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过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4:02:31

开发过程

开发过程范文篇1

关键词:汽车模具;模具开发;模具设计

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装备是模具,模具是通过将制造业的产品零件成型加工专用的工具,国内汽车模具企业也在不断地追求汽车模具的高质量,不断地缩短研究的周期,增加汽车模具的寿命。我国的汽车模具开发由单纯的追求技术的进步逐渐演变为对开发手段进行创新改造,并且扩大了汽车模具的开发能力。对汽车模具成形率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汽车模具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对整个流程的并行性进行了开发,通过多方面加强汽车模具的开发水平,使汽车模具逐渐适应我国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个性化及市场需求,汽车的寿命不断变短。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模具寿命及开发周期也在缩短。目前,主流主机厂模具开发周期已经从原来的24个月压缩到现在16~18个月。我们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目前,已经将模具开发周期(数据冻结到小批量)压缩到7个月,极大程度减少了模具开发周期,同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模具开发的风险。

1汽车模具的成本评估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水平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为了节省汽车模具的成本,就要优先地选择国内的厂家来完成汽车模具的制造,这样既可以保证汽车模具的质量,也可以对汽车模具进行很好的成本控制。以具有成熟生产车间和熟练专业人员配置的主机厂为例,在主机厂进行新品车型的模具开发时,其投资成本也是较高的,因此,如果在开发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握模具的成本,就会对整个车的开发方案有很好的优化,并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

2汽车模具的开发特点

目前,国内的汽车模具主要的生产模式是订单式的生产模式,通过客户提供车型的模型,来让生产商以客户的要求进行模具的生产。在整个汽车模具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跨领域大、动态性强、协作能力高等特点。进行汽车车型的开发以及汽车模具的开发设计要同步进行,这也是汽车制造业不断创新发展的要求。汽车模具生产时通过整合客户的要求进行工艺方案的制造,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工具来进行模具的分析,并对模具进行实体的设计,最终对模型进行制造,完成模具的生产。在汽车模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的设计、工艺和制造等多个部门,因此,汽车模具在开发时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同时,因为汽车模具生产的流程多,其生产周期较长,因此,汽车模具在开发过程中通常是多个模具在同时设计和开发。在汽车模具开发过程中,模具的制造技术逐渐的与信息化相结合,因此,汽车模具在制造时,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制造工艺来对其过程进行优化,对整个汽车模具的工艺、工时和质量进行准确的控制,同时,在汽车模具开发过程中也要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结合,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确保其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在模具制造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其经验进行积累。

3汽车模具的开发流程

对汽车模具进行开发是主机厂进行生产的重要部分,汽车模具的开发对整个汽车项目的周期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进行汽车模具开发时,通过将原始数据进行工艺分析来确定汽车模具开发的工艺方案,确定方案后进行模具的招标,然后,对汽车模具进行开发制造,在开发过程中,要控制其生产制造的周期以及模具的质量。汽车模具的开发流程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汽车模具的开发流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首先,对汽车模具进行设计和成本的评估,对模具的设计和开发技术进行分析,整合客户的要求和产品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对汽车模具进行设计,在汽车模具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模具的结构,确保模具的精准度,同时,对模具生产的能力进行分析,对产品的工艺性能进行了解,确保汽车模具的合理性。(2)根据对汽车模具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后,结合汽车模具的特点来进行招标,并与制造厂商签订汽车模具制造的合同。(3)对汽车模具项目的开发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详细全面的生产计划对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进行控制,确保项目的周期和质量得以控制。(4)在汽车模具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与计算机辅助工具箱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一致,以此来对汽车模具的设计进行研发。同时,在研发过程中根据具体需求来对汽车模具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确保汽车模具符合实际需求。(5)汽车模具制造商对汽车模具进行加工制造,在对汽车模具进行装配后,要通过进行车间试模来对汽车模具进行反馈,在制造和装配试模过程中,要填写详细的检验报告,确保汽车模具的生产全过程处于控制中,也有利于后期的问题处理。(6)客户对制造好的汽车模具进行验收,并进行试模,确保汽车模具符合客户的需求,然后,双方依照合同进行交贷,至此完成汽车模具的开发。

4汽车模具工艺设计流程

汽车模具的设计是进行模具开发的核心,在汽车模具设计前,要通过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来降低汽车模具开发的风险。在汽车模具制造时,要与主机厂进行及时的沟通,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后期汽车模具制造可以准确。在进行汽车模具工艺设计时,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来进行汽车模具的工艺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可以缩短汽车模具的设计周期,并且降低汽车模具的成本,提高汽车模具的质量。在汽车模具工艺设计时,要通过合理的流程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汽车模具生产的风险,在进行汽车模具工艺设计时主要有以下流程:(1)模具工艺仍按照拉延、切边、冲孔、整形的方案制作;(2)要求TG1阶段数据的准确性,使用TG1数据进行投铸(1个月);(3)使用TG2数据进行模具粗加工(1个月);(4)模具组立、精加工、调试(3个月);(5)模具验收销项(1.5个月);(6)回厂调试小批量(0.5个月);小批量完成后可以进入大批量生产(sop)。

5汽车模具质量控制

模具的质量是通过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来共同促进的,因此,模具企业要对汽车模具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通过对汽车模具工艺方案进行比对做出最佳的选择。好的汽车模具要具有结构合理、体型轻巧、强度适合、方便调试等特点。其中汽车模具生产的核心是确保其稳定性,在对汽车模具进行质量控制时,首先,要确定其外观是否符合汽车模具的设计标准,对存在缺陷的地方进行调整,直到汽车模具符合规定的标准。同时,在对汽车模具质量进行控制时,要通过与数字模拟相结合,通过对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和对比来对汽车模具进行调整,最终确保汽车模具的质量。同时,在对汽车模具质量控制时,要将车间调试与其成形分析结果相结合,通过多方的对比来对汽车模具进行质量的控制。

6结语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此基础上,需要汽车生产周期不断的简短。本文通过对汽车模具的开发流程以及汽车模具的相关应用进行了解说,汽车模具的开发需要通过将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通过多方协调来确保汽车模具的质量,从而制造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汽车模具。

参考文献:

[1]雷宇,王雪,陈风花.浅谈汽车模具行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以A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当代会计,2020(11):159-160.

[2]李一帆.革新•智造•共赢——2019中国(横沥)模具加工技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9(12):30-31.

[3]王镭,孟健.用于汽车车身冲压件的大型覆盖件拉深模具的工艺设计要点简析[J].时代汽车,2019(08):71-73.

[4]热作模具钢应用、热处理工艺及新能源汽车模具案例分析技术沙龙成功举办[J].模具制造,2017,17(11):15.

[5]张希磊,章志兵,柳玉起.基于CATIA平台的汽车覆盖件模具非标斜楔智能辅助设计系统[J].锻压技术,2017,42(06):140-145.

[6]DMC2017——国内优秀模具品牌集中展示,引领模具精准制造[J].电加工与模具,2017(02):70-71.

开发过程范文篇2

目前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两种。生命周期法是将会计软件的研制开发过程看作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包括6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获得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投入少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一个原始模型,使用户及时运行并看到模型的概貌和初步使用效果,然后,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开发人员据此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把它作为原型。如此循环,直到得到一个满意的模型为止。

两种方法各有特长,目前会计软件开发则普遍采用生命周期法。这种方法使系统开发工作分阶段分步聚地进行,并明确规定保证了系统开发人员能充分了解系统状况和用户需求,对系统开发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避免系统开发陷于无休止的修修补补之中,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保证系统质量。以下我们结合生命周期中阶段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会计软件的开发过程。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及每一阶段对应产生的文档如表1所示:

一、系统调查系统调查是系统设计者认识系统,同会计人员交流的过程,是设计新系统的必要准备,在整个会计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系统调查分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

1.认真周密的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开发,将来开发完成的软件有可能因外部环境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或出现软件的维护费大于收益的现象。

2.初步调查的内容。

(1)系统目标调查。通常软件使用者在软件开发之前就有一个粗略的目标,希望软件能达到某些要求或某种功能,软件开发人员要通过与使用者反复交流,确定一个较为明确可行的系统目标。

(2)内外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第一,软件使用单位的规模、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第二,单位领导人和财会人员使用会计软件的迫切程度,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阻力;第三,单位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通讯设施等是否能够满足建立系统的需要。

(3)现在资源调查。了解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济实力,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

(4)技术情况调查。了解单位的技术力量,现有人员素质及现有计算机使用状况。

(5)数据处理情况调查。了解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数据流向、数据流量、输入输出的数据内容及频率等。

3.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

(1)初步调查资料。

(2)系统的目标及规模。由于软件使用者水平不一,所提的系统目标可能不完全符合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应对使用者提出的需求加以分析、整理和提炼后,提出合理的系统目标和规模。

(3)系统的必要性论证。根据初步调查资料,对软件开发的投入与取得效益进行分析比较,决定是否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需要,应采用何种方式建立。

(一)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

1.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会计软件开发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较大的工程,在系统开始投入设计之前,必须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证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条件不成熟的项目要避免一轰而上,避免求大求全。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系统的目标、规模以及系统建立的方式,以尽量少的耗费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单位的需要。反之,如果不进行

(4)技术可行性分析。从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是否能胜任会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

(5)经济可行性分析。软件开发协议中的费用包括:硬件购置费用、软件开发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和软件运行维护费用等,要根据本单位的数据处理量和经济实力确定软件的开发方式和规模,以及选配相应的硬件平台和系统软件平台。

(6)组织可行性分析。会计软件投入使用后,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使会计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有的岗位被新的岗位所替代,会计人员的岗位分工要做相应的调整。考虑到这种调整可能给会计人员带来短期的不适应,应充分估计遇到的困难。

二、系统分析

(一)详细调查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需要对现行的会计业务做详细调查。详细调查要求开发人员深入到会计部门,通过参加实际工作,访问会计人员等手段,弄清会计数据的来源、流向,以及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详细调查是系统分析设计的必要准备。内容包括:

1.组织机构调查。组织机构调查,一是了解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各岗位职责和相互关系。目的是为制定会计电算化整体方案,确定电算化岗位及开展人员培训提供基础资料。

2.业务流程调查。将现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规范化的业务处理流程图表示出来。

3.数据流程调查。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同时存在着物流和信息流,数据流程调查就是将业务处理流程中的信息流提出来,形成反映信息内容,来龙去脉和加工处理过程的数据流程图,也就是手工条件下帐务处理的业务流程。

4.数据处理量调查。统计系统中各项输入输出的数据量和频率,确定需要储存数据的数量、贮存时间和使用方式,据此选定相应的硬件设备、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详细调查还包括输入输出调查、文件调查、代码调查等内容。

(二)系统分析

系统调查结束之后,要对系统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应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并根据业务人员的需要增删相应的功能,最后形成面向软件开发人员的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输入输出项目和要求等内容的会计软件逻辑模型,编制软件需要说明书,制定系统设计的初步计划。以下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中的主要文档。

1.数据流图。这里的数据流图与详细调查中的数据流程图有较大的区别,它打破了原有手工业务流程的框框,按照计算机处理的特点重新组织数据流程。这里以帐务处理为例,给出一个帐务处理软件数据流程图(图1)。

2.数据字典。为详细说明数据流程所述文件的内容和组织方式,还要编制相应的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有二类:一类是数据库字典,包括文件名、文件项目、文件类型;取值的最大长度和说明。另一类是处理过程字典,主要用来说明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描述处理算法。

3.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说明书是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是软件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确认的,反映软件实现目标和功能的书面文件,也是指导以后的系统设计工作,评判和测试系统成败优劣的依据。因此,软件需求说明书要经过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签字,作为重要的文档资料保存。财政部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进行评审时,软件需求说明书是要求报送的重要文件,其内容包括:

(1)软件名称、使用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名称和负责人员;

(2)软件的目标及规模;

(3)软件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输入输出内容;

(4)软件的性能要求,包括:合法性、可靠性、灵活性和易使用性要求;

(5)软件运行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及运行场所;

(6)软件设计进度描述。

三、系统设计

如果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确定“怎么干”。系统设计工作由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组成。(一)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的要求,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将软件自上而下逐层分解成多个软件模块,直到分解成每一个模块只具有单一的功能,能用一个或几个程序实现的树形结构为止。总体设计阶段还要定义各模块的数据传递关系,设计软件的编码方案、文件存储策略、输入输出格式,以及硬件和系统软件配置,最后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总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结构化模块设计;

(2)代码设计;

(3)文件设计;

(4)输入设计;

(5)输出设计;

(6)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

(7)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中划分的每个模块再进行详细定义和说明。它包括定义每一模块的详细功能、输入数据、使用文件及使用方式,确定输出内容及格式,模块实现的详细算法,每一模块的程序构成等。详细设计是软件功能、结构实现方法的最详细说明,是程序设计的依据。详细设计的最终成果是编制详细设计说明书。

四、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阶段,也就是一般人通常所说的“编程序”阶段。它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详细设计说明书自上而下地将每一模块用指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成源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保证运行的正确性,同时编制程序说明书。程序设计由程序编制和程序调试两个阶段组成。

(一)编制程序

编制程序过程中要遵循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软件开发人员除了编写源程序代码之外,还要附以程序框图和程序说明书。一个软件由多个程序员共同开发时,应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而且须要具备一定水平和经验的人负责总的协调工作,保证编程的进度基本一致。转(二)程序调试

任何软件开发人员都不可能保证编制的程序一次运行正确,都要经过反复调试。程序调试的过程就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直到软件开发人员确信全部程序无任何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并满足系统设计的各项要求为止。对于一般应用程序,程序调试的工作量等同甚至超过编制过程的工作量,而且程序调试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五、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程序设计结束后,将整个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装配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软硬件系统,通过实际数据或模拟数据验证软件的各项功能及所达到的性能指标,判断其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的要求。

(一)系统测试的内容

1.软件需求说明书中的软件目标和功能是否实现;

2.软件对各项业务的处理结果是否正确,对特殊类型的业务能否处理;

3.软件与用户的界面是否友好,各项输出的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4.软件运行效率如何;

5.软件内容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6.软件容错纠错能力如何,对各种异常情况有无应变措施;

7.软件的文档资料是否齐全,软件可维护性如何。

(二)系统测试人员

参加系统测试的人员应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程序人员、软件使用人员、会计主管人员,最好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从各个角度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系统测试是软件投入运行前的最后一个环节,系统测试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测试工作的质量,要认真确定参加测试的人员,使测试工作真正起到对系统审查和控制作用。

(三)系统测试环境准备

系统测试选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外部设备应尽可能接近软件实际运行的环境,测试数据既要接近实际业务,又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四)系统测试方法

系统测试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黑盒法”和“白盒法”采用较多的是“黑盒法”即把整个软件看成一个不透明的黑盒,不考虑其内部的具体实现方法,只通过检查软件的输入输出结果,检查系统的功能和各项性能指标。如果发现问题,再由软件开发人员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测和修改。

(五)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报告是对系统测试工作的书面总结和对软件的正式评价。报告中要对软件功能、各项性能指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详细描述,对软件能否投入实际使用提出意见。

(六)用户使用手册

用户手册也称用户操作手册,是系统测试通过后,由软件开发人员编写的,帮助软件使用者掌握如何使用软件的详细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软件的详细功能介绍;

2.软件运行所需的硬件和系统软件环境;

3.软件的安装指导;

4.软件的输入方法和特性;

5.软件处理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各项查询、输出功能的操作方法;

6.软件出错处和异常情况处理。

六、系统运行维护

(一)系统运行

软件通过测试后交付用户使用,软件开始投入运用时,有一个手工核算和计算机核算的并行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在达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规定的并行时间和要求后,应尽快脱离手工核算,以免半路夭折,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度。

(二)系统维护

软件投入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软件维护人员要对软件进行不断地修改、补充和日常保养,使软件运行稳定并不断完善。系统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

2.对由于单位的内外部政策、制度变化引起的变动进行修改;

3.对软件的功能进行扩充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软件运行环境进行升级;

4.对软件及运行环境进行日常维护;

5.对软件及软件中的数据由于意外事故造成损坏进行恢复。软件投入使用是软件发挥作用的阶段,软件能否确定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好坏,因此,软件使用单位领导人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软件维护工作。近几年,商品化会计软件之所以能够较快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商品化会计软件与以前采用其他各种方式开发的软件相比软件维护更有保障。

会计软件的一般结构会计软件的一般结构是从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的,所谓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即模块化的结构。

一个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再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沿横向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一个子系统对应一个独立完整的管理职能,在系统中有较强的独立性,一个功能模块完成某一管理业务,是组成子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程序模块则实现某一具体加工处理,是组成功能模块的基本要素,各层之间、每块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将各层、各块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实现系统目标。系统的功能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图2系统功能结构原理图如果将会计软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部分,则其模式称为一体化模式。图3是一个会计软件财务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一、总帐系统

总帐系统是每个会计软件的核心,对所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总帐处理的工作量也是最大的,一般包括:凭证的输入、审核、记帐、帐本的查询、输出等。

二、出纳管理

出纳是会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岗位,它担负着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传统的会计软件一般是以记帐凭证的输入开始,因此作为出纳是不允许进行上机操作的,但这样的电算化是不彻底的。出纳管理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出纳帐处理等。图3会计软件功能结构图

三、应收、应付帐应收、应付帐是用来管理企业的往来帐款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往来帐管理工作量愈来愈大,也愈来愈重要。应收、应付帐包括:往来单位管理、应收应付核销、帐龄分析等。

四、报表处理

企业会计核算的结果最后需要用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报表处理主要用于进行报表的定义、编制、输出。五、工资核算工资核算用来进行工资的发放和核算,一般包括:工资的编辑、计算、工资的发放、工资的分摊等。

六、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用来管理、核算企业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核算每月的工作量不是很大,仅仅是每月的增减部分,以及固定资产在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大部分的工作量是在开始的初始化设置,而手工核算中较繁琐的折旧的计提及转帐等,则由计算机来完成,能大大减轻核算工作量。固定资产核算包括: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分摊等。

七、销售核算

销售核算用来进行销售的管理,其主要包括:销售商品的管理、销售中开票、收款、发货的管理、销售毛利的计算等。

八、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主要来管理企业的存货,如:原材料、产成品等等,管好存货对企业是十分重要的,手工核算下其工作量也很大,并且不容易管好。存货管理包括:存货代码的管理、存货的收、发、存管理,存货出库计价管理,存货核算等。

九、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主要用来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其主要包括:直接成本的处理,间接成本的分摊,成本的计算等。

开发过程范文篇3

关键词:天然气;开发过程;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目标;应急方案

我国的能源种类有很多,但是天然气能源在我国的能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天然气能源有很多的优点,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同时天然气的热值非常高。天然气在化学组成上是混合气体,在多种混合气体中,甲烷占有的比例最高,除了甲烷之外,天然气中还含有丁烷气体,丙烷气体和乙烷气体等气体。天然气较为集中的外置或者地貌有三种。第一种是煤矿层中存有天然气;第二种是油气田中存有天然气;第三种是页岩层中存有天然气。这些地方的天然气通常是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相互混合而成的。针对普通矿藏的的能源开采和开发主要有四个开采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能源勘探;第二个环节是能源的开采;第三个环节是能源的运输;第四个环节是能源的加工过程。但是天然气较为特殊,天然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同时天然气还非常容易泄露,一旦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其影响和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还会对相关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基于天然气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要全面的执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将安全管理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一定要严格执行,确保每一项安全管理任务和工作落实到位。关于这一方面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工作的开展。第一步是我们要对整个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心中有数;第二步是在天然气开发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升级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程,将安全管理上升到工作的第一的位置。时间进入本世纪,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已经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非常高度和提升。天然气的应用范围也就随之增多。在一般的情况下,我国的天然气能源和煤炭能源,石油能源都是相伴矿藏。这种客观条件下,对于天然气的开发就显得较为困难,天然气的分类管理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这种难题的出现直接增加了天然气的安全管理的难度。我国近些年已经有了很多途径的天然气开发运输途径,这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难度。天然气的安全管理已经由单一变成了现在的安全管理复杂化和安全管理多元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气候恶化,温室效应逐渐的凸显,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天然气需求量不断提升,产量提升的同时也就为天然气安全管理造成了困扰。我们只有找出困扰天然气安全管理的原因才能够有效的防止天然气在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关于天然气在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勘探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规划和相关的准备工作。第二个方面是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开采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规划和相关的应急方案的准备工作。第三个方面是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运输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规划和相关的应急方案的准备工作。第四个方面是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加工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规划和相关的应急方案的准备工作。第五个方面是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每一个参与部门的安全管理监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第六个方面是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关体系的建设。第七个方面是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综合素质的提升机完善。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简要叙述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勘探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

规划和相关的准备工作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勘探阶段要蕴含天然气的矿藏有很好的了解和勘探,同时主要是要综合矿藏周围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同时对于可能影响开采的因素也要进行预判。天然气的矿藏中,大多数都还含有其他的物质,这种条件下,我们就要认真的考量其他物质的存在对于天然气开采可能产生的不好的影响,一定要考虑全面。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要根据地理学和化学知识可以知道,一定会改变或者破坏矿层中的环境条件,我们要详细的勘探,预判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改变,要提前准备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掌控。在整个天然气勘探阶段,任何勘探都要进行综合的考量,最主要的是要严格的落实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目标,要将天然气的安全目标控制单独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进行。在具体的勘探环节要着重对四方面进行准备。第一个是天然气的开发条件;第二个是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地质因素;第三个是天然气的开发有效价值在哪;第四个是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只有进行上述四方方面的准备才能够为天然气的开采工作提供相关的安全保障和安全管理资料。

二、简要叙述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开采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

规划和相关的应急方案的准备工作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开采阶段,必须是收到勘探单位的勘探资料才能够开始进行开采工作的准备。在受到勘探报告以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目标控制,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主要有四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现场工作人员的相关安全培训和教育。第二个内容是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开采设备的安全保护等级确定。第三个内容是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采取的多级安全应急预案。第四个内容是安全生产的梯队建设和准备。对于现场使用的开采设备,我们要保障设备的最优化安全配置,通过有效的提升配置来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收到很好的效果。关于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方面,我们要定期的进行相关安全培训,要求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培训学习,不断的强化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意识。多级的安全应急方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三、简要叙述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运输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

规划和相关的应急方案的准备工作天然气经过开采后,剩余的工艺流程就是天然气的运输。我国目前使用的天然气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虽然管道运输天然气在科学性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管道运输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管道运输天然气随时可能发生管道起火;管道破裂和管道爆炸等风险,因此我国在管道运输天然气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有明确的目标控制,做好相关的应急方案,能够对可以预测的风险进行风险规避,提升管道运输天然气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

四、简要叙述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加工阶段,安全管理的目标

控制规划和相关的应急方案的准备工作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进行分流、分类、分项是天然气加工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基本都在提供给终端用户以前结束。在这些任务进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安全风险的存在。安全目标控制要涉及不合理的分类分项,要对稀有气体、硫化物进行目标控制。安全管理不能因为技术条件的控制缺失而缺失。有关产品的目标分类归项完成之后,就要着重对控制加工过程展开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落实到细节。

五、简要叙述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每一个参与部门的安全管理监理

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确保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具有时效性对于提升天然气开发企业安全管理十分关键。健全的规章制度出台以后,有利于为安全目标控制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提供指导性依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提升安全控制管理效率,进而可以确定最合适的优化方案,有效促进天然气开发效益的提升。

六、简要叙述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关体系的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环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应该对环境安全目标做到有效的控制。这些安全目标控制要具体落实在开采、勘探、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同时要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提升相关人员的环保观念与责任感。

七、简要叙述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综合素质的提升机完善

安全控制监督监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有利于为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有利于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创造条件。因此从整体上提升安全监督监理的素质水平十分重要。要切实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落实到位;提升安全监督控制的实效性,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作者:朱世华 单位:北京华油科思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施建坤.燃气器具安全使用问题的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2).

[2]李有太.浅谈工程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3]夏继宏,何卫军,吕婷.浅析天然气开发中的安全管理问题[J].化工管理,2015(21).

开发过程范文篇4

为了响应云南省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思想,以及在西双版纳大力发展地方民族文化的措施下,傣族园开始建设并以1999年开门迎客。现已建成了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等设施。傣族园首创“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从建园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思路,傣族园公司征用村民的土地租金一年一付,不买断,这使村民与公司之间保持长期的利益关系。其中公司462名员工中,70%以上是村寨的村民,近两年来,五个村寨还各有侧重地开展织锦、傣族首饰加工、制陶、榨糖等民族手工艺制作活动,开发旅游纪念品,既增加了景区的民族文化元素,又增加了游览项目。村民广泛参与的赶摆、放高升、坐傣王轿、祝酒歌宴、泼水狂欢等活动,让傣族的传统节日成为景区的重要内容。

二、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文化移植现象

西双版纳傣族园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和发展,已极大改变了傣家人的生存生活面貌,同时傣族园的民族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傣家人传统的民族风貌。在这变化的过程中,文化移植现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移植的结果是傣族园里有“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傣族文化,同时也有很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如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节日、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民族风俗、民族宗教、民族手工制作等失去了原生态特色的民族元素,民族性及内涵性逐渐丧失,到处充斥着现代性的衍生态。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参见下表),目前傣族园内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大都是人为刻意打造出来的,在商业旅游开发后很多已经不具备传统傣族的文化元素。傣族园的文化移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之一,是傣族园里的一道风景线。傣族园在开放初期就组织了民族舞蹈表演队,并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指导,还派人到傣族艺术培训中心及傣族传统舞蹈保存比较完整的村寨学习。在调查关于傣族民间舞蹈中,傣族园里的受访者有98%对傣族舞蹈或多或少的了解。可见,“文化移植”使得傣族园里的村民对傣族舞蹈的认知度总体较高。然而,如表1所示,村民对傣族舞蹈形式在认知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村民对于具有傣族典型特色的孔雀舞、象脚鼓舞和跳摆认知程度较高,而对其他傣族舞蹈的形式则认知度较低。

(二)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最为直观的形式,傣族的民俗文化大都也体现在大大小小的节日中。据调查如表2所示,送龙节、花街节、隆示节、叫谷魂节、对歌节节、巡田坝节是带有傣族特色的民俗节日,但对此傣族园里的大部分村民表示很少听说过,只有到傣族民族文化艺术传习中心和其他傣族文化保存完整的村寨学习过的人对上述节日有所了解。可见,傣族的文化节日在傣族园里也存在一定的文化移植,但影响力较小。

(三)民族建筑

傣家人在长期的生存生活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建造出了与自然天然和谐的建筑样式,其中竹楼和佛寺是傣族建筑的代表,它们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是傣族文化最显性的存在,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生命力。走进傣族园,人们也可以到处看到傣族的竹楼,但这些建筑几乎是为了迎合当地的旅游开发而刻意打造的。这些建筑不仅历时短暂,而且功能单一,除了用做歌舞表演的场地,就是当作游客旅游参观时的景物,一些村民建造的竹楼大都具有现代商业性特征,最主要的功能是吸引游客住宿。而蕴含在建筑中的深层文化功能和作用则没有发挥出来。

(四)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另一种样式,从服饰上看就能辨识是哪一种民族以及民族的某些文化或艺术特征,傣族的服饰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据调查发现,傣族园里的村民中上了年纪的村民和参加接待或有演出活动的村民平时一般还是穿傣族服饰。但在其它时间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就显得比较随意,经常穿的还是现代服饰,如果不打听还真的辨认不出他们也是当地的傣家人,和现代的汉族没什么区别,当和这些村民谈起傣族服饰蕴存的文化,他们大多表示不知情。

(五)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属拼音文字,是比较有特点的语言样式,听傣族人说傣语就能发现傣家人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在傣族园里,一部分村民也讲傣语,但很大一部分村民为了发展旅游业,在大部分时间里讲的是汉语,甚至在年轻人中已经有些不会讲傣语了,一口的普通话,偶尔讲几句欢迎和祝福的傣语,也是祖辈或到傣族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学习过的村民教的。由此可见,傣族园的语言也存在文化移植现象。

(六)民族信仰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一些原始宗教。在傣族园里,也有一座佛寺,但据调查发现,目前经常到佛寺里祭拜和受礼的主要是老年人,以前每家的男孩长到一定的年龄要送到佛寺学习,但现在很少有人这种做了,因为他们认为与学校相比,在佛寺里学习不到太多的东西。目前很多人对佛寺的了解已经知之甚少。在傣族园里的很多宗教标识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游客,让游客认为当地确实有传统的宗教信仰存在,其实大多是被其宗教符号欺骗而已。其他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如祭寨神、勐神(部落神)、灶神等,在傣族园里已经很少看到了。

(七)民族身份

民族身份是一个民族区别其它民族的内在特征,是民族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的前提。在本次调查中,傣族园的村民90%以上声称自己是傣族,但在实地走访中,在问及当地村民民族身份的时候,很多人都含糊其辞,进一步追问他们的真实民族身份时,有的说自己其实是汉族或哈尼族,有的还说是彝族,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归属哪个民族。由此可见,通过文化移植现象,当地村民在民族身份认同上也发生了改变。综上所述,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傣族文化大都是为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而刻意打造的。但从上述文化元素植入的效果和程度来看,只有在外显性景物上实现了有效的文化移植,而那些深入到当地村民精神层面和日常行为中的潜在的文化,并未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而得到很好的传递,而这恰恰是民族文化中最为珍贵的。终究形成的只有文化的皮而没有文化的意,这样的文化形态是不能传播久远的。

三、文化移植现象研究

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实地调查,在归纳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民族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文化移植的原因、途径、作用和启示等方面来分析和阐释民族文化移植现象。

(一)文化移植现象的原因

1、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

“文化变迁”就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创新、传播、涵化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途径。”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扩大,西双版纳傣族园里的五个村寨在各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随着傣族园旅游业的发展和村民意识的变化,傣族与其他民族接触的扩大和受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网络文化的影响,傣族的传统文化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很多具有原生态特征的傣族文化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傣族文化面临着及其严重的发展危机。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要把傣族园打造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傣族旅游文化生态园,必须重新挖掘傣族传统的民族文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派人到傣族文化艺术中心和傣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的原生态村寨学习,于是就出现了各类型的文化移植现象。

2、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

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在满足人类的需要当中,创造了新的需要,这就是文化最大的创造力和人类进步的关键。”“马林诺夫斯基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关于文化本身,认为文化与人的需要有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有机体的需要是第一个基本需要,从而形成了基本的‘文化迫力’,它强制了一切社区文化发生种种有组织的活动,就是人们所说的功能学派的‘文化需要说’。由于需要而形成迫力,这种迫力使人们靠着有组织的合作和经济的、道德的观念,而满足生理的需要,之后,又从中生发新的需要,又产生新的文化迫力。”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强调了文化与人的关系以及文化是生产力的问题。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在各民族地区得到了彰显,文化的软实力已经到了很好的佐证,所以在各民族地区都在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能够带动当地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成为了当地发展旅游业、打造民族文化产业链的宝贵财富,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因此才出现了“天天孔雀舞、天天泼水节、天天凤尾曲”的现象。

(二)文化移植的途径

实地考察各地区存在的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而这两种文化移植均是和当地政府、外来投资商和当地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是以当地政府为主导,直接从其他地区移入相关文化元素,政府动员和组织当地村民到民族文化艺术保存相对完整的村寨进行考察和学习,以弥补当地文化元素的不足和填补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在具有原生态的村寨学习一段时间后,返回原住地进行民族文化艺术的移入,把在原生态村寨学习过的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歌曲、民族建筑、民族习俗等原模原样的照搬。要么是以外来投资商为主导,派人到民族艺术传承中心学习而引进“外来文化”,这种方式更简便,公司直接派人到当地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学习本民族相关的文化艺术,交通便利、学习时间短、成本低廉、成效显著更符合商人的原则,但这种移植方式是与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隔了两层”,显得更加的不伦不类。要么是以当地政府和群众为主导,在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邀请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专家给予教学和指导。无论是哪一个参与主体,也不论是直接移植或间接移植,目的均是一致的,那就是借助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商业经济利益。为了更好的打造民族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壮大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参与主体往往相互合作、利益均沾。西双版纳傣族园“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文化移植是当地政府、外来投资商和当地村民共同合作的结果。

(三)文化移植的作用

根据文化变迁理论,文化变迁的结果是文化的创新、传播和涵化。其中文化的创新和传播一般意义来讲就是文化移植的正面作用,而涵化则是文化变迁后使得原来的文化发生大规模变异,甚至消失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文化移植的负面作用。实地考察文化移植的结果,可以看到当地文化有欣欣向荣的一面,同时也存在鲜花即将掉落的一面。

1、文化移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文化移植是把文化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态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文化有一定的适应性,会在移入地生存较长时间。这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民族文化艺术的原生态特征一般保留在相对封闭交通不便对外交流不多的偏远山区,而这些边远山区村寨的村民由于受现代因素的影响都不愿意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而通过文化移植把具原生态特征的民族文化艺术移入到相对平坦的坝子地区,让本民族更多的人学习,在学习和演出的活动中,宣传和扩大了民族文化的影响了,使民族文化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民族文化有效的传承。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或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在西双版纳傣族园里,傣族很多的传统文化样式如手工制作在很多傣族地区已经消失或很少见到,而在傣族园里还以“活态”的方式继续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傣族传统的彩绘木雕、傣族剪纸、傣族通巴、傣族竹编、傣族牛角梳、傣族织锦制作、傣族慢轮制陶、傣族纯手工棉纸等传统手工制品。这些民族手工艺的保存和现场村民的演示,使得傣族园的傣族文化更加浓烈和纯正,对傣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可以说,文化移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2、文化移植是导致民族文化变异的原因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无论是傣族的舞蹈、节日、建筑,还是服饰、语言等方面的文化移植现象,大都停留在对民族文化表层特征的复制上,相反,文化移植的对象很少涉及深层的文化内涵,或者说文化内涵很难通过文化移植的途径来获得。因为文化内涵属于文化系统中深层次的文化元素,是在长期的民族生产生活中、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并不能靠单纯的移入就能获得。在大规模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背景下,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文化移植现象的虚假性,即出现了假、劣、伪、装等现象。民族地区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加大了对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很多民族聚集区的村镇建立了各级民族文化旅游区、民族生态文化村及文化古镇村。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和经营,确实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丰厚的收入,也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在这看似繁荣的开发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很多民族地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几乎仅考虑商业利益,只顾当前的经济回报,而不考虑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遵循生态和谐发展的规律,也没有遵循生态美的规律,导致当前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出现了假、劣、伪、装等现象。那些通过文化移植方式构建的民族特色村寨,由于缺乏内在的文化深度和广度,会使游客感到民族特色不浓、文化环境虚假等问题,这些问题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给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四)文化移植现象的启示

文化移植可以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使民族文化发生变异,出现表层性肤浅的文化,甚至出现虚假的文化。为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提升文化移植的传承和促进作用,应该尽量规避其负面作用。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文化移植等原因导致了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削弱、无力、淡化,最终导致无人问津、无人记忆,彻底的消失,好像从来没有此文化一样。所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文化移植必须遵循生态美的规律,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尊重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尊重民族地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及尊重社会各要素整体统一协调发展的规律。

四、结语

开发过程范文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主要问题改善对策

房地产开发存在着前期手续繁琐,开发周期长,投入大,收益往往都在1、2年之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当前国家政策一再调整,对房地产开发限制越来越多,开发商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由开发商说了算的卖方市场已经结束,限购令的出台更加剧了这一变化,完全进入了买方市场,用户购买更趋于理性,不再一拥而上,整幢楼整幢楼的买,更多的是选择开发商的品牌,小区环境,楼盘的品质和物业服务,作为开发商,应当顺应市场变化,把用户需求的放在第一位,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同时在质量和服务上下工夫,通过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打造出精品工程,树立自己的品牌。

那么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如何发现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过程,使最后的产品能达到开发商预期的目标,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呢,本人根据当前存在的一些普遍情况,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分析

(一)项目决策前,不重视可行性研究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严厉的背景下,开发风险明显加剧,但某些开发商认为调控会很快过去,对政府的调控力度估计不足,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没有请专业人士对市场和政策做一个深入的分析研究,把自己的经验代替可行性研究,增加自己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未能提前对地块本身的特点和周边情况的配置以及规划条件进行了解,尤其是不清楚当地的规划要求,导致在做方案时才发现问题,但已成事实,无端增加成本。

(二)方案规划和施工图设计改变随意性

开发商对方案和施工图不够重视,随意性大,认为在施工阶段改也来得及,却不知道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在设计阶段甚至更早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对以后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大量设计变更或者业主方应自己的要求进行大量变更,不仅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延长了工期,还会发生大量索赔情况,更引起很多项目的价格重新审核,如果是招标工程,很多报价项目就是无效报价,容易使工程造价脱离控制,超出概算。

(三)项目的现场管理有缺陷

现场管理机制不规范,现场人员责任不明确或权限不清晰,现场人员做不了主,不敢做主,事无巨细均要请示汇报,尤其在工程变更签证方面,不能及时对工程变更作出意见,为不影响工期,很多时候都是施工已成事实,联系单还没下达,时间一长,当事人就容易忘记当时情况,造成索赔和决算困难,在重要施工阶段如果停工等待批复,会使进度计划得不到控制,还会引起索赔。

(四)对前期物业重视不足,物业服务不到位

物业服务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就是售后服务,是项目管理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专业的物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品牌建立和保持的原因之一。对前期物业不够重视,就相当于放弃了一个好管家,即使能在项目完成后请到好的物业公司,那也是在亡羊之后了,对项目有可能形成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另一方面,物业公司限于自身赢利和管理惰性,未能积极处理售买双方的关系,售后维修不及时,配套设施不到位,物业服务不到位等,造成用户不交或拖欠管理费,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二、改善对策

(一)必须十分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行性研究就是整个项目的第一步,将来几年内,公司的工作重心都将可能围着这个项目转,因此可行性报告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公司的生存发展。一要分析宏观环境,深入解读当前政策及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走向,了解市场的活跃程度,用户的需求等等,二要了解意向开发土地的规划条件,地块周边情况,当地的规划要求,避免经验主义而造成错误判断,三要根据公司的资金流,做好资本运做和融资方式及投资决策分析,尤其是做好风险预测。

(二)不能忽视项目方案和设计

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方案和施工图设计,认真对待每个细节,对以后工程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主要材料等方面更要认真讨论,一旦确定就不更改。在实际中就遇到这样情况,在外墙材料上当初没有重视,导致临近施工时才发现不合适,需要更改材料,结果重新考察厂家,确定价格,还要处理材料变更引起的后续问题,花了大量时间,不仅工期延长,承包单位还要索赔相关费用。

(三)加强开发建设的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管理必须确定质量目标,明确项目部管理责任。现场签证程序要明晰,责任要明确,公司要适当放权给现场管理人员,规定现场签证的权限,及时处理一些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先报告设计单位,获得口头许可,事后及时补办手续。

(四)物业公司需提前介入

有经验的物业公司可以提出实用的甚至建设性意见,不仅提升项目档次,还能使在功能上更加人性化,使用更合理,对整个项目的运作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开发商应充分考虑小区内物业管理所需配备的设备以及管理用房等,调动物业公司的服务积极性和工作主观能动性,做好物业服务工作。物业公司应明确服务范围,制定岗位职责,定期公布收入支出,严格按合同办事,处理好与用户的关系。

开发过程范文篇6

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通过在企业管理中融入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不仅能够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有效提升,还能使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彰显。从以往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很多企业都会追求效率优先以及经济利益最大化,并以此作为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标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本具有创造性的人转化成生产的机器。在硬性规定员工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使得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仅仅为利益关系,而双方之间并不存在情感关系,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相对降低,企业很难真正留住人才。尤其是在企业使用短期效益标准衡量员工的价值以及创造性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也很难从长远的眼光出发来看待问题,进而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地呈现了短视性的特点。通过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员工内在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还能有效提高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发展目标能够真正成为员工自我发展的重要动力。促使员工能够真正实现自律,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伴随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科技人才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变革,一个超前的管理理念、一项专利或是一项有远见的决策都有可能使企业跃升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在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企业在用人方面做到人尽其才,同时还能使得员工的责任心得到有效激发,进而有效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度以及成就感,使得企业文化整体呈现出积极上进的状态,优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目的

1.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归属感是最为基础的一项需要。从表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归属感更多的体现为满意度,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对待自身所从事工作的态度,人只有身处集体之内,并且获得集体的认同,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才能得以有效消除,自卑感才能得以有效减轻,自信心才能得以有效强化,进而深化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获得他人的信任以及尊重。

2.培育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快速的发展,创新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谓创新,不仅包含我们常说的制度创新的相关内容,同时也包含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从个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更多的体现为创造性的思维。在员工的职业能力中,其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就是创新能力,同时创新又是员工潜能的重要体现。只有充分开发员工的这种潜能,创新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有效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能够对员工的创新意识进行持续的培养,不断强化员工的创新思维,使员工在工作以及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掌握更多的新技巧以及新思想。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的基础之上,引领团队真正走向成功。

3.强化员工的荣誉感。从企业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要想有效推动员工自身的发展,内在的荣誉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荣誉感是最重要的灵魂;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应该积极培育成员的荣誉感,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有充足的荣誉感,荣誉感也是强化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有了充足的荣誉感的基础之上,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确实得到有效提升。随着荣誉感的逐渐强化,荣誉感会逐渐转化成使命感,使员工能够真正将自己当作企业的一部分,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所谓的凝聚力主要指的就是群体成员之间为了达成群体活动的目标而团结协作的具体态度,凝聚力也表现为团队内部勇于奋斗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凝聚力能够将企业员工的力量紧紧地凝聚到一起,使员工的士气能够得到有效鼓舞,促使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基础之上,主动地融入团队,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得组织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有效实现。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首先,企业在实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使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对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够给予足够的尊重,重视对员工人格平等的维护,这也是在落实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其次,要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更为开放、自由以及宽松的工作氛围,在员工有了自由以及宽松工作氛围的基础之上,他们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员工在工作中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减少工作中内部制度所带来的约束。例如,有企业提出员工在工作中不进行着装的限制,上下班不需要进行打卡等,这些都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在企业内部放开言论,鼓励员工探讨公司经营管理以及管理政策方面的问题,开放建言献策的具体渠道,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看法,对于员工提出的好的建议要能够针对性的予以采纳。最后,要能够多给予员工一些人文关怀,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不仅要关怀员工的工作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关怀员工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

2.为员工制定完善的个人发展规划。首先,要能够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持续不断地完善。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他们的职业发展情况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针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动态地进行调整。在年度总结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在充分考虑员工个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员工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个性化培训计划的制定。其次,要能够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晋升体系,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上升空间不仅意味着薪酬提升以及更高的职位,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对员工工作价值的肯定,意味着员工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工作经历。因此,如果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内部出现了职位空缺,人力资源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公布,鼓励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结合自身的兴趣以及能力情况参与竞聘,使员工能够拥有在不同方向和不同部门学习的机会,有效推动员工的个人发展。最后,要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层次丰富的培训系统,企业要能够为员工提供层次丰富的培训机会,一方面要能够鼓励员工在自身所从事的岗位上实现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员工将眼光放长远,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更具有发展潜能的岗位的工作进行学习,新入职员在入职之后可以建立师傅制度,每名员工都安排一名企业师傅,师傅需要在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给予新员工以指导和帮助,使新员工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企业的环境之中。

开发过程范文篇7

(一)原生的环境问题,即由于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譬如一场地震的发生,火山的喷发和海啸的出现,会直接改变一个区域的自然面貌,造型地貌和摩崖石刻的崩塌,河水浑浊,湖泊淤塞,草木枯萎,动物迁移和灭绝等,如果人们不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都会加剧这种变化。

(二)不注意保护文化遗产,造成对景物的破坏旅游区中的人文景物,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单位只从局部利益出发,并未意识到景物的文化价值和旅游活动的意义,破坏景点,霸占景点现象屡见不鲜。

(三)“三无”,“三乱”的建设,破坏了景物的整体美感所谓“三无”是指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是指乱分地,乱选址,乱建造。“三无”和“三乱”由于本身的无秩序性,使得景观原有的整体美感遭到了严重破坏。有的单位在旅游区内或者景区附近,无视规划要求,乱建高楼,降低山水和景物的高度,使得景观失去了它原有的和谐美。

(四)人们的旅游活动,如果一疏忽,本身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有

1.绿化植被被破坏。很多的旅游建筑,没有规划的大肆建筑,侵占了大片绿地,破坏了自然的景观。

2.水污染。据调查,国外游客对环境的污染比城市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多6.8倍,废气排放多8倍,生活垃圾多9.8倍;国内游客比城市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多2倍,废气排放多2倍,生活垃圾多2.5倍,燥声和振动也成等比级数而增加,若不采取有效的排污手段,都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3.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大量的游客的到来,使得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变得嘈杂混乱,破坏了它们的饲养草和哺育环境,同时个别人为了追求个人的短期利益,乱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也使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了毁坏。

二、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针对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在开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1.对风景名胜区实行ABC重点管理法。把风景区的核心部分划分成A区,在这类地方,不建大型生活建筑,只建少量观赏型建筑,尽量保持本景区原有的自然特色,突出它的自然美。在A区的地带划分为B区,在这一地带,除了建一些观赏性建筑外,还可以建小型的服务设施,以备旅游者所需,本区的建筑应采用园林建筑中的传统造园手法,如借景,对比,对景等,将B区建筑和A区景物和谐地融合到一起,而不是显得格格不入,很突兀和生硬。在B区地带,也是风景区的界线划分成C区,在这可以搞一些生活建筑,但是要保护好视野空间环境,确保景观的完整性。

2.建立风景防护地带。就是在风景区建立防护地带。在防护地带内,进行大面积绿化,不准兴办能造成污染的工厂和其他设施,控制农药的使用,居民点的建设也要规划好,以维护风景区内的生态平衡,保护景观原有的特色。譬如,武夷山风景区,就将精华的九曲溪景区上游地段划为保护地段,加以保护九曲溪。

3.在开发风景名胜区之前,作好全面规划,提出各种开发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克服“三无”,“三乱”建设。在风景区的建筑要少而精,既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同时又能和周围的景物协调的配合,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更好了。

4.加强对游人的教育和管理。在游人进入景区之前,应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育。

5.对景区的垃圾和粪便要严格的管理。游客在景区不可避免地要造成一些垃圾和粪便,对于此,景区一定要有足够的垃圾桶和厕所,同时要配备足够的清洁人员,以保护景区的环境。

6.要加强对水体旅游资源的保护。

7.要加强对地貌旅游资源的保护。

8.要加强对生物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把一切有保存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尽可能的就地保护起来。

(二)对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

1.保护人文旅游资源原貌的完整性。a.对于文物古迹的修缮,即使它已经班驳陆离,也要“修旧如故”,而不能“整旧如新”.b.对于古建筑,要保护它的视廓,控制现代建筑的高度,以突出古建筑。如果古建筑需要搬迁,要原样搬迁。c.仿古重修。历史上有一些著名建筑,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消失了,但是后人们从古书或民间流传知道了它们的存在,为了满足人民文化生活和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人们重建它们,这就要求一定要在不违备历史的前提下重建,“重现”古建筑物的风貌。

2.保护人文资源的环境和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存在的环境和生态对于它的存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

开发过程范文篇8

项目开发之初的方案对后期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一个错误的造型方案、结构方案、模具方案——对后期的成本、成效、质量将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后期挽救起来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前期工作必须慎之又慎。在设计阶段将质量应作为一个考量参数,尽可能通过样车预见零部件及其在整车匹配上的潜在质量风险,从而在方案选择上规避质量风险。供应商可以在这个阶段根据图纸和SPEC进行风险评估及报价,而供应商质量管理也应参与到其中督促开发部门做出有利于零部件质量控制的方案并实施。

二、样件试制(PT车阶段)

进行供应商质量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供应商,这是外购零部件质量和整车质量的保证。而且优秀的供应商不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还能帮助主机厂降低成本,如:采购成本、延期成本、运输成本、客户信誉损失成本等。通过ISO/TS16949:2009体系认证,并有同类产品给同行业批量供货的经验是成为潜在供应商两个必须的条件。潜在供应商须经过评审才能成为供应商。主机厂技术、质量、采购、物流人员对潜在供应商实施综合能力评审(BSA评审)。BSA评审表包括管理、开发设计、创新、分供方管理、生产/工艺、质量、物流七大模块。主机厂以BSA评审为基础,结合项目定位对潜在供应商进行甄别。供应商选定后,主机厂要给供应商下发定点通知。

三、模具件试装/匹配(OTS车阶段)

这个阶段是使用为批量生产开发的工装和设备生产的零部件装配整车,开模前需考虑模具件能否达到产品性能、功能要求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主机厂与供应商就模具方案、费用等沟通并达成一致,派专业人员到供应商现场实施蹲点指导并及时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阶段,在首件认可之后,在供应商具备“相当于量产的的生产条件”下需要进行OTS审核,审核要确认供应商工装准备状态检查产品符合性,并形成结论。通过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有效措施及时修改,以确保问题改进到位并消除隐患。经过几次审核和改进,设计、工艺和设备及工装都没有问题,零部件测试也都符合要求,则可签订OTS文件,这标志着工装样件审核通过。工装样件审核应在PVS试装开始前3个月或更早完成。

四、工装件试装及小批量试生产阶段(PVS阶段)

工装件试装和小批量试生产是在整车生产线上用为批量生产开发的工装和设备,以非正常生产节拍进行试装。主要目的是调整、验证及确认主机厂的设计、工艺、设备及工装。试装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零部件的质量问题,需要工程师跟踪零部件试装过程并对装配效果进行确认。针对供应商质量问题,督促供应商改进。PVS试装合格,可以给出《工装样件认可书》,并开始进行批量生产能力审核工作。PVS试装合格,0S试装前,且A版图纸已下发,为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批量生产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的能力,主机厂应组织供应商进行批量生产能力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又从分供方管理和制造过程控制两方面入手。制造过程控制应要求供应商必须保证该生产过程1-8小时的连续生产,生产数量至少为300件以上。批量审核文件的签订,代表着供方可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五、批量试装阶段(0S阶段)

新开发的零部件、设计/工艺变更零部件进入量产以后,应对量产后的产品实施跟踪验证(1-3个月),并记录以作为后期质量追溯的依据。批量试装阶段的零部件应全部通过PPAP认可,一旦供应商PPAP被批准,标志着主机厂已认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同时供应商被纳入日常的绩效考核范围内。

六、售后

为保证稳定的供应能力,主机厂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的动态的监控。根据供用商的日常表现,如:准时交货、质量问题、处理问题的反应机制、服务态度等等建立统计数据表进行考核。每月打分,每季度或半年进行等级评定、选优淘劣。根据零部件在整车上的质量表现,如:供应商的能力调查表;供应商的样品测试报告;供应商产品验收月报/季报;供应商考核评价资料;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反馈单及用户投诉,供应商的现场评定记录等考核供应商。考核一般分为四个等级:A级供应商,B级供应商、C级供应商、D级供应商。对各级供应商均应有奖惩机制,如增加付款比例、罚款及停供整改甚至淘汰等。定期考核评价供应商是主机厂实施动态管理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将客户、主机厂、供应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另外供应商管理离不开成本管理,主机厂必须介入供应商的质量成本管理。供应商杜绝浪费、降低成本是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

七、结束语

开发过程范文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水能资源开发,生态环境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随着水能资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在传统开发模式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冲突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水能资源有效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时,必须克服传统开发模式下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为有效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提供思路。

一、循环经济与水能资源开发

1、能源的循环经济,亟待水能资源的开发

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传统能源开发采取的是“能源资源——能源产品——能源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依赖的是储藏地下及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通过增加能源消耗谋求经济发展的线形经济,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将循环经济纳入到能源开发中。而水能资源的开发,可以节约煤炭等有污染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能源的循环经济要求。

2、水能资源的开发,亟待循环经济模式

水能资源的开发将给开发地周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下,忽视了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造成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在库区经济发展中充分吸收循环经济理念,把各项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物质和能源在这个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库区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在积极发展水电能源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理论在水能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论在水能资源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政策体系,鼓励水能资源的开发

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到“低消耗、低污染、适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目前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而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是构建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环节。在水能资源开发中要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制定统一的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政策,引导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和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从而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将“优先发展水电”政策落实到实处,转变能源的生产方式,使能源开发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2、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加强水能资源开发的科学决策

绿色经济核算体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水能资源开发中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非常大,而在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耗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成本并没有得到相应完整的体现。因此,应该改革企业和政府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价格体系,将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从而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使水能资源开发更能体现出其真实成本和真实效益,从而有利于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科学决策。

3、建立与生态环境友好的开发体系,促进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

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能资源开发体系,就是要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能源的循环经济。

1)健全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而且持久。因此,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首先必须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肃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其次应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从源头预防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生态问题,从而实现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量化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大多是从宏观定性方面进行研究,在微观定量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并纳入到经济评价的更少。这样不仅忽视了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而且间接地扩大了项目的效益。因此,应量化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充分考虑项目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选择对生态环境友好的项目。

3)优化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设计方案。据统计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可降低成本25%~40%,因此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进行设计时,应该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方案的决策,在保证项目价值不变或提高的情况下,充分考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尽可能选择对周围动植物友好的设计方案,从设计角度将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校

4)采取积极的移民安置政策。大型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将带来大量的移民及安置问题,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水能资源的顺利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移民及安置问题,除了采取传统的政府安置政策、库区后期扶持政策等之外,还可以研究采劝投资型”政策,让移民参与水能资源开发投资,使他们能长期分享水能资源开发的效益,并促使移民和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有利于水能资源项目的顺利开发。

4、加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运行管理

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运行期比较长,一般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运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强大坝安全管理。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新建大坝的设计、技术、建造等问题不是十分突出,但是历史上原有大坝的安全问题以及大坝的管理问题则不容忽视,应尽快从技术、经济、安全、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权衡,对病险水库大坝进行综合管理,采取适当措施对病险水库大坝加以解决。另外,大坝的军事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现今全球恐怖活动频繁,国内也存在恐怖力量,比如种族冲突、历史遗留的移民问题等都有可能激化成社会矛盾,对大坝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2)加强电站的运行管理。首先,要根据项目用电、用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协调项目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制定电站优化运行方案,确保水电站和大坝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尽可能减轻水电站运行对水库水生环境的影响,确保下游必要的生态流量和鱼类等的基本生存要求,满足下游航运的基本要求等。其次,要协调项目的效益和运行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关注运行安全问题,重视对项目的技改更新,防止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隐患。第三,要建立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第四,加强水电站防洪管理,包括加强水电站防洪预案的编制,健全水电站安全度汛监管机制等。

5、加强水电站退役问题的研究

当前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并没有太多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大坝退役的问题。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水电站退役是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周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应该加强对水电站退役问题的研究。

1)加强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技术经济分析。在进行水能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应该事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考虑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项目后期的发展方向。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为后期运行管理和大坝退役提供指导。在项目计算期结束时,应该加强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如果使用新的投资来延长使用寿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在经济上不可行,则需要考虑水电站退役问题。

2)加强水电站退役后的技术经济评价。根据水电站拆除程度不同,水电站退役分为部分退役和完全退役两种。对于完全退役,除了要考虑大坝和辅助设施全部拆除的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大坝拆除后淤沙及水的下泄给下游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大坝拆除后对库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对于部分退役,则需要考虑大坝的安全问题和维护保养成本等。对究竟采取哪种方式退役,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目的是使水电站的退役不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行,而且水电站的退役对项目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校

三、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有效消解由于水能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水能资源开发的循环经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美)P·麦卡利著周红云等译:大坝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开发过程范文篇10

一、精确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相对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ationalUnifiedProcess,RUP)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弊端。所谓的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主要是指以网络基础、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论,它就好像一个在线的指导人员,能够为全部层级、所有方面的软件程序开发提供开发模板、方针建议以及案例支持等等。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拥有着一个十分完整的框架结构,在该框架结构下,技术、实践等面向过程的方面以及代码、模型、文档等其它开发组件均被囊括其中。但是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为基础,给出了一种相对更加高效、更加可行的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终极目标就是弥补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不足,通过科学、系统以及有计划的指导,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可行性尤其是成功率,能够为中小型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帮助。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简化使其更具针对性。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主要面向对象是那些常规性的绝大多数的软件系统开发,因此,在针对性方面显得不足,没有能力可以根据实际的问题给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软件开发设计方案。尤其是那些开发数量与日俱增的中小型软件系统,应用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则会使得整个开发过程显得啰嗦、累赘和臃肿,软件设计人员除了要进行软件设计活动之外,还需要有效处理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天生的不足,增加了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压力。而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思想则采取了与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面面俱到截然相反的理念,即“分割简化、细致明确”。具体而言,就是将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问题进行合理划分,分析并探讨相对简单的部分,明确这些简单部分之后进行设计活动和实现活动。

由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来源于众多的中小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实践,因此,它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高效,而且极具针对性和简化性。这些特点使得不论是软件开发人员还是软件工程管理人员都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第二,能够实现软件开发支持的最大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软件设计人员对于业务理解的偏差、系统用户对于业务的变更和微调等,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很难进行有效地应对,而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主要是由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当中,软件系统开发团队的人员构成与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团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不仅拥有软件系统开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有用户业务领域的专家。因此,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软件系统设计团队能够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与用户进行直接、没有偏差的交流,及时发生客户对于业务的新要求、新变化,相应地,客户也能够在交流过程中了解软件系统开发的具体进程,并根据软件系统开发团队的要求为软件系统开发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协助。第三,优化合理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对于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而言,它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划过程、需求分析过程、设计过程、编码过程、测试过程以及运行维护过程。其中,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设计过程要比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该过程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整体性设计过程和详细设计过程)笼统得多;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测试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发人员的测试过程和用户的测试过程,且开发人员的测试过程密切联系着编码过程;同时,测试过程之后直接进入到运行过程也缺乏合理性,这两者之间应该增加“试运行过程”,即保持“测试过程→试运行过程→运行过程”的顺序,经过试运行过程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之后再进入到正式的运行维护过程中。有鉴于此,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系统开发过程进行了合理化与优化处理,将其划分为以下七个方面,即需求定义过程、外部设计过程、内部设计过程、编码测试过程、联合测试过程、系统试运行过程、系统初运行过程。其中,“外部设计过程”和“内部设计过程”同属于大的设计过程,“联合测试过程”则合并了编码和开发人员的单体测试,单独增加了“系统试运行过程”这一个重要环节。正是由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系统开发过程进行了合理化与优化处理,使得软件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管理和控制软件系统开发的进程。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在每一个开发环节当中均有开发进度文档,该文档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进行阶段性任务的明确、任务完成人员和完成时间的严格定义,借助于开发进度文档,彻底实现了软件系统开发进程的精确化管理和控制。第四,基本思想概述。通常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精确软件开发过程是建立在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基础之上的,并充分融入了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能力成熟度模型)理念,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所以,精确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中小型的B/S系统及其类似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思想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的细化分割。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实现了对复杂问题的细化分割,将其划分成为多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不论是系统开发过程还是软件工程管理均更容易;(2)软件开发团队当中增加了新成员——业务领域专家,他的阶段性介入对于增强整个软件系统开发团队业务能力方面是不言而喻的,提高了发现不合理业务的及时性,并能够给出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软件系统开发资源;(3)优化合理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定义过程、外部设计过程、内部设计过程、编码测试过程、联合测试过程、系统试运行过程、系统初运行过程等七个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要求计划具有非常高的细致程度,例如,以周为单位进行计划的制定,以天为单位确定开发计划,以小时为单位明确测试计划,等等。总体而言,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能够为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进度提供更可靠的保证,对于软件工程水平较低的国内现状而言,其积极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

二、基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X系统开发实例

某企业需要开发一套物流中心仓库管理系统,要求对仓库进行严格的控制,即对仓库进行精确的入/出库管理,提供在库量的实时监控,并且为财务用户提供准确的入/出库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数据。需求定义。在立项初期,首先确立系统开发的对应体制,包括开发商、用户系统课负责人、用户业务负责人。在开发商方面,有项目经理,项目组、开发人员以及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整体进度的把握已经项目合同的相关事宜。项目组长则全面的管理项目的开发进展,对各个开发阶段进行全程的跟踪,并且对项目中的相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做出决策,还包括了与用户系统负责人进行联络。开发人员主要负责系统需求的获取,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现。在用户方面,系统负责人主要起联络开发商和用户的作用,协助开发商和用户对业务需求进行沟通。另外,还负责向系统课的领导汇报系统的开发进度情况以及开发遇到的重大课题。业务负责人主要由实际工作的操作者构成,是系统功能的提出者以及系统测试和确认的人员。外部设计。在需求定义阶段,己经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确认,系统整体上可以分为8个大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管理、Maste管理、集装箱堆场、仓库管理、溢出仓库管理、工厂侧管理、财务用户部分和Housekeeping。在每个人功能模块当中又划分了若干了个功能画面,分别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实现。内部设计。详细描述了系统数据的数据结构,定义了各个数据表以及表中的数据字段的名称、类型、长度、含义等相关信息。系统实现。开发系统环境: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3SP2;开发平台:MicrosoftVisualStudio2003;开发语言:,C#,JavaScript;数据库服务:MicrosoftSQLServer2005;数据库客户端:Oracle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