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影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1:14:00

科普影片

科普影片范文篇1

关键词:科普影片纪实手法表现主义

除具备传统科教片“以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特点,。科普影片不仅讲述知识,还关注科学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它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叙述故事。然而,单一遵循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纪实主义风格,再加上原本就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必然出现情节牵强附会、科学知识难以普及、受众不满意等情况。因此,创作科普影片时,坚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秉承纪实主义风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现主义会使科普影片更具观赏性。

一、纪实主义风格VS表现主义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主要运用的是纪实方法。在我国,说到纪实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赞的理论。巴赞认为纪实主义是“存在先于含义”。纪实主义反对主题先行,导演只需“把事实交给大家”。它只是客观存在,主题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导演赋予的。纪实主义所表达的意义,则来自现实本身,它是现实说话。

巴赞的纪实理论是建立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影像“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他还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而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往往有成见和偏见。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观世界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在表意方面,他反对“含义先于存在”,主张“存在先于含义”,要求“仅仅通过对现实表象的展现揭示出现实的含义”。在结构方面,他反对人为地戏剧结构,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学的特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生命般的这是与自由。”在镜头方面,他反对理性蒙太奇,倡导长镜头。

对于科普影片,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l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科普影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的。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的。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艺术观念渊源于德国文化精神。虽然它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总体上来说,表现主义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是融会贯通的。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的关注,显现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但他们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的强烈的呈露。创作者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二、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运用

表现主义作为科普影片除纪实主义外的创作理念,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应用于科普影片的表现手法、画面拍摄及“再现”手法、解说词的行文用词等方面。

基于表现手法的动画形式,既可准确地表达深奥难懂的科学内容,更适合给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

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该作品由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制作,荣获北京高教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2009年度“金烛奖”一等奖及第十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三等奖)正是以一个动画短剧作为开场阐释了动画里的主人公种植棉花失败的原因。表现主义的“主题先行”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创作者要表现当下很多棉花种植者共同的忧虑——棉花如何成功种植、如何高产,片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必然会引起观看此片的棉花种植者的共鸣。另外,贯穿整个作品的两个对话人物,除了真实的以记者身份出现的解说员,还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的动画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爷爷。即该作品中出现了棉花种植者的代“言”人,借这个虚拟人物的口,代表普遍棉花种植者说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有悖于科普影片遵循的纪实主义风格,在作品中植入了主观意识,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但是这些所谓的“主观意念”正是创作者调查研究了众多棉花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将具体的问题总结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棉花种植者这个群体化身为一个生动的虚拟人物,使内容具有科学性的同时,更具实用性、艺术性及观赏性。

在《热带人工植物群落》中有一组动画,在讲了一大堆人工森林在科学上的可行性后,以动画展现未来人工森林的宏伟壮观的创面结束全片,它是通过动画手段模拟移动镜头与推进镜头的形式进行表现。画面横移,转过一榕树,沿着一条伸向银幕纵深而永远走不到头的森林大道中前进,加上以主观镜头的方式,使观众好似乘坐未来的交通工具畅游浏览未来科学世界。从而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

由于并不是所有科普影片都需要动画,在不该用动画时就不该强行植人动画,否则不仅在科学内容上造成混乱,而且对整个影片艺术效果也是极大的破坏。

在画面拍摄手法上,运用“画面再现”既可使普及的科学知识更丰富,也可使画面更具艺术观赏性。

北京科影摄制的《钙与生命》,里面拍摄的人物环境并没有以纪实手法表现,而是带有较强的表现主义风格,使人物环境处理有了人为制造的象征性,使科普影片更富想象力及内涵。在保证科学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创作者用于突破表现形式上的束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立魁在拍摄《第十三片绿叶》时便谈到:“我与摄影在开拍《第十三片绿叶》之前便统一思想,决定对影片的微观部分(科学内容的核心)一定要真实地‘再现’,使其可信;对于外在部分,即小麦形态和科学实验的环境背景,光线色彩等等一律进行加工‘表现’……”由于小麦的自然状态是丛生的,叶片交错拥挤在一起,实拍出来显得很杂乱。创作者将它一棵一棵分离出来,栽在土箱里,再用灯光从逆侧方向打透,于是我们可以在片中观赏到绿叶在暗背景下格外醒目,主体突出,一目了然,深色的环境基调又造成一种莫测的神秘感。在《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拍摄过程中,由于没有到播种期,创作组在当地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实验地,进行了播种演示,而每个关键步骤可重复演示,便于拍摄者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展示播种细节。播种“画面再现”不仅弥补了因植物生长期时间限制造成的画面缺失,更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细节。

在运用“画面再现”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时,需注意尊重客观事实,科普影片只有在做到内容符合客观真实,才可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画面再现”手法的成功与否。

在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上,从说明文到记叙文的转变中,“戏剧化”的语言不仅可生动表现科学内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深受众的理解与记忆。

在科普影片《抢救大白鲟》的开篇是从“人”切入,而不是从“事”切入的叙事结构,改变了原本开篇解说词设计的初衷。钟倩在《用“故事”去包装科技影视作品——<抢救大白鲟>创作体会》中指出原本关于白鲟的知识介绍是:白鲟是什么科、什么属、为什么这么珍贵、濒危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是发现到抢救。而改变后的叙事结构是:先讲危教授这个人物辛苦寻找白鲟多年,再引出白鲟这种生物,于是全片很自然地就从“介绍白鲟”的说明文变成了以“向往白鲟”开头的记叙文。

富有表现主义的“戏剧化”手段也被运用在了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中,在作品开篇,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公公与记者的对话,即是一段解说词的“戏剧化”变身。将原本要说明的内容以生动的对话形式展开,引出了棉花种植者的疑惑,求知欲。

当然,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不仅在作品中体现为具体文字、语言,也可抽象为画面,用画面中自带的文字来表现。例如在科普影片《珍惜土地》。中,有一组镜头。采用人、土地、指示灯示意动作与电子跳字的方式表现我国土地、人口粮食三十年的变化。数字跳动很快,令人眼花缭乱。而具体数字却无法让人看清。这些快速运动的数字变化,正是创作者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段,给观众造成一种速度惊人,问题严重,刻不容缓,不能等闲视之的紧迫心理。于是在视觉上形成撞击,敲响警钟。在受众思想上造成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受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加深受众的记忆!

可见,在表现主义应用于科普影片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一个科目内容讲清楚适当的空间,又要考虑语言环境遣词用句本身对表达科学内容的衰减作用,只有把握到位这两个方面,才可在行文用词上做到炉火纯青,恰到火候!

三、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发展趋势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具体类型,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纪录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纪录片不允许虚构,但需要想象。伊文思曾经说过:“有人认为纪录片不是艺术,因为它没有想象,这个看法不对,从拍摄之前到最后的剪辑完成,自始至终不能脱离想象”。

表现主义的多种手法与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在很多科普影片得到了完美结合。

例如《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它表现的奇特景象往往是建立在影片的事实基础上的,如利用俯拍、仰拍等奇特角度拍摄的令人惊叹的画面效果,用高科技程控技术操纵的变速摄影拍摄的超低速和超高速画面,将现实情景抽离出来,达到其本质的特征,影片的纪实风格与表现主义有机统一,互相渲染,相得益彰。

科普影片范文篇2

关键词:科普影片纪实手法表现主义

除具备传统科教片“以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特点,。科普影片不仅讲述知识,还关注科学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它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叙述故事。然而,单一遵循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纪实主义风格,再加上原本就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必然出现情节牵强附会、科学知识难以普及、受众不满意等情况。因此,创作科普影片时,坚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秉承纪实主义风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现主义会使科普影片更具观赏性。

一、纪实主义风格VS表现主义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主要运用的是纪实方法。在我国,说到纪实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赞的理论。巴赞认为纪实主义是“存在先于含义”。纪实主义反对主题先行,导演只需“把事实交给大家”。它只是客观存在,主题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导演赋予的。纪实主义所表达的意义,则来自现实本身,它是现实说话。

巴赞的纪实理论是建立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影像“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他还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而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往往有成见和偏见。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观世界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在表意方面,他反对“含义先于存在”,主张“存在先于含义”,要求“仅仅通过对现实表象的展现揭示出现实的含义”。在结构方面,他反对人为地戏剧结构,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学的特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生命般的这是与自由。”在镜头方面,他反对理性蒙太奇,倡导长镜头。

对于科普影片,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l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科普影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的。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的。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艺术观念渊源于德国文化精神。虽然它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总体上来说,表现主义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是融会贯通的。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的关注,显现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但他们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的强烈的呈露。创作者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二、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运用

表现主义作为科普影片除纪实主义外的创作理念,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应用于科普影片的表现手法、画面拍摄及“再现”手法、解说词的行文用词等方面。

基于表现手法的动画形式,既可准确地表达深奥难懂的科学内容,更适合给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

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该作品由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制作,荣获北京高教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2009年度“金烛奖”一等奖及第十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三等奖)正是以一个动画短剧作为开场阐释了动画里的主人公种植棉花失败的原因。表现主义的“主题先行”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创作者要表现当下很多棉花种植者共同的忧虑——棉花如何成功种植、如何高产,片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必然会引起观看此片的棉花种植者的共鸣。另外,贯穿整个作品的两个对话人物,除了真实的以记者身份出现的解说员,还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的动画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爷爷。即该作品中出现了棉花种植者的代“言”人,借这个虚拟人物的口,代表普遍棉花种植者说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有悖于科普影片遵循的纪实主义风格,在作品中植入了主观意识,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但是这些所谓的“主观意念”正是创作者调查研究了众多棉花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将具体的问题总结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棉花种植者这个群体化身为一个生动的虚拟人物,使内容具有科学性的同时,更具实用性、艺术性及观赏性。

在《热带人工植物群落》中有一组动画,在讲了一大堆人工森林在科学上的可行性后,以动画展现未来人工森林的宏伟壮观的创面结束全片,它是通过动画手段模拟移动镜头与推进镜头的形式进行表现。画面横移,转过一榕树,沿着一条伸向银幕纵深而永远走不到头的森林大道中前进,加上以主观镜头的方式,使观众好似乘坐未来的交通工具畅游浏览未来科学世界。从而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

由于并不是所有科普影片都需要动画,在不该用动画时就不该强行植人动画,否则不仅在科学内容上造成混乱,而且对整个影片艺术效果也是极大的破坏。

在画面拍摄手法上,运用“画面再现”既可使普及的科学知识更丰富,也可使画面更具艺术观赏性。

北京科影摄制的《钙与生命》,里面拍摄的人物环境并没有以纪实手法表现,而是带有较强的表现主义风格,使人物环境处理有了人为制造的象征性,使科普影片更富想象力及内涵。在保证科学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创作者用于突破表现形式上的束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立魁在拍摄《第十三片绿叶》时便谈到:“我与摄影在开拍《第十三片绿叶》之前便统一思想,决定对影片的微观部分(科学内容的核心)一定要真实地‘再现’,使其可信;对于外在部分,即小麦形态和科学实验的环境背景,光线色彩等等一律进行加工‘表现’……”由于小麦的自然状态是丛生的,叶片交错拥挤在一起,实拍出来显得很杂乱。创作者将它一棵一棵分离出来,栽在土箱里,再用灯光从逆侧方向打透,于是我们可以在片中观赏到绿叶在暗背景下格外醒目,主体突出,一目了然,深色的环境基调又造成一种莫测的神秘感。在《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拍摄过程中,由于没有到播种期,创作组在当地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实验地,进行了播种演示,而每个关键步骤可重复演示,便于拍摄者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展示播种细节。播种“画面再现”不仅弥补了因植物生长期时间限制造成的画面缺失,更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细节。

在运用“画面再现”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时,需注意尊重客观事实,科普影片只有在做到内容符合客观真实,才可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画面再现”手法的成功与否。

在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上,从说明文到记叙文的转变中,“戏剧化”的语言不仅可生动表现科学内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深受众的理解与记忆。

在科普影片《抢救大白鲟》的开篇是从“人”切入,而不是从“事”切入的叙事结构,改变了原本开篇解说词设计的初衷。钟倩在《用“故事”去包装科技影视作品——<抢救大白鲟>创作体会》中指出原本关于白鲟的知识介绍是:白鲟是什么科、什么属、为什么这么珍贵、濒危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是发现到抢救。而改变后的叙事结构是:先讲危教授这个人物辛苦寻找白鲟多年,再引出白鲟这种生物,于是全片很自然地就从“介绍白鲟”的说明文变成了以“向往白鲟”开头的记叙文。

富有表现主义的“戏剧化”手段也被运用在了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中,在作品开篇,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公公与记者的对话,即是一段解说词的“戏剧化”变身。将原本要说明的内容以生动的对话形式展开,引出了棉花种植者的疑惑,求知欲。

当然,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不仅在作品中体现为具体文字、语言,也可抽象为画面,用画面中自带的文字来表现。例如在科普影片《珍惜土地》。中,有一组镜头。采用人、土地、指示灯示意动作与电子跳字的方式表现我国土地、人口粮食三十年的变化。数字跳动很快,令人眼花缭乱。而具体数字却无法让人看清。这些快速运动的数字变化,正是创作者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段,给观众造成一种速度惊人,问题严重,刻不容缓,不能等闲视之的紧迫心理。于是在视觉上形成撞击,敲响警钟。在受众思想上造成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受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加深受众的记忆!

可见,在表现主义应用于科普影片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一个科目内容讲清楚适当的空间,又要考虑语言环境遣词用句本身对表达科学内容的衰减作用,只有把握到位这两个方面,才可在行文用词上做到炉火纯青,恰到火候!

三、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发展趋势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具体类型,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纪录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公务员之家

纪录片不允许虚构,但需要想象。伊文思曾经说过:“有人认为纪录片不是艺术,因为它没有想象,这个看法不对,从拍摄之前到最后的剪辑完成,自始至终不能脱离想象”。

表现主义的多种手法与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在很多科普影片得到了完美结合。

例如《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它表现的奇特景象往往是建立在影片的事实基础上的,如利用俯拍、仰拍等奇特角度拍摄的令人惊叹的画面效果,用高科技程控技术操纵的变速摄影拍摄的超低速和超高速画面,将现实情景抽离出来,达到其本质的特征,影片的纪实风格与表现主义有机统一,互相渲染,相得益彰。

科普影片范文篇3

关键词:科普影片纪实手法表现主义

除具备传统科教片“以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特点,。科普影片不仅讲述知识,还关注科学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它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叙述故事。然而,单一遵循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纪实主义风格,再加上原本就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必然出现情节牵强附会、科学知识难以普及、受众不满意等情况。因此,创作科普影片时,坚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秉承纪实主义风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现主义会使科普影片更具观赏性。

一、纪实主义风格VS表现主义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主要运用的是纪实方法。在我国,说到纪实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赞的理论。巴赞认为纪实主义是“存在先于含义”。纪实主义反对主题先行,导演只需“把事实交给大家”。它只是客观存在,主题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导演赋予的。纪实主义所表达的意义,则来自现实本身,它是现实说话。

巴赞的纪实理论是建立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影像“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他还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而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往往有成见和偏见。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观世界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在表意方面,他反对“含义先于存在”,主张“存在先于含义”,要求“仅仅通过对现实表象的展现揭示出现实的含义”。在结构方面,他反对人为地戏剧结构,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学的特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生命般的这是与自由。”在镜头方面,他反对理性蒙太奇,倡导长镜头。

对于科普影片,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l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科普影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的。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的。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艺术观念渊源于德国文化精神。虽然它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总体上来说,表现主义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是融会贯通的。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的关注,显现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但他们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的强烈的呈露。创作者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二、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运用

表现主义作为科普影片除纪实主义外的创作理念,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应用于科普影片的表现手法、画面拍摄及“再现”手法、解说词的行文用词等方面。

基于表现手法的动画形式,既可准确地表达深奥难懂的科学内容,更适合给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

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该作品由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制作,荣获北京高教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2009年度“金烛奖”一等奖及第十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三等奖)正是以一个动画短剧作为开场阐释了动画里的主人公种植棉花失败的原因。表现主义的“主题先行”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创作者要表现当下很多棉花种植者共同的忧虑——棉花如何成功种植、如何高产,片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必然会引起观看此片的棉花种植者的共鸣。另外,贯穿整个作品的两个对话人物,除了真实的以记者身份出现的解说员,还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的动画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爷爷。即该作品中出现了棉花种植者的代“言”人,借这个虚拟人物的口,代表普遍棉花种植者说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有悖于科普影片遵循的纪实主义风格,在作品中植入了主观意识,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但是这些所谓的“主观意念”正是创作者调查研究了众多棉花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将具体的问题总结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棉花种植者这个群体化身为一个生动的虚拟人物,使内容具有科学性的同时,更具实用性、艺术性及观赏性。

在《热带人工植物群落》中有一组动画,在讲了一大堆人工森林在科学上的可行性后,以动画展现未来人工森林的宏伟壮观的创面结束全片,它是通过动画手段模拟移动镜头与推进镜头的形式进行表现。画面横移,转过一榕树,沿着一条伸向银幕纵深而永远走不到头的森林大道中前进,加上以主观镜头的方式,使观众好似乘坐未来的交通工具畅游浏览未来科学世界。从而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

由于并不是所有科普影片都需要动画,在不该用动画时就不该强行植人动画,否则不仅在科学内容上造成混乱,而且对整个影片艺术效果也是极大的破坏。

在画面拍摄手法上,运用“画面再现”既可使普及的科学知识更丰富,也可使画面更具艺术观赏性。

北京科影摄制的《钙与生命》,里面拍摄的人物环境并没有以纪实手法表现,而是带有较强的表现主义风格,使人物环境处理有了人为制造的象征性,使科普影片更富想象力及内涵。在保证科学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创作者用于突破表现形式上的束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立魁在拍摄《第十三片绿叶》时便谈到:“我与摄影在开拍《第十三片绿叶》之前便统一思想,决定对影片的微观部分(科学内容的核心)一定要真实地‘再现’,使其可信;对于外在部分,即小麦形态和科学实验的环境背景,光线色彩等等一律进行加工‘表现’……”由于小麦的自然状态是丛生的,叶片交错拥挤在一起,实拍出来显得很杂乱。创作者将它一棵一棵分离出来,栽在土箱里,再用灯光从逆侧方向打透,于是我们可以在片中观赏到绿叶在暗背景下格外醒目,主体突出,一目了然,深色的环境基调又造成一种莫测的神秘感。在《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拍摄过程中,由于没有到播种期,创作组在当地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实验地,进行了播种演示,而每个关键步骤可重复演示,便于拍摄者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展示播种细节。播种“画面再现”不仅弥补了因植物生长期时间限制造成的画面缺失,更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细节。

在运用“画面再现”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时,需注意尊重客观事实,科普影片只有在做到内容符合客观真实,才可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画面再现”手法的成功与否。

在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上,从说明文到记叙文的转变中,“戏剧化”的语言不仅可生动表现科学内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深受众的理解与记忆。

在科普影片《抢救大白鲟》的开篇是从“人”切入,而不是从“事”切入的叙事结构,改变了原本开篇解说词设计的初衷。钟倩在《用“故事”去包装科技影视作品——<抢救大白鲟>创作体会》中指出原本关于白鲟的知识介绍是:白鲟是什么科、什么属、为什么这么珍贵、濒危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是发现到抢救。而改变后的叙事结构是:先讲危教授这个人物辛苦寻找白鲟多年,再引出白鲟这种生物,于是全片很自然地就从“介绍白鲟”的说明文变成了以“向往白鲟”开头的记叙文。

富有表现主义的“戏剧化”手段也被运用在了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中,在作品开篇,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公公与记者的对话,即是一段解说词的“戏剧化”变身。将原本要说明的内容以生动的对话形式展开,引出了棉花种植者的疑惑,求知欲。

当然,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不仅在作品中体现为具体文字、语言,也可抽象为画面,用画面中自带的文字来表现。例如在科普影片《珍惜土地》。中,有一组镜头。采用人、土地、指示灯示意动作与电子跳字的方式表现我国土地、人口粮食三十年的变化。数字跳动很快,令人眼花缭乱。而具体数字却无法让人看清。这些快速运动的数字变化,正是创作者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段,给观众造成一种速度惊人,问题严重,刻不容缓,不能等闲视之的紧迫心理。于是在视觉上形成撞击,敲响警钟。在受众思想上造成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受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加深受众的记忆!

可见,在表现主义应用于科普影片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一个科目内容讲清楚适当的空间,又要考虑语言环境遣词用句本身对表达科学内容的衰减作用,只有把握到位这两个方面,才可在行文用词上做到炉火纯青,恰到火候!

三、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发展趋势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具体类型,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纪录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纪录片不允许虚构,但需要想象。伊文思曾经说过:“有人认为纪录片不是艺术,因为它没有想象,这个看法不对,从拍摄之前到最后的剪辑完成,自始至终不能脱离想象”。

表现主义的多种手法与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在很多科普影片得到了完美结合。

例如《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它表现的奇特景象往往是建立在影片的事实基础上的,如利用俯拍、仰拍等奇特角度拍摄的令人惊叹的画面效果,用高科技程控技术操纵的变速摄影拍摄的超低速和超高速画面,将现实情景抽离出来,达到其本质的特征,影片的纪实风格与表现主义有机统一,互相渲染,相得益彰。

科普影片范文篇4

关键词:科普影片纪实手法表现主义

除具备传统科教片“以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特点,。科普影片不仅讲述知识,还关注科学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它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叙述故事。然而,单一遵循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纪实主义风格,再加上原本就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必然出现情节牵强附会、科学知识难以普及、受众不满意等情况。因此,创作科普影片时,坚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秉承纪实主义风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现主义会使科普影片更具观赏性。

一、纪实主义风格VS表现主义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主要运用的是纪实方法。在我国,说到纪实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赞的理论。巴赞认为纪实主义是“存在先于含义”。纪实主义反对主题先行,导演只需“把事实交给大家”。它只是客观存在,主题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导演赋予的。纪实主义所表达的意义,则来自现实本身,它是现实说话。

巴赞的纪实理论是建立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影像“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他还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而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往往有成见和偏见。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观世界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在表意方面,他反对“含义先于存在”,主张“存在先于含义”,要求“仅仅通过对现实表象的展现揭示出现实的含义”。在结构方面,他反对人为地戏剧结构,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学的特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生命般的这是与自由。”在镜头方面,他反对理性蒙太奇,倡导长镜头。

对于科普影片,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l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科普影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的。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的。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艺术观念渊源于德国文化精神。虽然它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总体上来说,表现主义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是融会贯通的。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的关注,显现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但他们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的强烈的呈露。创作者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二、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运用

表现主义作为科普影片除纪实主义外的创作理念,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应用于科普影片的表现手法、画面拍摄及“再现”手法、解说词的行文用词等方面。

基于表现手法的动画形式,既可准确地表达深奥难懂的科学内容,更适合给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

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该作品由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制作,荣获北京高教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2009年度“金烛奖”一等奖及第十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三等奖)正是以一个动画短剧作为开场阐释了动画里的主人公种植棉花失败的原因。表现主义的“主题先行”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创作者要表现当下很多棉花种植者共同的忧虑——棉花如何成功种植、如何高产,片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必然会引起观看此片的棉花种植者的共鸣。另外,贯穿整个作品的两个对话人物,除了真实的以记者身份出现的解说员,还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的动画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爷爷。即该作品中出现了棉花种植者的代“言”人,借这个虚拟人物的口,代表普遍棉花种植者说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有悖于科普影片遵循的纪实主义风格,在作品中植入了主观意识,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但是这些所谓的“主观意念”正是创作者调查研究了众多棉花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将具体的问题总结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棉花种植者这个群体化身为一个生动的虚拟人物,使内容具有科学性的同时,更具实用性、艺术性及观赏性。

在《热带人工植物群落》中有一组动画,在讲了一大堆人工森林在科学上的可行性后,以动画展现未来人工森林的宏伟壮观的创面结束全片,它是通过动画手段模拟移动镜头与推进镜头的形式进行表现。画面横移,转过一榕树,沿着一条伸向银幕纵深而永远走不到头的森林大道中前进,加上以主观镜头的方式,使观众好似乘坐未来的交通工具畅游浏览未来科学世界。从而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

由于并不是所有科普影片都需要动画,在不该用动画时就不该强行植人动画,否则不仅在科学内容上造成混乱,而且对整个影片艺术效果也是极大的破坏。

在画面拍摄手法上,运用“画面再现”既可使普及的科学知识更丰富,也可使画面更具艺术观赏性。

北京科影摄制的《钙与生命》,里面拍摄的人物环境并没有以纪实手法表现,而是带有较强的表现主义风格,使人物环境处理有了人为制造的象征性,使科普影片更富想象力及内涵。在保证科学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创作者用于突破表现形式上的束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立魁在拍摄《第十三片绿叶》时便谈到:“我与摄影在开拍《第十三片绿叶》之前便统一思想,决定对影片的微观部分(科学内容的核心)一定要真实地‘再现’,使其可信;对于外在部分,即小麦形态和科学实验的环境背景,光线色彩等等一律进行加工‘表现’……”由于小麦的自然状态是丛生的,叶片交错拥挤在一起,实拍出来显得很杂乱。创作者将它一棵一棵分离出来,栽在土箱里,再用灯光从逆侧方向打透,于是我们可以在片中观赏到绿叶在暗背景下格外醒目,主体突出,一目了然,深色的环境基调又造成一种莫测的神秘感。在《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拍摄过程中,由于没有到播种期,创作组在当地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实验地,进行了播种演示,而每个关键步骤可重复演示,便于拍摄者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展示播种细节。播种“画面再现”不仅弥补了因植物生长期时间限制造成的画面缺失,更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细节。

在运用“画面再现”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时,需注意尊重客观事实,科普影片只有在做到内容符合客观真实,才可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画面再现”手法的成功与否。

在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上,从说明文到记叙文的转变中,“戏剧化”的语言不仅可生动表现科学内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深受众的理解与记忆。

在科普影片《抢救大白鲟》的开篇是从“人”切入,而不是从“事”切入的叙事结构,改变了原本开篇解说词设计的初衷。钟倩在《用“故事”去包装科技影视作品——<抢救大白鲟>创作体会》中指出原本关于白鲟的知识介绍是:白鲟是什么科、什么属、为什么这么珍贵、濒危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是发现到抢救。而改变后的叙事结构是:先讲危教授这个人物辛苦寻找白鲟多年,再引出白鲟这种生物,于是全片很自然地就从“介绍白鲟”的说明文变成了以“向往白鲟”开头的记叙文。

富有表现主义的“戏剧化”手段也被运用在了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中,在作品开篇,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公公与记者的对话,即是一段解说词的“戏剧化”变身。将原本要说明的内容以生动的对话形式展开,引出了棉花种植者的疑惑,求知欲。

当然,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不仅在作品中体现为具体文字、语言,也可抽象为画面,用画面中自带的文字来表现。例如在科普影片《珍惜土地》。中,有一组镜头。采用人、土地、指示灯示意动作与电子跳字的方式表现我国土地、人口粮食三十年的变化。数字跳动很快,令人眼花缭乱。而具体数字却无法让人看清。这些快速运动的数字变化,正是创作者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段,给观众造成一种速度惊人,问题严重,刻不容缓,不能等闲视之的紧迫心理。于是在视觉上形成撞击,敲响警钟。在受众思想上造成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受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加深受众的记忆!

可见,在表现主义应用于科普影片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一个科目内容讲清楚适当的空间,又要考虑语言环境遣词用句本身对表达科学内容的衰减作用,只有把握到位这两个方面,才可在行文用词上做到炉火纯青,恰到火候!

三、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发展趋势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具体类型,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纪录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纪录片不允许虚构,但需要想象。伊文思曾经说过:“有人认为纪录片不是艺术,因为它没有想象,这个看法不对,从拍摄之前到最后的剪辑完成,自始至终不能脱离想象”。

表现主义的多种手法与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在很多科普影片得到了完美结合。

例如《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它表现的奇特景象往往是建立在影片的事实基础上的,如利用俯拍、仰拍等奇特角度拍摄的令人惊叹的画面效果,用高科技程控技术操纵的变速摄影拍摄的超低速和超高速画面,将现实情景抽离出来,达到其本质的特征,影片的纪实风格与表现主义有机统一,互相渲染,相得益彰。

科普影片范文篇5

1开展社会科普服务的前期准备作为对外开放的创新型实验室,本“中心”在建设和完善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扩大实验室规模,壮大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增加新型实验设备,确保参与科普服务的实验室的配套建设能够同时满足教学和科普的需求。1.1开放实验场地我们对外开放的实验场地比较充裕,使用面积达600余平方米。本“中心”拥有人体解剖标本展室、人体解剖模型室、尸体库、病理标本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这5类实验室基本覆盖了基础医学的各个分支。此外,还拥有3个可分别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教室和1个布置完整的图片展廊。1.2开放实验设备实验室展示的人体标本模型有600多件,设备50余台。除此之外,还配有大量的科普展板、医学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资料和上百部科学普及影片。1.3开放实验师资实验室对外服务有着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室管理队伍。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5人,任课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6人、主治医师3人、助教3人,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所有承担科普任务的人员分别承担着临床工作、医学课程教学及各类医学教材的编写工,都有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实践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2开展社会科普服务的具体方式由于本“中心”的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承担着每学期的教学任务,而要将其同时用于科普工作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发,必要时还要做适当的改动和创新。

对此科普工作者通过分析实验室现有资源,找出实验资源的特点,从而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项目,以及开发的形式和所要面向的对象,经过多次反复开发、实践和论证,最终整合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科普形式。其形式主要有:1科普参观该“中心”所拥有的人体解剖标本展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更加全面的展示人体的结构,包括有生物塑化标本、管道铸型标本(3D人体管道形态结构的变化)、系统解剖学标本(不同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断层解剖标本(不同平面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人体胚胎标本(不同发育时期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病理解剖学标本(不同疾病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微观组织学标本(显微镜下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等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全息图、影像资料和光、电、声方式讲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令参观者更有兴致去了解人体构造。2科普讲座在科普参观的基础上配套科普讲座,通过科普演讲的形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结合幻灯片、录像片等数字化媒介,由科普专员实施科普讲座。内容涉及人体结构机能知识,疾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急救知识,性知识以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等医学资源信息,宣传卫生保健意识、促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理念。3科普知识竞猜科普知识竞猜的宗旨是让参观群体在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之后,以“竞猜”的形式,紧紧围绕科普讲座所涉及的知识点展开回答,组织者做适当引导,这样可以提高受众的感知度和参与度,使科普的效果更加明显。4科普电影展映科普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群挑选有针对性的影片,播放的影片不仅有关于医学的基础知识,还包括疾病由来、预防、保健等知识,播放的同时寓教于乐,以一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向大家普及科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参观者的兴趣。5其它科普形式实验室科普资源还要考虑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充分利用音像制品、挂图、平面展览、图片,科普读本、宣传单、宣传展板等科普内容与形式,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二、开展社会科普服务的成果

该“中心”筹备的医学科普教育活动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组织严密、时间长、规模大、覆盖面广。近四年来,“中心”每年完成1千余名医学生《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实验教学的同时,共接待学习参观等来访者50余批次、近5000余人,主要面向社会、中小学校、海内外教育团体和省内外高校。“中心”自2011年起,每年3-4月承办咸阳市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月活动,迄今已举办三届,每届有近千名青少年参加。而在日常的医学教学实践中也利用“中心”现有资源,积极开展有关预防、保健的医疗科普教育活动,发挥科普基地的优势和作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体科学教育中心”所开展的科普活动已成为咸阳市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个亮点和品牌。

三、结语

科普影片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电影沙龙

1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中往往利用自评量表或问卷调查得出评测分数,以该分数作为学生入学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关注重点,并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档案建档的数据依据,配合学籍档案的基础信息就做出了所谓的“定性”。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也忽视了大学新生群体因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短期轻微心理症状。这种依靠标准化分数,而放弃探究学生症状出现根本性原因的做法,让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工作重点没有实现。同时这种没有区分度的心理筛查,影响了中重度心理问题学生的进一步量表评估、面谈或求助专业医疗机构工作的可能性。目标对象不确定,就不能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无法提供针对性帮助。寻找探究实质、筛查准确并兼带自我疗愈的方法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的重点。电影是现代一个很好的媒介,其具有全员优势,将有效丰富治疗的技术手段,采用融合看电影、看微电影等各种新鲜好玩的内容方式,让受众从心理上更易接受,更真切感受到治疗的诚意,从而让受众可敞开心扉[1]。我们将电影以心理电影沙龙的方式加以利用,不仅降低了大学生的防备心,还消除了其内心对心理健康帮助的抵触感。

2心理电影沙龙活动的应用

2.1电影及人员的选取原则

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电影类型,决定了心理电影沙龙的部分成功率。在心理电影沙龙活动中,选取的电影不仅要兼顾电影的独特魅力,贴近学生喜好,并自带引入观看的兴趣,更要求其情节背景能兼顾心理学电影的功能性。在影片的选择策略上,许可[2]认为,电影的选择要符合四个原则:价值观、共感性、境界性、时效性与系统脱敏性。虽然目前心理类电影已经具有目录名单,但心理电影沙龙活动的电影并不是在此目录名单中筛选,需针对实际情况细化挑选。在长期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如突出症状表现为偏执、精神病性,我们可选取《美丽心灵》《心灵捕手》;人际关系及原生家庭伤痛,可选取《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悲伤逆流成河》;抑郁症及自我救赎,可选取《海伦》;死亡创伤障碍,可选取《入殓师》。因电影存在情节的戏剧加工和演员刻画人物的能力不同,最终电影演绎呈现的效果会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播放影片,还需要在电影结束后进行小型团体的咨询。人员选取的原则。大学生群体属于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但同样会存在欠缺心理知识或心理健康关注不高的情况,且自身并未意识到问题,尤其大学新生群体都是刚刚离家求学,还未适应学校环境,人际关系未建立,更易隐藏实际心理问题并拒绝帮助。现代大学生群体多为独生子女,易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遇到问题更易产生焦虑、抑郁[3],所以更易出现因潜在心理问题而造成“危险事件”。基于此,我们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新生身上。新生入学后,为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可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开展全面性普查。一般情况下汇总的测验结果,我们会进行学生整体的因子阳性数分析,挑选出突出性的症状模块。然后再筛选出测验分数特别高的学生,单独分析其问卷的阳性症状,在日常观察和重点关注后,评估其实际心理状况和精神状况,是否需转诊或专科医院评估治疗,并通过新生军训活动将邀请函递交至他手中,增加其参加心理电影沙龙的可能性。我们会接受其他年级对心理电影沙龙活动的自愿申请,人为控制,让重点关注学生与正常学生的比例为1∶2,方便观察重点关注学生的对比表现。

2.2做好心理电影沙龙活动中参与学生的隐私保护

2.2.1前期准备:制定团体活动承诺书,规定权利义务,列明纪律,以加粗黑体体现尊重隐私保护的规定。要求参与者仔细阅读,了解需遵守的原则及违反的后果,自愿签字确认。不愿签署团体活动承诺书的视为自愿退出活动,将采取其他措施关注。2.2.2人员分组:人数一般控制在15人左右,使用随机抽取加自愿选择的原则,将同班级同专业的分配到不同小组中,避免社交距离较近引起学生们的尴尬,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保护参与人员隐私,使其毫无负担地畅所欲言。2.2.3惩罚措施:对于不遵守原则及不尊重个人隐私的成员,将禁止其再次参与心理类的相关团体活动,若有心理问题,可安排一对一心理咨询。

3心理电影沙龙活动的应用价值

3.1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

选取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作为活动领导者。在具体操作中,除正片播放时外,其余时间以静态讨论为主。在电影放映结束后,由团体领导者进行围绕电影主题的团体咨询。领导者应引导成员投入,帮助成员利用语言表达情感及分享感受,并利用心理咨询师的敏感度,评估成员的表现及成员间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通过影片主题或情节讨论,观察成员个人情感宣泄及行为表现。根据影片在电影播放期间观察到的各个学生的表现和状态,针对电影的故事性提出问题,从侧面了解参与成员对故事情节理解的情况,然后通过技巧性问题让参与成员在以为讨论电影情节的情况下,带入其自身情绪“演绎潜意识”的自己,对自我做一个剖析和认知,并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深化自己的认知。对于电影剧情的理解或某观点的三观倾向,是否能认同或包容其他参与者的观点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会透露个人存在的问题。领导人应记录各参与成员的表现,活动之后,结合学籍档案,认真核对活动中成员的情感倾诉情形,或一些特殊问题的提出缘由,找出其心理问题并告知辅导员,为辅导员解决问题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与帮助。

3.2如何关注高危人群

在电影观看阶段,通过观察学生反应及成员自我事件叙述,构建其背景资料,并积极关注其后期讨论的发言与情绪状况。对于表现特异的学生,可暂定为心理健康状态堪忧需积极关注的学生,并分析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排除客观因素,对其长期关注。由于心理电影沙龙中的电影都有鲜明指向性,除温情治愈系外,其余电影中的角色都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这种电影的观看,使得参与活动的学生们能审视自己的心理现状,认识到如何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在电影剧情的讨论和叙述时的情绪的表现中,可发现较隐秘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及时转诊提供了一个早期筛查的平台。若其问题涉及学院管理或同学人际关系,需辅导员的协调,可将此人信息推送给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重点关注,积极向学工部反馈异常状况,多部门联动,避免悲剧发生。

3.3如何唤起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3.3.1树立心理健康的正确认知:通过心理影片中的一些社会背景、人际交往、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案情节的演绎呈现,让参与沙龙活动的学生树立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并不是个人错误的观念。让大学生群体对自我心理健康不再逃避,降低对每个人时刻保持完美心理健康状态的不合理期待,从而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正确看待,不要恐慌和病耻感。3.3.2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影片剧情会呈现日常的生活场景,参与成员观影时会带入自己的生活场景,对于影片人物的情绪波动,会感同身受和包容理解,部分成员可能会对标自己在生活中一些经历,开始理解自己情绪上的波动。利用影片中呈现的一些剧情,角色做法,在后续的团体咨询中领导者可以科普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使得参与成员能够关注自己的情绪,真正为自己考虑,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寻求帮助。或者在团体咨询中,由团体活动的领导人借助剧情的讨论,将剧中角色的一些正确处理方法给予肯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所有参与者,让大家能够掌握一些自我疗愈的小技巧,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到抒发的渠道,从而掌握自我疗愈和心理自助的正确方式。

4心理电影沙龙的意义

4.1提高大学新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度

心理电影沙龙,没有一对一心理咨询的紧张焦虑感,而是一种相对轻松的群体性的活动,而群体性的活动往往会出现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效果。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直接或隐含的群体压力中,即个体在外部情景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条件下自觉不自觉的改变,做出与群体行为与信念一致的反应倾向,是一种个体试图解除自己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加强自我保护、增加安全感的需要[4]。心理电影沙龙正符合这一理论。在心理电影沙龙中由团体活动的领导者带领大家共同讨论电影主题,引导成员积极发言,而这时的参与成员会由于从众心理,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讨论,大家在群体的力量下,逐渐营造了一种安全自由放松的环境,促使各个参与成员更愿意去探讨观看影片之后的自我感想,把自己所遇见的一些问题或者不稳定的情绪状态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下,各个参与成员的不同发言,可能或多或少会得到共鸣或者包容理解,这样一来其对自我状态不佳的一个苛求度逐渐降低,正向性的积极鼓励收获得越来越多,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参与成员能够更有勇气在群体中透露困惑自己的自我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合理诉求帮助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在群体的帮助建议讨论下,这些人在活动结束后走向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帮助的可能性大大提升。通过电影的情节人物的投射影响或者根据团体领导老师的技巧性提问,潜移默化地科普一些正确心理健康知识之外,还可以引导大家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认知和理解,往往并不是单独对于影片的或者对于影片人物的。通过团体领导老师技巧性的发问引导之后,他会上升到对自己的认知或对心理健康常识知识的一些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帮助自己在遇见一些心理问题时,能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自我察觉,自我疗愈,或鼓励周边人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4.2消除大学新生对心理问题寻求帮助渠道的不信任感

长期的良性循环举办的心理电影沙龙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愿意参与,然后获得自己的成长感悟,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的学生通过此种活动敢于走入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去寻求专业的帮助,而对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同学可以通过在沙龙活动学会的一些方法对自己积极关注和自我疗愈,帮自己渡过难关。在心理电影沙龙中我们提出的一些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知识会逐渐渗入学生的观念中。在他们周边,可能会有同学受到一定的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些参与过沙龙活动的同学就可能会给他们科普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或用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验,甚至电影中的人物行为方式来帮助其他的同学,从这一个小小的点放射出,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自己状态感觉不佳时,不再苛责自己,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是坦然寻求专业帮助。获得专业的心理健康相关治疗的帮助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而是关爱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表现,这个观念的逐步深入,会让整个学生群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5讨论

在心理电影沙龙中,一些学生会在电影情节中发现原生家庭对自己伤害的人生重要事件的复现。借助这个团体活动,心理健康问题者可以有一个倾诉平台,并剖析自己的内心,释放其长期累积的负压情绪。影片中会有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些人会因为影片情节、角色及经历与自己的重合,而在大家的理解和声援中放声大哭,加上主持老师的引导,会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提升其面对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勇气,并会选择更利于自己的方法去调试。长期开展这种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知识,更可以滋养和疗愈其心理问题,避免了隐蔽性的心理亚健康和严重心理问题,降低了学生因心理问题所造成的非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电影沙龙的应用对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进行了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徐荣丽,欧阳俊哲.影视疗法:疫情下图书馆对心理焦虑大学生远程疏导的新方式[J].图书馆建设,2020,43(S1):240-242.

[2]许可,冯卫平.电影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3):78-79.

[3]穆兰英,梁霄,刘秀兰,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基于青海省963名大学生SCL-90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16(39):93-95.

科普影片范文篇7

一、加强学习创新、提高服务、打造一支过硬的放映队伍。

公司每月2号组织召开一次农村电影放映员业务,思想道德学习班,总结农村电影放映情况,电影场次统计,放映质量,群众满意交流小结会议。找差距、找难点,必须让群众满意,确保交通运输安全,保证观众观映安全,执行放映操作安全,力争群众的好评。

二、以农村为主,科普农村种、养、殖技术扩大电影宣传力度。

公益电影,以农村科普知识宣传为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以娱乐戏曲为调味,让农民群众既得到科普知识、受到爱国教育,同时又享受到娱乐嬉戏,为忙碌一天的农民朋友送上别致的荧屏文化,消除疲劳、放松精神。

三、春节、元宵坚持送电影进景区,社区让农民朋友过一个和谐的佳节,享受文化大餐。

今年从正月初二到元宵,电影公司精心挑选了10多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片和科教片。如《洪学智黑河剿匪》、《抗日冲锋队雪域追踪》和《农村防范盗窃常识》、《农民家庭理财知识》、《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影片。组织九支放映队奔赴等各乡镇共放映70余场。

科普影片范文篇8

为认真落实《县组织部集中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县科协联系实际,精心组织,在五月中下旬集中开展了“人才工作宣传月”系列科普活动。按照“搭建平台、加强服务、完善机制、优化管理、提升能力、推动创新”的总体思路,以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奉献热情,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

5月17日,县科协与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紧密结合,同科技局等多个部门一起在花园广场开展了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此次科普宣传主要针对花园广场早晨锻炼身体的人群,宣传内容以健康养身,低碳生活等科普知识为主。活动期间发放各类科普图书、小册子共计300本。

二、开展“送科普知识下乡”活动

5月19日,我们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目标,开展了以“送科技入农户、入田间地头”为主题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当下正在种植各类农作物的农民,重点开展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优质蔬菜生产技术、特色产品生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参与人数达360人次,共发放各类种殖技术手册、传单500余份。

三、开展“清除社区牛皮癣”试点活动

5月21日,以花园小区为试点,开展以“建设美丽,从建设美丽小区开始”为主题的楼道“牛皮癣”整治活动。在活动中,县科协干部向小区居民传递卫生知识和环保理念,发放了公众环保科普知识、卫生小知识等科普宣传资料300余份,同时在小区内进行清理楼道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捡拾烟蒂等志愿行动。

四、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5月26日,县科协为让我县中小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具体体验平台为载体,组织开展第二届以“种一颗科技的种子,圆一个创造的梦想”——“科普大篷车”展品互动实践活动。该活动在北辰路小学和师范路小学组织开展,活动主要是展示声学、光学、电磁学、力学等共计25件科普展品,共计2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五、开展“科普网络书屋”宣传推广活动

5月下旬,县科协针对基层群众学习了解科普知识渠道少,查阅科普资料不方便,基层科协科普资料严重不足等问题,努力打造科普宣传新载体,采取与中国知网合作的方式,在全县筛选62个单位,并为其建设“科普网络书屋”。并整合“三农”科普网络书屋中相关内容,并附“三农”科普网络书屋网址和开通方法印制成科普宣传手册,向农村基层组织、种养大户、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广大农民和社区居民发放。

第二篇:科协五查五看五比工作总结

一、思想理念方面:

问题:学习上存在懒惰现象,学习气氛还不够浓厚。

整改措施及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集体安排、自学督导”的学习制度,每个星期一组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和业务知识,定期检查自学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制定学习制度,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学习氛围逐步提升。

二、作风建设方面:

问题:个别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不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不够及时。

整改措施及效果:组织干部多次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群众实际问题。现已通过教育学习,深入基层、企业,逐步改进这个问题。

三、机关效能方面:

问题:少数同志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还不够严谨,缺乏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工作需求少。

整改措施及效果:定期定时对全体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工作讲评,使全体干部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树立好形象、建立好威信,用自身良好的言行和过硬的素质服务群众。通过教育学习,工作作风更严谨,办事效率已提高,整改落实已到位。

四、组织纪律方面:

存在问题:少数同志对待群众不热情,主动服务的积极性不够高。

整改措施及效果:要求干部对待群众办理事情要即时即办,杜绝拖沓。对所有前来办事和咨询的人员热情服务,体现组织的温暖,对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要立即办理,一时办理不了的,要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通过提醒监督,已整改到位。

五、工作实绩方面:

存在问题:工作视野不宽,有保守封闭的思维定势

整改措施及效果:虚心向先进地区、先进科协学习,借鉴他们科普工作的经验,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通过学习,反省反思,工作视野逐渐增强。

第三篇:科协五项教育工作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科协始终坚持立足学习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着眼解决问题,坚持群众路线,认真完成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第一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单位实际开展了五项教育活动,现将我们开展五项教育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明确集中学习时间和集中学习内容,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为重点开展集中学习。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单位广泛宣讲,组织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的四个昼夜》等影片,并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抓好革命传统教育。县科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在工作时的良好作风和崇高风范等系列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通过思想碰撞深化认识、查找差距,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使大家深切认识到,“两个务必”是克服“四风”的一剂良药、是检验干部作风的一把标尺,教育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自觉践行党的宗旨。

三是深化实践体验教育。组织“为民务实在一线”活动,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做好在职党员进社区和“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活动,做好领导干部集中蹲点调研活动的对接和实施工作,乡科级领导干部蹲点调研不少于5天;组织群众工作方法专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

四是开展党纪法规教育。加强廉政准则和第一批出台的相关制度学习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培养党员干部良好道德风尚。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央八项规定”、“十二个不准”、廉政准则及相关制度规定,促使党员干部的纪律作风更加严明、效率效能更加提升、服务发展更加有力。

五是进行正反典型教育。推出先进典型,切实解决“四风”问题。一方面组织大家学囫囵镇村医史砚虹、出租车司机刘芳等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通过翔实正反典型教育,使大家更加深刻了解“四风”的严重危害性,使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引导党员干部对照正面典型见贤思齐、提升境界、积累正能量,对照反面典型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廉洁自律”弦。

第四篇:科协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为在“五一”节日期间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县科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迅速制定具体措施,将党的群众路线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认识到位,行动迅速。集中组织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和县纪委《关于“五一”期间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通知》,并结合科协实际,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既要严格对照廉洁从政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逐项进行自查,及时纠正问题。

二是转变作风,强化落实。按照“八项规定”和县纪委《于“五一”期间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五一”期间值班表,在节日期间继续转变机关工作作风,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杜绝各种违规行为,加强廉洁自律。

三是自我加压,积极行动。要求每一名干部客观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和县纪委《于“五一”期间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通知》的贯彻落实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正确引导干部要厉行节约,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公务接待严格按标准执行,做到热情、简朴,引导好、发挥好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努力打造勤廉机关。

四是加强监督,严格纪律。要求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做到要求更严、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解决和处理,对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个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坚决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进一步提升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第五篇:科协学习三严三实工作总结

县科协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3月9日下午在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把“三严三实”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认真组织专题学习

争创学习型单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健全学习机制,落实学习制度,制定集中学习计划,布置学习教育内容,使全体干部明确学习方向、任务。及时组织学习国家、省、市法律法规、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普工作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从全县大局出发谋划各项科普工作,站在全省的角度勇争一流,营造爱岗敬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进行对照查摆

干部职工通过自查自比、互查互比、群众评议等形式,深入查找在服务意识、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工作失误,探讨成因,避免再次失误。对各项工作严格实施限时办结制,迅速高效抓好落实,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工作"零差错、零延误、零投诉"。强化"我的工作还能搞得更好,我的服务还能做得更优,我的效率还能提得更高"的理念,重点比谁的工作措施更完善、工作流程更优化、工作效率更快捷。围绕工作职责和重点工作,创工作高效能,创工作好质量,创工作新实绩,实现专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组织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采取集体学习廉政建设法制制度和典型案例、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不断强化廉洁从政意识。落实县委、政府的有关规定,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中央"八条规定",厉行节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为群众办事无私无偿,不图回报,更不允许吃拿卡要,在公务活动中坚决杜绝收取礼金、礼券。要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严禁擅离职守或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严禁非特殊工作需要在工作日中午饮酒,禁止公车私用。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工作者及人民群众了解党风党纪的重要窗口。科协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科协组织的形象和战斗力,科协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党和政府赋予的各项任务,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必须大力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要以热情、严谨、公正、敬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廉洁自律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带着感情真诚服务,带着责任勤奋工作。杜绝对服务对象冷漠生硬、言行举止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

三、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

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为重点,结合日常科普工作,努力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上做好文章,通过提高科普能力,跃升科普水平,为提高全县综合实力提供素质保证。认真履行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职责,深化以人为本的"建家"理念,建好"信息库",挖掘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通过开展贴心服务和开通“科普网络书屋”竭诚为广大群众提供帮助,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篇:科协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县科协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精神和县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现将活动中的亮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采取“四个结合”,开展学习活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科协创新活动载体,探索灵活的学习方式,采取“四个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集中学习。一是学习活动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内涵,把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和当前科普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两促进、两不误”。全体干部职工自觉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思路,认清工作新形势,把握工作新特点,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和日常科普工作。二是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严格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不折不扣、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学,每个人都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个人自学力求做到日学一小时,干部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在家学、在空闲时间学。三是理论学习和交流讨论相结合。在集中学习期间,县科协主席作为中国科协八大代表参加了中国科协组织的“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读书班”,回来后组织全体干部边学习边讨论,重点围绕思想、作风、效能、服务水平等谈认识、谈体会,提意见、提建议,以讨论交流来促进理论学习。四是书本学习和观看影片相结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的四个昼夜》、《生死牛玉儒》、《焦裕禄》、《孔繁森》四部影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的同时,认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在群众工作方面的优良作风,通过观影学习,集中解决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深入基层协会,协助推广宣传

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情、理解民意,真正做到为民排忧、为民解难,4月10日,县科协领导深入基层,到县瓦窑湾升华养殖协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得知该协会急需推广宣传的情况后,县科协专门邀请市电视台记者,到该协会拍摄了一期专题节目,主要拍摄了瓦窑湾升华养殖协会规模化养殖情况及我县猪肉的冷鲜肉和成品肉加工情况。这期节目于4月16日在市电视台2套《口里口外》栏目播出,在推广协会养殖经验的同时,也将很好地宣传了我县的科学化、规模化养殖。

三、建设网络书屋,服务基层群众

县科协把“科普网络书屋”建设作为群众路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基层群众学习了解科普知识渠道少,查阅科普资料不方便,基层科协科普资料严重不足等问题,努力打造科普宣传新载体,采取与中国知网合作的方式,在全县筛选62个单位,并为其建设“科普网络书屋”。书屋建设涵盖了全县18个乡镇、25个城镇社区以及部分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实现了“科普网络书屋”街镇、社区的全覆盖。“科普网络书屋”具有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节约建设经费、利用率高等优势,能检索到7000多种期刊、500多种报纸和2000多部工具书,能够有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社区居民科技文化的需要。

第七篇:科协开展六个一活动专题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县科协认真安排部署,围绕“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这一核心,扎实开展好“六个一”活动,现将活动的专题报告总结如下:

一是学习一本小册子。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知识百问》等书籍,主要以集中学习为主,个人自学为辅。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个人心得体会。在办公室还专门设立了学习园地,把写的好的心得体会展示在学习园地上鼓励大家多看、多学、多写。

二是观看一套影像资料。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的四个昼夜》、《焦裕禄》和《生死牛玉儒》等一系列教育影片。观看影片过后,大家积极地进行了讨论。同时,党员干部递交了手写版高质量的观后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坚定了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理念。

三是组织一次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村活动和领导干部集中蹲点调研活动,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明白纸等形式,深入调研摸排,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难事,与群众拉家常、增感情、讲政策、谋发展。随时随地和普通党员、群众谈心交流,重点掌握群众对本单位的认识和感想,并把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记录在册。

四是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结合科协工作实际,组织开展“还利于民”活动,以开展科普志愿服务、送科技下乡等方式组织开展一次科普宣传进村活动,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和文明村创建。在活动中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党员干部意识,真正做到了为老百姓踏踏实实办事的效果。

五是上好一次党课。三位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经过认真准备,以“践行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为题为干部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党课。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对党的认识,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对奉献、务实、创新等的认识在听讲中得到进一步深化。最后,县科协主席王秀琴同志向大家提出要求,希望党员干部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以焦裕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要时刻关注党的新政策和新思想,刻苦努力学习,经常阅读马列主义的和思想等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党员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斗志,爱岗奉献,为单位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是召开一次座谈会。我单位组织开展了群众路线意见座谈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王秀琴主席指出,召开座谈会是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主要针对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

会议强调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危害,全面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单位领导和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扫除,做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为优化机关环境,服务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八篇:科协还利于民整改总结

根据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单位按照制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周密部署,认真抓落实,圆满地完成了还利于民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还利于民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使我单位党员干部思想上深受触动、观念上深刻转变,充分认识到开展还利于民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单位上下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形成了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单位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干部职工素质显著提升。我单位干部宗旨意识不断增强,深入群众工作、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和基层群众的技术需求和困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机关作风明显改进。我单位对职工的岗位职责实行立牌公示,增强了机关干部履职尽责的意识,自开展还利于民活动以来,机关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以及上班时间网购等“庸懒散软”行为明显减少,机关纪律更加严明,干部作风明显改进。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工作质量和水平不够高,对科普工作宣传不够,致使对科协的认知度低。

2、科协自身发展不够,科普投入不足,科普基础设施条件滞后。

3、创新意识不强,开拓精神不足。少数干部职工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工作上产生畏难情绪。

4、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的科技发展情况了解掌握不够,缺乏为企业和产业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

5、科技创新和建设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为“三农”科技指导服务有待加强。

6、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围绕我县科技独特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农业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要充分发挥我单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能,进一步对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细化,切实抓紧抓好此项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宣传。安排专门时间,认认真真学习有关文件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还利于民活动”工作的理解和把握,确保“还利于民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普影片范文篇9

部门认真按照《科普法》做好科普工作,并在本部门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2011年。认真学习有关材料,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接受区纪委的监督。工作中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同时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按时完成上级和区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

区科协上报区政府成立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便更好地贯彻“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健康”这一主题,把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办公室设在区科协。

二、搞好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

聘请市农牧局讲师和农大教授在小黑河镇茂林太和西二道河为农户讲述了保护地蔬菜技术和奶牛养殖等知识,3月份区科协与去科技局一道。还为他发放了相关的书籍200余册和96048服务热线挂图200余张,受到农户的欢迎,科技下乡活动已在内蒙晨报、北方新报上做了报道。

三、做好青少年科技宣传和培训。

区科协与教育局在五塔东小学召开了以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校会,3月底。并制作了展版,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自觉性。此次活动呼市电台做了报道。

四、搞好呼市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的宣传活动

由呼市科协牵头,15月份呼市科技周期间。区科协与教育局组织杨家巷小学学生参观了内蒙古天气预报制作中心,培养了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区科协还会同区科技局在大召广场和小黑河镇、各办事处开展了宣传和培训,科技周期间。效果良好。

及时下发玉科协发(20116号文《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2根据市科协文件。

区科协和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区小学生到新华广场参加由内蒙科协和市政府办公厅举办的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9月15日。展出科技展版10块。

市科协和区科协在杨家巷小学开展了大型的科普宣传活动,9月16日。把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给孩子们带来了有趣的教学仪器。

展出展版20余块,9月18日区科协和科技局联合在大南街办事处滨江花园开展了科普进社区宣传活动。发放《科学饮食》科普书籍200余册。

家兴花园小区区科协与泰尔力图联合进行了科普宣传和健康义诊活动。9月21日。

a

效果良好。全国科普日期间各乡镇、办事处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及时下发了呼科协《关于全市开展第四批科普乡镇、科普文明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的通知》力争在以前的基础上做好这项工作。现大南街办事处等正在申报中,五、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区科协与市科协一道已复查了大南街滨江花园小区科普宣传栏制作和宣传情况等。

六、做好自治区星赛的档案工作。

根据区政府要求派人到石东路办事处三里营东居委会家兴小区协助居委会搞好主要街道卫生,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年之际。清除路边电杆上的非法广告,参加六十年大庆庆典仪式。

区科协网址为:,八、参加市科协举办的呼和浩特市科普公众网开通仪式。区科协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网上对我区各类科普活动进行宣传、普及科普知识,进行科普志愿者网上报名等。

九、获奖情况: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被市科协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的荣誉称号等。

领导办公室设在区科协。十、与区财政局联合下发玉科协【20118号文关于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科普影片范文篇10

部门认真按照《科普法》做好科普工作,并在本部门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2011年。认真学习有关材料,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接受区纪委的监督。工作中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同时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按时完成上级和区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

区科协上报区政府成立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便更好地贯彻“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健康”这一主题,把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办公室设在区科协。

二、搞好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

聘请市农牧局讲师和农大教授在小黑河镇茂林太和西二道河为农户讲述了保护地蔬菜技术和奶牛养殖等知识,3月份区科协与去科技局一道。还为他发放了相关的书籍200余册和96048服务热线挂图200余张,受到农户的欢迎,科技下乡活动已在内蒙晨报、北方新报上做了报道。

三、做好青少年科技宣传和培训。

区科协与教育局在五塔东小学召开了以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校会,3月底。并制作了展版,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自觉性。此次活动呼市电台做了报道。

四、搞好呼市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的宣传活动

由呼市科协牵头,15月份呼市科技周期间。区科协与教育局组织杨家巷小学学生参观了内蒙古天气预报制作中心,培养了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区科协还会同区科技局在大召广场和小黑河镇、各办事处开展了宣传和培训,科技周期间。效果良好。

及时下发玉科协发(20116号文《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2根据市科协文件。

区科协和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区小学生到新华广场参加由内蒙科协和市政府办公厅举办的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9月15日。展出科技展版10块。

市科协和区科协在杨家巷小学开展了大型的科普宣传活动,9月16日。把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给孩子们带来了有趣的教学仪器。

展出展版20余块,9月18日区科协和科技局联合在大南街办事处滨江花园开展了科普进社区宣传活动。发放《科学饮食》科普书籍200余册。

家兴花园小区区科协与泰尔力图联合进行了科普宣传和健康义诊活动。9月21日。

效果良好。全国科普日期间各乡镇、办事处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及时下发了呼科协《关于全市开展第四批科普乡镇、科普文明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的通知》力争在以前的基础上做好这项工作。现大南街办事处等正在申报中,五、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区科协与市科协一道已复查了大南街滨江花园小区科普宣传栏制作和宣传情况等。

六、做好自治区星赛的档案工作。

根据区政府要求派人到石东路办事处三里营东居委会家兴小区协助居委会搞好主要街道卫生,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年之际。清除路边电杆上的非法广告,参加六十年大庆庆典仪式。

区科协网址为:,八、参加市科协举办的呼和浩特市科普公众网开通仪式。区科协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网上对我区各类科普活动进行宣传、普及科普知识,进行科普志愿者网上报名等。

九、获奖情况: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被市科协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的荣誉称号等。

领导办公室设在区科协。十、与区财政局联合下发玉科协【20118号文关于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