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0:09:03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范文篇1

我们对2002~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医院12例老年患者手术后伤口进行护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90岁。伤口状况为外伤4例,脉管炎截肢术后4例,肿瘤术后4例,全部病例伤口愈合良好。

2护理方法

2.1注意身体营养状况身体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伤口愈合过程,需要有足够热量、蛋白质外,还要补充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否则无法形成蛋白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例如,老年患者术后慢性营养不良时全身所有重要器官发生萎缩,这时其代谢和功能受到损害,对伤口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释放减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伤口就很难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症时,一方面由于伤口水肿,另一方面胶原纤维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碍而影响伤口的愈合。所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

2.2注意能量的保存能量保存从大处着眼,应看到改变心理社会环境,保证老人功能活动能力等。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疲劳使其感觉到的肌肉力量的减弱,反应迟钝,老年患者发生这些现象是常见的。

2.2.1保持良好睡眠(1)夜间体温较低,如果昼夜周期改变(例如夜间亮灯,干扰睡眠)就必然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2)病情较重时必须卧床休息,给予护理和治疗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3)老年患者伤口疼痛难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患者疼痛缓解得以安静入睡。(4)保持情绪稳定,限制访客及限制谈话,避免情绪上的困扰,影响睡眠。

2.2.2注意温度调节体温变化直接影响能量储备。老年人温度调节能力差,微循环系统的调节也随增龄而减退。术后病房的室温太高或太低都很不利,尤其是对伤口和脏器的血流灌注有直接影响。2.2.3注意节省体力注意不要让老年患者过多走动和劳累,要多多静养和休息。

2.2.4从心理社会环境方面进行调节尽量保证老人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减少焦虑和不安。护士要和老年患者搞好护患关系,说话要耐心,语气要轻和,动作要轻,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和尊重。住院环境要舒适清洁。

2.3保持注意局部因素有些局部因素,比如局部温度、水肿、血液供应不足等,与全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其他局部因素还有以下方面。

2.3.1局部温度在生理范围内伤口局部温度升高能加强炎症反应,起到加速伤口愈合的化学作用,对创口愈合有利。

2.3.2血液供应头面部和颈部的血液供应较好,伤口愈合也较快,可早期拆线(缝合后3~5天),脂肪内的血供差,故肥胖者的伤口愈合较慢,拆线时间适当延长。

2.3.3血肿血肿可使创缘分开形成死腔,增加感染机会,压迫血管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而阻碍伤口愈合,故缝合伤口要注意止血。

2.3.4感染当伤口血供不足,发生血肿、清洗不彻底时,易发生感染。临床治疗表明,创口清洗是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因为水流压力可冲去污染物,减少细菌。另外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技术。

2.4伤口保护注意正确保护伤口,使伤口尽早愈合。(1)不要让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故要选择适当的敷料,以隔绝细菌的生长,并防止伤口变干燥。(2)勿使用抗酸剂在伤口上。正常皮肤pH值是酸性,可预防细菌生长,使用抗酸剂会改变其pH值,促使细菌生长及皮肤干燥。(3)老年尿失禁患者在尾骨处、臀部或大腿上有伤口,应考虑插尿管或使用集尿袋,以避免因受浸渍而使组织再受伤。(4)若护理伤口1~2周仍无任何进展,应怀疑是否有癌症或全身性的因素。

2.5脉管系统伤口护理创口愈合依靠局部血液循环吸收营养,因而正常的血液循环是伤口愈合的必要条件。局部缺血的组织不但愈合时间延长,而且感染机会也随之增加,故伤口愈合越快,感染机会越低,因此,增加或促进血液循环是愈合的重要环节,在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可因代谢异常,局部或全身营养、氧气供应不足而造成伤口难以愈合,临床中我们应用了创伤愈合因子治疗一些不愈症患者的伤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讨论

老年患者受伤初期炎症反应减少,新生再造延迟,胶原蛋白纤维合成减少,皮肤变得干燥,致使伤口愈合缓慢[1]。护理方面应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伤口血液循环情况,正确保护伤口,消除对老年患者的各种不利因素,加强心理调节,就可以使老年患者尽快康复,早日出院[2]。

【参考文献】

老年患者范文篇2

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药物剂量与老年人实际生理情况不符老年人机体各系统退行性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多器官疾病,即使一种病也往往应用多种药物,一个患者用药达数10种者已不鲜见。由于老年人肝体积和血流量减少,代谢能力降低,首过效应减弱,生物利用度增加;肾体积缩小,血流量减少从而延缓药物排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易造成蓄积中毒。而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多变,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医生对新药的规格、老人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

1.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我科患者病种复杂,病人多,护士少,工作量大;老年人皮肤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身体暴露部位色素沉着,老年斑随年龄增多;再加上老年人反复用药、反复穿刺造成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与患者或家属的交流沟通或解释过程中因语速过快显得急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导致矛盾激化。

1.3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为汉字的特殊性,患者同名同姓或者名字音同字不同较多,再加上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出现老年性耳聋,护士叫患者名字时出现错误应答;由于工作量大护士在治疗中忙于应付而忽略查对。

1.4巡视不及时、不认真老年人膀胱肌肉收缩能力减弱而容量减少,常伴尿频、尿急而反复上厕所致针头被拉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或输液器与输液瓶分离;老年患者对压力、疼痛及温度的感受力也降低,视力减退,护士在巡视时只顾更换输液瓶而不查看输液部位是否肿胀、墨菲氏滴管内液面是否过高或过低等。

1.5患者文化程度低,不理解规范化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不重视健康教育我院为农村医院,老年患者文化程度均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理解或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2对策

2.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1.1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2.1.2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2.2严格三查八对,规范输液流程

2.2.1认真执行医嘱,对看不清药物名称或药物剂量,漏写药物剂量或对药物剂量有疑问的医嘱不能凭主观判断,应与主管医生核实后再执行。

2.2.2治疗过程中严格三查八对,在配药前、配药中、配药后进行查对无误后再执行治疗;穿刺时先核对姓名;输入多组液体时,每组液体瓶签上均用蓝色油性笔写上患者姓名、床号、液体量、药物名称,并且每个输液架只悬挂一位患者的液体,每更换下一组液体时,均严格三查八对。

2.2.3规范输液流程,杜绝输液反应发生。

2.2.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源叠加而超标引起输液反应,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浑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

2.3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过程的变化

2.3.1输液过程中一般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穿刺部位,在使用特殊药物或昏迷、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输液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记录。对昏迷、躁动的病人加用夹板或约束带固定输液肢体。

2.3.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患者输液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保持均匀滴入。在输注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时,护士调节好输液速度后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或输液瓶高度,并告知原因和后果。

2.4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护患沟通患者入科,护士在做入院介绍时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应认真倾听病人的询问,真正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体会病人的真实感受;说话时语速适中、语言柔和;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减轻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感。

老年患者范文篇3

我们对2002~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医院12例老年患者手术后伤口进行护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90岁。伤口状况为外伤4例,脉管炎截肢术后4例,肿瘤术后4例,全部病例伤口愈合良好。

2护理方法

2.1注意身体营养状况身体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伤口愈合过程,需要有足够热量、蛋白质外,还要补充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否则无法形成蛋白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例如,老年患者术后慢性营养不良时全身所有重要器官发生萎缩,这时其代谢和功能受到损害,对伤口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释放减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伤口就很难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症时,一方面由于伤口水肿,另一方面胶原纤维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碍而影响伤口的愈合。所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

2.2注意能量的保存能量保存从大处着眼,应看到改变心理社会环境,保证老人功能活动能力等。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疲劳使其感觉到的肌肉力量的减弱,反应迟钝,老年患者发生这些现象是常见的。

2.2.1保持良好睡眠(1)夜间体温较低,如果昼夜周期改变(例如夜间亮灯,干扰睡眠)就必然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2)病情较重时必须卧床休息,给予护理和治疗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3)老年患者伤口疼痛难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患者疼痛缓解得以安静入睡。(4)保持情绪稳定,限制访客及限制谈话,避免情绪上的困扰,影响睡眠。

2.2.2注意温度调节体温变化直接影响能量储备。老年人温度调节能力差,微循环系统的调节也随增龄而减退。术后病房的室温太高或太低都很不利,尤其是对伤口和脏器的血流灌注有直接影响。2.2.3注意节省体力注意不要让老年患者过多走动和劳累,要多多静养和休息。

2.2.4从心理社会环境方面进行调节尽量保证老人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减少焦虑和不安。护士要和老年患者搞好护患关系,说话要耐心,语气要轻和,动作要轻,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和尊重。住院环境要舒适清洁。

2.3保持注意局部因素有些局部因素,比如局部温度、水肿、血液供应不足等,与全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其他局部因素还有以下方面。

2.3.1局部温度在生理范围内伤口局部温度升高能加强炎症反应,起到加速伤口愈合的化学作用,对创口愈合有利。

2.3.2血液供应头面部和颈部的血液供应较好,伤口愈合也较快,可早期拆线(缝合后3~5天),脂肪内的血供差,故肥胖者的伤口愈合较慢,拆线时间适当延长。

2.3.3血肿血肿可使创缘分开形成死腔,增加感染机会,压迫血管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而阻碍伤口愈合,故缝合伤口要注意止血。

2.3.4感染当伤口血供不足,发生血肿、清洗不彻底时,易发生感染。临床治疗表明,创口清洗是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因为水流压力可冲去污染物,减少细菌。另外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技术。

2.4伤口保护注意正确保护伤口,使伤口尽早愈合。(1)不要让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故要选择适当的敷料,以隔绝细菌的生长,并防止伤口变干燥。(2)勿使用抗酸剂在伤口上。正常皮肤pH值是酸性,可预防细菌生长,使用抗酸剂会改变其pH值,促使细菌生长及皮肤干燥。(3)老年尿失禁患者在尾骨处、臀部或大腿上有伤口,应考虑插尿管或使用集尿袋,以避免因受浸渍而使组织再受伤。(4)若护理伤口1~2周仍无任何进展,应怀疑是否有癌症或全身性的因素。

2.5脉管系统伤口护理创口愈合依靠局部血液循环吸收营养,因而正常的血液循环是伤口愈合的必要条件。局部缺血的组织不但愈合时间延长,而且感染机会也随之增加,故伤口愈合越快,感染机会越低,因此,增加或促进血液循环是愈合的重要环节,在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可因代谢异常,局部或全身营养、氧气供应不足而造成伤口难以愈合,临床中我们应用了创伤愈合因子治疗一些不愈症患者的伤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讨论

老年患者受伤初期炎症反应减少,新生再造延迟,胶原蛋白纤维合成减少,皮肤变得干燥,致使伤口愈合缓慢[1]。护理方面应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伤口血液循环情况,正确保护伤口,消除对老年患者的各种不利因素,加强心理调节,就可以使老年患者尽快康复,早日出院[2]。

【参考文献】

老年患者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186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其中有104例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年龄69-93岁,平均(75.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93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9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走廊和病房中具有良好的光线,及时将灯打开,如果灯有损坏,就需要立即报修。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清除地面水渍,将防滑垫铺设在卫生间等处,及时清除走廊以及病房中的障碍物,整齐摆放物品,尽量少摆放坚硬锐利的物品[2]。②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予以帮助,促使其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对其言语训练、手脚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感知功能进行加强,对患者反应能力进行加强。如果患者长时间卧床,就需要帮助其翻身,白天通常为每两个小时3到4次,夜晚为每两个小时1到2次,其目的在于预防患者形成压疮[3]。严格配发口服药,做到督服到口,防止老年人因记忆力下降而服错药,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③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对巡视患者的力度需要进行加强,重视与老年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反复进行健康教育,将疾病的发展、发生原因及转归告诉患者,针对患者负面的情绪,对其进行疏导[4]。④护理人员因素。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业务知识学习进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增强。⑤医源性因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用药原则,对药物药性配伍和应用进行加强,使得误用药物的情况减少,避免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我院自制问卷,以老年患者胃肠道反应、身体功能障碍、摔倒、心理障碍、误伤等事件发生情况为依据,评价安全管理效果,100分为满分。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个层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安全管理效果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93例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89.9±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9.7±8.1)分;93例参照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72.3±9.6)分,护理质量评分为(79.9±9.6)分。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56例,比较满意37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2例,比较满意50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为88.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护理质量要求。在实施护理工作的时候,患者没有出现超出法律法规范围的机体、心理功能、结构方面的死亡、缺陷、障碍以及损害等就叫做护理安全[6]。此次研究的患者为老年群体,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年龄,其生理功能远不如年轻人,在事件发展、发生的过程中敏感性也明显下降,在住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碰伤、摔倒等风险事件。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得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降低,还能够使得护患纠纷的出现减少[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100%)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88.2%)(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对安全问题发生几率进行降低,对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提升,从而对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 雷红英 杨薇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中心三病区

参考文献

[1]杨剑云,伍梅珍,刘永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54-155.

[2]潘丽云,李秀梅,苏雪芬,等.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5,35(22):191-193.

[3]安秀娟.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3):232-233.[4]魏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8):109,111.

[5]李明芳,叶泽文.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23-25.

老年患者范文篇5

关键词:高龄骨科患者;情绪波动;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作为临床衡量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同时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以确保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故笔者此次研究为了探寻有效的护理方式对骨科老年手术病人术后的治疗的影响,现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5岁以上骨伤的患者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其他骨折患者30例。45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疾病,20例患者伴有糖尿病。20例患者伴有肺部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发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临床比较。1.2方法。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针对其术后情绪波动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2.1心理护理。①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自身年龄较大,恢复能力较差,同时病情容易复发,极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此时需要积极鼓励患者,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树立患者的治疗自信心。②消除紧张心理。患者住进ICU病房,医护人员首先要为患者介绍ICU的环境,以及各种仪器的作用,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感,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③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患者病情较重,同时往往经济压力较大,加上目睹并有发生死亡,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心理。为此一定要耐心为患者解释,讲解相关知识,耐心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2]。1.2.2病情观察。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②由于患者在夜间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患者中枢系统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病情容易被覆盖,为此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防治。1.2.3加强基础护理。ICU患者要严格保持绝对卧床,但往往是引起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为此要做好预防措施。①压疮的预防:定时为患者翻身,适当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以及骨性突出部位,保持患者床单的干燥卫生。②预防肺部感染。卧床患者需要定时翻身拍背,口腔护理以及雾化吸入,对于清醒患者要鼓励进行咳嗽排痰。③预防尿路感染。对于留置导尿管患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定时更换尿袋与导尿管。1.2.4减少不良刺激。护理人员在为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切勿动作粗暴,导致患者再次受到伤害或者感染。故要密切注意尽量减少不良刺激。1.2.5生命体征的观察。对于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由于患者皆为老年人,心肺功能往往较差,术后输液时需要控制滴速,减少心脏负荷,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对于术后烦躁不安的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肌内注射地西泮等药物进行镇静。1.2.6合理给氧,纠正低氧血症。术后患者需要低流量进行吸氧24~48h,注意定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若患者出现躁动,应使用约束带,给予患者一定的束缚力,避免患者由于躁动而对自己身体造成损伤。对于睡眠昼夜颠倒的患者需要控制白天的睡觉时间,必要可以使用地西泮进行辅助睡眠治疗[3]。1.2.7疼痛的护理。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选择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治疗药物包括镇痛药物以及非药物镇痛。根据医嘱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使用微泵进行药物镇痛镇静。非药物镇痛主要包括分散注意力、按摩、音乐放松疗法等。1.2.8预防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若使用氯丙嗪需要有人陪护,避免发生摔伤。由于均为老年性患者,自身多伴有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故护理人员要引起重视。加强基础护理的全面性,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1.3效果评价。自拟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以及配合程度进行统计,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观察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对于老年性患者在手术后ICU情绪波动不配合治疗的护理与预防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患者为中心,加大术后的护理管理,包括病情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疼痛护理等,均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的不良情况。此次试验,观察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预后。且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对于老年性病人术后护理ICU的护理中,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捷,温淑艳,李雪娟,等.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8(21):66.

[2]孙玮.老年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7,11(5):400.

老年患者范文篇6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所致的短暂性意识及姿势肌张力丧失[1],在意识丧失前常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黑矇、出冷汗、脉弱、血压低等症候,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恢复。1临床资料统计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晕厥患者共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5岁。其中心源性晕厥11例,脑源性晕厥6例,反射性晕厥3例,代谢原因引起的晕厥1例。2晕厥发生的原因正常成人脑的重量约占身体重量的2%~2.5%,脑血流量约占心搏出量的1/6,脑耗氧量约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正常人每分钟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45~50ml,各种原因所致脑血流量突然减少至31.5ml,则会引起晕厥[2]。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影响脑的血液供应,更易引起晕厥。同时应认识到,一个患者身上可能有多个因素参与晕厥的发生。2.1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是指心脏疾患所引起的晕厥,较多见。夏海涛报道:在老年晕厥患者中,心源性晕厥占52.38%[3]。其特点为自限性极差,常为猝死的前奏或组成部分,是所有晕厥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常见原因有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其中心动过缓是目前心源性晕厥最多见的原因[4]。在本组11例心源性晕厥患者中,有7例由于窦房结功能不全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动过缓引起晕厥;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功能而致晕厥;2例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因心室流出道梗阻,在情绪激动、运动等诱发因素下收缩加强及漏斗效应,梗阻加重引起晕厥。其他心源性晕厥原因有: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夹层瘤、急性肺栓塞、心包填塞及起搏器相关问题等。2.2脑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是指供血于脑部的血管发生一时性广泛缺血所出现的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其次是颈部疾患所引起的椎动脉受压[5]。本组6例脑源性晕厥患者中,2例为高血压伴明显脑动脉硬化患者,4例为脑梗死致脑缺血发作引起晕厥。2.3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晕厥、体位性晕厥、咳嗽晕厥、排尿性晕厥等。这类晕厥的特点是多有一定的促发因素,如:疼痛、饥饿、恐惧、疲劳、咳嗽、排尿排便、体位变化等;晕厥前常有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本组3例患者均为体位性晕厥,发生在体位改变时,因体位改变速度过快兴奋了迷走神经或脑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等结构,经传出神经达效应器官而致晕厥发生。2.4代谢原因引起的晕厥人的意识维持除了脑血流供应外,还需依赖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任何原因引起的一过性低氧血症或血糖过低均可引起晕厥。常见的原因有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重度贫血等。本组1例为低血糖晕厥,前驱症状有乏力、面色潮红、出汗、脉速。3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晕厥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这样才能及时识别晕厥的发生,及时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将晕厥的发生率和由晕厥所致的后期损害降到最低。3.1晕厥发生时的护理(1)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通知医生,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其他人员围观,保持患者周围空气流通。(2)根据临床症状迅速做出判断,遵医嘱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静脉采血查血细胞计数及血生化,了解有无贫血、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及心肌酶谱;行12导联ECG了解有无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急诊行颅脑CT、MRI对脑源性晕厥的鉴别帮助较大。(3)配合医师进行急救处理。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快速有效地给予药物治疗,如低血糖者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高血压者应用降血压药物;行心电监护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4)病情观察:专人护理,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面色、呼吸等,并做好记录;观察发病的频度、持续时间、缓解时间、伴随症状及有无诱发因素等;观察急救处置效果。(5)护理人员要保持镇静,技术操作要熟练,操作中随时观察患者,询问有无不适症状,医护人员有条不紊且行之有效的工作对患者是最好的心理支持。3.2晕厥的后期护理3.2.1心理护理晕厥的发生和心理因素常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紧张和恐惧,特别对于曾经发生过晕厥的患者,更会不知所措,害怕再次发生晕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自信心下降。在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中,自信心在实际表现中起主要决定性作用,因此自信心的显著下降可能成为将来功能丧失的先兆[6]。护理人员应评估晕厥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同时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减轻焦虑和(或)抑郁。3.2.2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于心源性和脑源性晕厥患者,结合原发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了解病史,熟悉病情,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接受各项治疗时尽量安排卧位,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避免反复操作引起不适和疼痛;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通常出现在体位改变时,告知患者变换体位时勿过急过猛,各项处置结束后嘱患者静卧休息几分钟后再起床活动,下床时速度宜慢,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坐起,2~3min后无不适再下床;由低血糖引起的晕厥患者治疗处置应安排在进食后,避开药物或胰岛素发挥作用时,若有症状可口服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各项活动要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合理安排,测血压每日2次,患者如有不适随时监测。3.2.3积极配合医师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安排外出检查方法,不能行走的患者,可选用轮椅或平车,并有专人陪同,选择合适路线,避开上下坡,尽量行室内通道。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不良刺激。3.3做好出院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晕厥的发病原因、处理措施、预防方法,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2)指导患者避免危险因素,包括心理方面的因素如紧张、焦虑、烦躁、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生活方面的因素如虚弱消瘦、劳累疲劳过度、饥饿空腹、疼痛等,环境方面的因素如闷热等,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功能减退,必要时可给予书面指导;(3)给患者建立随身健康卡,写明患者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疾病名称、所服药物等,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便于周围人员救治;(4)慢性头晕与摔倒和晕厥的发生率有相关性,约有一半主诉头晕的老年患者曾有晕厥和(或)摔倒[7],因此对于慢性头晕的高危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积极治疗原发病,警惕晕厥的发生;(5)指导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测试;(6)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出现任何不适随时来院诊治。告知专科门诊的时间、来院方式路线、急救电话号码等。

【参考文献】1陈牧雷.晕厥的原因及诊断要点.中国临床医生,2002,30(2):47-48.2黄永珍.87例晕厥患者急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3):1253.3夏海涛.老年晕厥患者63例病因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6):500-501.4吕利雄,朱顺和.心源性晕厥.医师进修杂志,2002,25(9):5-7.5鲁佑瑜.脑源性晕厥.医师进修杂志,2002,25(9):7-8.6MerryETinetti.老年慢性头晕患者的健康状况、生理机能及心理检查结果.世界医学杂志,2002,6(11):28-31.7JLawson.老年严重头晕患者的诊断.世界医学杂志,2000,4(9):18-23.

老年患者范文篇7

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患者常并存各种疾病,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1],而手术治疗具有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2001年11月至2007年11月桃花县桃花江中心医院对救治的28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注重围术期护理,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76~85岁,平均78岁,致伤原因:摔伤20例,车祸8例,全部患者术前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脏器疾病,入院后均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出院,住院18~3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2天,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未见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病例。

2术前护理

2.1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而转子间骨折多是由于不慎外伤或车祸等意外原因造成,而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身体突然受到伤害,心理平衡失调,此时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心理,然而情绪变化可致血压升高或原有的高血压病情加重,活动时引起疼痛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通过与患者沟通收集基本资料,分析患者状况、病情及其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个体差异,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耐心解释疾病,并详细阐明手术中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留置的多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诉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疼痛是术后的必然现象,且疼痛持续时间短,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3)注意交谈态度和技巧,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表示不愿听、不耐烦的情绪,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友善的态度,可使术前患者高度紧张的心情得以松弛。对高度紧张的患者应多使用解释、鼓励性的语言。护士微笑的面容、乐观开朗的情绪,整洁美观的仪表,稳重大方的姿态以及合适而亲昵的称谓都能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患者,诱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唤起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增强安全感;(4)对新入院的患者,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在治疗之余的交谈中给予适当的称谓,使他们感到亲切,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也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放心满意;(6)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病例,或让患者观看救治成功的图片,有机会时可让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情况;(7)对于伤情重,疗程长、易产生抑郁,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的患者,我们应加强病房巡视,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讲出心中感受和需求,并给予细心、持久而热情地悉心照料,鼓励家属多给予探望、陪伴和关心;(8)详细解释住院、卧床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说服患者术前2周必须戒烟,并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教会患者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气道通畅和增加肺泡通气量,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消除其不健康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2.2运动训练及指导入院当天责任护士适时详细了解患者入院前的准确运动量、日常生活能力、思维判断能力[2]、既往病史、生活习惯,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康复最适宜的运动量和计划。入院次日至术前日,实施术前的运动训练计划:(1)双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旋转交替运动,术前需踝套牵引者,患侧踝关节可在牵引下保持髋、膝功能位,并做患肢踝背伸,跖屈运动或取下踝套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旋转交替运动;(2)双侧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健侧下肢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抬离床面>50°;(4)健侧膝关节屈、伸0~90°,利用床上吊环,屈健侧膝关节,用健康足蹬床,保持患肢伸直或牵引下抬臀部运动,早期或手术后需在护士指导帮助下完成,要求保持整个臀部平衡,不能歪斜,要求抬离床面15°~30°,维持3~5s;(5)利用床上吊环抬高身体及做扩胸运动,要求胸背部抬离床面>30°;(6)采取吹气球或吹气泡等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增大肺潮气量,增加膈肌力量,减少气道阻力和无效腔,以上锻炼均按照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及平时的运动量来制订实施,切不可强制执行,护士每天至少督促2~3次,在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和护理过程中,要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感受和需求,检查训练方法是否正确,有无按要求做,是否有进展及运动范围有无变化[3],以热情、诚恳的态度用安慰、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指导、鼓励、表扬患者,充分维护其个性,以增强其信心,对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者,训练前需监测生命体征,再从深呼吸-踝关节运动-扩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抬臀运动-直腿抬高运动逐渐进行,运动量以患者能接受为宜,每项运动后均应监测生命体征,合并肺部感染者,加强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训练并给予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

2.3饮食指导让患者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特别是术后饮食,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每日均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高龄患者由于钙质流失严重,易形成骨质疏松,还应适当给予补钙,如喝牛奶、豆浆、骨头汤等,不宜吃得过饱,不宜吃过甜、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优质蛋白的饮食,如动物食品中的奶类、禽蛋类、水产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利于保护肾脏[4]。

2.4大小便的护理由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加之术后长期卧床,胃肠功能减退易引起便秘和腹胀,术后除给予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饮食外,还可沿结肠走向,按摩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使大便通畅,以免便秘时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留置导尿者,应每日早、晚消毒尿道口及擦拭尿管分泌物,同时钳夹尿管,每3~4h开放一次,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2.5合理用药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要向患者说明擅自乱用土方、秘方等会影响治疗和护理。

3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

3.1术后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术后应在患肢的内外侧各放置一砂袋,膝关节下垫油布软枕,双下肢间放一软枕,保持患肢于外展10°~15°中立位,避免下肢内收外旋及髋部活动大于80°。

3.2康复训练因动力髋螺钉具有滑动加压作用,骨折能达到牢固内固定,促进骨折迅速愈合,使患者早期负重等优点,因此,术后即可鼓励、指导患者早期无痛主动的功能锻炼:(1)术后24h,嘱患者做患肢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伸、曲及踝关节的背伸及跖屈旋转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24~48h引流管拔除后,即可在床上半坐位练习肌四头肌的收舒运动及屈曲髋,膝关节活动,幅度由小逐渐增大,对于不配合运动的患者,协助以患者的足根部开始做小腿、大腿肌肉压力递减的挤压运动,每天3次,每次15min。术后第4天开始使用下肢功能康复器(CPM)行髋、膝、踝关节被动活动,起始角度以患者所承受的最小角度为宜,逐日增加角度,每日2次,每次30~60min;(3)术后1周,除继续功能锻炼外,可增加坐位、站立位功能锻炼,2周后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老年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推迟下床活动时间);(4)术后3~4周,可嘱患者扶拐做部分负重练习,但负重控制在感到疼痛范围之内[5],然后逐步锻炼至无疼痛时方可弃拐。

3.3预防并发病

3.3.1预防褥疮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预防褥疮的重要性,予以卧气垫床,并指导患者利用牵引床上的扶手及健侧下肢蹬床抬臀部,训练床上大、小便,对无力抬臀的患者,护士应定期用双手托住患者臀部,协助将整个骨盆托起,以预防褥疮。

3.3.2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扣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

3.3.3预防泌尿系感染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患者多饮水,并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

3.3.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1)预防静脉血流滞缓。护理查房时,当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紧韧性强的患者,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及时通过医生,切勿将血栓形成引起的疼痛,误以为一般刀口疼痛,以免延误处理时机;(2)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争取一次成功,尽量不在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应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局部外敷中药消炎,进行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特别是大隐静脉的穿刺部位,持续滴注不超过48h。如局部发现炎性反应,应立即用中药消炎液外涂,同时重建静脉通道,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3)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外伤、应激、麻醉等均能使全身血液进入高凝状态,特别是骨折患者在围术期由于创伤反应,制动体位等因素,加重了高凝形成。

3.4出院指导(1)指导患者不可坐太低的椅子或沙发,患肢不能做盘腿动作,睡觉时应尽量向健侧翻身;(2)下地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3)骨折愈合不牢固时,应始终保持患者外展位,忌内收,患肢无论有无负重,均应全脚掌着地,防止骨折成角畸形;(4)2~3个月复查,X线摄片骨折愈合牢固后,可弃拐负重行走[6]。

4结果

本组病例28例,术后功能均按功能恢复情况依行走步态,有无疼痛,关节功能,生活处理能力等方面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1)优:行走步态正常,患肢无疼痛,关节功能基本正常;(2)良:轻微跛行,患肢无不疼痛,关节功能轻度受限,生活能自理;(3)可:患肢轻微疼痛,扶单拐行走,生活基本自理;(4)差:患肢病痛,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本组28例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为:优18例,良8例,差0例,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优良率92.8%。

5体会

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缺一不可,要求医、护、患者相互配合,尤其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早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极其重要。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和好转率,并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世斌,彭吉,黄承月.安全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湘南学院报,2006,1:36.

2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

3张学琦,付万炎,梅贤良.实用临床外科非手术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1.

4张雪梅,冯岚,杨晓燕.高龄高危患者行膝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实习护理杂志,2002,181:27-21.

老年患者范文篇8

(1)起病隐匿。老年人的身体日渐衰弱,反应迟钝,故患病后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老年人上感往往不发热或发热不高,仅有头痛乏力、浑身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在严重胸部感染时,也不出现发热,易误诊、漏诊。(2)多病症共存。当今医学证实,老年人不仅在全身,而且在同一个脏器内可以同时发生几种病变。以心脏为例,可同时见到冠状动脉硬化、心肌肥大、肺心病、心包炎、心脏传导系统的病变等[1]。(3)多种病理变化同存。因脏器虚衰,老年人患病往往临床表现复杂化,如老年人心衰,常多病因并存,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贫血病、糖尿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脑血管病症等多器官病症并存[2]。(4)易反复,病程长。

2老年患者中成药的应用原则

2.1对症下药中成药的组成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而“辨证论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也是应用中成药的前提。大多数老年患者在就诊时往往根据药物广告或病友的推荐,向医生要求开具某种中成药,他们只注意药品名称和自己的疾病,而对药物的组成、功效和适应证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表现则了解不透。殊不知中成药是由不同的中草药制成,有寒、热、温、凉性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功效,而病情又有寒、热、虚、实、表、里的不同,若药虽对病却不对症,不仅起不到好的疗效,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2.2正确用法用量,确保安全用药对于一些含有毒性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剂量过大,药力过猛,会伤人体的正气,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生命。如胆石通胶囊如果超剂量服用,会造成胃黏膜损伤[3]。含乌头类药物的正天丸、金匮肾气丸等,因乌头类中药含有乌头碱等毒性成分,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及全身发麻,继而瞳孔放大、呼吸困难、视觉模糊、血压及体温下降,重者可引起死亡。老年人由于各种器官功能的衰退,对药物耐受力差,个体差异较大,半衰期延长,过量服用易加重肝脏受损,易致药物在休内蓄积,造成毒副反应。

2.3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如山海丹胶囊可引起瘙痒、皮疹,霍香正气水致过敏性紫癜,银黄口服液引起药疹等[3]。由于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高于普通成年人,其表现又往往不典型,容易延误治序,所以一些有不良反应报道的中成药品种应慎重选择。

2.4中西药联合应用要适当如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保和丸、山楂丸和西药胃舒平、小苏打、盖胃平、氨茶碱合用,可造成酸碱失调而失去作用。中成药防风通圣丸、麻杏石甘片、甘草合剂、咳停片等不能与西药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络活喜等同用,以免抵消西药的降压作用。中药山楂丸、保和丸与西药抗生素类合用,可降低酶的活性而丧失药效。香连丸、小活络丹、川贝枇杷露(膏)与西药阿托品、颠茄、咖啡因同用,会增强后者的生物碱的毒性;中成药冠心苏合丸和西药硝酸盐类同用,能生成含汞离子的有毒沉淀物,使人中毒。中成药五味子糖浆和西药磺胺类合用,容易引起尿闭或血尿。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一人患有多种疾病,治疗时更应该注意各种药物间的相互影响,选用药品的种类宜少不宜多。

【参考文献】

[1]王发渭,郝爱真,王治宽.试论老年人疾病特点和中医用药原则[J].中华医药杂志,2006,21(4):203206.

[2]郑秋甫,段留法.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特点[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6(4):239243.

[3]文窑先.中成药的合理使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572.

老年患者范文篇9

1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的不安全因素

(1)高危风险评估能力差。因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队伍组成不稳定,新入职护理人员相对较年轻,由于经验不足,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老年骨科患者中潜在或已存在内科疾病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预见性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多发伤、复合伤或病情变化较快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更具有特殊性,颈椎手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腰间盘突出老年骨科患者因视力减退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而容易跌倒等。这类可能发生风险或意外的老年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评估能力要求更高,而多数护理人员因理论知识缺乏,只机械地执行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2)责任心不强。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不细致,对病房的巡视工作不到位,仅留于形式,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如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骨科手术出血多,术后体温容易发生波动,护理人员如观察病情不到位,患者可因高温而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提醒主治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时可危及老年患者生命。(3)业务水平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专业的、科学的理论知识,导致他们的临床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而老年骨科患者原发疾病迥异,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如在护理老年骨科患者时,不能对不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在致命并发症发生时,护理人员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因意外损伤而入院的老年骨科患者,患者及家属情绪往往比较激动、急躁,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不好,不能合理、耐心地给予相应解释,会导致护患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老年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而造成手术伤口愈合延误导致家属不满时,护理人员应依据专业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糖容易造成伤口延迟愈合、严重时可造成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情况,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5)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防护措施,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潜在的隐患。病房护士流动性大,其护理专业素质也存在较大差距。当患者较多,加之病情复杂时,部分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能按要求严格护理、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未能严于职守。

1.2引起跌倒的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因老年骨科患者多为外伤入院治疗,此类患者多行动不便,病房内拐杖、助行器等障碍物较多,患者夜间均留有陪人,因陪人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室内通道狭小、拥挤;床头呼叫器故障而不能及时与护士沟通;保洁员清洁地面时地面湿滑,未能及时放置警示牌;以上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倒。(2)药物性因素。腰麻、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的患者,由于神经阻滞,其肢体疼痛消失,自行下床时因肢体感觉弱且无力而造成跌倒。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而晕倒。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或体位突然改变发生低血压。使用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或任何对平衡造成影响的药物都会引起跌倒。(3)骨科辅助支具使用情况。如轮椅、助行器、拐杖都是老年骨科患者辅助步行的主要工具,若支具维护不当,如拐杖底部防滑垫损坏、丢失、拐杖支架连接松动,致其性能存在问题但未及时发现,可使患者失去平衡导致跌倒。(4)其他因素。老年骨科患者多数长期卧床,因患侧肢体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运动,卧床通常超过2周,突然起坐,可因出现眩晕导致跌倒。

1.3引起跌倒的自身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情绪不稳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身穿病服过长、过大,鞋子大小不合脚或鞋底不防滑;老年骨科患者关节多僵硬,或因外伤或闭合性骨折而不能正常坐立,活动受限时,起床时会因体位突然改变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而跌倒。

1.4引起坠床的因素

老年患者发生坠床通常与纠正失衡的能力降低等有关。老年骨科患者由于多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制,加之因惧怕疼痛而翻身困难,如翻身时幅度较大或远处取物,都会加大坠床的风险。

1.5引起烫伤的因素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较差,其感觉也较迟钝,进行如微波治疗、红外线照射或使用热水袋等理疗时,如时间、温度长或功率偏大,均可引起烫伤。

1.6引起误吸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不协调,而造成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发生呛咳,因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也有老年患者服药而误食药品的锡纸包装,据统计每年因误吸、误食窒息死亡占死亡患者总人数的1.3%。

1.7引起压疮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并伴有其他疾病,不能自主活动,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缺乏营养摄入或营养吸收不佳时,导致患者身体状况不如正常人,加之老年患者反应迟钝,感知度减弱,护理人员如不及时帮助其翻身,即可导致压疮的发生。

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重视护理人员专科培训

根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医院护理部应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分层、理论、操作的培训及考核,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科室每月针对老年骨科患者,以护理安全为核心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使护理人员从意识上给予重视,积极主动学习,确保护理质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关爱每一位患者”,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打下坚固的基础。

2.2全面评估风险因素

从医院的设施、环境、患者精神状态、病情、家属及陪护人员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筛选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老年骨科患者,建立高危风险评估登记,班班交接,重点监护,加强对陪护人员及家属风险因素的告知力度。

2.3制定风险防护措施

(1)运动障碍患者。老年骨科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而行走困难,此类老年患者必须。

24h看护。根据患者实际情

况增加床栏,防止坠床。(2)智力障碍患者。针对智力障碍的老年患者,详细登记高危风险评估表,并建立老年患者走失评估表。针对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约束,防止坠床。

2.4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压疮高危评估、跌倒、坠床、走失等应急预案,外出患者做好相关记录。

2.5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成员(责任护士)—小组长(高级责任护士)—组长(护士长)的三级质控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意识上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6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工作时,因老年骨科患者的理解、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健康宣教质量要求较高,宣教后须确认宣教效果。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行跌倒相关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系统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施计划的一项评价性教育活动,可以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向所有护士、老年骨科高危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及指导训练方法,使其从意识上重视跌倒预防。重点对护士、护工、保洁、患者及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风险防范措施,并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2.7加强法律意识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定期进行提问考核。加强护理人员骨科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包括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科内患者安全应急预案、护理常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及原则,使其掌握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科操作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能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3结语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安全[3]。老年骨科患者突发事件较多,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关心,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质量安全,让患者和家属满意[4-5]。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合理排班,完善日常工作分配,护士长需不定期抽查并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并指导纠正。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及措施,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方案、成立科室护理安全管理质控小组,强调专科护理知识及专科技能培训,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入院宣教及安全教育质量,科室全员参与质控管理,加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并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服务。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大大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护理人员积极性明显增强,各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促进了老年骨科高危患者早期康复,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增高。

作者:龙卓毓 单位:西安凤城医院

参考文献:

[1]王鹰.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4,20(8):324-325.

[2]郭庆玲.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2):18.

[3]贺云.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2):43-44.

老年患者范文篇10

[关键词]Barthel量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

老年患者在进行护理时,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的护理,没有专门的个体专业化护理,使得护理效果受到影响[1]。我院老年科采取Barthel量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进行分级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病情稳定的住院患者,年龄超过70岁,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者。其中,男42例,女44例,年龄71~92岁,平均(80.15±8.37)岁。病症:冠心病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8例,糖尿病27例;住院时间为2周~1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0.52±0.17)个月。

1.2方法:对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调查,内容包括:大便、小便、修饰、如厕、进食、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m、穿衣、上下楼梯和洗澡1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低,患者功能缺陷越严重,并进一步对每项活动能力(独立、部分独立、需极大帮助、完全依赖)进行评估。调查问卷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发放,向患者讲解调查目的,对于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患者可辅助其完成。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和百分率分别表示计量结果和计数结果,使用t检验,P<0.05时表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男性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有降低的趋势。具体见表1。2.2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欠佳,超过80%的患者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具体见表2。

3讨论

大量文献报道指出,Barthel量表不仅包括手功能,如修饰、进食、如厕、穿衣等,还包括了对患者影响较大的移动能力等躯体功能方面。女性在评分上,身体活动能力得分较低,主要表现在力气和转移两方面。这可能与男、女患者的社会角色有关,女性有着较低的身体活动能力,身体锻炼难度普遍比男性低[2]。另外,可能与男、女患者经济独立能力、心理需求等有关,发病后身体活动能力的较早恢复也体现在患者能够尽早回到工作岗位之上,回归社会。更多的女性患者有抑郁情绪并抱怨对身体健康状况不满,焦虑、抑郁、身体活动和社会参与的减少是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3]。Barthel指数能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进行评定,还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预测,进而指导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4]。老年患者基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分级护理的医护理念,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级,可以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优化护理效果[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其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女性,和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存在性别差异及其潜在的原因,不同Barthel指数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患者病情不同,生活自理能力不同,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更好的分配护理人员,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果。这样也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如肢体锻炼等。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6]。Barthel指数可以对患者进行分级评价,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进行动态评分,可以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调整训练计划[7]。康复训练能够减少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少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老年患者其自身的生理功能处于退化状态,骨质疏松情况严重,应激反应能力也不如年轻患者,其发生跌倒等情况的几率增加。护理人员应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在老年患者行走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其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女性,和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有降低的趋势。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欠佳,超过80%的患者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总之,Barthel量表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确体现老年患者存在的问题,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改善患者的结局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军健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

参考文献

[1]张敏,徐桂华,罗彩凤,等.分级模式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12):2011.

[2]deHaanRJ.MeasuringqualityoflifeafterstrokeusingtheSF-36[J].Stroke,2002,33(5):1176.

[3]丛林,姜海涛,闵连秋.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性别差别[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424.

[4]方园,李冬咏.ADL评估量表在老年病房实施基础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100.

[5]闵燕丽,王芸,刘青青.分级护理在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8(5):159.

[6]王荣彩.ADL量表在分级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