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4:34:55

开发

开发范文篇1

一定要珍视自治权,用好自治权。自治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一项实现形式。我国宪法赋予村级自治权力,就是让村民大众自己组织起来,自己当家作主,靠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公益事业,发展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提

高农民政治自觉,摆脱封建宗法社会下养成的人身依附心态,提高参与管理政事的愿望和能力。通过村民会议民主选举,选出村民委员会,组成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村民谋福利,为国家作贡献。

可以预见:9亿农民通过村社自治的伟大实践、定会激发出他们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无比强大的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界的物质力量,在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创造辉煌。

这是讲空话,放空炮吗?当然不是。让我们看看过去的历史吧。是农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倒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农民大众竭尽全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并供养较多的人从事工业、文教、科学技术工作,向现代化目标进军,创造了“中国奇迹”。如果本世纪中叶,能有计划、有秩序的从农村转移出一亿人口,进入城市,农业规模化经营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新发展,农民宣裕程度将有更大幅度提高。

只要贯彻执行好村级自治体制和党的其他正确的政策,包括农业在内的农村各种事业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这是毫无疑问的。

二、开放

旧时代农村社区,一直保持封闭状态。这种状态,在历史上既是封建阶级维持宗法统治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是历代皇朝实行重本抑末政策,维护自然经济自给自足长期延续不变,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后果。

新中国建立,时代不同了。2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已基本上实现了温饱,多数农户生产有了剩余,从而产生了发展商品交换、扩大再生产、增加投入品的需求。此时,整个农业部门对贸易、金融、技术支持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大,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

村社必须适应这种趋势。打破封闭,发展对外交往,抓住机遇,引进资本,引进技术。寻求合作伙伴,收集信息,扩大见闻,学习村外的有益经验;同时,应围绕发展商品交换,建立某些经济联合体,有组织地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农业部门,应首当其冲。是有准备地主动对外开放,还是被动接受开放,后果是不同的。既然不可避免,就应该选择主动。村社虽小,但它是全国一个组成单位,也应做好准备,进入世界贸易大潮。

三、开发

村社主要的自然资源是土地,如何利用好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是头等大事。首先应适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安排种植结构,发展比较优势,提供适销产品。其中包括可以出口换汇的农产品,藉以加强市场竞争力,保持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有利地位。

开发范文篇2

根据1980年*省中小型水电规划,适宜地方开发的中小水电工程中,规划装机500kW以上电站317处,总容量78万kW,其中5000kW以上的35处,装机39.8万kW。规划的电站主要分布在豫西伏牛山区、淮南大别山区和豫北太行山区。这些地区大都是缺煤少电的贫困县,开发这里的水能资源可以弥补能源的不足,对贫困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省水利水电建设,经过4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并同时开发了相当数量的水能资源。截至1998年底,全省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781处(不含乡村小水电),总装机74.25万kW,占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23.5%。其中,部管水电站2座,三门峡水库电站为装机40万kW的大型水电站,故县水库电站为装机6万kW的中型电站;省管小水电站779座,装机为28.25万kW。另外,乡村小水电站486处,总装机6.20万kW。省管中农村小水电目前拥有35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840km,配套高压变电设备容量124350kVA;10千伏输电线路5598km,装设配电变压器容量198740kVA;低压线路13005km。形成的水电固定资产65561万元。四大流域的小水电可开发资源与开发现状如下:

(一)长江流域

*省境内的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24.2万kW(不含引丹2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8亿kW·h。截至1998年底,省管小水电已开发容量2.95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160万kW·h,分属丹江和唐白河水系。丹江水系主要包括丹江干流及支流淇河、老灌河,是全省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的河系,可开发装机容量16.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6.4亿kW·h。唐白河水系可开发装机7.6万kW。唐河流域地势平缓,河道比较小,可开发水力装机容量较小。白河干流鸭河口以上为山丘区,下游是广阔肥沃的*盆地。1959年建成鸭河口水库,控制面积3102km.2,总库容12.2亿m3。1965年和1982年先后建成坝后式左右岸两处电站,共装机1.2万kW。山地和丘陵区还可开发装机2万kW。

(二)淮河流域

*省境内的淮河流域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25.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6.4亿kW·h,省管小水电已开发装机容量6.9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4亿kW·h。各支流上已经建成的电站也主要是水库电站,如灌河上的鲇鱼山水库坝后式电站装机1.09万kW,此外如河上的南湾、泼陂河上的泼河、田铺河上的香山、洪汝河上的薄山、板桥和宿鸭湖、沙河上的昭平台等水库已建的电站总装机2.75万kW。水库以下的小水电开发则主要利用总干或干支渠上的落差在跌水等工程处建站。水库以上则大多为小流域梯级开发,如灌河盛家店以上规划有18级小流域梯级电站,总装机接近1万kW。

(三)黄河流域

豫境黄河流域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38.7万kW(不含黄河干流),多年平均发电量14亿kW·h,主要分布在伊洛河和沁河干支流上。截至1998年底,已开发装机16.66万kW,其中省管小水电10.66万kW。洛河干流在省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17.603万kW,共分18级开发。第六级故县水库电站装机容量6万kW,已于1992年建成,多年平均发电量1.8亿kW·h,其他已建6级电站总装机4万kW。除干流外,洛河支流装机500kW以上电站有木桐河民权、清河郭家坳等共8处,可装机9400kW。伊河干流可开发装机容量7.47万kW,至1998年底已开发装机2.4万kW。伊河干流已建陆浑水库电站装机1.04万kW,上游段水电开发形式以凿洞裁湾或沿河引渠开发为主,共可开发14级。黄河的另一支流弘农涧可开发装机3.1万kW,装机500kW以上站址14处,已开发了5处,总装机1.04万kW,每年可向灵宝市小水电网提供3000余万kW·h的电量,为灵宝市南部山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能源。沁河为黄河北岸主要支流,省境内河长125km,落差194m,河道曲折穿行于太行山峡谷,五龙口以下出山进入黄沁平原。沁河水量比较丰富,下游广利灌区、引沁灌区等开发较早,利用引沁渠与广利灌区的分水已建河口电站,装机9600kW。下游至五龙口拟建3座引水式电站,共装机4160kW。沁河支流丹河,在省内流经地区绝大部分为山区,河谷窄深,河道比降大,有泉水补给,基流比较稳定。上游博爱县境1972年建成青天河水库,1974年、1977年又分别完成青天河一、二、三级电站,共装机1.1万kW。沁阳县建成引水式后寨电站,装机3200kW。后寨下游规划了三级电站,共装机4390kW。此外,省境内黄河两岸直接入黄的小支流很多,可开发装机容量2.1万kW。

开发范文篇3

一、以扶贫开发十项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进度,全面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一)扶贫重点村建设工程。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流域治理,整村推进”的思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面开展以“五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以“四改”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做到开发自然资源与开发人力资源相结合,实现改善发展条件与提升发展能力相统一。完善提高2启动建设的18个扶贫重点村,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面完成启动建设的8个扶贫重点村年度建设任务,科学规划,依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将县财政支持的太吉河镇寺湾等8个村打造成扶贫重点村建设示范村,全力打造扶贫重点村新亮点和扶贫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典型。

(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中心,以治水保土、兴水治旱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科技措施,实施山、水、田、林、路、堤、村综合治理,达到生产条件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切实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完成镇0.9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启动富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三)扶贫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扶贫移民与工赈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的有效衔接,在高质量搞好移民建房的同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同步支持搬迁户发展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把移民搬迁项目村建成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致富路子明晰的新农村。完成启动的3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建设任务。全面启动实施城关镇二道河、梁家湾镇姚楼、青山乡白龙、十里坪镇中棚、白鲁础乡大竹园5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建设。

(四)“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工程。继续采取输出就业培训与就地创业培训有机结合的双向培训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培训、订单就业”的原则,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体,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拓宽输出就业渠道,提高安置效果。围绕旅游产业开发,瞄准农家乐经营户,有效开展文明礼仪、农家烹饪、经营管理、民俗文化、农业观光、汽车驾驶、工艺绣品等方面技能培训,拓展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空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招生600人。

(五)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与职教中心、科技、农业、林业、畜牧、人劳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有效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推广活动,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和发展能力。完成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

(六)信贷扶贫工程。投放到户贴息贷款1000万元,提高15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增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市场引导、项目支撑、龙头带动、贷款扶持”的思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重视加强与金融机构协商合作,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种扶贫开发政策作用,积极开展项目整合,综合扶贫,扶持、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家庭经营项目,积极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互动双赢机制,启动企业支农增收行动,让更多的贫困户依托企业增收致富。

(七)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工程。按照省上“三扩大、三提高”的要求(即扩大项目村规模,扩大农户覆盖面,扩大项目资金总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项目增收效益),加强领导,强化培训,规范操作,巩固成果,完善提高,认真做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协会运作水平,确保项目成效。积极引导互助资金协会与其它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项目村产业发展升级。

(八)社会扶贫工程。加强沟通联系,提供周到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强化宣传推介,大力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参与、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良好局面,全面调动各包村扶贫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部门包村扶贫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扶贫功能和效益,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九)“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启动工程。今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以帮助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为目标,确定5000个贫困村,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扶助行动,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市场、带技术等多种途径增强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我们要积极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调查摸底,摸清辖区内贫困村和规模以上企业,充分了解贫困村的需求和规模企业的意愿,创新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形成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十)旅游扶贫工程。制定旅游扶贫计划,以打造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开展“旅游开发建设年”活动,将移民搬迁、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等多项扶贫措施综合运用,积极打造有一定规模和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探索形成一条以扶贫开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路子,实现扶贫开发和旅游开发双赢。

二、认真总结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积极谋划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一)认真总结经验,展示十年扶贫开发成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积极筹划《十年扶贫路》专题片制作,展示扶贫成果,总结经验,分析成败得失,完善工作思路,创新扶贫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二)科学编制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吃透上级精神,明确形势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精心部署,科学编制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三)积极组织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推动“两轮驱动”扶贫战略实施。要按照市局统一安排,成立工作机构,精选办公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加强部门协调,全面开展试点工作。要统一标准尺度,准确摸清新标准下贫困人口数量、分布区域、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规范建立县(乡)联网、动态管理的贫困人口数据库,为建立贫困瞄准机制,争取更大支持,有效开展扶贫到户奠定基础,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步入科学管理、分类扶持的轨道,逐步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三、切实加强扶贫系统自身建设,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一)高度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力争人人成为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工作的行家里手。一要统一思想,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立场上来,要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掌握政策,掌握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和思路,特别是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明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任务和奋斗目标,把握工作重点。三要深入钻研,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四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创新能力,要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二)围绕推动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着力实现“三个转变”。

开发范文篇4

1.格式技术开发合同

一、合同登记编号:

*

技术开发合同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

委托方:

(甲方)_____________

研究开发方

(乙方)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省____市(县)

签订日期:__年__月__日

有效期限: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

二、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三、研究开发计划:

四、研究开发经费、报酬及其支付或结算方式:

(一)研究开发经费是指完成本项研究开发工作所需的成本;报酬是指本项目开发成是的使用费和研究开发人员的科研补贴。

本项目研究开发经费及报酬:____元

其中:甲方提供____元,乙方提供____元。

如开发成本实报实销,双方约定如下:______。

(二)经费和报酬支付方式及时限(采用以下第种方式):

①一次总付:____元,时间:______

②分期支付:____元,时间:______

____元,时间:______

③按利润____%提成,期限:______

④按销售额____%提成,期限:______

⑤其它方式:____________

五、利用研究开发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资料的财产权属:

六、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地点)履行。

本合同的履行方式:_____________

七、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八、技术协作和技术指导的内容:

九、风险责任的承担:

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确因在现有水平和条件下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研究开发部分或全部失败所造成的损失,风险责任由____承担。(1.乙方;2.双方;3.双方另行商定)

经约定,风险责任甲方承担____%

乙方承担____%

本项目风险责任确认的方式为:

十、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

(一)专利申请权:

(二)非专利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

十一、验收的标准和方式:

研究开发所完成的技术成果,达到了本合同第二条所列技术指标,按____标准,采用____方式验收,由____方出具技术项目验收证明十二、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违反本合同约定,违约方应当按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和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一)违反本合同第____条约定,____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违约金额如下:

(二)违反本合同第____条约定,____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违约金额如下:

十三、争议的解决办法:

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____进行调解。

双方不愿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双方商定,采用以下第__种方式解决。

(一)因本合同所发生的任何争议,申请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按司法程序解决。

十四、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十五、其它(含中介方的权利、义务、服务费及其支付方式、定金、财产抵押、担保等上述条款未尽事宜)。

委托方(甲方)研究开发方(乙方)中介方

名称(或姓名)名称(或姓名)名称(或姓名)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委托人委托人

联系人联系人联系人

住所(通讯地址)住所(通讯地址)住所(通讯地址)

电话电话电话

电挂电挂电挂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帐号帐号帐号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2.说明

(1)“合同登记编号”的填写方法:

合同登记编号为十四位,左起第一、二位为公历年代号,第三、四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码,第五、六位为地、市编码,第七、八位为合同登记点编号,第九至十四位为合同登记序号,以上编号不足位的补零,各地区编码按GB2260-84规定填写。(合同登记序号由各地区自行决定)

(2)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3)计划内项目应填写国务院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县)级计划,不属于上述计划的项目此栏划(/)表示。

(4)标的技术的内容、形式应当填写清楚、具体、准确,包括开发项目应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开发目的、使用范围及效益情况、成果提交方式及数量。

提交开发成果可采取下列形式:①产品设计、工艺规程、材料配方和其他图纸、论文、报告等技术文件;②磁盘、磁带、计算机软件;③动物或植物新品种、微生物菌种;④样品、样机;⑤成套技术设备。

(5)研究开发计划。包括当事人各方实施开发项目的阶段进度,各个阶段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期限等。

(6)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条款,应当根据双方的需要约定,包括当事人各方情报和资料保密义务的内容、期限和泄漏技术秘密应承担的责任。双方可以约定,不论本合同是否变更、解除、终止,本条款均有效。

(7)合同如果是通过中介机构介绍签订的,应将中介合同作为本合同的附件。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定金财产抵押及担保的,应将给付定金、财产抵押及担保手续的复印件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开发范文篇5

关键词:媒介品牌价值开发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使得信息到达市场和受众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此外,随着媒介的增多,也宣告了传媒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现在的“供过于求”。同时,大多数传媒均处于对咨讯的初级加工阶段,即仅仅作为简单的信息提供者,这就导致了媒介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同一个城市的几个媒介,在受众定位、采编内容、栏目设置、报道策划、版面编辑样式上几乎是大同小异,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雷同,使得同城的媒介在低端这个层面的竞争更加无序而激烈。而要解决这种激烈而无序的竞争,最好的手段便是对媒介的品牌价值进行开发,创造其高附加值,以占取竞争的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媒介的市场增量尚有1500亿的空间,而我们目前则只达到了800亿,上升空间还十分巨大,但是,若我们不调整经营思路,改变经营模式,则这个诱人的大蛋糕,我们是无缘分得的。据传媒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发现从1991年到2001年,中国传媒业的经营总量的发展速率呈现一个迅速递减的趋势,1991年、1992年我国传媒业的增量在确立市场经济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呈现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年递增水平,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时,它就下降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而进入2000年以后,这个数字一直下跌到百分之二十以下,并且连续三年持续递减,可以这么说,如果在体制面、操作模式、运行规则这方面没什么大的突破和转变的话,那么今年我们传媒业的增长可能将进一步递减至百分之十以下”。这组数据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我们媒介的运作模式出现了问题,媒介利润的增长并不始终是单一的靠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扩增这种传统的“单点式”赢利模式可以奏效的,因为这种仅仅只是将内容生产和相关的中下游环节搭建起来的经营模式,对于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受众资源、品牌资源等)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开发层次也较为浅表;其次,这种模式很容易产生发展的“瓶颈”,即当媒介的广告达到饱和点时,媒介要想进一步进行产业增值,则很难通过以加大广告吸收量的办法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要突破“单点式”的经营模式,而展开传媒产业品牌价值链的开发和构建,以形成新的赢利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媒介的竞争和企业竞争一样,是由经产品的竞争到文化的竞争这样一个阶段,而文化的竞争也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才是媒介价值的核心,只要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提升媒介的竞争力,提高媒介的赢利能力。一般说来,媒介有四种赢利模式:一是卖内容,二是卖广告,三是卖影响力,四是资本运作。但我们媒介目前的问题是内容上的高度同质化,使得其竞争力大大削弱;其次,由于媒介过分依赖广告收入,使得经营的风险程度增大;再次当很多媒介还处于对资讯的单一初级加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条健全的价值产业链时,资本运作则根本谈不上。因此,当其它三种赢利模式都受到发展的限制时,能迅速提升媒介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就是提高媒介的影响力,即,开发媒介的品牌价值。

一个媒介的影响力大小,决定了其在消费群体中的权威性和忠诚度;决定了其对广告商的吸引力;也决定了读者群数量的多少。而直接决定媒介影响力大小的因素就是对品牌价值的开发,品牌价值开发得越好,媒介的影响力就越大,其收益就越高。事实上很多媒介的经营者只知道卖内容和广告,却往往忽略了对品牌价值的开发,致使媒介的收益长期在一个不太理想的层面徘徊。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开发媒介的品牌价值呢?笔者认为应当从延展传媒的价值链入手,即,要充分利用传媒的影响力,整合客户资源、广告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围绕传媒所涉及到的领域去组织实施各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升传媒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又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组织行业评价活动

由于传媒业作为“影响力经济”的自身特质,在传媒业还不发达的中国,很容易建立起区域或行业的品牌优势,在企业和消费者心中,传媒代表政府的声音,是权威和公信力的象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围绕各个行业进行行业评价活动,比如开展房地产、汽车、服装、装饰、餐饮等行业的评价活动,因为没有什么能比建立行业标准更能影响一个行业了,即我们用活动来扩张和“制造”传媒的市场空间。

(2)举办会展

会展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传媒则可以利用其优势举办各种展会,如举办房展、车展、艺术展等,在获得社会效应的同时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举办文化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各类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需要各类宣传营销推广活动。从社区娱乐活动、城市艺术节乃至于国际艺术节到从城市名片推广,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且事实上活动已经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传媒举办活动,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整合客户资源,有效的规避风险。

(4)发展咨询调查业

传媒的专业采编能力和丰富的数据资源,是任何专业公司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其进行行业与专业的分类,为企业提供行业分析报告和专业分析报告,为企业的投资与发展提供信息资料,形成专业的数据库内容提供商。通过这种方式与市场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充分把握住市场动向,为媒体策划内容、策划栏目提供第一手资料。

(5)开展区域人物评价活动

由于主流媒体在一个区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而可每年或每两年开展一次区域性的行业人物评价活动,让企业广泛参与,这对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提高传媒的影响力,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这些活动往往是既宣传了企业又提高了传媒的广告收入。

(6)整合多种产业

开发范文篇6

乙方:

合同号:

签订地点:

技术开发合同范本使用说明

1、本合同范本适用于系统设备软件、程序及其它技术的开发。

2、拟签订的合同,如有总部合同范本,应优先适用,如有国家范本,还应参照国家范本。

3、本合同范本中预留的空格,合同签订时不能空缺。

4、本合同范本的条款均属可变更条款,签署合同的各方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变更或增减,但应向合同审核部门说明。

5、各专业可结合本专业实际,制订附件的统一范本。

6、首次合作的签约对方,应将其资质证明文件作为合同附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7、合同各页须由经办人小签,或加盖合同骑缝章。

合同目录

第一条合同叙述

第二条提供服务的范围和技术规范

第三条价格

第四条付款条件

第五条履约日程表

第六条测试与验收

第七条培训

第八条保修和技术支持

第九条违约责任

第十条不可抗力

第十一条侵权

第十二条保密

第十三条争议解决

第十四条技术资料与成果归属

第十五条风险承担

第十六条合同解除

第十七条税金

第十八条其它

合同附件目录

附件一总体技术方案与系统描述

附件二技术规范书及业务需求

附件三点对点应答

附件四总体价格

附件五详细清单及单价

附件六开发工作内容

附件七技术承诺

附件八维护支持

附件九项目实施计划及人力资源分配

附件十履约日程表

附件十一技术资料及文档

附件十二培训

附件十三验收

附件十四知识产权以及版权说明

第一条合同叙述

1.1本合同由以下各方共同签订:

委托方(以下称甲方):

受托方(以下称乙方):

1.2乙方承认甲方系中国联通有限公司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具有独立的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资格,乙方保证其系根据我国法律注册的合法组织,具有签订和履行本合同的能力和资格。鉴于乙方愿意进行关于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且甲方愿意获得此合同项下技术或系统及附带软件(以下称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双方订立本合同。

1.3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各执分,由各方授权代表签字并盖章后生效。

1.4权利义务与转让

1.4.1甲乙双方享有合同项下的各自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

1.4.2甲乙双方均不得在未得到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将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或义务部分或全部地转让给第三方。

1.5甲乙双方通信地址如下:

甲方: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联系人:

乙方: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联系人:

1.6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所有信函应通过传真、挂号信或特快专递形式发送。

第二条提供服务范围和技术规范

2.1甲方委托乙方进行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开发,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进行该项目技术或系统的开发。

2.2乙方根据甲方提出的技术服务内容和项目进度的要求完成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开发、测试、调试和移交。

2.3乙方按本合同规定应向甲方提供的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以及服务,将在下列文件中进行详细描述:合同书及合同附件目录中所列附件。

2.4有关本合同条款的修改、补充和变更,均应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以书面补充协议形式作出,由双方授权代表签、盖章后生效。

2.5本合同所有附件和补充协议,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主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6名词解释

“合同”意指该文本的所有条款、所有附件和所有由各方授权代表签订的补充协议。

“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意指。

“技术规范”意指合附件一及附件二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

“系统”意指。

“不可抗力”意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三条价格

3.1本合同总价格为元人民币(大写),该合同总价格包括技术开发经费与酬金。

3.2本合同明细价格表见附件四及附件五。

3.3本合同价格不可随意改变,任何有关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价格的改变,都必须经双方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做出。

第四条付款条件

4.1银行名称、帐号均应以合同规定为准,乙方银行名称、帐号如有变更,应在付款到期日前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否则由此造成甲方付款延误的,甲方不承担责任。

乙方银行:

银行帐号:

4.2合同价款的支付:

4.2.1合同签订后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总价的%即人民币元(大写)作为预付款,亦即开发经费。

4.2.2乙方交付的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通过甲方最终验收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全部余款元人民币(大写)。

4.2.3乙方应于付款期限届至前日向甲方发出付款通知书,并提供正式合法的发票,甲方以方式支付上述款项。

第五条履约日程表

5.1所有有关本合同的工作进度见附件十履约日程表。

5.2任何一方如需要更改附件十规定的履约日程,应提前日通知对方,经对方同意后方可修改。

5.3由于乙方原因,不能如期执行履约日程表产生的后果由乙方承担,由于甲方原因,不能如期执行履约日程表产生的后果由甲方承担。

5.4本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交付日期不迟于年月日。

第六条测试和验收

6.1项目完成后,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由甲方组织初验,初验依据附件十三的验收标准进行。初验完成后,甲方应共同签署初验记录,证实项目功能,列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见。

6.2项目初验中存在的问题被解决后,乙方应将整改后的正式的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提交甲方评审验收。评审验收通过后,甲方应向乙方签署初验合格证书。

6.3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在通过初验之日起,即在甲方系统上试行个月,如试运行期间,发生重大故障,则试运行期间相应顺延。试运行期结束,双方组织最终验收,通过后,由甲方签署最终验收合格证书。

6.4验收测试日程表应与附件十履约日程表相协调。

第七条培训

7.1乙方应根据附件十二的规定提供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培训。

7.2乙方应尽最大努力使受训人员掌握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第八条保修和技术支持

8.1乙方保证本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水平是最先进的,值得信赖的,并完全符合附件二的技术规范。

8.2乙方提供的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保修为终验证书签署之日起年。

8.3保修期间,乙方免费履行保修责任,对于乙方授权甲方改进的小缺陷,乙方承担此项费用。

8.4保修期间,乙方应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联系人名单,并按下列时限解决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出现的问题:

“一级故障”即整个系统瘫痪,小时内修复;

“二级故障”即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小时内修复;

“三级故障”即影响系统效率,但系统仍可运行,小时内修复;

“四级故障”即系统上一些功能不能实现,小时内修复。

保修期结束后,甲方仍有权对保修期内发生的事件提出保修要求的。

8.5保修期内,如因某些原因,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必须由甲方负责维护或不得不停止操作的,保修期应根据该情况持续的时间顺延。

8.6乙方保证,在保修期结束后,仍以最优惠的价格为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扩展和维护提供相应服务,以满足甲方需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8.7乙方承诺对提供的软件进行长期免费维护,包括软件升级和改进等。

8.8乙方保证本合同项下的所有技术不存在导致其它系统损坏的问题,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第九条违约责任

9.1乙方不按合同约定,制订和实施研究开发计划的,乙方同意甲方在合同总金额中扣除违约金。根据履约日程表,一旦出现上述违约情况的,前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额的%;第至第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额的%,从第个星期开始,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额的%。如超过履约日程表规定的时间个星期后,乙方仍不能制订实施研究开发计划的,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须立即付给甲方上述违约金和返还甲方已支付的预付款(开发经费)及利息,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9.2乙方不按合同约定合理使用开发经费的或挪用、浪费开发经费的,甲方有权制止。因此造成开发工作停滞、延误或失败的,乙方同意在合同价款中扣除违约金。根据合同履约日程表,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的前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第个至第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第个星期开始,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如超过履约日程表规定期限的个星期后,仍不能改正上述行为的,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须立即付给甲方上述违约金和返还甲方已支付的预付款(开发经费)及利息,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9.3乙方延迟交付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乙方同意在合同价款中扣除违约金。根据合同履约日程表,延误的前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第个至第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从第个星期开始,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如超过履约日程表规定期限的个星期,乙方仍不能交付的,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须立即付给甲方上述违约金和返还甲方已支付的预付款(开发经费)及利息,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9.4因乙方原因,导致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不能按期验收的,乙方同意在合同价款中扣除违约金。根据合同履行约日程表,迟延的前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第个至第个星期,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从第个星期开始,每五个工作日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如超过履约日程表规定验收期限个星期的,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须立即付给甲方上述违约金和返还甲方已支付的预付款(开发经费)及利息,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9.5乙方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供保修服务的,乙方同意在合同价款中扣除违约金。根据合同保修时限要求,每迟延误一次,则迟延期间的前个小时,违约金为合同总金额的%;每增加个小时,则违约金率递增%。

9.6如甲方迟延交付开发费用和酬金,则每迟延一天,向乙方支付应付款项的0.3%的违约金。

第十条不可抗力

10.1如发生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本合同,甲乙双方均不承担责任,完成本合同的时间可根据不可抗力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应顺延。

10.2遭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后日内,以电传或电报的方式通知对方,并用挂号信邮寄相关部门的证明。

10.3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不可抗力终止后日内,以电传或电报的方式告知对方,并用挂号信确认不可抗力事件的终止或消除。

10.4如果发生不可抗力的影响持续超过日的,一方应与对方取得联系,对合同履行问题进一步协商解决。如不可抗力影响持续超过日,任何一方均有权解除合同,乙方需立即返还甲方支付的相应款项及利息。

第十一条侵权

11.1乙方保证,本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的开发工作,均不存在任何侵权问题,如发生侵权纠纷,由乙方自行承担所有责任。

11.2乙方保证本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所涉及的专利、著作权、注册商标或其他知识产权在交付于甲方前后均无任何瑕疵。

11.3甲方因正常使用本合同技术或合同系统而造成第三方的专利、著作权、注册商标权或其他任何知识产权的侵权的,乙方应承担所有知识产权瑕疵造成的侵权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同时,乙方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为甲方及客户争得按当前方式继续使用系统的权利;

(2)免费替换或修改系统以使其不再导致任何侵权,同时保证替换或修改过的系统至少应保持与原系统相当的功能。

(3)平息纠纷或为甲方继续使用系统导致的进一步索赔及诉讼进行辩护。

(4)如果上述补救不合理或不经济,甲方有权退还系统,并可要求乙方退还甲方支付的所有款项,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所有损失。

第十二条保密

12.1所有本合同项下披露的技术或商务信息均为保密信息的,除非披露时即将其指定为非保密的或非专有的。

12.2获得以上保密信息的一方同意严格保密,未经一方同意,不得将获得的保密信息出于任何目的直接或间接地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并且非出于合同目的,不得使用上述保密信息。

12.3任何一方违反上述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并承担本合同总金额%的违约金。

12.4此条款在合同终止后仍然有效。

第十三条争议解决

13.1因本合同产生的所有争议,双方应首先力求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13.2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双方同意将其提交福州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地点:福州,仲裁是终局的,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一方承担。

第十四条技术资料与成果归属

14.1乙方将依据本合同及相关附件向甲方提供完整、清晰的技术文档。

14.2本合同项下的所有技术成果归甲方所有,甲方依法享有专利申请权、非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等所有知识产权。

第十五条风险承担

15.1本合同履行过程中,确因客观条件或存在现有水平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研究开发部分或全部失败所造成的损失,风险责任由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为甲方承担%,乙方承担%。

第十六条合同解除

16.1如果一方严重违约致使本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或收到另一方违约通知后在合理期限内未予改正的,另一方可立即解除合同。

16.2出现本合同约定甲方有权解除合同的情况时,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第十七条其他约定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开发范文篇7

一、西部开发为西部人才提供了创新工作的机遇

实践造就人才,伟大的实践造就伟大的人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培育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它们的成长壮大,使市场主体的用人地位进一步突显,为西部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

(一)西部开发使西部发展的市场主体迅速成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没有成熟的市场主体,就不会有成熟的人才市场,也不会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资源开发。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西部发展的市场主体逐步成长了起来,为西部人才的大量涌现和人才资源开发创造了条件。

西部大开发伊始,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投入的重点。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自治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化,改善了特色产业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社会投资,到2004年底,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为466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840.6亿元,初步形成六大优势产业。即,以煤、电、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天然气、氯碱为主的化学工业,以钢、铝、硅和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工程机械、运输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乳、肉、绒、粮等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以稀土、生物制药、信息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实过程中,蒙牛、伊利、包钢等一大批地方企业迅速成长,大唐、神华、新希望、石药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外大型特大型企业进入,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二)西部开发使市场主体的用人地位突显

市场经济主体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人才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人才的聚集、培养与合理配置,是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主体的成长为人才资源进一步聚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没有市场主体的快速成长和发展,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人才也就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没有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和培养与合理配置,市场主体的成长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市场主体的用人主体地位也日益突显,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给西部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年中,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在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扩展面积、草原生态得到初步恢复和水土流失趋势减弱的同时,也吸引和聚集了大批进行生态研究和治理的专门人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的发展环境,增强了发展后劲,也聚集了大批的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方面的优秀专门人才。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众多的优势企业、企业集团,随着产业提升和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使相关的科研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找到了用武之地。这些优势产业群和优势企业、企业集团以事业、以感情、以待遇吸引人才,创新了西部人才开发机制,构筑起聚集、使用和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平台。

二、西部开发与西部人才制约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没有广大西部人才的努力奋斗,西部开发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明显的成就。但是,由于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全国乃至全球对这类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在这场争夺战中西部地区从来就处于劣势地位,而这种劣势地位不是短时期内所能从根本上扭转的。再加上西部自身政策和体制方面的缺陷,使西部发展的人才制约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一)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主体短缺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人才资源总量短缺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人才资源开发主体发育滞后,制约着西部地区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的进程。一是适应西部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结构方面存在缺陷。义务教育仍然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教学手段落后;职业教育落后,还没有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设置调整滞后,忽视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二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的主体还没有发育成熟,造成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的主体缺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岗位培训之间相互割裂,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社区教育环节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力度不高,未能形成有效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与人才资源开发相配套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发展起来。人力资源开发依赖政府,培训资源难以整合;人才培训、人才评价、人才信息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展严重滞后;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能建立,阻碍了人才在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的流动。四是人居生活条件较差,生活质量较低,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一些远离城市的开发区、企业和一些新建设的开发区,缺乏较好的生活条件,让优秀的人才难以安心工作和生活。五是创业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埋没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鼓励创业、激励创新的人才工作机制与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人才的能力、业绩、报酬三者不相称。这些方面的问题造成了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难以调整,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区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金融、保险、商贸、法律等方面的国际化人才不足,懂经营、会管理、敢于并善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取胜的企业家人才十分匮乏。

(二)用人主体人才资源开发受到成本过高的约束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力有限,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健全、不配套,已有的人才资源开发机构和设施不能适应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的需要,用人主体就不得不利用内地和东部地区甚至国外机构和设施,导致人才资源开发的成本过高,影响了他们进行人才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本约束成了制约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一是高级管理人才引进成本高。高级管理人才是在市场的长期洗礼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西部地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缓慢,造就出的高级管理人才十分有限,而且部分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又流向发达地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不得不以比内地更高的薪酬从内地引进,还要支付住房、福利等其他方面的成本,使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成本过高,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二是人才培训的成本高。人才培训成本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等现代新兴行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部地区的人才培训市场化程度低,现有的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低、效果差,很多培训项目还是空白。面对这种状况,用人主体只能花高价把员工送到区外培训,企业增加了培训成本的同时,由于区内培训的需求降低,也使我们自己的培训机构和设施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三是人才配置的成本高。西部企业需要的高精尖人才是高度稀缺资源,而且流动性大,需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西部地区猎头公司不发育,必须依靠发达地区的公司猎头,而且价格昂贵,使人才配置的成本相对较高。四是人才环境建设成本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历史欠帐多。为了还清历史欠帐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就必须支付更多的人才环境建设成本,使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成本大大提高。

三、西部开发的人才投入和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直接投入是国务院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从**的实际情况看,把这一思路切实坚持并落到实处,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把人才开发作为西部开发建设的重点

各级政府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人才开发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同地区重大战略部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一是思想要重视。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创业环境。二是发展要统筹。要把人才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围绕发展来确定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用发展来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同时,把人才工作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要素,在规划发展的同时规划人才,在建设项目的同时建设人文环境,在吸引资金的同时注重吸引人才。三是机制要创新。要坚持改革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人才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合理流动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推进人才市场法制化,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把城市建设作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优美的自然环境、较高的城市品位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人才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较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使人才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西部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相当严重。必须加大对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为西部地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的步伐,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素质和社区服务水平,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才发挥作用创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步实现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好转,为人才留在西部参与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减少由于自然环境差对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和吸引人才的负面效应,增强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对人才的吸引力。要引导各方面对人文环境建设的投入。西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灿烂的特色文化、风格各异神奇独特的民族习俗,人文资源非常丰富。这些都是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利条件。希望国家不仅把城市供排水作为支持西部的重点,还应把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的公益文化设施和经济使用住宅建设等作为支持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为优秀人才在西部贡献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改善投入结构

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环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从各级人才市场上得到,但是西部地区的发展除了要依靠部分高级专门人才外,还要靠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靠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多样的技能人才、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这大量的人才要靠西部自己来培养和造就,要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改善投入结构,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和推动社会投入。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植性投入。要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在掌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扶植、培育一批专业设置合理、市场就业前景好、教学质量高、能够提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要调整义务教育的投资方向。长期以来,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主要以房舍、教学设施等硬件投入为主,软件方面的投入相对被忽视。要加大对师资培训、素质教育以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软件方面的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保障义务教育运转经费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加大对人才培训、人才市场主体的投入力度

开发范文篇8

这次全市营造“****”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刚刚主持召开了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下面,我想就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和会议的开法,作一个简要说明。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形势下,我们把大家请来,召开这样一个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会议,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个是,两年多来我们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工作取得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做一个认真总结,从中汲取有益启示,并研究下一步如何全面加快我们的大开发工作。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央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总揽全局,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按照“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年3月,****提出了要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同年6月,他在西安主持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要把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帷幕。同年6月20日,江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了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今年4月1日,他又在西安主持召开了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这个会议主要是对两年多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他在会上强调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党和全国要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意义的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打好基础、提高水平,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两年多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出现了地区之间竞相发展的格局。为了更好地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在春节过后,就先后召开了营造“****”大讨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两个专题汇报会,专门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大开发工作。因此上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也完全有必要召开这样一个规模、这样一个规格的会议,对西部大开发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另一个是,在营造“****”上,我们市行动早。去年8月市委七届六次全委会后,就进行了专题调查,并结合转变作风做了大量工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营造“****”大讨论的通知》下以发后,市委、市政府立即下发了《关于开展营造“****”暨招商引资年活动大讨论的通知》,就全市的大讨论作出了精心安排。并采取领导带头,市委中心学习组先学一步,深入开展全市性的调查研究,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部署,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专题剖析,全市各部门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广泛学习讨论,各新闻媒体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战役等有力措施,使营造“****”活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纵观前一段的讨论活动,我们的收获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实际,认识得到了升华;二是组织力量调查,初步摸清了影响“****”的主要问题。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营造“****”的大讨论深入下去,需要这个会议来讨论、来研究。

再一个是,为了切实做好入世的应对工作,我们有必要召开这样一个规格的会议。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春节刚过,中央就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贸组织”专题研究学习班,足见党中央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江总书记2月25日在与这个专题研究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指出,“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我们各级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办法有一个大的改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利和弊、机遇和挑战,要科学分析和全面认识,对于有利的一面,要抓住机遇,积极加以运用;对不利的一面,要抓紧工作,努力规避风险。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全党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试。这是对我们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很实际很具体的检验。全党都要加紧学习,加强研究。”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在5月中下旬举办国际形势和中国加入****的地厅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还要举办业务骨干的培训班。所以说,入世对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既不能无动于衷、等闲视之,又不能大惊小怪、消极等待,入世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则受其益;用得不好,则受其损。机遇对全国各地都是均等的;冲击对全国各地也无一例外,对我们不发达地区可能更大一些。我们必须要对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足够的估计,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要全面考虑国内和国外两种因素,善于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有利条件用足,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开发范文篇9

一、开发西部的战略原则

1、重点开发与综合统筹相结合。对于开发西部的战略安排,目前专家学者见仁见智,但一般都主张将重点放在江河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方面。应该说,这些主张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开发西部必须重点考虑的。但持这些观点的学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问题,缺乏统筹性。笔者认为,开发西部应进行系统规划。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应分阶段进行。自80年代初开始,在特区理论和“梯级理论”两个重要理论的支持下,我们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开发了东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及较长时期的繁荣,东部地区的经济从开发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时间。相比而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严酷,因而开发所需时间可能不会短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不会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这二十年时间的安排,我们考虑至少应该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交通、通讯、生态以及环保等建设;接着再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资源开发,主要是资源本身的开发,同时做好生态与环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发展西部地区的加工工业,这种加工工业必须以西部的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产业关联度为基础。当然,这三个阶段开发的内容虽然各有重点,但也不能截然分开。

其次,西部开发必须走综合规划、综合开发之路。在中央提出开发西部的战略构想后,西部各省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列出了诸多开发项目。但冷静观察就会发现,在热情的背后却缺乏一个开发的整体构想和综合规划。而这正是目前西部开发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虑,理由在于,一是考虑到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人们的意识中,西部地区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开发西部就是将这些能源、原材料开发出来,源源不断地输向中东部地区。如果按这种认识和思路开发西部,一旦将来西部地区的资源枯竭,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无法估计的困难。前苏联巴库石油城的盛衰过程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二是考虑到战略大循环因素。从战略循环讲,将来东部地区应该、也必定率先溶入国际大循环,即走两头在外的路(这一迹象已现端倪),至少部分依赖于外部,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则更容易走一头在外之路。这样,西部地区就不能只作为中东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开发,必须从长远着想,做好开发前的综合发展规划,走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2、区域开发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对于开发西部的主张,许多人认为不过是开发完东部后的又一区域开发战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诸省区,所以,他们对西部开发不报什么热情。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纵观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的复苏期开始于1982年,第二个周期的复苏期开始于1991年,每个周期大约10年左右时间。如果纯粹从时间轮回过程分析这种周期,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大约十年左右时间为一个周期。按这种时间周期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在经过90年代末的几年衰退后,应该在2001―2003年出现一个新的复苏,开始一个新的周期。进一步讲,以往两个复苏,都与当时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中的两次大规模开发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8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以开发深圳为龙头的特区开发计划,这是整个80年代经济增长的基础;90年代初国家又实施了海南开发(后来搁浅)与上海浦东开发计划,这次开发(尤其是上海开发)成了整个90年代全国经济繁荣的基点。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长中除了常规增长的部分外,国家实施地区开发则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初始推动力。

不过,前两次开发说到底还只是一种“点”式开发,形成的也不过是一种增长点。与此不同,西部开发涉及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新疆等省(区),形成了一条面对中东部地区的弧线或称为弓型线,该线极易辐射成面,从而成为面的开发。同时西部开发在难度、辐射面、投资量、纵深度等方面都远非东部开发所能比,国家在过去20年中一直未走这步棋,其原因也正在于此。所以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在时间上和力度上均会大于以往两次。从这个意义上讲,西部开发不但是西部地区的事,更是全国的事。退而言之,根据“短边理论”,尽管短边所占比重小,但它会影响整体达到最高水平。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广,人口虽然相对较少,但贫困人口占比高,如果现在不开发西部地区,使西部地区经济有一个迅速发展并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赶上东部地区,那么要在21世纪实现全国宏观战略目标,不但可能性不大,而且还会因为地区差异过大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的不稳定,以致使全国稳定的政治环境遭到破坏,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干扰,甚至完全破坏。从这层意义上说,西部开发也不仅是西部地区自身的事,而且是全国的事。

3、政府干预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纵观国内外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史,其形式和措施各有不同。美国开发西部时,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投资者在西部每开垦一英亩土地,政府只收取1.25美元的象征性费用,然后承认开垦者对土地的所有权。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开发缺乏规划性和整体性,投资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土地进行了掠夺式开发,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我国主要从军事战略利益出发,也对西部地区进行了开发。但这种开发是在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下进行的,在开发中,一方面是中央加大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则由中央号召各地无偿提供人财物。中央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应该说是符合投资规划要求的;而各地在西部所进行的所谓投资,却是靠行政命令进行的,甚至违背了投资者的意愿。因而,尽管这一时期的投资对我国西部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也不能说这是一种成功的运作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投资运作方式必然走向失败。另一方面,在这次开发中,中央政府采取了“钳入式”投资模式,所形成的项目缺乏与当地经济的产业联系,形成了“飞地”经济,导致广大的西部地区长期难以统一的“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初,我国对海南省也进行了开发,虽然当时我们已有了开发深圳的经验,但还是采取了一种近乎自由化的开发模式,一哄而上,没有体现出海南特色,却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类似美国西部开发时的混乱。

今天重开开发西部之战,我们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市场的经验,因此,不能再采取前面几种模式,而应该体现新体制下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现市场经济,是政府干预下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机制,既不完全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也不是中央行政命令型的计划经济。在西部开发中所谓体现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既要运用市场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又不能放弃政府对开发的规划和干预。具体来讲,首先,如前文所述,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对整个开发进行总体规划,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抛开可持续发展谈开发西部;其次,除了政府的财政投资外,其他投资基本上都应实行有偿投资,要尊重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再次,中央政府对西部的投资应结合西部地区产业特征,并加强新投资与原有基础之间的产业联系,对民间投资进行产业规划指导,甚至在必要时对部分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投资坚决采取拒入的强硬态度。

二、开发西部应有的金融支持

现代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功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其二是具体从事商业性金融活动从而支持微观经济。在开发西部过程中,金融业必须在遵循开发西部战略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功用,支持西部开发。

1、策划扩张战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近来有三件事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即国企改革、“入世”及西部开发。由于这三件事的提出有先有后,专家学者也分别对其发表了各自看法,但这些观点和看法基本上都是将这三个问题割裂开来进行了研究。事实上,在未来的几年中,这三个问题将同时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

前文指出,西部开发必须坚持市场化开发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原则,那么,除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之一外,其他各种投资者如企业也应是开发西部的主体。显然,从企业这个主体讲,仅仅依靠西部地区的企业开发西部,实践已经证明是不现实的;东部地区的大企业在西部进行投资,尽管资金实力强于西部地区的企业,但也可能仍然是零星的。开发西部,需要众多的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配合以各种中小规模的企业进行,这就要求有大型的企业集团。但在现有企业体制下,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积累很难在短期内将“雪球”滚大,实现资本的低成本扩张。因此,不论是在进入开发西部行列之前还是在开发过程中,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既要进行自身规模的扩张,又面临着完成传统企业体制改造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这个重要的企业购并策划者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金融机构。为此,投资银行应为企业提供扩张资本的各种可选预案,并为企业购并牵线搭桥,不论这些企业是同一地区的还是跨地区的。

2、参与融资设计。投资银行不仅可为企业购并提供预案,还能根据不同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融资要求设计相应的融资方案。对于同商业银行有较好关系,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可以设计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对于资产负债率较高,不宜于再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的企业,可以设计直接融资,其中只想在中短期内解决资金困难的企业,可以设计运用债券融资;对于既想融资,又想进行机制改造的企业,可以设计运用股票筹资;对于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既可以设计项目融资,走多样化融资道路,也可以设计项目投资基金,走较单纯的融资道路。目前西部地区企业在融资中,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股票融资轻债券融资。有的企业甚至不分析不同融资形式对企业的不同影响,只要能得到资金就挖空心思地搞所谓融资,结果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程度。投资银行应根据西部企业的实际,主动向企业宣传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使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融资形式,以便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

3、提供融资便利。微观金融部门是具体融通资金的机构,它可以从资金上为西部开发提供实实在在的融资便利。一是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国家证监委应在西部地区企业股票上市、债券发行以及投资基金尤其是产业投资基金审批中对西部给予倾斜,使西部地区的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增加积累,蓄积能量,转换机制。二是参与项目融资。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原则,西部开发不能以牺牲商业银行的利益为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不参与这种开发。商业银行可以向开发项目进行融资,从中实现商业利益。三是组织银团贷款。进入新世纪,金融业比较突出的变化中,利率自由化和风险加剧将是重要的两个变化。在这两个变化中,如果各商业银行打利率战,那么不会有任何一个赢家;同时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贷款筹码押在个别项目上的做法也只能进一步加剧风险程度。于是,银团贷款就成了比较理想的选择。

4、投入政策资本。没有一定的金融政策投入,金融业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就不是全面的。一是对西部地区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有许多人笼统地主张在我国分地区实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理由是美国就成功地实行了这种政策。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如果简单地将这一政策移植到我国,可能并不会有美国那样的效果。1999年实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之前,美国商业银行实行单元制制度,规定各商业银行不能跨州经营。在这种体制下,各商业银行通过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的实惠必然留在当地。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主要是总分行制,如果简单地实行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在不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从央行得到的那部分额外资金,会被其总行统筹平调到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特殊政策的作用必然得不到体现。但是,只要中央银行根据各商业银行西部地区分行整个信贷资金中投在当地的贷款所占比重,确定其享受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比例,那么,西部地区就能真正得到这种政策实惠。二是对西部大型投资项目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利率自由化后央行对商业银行利率的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体现出来。运用利率政策支持西部开发,就要在现行条件下降低央行给西部地区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或者通过财政对利率的补贴降低资金成本。三是信贷政策支持。国家应规划出开发西部的专项贷款,支持西部大型项目开发。当年在开发特区时,国家曾专门规划出一块资金,作为专项资金支持特区,现在应该将这一政策移植过来支持西部。

5、深化服务支持。除了投融资支持外,金融部门还应该为西部开发提供其它一系列服务支持。一是快速便捷的结算。随着西部开发步伐的加快,往来于西部地区的资金量将会增加,结算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但影响着金融部门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着客户的资金周转速度和效益,所以各商业银行要加强结算服务,减少压票压汇;中央银行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结算纪律的检查,严肃查处故意压票压汇行为。二是资信调查。开发西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参与西部开发的投资者将不只来自西部地区,还可能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要求引资方逐一调查投资方的资信和实力,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分支机构多和联系面广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金融机构可以接受客户委托,通过其分支机构和联系机构调查有关投资者的资信和实力,使委托人免受不应有的损失。三是提供各种表外业务服务,如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以及外汇及投资物资的期货与期权交易指导。四是保险服务。目前开发西部还有两个因素可能还在困扰着投资者,从主观上讲,投资者对风险预期不准,怕所投资金到期无法收回;从客观上讲,开发性投资属于中长期投资,预期与实际确有不一致的可能,投资者担心一旦投资项目失败,则会血本无归。为了使投资者尽可能减少损失,保险部门应在巩固传统保险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保险品种,尤其是要开发一些适宜于西部特色的险种。对于大型和超大型项目,可以由多家保险公司联保;由独家保险公司承保的,可以向实力雄厚的其他公司分保和再保险。五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金融业还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有关财经信息、经济金融变化趋势预测等服务。

三、实现西部开发金融支持对金融业本身的要求

以上金融支持,有些是金融部门在现有条件下就能提供的,而另一些则必须在多方面改革和努力后才能实现的。因而,金融业自身的素质提高也迫在眉睫。

1、培养发掘高素质金融人才。由于金融业本身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金融人才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上都显得偏少,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和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为此,西部地区金融部门主要领导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胆选用现有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抓紧培养和培训人才,对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才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再次,每年从专业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用一部分人才,充实目前的队伍。最后,必须将人才的选用以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使真正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2、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一是根据开发西部地区的实际需要,设立国家开发银行的相应机构,使其作为中央政府开发西部的重要代表机构。二是率先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各建一个规范的投资银行,从事规范的投资银行业务。三是在西部地区建立一到两个证券交易所,逐步均衡证券市场的地域分布,允许西部各省会城市开办证券交易三级市场。四是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特色金融机构,如伊斯兰利润分享银行等,支持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和民族经济发展。五是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在西部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允许外资银行在西部的分支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并允许率先开办零售业务,以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来西部设立机构,进行开发投资。最后,引入和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允许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批准外资保险机构,尤其是财险公司在西部设立机构,加强西部地区保险业的竞争,开拓适合西部开发的险种。

开发范文篇10

关键词:乡村旅游;动力机制;生态旅游;农村经济

1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的人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寻求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开拓了乡村旅游市场。乡村生活牵引着城市居民走出城市,走进乡村,去体验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乡村旅游的这个过程,拉近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缓解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压力,使人们回归自然,享受乡村绿色。同时,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开发将会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与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乡村旅游也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乡村社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共建乡村人居和谐环境。

2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通过大量对先行研究的文献考察,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从不同的视角,对乡村旅游做了不同的界定。较有代表性的是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营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笔者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乡村旅游作如下定义:在乡村地域内,利用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水牧业生产作业、农耕或游牧文化、民俗传统、历史古迹、农家民居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为到访者提供观光考察、休闲娱乐、健身疗养、交流结友等体验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新式旅游开发活动。乡村旅游包括农业观光旅游、乡土文化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乡村生态旅游等多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形式。

3乡村旅游开发动力系统分析

乡村旅游开发不是单纯的旅游资源及接待设施的开发,而是所在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乡村旅游开发既不能游离于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等宏观环境之外,同时在微观上又要受到开发者的思维和意识的影响。

3.1乡村旅游开发的一般动力因素

1)经济发展。乡村经济基础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收益下滑,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具有高度的产业聚合效应,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2)政府推动。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政府相继制订了“休假法”、“度假区法”等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不断推出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三农”政策和兴起的“建设新农村”活动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3)乡村活性化与平衡年龄结构。通过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创造舒适环境与大量就业机会等旅游开发项目,既满足老年人修养生息需求,又吸引大批年轻居民留守,改善当地人口年龄结构,永保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4)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供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旅游业需要寻求进一步拓展市场,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5)环境保护。乡村地区特有的垄断性资源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而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当地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如图1所示。

3.2乡村旅游开发动力系统模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乡村旅游开发涉及到众多宏观、微观因素,其发展的动力系统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驱使。众多学者对如何协调各关系主体而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其中,学者邹统钎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乡村旅游地的社区主导开发CBD(Community-BasedDevelopment)模型。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产业链本地化、经营者共生化和决策民主化。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有当地居民、外来投资企业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如图2所示。该模式作为一个理论框架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社区居民在涉及到国土资源整备和地区经济结构布局的旅游开发事业时候,涉及社区居民的主导权以及软实力(管理能力)和硬实力(经济实力)等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一般而言,当旅游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合理,景点和旅行社合作关系密切,景点和旅游产品信息宣介成本较低,投入的回收期较短。如何协调好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各方的权益,在现有的机制上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的动力因素协调系统成为该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大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动力机制构建

4.1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大致可概括为:村落民居旅游模式(包括以古民居、古宅为凭借进行开发,以新农村新风貌为凭借进行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田园生态旅游模式和综合旅游模式四种模式。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大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是田园生态旅游。这种开发模式即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为特色,把生态与风情结合起来,旅游与休闲结合起来,大力开发诸如竹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樵乡游、果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寻找梦想的心理需求。该开发模式在大连乡村又主要表现为娱乐体验型农园和农业公园两种形式。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利用软件绘制了大连市乡村旅游地分布图,如图3所示,大连大部分县市区都有各据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总体来看,大连市的娱乐体验型田园生态旅游仍处于自发阶段,没有明确的旅游主题,也没有系统的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计划,开发主体和经营主体多为个人或自发结成的小团体。休闲农业公园型田园生态旅游,虽然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也有较具规模的事业主体,但也仍然处于一种缺乏总体规划自发形成、自主小规模运营的状态。

通过进一步考察笔者发现,现阶段大连的乡村旅游存在以下问题: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机车”动力不足;乡村旅游开发理念空泛方法陈旧;没有健全乡村旅游供需销售网络;完全承包制的经营模式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分布散、规模小、档次低、旅游服务质量亟待规范;旅游产品单一、缺少创新、季节性强;乡村资源利用不完全与乡村环境的破坏等。

4.2大连市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动力机制构建

针对基于上述的理论考察和大连市乡村旅游的实地调查而形成的大连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健全大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

第一,健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推动机制。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不误农时,明显的本土性,非常适合农民经营,可以看作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之一。农村的资源优势就是以葱郁的绿色和优美的环境为依托的产业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最为重要的旅游业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而新兴的旅游产业以其高度的产业关联度和聚合作用,会不断加强对乡村其他经济成分的带动,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这种对以发展乡村旅游而振兴农村经济的期待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推动因素。

第二,乡土情粘合的开发管理团队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牵引机制。乡村旅游开发是一个对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协调各关系主体,实现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进机构。这个机制包括:促进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旅游经营者、有能力协调代内各关系体权利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有代际公平利用意识的乡村居民。以法国和日本的开发经验而沦,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都是有一些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并成为发起者、赞助者、投资者,热心地推进旅游发展的人,而且这些人结成组织,通过彼此相互合作,促成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第三,健全乡村旅游开发的吸引力机制。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而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吸引力要素。乡村的环境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旅游价值越来越大,成为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将新导入的旅游产业与既存产业(农林渔牧业)之间建立起互为依存的关系,协同发展。对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突出乡土性,不断提升现有资源开发,其形成步骤和运行机制包括:①居民开发构想;②专门机构的设计案;③社会组织的建议案和政府机构的宏观控制;④旅游资源开发方案;⑤旅游资源开发施工。如图4所示。

第四,网络营销的开展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引入了新的销售机制。旅游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可瞄准市场,利用多途径、多媒体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电子时代的旅游业能够实现旅游商品信息的自由流动。过去由于旅游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平等交易现象,现在得到了较大地改善。相对于其它大众媒体,网上宣传有着节省成本,传播范围广,信息更新方便,可以时时查阅和方便调取等优点,但由于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员来维护,这使得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望而却步。如果当地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委托某一网页开发业者就有望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第五,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机制。以往生产活动的过度开发容易造成资源的退化和枯竭,生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消除生态危机的途径,是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发展旅游,使农村的旅游产业资源和自然环境得以保全和改善,从而替代了高能耗企业的引入。此外,为了维系或提高乡村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必须将旅游业的一部分收入,返还于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