数的11%;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214起,平均每年发生43起,占全国各类特大事故起数的36%;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2起,平均每年发生8起,占全国各类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58%。

三是煤矿职业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矿尘肺病患者达30万人,占全国尘肺病患者50%左右。仅国有重点煤矿每年新增尘肺病患者近5000例,平均每年死亡2500人以上;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至今尚未建立报告制度。目前农民工已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煤矿尘肺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四是与世界主要采煤国家安全生产水平相比差距大。“**”时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1年的5.07下降到20*年的2.81,下降了45%,但与先进采煤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0*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7%,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为美国的70倍、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社会和谐及国际形象。

(二)煤矿地质条件及自然灾害状况

我国煤矿绝大多数是井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类型多,分布面广,在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严重。

地质条件。在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地质构造简单的煤矿占23%。据调查,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456米,采深大于600米的矿井产量占28.5%。小煤矿平均采深196米,采深超过300米的矿井产量占14.5%。

瓦斯灾害。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1.0%;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21.3%;低瓦斯矿井占57.7%。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的增大,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比例还会增加。

水害。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国有重点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27%,属于简单的矿井占34%。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8.5%。我国煤矿水害普遍存在,大中型煤矿有500多个工作面受水害威胁。在近2万处小煤矿中,有突水危险的矿井900多处,占总数的4.6%。

自然发火危害。我国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矿所占比例大、覆盖面广。大中型煤矿中,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严重或较严重(Ⅰ、II、III、Ⅳ级)的煤矿占72.9%。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47.3%。小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85.3%。由于煤层自燃,我国每年损失煤炭资源2亿吨左右。

煤尘灾害。我国煤矿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普遍存在。全国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煤矿总数的60%以上,煤尘爆炸指数在45%以上的煤矿占16.3%。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煤矿占87.4%,其中具有强爆炸性的占60%以上。

顶板灾害。我国煤矿顶板条件差异较大。多数大中型煤矿顶板属于Ⅱ类(局部不平)、Ⅲ类(裂隙比较发育),Ⅰ类(平整)顶板约占11%,Ⅳ类、Ⅴ类(破碎、松软)顶板约占5%。

冲击地压。中国是世界上除德国、波兰以外煤矿冲击地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中型煤矿中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47处,占5.16%。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现有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频率和强度在不断增加,还有少数无明显冲击地压的矿井也将逐渐显现出来。

热害。热害已成为我国矿井的新灾害。国有重点煤矿中有70多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26℃,其中30多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30℃,最高达37℃。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热害日趋严重。

(三)煤矿事故特征

一是乡镇煤矿事故多发。20*年,全国乡镇煤矿共发生事故2480起、死亡4384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5%、73%。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5.53,分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5.8倍和地方国有煤矿的2.8倍。

二是国有重点煤矿事故伤亡程度大。国有重点煤矿特大事故所占比重大。20*年,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及特别重大事故9起、死亡527人,占国有重点煤矿总死亡人数的53.6%,平均每起死亡59人。20*~20*年,在全国煤矿发生的6起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的事故中,国有重点煤矿4起,平均每起死亡175人;乡镇煤矿2起,平均每起死亡115人。

三是瓦斯、水害重特大事故比例高。20*年,在全国煤矿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瓦斯事故158起,占58.9%,居第一位;水害事故46起,占17.2%,居第二位。在全国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中,瓦斯事故40起,占69.0%,水害事故13起,占22.4%。

四是顶板事故总量大。20*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1805起,占全国煤矿事故起数的55%,居第一位;死亡2058人,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34.7%,仅次于瓦斯灾害,居第二位。

五是非法与违法矿井、基建与技改矿井和改制矿井特大事故多。20*年,非法与违法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8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31.0%;基建与技改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5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5.9%;改制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3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2.4%。

(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问题突出。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对煤、电、油、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形成巨大需求,使煤矿企业产生超产冲动、负重爬坡,在安全投入、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相对滞后,甚至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冒险生产,导致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发生的矿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开采。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劳动用工、设备管理、教育培训、技术和现场管理、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大量存在。

三是行业管理弱化。目前多数地方撤消或合并了煤炭管理机构,部分地方煤炭管理机构降格,行业管理职能分散,管理力量薄弱,煤炭开发建设、资源管理、产业政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规程标准、教育培训等缺乏统筹规划,造成对煤矿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四是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煤矿企业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根据20*年专家对54户重点煤矿企业会诊分析,仅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就高达689亿元,一些矿井防灾系统不健全,设备陈旧老化,安全装备落后。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安全欠账问题更为突出,安全保障水平低,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差。

五是煤矿安全科技水平低。我国煤矿安全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成果转化率低,安全基础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机理及主要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等研究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六是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有关院校地矿专业招生比例大幅下降,学校“招不进”、企业“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突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有煤矿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3%左右,地质、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小煤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农民工,技术人才更为短缺。

七是煤矿安全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以及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急需修订完善。煤矿企业自觉遵章守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的观念尚未形成,小煤矿超层越界、私挖滥采、无视矿工生命、无视法律、无视监管、非法违法生产现象大量存在。部分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少数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甚至徇私舞弊,充当非法违法的保护伞。

(五)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是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确立,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工作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着力点,迫切要求煤炭工业的发展要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安全发展。面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重特大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煤矿安全生产的任务更加迫切,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是煤炭需求快速增长,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压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大幅度增加,煤炭生产和运输绷得过紧,企业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的态势还将继续存在。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保障能力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将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挑战。

三是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增加了煤矿安全管理难度。煤炭行业安全风险大,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低,导致人才外流,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煤矿,采掘工人以农民工为主,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安全培训教育滞后,安全意识和技能差,进一步加大了煤矿安全管理难度。

四是煤炭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煤炭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在短时间内不能根本改变,小煤矿还将长期存在。小煤矿数量多、分布广、生产力水平落后,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和技改阻力多、难度大,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深入开展瓦斯治理,大幅度降低瓦斯事故;深化煤矿整顿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规范煤炭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隐患排查整改,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规划目标

到2010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年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起数比20*年下降20%以上,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2007年,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比20*年下降20%以上;到2010年,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

到2010年,小煤矿数量力争控制在1万处左右,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0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

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加大煤矿瓦斯治理力度。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机构,制定本地区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的规划或方案。现有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达到国家制定的抽采标准,新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同时建设瓦斯抽放设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建立“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只有经过瓦斯抽采后,瓦斯含量降低到允许开采标准以下,方可实施开采。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推广应用《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加强现场作业管理,加大瓦斯抽采力度,通过瓦斯治理示范项目建设,引导、鼓励和扶持瓦斯(煤层气)综合利用,到2010年煤矿瓦斯抽采率达到40%以上,瓦斯(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煤层气抽采量50亿立方米,全部利用;井下瓦斯抽采量50亿立方米,利用30亿立方米以上。井工矿全部建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远程联网,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现矿务局(集团公司)内部联网,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实现县(区)范围内联网。加强矿井通风,必须保证瓦斯的浓度在1%以下,严格按照矿井的通风能力,限定矿井的开采能力,并综合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提升能力、运输能力、供电能力、排水能力、地面生产系统能力、资源储量和服务年限的核定,取最小值确定生产能力,坚决杜绝超能力开采。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把防治瓦斯灾害作为重点,加大对煤矿瓦斯治理的监管监察力度,对45户重点监控煤矿企业实施分类指导,督促企业把瓦斯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严防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二)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小煤矿问题

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小煤矿整顿关闭规划,坚持“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开采、违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布局不合理、浪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小煤矿,到2007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的矿井。规范资源整合,加快小煤矿结构调整,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山西、内蒙古、陕西整合后的矿井规模不得低于30万吨/年,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北京、河北、东北及华东地区不得低于15万吨/年,西南和中南地区不得低于9万吨/年。强化矿井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安全准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到2008年力争实现小煤矿采矿秩序明显好转;煤矿数量、事故总量大幅度减少;资源回收率、装备水平、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小煤矿整体水平。“***”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审批(核准)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三)强化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认定的煤矿15种重大隐患,建立健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工作责任制。制定隐患排查整改方案,定期对煤矿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作业场所、设施设备、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级和登记,明确隐患整改的期限和质量要求,实行动态管理。加大隐患治理投入力度,按照分级分期的原则,确保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对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和采空区等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设施、场所要重点治理,做到“项目、资金、设备材料、责任人、进度”五落实。煤矿企业要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设备、设施和工艺,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煤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现场检查力度,加强跟踪监督监察。

(四)提升煤矿安全科技水平

推动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若干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基地。加大煤矿安全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培育力度,建立煤矿安全重点共性技术攻关基地。把安全科技研发团队建设、研发基地条件平台建设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重点支持。

开展煤矿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灾害探测、监测预警及治理关键技术攻关,在灾害机理、准确预测和有效治理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展矿井热害等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矿用产品安全性能检测技术、事故模拟仿真等煤矿安全管理、监察技术研究。构建矿井灾害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技术平台。研究制定煤矿安全准入、安全评价及分级管理等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瓦斯抽放、矿井水害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等技术示范工程。

(五)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高等院校煤矿主体专业要扩大招生规模,煤炭职业学校要扩大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和实施继续教育,采取委托培养、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设立艰苦专业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助学贷款、提高就业待遇等措施,建立国家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施煤炭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煤矿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建立健全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培训师资、大纲、教材、考核标准和题库建设。加强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强化对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重点抓好农民工的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严格考核,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煤矿企业要定期或经常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加强对企业安全培训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六)强化煤矿职业危害监察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察的法规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噪声等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有毒有害气体快速检测等标准。制定煤矿职业危害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事故调查处理的制度和办法,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加快煤矿职业危害监察队伍建设,补充配置专业监察设备,加大职业危害监察执法力度,严肃职业危害事故查处。

(七)推进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各类煤矿企业要依法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一通三防”、水害防治和设备管理等现场技术管理,到2008年前45户煤矿安全重点监控企业完成通风工程补套,2010年所有矿井完成通风工程补套;所有井工矿全部建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尽快实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远程联网,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现矿务局(集团公司)内部联网,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实现县(区)范围内联网;自然发火矿井要建立健全防灭火系统、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要严格落实综合防尘各项措施、加大水害威胁矿井防治水设施、设备的投入,完善防治水系统。坚持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强化基层区队班组建设,严格按照定编、定员、定额组织生产,建立完善入井人员位置监测及考勤系统,强化对入井人员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制定每个工作环节的质量标准,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评估、考核与评级,实现动态达标。在全国开展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的专项活动,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企业建设,建成一批本质安全型煤矿。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将煤矿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煤矿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要将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做到有目标、有项目、有资金、有措施、有支撑体系。

(二)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严格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煤矿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逐级抓好落实,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是政府安全监管监察主体的组成部分,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履行好煤矿安全监察、行业安全管理职责。

建立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煤矿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确保党和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的贯彻落实。要依法依规,保证煤矿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排查和治理隐患,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将煤矿安全生产纳入政府政绩、企业业绩的考核内容,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三)强化煤矿安全法治

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刑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以及司法解释工作,加快《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建设,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并提升其法律位阶。完善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修订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煤矿井下劳动定员定额行业标准和煤矿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和技改等产业政策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创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手段和方法,推行煤矿安全监察员派驻制度,完善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内容。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加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的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权钱交易和官煤勾结等腐败行为。加大对煤矿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资质审查制度,依法规范安全中介机构行为,发挥安全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加大煤矿安全投入

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原则,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煤矿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国有重点煤矿的支持力度,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提足用好安全费用,共同增加安全投入。

落实煤矿企业提取安全费用、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三项经济政策。加强对安全费用和风险抵押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推进矿产资源税费改革,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推行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经验,在煤炭生产成本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治理和解决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和重点煤矿接替产业发展问题,以及因采煤引起的其他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由政府掌握解决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资金,由企业自提自用等,逐步将资源、安全、环保、转产等成本纳入煤炭成本,实现煤炭成本合理化。推进工伤保险改革,从工伤保险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隐患整改等。鼓励商业保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推动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或其它财产险进入煤炭行业。建立职工最低工资制度,保障工人合法权益,使人工成本合理化。

(五)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科技保障体系

整合煤矿安全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煤矿安全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重点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等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科技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建设煤矿安全科学研究与装备研发基地,加大科技攻关,提高科技保障能力。

建立和完善煤矿科技创新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高效率投资机制,增加煤矿安全科技投入。

加强煤矿安全科技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各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结合人事部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加强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要创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环境,推动煤矿安全科技队伍的不断壮大。

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用好国家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煤矿安全优秀科技成果评选力度,营造煤矿安全科技创新环境。

(六)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宣传普及煤矿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好典型、好经验,揭露安全生产领域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及时曝光重特大事故。各级政府要定期公布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设立煤矿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电话和接待中心,对群众举报的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要彻底核查,实行举报奖励制度。

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各类煤矿企业都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推动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五、重点工程

“***”时期,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以重点工程的建设带动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的全面实施。

(一)煤矿主要灾害治理工程

1.煤矿“一通三防”工程

通风系统改造。各类煤矿要完善通风设施设备,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重点对国有煤矿中的供风量不足、通风能力一般或困难的矿井进行通风系统改造,解决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重大隐患,优化通风系统。

煤矿瓦斯治理。各类煤矿要改造和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配备瓦斯检测仪器仪表,建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重点对国有煤矿瓦斯灾害较重、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进行瓦斯抽放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新建和改造。

粉尘防治与监测系统改造。建立完善煤矿防尘洒水系统,更新或改造老化及损坏严重的防尘设施、设备和管路,建立完善矿井防隔爆设施,配备足够的测尘仪表、粉尘监测监控系统、喷雾装置及个人防护用品。

防灭火系统改造。自然发火严重的矿井要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建立健全矿井防灭火系统,已经建立但不够完善的要完善或更新防灭火系统及设备。

2.煤矿水害治理工程

受水害威胁的煤矿要建立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和应急防排水设施,补充完善防排水设备,按区域建立煤矿应急抢险防排水中心;对受奥灰水、老空水和承压含水层水威胁的矿井,建立并实施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安全保障工程;水患严重的煤矿要配备探放水设备。

3.顶板、矿压、冲击地压治理工程

煤矿要逐步改革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加强支护,完善顶板监测系统,对有矿压、冲击地压灾害的矿井配备预警预报装备。

(二)煤矿机电设备保障工程

对煤矿提升和运输系统,以及配套的安全保护和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完善。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架线电机车运输系统进行改造,采用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或胶带机运输。对已发生瓦斯动力现象但又尚未升级为突出矿井的高瓦斯矿井继续改装架线电机车。对矿井机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对煤矿的供电系统及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改造和完善。对没有实现双回路供电或井下重要场所无双回路供电的矿井进行更新改造,完善电路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三)煤矿安全科技创新工程

开展煤矿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应急救援、安全经济与管理、长效机制等理论创新研究。开展煤矿重大灾害连续监测、预警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创新适用煤矿安全技术,实施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工程。建立煤矿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煤矿水害防治、煤矿安全监测及信息化技术、煤矿自燃发火综合治理技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等煤矿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四)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5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和重大事故总量均有下降,安全生产整体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14年上半年,全国接连发生了河南省平煤神马集团长虹矿业公司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重大透水事故和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等26起较大以上事故,分析这26起安全生产事故原因,主要暴露了以下问题:瓦斯仍然是危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26起事故中,有15起为瓦斯事故,咱事故总量的57.7%,仅贵州今年就发生4起较大以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非法、违法、违规和违章行为严重,26起较大以上事故均与非法违法生产、建设和违章违规作业有直接关系;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环节薄弱,部分矿井领导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国家文件,形式主义严重,井下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生产事故具有地区性,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发生重大事故后,红土田煤矿不吸取事故教训、不认真排查隐患,继续违法超层越界生产,在半个月时间内又发生重大事故。

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2.1加强煤矿灾害治理和技术创新

加强煤矿井下瓦斯、粉尘等有害物质的治理力度,排除事故安全隐患,保证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以瓦斯爆炸和火灾为研究对象,研究重大事故的根本原因,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灾害预防性和可控性。严禁非阻燃电缆和皮带入井,减少引起火灾和瓦斯爆炸的危险源。国家根据煤矿井下具体情况,设立科技攻关项目,开发成套灾害治理装备和新技术,引导煤矿企业加强自身的安全技术投入,从多方面解决危及井下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

2.2加快煤矿整顿工作进度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2部门《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以云南、黑龙江、湖南等地为重点,加快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和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不能拖延和观望。定期通报各地整顿关闭工作完成情况,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矿井。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提高煤矿行业的准入条件,避免多元化的开采格局,保证煤矿行业健康发展。

2.3加大监管监察和警示教育工作力度

研究适合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政策,制定“政府机关监察,民间团体协助,煤矿企业高度负责”的监管监察体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察力度,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工作,扩大警示教育工作的范围,保证警示教育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增强矿长、管理人员和井下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育,一地出事故、全国受警示”的警示教育目标。

2.4引进先进管理方法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创新,在煤矿企业推广并维持“6S运动”,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从生产设备、环境和从业人员自身排除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在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原因分析;对策措施

煤炭属于我国的主要自然能源项目,自改革开放以来,煤矿产业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保障性作用。但是现阶段,因为国内煤矿产业在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使得国内煤矿业处于高成本、低效益的状态,这相对于异域发达国家来说,势必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并且时常出现的安全问题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明显不切合,所以对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对策进行探讨非常必要。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现阶段,国内各煤矿一线工作在进行中都伴随着各种问题,并且煤炭采集量占到了全球范围采集量的30%,然而在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总体伤亡人数却也占到了全球范围的90%,这也正是国内煤矿工作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国内煤矿硬件基础条件还较为陈旧,很多煤矿的硬件条件完备度与异域发达国家相差50%。基本条件不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不完备是煤矿业现场的主要状态[1]。在国内相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不断加强重视的背景下,很多煤矿区的不安全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缓解。煤矿产业也逐渐规模化;矿区现场的硬件条件出得到了优化,大规模煤矿区的硬件条件完备性进一步完善,很多有着先进条件的矿井陆续建成。然而还有诸多矿井,特别是农村和小型矿井的硬件条件还与国家相关标准存在着明灯的差距。很多的矿区人员的职能和素养都不高,专业人力资源明显缺失,现有人员也难以胜任高风险作业的标准。因为矿区作业过程具有效率低,回报低的特点,在国内近二十个行业领域中,处在最后段,并且作业过程也会伴随较高的风险、现场条环境也较为复杂,作业量高,机械运转时间长,导致专业人力资源流失现象严重,新进力量少,具有大规模矿区工作经验的人员严重匮乏。

二、安全事故进行统计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煤矿产业主要特点。(1)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2)矿区工作属于高风险行业项目,由于目前国内矿区工作硬件条件不完善,通过具体分析,在全球范围内的的各行业领域中,矿区的伤亡率数值最大。国内煤炭基本上都是借助人力在矿井中进行采集,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矿地下作业,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和冲击地压等灾害俱全,并随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煤矿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二)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1)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一直以来,各个煤矿采集人员都是来自于乡镇的农业生产人员,这些人员的职能都较低,岗位调换频率也较高,再加上煤矿企业都没能加大对主体人员的培训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得这些人员的职责意识和自我安保意识都不明显,不合理方式操作的情况始终存在[2]。(2)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很多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都往往会在向一线煤矿下达检修通知后,就不再实行监管工作,还有一小部分煤矿企业呈现出以惩代监督的情况;很多监管员因为不具备扎实的岗位理论基础,对一线采矿过程所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无法做出精准识别。

三、政府和企业在改善煤矿安全生产中实施的对策措施

(一)认真抓好煤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各地区煤矿企业都应该从严格的角度来对隐性安全风险做出深化、精准的识别,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对所确定的隐性问题和显性问题做出全面总结,如果发现有危害性较大风险的存在,就必须要立即暂停工作运转,将相关风险全面防控[3]。在具体行动前,应该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防控计划,明确防控责任制,建立防控标准。相关监管人员必须要对高风险问题的状态和处理过程进行存档,并进行持续性的监控,如果有危害性大,风险度持高不下的安全问题,也必须要尽快暂停工作运转,对风险做出有效防控,倘若防控过程不能实现理想效果,就需要停止该区域的工作。(二)强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煤矿业应该加大对主体人员培训的重视程度,大力增强主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尤其是对于矿长、瓦检员、放炮员等高风险职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必须要加在重视力度,在具体工作中,应该从严格的角度来对高风险职位人员证件的完备性进行确认,保证所相关人员都具备成熟的安全操作技能和高度的安全防护意识[4]。要实现这样的工作状态,就必须要保证所开展的培训工作具有相应性和高度可行性,以充分强化主体人员的自我安保意识和职责意识。不仅如此,相关监管人员,也需要对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和高风险职位安全操作实行全面监控,充分将培训项目和安全作业政策全面实行。

四、结语

多年以来,在国内煤矿一线工作现场中,安全问题多发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现实情况的杂乱,主体人员的职能不专业、专业素养不强等。要想有效改善这样的工作状态,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对上述问题做出高效处理。那么在具体行动中,就需要将一线工作条件做出优化,强化安全生产环节的整体质量和能力,以促进安全生产环节的高效化,不仅如此,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还必须要有相关单位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为煤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谭冬伟,于超,常德化等.我国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安全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8):81.

[2]王刚.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2):69.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7

1矿山测量的必要性

矿山测量作为技术性较高的测绘工作,需要结合各方面知识(如物理学、几何、建筑等)来保证自勘察、开采、报废、生产的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能迎刃而解。矿山测量的宗旨是保证开采、生产顺利和资料的回收利用,避免浪费资源。所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顺利开采、报废处理这三个层面,矿山测量具备预见性、基本性、效劳性。煤矿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工作繁琐、体系环节冗长、地层运动多,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带来生产过程的变化,尤其是压强、瓦斯等变化。安全生产的前提是相关工作人员对矿区和物体分布等情况熟知,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矿山测量,以保证获得矿区资料和数据,并体现在工程图中,以此根据测量结果,确定生产环节,并做好处理安全风险的准备。

2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对巷道掘进起到指导作用

巷道掘进的目的是开采矿区的矿物,确保平衡或加快生产速度等工作顺利进行。掘进前需要通过矿山测量设立中腰线,若此项环节没有进行,则无法保证正常开采。所以,矿山测量已成为核心工作之一。生产矿产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采取换气和改变现状环境,以降低生产风险。首先,应加强测量力度,做好贯通计划,防止瓦斯爆炸、毒气溢出等现象出现;其次,相关测量技工应在第一时间找到贯通所在地区,并精准地找到水和煤气之间的超前间隔,将此消息报告给所有需要的人员,及时制定防护方案,以提高安全指数,如A煤矿单位在贯通时,长度为25 000m,导线约为6 000m,是规模较大的施工现场。

2.2为保护煤柱提供参考资料

岩体和巷道发生下降现象很多原因是矿井施工时外力作用致使应力改变而引起的。矿体的生产形状、开采厚度、深度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导致地层下降和腐蚀形变的状况存在差异。相关测量技术小组在勘探时,会针对岩层的变化结合相关领域知识计算出边界角度、移动角度、3个临界变形值(倾斜变形3mm/m、水平变形2mm/m、曲率变形0.2mm/m)、下沉角度、地表水平移动系数等等。依照以上数据,确定不同矿井间隔的煤柱大小,合理评估回采的岩体状况,划分开采地区的防护区域,以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在最快的时间开采足够的矿体。

2.3降低矿井风险率的作用

加强对水资源的来向了解和定位较为重要,在此点设计一个阻止水通过的障碍,更好地进行勘查,为施工提供参考。矿井施工时,断层与地下的部分水资源都影响着矿山测量结果,由于两者都是地质结构所导致的,因此在实际勘查时,应加强对断裂带部分和矿井内部水源的重视,在设计工程图纸中体现精确的测量情况,掌握开采矿体时带来的地质改变,知晓钻孔位置、方位、倾角、个数多种信息,在钻孔时准确击中积水域,并使得水能够排出。曾有一个村镇的矿区出现开采不正确的案例,导致突水现象严重,造成了生产事故。因此,在钻孔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测量准确,将所有对水源的实际测量数据和情况绘制到设计图中,真实、准确的信息才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矿井井下打孔时,经常发生不同矿井中间、无矿地域中间、巷道中间等贯通的问题。在测量时,应充分了解打孔所在的地方和现状,并绘制详细、精准的图纸和制定精细的方案,提高界线划定的准确率,减低各种非正常贯通出现的概率。在发现周围有危险因素时,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领导,并对周围会出现的瓦斯泄漏、电路断开、积水挤压等事故提前预见,并采取应对方案,做好防护工作,采用先进测量仪器,加大测量力度,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如今,测量技术不断更新且水平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遥感、定位系统、GIS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灾害发生,通过实际的野外测量和相片校正等,快速绘制正确且精准的地形图。又如ISS测绘系统,能够对矿山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和传送、运用,以此形成自动一体化系统,提高测量数据绘制的可靠性,降低粗差的出现率,防止在施工时由于数据提供错误而导致的生产风险,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3结语

随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煤矿生产的安全受到了广泛关注。只有安全生产,才能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矿山测量通过在煤矿工程建设和开采时对整个矿区进行测量,为矿山的规划研究、勘查设计、开采管理等提供依据,起到了建设矿区良好环境、指导矿井生产、为保护煤柱留设提供参考资料、降低矿井风险率的作用,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卢星星 单位:同煤集团地质勘测处测量公司

第二篇: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对比研究

1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矿安全状况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采矿业已成为最安全的行业之一。

2煤矿自然条件对比

国外主要产煤大国都有大量的露天储量,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露天矿产量都在60%以上,中国目前的露天矿的产量也仅仅占11%左右。美国在历史上曾经也是以井工煤矿开采为主,其1949年井工矿产量比例占75%,但以后其产量比例逐渐减小,到2010年时已经降至31%,变成以露天开采为主。

3煤炭产业及生产结构对比

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煤炭产业集中度高,煤炭生产被几家大的企业控制;煤矿生产以大型矿井和露天矿为主,煤矿平均产能基本都在百万吨以上。我国通过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整顿关闭小煤矿,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2年底,全国有各类生产、建设煤矿13158处,产能48.2亿t/a,平均产能不足37万t,产业集中度低;煤矿1.3万余处,小煤矿数量8596处,占65%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长期占70%左右;露天产煤比重小,仅占11%左右;江南九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黑龙江小煤矿数量多、赋存条件差、管理技术水平低,事故多发。

4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比

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南非等产煤国家都非常重视煤矿(矿山)安全立法,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并形成了体系,以法律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约束。国外煤矿安全法规有如下特点:权威性强,立法层次高;法律严密,完整性好;法律条款明确,可操作性强;安全监察机构及监察人员职权明确;将安全监察机构的职权体现在法律中,有利于依法行政;将技术规程、标准上升到法律层次,更加有利于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标准修订及时。我国煤矿安全与职业健康有关的法规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法治化建设起步较晚,法学理论基础薄弱,立法技术较为落后,导致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内法律法规之间的不衔接、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另外,我国煤矿安全执法不够严格,非法违法煤矿屡禁不止,被关闭煤矿死灰复燃不断发生,除了监管不严的因素外,与法制不健全、法制手段不够硬有很大关系。因此,与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矿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不够严格,煤矿非法违法生产现状严重,是造成煤矿生产安全水平较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5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对比

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大都独立于煤炭企业和其他煤炭管理部门,是执行煤矿安全监管的独立机构,不受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约束。南非、加拿大、印度等国家都建立了三方委员会制度,由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分别选出一定数额的代表,组成委员会,对相关事项进行协商解决。另外,国外主要产煤国家都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建立责任分工体系、倡导安全生产文化、培训自救和互救知识、保证所有人遵守安全标准等。我国建立的煤矿安全监察垂直管理体系对煤矿安全水平提高发挥了极大作用,2002年以后煤矿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大幅下降,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政府层面安全监察作用是有限的,安全监察员也不是万事通,而煤矿企业和煤矿工人更了解自身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三方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和煤矿工人参与安全监察的作用,并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国外其他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安全监管的作用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6煤矿安全保障机制对比

发达国家对煤矿安全与健康科研工作投资大、成果多、推广快,每年有几百项科研成果用于生产。我国对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也很大,有关煤矿安全研究成果也较多,但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应用率比较低,推广速度慢,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发挥其应用价值。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有充分的资金保证;着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作场所每一名员工的作用。我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都对煤矿安全培训做出了明文规定,但执行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乡镇煤矿,不经培训就上岗的现象比较突出,除企业自身原因外,与我国安全培训体系和机构不健全也有关系。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在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把许多高新技术应用在煤矿生产中,井下采煤工作面向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掘进工作面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井下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和装备不断完善;露天矿装备向大型化发展,效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现代化矿井和露天矿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煤矿由于地质条件、资金、储量等多种原因,机械化水平很低。美国等主要产煤国家都建立了运行良好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美国联邦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要求每个煤矿与两个以上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印度煤炭公司各子公司都设有煤矿救护中心,煤矿一旦发生事故,矿山救护队可在半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我国目前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已经比较健全,建立了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成立了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预警机制,在18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布局还有待完善。通过对比可知,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确保煤矿安全投入、重视煤矿安全培训、注重提高煤矿安全科技水平、健全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煤矿安全保障机制。在上述方面,我国还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7结论

近十几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但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我国的煤层赋存条件普遍比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差,属于中等偏下水平,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很少,井工矿井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煤尘、地温等自然灾害相对严重,这是造成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客观因素。

2)我国的煤炭产业和生产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小煤矿数量太多,安全生产水平低。

3)我国煤炭生产法律法规系统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严,法制手段不够硬,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

4)我国安全监察系统和监察人员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和员工的安全监察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5)相比国外主要产煤国家,我国煤矿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煤矿安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效果不理想,煤矿安全培训制度总体实施效果比较差,煤矿总体机械化水平相对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布局还有待完善。

作者:李大生 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第三篇:电子监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电子监控系统的发展

1.1微处理器监控系统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微处理器,在电子监控系统中应用微处理器能够将控制和切换结合起来。

1.2外挂多媒体监控系统

20世纪90年代,可以通过计算机来传输视频,并使用计算机进行显示,仍然使用传统的单片机主机来进行控制和切换。通过连接计算机和串口能够完成简单的控制工作。虽然外挂多媒体监控系统并非真正的多媒体系统,然而人机界面已经比较良好。

1.3多媒体监控系统

多媒体监控系统是一套结合软件和硬件的监控体系,删减了多余的环节,反应速度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实现行动处理、报警采集、云台镜头控制、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等内容的模块化,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得以消除。

1.4网络监视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来形成监视网,能够实现有限范围内的局域网建设或者使用互联网来扩大监视的范围。如果使用无线通信网,也能够实现对煤矿井下生产的移动监控。

2煤矿安全生产中电子监控系统的结构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电子监控系统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将模拟和数字混合逐渐向数字系统过渡。当前主要的电子监控系统产品有两类:数字视频监控和模拟视频监控。模拟视频监控又分为两种:(1)以PC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多媒体的系统管理和对矩阵主机的控制和切换。主要使用软件设计,报警设备的报警信息通过串口连接,并且使用程序编程来实现自动控制报警录像、报警联动、云台控制、视频切换。该系统能够利用PC机的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结构特点,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互动集成,例如煤矿安全参数信息管理系统、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等。(2)以单片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结合PC机的多媒体管理类型。矩阵切换器主要是由单片机进行控制,能够集中原来分散的全解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一机处理。通过图形管理软件能够实现单片机控制的矩阵视频切换。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KJ28矿井上/井下光纤工业,电视系统分为数字视频部分、调度室主控部分、井下部分和井上部分,传输介质为光纤,能够将井上井下的关键场合、重要设备和主要生产环节的实时图像输送到矿领导办公室和矿调度指挥中心,具有直观、清晰的特点,能够使矿领导和指挥调度人员快速地掌握井上井下的实时工况。

3电子监控下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传统的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使用铜线作为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线,传输距离如果超过了1000米,信号就容易出现延时、畸变和衰耗,图像的质量也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有线模拟视频监控也难以实现联网,只能进行点对点的连接,具有较大的布线工程量。查询取证时还会受到存储介质的限制,具有比较繁琐的取证环节。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使用的电子监控主要是数字化的视频监控:(1)其可以通过广域网或者局域网来传输图像数据,不会受到距离的限制,图像数据的传输信号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图像的稳定性和品质得到保障;(2)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数字视频的互联,从而无需重复布线,极大地节约了电子视频系统的布置经费;(3)能够实现数字化存储,简化了查询取证的步骤。为了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电子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必须进行防爆设计。煤矿安全生产对于电子监控系统的配套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和兼容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主要是使用MPEG-4,H.264压缩标准和光纤传输,其具有结构简洁、技术先进的优势。通过煤矿企业的网络平台来传输工业电视图像,从而在调度室的大屏幕投影电视墙或者办公室的计算机上显示煤矿安全生产视频图像,并且通过网络来控制摄像头的光圈、焦距和方位,将声音、图像和数据集成起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调度指挥。该电子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存储时间较长、数据量较小,能够实现数字网络视频监控。其服务器集合了网络通信、权限管理、矩阵切换、叠加、回放、储存、云台编码控制、实时显示等功能,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副井提升、皮带运输、采掘面、选煤厂等关键环节的工矿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屏幕可以同时显示16个摄像机的图像,并且选择画面格式,能够对图像进行缩小、放大和冻结。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对前端的加热、雨刷、风扇、镜头和云台进行直接控制。与集团之间也可以实现联网,从而对数据图像和图形进行传输,并将监控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该电子监控系统的联网方式包括公用电话网、无线网、光纤局域网,硬盘录像的方式有报警录像、手动录像、动态录像、连续录像,并且设置有安全密码。只有拥有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删除文件、设置系统和查询监控系统。不同的视频图像监控画面可以在网络终端和监控中心站进行同时显示。该电子监控系统还预留有报警接口,具有对突发事件进行报警录像的功能,能够连接被动式紧急按钮和主动探测器。

4电子监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方向

4.1移动化

无线网络要能够提供视频图像、高速数据、多媒体等服务。当前的无线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无法满足煤矿安全生产中传输大数据量视频信号的需要,这是由无线信道的物理特点决定的。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电子监控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移动化,能够采集和处理掘进机、采煤机等移动设备的工况参数,并且适应煤矿生产中的温度、风速、一氧化碳浓度和瓦斯浓度。

4.2数字化

数字化是电子监控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就是从模拟状态向数字状态转化,形成信息流的开放式、编码压缩和数字化协议,能够无缝连接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并使用统一的操作平台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5结语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用电子监控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监控系统具有价格低廉、无线传输方便可靠、体积较小的优点,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设备、选煤厂、主副井提升、皮带运输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且直接反馈给调度人员和矿领导,最大程度地杜绝不当操作和安全隐患,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於帆 戴敏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第四篇: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1感知层

主要完成井下信息的感知和采集。通过智能传感器、RFID标签读写器、条形码读写器、视频摄像头、本安型智能终端等设备,完成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1.2传输层

主要完成数据接入和网络传输。其功能主要由传感网来承担。数据接入是将传感网的末梢节点信息进行组网控制和信息汇集,然后采用不同的通信网络与物联网配合形成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层与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1.3应用层

即物联网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信息的汇聚、转换、分析。本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和上位机软件组成,并实现对末梢节点的反向控制。

2煤矿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依托云计算机技术将煤矿各个独立的系统整合为有机统一的综合监控平台。实现煤矿各系统的数据集成、功能集成和互联互动,充分发挥各系统的综合效应,并通过对各系统数据的挖掘、优化和延伸,实现综合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定位监测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产量监测系统;安全设施管理;开采区域管理;设备物流管理;应急指挥;危险品物流管理;报表系统等功能。

3智能终端设计

将传统的传感器加入嵌入式微处理器,实现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和判读形成新型智能物理网终端。该智能终端结选用ARM11内核的S3C6410微处理器,选用RFM22作为射频识别模块。

3.1微处理器S3C6410

S3C6410的CPU采用基于ARM1176JZF-S核设计,内部集成了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单元,主频为667MHz;具有SDRAM内存;以太网RJ45100M接口,通过CS8900网络芯片连接以太网;同时具有现场总线功能。

3.2射频识别模块RFM22

RFM22是一种低成本、高能量的ISM频段射频收发模块,高灵敏度(-121dBm)以及高功率输出(20dBm),频率范围:240-930MHz;最大输出功率:20dBm;低功耗:185mA(接收);85mA+20dBm(发射)。数据传输率:0123-256kbpsFSK;数字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定时唤醒功能;自动频率控制(AFC);前同步信号检测;64B收发数据寄存器;温度感应和8位模数转换器。

3.3无线网络ZigBee模块CC2530

采用TI公司的CC2530组成无线传感网,配合智能传感器实现物联网数据采集后的无线通信。同时根据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知参考节点位置准确计算出被测者的位置坐标,实现人员定位功能。CC2530内部集成增强型8051和RF收发模块,其只需要很少元器件的配合就能完成数据的收发。

4感知层信息采集算法设计

感知层采用RFID系统和无线传感网融合而成的EPC传感网络,不但能获取煤矿井下的环境信息,而且能对静止或移动的物体实现精确识别,同时RFID识别范围还能够不断扩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感知阴影或盲点,需要对节点不合理分布造成的监测影响进行优化处理。一般先建立节点分布的感知数学模型和应用环境的地域数学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建构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优化处理。目前常用的感知模型分为两种:二元感知模型和指数感知模型。

5结语

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无线通信传感网的优势,该系统组网快捷,使用灵活、方便,并能够实现视频、音频、告警信息、路线追踪定位等多种功能,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优良的安全保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玲玲 任国玺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分析

1煤矿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

煤矿负责人是煤矿进行生产的主导者,所以煤矿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负责人一定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坚定观点,加强自我对于煤矿生产安全观念的认知,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做到重视。另外,煤矿负责人直接对煤矿生产过程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管辖矿工对于煤矿生产的认知程度,所以煤矿负责人一定要让矿工深刻认识到,安全是进行煤矿生产工作的第一准则,切不可为了加快开采进度或增加开采量而贸然超额开采,以免发生开采事故,对矿工家庭形成打击和伤害。另外,煤矿负责人应该把把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渐渐融入到与煤矿生产工人的相处之中,这样不仅能加强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还能起到带动他们工作热情的作用。煤矿负责人应该与煤矿生产工人形成沟通和交流,因为煤矿生产工人是进行煤矿生产工作的直接接触人,只有和其交流,才能在第一时间更好地了解到煤矿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就有利于煤矿负责人及时作出反应,从而降低或消除事故发生的潜在威胁。

2煤矿负责人对于煤矿生产工人安全意识的建立和培养

拥有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工作的前提要求,在煤矿生产工人之间,煤矿负责人一定要做好对其进行煤炭安全生产意识的建立和培养。用俗语来说,有了命才有了之后的一切,没了命一切都是空谈。煤矿工人是在社会底层进行勤勤恳恳工作的劳动人民,文化知识程度并不高,所以煤矿负责人不要用书面语对他们进行安全意识的讲解,要直白而肯定地告诉煤矿生产工人,一切以生命为重,不能为了开采大量煤炭以获得更多的工资而不顾危险,强调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一旦危险的预兆出现,立刻通知煤矿管理人员组织其他煤矿生产工人进行安全撤离。煤矿负责人一定要让煤矿生产工人清楚,危险的发生来自于疏忽大意,让他们在进行煤炭生产的过程中注意对危险形成敏感感知,并普及安全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

3煤矿负责人制定安全预警制度,提高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工作概率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危险极有可能发生,所以非常需要制定一项安全预警制度,来提高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工作概率。对于安全预警制度的建立,煤矿负责人要与煤矿生产工人以及煤矿生产的相关专家进行协调沟通,毕竟煤矿生产工人身处生产前线,与煤矿生产过程息息相关,提出的观点或建议必定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本质;而煤矿生产的相关专家经常对煤矿生产进行研究,提出的见解肯定有经验而且具有建设性。那么在和煤矿生产工人与煤矿生产的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讨论之后,煤矿负责人就要根据讨论之后的结论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测量到震塌信号的时候,高音警报一定要及时响起;煤矿负责人还要定期对煤矿生产工人进行矿井逃生培训,训练好他们的逃生能力,使事故发生概率降低。煤矿负责人一定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逐渐完善安全预警制度,总结经验及教训,使现行安全预警制度能够高度有效地起到预警作用,从而保障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

4煤矿负责人对煤矿生产进行全面了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煤矿生产过程通常是在矿井之下进行的,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危险的发生概率,但这并不代表煤矿负责人不能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煤矿生产工人进行安全防护来保障煤矿生产工人的生命。那么煤矿负责人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护煤矿生产工人?这就需要煤矿生产负责人对自己所负责的矿场或矿井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对矿产分布的清晰和对地质结构的勘探,只有对这些进行了解之后,煤矿负责人才能制定相对应的安全措施来降低煤矿生产风险。那么具体如何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呢?首先,煤矿负责人要在每日矿井开采之前,请煤矿开采的相关专家对矿井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再进行安全评估,选择能否让煤矿生产工人下矿井进行煤矿生产,要提前把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然后,需要煤矿负责人建立或者升级安全设备,例如:在矿井之下设立测震仪器和高音警报,以便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及时作出反应;而且煤矿负责人需要尽最大努力扩大矿井升降机的容量和载重量,以便遇到危险时,煤矿生产工人能够及时撤退和离开矿井。由于矿井之下的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在煤矿生产工人进入矿井之前,煤矿负责人要委派一些医护人员对煤矿生产工人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测,以防由于环境的恶劣造成煤炭生产工人发生危险,而且在矿井之下,情况不易视察,煤矿生产工人个人发生危险难以引起别人注意,最后造成非工作原因事故,因此,煤矿负责人也要做好这一点。其他更加细节的安全措施,就需要煤矿负责人因地制宜,根据矿井情况自行制定。

5煤矿负责人做好煤矿生产定期总结,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危险的规避来自于人们对安全的认知和实际预防,同时也来自于日常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所以煤矿负责人要定期召集煤矿生产工人进行近期煤矿生产的总结,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综合而言,煤矿负责人首先应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建立和培养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制度,制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最后做好煤矿生产的定期总结,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作者:路书文 单位:壶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六篇: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完善

1我国煤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煤矿生产的模式正处在投入过高、耗能很大、产出较低、效益较低,整个发展过程过于粗放,矿难频发,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采煤效率较低,这些情况就对我们重视和及时解决煤矿安全问题提出了要求。

1.1政府监督不力随着煤矿行业的市场化,煤矿产业的利润越来越高,但是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特点,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与政府对煤矿的宏观调控有很大的关系,政府对于煤矿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来说我国政府对于煤矿的控制和监管方法不够科学,效果不够明显。

1.2技术上较为落后从储量上来说我国的煤矿储量较大,但同时分布较广我国煤矿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矿生产成本高,并且地下矿较多,这就对开采难度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事故,并且由于在地下密闭空间,就更容易引发大型事故,并且目前来说很多生产者都是独立生产,体系不够完善,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有不足,尤其在安全设施上不够重视和投入的资金不足,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监管都不够,导致一些煤矿在设备不够完善,安全设施不够的情况下就进行井下开采,给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得到重视,安全生产体系的不完善成为了矿难频发的重点原因,矿难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障碍,需要政府从各方面综合治理,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我国的煤矿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对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和原因的分析,并且对如何建立健全安全体系做出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1.3人员问题在煤矿生产中,煤矿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管是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都不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意识较差,一旦发生矿难自救意识和能力也不够,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对于规定不能严格遵守,造成矿难发生的隐患。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改善能源结构对于我国的国情来说,我国是煤矿的生产大国同时消耗煤炭量也相当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我国的煤矿生产设备落后,技术不够先进,能耗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提高煤炭供应的情况下对新能源进行研究和开发,优化改善能源结构,新能源的利用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减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同时煤矿的生产压力减小煤矿企业才能对安全体系和措施进行控制和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开辟新的矿源,探索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开采技术。对于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要合理的借鉴,结合我国国情不断的应用新型科技更好的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对新能源充分探测和开发,另一方面要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科学采矿,文明采矿,合理采矿,不断的提高对于伴生矿的利用,并且作为煤炭的消费者我们也需要更好的把握节约的理念,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

2.2重视政府作用通过对以往矿难的分析可以得知,很多矿难都是可以避免的,很多矿难的损失都是可以控制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发挥作用,从管理和监督上进行控制,科学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由于煤炭企业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的并存就需要政府在可持续的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煤矿的安全监管的体制进行完善,体制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煤矿安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从而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于煤矿事故进行科学完善的预防机制,这就能够对事故进行及早的事故预警和预防,从而防止或者减轻事故的影响。另外对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严格遵守,一旦产生问题要严惩责任人,从而保障整个安全工作的进行。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对自身的建设要进行改革,杜绝任何由于利益关系产生的腐败行为,另外作为政府要推进社会监督和舆论激励的机制,社会舆论的加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真正的把事故隐患消除,此外除了安全生产还要不断的加强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实力,大力鼓励社会资金的加入,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煤矿企业竞争能力。作为政府要对煤矿企业的准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对于一些安全设施或者体系不能达到标准的企业坚决不能批准,对于已经投入生产的煤炭企业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增加对安全设施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最终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的水平。

2.3人员培训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保障这些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范,科学使用安全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能够从容应对安全逃生,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并且设定科学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准许从业上岗,以这样的方式在人员上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扼杀或者降低煤矿的事故影响。

2.4重视经济调控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来说,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自我完善,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步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状况,这就需要经济体制做出科学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的价格也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对于经济发展汇总的体制性及执行障碍着力解除,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科学评价体系,开发研究新能源,尽力改善能源结构和供需模式,从而降低对煤矿资源的依赖性,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对供需问题不断环节,最终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增长。

3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8

一、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督促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认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领导,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市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组织全市专项行动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周群兼任,具体负责本次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

(二)各相关区(县)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专项行动工作。

三、排查治理范围

全市各类煤炭生产矿井、新建矿井、改扩建矿井和20**年淘汰、关闭矿井。

四、实施步骤

此次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5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24日-5月25日)。

1.紧急动员。各相关区(县)政府及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立即安排部署,紧急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此次专项行动的范围、内容、目标和要求,确保专项行动及时有效开展。

2.强化学习。要立即组织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辖区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6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委局《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95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安监总煤矿字〔20**〕134号)、《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安监总煤矿字〔20**〕13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明电〔20**〕122号)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明确主体责任,熟练掌握编制隐患整改方案和排查治理隐患的方式方法。

3.周密部署。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方案和自治区有关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并督促企业认真落实,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隐患排查要分级分类管理和监控,逐类进行。一般隐患按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安全培训等分类;重大隐患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分类。

(二)煤矿企业自查阶段(5月26日—5月31日)。

煤矿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认真对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安委办明电〔20**〕9号),对矿井各个环节进行隐患排查。对于存在重大隐患和行为的,煤矿企业要立即停止生产。针对自查的安全生产隐患,分类、分级并登记建档,立即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并及时向区(县)煤矿行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接到报告要对隐患整改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书面意见并监督落实。环鹏公司矿业分公司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方案上报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查、备案。

(三)整改治理阶段(6月1日—6月20日)。

对于一般隐患,煤矿主要负责人要指导整改负责人立即整改,做到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对于需限期整改的一般隐患,煤矿要指定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煤矿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备案。

对于存在的重大隐患及行为,煤矿企业要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报所属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审批,煤矿主要负责人要按照批准的整改方案,积极落实整改项目、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对照整改标准,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和装备认真进行整改。整改结果要向所属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报告。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对辖区矿井存在的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监控,督促煤矿企业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四)监督检查阶段(6月21日—7月21日)。

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力量,明确责任,突出重点,逐矿检查。现场检查中发现存在《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第十条所列的8条情形之一的,严格按照该办法第十三条执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被责令停产整顿矿井和20**年已被淘汰、关闭矿井的监督检查,严防非法组织生产、建设。

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必须按照要求再进行认真整改。整改完成后,煤矿主要负责人要对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组织自检;自检合格后,向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复产申请,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规定程序组织力量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矿井,提请当地政府坚决予以关闭。

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握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对此次专项行动中各类矿井的隐患及整改情况、经济处罚情况、停产整顿情况、关闭情况以及安全费用和维简费提取与使用情况等,进行认真检查和总结。

(五)检查验收阶段(7月22日—7月28日)。

市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检查验收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随机抽查等方法,对各相关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不力、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区(县),将责令重新组织,限期达标。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各相关区(县)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宣传动员,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全面部署,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严格排查,落实责任。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在此次专项行动中,煤矿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要对本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全面负责。要按照辖区具体行动部署,立即组织技术力量,认真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煤矿企业要认真执行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的提取使用制度,依法加大投入,在隐患自查的基础上,落实隐患治理整改项目、资金、责任和进度,切实查处本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各类隐患和违法行为。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要认真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大督察指导力度,严格、规范、有序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中严把检查、整改和验收关,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对排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下达整改指令书,提出整改要求,对一时无法消除的重大隐患要登记建档,实行挂牌督办,并落实督办人。对重大隐患治理前或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等强制措施。

(三)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各相关区(县)政府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加大对煤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专项行动中要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针对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制定详细的执法监管计划。在执法检查工作中,要吸收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深入生产一线,认真查找事故隐患。对隐患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要严格审查,对整改结果要严格督察,对复产验收工作要严格标准。对资金投入不足、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和经验收不合格的矿井,要依法从重处罚,直至依法关闭。

(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各类煤矿要对生产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面、细致地查找、整改、治理,确保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切实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要突出重点,严大隐患。

一是重点排查治理瓦斯隐患。必须保证瓦斯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通风、机电设施、设备必须符合设计、管理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加强对盲巷、密闭的管理和采、掘工作面通风管理;正确处理矿井采掘接替关系,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在瓦斯超限、停风停电等异常情况下,要按规定撤人、排放瓦斯,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放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二是重点排查顶板隐患。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0号令的规定。采煤工作面顶板不能保证随采随冒的,必须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措施。对辖区内存在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威胁的矿井,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矿进行检查,提出治理方案,并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落实治理方案,切实消除顶板隐患。

三是排查水害隐患。煤矿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老空水、地表水和岩溶水等隐患的排查,建立水害防治长效机制。要落实井上下防排水设施、设备和专职水害防治人员,制定并执行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掌握矿井周边水害情况,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四是加强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要严格控制入井人数,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简化生产系统,减少用人环节,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突击组织生产。

(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各相关区(县)要以这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完善本区(县)煤矿企业重大隐患档案,并纳入监控、监管范围。既要切实消除当前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突出隐患,又要落实治本之策,加强制度建设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六)广泛宣传,舆论监督。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9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我省对煤矿安全生产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整顿和治理。2007年,山西继续重拳出击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但是触目惊心的煤矿生产事故依然频繁发生。仅2007年3-5月,在山西就发生数起煤矿重大伤亡事件。其中,2007年3月18日山西晋城市苗匠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困井下21名矿工全部遇难;2007年3月28日山西临汾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6人死亡;2007年5月5日山西临汾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遇难28人。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但煤矿安全生产还是令人堪忧。近年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百万吨死亡率却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说,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已经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非解决不可。一个社会只有生产是安全的,社会才是稳定的,民生才是有保障的。安全生产问题带有行业特点,资源型的煤炭产业安全生产问题优为突出,因而煤矿安全生产就成了全省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

二、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

山西是能源大省,矿难频发固然有其自然的因素,由于瓦斯、煤尘,煤矿区域的洪水、地震等原因,决定了煤矿生产属于高危行业,但是更多的矿难都有其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正如李铁映指出的:“从已查处的案件看。几乎每一起特别重大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腐败行为。”正是这些原因冲破了人类设计的防御预警系统从而引发矿难;正是这些原因破坏了人类自己制定的生产规则而造成矿难;正是这些原因使已有的煤矿事故预防技术和设备根本无法进人煤矿,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成为一种“必然”。当然,同样原因也导致省政府近年来整顿煤矿安全生产秩序、抑制煤矿事故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使山西省政府在煤矿安全工作上肩负压力。

(一)煤矿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

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始终存在:一是长期的资源配给制度,导致资源无偿或廉价被使用。由于进入煤矿生产的门槛过低,经常性的盲目开采和无证开采,致使我省煤矿普遍安全投入不足。这是造成我省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规模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原因。我省煤矿存在着地质构造复杂、倾角大、煤层薄、煤层不稳定和灾害严重等问题。现有煤矿的生产基础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投入的,近年来钢铁、电力、冶金等高能耗工业的大发展极大地刺激和拉动了煤炭的过量需求,煤炭的过量开采造成技术更新缓慢和原有设备的迅速贬值。在煤炭逐步放开经营的环境下,投入问题暴露了出来,凸显了政府在投入机制上调控政策和扶持政策的不足。一些承包的煤矿存在短期行为,拼命消耗,矿山资源枯竭,无法治理环境,无法可持续发展,政府继续为成本买单,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二是比投入不足更加可怕的是安全意识淡薄。许多管理者漠视弱势群体,许多人对预防为主掉以轻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几乎就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句口号。安全意识淡薄一定意义上又说明了煤矿负责人的问题,一些权利阶层的人“群体性冷漠”造成了社会底层民众被社会遗忘的境地。

(二)产权关系不清,价格机制乏力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际上一直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各地方无偿占有和支配矿业权,煤炭资源成为地方政府实现政绩的手段。在产权分离的企业制度改革中,煤矿企业产权关系并不清晰,作为国家所有权的资源,归地方分配使用,大多采取行政划拨,而非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争方式,加之行政审批转让的不规范,导致野蛮式开采,不仅开采成本未进入价格形成机制,而且回采率非常低,尤其是小煤窑极大地浪费了资源,采矿制度从根本上违背公平原则。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和下游产业发展过热必然导致煤炭价格的需求拉动型上涨。这种上涨一方面导致国家价格调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导致煤炭企业因价格飚升的利益驱动引发生产失控。由于煤炭资源的稀缺性,价格却未能真实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煤矿生产不能有效地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调节,一方面造成某些产能过剩的国有大型煤矿价格过低,另一方面造成承包煤矿的大小“煤老板”谋取暴利。正

是由于现行煤炭价格的计划调拨,山西省几十年的煤价都是国家计划调拨的,必然造成煤炭市场秩序的混乱,而价格一旦上涨,产煤集中的地方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三)煤矿安全治理的最大障碍

能源紧缺、煤炭价格上涨使煤矿采掘业成为近年来的暴利行业。近年来山西煤炭市场吨煤的纯利润在100-200元人民币左右(原煤会因为种类、质级等原因导致售价不同,由于贫矿富矿等原因导致生产成本不同),一个年产几万吨的小煤矿,年获纯利就可达几百万元,稍大生产规模的煤矿每年的纯利可以超过1000万元。山西省高平市的统计年鉴表明,2003年该市原煤累计开采量为1150.68万吨,其中市属煤矿为214.87万吨,市以下乡镇煤矿为807.55万吨。该市政府一位官员分析,根据2003年的数据计算,私人手中累计的原煤开采量应在700万吨左右,按照每吨煤炭200元的纯利润计算,当年私人获取的纯利润应该在14亿元左右。正是这种超额利润的诱惑使各级政府对小煤矿的整顿关闭措施难以施行。从煤矿事故的通报中,看到了矿主们在事故发生前后对法律的蔑视。很多煤矿在发生事故前曾多次收到当地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停产整顿通知,甚至曾经被这些部门实施关闭,但这并不影响煤矿的继续生产,尽管把对矿难死者的赔偿额提高到了20万元,也同样不能阻止矿主们继续违章违法生产。因为,从煤炭生产中轻易获取的暴利使矿主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抗安全监察部门的执法,甚至收买执法人员;同时,“20万元”在日进百万元的矿主们眼里根本不算巨款。一些官员的心理活动并不复杂:既然无法阻止煤矿的违法生产,就成为煤矿的暗股。正是由于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使得对煤矿进行管理与执法中,举步维坚,实质性的安全问题不能杜绝。

(四)超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产:煤矿安全治理的主要障碍

面对不断恶化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省政府的治理整顿政策和措施首先受到了来自煤炭市场的巨大压力。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每年煤炭消费量增长7%-9%。消费需求增长导致煤炭产量增长,从2001-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的累计增长量高达7.38亿吨,累计增幅接近74%。2004年,原煤产量达到19.5亿吨,与2003年相比,增加2,28亿吨,增长13.2%;2005年,原煤产量达到了21.9亿吨。比2004年增长9.9%。原煤增产主要是通过煤矿超出设计能力的生产实现的。2004年,全国27个产煤省(市、自治区)中,有20个省(市、自治区)超产,其中19个省(市、自治区)超产在10%以上,福建、陕西、北京等地超产均在50%以上。在超出生产设计能力的同时,原煤生产也超出了生产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调查,2003年,全国原煤年产量为17.28亿吨,而当年年底,全国具备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的生产能力仅为11亿吨,至少有6.28亿吨的原煤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2004年,全国原煤年产量为19.5亿吨,当年全国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仅12亿吨,至少有7.5亿吨的原煤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在经济增长目标的刺激下,煤炭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可能由那些安全设施和制度较为完善的国有煤矿予以满足,这就为小煤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05年,全国小煤矿产量占到了总产量的38%左右。

一方面,小煤矿产量份额的急速增加,再加上小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甚至完全没有安全投入,使得小煤矿不仅产量大增,而且成本也相对低廉,这就反过来迫使国有煤矿进入了减少安全投入和超设计能力生产的行列。另一方面,由于小煤矿在煤炭市场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小煤矿高频率的关闭整顿,则直接影响着全国煤炭市场的供给,导致煤炭供应形势更为紧张,并成为推动煤炭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05年8月份开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小煤矿进行治理整顿和关闭,由此产生的煤炭供需缺口将主要通过国有大煤矿产量的快速增长实现。从统计数据看,小煤矿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一,关闭小煤矿不会对煤炭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关闭小煤矿留下的缺口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国有煤矿的生产能力来填补。事实上,这给国有煤矿造成了巨大的增产压力,使这些煤矿有了更好的借口变本加厉地超设计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产,进而加大了国有煤矿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2005年11月27日发生的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煤尘爆炸事故便验证了这一点。而各级政府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执政目标,这一目标引发了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市场中几乎无止境的需求。而对市场经济就是“增长经济”的狭隘理解,则必然造就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畸形病态市场经济。在这个忽视社会公正的市场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已经无法抵御“看不见的畸形市场之手”的操控,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早已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强制性地对煤矿实施管理和控制。当政府仍然试图用习惯的行政强制手段去整顿治理煤矿安全生产秩序时,便总是遭遇到来自“畸形病态市场”的抵制,致使对煤矿安全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其实,即使在正常的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企业利润和预防事故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而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最终还要视政府、企业和工人各方之间的互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定。

煤矿安全生产范文篇10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特大安全事故率长期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瓶颈。仅仅依靠政府问责的手段,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机制、管理机制、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保证煤矿的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煤矿安全生产机制

2.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制度是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石。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主、以物为辅,充分展示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制度监管人的方式,变为以人为主导的自主监督型,明确职责和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完善安全检查制度: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要求做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将检查流于形式,切实做好检查记录,本着谁检查谁负责的态度,同时过后要对本次检查的结果给以总结,并以公告的形式张贴。提出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做到好的要继续发扬,不好的要召开班组会议进行讨论,切实使每个人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不足,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处罚奖励机制:做到处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不能制定没有奖励只有处罚的制度。同时过分的处罚只会引起职工的逆反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甚至打消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只奖励管理人员,只处罚车间工人的现象。只有正确的做好安全处罚与奖励机制才能使安全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2.2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人、设备、原料、生产环节和生产方法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人不仅仅是设备的操作者,还是各个环节的执行者,人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不同工种的在岗职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规作业,对于变换工种的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严格做到持证上岗。(2)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具。(3)对所处环境的危险源了如指掌,同时现场配备相应的救援装置。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当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并不定期进行相应的演练。(4)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上级组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过各种事故,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几种常见的问题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吸取血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建立独立的应急部门和专业的救援队伍也是必需的,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发生危险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2.3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进入煤矿生产厂区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条幅,但是天天面对这样的安全警示条幅,有几个人从心底里去认真思考过、重视过。所以煤矿事故并没有随着这些警示条幅的悬挂随之减少。这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职工个人要从自己本身去理解企业的安全培训,并且认真对待这件事,把它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努力做好。首先,必须提高所有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安全与自身的息息相关性。要把安全当作每个人应负的责任,既是对自己负责又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要知道安全面前无小事,一次小小的马虎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从思想上重视才是保证安全的根本,做到把安全当成一种习惯。这就要求企业从多方面不同角度不断培养职工的这种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方式方法很重要。传统的学校式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已经让人感到厌烦和抵触,这样的方式虽然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果,实在是事倍功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用新颖的方法,比如采用视频、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吸引职工的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不断吸取专业培训机构的经验,甚至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培训。

2.4安全生产保险制度

煤炭作为国家生产生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安全生产则是国家一直以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迫在眉睫。在发达国家,为了保证企业的事故伤亡率,社会保险机构建立了工伤预防基金,把企业的事故伤亡率和企业需要缴纳的工伤保险税费相结合,企业事故伤亡率越高其缴纳的保险税费就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去通过升级生产设备,提供安全培训等方法去降低事故伤亡率,从而减少税费的缴纳。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一种风险抵押金制度与保险金制度,这种制度同发达国家实行的工伤预防基金相似。事实证明,该制度对促进煤矿企业发展和事故率的降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制度还能抬高煤矿的开采准入门槛,把那些生产设施落后,安全保障不健全的小煤窑排除在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矿的事故率。抵押金或保险金一般要由煤炭企业自有资金支付,按时足额存储。抵押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否则要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