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04:33

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范文篇1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43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关键词绿洲开发;环境变化

1引言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占据着地球陆地的近1/3。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开发和利用沙漠绿洲。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来越重要。然而,地球环境的变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反之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也会影响局地环境的改变。在我国现有的沙漠中,有不少的古代城镇及水利设施的遗迹。这些遗迹的废弃原因,大多与河流的改道和断流以及战争相关,有的还不清楚[1]。近年有学者提出东亚游牧民的南迁与气候的变化相关[2]。许多学者研究认为,随着全球变化,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在

变干[3~6]。然而,作者近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别是近15年来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干旱区西部和东部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我国干旱区环境变化与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总结沙漠绿洲气候特点、绿洲防风林效益,结合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及沙漠绿洲开发和利用的变化,阐明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今后绿洲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沙漠绿洲的气候特点,防风设施的效益

2.1沙漠与森林的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比较

我们知道,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各个分量是随下垫面覆盖、水分及大气中的水分(云)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的。沙漠地带由于空气中水分(云)含量少,到达大气上层的太阳能几乎95%以上可以到达下垫面,而雨林地区只有约70%到达下垫面;由于反射率大和下垫面温度高,到达下垫面的太阳能作为净辐射能的部分在沙漠却少于雨林;下垫面的净辐射能在沙漠主要以显热交换形式传给大气,而雨林地主要以潜热形式与大气交换能量。因此,在大面积干旱荒漠地区,改变下垫面植被覆盖及土壤物理特性,会对局地边界层气候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2.2沙漠绿洲的气候特点

通过对在我国新疆吐鲁番距绿洲边缘1km的风蚀地建立的自动气象站与绿洲内气象站资料的对比分析[7]结果表明:由于绿洲内的灌溉和植被的增加,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绿洲与邻近的荒漠相比,反射率下降,风速降低,地中热容量及热流量增加。在夏季白天,地表温度上升缓慢,净辐射值增加,而得到的太阳能大部分被消耗在蒸散上,显热输送却比荒漠地少;在冬季夜间,地表温度下降缓慢,净辐射损失减少。其结果,绿洲内的气温和地表层温度在冬季和夜间比荒漠地高,在夏季和白天比荒漠低。可谓冬暖夏凉、夜暖日凉。在7月,自早晨7~8时(地方时5~6时)绿洲内气温开始低于荒漠地,直到20时;而在12月大部分时间绿洲内气温高于荒漠地,只有在10~11时到15~16时(地方时13~14时)绿洲内气温才低于荒漠地。7月平均气温绿洲内比邻近荒漠地低1.1℃,12月平均气温绿洲内高出邻近荒漠地2.4℃。如果测站伸入荒漠内,这种差异会更大。对于湿度和降水,由于测站距绿洲太近,加之仪器问题(湿球纱布的夏季积沙和冬季结冰),没有明显差异。但有研究表明绿洲有增加湿度和降水的“湿岛”和增雨作用[8、9]。

2.3绿洲防风设施的效益

沙漠绿洲的开发,为防止风沙,防风林等防风设施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的研究表明[10、11、12],干旱区绿洲防风设施(林、网)不仅有防风、防沙的作用,对气候的缓和作用比湿润的日本要大,能抑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利水分的合理利用,促进作物生长。作物的生长高度和产量都随防风林的防护距离有明显的变化。另外,如上所述,在绿洲与荒漠之间存在有明显的温湿度差,这必然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局地环流,防风设施通过降低风速,同时调节温湿度的变化,增大绿洲效应。

343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

3.1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

作者选取处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13个气象站,计算了43年来(1951~1993年)冬季(12~2月)和夏季(6~8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发现43年来冬季平均气温增加了2.0℃(若羌)~9.0℃(乌鲁木齐),13站平均增温3.0℃。但夏季平均气温却下降了1.5℃,在哈密甚至下降了4.5℃。43年来冬季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夏季降水量在多数站都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近15年来(1977年以来),降水量增加了5%(若羌)~100%(塔城、和田等)。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13个气象站1951~1993年夏季(6~8月)和冬季(12~2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逐年变化表明,近15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的变化结果与绿洲效应一样,是冬暖夏凉、夏季雨水增加。

3.2干旱指数(P/(t+α))的变化

为评价气候环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作者计算了夏季Martonne干旱指数(AI=P/(t+α),这里P为降水量、t为平均气温、α为系数,本文取0)。Martonne干旱指数越大,表明农业依存于水或灌溉程度就越低,即气候就越适合农业生产[13]。图1给出1951~1993年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13个气象站平均的标准化后的干旱指数逐年变化曲线及5年滑动平均、线性回归和5次多项式回归曲线。可以看出,干旱指数虽然波动很大,但在增加。特别是5年滑动平均表示出50年代后期的下降、60~70年代的波动和70年代后期开始的大幅度上升,表明气候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

4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4.1近年来沙漠绿洲开发与利用的变化

近43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绿洲扩大很快,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近1.4倍。绿洲的扩大主要分两个时期:50年代到60年代初和近15年。早期的绿洲大多以自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为代价。例如,在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1951~1958年在原有植被的地带扩大耕地面积3648.5km2,而由于燃料及用材的需求,1958~1978年天然胡杨林减少了1748.9km2、沙漠化土地面积发展到2.17万km2[14]。而近15年的耕地扩大多是向沙漠要地,作者实地考察发现[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煤代柴使沙漠地带植被的滥砍乱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防风林也长大成林。这些变化正与上述干旱指数的变化相对应。

4.2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如上所述,沙漠绿洲有冬暖夏凉、夜暖日凉的温度调节作用和增湿增雨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正好又适应沙漠绿洲农业生产。所以,绿洲越发展,对环境调节作用就越大,从而绿洲就越能发展。反之,如果沙漠绿洲开发利用不当,如河流水源涵养林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水流不稳;过量超采地下水,破坏地下水资源引起植被死亡、土地旱化、沙漠化;过量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盐碱化;滥砍乱伐,沙漠植被破坏引起沙丘活化、流沙再起等等造成绿洲退化,则会使绿洲效应减少,环境恶化,进而使沙漠绿洲进一步退化。也就是说,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

5结论

综合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设施效益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可得以下结论及建议:

(1)由于改变了下垫面和地表粗燥度,增加了水分(灌溉)和植被,沙漠绿洲与其周围的沙漠相比,有着冬暖夏凉、夜暖日凉的温度调节特性;有着增湿的“湿岛”效应;也可以有增雨作用。

(2)绿洲防风设施不仅有防风、防沙的作用,还能抑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利水分的合理利用;同时调节温湿度的变化,增大绿洲效应。

(3)近43年来,特别是近15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气候环境有冬季升温、夏季降温增雨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山区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监测。

(4)近43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绿洲扩大很快,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近1.4倍。特别是近15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沙漠地带植被的滥砍乱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植树造林得到了很大发展。近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冬季的升温与全球变化有关,而夏季的降温增雨主要是绿洲的扩大、防风林的营造和沙漠植被砍伐减少的结果。

(5)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近15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变化正是促使环境变好的反馈作用在起主要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因此,今后合理开发利用绿洲,对于局地环境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6)由于人口的增加,向沙漠要地、要粮、要财富已成必然。但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资源,盲目扩大绿洲;过量使用地下水和破坏沙漠植被,可能导致沙漠化和环境的恶化,甚至绿洲的消失。对于中国西部干旱区而言,要有对以水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性、流域性的总体评价和规划,把开发利用的重点放在开发利用节水栽培技术、改良灌溉设施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上,以适应人口增加和环境变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训诚,等.新疆沙漠化与风沙灾害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86.

2FANGJ,LIUG.Relationshipbetweenclimaticchangeandthe

nomadicsouthwardmigrationsineasternAsiaduringhistorical

times[J].ClimateChange,1992,22:151~169.

3耿宽宏.中国沙区的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30.

4ZHANGQ,CHENL.DryandwetvariationinChinainrecent30

years[J].ScientificaAtmosphericaSinica,1992,15:72~81.

5叶笃正,陈泮勤.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79.

6朱震达,陈广庭,等.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0.

7DUM,MakiT.Climatedifferencesbetweenanoasisandits

peripheralareainTurpan,Xinjiang,China[J].JIRCASJournal,

1994,1(1):47~55.

8李江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环境与区域开发研究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238.

9吴申燕.塔里木盆地水热状况研究——蒸发及其相关问题[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53.

10DUM,MakiT.Apreliminarystudyonthepreventionofdrifting

sandsanddesertificationinaridareas[J].JournalofAgricultural

开发研究范文篇2

一、地方课程在宏观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中,国家课程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课程,以保证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目标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依据。地方课程则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地方程对该地方或该社区的中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不同,宏观课程结构的状况就有差别。在中央集权课程管理体制条件下,国家课程在宏观课程结构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课程规定的是国家教育最高标准而不是起码标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没有应有的地位。而在地方分权课程管理体制下,国家课程门类较少,且它仅仅规定着中小学教育应达到的起码标准,而非最高标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居于主导地位,其中,地方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依据。因而,从宏观课程结构状况来看,地方课程极大地制约着宏观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主要是通过设计多样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来体现的。

从课程结构的构成来看,地方课程直接影响着宏观课程结构的状况,缺乏地方课程,或者地方课程所占的比例不恰当,都不利于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从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地方课程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另一方面,地方课程是研制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脱离地方课程资源和社区发展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它需要将地方课程具体化。因而可以说,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从课程与学生、社会的关系来看,地方课程也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地方课程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实践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地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地方课的基本特征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看,地方课程具有以下区别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一)地方课程的地域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地域性,特定的地方课程只适用于特定的地方和社区中小学。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不同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要迥异,不同地域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地方、甚至各社区教育主管部要研究地方实际,开发适合本地、本社区的地方课程,以便优化中小学宏观课程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发地方课程成为不同经济、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因而,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挖掘地方课程资源,设计体现地域特色的课程。

(二)地方课程的针对性特征

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地方课程设计应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在一百年前,杜威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中就包括乡土历史探讨、社区经济研究等课程。这些课在目标上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外,另一重要的目标就是针对时展的需要,密切生与社区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本世纪60~70年代,我国各县市中小学课程结构中,曾设计过有关地方课程,如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等地方课程,编订了适合不同地方特色的地课程教材。这些课程满足了不同时代的需要,在课程目标上具有一定针对性。

(三)地方课程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它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要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的联系,必须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以专题等各种式设计反映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现实的课程内容,体现地方特色,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会,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生活。在内容设计上,地方课程应具有突出的现实性,以专题综合的形式组织内容。如果地方课程仍然是以学科的形式来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我认为是有于地方课程的价值的。我国有些地方把计算机、英语、礼仪作为地方课程来开发和设计,实上,这些所谓的地方课程根本不能反映地方特色,课程内容不能体现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时代性特征,而且这些课程逐步成为我国各个地方中小学共同课程。地方课程的内容应以区或地方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的现实为依据加以系统设计。

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四)地方课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的,而应是探究式的、实践式的。学生在学习关于地方和社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区现实问题,探究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社区发展需要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参与社区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地方课程开发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课程方案的关系问题

(二)现行的国家课程标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标准过高,它是最高标准,而不是基本标准,相当一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难以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要;程门类过于齐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门类太多、太全,国家课程(主要是学科课程)小学9门,初中13门(不包括短期的职业指导课),再加上国规定要开设的一系列活动课,超过24门,这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国家课程中少见的。国家课程标准是开发地方课程的依据和基础。在现行状态下,地方课程发究竟有多大空间,是值得思考的。由此看来,开发地方课程就需要调整国家课标准。

当然,调整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地方课程,并不完全意味着将国家课程标地方化;从地方程管理体制上看,地方课程开发涉及切实下放课程设计权力的问题。前地方课程管理统得过死,缺乏灵活性。在当前地方课程研究中,出现了把“省市课程”为地方课程的倾向。即在地方课程开发时,出现以省市为地域范围,不以区县甚至更小地理空间为地域范围的现象。如果认为地方课程实质就是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设计的课,显然是对地方课程的一种误解,它势必导致在地方课程开发上,区县甚至更小的地域没地方课程设计权。其实,在一个省、一个市范围内,各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课程资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方课程开发应给区、县或学区甚至更小的地方以较大的权利,得过死,也不利于地方课程建设。

地方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上关照社会不够,人本取向和社会取向联系不够紧密。地课程设计大多注重当前社会条件下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的培养,如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意识、承受挫折的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注重不够。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忽视把学生融入到地方或社区生活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去。一句话,课程目标关注个人较多,关注社会较少。这是不利于分发挥地方课程育人功能的。

(三)地方课程结构问题

地方课程门类设置、课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以及地方课资源。在课程门类设置上,地方课程设置要考虑特定地域和社区发展的经济、文化以及会生活的现实,设置有利于把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的课程,使地方课程结构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不应把在大多数地区开设的共同课程、必修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而应从地方实际出发开设一些像地方或社区历史、地方或社区地理、地方或社区经济、地方或社会文化传统等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也应充分挖掘地方特有的课程资源,并形成体系。

(四)地方课程的教学实施问题

开发研究范文篇3

关键词:移动编程;用户体验设计;APP设计优化策略

1前言

伴随着互联网领域区间的不断壮大和普及,信息技术产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在不断的推动着社会发展,移动APP作为一个时代新兴产品,APP属于一个“自助式”空间,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和理解来获取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和内容。一个正式上线的APP产品程序,如果没有美观的UI设计,也没有考虑用户体验去开发使用的便捷操作功能,这个产品的诞生也将丧失了移动产品的意义,最终也会在用户选择的环节中被淘汰,这就体现出APP的建立中用户体验设计所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软件设计的开过发过程中,应以用户的需求当作重要的开发依据,站在用户角度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开发目标才能留住用户。对用户体验度的重视不仅有利于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维护和质量发展,同时能够让程序员更加明确的软件发展的设计思路,从而确保软件设计与开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软件设计开发中的用户体验阶段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市场上各种营销的变革,移动产品的运营商开始关注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人机交互上的用户体验问题中认为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体验过程,其中包括APP的美观、娱乐、便捷、可靠、风险、功能实现等多方面对用户的满意度数据的真实反馈。由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周期性规律,不同阶段对用户体验都会有所影响,所以在软件设计开发准备期、交互期、反馈期,用户有着不同体验。从发展趋势和大量数据调查显示,用户体验在准备期和交互阶段前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交互阶段后期和反馈阶段,用户体验则呈先下降的趋势。

3APP用户体验的五个核心

用户体验设计是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异常关键的一环。用户体验的整个设计过程为了让用户在产品上线的体验中产生依赖和情感,并喜欢上这个产品。而当前互联网相关企业往往只注重性能和炫酷的效果,对于产品的设计过于粗糙,忽略了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体验设计。APP用户的体验直接影响产品的后期上线和未来发展,以下从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五个核心方面分析APP用户体验的主体部分。

(1)表现层。表现层,是用户直观看到产品页面时的视觉表现判断,命名图文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对于移动产品设计来说,APP的每一个页面基本都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有些图片和文字可点击跳转具有互动链接的功能,有些图文不可点击,只是用来营销展示或者增加页面美感。APP中各个信息元素的排列布局,都是为了更好的贵出产品的视觉美观感和流畅感,同时能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目标,所以每一项设计都会对产品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

(2)框架层。移动产品的框架层,实质就是指导APP的UI设计,即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模块设计,包括各种按钮、控件、照片、文本区域等。框架层是用于优化设计布局的,把产品的功能以易于用户理解的最好方式做最优的布局和设计,以达到各个元素的最大效果与效率这就是框架层需求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3)结构层。结构层相对于框架层而言,框架仅仅是结构的表达,结构层把框架的抽象设计概念转化为用户可感受的信息层的具体过程。例如框架层确定导航设计上各个功能的位置,结构层则是设计用户如何到达这个功能的跳转效果,框架层决定了导航栏的各个功能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浏览页面的各个模块,结构层就是APP产品的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搭建,直接影响了最终用户的体验过程。

(4)范围层。结构层确定了APP各种特性和功能页面最适合的搭建方式,而这些页面的功能和性能就构成了产品的范围层。例如产品某个页面需要哪些功能,如何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和期待,这就属于范围层要解决的问题。

(5)战略层。战略层是指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每个产品的设计之初,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策略,即是想要开发一个具体哪些功能的产品,只有目标明确,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才更围绕这个目标和需求逐步展开。

4确定优化方向

优秀的体验设计总能收获用户的一致好评和青睐,产品的自身价值也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和提升。本人研究国内外早期的APP设计,主要体现在产品功能方面不完善、缺乏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产品交互层混乱、界面设计过于繁琐等问题遭到用户的吐槽,最终致使用户放弃了对产品的使用。所以,在每个APP产品的开发首期应该围绕用户展开,从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上做重点的研究和优化。

(1)找准APP战略目标和人性化需求。作为用户,选择一个产品根本目的是要用这个产品解决自身的某种问题,或者通过产品得到自己想要的某种东西。软件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也是移动开发战略层的主要核心问题。基于以上对产品体验设计的五个核心部分阐述和分析可得,开发移动产品的前期,必做确定产品的目标和产品的用户。一旦定位了用户人群,就需要对人群做数据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期望,形成战略目标和人性化需求文档,做到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建立目标交互设计、注重产品运行效率。对于成功的开发一个移动产品,建立交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产品目标明确的交互设计,可以帮助和指导用户更便捷的实现目标和愿望,提高产品的效率。优秀的交互设计首先体现在界面简洁明了,应尽量减少跳转和不必要的冗余行为,让用户的操作步骤简单清晰;其次注重界面的结构设计规范,保证产品设计的一致性,每个页面和功能保持平衡和谐。一个软件的生命周期的长短,与产品的适用性和运行效率有很大关系。若产品的交互设计达标,但产品的功能无法满足需求,也会降低用户的良好体验。所以在目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算法和代码的优化,保证交互设计的同时提高软件本身的运行效率,让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期望需求,使临时用户成为产品的长期用户。

(3)以服务为导向规划功能,注重界面设计和结构框架。在产品功能的规划过程中,设计师不能只关注产品功能的完善而过度的增加不必要的功能模块,这会导致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体验瞬间下降。因此,收集用户需求的以满足用户期望的同时,重点规划APP的核心功能,在对现有成功的同类APP功能和艺术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吸纳其界面设计优点并总结出功能上的缺失,对此加以修正和完善,提炼出结构框架,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用户服务为导向的视觉设计图。

5总结

随着世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沉淀,人们对于移动产品的需求度和选择要求只增不减,产品体验的差异层次决定了用户的选择。一个成功的移动产品,从最初的功能需求到心理期望需求,用户体验模块成为移动APP价值衡量的新标准,只有从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以服务为导向,并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的五个核心层面,才能保证移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炳琰.用户体验中界面设计的反馈[J].设计,2016(24):118-119.

[2]王萍.基于用户体验的生活服务类APP设计探研[J].设计,2017,30(11):134-135.

[3]李建叶,李永.移动终端网购APP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6(11):127-131.

开发研究范文篇4

2聚酯薄膜的生产与工艺

聚酯薄膜双向拉伸又可以分为一次拉伸和两次拉伸,比较多的采用后者,也就是使用挤出-纵横逐次拉伸法。拉伸的温度通常都是在聚酯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和熔点温度以下,拉伸后的膜经过热定型,使得分子排列称为固定的,称为定型膜;不经过热定型,分子排列不固定的,则为收缩膜,这种膜加热时可以快速收缩。

2.1聚酯薄膜的种类

根据取向度的异同和性能,聚酯薄膜可以分为平衡膜和强化膜。平衡膜是纵横两向取向基本相同,拉伸强度、相对热收缩率相等;通常人们把两个方向的拉伸强达到2.7~3Mpa时,就称为超级平衡膜。强化膜是纵横两个方面中其中一个方向的取向度大于另一个方向的取向度,而且该方向的拉伸强度大于2.6MPa的称为强化膜;拉伸强度大于4Mpa的,则称为超级强化膜。

2.2聚酯薄膜的性能

聚酯薄膜通常为无色透明,有光泽,强韧性和弹性均好的薄膜。与其他塑料薄膜相比,具有相对密度大、拉伸强度高,延伸率适中,冲击强度大,透气性小,耐热性好和透明度高等特点。

3膜用树脂基料的开发

目前,市场上的聚酯薄膜大多数都是单层结构的薄膜。而生产这些薄膜所用的原料,基本上分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空白切片(不含改性和其他添加剂的聚酯树脂);二是母切片(含有高浓度添加剂的聚酯树脂);三是回收切片。

3.1PET普通膜用光片的开发

原料切片的质量对聚酯薄膜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一般可通过控制切片的特性粘度、熔点、二甘醇、水分、灰份、羧基、凝聚粒子等参数来保证聚酯薄膜的性能。

而用户在使用纤维级大有光切片加工BOPET过程中,存在拉膜慢、薄膜色泽发灰、薄膜表面不光滑等问题。开发膜用PET光片专用基料,在技术上主要是通过优化工艺,调整添加剂用量,实现对特性粘度、DEG及色值的控制。下表为普通大有光切片和膜用聚酯专用基料质量指标的对比。

膜用聚酯专用基料经使用后,在拉膜成型性能和薄膜透明度、色泽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下一步开发添加一定含量无机物的膜用切片,提高拉膜速率,进一步提高树脂基料的加工性能。

3.2PET/PTT共混膜用聚酯开发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开发成功的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型聚酯材料,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对苯二甲酸(PTA)和1,3-丙二醇(1,3-PDO)聚合而得的聚酯树脂。PTT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尺寸的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领域,1998年被美国评为六大石化新产品之一。PTT和PET同属聚酯一族,两者具备共混改性的条件。当PET添加适量PTT熔融共混,可改善膜用PET的后加工性能及成品膜的机械性能,因此,PET/PTT共混已受到国内外膜用聚酯原料研究领域的关注。

观察不同配比的DSC热谱图,发现都只有一个介于PET和PTT玻璃化转变温度之间的Tg峰。根据Tg法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判断:相容体系①只有一个Tg;②Tg1<Tg<Tg2(若Tg1<Tg2);③Tg随共混物组成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满足FOX式或Gordon式,PET/PTT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PTT与PET在分子构象上只差了一个碳原子,在晶态结构上与PET存在较大的差异。PTT的机械力学性能主要由亚甲基的内旋转和分子间力等因素决定的,PTT中的亚甲基呈螺旋排列方式,其晶格堆积却比PET的要疏松得多。因此相对PET而言,PTT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耐热性和加工性等特点,可用作薄膜。据日本公开专利报道,经改性的PTT可用于制作耐热容器,磁记录盘以及需要透明性好的包装薄膜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聚酯瓶回收已成为环保界关注的问题。聚酯瓶外包装膜多为PE或其它高分子热收缩膜,需分瓶体和外包装膜两道回收工艺,且外包装膜不能再利用,大大增加了聚酯瓶回收成本。目前国内PTT尚未工业化,价格较高。因此通过开发PET/PTT共混聚酯加工成外包装薄膜,将减少一道回收工艺,大大降低回收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3添加第三单体改性PET

通过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聚合过程中引入第三共聚单体,破坏整个分子结构的有序对称性,从而破坏其结晶性能,得到结晶度大大降低甚至得到完全非晶的PET,从而使产品具有优良的透明性。通过用CHDM替代部分EG或者用IPA替代部分TPA进行改性PET的生产,使产品获得优异的透明度,同时可以提高产品的玻璃化温度,改善其使用时的耐温性能,还降低了熔点,从而降低了加工温度,改善加工成型性,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PETG的物理特性为非晶体,100%无定形,常温下为球状小颗粒,同扁平(或圆柱)状小颗粒相比具有更市制容积密度,更容易挤压输出,熔点可达到220℃,玻璃化转化温度为88℃,除具有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的特点,还具有优越的光学性能(高透光性、高光滑和低光晕)、突出的可印刷性、高韧性、高强度、易加工定型的综合特性,冷状态没有应力白。

PETG可专门应用于高性能收缩膜,有大于70%的最终收缩率,可制成复杂外形容器的包装,具有高吸塑力,高透明度,高光泽,低雾度,易于印刷,不易脱落,存储时自然收缩率低,应用于饮料瓶、食品和化妆品包装、电子产品标签,一改传统包装膜不透明或包装效果差的缺点。PETG易于加工、可回收使用及环保等性能,更符合了现代生产商家的要求。目前消费者对商品的外表包装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化妆品包装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要达到美观、质感良好及经久耐用,对设计者提出了很高要求,而PETG的良好加工性能使设计构思成为了可能。

4膜用聚酯开发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的BOPET膜消费水平平均为70克/人,日本平均为2500克/人,全球平均为220克/人。如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达到全球人均水平,则我国的BOPET膜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0万吨/年以上。根据国内聚酯产能统计,1999年我国薄膜用聚酯产量为9万吨,2001年为10万吨,2003年为20万吨,预计2006年我国BOPET产能为57万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将会有所增加。另一方,如果能够适当调整行业方向,用BOPET代替常规的PP、PVC膜,相信薄膜用聚酯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

膜用聚酯切片专用料的生产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在聚酯薄膜生产商一般采用在纤维级切片中添加母粒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影响了薄膜的开口性,更主要的是不能适应高速拉膜的需要。随着聚酯薄膜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和交互渗透,膜用聚酯原料品种不断丰富化,以录像切片、录音切片、普通包装切片、高透明切片、电容切片、超高速拉膜切片等专用料的出现,逐渐替代了母粒添加制膜方式。开发膜用聚酯将进一步增强上海石化聚酯技术实力,有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为上海石化在激烈的聚酯行业竞争中开辟一条出路。相信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宏观经济背景好的条件下,我国聚酯薄膜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巨大,作为原料膜用聚酯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摘要:本文简述了聚酯薄膜的发展过程,介绍了BOPET膜的生产与工艺。重点叙述了普通PET光片、PET/PTT共混膜用聚酯、改性PET等薄膜用聚酯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及应用,探讨膜用聚酯开发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BOPET膜用聚酯开发

参考资料:

1.赵耀明,非纤维用热塑性聚酯工艺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赵国梁,热收缩聚酯薄膜性能的研究,合成技术及应用,2000,4:1-5

3.叶春葆,塑料薄膜在包装上的应用,中国包装工业,1999,4:11-16

4.胡槐皓,共聚聚酯PETG的应用,化工新型材料,2000,3:39

5.杜志伟,PTT树脂——聚酯家族的新秀,纺织科学研究,2000,2:10-17

6.JP,315,152(1999)

7.US5429785

开发研究范文篇5

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名城,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地理位置优越,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宁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贯穿东西,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常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同时,常州文化名人辈出,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些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为亲子旅游资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常州亲子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旅游资源是影响消费者旅游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必要条件。对常州现有的亲子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研究,首先要从旅游资源分类开始。本文参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儿童群体作为目标群体,从儿童的感官体验、行动体验等视角对常州现有的亲子旅游资源进行归类。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常州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亲子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旅游者进行亲子旅游的选择余地非常大,而且能满足其多种多样的旅游需求。第二,新近开发的旅游资源较多,配套设施完善。表1中所列旅游资源多为新近开发,虽然开发时间较晚,但设计科学,配套设施完善,旅游资源整体品质较高,接待条件较好,深受亲子旅游者青睐。其中天目湖、环球恐龙城、淹城春秋乐园为全国知名景点,动漫嬉戏谷、野生动物园、海洋世界、鳄鱼园和孔雀园深受儿童喜爱,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不用再赶到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进行同质旅游,极大缩短了旅途时间,提升了旅游的舒适体验感。[3]

3常州亲子旅游发展SWOT分析

3.1发展优势分析。(S)常州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旅游区,灵秀清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及历史悠久的吴越士族文化形成常州传统的旅游资源,虽然相比沪、苏、锡、宁、镇及扬州、杭州、湖州这些长三角1小时生活圈里的城市,常州的传统旅游资源并不典型。但近年来,常州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立足“休闲娱乐”加上长三角地区的客源市场辐射,旅游开发环境具有明显优势。3.1.1亲子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常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主打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旅游品牌,新建了以“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嬉戏谷”“东方盐湖城”为代表的主题乐园,均是参与性较强的“娱乐型”旅游资源。在表1中列举的旅游资源中,大部分都可开发成亲子旅游产品,尤其是生物景观、文博科教、爱国教育、主题公园、户外拓展及相关专项旅游资源均是亲子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在常州旅游的“十三五”规划中,常州将大力打造天目湖山水休闲度假区、茅山道教养生度假区、太湖湾主题游乐与运动度假区、长荡湖渔乡风情度假区四大旅游品牌,推动太湖湾、华夏宝盛园等景区建设房车旅馆、房车营地、自驾游基地,加快建设西太湖和曹山等区域的旅游慢行系统。这些资源都是亲子旅游市场的热门选择,可以对其组合,推出特色亲子旅游线路。3.1.2亲子客源市场受教育程度高。根据2017年常州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公报,常州全市的常住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由2010年的1230人上升为2039人,增长65.77%。80后人员是这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口中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亲子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群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给予特别关注,注重素质教育,普遍愿意让孩子通过旅游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提升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1]同时具有完善的现代消费观念,科教文博、户外拓展备受推崇,网络预订、自驾出游广受青睐。3.1.3经济优势。常州旅游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常州GDP总量为7050.27亿元,同比增长7%,位居全国29位,常住人口471.73万人,人均GDP14.95万元(2.2万美元),位居全国第6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79元(6600美元),增长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9955元(7906美元),增长8.5%。与周边城市相比,常州的人均GDP仅次于苏州、无锡、南京,超过了上海、杭州、镇江、扬州、湖州等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综合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按照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旅游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作为亲子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常州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远超这个数字,相比周边城市也有一定的优势,为亲子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1.4交通优势。常州地处沪宁交通线中段,拥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近年来,常州致力打造“快进出、慢游玩”的特色旅游交通体系,外环高架、常金快速路和常溧一级公路大大缩短了常州与辖市间的时间距离,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市内旅游交通方面,常州以BRT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为骨干,旅游专线车和慢行系统为延伸和补充,设置旅游码头、旅游专线和城市观光线路,辅以智慧交通旅游信息平台,方便游客出行,提高城市的可进入性。截至2017年末,常州市汽车保有量109.8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达94.2万辆。市内停车场、加油站、指示牌、维修服务等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完善,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出游条件。常州还坚持“行游合一”的原则,积极建设旅游道路,方便游人自驾,其中“溧阳1号旅游公路”与高铁、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等无缝衔接,内联溧阳全域各个景区,外通周边各个县市,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旅游风景道”。3.2发展劣势分析(W)。3.2.1亲子旅游市场细分不明确。目前旅游企业仅仅将儿童列为一个细分市场,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身心状况也不尽相同,对于亲子旅游的核心家庭来说,其旅游需求也存在极大差异。[4]市场细分程度不足,导致市场产品集中。部分消费者在进行亲子旅游时,旅游需求强烈,但产品选择余地小,进而被迫选择不适龄的亲子旅游产品,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都受到较大影响。3.2.2亲子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较低。亲子旅游产品与传统旅游产品区分度不够,旅游企业并没有针对亲子旅游市场的特点,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多集中在本地几个主题公园、社会实践或夏令营方面,既无特色又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核心旅游者的需求。核心旅游者更关注孩子在旅游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提升。[2]但目前的旅游产品多集中在亲子游乐、乐园戏水、农场采摘、喂养动物等,形式雷同,虽有一定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但缺乏知识性与文化性,产品缺少内涵,具有局限性。旅游线路也照搬传统线路,行程安排比较紧凑,违背孩子的生活规律,体验感较差。3.2.3旅游资源种类单一,周边城市竞争激烈。常州的景点多为新建人造景观,复制和模仿相对容易。上海迪士尼乐园、苏州乐园、无锡太湖乐园、南京弘阳欢乐世界都对常州的亲子旅游市场造成大量的客源分流。而且此类旅游资源生命周期较短,需不断加大投资,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巨大,容易造成亏损。常州农业休闲旅游景点缺乏特色,未能像太湖洞庭山采摘一样形成拳头产品,且多为地方经营,没有系统的营销方式和渠道,缺乏统一组织与管理。3.2.4针对亲子旅游的配套设施缺乏,相对滞后。亲子旅游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成员结构多为一大一小或两大一小,在我国二孩政策放开后,不久的将来可能是一大两小或两大两小。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对于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的要求也有别于传统旅游。例如在住宿方面,传统的标准间和大床房就不适合亲子旅游家庭,家庭房才是标配;在各大景点及公共场所,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的配备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母婴专用设施配备则更为少见。这些都为亲子旅游带来了不便,成为限制亲子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3.3发展机遇分析(O)。3.3.1政策推动,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多重保障。近年来我国带薪年假制度不断落实完善,人们出游的时间得到了保证,激发了人们的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15年10月,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两年来人口出生率虽未出现井喷,但也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随着我国各项福利政策的不断调整,二孩育儿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婴儿潮将会到来。儿童人口数量的增加为亲子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支撑。3.3.2政府扶持,加快旅游产业建设。在江苏省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常州市也抓紧全域旅游时代到来的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建设。全市2017年建设旅游重点项目24个,旅游投资53亿元。孟河小黄山旅游度假区、东方盐湖城二期、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及东侧历史风貌区、姬山古镇等项目稳步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是常州旅游发展的方向,目前共建成星级乡村旅游区56个;持续培育专项旅游产品,以研学旅行为切入点,推出了“多彩研学乐在常州”研学旅游产品。常州的旅游资源不断丰富,为居民出游提供了众多的选择,亲子旅游将会是其中的一个亮点。3.3.3旅游市场持续扩张,亲子旅游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华东地区旅游市场持续扩张,常州亲子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华东地区居民普遍生活水平较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对素质教育逐渐重视,亲子旅游作为孩子体验自然、验证书本知识的有效途径,成为儿童教育的辅助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家庭的重视。各种亲子类综艺节目、关于家庭教育的影视剧在国内的播出,进一步更新了新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推动了亲子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3.3.4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常州大力推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在基础建设方面,建设旅游景区、度假区连接道路,提升旅游干线交通和支线交通间的接驳能力;新建旅游停车场和自驾游基地或房车营地,形成较为完善的自驾游服务网络体系;新设、更新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规范景区、度假区和乡村旅游区的内部导览系统;增开常州旅游集散中心至周边城市的专线班车。两年来,常州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按要求对全市厕所进行全面优化提升,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05座,建设情况位于全省前列。与支付宝•口碑开展合作,深度激发旅游二次消费;常州旅游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同步上线,实现资讯信息、导游导览、咨询投诉、宣传推广等综合功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3.4发展风险分析(T)。3.4.1周边城市的客源分流,竞争激烈。常州在整个华东旅游区属于旅游资源欠发达城市,周边的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扬州都有特色鲜明且具有高美誉度的旅游资源,客源竞争激烈。而常州的亲子旅游资源主要以主题乐园、农业休闲为主,科普性、文化性、历史性不足,与周边城市相比,又缺乏市场竞争力。3.4.2与发展迅速的旅游市场相比,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发展不均衡。虽然常州也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进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但由于地方经济水平及固有旅游资源的状况,常州的旅游业在整个华东地区仍处于中下游水平。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大环境的变革给常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如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和现有的旅游供给侧体系之间的矛盾、全域旅游的发展态势与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旅游业人才稀缺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矛盾等等。[5]3.4.3亲子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少内涵。常州的亲子旅游产品以主题公园的游乐项目为主,产品的深度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常州的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中华孝道园都可以在科教文博方面作深度挖掘,但园方或者旅行社都选择了加大游乐设施项目的投资,而未对具有科普性、知识性的参与项目深入挖掘,甚至原有项目也逐渐萎缩,致使很多以科普为旅游目的的回头客逐渐流失,影响了景点吸引力的持续性发展。

4常州市亲子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4.1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融合。运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深度挖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立体开发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旅游与农业、康养、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在“旅游+农业”方面,以各个农庄、农业生态园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亲子旅游产品的主力军,同时带动农村发展;在“旅游+文化”方面,以常州青果巷、常州篦箕巷、中华孝道园、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等为代表的旅游区为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提高亲子旅游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教育功能;在“旅游+康养”方面,重点引导温泉、高尔夫、户外拓展等休闲新业态,进一步完善常州旅游产业体系,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4.2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强化亲子旅游的教育功能,“寓教于游”。在常州主打开发休闲、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亲子旅游可深入挖掘体验式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内涵,加强旅游产品的教育功能,打造特色品牌,全面提升亲子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亲子旅游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两个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可以让孩子在旅游过程中,愉快地了解自然、历史、地理等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例如在中华恐龙馆可主打远古探奇主题,春秋淹城和中华孝道园可主打历史文化主题,各个自然休闲旅游点可主打自然科普主题,开发体验式科普活动,引入信息化数字媒体手段,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情感教育方面,大力开发常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名人故居,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户外的旅游拓展中,增加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项目,既能增进双方情感,又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技能,有助于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变得阳光灿烂、热爱生活。4.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兼顾游客需求多样化。在亲子旅游过程中,家长的旅游需求也不应被忽略。企业设计旅游产品时应有团队和散客之分。针对团队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将儿童和家长分开,儿童由专门的导游或景点项目管理人员带领,进行游玩;家长则选择自己喜爱的游览方式和项目进行游览,提高“亲子”双方的旅游满意度。采用这种设计理念开发旅游产品的前提是能够绝对确保儿童的安全,在此前提下,给家长更多的独立旅游空间,可以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针对散客,可增加互动体验的项目,兼顾项目的年龄层次,让家长参与到儿童的项目中来,既可增进双方情感,又可兼顾家长的旅游需求,使亲子旅游不是单纯的陪同。考虑我国的育儿国情及亲子旅游出行方式,散客是亲子旅游的主要客源形式,这种亲子旅游产品的设计值得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大力研究。4.4完善旅游安全设施及操作规范,提升亲子旅游安全保障。亲子旅游的安全问题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产品的开发时应对此着重关注,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亲子旅游产品的安全保障工作要从硬件和软件双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亲子旅游的游览项目应该首要考虑安全性,对有一定探险性和难度的游乐项目,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结构,限制身高和年龄,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甚至进行必要的陪同;另一方面要充分完善景区的警示标志和应急设备,选派责任心强、善于与儿童沟通的服务人员负责安保工作,充分保证小游客的人身安全。同时,景点和游乐设施最好能够临近医院或医疗站点,可以应对突发状况。4.5改善旅游景区周边的交通状况,提升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旅游过程中的交通状况是旅游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在旅游旺季,重要景区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游客“进不来,出不去”,交通拥堵对于亲子旅游者来说更为不便,因为长时间的拥堵会引起儿童的焦躁,增加行车的不安全性。旅游景区应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参与到交通的设计管理中去,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可以临时针对游客激增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交通管制,及时引导和疏散游客。在景区内部的停车场内,也应加强交通指示牌,必要时增派工作人员参与指引,保持交通畅通。景区加强内部及周边交通建设,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对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有着积极的作用。4.6开展多渠道营销,完善旅游营销网络。亲子旅游宜开展多渠道全方位营销,完善营销网络。相关单位在进行亲子旅游营销时,可借助常州“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的优势,加强与网络媒体和旅游电商的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逐步提高旅游营销的精准度。一方面完善旅游门户网站建设,增强信息咨询、产品预订、网上支付、旅游营销等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APP等自媒体的作用,进行网络社交媒体营销,形成新老媒体结合的复合式营销转变,为游客提供即时信息服务。同时大力开展亲子旅游主题促销活动,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树立常州亲子旅游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5结语亲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目前,我国亲子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对于亲子旅游研究也在起步阶段,只是将它作为家庭旅游市场的一个子市场,相比观光和度假旅游,国内亲子旅游市场发展还有待完善。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和对亲子旅游市场开发的不断深入,亲子旅游产品和线路将会不断改进,需要挖掘内涵,提升品质,切实提高亲子旅游的服务质量,使之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何成军,李娴.亲子旅游市场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6):43-45.

[2]张妍,方正.基于SWOT分析的北京市亲子旅游市场[J].旅游纵览,2016(11):167-168.

[3]薛银.基于体验视角的南京亲子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4]马莉.亲子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策略[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开发研究范文篇6

关键词: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实施

衡水地区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艺术,是舞蹈教材开发的资源宝地,拿最有名的衡水安乐秧歌来说,它不仅可以传承本土文化,更是集中体现衡水地区民俗文化精神的优秀非物质遗产。安乐秧歌离我们有300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其表现形式以歌舞为主,表演内容多以生活故事为主,衡水安乐秧歌还结合了东北秧歌的粗犷豪放以及中原风趣诙谐幽默,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面对新课改的实施,面对国家文化发展的需求,面对如此珍贵的舞蹈艺术瑰宝,作为教育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民俗舞蹈文化进行重组和优化,开发出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实现舞蹈教学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情感价值。

一、地方民间舞蹈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一)建设衡水秧歌校本课程迫在眉睫。课程开发,是新课改中一项重要的课程改革任务,为此,衡水学院音乐系积极落实课程改革任务,以衡水安乐秧歌、疯秧歌、打花榜为主等知名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资源,开发本地舞蹈教材。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将衡水民间舞蹈设置为地方教材或者校本教材,促进学生接受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同时让河北地区的学生都能学习本地秧歌文化。(二)河北省传统舞蹈文化资源传承的需要。为了实现民族文化教育,学校在教学中不遗余力的融入民族文化教学,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培养出适应我国未来发展的下一代。而民族文化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人的素质、人的根本性的教育。衡水民间舞蹈集中反映了衡水本地的文化特色,通过舞蹈传递文化,让文化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舞蹈教学是集舞蹈内涵和精髓为一体的课程,为了让受教育者可以深刻的了解到舞蹈文化,我们有必要开发本地舞蹈教材和校本教材。衡水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课程开发的基本资源,而舞蹈课程资源开发所具备的传承功能,又让本地舞蹈文化再生和重组,使其变得更加系统。(三)地方舞蹈课程资源的特性。1.为什么说是地方舞蹈,一个地区的文化孕育出与其它地方有别的特色习俗和文化,而舞蹈就是特色文化中的一种,发扬地方文化,传承优秀艺术,体现校本教材的特色,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这是地方舞蹈课程开发的特征化意义。2.地方舞蹈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特色代表着它不仅适用于本地教学,在中华优秀文化广泛传播的大环境下,本地舞蹈教材还能应用于其他城市的教学。所以,地方舞蹈教材是可以资源共享的,在保护本地文化的同时,还能实现文化传承。3.针对性,舞蹈虽然是艺术教育,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现代教育讲究的是德智体美劳,而如何让舞蹈教育更能体现本地特点,在教学资源的创造和选择上需要更加有针对性。例如衡水有安乐秧歌,山东、东北等地区也有大秧歌,如何体现衡水的特色呢?还是要以特色文化背景为依托,抓住地区的文化背景,同时创新现代秧歌教学,体现新旧结合,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普及和传播秧歌文化,促进学生对本地秧歌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实现针对性课程开发和教学。

二、地方民间舞蹈课程可开发资源

(一)建设衡水风格的本土化舞蹈教材。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为此,开发和完善本地教材,是开展本地舞蹈特色教学的第一步。关于衡水本土化舞蹈教材的建设,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收集和整理现有资料,并遵循“单一—复合—综合”的原则编创教材,最后展开实践。(二)开发衡水民间艺人组织的资源和力。面对一项新的教学任务,老师们需要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而学生要学好刚开发的特色教材,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还要改革教学手段。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本地舞蹈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并深化他们对衡水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认识,学校可以结合衡水民间舞蹈课程极富实践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与民间艺人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让优秀的民间艺人出席学校的日常活动,指导学生扎实的舞蹈技能。例如,针对衡水民间舞蹈安乐秧歌,可以请民间艺术家到学校来现场展示这种民俗舞蹈,让学生感受到民俗舞蹈的魅力和精神。因为早在2009年6月13日,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在河北省举办的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上,衡水市桃城区的“安乐秧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授牌,这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衡水安乐秧歌已经进入国家视野,这是对安乐秧歌文化的保护,也是对这种独特舞蹈风俗的传承。课堂教学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为了建设本地民间舞蹈教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除了教材的编写,老师在引导学生方面也要下功夫。作为老师,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民俗舞蹈的溯源地区深入采风,去参观艺术文化博物馆,去拜访民间艺术家;再如,一些民间歌舞节日,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本地歌舞节日和其他地区的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的形成过程,完善和补充衡水民间舞蹈发展史,弥补理论上的不足。邀请民间舞蹈艺术家进入课堂,近距离的和同学一起交流、学习,为学生展现民间舞蹈的真实面貌。

三、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地方舞蹈课程政策。为了促进学校积极落实新课改,鼓励大家在新课改工作中做出贡献,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各地区开发和建设本地课程,例如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也支持大家开发优质精品课程。国家还在课程开发与管理上提供了一些建议:合理选择课程资源,保证资源的长久性和传承性;加强教师管理,地方和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范,让教师定期参加地方课程开发与建设,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和交流;对于舞蹈课程的设置,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保证开发的地方课程得到实施。(二)增加资金投入。足够的资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后盾。对于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想靠个人力量解决经费问题是很难实现的,还是要借助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力量,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支持,同时为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可以协助学校邀请民间艺人,协助学校师生参加民间舞蹈活动等。(三)鼓励和引导。老师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老师的工作任务不仅是在课堂,还应该落实在课程研发和课程研究中,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为教学提供技术服务。老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收集、创造和实施者,地方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群体力量的使用。而老师团体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具备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是反映课程资源开发者的水平和能力。但在实践中,一些老师和教育研究者,还不具备科学的教学资源开发理念,在科研手段和科研能力上还要不断优化,积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深挖课程内容,同时找准定位,实现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和优质特色性。作为老师,必须认识到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找到适合本地区舞蹈艺术文化传播的方法,同时不断优化自身业务能力,积极深造,不断深挖自身的巨大潜力。

四、结语

衡水地区有着令人羡慕和丰富的文化内容,积极开发本地舞蹈课程教材资源,激发学热爱舞蹈、热爱本地文化的赤子之心。我们不可否认,衡水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历史学、舞蹈学、美学等角度都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希望在日常教学中用课程的方式,将本土文化转化成内涵。在客观上,积极开发民间艺人组织的力量,借助资源,学研结合,是未来衡水民间舞蹈课程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裴亚建.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开发研究范文篇7

关键词:Android终端;快递代取;软件开发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网购在高校中十分普及,也使得校园创业环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大学校园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去拿快递的同学,与此同时大学生对快递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快递员往往只能在学校门口或学校设立的快递点等候取快递的同学,部分高校学生宿舍距快递配送点较远,取快递十分不便。由于各个高校区域分布不均匀,校园物流配送的发展与校园师生的代取、代寄需求存在极大的瓶颈,导致校园快递服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最后一公里的市场需求量大,就目前校园的快递代取效率而言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校园内各式各样的小型快递代取群不够快捷、成熟,配送服务质量差,物流配送效率低,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就西安市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空缺,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快递代取服务平台。同时为了响应大学生创业的号召,“极速源代取”平台由此成立,本软件针对校园最后一公里,建立专门服务于大学生的校园快递代取软件,大学生可通过网上下单,实时查看快递订单详情,更快取得自己的快递。

2软件的主要功能

在校园日常快递活动中,当收件人不在宿舍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收取快递时,收件人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时间安排,确定让代取小哥在哪个时间段上门派送,用户使用Android终端智能手机进入页面,在下单界面进行选择【我要代取】或【我要代寄】进行下单,在订单界面上查看快递代取详情,实时知晓快递情况,并在消息界面可以与快递小哥进行信息交流,解答用户问题。本软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下单、订单、消息和我的界面等功能。2.1下单。打开软件下单界面,用户可在此页面进行代取或代寄操作,填写信息,选择快递公司,选择物品类型,输入取货码,个人信息及宿舍楼号,如有其他需求可在备注栏进行备注。快递代取:系统会将下单人的相关快递信息保存至服务器,代取小哥打开软件,根据下单人的订单,完成接单任务,订单信息包含正常所需,软件提供对信息的便捷访问。快递代寄:下单人可根据用户版中的我要代寄选择相应服务,信息填好后,进行下单,在约定时间完成快递交接。2.2订单页面。本软件中内置数据库操作指令,当下单人打开本模块时,系统会根据相关指令查询快递最新状态,用户可查看快递代取订单详情。2.3消息界面。打开软件消息界面,用户可以和代取小哥进行沟通,可以咨询快递情况,以便用户更好地知晓快递代取动态。2.4我的界面。打开软件我的界面,用户可以进行用户基本信息操作,例如:关于软件的介绍、注销账户、退出界面等。

3总结

本文研究利用极速源代取App填补高校校园快递代取市场空缺,致力于校园最后一公里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用互联网连接代取、代寄和代取小哥,努力打造良好的校园快递代取服务平台,用户安装后即可切身体会到极速源代取的安全、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吴亚峰,苏亚光.Android编程典型实例与项目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开发研究范文篇8

关键词: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研究

住宅项目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比如:对产品配置决策时间过长,缺乏市场竞争力;项目的经验借鉴缺乏有效途径;各开发参与方对产品性能标准缺乏统一理解。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种工具来解决,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案。

1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的意义及特点

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是针对不同产品系列制定产品模板及产品性能标准,供房地产开发中菜单式调用,从而达到产品快速复制的目的。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工作是落实房地产企业产品战略、实现“又好又快”开发的有效途径。标准化成果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移交”,打造地产绿色住宅产品开发的新模式。技术上,为产品开发各参与方提供统一接口,能够大大提高产品开发效率、保障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和统一品牌认知,在公司快速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当企业的标准化率达到40%时,产品开发成本可降低5%,开发周期可缩短2-3个月,产品利润率增加可达7%以上。管理上,将有效开发方法和经验程序化、普及化,普通员工通过借鉴成熟经验可以创造出不凡的业绩。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工作涉及内容广泛全面,产品随时展需要持续更新,相应的标准化成果也需要不断完善。

2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的开展策略

根据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住宅项目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宜采取以下策略:“分步开展,成熟先行”,“能模块的先模块,能标准的先标准”。首先,完成“产品系列”制定;其次,建立“制定技术标准”的工作模式,示意成果内容的广度、深度,建立应用工具;再次,发动一线公司和各业务线条协同,逐条为规划设计产品线建立标准;此后,结合公司管理制度制定“实施标准”,通过“信息化工具”推广应用标准化成果,将部分成果转化为4D模型;最后,形成建设标准化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对策来充实完善标准化成果。这样就形成了标准化工作的回环,在此过程中实现标准化成果质量和工作方法的螺旋上升。

3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的开展步骤

3.1形成系列,通过规划设计产品线规划落实产品战略

分析标杆企业案例,梳理内部项目,制定出产品战略与规划设计产品线规划方案。将住宅产品规划为不同系列,并针对每个系列设计产品体系模型,明确各类项目的投资比例、数量比例、城市等级选择、产品特征以及品牌名称等规划设计产品线的各类属性,继而实现现金流项目与高利润项目的结构平衡,以确保资金链安全。

3.2制定标准,对不同规划设计产品线分别制定产品标准、建立产品模板

内容上,既有产品开发技术标准,又有产品开发实施标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上调用技术标准模块,管理上执行实施标准模块,将标准化成果运用到项目实践当中,实现项目的标准化。产品开发实施标准:从开发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制定住宅规划设计产品线开发实施标准,统一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工作模式标准,实施标准的建立应与公司的管理制度结合。方法上,“分对象、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指标准化内容根据不同业务线条的需求制定。对象主要包括设计管理、工程管理、成本与采购、市场营销等线条。目前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针对设计线条,率先解决图纸和做法等方面的问题。分阶段: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围绕开发的四个主要阶段,即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建造、销售运营。首要解决开发前期策划和设计对产品的配置定位和产品雏形的问题。

3.3实施推广,建立“信息化平台”应用推广产品标准,并建设示范项目检验完善产品标准

规划设计产品线标准化虽然为开发各参与方提供了统一接口,但各参与方调用纸质文件、图纸难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标准化成果的反馈、监督也缺乏有效途径。在传统纸介质规划设计产品线技术标准化基础上建立住宅产品研发数据平台,最终与住宅产品数字化移交平台整合,可以形成产品快速复制的有力工具。以信息化手段实现菜单式调用标准化成果,可以提高应用效率和准确率。用户可多种方式分类浏览、检索、下载、反馈。以4D形式表达标准化成果,模型附带产品“部品”“设计”“成本”等技术信息,具有“参数化、可视化和模拟化”的特点。

4结语

开发研究范文篇9

课程体系改革能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根据旅游酒店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在今后就业和创业中能根据酒店企业的实际环境和条件恰当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进行品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酒店企业的经营与业务管理水平,推动酒店企业发展,提高酒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课程研究的可行性

2.1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与探讨能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本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线教学的教师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主动,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也是完成本项目的有力保障。2.2利用学院现有实训基地以及学生在旅游酒。店企业一年顶岗实践的有利契机,教师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利用假期深入实习企业与学生一起顶岗实践,客观了解和评价实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得与失、利与弊、经验与教训,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信息时代,师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收集各类最新的旅游酒店相关案例,并加以整理归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经验;建立了丰富的案例库,通过关联性案例的引入,大大加强了学生对营销管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3课程研究的创新性

3.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工学结合教学模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创新能力培养,目前世界旅游酒店企业飞速发展,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各种新环境才有可能生存与发展,师生只有对实际企业和经典案例反复研究中举一反三、角色转换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项目展开多视角观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企业,如企业发展的纵向与横向,正面与反面,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宏观与微观等多角度认识企业研究企业,利用学生在旅游酒店企业一年顶岗实践有力契机,布置任务进行跟踪调研,教师深入企业与学生一起客观评价实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得与失、利与弊、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2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案例对比分析法研究是管理学中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研究的科学分析方法,也是MBA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法的特征和作用主要表现为方法与学科的交融、认识与实践的结合、鲜明性和说服力,其核心是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作者的初步探究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3.3传统国学思想与现代营销理念融合研究。将传统的国学思想引入课堂能够加深学生对营销原理的认识,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道理在中学阶段都学过,真正理解深刻内涵的并不多,大学阶段重温经典认真弄明白了这些思想就不难理解现代营销理念中以顾客为中心,关爱员工,关爱社会的思想内涵了。

4课程研究的内容

4.1《酒店营销实务》课程开发理念与思路研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师与酒店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计,提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项目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营销实务为课程视野,以双师团队为课程保障”的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模式设计努力实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案例教学、情景模拟、项目导向、调研策划等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学习激励的体验教学为基本点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参与教学系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推动课程实训,构建了“理论内容实务化,实务内容实践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4.2《酒店营销实务》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研究。课程内容主要依据酒店岗位群需求、行业专家建议、学生反馈情况以及营销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选取,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相对应设置了10个酒店营销工作项目以及相对应的三个模块,每一个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一项营销技能,并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2)案例模块———收集相应教学案例收集原则:典型性、时效性、启发性(3)酒店营销情境实训模块根据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酒店餐饮市场调研,对于行业和企业典型营销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加深对营销原理的认识。

5课程研究方法

5.1借鉴学习法。学无止境,向企业具有丰富营销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学,向同行教师学,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始终关注时事,关注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新动态。5.2归纳总结法。几十年的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在新的时期还应开阔视野,不断学习同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完善课程开发建设的一系列工作。5.3调研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和二手资料收集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努力做到在第一时间真实准确了解营销案例产生原委及其影响力。5.4案例对比研究法。案例对比分析法的特征和作用主要表现为方法与学科的交融、认识与实践的结合、鲜明性和说服力融合,其核心是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6结语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在今后就业和创业中能根据酒店企业的实际环境和条件恰当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进行品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酒店企业的经营与业务管理水平,推动酒店企业发展,提高酒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晓飞.本土品牌差距在哪里[J].经营管理者,2005,(05).

[2]薛美云,耿恒山.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5,(08).

[3]侯国林,李金生,卞显红.论我国经济型饭店品牌建设的模式与方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4).

开发研究范文篇10

关键词:光散射;面散射;体散射;共混;共聚

光散射材料是指能够使光通过而又能有效的散射光的材料。透光率和雾度是评定光散射材料的两项主要指标。透光率是指透过试样的光通量和射到试样上的光通量之比。它是表征透明高分子材料透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雾度,又称浊度,是透过试样而偏离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与透射光通量之比,是材料内部或表面上的不连续性或不规则性所造成。通常用雾度的大小来表征材料的光散射强弱。

光散射材料能将点、线光源转化成线、面光源,可以作为面光源材料应用指示标牌、广告招牌、展示橱窗、投影背墙以及壁挂式均匀照明光源等,也可以作为背光源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还可以与液晶元件复合制备高分子分散型散射元件。

1光散射产生的机理

如果媒质的均匀性遭到破坏,即尺度达到波长数量级的邻近媒质小块之间在光学性质上(如折射率)有较大差异,在光波作用下,它们将成为强度差别较大的次波源,而且从它们到空间各点已有不可忽略的光程差,这些次波相干叠加的结果,光场中的强度分布将与上述均匀媒质情形有所不同,这时,除了按几何光学规律传播的光线外,其他方向或多或少也有光线存在,这就是散射光,即产生了散射。对于不均匀形态较大的媒质,光散射也可看作是反射和折射的综合结果。

散射光强除了与入射光的波长、散射角有关外,还与散射体材料的折射率(N)和机体材料的折射率有关。目前,关于散射光强的计算理论,发展还不十分完善。

计算散射光强,最简单的近似理论为Rayleigh-Gans-Debye(RGD)理论。对于半径较大或折射率较大的粒子,要用Mie理论来计算光强。如果粒子达到Mie理论不适用时,就要用传统的射线光学来处理。下面的公式可以用于聚合物光散射材料散射光强的近似计算:

Iv=KI0R3π3λ0-4(n2B-n2)[1+(8/3)2R2υ2sin2(θ/2)]-2

式中,K为常数,υ=2π/λ,λ为光在介质中的波长,λ0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θ为光散射角,n是介质的平均折射率:n=nAVA+nBVB。

2光散射材料的分类

根据散射机理的不同可以将光散射材料分为:面散射材料和体散射材料。

传统的光散射材料大多为面散射材料,采用面散射机理,即将透明板材或其它形状制品的一个表面(一般为内表面)打磨,涂层或将其成型模具的相应面做喷砂或刻痕处理,利用它们粗糙的表面来产生光散射。这种材料的一个显著缺点是:它不能较好地兼顾材料的光散射性和透明性,综合性能较差。因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体散射材料多为分散有光散射体的透明合成材料,起散射作用的散射体的尺寸等于或大于可见光波长。这种材料应用了整体散射机理:即材料的内部与表面均起散射作用,能够很好地克服面散射所固有的弱点,制品具有高的光散射性,较好的透明性及优异的综合性能。目前,它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背光源材料,逐渐在许多领域取代了传统光散射材料,并进一步扩展了新的应用领域如液晶显示等。

另外,还有一种体-面散射材料,由产生体散射的基板和涂覆在基板上的能够产生面散射的表面组成,即将消光颗粒与涂料共混,涂覆在基板表面,利用涂层的收缩形成表面微结构,同时消光颗粒导致了涂层的光学非均一性,产生光散射。

3光散射材料的制备

3.1面散射材料的制备方法

通过对透明的基体材料表面进行磨砂处理,或利用特殊的成型模具或浮雕辊得到浮雕或喷砂效果的表面,利用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得到散射效果;也有以表面凸凹起伏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巧妙设计表面的波纹实现材料的散射效应。面散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存在着显著的缺点:一方面,散射光的量取决于刻痕和划痕等的数量及分布,使散射发生的不均匀,另一方面折射率和透光率不易控制。

3.2体散射材料的制备方法

体散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大致分为两种:聚合法和共混法。

3.2.1聚合法

利用折光率有一定差异、相容性不太好的聚合物单体共聚合或采用分段聚合来制备光散射材料。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将一种单体混合分散于透明的基体中,使单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作为散射体,其折射率不同于透明基体的折射率,因而入射光产生光散射。

②将一种单体混合分散于一种透明材料中,使单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作为基体,其折射率不同于透明材料,进而材料产生光散射。

③散射体材料是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将散射体粒子分散于基体单体中,使单体聚合生成聚合物基体。

ISHIHARADAM等人以玻璃转化温度低于室温的弹性体橡胶为基体材料,以折射率不同于基体的透明材料(可以是无机粒子或有机物)为散射体,通过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光散射材料,广泛应用于照明装置,也可以作为灯箱广告牌的面光源,还可以与透光管和光波导管联用。由于基体的玻璃转化温度低于室温,所以材料在室温下即可操作加工。华南理工大学高峰等人,以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作为散射材料,将其溶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光散射材料,研究发现PS作为散射体分布在基体PMMA中能够产生散射,PS的分子量要高于临界分子量43900。当聚苯乙烯分子量大于43900,且其质量分数为0.20%-0.3%时散射板性能最优,透光率为73.0%,雾度为74.7%。

近年来,纳米粒子掺杂有机玻璃制备新型复合材料广受关注。张启卫等人通过原位聚合和同步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PMMA/SiO2杂化材料,研究表明该材料有机/无机两相间的相容性好,材料的透明性好,透光率可达80%左右。清华大学钱志勇等人以纳米Al2O3、SiO2和CaO颗粒,采用三种不同粒度的纳米颗粒利用在位分散法制备了以PMMA为基体的复合光散射材料,成功用于平板显示。其研究指出:由于微粒的散射和纳米粒子的结构特点,随着纳米粒子粒度的减小,复合材料样品板亮度增加,视角变大,整体光学性能变得优异。中国专利03127636.9提供了一种纳米硅改性有机玻璃光散射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纳米SiO2粉末通过高频超声波震荡混入MMA单体中,使其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加入引发剂及其他组分真空脱气后在90℃预聚合,冷却灌浆入模后在25-100℃处理24-72小时即可得到光散射材料。材料的光谱透过曲线与本体材料相近,光散射分布均匀,可用作照明显示器件。

3.2.2共混法

共混法是通过透明的聚合物基体材料和散射体粒子的共混制备光散射材料的方法。

在共混法中,散射体粒子的制备至关重要。欧洲专利EP0634445报道了一种核壳结构的复合散射粒子,这种光散射复合物以类橡胶的乙烯基聚合物为核,具有一层或多层壳,散射体粒子中含有至少15%的烷基丙烯酸或烷基甲基丙烯酸。日本专利JP04161448中介绍的光散射材料,使用一种粉末状的TiO2,外层涂有交联球形环己顺丁烯-二酰亚胺-苯乙烯共聚物作为散射体粒子,但是成本很高。美国专利Pat.Nos.5237004和5346954中使用了一种具有橡胶核热塑壳的散射体粒子,能够很好的分散于基体中,而基体的抗冲性能和物理性质不受影响,而且核内聚合物的折射率可以调节,也保证了基体良好的透光率。目前,大多数新型光散射材料是采用共混法生产的。因为这种方法与一般聚合物掺混的工艺过程非常类似,特别是对于用量最大的光散射板材,它能够连续化生产,生产率较高。但是共混法制备光散射材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粒子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差,不易分散于基体材料中;分散相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能差导致基体材料的透光率下降以及物理性能老化;材料的折光率不易调节,导致光学性质不易调节;分散相粒子坚硬导致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变差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将是今后共混法研究的方向。

4光散射材料的发展方向

目前,光散射材料在照明领域和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光散射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备,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一些具备特殊功能的光散射材料将会不断被开发出来,例如热可逆记录材料和表面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光散射材料等。由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无机掺杂聚合物制备复合光散射材料也将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1]IshiharadaMinoru,TanumaItsuo,NaitoKazuo.Lightscatteringmaterial[P].US5744534.1998-04-28.

[2]孙氏彧,等.高散射材料的透光率和雾度[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0.

[3]魏鹏.超细聚硅氧烷类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显示硬屏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4.

[4]Oda,Masaharu,Chiba,Issei,Hayashi,Yasuko.Surfacelightsourcedevice,andliquidcrystaldisplaydevice,signdisplayapparatusandtrafficsigndisplayapparatususingthesurfacelightsourcedevice[P].US6332691.20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