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06:35

煤矿安全监管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1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设监察一股、监察二股、执法大队及办公室,其中由监察一股负责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及工业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作。我局现有公务员编制4名(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监察一股股长),执法大队参公编制6名,在编5名,均抽调在各股室混岗工作。监察一股除股长外,仅有一名与执法大队混用的工作人员。但目前我局尚未配备总工程师,也无专业技术人员,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我局执法装备情况较差,目前仅有1台笔记本和便携式打印机用于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及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全局有2台公务用车,其中1台公务车车况较差。每年煤矿安全工作经费10万元左右,今年政府预算了30万元的瓦斯综合治理经费。

我局聘请了4名驻矿安监局,对辖区内的5家煤矿企业进行驻矿监察。组织驻矿安监员学习了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并参加培训,取得《省安全生产监察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证书》。实行驻矿制度,每月到矿不少于20天,下井不少于15次。实行驻矿日志,工作日每天记录其工作情况,发现较大及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驻矿安监员实行轮岗交流制度,原则上1年轮岗一次。

二、煤矿安全监管情况

今年,我县煤矿监管重点工作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严把煤矿复产验收关,全面贯彻落实国办99号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双七条”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煤矿攻坚战,做好小煤矿关闭退出,深化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肃煤矿事故查处和警示教育。我局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报批的执法监察计划,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的专项检查工作,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今年,我县煤矿企业仅两家通过复产验收程序,其余三家煤矿企业未达到复工要求,均未复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今年7月7日印发了《县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该方案开展工作。目前,我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县长已对煤矿实际控制人、矿领导班子成员、驻矿安监员及产煤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干部进行了宣讲培训;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名单的通知》文件,落实了县领导包矿联系制度,扎实开展安全检查和协调服务工作;我县已复工复产的两家煤矿企业已开展了防治水工作、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其余3家煤矿在复工后也将立即组织开展;其余工作任务在各相关部门的牵头下,正在稳步开展当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

县安监局监管任务重,但监管能力欠缺,受编制、人员、专业等限制,未能设立专职煤矿管理机构,未配备煤矿相关专业毕业的监管人员,也未能配备专职煤矿监管人员,无总工程师,监管工作无专业技术支撑。在日常检查中不能充分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导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不理想。公务车车况较差,难以满足监管工作需要。监察执法装备欠缺,无法准确测定需取样的参数。

煤矿企业虽制定了密闭管理、隐患排查、矿级领导带班下井等各项制度,但受停工停产影响,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未取得实际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强力推进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各项工作,不断增强煤矿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2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突出抓好以下5个方面、19项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1.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认真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结合《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促进煤矿退出转型工作的意见》(铜政[2011]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促进煤矿退出转型工作的补充意见》(铜政[2011]72号)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煤矿整顿关闭提前退出转型工作力度,确保煤矿关闭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煤矿关闭期间安全监管。加强对煤矿关闭工作督促检查,加强对煤矿企业撤除设备期间的安全监管,组织相关部门对煤矿关闭工作进行验收。

二、严格监管执法,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

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单位网站及相关媒体,大力宣传煤矿安全监管系统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好做法,积极参加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时宣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重大活动,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4.狠抓措施落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把国务院《意见》、《通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按照市政府、市安委会统一部署,对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5.强化监管执法。严格执行执法计划,强化对煤矿重大隐患的跟踪执法,提高监管执法效果。

6.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煤矿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煤矿企业严格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定期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7.健全“打非”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形成“打非”工作合力。

8.突出“打非”重点。以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关闭后又擅自生产,超层越界开采,停产整顿煤矿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9.强化“打非”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进一步落实停产整顿、从重处罚、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等“四个一律”措施。

四、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水工作

10.落实瓦斯防治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号)要求,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落实瓦斯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健全瓦斯防治制度,确保瓦斯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11.强化瓦斯防治现场管理。建立瓦斯零超限管理制度,强化通风、瓦斯管理,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严格监督检查,落实瓦斯超限责任追究和停产整顿制度。

12.组织开展瓦斯等级鉴定。严格执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严格瓦斯等级鉴定程序和标准,认真做好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13.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8号令),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水害预测预报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等规章制度;对受水害威胁较重的矿井,督促其配备矿井防治水专业人员和探放水设备。

14.积极开展煤矿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对煤矿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针对强对流天气等自然灾害的隐患排查、除险加固、避险撤离、安全监测及防范措施和方案;全面落实“雨季三防”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五、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5.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互检活动,未达标矿井要停产整顿,已达标矿井要巩固提高,实现岗位、专业和企业动态达标。

16.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员培训、技能培训、重点岗位培训质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17.深入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完成建设完善任务。

六、强化专项整治,全面深化煤矿隐患排查治理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3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4

1.1一般隐患造成事故发生率增加。2018年1月至4月,四川煤矿事故中一次死亡2人4起、死亡8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3.33%和50%,极易造成较大事故,特别是太平煤矿发生顶板事故受伤3人,险些酿成较大事故。应该说顶板和运输事故相比瓦斯、水害等事故较为容易防范和遏制,相对容易管住,但是今年顶板和运输事故多发,顶板事故6起、9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50%和56.25%;运输事故3起、4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5%和25%。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民营煤矿都连续发生顶板和运输事故,如攀煤公司太平煤矿、花山煤矿、芙蓉公司叙永煤矿、嘉阳煤矿、古叙公司石屏一矿相继发生顶板和运输等事故共5起、死亡7人、受伤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的41.67%、43.75%。这充分说明煤矿在管理上都存在严重问题,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上述事故发生均因人为因素导致。1.2煤矿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区内煤矿因长期不能连续正常生产,相关管理人员流失严重,个别煤矿一年内更换3任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和科队级管理人员更换更加频繁,这些人员是井下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频繁更换导致井下管理严重失控。个别矿长对井下情况一问三不知,图纸看不懂,井下采掘部署不清楚,下井带班不到作业一线,仅在大巷中逛一逛;瓦斯监控人员素质极差,对监控平台操作不熟练,在检查人员要求其查询相关数据时手足无措,不能调取所需数据;个别煤矿派驻的地面值班人员素质低下,在相关部门对煤矿检查时,不能清晰回答检查人员的调查问话;个别分管副矿长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业务不熟悉,作为机电副矿长搞不懂供电系统构成,安全副矿长对常规的安全管理要求不熟悉,生产副矿长对采掘部署不明确,总工程师不熟悉管理规定等相关问题持续存在。“五长五科五队”和五类技术人员提交备案的任职文件、学历和工作经历等资料存在问题,个别人员学历造假。1.3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煤矿防灭火方面设备、物资准备存在问题,种类和数量严重不足,种类混用,如在机电硐室摆放酸碱或泡沫灭火器,皮带机操作台、移动式电气设备和重点电气硐室未配备灭火器或配备不足,消防沙池无工具甚至不设消防沙池。兼职救护队员流失严重,煤矿成立兼职救护队时原队员大部分离职,煤矿未补充新队员,兼职救护队形同虚设;现有队员年龄段明显偏高,已明显不适合井下应急救援需要;救护队员多年未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实际操作技能严重滑坡。煤矿在2014年起连续三四年经营滑坡,煤矿为追求经济利益,放松了瓦斯抽采防治,导致瓦斯治理不到位,如个别生产矿井停产后停止了瓦斯抽采,整个矿井既无瓦斯监控,又无人员定期测定瓦斯,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1.4煤矿机电、运输管理薄弱。据四川省安监局统计,2017年,四川发生运输事故7起,死亡7人,机电事故6起,死亡6人,机电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8.2%和33.3%。2017年,我区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机电运输类安全隐患218条,同一类型隐患在同一煤矿发生10次以上,隐患重复率高达37%。1.5顶板事故发生率高居不下。2017年四川发生顶板事故12起,死亡12人,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5.3%和30.8%。2017年我区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顶板管理等现场管理类安全隐患133条,同一类型隐患在同一煤矿发生7次,隐患重复率高达29%。1.6高处坠落事故隐患先兆多发。2017年四川发生4起溜煤眼事故,死亡4人。我区对煤矿安全检查中发现煤仓溜煤眼、水泵房水泵至水仓间、采煤工作面下出口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问题频现,维修溜煤眼、维修猴儿车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多次出现高处坠落事故先兆。1.7煤矿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的煤矿证照超期未经延续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建设矿井安全专篇过期数年,原定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已明显不符合现行的安全准入条件。原先的环保手续审批过期,或当时仅进行了环保设计,未经相关部门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有的煤矿存在明令禁止的“六超”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对采掘头面、劳动定员、班制等进行了核定,煤矿不按核定内容进行作业,超定员安排人员入井作业,人员入井不如实登记,蓄意逃避安全监管检查。个别煤矿严重违反密闭管理制度,擅自打开密闭区域违章进行作业;部分煤矿未经批准擅自恢复生产建设;人员配备上作假,采取挂靠、一人多岗等方式应付人员配备专项检查。1.8行政过分干预,影响采掘部署连续性。煤矿节前停产停建放假、节后复工复产行为本应是企业自主行为,根据现行相关规定和隐性规定逐步演变为政府许可行为。部分煤矿在5月份甚至10月份才通过了春节节后复工复产验收,遇到节假日和重要会议,公安部门又对煤矿停供火工用品,加之遇到环保检查、信访维稳事件等,煤矿一年连续生产时间不足一个月,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采掘部署和年度计划安排。煤矿停产时间长,经营不正常,亏损严重,无法保障相关服务费用的及时缴纳,导致监控探头校验、电信网络等涉煤中介服务中断,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监管。煤矿井下停产时间久,巷道失修严重,系统不正常,想再次投入生产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整改,大量的投入整改资金,对煤矿雪上加霜。煤矿一旦开工整改或恢复生产建设就非法违法生产、超能力生产,依靠擅自增加工作面、大量增加劳动定员、多个工作面同时作业、增加劳动强度来增加产量,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主观麻痹大意,放任小隐患演变为事故。煤矿管理人员在井下安全检查时,对现场隐患长期视而不见,日常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重产量、轻安全,发现供电问题时,怕停产影响收益而不提请停产隐患整改,一旦供电系统故障,往往井下停风停产数日;运输大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支护出现问题时怕影响生产不及时处理,单体支柱支架不经常进行检验,卸压后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大面积顶板垮落;绞车多次故障未引起警觉,简单修理后继续投入使用,紧固件突然断裂造成跳车跑车事故;采煤工作面瓦斯频繁超限报警,一线处置人员仅凭经验就判断为探头故障,致使真正瓦斯超限不能得到有效预警,井下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爆炸等比比皆是,均是因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不能及时发现事故苗条,加之矿长、业主等决策人觉得这是小问题不会引发事故,长期在危险状态下作业,事故势必发生。2.2长期经营不善,导致煤矿乱象丛生。煤炭行业不景气,严重影响煤矿安全投入和正常建设。2013年下半年起,煤炭行业逐渐低迷,煤矿连续亏损4年,煤炭销售价格由2012年的平均400元下降到200元左右,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有越来越高的迹象,致使煤矿企业运行更加困难。行业不景气,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无望,个人借款更困难,业主自有资金大部分已经投入建设,尚未有收益,已无资金再次投入建设,建设进度严重受阻,建设工期多次顺延,几乎无法按规定时间建成投产。正常生产矿井因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矿大幅度降薪、裁员,致使管理人员流失严重,频繁的更换管理人员,特别是矿级领导,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极易发生事故。2014年至2017年期间,我区仅1户煤矿能保本运行,其余煤矿严重负债运行或直接停产缓建。受前期经济下行加上化解过剩产能大潮中煤矿关闭政策影响,煤矿业主继续投入的信心不足,不想花大价钱去请名牌、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请多年从事井下作业,土办法多的管理人员,致使管理跟不上,事故频发。债台高筑,致使煤矿业主想进一步提高井下防灾减灾能力也无法付诸实施。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煤矿大量在设备生产厂家或经营点进行设备和材料的赊购,不能及时支付相关款项,已透支了社会对其的信任,无能力亦无渠道继续对井下进行防灾减灾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3历史欠账太多,赶、帮、超困难重重。我区目前保留下来的小煤矿,均是由原先的乡镇企业煤矿改制而来,煤矿从原来的3万吨历经多次技改建设,生产能力提升了,但业主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并未得到提升,个别业主对煤矿不管不问,井下事务都交给矿长,而矿长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并未对煤矿的长远发展进行考量,来对井下现场进行长远布局,以快速出煤为主要目标,边掘边采,致使井下三量严重失衡,采掘失调。煤矿在当初技改设计时,聘请的设计单位仅为煤矿满足当时安全准入条件而设计,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安全准入门槛。例如井下运输系统和采掘机械化,很多煤矿井下机车运输系统基本闲置不用,仍采用人力推车或柴油防爆机车运输,运输能力差;掘进工作面掘进机长期不用,锈迹斑斑,基本上不具备维修和再次利用价值,机械化程度低。井下灾害防治基础工作长期欠账进行,顶水开采和瓦斯抽采不达标就生产问题时有出现,煤矿技术力量薄弱,想短期内达到国有大矿的安全管理和防灾治灾水平困难重重。2.4唯利是图,置矿工生命安全于不顾。2012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导致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四川攀枝花的8.29肖家湾瓦斯爆炸事故、5.11桃子沟瓦斯爆炸事故和重庆的10.31金山沟瓦斯爆炸事故,均是业主、矿长等管理人员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置矿工生命于不顾,在井下非法区域布置工作面、违规串联通风、擅自进入密闭区域作业等导致的,个别煤矿在打井下密闭的主意,屡次挑战安全监管底线,拒不执行监管人员现场发出的监管指令,甚至言语威胁执法人员事件时有发生。

3日常安全监管中应注意的事项

3.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3.1.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组织煤矿生产经营活动,在团队建设、安全投入、防灾治灾等方面,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责尽责到位,真正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督促各煤矿企业制定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突出矿长、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落实,强化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完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层层传递安全压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3.1.2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县包矿”和联矿制度。进一步规范联矿联系人员的职责,确保该项制度切实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检查。严格执行采掘工作面审核制度。进一步落实驻矿安监员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发挥好驻矿监管作用。加强对“五长、五科、五队”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清理和整顿,重点整治人员配备作假、配备不足、学历证书作假、任命文件作假(尤其实际未在煤矿履职)、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差、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等问题。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举报、约谈、“黑名单”管理等制度,推进煤矿企业诚信体系建设。3.1.3落实安全应急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完善应急值守、预警预报、事故信息处置和应急响应等制度。突出抓好现场带班领导、区队长、班组长和安监员等紧急情况下停产撤人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落实,严格执行“调度员十项授权”、“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和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等规定。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全员特别是现场一线人员应急处置能力。3.2加强重大灾害防治。3.2.1继续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督促各煤矿企业切实加强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瓦斯参数测定、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水害现状调查等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摸清情况,建立台账,实施有效治理。3.2.2加快构建双重预防工作体系。各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等级评估、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矿井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安全风险,按矿井灾害、标准化等级和生产安全事故等情况评估矿井风险等级,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突出对重大风险的重点管控,绘制安全风险“四色”电子图;进一步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规范隐患排查、登记、治理、监督、销号全过程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绘制重大隐患电子图。通过扎实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自查自改自报工作,进一步促进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达到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机结合。3.2.3坚持和完善煤矿技术审查制度。将技术审查作为煤矿重大灾害超前防控的重要手段和采掘工作面核定的重要依据,每年对各煤矿至少组织1次技术审查,根据技术审查情况核准采掘工作面,严防煤矿瓦斯、水、火等重大灾害不清、采掘部署不合理、“四量”不平衡、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治灾时间和空间不足、治灾工程和措施不到位的煤矿违规布置采掘工作面作业。3.2.4深入开展瓦斯、水、火防治专项整治。强化现场管理、落实防治措施;加大瓦斯超限追查力度,严格落实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及时整改、追究责任”四项措施,以“零超限”管理倒逼瓦斯治理到位。定期完成低瓦斯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计算;按规定编制完备各类地质报告,按期开展水害现状调查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3.2.5推动煤矿瓦斯和水害治理示范矿井建。设鼓励各煤矿企业以建成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示范矿井为目标,积极做好煤矿瓦斯和水害防治工作。推进急倾斜煤层坚硬顶板致裂、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技术探测等新技术应用。培育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煤矿瓦斯、水、火防治技术和管理水平。3.2.6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开展安全监控系统专项检查,督促煤矿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日常管理,确保监控有效;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通知》(煤安监函〔2016〕5号)要求,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激光等传感器。3.3严格安全秩序管控。3.3.1严把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关口。对煤炭资源赋存稳定,有市场前景,安全生产基础扎实,完全达到复工复产规定标准的煤矿,严格按规定程序有序启动生产或建设,未达到复工复产条件和标准的矿井,一律不得复工复产,严防煤矿带病运行。3.3.2持续开展煤矿“打非治违”工作。巩固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成果,继续推进煤矿瓦斯和水患专项治理,整治煤矿超层越界开采行为,以依法打击和重点整治“六假六超”(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假建设;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超层越界、证照超期、超批准区域作业)、证照不全、未经批准擅自复工复产、未经批准擅自增加采掘工作面、建设区域边建设边生产、隐瞒迟报瞒报安全事故、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从重处罚和严格责任追究,对严重和典型的非法、违法、失信煤矿企业及其主要责任人员实施“黑名单”管理;动员鼓励全社会举报非法违法行为,努力营造煤矿不敢违、不想违、不愿违的良好氛围。3.3.3切实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检查,严格复工验收,督促执行专业队伍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审批、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质量认证等规定和要求,促进规范施工、加快进度、保障安全、保证质量。严格按核准建设工期,强化项目管理,对无故逾期不能完工的项目及时责令停止建设。启动煤矿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法定许可和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对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准予开工建设。3.4夯实煤矿安全基础。3.4.1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激励政策,强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措施,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采取突击检查、例行检查等方式,加大对达标矿井动态抽查,推动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对发生事故(含涉险)、安全管理滑坡煤矿,按规定降低或取消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3.4.2积极推进煤矿机械化改造。利用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资金,鼓励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按照省上明确的全省煤矿机械化改造条件、改造标准的要求,编制煤矿机械化改造计划,分步推进建设工作,倒逼企业限期实现机械化改造。对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是否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开展调查摸底,推动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督促未按机械化采煤标准修改设计的在建煤矿在恢复建设前完善设计修改;对已完成机械化改造的9万吨/年的煤矿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3.4.3强化安全投入保障。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安全投入欠账的企业要抓住煤价恢复时机优先补还安全欠账。将安全投入纳入监管执法检点内容,因安全投入不足,造成安全工程、设备设施、技术措施等不到位、不可靠、不落实存在重大隐患的,一律停产整治。3.4.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培训监管执法力度,督促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培训,严格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新入矿和转岗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3.4.5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优化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扎实推进“三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水资源保护区)煤矿去产能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长期停工停产的煤矿,安全保障程度低、风险大的煤矿,没有条件增加安全投入、失去改造升级价值的煤矿,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煤矿,年底前不能实现机械化开采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以及部分有意愿关闭退出的煤矿主动退出。积极推进煤矿减量重组。3.4.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法制宣传,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职业病防治宣传周”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安全知识进煤矿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畅通“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渠道。

4结语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5

(一)现行监管体系内中央各部委间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央各部委在承担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中,职能分配不够明确、清晰、合理,导致容易出现重复管理和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比如,国土资源部和安监局下设的煤矿办都具有监管矿山越层、越界开采的职能。这就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产生管理重复、责任不明的情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监管体系,导致分散的监管体系不能发挥合理的作用,甚至出现阻碍了安全问题的协调和解决的现象。不同政府机构间没有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造成协调工作很难顺利进行。而条块分割也导致了责任逃避和冲突现象的发生和执行力度的降低。

(二)国家利益与现有监管体系间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执法权力大部分由地方政府行使,这使得地方政府为了局部的经济发展,盲目地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地方保护主义也随之盛行。这种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做法不仅加大了煤矿安全隐患,也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和发展目标。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设立的目的是:通过监管部门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监察和管理,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而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监管体系经常出现对行业监察和行政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三)煤矿企业和监管体系间存在的问题

1.现有监管体系令煤矿企业行政负担加重

现有的监管体系中经常出现多个部门采用相同的一套监察管理模式或方法。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就需要应对不同部门相同的模式的监管,这不仅费神费力,也容易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例如,当国家新的文件条例时,企业就会收到多个部门下发的文书,然后按程序回复,这不仅令企业行政负担加重,而且监管收效甚微。

2.现有监管体系令企业经济负担加重

目前,我国煤矿监管体系中,往往由多个监管部门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培训,但培训内容基本相似,培训地点多数为风景名胜地区,这导致培训花费高,而效果也不够理想。同时,企业在接待不同监管部门重复的监察内容过程中也增加了企业的开支。

二、目前我国煤矿监管体系改进的措施

(一)正确地认知垂直管理模式在煤矿监管体系发挥的作用

垂直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中央政府摆脱地方政府保护和干预,对相关领域的行政事务进行直接的控制,以保障行政执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从而,政令畅通,管理有效。政府垂直管理也是我国目前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而在煤矿监管体系中采用垂直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更加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从而减少或避免重复管理和相互推脱责任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解决了地方政府对管理煤矿企业经验不足甚至缺乏的问题,不能使中央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还能够实现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和配备,以增强企业实力。

(二)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调整,强化国家煤矿安监局的垂直管理

在我国国家煤炭部取消后,煤矿安全的管理方针也发生了转变,这使得煤矿企业改变了原来完全被监管的地位,在安全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也使得国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监管权力,而这种监管体系中,国家监管权力的分散也导致了煤矿安全监管效果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调整。

1.现有煤矿监管体系调整方案

首先,调整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监管方针,变“地方监管、国家监察”为“地方协助、行业管理、国家监察”,从而建立科学的、系统的煤矿安全监察模式。其次,调整现有的国家各部委的煤矿安全垂直监管权限,原来的各自为战的情况实现合并到国家煤矿安监局,由国家煤矿安监局统一实施。最后,国家煤矿安监局要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实施垂直统一的管理,比如,国家煤矿安监局对驻各级政府的煤矿生产安全监察局实行特派制度。

2.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调整后的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转

第一,要严格把控煤矿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以加强源头管理。这就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煤矿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并深度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真正地做到“按章”、“按律”办事。第二,对煤矿事故责任人或部门要加大惩处的力度,并提高因事故伤亡的赔偿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将原来的行政处罚制度改为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对煤矿事故责任人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这就需要不断地强化行政首脑责任制,因为各级地方政府煤矿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其所在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所以,一旦煤矿事故的发生是由其行政行为导致的,主要责任须由行政首脑承担。除此之外,还要追究参与决策的决策者的连带责任。第四,要建立和完善煤矿事故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奖励举报人鼓励社会各界加入煤矿安全生产监督中,不仅会发挥群众的力量,还会营造“生产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除以上四点之外,在一些事故频发的县级煤矿企业监察管理上,可以采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直接监管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管理困难,还可以优化县级煤矿企业发展环境。

三、结束语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6

30多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也发生了多次改革,由原来煤炭工业部管辖下的统配煤矿、地方煤矿体制,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统配煤矿总公司和东北内蒙古煤矿总公司及地方煤矿总公司体制,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地方政府管理和国家安全监察体制,不断顺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制度的变革。同国家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一样,各个省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也需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改革。2017年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根据全省煤矿安全管理形势和省政府的部署,决定对煤矿安全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下放了省厅负责的五大集团(同煤、焦煤、阳煤、潞安、晋煤)的大部分煤矿的安全监管职责。1.1改革前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现状。改革开放以前,山西全省的煤矿管理体制,基本与国家煤矿管理体制保持一致,由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管理全省国统煤矿,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管理全省的地方煤矿。改革开放以来,由新设立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对全省包括七大煤炭集团和其它各种体制的两三千座煤矿进行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该厅对全省煤矿安全承担监管责任,并负责编制、组织实施煤矿安全生产规划,分解、下达设区的市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监督各市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考核,同时还负责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和煤矿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工作。1.2全省煤矿安全监管改革路径。到2017年底,全省所有煤矿均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安全监管。由于改革开发以来,全省新建煤矿和投产数量不断增加,10年前全省各类体制的煤矿达到两三千座,虽然经过全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规模扩张,矿井总数相对得到减少,但是矿井分散于全省各地,执法监管跨度达几百公里,加之省厅监管执法人员不足,存在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的困难,难以达到对全省煤矿全面、有效监管的目标。近年来,全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事故相对多发,监管乏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全省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已经成为实现对全省煤矿全面、有效监管的必由之路。此次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省煤炭工业厅将分两步下放对相关煤矿的监管权。第一步,将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属下的262座煤矿,下放到了各市管理,省厅暂时负责对省属五大煤炭集团1998年由原国家煤炭工业局下放的44座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监管。第二步,根据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要求,待条件成熟后将这44座煤矿的监管职责也下放到各市。

2煤矿安全监管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各市政府在执法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适应性问题,影响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和监管效果。1)属地安全监管职责不明确。这次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从省级层面尚未对市、县(区)属地安全监管做出具体的分级规定和要求,因为市县(区)两级监管责任不明确,会导致出现“都管又都不管”的监管责任盲区。2)监管技术力量不足。2017年底,各市政府根据省政府的规定,已开始履行对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属下相关煤矿的安全监管职责,但大都是将该职责下放到了有关县区履行。由于县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仍存在监管力量达不到监管任务要求的问题。3)在安全监管方面需要与大型煤矿企业之间磨合。此前,省属五大煤炭集团与各市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联系,改革后双方需要经过一段磨合,才能互相适应,促进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4)在工作思路、做法上需要与大型煤矿企业之间磨合。省属五大煤炭集团,本身技术力量比较强,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安全监管的制度、规定,在执行行业技术标准上有先天优势,实行属地安全监管后,需要企业与地方在煤矿安全监管思路、做法上磨合后达到统一,方有利于统一属地监管思路、做法和提高监管效果。

3解决途径

这次省政府将煤矿安全监管职责下放各市政府,目的是通过属地安全监管,解决省厅直接监管存在的执法监管跨度大,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改革后执法监管跨度大问题得到了解决,监管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1)整合五人小组技术力量。过去10年里,山西煤矿实行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各个大型煤矿集团按照省政府的规定,都建立了五人小组安全监管制度,由五人小组代表省厅行使现场安全监管职责,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形势下,把这部分技术骨干整合到各市的安全监管队伍中,可充实属地安全监管的技术力量,使得对煤矿实现全面、有效监管成为可能。2)建立专家库,借用社会技术力量。目前,各个大型煤矿企业为了培养后备骨干,都建立有内部离岗制度,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正式退休前处于离岗待退状态。各市可以建立个专家库,借用这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力量,充实属地安全监管队伍,还能够把各个煤矿集团的安全监管思路与做法,纳入属地安全监管的思路与做法中,达到执法力量和执法思路的统一。3)整合市县煤矿安监执法力量。加强对市县煤矿安监执法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也是改变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总之,将以上三股力量整合在一起,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统一领导,对属地煤矿进行安全监察,不但可以解决市县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提高安全监管水平,还可以把各个煤矿集团安全管理的思路与做法,吸纳融入属地安全监管的制度和规定中,与属地安全监管的政策、制度有机地统一起来。

4结语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管;机制;不足

1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煤矿等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促进了煤矿产业的高速发展。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矿生产的危险系数十分高,其工作环境复杂且充满不确定因素,一旦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各地方必须落实好相关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煤矿企业真正将“安全”贯彻到了生产的方方面面,切实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实现煤矿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我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意义

当前,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煤矿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大部分由可控因素造成,只有加强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才能有效的进行事故的预防。煤矿安全监管是一个特殊的活动,其主体为政府、客体为煤矿企业,即:利用行政的力量达到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的目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十分强,直接关乎人生命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在煤矿市场中,极易因为利益驱动,造成过度竞争,这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煤矿安全监管任务涵盖了生产的各个方面,如:安全建设、安全投入、安全技术、安全培训、安全责任追究以及脑洞保障等等方面。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自我国实行安全监管以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步下降,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通报显示,2016年,全国煤矿领域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年共发生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9.3%、10%;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1%、39.5%;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3.7%。同时,2016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16个重点省份和60家重点煤矿企业进行了不同时段安全大检查,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广西、甘肃、青海、新疆兵团等10个省级单位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3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现行煤矿安全监管机制依旧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在权利的制度约束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在我国法律中监督性的规范要少于管理性的规范,未能够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依旧存在“轻事前、重事后”的问题,未能够切实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缺乏相关预防机制,早期部署不利,往往是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才开始整改。根据我国现行安全建筑管理工作的记录日志调查发展,安全监管部门“以罚代管”问题严重,部分安全监管部门未能够采取有效监督管理措施,针对煤矿企业设施不符合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仅仅是予以现金处罚、停产整顿的书面处罚,此种处罚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当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高于经济处罚时,就会出现重复违法,一边出事故、一边生产的情况。部分小煤矿企业通过“拉关系”,与监管人员达成“合作”关系,这种金钱交易使得煤矿安全监督工作未能够依法落实。

4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机制完善分析

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是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的基础,也是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下文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4.1完善煤矿安全监管运行机制

煤矿安全监管运行机制的有序运行,是实现监管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严格根据权利制约原则,构建煤矿企业经营权、安全生产指挥权分离的机制,以确保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地方政府向地方煤矿企业下派职业矿长、技术人员,地方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向煤矿企业派驻安全检查员,一方面有利于弥补煤矿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权力之间的制约,以实现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运行。职业矿长受委托行使对煤矿安全生产指挥权、管理权、监督权,在煤矿安全生产指挥体系内处在中心地位,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总责;技术人员需经验丰富、专业性强,主要任务是开展矿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培训等工作;安全检查员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全程的监察,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煤矿安全监管良好运行机制的构建也离不开安全知识宣传工作的支持,可通过安全教育手册的发放。学习,切实增强监管人员与旷工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天天讲安全、时时讲安全、思想上永不放松安全”。

4.2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各项制度

(1)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必须落实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规范监管监察执法,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检查指导,省局、分局要分别对辖区内产煤市、县级地方政府每年至少开展1次检查指导,对监管不力、事故多发的地区要约谈。要开展瓦斯治理、水害防治、规程对标、超能力、安全投入等5个专项监察,制定专项监察方案。(2)构建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完善煤矿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应构建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建立典型事故提级调查、挂牌督办、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等机制,健全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支撑体系。对事故实行“一案双查”,既要严肃追究煤矿企业的责任,又要倒查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包括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淘汰退出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对工作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相关人员责任。(3)健全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体制。当前,严格监管执法依然是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面对当前基层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不足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尽加强基层煤矿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形成依靠严格规范执法刚性推动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新动力。

4.3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协作机制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一直存在监管主体众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各个监管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以获得更好的监管效果。可由监管局和地方政府进行牵头,组织各监管主体联合执法活动,如每季度开展一次,每次持续一周左右,主要是针对每季度联席会议所筛选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或市政府季度重特大事故防范会议布置重点工作,开展联合执法,大力打击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每次活动结束,牵头单位应进行专题总结,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此外,每季度可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监管联席会议,参加单位包括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各煤矿企业、地方政府等,总结本季度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协作情况,分析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研究制定事故治理措施,安排部署下一季度监管执法协作工作。

4.4建立社会监管机制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不只是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也应是社会群众均需关注的问题,对此,应充分发挥媒体、群众监督的力量,由政府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网址,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监督工作,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安全生产举报机制,规范举报受理工作制度,实行24h值班,切实做好登记整理、转送、调查核实、处理、结果反馈等工作。同时,必须严格保密制度,保障举报人合法权益,消除群众的顾虑,实施有奖举报,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奖励,奖励举报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支出。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媒体报道的力量,通过媒体及时公布煤矿安全事故分析、责任追究情况。

5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煤矿安全监管是确保各煤矿企业贯彻落实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机制,可为各监管主体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确保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同时也为社会群众参与监管提供了途径,真正实现全方位监管,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作者:杨应江 单位:毕节市黔西县钟山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

参考文献

[1]徐礼余.关于引进煤矿安全监管“第三方”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煤矿安全,2014,45(7):230~232.

[2]刘言,袁湘涛,文世元.煤矿事故监管人员问责机制研究[J].煤矿安全,2015,46(6):238~240.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8

1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

煤矿安全监管有其特殊性,相当多一部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乃至安监部门都充分考虑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打造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此类研究包括如下三种:(1)基于某种技术来探讨如何构建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例如以NET技术为基础打造监管信息系统,以Web地理信息系统为架构设计监管信息系统。(2)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例如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为日常监管、生产隐患治理、事故情况以及统计分析等多个不同模块。(3)结合煤矿生产作业现场来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方面表现出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用户和目的不够清晰。煤矿安全监管通常涉及诸多实体,各个实体的目标、流程以及责任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系统所需数据以及功能设计也是迥异的。现有研究一般以煤矿为出发点,针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并不多,但是在研究实践中经常发生混淆的问题。(2)对高层功能架构较为重视,但不够关注信息采集体系。信息输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及时准确采集所需信息并精准传递是安全监管系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研究实践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充分关注。(3)需要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模式。全国煤矿生产规模极为庞大,且煤矿生产具有连续性特点,安监部门需要面对巨量多样化的信息,如何存储并予以有效管理,进而加以分析和挖掘,确保安监部门及时察觉问题和危险,是设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其信息结构体系应符合国家、省、市、县四级安全监管层次。按照安全监管信息危险程度将其设置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监控都对应相应类型的数据。一般来说部级监管仅仅以重大危险隐患为主,县级基层安监部门应对安全相关信息实施全面监管,并据此完善安全监察策略。各个层次面对的信息具有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越是底层所面对的信息越详细,涉及范围越小,但实时性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该数据管理模式具有分布集中式特点,包括两大层次,即部级安监信息中心数据库、省级及以下云安全平台。考虑到煤矿安全信息种类繁杂、实时性较高以及层次复杂等特点,可考虑增加物联网云数据存储平台,利用无线网络或者互联网将煤矿安全信息传输至云安全平台服务器,后者按照预设安全管理模型实时计算存储数据,最终得出相应等级数据,对煤矿生产乃至工作面安全作业情况做出实时反映。

3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应解决的问题

在物联网的基础上,煤矿安全监管和信息管理模式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迎来新的挑战:

3.1统一数据标准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同时面向全国煤矿,所以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数据标准,确保各煤矿采集反馈的信息格式等标准一致,以便于安监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目标煤矿作业情况,也有利于展开横向对比。

3.2安全影响因素分级

安监层次不同,则关注目标信息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越高层的安监往往对重大安全隐患信息越关注。因此,如何合理分级煤矿安全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安全形势和作业安全事故及时作出动态合理的调整,是该系统不断适应生产形势变化,加强安全监管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3物联网技术面临稳定性以及经济性问题

虽然在当前诸多行业中都已经广泛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然而煤矿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很容易干扰电磁信号,所以在应用实践中如何确保物联网技术的稳定性,合理有效地控制应用成本,是当前煤矿行业能否广泛应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4调整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职能

一般来说,安监部门包括办公室、规划室、安全健康监督室、政策法规室、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监管业务部门以及人事部门等等,需要设置一个具有较高层次的信息管理部门。在物联网的支撑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成立高层次、独立性的部级以及省级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这样一来,现有部门需要做出调整,相关管理流程以及考核内容也发生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存在从安监系统开始向其他矿业集团以及煤矿延伸的可能性。

4结语

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过程中,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满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以及信息甄选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促进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提高监管效率,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解决信息标准、安全因素分级、系统稳定性等多个关键性问题。

作者:刘文杰 单位: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刚.中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模式对比及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04):156-160.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9

一、总体要求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县政府煤矿安全工作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深化煤矿打非治违、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为契机,以煤矿瓦斯治理和水患防治工作为重点,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快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建设,推进“三项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安全高效)、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诚信建设,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完成全年煤矿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保留煤矿32个,设计生产能力579万吨/年,分布在9个乡(镇)。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4个,高瓦斯矿井3个,瓦斯矿井5个。

目前,全县有生产矿井11个,设计生产能力114万吨/年;建设矿井21个,设计生产能力465万吨/年,其中新建矿井1个,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独立扩能矿井3个,设计生产能力39万吨/年,整合技改矿井17个,设计生产能力381万吨/年。

三、2014年煤矿安全工作重点

(一)配合做好小煤矿关闭淘汰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我县第三批煤矿关闭任务,积极配合并参与做好煤矿关闭工作,确保煤矿关闭工作落实到位。

(二)全面开展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工作。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兴委办〔2014〕2号)的安排,进一步细化方案,认真落实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攻坚战工作取得实效。

(三)督促指导技改矿井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验收工作。目前全县共有21个建设矿井,2014年将有17个技改矿井建设工期或试生产到期,必须督导各建设矿井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并按要求组织好各项验收工作。

(四)全面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督促煤矿企业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标准,以及宜市安监发〔2012〕114号的要求,全面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全县所有煤矿都必须安装和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及时按上级要求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五)抓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督促各煤矿企业按照《市安全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做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等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按新验收标准完成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和安全高效矿井达标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六)以通风瓦斯管理为重点,切实落实瓦斯治理各项安全措施。切实贯彻落实瓦斯治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十六字工作体系要求,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技术为支撑,以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为重点,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把好“四个关口”,即防突专项设计关、防突措施施工关、措施工程验收关、效果分析评价关。深入开展瓦斯专项整治,坚决贯彻《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严格落实先抽后采、抽采达标,确保瓦斯治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七)提高水害、火灾等重大灾害防治水平。目前我县32个保留煤矿企业均已完成水患报告编制评审定级工作,各煤矿要立足治大隐患、防大事故,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加强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按照水患调查情况深入开展煤矿水害整治工作。各煤矿要按规定淘汰明令淘汰的设备和工艺,完善机电设备的“三大保护”,杜绝失爆现象,加强防灭火基础工作。

(八)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通过强化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重点督促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强化隐患排查,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加强职工安全培训管理等。

(九)严格安全生产监管。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依法实施日常监管和行政审批工作,深入推进煤矿安全各项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季度安全大检查和特殊时期的安全专项检查。

四、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安排

(一)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煤矿复工复产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4年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有序启动煤矿隐患整改、复工复产工作。

(二)开展行政审批。根据各矿实际,按要求开展采掘作业头面核定及变更、隐患整改、隐患复查、恢复生产等各项行政审批工作。

(三)日常安全检查及专项检查。初步计划,在第二季度开展安全大检查,结合倒风季节和汛期气候特点,开展以瓦斯治理和水患治理为重点专项检查;同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及安排,适时开展季度大检查和其它专项检查。并根据安全监管工作需要,适时、合理安排日常安全检查。

(四)专家会诊。3-11月,根据工作安排按照每月会诊煤矿3个的原则,组织县矿山技术专家组成员开展煤矿专家技术指导服务活动,全年计划组织专家会诊至少28矿次。

(五)其它。配合省、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开展联合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行动、三项建设验收、建设工程达标验收等工作,并结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及时采取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六)安全监管矿井计划。

1.以总工联系片区、煤炭矿山股工程技术人员联系乡镇任务对口安排为主,同时兼顾其它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2.以安全检查、行政审批、复工复产验收、联合执法检查、专家会诊等多种方式开展煤矿安全监管,按照每矿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监管工作原则进行计划安排。详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4年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计划表》。

3.省级重点监管矿井按照每矿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监管工作原则进行安排(重点监管矿井名单以省市文件为准)。

五、安全监管要求

(一)严格落实监管计划。监管计划表中每月安排的监管矿井原则上应按照安排落实到位,同时可以兼顾整个季度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适当调整,但必须确保每矿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监管工作。

(二)在监管计划安排当月,停止井下作业的矿井和未启动的矿井,其监管计划可适当予以调整,可以采取地面巡查、督查的方式开展监管。

煤矿安全监管范文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管模式;煤炭生产企业

2004年4月11日,某煤矿2105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12人被困。事故发生后,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经过109个小时紧张抢救,12名被困人员全部脱险,无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46.65万元。据统计,2000年初,我国每百万吨煤炭工人死亡率为4.2,而今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0.036左右。煤矿生产企业的煤炭开采工人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仍然不能根除,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1煤矿安全监管模式现状

1.1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业内人士都知道,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煤矿行业的监管属于多层管理,下级接受上级指令来制定安全制度和管理制度,而下级部门只负责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以保证煤炭生产作业的安全性。一般而言,国有企业的安全意识较高,安全管理理念也较为成熟,因此其煤炭生产安全性也较高。国有企业要求基层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具有足够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对作业生产现场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排查,如此方可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总而言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现状为:安全监管模式较为先进和成熟,但仍有改进空间。1.2地方煤炭生产企业。在地方煤炭生产企业中,上层机构一般不能够对下层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虽然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也有制定,但由于常常不能落实到基层,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也不够先进等等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增大。目前,煤炭行业已经拥有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但地方企业的管理较为松散,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总体而言,地方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为:安全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力度不够高;现场管理力度不够高;煤炭安全事故频发;公司形象不高。1.3煤矿安全监察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煤炭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也有了大的改变。但是很多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矿安全监察员对新产品的了解不多,对新技术不能熟练掌握甚至不会操作,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另外,随着国家对煤矿开采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由于许多企业的安全监察员对国家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够高,导致企业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不高;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地方煤炭生产企业较为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导致国家对煤炭行业安全状况的动态掌握不够充分。

2煤矿安全监管企业模式的改进建议

2.1充分发挥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垂直管理作用。垂直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高级管理部门越过低级管理部门,对相关领域的事物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目的是保障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实施,政令通畅。政府垂直管理制度是我国当前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重要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煤矿安全监管体系中实施垂直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基层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有利于减少重复管理,避免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另一方面,有利于上级部门制定的政策和制度在基层部门的落实,提高安全监管运作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2完善煤矿安全监管方案。首先,调整我国煤炭生产企业煤矿安全监管方针,从过去的“国家监察和地方检察”调整为“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地方协助”,从而建立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模式;其次,调整国家各部门拥有的煤炭生产企业垂直监管权限,由原有的各部门各自管理调整为统一的有国家煤矿安监局统一监管;最后,国家煤矿安监局要对各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施垂直管理,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可以对各级政府的煤矿安全监察局定期派特派员进行监督。2.3保障调整后的监管体系的运转。首先,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源头管理,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实行自己的权力,保证各级部门按“章”办事;其次,加大对煤矿安全事故主要负责人员的惩罚力度,督促管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监察人员的责任;第三,加强培训力度,各级监管部门以及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检查员要及时的学习和熟知最前沿的技术以及中央部门颁布的最新的规章制度;最后,发挥群众力量,建立完善的安全疏忽责任举报制度,对于有效举报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大程度上派出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对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视,我国煤炭生产事故发生率及工人死亡率正在不断降低。即使如此,管理理念最先进、技术最前沿的煤炭生产企业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安全事故,更不要说中小型企业,因此,国家仍需要加强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改进煤矿安全监管模式,不断调整煤矿生产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自然资源部.国家煤矿安监局部署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J].矿山机械,2018,46(10):73-74.

[2]国家煤矿安监局部署加强重点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