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2:28:04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范文篇1

一、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篇,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新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让学生愉悦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导语的设计可遵循“激发兴趣,设置悬念,触及重点,创设气氛,切记啰嗦”五个原则。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导语,都要短而精,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内容枯燥,然而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导语设计:“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旅游看看两宋的经济,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我紧接着问学生:“我们带什么钱币去啊?是人民币吗?”这个问题把学生强烈地吸引住了,都积极地去看书思考。这则富有感召力的导语设计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好的导语对课堂教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学习心理上对学生起着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导语的设计要非常精心,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关键。

二、巧妙过渡,衔接自然

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过渡语可为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思维导向,使不同的内容之间衔接紧密、自然连贯,让学生感觉主线鲜明,整体性强。所有课堂教学应仔细推敲过渡语,这样做不仅使教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明白,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仍以上面提到的七年级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在学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过渡语:1.我们先去宋朝的田间地头看看农业情况如何?2.参观了农业再去看看手工业,看看能买点什么纪念品?3.再去看看商业大城市和海港好吗?从上面的教学设计看,整个课堂教学沿着过渡语,明晰了内容,合理推进,自然得体,使得所有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方法灵活,注重实效

文科要讲的内容往往是庞杂琐碎的,因此教师要把诸多教学内容巧妙的组织起来,以科学艺术的手段组合,这将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一堂课如果没有科学艺术的整体设计,从头至尾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进行平推式的教学,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力,学生烦腻。所以,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教学手段的灵活艺术性,才能使学生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只有针对教材、学生实际设计出的教学发方案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结合起来设计教法。一般来讲,一个单元乃至一堂课可能是一种教法为主,也可能是两种或者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顺利完成教学目的的,便是好的教法。进行科学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师还应注重实效性,切不可在形式上一味追求,如果不顾教学效果生硬搬用某种教学模式,效果必定不好。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离开教学目的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方法,不仅无益于教学质量,而且还会浪费教学时间。

四、选作练习,课外延展

当内容学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课堂所学知识,把零散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内容,并复习巩固。为巩固强化效果,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运用,教师应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是促进转化能力的中间环节。练习题可选用课后的,也可以另外编写习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习题或写读书笔记。课外延展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完成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它是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一条途径。例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作者抒发了对故土的热爱眷恋之情。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故土之思的诗句,还可以写个以故乡为话题的片段。这样紧跟教材,同步练习,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写作能力。练习题及课外延展内容,教师必须检查、讲评,将完成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激励好的,纠正错的。

课堂教学范文篇2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开放形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养成学习中的创新习惯和创新胆识。鼓励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计划变成学习中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品尝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领略创新的实际意义。

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中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并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产生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学习的潜在能力,也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教师可以用集颜色、状态、气味、光和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来强烈地刺激视觉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用加入指示剂之后的酸碱中和反应、镁条燃烧、喷泉、爆炸等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这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侯德榜发明制碱法等化学发展史来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动机。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和鼓励学生,幽默大方的言谈举止等因素都会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教学中激励学生培养创新学习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于教师、不盲从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氢气性质"时,教材上用纸筒来收集氢气,然后点燃氢气引起爆炸来证明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由于实验的成功取决于收集的氢气,也正是难于直观地判断氢气的收集量,有时很难保证爆炸成功。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是否还有其他相对简单,实验比较明显的方法"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改变用纸筒收集气体的方法去讨论和思考,自行得出"可用密封性较好的小食品塑料袋收集氢气"的答案,这种方法非常直观。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是有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中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索一些问题来改变传统的做法和学法。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创新精神。

三、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也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后,可布置课外家庭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来验证指示剂在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又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简单装置,装置可以参考教材来设计,但要尽可能地与教材不要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是说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开展课外小型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学习中的小型科技活动开展状况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创新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开展课外小型的科技活动。可以从组织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具备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必要时进行创新活动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活动中,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并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和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实际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更重要是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地形成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范文篇3

、七个小时,还有早晚自习等。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干巴无味,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必然极重,对学习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说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那么一堂呆板枯燥的课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学生只有在下课后才会感到如释负重,假如真是这样,即使资料再少,作业再少,“负”也未必能减下来。所以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要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中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愉快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主导,是外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的教,学生专心的学。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注意听课,做小动作,瞌睡等情况。怎样处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2当学生上课走神时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通过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

3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错时,不要训斥、冷淡,应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促使学生知难而上,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说:“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结果是论证推理,是证明,但证明又是由推理,猜想等非逻辑思维而发现。”所以他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学生猜想吧!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除法”时,教师先不进行直接教学,而是出几个除法算式“—10÷5=-10÷(-5)=10÷(-5)=

0÷(5-)=”

,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几个算式的结果各是多少,这样,大家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对于种种答案,教师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最后学生总结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

三充分运用学习正迁移规律,达到“轻负担,高效率”的目的

1

注重强化新知识的生长点,形成迁移动势,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定向有序的兴奋状态之中。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先复习“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再教学“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迅速地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规律?由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规律,在这样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2

要善于揭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在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揭示得越充分,越有利与此于知识的迁移。

四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进行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范文篇4

观念隐含着主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根本的价值取向,对主体行为的整体过程以及行为的可能结果起着支配和最终决定作用。每位教师都有其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其教学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

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较为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其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究,创新知识;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学校的课堂气氛基本比较好,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学期学校要进行一次学生对老师的评教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不再是容器。

化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内部动机,内在需要就会得到激发和满足,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的意义建构与迁移运用。

二、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的热情。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其中体验学习就是重要的现代学习方式之一。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兴趣,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所讲的化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化学。

例如,在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状态,颜色和性质的比较时,我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实验,这样他们观察更仔细,现象更明显;在学习SO2性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都完全由学生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体验,并由他们讨论总结实验的结论。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他们对本知识点的记忆就更深刻。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处处是化学,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化学,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在讲述了胶体的性质以后,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是:1、检验肥皂水,洗涤剂水,鸡蛋清,牛奶等是不是胶体;2、自制豆腐。这样一来学生带来各种问题和各种形状的豆腐了。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那么教育改革就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所谓探究教学,就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两个过程,突出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展现学生的思维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突出问题的研究过程,在学习中以研究为主线,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联想、推理、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一般的学生实验,只是对前人成功实验的实际演习。尤其是教学中的大部分学生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还有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做实验只能按部就班,不必自己设计方案。这样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减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但是从另一角度讲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懒得动脑筋,只是一味按规则操作,离开了规则就不敢动手。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就更加完美了。例如,在上Fe2+和Fe3+的转化时,我让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寻找可以实现两者转化的试剂,然后相互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我给他们提供试剂分组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制定方案→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价交流。

以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程序和认知过程来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思维完全开放,淡化教师的驾御意识。教师只要在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在关键处点拨指导。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步骤的实施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比如氯水中微粒的探究,Fe2+和Fe3+检验方法的探究,SO2性质的探究等等。

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可见教学方式转变后,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显其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的调查》一文中调查发现新课程的内容和价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与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形式的改变是容易的,但我们更需要质的改变。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如果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课堂改革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要有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然后要落实到行动上。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改变自己的权威的地位,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引导者、帮助者;善于创设教学情境,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而已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意品质,培养一个完善的人为己任。因此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多资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

(3)梁杏娟,陈才崎等.《新课程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的调查》

课堂教学范文篇5

观念隐含着主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根本的价值取向,对主体行为的整体过程以及行为的可能结果起着支配和最终决定作用。每位教师都有其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其教学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

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较为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其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究,创新知识;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学校的课堂气氛基本比较好,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学期学校要进行一次学生对老师的评教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不再是容器。

化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内部动机,内在需要就会得到激发和满足,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的意义建构与迁移运用。

二、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的热情。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其中体验学习就是重要的现代学习方式之一。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兴趣,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所讲的化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化学。

例如,在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状态,颜色和性质的比较时,我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实验,这样他们观察更仔细,现象更明显;在学习SO2性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都完全由学生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体验,并由他们讨论总结实验的结论。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他们对本知识点的记忆就更深刻。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处处是化学,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化学,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在讲述了胶体的性质以后,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是:1、检验肥皂水,洗涤剂水,鸡蛋清,牛奶等是不是胶体;2、自制豆腐。这样一来学生带来各种问题和各种形状的豆腐了。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那么教育改革就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所谓探究教学,就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两个过程,突出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展现学生的思维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突出问题的研究过程,在学习中以研究为主线,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联想、推理、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一般的学生实验,只是对前人成功实验的实际演习。尤其是教学中的大部分学生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还有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做实验只能按部就班,不必自己设计方案。这样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减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但是从另一角度讲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懒得动脑筋,只是一味按规则操作,离开了规则就不敢动手。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就更加完美了。例如,在上Fe2+和Fe3+的转化时,我让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寻找可以实现两者转化的试剂,然后相互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我给他们提供试剂分组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制定方案→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价交流。

以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程序和认知过程来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思维完全开放,淡化教师的驾御意识。教师只要在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在关键处点拨指导。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步骤的实施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比如氯水中微粒的探究,Fe2+和Fe3+检验方法的探究,SO2性质的探究等等。

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可见教学方式转变后,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显其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的调查》一文中调查发现新课程的内容和价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与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形式的改变是容易的,但我们更需要质的改变。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如果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课堂改革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要有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然后要落实到行动上。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改变自己的权威的地位,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引导者、帮助者;善于创设教学情境,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而已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意品质,培养一个完善的人为己任。因此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多资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课堂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主体性,过程互动

一、国际教学理念的变革动向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比如,英国在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澳大利亚也同样不设专门的道德或公民教育的课程,所有的公民教育内容都穿插在政治或法律等的课程中进行。法国的历届政府亦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们的做法则是把一些道德原则贯穿于各项班级活动及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选拔教师时首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小班化与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关注。由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上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理论归理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真要面对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学生,还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此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

(三)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正襟危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是绝少见到了。相反,执教者都会倾其心血和智慧力图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并力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此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成了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关注焦点。

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教师们备课的重点之所在。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传授主要由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把答案或权威的观点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英国课堂十分多见。

二、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启示

综上所述,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凸显了如下特点:注重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促进课堂的空间开放;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气息与生命活力。简而言之,它始终围绕如何促进课堂内儿童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同时并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儿童主动发展这一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之中。

通过对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介绍与分析,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而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一、重新定位学校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思想品德课中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却没有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主动的意识。因此,在现今的德育内容中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以外,还应有关于人权意识、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与平等意识等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应突破原来单纯设置专门课程来进行强制教学的模式,而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式地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中国式的课堂传统强调教师的灌输,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从而背离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而在国外,课堂教学较多采取的是“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这对实现双向交流、教学互动及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顿悟力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简言之,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创造精神,这应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

第三、着眼发展、转变评价观

课堂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介绍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叫“反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在课前,教师提供教学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自行在教学网站中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前答疑、知识点探究和知识点应用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课堂上进一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教学构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现代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探究者,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形式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近几年所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最大的革新是将“课中环节+课后环节”颠倒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教学流程的改变。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环节,“教师的教学”是负责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是完成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翻转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翻转,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设计模块和课中设计模块。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由“Why-What-How-If”组成的一个循环圈问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分为课前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两个模块。课前教学设计主要解决“Why”和“What”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与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起联系,领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自身的认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具体的情景,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的接受新知识,理解课程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主要解决“How”和“If”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并对所学的知识有认识和理解,将知识能恰到好处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师的任务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操练。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模块设计

课前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成效。课前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Why”和“What”类问题,让学生清楚本次课的价值所在,并且获得一定的专家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教师提前录制好并上传到服务平台的教学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为课堂上的提出问题、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做了有力的铺垫。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视频主要是由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教学内容,并提供给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材料。制作教学视频时应注意如下: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内容,并且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对该节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水平。其次,教师整理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在制作的教学视频中适当增加讲解内容,要考虑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性,并录制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视频,以适应不同班级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课堂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内化,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How”和“If”类问题,实现知识最大程度的内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知识的内化效果达到最优化。

1.教学问题的确定

课堂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上传到教学网络讨论平台上;另一个是教师提前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从问题中提炼出最有价值并有研究性的问题。

2.独立探究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依赖学习逐步地发展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独立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最大程度的内化。

3.课堂学习的协作

课堂学习的协作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讲解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完成教学知识的授予。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充分发挥,更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协作学习的活动中需要对学生分组、任务分工,并指导学生小组内的学习。

4.学习成果的汇报

学生通过汇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以完成学习任务。在分享收获与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师生可以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提出建议;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人分享的内容中吸取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5.课后评价的反馈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整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学生互评。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并进行总结概括。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思考问题,以达到知识的拓展和灵活运用。

作者:潘蓉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范文篇8

1必须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演和伙伴,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铭记这一点。所以教师不能喧宾夺主,我们要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敢于动脑,大胆质疑;敢于动手,大胆实践;甚至敢于走到讲台前来,亲身体验。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例如,我在听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解《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学生在经过一番讨论后,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随后教师又为学生安排了一场辩论,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我发现在学生各抒己见的时侯,不但能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课堂,我觉得切实把学生放到了主导地位。

2必须把握住“精”的尺度,合理分配时间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向课堂要质量”这句话的重要性。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合理地利用每分每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地讲,“眉毛胡子一起抓”只能是事倍功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去总结经验,使他们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把握住“精”的尺度,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针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课上学生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对重难点进行适当点拨,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详细讲解。这样一堂课下来,既使学生收获了知识,又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发散,可谓是事半功倍。

3必须把课堂着眼点放在能力培养上———即“多练”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能力培养上。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课堂变成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做好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课堂上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进而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功夫在课外:教师必须做好备课工作

课堂教学范文篇9

如今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影响到了学生对国家大事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人生前途的规划。要想让学生朝着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就需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把思想以及马列主义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那种教师重视成绩,学生关注升学的教育教学观念,突破教、背、考的教学模式体系。当然了,高素质的人才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是十分短缺的,而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又来源于升学考试,这也证明了升学教育的体系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不是仅仅关注升学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取代了升学教育的地位,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质量,这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需要政治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把教材知识深刻的融进脑海中,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能够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每学期的首节课是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以及在课堂学习中能否集中注意力的关键。因为学生对刚开学的首节课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是能够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就能让学生喜欢上教师的授课,爱上这门学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比如,在学习《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可以利用书名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把课本的内容放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一下,自己在假期期间听到或者看到的烦文琐事,说一说社会上都发生了那些大事、国际上又有什么重大的变动。如在某学期的首节课上,学生们对祖国的长江、嫩江发生的特大洪灾以及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等事件讲述的最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1998年特大洪灾产生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能促使经济在稳定的增长?”“眼下全球的政治趋势又是怎样的?”等问题展示给学生。经过这种形式的问题,就会让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就能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初中政治课不再是一味地圈和背,而是变成了一门跟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学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三、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教师还要担负起课堂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义务,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体现出来,在平等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要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当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是由教师一手导演的,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就算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也不能跟教师的观点相违背,尽显了教师主导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缺乏灵动性。要想改变这种形式的教学氛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意识,又能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设了良好的空间。比如:“依法治国与思想道德建设”是初三政治课中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题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甲方认为依法治国比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而乙方则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更符合社会建设。于是同学们为了说服对方,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由于资料充足,在辩论会上总是能看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在这样的活动下,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四、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主动研究社会与成长之间的联系,利用走访、取证等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增强自我成长的要求。”合作学习的本质就是根据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采取交流、互动、沟通等形式,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实现集体学习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就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一个议题或者每一节课都适合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具有互助性,仅仅适合一些个体无法完成的议题。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让教师的教学面向所有的学生。并且学生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身的见解,听取他人的评价,实现互相沟通、交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准备阶段,进行独立思考,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根据他人的发言或者意见,不断丰富自身的发言。在实施合作学习前进行独立思考的环节,会让发言的人具有丰富的语言储备,旁听的人能够认真去听。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思考和倾听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喜欢学习,也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合作学习是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五、结论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自身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利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做课堂上的主人。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探索、分析、整理和验证中自身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为初中政治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们应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创造性,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为.思想品德探究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0).

课堂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SPOC;混合课堂;教学设计

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后MOOC(慕课)时代”新出现的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SPOC源于近几年来慕课(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兴起。2012年,美国多所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Coursera、Udacity、edX等MOOC网络学习平台,并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影响了世界各国在线教育的发展。MOOC资源引进传统大学课堂,打破了那种标准化的、控制性强的单线传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来了一片叫好声,甚至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仅Coursera一个平台目前就集合了来自世界109所知名大学的669门课程,注册用户达600余万。但随后,关于MOOC的发展也出现了质疑声,认为MOOC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效,完成课程学习的比例低(如Coursera只有7-9%人注册人员学员学完课程),学习过程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交流等等。MOOC在线课堂集聚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其名校名师效应、易学易用性的优势作用于教育资源相关稀缺高职院校,无疑是高职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福音。但MOOC的“没有先修条件”和“没有规模限制”既是优势又是其局限性所在。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兼顾MOOC和传统课堂的优势呢?2013年以来,不少大学作了改革尝试。如哈佛大学,逐渐摒弃了MOOC的大规模和开放性,更多地开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POC课堂。在线上,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在线评价等功能,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线下,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上讨论、互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种基于SPOC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必然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1SPOC课堂教学特征

SPOC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汲取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点,在学生自主学习MOOC教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课堂互动讨论,既弥补了过分依赖网络学习所产生的放任性、自由性,促进对学生的有效跟踪,又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忽略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其基本流程是:教师团队建立完整的MOOC课程学习网站,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和线上互动的场所;教师观察和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定期组织学生于传统课堂,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问题,并适当设计任务,在互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内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强调个性化学习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环境中,类似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的特征,以“中等生”为基准进行教学活动,很少考虑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造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情况。而SPOC教学中,学生进行的是泛在学习,即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特点,自主掌控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速递进或跳过,看不懂的内容可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加深理解、做笔记,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如因特殊原因请假缺课,也不必担心落下课业,跟不上教学节奏。视频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以满足泛在学习的需求,在学习时间上,既方便按主题学习,又便于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同时,这种“微课程”能很好通过移动平台在各类课堂外的场所进行学习。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主动式学习意愿,能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和方式,主动参与阅读、书写、讨论、实验等课程相关的活动,达到学习目的。当然,SPOC课堂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传统课堂模式下线下学习交流活动,以弥补网络学习的不足。这种活动往往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

1.2重视学习互动

与MOOC相比,SPOC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SPOC课堂中,学习具有互联的特征,不再是个人孤立的内化活动。在线上,学习者以教师提供的资源为出发点,通过Wiki、博客、社交网站等进行学习交互,即时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交流学习资料,并将互动产生的内容作为学习的中心,通过学习者不同认识的交互,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经常上线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提供指导。在线下,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就学习上的共同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交流、讨论,也可根据重点难点问题举办讲座。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通过线下课堂,分组讨论、演示,掌握操作技能。在SPOC课堂中,教师大大减少了重复的知识讲解活动,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制作资料,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一旦注意到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就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及时的给予指导。当然互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研讨报告、讨论、辩论、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课堂练习、问卷调查等,其主旨就是要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达到激发兴趣并主动参与的目的。学习互动可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群体开展的,有时不一定适合当前的情况。因此通过学习平台,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个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可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易程度,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策略和个别辅导计划。

1.3团队参与课程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教师个人承担。任课教师往往一个人就控制了课程设计、开发和授课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而在SPOC课堂中,课堂设计是由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由主讲教师、助教、视频制作人员以及教学设计专家等人员构成,许多学科专家会参与课程内容的提供,技术人员制作多种媒体资源,教学设计人员则负责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等。

2SPOC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SPOC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确定课程组织结构、计划课程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

2.1学习资源———适应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学习资源应满足不同角色需求,内容包括教学视频库、素材视频库、资料库、案例库、任务库、试题库等。SPOC课程的教学视频,即可以利用已有的优秀的MOOC教学视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己组织拍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SPOC教学资源的核心,应从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课程视频不宜太长,是“微课”或“微视频”的标准,一般做法是将一个知识单元被分解为若干个时长为8-12分钟的知识模块,一个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视频中有嵌入式小测验。所有的课程视频都应确保学生能够下载以在需要时可重复学习。之所以采用“微视频”,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微视频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移动学习;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细化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和掌握,一个课程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学习者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抛锚策略、反思策略、案例讲解和问题引领等教学策略得到广泛应用。有时,为了考虑不同终端设备的特性和学习者的需求,教学资源设计体现版本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特征,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用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2.2教学活动———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有机结合

SPOC课程设计不仅要利用线上交流的优势,而且还要保证一定时间在线下交流,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有机结合,这是SPOC相对于MOOC的主要优势。

1.线上交流在SPOC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保证良好的线上交流优势。线上交流主要通过讨论区进行,学生在学完某章节课程后,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解决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层面上,不一定非得由教师来解答。有的课程的在线测试或作业,学生完成后并递交后,可以看到已递交的同学的解答,阅读这些解答,能启发对问题的认识,拓展思维。在教学设计上,线上交流应体现下列几点:(1)设计在线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等。(2)在教学视频中抛出话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区展开讨论。(3)线上测试应有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从不角度思考和解答问题。(4)教师应频繁检查课程讨论区并回复学生的问题;归纳讨论的主要内容,提供进一步阅读的资料,引起更深入的讨论。。(5)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后续课程的设计,调整课程节奏,改编课程材料。(6)每周要保证一定的讨论时间,并作为过程考核的手段之一。

2.线下交流SPOC课堂的小众化,使教师有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实体课堂的学习和交流。线下讨论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一般为3-5人,教师需要给出具体的讨论内容和课程进度并将学生编配分组。考虑到人脑注意力的10分钟规律,可将45分钟的课程划分成4-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进入不同的教学流程。每进入一个阶段,相当于对大脑进行一次新的刺激,以引起新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等综合能力,激发学术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评价能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反馈,也能够为教师获得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供支持。课程的学业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组成的多元评价。至于两种评价方式的比重分配,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一般来讲过程性评价应占有较多的比重。

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视频中设置练习、小测试或者在一节课程结束后专门设置作业,这些属于过程性评价。(1)课堂测验:为提高学习的专注度,教学视频中嵌入了测试问题,学生在学习视频的过程中接受测验,学生回答提问后,视频方能继续播放。测试成绩由机器自动评估打分。(2)课后作业,每个学习单元均布置作业,这些作业有时采用学习同伴互评机制,互评截止时间后,教师才公布家庭作业的答案,并且对其进行讨论。这种嵌入式课程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回忆”知识,测查他们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热情。(3)线上和线下互动交流成绩,计入过程性评价。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参加期末测试或提交课程作品作为最终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也可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闭卷考试。

3结论

SPOC使得在线学习超出了复制学校课堂的阶段,赋予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并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规模,为这些学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定制课程,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从而有效解决MOOC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更为灵活、有效的学习效果。国内外SPOC实验显示,相比传统课堂,这些在线视频比指定的阅读材料更能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准备,激发其参与度,对那些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在SPOC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和学习者。他们不必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也不必准备每节的课程讲座,但是要能够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思考和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寻求解决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完成线上环节。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研讨,为他们提供随时的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因此,与传统课堂相比,SPOC课堂的教学设计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尚俊杰.教育流程再造:MOOC之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论坛.2013

[2]肖金芳,施教芳.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5)

[3]王晓彤,解继丽.从OER到MOOC:单纯的资源到以人为本课堂的转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