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6:26:06

粮食企业

粮食企业范文篇1

无题

场景

一个老太太哼着小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一边哼着,一边扫地

孙女跑上:奶奶,我不上班了。哭

老太太一惊,扔下条帚:咋地?这班上的好好的,为啥不上了?咋不还哭啥?

孙女:上这班,天天干不完的活,累死人不说,还太受气。这不,大前天,我早上上班迟到了一分钟罚了我十元钱。昨天早上上班,我迟到了一分钟罚了我十元钱,。今天早上我上班迟到了一分钟又罚了我十元钱。三天罚了我三十元。

奶奶:是吗?这一天扣十元,一天扣十元,扳着手指数这一月三十天,这到月底不是还得给他们钱吗?

孙女:哪不是咋地?

奶奶:现在的领导您说都咋地?都与时俱进的老是跟自己工人过不去不行,这气别人受中,俺孙女不能受。就评我这西仓库的老工人,我得和他们评评理。现在都粮改了,再停两三年粮食企业就跨台了,当个仓库领导还不趁机对职工好点,给职工留点想头。将来看有人理你?走,我们找她去。

孙女:咱别去了。

奶奶:咋的怕她?我今天就看看以前的人现在是不是变成了三头六臂,走落幕

场景:领导正在办公,打电话,批阅文件

二人:怒气冲冲上,领导看见忙迎上

领导:唉?这不时老钱吗?是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奶奶:不是风吹来的,是气来的。你还认识我呀

领导:你说哪的话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你可是仓库的老功臣呀快座

奶奶:不座

领导:那喝点水

奶奶:不饿

领导:那吃点水果吧

奶:不喝

领导:那有事你就说

奶:不说,不说白不说,老领导啊,我孙女每天迟到一分钟你就罚元钱,这仓库上班不是机器在运转,不是设备无人看,仅一分钟,那么严重?况且再停两年粮食企业都不行了,这么严干啥?

领导:老钱啊,你几年没来仓库了?

奶奶:五年

领导:都五年了,(一看表)该检查卫生了,正好我陪你下去看看咱们现在的仓库。

奶奶:有啥看?西仓库不就是南边一排破仓、北边两排破仓,当中四个外垛破框框,就这么点零碎有只啥可看的?

领导:走吧,老钱,只当故地重游

奶奶:看看就看看,看罢再和你论理

两个人边走边看

奶奶:咦?现在咱仓库变化才真大,那怎么还树了了导弹卫星发射架?咱国家又跟哪个国家过不去了?是东边的小日本,还是西方的红毛鬼?我怎没听说呢?

领导:老钱啊这不是卫星导弹发射架,这是烘干机,一天能烘吨粮食,有了她咱们职工就再也不用大冬天睡在天寒地冻的野外晒玉米受罪了,仓库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

奶奶:哦我说吗,没听说打仗的事,咦,这是啥时候盖的仓房呀,咋这么高这么大呀。我说,魏主任咱们仓储上那个王爱民退休了没有

领导:没有,正在仓储上干的红着呢

奶奶:哎呀,这王爱民要是再从这仓房顶上摔下来,那就完了。

领导:老钱,你说哪呢,现在你看见了没有,咱们盖了多少仓房,仓库面积扩大一倍,外垛也没有了,我们仓储科的人员再也不用整天上上下下揭垛了,工作条件是天差地掉井里。再说仓库发展的后劲足了,现在的仓库可是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啊。

奶奶:咦我这五年没来,仓库咋变化真大呢?没想到没想到

领导:老钱啊我知道你今天来干啥,但是你看到了咱们仓库的变化了吗,这是从你们开始一代一代储备库人辛劳的结晶,失志不移奋斗的结果。我们只所以严肃纪律,是为了让仓库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是为了仓库的长远发展,对违纪人员的处理,是对仓库全体人员负责。做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只有努力使单位发展了壮大了,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如果他对职工怎么怎么好,却把单位弄破产了,让广大职工丢了饭碗,生活陷入了困境,这不是对职工好,老钱,你说对吗?

奶奶:这个那个……

一个小女孩小,急上

小红:妈妈,妈妈扑到妈妈怀里哭

领导:小红?你怎么跑到这里?

小红:妈妈,你真的不要小红了?你真的不要姐和我爸,不要咱们的家了吗?我乖,我听话,我不让你生气,你回家吧!

领导:小红,你这是怎么了,妈妈一直爱你呀,一直爱你姐、你爸爸,还有咱们的家,

小红:那你什么半月不回家,爸爸工作又忙,我和姐姐天天在家吃方便面,你看我天天吃得满嘴是泡。几个到晚上,你和我爸都汉没回去。我俩害怕的要死,又不敢哭。有一次,我问我爸,你为什么不回来,爸爸说你心里只有仓库,没有家,从今后家里也没你。今天我偷偷跑出来是想亲自问问你,妈妈,你为什么心里没咱们的家,是小红不好吗?是小红惹妈妈生气了吗?我今后改。我一定改,妈妈。

领导:(流泪)孩子,别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妈妈一直爱你们,爱咱们家,可是现在仓库太忙,防汛、收购我实在脱不开身呀,等忙过这一两天妈妈一定回去。

小:妈妈现在就回去吧,咱别当这个领导了,不当领导咱家不不照样过的好好的吗?你一天到晚不能回家,小红天天没饭吃,只能吃方便面,我不想再吃方便面了。我的嘴好痛啊,妈妈!

领导:乖(一把搂住,泪水夺眶而出,她顿顿了)顺手指去,你看见这位老奶奶了吗?你看到现在在咱们四周忙碌的人了吗妈妈得对他们负责。虽然我们小红多吃了块方便面,但他们却能一直吃一饭,进而吃上好饭。你长大了就会理解妈妈的。

奶奶听着听着,也忍不住掉下了热泪。

奶奶:老领导,都愿我老糊涂,走吧孩子,从今后奶奶天天去给你们做饭。你再也不用天天吃方便面了。

小红:妈妈,这位奶奶说的是真的吗?

领导:孩子,她说的是真的。

粮食企业范文篇2

日前,经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6号)已经印发。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16号文件,总结“十五”期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研究“*”时期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思路,表彰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部署20*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各项工作。关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正晓同志将在会上工作报告中作出具体安排。下面,我着重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意义

20*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17号)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以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支持体系初步建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粮食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粮食产销合作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市场和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粮食市场监管得到加强,较好地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基本框架初步确立。这些重要成果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对“十五”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和改革中积累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粮食流通的体制还需要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食形势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关于当前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等四方面的主要任务,曾培炎副总理在接见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代表时,对改革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国务院16号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工作的重要文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充分认识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一)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巩固和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成果,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需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这几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有的地方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认识还不尽一致,各地进展也不平衡。一方面,企业“三老”问题的解决有些还不彻底,还存在遗留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就难以轻装上阵,影响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一些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应该看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与预期的目标还有差距。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仍然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粮食流通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总要求,前面两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粮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目前在粮食主产区种粮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这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受到市场、资源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我国土地、淡水等资源有限,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单纯依靠增加种植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粮食供求关系缓解之后,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或略有回升的难度加大,加上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生产收益下降,部分抵消了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依靠市场粮价上涨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因此,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健全对粮食的支持保护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以及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为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把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粮食产量过低,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粮食供大于求,就会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使粮食保持“紧平衡”,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库和藏粮于科技相结合。这是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粮情出发,着眼于长远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思路。近几年来,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但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健全,主要是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加强和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产销衔接还要进一步加强,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基本平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要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充分运用好储备粮的调节手段和粮食进出口的调剂措施,加强和改进对粮食市场的调控。

(四)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健全粮食流通监管体系,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定位,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粮食监督检查体系和执法队伍还不健全,难以承担依法管粮的任务。有些地区特别是部分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不落实,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没保障,难以正常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等工作,影响依法管粮,也影响到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落实。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完善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使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得以落实,这也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内容。

“*”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是“*”时期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也是粮食工作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看,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落实好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健全体制机制。因此,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定不移地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准确理解把握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

这次国务院文件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坚持中央确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着重针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各级粮食部门要准确理解把握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很多工作我们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已经做了具体安排。围绕这次文件提出的主要任务,这里再做一些强调:

(一)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创新,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解决历史包袱是前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核心,产权制度改革是关键,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是目的。如果说解决企业历史包袱是给企业“松绑”,那么通过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就是让企业“自立”,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是使企业“强身”。“松绑”、“自立”、“强身”,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一次比一次前进,也一次比一次艰巨。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要把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组织结构创新和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国有粮食企业要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创新,另一方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创新,既要有利于企业放开搞活,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也要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还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一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要根据粮食产销区不同情况、不同企业类型,积极探索切合当地实际的方式和形式,扎实推进。二要加强指导,规范运作。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承受能力,妥善处理好有关政策的衔接,防止引发新的矛盾。三要注重创新,促进发展。通过创新企业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做大做强企业。特别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发展订单收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推动粮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赢。

加快清理和剥离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妥善解决历史包袱。这是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条件,必须按照既定政策和要求,抓紧落实。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粮食工作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的要求,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问题。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清理、认定和剥离政策性挂账,既不能使政策性挂账认定不足,给企业背上包袱,也不能逃废银行债务,流失国有资产。二是要抓紧落实,确保按期完成。政策性挂账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财建〔20*〕363号文件精神,在今年6月底以前上划到县级(含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粮食财务挂账处理的有效办法。其次,要继续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各地要按文件规定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工作,保护职工合法权益。采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考虑,财政补助和企业自筹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用好用足相关政策,解决好国有粮食企业分流安置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所需资金。第三,要继续做好库存“老粮”特别是陈化粮的销售工作。销售陈化粮要按照规定定向用于酒精和饲料原料,加强出库监管,严防流入口粮市场。

在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要积极建立新型粮食仓储管理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仓储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和技术优势,向社会提供粮食仓储和技术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农民储粮技术的指导,通过代农储粮、提供技术指导、加强舆论宣传、提供适用药剂等方式,降低农民储粮损失。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家粮食局正在制(修)订《粮油储存标准体系》、《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各地要指导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在仓储企业中开展规范化管理和达标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积极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既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宏观调控能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是市场主体不够成熟,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建设缺乏规划和引导。当前,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健全粮食市场体系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规范;一手抓规划,一手抓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培育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鼓励各类有资质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搞活粮食流通。二是要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执法,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三是要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扶持,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方式,完善和规范粮食期货,发挥引导粮食购销市场价格的作用,为活跃粮食流通和政府宏观调控服务。四是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目前,国家粮食局正在研究制定《粮食市场体系发展规划》,《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已经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我们将抓紧完善这两个规划,下发各地指导工作。

(三)加强粮食产销衔接,逐步建立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产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是解决我国粮食供需矛盾、促进粮食区域平衡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发展良好,成效明显,但是从加强产销区衔接的稳定程度看,还须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粮食产销格局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比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向优势区域的集中,粮食产销和库存的区域矛盾加大,加强粮食产销衔接越来越重要。这次国务院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建立有利于产销区协作发展的支持体系,特别是在建立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方面有所突破,提出经济发达的粮食主销区要调整粮食风险基金支出结构,将中央财政补贴的粮食风险基金专项用于粮食产销衔接的资金需要,以支持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希望各地特别是主销区、主产区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产销衔接工作的力度,深入研究和落实好有关政策。为了推进粮食产销衔接,今年初我局专门召开部分主产区和主销区参加的座谈会,正在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发展的意见》。我们将就这个指导意见进一步调查研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下发各地参照执行。

(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改革的落脚点。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始终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必须贯彻中央提出的“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方针和目标,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库和藏粮于科技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这次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又有今后需要探索研究的政策要求。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到粮食生产、收购、储备和进出口,以及应急保障和市场供应等方面。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已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已印发各地执行。中储粮公司和地方粮食部门要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和最低收购价的落实。今年3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拨付中央财政仓库维修资金补助款的通知》(财建〔20*〕167号),有关省粮食局要积极与财政厅和中储粮分公司等单位协调配合,做好仓库维修工作,扩大收储能力,保证夏粮收购对仓储设施的需要。其他有夏粮收购任务的地方,可向当地财政争取和自筹资金维修好仓储设施。夏粮收购工作很快就要开始了,各地要及早进行安排部署,妥善处理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粮食收购的关系,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引导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努力使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

(五)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能。近两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依法管粮全面推进,特别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进展。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成立了监督检查内设机构,全国约33%的市地级和21%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设了监督检查工作机构,有的还专门成立了执法大队。这是来之不易的。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水平。但从全国看,这方面的工作进展还不平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人员、经费等状况,与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为此,这次国务院文件对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紧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文件的规定。当前,一是要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的成果,将行政执法重心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全国省、地、县完善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按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职能、机构、人员“三落实”和专人分管、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四专”的要求,尚未建立监督检查内设机构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今年底前完成机构设置;市地级、县级机构的设立,抓紧尽早完成,以适应工作需要。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粮。二是要建立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为和工作程序。各地要继续抓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要突出针对性、操作性,为做到依法管粮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国家粮食局在前几年清仓查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抓紧起草《粮食企业库存检查暂行办法》,完善库存清查机制,促进粮食库存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争取在今年的库存检查中试行。三是按照两个条例规定,依法实施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要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做好对粮食收购资格的审核,会同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开展对企业粮食收购资格的检查工作;要切实做好辖区内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监督检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原粮卫生监管和粮食库存监管。四是要加强粮食检验体系建设,完善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条件,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为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今年下半年,我局将指导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继续搞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粮食企业库存粮食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情况。加大对其他政策性用粮的监管力度。另外,今年还要配合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做好重大涉粮案件督办查办。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组织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粮食部门积极参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落实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坚持粮食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这次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落实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的具体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提出落实国务院文件的具体实施意见,特别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统计的职能、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等都要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牵涉面很广,同许多部门的工作相关。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要使改革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必须不断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形成合力,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粮食企业范文篇3

案例一:20*年4月,吉林省按照国家粮食局的要求清查粮库。其间,有群众举报菜园子乡粮库干部私自倒卖粮食,“粮库内部以权谋私,32个囤子,9000吨粮食,只有上面一层是粮食,底下全部是稻壳。”随后有关部门查证了此事。“菜园子乡就巴掌大的地方,粮库出的这档子事没有不知道的,粮库的领导倒了9000吨粮食,据说还开了1000多吨的‘大头票’,今年粮食行情最好,如果按市场价1.5元/公斤换算,这就是1000多万元!”当地群众如是说。当地人把虚报粮食收购数量,套取国家粮食收购贷款和补贴这一手段称为开“大头票”。菜园子乡粮库案件暴露出制度漏洞问题,比如粮食不入账,虚作销售业务,粮食收购不按国家要求的粮食含水量的等级标准入库,而是高于规定的水分等级标准入库,以获得超储补贴等等。

案例二:20*年春夏之交,江苏省启东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启东市粮食局和下属粮管站以及粮油加工企业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越挖越深,共查出了上至粮食局局长、副局长,下至基层粮管所所长、副所长等34名违法违纪人员,其中检察机关立案侦查13件13人。涉案人员之多,违法违纪金额之大,暴露出该宗粮食腐败案件触目惊心,作案手法有:一是权力寻租,索贿受贿。即凭借审批粮油计划、储备粮轮换以及粮油购销、工程发包之权,向粮商粮贩和包工头索贿受贿;二是巧立名目,恣意贪污。即在粮食的收购、售销、运输以及基层站所网点建设的各道环节上巧立名目,雁过拔毛;三是暗箱操作,违规经商。办案中发现,一些干部职工满脑子个人打算,他们拿国家奉禄,做个人生意,搞垄断经营,把手中之权变成了一本万利的摇钱树。启东粮食案件折射出规章制度不全,监督管理乏力漏洞。粮改之后,在国家财政补贴和政策性贷款的扶持之下,国有粮食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盈亏自负的市场经营体制,干部职工缺乏危机感、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加上现有规章制度不健全及不严格执行,造成粮食流通和管理环节上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粮油购销过程中暗箱操作,滥用职权、滥报发票、索贿受贿、私分公款、违规经商等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案例三:湖南省益阳市检察机关对五年来在粮食系统查办的26起职务犯罪进行调查发现,涉案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作案手法:一是瞒天过海,趁改制之机捞一把。一些人利用机构改革、基层粮站撤销等管理相对松散、财务混乱之机,大肆捞取钱财;二是混水摸鱼,虚列虚报灾损。前几年,益阳几乎每年都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粮食部门的一些腐败分子趁机在灾害损失上大做文章;三是大胆妄为,销售款不入账。一些人或者将销售收入全部不入账,或者部分入账或者监守自盗,私自将稻谷卖出,中饱私囊;四是偷梁换柱,虚报重报支出。有些人利用在粮食贸易活动中的职权或者单位管理松散的漏洞,采取多开发票、涂改发票、开假发票、抬高价格、重复入库、重复报账等手段,将公款巧妙地套进了自己的腰包;五是为所欲为,截留粮站上缴款项。因基层粮站为报账制单位,每年基层粮站都有大量款项上缴,别有用心的人就隐瞒基层粮站上缴的款项,从中获取不义之财;六是利欲熏心,变着法子“吃工程”。一些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在粮食部门工程、基建维修等问题上动脑筋,或直接索要,或半推半就,在事前事后接受“回报”。从这26起职务犯罪案看,制度的缺失或漏洞,监督的缺位,使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腐败案件查而难禁,一而再,再而三接连不断地发生。

20*年初,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纲要》指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并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制度建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同志多次强调要与时俱进,发展民主,创新制度,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指出,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这些精辟的论述,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从上述三个粮食案例可以看出,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国有粮食企业的各个关键环节,构筑一道国有粮食企业反腐防线。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的基本制度。坚持企业党组织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工作规则相结合,完善“三重一大”议事规程,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党组织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完善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制度;完善和规范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实行职务消费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公开制度;建立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从业承诺抵押制度,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及离职和退休后从业行为的管理。

第二、抓住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一是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企业内部推行竞争上岗,能者上,不能者下,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新办法;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与职工工资水平的比例;三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企业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监督、财务动态监测、国有产权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法》,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杜绝做假账;五是完善粮食购销制度。大宗粮食的采购、销售和轮换,必须挂牌招标、拍卖,严禁个人说了算,严防暗箱操作;六是完善厂务公开制度。落实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推行点题公开,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职工想知道的都要公开。

第三、紧密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一是严格执行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产权不向企业管理层转让的规定,规范中小国有粮食企业产权管理层收购行为;二是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执行粮食购销政策和最低价格收购政策,防止在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中弄虚作假,损害农民利益;三是防止擅自动用中央、地方储备粮,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中央、地方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或在粮食统计工作中虚报库存,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案件;四是在国有粮食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防止不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挪用、侵占分流职工生活费、安置费,损害职工合法权益,中饱私囊违反规定处理、侵吞国家或企业资产;五是在陈化粮处理和军粮、退耕还林以及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供应中防止违法违纪行为。

粮食企业范文篇4

今年以来,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次部分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是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交流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强化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重点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20*年,各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手抓改革,一手促发展,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式、多渠道开展粮食购销,继续发挥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尤其是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既有效地稳定了市场粮价,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又掌握了商品粮源,增加了政策性补贴收入。据粮食部门统计,1-10月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404.56亿斤(贸易粮,下同),其中小麦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75.*%,稻谷收购量占到全社会收购量的59.62%;销售粮食2558.18亿斤,实现销售收入2486.63亿元,为企业减亏增盈奠定了基础。20*年1-10月,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1.61亿元,同比减亏12.54亿元。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陕西、青海、新疆等1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盈利,山西、黑龙江等11个省(区、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减亏幅度达88.62%。

从各地汇报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各地高度重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对重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开展扭亏增盈工作。如陕西印发了《关于抓好今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扭亏增盈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确定在减亏、搞活经营、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几个县(市)作为省局联系点,分析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狠抓落实。河南省粮食局于年初将省政府下达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目标分解到各地(市),各地(市)再分解到县,目标量化,责任明确。江西等省采取局领导同志分片包干,就分片内地区的扭亏增盈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导和考核,推动全省扭亏增盈工作稳步前进。

二是因地制宜解决企业“三老”中的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在做好政策性财务挂账上划集中管理的同时,多渠道、多方式消化处理企业经营性挂账。有的地方将经营性挂账集中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实行新老划断,使企业轻装上阵,搞活经营。有些地方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核销银行呆账等办法,对经营性挂账本金进行处理。有的地方通过企业搞活经营、创收盈利消化经营性挂账。通过对财务挂账遗留问题的处理,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加大企业自身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组工作的指导,将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做强粮食购销主渠道,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新的企业用工分配和激励制度,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转换,效益不断提高。今年1-10月份,山东省国有粮食企业统算盈利1.79亿元,安徽、江苏两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利超过4000万元。广西今年也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2200万元。

四是协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为企业搞好搞活经营创造条件。一方面,各地建立了粮食收购资金动态反映机制,密切关注粮食收购动态,针对各地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农发行沟通,落实粮食收购资金,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掌握粮源,搞活购销。另一方面,协调出台了对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支持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但由于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幅度较大,金融危机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加上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扭亏增盈工作难度更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三老”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主要是“老账”中经清理认定的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挂账,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不能从企业剥离,企业背上了一些欠账。企业负担的各类历史经营性挂账包袱较重,目前全国还有700多亿元,每年仅利息就要支付40多亿元。由于企业“三老”包袱仍然较重,一些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革改制后,经营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缺乏竞争力。

二是企业自主开展粮食购销贷款困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尤其是县级粮库和乡镇粮所(站),由于经营性财务挂账包袱重,资产质量较差,竞争力不强,按现行农发行贷款政策,大多数企业难以满足自主收购粮食贷款条件。加上申请贷款程序复杂,环节较多,审核时间较长,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反映难以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自主收购粮食贷款,影响正常经营。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活。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仍然滞后,大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延续传统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跟不上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导致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乏力。有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以代收代储粮食为主要经营形式。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仍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一些龙头企业仍处于产业化的初级层次,产、购、加、销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企业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辐射力和带动力。

四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有些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等负担较重。按照现行土地划拨目录规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用地不属于划拨范围,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造、更名注册公司过程中,办理土地等资产过户,需要缴纳大额土地出让金,而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支付能力。另外,有些地方改革改制后的国有控股或参股粮食企业不能享受原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有些地方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土地税、房产税等税收减征和免征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等问题,影响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经营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设施陈旧,有的地方仓容严重不足。有些粮库已无法使用,有些虽然还可以使用,但急需维修。尽管各地近几年来,克服困难,新建或维修了一部分粮库,但还是难以满足地方储备粮管理和企业开展粮食购销的需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高度,从筑牢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切实重视和抓好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只有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有效掌握粮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各地粮食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粮食流通形势,认真分析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化解金融危机中找生机,在扩大内需中抓机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行业发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一手抓加强指导,一手抓积极扶持”的原则,从转机制、用能人、拓产业、保稳定等方面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从卸包袱、修设施、供贷款、减税赋等环节积极为国有粮食企业搞活经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妥善解决企业“三老”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将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政策性亏损纳入全部政策性挂账统一处理。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边实践、边探索,通过银行核销呆账、企业积极消化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企业经营性挂账。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资金缺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区域限制,实行兼并重组,组建适应粮食购销新体制的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掌握粮源,继续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要把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粮食产业化结合起来,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依托现有优势,切实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依托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寻求经营发展上的突破。如利用本地区粮源充裕优势,扩大粮食购销,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依托本地区粮食深加工企业的优势,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代购代收代存;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展外购外销,延伸经营触角等。要通过灵活的经营机制,搞活购销,搞活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粮食收购资金,有效掌握粮源。要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沟通与协调,对一个县市没有一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取得贷款资格的地方,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国有粮食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掌握粮源。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提高办贷效率,加快贷款调查、审批和发放速度,确保企业及时入市收购。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粮食收购资金,搞好粮食购销。督促企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争取和落实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一是落实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今年8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地方商品储备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0号),对地方储备粮经营企业的减免税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最近,我局根据各地的执行情况,与财政部等部门进行了沟通,正在进一步完善储备粮企业减免税政策,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抓好具体落实。对完善粮食企业增值税政策问题,我局也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二是要抓住明后年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粮食仓储设施改造和建设,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仓储和购销能力。

粮食企业范文篇5

市改制办下达的改制工作目标任务。同时,今年完成了市东风粮油总厂的产权转让和市粮油贸易运输公司依法破产并启动了市粮食局劳动服务公司的改制立项。到目前止,市直粮食企业27家改制面达100%,其中已完成改制验收的24家,占89%。

从目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缺乏主动进入市场、积极应对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依赖于吃政策饭的观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面对市场粮价超过最低收购价的新形势而束手无策,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改制重组的股份制企业,股权配置不合理,国有股所占比例过大,存在以集资代替入股和职工平均持股现象,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依然存在过去那种负盈不负亏,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象。没有理顺员工和股东的关系,存在集资入股就返聘上岗的现象,个别企业因人设岗,无事上岗现象依然存在,盲目给企业增加负担和压力,且返聘职工手续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市直粮食附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普遍存在资金缺口,职工安置难度大,维稳工作压力大。等等。

20*年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在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加快市直粮食附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遗留问题处理上。为此,主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总的思想是:继续保留骨干企业,改组改造其他企业。根据省政府湘政发(2005)15号精神,对政府实施宏观调控起载体作用的骨干企业(主要是储备粮承储企业)继续保留国有独资或控股,目前属于国有控股性质的,要在确保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国有股比重。对保留的骨干企业可实行法人代表经济承包、利润包干、亏损自负的管理办法。对其他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兼并重组、国有民营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具体操作上,能股则股,能退则退,能租则租,即:能够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要由目前的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改造为国有参股或相对控股;能够全部退出的,可通过多种形式,将国有股全部退出,实行民营制或股份合作制;能够整体或部份出租的,可实行租赁的办法实行国有民营。对于国有控股和参股的粮食购销企业,要鼓励提倡经营者持大股,改变平均持股现象。国有资本运营收益要优先用于解决改革中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要把招商引资和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结合起来,以招商引资推动企业改革。积极吸收社会资本以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要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的要求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将优良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建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粮食企业和粮食产业,壮大经济实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任制。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组织部门、国资委和主管局聘任。内部管理岗位,由企业法人代表聘任。在企业干部选拔上,要打破干部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和行业部门界限,广开选才用能门路,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能职责要求和必备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专业素质,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并实行任期制和定期考核制。

三、进一步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员实行劳动合同制。粮食企业要根据经营业务量和正常的盈利水平确定工作岗位,核定员工人数。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充实企业业务骨干,企业领导要实行交叉任职,大力精减管理人员。正确处理股东和员工的关系,股东不等于员工,员工不一定都要入股。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岗位条件要求,对企业新需要的员工原则上实行竞争上岗。国有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所聘用的人员,由企业拿出方案,交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实行有效监控。聘用人员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办好相关手续。在聘用期限上实行长聘与短聘相结合,对企业确因工作需要常年聘用的骨干人员聘用时间不宜过短,对季节性的临时用工以招临时工为主,对现有聘用人员要按照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要求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上取消档案工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照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联系的激励工资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改革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根据业绩考核和贡献确定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经营失误或违法违规等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粮食企业范文篇6

关键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举措;思考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渐高,国企改革也被寄予更多的期望。国有粮食企业一方面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盈利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还需承担储备粮油储管的政策性任务,经营管理和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义

在国有粮食企业的工作中,如何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保证储备粮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起着主导作用。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工作,进一步调整完善企业的管理经营和体制机制,规范企业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经营行为,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从而推动企业依法、高效、健康发展,使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益达到最好的状态,确保国有粮食企业资产运营的安全和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粮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区改革前有6家国有粮食企业,即区中心储备库、粮油储运公司、城区军粮供应站(军供站)及3个街道的基层粮站,其中只有中心储备库有自有仓容2万吨,6家企业总人数70余人。这些企业储备管理着区级地方储备原粮、应急大米和食用油,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着全区粮食安全保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粮食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队伍老化突出。企业普遍存在“老人、老粮、老账”等突出问题,企业员工平均年龄53岁以上,45岁以下的仅8人,每家企业实际只有一名负责人,管理薄弱,且随着退休人员的逐年增加,人员减少和老化趋势日益严重。(二)自主经营困难。由于粮食购销政策性强,利润薄,风险大,受近年粮价波动大以及粮食企业经营不善、人员老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粮食购销业务不仅难开展,也不敢开展,企业自营购销业务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企业市场经营收益缺失,无形中为政府增加财政负担。(三)收入渠道缩减。由于购销开展难,企业粮食经营盈利能力低,尤其是因仅中心储备库有自有仓容,储备粮任务和补贴逐渐向其集中,其他的粮食企业收入慢慢转向主要依靠旧仓库物业出租的租金和自有资金外借利息生成,收入渠道明显缩减。(四)中心储备库储管力量薄弱。中心储备库储备粮储量占全区的9成。但因企业前几年的购销经营中发生经营事故,造成负债,导致企业职工与系统其他企业相比,收入低、差距大,承储任务、责任重,职工工作积极性差,抵触情绪大,同时面临着仓库管保员陆续退休,队伍老化、管理弱化等问题。由于职工收入低,也难以将其他企业人员调整充实进中心储备库,无形中给地方储备粮油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举措

为了落实好粮食政策,确保地方储备粮油有人管理、安全管理,促进粮食企业健康发展,粮食主管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机构改革如下。(一)整合企业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以确保储备粮安全为前提,合理调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整合国有资产资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整合的思路是:保留中心储备粮库、粮油储运公司、城区军粮供应站,整合东海、北峰、城东3个粮站为城区中心粮站。明确各个新单位机构、职责:1.中心储备粮库。国有政策性粮食购销企业性质不变,受托负责所属国有资产日常经营管理,承担区级粮食政策性任务,主要承储管理区地方性粮油储备。核定人员编制,明确内设科室党组织负责人由主任兼任。2.粮油储运公司、城区军粮供应站。企业政策性粮食购销经营性质不变,两个单位保留原状,合署办公,受托负责所属国有资产日常经营管理,承担应急粮油储备任务及调配供应工作。人员及工资福利在两个单位内统一调配。军供站保留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3.城区中心粮食管理站。归并三个街道粮食管理站,组建城区中心粮食管理站,企业政策性粮食购销经营性质保持不变。撤销三个粮站的管理班子,组建一套经营管理班子,受托负责整合后所属国有资产日常经营管理,承担应急粮油储备任务及调配供应工作。(二)明确重点任务,调整收入标准。根据区国有粮食企业工资规定,中心储备粮库职工工资与企业标准一样,但因经营事故发生后,其物业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归还经营欠款,因此,与其他企业相比,职工收入差距大,致使中心储备粮库存在人员老化、企业财务状况差、职工收入低、集中承储区级地方储备粮任务重责任大的状况,为充分调动职工保粮工作积极性和增强责任心,并便于调入人员充实管理力量,区粮食管理部门按不低于区粮食企业职工人均收入水平的标准,调整提高中心储备粮库职工效益工资。具体举措:一是为了解决中心储备粮库人员老化、任务重、收入低的矛盾,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增强责任心,中心储备库决定调整职工效益工资,设立储备粮“安全管理奖”,以缩小与其他粮食企业员工的收入差距,即按储运公司(含军供站)及其他三个粮站年计提效益工资的平均额为上限设立奖励金,奖励金标准的核定实行一定两年。根据年度工作情况,当中心储备粮库在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任务情况下,先按照在岗人员人均定额标准发放奖励金,其余奖金由主管部门视情况给予核拨。二是充分考虑储粮损耗是困扰粮食承储企业的难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粮虫变种多、抗药性强而造成的虫害损耗,对老旧仓库管理是愈来愈难以控制,经与其他县区粮库横向对比,损耗一般在1%-3%,中心储备粮库近年储粮损耗也在1.5%左右。粮食主管部门设定中心储备粮库储粮定额损耗控制在稻谷1.5%、小麦1.3%以内,对超定额损耗部份或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储备粮管理损失,则从“安全管理奖”中冲抵,冲抵后不足部份,依序对企业岗位工资实行下浮冲抵。三是为量化考核储备粮工作落实情况,主管部门根据地方储备粮油安全管理按照粮油仓储管理相关规定、粮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有关细则制定《中心储备粮库仓储管理考评办法》,做好量化考核工作。(三)强化廉洁自律,助推企业发展。粮食主管部门吸取前几年经营事故的教训,充分重视国有企业廉洁自律教育,推动国有粮食企业的廉洁经营与粮食储存管理工作相结合,避免因个人思想腐化导致影响企业管理的健康发展,把廉洁从业思想建设和企业的日常业务工作协同推进,使企业的发展聚力量、添后劲、促发展。一是在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后,设立区国有企业监管机构,通过财务、审计等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监督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制订考核标准,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二是将廉洁自律作为国有粮食企业文化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含,把落实廉洁教育工作作为国有粮食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更好开展,有利于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朝着正确的价值观发展,使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企业经营任务开展各项工作,杜绝经营事故的再次发生。三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规范管理粮食企业经营行为,明确各国有粮食企业,狠抓储备粮日常管理工作,做好每年度的储备粮轮换计划,合理安排粮食进出库时间,确保区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安全;落实储备粮集中管理,将区级储备粮集中到中心储备粮库进行储存管理,实现储备、经营分开。同时,加强财务监督,落实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同财政、审计部门的配合,不定期开展针对粮食企业的财务检查、审计检查工作;健立储备粮管理激励机制,在中心储备粮库设立储备粮“管理安全奖”,一方面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稳定职工情绪,调动职工保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管理安全意识,确保地方储备粮安全管理。

四、关于改革取得成效及不足的思考

粮食企业范文篇7

关键字:农业;粮食企业;财务分析

国有粮食企业是保障我国粮油储备和粮食安全的卫士[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农业和粮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变化迅速,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以适应形势,可是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减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很多学者意识到国有粮食企业需要更加关注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信息化等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企业可持续经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它能够促进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井井有条。因此,为解决粮食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重视并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增强预算执行力、建立考核机制[1];转变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思维、建设高水平财务团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2-3]。然而,却鲜有学者直接从粮食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分析其财务状况。本文以国有粮食上市企业———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苏垦农发)为例,分析其上市以来经审计后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其偿债、盈利、营运及发展能力,并给出其未来发展建议。

1苏垦农发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苏垦农发,全称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2012年改制,2017年上市。苏垦农发是一家集农业科技研发、农作物种植、良种育繁、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体化及全产业链规模化的国有大型农业企业,自主经营耕地面积超过120万亩,是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出台后的全国农垦首家上市企业[4]。本文根据苏垦农发上市以来披露的2017~2020年共4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其4年的财务状况(见图1)。2017~2020年苏垦农发的资产总额分别为661055.12万元、698541.73万元、805684.65万元、867045.55万元,逐年递增。2020年资产总额是2017年的1.3倍,2020年资产总额较2017年增加205990.43万元,总增长率31.16%。这是因为2017年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较为落后,为提高生产效率,苏垦农发抓住了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农业的机遇。公司通过集团承包、土地流转方式等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顺应国民消费升级需求;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艺措施、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购销”[5],保证产品质量安全。2017~2020年苏垦农发的负债总额为133286.87万元、130092.80万元、179991.27万元、198989.31万元。2020年负债总额是2017年的1.49倍,2020年负债总额较2017年增加了65702.44万元,总增长率49.29%。2017~2020年苏垦农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1551.76万元、488360.48万元、802781.98万元、862008.00万元,2020年营业收入总额较2017年增加了430456.24万元,总增长率99.75%。其中,2019年收入增长率64.38%,由于当年收购金太阳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其财务数据合并纳入苏垦农发合并报表,且公司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大幅增加对外农资的销售收入。2017~2020年苏垦农发的营业利润分别为57714.60万元、65100.89万元、65778.83万元、75592.28万元,逐年递增。2020年营业利润是2017年的1.3倍,2020年营业利润较2017年增加17877.68万元,总增长率为30.98%。而2017~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56183.12万元、61360.64万元、61202.22万元、71163.35万元,增长缓慢。其中2019年营业利润增长率最低,仅1.04%,而净利润甚至下降158.42万,这是由于当年稻麦最低收购价及政策性拍卖底价下降、粮食销售渠道非多元化等原因影响,公司稻麦等主营业务产品销售缓慢,销售价格受市场因素下调、销售收入大幅下降。但总体而言其经营向好,稳中求进。

1.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债务情况的分析指标。由表1可分别分析苏垦农发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由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进行分析,数字越大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表1可以看出,苏垦农发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2018年上升,而2019年后下降,通常认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2和1左右时[6],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较好,因此苏垦农发公司偿债能力一般,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偏高。长期偿债能力由资产负债率和权益乘数进行分析。苏垦农发的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其权益乘数保持在1.25左右,数额不高,说明其长期偿债能力需要加强。总体来说,苏垦农发的长、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受到农业行业固有特点的限制,虽然曾在2019年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仍然具有良好发展势头。

1.2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额的多少。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公司利润率。从表2可以看出,苏垦农发的销售净利率从2017年的13.02%下降到2020年的8.26%,且2019年最低,仅7.62%,说明其销售农产品的获利能力逐渐降低。销售净利率的下降受到不同年份的农作物及农产品售价不同和市场情况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保持在10%、8%左右,表明企业的股东权益带来的收益、投入资产的获利能力均保持在稳定水平,但这也反映出苏垦农发上市四年来其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增强。主要问题仍然是受到种植业的行业限制,行业整体获利空间小、利润率低。苏垦农发以全产业链的优势处于行业前列,但仍然要积极创新,以新技术、研发高产量种子再次获得超额利润。

1.3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利用现有资源,通过配置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创造,从而对企业财务目标做出贡献的能力。它可以评价企业的资产周转程度,是其业务运转能力的直接表现,也是其偿还负债的根本保障。营运能力是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产的利用效率以及利用资源创造利润和收入的能力。若企业能够利用更少的资源而取得更高的收入和利润,则表明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从表3可以看出,苏垦农发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9年的上升幅度较大,而在2020年又下降了,这说明其收回销售款的速度在2017~2019年逐渐变快,而在2020年又有所减慢,这加大了2020年坏账出现的可能性。存货周转率也在小幅上升的同时保持总体稳定;总资产周转率在2017~2020年呈现出小幅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公司仍需要提升对存货、资产、资金等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1.4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通过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可以预测其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本文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四个指标分析该企业的发展能力。从表4可以看出,苏垦农发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18年翻了2.3倍,在2019年更是翻了4.89倍,而在2020年又跌至2017年的水平。这说明在2018、2019年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大幅提高,2020年销售情况不容乐观。而在2019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呈现出负值,这说明当年农产品的售价和成本双高,净利润却没有2018年增速快。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在2017年极高是为了准备在当年上市从而购买了大量资产,二者在后期均趋于平稳。总体而言,苏垦农发各项业绩在2017年至2020年四年间实现稳健增长,表明苏垦农发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其发展能力较为稳健。

2结语

苏垦农发作为江苏省内规模、现代化水平都位于前列的农业类公司和商品粮生产基地,集农业科技研发、规模化种植、麦稻与粮油等农产品加工销售、贸易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为一体,主要围绕现代农业、实施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本文通过对苏垦农发2017~2020年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得出,苏垦农发的各项指标均保持在较稳定水平,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虽然受到农业行业的固有限制,其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平,从而扩宽产品

利润空间,真正实现“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监管、全程化追溯”[7]。

2.2提高营销和电商化水平

粮食企业范文篇8

(一)税收政策方面问题按照《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暂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事实上如果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少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多数购货企业要求粮食企业开具普通发票或不索取发票而有自己开具收购发票。

(二)粮食企业营销不规范,上门收购、现金交易,收购价格不稳定,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其经营情况,这就给国税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收购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由收购者自行填开,地点不确定,涉及面广,虚开收购发票现象普遍存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擅自提高购进价格或增加购进数量,甚至将运杂费、装卸费和一些无法取得发票的费用都计入收购价格之内,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造成收购发票金额超过了实际支付金额。

2、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购发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确认收购对象时,只能一户一户的进行实地核查,在确认收购产品的单价、金额等方面,由于无法掌握相关信息,也就无法监督企业是否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而这样做即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查出实际问题。

二、对粮食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建议

粮食企业范文篇9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主要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粮食仍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对粮食进行独家垄断经营,即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经营粮食发生的亏损,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1985年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多渠道经营粮食的局面逐步形成。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一)1985至1992年———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1985年,根据粮食总量收支平衡有余的新形势,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务院决定粮食流通体制实行“双轨制”,即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由市场调节供求,实行议购议销。在“双轨制”推动下,国有粮食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开展多种经营,既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又搞活了粮食流通,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较快发展。1986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总数55916个,职工总数252.5万人。

在实行“双轨制”过程中,为了逐步把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分开,鼓励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调动企业和职工经营积极性,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了许多改革模式和经验,其中“天津模式”是较为典型的经验模式之一。其主要做法是:对政策性粮食实行统一经营,亏损集中管理,将粮食政策性亏损同企业正常经营盈亏划分开来,使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卸掉长期亏损的包袱,强化企业内部考核,增强职工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责任感,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1992年至2001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1992年,为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国家对粮食统购统销进行了改革,即放开粮食销售价格和销售市场,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改为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国有粮食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1994年,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财政补贴作用,保证政策性收购资金不被商业性经营业务所占用,粮食部门实行“两条线运行”改革,即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建立两条线运行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实行财务分开、核算分开。通过分开核算,严格划分政策性业务费用和商业性业务费用,防止互相挤占。开展多种经营和附营业务占用的资金由农业发展银行划转有关商业银行。

1998年,针对当时粮食流通体制仍然存在政企不分,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粗放、富余人员较多,同时又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形成大量经营亏损和财务挂账,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等问题,国家实行了以“四分开一完善”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重点推进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在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重点是实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主营业务与附营业务分开以及富余职工下岗分流。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国有粮食企业的亏损挂账得到了遏制,企业包袱有所减轻,为粮食企业适应购销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2001年至今———按照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要求,全面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

2001年,国务院决定在八个粮食主销区省份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随后,原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等八部门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计综合〔2002〕677号),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一是粮食主销区省(市)在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的基础上,加快企业战略性改组,合理调整企业布局和结构。二是粮食主产区省(区)把实行政企分开、减员增效和加快企业组织形式创新作为改革重点,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管理体制创新。三是中央和地方储备粮企业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17号),决定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收购市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为了适应改革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粮财〔20*〕125号),提出了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妥善解决企业历史包袱,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

2006年,为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等六部门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粮财〔2006〕123号),对继续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行了政企分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中央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与原直属企业实行了脱钩,不直接管理企业。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政企分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些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了粮食局与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分设等形式。特别是全国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收购市场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制度,国有粮食企业走向市场,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二)基本卸掉了企业历史包袱,企业负担大大减轻

一是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职工总数77.4万人,其中购销企业54.7万人。与粮改初期的1998年比,分别减少253.2万人、140.1万人,减幅为76.6%、71.9%。全国累计安置国有粮食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24.9万人,占全部分流职工数的49.7%,其中粮食部门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77.6万人,占全部安置数的62.1%。基本没有出现大的群体事件,保证了改革平稳推进。

二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清理、认定、剥离工作基本完成,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已从企业剥离上划到县级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北京、山东、广东、宁夏等省(区、市)已开始消化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

三是“老粮”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粮食商品周转库存中原保护价(含定购价)粮食绝大部分已经销售处理。

(三)推进了企业战略性改组,企业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按照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在重点地区以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形式直接掌握了一批粮食储备库。在粮食主产区以县(市)为单位,以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因地制宜组建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在非粮食主产区以及粮食供应比较困难的山区、牧区、水库移民区和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保留了必要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大中城市以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形式重点掌握了一部分粮食加工和批发零售骨干企业。其他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资产重组、国有民营等形式,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总数21439个,其中购销企业14778个。与粮改初期的1998年比,分别减少31801个、15656个,减幅为59.7%、51.4%。1998年至2007年,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改制企业数量21838个,其中购销企业14314个。

(四)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各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需要,走出了传统的收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方式,主动向粮食生产和加工转化领域延伸,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600多个。

国有粮食企业一方面加快自身改革,另一方面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入市收购粮食,掌握粮源。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收购市场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占全社会粮食企业收购量50%以上,继续发挥了市场主渠道作用。

同时,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亏统算实现盈利1.67亿元,这是自1961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盈利省份达到17个。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主要经验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推动国有粮食企业从旧的管理体制向新体制转变过程中,尽管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但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各级粮食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职工的充分理解,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展顺利。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改革方案。在推进企业改革中,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粮食工作和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深入调查研究,合理设计改革方案。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从政策设计上做到积极稳妥,切实可行,分步推进。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承受能力,推动改革的平稳有序进行。

(二)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使国有粮食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实践证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供求形成价格的机制,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要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方向,健全粮食价格机制,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切实做到政企分开,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使国有粮食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多元市场主体,促进企业公平有序竞争,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活力。

粮食企业范文篇10

剧情简介:

本剧为独幕剧。共分为三个场次,剧中高飞为一粮库员工,面对粮食企业改革改制的大潮,决心离开储备库去外面开创自己的天空,可在他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看到粮食改制后储备库的欣欣向荣,高飞心生悔意又无颜再回仓库,而储备库并没有忘记他,使他又重新回到储备库的怀抱……表达了储备库永远是我们的根这样一种思想情感。

舞台布景:

灯光:

音响:

第一场:

(集体上)男女对话:(男:高飞女:喻意单位)

灯光:(追光指高飞和女)

女:粮食改革势在必行,但粮改无情人有情,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呢?

(灯光微光向众人,众人目光向高飞,露出挽留之意)。

高飞:在仓库干了十来年了,除了打扫仓房,就是收粮,我受够了。

女:你在仓库干得不错,为什么要走呢?难道仅仅因为钱的问题吗?

高飞:在仓库干一个月就那几个钱,还要交钱,我不干了!就凭我,去哪儿找个工作都比这儿强。

(灯光打开)

女:真的不能留下来吗?(众人作挽留状,去拉高飞,高飞拂袖而去)

(音乐起)

众人唱:只要你过的比我好,过的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所有快乐在你身边围绕,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一直到老…(音乐隐去众人下)

(音乐起)

高飞唱:走四方,雄赳赳,气昂昂,离开了仓库我心里好舒畅;走四方,既高兴又自由,从此我不怕那纪律约束忙……。

第二场:

(追光指高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高飞:离开仓库好自由,没有任务让我愁。规章纪律管不着,这些天我来把工作找(作找工作寻问状)

高飞:你们这儿要人吗?(旁白):不要。

高飞:我来你们这找份工作行吗?(旁白):我们这不缺人。

高飞:我来应聘请多关照(旁白):你不是我们需要的人。

(四处碰壁后作筋疲力尽状,到舞台一侧)

高飞:(独白)跑来跑去,我四处碰壁,找份工作真不容易。想起仓库,心生悔意,而今我怎么有脸回去。(悔恨状)我还真想仓库啊!

(音乐起)

高飞唱: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的印着几多牵挂。

(灯光打开,舞台另一侧,众人上,歌曲音乐渐渐隐去,欢快舞曲响起,众人舞蹈《不得了》,表现仓库改制后,轻装前进,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

(舞蹈音乐渐渐隐去,众人退至一侧)。

(追光)

女:(独白)粮食企业改革改制,使我们的企业甩掉了沉重的负担,轻装前进,粮食购销集团化、一体化运作机制让我们的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想到仓库今天的欣欣向荣,我不由得想起改革改制中离开仓库的那些人,仓库的今天也有他们的一份贡献呀!不知他们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第三场(灯光起)(高飞与众人相遇状):

(众人惊喜):这不是高飞吗?是高飞。

(音乐起)

众人唱:你在他乡还好吗?可有泪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打湿双眼。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想过靠着我的双肩。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已经有了太多改变。

(音乐渐低)

高飞:唉……(叹气状)

高飞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高飞:(独白)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那却不属于我,离开仓库,我才发现,对仓库我还是非常眷恋,没有打扫仓房,没有收粮的日子我还真无法适应仓库才有我的发展空间,仓库才是我的根。

(音乐《绿叶对根的情义》起渐低隐去)

众人:让我们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音乐起)

众人唱:《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