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伴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2:50:37

即兴伴奏范文篇1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

即兴伴奏(AccompanimentImprovisation)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即兴”和“伴奏”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后的含义即是,在某种乐器上为主旋律即刻弹奏出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曲式结构、和声织体、伴奏音型,同时又具有烘托作用的曲调。即兴伴奏是一种有别于正谱伴奏的弹奏形式,它的特点是自身的“即兴”特点。即兴伴奏所用乐器有多种类型,如:钢琴、手风琴、扬琴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伴奏乐器来使用,因乐器不同所以在伴奏方面的要求也有差别,其他伴奏形式本文暂不做探讨,仅在钢琴伴奏方面进行论述。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集音乐理论与钢琴弹奏技巧为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它是所有艺术课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的综合课程。它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更主要的因素是其包含了——“即兴”这一特点,这个特点需要弹奏者在弹奏中不仅要有音乐方面的多种知识,更需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要有灵活的头脑和熟练的技巧,所以在即兴伴奏时首先应注重强调脑、手、眼、耳几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

脑——总体的指挥官,除对和声、伴奏音型进行思考外,还对手指、耳朵、眼睛发出相应指令;

眼——主要的任务是观察旋律谱子;

手——根据所想到的东西用手指在钢琴上弹出;

耳——主要是感觉脑和手所行成的音响是否和谐。

钢琴即兴伴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要求学生既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快速、准确的视谱能力和敏锐的听辨能力,同时还应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即兴伴奏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教学生理论和技巧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即兴伴奏方面所应具备的多种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感知能力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必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学习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通过人的情感世界强调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感受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因素来感受和认识声音,通过熟记旋律、认识和声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如:视唱、听音、分析伴奏乐谱、看音像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为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知音乐感情的发展变化。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即兴伴奏的需求。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人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所显示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于音乐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心理活动的最终结果,因此音乐审美能力的体验和获得是学生在不断地聆听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音乐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审美能力所必需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音乐实践,还需要有文化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应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审美视野,正如廖家骅先生所说:“各种音乐技能是传递音乐美感的工具和手段,更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实践也是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是通过我们所看到的字来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听觉来感知,使人们对作品的形象产生联想从而达到目的的。正因为音乐的这种特点,就需要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和弹奏意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一点就是对学生在能力方面和伴奏意识方面进行培养,而且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有自我思考判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教育方式多年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担当着教学主体的重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他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了想象和思维判断能力。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从这种模式中寻找能改变现状,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成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用引导启发式、才能展示式等进行教学。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弹奏即兴伴奏,如何选配和弦,如何根据歌曲的风格选择伴奏音型。教师首先应把弹奏的基本点以及如何配和弦告诉学生,然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为歌曲配和弦配伴奏了,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和弦都标记出来,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伴奏没有对错,只有好坏之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特点是“即兴”弹奏,其中体现着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力,这一点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弹奏。可以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熟练弹出旋律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提出多种的伴奏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变力。如:在教授歌曲《在水一方》时,首先,要求学生用最简单的伴奏手法,配伴奏时可考虑用和弦形式为歌曲配伴奏;要求学生运用规范的和弦连接进行编配,一开始可让学生自己配和声,教师讲解后再规范为:Ⅰ—Ⅵ—Ⅴ—Ⅰ—Ⅳ—Ⅰ—Ⅴ—Ⅰ。其次,在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弹奏手法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把伴奏音型加以变化,和弦也可适当变化进行伴奏,如音型可弹奏为柱式和弦或有符点的节奏型。最后,提出用分解和弦或琶音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要求学生除用琶音配弹之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用两种伴奏型为歌曲配伴奏。

另外,将学生分组练习,采取小组与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给出一段旋律让学生编配并弹奏,要求后弹奏的同学除给先弹奏的同学指出优缺点外,还要弹出与前面同学不同的伴奏来,最后给一两个学生进行重点讲评,同时要求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观摩学习,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开动了脑筋又提高了创造力,通过学人之长,克己之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用性和互动性很强而同时又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是为演唱或演奏者服务的一门特殊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传授学生弹奏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技巧外,同时又能培养出学生的一些能力,但光是这些还不能够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同其他的演唱或演奏形式进行配合的能力,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加强伴奏者同演唱(奏)的配合练习,在教学中可采用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互动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教师同学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教师弹〈——〉学生奏(教师弹奏主旋律,学生配伴奏)

教师奏〈——〉学生唱(教师伴奏,学生来演唱)

教师唱〈——〉学生奏(教师来演唱,学生为教师伴奏)

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此种教学形式的重点,学生间的配合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它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

学生唱〈——〉学生奏(学生唱旋律,由其他学生或自己来弹伴奏)

学生弹〈——〉学生奏(学生弹旋律,其他学生伴奏)

集体弹〈——〉学生奏(集体或小组弹旋律,个别学生伴奏)

集体唱〈——〉学生奏(集体或小组唱旋律,个别学生伴奏)

学生弹〈——〉集体奏(个别学生弹旋律,集体或小组伴奏)

集体弹〈——〉集体奏(小组弹旋律,小组伴奏)

集体唱〈——〉集体奏(小组唱旋律,小组伴奏)

即兴伴奏范文篇2

即兴伴奏中,首先要求伴奏者对于和弦在键盘上的位置十分的熟练,其中各个调的正三和弦(在调的I、IV、V级上形成的三和弦)是首先必须要求掌握的。因为在即兴伴奏中I-IV-V的进行是最基础的和声功能进行,它们是确定调性的最基本的途径,在任何一个调里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各类和弦按照和自不同的使用情况,大致可能分为三类:

a.常用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

b.不常用和弦:大七和弦、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增三和弦;

c.极少用和弦:减三和弦、小大七和弦、增大七和弦。

以上和弦由于其纵向结构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音响色彩个性。就如同是绘画色彩中的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区别。按其色彩不同和弦又可以分为:

a.明亮色彩:大三和弦、属七和弦、大七和弦、增三和弦、增大七和弦;

b.暗淡色彩:小三和弦、减三和弦、小七和弦、减七和弦、增大七和弦。

根据和弦音响的协和性,和弦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a.协和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b.比较不协和弦:减三和弦、增三和弦、半减七和弦、减七和弦;

c.不协和和弦:大七和弦,小大七和弦,增大七和弦。

每个和弦还有不同的位置变化,其中三和弦有原位及两个转位,七和弦有原位及三个转位。随着和弦的位置变化,同一和弦在音区上也引起了变化,并且就影响到和弦的稳定性:

a.三和弦及七和弦原位:比较稳定;

b.三和弦和一转位及七和弦第一、第二转位:较富于流动感;

c.三和弦第二转位及七和弦第三转位:比较不稳定。

在和弦的弹奏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一种手型框架感觉,这是一种固定的手指伸张控制感觉。这是针对于整个和弦体系而言,而并不是专指单个和弦。

例如,在键盘上弹奏所有c自然大调的三和弦(以柱式和弦音型为例)。因为和弦各音都是在白键上弹奏,那么相同音型、相同原位或转位的和弦在弹奏时一样的。由此,我们在弹奏的过程中,首先可以熟练地将某单个和弦在键盘上的位置和这个和弦在弹奏时的手型练熟,如果能将这种固定的感觉扩展开来,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其他的分解和弦织体、琶音等音型的训练和弹奏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兴弹奏的思维与动作都是一种在瞬间发生的快速行为,执行头脑指令的动作既要灵敏也要准确。这就要求在训练和弦的硬性键盘技术,是要侧重练就出一种又快又准的硬功夫。这一点在平时应着重练习。

2织体

所谓“织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音型”。它是指包含有一定内涵的意境单位。它本身是由有节奏的律动以及和弦的分配所构成,是节奏型与和弦音高的结合。排除节拍节奏、音区等因素的变化,从弹奏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织体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2.1.2柱式和弦型:在一定节奏条件下,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弹奏的音型,称之为柱式和弦音型。它以和声音响丰满、厚实为特点主要适用于力度较强,音响较厚重的歌颂性音乐体裁。

结合钢琴具体的演奏特点,柱式和弦音型由于在弹奏的分配上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单组柱式和弦音型。这类音型通常包括柱式结构层与低音声部层两个部分,一般由双手弹奏进行。由于柱式音层的音区位置常处于小字组以上,故而它多采用三和弦完整和弦音作密集排列,这种排列柱式音向上很集中,而且便于弹奏。单组柱式和弦音型除上述的双手构成形式以外,还常以单手构成出现,常见的形式是左手构成,而右手则承担歌曲旋律或其他音型的弹奏。

第二种是双组柱式和弦音型。这类音型由左手的柱式低音层与右手的柱式层共同构成,也就是说,除低音声部外,左右手都有柱式层的分配。而且两个柱式层既可以是同节奏弹奏,也可以是在不同节奏上构成的。这类音型由于其织体层次的增加,其音响丰满饱和,节奏力度更强。两组柱式和弦的间距音程(即下层和弦的音符与上层和弦的低音所构成的音程距离)一般不会超过八度,否则就会造成音响散乱,从而达不到音型所特有的密集而丰满的音响效果。

2.1.2分解和弦音型:在一定的节奏条件下,将和弦音由下而上或者是由上而下的折转依次弹奏的音型,称之为分解和弦音型。由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织体是由双手在不同的音区位置上共同完成的,因此分解和弦音型又存在着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双手音型:通常用于不带旋律或将旋律骨干音融入音型结构中的伴奏。这种音型是将和弦分配给双手共同进行弹奏,按其分配方式有两种手法:

a.链式双层分解:将左右手的和弦按照先后承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分解的线条前后贯穿,就如同链条般由前至后连贯成一线;

b.单层分解:这是指分解和弦部分是由一只手(通常是由右手)单独完成。而另一只手(左手)则以单音或者是以八度音程的方式构成织体中的低音部分。

第二种是单手音型:通常用于带旋律的伴奏中,部分分配给左手,而右手则以单音或者八度加和弦音的方式弹奏旋律。

第三种是综合音型:即兴伴奏体现的是一种活性思维的体现,表现在某伴奏织体上更应是一种灵活的方式。凡是脱胎于前两种伴奏织体的节奏音型综合而成的音型,我们即可看做是一种综合型音型。比如有一种带低音和弦的织体,这类音型由于节奏感强,音响富于弹性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节拍、节奏感强的舞曲和进行曲题材。

既然音型织体存在着多种类型,那么弹奏者就必须事先对织体有所选择。织体的选择应该符合音乐形象的表现需要,符合和声的配置需要,弹奏上讲究顺手,易弹。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选择从较简单易弹的织体入手,首先根据前面两种织体形式,然后再进一步练习其他织体,最后再将难度更大、更复杂的织体音型加入到即兴伴奏的弹奏当中。

在织体的练习过程当中,笔者认为特别要注意抓住两点,第一是必须要找对和弦,第二是要抓准节奏。

针对旋律,如果我们所选择配置的和弦与旋律中的音不相符合,那么即兴伴奏就是毫无目的的乱弹琴,也就没有丝毫即兴伴奏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节奏,如果我们所选择的织体在弹奏时其节奏与旋律的节奏没有配合上,那么即兴伴奏也将会乱成一团。因此抓住这两点,不仅对于弹好即兴伴奏至关重要,而且它也将贯穿于整个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

2.3调式调性

一般情况下,即兴伴奏都是在体现着一种调性思维艺术。即兴伴奏的调式调性感觉,是通过诸如旋律、和弦、和声等因素来体现的。可以是说在掌握和巩固和弦、织体、和声等技能的同时,这种调式调性的观念就已被潜移默化地映射在弹奏者的头脑里面。

在即兴伴奏当中,我们可能涉及包括西洋大、小调式,民族五声、七声调式在内的各种调式调性。但最常见、常用的还是西洋大小调式,而且它也是弹奏好中国民族五声性调式的基础。那么,弹奏者首先可以从掌握西洋大、小调的弹奏技巧入手,待到将这些基础性的调式调性掌握好以后,再逐步加强对于其他各种调式调性的掌握和巩固。

对于即兴伴奏调式调性的掌握,笔者认为关键是调性观念的建立。从即兴伴奏弹奏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经常接触简谱的弹奏者,如果用首调的观念来理解和掌握和弦、织体、和声框架等因素,就会显得更加容易和方便。特别是在处理和声方面,用首调感觉则能更加快捷、牢固地建立调性感觉。

对于各个调在键盘上的熟悉和掌握,我们可以采取以“一根线”带“一片”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训练。

a.“一根线”,是指掌握某一个单个的调。即要求将一首较容易的乐曲在某一个调上弹奏熟练,并记住伴奏所用和弦的级数(尤其是I/IV/V级上构成的和弦)、织体音型以及和声框架结构等因素。

b.“一片”,是指仍然选择同样一首乐曲,选择同样的伴奏和弦、织体与和声功能进行模式,但是这些都要求在另一个新调上面进行。这也就是在穿引一根“新线”。待到将所有的这些技术在这个新调上面练熟以后,我们就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去建立更多的“线”。

“线”多即成“片”。到那时,我们就能在不断的积累中,将即兴伴奏所需要的各种调逐步掌握。虽然这种方法看似呆板,违背即兴伴奏“活”的原则。但是只有“先死”才能有“后活”。必须要有先前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练习,才能拥有挥洒自如的伴奏能力。

3学习即兴伴奏应注意的问题

就像说话一样,在掌握了语言中大量的字和词之后,只要经过一定的语法训练和引导,我们就能通过组织语言来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笔者看来,即兴伴奏与说话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键盘弹奏技巧,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我们也必定能够掌握一定的即兴伴奏本领。

在前文的叙述中,我们已经连带介绍了部分即兴伴奏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下这些,仅是在即兴伴奏学习过程当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3.1即兴伴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钢琴技巧,但我们一定要明确区分钢琴弹奏技巧与钢琴伴奏技巧之间的的本质区别。前者是以机械练习为主来体现乐谱的内容,而后者是以创造性为主来完成伴奏。

3.2在即兴伴奏时,要强调眼、脑、手、耳的协同合作。

眼:伴奏时不仅要看谱,而且要在感观上密切关注演唱(奏)者的临场发挥,以便随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伴奏。

脑:除了要进行相应的和声、织体配置的构思以外,同时还要对手指动作发出指令,而且还要协调身体各部分动作,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手:根据脑的指令,手指动作进行伴奏。

耳:从总体上进行音响效果的监听,并将音响效果及时反馈给大脑,同时及时对和弦的对错、排列方式;对织体以及伴奏的快慢、强弱作出适当的调整。

3.3通常的钢琴伴奏,实际上相当于在背谱。而即兴伴奏必须要将这种背诵习惯转变成为一种有如“说话状态”的即兴状态。学习即兴伴奏,即要求有一种不怕弹错的精神。如果畏手畏脚,老是担心会弹错音,担心所弹的伴奏没有别人的好听,总是依赖记谱、背谱弹奏而自己不动脑思考,就永远也学不会即兴伴奏。

3.4即兴伴奏讲究“先死后活”的特点。必须是在前期掌握那些“死”的硬技术,才能在以后的即兴伴奏当中做到灵活自如。但要切忌“好高骛远”,要根据自己相应的“死”技术弹奏“活”的伴奏,由易到难地根据自身基本功底逐步地增加伴奏手法,稳步地提高自身的伴奏水平。

3.5注意提高自己的审美与创造意识。钢琴即兴伴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标准。只存在伴奏效果的好坏差别。所以我们追求的是更好的音响伴奏效果,但是要谨防将一些规律性的手法视作死板的教条,从而忽视对具体情况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同时,为提高自己听觉的审美鉴赏力,我们不妨可以多听多分析一些经典作品与优秀作品的钢琴伴奏谱,把它们作为提高自己即兴伴奏水平的有益补充。

3.6即兴伴奏学习需要勤学苦练,即兴伴奏的练习与掌握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坚持。

3.7即兴伴奏学习和学外语的口语很相似。重要的并不是通晓理论,而是能得心应手地弹出所需要的音响效果。因此要多参加各种音乐伴奏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

即兴伴奏范文篇3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集音乐理论与钢琴弹奏技巧为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它是所有艺术课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的综合课程。它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更主要的因素是其包含了——“即兴”这一特点,这个特点需要弹奏者在弹奏中不仅要有音乐方面的多种知识,更需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要有灵活的头脑和熟练的技巧,所以在即兴伴奏时首先应注重强调脑、手、眼、耳几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

脑——总体的指挥官,除对和声、伴奏音型进行思考外,还对手指、耳朵、眼睛发出相应指令;

眼——主要的任务是观察旋律谱子;

手——根据所想到的东西用手指在钢琴上弹出;

耳——主要是感觉脑和手所行成的音响是否和谐。

钢琴即兴伴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要求学生既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快速、准确的视谱能力和敏锐的听辨能力,同时还应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即兴伴奏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教学生理论和技巧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即兴伴奏方面所应具备的多种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感知能力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必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学习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通过人的情感世界强调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感受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因素来感受和认识声音,通过熟记旋律、认识和声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如:视唱、听音、分析伴奏乐谱、看音像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为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知音乐感情的发展变化。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即兴伴奏的需求。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人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所显示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于音乐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心理活动的最终结果,因此音乐审美能力的体验和获得是学生在不断地聆听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音乐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审美能力所必需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音乐实践,还需要有文化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应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审美视野,正如廖家骅先生所说:“各种音乐技能是传递音乐美感的工具和手段,更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实践也是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是通过我们所看到的字来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听觉来感知,使人们对作品的形象产生联想从而达到目的的。正因为音乐的这种特点,就需要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和弹奏意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一点就是对学生在能力方面和伴奏意识方面进行培养,而且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有自我思考判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教育方式多年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担当着教学主体的重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他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了想象和思维判断能力。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从这种模式中寻找能改变现状,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成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用引导启发式、才能展示式等进行教学。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弹奏即兴伴奏,如何选配和弦,如何根据歌曲的风格选择伴奏音型。教师首先应把弹奏的基本点以及如何配和弦告诉学生,然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为歌曲配和弦配伴奏了,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和弦都标记出来,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伴奏没有对错,只有好坏之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特点是“即兴”弹奏,其中体现着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力,这一点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弹奏。可以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熟练弹出旋律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提出多种的伴奏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变力。如:在教授歌曲《在水一方》时,首先,要求学生用最简单的伴奏手法,配伴奏时可考虑用和弦形式为歌曲配伴奏;要求学生运用规范的和弦连接进行编配,一开始可让学生自己配和声,教师讲解后再规范为:Ⅰ—Ⅵ—Ⅴ—Ⅰ—Ⅳ—Ⅰ—Ⅴ—Ⅰ。其次,在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弹奏手法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把伴奏音型加以变化,和弦也可适当变化进行伴奏,如音型可弹奏为柱式和弦或有符点的节奏型。最后,提出用分解和弦或琶音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要求学生除用琶音配弹之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用两种伴奏型为歌曲配伴奏。

另外,将学生分组练习,采取小组与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给出一段旋律让学生编配并弹奏,要求后弹奏的同学除给先弹奏的同学指出优缺点外,还要弹出与前面同学不同的伴奏来,最后给一两个学生进行重点讲评,同时要求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观摩学习,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开动了脑筋又提高了创造力,通过学人之长,克己之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用性和互动性很强而同时又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是为演唱或演奏者服务的一门特殊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传授学生弹奏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技巧外,同时又能培养出学生的一些能力,但光是这些还不能够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同其他的演唱或演奏形式进行配合的能力,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加强伴奏者同演唱(奏)的配合练习,在教学中可采用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互动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教师同学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教师弹〈——〉学生奏(教师弹奏主旋律,学生配伴奏)

教师奏〈——〉学生唱(教师伴奏,学生来演唱)

教师唱〈——〉学生奏(教师来演唱,学生为教师伴奏)

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此种教学形式的重点,学生间的配合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它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

学生唱〈——〉学生奏(学生唱旋律,由其他学生或自己来弹伴奏)

学生弹〈——〉学生奏(学生弹旋律,其他学生伴奏)

集体弹〈——〉学生奏(集体或小组弹旋律,个别学生伴奏)

集体唱〈——〉学生奏(集体或小组唱旋律,个别学生伴奏)

学生弹〈——〉集体奏(个别学生弹旋律,集体或小组伴奏)

集体弹〈——〉集体奏(小组弹旋律,小组伴奏)

集体唱〈——〉集体奏(小组唱旋律,小组伴奏)

集体弹奏时教师可在和弦方面进行统一要求。

总之,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集多种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所要学的知识很多,要使学生在钢琴即兴伴奏上有所进步,除要求他们勤学苦练外,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养成良好的伴奏习惯和良好的意识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减少障碍,同时也能在即兴伴奏的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规范性来。

即兴伴奏范文篇4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在学习能力上具有差异性。我们在教学上得到的启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教学对象而灵活多变,不能单纯的整齐划一。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次因材施教教学势在必行。分层次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多门学科的应用已探索多年并形成一些好的成果,但是在钢琴即兴伴奏的领域还很少。因此,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教育规律原理,借鉴其他学科分层次教学经验,结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际特点探索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使得全体学生尽可能得到最优化发展,正是研究钢琴即兴伴奏分层次教学的意义所在。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取得优质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分层次进行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总体目标必须是纲领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几种不同程度的目标定位,使之符合不同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分层次目标应具备灵活性、方向性,各层次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应关注最终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次,这是分层次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分层次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还会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为学生分层次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同步划一带来的种种弊端,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到部分学生的自尊心。高校音乐类专业一般在第三年度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这时的分层次分班可以根据学生钢琴考试及和声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班。

1、初级班

此类层次的学生钢琴弹奏能力相对较弱,和声知识贫乏。对于此类班级,要求不能太高,应先讲授西洋大小调音阶、琶音的构成及转换,清晰调式的构成,明了指法规律;再将正三和弦的常用组织形态以和弦弹奏方式做练习,了解ⅠⅣⅤ以及属七和弦的和声功能进行;最后在简易节奏型(根音加和弦)的基础上,使用无旋律伴奏的方式,在学生在弹奏基本和声的同时,唱出与和声相对应的旋律,使学生感觉钢琴即兴伴奏是一件简单有趣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水平。初级程度班在调的掌握上以“三升三降”以内的调为主;在选曲上应以简单的儿童歌曲、进行式歌曲为主,尽量选择中小学课本上的一些常用歌曲伴奏,以满足今后的工作需求。对该层次学生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肯定学生的获得的每一点成绩,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2、中级班

该层次班级已经能够熟练的在钢琴上进行24个大小调转调,和声知识应已掌握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及重属和弦的书面写作能力。对此类班级,应使其尽快学会在键盘上熟练应用和声知识的能力;在理论上加之曲式分析,掌握乐曲旋律的构成及基本和声在旋律中的应用,学习前奏、间奏及尾声的处理手法,熟知同主音大小调和平行大小调的交替构成,加强段落间对比;了解旋律伴奏和无旋律伴奏的伴奏特点与类型,并在24个大小调上灵活运用;乐曲类型及伴奏织体的选择上要多样化,在正、副三和弦功能性的基础上多感受副属和弦的离调音响效果;增加中国民族调式伴奏的学习内容,合理运用民族化和声语汇;在旋律休止音、长音的处理上,应掌握音阶式、音程式、和弦式填充及“加花”等各种装饰手法。这一程度的学生在授课时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分析已有经典伴奏曲目,使学生在聆听到好的声音效果后会主动吸收并融入到自己的伴奏中,进一步加强听觉方面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

3、高级班

即兴伴奏范文篇5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综合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根据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做即兴的弹奏,用琴声带动演唱者投入歌曲情绪,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它的特点是突出弹奏的即兴性,即在无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伴奏者能根据对歌曲旋律的理解和分析作出快速反应,在大脑中迅速形成和声配置和音型织体编配的同时,即时并有效果地在钢琴键盘上演奏出来,起到对歌曲的烘托、渲染作用。它不仅要使音乐形象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琴声激起演唱者的情感活动,两者相互呼应、交流,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一、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

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所以伴奏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钢琴技巧,它是钢琴伴奏的基础和表现音乐的手段。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即兴伴奏是不同的两方面内容,要明确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钢琴演奏技巧是以机械练习为主要再现乐谱内容,而即兴伴奏必须服务于歌唱的需要,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理论知识即兴地弹奏出伴奏织体,是以创造性的劳动完成歌曲伴奏,使之成为与歌曲相辅相成的整体。因此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一是伴奏水平受钢琴技巧的制约;二是钢琴技巧高于伴奏水平,就是说伴奏水平受理论水平、创造性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制约。这就需要二者的同步提高,达到综合平衡、全面发展的理想效果。

二、扎实的和声理论知识

钢琴即兴伴奏是和声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伴奏者和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表现力。因此,和声的选择要根据具体作品需要来考虑,处理好排列法、连接法、节奏感、表现力及和弦结构等。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是一首颂歌,全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二句为并列句,第三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歌曲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一般性的旋律进行中,运用调内正三和弦便能保持主旋律的和谐、流畅以及织体的丰满效果,但在歌曲的高潮段落,和声手法的运用与处理却要求体现出特定的效果。这首歌曲的高潮段落恰当地运用不稳定的变和弦,增强了和声的倾向性,加大了和声的力度,有效地推动歌曲向着激昂、辉煌的情绪发展,充分展示出这首歌曲的感情色彩。由此可见,扎实的和声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三、较强的综合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技术,是伴奏者较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即兴伴奏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即兴伴奏的实践中体会到: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伴奏者:1.具有即兴编配能力。掌握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伴奏织体,从而能即兴编配出合理、实用、简练、有效的即兴伴奏;2.具有即兴应变能力。能快速分析判断作品,并创造性地选择设计好伴奏音型,将其应用到伴奏中去;3.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钢琴即兴伴奏必须重视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否则就会像一条链条缺少了中间环节一样,无法形成连贯、流畅的整体。

四、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

伴奏音型的基本形式,是指常见的几种和弦的不同陈述形式,是即兴伴奏中为歌曲所弹奏的伴奏音型样式;它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但基本形式只有三种,即:和弦式伴奏织体、分解和弦式织体、带低音和弦式织体。

1.和弦式伴奏织体(表现特点——坚定有力、气势磅礴、庄严宏伟、豪情激荡)。和弦式伴奏音型也可称为柱式和弦伴奏织体,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原型(四部和声的各音)同时奏出的一种形式。(1)节奏松弛、平稳,具有烘托背景的作用。(2)节奏短促紧凑,有较强的动力。(3)跳跃、节奏鲜明,坚定有力。(4)锣鼓式节奏,擅长表现热烈欢腾,动感较强的情绪。如: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运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来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定决心。

2.分解和弦式织体(表现特点——抒情流畅、委婉深情)。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分解形式出现,是和弦音按各音排列顺序走向进行变化的一种形式。(1)深情、委婉,亦可欢快跳跃。(2)抒情流畅、富有歌唱性,具有动感。如:歌曲《高天上流云》,运用分解和弦表现了抒情歌曲的形象,表达了我们对幸福生活无限热爱和对未来无比憧憬的美好心情。

3.带低音和弦式织体(表现特点——欢快跳跃、节奏感强)。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低音与另外几个和弦音交替出现的一种形式。(1)欢快跳跃、节奏感强。(2)微微起伏摇荡又平稳安静,静中有动。(3)节奏鲜明、形象生动,具有新疆舞蹈特点。如:歌曲《天地之间》,运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来表现少年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可爱形象。

以上三种伴奏音型具有比较典型的用法和表现力,它是继续深入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伴奏音型的使用应在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但要避免杂乱无章、弄巧成拙。

五、总体的布局

在设计时应先对歌曲的曲式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弹奏时就能更好地把握全曲的伴奏框架,使之具有合理的整体布局。要弹出圆满完整的伴奏,不仅要把伴奏音型弹好,还要把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弹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必须重视伴奏总体的布局,即前奏、间奏和高潮部分的综合应用。

前奏是指歌曲开始之前,预示歌曲的主题内容、思想感情,或描绘意境、渲染气氛,提示演唱者的情绪、音高、调式、调性、节奏、速度及力度等,给我们带来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间奏是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情绪变化、调式对比的衔接,特别对音乐内容的补充、烘托气氛、描绘背景起着桥梁连接作用,也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歇息机会。

尾声是通过钢琴伴奏对歌曲的终止进行加强和补充,进一步抒发作品的思想感情,让歌曲的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完美。

可见前奏、间奏、尾声是与歌曲本身密切联系,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因此,在练习中,要全面考虑整体构架的合理安排,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1.熟悉、分析歌曲的风格、情绪、调式、高潮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歌曲的内涵。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正三原位和弦、三度叠置的连接为主,副三和弦、转位和弦、变和弦为辅。

2.歌曲开始部分以主三和弦为主,巩固其调式调性,高潮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推动感。如:歌曲《歌唱祖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都是带有颂歌性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前奏部分的和弦选配,就要以主三和弦来确立调式调性,给人坚定有力、朝气蓬勃、奋勇前进的气势。

3.高潮部分的处理:(1)反向八度、音阶及半音阶进行,如:歌曲《幸福在哪里》,上行的音阶使歌曲结束在情绪的顶点,欢快、兴奋而充满活力,加上左手的节奏音型和最后有力的和弦式的收束,使歌曲完满地结束;(2)根据风格特点使用震音、琶音等,如:歌曲《松花江上》高潮部分运用了这一手法,在这里震音的最大特点,表现了充满愤怒与仇恨的情感爆发,是撕心裂肺的呼号呐喊!力度和气势不断增长,升华了音乐主题,表达了人民的共同呼声和愿望,情绪高亢激昂、充满激情、势不可挡;(3)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如:歌曲《雨花石》为了表现“迎接黎明胜利的曙光”这一特定的内容,利用变和弦(DD和弦)特殊明亮的色彩,把歌曲的主题进一步向前发展和升华,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的深刻主题与深远的意境。

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如:歌曲《我爱你,中国》、《英雄赞歌》、《中国的土地》、《大森林的早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它还可根据歌曲表现的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伴奏音型,这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设计将会产生富于整体性的效果。总之,综合分析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在歌曲整体框架的建立上能够达到较准确的定位,无论在结构的逻辑发展以及风格特色的处理方面都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境地。

学好钢琴即兴伴奏,掌握必要的和声、曲式结构、伴奏织体、歌曲作法以及基本乐理等理论基础知识是重要的,同时还必须做到:

①重视各调式调性的键盘和声功能的练习;

②重视键盘上做即兴伴奏的练习;

③重视在键盘上的移调练习。

这些练习不仅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而且钢琴的技艺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是在于“即兴”,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为歌曲即兴编配伴奏织体,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因此,即兴伴奏者应当具备较为丰富的作曲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钢琴技巧和各种伴奏织体手法,并能深刻理解与把握歌曲的风格内容,这对于有效地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8

[2]谢哲邦编著《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6

即兴伴奏范文篇6

基于此,探索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提升教师即兴伴奏能力,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即兴伴奏的应用策略思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即兴伴奏的应用,要求在对乐曲的情感基调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其节奏形态进行综合全面分析,以便在即兴伴奏的和声配置方面实施优化设计与布局,从而使音型与和弦的应用上层次分明,有静有动,使即兴伴奏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在不断学习乐理与弹奏技能等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乐曲伴奏音型,并对乐曲进行合理的编排设计,使即兴伴奏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以促进音乐教学。

(一)强化基本乐理学习,提升视奏能力

要确保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和声知识以及基本和乐理的学习,以便在即兴伴奏的应用中,能够更加熟练自如地运用相应的和弦连接规则,并能够通过和弦原位与转位形式等辨别其音响效果。同时,为提升即兴伴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音乐教师还应全面加强自身视奏能力的锻炼,尤其要注重视唱能力的锻炼,在熟悉乐曲风格、节奏形式等信息的基础上,可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加强对乐曲调性与调式的理解,以更好地促进即兴伴奏的应用。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学为例,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多以简谱教学的形式呈现,这为教学实践中即兴伴奏的配弹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在提升自身弹奏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利于即兴伴奏应用的信息,并使学生熟悉与理解首调唱名法,从而使其能够掌握各调性的基本音阶,以便于弹奏。

(二)合理选择乐曲伴奏音型,优化歌曲编排设计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提升即兴伴奏的应用效果,首先应在明确乐曲风格与体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伴奏音型,以便增强乐曲的歌唱感,增强其情感色彩,发挥即兴伴奏作用,对乐曲进行更好地补充。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歌声与微笑》的教学为例,在为这首歌曲进行伴奏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这首歌的音乐风格,在此基础上,选用节奏型或流畅起伏音型进行伴奏,以获得更好的伴奏效果。在这首歌曲的伴奏中,在伴奏方式的选用中,则可根据乐曲的风格选择和弦以及无旋律的方式进行伴奏,在伴奏过程中,为强化乐曲中体现的少年形象,可通过加重低音bass效果的方式进行弹奏,增强乐曲的表现力。同时,在即兴伴奏应用中,还应对乐曲进行整体设计与构思,对乐曲的色彩层次,调式选择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在伴奏中给学生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提升伴奏应用效果。

(三)掌握各类伴奏手法,勇于参与实践

为全面提升即兴伴奏的应用效果,掌握不同的弹奏手法是其必备条件。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歌曲伴奏及其伴奏音型等进行学习,在丰富配弹经验的同时,熟练掌握不同的伴奏手法,如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以及柱式和弦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时,在即兴伴奏的应用中,则充分应用了柱式和弦在表现庄严宏伟等音乐风格的特点,在伴奏中,应充分注重节奏的紧凑表达。此外,要应用好即兴伴奏,还应勇于参与实践,在音乐活动中加强配弹技能的训练,以不断提升伴奏技能。

即兴伴奏范文篇7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训练

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必修课。由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需要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具有一定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所以,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认识到这一学科技能的重要性,要有学习的心理准备,摆正自己的位置,认真学习好钢琴即兴伴奏课。

一、即兴伴奏的特点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只有旋律谱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为歌曲所弹的伴奏。它是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演唱者共同塑造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即兴伴奏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还要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将伴奏音型、织体及各种表现手法在键盘上做即兴的弹奏。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四个特点:

1.突出弹奏的“即兴”性。即兴伴奏由于事先毫无准备,伴奏者必须根据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调性、结构以及实际的演唱形式和要求,即刻创作并弹奏出歌曲伴奏。

2.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和自由度。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即兴伴奏起到教学与艺术指导的作用,实用意义较强,教师可在弹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处理。尤其是和声的运用,伴奏中的和声主要是键盘和声,它与传统和声还有一些区别,实际运用中是很灵活的。

3.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即兴伴奏的过程是歌曲再创作的过程,需要伴奏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多声部的音乐思维和创作手法进一步刻画和塑造音乐艺术形象。

4.体现了伴奏者的综合能力。即兴伴奏这门学科实质是对伴奏者的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和钢琴弹奏技巧等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运用的能力是衡量一名合格伴奏者的重要依据。

二、即兴伴奏存在的问题

1.钢琴弹奏技巧与即兴伴奏技能相脱节。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示范、讲解下,通过思考理解可以为旋律设计和配置和声。遗憾的是,学生的设计无法在钢琴上表现出来,即所谓“纸上谈兵”。原因在于即兴伴奏设计者有一定的钢琴技巧,但是这些技巧不能快速弹奏即兴伴奏的音型,不能与键盘和声相结合。

2.和声选用单一,缺少变化。学生的键盘和声知识掌握不足,只熟悉ⅠⅣⅤ级,副三应用不当,缺少色彩和风格性的变化。

3.在伴奏音型的运用方面,缺乏系统性的归纳和整体的设计及灵活的转化。学生在伴奏中使用的音型较单一,对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用音型分辨和选用能力差,有些甚至与歌曲的音乐形象不符。

4.学生综合能力较弱,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差。即兴伴奏这一学科实质是对伴奏者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作曲理论、曲式分析和钢琴弹奏技巧等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高师学生在学习完基本理论课程后,却不能在钢琴上表现出来,不能真正应用到歌曲的即兴伴奏中。没有达到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之间学习脱节。

5.实践机会少,经验与能力训练不够。高师学生在校期间对钢琴即兴伴奏实践的机会很少,一般在文艺演出或是技能汇报中,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锻炼较多,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担任钢琴伴奏任务,所以,也没有得到过舞台实践经验,学生的能力训练不够。

三、即兴伴奏技能的训练

1.钢琴弹奏技术是训练即兴伴奏的基础

钢琴的技术技巧是即兴伴奏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之一,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都对即兴伴奏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几年的钢琴弹奏学习,已经具备学习即兴伴奏的条件,就应该把学习钢琴的侧重点放在即兴伴奏上。

(1)加强练习弹奏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弦连接。

(2)指法的编排与训练。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法流畅地弹奏旋律。常用的指法有六种:顺指法、扩指法、同音换指法、缩指法、穿指法、越指法。

(3)加强视奏训练。培养学生看谱弹奏,看清谱号、调号、音符位置、节奏及变音记号、力度记号等,养成正确、良好的读谱习惯。还要时刻倾听和注意各类和弦不同的音响色彩与不同方式的连接。(4)合理使用钢琴踏板。踏板是一种音色和音响的调节器,不同的使用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使用踏板时,可根据歌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踏板类型。

(5)做快速的移调练习。将一首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掌握七个调的基本和弦位置,建立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概念。

2.具有灵活扎实的理论知识

弹好即兴伴奏,理论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伴奏需要的理论知识有很多,如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等。

(1)和声基础知识。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骨架,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歌曲演奏处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完美性。例如,在简易的儿童歌曲伴奏中,运用调内正三和弦便能大致保持主旋律的和谐、流畅以及织体丰满效果,但在较复杂的歌曲中,除了运用调内正三和弦以外,还在歌曲的高潮段落和转调部分,运用变和弦体现出特定的效果。在和声编配的同时,还要注意旋律的和弦外音的处理、和弦的色彩性、终止式的选用等。

(2)曲式分析能力。应用和声的同时,还需要对歌曲的体裁形式、调式、曲式、内容进行分析。对于一首完整的作品,主要是看曲式分析是否明确、深刻。例如,歌曲《小鸟小鸟》,经过分析后,歌曲是F大调式,6/8拍,二段体曲式,歌曲主要塑造少年儿童活泼向上的形象,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结构与内容了解后,就可以合理地整体布局了。

(3)选配恰当的伴奏音型。伴奏音型是和声基础应用到具体作品中有规律的陈述形式,而这个形式是否恰当,是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得来的。伴奏音型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但它的基本形式只有三种:柱式和弦式、分解式、半分解式。选用时必须考虑某种音型是否与歌曲的内容、情绪、风格、速度相适应。例如,节奏稳重、情绪激昂的进行曲式歌曲可选用强有力的、肢体丰厚的柱式和弦式音型;节奏明快、情绪热烈、旋律富于跳跃的舞蹈性歌曲可选用半分解、全分解或柱式和弦式的跳跃音型;情绪变化丰富细腻、富于诗情画意、旋律起伏较大的抒情歌曲可选用全分解、半分解或比较缓慢的柱式和弦式音型等。所以,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歌曲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才能选择好适合歌曲思想内容和风格的伴奏音型。

(4)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即兴伴奏有它的即兴性,但也不能漫无边际,也不是要绝对遵守严格的公式格律。不能要求学生把一首歌曲配弹成相同的样式,要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想象力,创造性的编配,使每个人的灵感和才能在逻辑的轨道上创造性地充分展现出来。例如,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形象及思想感情的变化、乐曲背景与和声运动的需要来考虑钢琴伴奏的织体与音型。可以用琶音来模拟流水、倚音来模拟鸟鸣、八度来模拟雪花飘飘等,以此借景抒情;也可以模仿民间的锣鼓、吉他的弹拨、钢管的吹奏来渲染气氛;也可以汲取人民生活中熟悉的音调与节奏,如民歌或民间舞曲的节奏、行进队列的步伐声、母亲晃动婴儿摇篮的律动等,来烘托作品的特定意境,等等,用这种创造性思维与整个作品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更加深了整个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加强艺术实践。综合应用能力是指钢琴技巧、和声基础、伴奏音型、歌曲分析四个方面的综合,以及即兴的编配、与演唱者的合作、艺术实践经验等内容。这个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能否弹好即兴伴奏的关键。除上述几个要素外,还要不断在下列方面努力学习、提高、培养和锻炼,即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对钢琴性能和键盘各调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复调,配器)等,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由此可见,即兴伴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海阔天空,要减少盲目性,增强规范性,要多听、多想、多练。当然它也不像固定伴奏那样精心设计,严格规范。因此,既要有章法,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才叫即兴伴奏。总之,即兴伴奏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融各种要素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但也不是神秘莫测的天书,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终将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即兴伴奏范文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

一、幼儿教师具备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意义

钢琴即兴伴奏指的是幼儿教师在没有事先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的临时性的钢琴伴奏表演。它实际上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也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演奏技能。如果要切实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不仅需要提升他们的实际演奏能力,相关知识的学习也非常重要。通过钢琴即兴伴奏,在演奏中表达出一种欢快、积极、轻松的感情,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一方面可以营造活泼、富有趣味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儿童对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本身的兴趣。

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现状

以往很多师范院校在设置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的课程教材时,往往在理论方面长篇大论,让学生很难有很好的理解。在选择演奏的幼儿歌曲时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歌曲大多过于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就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时,片面强调弹奏技能的训练,却常常忽视其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这导致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真正参与教学工作时自身掌握的能力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这势必会令其面临诸多困难。此外,由于教材中歌曲选择常常较为落伍,一些学生在今后自身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工作时,仍然缺乏对学生实际兴趣的调查,继续使用以往从教材上所学到的那些并不合时宜的缺乏新颖性与趣味性的曲目,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

(一)强化实践练习。强化实践练习,必须做好基本功的训练,这包括对琴键声调的充分了解、对和弦结构转位的有效把握等。教师应当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其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应当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进行训练,要实现目标,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训练就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如针对某一种伴奏音型或是和弦,结合某几首歌曲进行大量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强化这一能力。此外,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去幼儿园实习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在幼儿园课堂上切实地为学生进行即兴伴奏,通过实践练习明确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二)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决不能只重实践联系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与专业音乐学校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对作品分析、和声课程等。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才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乐理知识的教学,在每次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练习前,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引导,例如,和弦与调式等,从而为其钢琴即兴伴奏整体能力的提升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三)着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这两者之间始终应当是联结、融合在一起的,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的最终目标。以和声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首先由教师讲解和声理论中的基础知识,再引人相关的作品,带领学生结合这些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其进行模仿练习,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进行一定的创新,最后再开展相关的专项练习,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此外,教师应当明确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伴奏基本都是幼儿歌曲的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幼儿歌曲予以更多的关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幼儿歌曲的伴奏特点,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联系伴奏谱的和声、音型等,从而让他们建立起更加丰富、完善的知识体系。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钢琴即兴伴奏的位置实际非常重要,要想实现对幼儿教育课程的进一步优化,对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改革必不可少。因此,中职教师必须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方面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从提升其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两个方面出发,着力提升他们的相关能力,为其未来顺利地完成自身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瑾.中职学前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5).

[2]王莉.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创新[J].戏剧之家,2014(18).

即兴伴奏范文篇9

弹奏基础作为即兴伴奏的基本条件,它的弹奏水平、深浅程度对即兴伴奏具有直接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钢琴基础好与即兴伴奏好具有明显的区别,钢琴演奏依赖于机械练习,在反复磨练的过程中,让乐谱内容再现,最后提高技能;即兴伴奏更多的是应用作曲技巧,在对相关歌曲进行即兴编配的同时将其演奏出来,和演唱者一起完成歌曲的创造性劳作,它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能力。在钢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达到十指灵活、配合自如的境界,必须加强技术训练,具体如:音阶、练习曲目、琶音、乐曲等,因为大部分即兴伴奏的伴奏音型都是和琶音、弦音各种变形的运用。在弹奏曲目练习时,如果学生不了解音律,可想而知兴趣也极为有限;反之,如果即兴伴奏练习的曲目比较熟悉,学生在练习时就能产生学习兴趣,所以在钢琴教学中适当Kechengyujiaoxue课程与教学加入即兴伴奏对帮助学生提高弹奏技巧有很大帮助,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提升演奏技巧,又能增强伴奏能力。

二、即兴伴奏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提升

在钢琴教学中,为了让即兴伴奏既动听又准确,伴奏者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听觉能力,还必须掌握和声布局与功能、声部演变以及和声框架等一系列基础知识。和声节奏作为即兴伴奏的关键部分,和声节奏是和声在变换中的具体频率,当然它也会因为歌曲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对于欢快的歌曲,选用两拍或者一拍进行和声功能变换,具体如《红莓花儿开》。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类舒缓的歌曲时,要求自然放慢和声节奏,并且在一个或者两个小节处转换和声功能。另外,对作品知识进行分析在即兴伴奏中也有重要作用,伴奏人员不仅要快速掌握段落情况,分析歌曲内容,还必须快速确立音型伴奏,以达到渲染情绪。在掌握歌曲创作特点、风格以及歌词内容后,即兴伴奏人员必须活用各种书籍学到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蕴。

三、即兴伴奏有助于表现能力的提升

从音乐教学内涵来看,音乐表现并不是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注重自己能够演奏什么样级别的曲子,并且以多快的速度演奏,却忽略了对曲子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很难表现出作曲家真正的意图与音乐内涵。在现代钢琴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弹奏技巧的培养,还必须强化学生的表现能力,而在即兴伴奏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多听、多弹、多练、多想,这样才能真正领会音乐曲目内涵。此外,同样的旋律、节奏、音符,通过不同的人进行演奏就会得到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常说的音乐表现力差异,它不仅是天赋,同时也是后天渲染、熏陶的结果,为了培养音乐表现力,它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练习,还必须领略音乐隐藏意蕴。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纵使伴奏人员拥有很强的表现能力,也不能将伴奏演变成独奏,只有认识到伴奏与演唱的地位后,才能在音量表演上取得平衡。在音量比例调整中,为了确保双方持衡,必须选用恰当的比例。

四、有助于快速反应与视奏能力的提高

即兴伴奏范文篇10

正所谓“对症下药”,只有首先明确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才能针对性加以解决。(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任何教师应该明确并认同一个教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即教学是一种相互的、涉及两个对象的知识传播行为,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而言,更是如此。与其说音乐课堂是传递知识的平台,不如说音乐课堂是心与心交流的载体。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被概括为“填鸭式喂养”,教师针对考试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忽视了音乐的特质。事实上,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他们渴望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期望得到重视。教师这种教育方式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迫接受教学内容。日积月累,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而是等着教师的“喂养”。(二)理论知识较丰富,而音乐素养较为欠缺。一提到“中国学生”,许多国人以及外国人都会贴上“应试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等负面标签,这源于学院圈养化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落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曲子背后的故事以及曲子创作背景很少提及,加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坚持,考核难度也较大,因此,很多教师都会主动舍弃音乐素养的培养,将全部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较为丰富、音乐素养较为欠缺的现状。这不仅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教师专业知识的薄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的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及和弦转位的弹奏指法、触键方法都不明确,何谈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音乐伴奏的创新。(三)教师与学生界限分明,课堂气氛单调乏味。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知识的权威者,这种观念对于提升课程质量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与学生进行任何的交流。实际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乐感薄弱,教师若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就无法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高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质量也非一日之功,必须有坚持不懈的恒心与耐心,提升自我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将授课的出发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都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在授课前通过制作PPT或微课,并视频和相关作业至网上,供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在此过程中,要以一颗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在教师看来很幼稚,但是必须认真对待。然后给学生约5分钟的时间讨论,最后整体回答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解答疑难点。例如,在讲述车尔尼Op.718中的练习曲时,教师完全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一段相关片段,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流露出的感情,多设置立体的情景场景,让学生与教师站在同一条线上去分析、去学习,进而实现完美互动。(二)丰厚学识与素养,拓宽教学范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于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丰厚自身的学识与素养,主动学习,力求使教学面扩大。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主人公在面对“坏孩子们”时,不是一味地责罚与惩戒,而是运用音乐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坏孩子们”在音乐的安抚下,也慢慢变好。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分析歌曲的体裁与内容,明断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特点,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为歌曲配置和弦,设计音型织体及前奏、间奏与后奏;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弹自唱的能力,运用伴奏手法为歌曲伴奏的同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这样一来,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提供伴奏,与学生一同完成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饱含感情,不仅为学生讲解弹奏技巧,也要对著名曲子背后的故事及创作背景进行讲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徜徉于音乐的殿堂,与音乐创作人完成心灵的对话。(三)师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基本载体,活动在将抽象的音乐进行知识形象化的基础上,以其丰富性、轻松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学生的欢迎。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正确的引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将极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灵动的音乐课堂自然水到渠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师生互动不仅是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教师积极参与进去。例如,在学生自主完成音乐伴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观察学生存在的盲区与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而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则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或者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内容,使音乐课堂变得活跃生动起来。

三、结语

总之,在曼妙而多姿的音乐海洋中,钢琴是其中一朵晶莹剔透的浪花。学习观赏钢琴作品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提高其艺术素养。希望本文提出的观点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推进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放.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4,(05):145+147.

[2]叶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6.